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DA系统概述

SCADA系统概述
SCADA系统概述

SCADA系统概述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系统的应用领域很广,它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给水系统、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在电力系统以及电气化铁道上又称远动系统。

SCADA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它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

由于各个应用领域对SCADA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应用领域的SCADA系统发展也不完全相同。

在电力系统中,SCADA系统应用最为广泛,技术发展也最为成熟。它作为能量管理系统(EMS系统)的一个最主要的子系统,有着信息完整、提高效率、正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加快决策、能帮助快速诊断出系统故障状态等优势,现已经成为电力调度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对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效益,减轻调度员的负担,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提高调度的效率和水平中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SCADA在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上的应用较早,在保证电气化铁路的安全可靠供电,提高铁路运输的调度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铁道电气化SCADA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产品,同时我国也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SCADA产品与设备,这些都带动了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SCADA系统发展历程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全名为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系统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SCADA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是基于专用计算机和专用操作系统的SCADA系统,如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为华北电网开发的SD176系统以及在日本日立公司为我国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所设计的H-80M系统。这一阶段是从计算机运用到SCADA系统时开始到70年代。

第二代是80年代基于通用计算机的SCADA系统,在第二代中,广泛采用VAX等其它计算机以及其它通用工作站,操作系统一般是通用的UNIX操作系统。在这一阶段,SCADA系统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中与经济运行分析,自动发电控制(AGC)以及网络分析结合到一起构成了EMS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第一代与第二代SCADA系统的共同特点是基于集中式计算机系统,并且系统不具有开放性,因而系统维护,升级以及与其它联网构成很大困难。

90年代按照开放的原则,基于分布式计算机网络以及关系数据库技术的能够实现大范围联网的EMS/SCADA系统称为第三代。这一阶段是我国SCADA/EMS系统发展最快的阶段,各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都汇集进SCADA/EMS系统中。这一阶段也是我国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电网建设投资最大的时期,国家计划未来三年内投资2700亿元改造城乡电网可见国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电网建设的重视程度。

第四代SCADA/EMS系统的基础条件已经或即将具备,预计将与21世纪初诞生。该系统的主要特征是采用Internet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神经网络技术以及JAVA技术等技术,继续扩大SCADA/EMS系统与其它系统的集成,综合安全经济运行以及商业化运营的需要。

SCADA系统在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的应用技术上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应用上也有迅猛的发展。由于电气化铁道与电力系统有着不同的特点,在SCADA系统的发展上与电力系统的道路并不完全一样。在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上已经成熟的产品有由我所自行研制开发的HY200微机远动系统以及由西南交通大学开发的DWY微机远动系统等。这些系统性能可

靠、功能强大,在保证电气化铁道供电安全,提高供电质量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SCADA 系统在铁道电气化上的应用功不可没。

SCADA系统发展瞻望

SCADA系统在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其技术进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当今,随着电力系统以及铁道电气化系统对SCADA系统需求的提高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SCADA系统提出新的要求,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

SCADA/EMS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广泛集成

SCADA系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时数据源,为EMS系统提供大量的实时数据。同时在模拟培训系统,MIS系统等系统中都需要用到电网实时数据,而没有这个电网实时数据信息,所有其它系统都成为“无源之水”。所以在这今十年来,SCADA系统如何与其它非实时系统的连接成为SCADA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在在SCADA系统已经成功地实现与DTS(调度员模拟培训系统)、企业MIS系统的连接。SCADA系统与电能量计量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水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生产自动化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集成成为SCADA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

以RTU、微机保护装置为核心,将变电所的控制、信号、测量、计费等回路纳入计算机系统,取代传统的控制保护屏,能够降低变电所的占地面积和设备投资,提高二次系统的可靠性。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已经成为有关方面的研究课题,我国东方电子等公司已经推出相应的产品,但在铁道电气化上还处于研究阶段。

专家系统、模糊决策、神经网络等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利用这些新技术模拟电网的各种运行状态,并开发出调度辅助软件和管理决策软件,由专家系统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推理出最优化的运行方式或出来故障的方法,以达到合理、经济地进行电网电力调度,提高运输效率的目的。

面向对象技术、Internet技术、及JAVA技术的应用

面向对象技术(OOT)是网络数据库设计、市场模型设计和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设计的合适工具,将面向对象技术(OOT)运用于SCADA/EMS系统是发展趋势。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浏览器界面已经成为计算机桌面的基本平台,将浏览器技术运用于SCADA/EMS系统,将浏览器界面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人机界面,对扩大实时系统的应用范围,减少维护工作量非常有利;在新一代的SCADA/EMS系统中,传统的MMI界面将保留,主要供调度员使用,新增设的Web服务器供非实时用户浏览,以后将逐渐统一为一种人机界面。

JAVA语言综合了面向对象技术和Internet技术,将编译和解释有机结合,严格实现了面向对象的四大特性:封装性、多态性、继承性、动态联编,并在多线程支持和安全性上优于C++,以及其它诸多特性,JAVA技术将导致EMS/SCADA系统的一场革命。

什么是SCADA?

SCADA是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的缩写,即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它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

RTU英文全称Remote Terminal Unit,中文全称为远程终端控制系统。RTU具有的特点是:

1、通讯距离较长

2、用于各种恶劣的工业现场

3、模块结构化设计,便于扩展。

4、在具有遥信、遥测、遥控领域的水利,电力调度,市政调度等行业广泛使用。

RTU 产品目前与无线设备,工业TCP/IP产品结合使用,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RTU(Remote Terminal Unit)是一种远端测控单元装置,负责对现场信号、工业设备的监测和控制。与常用的可编程控制器PLC相比,RTU通常要具有优良的通讯能力和更大的存储容量,适用于更恶劣的温度和湿度环境,提供更多的计算功能。正是由于RTU完善的功能,使得RTU产品在SCADA系统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远程终端设备(RTU)是安装在远程现场的电子设备,用来监视和测量安装在远程现场的传感器和设备。RTU将测得的状态或信号转换成可在通信媒体上发送的数据格式。它还将从中央计算机发送来得数据转换成命令,实现对设备的功能控制。

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是一个含义较广的术语,应用于可对安装在远距离场地的设备进行中央控制和监视的系统。SCADA系统可以设计满足各种应用(水、电、气、报警、通信、保安等等),并满足顾客要求的设计指标和操作概念。SCADA系统可以简单到只需通过一对导线连在远端的一个开关,也可复杂到一个计算机网络,它由许多无线远程终端设备(RTU)组成并与安装在中控室的功能强大的微机通信。

SCADA系统的远程终端设备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硬件和软件来实现。这取决于被控现场的性质、系统的复杂性、对数据通信的要求、实时报警报告、模拟信号测量精度、状态监控、设备的调节控制和开关控制。远程测控终端(RTU)述评

一、概述

在生产过程自动化装置中,PLC、DCS是两类应用最广泛的控制系统,20世纪80年代之前,这些控制系统的I/O卡件均集中在远离现场的控制室内,与现场装置(其中包括AI/AO模拟量输入输出装置和DI/DO 开关量输入输出装置等)的连接线都是一对一直接接线,我们现在还可以在很多现场看到进出控制室的大量电缆和敷设电缆的大尺寸桥架。在80年代后期,PLC、DCS两类控制系统先后推出远离控制室安装的远程I/O卡件,它安装在现场,可就近与现场装置连线,而这些远程I/O 卡件与PLC、DCS系统安装在控制室的控制器是通过单根电缆的通讯实现信息交换。而在这之前,即在80年代初期,一些相对生产规模小一些的厂家利用它们在数据采集转换及通讯方面的优势,就已经推出远程测控终端RTU,并采用RTU 构成计算机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有时我们又将它称为四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系统,像我们知道的英国施伦伯杰(Schelumberger)公司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发的IMP 远程测控终端及由它构成的SCADA系统就是RTU早期成功应用的一个例子。

那么什么是RTU呢?RTU是Remote Terminal Unit(远程测控终端)的缩写,是SCADA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一个RTU可以有几个,几十个或几百个I/O点,可以放置在测量点附近的现场。RTU应该至少具备以下两种功能:数据采集及处理、数据传输(网络通信),当然,许多RTU还具备PID控制功能或逻辑控制功能、流量累计功能等等。

远程测控终端RTU作为体现“测控分散、管理集中”思路的产品从20世纪80年代起介绍到中国并迅速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在提高信号传输可靠性、减轻主机负担、减少信号电缆用量、节省安装费用等方面的优点也得到用户的肯定。

二、远程测控终端RTU的应用

(一)应用场合

除了在传统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应用(例如电厂、钢铁厂、化工厂)之外在测控点特别分散的场合,例如在以下行业中远程测控终端RTU得到广泛的应用:城市供水自动化控制系统;城市废水处理系统;城市煤气管网综合调度系统;天然气、石油行业自动化系统;电力远程数据集控系统;热网管道自动化控制;大气/水质等环保监测;水情水文测报系统;灯塔信标、江河航运、港口、矿山调度系统。

(二)应用实例

甘肃玉门发电厂2×130t/h锅炉、25MW汽机数采系统由34台解放军南京工程兵学院生产的893-IDCB 型远程测控终端RTU和5台微机组成,采集控制全系统380个模拟量输入信号、30个模拟量输出信号、125个开关量输入信号和6个开关量输出信号,实现了火力发电机组运行参数的在线监测、设备故障诊断、参数变化趋势分析等功能。

新疆塔里木油田桑塔木作业区是一个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作业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全区范围内分布着80口油井,平时油井无人值守,油井的计量数据采集只能靠人工巡视。但由于地域宽阔、自然条件差,一次巡视往往要用大半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且设备故障不能及时发现,为此作业区下定决心对涉及5个计量站,2个阀组站的油田计量系统进行改造,数采、控制部分采用和利时公司的FOPLC系统,再通过数传电台将设备运行状态信息传到中心站。本系统在塔里木油田应用后,运行稳定,中心站对7个RTU站的轮询只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中心站与RTU站间最远距离为13公里),所有数据采集准确无误,避免人为因素采集数据错误,真正实现了计量自动化。

昆明市环保局污水远程监控系统由控制中心和分散于昆明市区的数百个监控点的远程测控终端组成,远程测控终端采用的是带GSM/GPRS模块的微型PLC。远程测控终端将监控点的数据(包括排放污水流量值、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时间等数据)以短信息方式,通过电信部门提供的短信业务定时将以上数据传送到控制中心,录入SQL Server数据库,并对录入的排放污水流量值、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时间进行实时累计。在每天晚上的固定时间将当日累计数据上报数据中心。此外,控制中心监控人员可随时察看分散于昆明市区的监控点的实时运行数据,了解各监控点的实际运行情况,如污水处理装置是否运行,实际排放污水量的大小等数据。

什么是SCADA

SCADA系统概述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 系统的应用领域很广,它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给水系统、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在电力系统以及电气化铁道上又称远动系统。SCADA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它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

由于各个应用领域对SCADA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应用领域的SCADA系统发展也不完全相同。

在电力系统中,SCADA系统应用最为广泛,技术发展也最为成熟。它作为能量管理系统(EMS系统)的一个最主要的子系统,有着信息完整、提高效率、正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加快决策、能帮助快速诊断出系统故障状态等优势,现已经成为电力调度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对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效益,减轻调度员的负担,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提高调度的效率和水平中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SCADA在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上的应用较早,在保证电气化铁路的安全可靠供电,提高铁路运输的调度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铁道电气化SCADA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产品,同时我国也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SCADA产品与设

备,这些都带动了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二.SCADA系统发展历程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全名为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系统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SCADA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是基于专用计算机和专用操作系统的SCADA系统,如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为华北电网开发的SD176系统以及在日本日立公司为我国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所设计的H-80M系统。这一阶段是从计算机运用到SCADA系统时开始到70年代。

第二代是80年代基于通用计算机的SCADA系统,在第二代中,广泛采用V AX等其它计算机以及其它通用工作站,操作系统一般是通用的UNIX操作系统。在这一阶段,SCADA系统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中与经济运行分析,自动发电控制(AGC)以及网络分析结合到一起构成了EMS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第一代与第二代SCADA系统的共同特点是基于集中式计算机系统,并且系统不具有开放性,因而系统维护,升级以及与其它联网构成很大困难。90年代按照开放的原则,基于分布式计算机网络以及关系数据库技术的能够实现大范围联网的EMS/SCADA系统称为第三代。这一阶段是我国 SCADA/EMS系统发展最快的阶段,各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都汇集进SCADA/EMS系统中。这一阶段也是我国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电网建设投资最大的时期,国家计划未来三年内投资2700亿元改造城乡电网可见国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电网建设的重视程度。

第四代SCADA/EMS系统的基础条件已经或即将具备,预计将与21世纪初诞生。该系统的主要特征是采用Internet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神经网络技术以及JA V A技术等技术,继续扩大SCADA/EMS系统与其它系统的集成,综合安全经济运行以及商业化运营的需要。SCADA系统在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的应用技术上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应用上也有迅猛的发展。由于电气化铁道与电力系统有着不同的特点,在SCADA系统的发展上与电力系统的道路并不完全一样。在电气化铁道远动系统上已经成熟的产品有由我所自行研制开发的HY200微机远动系统以及由西南交通大学开发的 DWY微机远动系统等。这些系统性能可靠、功能强大,在保证电气化铁道供电安全,提高供电质量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SCADA 系统在铁道电气化上的应用功不可没。

三.SCADA系统发展瞻望 SCADA系统在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其技术进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当今,随着电力系统以及铁道电气化系统对SCADA系统需求的提高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SCADA系统提出新的要求,概括地说,有以下几点:

1. SCADA/EMS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广泛集成

SCADA系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时数据源,为EMS系统提供大量的实时数据。同时在模拟培训系统,MIS系统等系统中都需要用到电网实时数据,而没有这个电网实时数据信息,所有其它系统都成为"无源之水"。所以在这今十年来,SCADA系统如何与其它非实时系统的连接成为SCADA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在在SCADA系统已经成功地实现与DTS(调度员模拟培训系统)、企业MIS系统的连接。SCADA系统与电能量计量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水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生产自动化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集成成为SCADA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

2.变电所综合自动化

以RTU、微机保护装置为核心,将变电所的控制、信号、测量、计费等回路纳入计算机系统,取代传统的控制保护屏,能够降低变电所的占地面积和设备投资,提高二次系统的可靠性。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已经成为有关方面的研究课题,我国东方电子等公司已经推出相应的产品,但在铁道电气化上还处于研究阶段。

3.专家系统、模糊决策、神经网络等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利用这些新技术模拟电网的各种运行状态,并开发出调度辅助软件和管理决策软件,由专家系统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推理出最优化的运行方式或出来故障的方法,以达到合理、经济地进行电网电力调度,提高运输效率的目的。

4.面向对象技术、Internet技术、及JA V A技术的应用

面向对象技术(OOT)是网络数据库设计、市场模型设计和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设计的合适工具,将面向对象技术(OOT)运用于SCADA/EMS系统是发展趋势。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浏览器界面已经成为计算机桌面的基本平台,将浏览器技术运用于SCADA/EMS系统,将浏览器界面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人机界面,对扩大实时系统的应用范围,减少维护工作量非常有利;在新一代的SCADA/EMS系统中,传统的MMI 界面将保留,主要供调度员使用,新增设的Web服务器供非实时用户浏览,以后将逐渐统一为一种人机界面。

JA V A语言综合了面向对象技术和Internet技术,将编译和解释有机结合,严格实现了面向对象的四大特性:封装性、多态性、继承性、动态联编,并在多线程支持和安全性上优于C++,以及其它诸多特性,JA V A技术将导致EMS/SCADA系统的一场革命。

易用、易实施的SCADA软件解决方案

自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Wonderware易用和易实施的SCADA软件解决方案已在几乎每个行业中得到应用,包括石油天然气、水与废水以及电力输送。这些解决方案提供一些与众不同的功能,它们可以使公司看到实施一个新的SCADA解决方案或升级已有的系统所带来的巨大好处。

最容易和最有效的开放的SCADA软件解决方案

高度可用的、可靠的和规模灵活的SCADA应用

配置简单的软件冗余

凭借ArchestrA架构对运行和系统的安全进行方便地配置和管理,并和已有的IT安全机制相兼容

增强用户设计、建立、部署和维护标准化的SCADA应用

最低的总体系统生命周期成本

易配置、简化维护

Wonderware为SCADA环境提供一个灵活的、可维护的和安全的软件平台。这些解决方案构建并集成在一个单一的、开放的和灵活的软件架构,它能够连接到当今使用的任何自动化系统、远程终端(RTU)、智能电子设备(IED)、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库、历史数据库或者企业系统。这个平台的开放性能可以使用户无需购买新的硬件或者控制系统就可以拓展它们已有的系统。

Wonderware解决方案能够分散点到点的通讯。另外,已有的设施可以在软件内作为模型。这在添加新的油井、变电站、设备或者其它监控站时会节省极其大量的时间。这是因为工程师可以重用那些包含所有对控制来说所必需的信息的模板,例如脚本、报警和通讯方式。由于软件已有的模板是经过现场验证的,从而它还大大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无与伦比的安全性

安全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考虑因素,同时对石油天然气、水与废水以及电力输送系统来说将继续变得非常关键。Wonderware一直在安全性方面保持着强大的功能,同时具备内建功能可以在自动化过程的任何级别进行安全验证。Wonderware提供尽可能最低一级数据

的安全,同时将Microsoft Windows安全模型延伸到物理设备层,保护你的系统。我们的软件提供的安全范围从远程站点监控登录到系统的程序变更。用户还可以容易地进行配置和管理运行以及系统安全,从而满足用户已有的IT安全集成的需要。

无限的规模灵活性

应用程序灵活到足以使公司随意添加如钻井或者泵站这样的设备,同时继续保持早期工程投资和工程工作。从几百个I/O到1百万I/O,从一个单一的节点到上百个工作站,Wonderware始终满足您目前和未来系统的需求。

配置简单的软件冗余

Wonderware为SCADA系统提供易用和易实施的软件冗余。它包括SCADA节点、设备通讯、历史归档以及HMI显示的冗余。只须一点鼠标,一个监控节点就可以在另外一台专门的电脑节点上备份,或者两个监控节点能够相互备份。在你系统畚份时使用已有节点还能显著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您的SCADA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在SCADA应用开发中工程的生产率常常不好估计.当多个开发公司或系统集成商(SIs)进行这项工作时会有更多这方面的问题。然而,有了Wonderware的SCADA软件解决方案,整个SCADA环境中的设备和系统可以作为对象模板的模型。例如,一个远程的泵站可以作为一个对象。一旦配置对象,就可以在整个系统中重用它们,从而在必要的时候容易地添加泵站。这在添加泵站或者RTUs以及简化维护上会节省非常大量的时间。同时,由于将泵站的信息作为一个模板加以存储,系统的完整性和设备的可靠性会得到充分的提高。Wonderware的SCADA软件解决方案和工具使公司可以将设计、建立、部署以及维护标准化。可以拥有更低的系统运行周期成本的安全的、可靠的解决方案。

新旧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Woderware的历史数据库提供开箱即用的易用性和灵活性,可定义如何采集、存储及查询数据。所有的数据,无论它的来源或者记录的时间,都完全地集成到统一的信息数据库。

易于使用的报表生成

Wonderware软件还可以极其容易地创建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报表。这些报表能完全自动生成,它们包含不同时间范围内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的时报表、日报表、周报表以及月报表数据和趋势图。这些报表可以快速而且容易地创建、打印和保存,因而简化了报表过程。

可视化

Wonderware世界著名的、屡获殊荣的可视化软件提供卓越的易用和易于配置的图形化功能。强大的向导和Wonderware智能符号功能使用户可以快速地创建和部署客户化的应用以连接和传送实时信息。可以通过一个单一的监视器或多个屏幕来查看应用程序。

RTU和数据采集模块的区别

RTU是远程终端单元的简称,放在现场,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四遥功能。

遥测是指现场的交流或直流模拟量信号,相当于采集模块的AI

遥信是指现场的开关量状态,相当于采集模块的DI

遥控是指现场的开关控制,相当于采集模块的DO

遥调是指现场的设备调节,相当于采集模块的AO或PO

RTU在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和一般的采集模块具有极大的差别,如:

遥信的准确性,在电力等场合为了实现无人值守,要求达到99.9%,并带SOE事件记录(用于分析开关动作的准确过程),如果出现过多的遥信误报,监控中心的值班员是受不了的。遥控执行命令要达到100%执行(100%不能拒动),没有命令时,100%不能误动。

工作在户外的环境,很多要达到零下20到70度,有的要达到零下40到85度。

电磁兼容性EMC一般要求达到3级到4级(最高级)

RTU以前均在电力或石化等高端场合应用,许多普通的场合是相当贵的。

北京易控微网科技是把大型RTU的技术实行小型化、分散式、网络化,以RTU的高标准部分或全部集成DI、DO、PI、PO、AI、AO等于一体,实现最高的性能价格比,在工控多个行业进行推广。一个RTU就可以取代多个单独功能的数据采集模块,实现自由组合的分布式测控需要。本身带的串行通讯口或以太网接口,可以实现从小到大的系统监控。基于北京易控微网国产精品RTU实现的SCADA系统,已在西气东输克轮管线SCADA、天津路灯监控SCADA、天津用户变压器监控SCADA、各大油田油井、注水站、联合站监控SCADA、德州热网监控SCADA 等场合大规模应用,优秀的表现为集成商的项目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SCADA系统在输油管道中的应用

发表于2007-8-15 11:34:43

1 概述

广州石化原油输油管道东起惠州港广石化码头,西至厂内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全长170.5公里,其中海底管道(Φ610×14.3mm)长10.2公里,陆地管道(Φ610×8mm)长160.3公里,设计年输油量达1200万吨。输油管道采用密闭输油工艺,全线分首站和末站两部分,并预设新圩和圆洲两个中间站,首站设为接卸油和输油的生产调度中心。控制系统采用了基于工业微机(IPC)和可编程控制器(PLC)的计算机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实现对首站接卸油轮、12个5万m3原油罐、自备电站、新鲜水和循环水、污水处理、管网、泵房、消防流程和末站收球、原油进罐等流程的计算机监控。首站通过电话线拨号网络与末站进行数据交换,并通过末站连接到总厂信息管理系统(MIS)网络,向总厂传送有效的实时数据。

2 系统结构和说明

输油管道SCADA系统的首站、末站系统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系统为二层结构:基于IPC的操作站层和基于A-B公司PLC的控制层。操作站层通过以太网(Ethernet)相连,显示所有工艺流程、过程参数、趋势图、状态,监视主要设备运行状况和输油过程,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部操作指令、运算,完成报警和各种管理报表的打印以及外部的数据交换。控制层由热备冗余处理器、远程I/O和过程I/O组成,同时通过冗余增强型数据总线(DH+)和操作站层相连,构成一个冗余控制器和网络的分散控制系统,对生产过程直接控制,执行所有来自操作层的开关操作和回路控制,实现报警和联锁保护,确保输油工艺流程的安全。

2.1 首站

从图1可见,首站共有8台IPC、2套具有热备冗余的PLC-5/40处理器。1#~3#IPC为总控室监控机,其中2#IPC通过调制解调器(Modem)连接拨号网络。4#IPC为工程师工作站,用于PLC的组态编程。5#IPC通过串口连接雷达液位计(RTG)系统,是SAAB公司雷达液位计罐区计量系统(RTG)专用微机,显示原油罐的液位、温度、罐容和输油排量等参数。6#IPC 为上海高创静水压液位测量系统(HTG)专用微机,显示基于差压变送器的贮罐计量参数,如质量、液位、温度等。RTG和HTG组成罐区混合测量系统。7#~8#IPC为电站监控机,通过细缆、光纤和中继器(Repeator)接入以太网。

1#和2#PLC是两套具有热备冗余系统的PLC-5/40处理器,1#PLC监控油系统,即原油罐区、工艺管网、泵房和电站等部分,带10个远程输入输出框架,并配置2个Prosoft公司的MCM通讯模块,分别连接卸油控制的过程I/O和RTG系统;2#PLC监控水系统,即氧

化塘、新鲜水循环水、污水和消防等部分,带两个远程输入输出框架。首站一期工程建6个5万m3原油罐,共有开关量输入(DI)562点,开关量输出(DO)394点,模拟量输入(AI)162点,回路7个。二期工程增建6个5万m3原油罐,有DI 36点,DO 30点,AI 24点。首站有卸船、输油、发球和倒罐等工艺流程。

图1 首站系统结构图

2.2 末站

从图2可见,末站共有5台IPC,2套具有热备冗余的PLC-5/40处理器。1#~3#IPC为末站监控机,其中2#IPC通过Modem与总厂MIS网相连。4#IPC为系统的拨号网络服务器,通过Modem连接拨号网络,实现首末站数据采集和交换。5#IPC为工程师工作站,用于PLC 的组态编程。

3#和4# PLC是两套具有热备冗余系统的PLC-5/40处理器,3# PLC监控末站收球和计量部分,带2个远程输入输出框架。4#PLC监控末站配套系统即末站罐区部分,带3个远程输入输出框架。末站共有DI 281点,DO 213点,AI 37点,回路2个,末站罐区信号经过格雷码转换接入系统。末站有进罐和收球等工艺流程。

图2 末站系统结构图

3 系统硬件软件配置和应用开发

3.1 硬件配置

操作层:首末站IPC(除RTG微机为486DX/100外)都采用Intel Pentium/100CPU以上微机,内存32M,硬盘1.2G,20英寸彩色显示器,分辨率为1024×768,配2台24针高速汉字打印机。

控制层:PLC采用美国A-B公司PLC-5系列可编程控制器PLC-5/40,并通过热备通讯模块(1785-BCM)和扩展模块(1785-BEM)配置冗余处理器和网络系统;全部输入输出均采用通用模块,包括1771-IBD、OBD、IFE、IQ、OW、DB和PD模块,并装在远程输入输出框架中。

通讯:操作站与PLC-5/40控制器之间的通讯用A-B公司1784-KT(x)通讯卡通过DH+网实现,通讯速率为57.6kbps,最大传输距离为3044m;操作站之间通讯用以太网实现,通讯速率为10Mbps;首、末站通讯通过拨号网络实现,通讯速率可达38kbps;过程I/O和RTG 系统通过MCM通讯模块接入系统。

3.2 软件配置

SCADA系统软件平台为Microsoft公司中文Windows 95/98,人机接口(MMI)软件是Wonserware公司的Intouch5.6,PLC组态编程软件为Rockwell Software公司的Wintelligent Logic 5软件。

Intouch是开发基于Windows 人机接口应用程序的工具软件,包括Window Maker面向对象开发环境和Window Viewer运行环境两大部分。Intouch 不仅可以充分利用Windows 95/98的各种功能,包括键的使用、粘贴板、动态数据交换(DDE)、对象嵌入和连接(OLE)等,而且使用方便简单,易于开发出多种功能强大,能适应不同应用环境的SCADA系统应用程序,所以已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加工、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汽车、化工、造纸和运输管理等行业部门。

Logic 5是PLC-5系列处理器的编程组态工具软件,包括Link驱动程序集、Trend数据记录和趋势和View人机界面等三部分。用Logic 5可对PLC-5处理器进行离线或在线组态编程。它具有菜单驱动、鼠标操作和编辑灵活快捷等特点。其先进的指令系统包括继电器触点指令,定时器、计数器指令、算术和逻辑运算指令、数据转换和传送指令等,满足各种不

同的复杂控制方案要求。

3.3 应用开发

软件的应用开发包括人机界面和控制逻辑开发两部分。

人机界面开发就是应用Intoch软件开发工具,开发满足工艺操作和管理要求的人机接口程序,同时要操作简单,指令清晰,画面布局合理,信息详细等。主要包括:

(1)操作级别和操作控制;

(2)工艺流程和设备分组及明细显示;

(3)报警显示;

(4)实时和历史趋势图显示;

(5)数据归档和打印等。

控制逻辑开发即应用Logic 5组态软件,用梯形图编程实现工艺全部控制和操作功能。开发内容包括:

(1)控制器冗余程序设计和通讯设置;

(2)实时数据采集;

(3)阀门、泵等远程开停及回路调节控制;

(4)工艺流程切换;

(5)过程I/O控制和RTG数据采集等。

4 系统功能和特点

4.1 功能

实时采集监视输油管道及其辅助配套装置生产全过程的主要参数,如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电压、电流、泵、阀等设备状态,同时进行记录和打印报表;在操作站进行远程操作控制,并对码头卸油和罐区消防系统实现自动顺序控制,对重要设置如主油泵、油罐阀门、液位等进行报警和联锁保护,确保装置设备安全和平稳输油。

4.2 特点

1、采用通用高性能的PLC和冗余分散控制设计,通用性好,可靠性高,易于系统扩展和维护。

2、采用DH+网络结构和以太网并行,PLC与操作站直接通讯,网络结构简化、可靠,PLC和操作站具有最大限度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3、汉化人机界面和全鼠标操作,流程状态、趋势、棒状图和报警等,清晰明了,操作控制窗口灵活、直观,操作简单、快捷和方便。

4、操作多级限制保护,不同的操作级别如系统级、工程师级、操作级和访问级,赋予不同的操作方式和内容,划分操作区域和防止误动作,保护系统。

5 结束语

广石化应用基于工业微机和可编程控制器构成的SCADA系统,在系统结构、通讯方案、数据采集和交换、操作方式等方面,与国内其它长输管线相比都有其独特性和先进性,完全满足输油管线近期生产要求和今后发展扩充的要求,性能价格比高。系统首站一期工程在1996年9月开始就位安装,1996年10月开始组态和调试,1997年2月现场调试,3月完成。末站于1997年5月现场调试,7月完成投运,实现与管道输油同步投运。二期工程在1998年10月开始就位安装,2000年4月完成,SCADA系统扩展I/O实现监控,投运至今一直运行良好。

SCADA系统主要设备如PLC、通讯模块和设备、输入输出模块和人机接口等均选用通用、先进的产品,系统性能稳定可靠,易于扩展。通过SCADA系统的应用,培养和锻炼了

一批设计、管理、开发、维护等高层次技术人员,有利于SCADA系统长期可靠运行和深层次的应用开发。

SCADA简介

SCADA简介 SCADA是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的英文缩写,国内流行叫法为监控组态软件。从字面上讲,它不是完整的控制系统,而是位于控制设备之上,侧重于管理的纯软件。SCADA所接的控制设备通常是PLC(可编程控制器),也可以是智能表,板卡等。 早期的SCADA运行与DOS,UNIX,VMS。现在多数运行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有的可以运行在Linux系统。 SCADA不只是应用于工业领域,如钢铁、电力、化工,还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建筑、科研等行业。其连接的I/O通道数从几十到几万不等。下面就其结构、功能、接口、开发工具等方面予以介绍。SCADA体系结构 1.1 硬件结构 通常SCADA系统分为两个层面,即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服务器与硬件设备通信,进行数据处理何运算。而客户用于人机交互,如用文字、动画显示现场的状态,并可以对现场的开关、阀门进行操作。近年来又出现一个层面,通过Web发布在Internat上进行监控,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超远程客户”。 硬件设备(如PLC)一般既可以通过点到点方式连接,也可以以总线方式连接到服务器上。点到点连接一般通过串口(RS232),总线方式可以是RS485,以太网等连接方式。总线方式与点到点方式区别主要在于:点到点是一对一,而总线方式是一对多,或多对多。 在一个系统中可以只有一个服务器,也可以有多个,客户也可以一个或多个。只有一个服务器和一个客户的,并且二者运行在同一台机器上的就是通常所说的单机版。服务器之间,服务器与客户之间一般通过以太网互连,有些场合(如安全性考虑或距离较远)也通过串口、电话拨号或GPRS方式相连。典型的硬件配置图如下: 1.2 软件体系结构 SCADA有很多任务组成,每个任务完成特定的功能。位于一个或多个机器上的服务器负责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如量程转换、滤波、报警检查、计算、事件记录、历史存储、执行用户脚本等)。服务器间可以相互通讯。有些系统将服务器进一步单独划分成若干专门服务器,如报警服务器,记录服务器,历史服务器,登录服务器等。各服务器逻辑上作为统一整体,但物理上可能放

SCADA系统介绍

自动化控制 1、SCADA系统介绍 2、自动化控制仪表和自动化控制 设备基础知识 3、物位测量及物位测量仪表 4、信号隔离器、安全栅、变频器 5、气体检测仪 6、火焰监测仪表(火焰监测仪、火焰 保护/点火装置) 7、自控阀门(执行机构、阀体、阀门 定位器、过滤减压器等) 8、气液联动截断系统(含球阀、执行 机构) 9、不间断供电电源 10、井口安全系统(哈里伯顿、贝克、 卡麦隆) 11、中间端子柜(信号开关、保险、开 关电源、信号端子) 12、仪表风系统

SCADA系统介绍 了解生产情况是实施科学生产的基础,如果生产过程分布很近,可以采用就近控制的办法,就地接线,就地监视,就地控制,对于复杂的过程生产采用DCS 系统控制的比较多,也有采用PLC的或者专业控制器。而对于生产各个环节分布距离非常远的,比如几公里,几十公里,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的,如变电站,天然气管线,油田,自来水管网,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慢慢发展出远程采集监视控制系统,称为SCADA系统。 一、SCADA系统概述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系统的应用领域很广,它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给水系统、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在电力系统以及电气化铁道上又称远动系统。 SCADA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它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 由于各个应用领域对SCADA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应用领域的SCADA系统发展也不完全相同。 在电力系统中,SCADA系统应用最为广泛,技术发展也最为成熟。它作为能量管理系统(EMS系统)的一个最主要的子系统,有着信息完整、提高效率、正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加快决策、能帮助快速诊断出系统故障状态等优势,现已经成为电力调度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对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效益,减轻调度员的负担,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提高调度的效率和水平中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SCADA在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上的应用较早,在保证电气化铁路的安全可靠供电,提高铁路运输的调度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铁道电气化SCADA 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产品,同时我国也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SCADA产品与设备,这些都带动了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SCADA系统培训教程

SCADA系统培训教程 1、SCADA系统概述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两大部分组成:下位机、上位机。 下位机负责各种数据的采集与现场设备的控制,主要设备包括法国施耐德电气公司的Modicon Quantum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美国Honeywell公司的FSC(Fail Safe Controller)系统和BB公司的RTU(Remote Terminal Unit)。其中PLC主要是采集现场阀门状态、温度、压力以及第三方通讯过来的流量计、色谱、调压撬、低压配电、发电机、阴保等参数并接收来自上位机的指令经过判断处理后输出信号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 FSC系统用于紧急停输(ESD);RTU在分输站用作调压撬控制器,在清管站及RTU阀室用作主控制器。 上位机作为SCADA系统的人机界面(MMI),即站控计算机。主要是提供给操作员一个监视过程参数和控制生产过程的操作显示窗口。经过组态、编程,上位机软件里面包含了所有生产需要的动态流程图和设备的控制面板。操作员可以根据需要浏览当前的生产流程、工艺参数,并可以通过上位机提供的设备操作控制面板,控制现场的各个可控设备。同时上位机软件还可以根据设置的采集速率定期采集生产过程参数,并存储到硬盘上,以备操作员随时调出、查看和打印。 3、PLC系统 PLC系统是SCADA系统的控制核心。SCADA系统采用双机热备远程I/O(RIO)系统,CPU采用140 CPU 434 12A;通过远程I/O(RIO)处理器模板完成CPU 与各RIO分站之间的双向数据传输,RIO处理器模板(140 CRP 932 00)与RIO 适配器模板(140 CRA 932 00)之间采用同轴电缆网络连接;此外,系统还配置了以太网模块,实现与MMI软件和调度中心的以太网通讯。下面对各设备和模块进行介绍: 3.1、CPU模板(140 CPU 434 12A) Quantum CPU 是位于Quantum本地I/O底板上的一个CPU模板。CPU是一种数字化的电子操作系统,它使用用户保存在可编程储存器中的指令进行操作。这些指令用于实现一些特定的功能,诸如逻辑、过程顺序控制、时序、耦合、算术运算等,通过数字量和模拟量输出对不同类型的设备装置和过程进行控制。

SCADA系统简介

SCADA系统是一个概念 顾名思义它是:分布式的数据采集监控系统,它的由来和应用主要是用于数据采集,如电力的监控系统、输油管线的监控系统,它的特点是控制点分散,一个系统可能覆盖方圆数千功能,如北美的油气管道监控系统 通信结构复杂,不是一般控制系统所能比拟的[从光纤到无线甚至卫星通讯]。它的基本单元的RTU。 SCADA的重点是在监视、控制,可以实现部分逻辑功能,基本用于上位 记住这不是某种设备的名字,可以用于组成该系统的设备很多,常用远程RTU(有PLC),关键是通信。 在电力系统中,SCADA系统应用最为广泛,技术发展也最为成熟。它在远动系统中占重要地位,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即我们所知的“四遥”功能.RTU(远程终端单元),FTU(馈线终端单元)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今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建设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只要是具有系统监控功能和数据采集功能的系统都可以称之为SCADA 系统。一般来说,该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SCADA是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 TI on的英文缩写,国内流行叫法为监控组态软件。从字面上讲,它不是完整的控制系统,而是位于控制设备之上,侧重于管理的纯软件。SCADA所接的控制设备通常是PLC(可编程控制器),也可以是智能表,板卡等。 SCADA控制系统 硬件系统一般包括有数据采集设备及控制设备以及数据通信设备,SCADA系统一般都是通过数字量或者模拟量实现的,其典型采集及控制设备有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模拟量采集控制模块等设备,数据通信设备一般都是基于数据通信方式而定,通信方式包括无线数据传输,现场总线传输,TCP/IP网络传输,光纤传输以及卫星通信。计算机放在监控中心,对系统传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且发出命令控制系统。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软件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SCADA系统设计规范

SCADA系统设计 1.SCADA系统介绍 SCADA(Supervisor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属分布式系统。系统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独立执行分配的任务,不会因为一个节点的离线,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SCADA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其功能是用于生产过程的调度管理。即:实时采集现场数据,对工业现场进行本地或远程的自动控制,对工艺流程进行全面、动态和实时的监视。 2.SCADA系统的应用领域 SCADA系统目前主要应用于市政管网、水利、石油、供电、环保、制造业等各个行业中。 3.SCADA系统组成 3.1.SCADA技术建立在计算机、通讯、控制、传感器基础上。 3.2.它的主要结构由中央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讯系统、控制单元PLC和RIO等三级组成。

4.SCADA系统功能设计 4.1.软件需求及显示屏规格 SCADA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7/ Windows Server 2008以上版本且为64bits。 SCADA人机接口软件:FTView SE。屏幕画面:一律使用23“TFT-LCD屏幕,分辨率设定为1920*1080(16:9寛屏幕),32 bit Full Color。 4.2.数据采集及记录功能 4.2.1.通过自带协议或第三方Kepserver软件提供多种数据采集程序,可读取各类设备的数 据,并记录。 4.2.2.SCADA NODE命名规范 SCADA NODE名称(计算机名称)需加上各系统之代码,以避免重复,一律使用英文字大写。规则如下:字段1 字段2 字段3 字段4 字段一:建筑名称 字段二:计算机所在区域名称 字段三:系统代码(详附录) 字段四:计算机名称,例如PC1、PC2...。 Example:B1-2F-CR1-PC1 4.2.3.SCADA NODE and PLC NODE IP地址 监控系统列表,每个子系统皆预留IP Address,子网掩码设定为255.255.255.0,网络工作组统一命名。具体参照IP地址分配表。 4.2.4.Tagname命名规范 4.2.4.1.各子系统之Tagname不可重复。 4.2.4.2.为分辨各子系统,须于所有Tagname之前加入含有该系统之代码,英文字一律大 写,总字数应小于30。Tagname批注字段内容以中文为主,如有英文字则以小写 为佳,并且不得空白,以免警报窗口没有批注而难以理解。 4.2.4.3.Tagname范例:B1_2F_EXHG_PT_117,但画面显示避免名称过长,造成画面拥挤。 部份字段之间以底线分隔(_),以利分辨。但画面显示避免名称过长,画面拥挤。 4.2.4.4.TagnameExtensions命名规范:Tagname字尾可添加于Tagname尾端,目的是让 Tagname更容易理解,因为某些Tagname本身经常重复被使用,例如PID回路控 制 4.2. 5.自定义IO驱动: ?如果有自行开发设计的外部驱动程序(I/ODriver),必须加上错误处理程序, 并且将错误讯息存到log档案内以便除错。目的是避免外部驱动程序万一出错, 图控软件就无法收到相关设备的数值与状态。 ?每支驱动程序至少要加上一个通讯状态点,链接图控软件的一個DITag,如果通 讯中断要发警报,以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4.3.画面功能 4.3.1.可制作各种工艺画面:工艺流程画面、参数显示画面、参数设定画面、报表画面、 历史趋势画面、系统画面、控制画面。 4.3.2.图控画面名称命名 ?需特别加上各系统之系统代碼,以避免图名重复。 ?名字内不宜空白,以利于理解。 ?英文字一律使用大写。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流程及SCADA系统介绍.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流程及SCADA系统介绍目录 1 引言 (2 2 污水处理工业流程介绍 (2 2.1污水处理指标 (2 2.2工艺流程介绍 (3 2.3构筑物介绍 (5 3 污水处理厂SCADA监控系统介绍 (5 3.1设计目标 (5 3.2画面设计 (5 3.3主画面 (6 3.4工艺图画面 (7 3.4.1全厂工艺总图 (7 3.4.2 粗格栅及进水泵房 (7 3.4.3 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 (8 3.4.4初沉池 (9 3.4.5生化池 (10 3.4.6二沉池 (11 3.4.7污泥池 (11

3.4.8加氯间 (12 3.4.9加药间 (13 3.4.10脱水机房 (14 3.4.11鼓风机房 (14 3.5报表系统画面 (15 3.5.1 实时数据报表 (15 3.5.2历史数据报表 (16 3.5.3 历史报警报表 (17 3.6趋势曲线画面 (18 3.6.1 实时趋势曲线 (18 3.6.2 历史趋势曲线 (20 3.6.3 XY曲线 (21 3.7系统安全画面 (22 1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污水处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污水处理既可以起到环保作用,又可以实现水的重复利用,节约水资源。水资源的缺乏将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如何更好地减少水污染以及污水的回收利用,已经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本文介绍了污水处理厂SCADA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2 污水处理工业流程介绍

2.1 污水处理指标 为了表征废水水质,衡量污水处理系统的效果,国家规定了许多水质指标。水质指标主要包括悬浮固体浓度(SS、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硫化氢浓度(H2S、溶解氧(DO、酸碱度(PH、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细菌总数等。下面将主要介绍悬浮固体浓度(SS、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等几个常用指标。了解这些指标有利于全面掌握污水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特性,并掌握污水处理流程和其最终方法。 悬浮固体浓度(SS 悬浮固体是水中未溶解的非胶态的固体物质,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沉淀。悬浮固体可分为有机性和无机性两大类,反映污水汇入水体后将发生的淤积情况,其含量的单位为mg/L。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指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和H2O所消耗的氧量,单位为mg/L。当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时,化学需氧量表示为CODCr;当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时,化学需氧量表示为CODMn。与BOD相比,COD能在较短时间内,较精确地测出废水中耗氧物质的含量,而不受水质的限制,但它不能像BOD 那样表示出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在城市污水处理分析中,常用BOD5/COD的比值来分析污水的可生化性。可生化性好的污水 BOD5/COD≥0.3。 溶解氧(DO 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里氧的量,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它跟空气里氧的分压、大气压、水温和水质有 密切的关系。在20℃、100kPa下,纯水里大约溶解氧9mg/L。有些有机化合物在喜氧菌作用下发生生物降解,要消耗水里的溶解氧。如果有机物以碳来计算,根据C+ O2= CO2可知,每12g碳要消耗32g氧气。当水中的溶解氧值降到5mg/L时,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