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一全书学案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一全书学案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一全书学案

第一章集合

1.1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1.1.1.集合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掌握集合与元素的关系、集合的特征,知道常用集

合的表示符号。

二、教学过程:

1.引入:(1)一般地,一个家庭里有几口人?都有谁?(2)今年中考过后,你读过

几本书?

2.自主学习:本节课主要概念有:

集合:把一些能够________________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

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_________(或_____).

元素:构成集合的每一个对象叫做______(或_____). 通常用______________表示集合,用_______________表示元素

空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限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限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用集合的表示符号:自然数集____ , 正整数集__________

整数集______,有理数集,______,实数集_____.

3.师生探讨:

(1)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若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

若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

(2) 集合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集中元素的个数:____

4.巩固练习:4P 练习A 、练习B, 9P 3

5.小结: 6.作业:

(1)下列各项中,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 )个子高的人 (B )鲜艳的颜色 (C )视力差的人 (D )德州二中高一新生 (2)下列各项中,不能组成集合的是( )

(A )所有正三角形 (B )《必修一》中的所有习题 (C )所有数学难题 (D )所有无理数

(3)已知,,22

A a a A a ∈-∈若集合A 含2个元素,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a 取全体实数 (

B )a 取除去0以外的所有实数

(C )a 取除去3以外的所有实数(D )a 取除去0和3以外的所有实数 (4)方程0122

=+-x x 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中,有____个元素 (5)不等式2x-3<0的解集的元素中,自然数是______ (6)用符号?∈或填空:

π___Q , 3.14____Q , 012

=+x 的根____R ,

π

1

____R .2___N (7)(选做)有实数x x x ,,-组成的集合元素的个数最多有____个? 最少有_____个? (8)(选做)已知由1,2

,x x 三个实数构成一个集合,求x 应满足的条件:

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1集合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理解子集,集合相等的概念,理解集合关系与其特征性质之间的关系,

掌握包含与相等的有关术语、符号,并会使用它们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会用Venn 图表示集合及其关系。

二、教学过程:

1.引入:已知集合A={1,2,3,4,5},B={1,4,5},C={5,3,1,4,2} 思考:A 、B 、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自主学习:本节课符号较多,要注意区分

子集:如果集合A 中的__________________集合B 的元素,那么集合A 叫做

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或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

真子集: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并且B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__________或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维恩图(Venn)图: 我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一个集合,这个

区域通常叫做维恩图.

集合的相等: 一般地,如果集合A 的_________________集合B 的元素,反过来,

集合B 的________________也都是集合A 的元素,那么我们就说_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即,如果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则A=B ;反之,A=B,则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生探讨: 规定:空集是_______________的子集,即_____________. (1)若A 是非空集合,则φ______A (2)A_____A (3)对于集合A 、B 、C ,如果C B B A ??,则A_____C;如果C B B A

??≠

,

则A_____C

(4)如果集合A={})(x p x B={}

)(x q x ,

(ⅰ)若)(____)(,x q x p B A 则?;反之,若B A x q x p ____)()(则? (ⅱ)若A=B,则p(x)_____q(x);反之,若p(x)?q(x),则A_____B

4. .应用举例: 11P 例1,例2 ,例3

例4.已知集合A={x|x2-2x-3=0},B={x|a x-1=0},

若B≠

?A,求a 的值所组成 的集合M.

例5.(选做)已知三元集合A={y x xy x -,,},B={y x |,|,0 },且A=B,

求y x 与的值.

5.练习: 13P 练习A 、练习B , 20P 习题1-2A 1、

6.小结:

7.作业:

(1) 设集合A={x|1<x<2},B={x|x<a },且A?B,则实数a

的范围是( )

A.a ≥2 B.a >2

C.a ≤1 D.a >1 (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4|{32≤?x x B.}4|{32≤∈x x

C.}3|{}32{≤?≠

x x D.}4|{}32{≤∈x x

(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A={d c b a ,,,},B={c a ,},则B∈A

B.一个集合的子集就是由这个集合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 C.若集合M={1,2},N={(1,2)},则M=N D.Φ≠

?{0},0∈{0}均正确.

(4)如果集合A={2

1

|x >

x },那么⑴0?A;⑵Φ?A;⑶{0}≠?A;⑷

N?A;⑸A ≠

?}3

1

{,以上各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5)设}1|

),{(},|),{(,,====∈x

y

y x B x y y x A R y x 则集合A、B的关系为( )

A.A≠

?B B.B≠

?A

C.A=B D.A?B

(6)下列四个集合中,表示空集的是( )

A.{0} B.

},,|),{(2

2

R y R x x y y x ∈∈-= C.},,5|||{N x Z x x x ?∈= D.},0232|{2

N x x x x ∈=-+ (7)已知集合A={c b a ,,},B={x|x∈A},则集合B的真子集个数最多是

(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8)集合{a,b}的子集有______个,真子集有_______个. (9)设集合M?{1,2,3,4,5},且a ∈M时,6-a ∈M,则集合M=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满足条件{0,1}?M≠

?{0,

1,2,3}的集合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设集合A={xy x x ,,2

},B={y x ,,1},且A=B,求实数y x ,的值.

(12)(选做)设集合A={04|2

=+x x x },B={R a a x a x x ∈=-+++,01)1(2|2

2

},若B?A,求实数a 的值.

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2集合的运算(1)

一、教学目标:理解交集、并集的概念及运算性质,会用Venn 图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

集,

会求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二、教学过程: 1.复习:(1)子集,集合相等的概念

(2)已知集合A={1,2,3,4,5},B={1,4,5},C={0,1,6,4,5},

D={0,1,2,3,4,5,6},则A 、B 、C 、D 之间有什么关系?

2.自主学习:

交集: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 、B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的集合,叫做A 、B 的交集, 记作___________.

交集的运算性质:A ∩B =______;A ∩A =____;A ∩Φ=______=___;

如果A ?B ,则A ∩B =________.

并集:对于给定的两个集合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的集合,叫做A 与B 的并集,记作___________.

并集的运算性质:A ∪B =______;A ∪A =___;A ∪Φ=_________=___;

如果A ?B ,则A ∪B =_________. 3.师生探讨:16P 例1,例2 ,例3,例4,例5 4.练习:17P 练习A 、练习B , 20P 习题2-8 5.小节: 6作业:

(1)满足条件M∪{1}={1,2,3}的集合M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若A={1,3,x},B={x2,1},且A∪B={1,3,x},则这

样的x的不同值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设M={0,1,2,4,5,7},N={1,4,6,8,9},P={4,7,9},则(M∩N)∪(M∩P)=( )

A.{1,4} B.{1,7} C.{4,7} D.{1,4,7}

(4)已知集合M={x|x-a =0},N={x|a x-1=0},若M∩N=M,

则实数a =( )

A.1

B.-1

C.1或-1 D.1或-1或0

(5)若集合A、B、C满足A∩B=A,B∪C=C,则A与C之间的关系必定是

( )

A.A≠

?C B.C≠

?A C.A?C D.C?A

(6)满足A∪B={b a ,}的集合A、B的不同情形的组数为( ) A.4 B.5 C.8 D.9 (7)已知M 、P 是两个不等的非空集合,则必有 ( ) A .P M ?∈φ B .P M ?=φ

C . P M ??φ

D .P M ??≠

φ

(8)设S 、T 是两个非空集合,且它们互不包含,那么S ∪(S ∩T )等于( ) (A )S ∩T (B ) S (C )φ (D) T

(9)若集合P={1,2,3,m}。M={

}

3,2

m ,P ∪M ={1,2,3,m},则m=______ (10) 已知 {}0152=+-=px x x S {}

052=+-=q x x x M ,且S ∩M={3}, 则p+q=______,S ∪M=_______

(11) 设集合A={|a +1|,3,5},集合B={2a +1,a 2+2a ,a 2+2a -1},

当A∩B={2,3}时,求A∪B.

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1.2.2集合的运算(2)

一、教学目标:理解,全集、补集的概念,会用Venn 图表示补集,掌握补集的运算规

律并会求集合的补集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交集、并集的概念及运算性质 2.自主学习: 全集: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

合为全集,记作_____.

补集:如果A 是全集U 的一个子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的集合,叫做A在U中的补集,记作________,读作_________.

补集的性质:A∪CU A =_______,A ∩C U A =________,C U (C U A)=________.

3.典型例题:19P 例6-例8

例9 写出下列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

(3)

(2)

(1)

U

C

B

A

4.练习:19P 练习A 、练习B , 20P 习题1-2A 9 习题1-2B 5.小结: 6.作业:

(1)设全集I={e d c b a ,,,,},集合M={d c a ,,},N={e d b ,,},

那么(CI M)∩(CI N)=( )

A.Φ B.{d } C.{c a ,} D.{e b ,}

(2)已知集合I={0,-1,-2,-3,-4},集合M={0,-1,-2},N

={0,-3,-4},则M∩(CI N)=( )

A.{0} B.{-3,-4} C.{-1,-2} D.Φ

(3)设全集U为自然数集N,E={x|x=2n,n∈N},F={x|x=4n,n ∈N},则N=( )

A.E∪CU F B.CU E ∪F

C.CU E∪CU F D.E∪F

(4)设全集为U,集合A,B满足A≠

?B≠

?U,则下列集合中,一定为空集的是( )

A.A∩(CU B) B.B∩(CU A)

C.(CU A)∩(CU B) D.A∩B

(5)已知CZ A={x∈Z|x>5},CZ B={x∈Z|x>2},则有( ) A.A?B B.B?A C.A=B D.以上都不对 (6)已知S={b a ,},A?S,则A与CS A所有有序组对共有(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7)设全集U={2,3,a 2+2a -3},A={|a +1|,2},CU A={5}, 则a 的值为( )

A.2或-4 B.2 C.-3或1 D.4

(8)全集U={1,2,3,4,5},A={1,3},B={2,3,4},则)(B C A U ?=_______ (9) 给出下列命题:⑴CU A={x|x?A};⑵CU Φ=U;⑶若S={三角形},A={钝角三角形},则CS A={锐角三角形};⑷若U={1,2,3},A={2,3,4},则CU A={1}.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

(10) 设U=R,A={b x a x ≤≤|},CU A={x|x>4或x<3}, 则a =________,b =_________. (11) 已知U={1,2,3,4,5,8},A={2,4},B={2,4,8}

求:A ∩B,A ∪B, )(B C A U ?,)(B C A U ?

(12) 设全集U={1,2,3,4},且A={x|x2-mx+n=0,x∈U},若

CU A={2,3},求m,n的值.

第二章函数

2.1函数:

2.1.1 —— 函数—变量与函数的概念(1)

一、教学目标:理解函数的两种定义及函数表示符号,掌握确定函数的两个要素,会

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会用区间表示集合。

二、教学过程:

1.引入:若一斤白菜0。5元,问:(1)买3斤白菜需要多少钱?

(2)设买x 斤需要y 元钱,则y 与x 有什么关

系?

2.自主学习:

函数:(传统定义)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了一个x值,相应地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我们称__________的函数,其中x是_________,y 是________.(近代定义)设集合A 是一个______________,对A 内_________x ,按照确定的法则f,都有_________________与它对应,则这种对应关系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______,其中x叫做_______,定义域: 数集A叫做_________________.

值域:如果自变量取值a ,则由法则f确定的值y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作________或______,所有函数值构成的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________.

函数的两个要素: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区间:设a ,b ∈R ,且a

满足_________的全体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 满足_________的全体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

满足_________的全体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 其中________叫做区间的端点

分别满足x ≥a ,x >a ,x ≤a ,x <a 的全体实数的集合用区间表示分别为: ;

; ; . 实数R 用区间表示为___________

3.师生探讨:函数定义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4.典型例题: 32P 例1,例2(自学)

例3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x x x f -+-=732)( (2) 11)(2--=x x x f (3)2

33

)(3

-+=x x x f

例4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 x

y 1= (2) 122

-+=x x y (3) x y -=,x ∈[0,+∞)

例5 已知函数f(x)=3x-4的值域为[-10,5] 求它的定义域.

5.练习:33P 练习A1-4 练习B1-4 6. 小结:

7.作业:

(1)函数符号y=f(x)表示 ( )

(A)y 等于f 与x 的乘积 (B) f(x)是一个式子

(C)y 是x 的函数 (D)对于不同的x,y 也不同 (2)函数x

y 111

11++

=的定义域是( )

A.x≠0的一切实数 B.x≠1且x≠-1的一切实数

C.x>0的一切实数 D.x≠0且x≠-1且x≠2

1

-

的一切实数 (3) 函数x

x x y -+=

||)1(0的定义域是( )

A.(0,+∞) C.(-∞,-1)∪(-1,0)

B.(-∞,0) D.(-∞,-1)∪(-1,0)∪(0,+∞)

(4)已知函数f(x)=x+1,其定义域为{-1,0,1,2},则函数的值域为( )

A.[0,3] B.{0,3} C.{0,1,2,3} D.{y|y≥0}

(5)已知f(x)=x2+1,则f[f(-1)]的值等于( ) A.2 B.3 C.4 D.5

(6)如图所示,可表示函数y=f(x)的图像的只可能是( )

x x

(7).已知P={x|0≤x≤4},Q={y|0≤y≤2},下列从P到Q的各对应关系不是函数的是( ) A.f:x→y=

21x B.f:x→y=3

1

x C.f:x→y=4

3

x D.f:x→y=x

(8)已知f(x)=2x+3,则f(1)=_________________,f(a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函数492-=x y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函数x x y -+-=22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_,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_.

(1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x

x x f 1

631

)(3

++=

(2) 4)(3-=x x x f (3) 42112)(+-+-=x x x f

2.1.1 —— 函数—变量与函数的概念(2)

一、教学目标:掌握求函数解析式及隐函数定义域的方法并能灵活应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1)函数、区间的概念、含义及确定函数的两个要素

(2)已知:f (x )=2x-3 则 f (1)=______,f(2)=______,f(a)=_______ (3) 已知:f(a)=3a+5 则 f (x )=______ 2.自主学习:

(1) 已知函数f (x )=2

x 则f(2)=______, f(a)=_______,f(x-1)=_________ (2) 已知函数f (x-1)=2

)1(-x ,则f (x )=_______. 若函数f (x-1)=2

x -2x+1 , 则f (x )=_______. 若函数f (x-1)=2x , 则f (x )=_______. 若函数f (2x-1)=2x , 则f (x )=_______.

3.师生探讨:如何求这类函数的表达式? f (x )与f (x-1)中的x 相同吗? 4. .典型例题:

例1已知函数f (x-1)=2

x -3x+2 求f (x ),f(x+1)

例2(1)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 ,求函数f (x-1)的定义域

(2) 已知函数f (x-1)的定义域为[0,1] ,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 (3)已知函数f(x+1)的定义域为[0,1] ,求函数f (x-1)的定义域

例3已知函数f(x)=a x+b ,若f(1)=-2,f(-1)=0,求f(x).

5. 练习:33P 练习A5-7 练习B5

6.小结: 7.作业:

(1)已知f(x)=(x-1)2+1,则f(x +1)=( )

A.(x+2)2+1 B.x2+1 C.(x-2)2+1 D.4x2+1

(2)已知函数f(x)=x2+px+q满足f(1)=f(2)=0,则f(-1)的值是( )

A.5 B.-5 C.6 D.-6

(3)已知f(x)的定义域为[-2,2],则f(x-1)的定义域为( ) A.]0,1[- B.]3,0[ C.]3,1[- D.[-3,1]

(4)已知x x x

f =+-)11(

,则)(x f 的表达式为( ) A.11-+x x B.x x +-11 C.x x -+11 D.1

2+x x

(5)已知)1(2

-x f 的定义域为]3,3[-,则f(x)的定义域为( )

A .[-2,2] B.[0,2] C[-1,2] D ]3,3[-

(6) 已知函数f(x)=x2+1 ,则f(3x+2)=____________ (7) 已知函数f(x+1)=2x-1 , 则f(1-x)=_____________

(8) 已知函数f(x-1)=2x2-1,则f(x)=__________________,f(0)=___,

f(1)=____,f[f(0)]=______.

(9)已知f(x)=

1

1

+x (x∈R且x≠-1),g(x)=x2+2(x∈R). ⑴求f(2),g(2)的值;⑵求f[g(2)]的值;⑶求f[g(x)]的解析式.

(10)已知f(x)=2x+a ,g(x)=

4

1

(3+x2),若g[f(x)]=x2+x+1,求a 的值.

2.1.1 ——映射与函数

一、教学目标: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是一种特殊映射,会判断映射、一 一映射。 二、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自学例4-例6 回答: 映射: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A内_______________,

在B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x 对应,则称f是_________________的映射,这时,称y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_.x称作__________.映射f也可记为______________,其中A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映射f 的值域,记作_______.

一一映射:如果映射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对于集合B中的

__________,在集合A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我们说这两个集合的元素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并把这个映射叫做________________的一一映射.

2.师生探讨:(1)函数是不是映射?映射是不是函数?它们有什么不同?

(2)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或函数允许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多吗?集

合A 中的元素可以没有象吗?集合B 中的元素可以没有原象吗?

由此可得:

映射是___________的推广,函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集合A 到集合B 上的映射或函数,允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不允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典型例题:自学35P 例7

例8.下列对应是不是从A到B的映射,为什么?

⑴A=(0,+∞),B=R,对应法则是"求平方根";

⑵A={x|-2≤x≤2},B={y|0≤y≤1},对应法则是f:x→y=4

2

x (其

中x∈A,y∈B )⑶A={x|0≤x≤2},B={y|0≤y≤1},对应法则是f:x→y=(x -2)2(其中x ∈A,y ∈B)⑷A={x|x∈N},B={-1,1},对应法则是f:x→y=(-1)x (其中x∈A,y∈B).

例9已知集合A=R,B={(x,y)|x,y∈R},f:A→B是从A到B的映射,f:x→(x

+1,x2+1),求 A中元素2的象和B中元素(

4

5

,23)的原象

4.练习: 36P 练习A 练习B 52P 习题2-1A1-3

5.小结: 6.作业:

(1)已知集合P={x|0≤x≤4},Q={y|0≤y≤2},下列从P到Q的对应关系f不能构成

映射的是( )

A.f:x→y=

21x B.f:x→y=31

x C.f:x→y=32x D.f:x→y=8

1

x2

(2)关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B中都有象 B.A中的两个不同元素在B中的象必不同

C.B中的元素在A中可以没有原象 D.象集C不一定等于B (3)下列对应是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一映射的是( )

A.A=B=R,f:x→y=-x

1

,x∈A,y∈B

B.A=B=R,f:x→y=x2,x∈A,y∈B C.A=B=R,f:x→y=

|

|1

x x +,x∈A,y∈B

D.A=B=R,f:x→y=x3,x∈A,y∈B

(4)f是从集合X={c b a ,,}到集合Y={e d ,}的一个映射,则满足映射条件的"f"共有(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5)设集合A和B都是坐标平面上的点集{(x,y)|x∈R,y∈R},映射f:A→

B使集合A中的元素(x,y)映射成集合B中的元素(x+y,x-y),则在映射f下象(2,1)的原象是( ) A.(3,1) B.(

21,23) C.

(2

1

,23-) D.(1,3)

(6)已知映射f:A→B,其中集合A={-3,-2,-1,1,2,3,4},集合B中的元素是A

中元素在映射f:A→B下的象,且对任意的A a ∈,在B中和它对应元素是︱a ︱,则集合B中的

元素的个数是( )

A.4 B.5 C.6 D.7 (7)已知元素(x,y)在映射f下的原象是(x+y,x-y),则(1,2)在f下的象是_____________

(8)下列所给的对应中不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的是_____________

(6)

(5)

(4)

3

(2)

(1)

(9)设A=Z,B={x|x=2n+1,n∈Z},C=R,且从A到B的映射是x→2x-1,从B

到C的映射是y→1

21

+y ,则经过两次映射A中元素1在C中的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设A={1,2,3,m},B={4,7,n4,n2+3n}.对应关系f:x→y=px+q,是

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已知m,n∈N+,1的象是4,7的原象是2,试求p,q,m,n的值.

2.1.2函数的表示方法(1)

一、教学目标: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会画简单函数的图象 二、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自学3938P P -回答: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列表法.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图象法.

如果在函数))((A x x f y ∈= 中,)(x f 是用代数式(或解析式)来表达,

则这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

2.师生探讨:如何判断一个图象是函数的图象呢?,如何画出函数的图象呢?

3.典型例题:自学例1(描点做图)

例2: 设x 是任意的一个实数,y 是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试问x 和y 之间是否是函数关系?

如果是,写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分析:当x ∈[0,1),y =_____;当x ∈[1,2), y =_____;当x ∈[2,3), y

=_____;…………………

当x ∈[-1,0),y =_____;当x ∈[-2,-1),y =_____;当x ∈[-3,-2),y

=_____;……………… 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y x

-3

-2-1-3-2-1321

3

2

1

o

该函数的表达式通常记为_________,叫做______函数. 例3自学 该例题中的运算叫_______运算. 4.练习:41P 练习A 练习B 5.小结: 6.作业;

(1)下列图形中能表示函数图像的是

( )

(2)ABC ?的周长为30,AB=9,BC=x, AC=y,令)(x f y =,则)(x f 的解析式为 ( )

A.x y -=21

B. )210(21<<-=x x y

C. )126(21<≤-=x x y

D. )156(21<<-=x x y (3)已知)1,(11

)(≠∈-=

x R x x

x f ,那么当0,1≠≠x x 时,下列四个式子中与)]

([x f f 相等的是

( ) A.

)(1x f x - B. )(1x f x + C. )(1x xf - D. )

(1

x xf

(4) 一旅馆有100间相同的客房,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实践,发现每间客房每天的定价与住房率有如下关系:

每间房定价 100元 90元 80元 60元 住房率 65% 75% 85% 95%

( )

A.100元

B.90元

C.80元

D. 60元

(5)若2

21)]([,21)(x x x g f x x g -=-=, 则)2

1

(f 的值为 ( ) A.1 B.15 C.4 D. 30

(6) 已知一次函数=-==+=)5(,2

1

)2(,0)1()(f f f b ax x f 则满足_______.

(7) 做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1|(|≤=x x y (2)、1

2--=x x

x y

(8) 已知函数??

?

??∈-+===+N n n f n f f x f ),1(21

1)(,1)1()(,求)4(),3(),2(f f f

(9) 已知x x x x x f 1

1)1(2

2++=+,求)(x f

2.1.2函数的表示方法(2)-分段函数

一、教学目标: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会写分段函数的表达式,会画分段函数的图象。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别是什么?取整函数的含义是什么? 2.自主学习:自学42P 例4、例5回答:

象例4这样的函数,在函数的定义域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_________________. 3. 师生探讨: 43P 练习A3 4. 典型例题:

例1用分段函数)(x f 表示|1||2|x x y -+-=,并求)]0([f f ,并写出其定义域和值域.

例2根据函数的图象,写出函数的表达式

例3(选做)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的左边上有动点P ,从点B 开始,沿折线

BCDA 向A 点运动,设点P 运动的距离为x ,ABP ?的面积为S , (1)、求函数)(x f S =的解析式、定义域、值域. (2)、求)]3([f f 的值.

5.学生练习: 43P 练习A1、2 练习B 6.小结: 7.作业:

(1)函数x

x x y ||+

=的图像是下图中的

( )

(2)函数??

?

??<+=>-=)

0(1)0(0)

0(1)(x x x x x x f ,则)]21([f f 的值是 ( )

A.

21 B.21- C.2

3

D. 2

3

-

(3)下列各组函数中)(x f 和)(x g 相同的是 ( )

D

C

A

B

A.0)(,1)(x x g x f ==

B.x

x

x g x f =

=)(,1)( C.???-∞∈-+∞∈==)

0,(,)

,0(,)(|,|)(x x x x x g x x f

D. 02

)3)(3()(,3

)3()(++=++=

x x x g x x x f

(4)如右图,在直角梯形OABC 中,AB ∥OC,BC ⊥OC,且

AB=1,OC=BC=2,直线l:x=t,截此梯形所得位于l 左方的图形面积为S,则函数S=f(t)的大致图象是以下图形中 ( )

(5) 设函数f(x)=

,若f(-4)=f(0),f(-2)=-2,则关于x 的方程f(x)=x 的解的个数

为( ).

A.1

B.2

C.3

D.4

(6)(2006江西卷)某地一天内的气温()Q t (单位:℃)与时刻t (单位:时)之间的关系

如图(1)所示,令()C t 表示时间段[0]t ,内的温差(即时间段[0]t ,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C t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下列图象表示,则正确的图象大致是( )

(图一)

o t

Q(t)

24

20

16

12

8

4

4-12

-4

-2

(7)已知函数2][)(+=x x f ,则=)3

5

(f ___________.

4

4 8 16 20 O C

24 12 16 4

4

8 12 24 O

16 20 t 16

()C t ()C t

4 4 8 12 24 O ()C t A 16 20 t 16 4

4 8 16 20 O B

24 12

16 ()C

(8)???∈-∈=]2,1((2]

1,0[()(x x x x x f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值域为___________.

(9)f(x)=???>-≤0,0

,x x x x ,1)(+=x x g ,则=)]([x g f _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

∈+=+==N n n f n f f y ,5)(3)2(2)0(,则=)2(f ________________.

(11)函数|1||1|++-=x x y 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设???>≤=)

0(1)

0(0)(x x x H 画出函数y =H(x -1)的图象

2.1.3函数的单调性

一、教学目标:理解增、减函数的的定义并会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二、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自学44P -45P 回答:

(1)设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A ,区间A M ?,如果取区间M 中的任意两个

值21,x x ,当改变量012>-=?x x x 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就

称函数)(x f y =在区间M 上是增函数;当改变量012>-=?x x x 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就称函数)(x f y =在区间M 上是减函数. (2)如果一个函数在某区间M 上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就说这个函数在这个区间

M 上具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称为单调区间 2. 师生探讨: (1) 函数)0(≠+=k b kx y 的单调区间是什么? 1、 (2) 函数)0(2

≠++=a c bx ax y 的单调区间是什么? (3)证明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4)例2中的单调区间能否并起来?为什么? 3.典型例题:

例3.证明函数y=-3

x +1在(-∞,+∞)上是减函数

例4 证明函数x

x y 1

+

= 在[1,+∞)上是增函数。

4.学生练习: 46P 练习A 练习B

5.小结: 6.作业:

(1)函数x x f 2)(=在]2,1[-∈x 上的单调性为

( )

A.减函数

B.增函数.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2)

2

x y -=的单调增区间为

( )

A.]0,(-∞

B.),0[+∞

C.),(+∞-∞

D.),1(+∞- (3)若函数

b

mx y +=在),(+∞-∞上是增函数,那么

( )

A.b>0

B. b<0

C.m>0

D.m<0

(4)函数32)(2+-=mx x x f ,当),2[+∞-∈x 时是增函数,当]2,(--∞∈x 时是减函

)

1(f 等于

( )

A.-3

B.13

C.7

D.由m 而定的常数

(5)若函数x

x

k x f -=)(在)0,(-∞上是减函数,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

A.0=k

B.0>k

C.0

D.0≥k (6)函数||)(x x f =的减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函数n x m x f +-=)12()(在),(+∞-∞上是减函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8)函数163)(2+-=x x x f 的单调增区间是____________.

(9)已知函数582++=ax x y 在),1[+∞上递增,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0)如果函数5)1()(2+--=x a x x f 在区间)1,2

1

(上是增函数,那么)2(f 的取值

围是_________

(11)已知二次函数y =f(x)(x ∈R)的图像是一条开口向下且对称轴为x =3的抛物线,

则f(6)与f(4)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与15)2(f f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12)函数f(x)=ax 2-(3a -1)x +a 2在[-1,+∞)上是增函数,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1.4 函数的奇偶性

一、教学目标:理解奇、偶函数的的定义并会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掌握奇、偶函

数图象的对称性

并能用来研究函数的性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及证明单调性的步骤

(2)已知2

3

)(,)(x x g x x f ==,

求(ⅰ)f(1),f(-1);f(2),f(-2);f(3),f(-3);

(ⅱ)g(1),g(-1);g(2),g(-2);g((3),g(-3) (ⅲ)画出它们的图象。 2.自主学习:自学51P 回答:

奇函数:设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D ,如果对于D 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

________________,

则称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偶函数:设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D ,如果对于D 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

________________,

则称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图象性质:如果一个函数是奇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是以_____________为对称

中心的________图形;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是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函数是________.

如果一个函数是偶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是以_____________为对称轴的________图形;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这个函数是_______.

3.师生探讨:(1)一个函数如果存在奇偶性,那么它的定义域有何特点?

(2)定义中的“对于D 内的任意一个x ”能否改成“对于D 内的一个x ”? (3)、奇函数与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单调性如何?

(4)若一个奇函数f(x)的定义域包括原点,则它的图象是否一定过定点? 4.典型例题:自学48P 例1、例2 例 3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x x x f +=3

)( (2)、1

1

)

1()(-+-=x x x x f (3)、2244)(x x x f -+-=

例4、 已知f (x ),.10)2(83

5

=-+++=f bx ax x 且求f (2).

例5已知)(x f 是奇函数,且当0>x 时,x x x f 2)(2

-=,求当0

5.练习:49P 练习A 练习B 6.小结: 7.作业:

(1)函数)1,0(,1

)(∈=

x x

x f 的奇偶性是 ( )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非奇非偶函数 D.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 若函数)0()(2≠++=a c bx ax x f 是偶函数,则cx bx ax x g ++=23)(是( )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非奇非偶函数 D.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3)若函数R x x f y ∈=),(是奇函数,且)2()1(f f <,则必有 ( )

A .)2()1(-<-f f B. )2()1(->-f f C.)2()1(-=-f f D.不确定

(5)函数)(x f 是R 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

A .)1()0()2(f f f >>- B. )0()1()2(f f f >->- C.)2()0()1(->>f f f D.)0()2()1(f f f >-> (6)已知函数)(x f y =是偶函数,其图像与x 轴有四个交点,则方程0)(=x f 的

所有实数根的

和为

( )

A .4 B.2 C.1 D.0 (7)函数0,)(≠=a a x f 是_______函数.

(8)若函数)(x g 为R 上的奇函数,那么=-+)()(a g a g ______________. (9)如果奇函数)(x f 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是5,那么)(x f 在区间[-7,-3]上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

(10))(x f 为R 上的偶函数,且当)0,(-∞∈x 时,)1()(-=x x x f ,则当)

,0(+∞∈x 时,=)(x f ________.

(11)函数)(x f 为偶函数,那么|)(|)(x f x f 与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

(12)已知f(x)对一切x 、y,都有f(x+y)=f(x)+f(y)

(ⅰ)求证:f(x)是奇函数 (ⅱ)若f(-3)=a,试用a 表示f(12)

2.2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2.2.1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教学目标:了解一次函数的有关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能应用来解答有关

问题

二、教学过程:

1.复习:(1)奇偶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2)函数y=kx+b(k ≠0)何时为奇函数?

(3)函数y=)0(2

≠++a c bx ax 何时为偶函数? 2. 自主学习:自学55P 回答:

一次函数:形如______________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其图象是____________,其中

_________是直线的斜率,_____________叫做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 一次函数的性质:的比值等于与1212x x y y --___________;0>k 时,一次函数为

____函数,0

3.典型例题: 例1.一次函数12)4(-++=m x m y 是增函数,且它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下方,

求m 的取值范围.

例2、直线与x 轴交于点A (-4,0),与y 轴交于点B ,若点B 到x 轴的距离为2,求

直线的解析式。

例3:对于每个实数x ,设f(x)取y=4x+1,y=x+2,y=-2x+4三个函数中的最小值,用分段函

数写出f(x)的解析式,并求f(x)的最大值。 4.学生练习:56P 练习A 练习B 5.小结: 6.作业: (1)已知直线

与y 轴交于点A ,那么点A 的坐标是( )。

(A )(0,–3) (B )

(C )

(D )(0,3)

(2)已知一次函数23)2(2--+-=m m x m y ,它的图象在y 轴上的截距为-4,

则m 的值为 ( )

(A )-4 (B )2 (C )1 (D ) 2或1

(3)一次函数k kx y -=,若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它的图象经过 (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三、四象限

(C )第一、二、四象限 (D ) 第二、三、四象限 (4)若点),5(),3,4(),3,2(a C B A -三点共线,则a 的值为

( )

(A )6 (B )-6 (C )6± (D ) 6或3

(5)函数解析式为072=+-y x ,则其对应直线的斜率与y 轴截距分别为( )

(A )27,21 (B )1,-7 (C )27,1 (D ) 2

7

,21-

(6)已知函数)(4Z x x y ∈+=,其图象的形状为

( )

(A )一条直线 (B )无数条直线 (C )一系列点 (D ) 不存在

(7)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2,0),和(-2,1),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设函数)(x f y =是偶函数,它在[0,1]上的解析式为,1)(-=x x f 那么

它在[-1,0]上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x f 是一次函数,且,12)]([-=x x f f 则=)(x f __________ (10)若函数2-=ax y 与3+=bx y 的图象与x 轴交于一点,则

=b

a

___________. (11)若直线5)3(2+-=x m y 与12--+=m m x y 重合,则m=______________.

(12)已知直线l :y=kx+b 的斜率为

6

1

,且和两坐标轴围成面积为3的三角形, 求直线的解析式。

2.2.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教学目标: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方法—配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画出函数1)1(,2

2+-==x y x y 的图象 2.自主学习:自学57P 回答:

(1) 二次函数:函数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二次函数,它的定义域为____

(2)若0=b 时,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是_____函数,其图象关于____轴对称 (3)若0==c b 时,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是一条____________的抛物线,

(4)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顶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对称轴为_______;当0>a 时,抛物线的开口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上是增函数,在____________

上是减函数,当_______时,函数有最__值;当0

例1、求函数322

++-=x x y 的顶点坐标,对称轴以及函数的单调区间.

例2

求函数12)(2

--=x x x f 在下列区间上的最大值、最小值

(1) [-2,-1] (2)[2,3] (3)[0,2] (4)[a,b]

例3求函数12)(2

--=ax x x f 在区间[0,2]上的最小值

4.学生练习:60P 练习A 、B 5.小结: 6.作业:

(1) 如果函数1)3(2

32++-=+-mx x m y m m 是二次函数,那么m 的值

为 。

(2) 抛物线422-+=x x y 的开口方向是 ;对称轴是 ;顶点为 。

(3) 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a 、b 、c ,?,c b a ++,c b a +-的符号 为 ,

(4)若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则二次函数2

y ax bx =+的图象只可能是( )

A B C D (5)已知二次函数y=a 2

x +bx+c,且a <0,a-b+c >0,则一定有( )

A 2

4b ac - >0 B2

4b ac -=0 C2

4b ac -<0 D2

4b ac -≤0

(6)(2006全国卷Ⅰ)设0>b ,二次函数122-++=a bx ax y 的图像为下列之一

则a 的值为( ) (A )1

(B )1-

(C )

2

5

1-- (D )

2

5

1+- (7)函数)0(1232≥++=x x x 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

(8)二次函数],2[,86)(2a x x x x f ∈+-=且)(x f 的最小值为)(a f ,则a 的取值范

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抛物线322+--=x x y 与x 轴的两个交点为A 、B ,顶点为C ,则ABC ?的

面积为___________.

(10)若函数1242

+-=x mx y 的最小值是-1,则m=_________

(11)已知函数a ax x x f -++-=12)(2在[0,1]上的最大值为2,求a 的值

2.2.3待定系数法

一、教学目标:了解待定系数法的含义,会用待定系数法解答有关题目 二、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 6261P P -回答:

(1)一般地,在求一个函数时,如果知道这个函数的一般形式,可以把所求的函数

写为一般形式,其中______待定,然后再根据题设条件求出这些待定系数,这种通过求___________来确定_____________的方法,叫待定系数法。

(2)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为________,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知道二次函数的顶点为(h,k )则该二次函数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典型例题 例1、已知)(x f 是一次函数,且34)][(+=x x f ,求)(x f

例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满足下列条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 经过(1,0),(0,-2),(2,3);

(2) 顶点(-1,-2)且过点(1,10)

3.学生练习:6362P P -练习A 、B 习题2-2 1,2

4.小结: 5.作业:

(1)已知抛物线经过点(-3,2),顶点是(-2,3),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A )142

---=x x y (B )142

--=x x y (C )142

-+=x x y (D )

142+--=x x y

(2)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

的最大值为2,图像顶点在直线1+=x y 上,

并且图象过点(3,-6),则c b a ,, 的值为 ( )

(A )-2,4,0 (B )4,-2,0 (C )-4,-2,0 (D ) -2,-4,0 (3)抛物线顶点坐标为(3,-1),与y 轴交点为(0,-4),则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 (A )42312+--=x x y (B )423

12-+-=x x y

(C )42312+-=x x y (D )423

12-+=x x y

(4)已知二次函数2

22)1(2)(m m x m x x f -+-+-=,如果它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则m 的值为 ( ) (A )1 (B )0 (C )2 (D ) -1 (5)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1,4)点,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 (6)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1,4)点,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 (7)若一次函数经过点(1,5)、(2,6) , 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函数f(x)是二次函数,若f(0)=0,且f(x+1)=f(x)+x+1,则f(x)=_______________. (9) (2005江苏卷)已知a ,b 为常数,若22()43,()1024,f x x x f ax b x x =+++=++

则5a b -= 。

(10)已知111522++-=-+x B x A x x 则A=______;B=_____

(11) 设)(x f 为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偶函数,当1-≤x 时,图象为经过点(-2,0),

斜率为1的射线,又11<<-x 时图象是顶点为(0,2),且过点(-1,1)的

一段抛物线,求函数的表达式。

2.3函数的应用(Ⅰ)-1

一、教学目标:初步掌握一次和二次函数模型的应用,会解决较简单的实际应用

问题。

二、教学过程: 1.复习:(1)一次函数的表达形式是什么? (2)二次函数的表达形式是什么?何时取到最值? 2.自主学习:

自学例1回答:(1)火车出发10分钟开出_____Km .

(2) 火车何时开始做匀速行驶?匀速行驶的速度是

_______.

(3) 设火车匀速行驶的时间为t ,则t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

火车行驶的总路程s 与t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4)当火车出发2h 时s=______. 自学例2回答:(1)每间日房租为20元时,每天客房的租金总收入为

________元。 (2)每间日房租增加2元时, 客房出租数为_______,每天客房的租金总收入为________元。

(3)每间日房租增加2个2元时, 每天客房出租数为_______,每天客房的租金总收入为________元。 (4)每间日房租增加3个2元时, 每天客房出租数为

_______,每天客房的租金总收入为________元。 (5)每间日房租增加x 个2元时, 每天客房出租数为_______,每天客房的租金总收入为________元。 (6)设每间日房租增加x 个2元时,每天客房的租金总收入为y 元,则

y 与x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由此关系可知:x=_____

时,y 最大,最大值为________.

3.师生探讨:解应用题的方法是什么?例1是以____次函数为模型,例3是以____次函数为模型。

4.学生练习:68P 习题2-3A 1、2、4、5、6

5.小结: 6.作业:

(1)一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底边y是关于腰长x的函数,它的解析式为( )

A.y=20-2x(x≤10) B.y=20-2x(x<10)

C.y=20-2x(510≤≤x ) D.y=20-2x(5

<x<10)

(2)已知A,B两地相距150千米,某人开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

地到达B 地,在B 地停留1小时后再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返回A 地,把汽车离开A 地的距离表示为时间t 的函数,表达式是( )

A .x=60t B.x=60t+50t

C .x=?????≤<--≤<≤≤)5.65.3)(5.3(50150)5.35.2(150)5.20(60t t t t t D.x=??

?

??>-≤≤)5.3(50150)5.20(60t t t t

(3)某产品的总成本y(万元)与产量x(台)之间的函数关系是y=3000

+20X-0.1

x 2

(0<x<240,x∈N)

,若每台产品的售价为25万元,则生产者不亏本时(销售收入不小于总成本)的最低产量是( )

A.100台 B.120台 C.150台 D.180台

(4)某商场出售一种产品,每天可卖1000件,每件可获利4元,根据经验,

若每件少买1角,则每天可多买100件,为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每件应减价( )

A.1.5元 B.2元 C.3元 D.2.5元

(5)一个水池每小时注入水量是全池的1/10,水池还没注水部分的总量y随

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是 . (6) 某商人将彩电先按原价提高40%,然后在广告上写上"大酬宾,八折优惠"

结果是每台彩电比原价多赚了270元,那么每台彩电原价是 元 (7)商店出售茶壶和茶杯,茶壶定价每个20元,茶杯每个5元,该商店推出两

种优惠办法:(1)买一个茶壶赠一个茶杯;(2)按总价的92%付款. 某顾客需购买茶壶4个,茶杯若干个(不少于4个),若购买茶杯数x个,付款y(元),分别建立两种优惠办法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讨论该顾客买同样多的茶杯时,两种办法哪一种更优惠。

2.3函数的应用(Ⅰ)-2

一、教学目标:初步掌握一次和二次函数模型的应用,会解决较简单的实际应用

问题。 二、教学过程:

1.复习:(1)一次函数的表达形式是什么?单调性如何? (2)二次函数的表达形式是什么?何时取到最值?

(3)求函数最值时应注意什么?

2.自主学习:课本例4、例5 3.补充例题:

例5《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十四条中有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 / 薪金所得使用)

目前,上表中"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从工资 薪金收入中减去800元后的余额.如,某人月工资薪金收入1320元,减去800元,应纳税所得额为520元,由税率表知其中500元税率为5%,另20元的税率为10%,所以此人应纳个人所得税500%1020%5?+?=27元.

(1)请写出月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y关于工资薪金收入x(0<x≤10000)的函数表达式;

(2)某人在某月交纳的个人所得税是120元,他那个月的工资薪金收入是多少?

例6:渔场中鱼群的最大养殖量是m吨,为保证鱼群的生长空间,实际养殖量x 不能达到

最大养殖量,必须留出适当的空闲量,空闲量与最大养殖量的比值叫空闲率。已知鱼群的年增长量y吨和实际养殖量x吨与空闲率乘积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k>0).

(1)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求鱼群年增长量的最大值;

(3)当鱼群的年增长量达到最大值时,求k的取值范围.

4.学生练习:68P 习题2-3A 3 ;B 1-3

5.小结: 6.作业:

(1)用长度为24米的材料围成一矩形场地,并且中间加两道隔墙,要使矩形的面积最大,则隔墙的长度为( )

A.3cm B.4cm C.6cm D.12cm (2)拟定从甲地到乙地通话m分钟的电话费由f(m)=1.06(0.5[m]+1) (元)决定,

其中m>0,[m]是大于或等于m的最小整数,则从甲地到乙地通话时间为5.5分钟的电话费为( )

A.3.71元 B.3.97元 C.4.24元 D.4.77元

(3)用一根长12米的铁丝弯成一个矩形的框架,则框架的最大面积是 .

(4)在测量某物理量的过程中,因仪器和观察的误差,使得n次测量分别得到

123,,,...,n a a a a ,某n个数据,我们规定所测物理量的"最佳近似值"a是这样一个量:

a与其它近似值相比较,与各数据的差的平方和最小,依次规定,从123,,,...,n a a a a 推出的a= .

(5)A 市和B 市分别有某种库存机器12台和6台,现决定支援C 市10台,D 市8台。已知从A 市调运一台机器到C 市的运费为400元 ,到D 市的运费为800元,从B 市调运一台机器到C 市的运费为300元 ,到D 市的运费为500元。 (ⅰ)若要求不超过9000元,问共有几种调运方案? (ⅱ)求出总运费最低的调运方案,最低运费是多少?

(6)某租赁公司拥有汽车100辆,当每辆车的月租金为3000元时,可全部租出,若每辆车

的月租金每增加50元,未租出的车将会增加一辆。租出的车每辆每月需要维护费150元,未租出的车每辆每月需要维护费50元,。

(ⅰ)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3600元时,能租出多少辆车?

(ⅱ)当每辆车的月租金定为多少元时,租赁公司的月收益最大?最大月收益是多少? (7)(选做)某种商品在近100天内(包括第100天)的销售量和价格(元/件)都是时间t

的函数,且销售量近似地满足关系式3

109

31

)(+-=t t g .在前40天(包括第40天)每天的价格近似地满足函数224

1

)(+=

t t f ;在后60天,每天的价格近似地满足函数522

1

)(+-=t t f ,求这种商品日销售额的最大值(近似到元)

2.4.1函数的零点:

一、教学目标:理解函数零点的意义,会判断二次函数零点的存在性,会求简单函数的零

点,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1.复习:(1)一次函数y=kx+b(k ≠0)与x 轴交点的坐标是_______

(2)如何判断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a ≠0)有无实根?

(3)二次函数y=c bx ax ++2

(a ≠0)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__,对称轴是

_________.

(4)函数322

-+=x x y 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_,

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 画出此函数的图象为______________,当

x=______时y=0,当x ∈_______时

y>0, 当x ∈_______时 y<0. 2. 自主学习:课本70P -71P 回答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最新目录 (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3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函数与方程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直线的方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2基本算法语句 1.3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 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2.2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第三章概率 3.1随机事件的概率 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古典概型 3.3几何概型 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函数y=Asin(ωx+ψ)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高中数学人教版 必修三必修四测试卷(含答案)

华鑫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三次月考 高一数学试卷(总分150)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 1、在100个产品中,一等品20个,二等品30个,三等品50个,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20的样本,则二等品中A 被抽取到的概率( ) A .等于15 B .等于310 C .等于2 3 D .不确定 2、已知点P (tan α,cos α)在第三象限,则角α的终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已知弧度数为2的圆心角所对的弦长也是2,则这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 ) A.2 B. 1 sin 2 sin C.2sin1 D.sin2 4、函数y =2sin(3x -π 4 )图象的两条相邻对称轴之间的距离是 A. π3 B. 2π 3 C.π D. 4π3 5、函数y =sin (π4 -2x)的单调增区间是 ( ) A.[kπ-3π8 ,kπ+π8 ](k ∈Z) B.[kπ+π8 ,kπ+5π 8 ](k ∈Z) C.[kπ-π8 ,kπ+3π8 ](k ∈Z) D.[kπ+3π8 ,kπ+7π 8 ](k ∈Z) 6、若 ,2 4 π απ < <则( ) A .αααtan cos sin >> B .αααsin tan cos >> C .αααcos tan sin >> D .αααcos sin tan >> 7、已知函数1tan sin )(++=x b x a x f ,满足.7)5(=f 则)5(-f 的值 为 ( ) A .5 B .-5 C .6 D .-6 8、已知一点O 到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向量分别为a → 、b → 、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人教版新课标B版高中数学所有目录和知识点

必修一第一章集合 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章复习与测试 本章小结 第二章函数 2.1 函数 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2.3 函数的应用(I) 2.4 函数与方程 章复习与测试 本章小结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I) 3.1 指数与指数函数 3.2 对数与对数函数 3.3 幂函数 3.4 函数的应用(II) 章复习与测试 本章小结 必 修 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1 空间几何体 1.2 点、线、面之间的位 置关系 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 基本公式 2.2 直线方程 2.3 圆的方程 2.4 空间直角坐标系 章复习与测试 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 案例 章复习与测试 本章小结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2.3 变量的相关性 章复习与测试 本章小结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现象 3.2 古典概型 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 3.4 概率的应用 章复习与测试 本章小结 必 修 四 第一章基本初等函数(Ⅱ) 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 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 质 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向量的线性运算 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 坐标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4 向量的应用 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和角公式 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 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 与和差化. 章复习与测试

必修五 第一章解斜角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2 应用举例 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 2.2 等差数列 2.3 等比数列 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均值不等式 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 线. 章复习与测试 选修 二 (2-1)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与量词 1.2 基本逻辑联结词 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 章综合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 2.1 曲线与方程 2.2 椭圆 2.3 双曲线 2.4 抛物线 2.5 直线与圆锥曲线 章综合 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2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 用 章综合 选修二(2-2) 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 1.1 导数 1.2 导数的运算 1.3 导数的应用 1.4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 理 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 数学归纳法 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3.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 念 3.2 复数的运算 章复习与测试 选修 二 (2-3) 第一章计数原理 1.1 基本计数原理 1.2 排列与组合 1.3 二项式定理 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概率 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2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2.3 随机变量的数学特征 2.4 正态分布 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统计案例 3.1 独立性检验 3.2 回归分析 章复习与测试 选修4-1 几何证明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 不等式选讲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册教案

1.1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可以运用公式1+2+3+…+n=2)1 (+n n 直接计算第一步:取n=5; 第二步:计算 2)1 (+n n ;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慕尧书城出品,正品保障。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 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3、集合的表示:{…} (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a、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a,b,c……} b、描述法: ①区间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R| x-3>2} ,{x| x-3>2} ②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③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 (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A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6、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1)—子集 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 A?(或B?A) 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B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 注意:B (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包含”关系(2)—真子集 A?,但存在元素x∈B且x¢A,则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如果集合B 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读作A真含与B (3).“相等”关系:A=B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4).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电子课本(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5_教材电子课本(人教 版).pdf 篇一: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电子课本1 第一章集合和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和表示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2 函数及其表示 1.2.1 函数的概念 1.2.2 函数的表示法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 单调性和最大(小)值 1.3.2 奇偶性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2.1 指数函数 2.1.1 指数和指数幂的运算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2.2 对数函数

2.2.1 对数和对数运算(一) 2.2.1 对数和对数运算(二)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2.3 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使用 3.1 函数和方程 3.1.1 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 函数模型及其使用1 2 3 4 5 篇二: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教材目录 必修一、二、四、五章节内容 必修一必修四 第一章集合和函数的概念第一章三角函数1.1 集合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函数及其表示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使用 3.1 函数和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使用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使用举例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方法2.2 等差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前n 项和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和不等式3.2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及其解法3.4 基本不等式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5 函数y=Asin(?x+?)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使用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 平面向量使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和差的正弦、余弦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间的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和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

为什么高一数学人教版分A版和B版

为什么高一数学人教版分 A版和B版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为什么高一数学人教版分A版和B版高中数学课程框架1.课程框架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课程结构如图所示。 2.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5个模块。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刚上高1的学生很快就接触到了函数知识,其实初中对函数的知识有一些初步的涉猎,但是涉及的内容较少,定义也不完整,高中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函数,此部分知识模块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学到这个知识模块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函数是高中知识最难的3个模块之1也是学生第一个遇到的难题,需要学生平和的心态去把握。花大量的时间学习掌握。也是期中考试的主题内容。很多学生学到这个部分问题教多会怀疑自己初中知识学的是否扎实,其实和初中关联的只有几个部分:(二次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的简单解法。)这几个知识要是没问题就是不会影响到高1初步的知识学习。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此部分知识讲解前需要学生做适当预习,不过知识不是很难,因为前面讲数列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因此到解析几何的时候会显得时间紧张,应该提前注意避免影响成绩。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此部分知识不是很难,只要学生紧跟学校老师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很多学生会因此放松导致影响后面的知识的学习。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此部分知识承接必修1的函数,是知识延续,如果函数学的不好会对这个部分有较多影响。开展课程前要先了解下必修1中函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和必修4的三角函数有部分练习,需提前复习,数列是一个很难的知识模块,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学习掌握。 3.选修课程 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选修课程由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等组成。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 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注意:B ?/B或B?/A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完整)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doc

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 )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 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1.1 集合 2.1 指数函数 3.1 函数与方程 1.2 函数及其表示 2.2 对数函数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2.3 幂函数实习作业 实习作业小结 小结复习参考题 复习参考题 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复习参考题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第四章圆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4.1 圆的方程 3.2 直线的方程 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小结 复习参考题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 第一章算法初 第二章统计第三章概率 步 算法与程序框图 2.1 随机抽样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1.2 基本算法语句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3.2 古典概型 阅读与思考割圆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3.3 几何概型 术 小结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 复习参考题实习作业小结 小结 复习参考题 人教版高二数学(下册) 第一章三角函数 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念式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 小结示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复习参考题1.5 函数 y=Asin(ω x+ψ )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小结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汇总(一册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册)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 第二步: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三、算法的概念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 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四、知识应用 例5:(课本第3页例1)(难点是由质数的定义判断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 用源。是否为质数的基本方法) 练习1:(课本第4页练习2)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设计一个算法求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所有因数. 解:根据因数的定义,可设计出下面的一个算法: 第一步:输入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新部编本 全册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1 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3)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 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n =2 ) 1(+n n 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n =5; 第二步:计算 2 ) 1(+n n ;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a ,b ,r 或D ,E ,F 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a ,b ,r 或D ,E ,F ,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三、算法的概念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 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

高中数学教材新课标人教B版目录完整版

高中数学(B版)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 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第二章函数 2.1 函数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 2.3 函数的应用(Ⅰ)2.4 函数与方程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3.1 指数与指数函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 3.3 幂函数3.4 函数的应用(Ⅱ) 高中数学(B版)必修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1 空间几何体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1 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2 直线方程 2.3 圆的方程2.4 空间直角坐标系 高中数学(B版)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2.3 变量的相关性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现象3.2 古典概型 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 概率的应用 高中数学(B版)必修四 第一章基本初等函(Ⅱ) 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 向量的线性运算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4 向量的应用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和角公式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 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 高中数学(B版)必修五 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 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2.2 等差数列2.3 等比数列 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均值不等式 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完整word)人教版经典高一数学必修一试题

人教版经典高一数学必修一试卷 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 ?已知全集U {1,2,345,6.7}, A {2,4,6}, B {1,3,5,7}.则A (QB )等于 ( ) A. {2,4,6} B. {1,3,5} C. {2,4,5} D. {2,5} 2. 已知集合A {x|x2 1 0},则下列式子表示正确的有( ) ① 1 A ②{ 1} A ③ A ④{1, 1} A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 若f : A B能构成映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1)A中的任一元素在B中必须有像且唯一; (2)A中的多个元素可以在B中有相同的像; (3)B中的多个元素可以在A中有相同的原像; (4)像的集合就是集合B.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如果函数f(x) x 2(a 1)x 2在区间,4上单调递减,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 A、a w 3 B 、a》3 C 、a w 5 D 、a》5 5. 下列各组函数是同一函数的是 ( ) ① f (x) J 2x3与g(x) x42x :② f (x) x 与g(x) V x2; 1 ③ f (x) x0与g(x) 0:④ f(x) x2 2x 1 与g(t) t2 2t 1。 x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6.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断定方程e x x 2 0的一个根所在的区间是

( )

人教版数学高一B版必修1同步精练 函数(一)

函数(一) 双基达标 (限时20分钟) 1.与函数y =-2x 3为同一函数的是 ( ). A .y =x -2x B .y =-x -2x C .-2x 3 D .y =x 2 -2x 解析 函数y =-2x 3的定义域为(-∞,0],则化简为 -2x 3=-x -2x . 答案 B 2.函数f (x )=(x -12)0+|x 2-1| x +2的定义域为 ( ). A .(-2,1 2) B .(-2,+∞) C .(-2,12)∪(1 2,+∞) D .(1 2,+∞) 解析 由??? x -1 2≠0 x +2>0 ,得?? ? x ≠1 2, x >-2, 即x >-2且x ≠1 2. 答案 C 3.函数f (x )=x 2-1x 2+1 ,则f (2) f (12)= ( ). A .1 B .-1 C.35 D .-35 解析 ∵f (x )=x 2 -1x 2+1,∴f (12)=1 22-1122+1=1-22 1+2 2=-3 5, f (2)=22-122+1=35,∴f (2)f (12)=-1.故选B. 答案 B 4.已知f (x )=x 3-8,则f (x -2)=________.

解析f(x)=x3-8,∴f(x-2)=(x-2)3-8=x3-6x2+12x-16. 答案x3-6x2+12x-16 5.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3],则函数f(3x+6)的定义域是________.解析由0≤3x+6≤3,得-2≤x≤-1,故定义域为[-2,-1]. 答案[-2,-1] 6.已知f(x)= 1 1+x (x∈R,且x≠-1),g(x)=x2+2(x∈R). (1)求f(2)、g(2)的值; (2)求f[g(2)]的值; (3)求f[g(x)]的解析式. 解(1)f(2)= 1 1+2 = 1 3,g(2)=2 2+2=6. (2)f[g(2)]=f(6)= 1 1+6 = 1 7. (3)f[g(x)]=f(x2+2)= 1 1+(x2+2) = 1 x2+3 . 综合提高(限时25分钟) 7.设f(x)=2x+3,g(x+2)=f(x),则g(0)的值为().A.1 B.-1 C.-3 D.7 解析∵g(x+2)=f(x),∴g(0)=f(-2)=2×(-2)+3=-1. 答案 B 8.若函数y=f(x)的定义域是[0,2],则函数g(x)=f(2x) x-1 的定义域是(). A.[0,1] B.[0,1) C.[0,1)∪(1,4] D.(0,1) 解析∵y=f(x)的定义域是[0,2], 故f(2x)中,0≤2x≤2, 即0≤x≤1,又x-1≠0,∴x≠1,∴0≤x<1. 答案 B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册)(完美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第一册上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集合 1.1集合 1.2 子集、全集、补集 1.3交集、并集 1.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 1.5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 阅读材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二简易逻辑 1.6逻辑联结词 1.7四种命题 1.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小结与复习 复习参考题一 第二章函数 一函数 2.1函数 2.2函数的表示法 2.3函数的单调性 2.4反函数 二指数与指数函数 2.5指数 2.6指数函数 三对数与对数函数 2.7对数 阅读材料对数的发明 2.8对数函数 2.9函数的应用举例 阅读材料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 实习作业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 小结与复习 复习参考题二 第三章数列 3.1数列 3.2等差数列 3.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阅读材料有关储蓄的计算

3.4等比数列 3.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研究性学习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 小结与复习 复习参考题三 第一册下 第四章三角函数 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1角的概念的推广 4.2弧度制 4.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阅读材料三角函数与欧拉 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4.5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4.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4.7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三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8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9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4.10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11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阅读材料潮汐与港口水深 小结与复习 复习参考题四 第五章平面向量 一向量及其运算 5.1向量 5.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5.3实数与向量的积 5.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5线段的定比分点 5.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5.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5.8平移 阅读材料向量的三种类型 二解斜三角形 5.9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5.10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 实习作业解三角形在测量中的应用 阅读材料人们早期怎样测量地球的半径? 研究性学习课题: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小结与复习 复习参考题五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教案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1.1 算法的概念 一、课标要求 1.理解算法的概念,掌握算法的基本特点. 2.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体会设计算法的基本思路. 3.通过有趣的实例使学生了解算法这一概念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知识要点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程序或步骤, 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和的,而且能够在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而 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 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三、典型例题 题型1:算法的概念 以下关于算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描述算法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可用形式语言也可用其他语言 B.算法可以看成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有限确切的计算序列,并且这样的步骤或序列只能解决当前问 题 c.算法过程要一步一步执行,每一步执行的操作必须确切,不能含混不清,而且经过有限步或无限步后能得出结果 D.算法要求按部就班地做,每一步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算法的有限性是指() A.算法的步骤必须有限 B.算法的最后必须包括输出 c.算法中每个操作步骤都是可执行的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题型2 算法的写法 已知两个单元分别存放了变量和,下面描述交换这两个变量的值的算法中正确的为()

为什么高一数学人教版分A版和B版

为什么高一数学人教版分A版和B版高中数学课程框架1.课程框架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课程结构如图所示。2.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5个模块。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刚上高1的学生很快就接触到了函数知识,其实初中对函数的知识有一些初步的涉猎,但是涉及的内容较少,定义也不完整,高中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函数,此部分知识模块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学到这个知识模块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函数是高中知识最难的3个模块之1也是学生第一个遇到的难题,需要学生平和的心态去把握。花大量的时间学习掌握。也是期中考试的主题内容。很多学生学到这个部分问题教多会怀疑自己初中知识学的是否扎实,其实和初中关联的只有几个部分:(二次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的简单解法。)这几个知识要是没问题就是不会影响到高1初步的知识学习。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此部分知识讲解前需要学生做适当预习,不过知识不是很难,因为前面讲

数列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因此到解析几何的时候会显得时间紧张,应该提前注意避免影响成绩。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此部分知识不是很难,只要学生紧跟学校老师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很多学生会因此放松导致影响后面的知识的学习。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此部分知识承接必修1的函数,是知识延续,如果函数学的不好会对这个部分有较多影响。开展课程前要先了解下必修1中函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解斜三角形和必修4的三角函数有部分练习,需提前复习,数列是一个很难的知识模块,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学习掌握。 3.选修课程 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选修课程由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等组成。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