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学课后答案乐艳芬2010版本

成本管理会计学课后答案乐艳芬2010版本
成本管理会计学课后答案乐艳芬2010版本

成本管理会计学课后计算题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章成本管理会计概述

案例题:

上年产量=上年销售量+上年年末数量-上年年初数量

=100000+30000-10000

=120000

上年单位成本=1020000÷120000=8.5美元/件

今年产量=今年销售数量+今年年末数量-今年年初数量

=100000+20000-30000

=90000

今年单位成本=909000÷90000=10.1美元/件

第三章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

习题一

本年耗用直接材料成本=年初直接材料存货成本+本年采购直接材料-年末存货成本

=15+325-20=320

直接人工成本=100

制造费用=厂房和设备折旧+车间管理人员薪金+机器设备维修成本+动力费用+车间管理人员薪金=80+35+10+30+60=215元

本期总计制造费用=本年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320+100+215=635元

完工产品成本=年初在产品成本+本期投入产品成本-年末在产品成本

=10+635-5=640元

习题二

原材料采购成本=585000元

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期初原材料成本+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

=64500+585000-58500=591000元

当年发生的生产费用总额=期末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额-期初在产品成本

=40500+1333500-33000=1341000元

生产中发生的直接人工=生产成本-直接材料-制造费用

=1341000-591000-441000=309000元

完工产品成本=库存商品本期发生额=1333500

主营业务成本=库存商品的销售额=库存商品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

=142500+1333500-180000=1296000元

存货总额=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

=58500+40500+180000=279000

习题三:

1、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

在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5千克/件×4元/千克×2000件=40000元

直接人工成本=2.50小时/件×3.20元/小时×2000件=12800元

制造费用=2.50小时/件×1.10元/小时×2000件=4400元

在产品成本=40000元+12800元+4400元=57200元

完工产品成本=起初在产品成本+本期投入产品成本-在产品成本

=28000+12000+4000+16400+60000+20000-57200=230800

2、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

(1)完工产品原材料定额:8000件×5千克/件×4元/千克=160000元在产品原材料定额:2000件×5千克/件×4元/千克=40000元

材料分配率=(28000+164000)÷(160000+40000)=0.96

完工产品应分配:160000×0.96=153600

在产品应分配成本:40000×0.96=38400

(2)完工产品直接人工定额:8000件×2.5小时/件×3.20元/小时=64000元在产品直接人工定额:2000件×2.5小时/件×3.20元/小时×80%=12800元直接人工分配率=(12000+60000)÷(64000+12800)=0.9375

完工产品分配成本:64000×0.9375=60000元

在产品应分配成本:12800×0.9375=12000

(3)完工产品制造费用定额:8000件×2.50小时/件×1.10元=22000元

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2000件×2.50小时/件×1.10元×80%=440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4000+20000)÷(22000+4400)≈0.909

完工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22000×0.909=20000元

在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4400×0.909=4000元

(4)完工产品成本=153600+60000+20000=233600元

在产品成本=38400+12000+4000=54400元

习题四:

1、完工程度

第一道工序完工率=(24×50%)÷(24+30+6)=20%

第二道工序完工率=(24+30×50%)÷(24+30+6)=65%

第三道工序完工率=(24+30+6×50%)÷(24+30+6)=95%

2、约当产量

第一道工序=200件×20%=40件

第二道工序=400件×65%=260件

第三道工序=120件×95%=114件

在产品约当产量=40件+260件+113件=414件

3、分配产品成本

(1)分配直接材料

分配率=(4500+37590)÷(2086+200+400+120)=15元/件完工产品应负担成本=2086件×15元/件=31290元

在产品应负担成本=(200+400+120)×15元/件=10800元(2)分配直接人工

分配率=(2070+12930)÷(2086+414)=6元/件

完工产品应负担成本=2086件×6元/件=12516元

在产品应负担成本=414×6元/件=2484元

(3)分配直接材料

分配率=(1242+8758)÷(2086+414)=4元/件

完工产品应负担成本=2086件×4元/件=8344元

在产品应负担成本=414×4元/件=1656元

(4)完工产品成本=31290+12516+8344=52150元

在产品成本=10800+2484+1656=14940元

习题五:

1、计算投料程度

第一道工序投料程度=120×50%=30%

第二道工序投料程度=(120+80×50%)÷(120+80)=80% 2、各工序约当产量

第一道工序约当产量=2800×30%=840件

第二道工序约当产量=1800×80%=1440件

在产品约当产量=840件+1440件=2280件

3、分配率=(5220+9780)÷(3720+2280)=2.5

完工产品应负担成本=3720×2.5=9300元

在产品应负担成本=2280×2.5=5700元

习题六

1、采用加权平均法

(1)直接材料

分配率=(5000+29800)÷(210+80)=120

完工产品应负担成本=210×120=25200

在产品应负担成本=80×120=9600

(2)直接工资

分配率=(416+6084)÷(210+80×50%)=26

完工产品应负担成本=210×26=5460元

在产品应负担成本=80×50%×26=1040元

(3)制造费用

分配率=(176+3744)÷(210+80×50%)=15.68

完工产品应负担成本==210×15.68=3292.8元

在产品应负担成本=80×50%×15.68=627.2元

在产品成本=9600+1040+627.2=11267.2

完工产品成本=25200+5460+3292.8=33952.8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33952.8÷210=161.68

2、采用先进先出法

(1)原材料

原材料完工产品的约当产量=原材料期初在产品在本月的投料程度+本月投入本月完工产品的投料程度=0+(250-80)=170件

原材料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80件×100%=80件

原材料分配率=本月投入原材料成本÷(完工产品的约当产量+期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29800÷(170+80)=119.20

完工产品应负担原材料成本=170×119.20=20264

在产品应负担原材料成本=80×119.20=9536

(2)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完工产品的约当产量=直接人工期初在产品在本月的完工程度+本月投入本月完工

产品的完工程度=40

×(1-40%)+(250-80)=194

直接人工在产品的约当产量=80×50%=40

直接人工分配率=6084÷(194+40)=26

完工产品应负担人工成本=194×26=5044

在产品应负担人工成本=40×26=1040

(3)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完工产品的约当产量=40×(1-40%)+(250-80)=194

制造费用在产品的约当产量=80×50%=40

制造费用分配率=3744÷(194+40)=16

完工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194×16=3104

在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40×16=640

(4)在产品成本=9536+1040+640=11216

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投入产品成本)-(在产品成本)=(5000+416+176)+(29800+6084+3744)-11216=34004

案例题P69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消耗原材料总额+消耗的人工总额+消耗的制造费用总额-年末在产品成本=(905000-230000)+(550000+850000)-157500=1917500元

约翰犯了三个错误:1、将营业费用和期间费用算作成本;

2、混淆了当期费用和完工产品之间的关系

单位产品成本=1917500元÷(3000+10000)=147.5元/个

产成品单位成本=442500元÷3000个=147.5元/个

约翰犯的第三个错误:3、会计计算的年末存货成本是正确的,用销售数量而不是生产数量确定产品单位成本;

本期利润=收入-成本-费用=3053000元-147.5×1000-353000-660000=565000元

净利润=毛利润-所得税=565000×(1-30%)=395500元

第四章分批成本法

业务题:

习题一:熟悉制造费用的分配

1、按定额工时分配该月份的制造费用

甲产品定额工时=200件×5小时/件=1000小时

乙产品定额工时=100件×4小时/件=400小时

分配率=4480元÷(1000+400)小时=3.2元/小时

甲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3.2×1000=3200元

乙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3.2×400=1280元

2、按预定分配率分配该月份的制造费用

预定分配率=62100元÷(1800×5+1200×4)=4.5

甲产品应分配费用=4.5×200×5=4500元

乙产品应分配费用=4.5×100×4=1800元

习题二:练习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1)本月人工费用分配率=18700÷(1240+1660+500)=5.5

#101:1240×5.5=6820

#201:1660×5.5=9130

#301:500×5.5=2750

本月制造费用分配率=20400÷(1240+1660+500)=6

#101:1240×6=7440

#201:1660×6=9960

#301:500×6=3000

(2)101#产品成本=8台成本+12台成本=8台计划成本+(1月份投入成本+2月份投入成本-8台计划成本+3月份投入成本)=(1月份成本+2月份成本+3月份成本)

=12000+38000+2200+8800+1980+6020+20000+6820+7440=103260

101产品单位成本=103260÷20=5163

本月完工12台成本=1月份投入成本+2月份投入成本-8台计划成本+3月份投入成本=103260-27600-7100-6160=62400元

201#完工产品成本=(9300+1060+1100+15000+9130+9960)=45550

单位成本=45550÷30=1518.3

(3)借:库存商品——A产品 62400

——B产品 4555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07950

习题三成本计算的简化分批法

采用简化分批法,要累积三个数字:累积制造费用、累积每个批次产品的总工时、累积全部批次的总工时,要注意简化分批法只和分配间接费用有关系

1、直接材料成本的分配

(1)701七月份投产,八月全部完工,原材料成本=12400+10600=23000元

(2)702原材料成本七月投入30800元,一次性投入,完工3件的成本=30800元÷8件×3件=11550元

(3)703投入原材料25000元

2、累积工时的计算

701累积工时=1020+1780=2800

702累积工时=4140+5560=9700

703累积工时=1200

各批次累积生产工时=2800+9700+1200=13700小时

3、直接人工的分配

累积工资薪酬=24800+36850=61650元

工资薪酬的累积分配率=61650÷13700=4.5元/小时

701应负担工资薪酬=2800×4.5= 12600元

702完工的3件产品应负担工资薪酬=6800×4.5= 30600元

703未完工,不计算

4、制造费用的分配

累积工资薪酬=27920+48800=76720元

工资薪酬的累积分配率=76720÷13700=5.60元/小时

701应负担工资薪酬=2800×5.60 = 15680元

702完工的3件产品应负担工资薪酬=6800×5.6= 38080元

703未完工,不计算

5、701完工产品成本=23000+12600+15680= 51280元

单位成本=51280÷12=4273.33

702 3件完工产品成本=11550+30600+38080= 80230元

3件完工产品的单位成本= 80230÷3 = 26743.33

案例题

(1)预算间接成本分配率= 1300000÷ 5000000 = 2.60

(2)毛利率 = 营业收入÷专业人工成本 = 20000000 ÷ 5000000 = 400 % (3)专业人工数量计算:主管:200 × 3 = 600

合伙人:100 × 16 = 1600

一般咨询人员: 50 × 40 = 2000

其他人员:30 × 160 = 4800

直接成本合计:600+1600+2000+4800= 9000

间接成本= 9000 × 2.60 = 23400

总成本= 9000 + 23400 = 32400元

毛收入 = 32400 ÷(1 – 10%)= 36000元

第五章分步法

练习一:练习逐步结转分步法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是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分别按照加权平均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由于不同方法造成的不同的产品成本计算结果。

1、采用加权平均法不需要考虑产品在何时加工,也就是说不需要知道完工产品哪些是本期投入加工完成的哪些是来自于期初的在产品,只要将期初和本期发生的成本加在一起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然后在据以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计算方法:约当产量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产量×约当产量单位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约当产量单位成本

(1)

直接材料的约当总产量=500+100=600件

第一步骤直接材料分配率= (5340+42960)÷(500+100)= 80.5

第一步骤完工半成品应负担直接材料成本= 500 × 80.5= 40250

第一步骤在产品应负担直接材料成本=100× 80.5= 8050

第一步骤工时约当总产量=500+100×40%=540

第一步骤直接人工分配率= (480+4920)÷(500+100×40%)= 10

第一步骤完工半成品应负担直接人工成本= 500 × 10= 5000

第一步骤在产品应负担直接人工成本=100×40%× 10= 400

第一步骤制造费用分配率= (1000+9800)÷(500+100×40%)= 20

第一步骤完工半成品应负担直接人工成本= 500 × 20= 10000

第一步骤在产品应负担直接人工成本=100×40% × 20= 800

第一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40250+5000+10000=55250元

第一步骤在产品成本=8050+400+800=9250元

(2)自制半成品的约当总产量=400+120=520件

第二步骤自制半成品分配率= (1950+55250)÷(400+120)= 110

第二步骤完工产品应负担自制半成品成本= 400 × 110= 44000

第二步骤在产品应负担自制半成品成本=120× 110= 13200

第二步骤工时约当总产量=400+120×50%=460

第二步骤直接人工分配率= (82+3506)÷(400+120×50%)= 7.8

第二步骤完工产品应负担直接人工成本= 400 × 7.8= 3120

第二步骤在产品应负担直接人工成本=120×50%× 7.8= 468

第二步骤制造费用分配率= (184+7222)÷(400+120×50%)= 16.1

第二步骤完工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成本= 400 × 16.1= 6440

第二步骤在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成本=120×50%× 16.1= 966

第二步骤完工产品成本=44000+3120+6440=53560元

第二步骤在产品成本=13200+468+966=14634元

2、提示:先进先出法,必须要考虑产品加工制造的时间,应将期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投入生产的成本分开计算,假设本期投入的生产成本先用于完成期初在产品,然后用于本期完工并转出的半成品或产成品,最后形成期末在产品成本。

计算方法:

约当总产量=本月完工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本月完工产品产量-期初在产品的产量)+月初在产品在本月加工的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约当产量单位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约当总产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约当产量单位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1)第一步骤直接材料成本归集分配:

材料约当总产量=(本月完工产品产量-期初在产品的产量)+月初在产品在本月加工的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500-120)×100%+120×(1-100%)+100×100%=480件直接材料分配率=42960÷480=89.5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直接材料成本=100×100%×89.5=8950

完工半成品应负担直接材料=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5340+42960-8950=39350

(2)第一步骤直接人工成本归集分配:

工费约当总产量=(本月完工产品产量-期初在产品的产量)+月初在产品在本月加工的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500-120)×100%+120×(1-60%)+100×40%=468件

直接人工分配率=4920÷468=10.51282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直接人工成本=100×40%×10.51=420.5128

完工半成品应负担直接人工=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480+4920-420.5128=4979.4872

(3)第一步骤制造费用成本归集分配:

制造费用分配率=9800÷468=20.94017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直接材料成本=100×40%×20.94017=837.6068

完工半成品应负担直接材料=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1000+9800-837.6068=9962.394

第一车间自制半成品成本=39350+4979.4872+9962.394=54291.881

第一车间月末在产品成本=8950+420.5128+837.6068=10208.119

(4)第二步骤自制半成品成本归集分配:

自制半成品约当总产量=(本月完工产品产量-期初在产品的产量)+月初自制半成品在本月加工的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400-20)×100%+20×(1-100%)+120×100%=500件

直接材料分配率=54291.881÷500=108.58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直接材料成本=120×100%×108.58=13029.6

完工半成品应负担直接材料=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1950+54291.88-13029.6=43212.28

(5)第二步骤直接人工成本归集分配:

工费约当总产量=(本月完工产品产量-期初在产品的产量)+月初在产品在本月加工的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400-20)×100%+20×(1-70%)+120×50%=446件直接人工分配率=3506÷446=7.86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直接人工成本=120×50%×7.86=471.6

完工半成品应负担直接人工=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82+3506-471.6=3116.4

(6)第二步骤制造费用成本归集分配:

制造费用分配率=7222÷446=16.19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成本=120×50%×16.19=971.4

完工半成品应负担直接材料=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184+7222-971.4=6434.6

第二车间完工产品成本=43212.28+3116.4+6434.6=52763.28

第二车间在产品成本=13029.6+471.6+971.4=14472.6

练习二

解析:在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下,为了便于成本分析需要进行成本还原,将综合成本还原为原始项目成本。

成本还原的步骤有三步:

第一步:计算还原分配率;第二步:以还原分配率将上一步骤半成品按原始项目进行还原;第三步:将各步骤相同的成本项目相加,求得按原始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

按照成本还原分配率不同可以将成本还原分为两种。

答案:(1)还原分配率=本月产成品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36000÷30000=1.2

(2)直接材料还原成本=16000×1.2=19200;

直接人工还原成本=5000×1.2=6000

制造费用还原成本=9000×1.2=10800

(3)产成品成本还原为原始项目后:

直接材料:19200元;直接人工:6000+8000=14000元;制造费用:10800+12000=22800元;

完工产品成本=19200+14000+22800=56000

习题三:解析:本题考查项目为平行结转分步法。

(1)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不计算各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的加工费用,只要计算出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平行地计入产成品成本中即可;

(2)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需要将各步骤生产费用总额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这里的在产品是指广义在产品,包括五种情况:在制品、在修品、完工后未结转、等待返修品和已完成本步骤生产而没有达到可供销售状态。

答案:整个计算过程分为三步,

第一步:计算第一步骤生产甲半成品的成本费用,

1、直接材料:

(1)约当产量:由于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因此约当产量为40×100%=40件;

约当总产量=本期第一车间狭义在产品+第一车间的广义在产品+完工产品数量

=40+60+180=280

(2)待分配总额=期初直接材料费用+本期投入材料费用

=200,000+1,200,000=1,400,000

(3)直接材料分配比率=待分配总额÷约当总产量=1,400,000÷280=5000元

完工产品负担直接材料=完工产品数量×直接材料分配比率=180×5000=900,000

在产品负担直接材料=在产品约当产量×直接材料分配比率=(40+60)×5000=500,000

2、直接人工:

(1)约当总产量=本期第一车间狭义在产品+第一车间的广义在产品+完工产品数量=40×50%+60×100%+180×100%=260

(2)待分配总额=期初直接人工费用+本期投入人工费用=6,000+46,000=52,000

(3)直接人工分配比率=待分配总额÷约当总产量=52,000÷260=200元

完工产品负担直接人工=完工产品数量×直接材料分配比率=180×200=36,000

在产品负担直接材料=在产品约当产量×直接材料分配比率=(40×50%+60)×

200=16,000

3、制造费用:

(1)约当总产量=本期第一车间狭义在产品+第一车间的广义在产品+完工产品数量=40×50%+60×100%+180×100%=260

(2)待分配总额=期初制造费用+本期投入制造费用=9,000+69,000=78,000

(3)制造费用分配比率=待分配总额÷约当总产量=78,000÷260=300元

完工产品负担制造费用=完工产品数量×制造费用分配比率=180×300=54,000

在产品负担直接材料=在产品约当产量×直接材料分配比率=(40×50%+60×100%)×300=24,000

4、第一步骤完工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

=900,000+36,000+54,000=990,000

第一步骤月末在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

=500,000+16,000+24,000=540,000

《初级会计学》习题及答案

《初级会计学》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C )。 A.记录和计算 B、考核收支 C.核算和监督 D、分析和考核 2、会计主要利用的计量单位是( B )。 A.实物计量单位 B、货币计量单位 C.劳动计量单位 D.工时计量单位3、会计的一般对象是( D )。 A.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 B.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C.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经济活动 D.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4、划分各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原则是( B )。 A、配比原则 B.权责发生制原则 C、谨慎原则 D.历史成本原则 5、会计监督主要通过( B )来进行。 A、实物量指标 B.价值量指标 C、劳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6、会计一般对象在企业中具体表现为( D )。 A、会计科目 B.会计要素 C、各种经济业务 D.以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 7、会计主体对会计工作范围从( C )上进行了界定。 A、时间 B.内容 C、空间 D.空间和时间 8、会计分期是从( D )引申出来的。 A、会计主体 D.权责发生制 C、会计目标 D.持续经营 9、下列支出中属于资本性支出的有( A )。 A、设备购置费 B.材料运杂费 C、材料的保管费 D、产品销售费 10、财产物资的计价原则是( A )。 A、历史成本原则 B.配比原则 C、权责发生制原则 D.一致性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D )。 A.会计核算 B、会计计量 C、会计决策 D.会计监督 2、会计反映职能的特点是( ABC )。 A.反映已发生的经济业务 B.主要利用货币计量 C.具有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 D.预测未来 3、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是( ABCD )。 A.事后监督 B.通过价值指标监督 C.事前监督 D.事中监督 4、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有( ABC )。 A、本期实现的收入,并已收款 B、本期实现的收入,尚未收款 C、属于本期的费用,尚未支付 D、属于以后各期的费用,但已支付 5、根据收付实现制原则,应计入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有( AD )。 A.本期实现的收入,并已收款 B.本期实现的收入,尚未收款 C.属于本期的费用,尚未支付 D.属于以后各期的费用,但本期已支付

管理会计学考试复习题-整理版

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 1、在广义管理会计的范围内,管理会计既包括财务会计,又包括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 2、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3、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管理会计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约,同时企业亦可根据管理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 5、机会成本、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是管理会计常用的概念。√ 6、管理会计提交报告的对象局限于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次。× 7、1、固定成本是按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内不受业务量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8、2、若从单位业务量所负担的固定成本多寡的角度考察,固定成本则是一个变量。√ 9、3、约束性固定成本通常是由企业管理当局在每一个会计年度开始前制定难度预算,一旦预算制定后,将对年度内固定成本 的支出起约束作用。× 10、4、酌量型固定成本与经营能力成本均与企业的业务量水平无直接关系。√ 11、5、变动成本还可以按其所涉及范围的大小,划分为专属成本和联合成本。× 12、6、联合成本是由多个产品和部门共同负担的成本,因此属于相关成本,决策时应予以考虑。× 13、7、约束性成本不依经营管理者决策而发生变动,因此是无关成本,决策时不予考虑。√ 14、8、机会成本是一项支出,应该登记入账。× 15、9、沉没成本是现在发生的,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 16、10、以贡献毛益减去固定性制造费用就是利润。× 17、成本按形态划分的基本假设同时也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18、在传统式盈亏临界图中,可以用横轴表示销售收入量,用纵轴表示成本,纵轴与横轴的金额最好保持一致,此时总成本的仰角应大于45度。× 19\在传统式盈亏临界图中,总成本既定的情况下,销售价值越高,盈亏临界点越高;反之,盈亏临界点越低。× 20企业各种产品提供的贡献毛益即是企业的营业毛利。× 21、销售利润率可以通过贡献毛益率和安全边际率相乘求得。√ 1、购买力指数法是指企业按照各地区购买力指数,将其销售潜量总额分配到各地区市场的一种方法。√ 2、定量销售预测比定性销售预测更为精确。× 3、生产设备能力余缺可以通过计算设备负荷系数来确定。√ 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单位产品中工资费用的变动呈反比关系,而平均工资的增长,与单位产品中工资费用的增长呈正比关系。√ 5、目标成本法是指根据产品的成本构成来制定产品目标成本的一种方法。× 6、产品成本与产品产值之间客观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比例越大说明消耗越小,成本越低;比例越小说明消耗越大,成本越高。× 7、产品功能与成本的比值,表明每一元成本开支所获的产品功能的大小,它与产品功能呈反比,与产品成本呈正比。× 8、产品品种结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是由于各个不同品种的产品利润率是不同的,而预测下期利润时,是以本期各种产品的平均利润率为依据的。√ 9、凡是顾客数量有限,调查费用不高,每位顾客意向明确又不会轻易改变的,均可以采用调查分析法进行预测。√ 10、按照各个观察值与预测值不同的相关程度分别规定适当的权数,是运用对数直线法进行预测销售的关键。× 1、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适用于收入成本型方案的最优决策。× 2、决策中我们只需要根据单位贡献毛益额的大小即可进行最优决策。× 3、差量分析法仅适用于两个方案之间的比较。√ 4、贡献毛益的大小,反映了备选方案对企业目标利润所做贡献的大小。√ 5、只要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贡献毛益额,就一定要继续生产;凡不能提供贡献毛益额的亏损产品,都应予以停产。×

浙大成本会计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成本会计学》第一次作业答案一、 1、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直接分配法) 19XX年X月 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500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1875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 312.50 管理费用 312.5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一供水车间 500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954.66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1272.88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 318.22 管理费用 454.24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300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837.18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744.16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 232.55 管理费用 186.11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2000 2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顺序分配法) 供水车间单位成本=5000/10000=0.5 分配转出费用:运输0.5×600=300 受益量=200+120=320 机修车间0.5×1400=700 运输车间单位成本=3000/15000=0.2 受益量=300+160=460 分配转出费用:供水车间0.2×1000=200 机修车间0.2×800=160 机修车间单位成本=2000/5000=0.4 受益量=700+160=860

分配转出费用:供水车间0.4×300=120 运输车间0.4×400=160 19XX年X月 3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交互分配法) 19XX年X月

4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计划成本分配法) 19XX年X月 会计分录如下: (1)按计划成本分配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312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728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080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156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 260 管理费用 26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5200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23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184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966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1288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 322 管理费用 46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3450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144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192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864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768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 240 管理费用 192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2400 (2)如果实际费用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不大,可直接将差异额计人“管理费用”

财务会计学课后答案全

财务会计学课后答案全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第2章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 1.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1)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40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0 (2)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15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 (3)借:原材料 300000 应交税费 51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351000 (4)借:原材料 10000 应交税费 17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11700 (5)借:银行存款 49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 49000 (6)借:银行存款 33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 3300 3.总价法 5月3日 借:应收账款 6669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7000 应交税费 9690 5月18日 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应收账款 66690 5月19日 120×100×=11400 11400×=1938(11400+1938)×1%= 借:主营业务收入 11400 应交税费 1938 贷: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净价法 57000×(1+17%)=66690 66690×2%= 5月3日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 9690 5月18日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财务费用

5月19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 1938 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4.2009年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0 贷:坏账准备 10000 2010年借:坏账准备 4000 贷:应收账款 4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8000 贷:坏账准备 8000 2011 借:坏账准备 2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借:应收账款 3000 贷:坏账准备 3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12000 贷:坏账准备 12000 第三章 1. (1)借:在途物资-甲 10300 应交税费 1700 贷:银行存款 12000 (2)借:原材料-甲 10300

《管理会计学》第七版 孙茂竹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教材习题解析 一、思考题 1.从管理会计定义的历史研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想法? 答: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从狭义的管理会计阶段发展到广义的管理会计阶段,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过程是一个广泛引入和应用相邻学科的新的方法从而不断丰富学科本身内容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管理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过程。 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和不断完善、发展的。新的管理理论的产生及推广运用总是源于企业实践的需要,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相 应地,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也会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必然推动着管理会计定义不断丰富、清晰、完整,促进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的建立与完善。 所以,从管理会计定义的历史研究来看,结合管理会计各个阶段的变化和发展,我们觉得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管理会计工作的变动趋势和管理会计以后研究的演变,除了了解过往、以史为鉴,更重要的是寻找管理会计发展的动因和规律,并能够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2.从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管理会计学科课程体系的内容设计看,你 认为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何种地位? 答:从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管理会计学科课程体系的内容设计看,管 理会计人员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成功进行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实现管理会计的目标,履行管理会计人员职能和重要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提供客观的信息、有效参与决策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信息也成为企业的竞争力之一时,管理会计人员的作用也就逐渐从辅助性决策支持者转为积极的商业伙伴,通过发现企业持续改进的机会和评价稀缺资源的最佳使用方案而促进企业各种变革的展开。 由于管理会计人员在单位中的地位和独立程度不同,导致会计职业道德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较高,单位的人事政策对管理会计人员的任用和选拔比较重视,管理会计人员在单位中的地位较高,其独立性较强,就有利于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管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很大制约,就不利于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因为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之下,具

成本会计学课后答案

第三章 1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 (1)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A材料: 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10=1000(千克) 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4=800(千克) 合计1800(千克) B材料: 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5=500(千克) 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6=1200(千克) 合计1700(千克) (2)计算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A材料消耗量分配率==0.99 B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01 (3)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 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1000×0.99=990(千克) 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800×0.99=792(千克) 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500×1.01=505(千克) 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1200×1.01=1212(千克)(4)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计划价格费用。 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990×2=1980(元) 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505×3=1515(元) 合计3495(元)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792×2=1584(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1212×2=3636(元) 合计5220(元)(5)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 甲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3495×(-2%)=-69.9(元)乙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5220×(-2%)=-104.4(元)(6)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实际原材料费用。 甲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3495-69.9=3425.1(元)

乙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5220-104.4=5115.6(元) (7)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见表3—12)。 (8)根据原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3495 ———乙产品5220 贷:原材料8715 2)借:材料成本差异174.3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69.9 ———乙产品104.4 2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1)交互分配。 修理劳务分配率==0.95 运输劳务分配率==0.5 修理车间应分配的运输费=0.5×1500=750(元) 运输车间应分配的修理费=0.95×1000=950(元) (2)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 修理车间实际费用=19000+750-950=18800(元) 运输车间实际费用=20000+950-750=20200(元) (3)对外分配。 修理劳务分配率==0.989474 运输劳务分配率==0.524675

财务会计学习题与答案

项目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其所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C ) 。 A. 及时性 B. 历史成本 C. 谨慎性 D. 配比性 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收入要素范畴的是(D)。 A.销售商品收入 B.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 C.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 D.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益 3. 由于(A),导致了各种应计、递延等调整事项。 A.权责发生制 B.收付实现制 C.配比 D.客观性 4. 强调不同企业会计信息横向可比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C )。 A.客观性 B.配比 C.可比性 D.一贯性 5. 企业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自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遵循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D)原则。 A.可比性 B.重要性 C.相关性 D.实质重于形式 6. 下列各项中可以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变化的是(B)。 A.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 B.投资者投入资本 C.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D.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7. 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C)。 A.计划购买的原材料 B.待处理财产损溢 C.委托代销商品 D.预收款项 8. 下列计价方法中,不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基础的是(B)。 A.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个别计价法 B.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价 C.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先进先出法 D.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移动平均法 9. 关于损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损失是指由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B.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C.损失只能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不能计入当期利润 D.损失只能计入当期利润,不能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 10. 关于收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C.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D.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或负债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初级会计学课后思考及案例题答案

教材习题详细解答 第一章总论 思考题 1会计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收集、加工和利用以一定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标准来表现的经济信息,通过确认、计量等专门技术方法将经济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使其进入会计信息系统,通过记录和计算加工并且对外进行报告,以便达到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比较得失、权衡利弊、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工作的特点就是进行价值管理,主要是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过程中使用的财产物资、劳动耗费、劳动成果进行系统的记录、计算、分析、检查,以达到加强管理的目的,其中,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分析、检查都是手段。通过会计信息,计算和分析利用财产物资的有效程度以及劳动耗费的合理程度,据以判断得失,调整偏差,采取相应措施改进经营管理。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是通过对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它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资料作为监督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3会计要素包括哪些容? 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事项对于可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分类或概括。企业的经济活动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出。利润是指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的相比较的结果就是利润(如果是负数就是亏损)。 4会计恒等式的容是什么? 从资产与权益的关系来看,企业有多少资产就有多少权益,或者反过来说有多少权益就有多少资产,在任何情况下资产与权益都保持着数额相等的关系。这样的数量关系用等式表示就是:资产=权益。由于企业的权益又分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上述会计等式中的

刘运国《管理会计学》教材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习题答案

组织环境与管理会计 本章复习思考题答案 什么是现代管理会计?简述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内容、特点。 答:未来的管理会计是内部报告会计,应是以组织所服务的顾客终身价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最大化(战略考虑)为目标的,以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以财务数据为主要内容,同时结合非财务信息,为组织形成和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提供相关信息支持的管理信息系统。 因为笔者认为,从目标上看,所有的组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存在它所服务的对象-顾客,工商企业的顾客一般大家比较清楚,是使用或者享用这个商品或者服务的组织或者个人。非营利组织也有它的顾客,学校的顾客是学生;医院的顾客是患者;政府的顾客是它所服务的公民;教堂的顾客是教徒;寺庙的顾客是信徒。这个组织存在的基础是它有顾客,这个组织发展的基础是它的顾客满意,它的顾客能从这个组织中获得价值(包括精神的价值享受,虽然目前的管理会计由于无法度量而没有包括这个内容)。企业组织的财务利润来自哪里,从根本上,从终极上看,来自满意顾客的回报(或者对价)。所以,以组织所服务的顾客终身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是现代管理会计的长远的战略性的根本目标,这个目标永远都不会过时。从中短期的目标看,管理会计是帮助一个组织形成和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服务的。其次,从手段上看,现代的管理会计再也不能离开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时代发展到今年,已经不容许没有它的参与,没有它的应用。一个现代管理会计师不会应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作为他的技术手段,他肯定很难再找到满意的工作。再次,从管理会计信息内容上看,现代的管理会计虽然已经不能仅仅是财务信息,要结合非财务信息。但是,我们仍然认为,管理会计信息的主要内容还是以货币计量的财务信息,同时要结合非财务信息。最后,我们认为,现代管理会计仍然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一个现代组织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那些主要阶段? 答:现代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管理会计新发展阶段(90年代到现在)。 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可以用下表总结如下: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 项目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服务对象 企业外部团体,如股东、债权人、税务部门等 企业内部的各级各类管理者

《成本会计学》(于富生)课后习题答案

《成本会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3章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四、教材练习题答案 1.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 (1)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A材料: 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10=1000(千克) 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 4=800(千克) 合计1800(千克) B材料: 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5= 500(千克) 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6=1200(千克) 合计 1700(千克) (2)计算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A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B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3)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 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1000×=990(千克) 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800×=792(千克) 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500×=505(千克) 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1200×=1212(千克) (4)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计划价格费用。 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990×2=1980(元) 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505×3=1515(元) 合计3495(元)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792×2=1584(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1212×2=3636(元) 合计5220(元)(5)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 甲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3495×(-2%)=-(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5220×(-2%)=-(元)(6)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实际原材料费用。 甲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3495-=(元) 乙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5220-=(元) (7)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见表3—12)。

财务会计学第三》考前练习题 )

2017年11月《财务会计学(第三版)》考前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资产 附:参考答案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摊余成本 附:参考答案 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3、未达账项 附:参考答案 是指企业和银行之间,由于收、付款结算凭证的传递和双方入账时间的不同,一方已入了账而另一方却因不能及时收到有关的结算凭证,暂时还不能入账的款项。 4、历史成本 附:参考答案 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 5、双倍余额递减法 附:参考答案 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6、实地盘存制 附:参考答案 又称定期盘存制,是一种通过对期末库存存货的实物盘点,确定期末存货和当期销货成本的方法。 7、公允价值 附:参考答案 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8、流动负债 附:参考答案 是期限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9、专门借款 附:参考答案 是指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专门借款应当有明确的用途,即为购建或者生产某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通常应当有标明专门用途的借款合同。 10、或有负债

专科《初级会计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初级会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复式记账是指把发生的每一项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账户。() 2.谨慎性原则就是要求在会计核算中尽量低估企业的资产、负债、收益和费用。() 3.被调整账户余额-备抵账户余额=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 4.各种会计核算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 5.会计的一般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 6.账簿是重要的经济档案和历史资料,必须按照会计制度统一规定的保万年限妥善保管,不得随意销毁。待保管期满后,企业会计部门就可销毁。() 7.序时帐簿既可用来序时登记全部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又可用来序时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 8.账户是依据会计对象开设的。( ) 9.采用先进先出法,在物价上涨时,会过低估计企业的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高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 10.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不能把企业经理的个人资产加入企业资产中,这是由会计主体假设决定的。( ) 11、采用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可以减少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但不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12、总账和明细账之间的平行登记原则要求企业记入总账的金额与所属明细账的金额相等。() 13、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14、会计的计量单位只有一种,即货币量度() 15、资产只能是企业拥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16、确认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会计计量是会计确认的核心。() 17、借、贷二字不只是记账符号,其本身的含义也应“借”只能表示债权增加“贷” 只能表示债务增加。() 18、通过试算平衡检查账簿记录后,若左右平衡就可以肯定记账没有错误。()

最新《管理会计学》模拟考试题库35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管理会计学》考试358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划分传统管理会计和现代管理会计两个阶段时间标志的是( C )A.19世纪9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2.在财务会计中,销售费用的正确归属是( D ) A.制造费用 B.主要成本 C.加工成本 D.非制造成本 3.某企业年如借得50000元贷款,10年期,年利率12%,每年末等额偿还。已知年金现值系数(P/A,12%,10)=5.6502,则每年应付金额为( A )元。 A.8849 B.5000 C.6000 D.28251 4.在普通年金终值系数的基础上,期数加1,系数减1所得结果,在数值上等于( B )。 A.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B.即付年金终值系数 C.普通年金终值系数 D.即付年金现值系数 5.已知某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0000元,固定成本为2200元,保本作业率为40%。在此情况下,该企业可实现利润是( C ) A.1800元 B.2300元 C.3300元 D.3800元 6.某投资项目原始投资额为100万元,使用寿命10年,已知该项目第10年的经营净现金流量为25万元,期满处置固定资产残值收入及回收流动资金共8万元,则该投资项目第10年的净现金流量为( C )万元。 A.8 B.25 C.33 D.43 7.现代管理会计的主体是( A ) A 决策与计划会计、执行会计 B 成本计算、决策与计划会计 C 全面预算、成本计算 D 全面预算、执行会计 8.在平面直角坐标图上,单位产品固定成本是一条( B ) A 以单位变动成本为斜率的直线 B 反比例曲线 C 平行于X轴(横轴)的直线 D 平行于Y轴(纵轴)的直线 9.下列费用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是( A ) A 折旧费(按直线法计提) B 广告费 C 职工教育培训费 D 业务招待费

成本会计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成本会计学》课后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 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1. 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 (1)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A 材料:甲产品定额消耗量 =100X 10= 1000 (千克) 乙产品定额消耗量 =200X 4 = 800 (千克) 合# 1800 (千克) B 材料:甲产品定额消耗量 =100X 5= 500 (千克) 乙产品定额消耗量 =200X 6= 1200 (千克) (3) 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 甲产品应分配的 乙产品应分配的 甲产品应分配的 乙产品应分配的 (4) 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计划价格费用 甲产品应分配的A 材料计划价格费用 =990X 2= 1980 (元) 甲产品应分配的B 材料计划价格费用 =505X 3= 1515 (元) 合计 3495 (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A 材料计划价格费用 =792X 2= 1584 (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B 材料计划价格费用 =1212X 3= 3636 (元) 合计 5220 (5) 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 甲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3495X (- 2%)=— 69.9 (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 5220X (— 2%)=— 104.4 (元) (6) 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实际原材料费用 甲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3495— 69.9 = 3425.1 (元) 乙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5220— 104.4 = 5115.6 (元) (7)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 (8)根据原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合计 (2) 计算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A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1782/1800 B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1717/1700 1700 (千克) =0.99 =1.01 A 材料实际数量 =1000X 0.99 = 990 (千 克) A 材料实际数量 =800X 0.99 = 792 (千克) B 材料实际数量=500X 1.01 = 505 (千克) B 材料实际数量=1200X 1.01 = 1212 (千(元)

【财务】财务会计学第篇课后习题答案

【关键字】财务 第10章所有者权益 教材练习题解析 1.20X?年。 提取的盈余公积金;200X10%=20(万元) 可供分配成本=200—20=180(万元) 应支付优先股股利=5 000X6%=300(万元) 则实际支付优先股股利=180(万元) . 未分派的优先股股利=300—180=120(万元) 20X8年。 提取的盈余公积金=2 875X10%=287.5(万元) 可供分配成本=2 875—287.5=2 587.5(万元) 补付20X7年优先股股利=120(万元) 20X8年优先股股利=5 000X6%=300(万元) 剩余可供分配成本=2 587.5—120—300=2167.5(万元) 则普通股每股股利=(2167.5+300)÷(30000+5 000)=0.070 5(元) 普通股股利总额=0.070 5X30 000=2115(万元) 优先股剩余股利=0.070 5X5 000—300=52.5(万元) 优先股股利总额=120+300+52.5=472.5(万元) 优先股每股股利=472.5÷5 000=0.094 5(元) 2.20X6年1月1日。 公司预计支付股份应负担的费用=lOXl000X200=2 000000(元) 不作会计处理。 20X6年12月31 H。 公司预计:支付股份:应负担的费用=2 000 000X(1—10%) =1 800 000(元) 20X6年应负担的费用=1 800000÷3=600000(元) 借:管理费用60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600 000 20X7年工2月31日。 公司预计支付股份应负担的费用=2 000 000X(1—8%)=1 840 000(元) 20X7年累计应负担妁费用=1 840000X2/3x1 226 667(元) 20X7年应负担的费用=1 226 667—600 000=626 667(元) 借:管理费用626 667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626 667 20X8年12月31日。 公司实际支付股份应负担的费用昌lOXl000X(200—3—3—1) =1 930 000(元) 20X8年应负担的费用=1 930000-226 667=703 333(元) 借:管理费用703 333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703 333 20X9年1月1日。 向职工发放股票收取价款=5X1000X(-1)=965 000(元) 借:银行存款965 000

成本会计学复习题与参考答案知识讲解

成本会计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成本的经济实质是(D)。 A.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货币表现。 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 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 D.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2.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制造费用的是(C)。 A.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 B.产品生产工人工资 C.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D.工艺用燃料费用 3.用于生产产品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A)科。 A.基本生产成本 B. 制造费用 C.废品损失 D.营业费用 4.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应采用的分配方法是( B )。 A.计划成本分配法 B.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C.工时比例分配 D.代数分配法 5.生产费用要素中的税金,发生或支付时应借记(C)科目。 A.辅助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管理费用 D.营业费用 6.生产过程中或入库后发现的各种废品损失,不包括(D)。 A.修复废品人员工资 B.修复废品领取材料 C.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失 D.实行“三包”损失 7.某企业定额管理基础比较好,能够制定比较准确、稳定的消耗定额,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应采用( D )。 A.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B.定额比例法 C.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D.固定成本计价法 8.下列方法中,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的是(C)。 A.平行结转法 B.逐步结转法 C.综合结转法 D.分项结转法 9.生产车间领用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应借记的账户为( C )。A辅助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基本生产成本 D原材料 10.在产品完工率为(D)与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 A.所在工序工时定额 B.所在工序工时定额之半 C.所在工序累计工时定额 D.上道工序累计工时定额与所在工序工时定额之半的合计数 11.成本会计的对象是( D )。 A.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 B.各项期间费用的支出和归集 C.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D.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 12.大中型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一般采取(C)。 A.集中工作方式 B.统一领导方式 C.分散工作方式 D.会计岗位责任制 13.下列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A)。 A.废品损失 B.管理费用 C.营业费用 D.折旧费用 14.下列方法中,可用来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是(D)。 A.直接分配法 B.一次交互分配法 C.约当产量法 D.生产工时比例法 15.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做好的基础工作是( D )。 A.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 B.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C.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D.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

-财务会计学课后答案、第五版(

最新-财务会计学课后答案、第五版(戴德明)财务会计学课后答案、第五版(戴德明) 第2xx 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 1.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165974银行对账单余额180245 加:银行已收10900 加:企业已收8000 减:银行已付115 减:企业已付13200 银行多计利息1714 调节后余额175045 调节后余额175045 2. (1)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400000 贷:银行存款400000 (2)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15000 贷:银行存款15000 (3)借:原材料300000 应交税费51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351000 (4)借:原材料10000 应交税费17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11700 (5)借:银行存款49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49000 (6)借:银行存款33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3300 3. 总价法 5月3日 借:应收账款66690 贷:主营业务收入57000 应交税费9690 5 月18日 借:银行存款66023.1 财务费用666.9 贷:应收账款66690 5 月19 日120 X 100 X 0.95=11400 11400 X 0.17=1938 +1938)X 1%=133.3借8:主营业务收入 11400 应交税费1938 贷:银行存款13204.62 财务费用133.38 净价法57000X(1+17%)=66690 66690X 2%=1333.8 5 月3 日 借:应收账款65356.2 贷: 主营业务收入55666.2 应交 税费9690

孙茂竹管理会计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及题库

孙茂竹《管理会计学》(第6版)笔 记和课后习题 第一部分复习指南 目录 封面 第1章管理会计概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变动成本法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3章本—量—利分析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4章经营预测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5章经营决策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6章存货决策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7章投资决策 7.1 考点难点归纳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8章标准成本法 8.1 考点难点归纳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9章作业成本计算法 9.1 考点难点归纳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0章全面预算管理 10.1 考点难点归纳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1章业绩考核与评价 11.1 考点难点归纳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试读第1章管理会计概论 1.1 复习笔记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 1.国外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定义的论述 国外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的定义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 (1)狭义管理会计阶段 狭义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为:①管理会计以企业为主体展开其管理活动;②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的;③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第七版成本会计学课后练习题复习资料

第七版成本会计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3章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四、教材练习题答案 1.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 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A材料: 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10=1000 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800 合计1800 B材料: 甲产品定额消耗量=100×5=00 乙产品定额消耗量=200×6=1200 合计1700 计算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A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B材料消耗量分配率==0.9=1.01 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 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1000×0.99=990 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实际数量=800×0.99=792

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500×1.01=505 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实际数量=1200×1.01=1212 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计划价格费用。 甲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990×2=1980 甲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505×3=1515 合计3495 乙产品应分配的A材料计划价格费用=92×2=1584 乙产品应分配的B材料计划价格费用=1212×3=3636 合计220 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 甲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3495×=-69.9 乙产品应负担的原材料成本差异=5220×=-104.4 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实际原材料费用。 甲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3495-69.9=3425.1 乙产品实际原材料费用=5220-104.4=5115.6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 根据原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