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元丰二年

宋神宗元丰二年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说他所作诗文有毁谤朝廷的意图,被捕入狱半年。次年贬为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可以说,苏轼在这一时期泛舟赤壁(实际上是赤鼻矶)内心应是饱含怀才不遇之感,但在落寞的同时,苏轼仍有豁达的胸襟,不然怎么会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呢?

一千年以前,一个落魄文人在赤鼻矶徘徊。一轮明月,一杯浊酒,于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慨叹便从胸膛中喷薄而出,《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便从饱蘸浓墨的笔中宣泄而下。举酒属客,听着洞箫如泣如诉,把对人性的透彻认知藏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歌声后。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一叶扁舟,一个不羁的灵魂便在月光下迸发出文学史上最绚烂的篇章之一。经过同僚的排挤,政治上的失意,苏轼的笔锋越发成熟。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一千年以后,这个文人早已不在,那几个忧伤的夜晚凝成的文字却成了永恒

历史趣谈:宋朝宋神宗赵顼的生平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宋朝宋神宗赵顼的生平简介 导语:神宗名顼,原名仲鍼,英宗长子,生母为高皇后。治平三年(1066)十二月立为皇太子。英宗死后继位。在位19年,终年38岁,葬于永裕陵。神宗 神宗名顼,原名仲鍼,英宗长子,生母为高皇后。治平三年(1066)十二月立为皇太子。英宗死后继位。在位19年,终年38岁,葬于永裕陵。 神宗继位之时,宋朝统治将近百年。宋初制定的许多政策,其弊端已经渐渐显露出来,官场腐败盛行,财政危机日趋严重,百姓生活困苦,各地农民起义不断,辽、西夏在边境虎视眈眈。面对这种情形,神宗对太祖、太宗皇帝所制定的“祖宗之法”产生了怀疑。年轻的神宗有理想,勇于打破传统,他深信变法是缓解危机的惟一办法。在王安石的辅助下,开始了一场两宋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对赵宋王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神宗进行变法并非一时冲动,早在少年时代,神宗就已经心怀壮志,希望能改变国家的命运。在成长的过程中,神宗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直接决定了他当政之后务实、创新的治国理念。 富国强兵:神宗与王安石的理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22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历任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地方官。在任期间,他体察民间疾苦,对基层社会情况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这为他此后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王安石文学造诣也十分深厚,与韩愈、柳宗元、苏轼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赞叹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意思是后来人是无法超越王安石的文学成就的,评价之高,不难

高太后简介 北宋神宗赵顼生母高太后生平介绍

[键入文字] 高太后简介北宋神宗赵顼生母高太后生平介绍 高太后简介:宣仁圣烈皇后(1032年-1093年),宋英宗皇后,宋神宗母亲,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她的姨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人。治平二年(1065)英宗册封其为皇后。元丰八年(1085年)其子神宗死后,立哲宗,以太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复起用司马光等,恢复旧法。 高太后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l032年)出生于一官宦世家,其小姨为曹太后(仁宗皇后)。她4岁时被接入宫,公元1065年被英宗册封为皇后。宋英宗赵曙与皇后高氏是 一对青梅竹马的恩爱夫妻。赵曙是濮安懿王第十三子,仁宗赵祯的侄子,而高氏是曹 后姐姐的女儿,两人自幼被选入宫。当时宫中人都称赵曙为“官家儿”,高氏则为“皇后女”。赵曙十六岁时得聘高氏为妇,因仁宗皇子夭折,赵曙后来得以即位为帝,高氏也 顺理成章地入住中宫。 赵曙与高氏婚后鹣鲽情深,高氏为他诞下了四子四女,皇帝所有的子女皆由皇后所 出不是常见的事,但对赵曙来说也不奇怪,因为他很可能没有妃嫔。在《宋史》、《长编》、《续资治通鉴》乃至其余宋代笔记里都没有他晋封妃嫔的记载,倒是在蔡京之子 蔡绦所著的《铁围山丛谈》中曾提及英宗“左右无一侍御者”。英宗治平年间,一向多 病的赵曙身体好转,但皇后仍不让他临幸宫人。曹太后觉得不妥,就让亲信悄悄劝皇后:“官家即位已久,如今身体又已痊愈,怎么可以左右无一侍御者呢?”高皇后听后颇 不高兴,回答说:“去跟娘娘说,我嫁的是十三团练,又不是嫁他官家!”十三团练是指 赵曙,他在濮王诸子中排行十三,仁宗在位时长辈皆唤他“十三”,仁宗封他为团练使。 这段话后来传至宫外,成了士大夫们八卦的笑料,大概都觉得英宗乾纲不振,以致 皇后强悍如此。但赵曙虽然有点优柔寡断,却也是个有脾气的人,倔起来也敢跟养母 曹太后作对,他能尊重皇后到按她意见不纳嫔御的地步,应该归功于那段青梅竹马的 1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个皇帝(十)_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个皇帝(十) 千古仁君—-宋仁宗赵祯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后,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时期。其根源就在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洪量宽容。宋仁宗赵桢即位后,把这个传统弘扬到最大。宋朝的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臣下除了谋反和叛逆外,不得杀戮。又专门建立了言官制度。从此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宋朝皇帝对属下的不同意见,或任之,或贬官,或免职,而从不杀戮,也从不迫害。宋朝不兴文字狱,对读书人比较宽容。因此造就了很多杰出的诗人词人,写出了流传千古含沙射影的愤恨张狂之诗词,有了宋词之盛。 赵祯生于帝王世家,12岁即位,23岁亲政。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受到历代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仁宗问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又问要多少钱,答说共28枚,每枚钱主干。仁宗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两万八千钱,我吃不下!”他也就没有吃。 一天,仁宗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后来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只因为我的一碗饮食,而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我于心不忍,因此宁愿忍一时之饿。” 能臣侍明主。宋朝有名的治世名臣几乎都出现在宋仁宗时期。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情急之下唾沫时常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还接受他的建议。 赵祯治国追求的是天下太平而不是大一统。有一次,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说:这只是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终置之不理。 宋仁宗主张宽容、宽厚、宽松,甚至容得下“大逆不道”的言论。四川有个秀才屡试不中,便写诗煽动造反,成都太守将他缚送京城,交给皇帝严加惩治。可是仁宗却道:“这是老秀才自觉怀才不遇,急于要做官,写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机会,看一下他的表现吧。”于是就给了他个官做。 宋仁宗个人魅力的影响力在其在位之时就已跨越了国界。宋仁宗在位42年,周围敌国在宋朝边境的驻军逐渐全部撤除。仁宗临终前留下遗诏:丧礼必须从简。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一片悲痛,就连乞丐也都焚烧纸钱大哭。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整个都城,以至天日无光,偏远地区的人们也带孝帽哀悼。讣告送到周围敌国,敌国百姓竟然自发沿街痛哭悼念,就连辽国皇帝也握着使者的手号啕大哭到:我们已经42年没有兵戎相见了啊。 宋仁宗赵祯的仁德和气量可谓一代明君圣主。虽然没有实现大一统,但百姓生活在宋仁宗时期的宋朝,远比生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其他任何时期更幸福。宋仁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给后世历代帝王做出了表率,成为以后历代明君推崇的榜样。宋仁宗的治国模式至今仍是国内外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学习和研究

宋神宗元丰二年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说他所作诗文有毁谤朝廷的意图,被捕入狱半年。次年贬为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可以说,苏轼在这一时期泛舟赤壁(实际上是赤鼻矶)内心应是饱含怀才不遇之感,但在落寞的同时,苏轼仍有豁达的胸襟,不然怎么会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呢? 一千年以前,一个落魄文人在赤鼻矶徘徊。一轮明月,一杯浊酒,于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慨叹便从胸膛中喷薄而出,《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便从饱蘸浓墨的笔中宣泄而下。举酒属客,听着洞箫如泣如诉,把对人性的透彻认知藏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歌声后。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一叶扁舟,一个不羁的灵魂便在月光下迸发出文学史上最绚烂的篇章之一。经过同僚的排挤,政治上的失意,苏轼的笔锋越发成熟。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一千年以后,这个文人早已不在,那几个忧伤的夜晚凝成的文字却成了永恒

宋神宗主持元丰改制的原因是什么

宋神宗主持元丰改制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古代宋初之后的职官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元丰改制是宋神宗赵顼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宋神宗主持元丰改制的原因,希望能帮助你了解。 宋神宗是元丰改制的全面主持者,正是在宋神宗的强力坚持下,元丰改制才能突破重重阻碍全面开展。宋神宗力推元丰改制一方面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到了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冗官现象的弊端不断暴露,而王安石变法的推行,也迫使北宋官职制度作出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在北宋时期皇帝的权力并不是无限制的,它受到宰相和各级官员的监督,因此宋神宗为了强化自己的权力,也极力推行元丰改制。 当时宰相王安石主持变法,在各地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由于朝廷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导致变法开展的很缓慢,鉴于这种情况,宋神宗颁布《寄禄格》,大力精简办事机构,裁汰冗员,让官员在其政谋其位,同时减少官员进阶层次,大通官员晋升通道。这样就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虽然从后来的实际效果坎意义并不大,但是确定节省了朝廷开支。 宋神宗主持元丰改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个人私欲,满足皇帝独裁的愿望。无论宋神宗开展元丰改制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其目的就是为了揽权,也就是突破监管部门和宰相以及各地官员的监督,让

自己的权力能达到无所约束的地步,实现君主专制,弱化宰相权力。但是皇权的加强带来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因为当权力集中在皇帝个人身上时,国家的运行全依赖个人品质,这种局面是非常危险的。 元丰改制的内容元丰改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针对当时政府冗官现象突出,行政效率低下,财政支出过于庞大的局面,颁布了《寄禄格》,以后官员的升迁都要参照《寄禄格》,使得官员的职务与实际官职相对应,裁撤闲散部门的官员,减轻朝廷负担。二是在恢复旧制的名义下,恢复唐代的三省制,让三司各司其职,并且削弱宰相的权力,对皇帝直接负责。 元丰改制的内容之一就是颁布《寄禄格》,实际上也是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因为这样一来,官员的升迁都要参照《寄禄格》,官员的品阶和俸禄标准不再需要通过宰相,以阶易官,使官员的职务与职称相符合,减少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也减少了官员之间职务界限不明,相互扯皮推诿的想象,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财政不必要的开支。 元丰改制的内容之二就是在恢复旧制的名义下,恢复唐代三省制。虽然宋朝建立时就有三省制,但是徒有虚名,三省官员平时并不具体行使权力,只有在皇帝临时有事的情况下,通过宰相传达命令,三省的官员才各自行使职务,而且三省都是宰相的权力范围,直接对宰相负责。元丰改制后,将宰相的权力分割为左仆射和有仆射,分别负责门下省和中书省,并且皇帝直接向三省官员发布命令,这就让皇帝直接参与到朝政中,从而强化了皇帝个人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神宗为何两次诏封屈原

宋神宗为何两次诏封屈原 提要:北宋皇帝宋神宗在三年内两次下诏,赐封屈原。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宋神宗要推行变法,反贪治腐,富国强兵,于是想到了“明于治乱,行廉志洁”的屈原,有点思贤若渴的心情。宋神宗两次诏封意在全国形成社会影响,旨在要求人民学习屈原的“美政”治国理念和清政廉洁的情操,使国家更加富强起来。 主题词:宋神宗诏封屈原 一 北宋元丰3年(1080年)端午节间,宋神宗皇帝下旨,诏封屈原为“清烈公”。诏书传到湖北归州(现秭归县),屈原家乡的老百姓及贤达们自发募捐款项,于是将“三闾大夫祠”(唐元和15年建),修缮一新,更名为“清烈公祠”。元丰6年(1083年)正月“丙午,封楚三闾大夫屈平为忠洁候。”1《宋史〃神宗本纪》载:诏书送达湖南潭州(现长沙市)。《宋史〃礼志》载:“屈原在归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洁候。” 一代皇帝在三年内两次下旨,诏封一位事隔1300多年的古人,在300多年的宋朝仅此一人,在中华历史上皇帝为屈原诏封也是绝无仅有的。宋神宗为什么要两度诏封屈原,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读,以餐读者。

1、宋朝的时代背景分析 宋朝是从晚诏“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中脱颖而出,宋王朝建立后其疆土,人口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小的朝代,在当时的东部、北部、西部有辽金、夏三大势力的封建割据,其国家规模远不如汉、唐两代。宋朝从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到宋神宗(赵顼)这里已是第六代皇帝了。但宋朝的国家治理不是很顺,国家内每年都有农民军起义造反,据史料记载,“从宋太祖乾德3年(966年)至宋神宗元丰7年(1084年)的百余年间,爆发了约30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2加之辽、金、夏等国的边防战争,北宋年间一直是一个不安宁的国度,同时也严重地阻碍了国家的治理与建设。 宋神宗是前任皇帝宋英宗的长子,继位之前曾担任过安洲(今湖北安陆)观察使;忠武军节度使;同中出门下平章事(宰相职位)。英宗治平3年(1066年)正式立为太子,次年登基继承皇位。宋神宗执政的18年间,启用了许多有文才的高官来辅佐他的政权,其中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39人,相当现代的国务院总理,副宰相(参知正事)410人,比较有影响的要数欧阳修和王安石两人。欧阳修5(1007-1072)当了仁宗、英宗、神宗三代皇帝的宰相,可谓是三朝元老,但因论事刚直而三次被贬,到晚年在政治上趋于保守,由赞成范仲淹的“新政”走向反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6(1021-1086),宋神宗熙宁2年(1069)官拜参加政事,同平章事,次年正式入相,任内积极推行“变法”,

宋仁宗宋英宗简介

宋仁宗赵祯简介开创仁宗盛治的千古第一仁君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3岁。在位四十一年。在位时候宋朝面临官僚膨胀的局面,冗官冗兵特多,而对外战争却又屡战屡败,虽然西夏已向宋称臣,但边患危机始终未除。后来虽一度推行“庆历新政”,但未克全功。其陵墓为永昭陵。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宋仁宗(1010—1063),即赵祯,真宗子。大中祥符八年(1015)封寿春郡王,天禧二年(1018)封王,立为太子。乾兴元年(1022)即位。 天圣、明道10余年间,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他在位期间,宋代科学文化有一定发展,但各种社会矛盾也进一步尖锐,土地兼并日趋严重,皇佑元年(1049)全国军队总数增至140万,达到北宋养兵的高峰。军费开支占财政收入的十之七八。官员数目也超过真宗时约一倍。康定、庆历年间,西夏几次大举进犯,宋军都大败,后与西夏订立和议,每年给西夏大量银、绢、茶。对辽也屈辱求和,增纳岁币。农民起义、兵变、少数民族反抗斗争,一年多于一年。为了解决统治危机,仁宗曾于庆历年间,任用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充执政,企图对吏治作一些整顿,史称庆历新政,但很快就取消了。仁宗懦弱无能,在位虽长达42年,却无所作为。

不过在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仁宗皇帝当政期间,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 仁宗皇帝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仁宗问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又问要多少钱,答说共28枚,每枚钱主干。仁宗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28000钱,我吃不下!”他也就没有吃。 宋英宗赵曙简介空有一番抱负却英年早逝的皇帝

北宋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

北宋年号干支纪年对照表 北宋(公元960-公元1127)皇帝年号公元日期干支日期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庚申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辛酉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壬戌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四年公元963年癸亥年宋太祖赵匡胤乾德元年公元963年癸亥年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甲子年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公元965年乙丑年宋太祖赵匡胤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丙寅年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五年公元967年丁卯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元年公元968年戊辰年宋太祖赵匡胤乾德六年公元968年戊辰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己巳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庚午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四年公元971年辛未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壬申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六年公元973年癸酉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七年公元974年甲戌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八年公元975年乙亥年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丙子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丙子年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丁丑年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戊寅年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己卯年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庚辰年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辛巳年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壬

午年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癸未年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甲申年宋太宗赵炅雍熙元年公元984年甲申年宋太宗赵炅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乙酉年宋太宗赵炅雍熙三年公元986年丙戌年宋太宗赵炅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丁亥年宋太宗赵炅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戊子年宋太宗赵炅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己丑年宋太宗赵炅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庚寅年宋太宗赵炅淳化二年公元991年辛卯年宋太宗赵炅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壬辰年宋太宗赵炅淳化四年公元993年癸巳年宋太宗赵炅淳化五年公元994年甲午年宋太宗赵炅至道元年公元995年乙未年宋太宗赵炅至道二年公元996年丙申年宋太宗赵炅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丁酉年宋真宗赵恒咸平元年公元998年戊戌年宋真宗赵恒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己亥年宋真宗赵恒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庚子年宋真宗赵恒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辛丑年宋真宗赵恒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壬寅年宋真宗赵恒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癸卯年宋真宗赵恒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甲辰年宋真宗赵恒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乙巳年宋真宗赵恒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丙午年宋真宗赵恒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丁未年宋真宗赵恒大中详符元年公元1008年戊申年宋真宗赵恒大中详符二年公元1009年己酉年宋真宗赵恒大中详符三年公元1010年庚戌年宋真宗赵恒大中详符四年公元1011年辛亥年宋真宗赵恒大中详符五年公元1012年壬子

宋神宗军事改革成败得失及原因(下)

宋神宗军事改革成败得失及原因(下) 改革的影响及成败原因 宋神宗旨在强兵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改变了军队指挥体制和编制体制。“将兵法”实行后,军队主要实行将、部、队的编制,用兵规模较大时,有时也临时组编成军,从而形成了军、将、部、队新的四级编制。“别置将官”后,将和副将有了对所属部队进行统驭、训练和指挥的权力,将得专其兵,初步改变了以文制武的旧制,武将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二是初步改变了“守内虚外”的力量部署。原屯驻京师数十里、占全国军队总额之半的京畿军队,经过缩编而大为减少。所谓“翊卫京城之兵营,十无一存者矣。今之贵臣强宗则为别馆园圃,与夫道宫释守宇者,皆昔之营地者。”与此相反,为了对付辽、夏,宋将大量兵力集结于河北、陕西边防地区,从而扭转了此前内重外轻的兵力部署格局。三是军队由重数量转向重质量,战斗力有所提升。经过整编,将野战军(禁军)编成92将,根据任务分布各地,其中河北边防和纵深地区37将,西北地区42将,东南地区13将。同时,又普遍设置了诸如指使、巡教使臣、教头、都教

头、训练官之类的军官和军吏,专门负责训练事宜,从而使军队作战能力得到提高。1071年8月宋廷设洮河安抚司,以王韶为长官开始经营河湟地区(即今甘肃临洮、兰州至青海乐都和西宁一带,及其以南沿洮河的一些地方),随即又在古渭寨(今甘肃陇西)设通远军,经过一年多的进军、剿抚,王韶率军拓地2000余里,占领5个州,招抚控制大小蕃族30余万帐,基本达成了斩断西夏右臂之战略目的。此役体现了军事改革的成效。四是武学的设立确立了中国古代军事教育体制。从北宋设立武学开始,表明我国已开始有了军事学校的雏形。虽然在当时并未能扭转宋军事人才匮乏的现实,但它所创立的军事教育体制,到南宋时得到进一步健全,并由中央普及到地方,且为后来的明清两朝所继承,直到鸦片战争以后才逐渐被近代新式军事学堂所取代。同时,宋还颁行了《武经七书》,标志着中国传统兵学的定型。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宋神宗的改革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这在对辽的妥协和对西夏战争的惨败中得到了证明。就在宋军取得河湟之役胜利后不久,宋辽关系转趋紧张,辽又一次对宋进行政治讹诈,提出要重新划定北部蔚、应、朔三州地界,经过两年的交涉,宋廷担心自己的军力无以阻挡辽军的进犯而决定屈从辽的

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

宋仁宗为何能创史上最繁荣时代?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直到700年后,自我感觉甚为良好、看谁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其祖父康熙,另外两个就是唐太宗和宋仁宗了。 宋仁宗是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明君圣主,他是北宋第四个皇帝,也是大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做了42年。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言所说的“造极”的“赵宋之世”,主要是指宋仁宗统治时期。中国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中,光是北宋就占了六家。这六家(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又都活跃在仁宗时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出现于仁宗时代。 胸怀仁义宽厚待人 宋朝有个大文学家苏辙,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大文豪苏轼的胞弟,他们哥俩与其父苏洵,在“唐宋八大家”中就占有了三席。嘉佑二年(1057年)。苏辙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在这次晋级进士的考试中,年轻气盛、心忧天下的苏辙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 当时的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建议对之严厉制裁。宋仁宗却很淡定地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 血气方刚的苏辙仅仅依据道听途说,便在科举考试中“妄议”朝政,且矛头直指皇帝,即便是在“康乾盛世”,也难逃其被灭九族的命运。宋仁宗的宽容心胸,由此可见一斑。 宋仁宗对读书人的宽容,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 当时,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成都太守一看,吓出一身冷汗,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请朝廷制裁之。 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对这个口出不逊、有“煽动造反”之嫌的读书人,即使不按“谋大逆”严惩,起码也得按“危害国家安全”治罪。 谁知宋仁宗对这样的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就事论事地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于是,这个读书人被授予了司户参军的职位。 纵观数千年历史,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宽容苏辙的事,或许有人能做到,但宽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只有宋仁宗做到了。这说明宋仁宗很理性,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对“煽动造反”的,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明辨是非,分清是真要造反,还是发牢骚。然后做出符合事实的判断,做出明智的决定。 高丽王朝,简称高丽又称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封建王朝之一。918年后高句丽国弓裔王的部将王建推翻弓裔建立高丽国,定都于自己的家乡开京(即今朝鲜开城)。高丽王朝同建于960年的我国北宋王朝有着密切的友好关系,岁岁向北宋进贡。有一次,出使北方的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教训高丽。仁宗说:这只是高丽国王的罪过。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所以最终置之不理,没有去诉诸于武力。 打铁必须本身硬。宋仁宗不光对其臣民仁慈宽厚,身为九五至尊,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从不因自己身居高位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史书中记录了他大量严于律己的故事。有一次,宋仁宗在散步,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宋仁宗回宫后,风风火火地对嫔妃说道:“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 宋仁宗回答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我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

宋朝历代皇帝年号一览表完整版

宋朝历代皇帝年号一览 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宋朝历代皇帝年号一览表 两宋王朝:(公元960~1279年) 北宋:(公元960~1127年) 宋太祖: 公元960年:庚申,建隆元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年,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德七年公元963年:癸亥,建隆四年,乾德元年,北宋灭荆南 公元965年:乙丑,乾德三年,北宋灭后蜀 公元968年:戊辰,乾德六年,开宝元年 公元969年:己巳,开宝二年,辽穆宗耶律璟应历十九年,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元年公元971年:辛未,开宝四年,北宋灭南汉

公元976年:丙子,开宝九年,宋太宗赵炅改为太平兴国元年 宋太宗(赵匡义): 公元976年:丙子,太平兴国元年,开宝九年 公元978年:戊寅,太平兴国三年,北宋灭吴越 公元979年:己卯,太平兴国四年,北宋灭北汉,五代十国片面完毕。 公元983年:癸未,太平兴国八年,辽景宗耶律贤乾亨五年,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元年 公元984年:甲申,太平兴国九年,雍熙元年 公元988年:戊子,端拱元年 公元990年:庚寅,淳化元年 公元995年:乙未,至道元年

宋真宗: 公元998年:戊戌,咸平元年 公元1004年:甲辰,景德元年 公元1008年:戊申,大中祥符元年 公元1017年:丁巳,天禧元年 公元1022年:壬戌,乾兴元年 宋仁宗: 公元1023年:癸亥,天圣元年 公元1031年:辛未,天圣九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十一年,辽兴宗耶律宗真景福元年 公元1032年:壬申,天圣十年,明道元年

公元1038年:戊寅,景佑五年,宝元元年 公元1040年:庚辰,宝元三年,康定元年 公元1041年:辛巳,康定二年,庆历元年 公元1049年:己丑,皇佑元年 公元1054年:甲午,皇佑六年,至和元年 公元1055年:乙未,至和二年,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二十四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清宁元年 公元1056年:丙申,至和三年,嘉佑元年 宋英宗: 公元1064年:甲辰,治平元年 宋神宗:

1宋仁宗不仁

宋仁宗不仁 王明政 《宋史》称赞宋仁宗赵祯说:“《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历代史家也将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说他“知人善用,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些溢美之词抬举了赵祯。细读史籍,以全方位的史实、数据为准绳,你就会发现赵祯的“仁”只是对亲贵、近臣和他周围的人,对于百姓、国计民生,则毫无仁义可言。(至于他荒淫无度、沉湎女色,是非不分、颟顸无能,我将另辟专章阐述。) 《宋史志第一百三十七食货下六》记载:1034年男丁,“景祐元年二千六百二十万五千四百四十一口”。而《宋史志第三十八地理一》记载:至他死的嘉祐八年那一年男丁,“主户一千二百四十六万二千五百三十一,口二千六百四十二万一千六百五十一。”整整三十年时间,人丁只增加了十七万多,平均每年增加不到六千人。跟后来的宋神宗时期每年增加上百万(以后在宋神宗专章中会详细阐述)根本没法比。 和平时期人口增长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宋仁宗实际主政的全过程,人口几乎没有增长,何谈“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曾任三司使的包拯统计:“臣谨按景德中天下财赋等岁入四千七百二十一万一千匹、贯、石、两。”而嘉祐年间(1056—l064)平均岁入合计一万一百九十万七千七百六十四匹、贯、石、两。土地、人口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总税收比四十多年前景德年间增加了两倍多。这是怎么来的?只能通过增加夏秋两税、丁口税、各种杂变附加,横征暴敛来实现,宋仁宗不断加重广大人民的负担,试问他的仁义从何谈起? 赵祯对亲贵、妃嫔、近臣这个小圈子确实够“仁”的,他给定节度使月俸铜钱400贯、宰相月俸300贯……他第四等的妃子“才人”的月俸就有二百贯。他的孙辈皇帝赵顼说仁宗时期:“宫中一私身之奉有及八十千者,嫁一公主至费七十万缗,沈贵妃料钱月八百缗。”就是说宋仁宗给他父皇的妃子是每月800贯,嫁一个女儿是七十万贯,后妃自己私自召的宫女身份高的月俸也有八十贯。 嘉祐七年司马光责问:“窃闻近日俸给、赐予比于先朝何啻数十倍矣”。孔平仲《谈苑》卷二记:“李长主在宫中请十千,晩年增至七百千,福康出降后,月给千贯。”薪俸成几十倍的增长。他赏赐也很随意,1043二月,宋仁宗一次就赐陕西四路招讨使韩琦、范仲淹、庞籍钱各百万。难怪亲贵、近臣后妃都称他“仁”了。 但这位仁宗对广大百姓是既吝啬又“不仁”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载:1059“正月自去年雨雪不止,民饥寒,死道路甚觽。诏遣官分行京城,视孤穷老病者,人赐百钱,小儿五十”孤穷老病者的一次救济金只是宰相一日薪资的百分之一或二百分之一!当时只能买二到三升米。 “京师老疾孤穷残者,虽有东、西福田院,给钱米者才二十四人。”上百万人口的京城,叫花子两万多,领取社会保障的只有二十四人,很明显这只是他为了宣扬仁政用来点缀的一个花瓶。 千百年来,因为保守派反对后来的宋神宗、王安石变法,所以对假仁假义、荒淫无度、沉湎女色,是非不分、颟顸无能的宋仁宗推崇备至,刻意文饰,让他以“仁”欺世盗名。

北宋的灭亡

论北宋王朝的灭亡 北宋,从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开创基业,到宋徽宗、宋钦宗1127年被金俘虏,北宋亡。历经太祖(在位16年)、太宗(在位21年)、真宗(在位25年)、仁宗(在位41年)、英宗(在位4年)、神宗(在位18年)、哲宗(在位15年)、徽宗(在位25年)、钦宗(在位2年)9个朝代167年。纵观北宋王朝,据李华瑞编著的《宋史论集》记载:在政治体制上,宋太祖君臣集团从开业之初就进一步的加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统治,并巧妙的分散宰相之权,而后又建立了非常完善的科举考试、官员选拔以及监察制度,杜绝了封建王朝屡见不鲜的宦祸、藩镇之祸、权臣谋逆之祸、流贼覆国之祸。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开明的时代。政治开明、言论宽松,是那个时代的大趋势,在开明环境下,涌现出可歌可泣的英雄、名人与故事。有太祖、太宗、真宗时代能带兵打仗抗辽英雄的杨业、杨延昭父子;也有神宗时期大学者、改革家王安时;文学方面有仁宗时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集团;科技自主创新方面有仁宗时代的沈括、毕生。经济上,更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商业社会,其多种经济模式均在世界上开一代风气之先。用现在最时髦的一句话说,可以说北宋代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军事上,北宋由于先后不断的与辽、西夏和国内的农民起义军战斗,应该说还是自始至终的具有一定的战斗力的。至于此,那么为什么北宋在金的军事打击下就突然灭亡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许大多数人都认为认为是宋徽宗在位的25年,昏庸无能,并重用蔡京等一帮奸臣、小人所致。笔者认为这都不是最致命的,其根本点只有三条,供大家探讨: 国库从充足到空虚(钱袋子问题) 北宋政府的钱袋子问题是怎样的呢,我们先算一下经济账。据包伟民、吴铮强著的《宋朝简史》记载,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由各种税收(土地税、人头税、商税、关税、矿业税、城郭之税)和各种垄断经营收入(食盐垄断经营收入、茶叶的垄断经营收入、酒类的垄断经营收入、买断经营各种海外进口的香料、犀象等名贵产品)组成。此外还通过通货膨胀、出卖官爵和僧尼度牒获得一部分财政收入。可见财政总收入不能说不丰厚,有数据为证,北宋中后期的货币性财政收入都在6000万缗(货币单位)以上,约为唐代最高数的6倍半。北宋政府的财政开支主要用于皇室、官僚机构与军队,还有一部分是各项工程营造方面的费用(各地的农田建设、修筑城池、造桥铺路、河防工程等等)。

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个皇帝——宋仁宗

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个皇帝——宋仁宗.txt遇事潇洒一点,看世糊涂一点。相亲是经销,恋爱叫直销,抛绣球招亲则为围标。没有准备请不要开始,没有能力请不要承诺。爱情这东西,没得到可能是缺憾,不表白就会有遗憾,可是如果自不量力,就只能抱憾了。公元1063年夏历三月,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消息从皇宫传到街市,开封街头的一个小乞丐,起初一愣,接着竟放声大哭,踉踉跄跄就往皇宫跑。谁知宫门外早挤满了人,褴褛的乞丐、斯文的书生、稚气的小孩……哭做一团,披着白麻,烧着纸钱,给皇帝“送别”。第二天,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城市上空,以至天日无光。 消息从大宋传到大辽,彪悍的辽国君主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朝使者的手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一时之间,宋辽边境的百姓远近皆哭,可见受惠于他的不只是宋朝百姓。 从贫民到敌人,都舍不得他死——皇帝做到了这份上,可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晚明的士大夫所称赞的夏商周以后的贤明君王只有三人,汉文帝,宋仁宗和明孝宗。连看谁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清朝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爷爷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 爹不疼娘不爱 宋仁宗出生时,那一声婴儿的啼哭,让伸长脖子的文武百官大大松了口气——在他之前,所有的皇子都夭折了。于是他取名“受益”,5岁封庆国公,9岁为太子,13岁老爹一驾崩就改名赵祯,登基为帝。 比起后世的九子夺嫡、你死我活,这家伙的好命,足以叫历代皇子们嫉妒。但殊不知,宋仁宗的少年时光,却过得异常艰难——他的糊涂老爹、那个签下了“澶渊之盟”的宋真宗,竟然时刻担心大臣们会利用太子架空自己。他越看儿子,越有“被害幻想症”:干脆,我先下手为强吧。大臣们实在看不下去了:“陛下还有几个儿子,能让你想杀就杀?”这才让真宗正视一个后果:杀了太子,就绝嗣了。 太子一条小命虽然保住,可父亲的猜疑并没缓解。弥留之际,真宗满脑子都在想:这儿子不可信,只有把权力交给皇后。经过父亲的“严防死守”,13岁的少年赵祯即位之后,也没什么舒心日子,最大的考验来自他的“母后”——章献太后刘娥。 拜《狸猫换太子》的戏说所赐,人人都知道,宋仁宗的生母是李妃,而章献太后正是戏中的坏人刘皇后。但实际上,章献太后非但不是奸妃,反而聪慧敏捷,颇有政治头脑。她理所当然地坐到了宋仁宗身后,垂帘听政11年。 权力的滋味,一旦尝到,就不想放弃;更何况,从深宫走到朝廷上的聪颖女子,前朝就有一个武则天。章献太后把皇袍披到身上,故意问大臣:“你说,武则天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呀?”这个小动作让气氛紧张起来,太后和臣子开始了权力拉锯。好笑的是,双方打出的旗号都是“保护天子”。年少的赵祯,成了这两派斗争中的挡箭牌,也成了他们互掷的矛,皇位之上如履薄冰。 如果赵祯只是个昏庸的草包,那倒罢了,日子混混也就过去了。但他偏偏在孩童之时,就能一眼洞穿父亲的宠臣王若钦“实是奸邪”。这样敏锐的孩子成了“夹心饼干”,会有怎样的内心煎熬?唯一能让后世浮想联翩的是,在这11年里,他酷爱书法,一手“飞白体”,练得极为神妙。或许,练字就是练心。 也因此,赵祯成了一个异数——从吕雉到慈禧,中国不乏母后掌权,在她们身边长大的小皇帝,要么敏感怯懦,要么偏激残暴。但赵祯却有了对弱者的同情、对世事的宽仁。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北宋初年改革的走势——高潮短暂,余音很长。 短命的范仲淹新政

高中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时空观念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 (1)北宋建立后,相继消灭南北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目的: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 3.措施 (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 ①行政: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北宋时,专指正规军。 (2)分散机构权力。 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4.影响 (1)积极: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 (2)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 治风气。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疆压力 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战是支流。 (1)宋辽关系???①北宋建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 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②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③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 (2)宋夏关系???①北宋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②双方最终达成和议。

2.财政危机 说明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弊端显现。 (1)原因???①北宋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却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 导致军费直线上升。②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2)表现: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王安石变法 1.背景 “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 (1)北宋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宋仁宗时,范仲淹发起庆历新政。 ①宗旨:整顿官僚机构。 ②结果:明显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很快失败。 2.开始: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通过变法来缓解严重的社会危机。 3.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军事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4.措施 (1)富国: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2)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逐渐恢复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5.评价 (1)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2)不足???①强兵效果不明显,与西夏的战争再次失败。 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③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南宋的偏安 1.宋金和战 “靖康之变” (1)背景???①1127年,北宋被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②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

探究熙丰变法与宋仁宗形象的提升

探究熙丰变法与宋仁宗形象的提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宋仁宗赵祯( 1010—1063) 在位期间并无彪炳史册的文治武功,只能算个平庸的守成之君,而且屡遭臣僚批评。按照中国传统的政治标准衡量,他绝不是励精图治的有为之君。但他身后却颇受臣僚称颂,在士大夫的议论中,是一个选任贤能、虚心纳谏、勤俭仁恤的仁圣之君,成为朝野赞颂的“祖宗”典范。而促使其形象提升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熙丰变法。 一、仁宗在位时期臣僚对他的评价 赵宋王朝实行崇文抑武政策,经过宋初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六十余年的涵养,到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一大批集政治、学术、文学多方面才干于一身的士大夫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们勇于任事,以针砭时弊、劝谏君主为己任,仁宗在位时间长达42 年,其行事也多有可指摘之处,故仁宗在位期间,屡遭臣僚批评,当朝士大夫对他的评价并不高。臣僚对仁宗的批评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施政无方,如宝元元年( 1038) 正月,苏舜钦上书曰: “今又府库匮竭,民鲜盖藏,诛敛科率,殆无虚日。三司计度经费二十倍于祖宗时,此

用度不足明矣。政事不亲而用度不足,斯大可忧也。”二是用人不当,如至和二年( 1055) ,御史梁适弹劾宰相陈执中,不成功,反遭贬谪。翰林学士欧阳修对此十分不满,上章批评仁宗道: “陛下拒忠言,庇愚相”。三是生活享乐,如嘉祐六年( 1061) 八月,知谏院司马光批评仁宗道: “近日宫中燕饮微为过差,赏赍之费动以万计。耗散府库,调敛细民。”这三方面的议论,几乎历朝历代皆有,并不能据此论断仁宗昏聩,然而,却能说明仁宗时代,士大夫议政热情空前高涨,不少当朝士大夫对仁宗及当朝政治并不满意。 而宋代政治的重要特点就是尊崇“祖宗之法”,当时不少士大夫都批评仁宗的作为违背了“祖宗之法”,这集中体现仁宗处理后妃、外戚、宦官等问题上。仁宗甚至为此与臣僚发生过两次激烈冲突。第一次是在刘太后去世不久,仁宗将刘太后为其选立的郭皇后废黜。此举遭到以台谏官员为主的臣僚的强烈反对,孔道辅、范仲淹、段少连等十余人甚至集体诣垂拱殿门伏奏力谏。就在孔、范二人因此被贬后,段少连依然以“祖宗以来未尝有废后之事”为理由上书劝谏。富弼也认为:“自太祖、太宗、真宗抚国凡七十年,未尝有此。陛下为人子孙,不能遵祖考之训,而遂有废后之事”。第二次是仁宗为任命宠妃张贵妃伯父张尧佐出

心痛!宋朝与清朝的18个细节

1、【文人煽颠】 四川有个文人,献诗成都知府:“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鼓动四川割据独立。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宋仁宗说,“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给他个小官。”六百年后,又有一个叫曾静的文人,鼓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结果雍正掀起一场文字狱,然后,乾隆将那曾静咔嚓掉了。 2、【大臣密奏】 宋真宗问宰相李沆:“一些大臣有密启,为什么你没有?”李沆说:“臣有公事则公言之,何用什么密奏?搞密奏者非谗即佞,我深为厌恶,岂可效尤?”到了清代,官员则以获得密奏之权为荣,浙江布政使请求雍正:“藩臬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获准,像狗一样兴奋得直摇尾。 3、【君主逼格】 宋朝的仁宗皇帝似乎没什么主见,政事无论大小,都交给廷臣公议,议出一个结果来再施行。所以时人说仁宗“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清朝的乾隆非常有主见,什么事都由他说了算,又识武功、打仗、杀人、写诗(看到名画文物就题烂诗)、泡妞、制造文字狱,啥都懂,自号为“十全老人”。 4、【伶人问政】 宋徽宗时,有伶人演滑稽戏,讥讽宋朝的福利政策导致“百姓一般受无量苦”,徽宗听了,“为恻然长思,弗以为罪”。清时,内廷戏班演戏,因曲伎俱佳,获赏赐酒食。席间一伶人无意问,当今常州长官是谁?雍正暴怒:“你乃优伶贱辈,胆敢擅问官守?其风实不可长!”命人将那伶人打死了。 5、【朋党风险】 欧阳修写过一篇《朋党论》,为朋党正名,提出君子结党之说,开北宋政党政治雏形之理论先河,让宋仁宗“终为感悟”。六百年后,雍正对欧阳修之论特别不爽,专门写了一篇御制《朋党论》,驳斥欧阳修的“异说”,还杀气腾腾说,“设修在今日而为此论,朕必斥之,以正其惑世之罪”。 6、【谥号风波】 夏竦死了,宋仁宗赐谥号“文正”。刘原父很不爽,上疏质问皇帝:“谥者,有司之事,陛下奈何侵之乎?”最后改谥“文庄”。六百年后,尹嘉铨给乾隆皇帝上疏,为他老爹请谥,并请从祀文庙。乾隆大怒:你尹嘉铨算什么人,“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下令凌迟处死。后开恩,改为绞立决。皇恩浩荡,没有犬决。 7、【宰相职权】 程颐对大宋皇帝说,“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宋朝皇帝也没觉得程先生说的有什么问题。六百年,乾隆对程颐这句话感到特别不爽,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批判程颐,意思是说,你一个臣子,居然敢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你这是目无君上,此尤大不可也! 8、【士子尊严】 宋神宗一次与程颢论及人才,神宗说:“朕未之见也。”程颢立即质问皇帝:“陛下奈何轻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