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春拍-中国早期前卫艺术形而上的视觉寓言保利大剧院建筑材料

保利春拍-中国早期前卫艺术形而上的视觉寓言保利大剧院建筑材料
保利春拍-中国早期前卫艺术形而上的视觉寓言保利大剧院建筑材料

保利春拍:中国早期前卫艺术形而上的视觉寓言

保利大剧院建筑材料

八十年代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是一个启蒙与变革的特殊时期,思想前卫的艺术家们在后文革时期摆脱以往主流美术中僵化的固有模式,

参与中国最早的先锋性艺术团体,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创生与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与艺术史价值。保利春拍此次呈现严力、唐平刚、马可鲁、曹小冬、任戬、冯国栋及马树青的作品。

严力《我和我》

Lot4533

1979 年作

布面油画83 × 57cm

签名:严力

1979.1

2展览

1979年首届星星美展中国美术馆 / 北京

估价: RMB150,000 -

200,000

《愧于做我》——严力

涨潮的人口

又多了一些比例上的天才

挤掉了一些光

更多的对方暗了下来

我看不到你

你看不到我

中间是一笔生意

文学的感叹飘逝如云

抛起的文字被引力纠缠

每天都有人遗失几行生命

我去捡这样的垃圾

越捡越穷

越捡越捡进地下

涨潮的人口

使我越来越愧于走成站起来的人

唐平刚《无题》(双面画)作品正面作品背面Lot 4534

1980 年作

布面油画56 × 50 cm

签名:tt1980

展览

20XX年 85前的非官方艺术博而励画廊 / 北京

估价: RMB

150,000 -

200,000

创作于1980年的《无题》是唐平刚早期代表作,人物形象采用了早期现代主义的造型方式,画家以明确的轮廓线勾勒出一个沉默的男性肖像。画面中,无论主体人物还是背景皆以高度概括的方式画出,画家有意省略了细节的刻画,力求化繁为简,通过凝练的结构,朴素的色彩以及暧昧的画面氛围,来表达一种充满形而上意味的微妙情绪与精神状态。

马可鲁《理性之光之二》

Lot 4535

1983 年作

布面油画

71 ×

123.2 cm

签名:马 MA KELU.1983

出版

《后文革的边缘艺术生态》 P92-93 水木当代艺术空间

2021年版

《马可鲁绘画四十年》 P149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年版

展览

20XX年任戬、吴少湘、丁方、马可鲁、张伟

联展

TRA画廊 / 北京

2021年后文革的边缘艺术生态·中国公寓艺术1970s-1990s 水木当代艺术空间 / 北京

2021年马可鲁绘画四十年元典美术馆 / 北京

估价: RMB 380,000 - 580,000

《理性之光之二》是马可鲁转型期的重要作品。1983年已经开始抽象画实验的马可鲁不满足表现的抽象,想决绝地跟自然切断联系。那时他关注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绝对主义、未来主义,读现代主义的小说、诗歌。马可鲁将自己那段时期的作品都归类为“理性之光”:

“理性主义抬头,希望自己的创作上升到一个形而上的哲学层面。图示都是从梦里来的,夜里用铅笔画下构图,把颜色标上,白天再画成油画,有时失败,有时梦境是非常荒诞不经的。” 曹小冬《无人地带一号》

Lot 4536

1986 年作

布面油画83 ×

126 cm

出版

《江苏画刊》第11期

《中国美术报》第38期第2版

1987年

《中国现代艺术展览画册》图46 中国美术馆

1989年版

《中国当代美术史

1985-1986》 P149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中国现代艺术史

1979-1989》 P198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2年版

《中国大陆中青年美术家百人传·油画篇/现代艺术篇(上册)》P122 香港艺术潮流出版社

1992年版

《时代周刊TIMES:中国国庆50周年特刊1999》

1999年9月27日版

《20世纪中国艺术史》 P822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xx年版

《’85美术运动:80年代的人文前卫 Vol.1》 P188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版

《中国新艺术三十年》 P44 Timezone 8

《1979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史》 P121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21年版

《20世纪中国艺术史》 P606 新星出版社

20XX年版

展览

1987年红色·旅:第一驿画展南京艺术学院展览厅 / 南京1987年江苏艺术群体——上海交流展

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 / 北京

估价: RMB

1,500,000 -

2,000,000

《无人地带一号》在冷静、凌厉的超现实主义画面构成中,以虚构的空间和冷漠的秩序暗示出时代剧变中个体的困惑与无力,揭示了画家对于当代社会与过往历史的某种思考。作为画面主体的是一个工业厂房式的建筑,冰冷的钢架结构完全裸露在外,没有任何墙体的遮蔽,远处的红色背景似乎在预示着工业社会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与危机。建筑下密密麻麻的锥形物和由远及近的一排红色的火焰仿彿是某种无可名状的神秘仪式。严整的秩序和无处不在的空洞象征着工业社会的冷漠与疏离,而人的缺失则进一步加剧了荒芜而冷酷的画面氛围。

任戬《集邮》

Lot 4537

1991 年作

布面油画50 × 50 cm × 6

出版

《今日先锋丛书第七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中国当代艺术史

1990-1999》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0年版

《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年》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年版

展览

1992年世界青年艺术家作品展歌德学院 / 意大利

1993年新历史:1993大消费北京日坛艺术厅 / 北京

1993年后89中国艺术展汉雅轩 / 香港

1994年世界观艺术展 / 意大利

1994年后89中国新艺术大展香港艺术中心 / 香港

1998-2000年蜕变与突破:中国新艺术展纽约P.S.1当代艺术中心、亚洲协会美术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

美国

获奖

1992年中国90年代艺术双年展获优秀奖

估价: RMB

150,000 -

200,000

……当时我受到了各种社会不公的待遇。文革期间我没有下乡,因为写生的时候被汽车撞到,严重脑震荡,所以留城了。我被安排在工程队,接触到社会底层,从那开始就了解了一些社会不公的现象。后来参加工作以后,我也一直体验着体制的压抑。这些都让我对不公平的权力特别的痛恨。所以我后来的《集邮》系列作品和这个有关,因为我想要解构这种东西。这种愤怒是我们这一代都体验过的。而“愤怒”可能正好是在中国生出的很特殊的东西。因为这种压抑带来的愤怒,反而促使中国的强大。这其中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只能产生在中国。

——任戬

冯的国栋《最后晚餐

1》

Lot 4538

2002 年作

布面油画90 ×

122 cm

签名:冯国栋(背面)

估价: RMB 500,000 - 800,000

《最后的晚餐》是冯国栋生命晚期最重要的系列创作,而此《最后的晚餐1》又为该系列的开篇之作,具有极为特殊的美术史意义。全画以强烈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再现了耶稣赴死前与十二使徒和门徒共进晚餐这经典的宗教故事。画家以粗旷的笔触,深沉的色彩,通过扭曲、变形、分解、重组的方式将这一西方美术史上最重要的母题进行了全新的解构与再造,使之成为独具画家个人风格特征,并充满强烈暗示与高度形而上意味的视觉寓言。

马树青《形象研习》

Lot 4539

1997-1999 作

布面油画

180 ×

180 cm × 3

签名:SQ.Ma

1997-99(背面)

展览

20XX年马树青的绘画形象研习阶段

1983-20xx 璘宝轩 / 上海

估价: RMB

1,500,000 -

2,000,000

马树青是一位侧重于表现观念的艺术家,他习惯于以观念作为形象的依据,再通过对写实形象的拆解和重构来颠覆传统的艺术概念,从而形成一种表达感性印象或哲学思辨的新颖的艺术语言。在定居巴黎时,即1996年至1999年间,马树青创作了一批有关“形象研习”的画作,此《形象研习》三联画便是其中之一,是对于“未完成状态”以及时间与空间的研究。

马树青放弃了图像的叙述性功能,用纯粹的视觉形式表达一种动势和感觉,或者仅仅是一个浮光掠影的印象。

北京保利拍卖20XX春季拍卖会

现当代艺术夜场

预展 | 时间地点

5月31日至6月3日

全国农业展览馆

拍卖 | 时间地点

6月4日晚

19:30

北京四季酒店

五层A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