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刘璐 10的认识 评课稿

《10的认识》评课稿

齐老师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生动、自然。课堂气氛活跃,并精心安排了很多游戏,突出了教研的主题。这节课以学生为主线,整节课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

本节课我觉得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创建轻松活泼的课堂,激发同学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形式多样性使学生愿意自己探究,并且有很多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动手自己明白10的分与合,为下面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

2.学生的主动性非常强,并且整堂课都伴有朗朗上口的儿歌,提醒学生认真听讲,这样学生不仅不厌烦,反而做得更好,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对学生的评价非常到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鼓励的语言非常重要,不仅能激发他们这阵听讲的心理,而且更能自主探究更进一步。

当然,没有完美的课堂,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课堂教学实践过长,学生对10的序数基数有些模糊,如果这些能改进的话。这节课就完美了。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孙权劝学 泸南中学:殷春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旨,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此词,导入新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诵读课文,品评人物 (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在自由朗读后,挑战无标点而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学生挑战后,明确停顿,再读课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读懂文意,读出感情。 根据情景,补充对话。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句子,揣摩语气。 权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曰:“______________。”(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曰:“______________。”(蒙乃始就学)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齐读课文,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提示: 初,权谓____曰:“卿今____掌事,不可不学!” 蒙_____军中多务。 权曰:“孤______卿治经为____邪! 但当_____,见___耳。 卿言___,___若孤? 孤常___,自以为____。” 蒙乃___。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_____,非复_____!” 蒙曰:“______,即更刮目相待,大兄________!” 肃遂拜___,____而别。 三、大胆想象,深入探究 “刮目相待”后,请结合文章最后一句,想象鲁肃有何表情、动作、语言?这说明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畅谈感受 1.请用“伤仲永,我悟到;赞吕蒙,我懂得。”的句式,谈

《孙权劝学》评课稿

《孙权劝学》评课稿 4月12日,我到四中听教学能手谷恒景老师的《孙权劝学》,感受颇深。他的这节公开课教学环节紧凑,内容饱满,思路清晰,教态自然亲切,问题设计难易适中。现将他在这一课的主要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一.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陈书勇老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拓展学生的想像空间。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比如,“请你和同桌分别扮演孙权和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和语速,读出什么样的情感来。”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要揣摩人物的语气。再如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求学生会翻译。一般情况都是老师串讲,陈老师是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注重基础,不华而不实 现在的公开课,谁上得活上得有特色上得花哨谁就能赢得好评。其实上课要以学生的基础和课文的难易程度而定。陈老师则注重基础,强调字词教学。对课文中要掌握的词语反复练习。如单个的字解释,古今词义的差别,通假字,成语的运用。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字词,举一反三。既复习了旧课,又巩固了新知识。课堂上又教授学生翻译的五种方法:留、替、调、补、删。既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三.注重朗读教学,在读中领略语言美节奏美 语文课是基础课,朗读是关键。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学生掌握的好不好,关键在于学生对课文熟悉的程度。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学生读课文结结巴巴,添字掉字读破句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只顾自己讲解而忽视朗读教学,而陈老师的课堂是书声朗朗。首先是老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再让学生个别读。课文中也不时穿插着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分别点评朗读效果,强调朗读的重要性;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读增进对课文的理解。 四.多媒体的运用恰到好处 现在上公开课无一例外地都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运用得好是锦上添花,运用得不好就是画蛇添足,影响教学效果。陈老师在课件的处理上既简洁明白,又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如对吕蒙、孙权、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介绍,课堂的板书,讨论问题的提出,都用多媒体打出来,节省了不少时间。特别是让学生提出在翻译课文中遇到的问题时,用的是Word文档,学生提到哪一句,他就把哪一句反色显示,简单方便,学生不会的问题一明了然,教学时就能有的放矢。 不足之处与建议: 一.教学环节前松后紧。前面能够从容不迫,到后来发现时间不多时,有的内容只是一带而过。其实有些环节可以省略,或者灵活掌握。应多设计一些时间相对宽泛的问题,有时间就多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优质课教案课堂实录

10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10的组成以及10的写法。 能力目标: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情感目标:结合主题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感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0的组成。 难点:10的序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ppt,小圆片若干,小红花10个,每个孩子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准备带你去数字王国转一转,数字王国里有很多我们认识的朋友,她们都是谁呢?看,快跟他们打声招呼吧! 生:1,0,3,9,7,4,8,5,2,6 师:你们能帮帮她们吗? 生:从小到大,0,1,2,3,4,5,6,7,8,9从后往前? 谁最大?谁最小? 师:数字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这时,数字1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来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帮助0?) 师:谁来猜猜? 生:1和0站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新的数,变成10比9大。 师:10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和10教个朋友。(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观察比较,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数字“10”这个新朋友听说有这么多小朋友要和她做朋友,害羞得躲到一个很漂亮的广场上去了。(课件出示主题图)看我们小朋友能不能找到她!我们先看看广场上有什么呢? (预设:学生回答鸽子、小朋友、老师。) 那我们能找到藏在广场上的“10”吗?请小朋友们翻开书本,和你的同桌一起找一找,说一说。 生:10个人,10只鸽子(请多个小朋友上来数,) 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谁还有不同的数法? 生:1.9个小朋友,再加1个老师 2.左边6个人,右边3个人 3.飞的有7只鸽子,没有飞的有3只鸽子 师:如果老师用一个小圆片去表示1只小鸽子的话,你会用老师手里的小圆片表示鸽子的数量

最新最新《劝学》说课稿和评课稿-word文档

《劝学》说课稿和评课稿 《劝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劝学》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劝学》则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篇呢?首先,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而且本单元的主题是开启智慧之门,都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指导学习方法为目的,语言浅易,内涵丰富,《劝学》是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所以放在这个位置,对于已经熟悉高中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其次,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对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劝学》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更是如此。 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基于此,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

其、之。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难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二、说教法: 学生通过前一单元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地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殊现象,比如词类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拟定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主要的教学设想是: 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

孙权劝学评课稿

《孙权劝学》评课稿 4月12日,我到102班听朱洪斌老师的《孙权劝学》,感受颇深。他的这节课教学环节紧凑,内容饱满,思路清晰,教态自然亲切,问题设计难易适中。现将他在这一课的主要成功经验总结如下: 一.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朱洪斌老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拓展学生的想像空间。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比如,“请你和同桌分别扮演孙权和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和语速,读出什么样的情感来。”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要揣摩人物的语气。再如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求学生会翻译。一般情况都是老师串讲,陈老师是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注重基础,不华而不实 朱老师则注重基础,强调字词教学。对课文中要掌握的词语反复练习。如单个的字解释,古今词义的差别,通假字,成语的运用。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字词,举一反三。既复习了旧课,又巩固了新知识。课堂上又教授学生翻译的五种方法:留、替、调、补、删。既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三.注重朗读教学,在读中领略语言美节奏美 语文课是基础课,朗读是关键。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篇文章学生掌握的好不好,关键在于学生对课文熟悉的程度。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学生读课文结结巴巴,添字掉字读破句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只顾自己讲解而忽视朗读教学,而陈老师的课堂是书声朗朗。首先是老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再让学生个别读。课文中也不时穿插着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分别点评朗读效果,强调朗读的重要性;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读增进对课文的理解。 色显示,简单方便,学生不会的问题一明了然,教学时就能有的放矢。不足之处与建议: 一.教学环节前松后紧。 前面能够从容不迫,到后来发现时间不多时,有的内容只是一带而过。其实有些环节可以省略,或者灵活掌握。应多设计一些时间相对宽泛的问题,有时间就多找两个学生回答,没时间就少找两个学生答。比如,你认为孙权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二.教学内容安排过多。 朱老师想用一节课的时间把学生二节课才能掌握的内容都压缩在一节课里讲,这样教学内容是充实了,但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里掌握那么多的内容,这样就造成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如蜻蜓点水,每个问题都只是泛泛而谈,教学重点和难点不突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并不这样教学,而是按部就班,一堂课只讲清一两个问题。比如:这一堂课就讲文言文的翻译,教给学生翻译的方法。可以问学生:“你是怎么翻译这句话的?”让学生自己总结翻译的技巧有:留、替、调、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评课稿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评课稿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评课稿 今天我听了《孙权劝学》,感觉大有收获。新课标下的目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培养,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并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运用到质疑、合作探究法,再辅以幻灯片等多媒体演示,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和理解、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段老师本课目标的确立体现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基本上按照目标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有效,并基本上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教学过程中,段老师积极发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基本完成了预设目标。个人觉得段老师本堂课的有点基本体现如下: 一、简语导入新课,导入语的设计妙用名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能产生激趣效应。板书课题有意识的将“劝”和”学”分开,也是一种独特的板书形式。 二、朗读的层次把握得很好,指导到位,从学生发言情况看,学生掌握得也不错,每个环节落实到位。文言文的学习重在朗读,所以整堂课贯穿了各种形式的朗读;并且由读通到读出语气停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第一个层面的朗读,目的在于读通。段老师先让学生

自主朗读,再合作学习;接下来老师指导,起到引领作用。目的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停顿。(二读)读懂课文。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独立疏通文意,接着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部分疑难;再质疑并全班互助解决。在这一步后面又有当堂训练,形成知识反馈。这样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的内容紧扣大纲的要求“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减少了学生自学的盲目性,有明显的针对性,扣住了目标教学的要求。 三、由语气评析到人物人物形象的把握是个亮点。 本环节的设计是整堂课的亮点。整体教学流程进行的比较流畅,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体会说话者语气来把握人物形象。同时通过评价指导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发现。每一次的诵读都能看到学生对人物形象把握的.深入。环节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对话整合信息的能力。学生的自评自译又是一次字词句翻译的课堂检测,是学与练的有效结合,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但也有问题和不足,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充分的时间来挖掘和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读的不够,学生思考的不深,分析问题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当然本堂课有还存在不足,有些环节处理的不够深入,导致学生没能尽情地展示学习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问题的设置应有梯度 教学目标中中直接用“品读人物对话,把握人物形象” 这样一个问题来完成教学目标,是否显得单薄了些,前面是否应该加

《10的认识》优秀教案

《10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概念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3.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计数器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了哪些数呢?(学生边拍手边说0、1、 2、 3、 4、 5、 6、 7、 8、9) 2、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故事引入:这些数字宝宝决定成立一个数字队。9最大,当上了队长。9当上队长后很得意,有一天,9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地,表示一个也没有,和我比起来,你实在是太小了,真没用。”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悄悄说了几句话,0露出了笑脸。1对9说:“你别得意,我们有办法对付你!” 3、小朋友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生猜) 4、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

字宝宝。课题板书:《10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求异创新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图,看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教师鼓 10个人、10只鸽子都可以用数字10表示。 (2)联系生活,举与10有关的例子。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的生活中能找到很多与10有关的事物,你能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吗?(数量是10的物体都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 (3)在计算器上拨珠数数。师操作,先拨9颗珠子,让学生观察,再添1颗,问一共有多少颗?通过拨珠子你们知道什么?(9再添1就是10) (4)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站成一排(9人),问共有几个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生讨论)(老师站进去)数一数现在又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2、教学数序 (1)“10”数字宝宝也想参加到数字队里去,它来到数字队看,0~9这几个数字宝宝已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了,

关于宣布上虞市第四届中小学课堂教学视频课评比结果

关于公布上虞市第四届中小学课堂教学 艺术节优秀成果评比结果的通知 各中小学、学区办: 根据虞教体研〔2012〕4号通知精神及要求,教研室组织评委对各校选送的成果进行了认真评审,共评出中小学精品视频课例(光盘)110节,其中一等奖55节,二等奖55节;教师课堂教学优秀评课稿205篇,其中一等奖42 篇,二等奖61篇,三等奖102篇。现将评比结果予以公布(见附件)。 希望获奖教师能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展示出更多的精彩课堂,撰写出更优的评课文稿,也希望有更多的校长、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及时总结、分享课堂教学艺术成果,为共同打响“赢在课堂·学在上虞”的教学品牌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上虞市第四届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节优秀成果评比结果 2013年1月5日 附件:上虞市第四届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节优秀成果评比结果 项目: 中小学课堂教学精品视频课例 一等奖(55节) 高中:11节 学科课题学校教师高中化学 《钠及其化合物》 春晖中学王金刚 高中通用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小越中学潘勇 高中历史 《美国1787年宪法教学设计》 城南中学冯华琴 高中化学 《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上虞中学林炯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 上虞中学章丽萍高中英语 《A Single Crocus》 春晖中学冯晓华 高中政治 《价值与价值观》 上虞中学朱建祥 高中物理 《曲线运动》 华维学校张竺利 高中校本 《爱情是什么》 春晖中学丁洁 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 城南中学李雅菲、 管 路 敷 设 通 过 管 线 不 仅 可 以 解 决 吊 顶 层 配 置 不 规 范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问 题 , 而 且 可 保 障 各 类 管 路 习 题 到 位 。 在 管 路 敷 设 过 程 中 , 要 加 强 看 护 关 于 管 路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连 接 管 口 处 理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弯 扁 度 固 定 盒 位 置 保 护 层 防 腐 跨 接 地 线 弯 曲 半 径 标 高 等 , 要 求 技 术 交 底 。 管 线 敷 设 技 术 包 含 线 、 电 气 课 件 中 调 试 对 全 部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设 备 , 在 安 装 过 程 中 以 及 安 装 结 束 后 进 行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整 试 验 ; 通 电 检 查 所 有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相 互 作 用 与 相 互 关 系 , 根 据 生 产 工 艺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要 求 , 对 电 气 设 备 进 行 空 载 与 带 负 荷 下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控 试 验 ; 对 设 备 进 行 调 整 使 其 在 正 常 工 况 下 与 过 度 工 作 下 都 可 以 正 常 工 作 ; 对 于 继 电 保 护 进 行 整 核 对 定 值 , 审 核 与 校 对 图 纸 , 编 写 复 杂 设 备 与 装 置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试 方 案 , 编 写 重 要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试 验 方 、 电 气 设 备 调 试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技 电 力 保 护 装 置 调 试 技 术 , 电 力 保 护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配 置 技 术 是 指 机 组 在 进 行 继 电 保 护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总 体 配 置 时 , 需 要 在 最 大 限 度 内 来 确 保 机 组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安 全 , 并 且 尽 可 能 地 缩 小 故 障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破 坏 范 围 , 或 者 对 某 些 异 常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工 况 进 行 自 动 处 理 , 尤 其 要 避 免 错 误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保 护 装 置 动 作 , 并 且 拒 绝 动 作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 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 理。 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 吴王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 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 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 武夫,读书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 一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 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 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卿 (qīng) 孰(shú) 涉猎(shè) 为博士(wéi)

遂(suì) 更( gēng) 邪(yé) 4、指名学生读 (四)二读,读懂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 (2)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 但.当涉猎:只,只是。孰.若孤:谁,哪个。乃.始就学: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怎么;之:无意义。 (3)请学生找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学习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吴国大将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三读,读出语气。揣摩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学生齐读孙权的话) A、师引导学生体会孙权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心理: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严厉中又可见对吕蒙的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用反问句式,可见孙权对吕蒙的推脱有一丝不悦和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B、学生表情朗读孙权的话并试背。 C、引导学生从对孙权语言的分析中概括其性格特点 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2、这次吕蒙欣然接受孙权的建议,开始学习,课文是如何表现吕蒙学有长进的?

孙权劝学评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孙权劝学》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几个环节来加以说明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指教。首先我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孙权劝学》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这个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是选自《资治通鉴》的一篇小短文,文章通过写孙权劝导吕蒙学习及吕蒙接受劝告认真学习后发生的变化,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作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一是让学生感受吕蒙从一介武夫变为一名儒将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能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 (2)能力目标: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读书求知的可贵”(开卷有益) 根据上述目标,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我把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确立为教学重点,我把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确立为教学难点,因为在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后,为实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1、朗读法。总得来说,“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法的运用不可缺少,同时应在课堂中教学形式多样,范读、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对话朗读等相结合。注重朗读,以读会意,可以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同时给予文言文准确的定位很重要。从深度上由初读到精读到研读,逐层深入。 2、表演法,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吕蒙偶遇方仲永,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3、讨论法,这是学生掌握运用,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来自行解决问题 三、说过程 1用大家熟知的三国人物激起学生兴趣,对手曹操的评价引发学生的好奇,走进《孙权劝学》这样既引发了学生的好奇,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又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年代,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去. 2、通过听读、自读、齐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 3、精读课文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揣摩当时人物的语言、神态以及对待读书的态度,进一步明确文章的主旨。 4、拓展迁移,比较阅读:我们学过《伤仲永》,比较方仲永与吕蒙有何不同?方仲永与吕蒙相遇后的对话给学生启示,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一个健康的引导 5、作业布置。学以致用,联系现实生活,有同学不认真该如何劝导,明确学习重要性。 四、说板书。 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既展示了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文章主旨。简单概括,让学生一目了然,又整齐美观.。(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孙权劝学评课稿

《孙权劝学》评课稿 课程名称: 《孙权劝学》 授课教师: 学科学段:七年级语文下册 评课教师: 《孙权劝学》是部编版(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重要的文言文。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唐老师基本上按照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他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我认为唐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亮点如下: 从课程导入看来,唐老师简单明了的语句,运用一个与孙权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过渡自然,自然地在一个较好的氛围带领同学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从教学过程看来,唐老师对于本课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初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成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唐老师这节课我获益匪浅。他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译读课文,积累词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简约、典雅之美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积累重要的词句,翻译时注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唐老师在授课时注意总结古今异义词、通假

字、一词多义的规律,这样就记得牢,记的多,记得有意思。对于注释未涉及而自己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他要求学生对查阅相关工具书,直接记录课文旁边,对于一些重要的常见的字词则要求学生对这个字词的几种重要的含义进行归纳和积累。解决了重点字词翻译,然后“连词成句”完成句子文本的翻译。他还在课堂上强调学生译文时,要明确翻译原则: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语句流畅。在给学生自由翻译的时候,他给学生阶段性的总结和方法性指导,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文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落到实处。这对于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提供了很大的指导性的方法。 从课堂互动上看来,唐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能够积极地与学生互动,整节课的氛围很好,对于学生的回答能够及时的做出评价,当学生回答声音不够响亮时,及时鼓励学生,当学生回答得很好时能及时地对其进行表扬。每一次对学生的及时评价,都是对学生今后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喜欢学习语文。 总而言之,唐老师这节课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本节课对于字、词、句的翻译用了大部分的时间,课文的内容分析用的时间较少。也就是在对这篇课文的文意品读相对甚少,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下授课内容。我觉得如果是设置一个课时讲完这课的话,会有点仓促。在今后我们的教学中,我会好好学习前辈好的经验,也不断与同行进行交流合作,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共同进步!

公开课《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59—60页、练习十三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10的组成以及10的写法。 能力目标: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情感目标:结合主题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感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0的组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学具准备:小棒10根、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前几天,同学们学过一首诗叫《一去二三里》,现在请大家一起背出来给老师们听听。(学生齐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师:这首诗里面有哪些数字是我们数学课上学过了的?(学生汇报) 3.师:对,1,2,3,4,5,6,7,8,9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那么,刚才背的诗中有哪个数我们还没有学呢? 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字朋友“10”。(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观察比较,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数10,认10,说10。 1.数10 1)师:数字“10”这个新朋友听说有这么多小朋友要和她做朋友,害羞得躲到一个很漂亮的广场上去了。(课件出示主题图)看我们小朋友能不能找到她!我们先看看广场上有什么呢?(学生汇报) 2)师:对,广场上草很绿,地面很干净。那我们能找到藏在广场上的“10”吗?和你的同桌一起找一找,说一说。 3)师:9个小朋友,添上1个老师,一共是多少个人?(学生汇报:一共是10个人) 2.认10 教师相机在黑板上板书:10,学生读10。 3.说10 1)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9个珠子,学生数到9,教师再拨1个珠子,学生说10。 师:9个珠子,添上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学生汇报:“9添上1就是10”。) 2)师:我们已经在广场上找到了10,知道了9添上1就是10。10看到同学们这么喜欢她,很高兴,说要考考大家,看大家能不能在你的书包里,在你的铅笔盒里,在更多的地方找到更多的10。(预设:学生回答可能有:我有10本书。我有10个手指。第2组10个小朋友。……) (二)学习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 1.请同学们从0开始读一读尺子上的数。(出示课本第59页的直尺) 2.现在再请同学们看看,9和10谁在前面?谁在后面?9和10谁大?谁小? (预设学生回答:9在前面,10在后面。10大,9小。)

《孙权劝学》教研评课稿

《孙权劝学》评课稿 抚远四中王艳玲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们组的教研活动由我来进行评课。下面我就对王新宇的这节课进行简要点评。 首先,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王新宇的这节公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内容比较饱满,教态自然亲切,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有效,充分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基本完成了预设目标,达到了预设的效果。我个人觉得王老师本堂课的亮点基本体现如下: 一、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让“读”贯穿课堂始终。 语文课是基础课,朗读是关键。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学生掌握的好不好,关键在于学生对课文熟悉的程度。日常教学中,常发现学生读课文结结巴巴,添字丢字读破句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往往只顾自己讲解而忽视朗读教学,而王老师的课堂是书声琅琅,“读”贯穿课堂始终:初读——译读——品读——悟读。朗读的层次把握得很好,指导到位,首先是老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再让学生个别读。课文中也不时穿插着各种形式的朗读,如分角色译读、穿越时空演绎对话等。并且由读通到读出语气停顿,再到读出感情,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二、充分体现了我校“生动课堂”的教学理念。 王老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全方位的参与进来,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比如:在译读环节一般情况都是老师串讲,而王老师却将学生分成三组进行比赛翻译,看哪个组翻译得好。然后用竞赛的方式检测各组翻译效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又能在竞赛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学习的愉悦感。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再如“穿越时空,演绎对话”这一环节中,由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孙权、吕蒙和鲁肃等角色,其余学生读旁白,学生在品读分析人物形象之后,对人物的语气把握得十分恰当,读得入情入境,同时体现了学生的整体合作精神,效果很不错。 在各个环节的教学中也能展示张老师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生素质,这的确是张老师平时训练有方,管理有方。 三、由语气评析到人物形象的把握是本文的又一亮点。 整体教学流程进行的比较流畅,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体会说话者语气来把握人物形象。同时通过评价指导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发现。每一次的诵读都能看到学生对人物形象把握的深入,人物形象的分析水到渠成。环节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对话整合信息的能力。 四、注重基础,实而不华。 现在的公开课,谁上得活上得有特色上得花哨谁就能赢得好评。其实上课要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4课《孙权劝学》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积累“谓、当涂、以、岂、孰若、但、涉猎、及、见事”这九个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言简义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 (3)欣赏作者改写时对原素材的巧妙剪裁,学习删繁就简的表述方式。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生参照注释及相关资料,师提示,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⑵对比阅读,理解《孙权劝学》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的异同,扩充知识面,指导学生学习剪裁,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言简义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 欣赏作者改写时对原素材的巧妙剪裁,学习删繁就简的表述方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散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描写,最终实现美读课文。 3、比较阅读法。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写的是什么故事吗?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试想一下,如果他长大后再勤奋学习,那么他会有所成吗?今天,我们学习北宋的另一位政治家王安石的政敌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中的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二、简介作者以及《资治通鉴》 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参考课后注解1) 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研讨品味 一读,读准字音和停顿(重点词句见学案) 1 、请学生试读课文(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2、纠正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3、全班齐读。 二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10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10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通过学生从主题图中数出鸽子、老师和学生的数目从而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书写。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进一,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也是本单元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现在的小孩已经在生活中和幼儿园接触了大量的数,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但对数的认识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如会读、会写,但还没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数,对于数的概念也未必清楚。我 1以内数的顺序) 2 3 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摆小棒、一起倒计时、师生对口令、排队游戏,找朋友游戏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摆一摆的过程中,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三、体现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找出人有10个手指、10个脚趾;在生活中找到与数10有关系的东西。使学生体会到“生 活中处处有数”,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与价值。

总之,本节课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把整个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并且根据孩子好玩、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在观察、比较、操作的学习过程中拉近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做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10的认识说课稿

1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 页到65页《10的认识》。 二、我对教材的理解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教材先是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及多位数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概念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从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 4、教具、学具准备 吸铁石、10朵花、点子图,每两位学生10朵花。 三、教法设想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住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象或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直观教学法,操作发现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准确把握概念内涵。 四、学法渗透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设计了一个小朋友都喜欢的故事——“猜一猜”引入课堂,故事主要是说“在数字王国里,9以为自己是最大的数,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后来1和0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对付9……”课件演示到这,我就让学生来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么办法来对付9?这么一问,学生的思维就像被激活了一样,同学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兴致盎然,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积极性高。同时,学生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块儿就变成“10”,然后就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数一数 有趣的情境是孩子学习新知的有效平台,在这一环节中,我就设计了小动物们去郊游的情境,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真观察,让学生说说画面中有什么东西的数量也可以用“10”来观察,如“画面上有10只小动物、10个气球……”最后让学生用“10”来说一句话,这样设计,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比较10和9的大小。 我就利用课件出示点子图的,着重强调9添上1就是10,让学生比较10与9的大小时,我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填大于号、为什么要填小于号?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和有序思维。 3、10的书写 在教学10的书写时,我先让学生观察10和我们前面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孙权劝学》教案 温宿二中张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课型、课时:新课 1课时 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和投影片 教学设想: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一、导语设计: 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么 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 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