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8-07-30T11:46:09.71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下作者:汪一鸣彭习涛贺智裕[导读]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对本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及作为体育教师的“双师性”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可以使学生尽快的适应岗位需求进入工作角色,为在职继续教育打下良好基础。(西安交通大学)

摘要: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对本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及作为体育教师的“双师性”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可以使学生尽快的适应岗位需求进入工作角色,为在职继续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与实践

一、实践教学相关内容概述

(一)实践教学的概念实践教学是指相对于理论教学以外,在理论知识基础上以实践性、程序性知识学习为主,培养学习者操作应用能力、实践能力、获取经验和技能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二)实践教学的特点(1)开放性。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单一“线性”教学观,把教学的时空视野从课堂内扩大到课堂外,融合课内教学、课外教学、社会教学于一体,构建起更符合现代办学理念的“立体渗透型大教学系统”。

(2)层次性。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同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培训。学生在大学期间从基础实践到专业实践再到综合实践,内容由单一到多样,难度由简单到复杂,最终实现学生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因而实践教学是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深化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三)实践教学在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中的作用(1)实践教学可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平时没有遇到的新事物、新难题,只有进行不断的学习探索,才会认识新事物,发现解决问题方法积累相关经验,譬如有关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的选择、应用,实习中突发状况的处理等等,经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之间的互助,学生会对面临的各种状况在实践教学的动态情境中产生相应的认识,并想方设法去改善以便从容的面对将来工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实践教学有着不同于理论教学的鞭策作用。

(2)实践教学有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则进一步深化认识。学生在实践教学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有效地结合自身已有理论知识,把学到的间接经验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检验知识的同时获得个人的直接经验,有时甚至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实践教学使学生个体的学习随着实践活动而逐步加深,将知识的内化成个体能力上更有成效。

(3)实践教学可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没有亲身实践之前总以为自己理论知识充足,各方面能力较强。真正进入实践教学之后,才会感到理论知识的掌握不牢存在漏洞。特别是对于实习、毕业论文等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环节,学生往往一时手忙脚乱无从下手,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但经过实践教学的锻炼之后,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技术动作讲解示范能力、教学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等都会得到相应提高。

二、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结构有待完善。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院系采取“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此构建课程体系,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课程、按照“平台+模块”的结构组成。必修课由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三个不同层次但相互联系、逐层递进的“平台”所构成。选修课由专业方向“模块”和任意选修课所构成。这种模式通过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扩展了学生的通识教育实现了对学生“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分层次逐步提高优化了课程结构,有利于跨学科交叉学习。但和国外相比我国的必修课比重还是偏大,限制了学生课程自主选择。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并没有单独的实践平台或模块,缺乏独立性,呈现分散性,不便于有效管理,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统一。

(二)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体育教育专业在实践课程目标中过多地强调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但缺乏对学生创新素质的明确要求如实验教学中大部分教学内容都为书本上的示范性、验证性实验,缺乏对实验与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缺乏对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重视与指导,更别说学生在实验项目上自主创新;在课程内容上存在着内容陈旧、滞后等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得体育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中小学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不断增多,但高校的实践内容更新知识速度缓慢,如术科学习仍摆脱不了竞技化的影响。高校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对实践教学诸环节进行根本改造,走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教学“真题”化的道路。

三、建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新构想

(一)“校内全程+校外分段”实践教学体系构想。“校内全程”和“校外分段”相结合的全新实践教学体系构想,使现有的分散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发挥整体的资源优势,通过完善规章条例,转变考核评价方式,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配合现行“平台+模块”的培养体系具备独立性,开辟单独的实践教学模块,根据课程设置平台划分出对应的实践教学平台,从点、线、面、体进行构建,呈现四维三层的立体模式,将校内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校外实践教学逐步升级,针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呈现递进性、层次性、系统性,连续延伸贯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下面是“校内全程+校外分段”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弥补就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创业。就业指导应当纳入课程计划,定期分层逐步的提高加深,从基本的职业礼仪,道德行为到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相关的政策法规等等,同时针对毕业生求职经验欠缺上可以组织模拟面试、说课面试等等进而增强学生的求职就业能力。定期的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信息,市场需求,鼓励学生进行有偿的实践活动,如暑期中考游泳教练、各种体育项目的陪练等等。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唐山学院专科教育部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具有“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双重属性:既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组成部分,又是一种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过程中的技能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培养目标决定了它的中心地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岗位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撑下开展活动,完成并达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技能培养目标 前言 专科教育部承担着唐山学院高职高专教育任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方向和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实践教学体系做支撑。多年来我们在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中,针对实践教学“硬件(教育经费、师资结构、实验室及设施、校企产学研合作基地)”相对薄弱的现状,注重开发“软件(更新实践教育理念、建设实践教学体系、锻炼实践教学教研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资源,努力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1、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狭义的概念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主要包含: ⑴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主要针对专科教育部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电工电子实验)、《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自动控制实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普通化学、仪器分析)进行,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及专科教育部当前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要求。 ⑵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内容,指学生的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训练等。专科教育部利用校内数控及加工中心实训基地、财会实训室、分析化学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餐饮客房实训室、形体实训室和校外多家旅行社、网络公司等实训基地,根据当前所开

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

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各门课程中的实验教学环节,二是校内集中实训环节(含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三是顶岗实习环节(含顶岗实习和就业顶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学训交替“311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的“3”是指从外贸行业社会工作岗位认知入手,根据社会工作岗位的技能需要设置理论教学课程,并以课程实验强化理论提高技能,时间为三个学期;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一个“1”是指为了弥补课程内的虚拟实验的不足,拿出一个学期的时间集中进行校内仿真模拟综合实训,加强学生技能训练;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二个“1”是指通过一个学期的时间在上学期集中进行校内仿真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不足加以解决,并进行理论延伸、技能强化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以适应下一步的社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三个“1”是指进行一个学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为学生就业实现零距离接轨。 一、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实训课堂上的实践教学 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指导思想,对所有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实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 2、第四学期校内集中实训 第四学期,在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综合实训。通过开设商务 谈判、英语听力和口语强化、外贸函电、国贸实务、ERP沙盘实训等实训课程,综合训 练学生与外商谈判磋商的能力、熟练使用英语和外商沟通的能力、熟练掌握外贸业务整 个业务流程的能力、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等。 3、第学五期的校内学习 第四学期的校内实训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时的不足,认识到 理论和实践的差距,从而在第五学期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 4、第六学期的校外顶岗毕业实习 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环境,使学生顺利实现毕业即就业。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本专业进一步加快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的改革,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学生时间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的训练就是靠实践教学来保证的。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即便在今天,计划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惯性作用依然存在。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可能特别关注学生观念、能力、创新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本文试图分析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方面。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而实验课也只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方式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实验内容一致,结果唯一,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还培养了一些不能主动参与实验的同学提供的方便。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验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验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 2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陈旧 虽然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培养模式仍然较单一,管理过死,条条太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不少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我们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某些正在转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前沿的知识,却仍被我们置于教学大门之外。另外,单一化、灌输性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很少交流。 2.2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的认识。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对课程实验、实习的学时越压越少。二是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而有畏难情绪。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教学组织工作较复杂,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到实验报告批改,特别是野外教学生产实习,除去学生方面难于管理的因素外,其衣食住行安全保障及实习大纲的检查指导都要详细安排,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所以有个别教师怕麻烦就轻避重,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因此,在实验、实习时只是走过场,不愿动脑筋,更不愿动手,应付过关了事。 3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课 题 研 究 方 案

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我国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职业化特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中职教育应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职业劳动素养。因此科学和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中职学校来讲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复合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受到青睐,而这种变化趋势对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加强实践性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会计专业在我校开设已有20多年的时间,一直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看到,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相对照,跟其他国内先进职校相比,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需要极大加强,同时我们在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还明显不够,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因此为了全面提高我校会计专业的教育质量,需要我们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全方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快转换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会计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教学方式以及社会师资力量,在原有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观念、教材、师资、校内校外实习等相互配合,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以培养具有较高实际操作技能、面向基层的中高级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国内外许多会计界人士认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堂演示、案例教学、校内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组成。其中课堂演示是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录像教学等,演示并讲解会计实务操作过程,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感性认识;案例教学是指由教师设计教学案例,学生围绕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模拟实习是构建一个样本企业的动态会计模拟平台,由学生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并编制会计报表,熟悉操作技能,

关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意见

关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意见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体系反映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理论教学的相互配合、相互依托,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实施依据。为贯彻落实我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及原则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背景,紧紧围绕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锻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队伍和实践教学管理四部分构成,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把握以下基本原则:①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尤其是不能脱离能力培养目标;②系统化原则。遵循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结合各专业特点,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相互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③整体优化原则。做到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从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注意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和互相渗透,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④规范化管理原则。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要规范实践教学的管理与实施流程,创新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形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综合考核标准和要求。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总体。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高起点,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充分体现我校的地方性特征和办学特色。以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关系确定层次,以能力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环节确定模块,以项目驱动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途径更加清晰,目标指向性更加明确,环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内容与实际结合更加密切,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层次的基本内涵 层次主要是指:基础技能层次,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职业综合素质为主,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专业技能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面向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综合实践层次,以综合性、设计性项目、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为主,突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结合第二课堂内容,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思维能力培养。 2.模块设置及作用 模块主要包括:基础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创新实践模块。 ①基础技能模块:包括计算机应用、外语听说、两课实践、社会实践、军训、素质拓展项目等项目,以提高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品德修养、团队精神、人文素养为主。 ②专业技能模块:包括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训课程、认识实习、专业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年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承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主动学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通过“做中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新课程培养目标。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素质、技能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变革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需求,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有鉴于此,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从2009年起在所有教师教育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力求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和适应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的其他能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学校一方面组织各教学系和相关部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毕业生适应情况调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地方高师院校现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明确教师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探索和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改革。 校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合理设置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外则在当地教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高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要,打破常规,打破教学时间限制,灵活安排见习、实训和实习,让学生在中小学、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得到专业技能的全面训练,努力实现学校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有效衔接。走“校校结合”和“校校交替”的人才培养之路,使学生在“校校交替”中逐步形成从事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与服务的实际技能和能力。通过改革与实践,学校构建了“以学科基础课程为基础,以教师教育类课程和全程实训为两翼”的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教师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二、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门类,加强学生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程设置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它事关教育的质量和生命,因此,教师教育专业改革首先必须从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人手。针对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门类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我们从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着眼,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育类课程。 1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在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课程模块。这样,课程设置就既充分考虑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学术性,又充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案(修订版)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案(修订版) 会计学本科专业重点培养的是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本专业融理论、技能于一体,专业性、应用性较强,而学生缺乏业务实践。为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系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实训和毕业实习三部分内容。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第一部分认知实习 认知实习是通过介入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某个层面的实践,增加学生对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工作的感性认识,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和掌握会计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 第二部分课程实训 本次实践教学方案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原有实践计划的基础上在几门主要专业课程上增设了实践课程,这也是这次实践方案的重点以及创新之处。具体包括: 一、会计学原理实践 二、商业银行会计模拟 三、会计电算化 四、会计手工模拟 第三部分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学完所有专业课程,掌握了会计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经过一系列实践环节训练的基础上,开展的面向社会的专业实践。

第一部分认知实习 认知实习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组织学生集中到某一独立核算的企业或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岗位现场实习,熟悉会计循环中账务处理程序的各个环节,以强化学生对财务会计基本操作程序和技能的掌握。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对单位会计核算和会计岗位现场进行考察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一)要求 1、凡已修本专业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60%以上的学生,可参加社会调查。认知实习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调查选题应与会计学专业相关,具体内容由各试点单位确定,教学点组织实施。 2、学生应根据社会调查的选题列出调查提纲(包括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作好采访笔记。 3、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或工作流程。 (二)时间安排 认知实习可在第四学期末布置,暑假期间参加社会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写作和考核工作。 (三)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 (1)认知实习时的基本情况与表现; (2)认知实习的内容与文字表达。 认知实习的内容应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字数要求不少于2000字。 调查报告要求语言简练、准确;叙述清楚、明白;数据、资料可靠;结论有理、有据。 2、考核标准 认知实习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 3、成绩评定办法 (1)由个人填写鉴定表,由被调查单位盖章。 (2)调查报告原则上由指导教师评定。 (3)调查报告初评不及格者,允许补写一次。 第二部分课程实训 一、会计学原理实践 《会计学原理》作为会计专业基础课程,除了理论教学以外还需要补充一些实践教学,例如会计循环操作实践: (一)实践目的 观察、练习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核算;了解企业财务核算的流程及每个环节中的具体要求、方法和使用的资料;掌握不同核算形式下的内涵、方法及具体要求;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和方法。 (二)实践内容 1、根据一系列经济业务填制和审查原始凭证; 2、编制相应的记账凭证,注意专业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的运用; 3、通过各种不同的核算形式完成同一组经济业务的核算流程; 4、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总计各种核算形式下的差异、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构建的基本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各方面的广泛共识。技师学院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其中实践教学体系在这种人才类型的培养中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技师学院教育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它的成功与否是技师学院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1、实践教学 是指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才能完成的教学环节。诸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等 2、实践教学体系 是实践教学各个环节所构成的系统,包括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的形式以及实践教学师资、基地、教材等构成的教学系统。 3、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由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师资保障体系、实训教材体系等组成。 三、构建的基本原则 1、相对独立的原则 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较大的比重。

传统教学体系实际上就是理论教育的主体体系,实践教学的有关内容是附属于理论教学的,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理论教育主体体系的培养目标是学术性人才,其强调体系的完整性。尽管社会也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显然千篇一律的学术性模式培养的人才是难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特别是在工业工程、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主要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显然,技术应用能力的获得仅仅靠书本和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且主要不是靠书本和课堂来获得,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在实践中完成。因此,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实验、实习、设计三个子体系: 在方式上可以区分为校内实践、企业实习、顶岗工作以及专业社会实践四种形式。三个子体系中,实验体系主要在校内完成,并设立专门的实验技术能力培养目标,验证性的内容应大为减少,许多实验可以从课程中脱离出来,加大认识性的、操作性的、设计性的、应用型的、综合性的实验比例,按照从初级到高级的认识和实践过程构成一种能力体系。实习训练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结合我国学生在入学前基本没有一般工艺操作基础的实际,实习训练应包括主要在校内进行的基本工艺操作训练、在校内和校外结合的专业技术训练和主要在校外企业单位实际岗位顶岗工作的实际技能训练,要设立技能标准,按照标准进行能力分解,通过各类环节的有目的实施来保证明确的技术应用能力的获得;专业社会实践是一种更为灵活的实践方式,以学生自己寻找实践岗位为主,多方位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主动沟通、应对挫折等的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设计能力因专业或职业岗位需要而异,应用型人才不应将设计能力培养作为主要方面,而实际岗位需要的设计能力事实上也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一种。 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相对性。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与理论教学体系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共同为一致的培养目标服务。从我国目前有关技师学院的情况来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还不够明确,实践教学的比重还不够大。当然这都是事情的表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围绕技术应用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简单的增加实践并不能解决真正的现场岗位技能的要求。因此,建立相对独立的、目标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并应在此基础上探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问题。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要求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基础,要掌握技术必需的应用、电气、信息和控制等理论知识,对掌握典型产品设备及元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较为了解,具有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1-2种技能。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内容 (1)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2)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实践能力;二是职业素质;三是创业能力;四是职业资格证书。 (3)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 调整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进行构建。 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同时考虑职业素质教育,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籍管理制度。 3.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学目标,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制定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 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既可让教学考核保持职业性方向,又可避免重复考核。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需要,调整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多层次目标。 4. 制定专业技能规范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系统的技能训练要求并规定必须完成或选择完成的内容。 5. 修订实践教学计划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实践教学计划,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注重实效性。 要避免重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而轻实践教学质量的倾向。文科专业在编写实践教学计划时更要注意。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当前颇为紧要的任务。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1)实践基地建设问题。由于实践设备和场地不足,使得目前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2)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问题。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3)实践教学的考核问题。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4)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5)实验教学安排存在随意性。首先是实验内容安排的随意性,其次是实验教学时间安排的随意性。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1)特色性原则 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这是我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遵循的原则。 (2)实用型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可分为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专业岗位实践平台三大步进行构建。 (3)混合型原则

混合型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教室与实验室的界限,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实验室的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三、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化建设 (1)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 从多方面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补充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如实验实训教学考核、实验设备的管理、安全管理、实验实训耗材的管理、实验室环保工作、信息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方法。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不同实验管理岗位职责和管理工作量。 (2)因“室”施“法”定条例 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实训室,建立对应的实验设备管理条例。机电信息实验实训室类型较多,主要有计算机类实验室、机电类实验室、现代先进制造实训中心等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设备的状况和实验的性质,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实训管理条例。 (3)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信息收集、整理和归档制度,对实验实训室的各种信息及时进行记录,并做好统计、分析和归档工作,及时向学院和上级有关部门提供实验实训室的准确数据。 (4)加强安全教育 制订安全教育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实验实训前,对参加实践教育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签定安全教育责任书,最大程度上避免产生安全事故。 四、全面实施实践教学体系 (1)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 在高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我院构建了开放式实验室。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实训技能,达到竞赛所要求的技能,分院设立了计算机项目工作室、机械设计创新实验室、开放机械加工实验室、现代制造实训中心,为学生在课外实训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在各个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等。在近几年计算机类和机电类的竞赛中我院取得较好的成绩。 (2)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1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增强“教育为业界服务”的理念 教育不是目的,是培养人才的途径和手段,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教育而 去教育,而应树立“教育是为业界服务”的理念。软件产业的迅速发 展对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高端软件人才的培养却并不尽 如人意,大多数高校的专业教学仍习惯于按照传统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个人动手能力的实验实习,但这还远 远不够,若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业界从业者,应做到“知己知彼”。所 谓知己,即引导帮助学生尽量充分了解、挖掘自身专业兴趣爱好、特长;所谓知彼,即要充分了解行业本质、特点、规律,特别是发展的 动态趋势对从业者在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软件工程专业特点使 得学生的工程能力以及职业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训练尤为重要,但由于 目前实际工程项目运作及工程环境训练不足,学生往往对专业学习始 终有那种画饼充饥、雾里看花的感觉,投入感和真实感大打折扣。激 发教育首先要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和方案,提供多种人才成 长模式,使学生依据自身个性进行合理定位,从而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实现志向性激励,“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践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深入推进教育改革,避免培养出的学生与产业界 需求相脱节,并努力帮助每个学生依据兴趣、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成 长之路。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工程性、创新性的教学理念 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更 要结合软件工程行业特点,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良 好的创新意识、优良的职业化素养,因此将工程化教学理念作为人才 培养的核心任务是迫切和必要的。软件工程主要目的是将工程方法应 用到软件分析、设计、开发与维护,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也应 具有系统化和整体性,并注重阶段化、模块化培养策略。分阶段课程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作者:高秀兰李雅丽 来源:《财会通讯》2011年第04期 一、会计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现状 伴随着大学扩招的逐步深入,社会人才的供求关系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大学生也越来越成为了就业的弱势群体,而作为招聘方的企业也在不断地抱怨新进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如何使更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就业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严峻考验,也是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这一现实,学术界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相关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整理了与经管类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相关的文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和内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调研了唐山市多家招聘单位的招聘要求,从招聘单位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并结合分析经济管理类会计专业毕业生所认为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考察了招聘方要求和学生观点之间的差别,以期对经济管理类会计学本科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等制定产生积极影响。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大学生实践能力主要由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构成。其中,一般实践能力指所有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身体健康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耐劳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在表现能力、内在品行能力、一般经验能力、诚实勤奋精神、敏捷思维能力、勇于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专业实践能力则指专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应具备的专业性实践能力。 (二)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经济管理类大学生除了具备所有大学生均具备的一些基本特点外,还体现在他们接受了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学习和初步科研训练,同时还表现在他们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将基本限于具有经济管理行业背景的企业或者其他企业的经济管理类岗位。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必须首先满足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般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即具备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身体健康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耐劳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在表现能力、内在品行能力、一般经验能力、诚实勤奋精神、敏捷思维能力、勇于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同时,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还必须具备包含专业经验能力、专业态度能力、专业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专业道德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等在内的专业实践能力。所谓专业经验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经验;所谓专业态度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形成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态度,主要包括工作责任心、勤恳敬业精神、细心认真精神、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态度及事业心等方面;所谓专业知识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从专业知

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发表时间:2018-04-27T13:59:43.31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3期作者:马嘉优 [导读]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也逐渐实施的越来越好,但是在教学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缺点。 马嘉优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也逐渐实施的越来越好,但是在教学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缺点。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现在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高效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是关键,。改革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多增加高校的事件教学,发现实践教学实施后的积极效应,实践教学在很多方面都有帮助,对于舞蹈专业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事件教学能从创新精神和实践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告诉铁道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与研究 课题编号:GG170115 前言: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系统是以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为基础,结合高校教学的实际结合各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估。实践教学体系是将事件教学的目标、内容、管理等方面的条件整合成一个整体,构建一个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为学生在竞争市场上提高竞争实力,减少失业率。 1.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1基础的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和传统教学不同,实践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直观性等特点,是与传统教学观念很不同的,实践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创新性和实践性能力强的人才。基础实践性教学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单门实验所安排的课程,具体内容就是三种,课程中的实验和单独开设的实验,单独开设的实验一般是安排在课堂上的内容结束后的课后。还有一种就是根据实际需求,根据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安排实验,多进行实践练习,增强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也不要忘了理论学习,老师在教授实践课程的时候,将理论渗透在实践中,强调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不能只是学习实践而忘了理论。在实践的基础教学中,很多都是基本课程上所学的,有一些是需要课后实践积累的,基础实践教学还是占大部分的。大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也是基础实践教学应该教授的问题,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艺术活动、青年志愿者等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也为以后社会实践积累经验。 1.2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教学环节 在高效中多举办有关创新创业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多搞一些科研课题,科研作业等。让学生自己充分利用学校里丰富的科研资料、科研成果和老师们的科研经验,经过老师指导后学生自己开始实验。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多进行科研创新,将创新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高校实践教学的效果。多接触科学实验的前沿,才能了解最新的科研情况,最快的掌握新出的科研资料,了解科学发展的动态,才能拓宽自己的眼界,增强自己在科研方面的创新能力。通过实践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精神,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 1.3综合性的实践教学 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就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的环节综合在一起,做出最适合学生的事件教学方案,将实践教学的作用放大,促进学生在实践上的进步。综合性的事件教学需要将前段时间学习的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知识的整合,将前期所学的知识进行一种系统的训练。主要就是想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事件教学的概念,不要将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偏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2.1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 要想建立一个好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做好,就要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在制度上做好管理,才能让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系统化,有规矩。实践教学应该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都提前做一个策划,然后实践教学过后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找出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之后再改正。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能只针对老师或者只针对学生,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应该是针对师生的,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课程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为学生实践学习和教师实践教学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大力监督学生的事件学习情况。 2.2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 已经实施了很好的实践教学计划,自然就要对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情况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防止教师出现懒惰懈怠教学的情况,也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有序高效的进行。监督应该定期的进行,而且应该设置一些奖励和惩罚制度,激励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上的努力意识,促进高效实践教学的构建和实施。在做好管理与评价制度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加强并落实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与监督,注意收集、整理和督促检查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质量监控文件,做好质量的把关。 2.3创造个性化的实践教学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不高的话,那学生很难学好,所以创造个性化的事件教学课堂是重要任务。学生需要的是有激情的课堂,应该在课堂上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课堂的教学效果。课堂少保证学生的基础实践知识的学习,还要努力为学生创建社会实践的课堂,学生在课后可以自己进行很好的社会实践,发挥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发散思维,创造新型的社会实践内容,达到高质量的实践学习效果。学校应该发挥主体作用,多为学生举办创新性和个性化的实践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3.结语 高效的实践教学的构建和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需要将实践教学长期的实践在学生的学习中,加强实践

关于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若干思考 一、食品专业教学实践的作用 就食品专业而言,它在中国的发展一直比较稳定,其原因是中国的食品市场需求大,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非常大。但是在培养食品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学以致用。对于食品专业而言,教育实践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未来的从业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就业发展做好铺垫。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实践环节的成功决定着教学效率,也就是说实验与技术上的综合学习能够提升理论知识的灌输,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实践教学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全能素质的培养,同时也为他们的未来就业做好了一定的充分准备。 二、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1.将教学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不应该把理论与实践分开。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会习惯性地讲一大堆理论知识,然后过一段时间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实践活动,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刻,因为食品专业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仅包括一些食品工艺、生产环节、化学检测,同时也包含一些实用技术和机械化的知识,所以教学实践的环节是非常必要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理论概述,接着再进行教育实践的内容,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样也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操作当中。同时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两者的相统一,也就是说在每一条理论的背后,都要有实践来支撑。食品专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专业,它不仅仅涉及文科类的知识,同时也包含一定的理科知识,这恰恰是理论与操作的一种体现,巧妙地将两者结合,用实践来支撑理论才是教学的重点。 2.拓展一定的实训内容 食品专业教学实训,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将其应用于食品检测和管理当中,从现实观察中去学习和理解,从操作当中寻找我们的实践结果和技术目的。因此,实训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在实验室或者教学模拟环境当中去实现。我们有时候会因松懈而导致实践课程的落实缺乏力度,比如有些学生在一些实际的操作与演练当中不够认真,因此所带来的课程效果并不大。食品检测与管理需要非常严谨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的特性寻找一些食品公司,然后安排学生去实践所学内容。 在整个体系的拓展当中,将实践环节进行分类,其中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这三个过程,然后再针对每个环节,不断去补充知识内容,采用半引导半拓展的模式去教学,让学生熟悉每一个实训环节,以此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