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毛邓三课程概述

第一讲课程概述

本讲教学目的:

了解学习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已经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本讲教学内容:

课程概述

本讲教学步骤:

一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此点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仅要阐明学习该课程的意义,而且也要阐明学习通识课程的意义)

很高兴认识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学习该门课程的意义是什么,要学习什么内容,以及学习该课程的方法。

大学学习的内容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课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让我们具有审美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的课,这部分的课我们把它叫做通识课,毛邓三、思想史、社会史、音乐鉴赏等就是这样的课。另一部分是教我们如何掌握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中谋生的课,这部分的课我们把它叫做专业课。这两部分课程相互补充,最终把同学们培养成一个能既有生存能力,又会审美生活的人,培养成一个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所以通识课和专业课缺一不可。否则你就是一个不完整的人。

举个例子,我们中国的大科学家,80年代的知识偶像,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瑞。据说他喜欢经常走路时撞在电线杆上,他从不和女孩子说话,连女人的边都不沾,所以更不会谈恋爱,后来是在邓小平的帮助下结婚,成家,他不会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他的妻子就是他生活的专职保姆。1984年在大街上走路时被一辆自行车撞倒,诱发帕金森综合症,12年后死亡。

陈景瑞就是一个有缺陷人格不完整人格的伟人代表。我们想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仅要有一技之长会生存,还要拥有其他许许多多的能力。比如你现在专业学好了找到了工作,然后你需要一定的能力去谈恋爱吧,你如果没有良好的待人处世能力,如果没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没有女孩会看上你,如果你们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找错对象后悔终生。到你孩子需要上幼儿园小学了,你得会去公关吧,要么孩子上个好

学校都难。你在工作中不会和同事和领导相处,你肯定是下岗的首选。

所以大学教育构筑人精神家园,培养引领社会发展人才的作用日益凸显。现在进入大学的学生,20年后应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特别是依照现在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国是要扮演世界大国的形象的,不过我们不是做霸权的,任何其他国家主权都要干涉的大国,而是要扮演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形象。假如中国未来的人才都像陈景瑞那样,你说中国能不能担负起这样的责任。

所以大学教育一直在吸取以前只重视专业课的弊端。做到专业课和人文通识课并重。意在培养一批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相称的人才。他们首先要有精细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其次,对自然和人文必须有批判性的理解,不会盲目崇拜既定的科学原理。第三,要有全球视野。第四,必须了解和关注道德和伦理的问题。第五,对本专业必须有深入的理解,不能只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

下面我们来说毛邓三。该课程的简称:毛概、邓论、毛、邓、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从课程名字上我们可以看出该课程所体现的中国当下特别倡导的一种精神叫与时俱进。

学习毛邓三课程的意义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让我们学会抬眼看社会,抬眼看世界。看就是要关注,要审视,要判断。而不是去背诵中国什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什么理论多科学,多伟大。我们要关注社会现实,反思现实背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原因,以催进我们社会的不断改进和我们个人素质和责任心的不断提高。我们是社会的一份子,大家都去关注,都去思考,那么社会就会改善,反过来对有益于个人。假如每个都只关心自己吃什么饭,穿什么衣,挣多少钱。那么这个社会终究走向灭亡。

举例说明,

案例一:2009年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

案例二:随后发生的挟尸要价事件

反思:

30年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但却导致人唯利是图,道德滑坡,金钱为上。一个国家的崛起是靠硬国力,还是靠软国力,是让人怕,还是让人服?下一步中国的改革该往何处走?这都是我们这门课要思考的东西。

二课程概述

中国崛起的历程如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算起已有90年的历史,如果从新中国诞生算起已有60年的历史,如果从改革开放算起也已有30的历史。可以看出,和1840——1919长达80年腐朽没落的历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90年间中国的新生、独立和富强。而这90年中,30年一个台阶,30年一个跨越的伟大历程是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本课程正是为了系统介绍,在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的实践之下,马克思主义从1919年传入中国至今,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两次飞跃和四大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具体来讲,首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际,产生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并且在此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把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其次,1978年以来,面对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的时代难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从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此后,秉承毛泽东和邓小平“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以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第三、第四代领导集体,在坚持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发展理念,创立了“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力求使学生理解中国现当代社会所发生的历史巨变完全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使学生了解这四代领导人物的功绩和他们所创理论的精神实质,从而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和意识,正确认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在此过程中有所作为。

核心:

把握一个主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

贯穿一条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态进程)

突出一个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实践运用)

三预习指导:近代中国的变革

老师引入:

在苏格拉底对话中,有这样两个饶有兴味的哲学问题:“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两个问题存在着深刻的因果关系。不知道从哪里来,也就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同样,不了解中国近代史,不明白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进程,我们就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做,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这就是我下面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近代中国经历了哪些变革,这些变革的结果是什么?

1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昔日的强大与骄傲便逐渐褪去,而被无情地代之以羸弱和屈辱。通常,我们称这一段历史中的社会形态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什么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呢?这就是说,那时的中国既不是完整的殖民地,也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而是这两种货色掺和在一起的畸形社会结构。说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是指尽管中国已基本丧失主权,但还不是彻底丧失,在某些方面还有一点点主权,至少还保留着独立国家的名义,而不是像印度那样被彻底殖民化了;说中国是一个半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支配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虽然占据明显优势,但中国经济已被卷入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被破坏,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并得到发展,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

我国古代有一个叫“为虎作伥”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人被老虎吃掉以后变成伥鬼,这个鬼非但不记前世之仇,反而变得轻贱起来,干起了专门为老虎找人吃的营生。用这个故事来形容近代中国的社会秩序大概是十分贴切的。

老虎是谁呢?就是国际资本主义,即西方列强。它张开血盆大口,要吞掉中国人民创造的一切财富。伥是谁呢?就是中国的封建势力。它们自从被国际资本主义征服以后,便扮演起帮助主子坑害中国人民的角色。用慈禧太后的话说,就是“量中

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那个被吞噬的对象就是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

在这样一种畸形的社会形态中,中国社会没有发展可言,中国人民没有自由、民主和人权可言。仅仅百年,中国就与列强签订了1100多项条约和章程。中国181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侵占,这相当于当时国土面积的7%,分别等于3个法国、5个德国、7个英国的面积。

从未有过的灾变,从未有过的伤痛!在西方侵略势力和国内封建势力的蹂躏下,锦绣中华一时间变得满目疮痍、遍体鳞伤,万户萧疏、百业凋敝,骨肉流离、饿殍遍野。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在此情况下,无数仁人志士并没有就此屈服,而是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挽救国家与危难,求富图强的尝试。下面我们来回顾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尝试和变革,并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这些变革的结果是什么?

2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物质层面改革)

早在1842年,即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睁眼看世界"的魏源等人就看到了中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与西方的巨大差距,因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在内忧外患中,清政府中的一些大员,如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将魏源的主张付诸行动,近代洋务运动就此拉开序幕。这一运动的宗旨是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和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风雨飘摇中的封建王朝提供全新的物质技术支撑。为此,他们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一时间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这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1894年,甲午一战,威海卫失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梦断黄海,宣告了持续30多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尽管其留下了总理衙门,京师同文馆,但洋务运动却在中国历史上灰飞烟灭。

课后思考问题: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 戊戌维新:在封建制度框架内引入资本主义思想(意识形态层面)

与洋务派比较,维新派要显得高明一些。他们不再将目光仅仅局限于坚船利炮和声光化电,而尝试效法日本明治维新,对国家政治制度进行改良。在给光绪皇帝

的上书中,康有为明确提出了“君主立宪”的政治纲领。他的得意门生梁启超,则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历代帝王,断言“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严复在他的译作《天演论》中,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唤醒国人。新思想的传播,使维新运动成为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恰如梁启超所说:一时间,“旧藩顿决,泉涌涛奔”。然而,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便遭到了封建保守势力的血腥镇压。谭嗣同等命短菜市口,康梁亡命国外。

课后思考问题: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 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物质层面、意识形态层面)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打掉了清王朝的最后一点儿骨气。此时,清王朝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催生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场革命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重创了在中国为非作歹的中外反动势力,带来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开辟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空间,推动了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所以列宁称赞它“具有世界意义”。但是它的历史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孙中山曾真诚地认为,美国“主持人道”,法国“尊重主权”,英国“主持公理”。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当时正在美国筹款的孙中山并未立即直接回国,而是特意取道欧洲,去寻求各国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结果是一无所获。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建立政权以后,多次致电欧美各国恳请外交承认,为此甚至作出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巨大妥协,不料均遭拒绝。相反,帝国主义却看中了一个反对共和、复辟帝制的人物,这个人就是袁世凯。1912年,袁世凯刚一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各国公使便立即登门道贺。正是在屡屡受挫之后,孙中山才终于认识到:帝国主义不仅是中国实现民族独立的主要障碍,而且是最强大的反革命势力,进而明确提出了反帝主张。“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遗嘱是对他领导的革命的经验总结,其间包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感慨!

课后思考: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5 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

从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从学习西方技术,学习西方思想,到学习西方制度,中国人民在备受国际资本主义蹂躏的背景下,一直虔诚地前赴后继地从资本主义那里探索挽救危亡、实现复兴的道路。可以说,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中国人民付出了一切可能付出的努力,真可谓“既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回报这份虔诚的,是“先生”抽出的一记记无情的耳光;反馈这种探索的,是一口口美丽的陷阱。皇帝倒了,封建专制没有变,又涌现出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等一个个无冕或硬要加冕的皇帝;朝代改了,西方列强没有走,“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豺狼入室、瓜分豆剖,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封建主义和国际资本主义的联姻,又孳生出一个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中国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依旧挣扎在苦难的深渊。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试图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同时,也是国际资本主义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

就在中国人民追求资本主义屡屡失败的时候,国际资本主义体系却在欧亚大陆之间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阿芙乐尔巡洋舰上发出的隆隆炮声,是对一次壮丽日出的礼赞,是马克思主义胜利的盛大庆典,是启发中国人民觉悟的暮鼓晨钟。

一边让我们屡屡碰壁而极度失望,一边则送来了新的希望,于是中国人民的思想天平开始向俄国倾斜。到了五四运动前后,资本主义在中国已经声名狼藉,而社会主义(尽管理解不同、种类不同)却成了热词。

自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沿着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向独立,走向复兴。而毛泽东,则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

思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会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