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14T15:55:03.08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7期作者:张崇凤[导读]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逐步地摆脱了生字和生词的困扰,基本具备了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荡漾的条件张崇凤(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高升实验小学校四川遂宁 629000)摘要: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逐步地摆脱了生字和生词的困扰,基本具备了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荡漾的条件,但是,由于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的欠缺,使得学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面前显得不知所措。所以,在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阅读;能力中图分类号:G6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36(2017)11-0114-01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对于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而言,其又具备一些特殊性。在展开高年级阅读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外,同时要深化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样才能让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实现知识构建。

1.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现状分析在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学生接触大量的语文阅读,但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落后及学生学习方法的缺失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学生阅读文章之后,文章中涉及的很多问题并没有随着阅读而解决,这样日积月累致使学生阅读能力不断下滑,并且在试卷解答中错漏百出,语文成绩难以实现高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急需改善,教师除了要改善学生学习现状之外,还应该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累积阅读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阅读,并从语文阅读中获取对生活的感悟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 2.1立足学生,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衡量教学活动的基础,而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若目标制订过高,则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若目标制订过低,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首先应该综合考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出发,既考虑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要指导学生根据阅读体验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其次,教师要从学生出发,在教学中配合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在高段阅读中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已经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因此在高段阅读教学目标的制订上要更注重对学生“能力”、“情感”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立足学生,制订科学、有效、适度的教学目标。

2.2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处于好学阶段的学生,如果喜欢某门科目就会学得特别快,如果学生对语文阅读感兴趣,那么教师在教学上就会容易很多,学生也能自觉地学习。故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是教学新策略的第一步。首先,教师在教授阅读课之前,备好几个有趣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探讨,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探讨,也可以是学生分组探讨,让学生感受阅读课的乐趣,学会享受语文阅读课。其次,教师可以在每周安排一到两节课组织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如“阅读竞猜会”、“情景模拟堂”、“阅读大展示”等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2.3寻找恰当方法,强化阅读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大胆地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习以为常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从一口正确流利的普通话,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不仅是能力的一种体现,而且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材中多次提到朗读课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课程中要充分把握好讲与读的时间比例,争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读书,在朗读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的语感,逐步提升其阅读能力。其次默读是一种应当培养的阅读习惯。高年级学生应该形成一定的默读能力。默读相较于朗读而言,是一种静态的阅读方式,对于学生的要求更严格。默读不仅是在心里简单阅读文字,而且要求学生通过默读提出疑问。在默读的速度方面,高年级学生尤其应当加强,因此默读是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提高学生默读的速度。这一点在教材中有明确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留给学生相对充裕的时间,使得学生切实地默读课文,并做一定的理解与思考,默读之后要注重效果的检查,不能使默读流于形式化。只有先抓好过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最后要掌握略读的方法。一般教材上要求略读的课文,只要粗知文章大意,抓住其重点即可。因此,在此类略读文章的教学上,教师更应注重多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举一反三,用平时自己学到的方法完成略读要求。略读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经过一定量的略读训练与讨论交流之后,学生便可更好地理解文章,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势必会得到提升。

2.4加强课堂引导探究,丰富学生阅读体验。新课程理念提倡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但这并不排斥教师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相反要通过师生互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更好地感悟文章的内涵,获得阅读体会。否则,失去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会变得较混乱。加强对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首先要注重结合文章内容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活动。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阅读教学为例,导入新课后,教师先以问题“课文中记叙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引导学生讨论后把握文章的线索,然后引导学生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意思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引导小组学生合作找出母亲赞扬巴迪和父亲批评巴迪的句子,鼓励学生大胆分析。接着围绕“‘我’儿时是‘多么幸运’”一句引导小组讨论为何“我”是幸运的?如此,层层推进,让学生在阅读中合作交流,在交流中逐渐感受父母对巴迪的爱。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引导小组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活动后,教师要注重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再针对学生的表达情况进行点拨。如在该案例中学生在讨论“‘我’的幸运”时对“幸运”的理解就存在争议,此时教师要结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对父母对巴迪不同的爱的表现方法进行讲解,以此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所蕴含的深意。总之,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质量,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等方法,进而达到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