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诊疗方案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诊疗方案
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诊疗方案

庄河市中医医院乳核(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多数发生在一侧乳房,肿块多发单发,以乳居外上象限多见;

2)肿块呈卵圆形,大小不一,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活动度大不与周围组织粘连,无疼痛和触痛,生长缓慢,不会化脓溃烂,与月经周期无关;

3)好发生青少年女性;

4) 钼钯X线摄片,彩超等检查,可帮助诊断;

5)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1)好发于青年女性,高发年龄20~25岁,其次为15~20岁和25~30岁;

2)一般为单侧,单发,直径1~5cm,亦可单侧或双侧多发;

3)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无疼痛,少数患者有微痛,肿块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活动性好;

4)彩超:呈弱回声无射,边界清晰,此不回声不均质;

5)乳腺X光钼钯摄片:不显影或者是淡淡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边缘光滑,个别的可见良性钙化。

(二)证侯诊断

1、肝气郁结证肿块较小发展缓慢,不红不热,不觉疼痛,推之可移,伴胸闷叹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血瘀痰凝证肿块较大,坚实本硬,重坠不适,胸胁牵痛,烦闷急躁,或有月经不调,痛经,舌质暗红,苔薄腻,脉弦滑或弦细。

二、治疗方案:

(一)术前治疗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肝气郁结证: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

2)血瘀痰凝证:治法:疏肝活血,化痰散结,推荐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2、外治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外贴,7天换药一次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一般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或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2、麻醉方式:局麻;

3、手术方式:乳腺区段切除术及乳腺腺瘤切除术,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三)术后治疗

1、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5,285号选择用药;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0.5至2小时内;

3)无特殊情况术后24至48小时内停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四)护理

1)常规护理负责入院介绍,入院评估,健康宣教;

2)心理护理调节情志,避免郁怒;

3)饮食护理适当控制原味炙@食物;

4)术前术后护理术前备皮,清洁皮肤,术后注意术区敷料清洁。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治愈:肿块完全消失

2、好转:肿块缩小

3、未愈:肿块无改变

(二)评价方法

1、体格检查

2、彩超、钼钯X线摄片

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自2013年1月至11月,我科应用“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护理住院患者107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107例,患者平均住院日天。 辩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107例:骨断筋伤血瘀气滞27例,骨断筋伤血瘀气滞肝肾亏虚80例。 应用的主要辩证施护方法: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拍背、口腔护理、情志护理、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辩证饮食指导、活动指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中药外敷、中药熏洗、中药涂擦、灸法。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 主要辩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外敷、中药涂擦、中药熏药、灸法。分析其原因:1.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2.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外敷、中药涂擦、中药熏药、灸法。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外敷、中药涂擦、中药熏药、灸法。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骨折患者的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满意度也较高。 2.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满意:100人(93%; 一般:7人(7% ;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 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实用性强:75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xxx有限公司 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分发号: 修订次数:第 1.0 次更改持有者:

蛇串疮(带状疱疹) [概述] 蛇串疮又称“串腰龙”、“缠腰火丹”。主因肝经湿热,外感毒邪所致,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如累累珠形带状分布,伴局部剧烈疼痛为特点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带状疱疹。 【诊断】 (一)诊断要点 1.基本损害皮损多为绿豆大小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地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2.皮疹好发胸、胁部,颈部次之。 3.皮疹出现前,常有局部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周身轻度不适、发热。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疼痛。 4.特殊类型 (1)眼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症状严重,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水疱可迅速破溃而形成溃疡性角膜炎,可因疤痕形成而失明。 (2)耳带状疱疹(Ramsay—hunt综合征)由病毒累及膝状神经节引发,可影响面神经及听神经,引起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3)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为病毒本身直接从脊髓经前、后根向上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变态反应所致。 (二)类证鉴别 与热疮鉴别热疮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多见于发热性疾病的后期,且常有反复发作史。 【辩证】 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 1.肝经郁热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2.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3.气滞血瘀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方

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三)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腰背部疼痛 1.评估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仰卧硬板床,慎起居,避风寒,以免加重疼痛。 3.配合医师行持续骨盆牵引,牵引重量为10~15千克,一般在24~48小时内腰背痛可逐渐缓解。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腰背部疼痛的情况。 4.遵医嘱腰背部中药贴敷、中药离子导入、艾灸、拔罐、中药熏蒸等治疗,观察治疗后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5.给予垫枕复位:患者仰卧硬板床,于骨折脊椎平面垫约厚10cm

的软枕(杨氏万能包),并逐渐加高,在数日内加至15-20cm,达到使脊柱过伸复位。 6.遵医嘱给予耳穴压豆或镇痛药,减轻疼痛。 (二)肢体麻木 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洗、中药塌渍、艾灸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三)下肢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及步态,对肌力下降及步态不稳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运动及腰背肌运动,提高肌肉强度和耐力。 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臵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中频脉冲、激光、微波等;或采用中药热熨、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肋骨骨折的门诊患者。一、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TCD 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ICD-10 编码:S22.3/S22.4 )。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 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 骨折分类 (1)少数(≤2)肋一处骨折 (2)多数肋骨一处骨折(3)肋骨多处骨折 3.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 案” 。肋骨骨折临床常见证候: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后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肋骨骨折的患者。 2. 开放性肋骨骨折,肋骨多处、多段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内脏器损伤等,不进入本路径。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苔、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胸部X 线片。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胸部CT、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 功能、CO2CP、胸/腹部超声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复位或外固定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宽胸理气,逐瘀止痛。 (2)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调和营卫,化瘀和伤。 (3)后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补益气血,滋补肝肾。 3. 中药外治 4. 其他疗法 5. 并发症防治 6. 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精编版

……………………………………………………………医药资料推荐…………………………………………………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盘疮”、“蛇串疮”或“蜘蛛疮”。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发病多在春秋两季。 带状疱疹其病程一般为2~3周,病后不复发,可终生免疫。部分患者病后局部留有疼痛,称为“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临床将带状疱疹分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证,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带状疱疹的病因有: 一、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发病的直接因素,当人体受到疱疹病毒感染的时候,病毒通常是由鼻腔粘膜进入人体,侵犯察觉神经系统,并沿着四面神经进入皮质,也能在神经绘制内繁殖,从而产生病变。 二、诱发因素:疱疹病毒侵入人体以后,会在人体受到外伤或出现免疫力底下的时候发病。潜伏的病毒就会开始活动,引起一侧后根神经结节降生出血性炎症,并有下行性神经炎而使四面察觉神经分离区的皮肤产生水疱,与其患者违抗力低,水疱中的病毒含混播散而引起广泛的疱疹。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 一、肝经郁热型 症见皮损颜色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且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治宜清泻肝火、凉血解毒。方药: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板蓝根、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各10克,柴胡、通草、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00毫升,为半日量,分两次,空腹服用。每日两剂,昼夜间隔分服。 二、脾虚湿蕴型 症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治宜健脾利湿,兼以解毒为主。方药:炒苍术、炒白术、黄柏、猪苓、金银花、连翘各10克,茯苓、薏苡仁各15克,陈皮、桔壳各6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 三、气滞血瘀型 见于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的患者,治宜理气活血止痛。方药:桃仁、红花、生地黄、白芍、延胡索、牡丹皮各10克,枳壳、郁金、生甘草各6克,赤芍、丹参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另用毛巾或纱布包药渣热敷患处,冷则加温后再敷,每次敷一小时左右。每日2~3次,直至痊愈。 1

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纤维腺病有何不同

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纤维腺病有何不同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纤维腺病有何不同 1、发病年龄不同: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18~25岁青年女性,以生育期女性多见。 乳腺纤维腺病以35~40岁为好发年龄。 2、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不同:乳腺纤维腺瘤的一般与性激素水平失衡、乳腺局部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饮食因素以及遗传倾向有关,且多为单侧,少数患者亦可双侧乳腺内同时或先后发生,肿瘤范围较小。肿瘤一般直径在1~3cm,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质地韧实,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好,无压痛,无其他特殊不适。 乳腺纤维腺病发病原因与卵巢机能失调有关。常同时或相继在两侧乳房内发生多个大小不等、圆形较硬的肿块,可推动,病变范围较广。病人常感乳房胀痛,有时疼痛难忍,月经期前更甚,或常触及乳腺内有肿块,压痛,肿块质地较软或稍硬。有时可有乳头溢液,可为浆液性,黄色,少数带血性,常需乳管镜检查以确定溢液确切部位及乳腺切除范围。3、病理及病理生理不同:乳腺纤维腺瘤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肿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其表面常有完整的薄层纤维包膜。在光镜下,可根据其纤维和上皮成分的生长程度及其相互结构关系,分为管内型、管周型和混合型三种病理类型。乳腺纤维腺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小叶腺泡、末梢导管和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其病变通常局限于乳腺的某个或某几个区段内,范围较乳腺纤维腺瘤广,程度亦较乳腺纤维腺瘤重。 4、治疗方式不同: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因其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分界清楚,故一般行乳腺肿块切除即可,手术切除范围较小,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乳腺纤维腺病的治疗是手术与药物兼顾的综合性治疗。手术目的是将疑有恶性病变的局部病灶行乳腺某区段或某几个区段切除,且通常手术切除范围较大,创伤较大,并需做多处病理检查。术后出现并发症可能性较大,还应服用相关药物行内分泌治疗,且需经常复查和体检以便及时调整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一、概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股骨粗隆部是老年骨质疏松的主要部位,骨折强度降低,很容易发生骨折。 二、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临床表现: (1)、伤后患部疼痛、活动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内侧或膝部,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不能站立或坐起。 (2)、患髋疼痛及轻度肿胀,患肢呈内收、外旋和短缩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股骨大转子处压痛,纵轴冲击痛(+)。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尿、大便检查、生化全套、心电图及胸片,需手术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统、梅毒血清、爱滋病抗体等。 (2)、患肢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了解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 (3)、高龄患者,需增加检查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心脏彩超。 (二)证候分类 1、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分为2种主要类型。其中I型又进一步分4个亚型。I型:骨折线从小粗隆向外、向上延伸。la型:骨折无移位,小粗隆无骨折,骨折稳定;Ib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皮质能附着,骨折稳定;Ic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骨皮质不能附着,骨折不稳定;Id型:粉碎骨折,至少包括大小粗隆4部分骨折块,骨折不稳定。Ⅱ型:骨折线自小粗隆斜向外下方,骨折不稳定。 2、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1)、顺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上方斜向小粗隆。 (2)、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下方斜向小粗隆。 (3)、粗隆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成横形,斜形骨折。 3、中医辨证分型: (1)早期:气血瘀阻型 临床证候:伤后1~2周内,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侧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2018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蓬溪恒道中医(骨科)医院骨科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8版 (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CT、MR检查可排除陈旧骨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分期及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1、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1~2周,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症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或暗红,苔薄白,脉弦紧。 2、中期(营血不调证):伤后3~4周,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症见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3、后期(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以上,损伤日久,正气必虚,筋骨不坚,症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三)分型 胸腰椎骨折AO分型: 1、A类(椎体压缩类):①A1:挤压性骨折;②A2:劈裂骨折;③A3:爆裂骨折。 2、B类(牵张性双柱骨折):①B1:韧带为主的后柱损伤;②B2:骨性为主的后柱损伤;③B3:由前经椎间盘的损伤。 3、C类(旋转性双柱损伤):①C1:A类骨折伴旋转;②C2:B类骨折伴旋转;③C3:旋转-剪切伤。

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纤维腺病有何不同

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纤维 腺病有何不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纤维腺病有何不同 1、发病年龄不同: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18~25岁青年女性,以生育期女性多见。 乳腺纤维腺病以35~40岁为好发年龄。 2、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不同:乳腺纤维腺瘤的一般与性激素水平失衡、乳腺局部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饮食因素以及遗传倾向有关,且多为单侧,少数患者亦可双侧乳腺内同时或先后发生,肿瘤范围较小。肿瘤一般直径在1~3cm,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质地韧实,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好,无压痛,无其他特殊不适。 乳腺纤维腺病发病原因与卵巢机能失调有关。常同时或相继在两侧乳房内发生多个大小不等、圆形较硬的肿块,可推动,病变范围较广。病人常感乳房胀痛,有时疼痛难忍,月经期前更甚,或常触及乳腺内有肿块,压痛,肿块质地较软或稍硬。有时可有乳头溢液,可为浆液性,黄色,少数带血性,常需乳管镜检查以确定溢液确切部位及乳腺切除范围。 3、病理及病理生理不同:乳腺纤维腺瘤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肿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其表面常有完整的薄层纤维包膜。在光镜下,可根据其纤维和上皮成分的生长程度及其相互结构关系,分为管内型、管周型和混合型三种病理类型。乳腺纤维腺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小叶腺泡、末梢导管和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其病变通常局限于乳腺的某个或某几个区段内,范围较乳腺纤维腺瘤广,程度亦较乳腺纤维腺瘤重。 4、治疗方式不同: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因其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分界清楚,故一般行乳腺肿块切除即可,手术切除范围较小,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乳腺纤维腺病的治疗是手术与药物兼顾的综合性治疗。手术目的是将疑有恶性病变的局部病灶行乳腺某区段或某几个区段切除,且通常手术切除范围较大,创伤较大,并需做多处病理检查。术后出现并发症可能性较大,还应服用相关药物行内分泌治疗,且需经常复查和体检以便及时调整治疗。

骨伤科 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明确外伤史。 (2)局部肿痛,咳嗽、深呼吸及活动时疼痛加剧,受伤部位压痛明显,或触及骨擦感,胸廓挤压征阳性。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及类型,及了解是否合并气、血胸。 2.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进行诊断。 (1)病史:可有外伤史。 (2)临床表现: ①主诉:胸痛、气促、咳嗽、呼吸困难; ②体征:伤侧呼吸运动减弱,呼吸音低或消失,局部触痛和胸廓挤压征(+),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骨擦音和骨擦感。多发性肋骨骨折有时可有反常呼吸。 (3)X线胸片检查或CT可观察骨折情况并了解胸内脏器有无损伤或其他病变,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骨折分类 1.少数(≤2)肋骨一处骨折:骨折发生于少数肋骨。局部肿痛,压痛,胸廓挤压征阳性,少见并发气、血胸者。 2.多数肋骨一处骨折:骨折发生于多根肋骨。除肿痛,胸廓挤压征阳性外,常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并发气、血胸。 3.肋骨多处骨折:骨折发生于多根、多处肋骨。除肿痛,胸廓挤压征阳性外,表现为反常呼吸、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并发气、血胸,常可出现连枷胸。 (三)骨折分期和证候分型 1.早期:伤后2~3周内 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损伤早期,胸胁部肿、痛并见,气促,呼吸困难。或胸胁满闷、胀痛,痛处不定;或胸胁刺痛,痛有定处,拒按拒动。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紧。

2.中期:伤后4~8周 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损伤中期,胸胁瘀血未尽,筋骨未坚,胸胁刺痛,夜间隐痛、胀痛,夜寐不安。舌暗红,苔薄,脉弦而涩。 3.后期:伤后8周以上 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损伤后期,胸胁部隐隐作痛。或伴面色少华,头晕心悸,呼吸气短,舌淡,苔白,脉虚细;或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淡红,苔少,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 肋骨一处骨折,无明显移位,一般不需整复;多数肋骨折,成角、移位较多者选择进行复位。肋骨骨折患者往往疼痛剧烈,病人呼吸困难,影响咳嗽排痰,易并发血气胸、肺部感染等。因此,肋骨骨折治疗重点在于固定制动、消肿止痛,预防血气胸并发症的发生。 (一)外固定 1.胶布固定法(见附图1) 适用于少数肋骨一处骨折,皮肤过敏者禁用,此法不能敷贴伤药治疗。 常用半环式胶布固定术,患者正坐,两臂外展或上举,用宽约6~7厘米胶布数条,在呼气末即胸廓最小时,由后至前紧贴于骨折侧的胸壁上,胶布两端均超过中线约10厘米,第一条胶布贴在骨折下2肋,然后向上作叠瓦状式固定,互相重叠约1/2,一直至跨越骨折部上、下各两肋骨为止,固定时间3~4周。 2.绷带纸板固定法(见附图2) 适用于肋骨一处骨折或多处骨折但无连枷胸者,皮肤过敏患者可用。 据肋骨骨折区域,准备长方形纸板,软硬度适中,高度超过骨折区上下2肋,宽度超过胸部前后中线5cm,修剪四角整齐并塑形,边缘粘贴胶布以保护皮肤,患者坐位,于骨折处敷贴伤药,棉垫保护,再将纸板贴紧骨折区,用宽绷带环胸包扎固定,时间3~4周。 3.肋骨固定带、胸部支具固定法(见附图3) 适用于肋骨一处骨折或多处骨折但无连枷胸者,包括普通多头带、弹力固定带、弹力钢片固定带等,具有操作简便、舒适有效和不易松动的特点。 患者坐位,于骨折处敷贴伤药,棉垫保护,以骨折区为中心,多头带环胸包绕,各接头分别打结包扎固定。目前多选择成品肋骨固定带,一般为搭扣式弹力固定带,对于多根肋骨骨折、损伤严重者,可选用带钢片支撑的弹力固定带,固定时间3~4周。 4.胸壁牵引固定法(见附图4) 适用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引起浮动胸壁,连枷胸患者。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盘疮”、“蛇串疮”或“蜘蛛疮”。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发病多在春秋两季。 带状疱疹其病程一般为2~3周,病后不复发,可终生免疫。部分患者病后局部留有疼痛,称为“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临床将带状疱疹分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证,对症治疗,效果显著。 带状疱疹的病因有: 一、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发病的直接因素,当人体受到疱疹病毒感染的时候,病毒通常是由鼻腔粘膜进入人体,侵犯察觉神经系统,并沿着四面神经进入皮质,也能在神经绘制内繁殖,从而产生病变。 二、诱发因素:疱疹病毒侵入人体以后,会在人体受到外伤或出现免疫力底下的时候发病。潜伏的病毒就会开始活动,引起一侧后根神经结节降生出血性炎症,并有下行性神经炎而使四面察觉神经分离区的皮肤产生水疱,与其患者违抗力低,水疱中的病毒含混播散而引起广泛的疱疹。 中医辨证治疗带状疱疹: 一、肝经郁热型 症见皮损颜色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且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治宜清泻肝火、凉血解毒。方药: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板蓝根、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各10克,柴胡、通草、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00毫升,为半日量,分两次,空腹服用。每日两剂,昼夜间隔分服。 二、脾虚湿蕴型 症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治宜健脾利湿,兼以解毒为主。方药:炒苍术、炒白术、黄柏、猪苓、金银花、连翘各10克,茯苓、薏苡仁各15克,陈皮、桔壳各6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 三、气滞血瘀型 见于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的患者,治宜理气活血止痛。方药:桃仁、红花、生地黄、白芍、延胡索、牡丹皮各10克,枳壳、郁金、生甘草各6克,赤芍、丹参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空腹服用。每日一剂。另用毛巾或纱布包药渣热敷患处,冷则加温后再敷,每次敷一小时左右。每日2~3次,直至痊愈。

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纤维腺病有何不同

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纤维腺病有何不同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纤维腺病有何不同 1、发病年龄不同:乳腺纤维腺瘤好发于18~25岁青年女性,以生育期女性多见。 乳腺纤维腺病以35~40岁为好发年龄。 2、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不同:乳腺纤维腺瘤的一般与性激素水平失衡、乳腺局部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饮食因素以及遗传倾向有关,且多为单侧,少数患者亦可双侧乳腺内同时或先后发生,肿瘤范围较小。肿瘤一般直径在1~3cm,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质地韧实,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好,无压痛,无其他特殊不适。 乳腺纤维腺病发病原因与卵巢机能失调有关。常同时或相继在两侧乳房内发生多个大小不等、圆形较硬的肿块,可推动,病变范围较广。病人常感乳房胀痛,有时疼痛难忍,月经期前更甚,或常触及乳腺内有肿块,压痛,肿块质地较软或稍硬。有时可有乳头溢液,可为浆液性,黄色,少数带血性,常需乳管镜检查以确定溢液确切部位及乳腺切除范围。 3、病理及病理生理不同:乳腺纤维腺瘤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肿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其表面常有完整的薄层纤维包膜。在光镜下,可根据其纤维和上皮成分的生长程度及其相互结构关系,分为管内型、管周型和混合型三种病理类型。乳腺纤维腺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小叶腺泡、末梢导管和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其病变通常

局限于乳腺的某个或某几个区段内,范围较乳腺纤维腺瘤广,程度亦较乳腺纤维腺瘤重。 4、治疗方式不同: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因其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分界清楚,故一般行乳腺肿块切除即可,手术切除范围较小,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乳腺纤维腺病的治疗是手术与药物兼顾的综合性治疗。手术目的是将疑有恶性病变的局部病灶行乳腺某区段或某几个区段切除,且通常手术切除范围较大,创伤较大,并需做多处病理检查。术后出现并发症可能性较大,还应服用相关药物行内分泌治疗,且需经常复查和体检以便及时调整治疗。 5、预后不同:乳腺纤维腺瘤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癌变几率较低,手术切除后有复发、再发可能性,但其发生率较低。乳腺纤维腺病患者手术后发生乳腺癌的几率较正常人群高。因此,术后需服用相关药物治疗;还应定期到医院做乳房检查。

肋骨骨折精深中医诊疗方案设计[1]

骨折病(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4年) 肋骨骨折临床多见,好发于成人和老年人,青少年则少见。肋骨呈扁平,为两层薄弱的密质骨中包裹一层松质骨,因此,肋骨较为脆弱,易于骨折。一肋一处骨折多见,多肋多处骨折少见,一旦发生则可并发脏损伤,严重者危及生命。因肋骨与肋骨之间均有肋间肌,即由肋间肌和肋间外肌交叉固定,将肋骨连成一体,故肋骨骨折一般移位较少发生。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本病证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9年)进行诊断。 1、病史:大部分有明显的外伤史,凡是有胸部外伤病人,疑有骨折,必须拍片排排除。 2、症状和体征: ①叩击痛:骨折处压痛,咳嗽、打喷嚏、深呼吸或躯干转动时疼痛则加重,胸廓挤压征阳性。 ②畸形:多根双处骨折时,吸气时骨折处胸壁可出现塌陷畸形。 ③肿胀:伤后局部肿胀,可有血肿和瘀斑。 ④功能障碍:骨折后呼吸运动略减弱,深吸气运动受限尤为明 ⑤骨擦音和骨擦感:体检时可检查到,但不能故意去检查他

3、辅助检查:X线检查:最终要X线片检查确诊,X线片检查作为骨折分类和治疗参考也不可缺少。线状不全骨折,无移位完全骨折,X线片可能不能立即显示骨折线,待2-3周后因骨折部骨折吸收,骨折线才会显示明晰,因此临床上怀疑肋骨骨折的X线片虽未显示,也应按肋骨骨折处理,2-3周后再拍片复查 (二)鉴别诊断:肋骨骨折的鉴别诊断主要应判断是否合并有血气胸。合并闭合性气胸者,可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检查伤侧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及语颤减低或消失。合并开放性气胸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血压下降,脉细数,伤侧呼吸音低微和消失,同时可听到空气经胸壁伤口进出的声音,叩诊为鼓音。 (三)中医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早期:伤后1~2周,可进行手法整复治疗; 中期:伤后3~4周左右,疼痛减轻,有明显骨痂生长,骨折断端相对稳定; 晚期:伤后4周以上。骨折断端成熟骨痂形成,逐步塑性改造,已相当稳定。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整复手法 单纯肋骨骨折,因有肋间、外肌的保护和其余肋骨的支持,所以无明显移位,且稳定,一般无需手法整复。移位明显的骨折尽量争取复位。 1.立式整复法《证治准绳》载:凡胸前跌出骨不得入,令患

带状疱疹中医针灸治疗

一、体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夹脊穴、支沟、阳陵泉。 配穴:腰以上病灶:曲池、合谷、外关;腰以下病灶:三阴交、太冲、血海。 阿是穴位置:系指皮损周围(约离疱疹0.5~1寸处)。 夹脊穴位置:取与皮损相应之夹脊穴。 (二)治法 一般仅需取主穴,疗效不明显时酌加1~2个配穴。阿是穴针法:以1.5~2寸毫针,呈25度角朝疱疹方向斜刺,按皮损范围,在周围进4~8针,略加捻转提插,有轻度得气感即可。相应夹脊穴,斜向脊柱深刺,使针感循神经分布线路传导。余穴均施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运针1次。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疱疹结痂,症状消失;显效:疱疹结痂,症状明显消失;有效:部份结痂,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改善。 共治疗431例,有效率在96%左右。其中100例按上述标准评判,基本痊愈67例,显效11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7%。 【二、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2、腰以上病灶:合谷、曲池;腰以下病灶:阳陵泉、侠溪。 配穴:支沟、太冲。 阿是穴位置:皮损区。 (二)治法 应用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25毫瓦,激光针功率为2~3毫瓦的氦-氖激光针灸仪进行治疗。依据症情选穴:凡皮损面积大,水疱多,感染为主而疼痛轻者,仅用主穴第一组。采用激光散焦照射,照射距离为40~60毫米,照射密度为0.5~1毫瓦/平方厘米,每处照射5~10分钟。以疼痛为主,皮损面积较局限,仅有红色丘疹或皮疹已结痂者,则取主穴之第二组,以激光针灸仪照射,剧痛者加配穴,每穴分别照射5分钟。如果上皮损面积大而疼痛又

剧烈者,则二组宜结合应用。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11例,以治5次为限,按上述疗效判断标准,其总有效率为94.2%(痊愈率为69.8%)。 【三、耳针】 (一)取穴 主穴:肺、敏感点。 配穴:皮质下、内分泌、交感、肾上腺。 敏感点位置:指耳廓上,与病灶相应位压痛明显处。 (二)治法 主穴必用,配穴据症情酌取1~2穴,每次一侧。采用捻转手法,刺激宜强,持续运针2~3分钟,留针1小时。每日1~2次。另可把100克干净的墨汁和5克雄黄粉调匀,搽在患处周围的边缘上。每日一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172例,平均疗效在95%以上。 (一)取穴 主穴:曲池。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含量100微克/毫升)。 每次取双侧,以5号齿科针头,深刺得气后,每侧穴注入1毫升。每日1次。皮损有渗出者,可外敷呋喃西林氧化锌软膏。 (三)疗效评价 200例本病患者,经穴注射2~8次,全部痊愈。 【四、皮肤针】

肋骨骨折中西医诊疗示范

骨折病(肋骨骨折)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中医概念:骨折病 西医概念:肋骨骨折临床多见,好发于成人和老年人,青少年则少见。 分类及定义:肋骨呈扁平,为两层薄弱的密质骨中包裹一层松质骨,因此,肋骨较为脆弱,易于骨折。一肋一处骨折多见,多肋多处骨折少见,一旦发生则可并发内脏损伤,严重者危及生命。因肋骨与肋骨之间均有肋间肌,即由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交叉固定,将肋骨连成一体,故肋骨骨折一般移位较少发生。 中医临床表现:骨折处压痛,咳嗽、打喷嚏、深呼吸或躯干转动时疼痛则加重,胸廓挤压征阳性。 西医临床表现及并发症:1、病史:大部分有明显的外伤史,凡是有胸部外伤病人,疑有骨折,必须拍片排排除。 2、症状和体征: ①叩击痛:骨折处压痛,咳嗽、打喷嚏、深呼吸或躯干转动时疼痛则加重,胸廓挤压征阳性。 ②畸形:多根双处骨折时,吸气时骨折处胸壁可出现塌陷畸形。③肿胀:伤后局部肿胀,可有血肿和瘀斑。 ④功能障碍:骨折后呼吸运动略减弱,深吸气运动受限尤为明⑤骨擦音和骨擦感:体检时可检查到,但不能故意去检查他

3、辅助检查:X线检查:最终要X线片检查确诊,X线片检查作为骨折分类和治疗参考也不可缺少。线状不全骨折,无移位完全骨折,X线片可能不能立即显示骨折线,待2-3周后因骨折部骨折吸收,骨折线才会显示明晰,因此临床上怀疑肋骨骨折的X线片虽未显示,也应按肋骨骨折处理,2-3周后再拍片复查中医诊断: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期。 早期:伤后1~2周内,可进行手法整复治疗; 中期:伤后3~4周左右,疼痛减轻,有明显骨痂生长,骨折断端相对稳定; 晚期:伤后4周以上。骨折断端成熟骨痂形成,逐步塑性改造,已相当稳定。 西医诊断及鉴别诊断:肋骨骨折的鉴别诊断主要应判断是否合并有血气胸。合并闭合性气胸者,可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检查伤侧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及语颤减低或消失。合并开放性气胸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血压下降,脉细数,伤侧呼吸音低微和消失,同时可听到空气经胸壁伤口进出的声音,叩诊为鼓音。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整复手法 单纯肋骨骨折,因有肋间内、外肌的保护和其余肋骨的支持,所以无明显移位,且稳定,一般无需手法整复。移位明显的骨折尽量争取复位。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疱疹样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临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发病前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相当于中医的“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串疮”、“火带丹”、“甑带疮”、“蛇丹”、“飞蛇丹”等,俗称“缠腰龙”,一般多在春季发病。对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常用病毒唑、消炎痛和维生素类药物,但疗效很不理想。中医药对本病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和良好临床疗效。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甚多,一般认为与风、湿、热、邪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互相搏结,壅滞肌肤为患。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下面向读者介绍几种常用的疗法。 分部疗法 上部:指颈部以上至头面,治以清热泻火、平肝凉血为主,方用银翘三黄汤(黄连、黄芩、人中黄、丹皮、银花、连翘、紫草、大青叶)加野菊花。 中部:指腰腹至胸胁,治以清肝泻火,理气止痛,方用银翘三黄汤加延胡索。 下部:指少腹以下,治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用银翘

三黄汤加黄柏。 验方蛇丹汤:大青叶、板蓝根各60克,紫草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外用七厘散,开水溶化,涂患处,每日2~3次。 三紫汤:紫草、紫参、紫花地丁、车前子、茯苓皮、木通、玄参、大青叶、甘草。 带疹汤:丹参、白芍、柴胡、板蓝根、半枝莲、秦艽、龙胆草、当归、栀子、黄芩、玄胡、甘草。 紫兰白赤汤:紫草、板蓝根、白藓皮、赤芍、丹皮、蝉衣、薄荷、苡仁、苦参。折叠编辑本段中成药 六神丸:每日3次,每次5~10粒,温开水送服。一般服药后当晚疼痛可减轻,次日患处疱疹颜色变暗,3~5日可愈。七厘散:每日3次,每次1。2克,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一般服药后1~2天疼痛减轻或消失,2~3天疱疹开始消退,4~6天水疱变干结痂而愈。 冰硼散:取冰硼散适量,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每日1次,一般2~3天可改善症状。 外治法生大黄、川黄柏、川黄连各3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5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加适量浓茶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七叶一枝花鲜块茎捣烂涂患处,一般半小时后热减痛止,1~2次疱疹可消退。鲜马齿苋12克洗净,捣烂

2013年度胸腰椎压缩骨折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5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 (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病期诊断 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三)证候诊断 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四)中医鉴别诊断: 1.闪腰:“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急性腰痛,疼痛学上称之为腰脊神经后支痛,还有人称为“非特异性腰痛”、“小关节综合征”、“腰肌劳损”等。多发生于老年人、劳动强度大的工人、农民、久坐的办公人员等“闪腰”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 2.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典型的腰腿痛伴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挺腹试验阳性、腱反射异常和皮肤感觉障碍等神经根受压表现。可做腰椎CT或MRI检查助诊。 3.龟背炎(腰椎结核):有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血沉加快,X线检查可发现腰椎骨质破坏或椎旁脓肿。 (五) 西医鉴别诊断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 (1)无移位型 (2)伸直型 (3)屈曲型 (4)半脱位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 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 (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 (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

(3)局部肿胀严重者; (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 (5)心电图 (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 手法整复、外固定 2. 药物治疗 3. 康复治疗 4. 并发症的防治 5. 护理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肿痛好转,X线片复查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外固定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复位后关节面塌陷大于2mm,或稳定性差,复位后桡骨长度、生理角度等仍有持续丢失者,需行手术治疗,退出本路径。 3.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等,住院期间病情加重而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乳腺纤维腺瘤病程

2016.10.31. 09:16 患者唐文玉,女,26岁,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2+月”于2016年10月31日09:11入院,其病史特点如下: 1.患者唐文玉,女,26岁,病程较长,发病较缓。 2.现病史:入院前2+月,患者偶然扪及右乳腺肿块,不伴有疼痛,可以在乳房内活动,约“蚕豆”大小,不伴有皮肤水肿与凹陷,无乳头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无乳房疼痛。于绵阳市肿瘤医院彩超提示:右乳实性结节,未予特殊处理;今为求手术治疗来我院乳腺科门诊,复查乳腺彩超提示:1.右侧乳腺弱回声(考虑纤维腺瘤),BI-RADS 3类2.左侧乳腺弱回声结节BI-RADS 3类;以“双乳多发性纤维腺瘤”收入院手术治疗。患者发病以来精神状况良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3.既往史:5年前于我院行“左侧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余未问及特殊病史。 4.查体:T: ℃,P: 次/分,R: 次/分,BP: / mmHg,发育正常,意识清楚,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双侧乳房对称,皮肤无桔皮样水肿,无酒窝征,乳头无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右侧乳房12点据乳头约2cm处扪及肿块约2×1cm,质地略硬,边界清楚,可以在乳房内推动,无压痛。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及,肾区无叩痛。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水肿。双侧乳房对称,皮肤无桔皮样水肿,无酒窝征,乳头无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 5.辅查:我院门诊彩超示(2016-10-30):1.右侧乳腺弱回声(考虑纤维腺瘤),BI-RADS 3类2.左侧乳腺弱回声结节BI-RADS 3类。 综上所述,考虑入院诊断为:双乳多发性纤维腺瘤。 诊断依据:1、患者青年女性,以双侧乳房多发包块结节为主要表现,不伴有皮肤水肿与凹陷,无乳头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2、查体:双侧乳房对称,皮肤无桔皮样水肿,无酒窝征,乳头无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右侧乳房12点据乳头约2cm处扪及肿块约2×1cm,质地略硬,边界清楚,可以在乳房内推动,无压痛;3、辅助检查:乳腺彩超 1.右侧乳腺弱回声(考虑纤维腺瘤),BI-RADS 3类2.左侧乳腺弱回声结节BI-RADS 3类;故考虑诊断。 鉴别诊断:乳腺癌依据:本病多为乳房单发包块为主要表现,伴有乳房变性,如桔皮样水肿、酒窝征、乳头无内陷固定等表现,查体包块固定,边界不清等表现,故不考虑;可术后行病理检查鉴别。1.乳腺脓肿乳房处疼痛明显,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可扪及波动感,彩超可鉴别;2.乳腺癌患者年龄小,体重无明显下降,双侧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乳房处皮肤无桔皮样改变,需术后病检支持。 诊疗计划:普外科2级护理,普食,完善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术前检查,择期手术治疗。 医师签名: 李建2016.11.01. 08:25 刘林波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今日刘林波主治医师查房指出:患者青年女性,以发现右侧乳房包块为主要表现,不伴有疼痛,不伴有皮肤水肿与凹陷,无乳头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无乳房疼痛,无畏寒、发热,无胸闷、气紧,无心慌、心悸等不适,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查体未见确切异常,右侧乳房12点据乳头约2cm处扪及肿块约2×1cm,质地略硬,边界清楚,可以在乳房内推动,无压痛。右侧乳房9-10点据乳头约1cm处扪及两个约1.5×1cm结节,质地略硬,边界清楚,可以在乳房内推动,无压痛。左侧乳房未查见确切异常,辅助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检查未见异常,目前考虑诊断:双乳多发性纤维腺瘤诊断依据:患者青年女性,以双侧乳房多发包块结节为主要表现,不伴有皮肤水肿与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