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第二单元课题二《物质的制备》word教案7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第二单元课题二《物质的制备》word教案7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第二单元课题二《物质的制备》word教案7

(三)化学实验学案之

复习内容:重要物质的制备

一、气体的制备:

1、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

写出下列制备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 NH3:

O2: NO2:

或: NO:

Cl2: CO2:

HCl: CH4:

H2S: C2H4:

或: C2H2:

SO2:

或:

2、气体发生装置:

(1)固、固加热:

即: 固+固△气

如制取等。

装置如右图:

(2)液固或液、液加热:

即:液+固△气

液+液△气

如制取等。

装置如右图:

(3)液固不加热:

即:液+固气

如制取等。

装置如下图:

另外,气体发生装置还有启普发生器。它用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大量气体。其优点是可以随时反鹫在,随时停止。使用时应注意装置是否漏气;液体不能添加太满;固体试剂应是块状。

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

3、气体的收集:

(1)排水集气法:

此法可收集气体有

(2)向上排空气法:

此法可收集气体有

(3)向下排空气法:

此法可收集气体有

注意:

所制气体如难溶于水又不要求干燥时,应该用排水集气法;如气体溶于水则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排气集气时,应使气体导管伸到瓶底。

2乙酸乙酯的制取:

(1)乙醇、乙酸和浓硫酸混和时应怎样操作,为什么?

(2)在这个反应中,浓H2SO4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要把导管通到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

[练习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吸收尾气的方案,正确的是( )

①向KMnO4晶体中加入浓盐酸,产生的气体进行漂白实验后的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②向Na2SO3晶体中滴入浓H2SO4,尾气用氨水吸收;③向FeS固体中滴入稀盐酸,最后的尾气用CuSO4溶液吸收;④浓H2SO4与食盐晶体共热,将多余的气体用水吸收;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实验室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取的乙炔中常常含有少量H2S、CO2和水蒸气,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乙炔气,简便易行的方案是( )

A.通过NaOH溶液后再通过浓H2SO4

B. 通过CuSO4溶液后再通过石灰水

C.通过碱石灰

D.通过P2O5后,再通过固体氢氧化钠

3.在玻璃、肥皂、造纸和纺织工业上广泛使用的原料是( )

A.纯碱

B.生石灰

C.烧碱

D.石灰石

4.下列制备方法和现象都正确的是( )

A.取新配制的FeSO4溶液注入试管,再向试管里滴加烧碱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B.往苯酚溶液中滴入几滴浓溴水时有白色沉淀析出

C.向盛有0.01mol/L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相同浓度的AgNO3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可得到

浅黄色的碘化银胶体

D.淀粉与稀H2SO4共煮后,加入新制Cu(OH)2后再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

5. 在实验室里加热到熔化状态仍不能制得CO2的是( )

A.NaHCO3

B.NH4HCO3

C.K2CO3

D.Cu2(OH)2CO3

6.在石油加工过程中,得到石蜡产品的加工方法是( )

A.常压分馏

B.减压分馏

C.裂化

D.裂解

7.工业上常用如下三种方法制备磷肥,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过程。

(1)以磷矿石[主要成分为Ca3(PO4)2]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备过磷酸钙。

(2)过磷酸钙中由于含有CaSO4而使其中磷的百分含量降低。现仍以磷矿石为主要原材料制备不含CaSO4的磷酸二氢钙。

(3)磷灰石中的主要成分为Ca5(PO4)3F,常和浓硫酸作用制备过磷酸钙。

8.工业上以海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溴可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先用盐卤加热到363K后调节pH=3.5,再通入Cl2置换出Br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然后通入空气将Br2吹出,并用Na2CO3溶液吸收使溴转化为NaBr、NaBr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 。

(3)用H2SO4酸化NaBr、NaBrO3富集溶液,单质溴便从溶液中析出。这一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全册精编教案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全册精编教案 专题一多样化的水处理技术 〔课程标准要求〕 1、知道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作用 〔教学内容增减建议〕增加污水处理中电化学处理、从海水中提取镁,掌握明矾净水的原理、水的消毒原理,富营养化的化学原理,大量内容阅读了解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2课时,第二单元3课时,复习1课时,习题1课时,共7课时 第一单元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第一课时) 〔知识回顾〕 2.写出FeCl3 AlCl3的水解方程式,思考如何得到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胶体。 3.写出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思考漂白粉消毒的原理是什么? 知识学习: 2.阅读表1-1找出你认为有毒、应当除去的微粒。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些有害物 质进行处理吗? 3.明矾净水主要处理的水中哪些微粒?原理是什么? 4.澄清的水是干净的水吗?九寨沟的水折射出漂亮的蓝色?是良好的饮用水吗? 你认为需要怎样的处理?氯水的消毒原理是什么? 5.结合图1-3完成课后P8的习题3,体会自来水厂净化天然水的设计意图,写出相关的方 程式。 6.自来水能直接饮用吗?理由是什么? 习题巩固: 2.在净水过程中用到混凝剂,其中可以作为混凝剂使用的是 A、偏铝酸钠 B、氧化铝 C、氯化铝 D、明矾 3.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 何离子 C.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4.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5.长时间烧沸的天然水不宜喝的主要原因是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 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 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对危险化学药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答案】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氧化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 ②氧化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 ③还原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 ④还原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被葡萄糖还原 【解析】亚甲基蓝 亚甲基白。 被氧气氧化 【答案】A 3.下列关于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 C.金属镁着火时,可用干冰灭火器来扑灭 D.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应立即加水冷却 【答案】B 4.(2013·日照高二期末)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解析】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一般用玻璃塞且用细口瓶;水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用分液漏斗分离;用量筒量取液体只能精确到0.1 mL;向试管中放块状固体时,应遵循“一平二放三滑入”的原则。 【答案】B 5.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解析】A、B装置不能使气体流入;C装置极易发生倒吸;D能使气体溶解,且球形干燥管的“球形”部分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答案】D 6.下列蓝瓶子实验,振荡周期最短的是() 水葡萄糖 0.1%亚 甲基蓝NaO H溶 液 温度 A50 mL 1.5 g8滴 2 mL40 ℃ B50 mL 1.5 g10滴 2 mL40 ℃ C50 mL 1.5 g8滴 2 mL25 ℃ D50 mL 1.5 g10滴 2 mL25 ℃【解析】温度高,反应速率快,振荡周期短,C、D两项被排除;亚甲基蓝含量越少,越容易被还原,振荡周期越短,所以选A项。 【答案】A 7.(2010·上海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完整)新版高中化学目录(必修+选修)-高中课件精选

高中化学目录(必修+选修) 必修1 第一单元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单元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单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必修2 第一单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三单元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第四单元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选修1 化学与生活 第一单元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第二单元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第三单元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第四单元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选修2 化学与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 第一节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 第三节纯碱的生产 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第一节获取洁净的水 第二节海水的综合利用 第三节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二节金属材料 第三节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第四单元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化肥和农药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学品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单元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单元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化学选修3教案

化学选修3教案 【篇一: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 电子排布式表示常 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 定条件下会发生跃 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 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 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 的结构,从构造原理 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 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 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 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 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 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 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 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 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 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 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a. 原子符号: zx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 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 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第一周期 2 2 第二周期 810 第三周期 8 18 第四周期 18 36 第五周期 18 54 第六周期32 86第七周期 26118 a 表示;副族用 b 表示。 8、9、10纵行 罗马数字:i iiiii ivv vi vii viii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 高正化合价数 (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碱金属第Ⅰia族:碱土金属②第 Ⅶa 族:卤族元素 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 3、有关概念: (1)质量数: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经典:高中化学选修四学案答案(人教版最新)

目录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2)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2)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和中和反应热的测定 (6)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1)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7) 第一章单元测试 (2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6)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26)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0) 第1课时浓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0) 第2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3) 第三节化学平衡 (37) 第1课时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38) 第2课时浓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2) 第3课时压强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4) 第4课时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46) 第5课时勒夏特列原理的迁移运用 (49) 第6课时等效平衡 (55) 第7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58)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64) 第二章单元测试 (67)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73)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73) 第1课时弱电解质及电离 (73) 第2课时一元酸的比较及多元酸的电离特点 (76)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79) 第1课时水的电离 (79) 第2课时溶液中的PH及其应用 (81) 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一) (85) 第4课时酸碱中和滴定(二) (87)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89) 第1课时盐溶液的酸碱性 (89) 第2课时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及水解的运用 (92) 第3课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95)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01)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 (101) 第2课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05) 第三章单元检测 (108)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114) 第一节原电池 (114) 第二节化学电源 (122)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第二单元课题二《物质的制备》word教案6

物质的制备和检验 1复习重点 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2.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难点聚焦 一、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 1、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 (1)设计原则: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所需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 装置类型固体反应物(加热) 固液反应物(不加热) 固液反应物(加热) 装置 示意图 主要仪器 典型气体O2、NH3、CH4等H2、CO2、H2S等。Cl2、HCl、CH2=CH2 等 操作要点(l)试管口应稍向 下倾斜,以防止产 生的水蒸气在管口 冷凝后倒流而引起 试管破裂。 (2)铁夹应夹在距 试管口 l/3处。 (3)胶塞上的导管 伸入试管里面不能 太长,否则会妨碍 气体的导出。 (1)在用简易装置时, 如用长颈漏斗,漏斗 颈的下口应伸入液面 以下,否则起不到液 封的作用; (2)加入的液体反应 物(如酸)要适当。 (3)块状固体与液体 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反 应制备气体可用启普 发生器制备。 (1)先把固体药品 加入烧瓶,然后加 入液体药品。 (2)要正确使用分 液漏斗。 几种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 1、O2 2KClO3 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 2H2O22H2O+O2↑ 2、NH3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NH3·H2O NH3↑+H2O 3、CH4 CH3COONa+NaOH Na2CO3+CH4↑ 4、H2 Zn+H2SO4(稀)=ZnSO4+H2↑ 5、CO2 CaCO3+2HCl=CaCl2+CO2↑+H2O 6、H2S FeS+H2SO4(稀)=FeSO4+H2S↑ 7、SO2 Na2SO4+H2SO4(浓)=Na2SO4+SO2↑+H2O 8、NO2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9、N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10、C2H2 CaC2+2H2O→Ca(OH)2+CH≡CH↑ 11、Cl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12、HCl NaCl(固)+H2SO4(浓)NaHSO4+HCl↑ NaCl(固)+NaHSO4Na2SO4+HCl↑ 2NaCl(固)+H2SO4(浓)Na2SO4+2HCl↑ 13、C2H4 C2H5OH CH2=CH2↑+H2O 14、N2 NaNO2+NH4Cl NaCl+N2↑+2H2O 2、收集装置 (1)设计原则:根据氧化的溶解性或密度 (2)装置基本类型: 装置类型排水(液)集气法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装置 示意图 适用范围不溶于水(液)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典型气体H2、O2、NO、CO、CH4、 Cl2、HCl、CO2、SO2、H2S H2、NH3、CH4 CH2=CH2、CH≡CH 3、净化与干燥装置 (1)设计原则:根据净化药品的状态及条件 装置类型液体除杂剂(不加热) 固体除杂剂(不加热) 固体除杂剂(加热) 适用范围

最新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

…………………………………………………………最新精品资料推荐……………………………………………………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 正丁烷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OH

环戊烷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 练习: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 ?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有机化合物,芳香烃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烃,苯的同系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并与苯相差若干个CH2的有机物。苯及苯的同系物属于芳香烃,芳香烃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烃是化学家发明的字,就是用“碳”的声母加上“氢”的韵母合成一个字,用“碳”和“氢”两个字的内部结构组成字型,烃类是所有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可以说所有有机化合物都不过是用其他原子取代烃中某些原子的结果。 (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NO2CH3CH 2 —CH3 OH CH = CH2 CH3 CH3 CH3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6教师备课教案:第一单元 从实验走进化学

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选修6实验化学 新课标 化学 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 ●课标要求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2.具有安全意识,能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 ●课标解读 1.了解实验化学的目标,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了解实验化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3.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实验安全意识,并能安全地完成实验。 4.初步学习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并体验化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5.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初步学习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教学地位 本课题从实验化学的目标、内容与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归纳总结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保证安全的具体措施,通过蓝瓶子实验和Fe(OH)2的制备,让学生明确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及控制好实验条件的重要性,同时实验安全和实验条件的控制也是高考热点之一。 ●新课导入建议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但在实验室中工作和学习,我们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必须树立安全意识并具备一定的实验常识。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1~P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并完成思考交流 2.建议方式: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交流?导入新课,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师生互 动完成探究1,教师通过例题1对探究1化学实验安全及常见事故处理进行总结?指导学生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1、3、4题检验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课堂小结?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指导学生完成变式训练2和当堂双基达标2、5题检验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教师通过例题2对探究2蓝瓶子实验进行总结K ?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了解化学实验的目标、内容与学习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安全的基本常识,提高安全意 识,增强注意安全的自觉性。 3.了解控制好实验条件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关 键。 4.通过蓝瓶子实验了解控制反应条件的作用与 意义,并学习观察方法,体验对比实验法。 1.实验化学的目标、特点。(重点) 2.实验的安全问题,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 (重点) 3.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控制实验条件的 方法。(难点) 实验化学的目标 (1)认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代仪器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3)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4)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5)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强化实验安全意识。 实验化学的内容 (1) 化的本质。 (2)初步掌握分离、提纯、制备、合成物质的方法。 (3)认识反应条件的控制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4)认识定量分析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5)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蓝瓶子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作用。 (2)通过观察亚甲基蓝和亚甲基白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学习观察方法,体验对比实验法。

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 【篇一: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学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学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要点: 一、焓变(△h)反应热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差值即焓变(△h)决定。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放热反应△0 吸热反应△h 0 焓变(△h)单位: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时应注意: 1.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2.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 3.各物质前的系数指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单位kj/mol中每摩尔指的是每摩尔反应体系,非每摩尔某物质,其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5.对于可逆反应中的△h指的是正向完全进行时的焓变。 三、燃烧热 定义: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单位:kj/mol 注意点:1.测定条件:25℃、101kpa,非标况。 2.量:纯物质1mol 3.最终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如c→co2,h→h2o(l) 书写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应以燃烧1mol纯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四、中和热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 (aq) == h2o(l) △h= -57.3kj/mol 实验:中和热的测定见课本第4~5页 思考:1.环形玻璃棒的作用 2.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 第1页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五、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 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假设反应体系的始态为s,终态为l,若s→l,△h﹤0;则l→s,△h﹥0。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 也不相同 d.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一样稳定 d.无法判断 4.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最新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精编版

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精编版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 正丁烷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

环戊烷 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 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 表1-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练习: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B C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1 2 5 6 7 8 10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 (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NO 2 CH 3 CH 2 —CH 3 OH CH = CH 2 CH 3 CH 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 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 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高中化学教案(全册)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化学教案(全册)新人教版选修 学年度高中化学教案(全册)新人教版选修4 绪言教学目标:1 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教学重点: 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教学难点:“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原理所包含的内容与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方法正是本书要探讨的内容。 阅读: P1第一、 二、三段问题: 1、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 2、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 3、如何控制化学反应为人所用? 一、化学反应原理有规律可循观察下面氢气化学性质的比较表: 氢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反应条件难易程度 H2 + O2 点燃 易 H2 + CuO 点燃易 H2 + N2 高温、高压、催化剂难说明:同样是氢气发生的反应,但在反应条件,反应的难易程度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是因为: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对于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原因也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我们称之为“内因”。 分析:同种物质之间,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的程度可能不同(如氢气与氧气的反应),说明外界条件可以促使其反应发生。 即:“内因”已经具备,“外因”则是变化的条件。不同的外界条件都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1、错综复杂的化学反应受“内因”与“外因”的影响。 2、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氢气与氮气的反应,即使在如此条件下,也不能完全得到生成物,说明该反应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化学反应速率”、“方向与极限”正是化学反应原理要研究的问题。(在不同物质体系,不同的环境中,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 3、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方法阅读: P23 二、简化概念模型简化概念模型的设想: 突出化学反应最重要的内涵,忽略其他因素的干扰。即有意识地忽略事物的某些特征,抽象出关键的因素。

高一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高一化学选修3 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 3、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4、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必修中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课前练习〗写出锂、钠、钾、铷、銫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和氦、氖、氩、氪、氙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一、原子结构与周期表 1、周期系: 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每到出现碱金属,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稀有气体。然后又开始由碱金属到稀有气体,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元素周期系中的一个个周期。例如,第11号元素钠到第18号元素氩的最外层电子排布重复了第3号元素锂到第10号元素氖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从1个电子到8个电子;再往后,尽管情形变得复杂一些,但每个周期的第1个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总是1个电子,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总是8个电子。可见,元素周期系的形成是由于元素的原子核外屯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

重复。 2、周期表 我们今天就继续来讨论一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是什么关系?所有元素都被编排在元素周期表里,那么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又是怎样呢? 说到元素周期表,同学们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由门捷列夫制作的,至今元素周期表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电子层状、金字塔式、建筑群式、螺旋型(教材p15页)到现在的长式元素周期表,还待进一步的完善。 首先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长式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怎样的?在周期表中,把能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称之为周期,有7个;在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能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称之为族,共有18个纵行,16 个族。16个族又可分为主族、副族、0族。 〖思考〗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布在哪个横行,由什么决定?什么叫外围电子排布?什么叫价电子层?什么叫价电子?要求学生记住这些术语。元素在周期表中排在哪个列由什么决定? 阅读分析周期表着重看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及价电子总数与族序数的联系。 〖总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分析探索〗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是否相等?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s区、d区和p区分别有几个纵列?为什么s区、d区和ds区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周期表可分为哪些族?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各区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