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九年级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规律

(新九年级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规律
(新九年级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规律

【新九年级化学】

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规律

在有关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中,经常会牵涉到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的计算,只要我们掌握了规律,就能够简单、快速的进行计算或比较,找出正确的答案。先进行下列推导:

稀硫酸)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质量。

根据上式,我们可以知道,当金属与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

原子质量越大的金属,反应消耗的质量就越多。

例1、(烟台)相同质量的铁、锌、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曲线①②③④对应的金属是()

A.放出H2的质量是A>B>C

A. 天平指针最终偏向放锌粒的烧杯一边B.只有锌粒有剩余

C.天平指针开始偏向放铁粉的烧杯一边D.只有铁粉有剩余

答案:B

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大总结

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大总结 一、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1、K 、Ca 、Na 等活泼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H 2 。 2、金属活动顺序H 前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H 2 。 3、金属活动顺序H 后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但能与强氧化性酸发生反应,但不产生H 2 ,而是H 2O ,如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能与浓硫酸、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 4、很不活泼金属Pt 、Au 等不溶于氧化性酸,但能溶于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为1︰3的比例混合而成)。 5、常温下,Al 、Fe 遇浓硫酸和浓硝酸会发生钝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这是金属与强氧化性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 6、铁与硝酸反应较为复杂,具体情况如下: 铁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 : 铁不足:Fe + 4HNO 3(稀) Fe(NO 3)3 + NO↑ + 2H 2O 铁过量:3Fe + 8HNO 3(稀) 3Fe(NO 3)2 + 2NO↑ + 4H 2O 铁与浓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 2 : 常温下:发生钝化 加热时:剧烈反应,一般生成铁盐。 二、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计算规律 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确定金属与氢气或者酸与氢气之间的对应关系式,在根据试题所给的限定条件作出相应的解答。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时,应注重下面四个方面的规律: 1、 金属与酸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且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 2、 1mol a 价的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可生成a/2 molH 2 3、Na Mg Al 与酸反应规律 酸足量(金属完全反应)时 a. 等物质的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时,产生H 2的体积比等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之比。 即产生的气体Na :Mg :Al=1:2:3 可简单记忆为: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数对应H 原子个数,如: Na ~ H ~1/2H 2 Zn ~ 2H ~ H 2 Al ~ 3H ~ 3/2H 2 b 、相同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酸反应时,产生H 2的体积比等于金属的 相对原子质量 化合价 之比。即产生 的气体Na :Mg :Al=1/23:2/24:3/27

金属与酸反应规律的应用

探索规律提高能力––––金属与酸反应规律的应用 近年中考化学命题逐渐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有些能力要求较高的计算题,同学们常感到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注意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研究解题技巧、分析和总结解题的思路,找出它们内在的联系––––即探索总结出规律,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下面将一些典型试题例析如下: 一. 规律的引出 例1. 把等质量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 铁 B. 铝 C. 镁 D. 锌 解析:由于酸足量,金属都完全反应,故可设出金属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分别求出产生氢气的质量,这样易于学生的理解,但既费时又费力。设金属R的质量为m,相对分子质量为Ar,其在反应中的化合价为n,产生氢气的质量为。我们可以把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形式概括出来: (1)当金属元素R的化合价为奇数时,有: 2Ar 2n m 解之得: (2)当金属元素R的化合价为偶数时,有: Ar n m 解之得: 可见,产生氢气的质量除与金属的质量有关外,还与金属元素在反应中显示的化合价及其相对原子质量有关。于是我们可以总结出像上例所述当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多少可直接用“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

这一比值来进行判断。显然,此比值越大,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反之就越多。由此得出规律:等质量的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的酸发生置换反应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反应中的化合价比值越大,产生的氢气质量越少;反之就越多。 通过计算又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这一比值恰好也是产生1g氢气所需的该种金属的质量。因此我们又可以得出如下规律:当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制取等质量的氢气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反应中的化合价比值越大,消耗金属的质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 以上规律都是用“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分析得出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技巧,用来速解一些中考和竞赛题。 二. 技巧的运用 例2. 等质量的Na、Mg、Al、Fe、Zn五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 Al、Na、Mg、Fe、Zn B. Al、Mg、Na、Fe、Zn C. Na、Mg、Al、Fe、Zn D. Zn、Fe、Al、Mg、Na 解析:利用“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来判断,比值越大,产生氢气的质量越少;反之就越多。求出:Na:23/1=23,Mg:,Al:27/3=9,Fe:56/2=28,Zn:65/2=32.5 所以选B。 例3. 分别用Al、Fe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得相同质量的氢气,则消耗Al、Fe的质量比为() A. 9:28 B. 27:56 C. 9:56 D. 27:112 解析:假设Al、Fe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产生1g氢气,则所需金属的质量就是“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的数值。求出:Al:27/3=9,Fe:56/2=28,所以消耗Al、Fe的质量比是9:28。 选A

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大总结

一、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1、K、Ca、Na等活泼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H2 。 2、金属活动顺序H前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H2。 3、金属活动顺序H后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但能与强氧化性酸发生反应,但不产生H2,而是H2O , 如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能与浓硫酸、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 4、很不活泼金属Pt、Au等不溶于氧化性酸,但能溶于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为 1 : 3的比例混合而成)。 5、常温下,Al、Fe遇浓硫酸和浓硝酸会发生钝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这是金属与强氧化性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 6、铁与硝酸反应较为复杂,具体情况如下: 铁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 铁不足:Fe + 4HNO 3 (稀)-------- F e(NO3)3 + NO f + 2H 20 铁过量:3Fe + 8HNO 3 (稀)------- 3Fe(NO3)2 + 2 NOT + 4H 20 铁与浓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 : 常温下:发生钝化 加热时:剧烈反应,一般生成铁盐。 二、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计算规律 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确定金属与氢气或者酸与氢气之间的对应关系式,在根据试题所给的限定条件 作出相应的解答。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时,应注重下面四个方面的规律: 1、金属与酸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且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 2、1mol a价的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可生成a/2 molH 2 3、Na Mg Al 与酸反应规律 酸足量(金属完全反应)时 a、等物质的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时,产生Hb的体积比等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之比。即产生的气体Na : Mg: Al=1 : 2: 3 可简单记忆为: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数对应H原子个数,如: Na ?H ?1/2H2 Zn ?2H ?H2 Al ?3H ?3/2H 2 化合价 b、相同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酸反应时,产生H2的体积比等于金属的之比。即产生 相对原子质量 的气体Na : Mg AI=1/23 : 2/24 : 3/27

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大总结

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大 总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大总结 一、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 1、K、Ca、Na等活泼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H 2 。 2、金属活动顺序H前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H 2 3、金属活动顺序H后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但能与强氧化性酸发生反应,但不产生H2,而是H2O ,如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能与浓硫酸、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 4、很不活泼金属Pt、Au等不溶于氧化性酸,但能溶于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为1︰3的比例混合而成)。 5、常温下,Al、Fe遇浓硫酸和浓硝酸会发生钝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这是金属与强氧化性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 6、铁与硝酸反应较为复杂,具体情况如下: 铁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 铁不足:Fe + 4HNO3(稀)3)3 + NO↑ + 2H2O 铁过量:3Fe + 8HNO3(稀)3)2 + 2NO↑ + 4H2O 铁与浓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2: 常温下:发生钝化 加热时:剧烈反应,一般生成铁盐。 二、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计算规律 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确定金属与氢气或者酸与氢气之间的对应关系式,在根据试题所给的限定条件作出相应的解答。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时,应注重下面四个方面的规律: 1、金属与酸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且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 2、1mol a价的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可生成a/2 molH 2

3、Na Mg Al与酸反应规律 酸足量(金属完全反应)时 a. 等物质的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时,产生H 2 的体积比等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之比。即产生的气体Na :Mg:Al=1:2:3 可简单记忆为: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数对应H原子个数,如: Na ~ H ~1/2H 2 Zn ~ 2H ~ H 2 Al ~ 3H ~ 3/2H 2 b、相同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酸反应时,产生H 2的体积比等于金属的 相对原子质量 化合价 之 比。即产生的气体Na :Mg:Al=1/23:2/24:3/27 c、不同化合价的金属与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2:1, 1:1, 2:3 d 、Na Mg Al与足量的酸反应,要使产生氢气的量相同,消耗金属的质量最大的是钠,镁次之,铝最少。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2:3/2=6:3:2,质量之比为23:12:9 4、金属过量 a. 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酸与足量金属反应时,产生H 2 的体积比等于酸的元数之比,与酸的强弱无关。 b. 相同质量的不同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时,产生H 2的体积比等于 相对分子质量 酸的元数 之比。 c. 过量的金属与等物质的量酸反应时,钠产生氢气的量较多(过量的钠还可以与水反应)美铝产生氢气的量相等且取决于酸中H+的物质的量 例题1 .金属钠跟水反应,得到100mL溶液,试计算: (1)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是多少升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析:n(Na)=23g/mol= 设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1,生成NaOH的物质的量为n2

(完整版)金属与酸反应汇总练习题

例析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题 一般情况下,活泼金属可以与稀盐酸、稀硫酸等稀酸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涉及金属与酸反应问题的图像题,侧重于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氢气的质量(或体积)、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等相关量的变化关系。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读懂图像本意,审清图像内涵。准确理解并应用图像中的相关信息,正确解题。 如图1,图中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生成氢气的质量。 当金属与稀酸溶液反应时, 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氢气的质量越来越大,此时在图像上表现为 一条上升的直线 (如图1中OA段所示),且生成氢气越快,这条直线的斜率越大 (即“坡度越陡”)。因此,从图像上看生成氢气的快慢只须看 “坡度陡、坡度缓”,“坡度越陡”表示生成氢气越快,线段OA的斜率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关。金属活动性越强,线段斜率越大。“坡度越缓”表示生成氢气越慢,金属活动性越弱,线段斜率越小。当金属与稀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将不再变化,此后在图像上表现为一条水平直线(如图1中的AB段所示)。生成氢气越多,这条直线表现在图像上就越高。因此,从图像上看生成氢气的多少,只须看“线高、线低”,“线越高”表示生成氢气越多,“线越低”表示生成氢气越少。 综上所述,解决这类问题时,一般需要用到下列规律: 1.在温度、金属颗粒大小和稀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条件下,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生成氢气就越快;生成氢气越快,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 2.当金属的化合价相同时,对于相同质量的金属,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的氢气越少;生成的氢气越多,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例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几次实验的锌的用量不等,但稀硫酸的用量相同。锌的用量(X轴),生在氢气的体积(Y轴)(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关系如图2,下列关于实验结果描述错误的是() A.线段AB(包括A点)表示锌过量、硫酸已耗尽 B.线段AB(不包括A点)表示锌过量、硫酸已耗尽 C.线段OA(包括A点)表示锌和过量的硫酸反应 D.线段OA(不包括A点)表示锌和过量的硫酸反应 解析:一定质量的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图2中A点表示某一时刻,反应刚好停止。线段OA(包括点A)表示金属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线段AB(不包括点A)表示金属已经反应完,而稀硫酸过量。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是足量的锌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时,那么线段OA(包括点A)则表示过量的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线段AB(不包括点A)表示稀硫酸已经消耗完,而锌过量。 解答:B、D 如图3,金属A的活动性要比金属B的活动性强。如果金属A、B与相同 质量分数的酸溶液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相同(如同为+2价等) 那么,生成氢气的体积越多或质量越大,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图3中金属B 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金属A的相对原子质量。 足量的A、B两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少量稀盐酸中, 如果反应后出现一种金属有剩余或两种金属都有剩余,而稀盐酸完全消耗了,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题

精心整理 2013/9/24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题 一般情况下,活泼金属可以与稀盐酸、稀硫酸等稀酸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涉及金属与酸反应问题的图像题,侧重于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氢气的质量(或体积)、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等相关量的变化关系。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读懂图像本意,审清图像内涵。准确理解并应用图像中的相关信息,正确解题。 如图1,图中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生成氢气的质量。当金属与稀酸溶液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 1 中OA这 1 中的AB 1. 2. 例(X 是(??? A B.线段AB(不包括A点)表示锌过量、硫酸已耗尽 C.线段OA(包括A点)表示锌和过量的硫酸反应 D.线段OA(不包括A点)表示锌和过量的硫酸反应 解析:一定质量的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图2中A点表示某一时刻,反应刚好停止。线段OA(包括点A)表示金属和过量的稀硫酸反应。线段AB(不包括点A)表示金属已经反应完,而稀硫酸过量。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是足量的锌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时,那么线段

OA(包括点A)则表示过量的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线段AB(不包括点A)表示稀硫酸已经消耗完,而锌过量。 解答:B、D 如图3,金属A的活动性要比金属B的活动性强。如果金属A、B与相同质量分数的酸溶液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相同(如同为+2价等)那么,生成氢气的体积越多或质量越大,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图3中金 属B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金属A的相对原子质量。 5 A B C D 例 m)与时间(t 1. t 2 时,金属均有剩余 丙:两种金属 原子的相对原子 质量A<B 2.结论:金属 A、B的活泼性强弱关系是(??)

金属与酸反应的常用规律

金属与酸反应的常用规律 .金属与酸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且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酸得到电子的物 质的量。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活泼金属(以下简称活泼金属),能与非氧化性酸发 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价的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可生成2 a 。 .等物质的量的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金属元素的价态越高,生成的量越多;且生成的量之比(物质的量之比、质量之比、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等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之比。如等物质的量的锂、钠、钾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比为∶∶;等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比为∶∶。 .等质量的活泼金属与足 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 的量(如物质的量、质量、同条件下的体积) 之比等于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 (金属失去 电子时所需的质量,叫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 的倒数之比。如等质量的锂、钠、钾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比为 71∶231∶391;等质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比为231∶121∶9 1;等质量的常见金属中产生氢气最多的为铝。 .活泼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若产生等量的,所需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的倒数之比;所需金属的质量之比等于金属的摩尔 电子质量之比。 .当参加反应的金属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差相等时,反应后两溶液的增量相等。 .金属与氧化性酸(如浓硫 酸、稀硝酸、浓硝酸)反应时都不产生氢气。大多数金属在加热的条件下均能跟浓硫酸反应,除个别金属(如、)外几乎所有的金属在常温下就能跟硝酸反应。 .铁、铝、铬、镍等金属与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能够产生钝化现象。 .变价金属(如)与非氧性酸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的盐; 变价金属(如)与氧化性酸反应,可生成高价金属的盐(金属过量时,生成低价金属的盐)。 .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时,参加反应的酸全部起氧化作 用;金属与氧化性酸反应时,参加反应的酸部分起氧化作用,部分起酸的作用。 .金属与浓硫酸反应,浓硫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且参加反应的中,被还原的 与未被还原的的物质 的量之比为∶生成的 气休的物质的量等于被还原的的物质的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的物质的量的2 1。 .不活泼金属(如铜、银等)与稀硝酸反应, 稀硝酸的还原产物—般为,且参加反应的 中,被还原的与未被还原的的物质的量之比为:,生成 气体的物质的量等于被还原的 的物质的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的物质的量的4 1。 .不活泼金属(如铜、银等)与浓硝酸反应,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且参加反应的中,被还原的 与未被还原的的物质的量之比为∶,生成 气 体的物质的量等于被还原的 的物质的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的物质的量的2 1。 . 活泼金属(如镁、锌等)与硝酸反应,硝酸浓度不同,生成的还原产物也不同,硝酸的浓度越低,

金属与酸反应规律的应用

金属与酸反应规律的应用 小结:1.当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多少 氢气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质量 1.比值越大,产生氢气的质量越多;反之就越少 2.产生的氢气越多,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2.当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制取等质量的氢气时,消耗金属的 多少 金属质量=(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氢气质量 比值越大,消耗金属的质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 练习: 1.等质量的Na、Mg、Al、Fe、Zn五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 Al、Na、Mg、Fe、Zn B. Al、Mg、Na、Fe、Zn C. Na、Mg、Al、Fe、Zn D. Zn、Fe、Al、Mg、Na 2.分别用Al、Fe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得相同质量的氢气,则消耗Al、Fe的质量比为() A. 9:28 B. 27:56 C. 9:56 D. 27:112 解析:假设Al、Fe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产生1g氢气,则所需金属的质量就是“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的数值。 求出:Al:27/3=9,Fe:56/2=28,所以消耗Al、Fe的质量比是9:28。 3.某铁的样品中可能含有Zn、Mg、Al、Cu等杂质金属中的两种,取5.6g 样品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0.2g氢气,则此铁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杂质金属组是() A. Cu和Mg B. Zn和Al C. Mg和Al D. Zn和Cu 解析:假设5.6g为纯铁,利用“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可知其恰好产生0.2g氢气。说明铁样品的两种杂质中,一种比等质量的铁产生的氢气多,另一种比等质量的铁产生的氢气少或根本不产生氢气。这样就转化为比较铁与等质量的其他金属和足量的酸反应放出氢气质量多少的问题。再利用“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可很快选出答案为C、D。 4.等质量的三种金属a、b、c和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 +2价金属的硫酸盐,其反应情况如图

金属与酸反应规律的应用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 金属与酸反应规律的应用 小结:1.当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 的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时,产生 氢气的多少 氢气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质量 1.比值越大,产生氢气 的质量越多;反之就越少 2.产生的氢气越 多,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练习: 1.等质量的Na、Mg、Al、Fe、Zn五种金 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A. Al、Na、Mg、Fe、Zn B. Al、Mg、Na、Fe、Zn C. Na、Mg、Al、Fe、Zn D. Zn、Fe、Al、Mg、Na 2.分别用Al、Fe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制得相同质量的氢气,则消耗Al、Fe :56 :112 、Al、 Cu等杂质金属中的两种,取5.6g样品 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0.2g氢气, 则此铁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杂质金属 组是() A. Cu和Mg B. Zn和Al C. Mg和Al D. Zn和Cu 解析:假设5.6g为纯铁,利用“金属的 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 合价”可知其恰好产生0.2g氢气。 说明铁样品的两种杂质中,一种比

等质量的铁产生的氢气多,另一种比等质量的铁产生的氢气少或根本不产生氢气。这样就转化为比较铁与等质量的其他金属和足量的酸反应放出氢气质量多少的问题。再利用“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可很快选出答案为C 、D 。 4.等质量的三种金属a 、b 、c 和相同浓 度的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其反应情况如图 5.等质量的两种金属M 和N 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和氢气。生成的氢气质量m (纵坐标)与反应时间t (横坐标)的关系如图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图1 A. 相对原子质量:M 大于N B. 相对原子质量:N 大于M C. 金属M 比N 活泼 D. 金属N 比M 活泼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M 产生的氢气质量比N 多,而且反应速率快,完全反应N 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1克,则此混合物的可能组成为 ( ) A.Mg —Al B. Fe —Zn C.Mg —Fe D. Al —Fe 7.向等质量的Mg 、Al 、Zn 、Fe(假设均 为1克)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过量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 【分析评价】D 既体现了产生氢气的质量Al>Mg>Fe>Zn ,又体现了产生氢气的速率 Mg>Al>Zn>Fe

金属与酸反应的常用规律

金属与酸反应的常用规律 1.金属与酸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且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酸得到电子的物 质的量。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活泼金属(以下简称活泼金属),能与非氧化性酸发 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1mola 价的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可生成2a molH 2 。 4.等物质的量的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金属元素的价态越高,生成H 2的量越多;且生成H 2的量之比(物质的量之比、质量之比、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等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之比。如等物质的量的锂、钠、钾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比为1∶1∶1;等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比为1∶2∶3。 5.等质量的活泼金属与足 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H 2 的量(如物质的量、质量、同条件下的体积) 之比等于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 (金属失去l mol 电子时所需的质量,叫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 的倒数之比。如等质量的锂、钠、钾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比为 71∶231∶391;等质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比为 231∶121∶91;等质量的常见金属中产生氢气最多的为铝。 6.活泼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若产生等量的H 2,所需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的倒数之比;所需金属的质量之比等于金属的摩尔 电子质量之比。 7.当参加反应的金属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差相等时,反应后两溶液的增量相等。 8.金属与氧化性酸(如浓硫 酸、稀硝酸、浓硝酸)反应时都不产生氢气。大多数金属在加热的条件下均能跟浓硫酸反应,除个别金属(如Au 、Pt)外几乎所有的金属在常温下就能跟硝酸反应。 9.铁、铝、铬、镍等金属与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能够产生钝化现象。 10.变价金属(如Fe)与非氧性酸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的盐; 变价金属(如Fe)与氧化性酸反应,可生成高价金属的盐(金属过量时,生成低价金属的盐)。 11.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时,参加反应的酸全部起氧化作 用;金属与氧化性酸反应时,参加反应的酸部分起氧化作用,部分起酸的作用。 12.金属与浓硫酸反应,浓硫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SO 2,且参加反应的H 2SO 4中,被还原的 H 2SO 4与未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生成的SO 2 气休的物质的量等于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等于参加反应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的21。 13.不活泼金属(如铜、银等)与稀硝酸反应, 稀硝酸的还原产物—般为NO ,且参加反应的HNO 3 中,被还原的HNO 3与未被还原的HN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生成 NO 气体的物质的量等于被还原的HNO 3 的物质的量,等于参加反应的HNO 3的物质的量的41。 14 .不活泼金属(如铜、银等)与浓硝酸反应,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NO 2,且参加反应的HNO 3中,被还原的 HNO 3与未被还原的HN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l ∶1,生成N O 2气 体的物质的量等于被还原

金属和酸反应的规律

金属和酸反应的规律 金属和酸反应的题目是历年来中考的热点之一,它的伸缩性比较强,可以从很简单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考到比较麻烦的金属和酸反应的计算(特别是天平问题和带有杂质类型的计算),对于初中生来说,最难建立的就是化学思想,没有思想,怎么计算?但是不学习物质的量又何谈思想的建立?因此初中化学计算就面临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你讲多了,学生对过渡态的计算方法记忆犹新,不便物质的量思想的建立。你讲少了,学生在考场上就会念咒语:“看不见,看不见。”我的处理方法是:一实一虚。实:详讲以方程式为核心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目的是形成化学计算的格式。虚:其它类型的计算给出技巧,目的是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同时在考试中可以快速地得到分数,不做过多的纠缠。 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就可以给出技巧。 一、预备知识 1、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金属与酸反应产氢无敌小公式:MH2= M金 X 化合价/原子量 二、开始分类 主要有三类问题: 1、文字题:(难度★) 技巧:口诀: 足量金属等量酸,产生氢气一样多; 等量金属足量酸,产生氢气铝最多; 产氢公式要记得,此时用来方便多。 例1. 把等质量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 铁 B. 铝 C. 镁 D. 锌 验证:此题秒杀选B。 例2. 等质量的Na、Mg、Al、Fe、Zn五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 Al、Na、Mg、Fe、Zn B. Al、Mg、Na、Fe、Zn C. Na、Mg、Al、Fe、Zn D. Zn、Fe、Al、Mg、Na 验证:产氢公式告诉我们:金属质量相同时看: 化合价/原子量的值,所以此题课速解为B,完成。 2、图像题(难度★★) 目前,所有的图像题考察的都是正二价的金属,所以产氢公式又可以进一步化简,产氢能力只与原子量有关。 据此口诀可以进一步瘦身: 斜率是反应速率,与活动性成正比; 平台是产氢能力,与原子量成反比。 足量金属等量酸,平台最终都相同; 等量金属足量酸,平台高低各不同。 例3. 等质量的两种金属M和N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和氢气。生成的氢气质量m(纵坐标)与反应时间t(横坐标)的关系如图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见下图】 A. 相对原子质量:M大于N C. 金属M比N活泼 B. 相对原子质量:N大于M D. 金属N比M活泼 验证:看斜率,M>N ; 看平台 N > M 秒杀完毕! 例4.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规律和方法

3 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规律和方法 1.金属与酸反应的定量规律(只考虑生成氢气的情况) (1)金属与酸反应,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 (2)1 mol a 价金属与足量酸反应,可生成a 2 mol 氢气。 (3)当参加反应的金属与产生氢气的质量差相等时,则反应后两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 (4)相同物质的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之比等于反应后对应金属呈现的化合价之比。 (5)特别注意,在钠等极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时,金属过量时还会跟水反应产生氢气。 2.铝分别与酸、碱反应产生氢气量的比较 (1)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消耗盐酸和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2)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产生H 2的体积比为1∶1。 (3)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产生H 2的体积比为1∶3。 3.摩尔电子质量和平均摩尔电子质量 (1)摩尔电子质量:某物质在反应中转移1 mol 电子时该物质的质量,如Mg 的摩尔电子质量为242 g·mol -1=12 g·mol -1,Al 的摩尔电子质量为273 g·mol -1=9 g·mol -1。 (2)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在反应中转移1 mol 电子时混合物的质 量,如2 g 金属混合物生成2.24 L H 2(标准状况),则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 2 g 0.1×2 mol =10 g·mol -1。 【典例5】 (1)取w g 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_。 (2)取0.1 mol 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 (3)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的氢气,所需钠、镁、铝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

金属与酸反应图像题

初中化学图像试题 1.下列图像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A B C D A .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B .向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断加水 C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 D .20℃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 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到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经实验测定并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见右图)。 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 一定正确的是:( ) A .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 B .金属甲比金属乙的相对原子质量大 C .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大 D .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化合价高 3.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 应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 、b 分别表示锌、铁的反应情况 B.盐酸均反应完,锌、铁有剩余 C.盐酸均反应完,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 D.锌、铁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 4.某校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X 、Y 、Z 三种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X 、Y 、Z 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都 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反应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对该图象理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Mg-24 Zn-65 Fe-56 Al-27 Na-23] A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 、Z 、Y B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 、Y 、Z C .X 、Y 、Z 依次可能是Mg 、Zn 、Fe D .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Z>Y>X 5.等质量的A 、B 两种金属,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A 、B 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金属A 比金属B 活泼 B .相对原子质量:A>B C .A 、B 均消耗完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均比反应前各自酸溶液的质量大 D .A 、B 均消耗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A

3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规律和方法

3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 规律和方法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3 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规律和方法 1.金属与酸反应的定量规律(只考虑生成氢气的情况) (1)金属与酸反应,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 (2)1 mol a 价金属与足量酸反应,可生成a 2 mol 氢气。 (3)当参加反应的金属与产生氢气的质量差相等时,则反应后两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 (4)相同物质的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之比等于反应后对应金属呈现的化合价之比。 (5)特别注意,在钠等极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时,金属过量时还会跟水反应产生氢气。 2.铝分别与酸、碱反应产生氢气量的比较 (1)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消耗盐酸和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2)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产生H 2的体积比为1∶1。 (3)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产生H 2的体积比为1∶3。 3.摩尔电子质量和平均摩尔电子质量 (1)摩尔电子质量:某物质在反应中转移1 mol 电子时该物质的质量,如Mg 的摩尔电子质量为242 g·mol -1=12 g·mol -1,Al 的摩尔电子质量为273 g·mol -1=9 g·mol -1。 (2)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在反应中转移1 mol 电子时混合物的质 量,如2 g 金属混合物生成 L H 2(标准状况),则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 2 g ×2 mol =10 g·mol -1。 【典例5】 (1)取w g 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_。 (2)取 mol 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

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大总结

、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 1、K、Ca、Na等活泼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H2 。 2、金属活动顺序H前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H2。 3、金属活动顺序H后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但能与强氧化性酸发生反应,但不产生H2,而是H2O , 如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能与浓硫酸、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 4、很不活泼金属Pt、Au等不溶于氧化性酸,但能溶于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为 1 : 3的比例混合而成)。 5、常温下,Al、Fe遇浓硫酸和浓硝酸会发生钝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这是金属与强氧化性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 6、铁与硝酸反应较为复杂,具体情况如下: 铁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 铁不足:Fe + 4HNO 3 (稀)------- Fe(NO3)3 + NO f + 2H 20 铁过量:3Fe + 8HNO 3 (稀)------- 3Fe(NO3)2 + 2 NOT + 4H 20 铁与浓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 : 常温下:发生钝化 加热时:剧烈反应,一般生成铁盐。 二、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计算规律 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确定金属与氢气或者酸与氢气之间的对应关系式,在根据试题所给的限定条件 作出相应的解答。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时,应注重下面四个方面的规律: 1、金属与酸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且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 2、1mol a价的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可生成a/2 molH 2 3、Na Mg Al 与酸反应规律 酸足量(金属完全反应)时 a.等物质的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时,产生H2的体积比等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之比。即产生的气体Na : Mg: Al=1 : 2: 3 可简单记忆为: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数对应H原子个数,如: Na ?H ?1/2H2 Zn ?2H ?H2 Al ?3H ?3/2H 2 ^化合^价 b、相同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酸反应时,产生H2的体积比等于金属的之比。即产生 相对原子质量

金属与酸反应规律

金属与酸反应的有关规律 一、规律的引出(P13 8题) 结论: 1、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多少与酸的种类无关。 2、生成氢气的多少与金属的活泼性无关。金属越活泼则曲线的坡度越陡。 3、当酸足量的时候生成氢气质量等于:m(H2) = (n ×a )÷Ar (其中n 表示金属在化合物中化合价a 表示金属质量 Ar 表示金属相对原子质量) ①当金属化合价和质量相同时候,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H 2则越多 ②当金属化合价和质量相同时候,若生成等质量的H 2,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消耗的金属则越少。 4、足量金属与同浓度同体积酸反应的时候生成氢气质量相等。 (口诀:足量金属等量酸,产生氢气一样多;等量金属足量酸,产生氢气铝最多) 技巧的运用 1、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 、Y 、Z 三种较活泼金属分别 加入足量且浓度相同的盐酸中,生成H 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 为 ;假如X 、Y 、Z 都是+2价金属,则相对原 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为 。 2. 等质量的Mg 、Al 、Fe 、Zn 、Sn (119)五种金属,分别 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 是( ) A. Sn 、Mg 、Al 、Fe 、Zn B. Al 、Mg 、Sn 、Fe 、Zn C. Al 、Mg 、Fe 、Zn 、Sn D. Zn 、Fe 、Al 、Mg 、Sn 3、在天平两盘的烧杯中各放入质量相同的同种盐酸(足量),调节天平至平衡。分别向两边烧杯中各加入5 g 锌和5 g 铁,铁和锌反应完全后,天平的指针( )。 A .偏向加锌的一边 B .偏向加铁的一边 C .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D .不能确定偏向哪一边 4、 等质量的两种金属M 和N 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和氢气。生成的氢气质量m (纵坐标)与反应时间t (横坐标)的关系如图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多选) A. 相对原子质量:M 大于N B. 相对原子质量:N 大于M C. 金属M 比N 活泼 D. 金属N 比M 活泼 5. 等质量的下列金属与一定质量的酸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若只有一种反应完,那反应的金属应该是( ) A. 铁 B. 铝 C. 镁 D. 锌 6、在天平左右盘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烧杯,平衡后,向两边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锌和镁,反应完毕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下列情况不可能的( )。(多选) 图一

金属和酸反应规律

规律: 1.镁、铝、锌、铁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快慢:Mg > Al > Zn > Fe 分析: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快慢由金属的活动性决定 2.等质量的镁、铝、锌、铁和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多少:Al > Mg > Fe >Zn 分析:酸足量的时候,金属反应完,产生氢气的质量由金属决定。 ①等量不等价态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金属价态越高,产生氢气的质量越多! ②等量等价态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氢气质量越多。 3.将一定量的镁、铝、锌、铁和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完全反应后,生成等质量的氢气,则需要镁、铝、锌、铁的质量Al < Mg < Fe < Zn ①不等价态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等质量氢气,价态越高,需要金属的质量越少! ②等价态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等质量氢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需要金属的质量越多。 4.四份相同的(质量、浓度都一样)稀盐酸或稀硫酸和足量镁、铝、锌、铁反应产生 氢气的质量相等 分析:金属足量,说明酸反应完,产生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又因为酸的质量、浓度都相等,所以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图像: ①斜率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则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②产生氢气不相等,说明金属反应完,酸剩余; ③线越高,表示生成氢气越多,化合价越高;如果化合价相同生成氢气越多,则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①斜率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则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②产生氢气相等,说明酸反应完,金属剩余; ③金属剩余分两种情况: a.金属都剩余; b.化合价不同时,化合价高金属的剩余, 化合价相同时,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剩余。

对金属与酸反应问题考查的常见题型的分析

对金属与酸反应问题考查的常见题型的 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山东省微山县鲁桥一中黄尊英在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考查中,其中金属与酸反应是中考的热点,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现将中考化学中的这一知识点加以整理,供同学们参考。 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1)对金属的要求:必须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以前的金属;(2)对酸的要求:这里所指的酸并不是所有的酸,主要是指稀盐酸和稀硫酸。 金属与酸反应产生H2的规律:(1)质量为m,相对原子质量为m,化合价为+n(指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的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x=nm /m 即:H2的质量=金属的质量金属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2)等质量的几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的H2质量与该金属的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的值成正比,该值越大,产生的H2质量越多,该值越小,产生的

H2质量越小。 一、金属与酸是否能发生反应的判断 例1、(xxxx、日照市)下列化合物可以有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制取的是() A.氯化铜 B.氯化铁 c.硫酸铁 D.硫酸镁 解析:在这里要考虑两个因素:①金属必须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前面;由于cu排在H以后,不能和酸发生反应,所以A错。②如果有铁,生成物必须是亚铁的盐。B、c中的Fe都是三价铁,也都不正确。正确答案为D。 二、金属与酸反应产生H2的问题探讨 例2、(xxxx、常德市)将一瓶盐酸分成两等份,并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再将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镁、锌两种金属,等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都有剩余。若镁、锌分别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用a、b表示,则a、b两者的大小关系是()>b<b=b D.无法判断 解析:此题是盐酸相同,镁、锌两种金属质量相等,且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都有剩余,说明等质量的两份盐酸完全反应,根据盐酸的质量判断氢气的质量。答案是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