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的含义

景观的含义
景观的含义

景观的含义(原稿)

时代建筑2002/1

俞孔坚

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四个层面探讨了景观的含义:(1)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在空间上与人物我分离,景观所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2)景观作为生活其中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物我一体;(3)景观作为系统,物我彻底分离,使景观成为科学客观的解读对象;(4)景观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与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因而,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关键词: 景观, 场所, 风景

Meanings of Landscapes

Y u Kongjian

Bei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Turen Design Institute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eanings of landscapes in four aspects: (1)Landscapes as visual perceptual objects, (2)Landscapes as living places, (3)Landscapes as systems, (4)Landscapes as symbols. Therefore, landscapes are aesthetic, experiential, scientific and meaningful.

Key words: Landscape, scene, place

引言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辞海,1995);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如Naveh, 1984, Forman, 1995);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小品。而一个更文学和宽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Webster's 英语大词典,1996)。)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1976 )。

本文则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及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由表及里,揭示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1、景观的视觉美的含义: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1.1景观作为城市景象

在西方,景观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成书于公元前的旧约圣经,西伯来文为"noff",从词源上与"yafe"即美(beautiful)有关。在上下文中,它是用来描写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景色的(Naveh,1984)。因此这一最早的景观含意实际上是城市景象。可以想象,这是一个牧羊人,站在贫瘠的高岗之上,背后是充满恐怖而刻薄的大自然,眼前则是沙漠绿洲中的棕椰与橄榄掩映着的亭台楼阁宫殿之属。因此,这时的景观是一种乡野之人对大自然的逃避, 是对安全和提供庇护的城市的一种憧憬,而城市本身也正是文明的象征。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

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意,一直延续到现在,但该词所包含的内涵和其背后所传达的人类审美态度,却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乡村土地的贪欲,即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其二则来源于工业革命中后期对城市的恐惧和憎恶,即景观作为对工业城市的对抗。

1.2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

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使乡村也成为景观" (Cosgrove,1998,P70)。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将人束缚于君权之下,人被系于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人如母亲襁褓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存与生活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城市,同时不断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新贵族们想用理想城市的模式来组织和统领理想的乡村风景,实现一种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新秩序。而画家(更确切地说是资助画家们的新贵族)眼中的城市理想社会和人与自然新和谐的"理想城市"是严格几何的、纪念性的和完全基于透视学的。理想城市模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样,遵循了严格的比例关系和美学原则。而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也被用同样的审美标准来设计和建造,因此有了以凡尓塞为代表的巴洛克造园。1.3景观作为城市的逃避

景观作为视觉美的含意的第二个转变,源之于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环境的恶化。工业化本身是文艺复兴的成果,但至少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各大城市,城市环境极度恶化。城市作为文明与高雅的形象被彻底毁坏,相反成为丑陋的和恐怖的场所,而自然原野与田园成为逃避的场所。因此,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也从欣赏和赞美城市,转向爱恋和保护田园。因此才有以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而非Gardener)的出现,和景观设计学( Landscape Architecture 而非Gardening); 因此才有以倡导田园风光为主调的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和以保护自然原始美景为主导的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因此也才有霍华德那深得人心的田园城市和随后的田园郊区运动。

至此,文明社会关于景观(风景)的态度经过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转变的轨迹从逃避可怖的大自然而向往壮丽的城市,到设计与炫耀理想的城市,并把乡村作为城市的延伸和未来发展的憧憬,进而发展到畏惧城市、背离城市,而把田园与郊野作为避难之所,从而在景观中隐隐地透出对自然田园的珍惜与怜爱。

景观的这一审美内涵上的递变,也明显地反映在景观保护、设计、创造及管理的态度上(见表1)。

表一景观作为审美对象的含意及递变

社会经济形态

庄园及封建领主制经济为主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经济上升工业化,城市经济主导

美的景象(景观所指)神圣而壮丽的建筑的城市美的乡野,作为城市的延伸和城市经济的资源美的田园与自然,作为对城市的逃避和对抗

景观的营造宅院、宫苑在描绘和再现乡村风景的同时,营造城市化、几何化的自然(如巴洛克园林)将自然引入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或将城市引入田园(田园城市和田园郊区)

景观作为视觉美的感知对象,是基于物我分离的基础之上的,即人作为欣赏者。但同时,人在景观中寄托了个人的或群体的社会和环境理想。陶渊明的桃花源也正是这样意义上的景观,武陵人眼中的桃花源是中国士大夫的社会和环境理想的典型。

但桃花源里人或者说"内在人"眼中的景观则另有一番含意,即景观作为一个栖居地的含意。

2、景观的栖居地含意:内在人的生活体验

2.1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每一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或者说是潜在的"家"。中国古代山水画把可居性作为画境和意境的最高标准。无论是作画或赏画,实质上都是一种卜居的过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也是场所概念(Place)的深层的含义。这便又回到哲学家海德歌尔的栖居(Dwelling)概念(Heidegger, 1971)。栖居的过程实际上是与自然的力量与过程相互作用,以取得和谐的过程,大地上的景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的结果。同时,栖居的过程也是建立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过程。因此,作为栖居地的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城市的龙山或靠山,村落背后的风水林,村前的水塘,房子后门通往山后的小路,还有梯田和梯田上的树丛,甚至是家禽、家畜、蔬菜、瓜果,都是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力相互作用、取得平衡的结果,是人们对大自然丰饶的选择和利用,也是对大自然的刻薄与无情的回避和屈服。桃花源的天人和谐景观并不是历来如此,也决非永远如此,正是在与自然力的不断协调过程中,有时和谐,有时不和谐,最终自然教会了人如何进行生态的节制,包括如何节约土地和水,保护森林,如何选地安家,如何引水筑路,如何轮种和配植作物,懂得"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孟子·梁惠王);懂得"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周礼·地官)。城市中的红线栏杆、籓篱城墙、屋脊之高下、门窗之取向,农村的田埂边界、水渠堤堰,大地上的运河驰道、边境防线,无不是国与国,家与家和人与人之间长期竞争、交流和调和而取的短暂的平衡的的结果,即Jackson所谓的政治景观(1984)。

2.2景观是内在人的生活体验

景观作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体的人与具体的场所联系在一起。景观是由"场所构成的,而场所的结构又是通过景观来表达(Norberg-shulz ,1979,P8)。与时间和空间概念一样,场所(地方)是无所不在的,人离不开场所,场所是人于地球和宇宙中的立足之处,场所使无变为有,使抽象变为具体,使人在冥冥之中有了一个认识和把握外界空间和认识及定位自己的出发点和终点。哲学家们把场所上升到了一个哲学概念,用以探讨世界观及人生(Casey,1998;Heidegger,1971);而地理学家、建筑及景观理论学者又将其带到了理解景观现象的更深层次。对场所性的理解首先必须从场所的物理属性,主体人与场所的内-外关系,以及人在场所中的活动,无所不在的时间,四个方面来认识.这四个方面构成景观作为体验场所的密不可分的整体。

⑴场所的物理属性

场所由空间和特色两部分构成,也可理解为空间和资源特征。关于空间的结构的分析,一个是点--结--线--面模式,最典型的是Lynch的节点-标志-路径-边沿-区域模式(1969),和"内--外"(Outsider-Insider)模式。后者可通过底面、顶面、围合、豁口、边界等元素来分析,并通过向心性、指向和节奏来强化空间感。在中国人的景观认知模式中,场所现象的空间更象"盒子中的盒子",无论是风水模式、中国画中的空间构图、宗教神话中的洞天福地,都体现了这种空间模式的存在,可把它称为葫芦模式(俞孔坚,1998)。点--线--面模式与葫芦模式是可以结合的,这种结合将更有利于我们对空间的把握。

而空间的特色则是由更为具体的物质成份及其状态所决定的,它具体描绘了构成空间的元素或成份,物体质地,光线色彩,形式等,形成地方特色的氛围。如哈尼族村寨景观中兰色的天空,白色的云,黑色的土地,墨绿色的森林,长着青苔的房顶,着红衣服的哈尼少女,赶着老黄牛回家的老人的吆喝声,竹筒饭的消香……。所有这些共同铸成了一个场所的特色和氛围。这些都形成了景观的地方个性,或地理性格。

⑵关于主体人的内-外关系

景中人和景外人看待景观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景观的表达,而后者是景观的印象。后者以一种走出景外看景的距离感和主客观分离的姿态来研究景观,导致了景观作为风景的艺术观,以及景观作为实证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和系统概念的科学观,人文地理学及现象学则强调对景观的地方性的认识必须是人在景中的,Jackson(1984)对景观的理解正是基于此。他认为景观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之中,而它不是人们观看的对象;景观是一种社会生活的空间,景观是人与环境的有机整体,这与实证主义的主-客观分离的观点是完全相反的;景观的评判是作为一个生活和工作的空间,而且是站在那些生活和工作其中的人的立场和角度来评判和认识的;所有景观都表达了一种理想,一种经世不衰的,在大地上创造天国的理想。

⑶关于场所的功能或人的活动:定位和认同

场所(地方)是人与自然秩序的融合,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体验的最直接、最具体的中心,与其说场所是通过其地点、属性或者社区所定义的,不如说它们是通过人在特定场合下的体验所定义的(Relph,P141)。场所在英文中的含意与发生,产生(Take place)相联系,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文化中关于世界创生的传说都是把混沌无秩作为世界前的状态。当天地分开,晦明有秩,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鸟、兽、人文开始成形之时,便有了场所。所以场所使无变为有,从无秩走向有秩,所以场所的形成在于对世界的组织,将世界分化为性质上各有区别的独特的中心,并使其有结构以反映和引导人们的体验。而要获得场所,感觉到场所的存在,则依赖于人的体验,这决定于两个方面:即:定位和认同,前者说明人是否感觉到以某地方为中心或节点的秩序的存在,后者则表明人自身秩序是否能与客观的秩序发生共鸣与和谐。如果两者是肯定的,则场所是有意义的,或者说是有场所感的。否则,要么是在空间和茫茫宇宙中人不知所在,无所适从;要么所从不适,而茫然不知所去,这便是场所感的丧失(Placeless)(Relph,1976)。

a.首先关于定位,它主要和空间的结构特征相对应,中国文化景观中的葫芦模式,如以穴位为中心的四神兽风水图式,便是一个传统中国人的空间定位模式。基于这一模式,中国大地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地方系统,或国土定位系统,在最大尺度上的定位结构是仰观天象、星座,地分经纬,以昆仑为祖山,长江、黄河、五岳为四至和环护,次级定位系统则围绕州府、县衙,辩龙山、龙脉,以分玄武朱雀,明朝山案山、水口,偶尔标以风水亭塔。都是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定位座标,使栖居者明白其在天地中的位置,犹如座胎于母亲子宫中的胎儿,依偎于自然母亲的怀抱中,获得安宁的栖息(图10)。中国人的葫芦模式是一个栖居的模式,是一个基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定位模式。林奇的点线面模式则给运动于景观中的人一个空间定位系统和参照,通过这些空间元素,形成整体城市的印象,指导人在城市中的运动。节点的向心性,道路的指向性以及空间的节奏和变化,都使场所的秩序感得以强化。

b.场所对人的活动的作用的第二个方面是认同,它是与地方的特色和个性相对应的,认同即与特定的环境成为朋友,或者说是使自己归属于某一场所,和这一个地方上的社会群体。认同于一个场所,是一个适应于这个地方的所有自然过程与格局以及社会的过程和结构的结果,是个体人的秩序与其脚下的土地,头顶的苍天,以及周围的自然和人的秩序的谐同,当对方告诉你是来自哀劳山的麻栗寨时,他实际上带给你的是哀劳山半山腰上的那个村寨,寨子上头的那片密林,林子上的云雾,以及寨子下面的梯田,和梯田上的那丛树,那一堆巨石;他实际上还带给你那又长又粗的竹筒烟枪,男子头顶的红头巾,少女身上的黑底白纹绣花,还有竹筒米饭的清香,以及蘑菇房、长街宴、神树上的祭台。这里,人成为场所的一部分,场所也成了人的一部分。

正如场所的方向与定位功能取决于场所的空间结构属性,人对场所的认同则是对应于地方的物质特性。物质属性、人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含义是构成场所整体个性特征的基本元素。

作为一个景中人,你归属于某一场所,认同于该场所,你在景中的状态越深入,你与场所的认同感就越强(Relph,1976,P49)。只有成为景中的人,归属于场所的自然过程、自然力以及场所的社会过程和地方之神,认同于它们,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场所感,一种自觉的场所归属感,而由场所构成的景观才具有意义(图11,12,13)。

(4)时间性

自然过程是有时间性的,而人的存在影响了自然过程,这里,人替代了时间而起作用,所以,Jackson说"景观是人们有意识创造的、推进或阻碍自然过程的空间"(1984,p8)。景观的时间性也意味着景观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的关系。即:人类的欲望、生产技术以及自然力。作为人类栖居地的景观从和谐的田园,到不和谐的大工业城市,再到田园城市理想,最终走到花园郊区和高科技园,正是一个"欲望-技术-自然力"三者之间由平衡到平衡的打破,再到新的平衡的建立这样一个过程。

人类的欲望从最低级的求生欲望、繁殖欲望,到社会交流的欲望,从物质欲望到精神的欲望,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而人类的欲望又推动了人类生产技术和改造自然技术的变革,从木棍石斧,到牛拉铁犁,再到蒸气机、汽车、直到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人类的物质与精神的欲望在一步步满足之后,又一步步升高了更大的欲望。人与自然力的关系也从我-您到我-它,再到我-你的关系。对自然则从恐惧到掠夺,再到友善的转变。景观也从恐惧的,纪念性的,再到亲切的,人性化与生态化的景观转变。

3、景观作为系统的含义:科学、客观地解读

武陵人所见的桃花源除了其优美和谐的画面和作为一个和谐社区的栖息地之外,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任何一种景观:一片森林,一个城市,里面都是有物质、能量及物种在流动的,是"活"的,是有功能和结构的。

在一个景观系统中,至少存在着五个层次上的生态关系。

第一是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如哈尼族村寨的核心生态流是水。哀劳山中,山有多高,水有多长,高海拔将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截而为雨,在被灌溉、饮用和洗涤利用之后,流到干热的红河谷地,而后蒸腾、蒸发回到大气,经降雨又回到本景观之中,从而有了经久不衰的元阳梯田和山上茂密的丛林,这是全球及区域生态系统生态科学研究的对象.根据Lovelock的盖娅(Gaia)理论(1979),大地本身是一个生命体:地表、空气、海洋和地下水系等通过各种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过程,维持着一个生命的地球。

第二是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即水平生态过程。来自大气的雨、雾,经村寨上丛林的截流、涵养,成为终年不断的涓涓细流,最先被引入寨中,人所共饮的蓄水池;再

流经家家户户门前的洗涤池,汇入寨中和寨边的池塘,那里是耕牛沐浴和养鱼的场所;最后富含着养份的水流,被引入寨子下方的层层梯田,灌溉着他们的主要作物--水稻。这种水平生态过程,包括水流、物种流、营养流与景观空间格局的关系,正是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三种生态关系,是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丛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水塘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梯田本身作为一个农田系统,其内部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的关系,这是一种在系统边界明确情况下的垂直生态关系,其结构是食物链和营养阶,其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生命与环境之间,包括植物与植物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竞争,共生关系;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个体与群体的进化和演替过程,这便是植物生态,动物生态、个体生态,种群生态所研究的对象。

第五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营养及能量的关系,这是人类生态学所要讨论的。当然,人类本身的复杂性,包括其社会、文化、政治性以及心理因素都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已远非人类生态本身所能解决,因而又必须借助于社会学、文化生态、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对景观进行研究。

城市景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几乎包含了所有上述生态过程,而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4、景观作为符号的含义:人类理想与历史的书

人类是符号动物,景观是一个符号传播的媒体(Lynch and Hack ,1998,P173),是有含义的,它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历史;讲述着动人的故事,包括美丽的或是凄惨的故事;讲述着土地的归属,也讲述着人与土地,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这本书是由符号和语言写成的。景观具有语言的所有特征,它包含着话语中的单词和构成--形状图案、结构、材料、形态和功能。所有景观都由这些组成,如同单词的含义一样,景观组成(如水)的含义是潜在的,只存在上下文中才能显示(Spirn, 1998, p.15)。海德歌尔把语言比喻作人们栖居的房子,"而景观语言则是真正的人的栖居地"(Spirn,1998,p16),景观语言是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人类文字及数字语言的源泉。"河出图,洛出书"固然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它却生动地说明了中国文字与数字起源于对景观中自然物及现象的观察和启示的过程。无论是头顶的白云、足下的大地、山川、河流、动植、鸟虫,汉字无不是所指对象的象形与抽象的结果。从辨认各种足迹来知晓鸟兽活动的信息,以便避猛兽而猎获食物,到烧龟察裂文以卜吉凶,再到仰观天象,俯察地形,以判风水之祥恶,甚至于到现代,人们还从鸟兽的行迹来预测地震,从虫鱼的行为来判雨晴。

同文字语言一样,景观语言可以用来说、读和书写,为了生存和生活--吃、住、行、求偶和生殖,人类发明了景观语言。如同文字语言一样,景观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景观语言是为了交流信息和情感的,同时也是为了避护和隔离的,景观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只能部分地为外来者所读懂,而有很大部分只能为自己族群的人所共享,从而在交流中维护了族群内部的认同,而有效地抵御外来者的攻击。

景观中的基本名词是石头、水、植物、动物和人工构筑物,它们的形态、颜色、线条和质地是形容词和状语,这些元素在空间上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句子、文章和充满意味的书。一本关于自然的书,关于这个地方的书,以及关于景观中的人的书。当然,要读懂,读者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和文化,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如同上下文关系中的景观语言一样,是有多重含义的,它们所讲述的故事可能是神秘的、悲壮的、美好的、喜剧性的或是残酷的。自然山坡上的一株树,花开花落,或兴或衰,讲述了季节的更替,其与生境或土壤的适应或不适应。而山寨门口的一棵神树,却有着更多的含义,它是全寨人精神生活的中心,树的兴衰,可能预示全村人的吉凶。但对外界人来说,这棵树再平常不过了。

结语

综上所述,景观这一看似简单的概念,却有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它包含视觉景象的含义,但远远不只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广场、街景、园林绿化,从城市到牧野,它都寄托了人类的理想和追求,现今中国城市美化运动本身反映了一个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意识形态;它也包含地理区域的含义,但远不止是地理科学家用自然科学方法所能分析和理解的,它更重要的是内在人的生活体验,是人在茫茫大地的之上和嘈嘈社会之中的栖居之所;景观作为系统,具有整体有机性和复杂性,从后花园到城市、区域国土、甚至全球,都犹如生命的机体,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复杂的联系;景观是符号,但它远不只是广场上的雕塑和纪念物之类,它是自然及人类社会过程在大地上的烙印,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和自然系统的书。因而,景观既是未来生活世界的憧憬,也是历史生活场景的印记,更是现代生活的空间和系统。

参考文献

Casey,E.,1998, The Fate of Pla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ley.

Cosgrove, D. E.1998,Social Formation and Symbolic Landscape.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Madison, Wisconsin, USA.

Forman,R. T. T.,1995. Land Mosaics: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s and Reg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eidegger, M. 1971. Building Dwelling Thinking.: Poetry, Language, and Thought (Trans. by A. Hofstadter). New Y ork: Harper & Row.

Jackson, B. 1984. Discovering the V ernacular Landscape. Y 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MA. Lovelock, J., 1979. Gaia : A New Look at Life on Ear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Lynch, C. and Hack G.,1998, Site Planning (3rd edition),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MA, USA. Lynch, K. 1960. Image of the City, MIT Press. Cognition and Environment: Functioning in an Uncertain World. New Y ork, Praeger.

Meinig, D. W. 1976. "The beholding eye: 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anuary): 47-53.

Naveh, Z. and A.S. Lieberman. 1984.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Springer-V erlag, New Y ork.

Norberg-Shulz, C., 1979. Genius Loci: Toward A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New Y ork: Rizzoli.

Relph, E.,1976, Place and Placeless. London, England, Pion Limited.

Spirn, A. W. 1998. The Language of Landscape. Y 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London.

俞孔坚,1998 理想景观探源:风水与理想景观的文化意义。北京商务印书馆.

景观设计主题与概念要点

【公园篇】 湿地公园 与鱼共乐,忘情山水——无锡五蠡湖 生长型的湿地——新疆克拉玛依东湖公园 以力学策略为向导的Xochimilco 生态公园 “边界共生”——沈阳浑河湿地公园 现代简约风的典范——悉尼5 号湿地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水力设施与园区景观和谐共处——查普尔科湖百年纪念公园旋转、继承——Laagland 公园 互动式的流水景色——默塞德公园 “地球天书”——大鹏半岛地质公园 修复与保护——铁岭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二期设计方案穿越时空的绿廊——张家口城西河湿地公园 蓝河之心——石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梦幻中国风——光明新城中央滨河公园 滨水公园 漕运文化与当代生活的交融——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城市段滨海旅游风情带——南澳月亮湾海岸带景观改造深化设计蜿蜒的生态景观——多伦多当河下游滨水公园

“人在画中以作画”——内蒙古锡林浩特锡林湖景观规划 雄鹰落地,诗意飞行——天津空港加工区东西湖及中心广场景观江山依旧多娇——融侨?淮安环岛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与艺术,运动与生态——融侨公园景观设计 都市活力长廊——融侨江南水都?南滨江景观设计 极简风格与历史轨迹的统一——悉尼Pirrama 公园 再造城市滨水景观:东莞石龙绿道公园设计 多种唯一性原则——福州滨江马尾东江滨公园 “绿色海洋”的农耕景观——河北省徐水县滨河公园 都市生态商务花园——重庆永川兴龙湖总体景观概念规划 “一心、一岛、一环”——东营荟萃园 大地艺术式的造景——江宁河定桥城市公园 网趣生境,荡漾乐活——吴江市顾家荡景观方案设计 飘落的“绿色丝带”——波托马克河滨水公园 美学式滨水设计——东南佛斯港湾滨水公园一期工程 环境正义的呼唤者——猎人角滨水公园 对大地的记忆——长崎海滨公园 水边的梦幻桥——里肯公园 城市复兴的完美畅想——BP 公司遗址公园

现代景观设计理念解析

现代景观设计理念解析 景观,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现代景观设计需要以人为本、可持续的绿色景观生态理念为指导,结合先进科技与潮流艺术,以中西文化特性为基点,从人的物质精神需求层面深入分析调整设计思路。 目的明确以人为本 "环境设计的目的,并不是让设计师们"艺术地"表达自我,设计师的满足感应当来自鉴别和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的目的就是创造为使用者着想的环境及其组成部分,设计由使用者作为主导,设计师不过是代其行事而已。"现代设计已由以艺术家作为设计已由设计师为主导变成了已使用者为主导,成功的进行了角色转换。这是个巨大的进步,是对于"以人为本"的最好诠释。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以人为本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无论是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是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都得到了广泛的解放。人性化设计无疑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最好体现。 设计"以人为本"理念更大程度的体现在设计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程度,尺度掌握,材质选择等。景观设计在元素构成应体现人们物质、精神两方面的需求,景观设计应美观、大方、具有吸引力,各类设施充足完善以满足人的活动需求,让使用者有保障感和

安全感,尽量满足最使用该场所的群体的生理、心理需求。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和残疾人使用的设施与环境,融入一些使用者可以参与和创新的景观设施或景观小品,发挥使用者的参与性。 可持续的生态的设计观念 众所周知以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为基础的设计将有助于全球自然系统的健康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营造。当今景观设计的观念将会是在能够尽量保持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景观的营造,尽量不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生态系统。人工景观设计方面,如在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上,可将水资源进行循环使用,城市广场景观增设雨水收集器,将雨水收集过滤后进行灌溉或用于广场喷泉水源;居住环境的中水处理利用,可以更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在建筑空间中多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尽可能的利用自然采光,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的生活生产需求。设计建筑样式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夏季依靠植物对阳光的遮挡达到降温的效果,冬天让更多的阳光照射,使用热传导率高的材料使建筑物取得更高的温度,以减少对煤炭、电力方面的需要,达到节约非可再生能源的目的。 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说:"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著名艺术家吴冠中教授说:"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材料在环境艺

南湖公园概念园林景观设计【规划】

城市景观设计——南湖水上公园概念性景观规划设计——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班级:环艺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南湖幸福湾公园概念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1.预设目标主题的策划 1.1确定主题的根据 规划为南湖设计了"一环"和"十二景"。"一环"即环湖绿道。沿南湖岸线建设环湖绿道,总长21.8公里,宽4-6米,市民可环湖绿色行走。绿道分地面式绿道和栈桥式绿道两种。对临湖已建小区段,建栈桥式绿道,栈桥段长5.3公里。"十二景"是:建设碧波港、烟翠绿岛、廊桥遗梦、荷塘月色、渔人傲、水上乐园、杉树林、农耕年华、先农坛、读经堂、长虹卧波、生态长廊。 上位规划确定将南湖幸福湾公园定义为“水上乐园”。所以现在的公园概念规划也将幸福湾公园定为“水上乐园”。 1.2主题的定义 滨水公园是临近水体区域而建,专为居民提供观赏、休闲、游憩、文化交流的公共绿地。滨水公园的生态环境对城区布局、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怡人的生活、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 1.3选取主题的价值判断 ①塑造水域空间的开放性 城市滨水公园为城市居民与游客提供了亲水环境,是城市的公共游览场所,对于滨水空间的设计应本着开放性原则。 ②增强水域景观的可达性与亲水性 滨水公园设计的重要目的在于服务于城市公众的日常游憩休闲活动,可达性差及尺度的失衡造成了某些公共空间公众的参与性低。在滨水公园的设计中应当重视和增强水域景观的可达性于亲水性,促进市民与自然之间的良好交流。 ③打造交通活动的连续性 良好的交通连续性是市民和游客在公园进行游憩休闲活动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保证了游赏者可以欣赏到变化丰富的滨水景观,另一方面也使得居民们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相对隔离的状态,增进了市民之间的交往活动。 ④彰显水域景观的文化性 城市滨水区域对于城市的特色具有重要的展示和传承作用。对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的规划设计,应该重视传统区域文化的独特作用,将当代文化与传统本土文化相结合,能够勾起人们对于本地文化的怀念与自豪,使得人们在游赏过程中视觉体验与精神追求的双重追求。 2.景观规划设计概念的抽出与定位 从预设目标主题中抽取规划设计概念: 1.入口广场:作为整个公园主入口,是公园与外部环境的交通交通枢纽。

园林景观的概念及内涵

园林景观的概念及内涵 摘要:对于园林,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有过一系列论述,如1958年3月他曾发表文章“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初步统计,到1999年末钱老已发表各类论述园林、城市学的书稿及书信百余封,表现出老一辈科学家对中国城市、建筑、园林的关注,并指明了方向。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园林”来做“市标”的国家,而且是第一个建造园林城市的国家。总的来说,园林景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及社会价值。关键词:园林与生态、景观、景观与人类生活 1.园林 许多人认为园林只是指以植物相关的景观营造,在现在,这个认识并不能完全概括园林包含的内容,现代园林所包括的范围是如此广泛,除了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雕塑小品,还有各种新型材料,废品利用等等。园林在造景上必须是美的,要在视觉、听觉上有形象美。绿地就不一定必须有形象美。所以园林可以成为美的景观,而绿地就不一定能成为美的景观。园林还必须是一种艺术品,什么是艺术品?艺术品是一种储存“爱”的信息的载体,“园林”是一种代表城市精神文明、储存爱的信息,以植物造景为主的重要艺术品,她也可成为代表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市标”之一。 1.1.园林的分类 从布置方式上说,园林可分为两大类:规则式,代表是西方园林代表国家意大利宫殿、法国台地和中国的皇家园林;自然式,代表是中国的私家园林苏州园林、岭南园林;混合式,现代的建筑是规则式和自然式的搭配 从开发方式上说,园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原有自然风致,去芜理乱,修整开发,开辟路径,布置园林建筑,不费人事之工就可形成的自然园林。如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是将私家别墅营建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可称为山林别墅;如湖南大庸县的张家界、四川松潘县的九寨沟,具有优美风景的大范围自然区域,略加建设、开发,即可利用,称为自然风景区;如泰山、黄山、武夷山等,开发历史悠久,有文物古迹、神话传说、宗教艺术等内容的,称为风景名胜区。另一类是人工园林,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为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满足游憩和文化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环境,如小游园、花园、公园等。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声誉,代表作是苏州园林,较著名的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藕园、狮子林等。 1.2 .园林是最佳的人居环境 自有人类便有人居环境。经历了巢居、穴居、山居和屋宇居等阶段,直到目前人类仍然在探索合宜的人居环境。现代的趋势不仅在于居住建筑本身,更着眼于环境的利用与塑造。从居住小区到别墅豪宅无不追求山水地形的变化,形成现代建筑与山水融为一体之势。20世纪末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北京宣告的《北京宣言》中指出,新世纪“要把城市和建筑建设在绿色中”,足见城市绿化和园林在人居环境中不可代替的重要性。未来发展的方向,则不仅在人居室内环境,更侧重于人居室外环境 人居环境广义可至太空,中义为城市及农村,狭义可至居住小区乃至住宅,无不与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中国人居环境的理念是文化的总纲“天人合一”之一脉,强调人与天调,天人共荣。其中也包含“人杰地灵”、“景物因人成胜概”等人对于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创造艺术美,也是“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管子·五行》)。因此中国古代有“天下为庐”之说。其中主要是体现用地之地宜,兼具顺从与局部改造的双重内容。生产是手段,经济利益不可片面追求,我们的目的是持续发展的天人共荣、兴世利民。 园林却不是自有人类就有的。人类初始,居于自然之中而并未脱离自然。随社会进步,

景观的概念与效应

景观的概念与效应 杨 帆 (国家林业局中南院,湖南长沙 410014) 摘 要:分析了景观及相关概念的关系,介绍了景观构成的内容和结构,并论述 了景观效应中境界、意境、人景效应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景观的认识,为设计中科学地运用景观效应打下基础。 关键词:景;景观范畴;景观构成;景观效应中图分类号:S759.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3-6075(2000)02-0040-04 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是景观资源的调查、认识、评价、开发、组织。景观资源是由景观、景点、景物等组成的,这些概念都是由景产生的。因此,我们必须先弄清楚“景”及其相关术语的内函。 1 景的概念 什么是景呢?它是作为客观存在的物体,必须有可以引起兴致、意趣的光、形、色及其内函对人产生信息刺激,即客体除自然属 性外具有较多的社会属性,并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跃入人们的眼帘;其次是人们接受这种外部刺激时能够作出认识反映,在头脑中形成具有审美情趣反应的形体图象,才能构成“景”。所以,景是具有一定形体的外因和可以感知的内因所产生的刺激与反应,二者缺一不可。如张家界的金鞭岩,为高达300多m 的石峰,其高大挺拔,气势雄伟的形象,是景的外因。石峰的科学内含是石英砂岩经大自然千万年的风化所形成,石峰因形似古代鞭子而附会上秦始皇“赶山鞭”的神话传说等就是景的内因。 与“景”相关的有景物、风景、景象、景致、风光、景观、景色等概念,它们是由于景所处的环境和周围介质的变化,以及景的内函中所具有的色、象、趣等要素所引起的形式心理效应所产生的。景与所在大环境联系成一体构成风景、风光;在环境景物相互烘托下呈现的景物,常称作景色;景物随时空媒体的变化显现的风 貌称作景象;其所含情趣之多少称作景致;景观则泛指具有审美价值的景物。如金鞭岩石峰与岩下的金鞭溪,旁边的神鹰护鞭、醉罗汉石峰以及天空天象等环境联成一体就是风景;在溪流、树林、远山、天空等衬托下金鞭岩峰显示的雄伟秀丽便是景色;金鞭岩及环境随季节、晴雨、早晚时间变化所呈现的不同风貌,如晨昏的霞彩辉映、秋日的红叶点染、雾天的虚幻漂浮等就是景象;金鞭岩形似古代鞭子,隐含的神话传说及游人因此产生的文化联想,便是金鞭岩的景致情趣。 2 景观范畴 风景景观的范畴包括景观资源、景物、景素、景观、景点、景区等概念。按照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的术语解释,其定义如下。 1)景观资源:指在森林公园范围内,可构成景观并具有观赏、文化、科考价值的一切资源,内含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如张家界的峰林、幽谷、森林、野生动物等属自然景观资源;朝天观、清风亭、六奇阁等建筑及区内的神话传说属人文景观资源。 2)景物:指具有观赏、科学文化价值的 ? 04?第19卷第2期2000年5月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CEN TRAL SOU TH FOREST INV EN TOR Y AND PLANN IN G Vol.19 No.2 May.2000

景观设计主题与概念

景观设计主题与概念【公园篇】 湿地公园 与鱼共乐,忘情山水——无锡五蠡湖 生长型的湿地——新疆克拉玛依东湖公园 以力学策略为向导的Xochimilco生态公园 “边界共生”——沈阳浑河湿地公园 现代简约风的典范——悉尼5号湿地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 水力设施与园区景观和谐共处——查普尔科湖百年纪念公园 旋转、继承——Laagland公园 互动式的流水景色——默塞德公园 “地球天书”——大鹏半岛地质公园 修复与保护——铁岭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二期设计方案 穿越时空的绿廊——张家口城西河湿地公园 蓝河之心——石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梦幻中国风——光明新城中央滨河公园 滨水公园 漕运文化与当代生活的交融——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城市段 滨海旅游风情带——南澳月亮湾海岸带景观改造深化设计 蜿蜒的生态景观——多伦多当河下游滨水公园 “人在画中以作画”——内蒙古锡林浩特锡林湖景观规划 雄鹰落地,诗意飞行——天津空港加工区东西湖及中心广场景观

江山依旧多娇——融侨?淮安环岛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与艺术,运动与生态——融侨公园景观设计 都市活力长廊——融侨江南水都?南滨江景观设计 极简风格与历史轨迹的统一——悉尼Pirrama公园 再造城市滨水景观:东莞石龙绿道公园设计 多种唯一性原则——福州滨江马尾东江滨公园 “绿色海洋”的农耕景观——河北省徐水县滨河公园 都市生态商务花园——重庆永川兴龙湖总体景观概念规划 “一心、一岛、一环”——东营荟萃园 大地艺术式的造景——江宁河定桥城市公园 网趣生境,荡漾乐活——吴江市顾家荡景观方案设计 飘落的“绿色丝带”——波托马克河滨水公园 美学式滨水设计——东南佛斯港湾滨水公园一期工程 环境正义的呼唤者——猎人角滨水公园 对大地的记忆——长崎海滨公园 水边的梦幻桥——里肯公园 城市复兴的完美畅想——BP公司遗址公园 移动公路,靠近自然——哈德逊滨河公园南区总体规划1-4期 漂浮的花园——永宁公园 滨水之上的一片绿洲——Light公园 城市前沿的草坪——巴尔的摩内陆港西岸公园 经典都市奇迹再现——Queens West滨水公园总体规划&Gantry Plaza State Park(一期工程)几何形状定义的休闲空间——Union Point滨水公园 现代元素与历史元素的纽带——喀什哈马海滨公园 机场跑道上的全新地貌——希腊Hellenikon城市公园

景观的概念

什么是景观 ——对景观的认识 景观的概念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却很难用几行文字描述出来。它有视觉上的景象,也有意识上的理想与追求,在喧闹的城市都市生活中,人们在寻求更深层的自我满足感的同时,憧憬美好生活的欲望让人类对景观展开了神秘的研究,从而进行了“景观设计”。 景观的概念 景观(landscape)一词的使用最早见于希伯来语“圣经”旧约全书,在英语、德语、俄语中拼写相似,其原意都是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 汉语中的“景观”一词涵义丰富,既反映了“风景、景色、景致”之意,又用“观”字表达了观察者的感受,这与近代西方流行的一种将景观视为被生物体所感知的环境的认识有异曲同工之妙。 具体来说,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景观的含义自然不同,因人而异!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等等一系列不同的理解观点。 对于学习景观设计专业的我而言,景观是一个抽象的事物,它借助园林中的石头、水体、植物与建筑物等在空间上形成不同的组合,创造出视觉上美的景象,满足人类的需求,在城市的居住环境中,景观能够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身生活栖息地的寻求,这是反映了一种人的理想和欲望的追求。 景观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景”,它包括很多方面,景观是人们有意识创造的、推进或阻碍自然过程的空间。”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的一种意识,人类从森林、乡野生活中走出来,渴望得到城市的居家归属感,便造就了城市,造就了建筑,从而有了新的生活环境! 什么是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也就是由于它的概念决定了景观设计以后工作的范围,小到庭院,甚至室内绿化空间设计,大到国土与区域规划设计;从纯自然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到城市中心地段的空间设计。特别是现代景观设计更注重生态性和地域性,对我们的要求更为苛刻了,综合、丰富、全面的知识体系是我们必备的要求。理论和个人素质修养的储备直接影响我们将来的设计作品。 景观设计的目的对人而言是为了人类自身的需求,为了得到一个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一种适宜的场所感,促使周围的景观环境与人类相处融洽、和谐,更

景观的含义(一)

景观的含义(一) 内容摘要摘要]本文从四个层面探讨了景观的含义:(1)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在空间上与人物我分离,景观所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2)景观作为生活其中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物我一体;(3)景观作为系统,物我彻底分离,使景观成为科学客观的解读对象;(4)景观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与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因而,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引言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辞海,1995);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如Naveh,1984,Forman,1995);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小品。而一个更文学和宽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Webster’s英语大词典,1996)。)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1976)。 本文则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及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由表及里,揭示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1、景观的视觉美的含义: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1.1景观作为城市景象 在西方,景观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成书于公元前的旧约圣经,西伯来文为"noff",从词源上与"yafe"即美(beautiful)有关。在上下文中,它是用来描写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景色的(Naveh,1984)。因此这一最早的景观含意实际上是城市景象。可以想象,这是一个牧羊人,站在贫瘠的高岗之上,背后是充满恐怖而刻薄的大自然,眼前则是沙漠绿洲中的棕椰与橄榄掩映着的亭台楼阁宫殿之属。因此,这时的景观是一种乡野之人对大自然的逃避,是对安全和提供庇护的城市的一种憧憬,而城市本身也正是文明的象征。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意,一直延续到现在,但该词所包含的内涵和其背后所传达的人类审美态度,却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乡村土地的贪欲,即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其二则来源于工业革命中后期对城市的恐惧和憎恶,即景观作为对工业城市的对抗。 1.2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 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使乡村也成为景观"(Cosgrove,1998,P70)。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将人束缚于君权之下,人被系于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人如母亲襁褓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存与生活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城市,同时不断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新贵族们想用理想城市的模式来组织和统领理想的乡村风景,实现一种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新秩序。而画家(更确切地说是资助画家们的新贵族)眼中的城市理想社会和人与自然新和谐的"理想城市"是严格几何的、纪念性的和完全基于透视学的。理想城市模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样,遵循了严格的比例关系和美学原则。而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也被用同样的审美标准来设计和建造,因此有了以凡尔塞为代表的巴洛克造园。 1.3景观作为城市的逃避

什么是景观

什么是“景观”? 知道有这个词存在,却从未自己给它下定义。上网查了一些资料,许多景观的字眼跳出来,有讲到了景观的具体含义,也有对它进行的不同形容,有很多种也很杂乱。具体来说,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景观的含义自然不同,因人而异!摘抄了一些认为自己有必要去理解的句子“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等等一系列不同的理解观点。 对于从事景观设计专业的我而言,景观是一个抽象的事物,它借助园林中的石头、水体、植物与建筑物等在空间上形成不同的组合,创造出视觉上美的景象,满足人类的需求,在城市的居住环境中,景观能够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身生活栖息地的寻求,这是反映了一种人的理想和欲望的追求。 景观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景”,它包括很多方面,我认同Jackson所说的一句话“景观是人们有意识创造的、推进或阻碍自然过程的空间。”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的一种意识,人类从森林、乡野生活中走出来,渴望得到城市的居家归属感,便造就了城市,造就了建筑,从而有了新的生活环境! 景观的概念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却很难用几行文字描述出来。它有视觉上的景象,也有意识上的理想与追求,在喧闹的城市都市生活中,人们在寻求更深层的自我满足感的同时,憧憬美好生活的欲望让人类对景观展开了神秘的研究,从而进行了“景观设计”…… 什么是“景观设计”?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形式,将一种事物通过结合物转化为另一种事物,或者说,将一种事物从一个环境带到另一个环境中去,以“不变应万变”! 景观设计的内容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方面,从城镇市政规划、公园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居住区绿化、住宅庭院等方面角度出发,借助景观元素对它们进行规划与设计,使抽象变为具体,融入了人工设施和人工植被。 景观设计有其很大的发挥余地,设计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可以通过设计图纸、设计工具等,用电脑或手绘的方法将其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等一系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传达给其他人。 景观设计的目的对人而言是为了人类自身的需求,为了得到一个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一种适宜的场所感,促使周围的景观环境与人类相处融洽、和谐,更为了表达人们心中对美好事物的生活憧憬,使景观设计为了人类而生态!这不只是人类需要生存等的基本需求,还有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人类最高的需求就是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 对于从事景观设计工作而言,提供业务图纸的业主和甲方的需求就是景观设计所要追求的目标,从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角度,实现设计创造出的多方需求和价值的领域。 什么是“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的概念很广,人的视野所能看到的,所能想象出来的都是风景!它所包含的内容远比景观设计来得多,其中包括造园、城市绿化规划设计、大地景观规划、园林绿化施工养护、园林植物繁殖、引种、育种等等;甚至包括切花、盆花生产。景观设计只能是风景园林专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代替全部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设计是对空间尺度感的无限延伸,是对人类居住生活的改造、对自然的改造、对未来的改造,是人类把握住将来所做的事业。不是每个设计师都是最好的设计师,也不是最好的设计师就能够设计出最好的景观。任何事物都在淘汰,只有遵循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只有这样设计的景观才是永恒的,风景园林设计才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南湖公园概念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 ——南湖水上公园概念性景观规划设计——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班级:环艺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南湖幸福湾公园概念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1.预设目标主题的策划 1.1确定主题的根据 规划为南湖设计了"一环"和"十二景"。"一环"即环湖绿道。沿南湖岸线建设环湖绿道,总长21.8公里,宽4-6米,市民可环湖绿色行走。绿道分地面式绿道和栈桥式绿道两种。对临湖已建小区段,建栈桥式绿道,栈桥段长5.3公里。"十二景"是:建设碧波港、烟翠绿岛、廊桥遗梦、荷塘月色、渔人傲、水上乐园、杉树林、农耕年华、先农坛、读经堂、长虹卧波、生态长廊。 上位规划确定将南湖幸福湾公园定义为“水上乐园”。所以现在的公园概念规划也将幸福湾公园定为“水上乐园”。? 1.2主题的定义 滨水公园是临近水体区域而建,专为居民提供观赏、休闲、游憩、文化交流的公共绿地。滨水公园的生态环境对城区布局、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怡人的生活、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1.3选取主题的价值判断 ①塑造水域空间的开放性 城市滨水公园为城市居民与游客提供了亲水环境,是城市的公共游览场所,对于滨水空间的设计应本着开放性原则。 ②增强水域景观的可达性与亲水性?滨水公园设计的重要目的在于服务于城市公众的日常 游憩休闲活动,可达性差及尺度的失衡造成了某些公共空间公众的参与性低。在滨水公园的设计中应当重视和增强水域景观的可达性于亲水性,促进市民与自然之间的良好交流。 ③打造交通活动的连续性 良好的交通连续性是市民和游客在公园进行游憩休闲活动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保证了游赏者可以欣赏到变化丰富的滨水景观,另一方面也使得居民们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相对隔离的状

景观概念名字

今天网上闲逛看到园林景观取名总汇,很强大,发上来给同仁参考。 园林景观取名命名总汇参考: 1、亭:松涛亭、耦香亭、百花亭、木香亭、怡红亭、听泉亭、探月亭、扇面亭、桂香亭、青枫亭、迎春亭、翼然亭、望荷亭、沁芳亭、赏心亭、知春亭、流杯亭、鉴碧亭、神秀亭、可中亭、仙弈亭、兰亭、春光亭、可亭、冠云亭、天泉亭、放眼亭、涵青亭、倚虹亭、待霜亭、雪香云蔚亭、荷风四面亭、笠亭、塔影亭、宜两亭、得真亭、静深亭、对照亭、真趣亭、飞瀑亭、湖心亭、月到风来亭、冷泉亭、荷风柳浪亭、生云亭、挹芳亭、养虚亭、琼蕊亭、山色亭、远香亭 2、台:多景台、牡丹台、起云台、 3、楼:含辉楼、四宜楼、碧桐花楼、法源楼、清旷楼、储水楼、烟雨楼、西楼、见山楼、倒影楼、 4、阁:环翠阁、若帆之阁、清音阁、冷香阁、远翠阁、浮翠阁、留听阁、白梅阁、修竹阁、濯缨水阁、凌虚阁、 5、榭:朝霞榭、芙蓉榭、沁芳榭、湖光榭 6、廊:画廊、曲廊、夕照廊、、波形廊、 7、殿:凝辉殿、正大光明殿、 8、堂:中和堂、集福堂、蔚藻堂、清夏堂、畅和堂、沉心堂、慎德堂、澹怀堂、含经堂、泽兰堂、兰雪堂、远香堂、绣绮堂、立雪堂、心远堂、 9、馆:涵秋馆、如意馆、长春仙馆、杏花春馆、玉玲珑馆、竹香馆、清风池馆、五峰仙馆、秫香馆、清韵馆、 10、斋:春泽斋、思永斋、淳化斋、蕴真斋、静性斋 11、轩:绿满轩、多嫁轩、深晨轩、君子轩、三支轩、闻木樨香轩、揖峰轩、听雨轩、南轩、小山丛桂轩、竹外一支轩 12、房:寒碧山庄、玉兰山房 13、娱乐与饮食:碧萝餐厅、松陵酒家、茅舍接待室 14、桥:飞虹桥、石板桥、绿荫桥、枕流桥、青枫桥、凌波桥、九孔桥、颐波桥、迎客桥、小飞虹、引静桥、涵芳桥、烟霞桥、落虹桥 15、水体:水禽池、银锄湖、白莲池、颐静湖 16、景点:洞天深处、缕月云开、菇古涵今、山高水长、上下天光、菊院荷风、坐石临流、武陵春色、柳浪闻莺、水木明瑟、西峰秀色、菱荷香、紫碧山房、鱼跃鸢飞、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接秀山房、观鱼跃、别有洞天、南屏晚钟、夹镜鸣琴、一碧万顷、湖山在望、万景山庄、古木交柯、海棠春坞、梧竹幽居、柳荫路曲、听松风处、 17、题名石:清如许、清虚山、寒山行、活泼泼地、真有趣、 18、园:倩园、茹园、建园、藻园、枇杷园、吟春园、倚春园、荷风园、丹枫园、霜红园、暗香园、集芳园、四宜园、凝翠园、紫竹院、樱花园 组团名称 启:一潭清澈荡漾的碧波开启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临水的会馆象征居民新生活的开始。 诚园:有叠水和植物围合的空间为人们提供交流的场所,让人们感到人与人的相处简单而真诚。 流园:流动的水景在视觉上形成协调的韵律,人使用者有种贴近自然的自得和喜悦。 逸园:有花架和植物围合成主要休憩空间,广场设有健身器材,让紧张工作的人们有促膝倾诉和

景观规划理念与主题

一、现状概况: 二、景观规划理念与主题 (一)规划理念: (1)景观的实用性:景观空间的形式和功能上与、环境相互协调,能容纳公众多种活动,从物质和精神上去引导居民的日常活动。 (2)景观的多样性:在保护环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提供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开敞空间和各种功能设施,为公众提供多种体验和选择性;同时也为各种技术的多样性表达提供空间。 (3)景观的延续性:即在建设中保持与自然环境,保护城市文脉的延续性。(4)景观的艺术性:运用各种建设要素和当地自然的材料,用艺术的表达构成人文自然景观,使生活在其中的人获得艺术享受。 (5)景观的整体性: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建设多种景观,形成合理的整体景观分布。 (二)景观主题:以人为本,和谐家园 思想体现:本案以“以人为本,和谐家园”为主题,在景观布局中处处考虑居住者的需要,以人为本,紧扣“住宅—家—爱”的概念。为温馨的家创造温暖的空间。因为我们深知:我们不仅提供给住宅,而是要给您和您的亲人一个温馨的家园。 三、设计原则: (一)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1)充分体现居住环境景观的亲和性和适宜性; (2)要充分满足功能要求,要强调布局的统一性; (3)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布局,尽量减少土石方量,保护和利用并举。 (二)功能突显的原则 以人为本,强调居民的舒适性,娱乐性和可参与性;营造开放和私密兼顾的居住,休闲空间; 1.公共交流; 2.自由休闲; 3.老年活动; 4.儿童娱乐; 5.体育运动。 (三)经济合理性原则 1.力图在最少的地形整治前提下,达到土方平衡,减少工程造价; 2.创造丰富的功能和景观设施,尽量考虑既具观赏性,又实用简洁,便于实施和管理; 3.尽量利用乡土树种,发挥乡土树种的景观潜质。 四、景观分析:二横一纵五区 总体布局:基于该地块的地形特征和建筑空间的分布的考虑,总体上形成“二横一纵五区”的格局。 1. 二横:入口景观轴线 规划依托两条东西向道路形成小区景观轴线,并结合小区出入口,形成入口景观通廊。

园林景观概念综述

园林景观概念综述 (风园09-1 080344127 洪方圆) 摘要:在限定的范围内,通过对地形、水体、建筑、植物的合理布置而创造的可供欣赏自然美的环境综合体就是园林。 景观是指土地与土地上的构筑物构成的多种形态,它是时间与生命体在土地上存在的痕迹。 关键词:园林;景观;自然;定义;概念 “园林”与“景观”仿佛孪生兄弟般总是如影随形,那么“园林”与“景观”的定义如何,它们又存在什么关系呢? 一、园林的定义 根据篆体“园”字理解的含义为:“囗”表示围墙(人工构筑物);“土”表示地形变化;“口”是井,代表水体;衣代表树木和枝杈。可以看出,在限定的范围内,通过对地形、水体、建筑、植物的合理布置而创造的可供欣赏自然美的环境综合体就是园林。 它们的性质、规模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娱乐、居住的环境。 关于园林的定义,很多园林界老前辈、专家都有精辟的论述和详细的分析。 陈从周教授在《园林谈丛》一书“说园”篇中对园林的解释是:“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形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这个定义简介而抽象,概括出园林式综合艺术品,勾勒出园林的精髓。 孙筱祥教授在《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北京林学院1981年版)绪论中对园林的定义式:“园林是由地形地貌与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自合而成的统一体。”这个定义较详细全面地提出了园林构成与素材,也勾画出园林的精髓与特征。 杨鸿勋教授在《中国古典园林机构原理》书中对园林下的定义为:“在一个地段范围内,按照富有诗情画意的主题思想精雕细刻地塑造地表(包括堆土山、叠石、理水竖向合计)、配置花木、经营建筑、点缀驯兽(鱼、鸟、昆虫之类),从而创造出一个理想的自然趣味的境界。” 张家骥教授在《中国造园论》(1991年版)对园林的定义是:“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位物质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这个定义从“园”的有限空间概念、园林创作的主题思想和创作特点、创作成果的特殊性来论述园林的定义与精髓。 二、景观的概念 景观(Landscape)一词最早的记载是出现于旧约圣经之中,其含义只城市景象或指大自然风景。15世纪,欧洲风景画兴起,使“景观”成为绘画专用术语。18世纪“景观”的含义发生了转变,它与“园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19世纪下半叶,景观设计学的诞生,使“景观”与设计结合得更加紧密,并以学科的形式得以广泛推广。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景观”都采取着不同的认知含义。地理学家把景观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建筑师把景观看做建筑的背景;生态学家吧景观定义为生态景观;艺术家则把景观看做表现得风景。对于我们学科而言,景观是指土地与土地上的构筑物构成的多种形态,它是时间与生命体在土地上存在的痕迹。 景观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型。自然景观包括天然景观(如高山、草原、沼泽、雨林等),人文景观包含范围比较广泛,如人类的栖居地、生态系统、历史古迹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对自然

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

书名:《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 作者:(美)里德 (Reid Grant W.) 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译者:陈建 业赵寅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涵盖内容:详细的图片展示各种生动的设计技巧;简洁的实例展示一系列设计形式的形成过程;自然界中的典型形状以展示自然图形设计形式的来源;超常规的实例以激发设计师创新的灵感。对于设计师来说,一个很令人头痛的事就是把概念转化为特定的、详细的空间组织形式。《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提供的一些生动、实用的技巧,能把这一转化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使之更富有成效。书中提供的方法在传统的和非传统的景观设计中得以印证,为设计思路和方案图提供了概念和哲学方面的基础。里德利用几何图形和自然图形色画出最终的设计方案。 作者简介:格兰特·W·里德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风景园林硕士学位。他是慝萨斯州执业风景园林师并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任副教授。《园林制图》是其另一部力作。 摘要: 风景园林这级的传统方法常开始于调查,即调查业主的目的,调查场地的尺寸,调查潜在使用者的需求。这一过程的规范性提法既是“立项、场地勘察、场地分析”。调查结果后就要进入下一步——概念设计。概念设计的过程体现了改善特定场地景观的一些思想,这些思想通常是调查的逻辑结果。但有时他们先于调查,只能通过点差去修改这些思想,使之更加精炼。 概念有多重形式,就本书而言我们必须区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一般的哲学概念,另一种是个别的功能概念。 哈普林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设计的“内河码头广场喷泉”是由一些弯曲的‘折断的矩形状体组成。成为一种城市经历了剧烈的证所造成的混乱和破坏的象征物。 再如作者本人设计的“干园”、环形的道路系统象征了生命的轮回。道路同带有扇贝的石墙紧密结合代表这自然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相互依存。 这个小花园的原主人是即将结婚、并共同拥有这栋新房的两个家庭。四角形的星形花园于是着和睦相处的四个人,中间的一组象征着这个大家庭紧密相连的心脏。 象征性的形式能给空间带来一种特定的内涵、因为它们能增加一种神秘的色彩并且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传统的日本园林就富裕象征性并给人以丰富的遐想:沙中的石块在一些人眼里是大海的航船,在另一些人眼里就是白云中漂浮不定的游子。 总之,西方园林缺少哲学深度或者叫象征主义,这是不应该的。如果设计师去发现场地的精神并追寻它的意境,你会发现你有很多机会去弥补这一点。 那么业主或设计师要赋予场地什么意境呢?比如,以下情况通常易于把空间和象征主义联系在一起:突出权力和成功意义的场地。显示科学技术重要性的空间。一个包含河流的广场象征把水作为生活欢乐之源来庆祝。一个再开发的小区能反映出历史价值的重要性。一处景观能设计成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

景观的含义.

景观的含义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辞海,1995);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如Naveh, 1984, Forman, 1995);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小品。而一个更文学和宽泛的定义则?quot;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Webster's英语大词典,1996)。)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1976 )。 本文则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及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由表及里,揭示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1、景观的视觉美的含义: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1.1景观作为城市景象 在西方,景观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成书于公元前的旧约圣经,西伯来文为"noff",从词源上与"yafe"即美 (beautiful)有关。在上下文中,它是用来描写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景色的(Naveh,1984)。因此这一最早的景观含意实际上是城市景象。可以想象,这是一个牧羊人,站在贫瘠的高岗之上,背后是充满恐怖而刻薄的大自然,眼前则是沙漠绿洲中的棕椰与橄榄掩映着的亭台楼阁宫殿之属。因此,这时的景观是一种乡野之人对大自然的逃避, 是对安全和提供庇护的城市的一种憧憬,而城市本身也正是文明的象征。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造城市、造建筑的城市。 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意,一直延续到现在,但该词所包含的内涵和其背后所传达的人类审美态度,却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乡村土地的贪欲,即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其二则来源于工业革命中后期对城市的恐惧和憎恶,即景观作为对工业城市的对抗。1.2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 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使乡村也成为景观" (Cosgrove,1998,P70)。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将人束缚于君权之下,人被系于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人如母亲襁褓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存与生活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变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城市,同时不断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新贵族们想用理想城市的模式来组织和统领理想的乡村风景,实现一种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新秩序。而画家(更确切地说是资助画家们的新贵族)眼中的城市理想社会和人与自然新和谐的"理想城市"是严格几何的、纪念性的和完全基于透视学的。理想城市模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样,遵循了严格的比例关系和美学原则。而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也被用同样的审美标准来设计和建造,因此有了以凡尓塞为代表的巴洛克造园。 1.3景观作为城

旅游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

谈旅游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 旅游景观设计需要从旅游视角出发,树立符合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理念。正所谓造园之始,意在笔先”计成)。而其中的意”可以理解为意境和理念。 理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它是进行旅游景观规划和设计的主体和核心,理念的不同,不仅决定了旅游景观规划和设计的风格,同时也决定了旅游景观设计的先进性。因此,保持先进的设计理念尤为重要。 而要树立先进的旅游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首先需要从旅游本质属性来进行分析。旅游本质研究的基本观点:经济是旅游的表象,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核心属性,通过异地性和暂时性的活动获得愉悦的体验是旅游的本质 关于旅游产业构成一般采用六要素说(行游住食购娱),而对于旅游活动构成的基本 要素一般则包括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旅游景观是重要的旅游客体,是旅游主体体验的主要对象。要获得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必须要满足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同时还要符合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无论分析旅游本质属性还是分析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都说明旅游景观设计要富有文 化内涵,满足游客体验需求,保持旅游吸引物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远景设计研究院我们认为需要坚持三大理念。三大理念分别是: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突出文化。 一、可持续发展 科学来源: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根据景观生态学的观点,在自然界生存最久的并不是最强壮的生物,而是最能与其他生物共生并能与环境 协同进化的生物。可持续发展理论则强调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和人与自然的公平原则,强调生态、

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和谐统一。 理念内涵,理念发展: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低碳旅游 遵从自然(design with nature ):旅游景观的设计首先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Ian Mc.Harg认为,每一块土地的价值是由其内在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 人的活动只能是认识这些价值或限制、去适应和利用它,只有适应了才有健康和舒适。不仅要尊重自然的每一个因素,还要尊重自然景观的整体性、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和独立价值,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西蒙:我们实现的最伟大的进步不是力图彻底征服自然,不是忽视自然条件,也不是 盲目地以建筑物替代自然特征、地形和植被,而是处心积虑的寻找一种和谐统一的融合。 尊重自然的独立价值:例如泰山就有树当道者不伐,石当道者不搬”的圣谕一一尊重自然独立价值的有力表现。 遵从自然的根本内涵就是尊重自然规律:按照旅游景观设计所在地域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 减少对自然的干扰:生态旅游”的概念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于1983年提出。近三十年来,其内涵不断扩充,但有两个要点始终不变: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一些自然保护区违反有关管理条例,在缓冲区甚至核心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有的只考 虑商业需要,在旅游区大造道路、索道、宾馆饭店、停车场、桑拿、歌舞厅及人文景观,降低了植被覆盖率,破坏了自然美;规避生态灾害和生态危害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