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眼钻井技术在桩西区块应用

小井眼钻井技术在桩西区块应用
小井眼钻井技术在桩西区块应用

小井眼钻井技术在桩西区块应用

桩海潜山169区块的部署开发是近年来胜利油田的一重大举措,该区块在古潜山八陡组和中生界顶部均钻遇良好油气显示,表明该块多层系含油,是油气较为富集的区域。总结桩169-斜1和桩169-斜2井小井眼施工经验,对出现的问题细致分析,并予以反馈,为该区块的后续施工提供一些借鉴。

标签:小井眼;钻井技术;流变性;抑制性;封堵性;

1 前言

一方面由于胜利油田开发逐年深化,另一方面由于国际低油价的影响,小井眼开发由于投资少、钻井液用量少、排放废弃物少等优势,在胜利油田开采老区剩余油方面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小井眼钻井技术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将小井眼钻井技术应用到滩海大位移井井,是该技术的又一大进步。

2 施工难点分析

以桩169-斜2井为例,该井为四开井,四开井眼为149.2mm*(4786-5458.29)m,井斜30.7度,位移(1962-2306)m,施工过程中面临如下困难。

2.1 钻具安全

小井眼施工具有环空间隙小,压耗大,钻具强度低等难点,给井下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2.2 易形成岩屑床

一方面小眼井中,钻杆接头与钻头直径相差很小,接头外径与井壁相切后,在钻杆本体下侧形成较大井眼,容易沉积岩屑。另一方面由于“上弦月效应”,钻井液在井眼截面上形成流速分布上的差异化,加之重力作用使岩屑翻转沉向下井壁,同时该井小井眼井段处于井斜30度稳斜段,井斜对岩屑运移影响较大,增加了形成巖屑床的可能。

2.3 井壁失稳

地质资料显示在井段5245-5253m存在红色泥岩,由于火成岩、泥岩地层交接性差,容易出现大颗粒掉块,另一方面在斜井段,井眼的上侧井壁处于悬空状态,仅靠钻井液的液柱压力平衡地层应力和上井壁岩石的重力。当发生抽吸时,上井壁失去支撑,加剧了井眼的坍塌,一旦卡钻,则会造成难以处理的复杂局面。

2.4 降摩减阻难度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