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二、名词解释

1.成本价格

2.平均利润

3.商业资本

4.商业利润

5.借贷资本

6.利息

7.利息率

9.虚拟资本

10.级差地租

11.绝对地租

二、综合选择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A.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价值率小于利润

率()

C.利润率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

A.商品个别价值()

B.商品生产价格()

C.商品垄断价格()

D.商品社会价值()

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

A.平均利润率()

B.生产价格()

C.垄断价格()

D.商品平均价值()

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

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C.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

()

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生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

5.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

A.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B.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D.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6.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

A.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

B.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

C.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

D.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

7.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A.并不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并不意味着剩

余价值的下降()

C.也不意味着利润量的减少()

D.也不意味着资本总量在不断增加()

8.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

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

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

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

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商业店员的劳动()

D.商业资本家的欺诈手段()

10.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应:

A.高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B.低于产业资

本的平均利润率()

C.相当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D.与产业资本的获利水平无关()

11.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

A.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

B.商品的

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C.广告费、簿记费、开办办事处的费用() D.商业雇员的工资()

12.商业流通费可以区分为两大类:

A.生产性的流通费用()

B.运输费用()

C.簿记费用()

D.纯粹流通费用()

1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

A.是从职能资本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生息资本()

B.是高利贷资本()

C.是货币资本()

D.是职能资本()

剩余价值计算题

计算题(考试以选择题形式出题) 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1.答案:M'=m'×n =100%×1/4 =0.25×100%=25% 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求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多少? 2.答案:股票理论价格=预期股息收益÷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160元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 3.答案:货币需要量(M)=PQ×V=42000/10=4200(亿) 货币流通速度=PQ/M=42000/5250=8(次) 4、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 4.答案: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纸币流通总量=30000(1+20%) 5、某企业持有一张面值为10000元的票据到银行贴现,该票据尚须73天才能到期,在年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试问企业能得到的贴现值为多少? 5.答案:贴现金额=票据金额×(1—年贴现率*贴现日至到期日时间)=10000×(1—10%×73/360=9797.22(元) 6、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 6.答案:P'=m/(c+v)=200/(200+800)=20% 7、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 7.答案:在工厂有机构成未提高之前工人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9+1=10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为500元,故工厂的工人总数为100万/500=2000人。 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19+1=5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额仍为500元,所以本月工厂工人总数是50万元/500元=1000人。 所以现在每月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2000人—1000人=1000人。 8、已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减去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求流通货币的总额X的数值? 8.答案:X=(1500元+200元—600元)/5次=220元。流通中需要货币总额的数量为220元。 9、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请计算: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附答案

⒈某制些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 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计算:(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4)每双鞋的价值量。 ⒉某制鞋厂拥有一般生产条件,工作日为8小时,每个工人生产2双鞋,每双鞋社 会价值量为30元,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为22元,新创造价值为8元,工人日工资8元。如果该厂首先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资仍为8元。计算: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⒈解:(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 ⒉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 ⒊(2)c=22×(8/4)×50=2200(元) ⒋v=8×50=400(元) ⒌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 ⒍(3)m=2×4×50=400(元) ⒎m’=400/400=100% ⒏(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

⒐总双数=8/4×50=100(双) ⒑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 ⒒答:(1)工人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 ⒓(2)资本家共耗费资本价值量为2600元,其中c为2200元,v为400元 ⒔(3)资本家一天共获取剩余价值40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⒕(4)每双鞋价值量为30元。 ⒖解:一个工人一天生产鞋=2×4=8(双) ⒗社会价值总量=30×8=240(双) ⒘个别价值总量=22×8+8+8=192(元) ⒙超额剩余价值量=总社会价值量-总个别价值量=240-192=48(元) ⒚答:该厂资本家一天从一个工人身上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量为48元。 六、计算题 ⒈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甲企业资本周转时间为3个月,乙企业资本一年周转 0.5次。问:(1)甲企业资本周转次数?(2)乙企业资本周转的时间? ⒉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预付总资本均为100万元,甲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

剩余价值生产练习题

一、单选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 A.有一定的货币积累 B.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商品有充分销路 2.资本主义生产的两重性是指() A.一方面是产品生产,另一方面是商品生产 B.一方面是具体生产,另一方面是抽象生产 C.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另一方面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生产 D.一方面是生产资料生产,另一方面是消费资料生产 3.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 B.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C.在循环中的不同作用 D.在流通中的速度不同 4.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A.增加资本量而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节约资本使用量而获得的 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的全部劳动报酬 B.工人的劳动价格

C.工人按劳分配的报酬 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6.在货币和资本之关系上,正确之论断是() 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B.任何数量之货币都能成为资本 C.凡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之货币都是资本 D.只有能增殖自身价值之货币才是资本 7.关于价值增殖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关系之正确表述是() A.价值增殖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之基础 B.价值增殖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是并列之两个过程 C.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之价值形成过程 D.价值形成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之价值增殖过程 8.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之是() A.剩余价值率 B. 年剩余价值率 C.利润率 D. 年利润率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单选题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B A.在流通中进行不等价交换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D.劳动起家勤俭节约 2.个别资本家之所以要不断改进技术,因为:A A.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 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率用公式来表示为:B A.m′=v/m B.m′=m/v C.m′=m/c D.m′=m/(c+v) 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是:A A.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B.在流通中产生 C.不在流通中产生 D.在商品交换中产生 二、多选题 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BC A.劳动力所有者是小生产者 B.劳动力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 C.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 D.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奴隶 2.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AC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D.一般剩余价值生产 3.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是:AC A.计件工资 B.名义工资 C.计时工资 D.实际工资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AB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B.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 D.商品生产过程 5.马克思根据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AC A.不变资本 B.商业资本 C.可变资本 D.生产资本 6.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办法是:AB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B.提高两大部类的劳动生产率 C.降低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D.把工人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 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BD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力买卖过程中所需的费用 D.劳动者掌握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8.作为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是:ABC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C.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D.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9.资本主义工资:ABCD 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 B.掩盖了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

政治经济学 计算题

1、假定某一资本得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1年周转4次,问该资本得年剩余价值率为 A、25% B、50% C、200% D、400% 答案:D 【答题思路】年剩余价值率就是年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得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 m 'n , 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v代表可变资本, m '代表剩余价值率,n 代表周转次数。在本题中,m '=100%,n=4;二者得乘积为400%。 2、一张面额为100元得股票,预计股息收益率为8%,银行此时得存款利率为5%,股票得理论价格应就是 A、100 B、120 C、160 D、200 答案:160 【答题思路】股票价格就是股息收入得资本化,或者叫做资本化得股息收入。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预计股息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160元。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所需要得货币投放量就是 A、4200 B、2400 C、42000 D、420000 答案:A 【答题思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得不断运动就就是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得规律,其内容就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得货币量,与商品得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得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得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得流通次数)==42000/10==4200(亿) 4、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该年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问货币得流通速度应当就是 A、6次 B、8次 C、10次 D、12次答案:B 【答题思路】流通中所需得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得流通次数);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流通中所需得货币量=42000/5250=8。 5、某资本家得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就是 A、10% B、20% C、30% D、40% 答案:B 【答题思路】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得比率,用公式表示为:P'=m/(c +v)=200/(200+800)==20% 6、某企业年产商品10000件,每件产品价值30元;所投入得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所投入得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1次得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问该企业得剩余价值率为 A、100% B、125% C、150% D、175% 答案:B 【答题思路】剩余价值率就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得比率。剩余价值=总产值—预付资本=(C+V+M)—(C+V);年商品总社会价值=30元×10000件=300000;年预付资本=固定资本年周转额+流动资本年周转额=10万元/10年+5万元×12月/3月=210000;年剩余价值=年总产值—年预付资本=300000—210000=90000; 年可变资本总额=30元×200人×12个月=72000元。 剩余价值率=90000/72000=125%。 7、某企业所投入得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所投入得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1次得时间为3个月;该企业得年预付资本得周转速度就是 A、1次 B、1、4次 C、1、6次 D、1、8次答案:B

第7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习题及答案)

第7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综合选择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C A.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C.利润率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B A.商品个别价值 B.商品生产价格 C.商品垄断价格 D.商品社会价值 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A A.平均利润率 B.生产价格 C.垄断价格 D.商品平均价值 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 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C.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 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生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 5.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 A.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B.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D.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6.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 A.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 B.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 C.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 D.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 7.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A.并不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的下降 C.也不意味着利润量的减少 D.也不意味着资本总量在不断增加 8.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 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 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 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 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商业店员的劳动 D.商业资本家的欺诈手段 10.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应: A.高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B.低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C.相当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D.与产业资本的获利水平无关 11.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 A.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 B.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 C.广告费、簿记费、开办办事处的费用 D.商业雇员的工资 12.商业流通费可以区分为两大类: A.生产性的流通费用 B.运输费用 C.簿记费用 D.纯粹流通费用 1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

剩余价值计算的例题

6、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 6.答案:P'=m/(c+v)=200/(200+800)=20% 9、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请计算: (1)m'是多少? (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 (3)M'是多少? 9.答案:(1)、m=30元×10000件(商品总社会价值)—10000元(固定资本年周转额)—5万元×12/3(流动资本年周转额)=300000元—10000元-200000元=90000万元。 m'=90000元m/30元×200元×12月=125%。 (2)、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10000元(固定资本周转额)+200000元(流动资本周转额)÷[100000元(固定资本)+50000元(流动资本)]=1.4次。 (3)、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计算方法1:由(1)已知M=90000元。预付可变资本额为30元×200人×3个月=18000元。 M'=90000元/18000元=500%。 计算方法2:M'=m'×n=125%×12/3=500% 11、某制鞋厂拥有平均生产条件,资本家雇佣工人50人,工作日为8小时,工人人均4小时生产1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为22元,每个工人1小时创造新价值2元,劳动力价值8元。计算: (1)该厂工作日中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2)该资本家一天消耗的资本价值,其中c和v各为多少? (3)资本家一天共获得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4)每双鞋的价值量。 11.答案:(1)必要劳动时间=8/2=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8-4=4(小时) (2)c=22×(8/4)×50=2200(元);v=8×50=400(元);共计耗费资本价值= c+v=2600(元) (3)m=2×4×50=400(元);m’=400/400=100% (4)总价值=c+v+m=2200+400+400=3000(元) 总双数=8/4×50=100(双)每双价值量=3000/100=30(元) 15、全社会有甲乙丙三个部门,投资总额均为1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9:1、4:1、7:3,固定资本分别为总资本的80%、60%、40%,使用年限为10年;流动资本一年周转1次;m'为100%。计算: (1)各部门的所费资本总额 (2)剩余价值总额 (3)利润率 (4)平均利润率 (5)平均利润

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分配习题

产业资本和平均利润 1.剩余价值(m)和利润(p),以及剩余价值率(m’)和利润率(p’)的关系是: (1)m大于p, m’大于p’(2)m小于p, m’小于p’(3)m等于p, m’大于p’ (4)m不等于p, m’小于p’(5)m等于p, p’小于m’ 2.成本价格是 (1)由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c和v所构成的价格(2)所费的c和v的价值总和 (3)投入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的总和(4)企业在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 (5)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3.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高低的关系是: (1)向反方向变化(2)成正比例(3)成反比例(4)不成比例(5)向正方向变化 4.平均利润率是: (1)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3)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4)通过各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的(5)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5.资本主义制度下,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说明: (1)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利润率绝对下降和利润量的减少 (2)意味着剩余价值率的降低,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减轻(3)资本家获得的利润量并不减少 (4)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是总趋势,并不排斥个别时期平均利润率上升 (5)利润率的下降与利润量的增大通常是相伴发生的 6.生产价格是: (1)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2)生产成本加各部门的利润(3)生产成本加超额利润 (4)商品价值c+v+m的转化形式(5)以平均利润的形成为前提的 7.商业利润: (1)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活动创造的(2)主要是由商业店员创造的(3)主要是由产业工人创造的(4)是商业店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5)获得的途径是购买价格低于销售价格 8.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规律的作用是: (1)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2)促进企业改革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3)调节剩余价值在各部门投资者之间的分配(4)造成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5)推动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9.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1)剩余价值率的提高(2)生产资料价值的降低(3)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 (4)固定资本的比重增大(5)对外贸易的发展 1、③⑤ 2、①②④⑤ 3、①④ 4、①②③ 5、③④⑤ 6、①④⑤ 7、③④⑤ 8、①②③ 9、①②③⑤ 生息资本和利息 1.借贷资本是: (1)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他人使用的货币资本(2)一种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 (3)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4)一种职能资本(5)一种最赋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形式 2.利息是; (1)资本要素获得的利益回报(2)产业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或剩余劳动 (3)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4)货币作为生息资本增殖的表现(5)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息总是表现为资本价格的原因是: (1)平均利润要分为利息和企业利润两个部分(2)利息是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3)利息与商品价格决定一样受竞争和供求的调节(4)利息与商品价格一样具有调节借贷资本供求的作用(5)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4.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利息: (1)实质上是社会主义企业纯收入在社会主义经济内部的再分配 (2)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3)最终来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剩余劳动(4)总是表现为资本价格(5)是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5.决定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 (1)平均利润率的高低(2)企业利润的高低(3)借贷资本的竞争 (4)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5)习惯和法律传统

关于一道考研政治题的回答(超额剩余价值的计算)

关于超额剩余价值的详细答题思路 题目: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为每个工人生产10公斤棉纱,每公斤价格10元,其中 包含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60元,工人每天工资20元,某个企业采用先进管理办法和较好的设备,使每个工人每天能纺纱20公斤,则它所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 一、首先弄明白“超额剩余价值”的概念 1、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其来源仍然是该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二、其次弄清“超额剩余价值”(即:多得到的那部分M)从何而来? 1、同一生产部门的资本主义企业之间,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差别, 因而这些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也必然是参差不等的。但商品不是按照个别价值、而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社会价值出售的。那些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因此它比其他企业多得一部分剩余价值,这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三、现在开始计算 1、由题目已知: 每天每个工人生产10公斤棉纱,每公斤价格10元(每公斤棉纱社会价值10元),其中60元是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C),20元是支付给工人每天的工资(V); 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 新创造的价值为:10公斤*10元/公斤-60元(C)=40元 20元支付工人工资(V),20元(40-20=20)是剩余价值(M1)2、采用了较先进的技术后: 能生产20公斤棉纱,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应为:60*(20/10)=120元; 新创造的价值依然为40元(20元支付给工人工资,20元是剩余价值); 总共120元+40元=160元,每公斤棉纱的个别价值为160元/20公斤=8元。 但棉纱仍按照社会价值出卖,即按照10元出卖后,20公斤共卖得200元,除了补偿生产资料的价值120元、劳动力价值(工人工资)20元以外,可以得到剩余价值为200元-120元-20元=60元(M2)。比处于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的资本家多得40元,这40元就构成了超额剩余价值。

资本与剩余价值习题

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它们的不同形态 B.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不同的作用 c.不变资本是客观要素,可变资本是主观要素 D.以上均不对 2.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 A.劳动的价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劳动的报酬 D.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与分配的形式 3.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 c.是劳动力的价格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4.个别资本家追逐的超额剩余价值是通过()。 A.延长工作日实现的 B.提高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c.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D.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5.资本的本质是()。 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 B.购买劳动力的货币 c.购买商品的货币 D.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A.能够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 B. 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c.能够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D.能保存资本的价值 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以上均不对 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自由买卖 c.劳动力成为商品D.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

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 A.由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的多少决定的 B.由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c.由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决定的 D.由劳动力的市场供求状况所决定的 10.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 A.名义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11.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3小时,那么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 A.从100%增加到150% B.从100%增加到200% C.从100%增加到250% D.从100%增加到300% 12.资本总公式是( ) A.G—W—G B.G—W—G′ C.W—G—W D.W—G—W′ 1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D、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1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 A、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 B、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 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1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16.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1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8.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工人的( )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 D.物化劳动 19.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 A.在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无关

计算题

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1年周转4次,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 A.25% B.50% C.200% D.400% 答案:D 【答题思路】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 m 'n , 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v代表可变资本, m '代表剩余价值率,n代表周转次数。在本题中,m '=100%,n=4;二者的乘积为400%。 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收益率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 A.100 B.120 C.160 D.200 答案:160 【答题思路】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或者叫做资本化的股息收入。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预计股息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160元。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所需要的货币投放量是 A.4200 B.2400 C.42000 D.420000 答案:A 【答题思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就是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其内容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的流通次数)==42000/10==4200(亿) 4.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该年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问货币的流通速度应当是 A.6次 B.8次 C.10次 D.12次答案:B 【答题思路】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的流通次数);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42000/5250=8。 5.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 A.10% B.20% C.30% D.40% 答案:B 【答题思路】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P'=m/(c +v)=200/(200+800)==20% 6.某企业年产商品10000件,每件产品价值30元;所投入的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所投入的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1次的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问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 A.100% B.125% C.150% D.175% 答案:B 【答题思路】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总产值—预付资本=(C+V+M)—(C+V);年商品总社会价值=30元×10000件=300000;年预付资本=固定资本年周转额+流动资本年周转额=10万元/10年+5万元×12月/3月=210000;年剩余价值=年总产值—年预付资本=300000—210000=90000; 年可变资本总额=30元×200人×12个月=72000元。 剩余价值率=90000/72000=125%。 7.某企业所投入的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所投入的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1次的时间为3个月;该企业的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 A.1次 B.1.4次 C.1.6次 D.1.8次答案:B 【答题思路】 预付资本的(固定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 年周转次数= ———————————————————————————— 预付总资本额 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资本数量×周转次数 该企业的固定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100000×1/10=10000 该企业的流动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50000×12/3=200000 预付总资本额=100000+50000=150000 预付资本的 210000 年周转次数= ————=1.4次 150000 8.某企业年产商品10000件,每件产品价值30元;所投入的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所投入的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1次的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问该企业的年剩余价值率为 A.375% B.400% C.500% D.600% 答案:C 【答题思路】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 m 'n , 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v代表可变资本, m '代表剩余价值率,n代表周转次数。 根据第6题的计算,年剩余价值量=90000;年预付可变资本额=30元×200人×3个月=18000元。(每月预付的可变资本为30元×200人;要连续支出3个月;从第4个月开始,可以滚动使用第1个月周转回来的流动资金。)年剩余价值率=90000元/18000元=500%。 9.已知社会两大部类原来的情况为; 第一部类: 4000c+1000v+1000m=6000 第二部类: 1600c+800v+800m=3200 其中第一部类按照25%积累率进行扩大再生产,而所追加的资本的有机构成为 9 :1 ;那么,为了保持社会协调的比例关系,第 II 部类应当追加投资的不变资本的数量应该是 A.175 B.185 C.195 D.205 答案:A 【答题思路】第一部类按照25%积累率进行扩大再生产,意味着将原来1000的剩余价值的250用于扩大再生产,转变为投资;所追加的资本的有机构成为 9 : 1,意味着在250个单位的投资中,90%即225转变为追加的不变资本;10%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2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练习题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专题2、3马克 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课后知能检测新人教版选修2 一、选择题 1.某资本主义工厂,每个工人一天劳动力价值为40元,每人一天劳动8小时,平均生产 两双鞋,每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160元,每双鞋的售价为240元,该厂工人一天劳动时间的两部分是() A?必要劳动时间2小时,剩余劳动时间6小时 Bo必要劳动时间3小时,剩余劳动时间5小时 C.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4小时 Do必要劳动时间5小时,剩余劳动时间3小时 【解析】此题考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第一步计算工人每小时创造的价值量:(240 一160)X2十8=20 (元);第二步计算必要劳动时间:404-20=2 (小时);则剩余劳动时间为6小时.答案选A。 【答案】A 2.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则一泄时期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 Ao增加B。减少

C.不变D。难以确定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A正确,B、C、D不合题意。 【答案】A 3.商业利润和银行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 A.商业销售人员和银行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银行存贷款利息的差额 Co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D.商业职工、银行职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剩余价值的分割,考査理解分析能力。随着生产的扩张,产业资本家需要资金,需要由商场代理商品销售等工作,所以必须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分割出一部分,在商业、银行、借贷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据此,应选C项. 【答案】C 4.剩余价值分割为利润、地租、利息等形式,说明( ) ①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各 种生产要素是劳动创造价值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③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了价值和剩 余价值 ④各资本家集团、资本家和地主之间存在共同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 A. ??③ B.②③④ Co ??④ D.①③④ 【解析】劳动力以外的各种生产要素只是为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创造了条件,故③ 的 说法不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5o下面是资本主义国家中资本家与产业工人的一段对话: 资本家:你们工人对我们这些老板应常抱感恩之心,因为没有我们投资的厂房、机器、原材料,你们即使有力气和技术,也生产不了任何产品,结果只能失业、饿死。 工人:没有我们工人的劳动,你们的厂房、机器、原材料都是一堆死物。是我们用智葱和体力生产出各类劳动产品供你们享受。没有我们的劳动,你们将破产倒闭,直至饿死。 (1)请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关原理,剖析以上资本家和工人的对话,谁的观点

马克思计算例题

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100%,该资本4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答案:M¹=m¹×n =100%×1/4 =0.25×100%=25% 2、一张面额为100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5%,求股票的理论价格应是多少? 答案:股票理论价格=预期股息收益÷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160元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 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 答案:货币需要量(M)=PQ×V=42000/10=4200(亿) 货币流通速度=PQ/M=42000/5250=8(次) 4、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 答案: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 =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纸币流通总量=30000(1+20%)/50000 =0.72 则纸币贬值了(1—0.72)×100%=28%

5、某企业持有一张面值为10000元的票据到银行贴现,该票据尚须73天才能到期,在年贴现率为10%的情况下,试问企业能得到的贴现值为多少? 答案:贴现金额=票据金额×(1—年贴现率*贴现日至到期日时间) =10000×(1—10%×73/360) =9797.22(元) 6、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 答案:P¹=m/c+v=200/(200+800)=20% 7、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 答案:在工厂有机构成未提高之前工人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9+1=10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为500元,故工厂的工人总数为100万/500=2000人。 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19+1=5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额仍为500元,所以本月工厂工人总数是50万元/500元=1000人。

《剩余价值生产》-练习题

计算题: 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 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 (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 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价值量。 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的,即叫W=k+m,所以,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m=W-K,每月的剩余价值量=(22.65-14.90)×1.88×30-437.10(元),再求m'=m/v-437.10/32.34×100%=1351.58%,从而得出答案。 (1)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437.10元。 (2)剩余价值率是1351.58%。 22.65-14.90 *1.88 *30=437.1 437.1/32.34*100%=1351.58% 政治经济学习题计算题参考答案(第六题有修改) 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 (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 答案:1、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的。即w=k +m,∴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 m=w-k。 ∴每月的剩余价值量=(22.65元-14.90元)×1.88×30=7·75 × 1·88 × 30=437.10元。 2、m’=m/v=437.10元/32.24元=1,351.58% 二、某企业原预付资本总额为10万美元,有机构成(c:v)为9:1。工人平均周工资为50美元,这周按19:1追加资本4万元;原来资本进行更新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19:1。 试计算:该企业这周是增加了就业人口还是减少了就业人口造成工人失业,数量若干? 答案:∵按原资本有机构成9:1,10万美元可雇佣工人=10000/50=200名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19:1后,原资本有机构成变为95000:5000 追加资本40000美元资本的有机构成为38000:2000 ∴本周可变资本=5000+2000=7000美元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1、某资本家织布厂人均工资为50元∕天、产量为30米∕天、售价40元∕米,生产每米布所需要的棉纱价值为30元、设备折旧费为5元。试计算:(1)每个工人所消耗的不变资本;(2)资本家雇佣一个工人所耗费的资本;(3)每个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与剩余价值;(4)该资本家的剥削率。 解:(1)每个工人所消耗的不变资本=(30+5)×30=1050(元)(2)资本家雇佣一个工人所耗费的资本=c+v=1050+50=1100(元)(3)每个工人创造的新价值=40×30-1050=150(元) 每个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150-50=100(元) =100÷50=200% (4)该资本家的剥削率=m v 2、完成下列表格并计算甲、乙资本家各自的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

答案:周转时间:(甲)3个月、(乙)4个月; 年周转次数:(甲)1/10、1/20、1/5;(乙)1/8、1/30、1/4; 年周转量:(甲)500、50、600、4000;(乙)250、20、100、3000 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甲)0.515;(乙)0.843. 3、某资本家拥有固定资本8000万元,折旧率为10%;流动资本为2000万元,年周转次数为4次,其中,工人的工资按季度发放,每季度工资总额为500万元;年产量为4000万件,每件产品的售价为3元。试计算:(1)产品的成本价格总量;(2)剩余价值率;(3)预付资本周转速度;(4)年剩余价值率;(5)该资本家的年利润率。 解:已知:预付资本=8000+2000=10000(万元) 预付可变资本V=2000(万元) 年总产值G'=4000×3=12000(万元) 固定资本的年周转总额=8000×10%=800(万元) 流动资本的边周转总额=2000×4=8000(万元) 年耗费的可变资本总额V=500×4=2000(万元) 年耗费的不变资本总额C=(2000-500)×4+800=6800(万元)(1)产品的成本价格总量K=C+V=6800+2000=8800(万元) (2)年剩余价值总量M=G'-K=12000-8800=3200(万元) 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总量÷年耗费的可变资本总额=3200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练习

政治经济学计算题练习(所有题目来自网络) 一、货币 1.某年商品价格总额为2 000亿元,赊销商品价格总额为50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甲方购买乙方商品价格总额为800亿元,乙方购买甲方商品价格总额为600亿元,单位货币每年周转4次,当年发行纸币200亿元。计算 (1)相互抵消的商品价格总额是多少? (2)当年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是多少? (3)纸币是升值还是贬值?每元值多少? 答: (1)甲方购买乙方商品价格800亿元,乙方购买甲方商品价格600亿元,这样乙方不必付钱,甲方付给乙方200亿元即可,甲乙相互抵消600+600=1 200(亿元)。 (2)根据公式计算当年货币流通量=(2 000-500+400-1 200)/4=175(亿元)。 (3)商品流通所需货币量是175亿元,而实际发行的纸币是200亿元,所以纸币贬值了。1元纸币=175/200=0.875。 2.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 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 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 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 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 次,当年发行纸币200 亿元。计算: (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 (2)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 (提示:1、按货币流通公式计算所需要的货币量2、按流通需要货币量与纸币发行量之比求纸币每元值多少。) 答: 根据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当年所需要的货币流通量=(1400+400-350-250)/8 =150 亿元 货币贬值后每元值=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流通中实际发行货币量= 150 /200 =0.75 元 3.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