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沙漠植物地上部分形结构与生物量的自相似性

3种沙漠植物地上部分形结构与生物量的自相似性
3种沙漠植物地上部分形结构与生物量的自相似性

第42卷第5期

2006年5月林业科学SCIE NTI A SI LVAE SI NIC AE V ol 142,N o 15May ,20063种沙漠植物地上部分形结构与生物量的自相似性

李伟成1 盛海燕2 潘伯荣3 常 杰4

(1.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杭州310012; 2.杭州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杭州310005;

3.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830011;

4.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杭州310029)

摘 要: 应用自相似原理,分别研究极干旱地区塔克拉玛干腹地和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浇灌区柽柳、梭梭和沙拐枣植株的地上分形结构与各自地上部生物量的关系。通过分析3种植物的枝长、冠幅和体积与地上部生物量之间的统计自相似性,发现在统计拟合精度上自相似模型不如BP 神经网络模型,但分析植株生长的地域性差异时,缺少像分形维数这样的定量化描述。

关键词: 沙漠植被;地上部生物量;分形;自相似;BP 神经网络模型

中图分类号:Q948;Q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88(2006)05-0011-06

收稿日期:2004-08-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N o.90202019。

Self 2Similarity R elationship betw een Component of Shoot and Biomass of Three H ungriness Plants

Li W eicheng 1 Sheng Haiyan 2 Pan Borong 3 Jie 4

(1.China National Bamboo Research Center Hangzhou 310012;2.Hang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Institute Hangzhou 310005;

3.Xinjiang Institute o f E cology and G e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 Ulmuqi 830011;

4.College o f Life Science ,Zhejiang Univer sity Hangzhou 310029)

Abstract : Function y =ax b maybe can disclos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hoot fractal structure and above 2ground biomass of hungriness plant in T aklamakan Desert com pared with Turpan Basin.Desertification and salinized soil ,the tw o serious environment problems ,annoyed human in willful persecution.Especially ,this phenomenon is m ore obvious in the second largest desert T aklamakan ,which lies in T arim Basin.This research note aims to use the theory of self 2sim ilarity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oot fractal structure and each biomass of hungriness plant in T aklamakan Desert ,exert the fractal dimension (FD )to explain the capability of spatial occupation of these three plants.Three hungriness plants (Tamarix spp.,Haloxylon ammodendron and Calligonum mongolicum )are chosen and the statistical self 2sim ilarity (SS M )characters am ong shoot ,branch and above 2ground biomass a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Based 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of statistical self 2sim ilarity between the length of branches ,crown width ,external v olume and shoot biomass ,a fractal m odel on calculating shoot biomass is built.When the source data are not unifor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ive outcomes of SS M w orse than BP neural netw ork m odel

(NNM )that the values of χ22test are not up the con fidence interval too.SS M can be used for one method in measuring the

biomass with the data of small variance and im ply the capacity of spatial occupancy with the FD.It is practicable that this growth m odel using biomass of some segments of one whole plant to estimate the shoot biomass in the arid and sem iarid regions where vegetation is sparse ,ecosystem is flimsy and building the man 2made vegetation area is difficult.W e em phasize that the ecological scale in this paper is of individual significance.

K ey w ords : hungriness plant ;above 2ground biomass ;fractal ;self 2sim ilarity ;BP neural netw ork m odel

目前,荒漠化与盐碱化是人类面临的2个环境问题,在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表现得尤其突出(陶玲等,2001;李伟成等,2003)。塔克拉玛干地区生态环境恶劣,气候极度干旱,因此一些抗热、抗寒、抗强碱的优良固沙先锋植物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潘伯荣等,1994;陶玲等,2001)。柽柳(Tamarix spp.)作为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分布的灌木,具有强大的固定流沙和耐盐碱能力;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是我国干旱荒漠区的优良固沙植物,是荒漠濒危类3级国家保护植物(陶玲等,2001);而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以其独特的生活型、表型特征和薪柴、饲用、固沙、蜜源等经济特点,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上述3种植物具备了荒漠先锋种的生理、形态特征(潘伯荣等,1994;陶玲等,2001),是西北荒漠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

自从Burrough (1981)将Mandelbort (1979)提出的分形和分维概念应用到自然生态和环境学科领域以来,

分形理论已经在植物进化模拟(Nicklas,1986)、农作物生物量与时间尺度上的自相似性(self2similarity) (Valdez2Cepeda et al.,1998)、面积和物种丰富度的分形维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Harte et al.,1999)。目前,普遍认同林木的生长具有自相似性(Peitgen et al.,1991;常杰等,1995;李伟成等,2003)。本文选择这3种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相似理论在各分形单元上分析比较柽柳、梭梭、沙拐枣植株在不同生境中的生物量积累,希望利用分形理论来阐明不同物种在不同生境中的自相似性。

1 研究地自然概况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年均降水量11.05mm,年蒸发量3638mm,平均气温12.4℃,一年中7月最热,平均气温28.2℃,12月最冷,平均气温-8.1℃,年最高气温4516℃,年最低气温-2212℃,≤10℃年积温4530℃,年均相对湿度29.4%;吐鲁番盆地年均降水量16.4mm,年蒸发量2727~3837mm,年平均气温1319℃,最高气温47.6℃,最低气温-16.2℃,≤10℃年积温5391.3℃,年均相对湿度41%。

2 材料与方法

2001年6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运输公路腹地(39°00′N、83°40′E,海拔1099m)采集分布广、株型完整、无病虫害的沙拐枣、柽柳和多年生梭梭植株(人工移栽)。吐鲁番地区(42°51′N、89°11′E,海拔-95~-76m)虽亦具典型的大陆性沙漠气候特征,但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相比,地下水含量较丰富,植物生境比较优越。当月于吐鲁番盆地植物园采集上述3种植株,以比较地上部生物量在不同生境的积累情况。

分别测量2个地区植株的主茎长、分枝长、冠幅和外形体积,并采下茎、枝和叶,经80℃烘干48h,分别得到茎、枝和叶干质量等性状参数,通过累加分枝生物量获得地上总质量。

为了方便,对3种植物统一假设变量。设地上部生物量为M

st

,茎干质量为M s,枝干质量为M b,叶干质

量为M

l

;主茎长为H s,分枝长为H b,冠幅为C,外形体积为V。并有以下关系:

M st=M s+M b+M l(1) 在K aye(1994)和Mandelbort(1979)的专著中均提及用分形几何的概念对树木的生物形态结构进行描述。用网格法来定量研究茎、枝、叶的分形结构时发现用分形维数可以描述各部分不同的空间占据能力,并存在如下关系:

ln f (M)

M2

=(D-δ)ln M(2)

式中:M为网格覆盖区域边长(特征尺度指标);f(M)为是被覆盖网格的质量函数;D为欧氏维数;δ为分形维数。

假设S为测度指标(如质量、重量、生物量等),M为测量所采用的尺度指标(如长度、面积、体积等),δ为指数,C

0、C1为常量。如存在如下关系:

S=C0Mδ+C1(3)则称δ为分形维数。δ可以单纯的用来表示一个系统的破碎复杂性,也可以用来描述一个整体的空间占据能力或状态(Mandlebrot,1979;Harte et al.,1999;马克明等,2000;李伟成等,2003)。

自相似统计模型拟合结果与SPSS的逐步回归(stepwise regression)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效果进行比较。神经网络BP算法用于多层网络,网络中不仅有输入层节点及输出层节点,而且还有一层至多层隐含层节点。本文采用具有3个输入节点(即输入节点分别是枝长、冠幅和外形体积3个参数)和单输出节点的3层BP神经网络;隐含层节点设为输入层节点数的75%,即隐含层2个节点,输出层1个节点(即3-2-1BP神经网络模型),允许误差e<010001,迭代次数为1000,Sigm oid参数019,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

3 结果与分析

311 统计自相似系统

植物分枝作为一个独立的分形结构,与植物地上部分是一个统计自相似系统。根据生物体生长中的分形原理,生物体自身变化应是它的分形特性在外表的显露(Nicklas,1986)。通过对塔克拉玛干腹地、吐鲁番盆地采集的柽柳、梭梭、沙拐枣植株分枝长、地上部的尺度指标(冠幅、体积)与地上部生物量做双对数处理后21林业科学42卷 

进行拟合(表1),符合分形公式(3),整个地上部与分枝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P <0101),表明分枝与整个地上部在空间上具有同一发展趋势,分枝是整个地上部的分形单位。同时这种统计自相似系统也给测量植物生物量提供了新的路径,分枝(子系统)与地上部(母系统)之间具有自相似性,利用其主茎或枝长的数量性状即可判断植物的地上部生物量。

312 异质生境下的生长

在极端的物候环境下,研究先锋物种的生物量是评价先锋物种改良土壤、改善荒漠地区环境的重要指标。由表1可以发现: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吐鲁番盆地的2年生柽柳生物量差异显著,Mann 2Whitney U 2test 值为1155(P <0105);多年生梭梭和二年生沙拐枣与柽柳植物比较差异更显著,U 2test 值分别为29157和35158(P <0101)。

在分形几何学意义下,分形维数是生物量在不同器官中累积规律(生物量分配)的表征(Waliszewski et al .,2001)。在综合指标———外形体积上,不同地区的柽柳、梭梭和沙拐枣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在塔克拉玛干腹地,体积分形维数为梭梭<柽柳<沙拐枣,在吐鲁番盆地却是沙拐枣<梭梭<柽柳(表1)。从生物量积累角度分析,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拐枣的空间占据能力比其他2种植物强,而在吐鲁番盆地中则柽柳较强;从压缩的一维(枝长)和二维(冠幅)空间中的生物量积累来看,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梭梭在线性空间的延伸能力较强,分形维数为31370,柽柳在压缩的冠幅空间中占据能力最强,分形维数为21964;而吐鲁番盆地中沙拐枣和柽柳分别在一维和二维空间中表现较好,分形维数分别为21807和21757,表明沙拐枣以高生长为主,而柽柳以水平延展为主。

上述差异反映了植被分形结构对异质环境的生长响应(growth response )。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吐鲁番盆地柽柳、梭梭、沙拐枣3种植物的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表现出在逆境中植物空间占据能力较强的特性。相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而言,吐鲁番盆地能以地下水浇灌上述3种物种,风沙侵扰也较少,具备了良好的生境条件。比较两地3种植物冠幅指标的分形维数可以发现:柽柳的空间占据能力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上表现较强;梭梭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上寿命较长,所以高生长尤为突出;沙拐枣与梭梭类似,以高生长为主,在线性空间中生物量积累在吐鲁番盆地上表现较好,但是体积指标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拐枣空间占据能力较强。分形维数表明2年生柽柳、沙拐枣的枝长分形维数(δL )与冠幅分形维数(δC )相反,如2年生柽柳、

沙拐枣进行高生长,则冠型缩小,反之冠幅较大则枝长较短;由于塔克拉玛干腹地的梭梭生长年限明显长于吐鲁番盆地,而(δL )和(δC )也一致表现为塔克拉玛干腹地种群的枝长及冠幅占优势。

313 不同模型之间的拟合结果比较

分别用枝长、冠幅和外形体积3个自变量进行自相似模拟,多元逐步回归和3-2-1BP 模拟(表2),发

现3种植物用这2种方法回归模拟都达到了极相关程度。但从模拟的生物量χ2差异适合性检验分析得到: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吐鲁番盆地中,梭梭的生物量与自相似模拟生物量的差异显著;柽柳的拟合结果是吐鲁

番盆地好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枝长、体积的χ2值分别为0.9997和0.9762),并且优于BP 拟合(χ2=0.925

7);沙拐枣仅在吐鲁番盆地的体积χ2值达到0.3738,比BP 拟合效果要好(χ2=0.0007)。之所以出现这种

情况是因为指数形式的统计自相似模型在误差上也有缩放现象,拟合效果出现了两极分化,在样本的小数区域适合性很好,但是在大数区域呈发散状,误差较大。所以吐鲁番盆地幼龄沙拐枣和柽柳的某些参数达到了极相关,而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此两物种的检验结果为没有相关性,这是因为数据中有主导误差的相对大数出现。BP 的误差逆传播减少了这种情况,能实现映射变换的前馈型的网络(Waliszewski et al .,1993),但是由于环境异质性过于强烈、人为测量的误差和研究物种的形体可塑性等因素,建模数据与检验数据差异性也很大,所以造成BP 的拟合效果较差。SPSS 多元回归,相关性指数R 值比自相似统计模型好,但R 值上升的同时,检验结果却在小数区域出现了负值,这对于生物量而言是不切合实际的,而逐步回归也表明生物量最终倾向于单一参数的线形回归。

4 讨论

林木生长具有自相似性,植物分枝与植物地上部分是一个统计自相似系统。但实际上,在自然界不存在严格的自相似性(Mandlebrot ,1979)。运用分形几何原理计算得出两地3种沙漠先锋种在各尺度指标上的分形维数,分形维数是对生物量在不同器官中累积规律(生物量分配)的表征,可以从线、面和空间尺度分析物

31 第5期李伟成等:3种沙漠植物地上部分形结构与生物量的自相似性

41林业科学42卷 

 第5期李伟成等:3种沙漠植物地上部分形结构与生物量的自相似性

51

61林业科学42卷 

种生长发育及其对生境的可塑性响应。

自相似统计模型根据不同地理、气候、环境特征回归,得到常量系数后,可以由测量的性状参数来比较地上生物量大小(李伟成等,2003),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拟合检验结果准确度较高。以往在预测生物量时大多采用多元回归,其处理的数据统计差异性较小,效果较好,但是本研究发现多元回归模型在拟合此3种植物的生物量时效果比自相似模型差,并且处理差异性显著的生物量数据(有极大数和极小数)时,预测结果往往出现负值,不符合自然逻辑,说明传统的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判断和预测差异显著的沙漠植被的生物量有待商榷。3-2-1BP非线性网络模型的拟合结果较均匀,而且结果比自相似统计模型和多元回归显著。故在模拟幼龄沙漠植被的生物量时如果数据方差较小则可以考虑运用统计自相似模型或者多元回归,而BP模型对于幼龄和多年生的数据(方差大)都比较适合。分形模型精确度不如BP网络模型,但是比静态回归模型和非线性预测模型更有信息量,可以比较物种在线性、平面和空间的占据能力,但是更多的是以一种统计指数的形式出现,与经典的分形维数在尺度上的稳定性优势有本质的区别(邬建国,2001)。

参考文献

常 杰,陈 刚,葛 滢.1995.植物结构的分形特征及模拟.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6

李伟成,潘伯荣,常 杰,等.2003.塔克拉玛干沙漠梭梭地上结构和生物量的自相似模型.生物数学学报,18(4):339-344

马克明,祖元刚.2000.植被格局的分形特征.植物生态学报,24(1):111-117

潘伯荣,阎国荣,真木太一,等.1994.吐鲁番的气候资源及其对种植业的利弊分析.新疆环境保护,16(4),141-151

陶 玲,李新荣,刘新民,等.2001.中国珍稀濒危荒漠植物保护等级的定量研究.林业科学,37(1):52-57

邬建国.2001.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1

Burrough P A.1981.The factal dimension of landscapes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data.Nature,294:240-242

Harte J,K ingzig A,G reen J.1999.Self-similarity in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S pecies.Science,284:334-336

K aye B K.1994.徐新阳,康 雁等,译.分形漫步.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67

M andlebrot B.1979.The fractal geometry of nature.San Francisco:Freeman,236-237

Nicklas KJ.1986.C om puter simulated plant ev olution.Science,54:78-86

Peitgen H O,Jurgens H,Saupe D.1991.Fractals for the Classroom.New Y ork:S pringer2Verlag,78

Valdez2Cepeda R R,Oliares-Saenz E.1998.Fractal analysis of M exico’s annual mean yields of maize,bean,wheat and rice.Field Crops Research,59:53-62

W aliszewski P,K onarski J.2001.T issue as a self2organizi ng system with fractal dynamics.Cancer and Self2Organization,28(4):545-518

W aliszewski A,Pattis on T R.1993.Neural Netw ork for Quadratic optimization with bound constrains.IEEE T 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 orks,4(2):293-304

(责任编辑 于静娴 张君颖)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植物分类.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教案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植 物分类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植物分类 1.蔷薇科 蔷薇植物真是好,花卉水果都不少,月季玫瑰和梅花,莓苹梨杏樱李桃。 (蔷薇科主要特征为叶互生,常有托叶,花两性,整齐,花托凸或凹陷,花被与雄蕊常愈合成花筒,心皮联合或离生,周位花。本科不同的植物果实类型也是不同的,桃、杏、李、樱桃等为核果;苹果、梨、海棠、沙果等为梨果;草莓为聚合瘦骨。本科还有很多花卉植物如蔷薇、月季、玫瑰、梅花等。) 那些你似曾相识却又模棱两可的植物分类 2.豆科 要认豆科识豆荚,根瘤植物蝶形花,豆类花生三叶草,还有含羞和皂荚。 (豆科植物最主要的特征是由豆荚,常具根瘤,叶为羽状或3出复叶,有叶枕,花冠为蝶形或假蝶形,雄蕊为2体或单体,果为荚果。该科的主要代表植物有黄豆、绿豆、花生、含羞草、三叶草、皂荚(皂角树)、洋槐等) 那些你似曾相识却又模棱两可的植物分类 3.杨柳科 杨属柳属是一家,木本植物单性花,蒴果开裂种子飞,杨花柳絮走天涯。 (杨柳科植物特征为木本,单叶互生,单性花,雌雄异株,葇荑花序,无花被,具有由花被退化而来的花盘或蜜腺,子房由2心皮接合成1室,蒴果,种子细小,基部有白色丝状毛,分为杨属和柳属。常见植物有杨树、垂柳、钻天柳等) 那些你似曾相识却又模棱两可的植物分类 4.鼠李科

鼠李植物见的少,没有李子只有枣。 (鼠李科植物多是灌木、藤状灌木或乔木,很少为草本植物,植株通常具刺,单叶互生或近对生,花小,整齐,两性或单性,雌雄异株,果实为核果、浆果状核果、蒴果状核果或蒴果。本科常见的植物是酸枣、枣。李属于蔷薇科植物,不在本科中,切记不要单从字面意思理解。) 那些你似曾相识却又模棱两可的植物分类 5.葡萄科 葡萄科茎均为藤,借助卷须来攀登,葡萄浆果能酿酒,爬山虎也很有名。 (葡萄科为藤本植物,茎卷须与叶对生,花序与叶对生,花瓣小4-5,镊合状排列,雄蕊4-5和花瓣对生,子房上位,2室,中轴胎座,浆果。本科常见植物为葡萄、山葡萄、爬山虎、五叶地锦等。) 6.木犀科 茉莉桂花和丁香,迎春木犀开花忙。 (木犀科特征为木本,乔木或藤状灌木,叶对生,少见叶互生或轮生,花两性,雌雄同株或异株,子房上位,由2心皮组成2室,翅果、蒴果、核果或浆果。本科植物多用于观赏或提取香料,常见植物有茉莉、桂花、丁香、迎春、木犀、女贞、流苏等。)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绿色植物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教案《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 水》导学案(人教版)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导学案(人教版) 新课导入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循环流转,不舍昼夜。它进入一粒粒种子,使大地上出现点点新绿;流入片片农田,使农民脸上流露出对丰收的期盼。 水是生命之源。 探究实验:植物体内是否含有水分? ①请你利用生活经验想个简单的办法来证明你手中的植物器器官内含有水分。 ②根据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习目标: 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重点) 2、举例说明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重点) 3、学会分析处理数据。(难点) 4、增强珍惜生物圈中水资源的意识。 基础知识: 学法指导: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教材P107—108页,做好圈画勾点,完成基础知识。 请同学们在座位上安静完成独学,完成后每组再到黑板前进行对群学,同时每一组要有同学迅速在黑板上板书相应内容,通过知识点的归纳掌握本节课基础内容。 1、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专题提升 知识迁移拓展: 1、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吗? 2、生活小常识:把盐撒在切好的苦瓜上,为什么过会就会有水出来?典例剖析:X、Y、Z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已知Z细胞液浓度>Y细胞液的浓度>X细胞液的浓度。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吸失水关系的是()技能训练解读实验数据 3、下表是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和数据转换成的直方图,请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发育期 天数 需水总量 (米3/公顷) 每天需水量(米3/公顷) 返青期 29 635 拔节期 23 876 抽穗期

20 956 灌浆期 31 1192 米3/公顷需水总量 初一生物导学案12001192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1100 初一生物导学案1000956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900876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800 初一生物导学案700635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600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 请分析:1、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2、哪个时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 3、计算表中各个时期每天的需水量,并以直方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整理与评价 1、请将以上内容补充好,如果还有问题请问同学或老师。 2、反思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的一生单元练习题

第5章单元练习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 1、俗称“豆瓣”是指大豆的()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子叶 2、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是() A.种皮 B.胚根 C.胚 D.胚芽 3、玉米种子与大豆种子的主要区别是() A.有胚乳 B.有子叶 C.有种皮 D.有胚 4、下列结构中,新植物的幼体是()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胚 5、日常食用的黄豆芽,其白嫩部分主要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A.胚轴 B.胚根 C.子叶 D.胚芽 6、下列哪项不是种子萌发必备的环境条件() A.适宜的温度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D.光照 7、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虫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8、为了延长种子的寿命、应将种子保存在什么环境:() A.高温潮湿 B.高温干燥 C.低温潮湿 D.低温干燥 9、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 A.根冠 B.根尖 C.根 D.根毛区 10、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1、在根尖的结构中,有一群近似正方形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细胞核大,这些细胞位于()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2、下列有关成熟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成熟区与分生区相接②表皮细胞外突形成根毛 ③成熟区位于伸长区的上部④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植物体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 A.根 B.根系 C.根尖 D.根毛 14、根不断长长的原因是() A.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B.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长长 C.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长长D.分生区细胞的长长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 15、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并且要尽量带土,这是因为() A.保护根冠和分生区 B.保护幼根和根毛 C.保留水分和无机盐 D.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 16、当植物细胞处于周围溶液浓度大的环境中时,液泡将会出现的变化是() A.缩小 B.胀大 C.消失 D.正常 17、放入浓盐水中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变化是() A.变大、变软 B.变小、变软 C.变大、变硬 D.变小、变硬 18、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时,说明根毛细胞液浓度比土壤溶液浓度() A.大 B.小 C.相等 D.不能确定 19、植物营养“三要素”不包括() A.氮 B.磷 C.钾 D.铁 20、要使马钤薯和甘薯高产应当注意使用哪种无机盐() A.含氮无机盐 B.含磷无机盐 C.含钾无机盐 D.含硼无机盐 21、下列哪种植物需要较多含氮的无机盐() A.马钤薯 B.花生 C.青菜 D.小麦 22、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水稻的“烧苗”现象,这是因为() A.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无法吸水 B.土壤温度太高 C.水分太多,根无法呼吸 D.土壤缺乏足够的营养 23、X、Y、Z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已知Z细胞液浓度>Y细胞液浓度>X细胞液浓度。下 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吸失水关系的是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植物分类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植物分类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植物分类 1.蔷薇科蔷薇植物真是好,花卉水果都不少,月季玫瑰和梅花,莓苹梨杏樱李桃。 (蔷薇科主要特征为叶互生,常有托叶,花两性,整齐,花托凸或凹陷,花被与雄蕊常愈合成花筒,心皮联合或离生,周位花。本科不同的植物果实类型也是不同的,桃、杏、李、樱桃等为核果;苹果、梨、海棠、沙果等为梨果;草莓为聚合瘦骨。本科还有很多花卉植物如蔷薇、月季、玫瑰、梅花等。) 那些你似曾相识却又模棱两可的植物分类 2.豆科要认豆科识豆荚,根瘤植物蝶形花,豆类花生三叶草,还有含羞和皂荚。 (豆科植物最主要的特征是由豆荚,常具根瘤,叶为羽状或3出复叶,有叶枕,花冠为蝶形或假蝶形,雄蕊为2体或单体,果为荚果。该科的主要代表植物有黄豆、绿豆、花生、含羞草、三叶草、皂荚(皂角树)、洋槐等) 那些你似曾相识却又模棱两可的植物分类 3.杨柳科杨属柳属是一家,木本植物单性花,蒴果开裂种子飞,杨花柳絮走天涯。 (杨柳科植物特征为木本,单叶互生,单性花,雌雄异株,?|荑花序,无花被,具有由花被退化而来的花盘或蜜腺,子房由2心皮接合成1室,蒴果,种子细小,基部有白色丝状毛,分为杨属和柳属。常见植物有杨树、垂柳、钻天柳等) 那些你似曾相识却又模棱两可的植物分类 4.鼠李科鼠李植物见的少,没有李子只有枣。 (鼠李科植物多是灌木、藤状灌木或乔木,很少为草本植物,植株通常具刺,单叶互生或近对生,花小,整齐,两性或单性,雌雄异株,果实为核果、浆果状核果、蒴果状核果或蒴果。本科常见的植物是酸枣、枣。李属于蔷薇科植物,不在本科中,切记不要单从字面意思理解。) 那些你似曾相识却又模棱两可的植物分类 5.葡萄科葡萄科茎均为藤,借助卷须来攀登,葡萄浆果能酿酒,爬山虎也很有名。 (葡萄科为藤本植物,茎卷须与叶对生,花序与叶对生,花瓣小4-5,镊合状排列,雄蕊4-5和花瓣对生,子房上位,2室,中轴胎座,浆果。本科常见植物为葡萄、山葡萄、爬山虎、五叶地锦等。) 6.木犀科茉莉桂花和丁香,迎春木犀开花忙。 (木犀科特征为木本,乔木或藤状灌木,叶对生,少见叶互生或轮生,花两性,雌雄同株或

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初一的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本节知识点较多,例如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公式、概念、实质及实验的原理等。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产物和原料及条件。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3、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师生互补,良好学习氛围的培养;对科学知识探索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 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 课前由实验小组的同学与教师共同进行 (1)实验器材的准备:酒精灯、酒精、三脚架、石棉网、镊子、广口瓶、瓶塞、凡士林、蜡烛、大玻璃罩、长颈漏斗、试管、玻璃管、三角烧瓶等)

(2)选择健壮的天竺葵在暗处放置24小时后,选择适当的叶片用黑纸片进行上下遮盖。 (3)首先学生分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发言人,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学手段: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讨论,看书自学,动手实验,及时练习落实知识,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教学程序 一、情景激疑: 教师讲述:记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日,我领着三岁的女儿来到了植物园。我给她说要爱护花草,因为花草和我们一样都是珍贵的生命。于是她把手中的面包揉碎撒到了草地上。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让小草吃面包,我给她说:小草不吃面包,喝点水,晒晒太阳就饱了。第二天中午该吃饭了,她要水喝,然后跑到太阳地里说:不吃饭了,晒晒太阳就饱了。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同学们能从老师讲的这个小故事中提出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吗? 学生提问,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 教师总结:人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外界摄取的,植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植物自己制造的吗?这是一个生物学问题。怎样研究呢? 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二、实验探究 出示课件: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 1、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吗?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假设,注意强调“光下”这个条件。 2、作出假设:首先教师应解释假设的设定,就是对下一步实验过程的简单概述。然后让学生假设。 如果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那么不在光下就不形成淀粉。(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随时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 3、制定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知识点汇总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 1、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种皮:保护内部结构 种皮:和果皮紧贴在一起,保护内部结构 子叶:2片,肥厚,贮存营养物质 胚乳:贮存营养物质 胚 胚芽:发育成茎、叶 子叶:1片,不肥厚,转运营养物质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 胚 胚芽:发育成茎、叶 胚根:发育成根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 胚根:发育成根 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 菜豆和玉米种子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胚乳,贮存营养成分,子叶1片,转运营养物质;菜豆种子无胚乳,子叶2片,贮存营养。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无胚乳,例如:蚕豆、花生、大豆、菜豆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有胚乳,例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 2、花 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花的结构: 花梗 连接、支持作用 花托 花被 萼片 保护花的内部结构,吸引昆虫 花瓣 雄蕊 花药:内有花粉,花粉内含精子 花蕊 花丝:支持花药 柱头:接受花粉 花的主要部分 雌蕊 花柱:连接子房和柱头 子房 外有子房壁 内有胚珠产生卵细胞 3、果实 花柱和柱头→凋落 雌蕊 子房壁 →果皮 子房 珠被→种皮 果实 胚珠 受精卵→胚 种子 (受精极核→ 胚乳)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2)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3)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4)受精(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 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4、叶 表皮 表皮细胞:外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保卫细胞(成对的半月形,内有叶绿体): 控制气孔(气体进出的门户)的开闭 叶肉:细胞内含叶绿体,叶绿体内有叶绿素 叶脉 支持作用 运输作用:导管输送水和无机 盐,筛管运送有机物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 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 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开闭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 5、根 1)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主要是根的根尖。 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扩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细胞体积增加),根生 长最快的部位;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 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细胞数量增加) 根冠:起保护作用 成熟区以上的结构:根毛脱落,吸收功能丧失,导管增多,疏导功能加强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苔藓植物 1、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 2、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3、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二、藻类植物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2、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还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占整个绿色植物释放氧气的95%)。 3、藻类的经济意义: 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 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三、蕨类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 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用;③有些可供观赏; 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 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四、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2、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3、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初中七年级: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Green plants in the biospher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b 能力目标: 1、能够大概了解绿色植物的分类及区分主要的几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c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树立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重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

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比较等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分析法、启发提问法。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ppt课件,实物:海带,墙藓,葫芦藓,肾蕨等。 学生白纸(设计表格),课前收集相关的绿色植物。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部分 师:放眼窗外,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呢? 生:各种绿色植物(非洲栗、各种树木、花、小草) 师:很好!请再来看这些图片上的植物:桫椤,发菜,裙带菜,铁线蕨。你们认识吗?(幻灯片展示) 生物圈中除了这些绿色植物外,还有好多绿色植物是我们不认识的,那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绿色植物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共同走进新的单元,去了解这些绿色植物。(板书: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师: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 比较和观察这些绿色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你们

七年级生物上二(7)动物、植物的分类

第六课时:七上第二单元动物、植物的分类复习 知识提纲 一、动物的常见类型 环节动物:蚯蚓 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蝗虫 体形:梭形,减少阻力 体表:大多覆盖鳞片 鱼类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感觉器官:侧线,作用是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呼吸:鳃 脊椎动物动力:尾部和躯干部 游泳平衡:背鳍、胸鳍、腹鳍 方向:尾鳍 体形:流线型 飞行器官:翼 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肌肉:胸肌发达 骨骼:龙骨突,骨长、薄、中空 消化:消化系统发达、直肠短 呼吸方式:双重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体温:恒定 排泄:无膀胱 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 体腔: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适于切断、磨碎食物 家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呼吸:肺 体温:恒定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大脑发达 生殖和发育:体内受精,胎生、哺乳 二、动物的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①动物能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②动物的活动影响植物的繁衍生息 ③对维持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三、植物的分类 分类方法: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找出不同生物的相同和差异的程度,逐级分类 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分类意义:便于认识和研究生物,确定生物之间的进化和亲缘关系 配套练习: 1、家鸽在飞行时,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A、肺 B、气囊 C、肺和皮肤 D、肺和气囊 2、下列哪一种生物在分类上与其它三种生物不同?() A、蚯蚓 B、鸟 C、猫 D、青蛙

3、现有六种动物,请结合下列问题回答: A、蛙 B、鱼 C、蝙蝠 D、鲸 E、蚊 F、企鹅 ⑴蝙蝠和属于同一纲的动物。它们在生殖发育上的共同特点是 ⑵用肺呼吸并且体温恒定的有。 ⑶在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的有。 ⑷给你提供两条大小、形态相似的鲫鱼,请设计一个小实验, 证明鲫鱼的尾鳍在运动中的作用。 ⑴产卵数量多,但存活率最低的是哪一类? ⑵从生殖发育特点看,最高等的是哪一类?请举出一例代表动物。 ⑶如果丙代表两栖动物,请你以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为例分析:为什么两栖动物算不上真正的陆 地动物? 5、将下列动物所属类别和生殖发育特点用线连接起来: 蝗虫两栖类变态发育 青蛙昆虫不完全变态 家鸽鸟类胎生、哺乳 家兔哺乳类孵卵、育雏 6、在家兔、家鸽、甲鱼、青蛙、鲫鱼五种生物中,大脑最发达并且具有膈的是_________,终生生 活在水中,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是_____________,用气囊辅助呼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7、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把生物划分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 A、相似程度 B、生活环境 C、生物的数量 D、体积的大小 8、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单位是____。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种类_____,相似程度_____。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我国_____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

初一生物教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b 能力目标: 1、能够大概了解绿色植物的分类及区分主要的几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c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树立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重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比较等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分析法、启发提问法。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PPT课件,实物:海带,墙藓,葫芦藓,肾蕨等。 学生白纸(设计表格),课前收集相关的绿色植物。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部分

师:放眼窗外,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呢? 生:各种绿色植物(非洲栗、各种树木、花、小草) 师:很好!请再来看这些图片上的植物:桫椤,发菜,裙带菜,铁线蕨。你们认识吗?(幻灯片展示) 生物圈中除了这些绿色植物外,还有好多绿色植物是我们不认识的,那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绿色植物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共同走进新的单元,去了解这些绿色植物。(板书: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师: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 比较和观察这些绿色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你们发现什么问题吗? 生: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所差别。 师:观察能力很好!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你们愿意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吗?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近它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吧。”(幻灯片展示图片,板书: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讲授新课 (一)藻类植物 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句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它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生物现象呢? 生: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幻灯片展示) 师:这是为什么呢?(幻灯片展示) 生:春天气温升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而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浮在水中,使得春水荡漾着绿波。 师:非常聪明!那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呢? 生:装满水而久放着不动的脸盆或水缸。 师:很好,装满水而久放着不动的脸盆或水缸里面会有软绵绵的绿色东西,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那是一种藻类植物,水绵。请看课本p82页第二题,这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生:里面有藻类植物。 师:不错!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鱼的排泄物和粪便使得鱼缸中养料增加,藻类植物得以大量繁殖,因此,养鱼缸中的水逐渐变绿。我们再来这些藻类植物,海带、紫菜、鹿角菜等。(幻灯片展示课本p79图iii-2 海洋藻类) 通过这些例子说明藻类植物大部分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练习题及答案本文是生物绿色植物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案栏内):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在植树过程中,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王大爷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带土移栽②去掉部分叶片移栽③在烈日炎炎的中午移栽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 ①②③ 2. 炎炎夏日,植物的叶片没有被灼伤,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发作用 3.植物生活离不开水,其原因不包括( ) A.环境中水越多植物生长的越好 B.干种子必须吸足水才能萌发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 D.土壤中的无机盐必需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4.水分吸收的主要部位、散失的门户依次是( )

A.气孔、根毛 B.根毛、导管 C.根毛、气孔 D.生长点、叶肉 5.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 A.水和无机盐 B.有机物 C.维生素 D.适宜的温度 6.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 ) A.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B.山上植物多要修水库 C.治山要治水 D.根的特性 7.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黑暗饥饿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对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 A.被遮光的部分 B.见光的部分 C.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 D.整个叶片都变蓝 8.王大爷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为了提高温室大棚内蔬菜的产量,你认为他可以在温室大棚内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增加氧气浓度 C.大量施肥 D.大量浇水 9.下列哪一项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 ) A. 氧和二氧化碳 B. 氧和有机物 C. 水和二氧化碳 D. 水和有机物 10.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先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 )

试论植物与微生物的互作

试论植物与微生物的互作 作者:梁建根, 竺利红, 施跃峰 作者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 刊名: 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 YE KEJI 年,卷(期):2008,(20)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8条) 1.LYNCHJ M The ILhizosphere 1990 2.牟金明.李万辉.张凤霞根系分泌物及其作用 1996(4) 3.LEMANCEAU P.CORBERAND T.GARDAN L Effect of two plant species.Flax(Ldnum usitatissinum L.)and tomato(Lycopersicon escuientum mill.)on the diversity of soilborne populations of fluorescent pseudomonas 1995(61) 4.涂书新.孙锦荷.郭智芬.谷峰植物根系分泌物与根际营养关系评述[期刊论文]-土壤与环境 2000(1) 5.郜红建.常江.张自立.丁士明.魏俊岭研究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方法[期刊论文]-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3(1) 6.毛金水根围微生物对植物的生理和防病及生态学意义 1991(1) 7.王术.戴俊英.王伯伦.顾宜晴.王铮有效微生物群(EM)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期刊论文]-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2) 8.占新华.蒋延惠.徐阳春微生物制剂促进植物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9(2) 相似文献(1条) 1.期刊论文盛江梅.吴小芹.SHENG Jiang-mei.WU Xiao-qin菌根真菌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5) 菌根真菌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群之一,深入研究和揭示它与植物根际微生物间的互作关系,对进一步利用和调控根围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促进植物生长,维持农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菌根真菌与某些根际有益微生物(如MHB、PGPR)具有协同促生关系.这些有益微生物可通过改变根际土壤微环境、提高根系对菌根真菌侵染的感受性等为菌根菌在根部的定殖创造有利条件;而菌根真菌则可通过改变根际土壤pH值、根际营养等方面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菌根真菌与土壤微生物通过相互促进或抑制,对宿主植物产生影响.目前,国内外关于菌根真菌与根际微生物互作中二者相互识别、协同作用的机理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快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研究菌根围微生态区系提供了新的途径,将有助于科学有效地研究菌根围微生物之间的互作机制.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433623316.html,/Periodical_ahny200820221.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10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与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与 生物圈中的 碳——氧循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回顾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说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变化过程。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意作用。 2.能力目标 (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通过参加绿化校园或社区活动,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运用实验设计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意作用。 2.教学难点: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请学生看图说话,由此引出“温室效应”,并提出下列思考题: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哪一种?它是怎么产生的?有没有什么途径可以减少这种气体? 新课讲授 【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其中1、2两步,课前教师与学生一起准备,第3步课上学生分组完成。) 1)取甲、乙、丙三只塑料袋,在甲、乙内装入新鲜菠菜,丙内不放。通过导管向各个袋内深吐气,使袋内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扎紧袋口。 2)将甲袋放在黑暗处,乙、丙放在光照下。 3)将甲、乙、丙三只塑料袋内气体分别通入三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观察、记录石灰水的变化,分析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步骤1)、2)思考: 复习对照实验的概念,帮助学生弄清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说明光照的作用;乙、丙是另一组对照实验,说明植物的作用。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步骤3),记录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由此得出结论: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原料。 进一步提出问题: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是什么气体?你能否设计实验证明。 【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布置学生课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课上进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 提示: 1)氧气能够助燃,可以用带余烬的卫生香或木条复燃的方法进行实验。

七年级生物植物的开花结果

5-5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别花的基本结构,并说出花的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花中哪些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能力目标:1、观察和解剖花的结构,让学生掌握生物学观察的常用方法。 2、通过制作花拼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花结构的认识,培养学生爱花、护花,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2、通过观察花的结构的活动,让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花的结构及主要部分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雄蕊和雌蕊的形态差别和功能差别。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学。 五、教学用具:镊子、刀片、胶带、百合花等。 六、教学过程: 师:请大家看看我手上的花篮,你能说出这花的名字吗? 生:这以朵是百合花,那一朵是康乃馨…… 师:你能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这些花吗? 生:争齐斗艳、五彩缤纷、姹紫嫣红、绚丽多彩 师:欣赏这些花,你此时的心情如何? 生:我感到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题是: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请一位同学说说什么是开花呢? 生:花瓣慢慢展开的现象叫开花。 师:在公园里、马路上、校园里你都能欣赏倒各种各样的开花植物,你认为它们与人类

有什么关系呢? 生:花可以美化环境,花可以增添色彩,花可以净化环境…… 师:如果你是一朵花,你想告戒人们什么? 生:小心,不要碰我,不要摘我,要保护我、爱护我。 师:不同的植物开花季节不同,请你们互相讨论,找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个有什么植物开花? 生:春天:水仙花、桃花、迎春花、海棠 夏天:荷花、石榴花、广玉兰 秋天:菊花、桂花、美人蕉 冬天:腊梅、枇杷…… 师:那你们说说桃花师哪一个月开放的?请大家欣赏一首古诗,请一个同学大声地朗读。生: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思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师:这首诗中白居易看到桃花开花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生:温度 师:你认为影响植物开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生:光照、温度、水等。 师:能否让不同季节的百合花齐放呢? 生:可以,园艺师们利用短日照的方法,让菊花提前开放,在春天我们也能见到它的踪影。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不同植物的开花情况不同,哪它们的结构是否相同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花的结构。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设计纸,请阅读红火二的内容。 请一位同学说出活动二中步骤一和步骤二是什么? 生:1、对照课本花的结构图认识百合花的结构。2、用镊子从外到内依次取下花瓣、雄蕊和雌蕊,对照课本图,制成花拼图,标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初一生物 绿色植物

2010年中考专题突破训练--绿色植物的生理作用(一) 注意:以下全为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移栽植物所采取的措施中,哪一组不利于植物的成活?() ①带土移栽②移栽后过量施肥③剪掉部分枝叶④在强光下移栽⑤适量浇水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⑤ 2.移栽植物时,最好在阴天或傍晚,必要时还去掉部分枝叶,这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3.用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天竺葵,应该先放置在哪种条件下一昼夜? () A.黑暗 B.有光 C.氧气充足 D.二氧化碳充足4.清晨到树林中锻炼,感觉空气新鲜,主要是因为() A.空气中有毒气体、尘埃减少 B.空气中含二氧化碳高 C.空气中含氧量高 D.空气中水蒸气增加 5.刘妈把从集市上买来的新鲜蔬菜用保鲜袋装起来,她说这样做可以延长蔬菜储存的时间。想一想刘妈这样做的依据是() A.减少了损伤 B.降低了蒸腾作用 C.保持了温度 D.抑制了呼吸作用 6.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 ...中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的()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选择性吸收无机盐7.在农业生产上,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的措施是() A.种植同种农作物过密 B.种植不同种的农作物过密 C.种植不同种的农作物过稀 D.种植同种农作物合理密植 8.“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试验步骤的第一步,是把植物放在黑暗出一昼夜,其主要目的是() A.消耗叶片内储存的淀粉 B.消耗叶片内的叶绿素 C.储备光合作用的原料 D.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9.栽种农作物和花卉时,经常松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主要原因是() A.能促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能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C.能减少植物体内水分蒸腾 D.能促进植物叶的光合作用 10.以下是某同学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时的步骤,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①暗处理②酒精脱色③部分遮光④滴加碘液⑤照光 A.③①②⑤④ B.③②①④⑤ C.①③⑤②④D.①②③④⑤ 1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和不可缺少的条件分别是() A.线粒体和光 B.叶绿体和光 C.线粒体和有机物 D.叶绿体和有机物 12.如果连续出现阴天、雨雪天,会使大棚蔬菜的产量下降。主要是阴天、雨雪天不利于大棚蔬菜的() A.花的传粉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 13.小明穿白裤子坐在草地上,不小心裤子沾上了绿色汁液,下列方法中最容易将绿色汁液洗去的是 ( ) A.自来水 B.酒精 C.肥皂水 D.沸水 14.在泸州的古蔺、叙永、合江等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山区,空气湿度较大,降雨量较多,夏天也较凉爽。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的 (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5.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果实的生长发育 D.秸杆的生长发育 16.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以下对叶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叶片阔而扁平,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B.叶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 C.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D.海绵组织叶肉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栅栏组织叶肉细胞中的多 17.在各大超市的货架上,我们随处可见用保鲜膜包装的蔬菜,爱动脑筋的小明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咨询了超市的阿姨,她说这样做可以延长蔬菜储存的时间。想一想这样做的依据是() A.减少了损伤 B.降低了蒸腾作用 C.保持了温度 D.抑制了呼吸作用 18.采用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是我国北方冬季蔬菜主要生产方式下列属于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A.施农家肥 B.适时播种 C.合理密植 D.及时松土 19.某果农为了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采取了下列几项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B.合理密植 C.保持棚内温度恒定 D.适当增加光照时间 20.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特点的是() A.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B.利用光提供的能量 C.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D.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21.马铃薯露出地面的部分常会变成绿色,而地下部分则不会,这可以说明( ) A.叶绿体中含叶绿素 B.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 C.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 D.叶绿素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22.新疆由于那里特殊的地理位置,白天光照强、气温高,夜间气温较低,所产的“葡萄”等水果特别甜。这是因为与别处相比() A.新疆的土地特别肥沃 B.新疆的葡萄品种与别处不一样 C.新疆的葡萄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D.新疆的葡萄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相对较少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种植植物

种子植物教案 董家中学李其鑫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子解种子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了解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划分依据。本课还安排有一个学生实验,一个观察与思考,二组讨论。 教学重点: 1、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识记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种子的结构是本章的关键,它阐明了种子是形成下一代植物体的基础,种子中具有将来发育成幼苗的基本结构——胚;学生只有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才能理解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原因,以及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玉米种子子叶、种皮和果皮的观察,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因为:玉米种子的子叶有一片且很薄,不易观察;玉米种子的种皮和果皮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很难分开,不容易观察。 2、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 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说出种子植物比其他三类植物占优势的原因; 4.识别校园或本地公园内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3、通过设计表格,列表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的交流和合作。 2.通过认识本地常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认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方法: 启发式引导、交互式交流、演示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 1、通过调查,了解初一学生对本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具备的相应能力,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2、教具准备:①实物投影仪、浸软的菜豆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培养皿、解剖针,镊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稀释的碘液。②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外形和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的剪贴图(或CAI 课件)③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装置。

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的一生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的一生单元练习题及 答案 第5单元练习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 1、俗称“豆瓣”是指大豆的() A.胚芽 B.胚轴.胚根 D.子叶 2、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是() A.种皮 B.胚根.胚 D.胚芽 3、玉米种子与大豆种子的主要区别是() A.有胚乳 B.有子叶.有种皮 D.有胚 4、下列结构中,新植物的幼体是() A.胚芽 B.胚根.胚乳 D.胚 5、日常食用的黄豆芽,其白嫩部分主要是由什么发育而的。() A.胚轴 B.胚根.子叶 D.胚芽 6、下列哪项不是种子萌发必备的环境条件() A.适宜的温度 B.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D.光照 7、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虫蛀空了的水稻

.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8、为了延长种子的寿命、应将种子保存在什么环境:() A.高温潮湿 B.高温干燥.低温潮湿 D.低温干燥 9、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 A.根冠 B.根尖.根 D.根毛区 10、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 B.分生区.伸长区 D.成熟区 11、在根尖的结构中,有一群近似正方形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细胞核大,这些细胞位于() A.根冠 B.分生区.伸长区 D.成熟区 12、下列有关成熟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成熟区与分生区相接②表皮细胞外突形成根毛 ③成熟区位于伸长区的上部④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①②④ D.①③④ 13、植物体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 A.根 B.根系.根尖 D.根毛 14、根不断长长的原因是() A.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B.分生区和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