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课程标准汇编

最新《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课程标准汇编
最新《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课程标准汇编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控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一般分析方法和基础技能,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考虑到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作原理要有所了解,更重要的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从高职学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一总目标出发,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课程培养目标,较大程度降低理论教学的重心,删除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的繁冗计算,以必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中,将实验室、实训室与教室整合为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的一体化情景氛围教学平台。即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的一体化情景氛围的教学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室配置了常用工具、通用电子仪器仪表、常用元器件、实验实训装置等设施。创造了任务和条件就在手边的氛围环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践学习的欲望、兴趣和冲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技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子元器件的性能,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

(2)掌握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并会分析具体的电子电路;

(3)会使用万用表等常用电工仪表及常用电子仪器仪表来检测电子电路;

(4)能阅读与理解整流电路及典型稳压电源的原理图;

(5)能阅读与理解典型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

(6)能了解集成电路基本常识;重点理解集成电路在工业中的应用;

(7)会使用常用电子仪表进行数字电路的测量与调试;

(8)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撰写实验、实训技术报告和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

(9)初步具有阅读和应用常见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能力;

(10)初步具备测试常用电路性能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11)初步具有组装和调试电子电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实践各种科学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一体化学习过程,了解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5)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技术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工程实践问题。

(6)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本领域科技发展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技术探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能体验技术改革的艰辛与喜悦。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各种工程问题。

(3)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5)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良好习惯。

(6)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7)培养学生对元器件、仪器仪表及其操作职业素质感情和职业道德。

(8)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安全和环保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工艺和劳动纪律的职业素养。

三、内容标准

第一章半导体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及PN结的基本概念;了解二极管的基本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能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好坏和极性,会正确选用二极管;掌握二极管的主要应用;了解稳压管、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活动安排:

各种二极管的认识活动;二极管极性的判定;二极管应用电路的制作,学会正确使用万用表等基本工具。

考核要求:

本部分内容采用目标考核、过程考核和理论实践一体化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查评价和教师考核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考核评价占80%,考核评价的手段包括二极管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和网络资料的整理等。其中二极管基础知识的闭卷测试成绩占50%、学习过程档案资料(作业、课堂笔记、实验的准备工作、学习的态度等)占20%、实验报告的成绩占10%,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占10%,二极管应用实

ARM嵌入式基础课程标准.

《ARM嵌入式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ARM嵌入式基础是一门介绍ARM处理器原理及接口驱动程序开发的课程。在内容上涉及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ADS开发工具、嵌入式系统定义、处理器系统结构、ARM汇编程序设计、ADS开发工具、C与汇编程序混合编程、ADS映像文件结构及加载技术、ARM异常中断处理及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启动代码分析、嵌入式系统接口及驱动程序开发、 C/OS-II 操作系统在ARM处理器上的移植。学生学习完本课程之后,能够理解ARM处理器体系结构、初步掌握ARM编程方法,初步掌握基于ARM的32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了解S3C2410处理器的基本接口技术,从而为后续更高阶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嵌入式系统定义,处理器系统结构,嵌入式开发流程; (2)了解ARM指令集,掌握A ARM汇编程序设计,ADS开发工具,C与汇编程序混合编程; (3)掌握ADS映像文件结构及加载技术; (4)掌握ARM异常中断处理及程序设计 (5)掌握嵌入式系统启动代码分析 (6)掌握嵌入式系统接口及驱动程序开发 (7)基本掌握uC/OS-II 操作系统在ARM处理器上的移植 (8) 熟练使用式的开发工具和开发平台 2.能力目标 (1)能够编写简章的ARM汇编程序,能够阅读的较复杂的ARM汇编程序;

(2)能够编写简章的无操作系统驱动程序,能够读懂较复杂的驱动程序; (3)能够熟练的使用实验室的ARM实验平台,并能从事简单的嵌入式ARM程序开发; (4) 能够编写简单的嵌入式系统驱动程序; (5) 在老师指导下,能够完成小型的的嵌入式项目开发。 三、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 每周4学时,共64学时。 1.教学内容(打 * 号为重点讲授部分)。表中学时分配学时为:讲课学时+实验学时。 2.实验要求

03《3ds-max建模(场景)》课程标准

《3ds max建模(场景)》课程标准 《3ds max建模(场景)》课程具体分为三个部分,一个为数字城市模型制作另外是网络游戏场景制作和影视动画场景制作。数字城市模型制作是一个基础的就业岗位,实用性很强。场景制作、道具制作,是游戏、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根据游戏公司和动画公司的不同岗位要求,分别开展场景制作的学习,主要课程有3ds max基础、道具制作、建筑制作、地图地形制作、植物植被的制作等游戏动画所有的场景元素,并分为不同风格变换制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具备游戏动画场景的制作能力,能熟练掌握3ds max软件操作,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软件基础,并为游戏动画公司场景模型岗位打下基础。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为游戏动画制作专业课程里面的基础课程,掌握软件操作,熟悉软件建模命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场景的模型制作能得心应手,为后面《3ds max角色制作》打下坚持基础,但是本课程也可以作为独立岗位课程,针对岗位为游戏、动画公司场景制作岗位。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以岗位需求为依据,认为岗位需求目标,就是教学目标,经过对大量三维游戏公司、动画公司人才需求的调研,制定出最符合岗位需求的教学计划,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岗位要求和自己的差距,做到目标明确,标准明确。并在教学中以真实的项目案例分析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习课程。 课程开发思路 在本课程建设思路完全根据游戏、动画公司岗位需求,在课程建设中一方面满足岗位要求,另一方面作为后期《3ds max建模(角色)》的基础课程。以低端岗位配合基础课程教学,满足岗位需求的同时为后期高端课程打好基础。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为培养游戏、动画公司三维场景模型师、道具、地图模型师,具备扎实的造型能力,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能胜任三维场景制作岗位的各项要求。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成为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 2.1知识目标 (1)3ds max软件基础。 (2)熟练使用多边形建模。 (3)数字城市模型制作。 (4)常见游戏道具的制作。

园林制图课程标准汇编

园林制图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园林制图》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一门以园林设计为宗旨,系统的研究园林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图的绘制及园林设计图的绘制和识读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主要讲授园林制图与识图方面的专业知识。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园林制图和识图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国家的制图规范及常用工具、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投影的基本原理;并利用投影的原理绘制各种常用的视图;掌握园林设计图的绘制和识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园林制图和识图技能,能够从事园林设计工作。 后续课程植物造景、园林CAD、园林设计、园林工程等。 1.2课程设计思路 1.2.1围绕绘图能力目标,注重对学生绘图能力方面的培养,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做到理论更加基础、内容更加实用、技能更加接近职业需要,突出本课程的应用性。 1.2.2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讲授投影、剖断面图、轴测图单元时,提供了大量例题供学生练习,这些例题均来源于实际的园林工程,这样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学生毕业后可较快适用工作环境。 1.2.3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识图与制图,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该课程内容种类较多,要求不一,且学生的空间的想象能力稍差,短时间内学生很难掌握,所以实训内容的选取,由简单逐步过渡到复杂,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创新能力。 1.2.4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实践技能,选用具有配套习题集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本课程除了理论教学、多媒体演示,还有课内实践、综合实践等多种方式,来加强实践技能。 1.2.5考核评价:注重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课内实践、综合实践、期末考试。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国家的制图规范及常用工具、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投影的基本原理;并利用投影的原理绘制各种常用的视图;掌握园林设计图的绘制和识读,培养学生利用相关原理、概念、规范、标准等知识,结合有关园林制图与识图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的能力,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今后从事园林行业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汇编语言课程标准-李新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标准 (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课程) 课程名称:汇编语言 适用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 课程代码:16604020 学 时:72 学 分:4 编制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编 制 人:李新 审 核 人: 编制时间:2012年7月1日

汇编语言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 和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 一。 本课程主要介绍IBM PC计算机CPU的结构, 存储器的组织方式;掌握IBM PC计算机的寻址方 式;掌握8086/8088指令系统,并了解80x86、 Pentium增强和扩充指令;掌握基本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和技能;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方 法;了解高级汇编语言技术。它对于学生进一步了 解计算机的内部工作过程、掌握程序设计技术、掌 握DOS中断的使用、熟练上机操作过程和程序调试 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是《汇编语言》 的先修课程。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单片机 原理与应用》、《笔记本电脑维修》等课程是它的 后续课程。 表1 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2个专业专业必修 课程功能本课程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为以后专业课的基础课程前导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 平行课程X 后续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笔记本电脑 维修 1.2 设计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

律,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培养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目标和要求为依据。 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方法指导下,选择适合项目,以认识项目开始,学习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在教师引导下,完成项目设计。以实际项目开发流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建立真实工作任务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联系,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形成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2.课程描述 表2 课程描述 课 程 名 称 汇编语言学期安排建议学时72 学 习 任 务 本课程学习3个教学情景, 9个子教学情景。 课程总目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知道《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16位/32位和奔腾系列微机

场景设计课程标准

分享快乐共享知识 场景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考试课程编号130******** 课程名称考查考试场景设计 2 实验(实训)学时16 总学时32 总学分文化与开课单位课程性质适用专业艺术 学动画专业核心必修课院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场景设计课程是一门研究在平面二维空间中表现三维立体的空间技能课, 具有全面的动画思维绘画能注重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本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的、力和创造能力,在整个动漫设计与制作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场景的原理、透视原理、色彩理论等,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透视关系,合理的色彩搭配,并根据历史背景、地域环境、季节等因素设计场景。为角色最大限度的提供表演的舞台,并为《故事台本或(分镜设计)》和影片整体风格的制作来做准备。以便更加明确的制定教学目标。(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场景设计的先修课为:动画概论、素描、速写、透视、分镜头台本等;后续课程为:动画制作等。 卑微如蝼蚁、坚强似大象.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教学,系统、科学地将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基本概念、原理及在动画专业中的应用进行整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理论基础,并结合专业的能力要求,将基础知识运用于专业,并举一反三,应用于将来的实际工作中。为学生在未来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动画场景设计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 质: 知识:了解场景的色彩规律、空间透视规律、构图规律,各个国家的地域特征,植物的种类、造型。 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场景构图、空间、色彩的表现。如何通过资料素 材想象并设计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场景。能够通过方案要求独立设计并绘制出场景。 素质: 具备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诚信、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质量、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意识;职业道德等素质。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本课程设置是依据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及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知识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动画设计实践技能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平台以及在教育、科研等职业岗位上,从事动画创意设计、编导制作、游戏设计、卑微如蝼蚁、坚强似大象.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数字动画制作及动态技术开发的现代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级技术服务型人才。 (二)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本课程目标、内容制定,依据掌握传统影视动画、透视、色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动画专业文献检索、信息查询、社会调研及立项工作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专业创作及科研能力出发,其内容是从培养具有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我开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能够把民族化的文学、历史、地理、民俗、风情等与现代的时尚文化现象联系起来,认识本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具备全面的科学素养,正确认识并处理动画艺术与科学技术关系的高素质具有动画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的专门人才的需要而制定。 (三)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 以上课程目标的实现,首先教师不但要具备高水平的一流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

课程标准模版

注1:此格式为参考格式,可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修改 注2:蓝色字体部分为填写样式或建议 ***********学院 《**************》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注:对于岗位能力、专业知识课程只能填写一个专业,不含方向;职业素质类课程,可填大类,如全院所有专业、工科类专业等)编者:××教研室(××课程组) 课程负责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学院****系(部) 合作单位:(注:请填写单位全称,如无,则将此项删除) 编制日期:年月日

《********》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书写要求:表格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 (二)课程详细信息(书写要求:标题为黑体四号;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1.适用对象 高中后三年制学生/初中毕业五年一贯制学生。 2.适用专业 *******专业 3. 参考课时 *** 学分 *** 4. 课程简介 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课程的主要信息,让同行教师很直观了解到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课程的开发特色、教学特色、组织特色等信息。

②语言凝练,一般不超过200字。 5. 课程性质与定位 ①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如果是专业核心课程,请表述为“***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②课程定位:明确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与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该课程预期应达到的教学效果。 6. 课程设计思路 ①课程设计依据:包括相关文件、制度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课程的设置要求等。 ②具体设计思路: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的设计思路 ③建议采取“主题句+详细阐述”的方式进行阐述。注意思路清晰,语言凝练。 7. 课程目标 ①应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 ②总体目标: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③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证书目标四部分(如无证书目标,可删除)。归纳具体目标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细致区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对目标的描述建议采用“(能够)+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能力目标的文字表述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 切勿照搬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 8.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列表。包括结构模块、课题(学习情境或实训项目或任务及子学习情境或子项目或子任务等,若非学习领域和项目化教学课程,可将2、3列合并,只保留学

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PLC应用技术》 课程标准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 李江仇清海

PLC应用技术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90 学分:4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 先修课程:电工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汇编语言、电机与电力拖动 开课单位: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属于基本职业素质模块类课程。它是将《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专业课程。本专业的核心技术都涉及《工业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与学生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必备的。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 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学懂”和“会用” 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任务与 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 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围绕职业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基本 知识培养层、基本技能培养层、综合能力培养层三个层面来规划课程教学体系。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在具 体设计过程中,要以《PLC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 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特点、职业能力形 成的规律,按照高职高专教育能力培养的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等。 总之,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为: 1、培养目标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一致,实现课程体系与岗位任务的对接; 2、项目任务设置与实际工作任务相一致,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 3、教学实施过程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相一致,实现教学情景与工作情景的对接。 课程设计原则 (1)突出专业,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行为引导“和”任务驱动”的形式; (2)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尽力做到“精选内容、 加强基础、突出应用”;

场景设计课程标准.pdf

场景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场景设计课程是一门研究在平面二维空间中表现三维立体的空间技能课,注重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本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的、具有全面的动画思维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整个动漫设计与制作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场景的原理、透视原理、色彩理论等,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透视关系,合理的色彩搭配,并根据历史背景、地域环境、季节等因素设计场景。为角色最大限度的提供表演的舞台,并为《故事台本或(分镜设计)》和影片整体风格的制作来做准备。以便更加明确的制定教学目标。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 场景设计的先修课为:动画概论、素描、速写、透视、分镜头台本等;后续课程为:动画制作等。 课程名称 场景设计 课程编号 1303101640 5 考试/考查 考试 总学时 32 实验(实训)学时 16 总学分 2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必修课 适用专业 动画 开课单位 文化与 艺术学院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教学,系统、科学地将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基本概念、原理及在动画专业中的应用进行整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理论基础,并结合专业的能力要求,将基础知识运用于专业,并举一反三,应用于将来的实际工作中。为学生在未来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动画场景设计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知识:了解场景的色彩规律、空间透视规律、构图规律,各个国家的地域特征,植物的种类、造型。 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场景构图、空间、色彩的表现。如何通过资料素材想象并设计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场景。能够通过方案要求独立设计并绘制出场景。 素质: 具备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诚信、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质量、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意识;职业道德等素质。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本课程设置是依据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及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知识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动画设计实践技能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

最新《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课程标准汇编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控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一般分析方法和基础技能,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考虑到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作原理要有所了解,更重要的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从高职学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一总目标出发,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课程培养目标,较大程度降低理论教学的重心,删除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的繁冗计算,以必备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中,将实验室、实训室与教室整合为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的一体化情景氛围教学平台。即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的一体化情景氛围的教学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室配置了常用工具、通用电子仪器仪表、常用元器件、实验实训装置等设施。创造了任务和条件就在手边的氛围环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实践学习的欲望、兴趣和冲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技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

《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适用对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 课程代码: 学分:2 学时:36 制定人:徐又又 制定时间:2010年9月 所属系部:自动化 批准人:陶甫廷 二、课程的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了解单片机C语言的特点、与PC机C语言的异同之处、单片机C语言的开发环境; 熟悉单片机C语言的基本语法规范、Keil C软件的应用及其与硬件平台的连接、C语言程 序结构设计、与单片机相关的设置等方面知识。 2.方法能力目标 了解用单片机C语言进行应用产品软件开发的步骤,具备单片机C语言程序的识读、修改的基本能力;学会使用Keil C软件进行源程序编辑、编译和软、硬件模拟调试的操作方 法与技能。 3.社会能力目标 通过后续课程《单片机应用实训》的学习与强化训练,具有使用单片机C语言进行电子产品、自动检测与控制和高新视听设施等方面的软件开发的职业技能。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专业获得专业技能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属于职业技术课程,以培养电子产品开发相关行业急需的机电类和电子类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为目标。 本课程一般在学生学完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基础课后再讲授;《单片机应用》等课程可作为先修课程,也可在同一学期开设。 2.课程开发思路

本课程根据“工学结合”的原则,强调对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的理论部分删繁就简,以“实用够用”为度,就是为了便于他们在后续的实训月(四周)以及即将下厂顶岗实习期 (十周),将所学的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的常用原理与实用知识,能够与实训、实习的生 产工位和顶岗工作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四、教学内容 1.学时分配 学习情境名称子学习情境1 子学习情境2 子学习情境3 子学习情境4 学时 分配 学习情境(单元)1 单片机C语言概述单片机C语言与 PC机C语言的异 同之处 简单的C程序介绍 及上机操作(编译 三个简单C程序) 3 教学时数 1 2 学习情境(单元)2单片机C语言开发环境 建立 Keil软件的使 用(源文件、 工程的建立) 上机操作(用keil 软件进行工程的设 置) 3 教学时数 2 1 学习情境(单元)3数据的类型、运算符和 表达式 用整型和字符型 定义变量 数的溢出 C51中特有的数 据类型 上机操作(用 算术运算符和 算术表达式编 写程序) 6 教学时数 2 1 2 1 学习情境(单元)4C51流程与控制顺序结构程序选择结构程序循环结构程 序(上机操作 编译冒泡排 序法程序) 6 教学时数 2 2 2 学习情 境(单 元)5 C51构造数据类型数组指针结构共用体和枚举 6 教学时数 2 2 1 1 学习情境(单元)6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组成中断编程上机操作用定时器 /计数器资源 编程并编译 串口编程 6 教学时数 2 2 2 学习情境(单元)7函数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调用局部变量和全局 变量 变量的存储类 别 6 教学时数 2 2 1 1

《动画场景设计》课程标准

《动画场景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对数字媒体相关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其目标是如何使用3ds max 制作高品质的室内外建筑效果图。按照软件功能以及实际应用进行划分,熟练运用3ds max软件设计出精品的室内场景和游戏场景;同时还将学习如何进行角色设计,其中以游戏角色设计、角色动画为主线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独立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游戏角色。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室内场景和游戏场景的设计要求; (2)、掌握第三方的渲染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第三方角色创建方法; (4)、数量应用三维动画软件创建出较为真实的室内场景及游戏场景; (5)、能够应用三维动画掌握常见角色的创建方法 2、技能目标 (1)、掌握游戏场景的创建方法; (2)、掌握多种不同游戏场景、道具模型的创建方法; (3)、掌握VRAY等多种不同渲染器的使用; (4)、掌握Q版角色的模型创建方法; (5)、能熟练应用第三方软件创建角色动画。 3、素质目标 (1)、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3)、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4)、培养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数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中的“三维场景制作及角色动画”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完整的室内及动画场景的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均与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密切联系,并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教学内容安排及学时分配 详见表一 五、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详见表二 六、教学实施条件 1、教师任职条件 (1)、要求承担本专业教学任务的老师要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整个课程体系; (2)、要求老师了解整个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前后关系; (3)、要求老师了解课程体系中后续课程对前驱课程中内容的需求; (4)、要求老师了解各岗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5)、要求老师之间要进行相互交流,加强沟通,构成本专业的教学团队。 2、实践教学条件

HTMLCSS课程标准.docx

序号课程单元 第1章 Web 开发新时代 1.1 HTML5 概述 1.1.1 HTML5 新特性 1.1.2 HTML5 组织 1.1.3 HTML5 构成 1.2 HTML5 设计原理 1.2.1 HTML 开发历程 1.2.2 HTML5 开发动力 1.2.3 HTML5 设计理念 1.3 编写第一个 HTML5 页面 1.3.1 搭建上机练习环境 1.3.2 检测浏览器是否支持 1.3.3 使用 HTML5编写简单的 Web 页面 1.4 HTML5 页面的特征 1.4.1 使用 HTML5结构化元素 1.4.2 使用 CSS美化 HTML5 文档 第2章从 HTML、XHTML 到HTML5 视频讲解: 2小时 2.1 HTML 基础 2.1.1 HTML 简介 2.1.2 HTML 特性 2.1.3 HTML 结构 2.1.4 HTML 语法 2.1.5 HTML 标签 2.1.6 HTML 属性 2.2 XHTML 基础 2.2.1 XHTML 结构 2.2.2 XHTML 语法 2.2.3 XHTML 类型 2.2.4 DTD 解析 2.2.5 命名空间 2.3 HTML5 基础 2.3.1 HTML5 语法 2.3.2 HTML5 元素 2.3.3 HTML5 增加及废除的属性 2.3.4 HTML5 全局属性 2.3.5 HTML5 其他功能 第3章创建 HTML5 文档 视频讲解: 1小时 13 分钟 3.1 认识 HTML5文档结构 3.2 HTML5 元素分类 3.3 构建主体内容 3.3.1 标识文章 3.3.2 给内容分段 3.3.3 设计导航信息 3.3.4 设计辅助信息 3.3.5 设计微格式 3.3.6 添加发布日期 3.4 添加语义模块

微机原理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70131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学时数:110(其中讲课:64 实验/实训:46)学分:4 一、课程性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点主干课程之一,面向学生职业知识的培养。是信息学科相关专业后继课程学习的纽带。教学内容包括:微机原理、汇编语言、微机接口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典型的接口芯片,能够对计算机接口电路进行简单分析。本课程的前修课程《计算机电路》(包含: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从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目的出发,使学生掌握微机接口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典型接口芯片的主要特性及其使用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硬件分析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在专业领域内应用微型计算机的初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能编制简单汇编应用程序。 ?能够承担计算机系统的安装、操作、维护和调试等工作任务。 ?能设计简单的接口应用电路。 三、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门课程以培养计算机硬件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验/实训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围绕实训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组成相对独立的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加课程

102162原画场景设计课程标准(已审核)

《原画场景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102162 参考学时: 60 学分: 4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2013年 2 月编

一、适用专业 该课程适用于《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 二、开课时间 第二学期。 三、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对场景设计课程的学习,了解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的分类与影视动画场景造型设计的构思方法;掌握影视动画场景设计图的技巧与方法。学好场景设计是动画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质素。 2、教学任务 主要针对动漫设计师职业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动漫设计师工作岗位的知识技能和广泛适应能力。动画场景设计是除角色以外一切对象的造型设计,是塑造角色和影片风格的关键创作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镜头画面中表现场景空间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的技巧与方法;了解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的分类与影视动画场景设计的构思方法,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场景设计图的制作理论,能运用各种材料和技法,设计与制作,并注重故事性与情节性,全面了解场景设计作为动画片组成部分,能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出影片的内容,突出主题,增加艺术感染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理解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分析、判断、应变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审美能力; 语言文字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意识,提高对摄影作品的艺术鉴赏水平;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按时交付摄影作品的实践观念;

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相互合作的精神; 培养自我学习、勇于创新、积极承担不同角色的能力。 3、专业能力目标 动画场景的构成 掌握掌握动画场景图(平面图、气氛图、立面图、细部图、结构图、鸟瞰图)的透视绘制方法和技巧等基础理论; 掌握自然现象中的原动画创作的基本规律和绘画技巧等基础理论; 场景灯光效果 动画场景构思 掌握电脑绘制场景图的方法(painter图形图像处理)等基础理论 五、课程衔接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二维动画制作》和《图形图形处理》课程。场景设计课需用大量手绘完成,并结合电脑进行制作,因此要求学生绘画基础牢固。本课与素描、色彩、风景写生、速写、透视、电脑设计、卡通形象设计、背景制作、泥塑、镜头画面语言、动画基础有着相互的联系。 后续课程有《原画造型设计》和《三维影视特效》课程。可以根据本课程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的三维动画短片制作和影视动画特效制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学时数分配见表6.1所示 表6.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Web客户端静态页面设计能力的支撑课程。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静态页面设计能力,该课程综合HTML语言、CSS样式、JavaScript脚本三项技术,通过“教、学、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Web客户端静态页面编写的基本方法,并逐步形成正确的客户端静态页面设计思想,能够熟练地使用HTML语言、CSS样式设计、JavaScript编程进行页面设计,为Web开发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 后续课程:https://www.360docs.net/doc/432746703.html,程序设计、Java Web程序设计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建立和掌握Web客户端静态页面设计的思想方法,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使用HTML语言、CSS样式、JavaScript脚本编写Web客户端静态页面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一)知识目标 1.熟悉HTML语言的作用和开发环境,能够编写HTML代码; 2.掌握常用的HTML标签,能够实现基本的图文信息显示; 3.理解HTML页面框架的作用,能够针对需求进行框架的设计; 4.掌握各类HTML表单元素标签,能够进行表单设计; 5.掌握各类HTML多媒体元素标签,能够进行多媒体页面设计; 6.掌握CSS样式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应用CSS样式表美化页面; 7.掌握CSS网页布局的方法,能够结合DIV标签进行页面布局; 8.掌握JavaScript的语法基础,能够编写简单的JavaScript应用程序; 9.掌握JavaScript的函数、内置对象、事件等,能够实现表单的验证; 10.掌握DOM树形结构及其操作方法,能够控制DOM对象。

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PLC应用技术》 课程标准

PLC应用技术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90 学分:4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 先修课程:电工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汇编语言、电机与电力拖动 开课单位: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属于基本职业素质模块类课程。它是将《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专业课程。本专业的核心技术都涉及《工业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与学生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必备的。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 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学懂”和“会用” 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任务与 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 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围绕职业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基本 知识培养层、基本技能培养层、综合能力培养层三个层面来规划课程教学体系。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在具 体设计过程中,要以《PLC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 产生具体的学习项目;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特点、职业能力形 成的规律,按照高职高专教育能力培养的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等。 总之,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为: 1、培养目标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一致,实现课程体系与岗位任务的对接; 2、项目任务设置与实际工作任务相一致,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 3、教学实施过程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相一致,实现教学情景与工作情景的对接。 课程设计原则 (1)突出专业,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行为引导“和”任务驱动”的形式; (2)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尽力做到“精选内容、

课程标准影视剪辑

《影视剪辑艺术与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创作,掌握电视编辑的技术、技巧,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技术与艺术基础。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初步掌握影视节目制作方面的知识和对数字化影视制作技术的了解,为进一步学好电视摄像、影视录音、节目制作,以及非线性编辑等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适应新时代的特点,能够制作出优秀的影视节目,培养一批既熟悉艺术创作又懂得技术制作的人才。 3.素质目标:具备影视艺术审美素养,拥有从事影视专业的职业素质,思想素质,广泛的人文素质,以及职业行为中心理素质。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影视节目制作概况 【目的要求】 1、掌握影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 2、熟悉影视剪辑软件与相关流程 3、了解现实条件下影视作品的段落构成 【教学设计建议】本章为概论课内容,强调学生对于影视节目的认知和了解,通过对一些影视作品片段的播放,了解影视作品剪辑的特点以及影视作品的节奏。 【讲授内容】 1.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 (1)影视制作技术;(2)影视节目制作流程;(3)工作效率;(4)影视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2.影视节目制作手段 (1)实况直播;(2)影片制作;(3)录像制作。 3.影视节目制作方式 (1)ENG方式;(2)EFP方式;(3)ESP方式。

【自学内容】 1、观看电影《神话》并叙述影片的剪辑特点 2、根据要求对影片《神话》中东南亚国家探险片段的镜头及场景情况加以分析 第二章蒙太奇 【目的要求】 1、了解什么是蒙太奇 2、熟悉蒙太奇语言及其在影视作品中的使用 3、能够运用蒙太奇修辞进行拍摄剪辑 【教学设计建议】本章为蒙太奇知识的讲解,通过对部分影视作品蒙太奇语言的解读,使学生了解蒙太奇。因此本章讲解应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通过学生自主拍摄完成蒙太奇修辞的使用。 【讲授内容】 1、蒙太奇的含义 广义蒙太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蒙太奇是影视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它指导导演、摄影及编辑人员对形象体系的建立。 (2)蒙太奇是影视作品特有的结构方法,包括叙述方式、时空结构、场景、段落布局。 (3)蒙太奇是指画面与画面之间,声音与声音之间以及声音与画面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产生的意义。 (4)蒙太奇还可以指镜头的运用,镜头的分切组接以及场面段落的组接和切换等。 2、蒙太奇——一种独特的视听形象思维 “视”——画面、字幕、图片。 “听”——采访、同期声、旁白、解说、音乐、音响等。 3、蒙太奇是一种独特的影视语言 (1)画面语言:①镜头的组接形成表意功能;②镜头组接排列的顺序对画面语言的意义表达会产生重要影响;③镜头之间的组接创造新的含义;④镜头之间的组接可以自由的创造影视时空。 (2)声音语言:增强现场感;表达画面难以表现的思想内容;使画面连贯流畅;描写烘托环境气氛;渲染刻画人物心理;单独零碎的声音在特定的情景中出现,往往具有一种情绪感染力。 4、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1)叙事蒙太奇 ①叙述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事件,往往是按时间顺序来组接镜头,展示生活的流程,体现了时间的连续性;②照空间顺序来组接,逐一展示各个不同空间事物的存在状态或事件的发展状态,由各个不同场景的集合而构成的空间,体现空间的统一性;③依据因果,呼应等逻辑因素组接。 (2)叙事蒙太奇句式: 前进式句式;后退式句式;环型句式;片断式句式。 (3)表现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在某一蒙太奇段落中,同时并列的叙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这些事件在逻辑上具有因果、呼应等关系。 积累蒙太奇:将一些主体形象和内容相近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叠加的积累的效果,

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以MCS-51系列为主的单片机的基本结构、指令系统、存储系统及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中断系统、系统扩展等方面知识;了解单片机组成和工作原理,具备一定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团队协助、沟通表达等能力和综合素质。 1.2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础课程,通过把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单片机综合实验设计和毕业设计、电子竞赛有机地结合一体,提高单片机技术理论与应用实践应用能力。 1.2.1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程以模块化教学为基点,学习情境按照难易程度依次递进的思路设计的。通过该系列项目的学习,反复训练,学生不但能够掌握51系列单片机的汇编语言的编写能力,设计小型产品的设计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纪律等综合素质,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1.2.2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与前导课程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具备基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基础,对计算机应用系统应具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熟练掌握典型单片机系统的设计方法,能利用C51单片机组成实际系统,具备硬件和软件编程能力。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51系列单片机的汇编语言的编写能力和设计小型产品的设计能力,为后续独立分析和设计单片机测控系统的打下基础。 2、课程目标: 通过本学习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下目标: 2.1知识目标: (1)熟悉常用的单元电路及其功能。 (2)掌握keilC51软件和proteus软件的相关知识,熟知常用命令的功能。 (3)掌握设计流程。 (4)掌握典型应用程序的编制方法。 2.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识读单片机相关的硬件电路图以及汇编语言。 (2)能设计单片机简单音调发生器器、交通灯控制系统、存储器扩展等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