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规划与设计》读书笔记

城市地铁站点一般由车站主体、出入口通道、风道和风亭以及其它附属建(构)筑物共同组成。其具体规划与设计内容如下所示: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特点

轨道交通车站是线网中的重要节点,也是客流集散的场所,同时也是城市用地高效开发的区域。总体来讲,城市地铁站点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交通复杂且客流频繁

城市地铁站点周边片区往往是乘客流量大,交通需求大的区域。城市地铁站点的建设在满足旅客乘车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有效协调好与其他轨道线路或其他交通方式的安全高效换乘。居民到达地铁站点的方式可以是自行车、公路交通或者对外交通方式。地铁站点要承担多种交通方式乘客在地铁的换乘。与其他公路交通方式不同,无论怎样换乘,地铁乘客最终都以步行方式到达站点。而从换乘的角度讲,部分乘客会因换乘不便而从始发点步行到达车站,这将会增加站点地区的步行距离。

2、开发强度大

城市地铁站点的建设增加了交通的可达性,缩短居民的出行距离和时间距离。这使各种生活、商务、娱乐等设施向地铁站点周边集聚,进而拉动站点周边土地的开发强度,刺激地铁周边片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站点周边片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会进一步带动站点周边房地产的增值,土地商业化、社会化开发强度日趋增强。因此,地铁站点周边的土地具有较高的开发强度。

3、地下公共空间广阔

地铁有高架、地面以及地下三种形式,但在商业发达的城市中心车站以地下形式应用的最多。站点设施从地下到地面能极大推动地下空间的开发,尤其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交通枢纽地区、城市副中心地区和城市中心商业区,站点具有广阔的地下空间。

4、建设时序性强

轨道交通的建设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从系统到个体逐步由规划到设计的过程,即是一个“面”—“线”—“点”逐步细化的过程。“面”包含了对整个研究区域的整体性研究,也包括对全市范围的影响分析,内容有区域交通分布和方式划分预测,地铁线路构架整合等:“点”即个别特殊问题的研究和地铁局部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包括具体工程实施方案以及工程难点,客流发生、吸引和客流的换乘点等主要发生点的研究设计;“线”即是城市主要交通走廊,特指城市客流主要路线的整体规划研究,是串联“点”与“面”的途径,包括交通线路规划、沿线土地利用和客流发展、交通走廊敷设工程条件等。地铁线路规划与站点选址即是一个由“线”到“点”逐步深入细化的过程。线路规划是“线”的规划,即站点数量及分布的规划,具体的站点选址则是结合实际情况“点”的规划设计。示意图如图所示:

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类

1、按站点功能可分为枢纽站、换乘站和一般车站:

①枢纽站

城市地铁的枢纽站一般设于客流高度集聚的地方,例如活动中心或对外交通枢纽处等。同时,若成为地铁的枢纽站,还需满足该站至少有两条地铁线路或者有其他交通方式的线路在该地铁站附近,供乘客在地铁线路之间换乘。枢纽站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对外的重要门户,承担较大的客流量,并要满足乘客在枢纽站的安全换乘。因该类站点承担的客流量较大,因此站点周边用地多侧重于商贸、货运和旅客的配套服务等,具有交通系统完整性。例如上海地铁的人民广场枢纽站、东方路枢纽站、上海南站枢纽站等。

②换乘站

城市地铁换乘站多数是两条或两条以上轨道交通线路交汇点的车站,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乘客在两条轨道交通线路间的相互换乘,如复兴门站。

2、按运营组织功能可分为始发站!终点站、折返站、中间站和换乘站:

①始发站和终到站

城市地铁始发站和终到站设置在线路两端,为线路两端乘客提供运输服务。同时,作为线路的终端站点,始发站和终到站还承担列车折返、停留和临时检修的功能。在地铁始发站和终到站设计时,站点除布置折返线外,为利于列车暂时存放还可设置存车线,以便于列车运输组织;若始发站或者终到站与停车场或车辆段相邻,那么在车站之间需设置出入段或停车场的联络线。为保证地铁建设的经济效益和运营服务质量,地铁的始发站与终到站也最好选择设置在人流量较大,或旧城改造的区域。如有可能,可尽量加站点对周边片区土地开发的利用。

②折返站

地铁折返站通常位于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量变化较大区域的分界点处。该类站点除为乘客提供上下乘降服务之外,主要还承担列车行车组织中列车在该站的折返。当地铁线路客流量分布不均衡时,例如在某个区段客流量特别大,或从某个区段开始客流量逐渐减小,那么,在确定线路行车密度时,区段内也需要设立折返站以提高线路运营效率。

③中间站

地铁线网中的多数站点属于中间站。一般情况下,该类车站仅仅提供乘客乘车的服务功能。该类站点的线路设计按照一般车站的设计要求完成,但在特殊区域,例如与车辆段或停车场相连的中间站,该类中间站需铺设联络线。结合实地情况,一些特殊的中间站也需设置折返设备供列车折返和运行调整,有利于整条线路的列车运输组织和列车秩序的维护。

3、按站点相对路口位置的分类

为保证站点设置的效益性,多数站点规划在路口或路口附近。按照站点与路口的相对位置,可将站点按纵向位置分为跨路口、偏路口一侧、两路口之间三种。按照站点相对道路红线的位置可分为道路红线内、道路红线外两种。如下图所示:

其中,跨路口方式的站点在以道路划分的各个象限区域范围内都设有地铁出入口,乘客不需要横穿路面的道路都能通过出入口进入车站。简而一言之,跨路口站点方式便于各象限区域内乘客进出车站,减少路口各个方向的人车交叉,提高

乘客的安全保障。同时,该站点方式能与地面公交路线充分衔接,有利于乘客便捷换乘。偏路口车站一般偏离路口中心。该类站位最大优点是建设施工时受地下管线影响较小,能够降低车站的埋深,同时也能减少施工期间对路面交通运行的干扰。但这种方式会导致乘客主要集中在车站一端,会降低地铁车站全方面的使用效率,同时也会增加运营管理难度。而车站主体偏离道路一侧较远端的车站出入口的通道建设将会加长,增加建设成本和乘客行走距离。

若规划站点的站位附近路口都是主要交通路口,并且客流量大、相距较近时,为兼顾两路口的客流需求,一般将站点选址于路口之间。

当基岩埋深较浅,道路红线外侧有空地或危房改建时,可将站点贴近道路红线外侧设置。这种方式不但能将地铁建设与危房改建相结合,而其能较少破坏道路建设以便于保证交通的通畅。同时,该方式的站点建设能减少地下管线的动迁,充分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

三、轨道交通间的换乘方式

确定换乘形式的主要原则是:①满足换乘客流量的需要;②调整相交路线方向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③尽量缩短乘客的走行距离;④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引乘客;⑤结合地形布置车站形式。

1、同站换乘

1. 1 站台同平面换乘

该换乘方式的车站可以为双岛式站台,也可以为岛侧式站台,如下图所示:双线双岛式站台能满足同站台两条线两个方向的换乘。双线岛侧式站台仅提供两线一个方向的换乘。这两种布置形式的其他换乘方向还需要通过站厅层来换乘。其中双线双岛式的A 线也可以为前折返的终点站,二侧车门均可上下客,同时换乘B线的两个方向,见图3。新加坡的JurongEast 高站就是这种形式。站台同平面换乘方式用于某一方向换乘客流量大、且应有较大的用地来布置的车站。

1. 2 上下平行站台换乘

这种换乘方式的车站为上下两层均为岛式站台,同侧为上下层为同一条线的上下行线,如图4。该形式的车站布置较为普遍,日本、泰国、香港均有这种形式的车站。同一平面的两条路线一个方向,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换乘,另一个方向则通过一次或上下楼梯便可以达到换乘目的。

1. 3 十字(或T 字)型相交站台的换乘

十字(T 字)型相交站台的换乘方式按站台布置形式可以有侧式站台与岛式站台、侧式站台与侧式站台以及岛式站台与岛式站台等3 种情况。分别见图7、图8 和图9。这3 种布置形式各有特点,但它们各个方向的换乘均可通过一次上楼梯或一次下楼梯即可完成。其中以侧式站台与岛式站台换乘方式较为理想,它满足较大的换乘量。岛式站台与岛式站台的换乘,由于是一点相交,因此如布置不当会造成换乘客流拥挤堵塞现象。如北京的复兴门车站。如布置得当,也能满足一定数量的换乘量。

2、通道换乘

这种换乘方式适用于两个车站靠得很近,但又无法建造同一车站,因此换乘一定要设专用通道。通道可以连接两个车站的付费区,也可以连接两个车站的非付费区。它虽然没有同站换乘方便、直接,但设有专用通道能给乘客提供明显的换乘方向。上海地铁1、2 号线在人民广场站,北京地铁1号线与环线在复兴门站都是采用通道换乘方式。

3、共同换乘广场

共同换乘广场是可以与商业开发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相结合。它除了用于轨道交通间的换乘,还可以同其他公共交通形式进行换乘。换乘广场可设在地下、敞开式半地下、地面或高架。这种换乘方式适用于换乘量较大的大型枢纽站。

四、站点选址及其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要协调好城市各区域间“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二者间动态影响关系和科学的平衡关系,从而明确大城市客运骨干系统的发展方向,同时协调与城市其它要素之间的关系。

总的说来,结合工程经验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要求,按照“协调发展,按需设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根本原则,可归纳总结出站点选址的几条原则如下:

1、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设置往往能吸引大量人流的聚集,也能增强区域间的可达性,进而带动沿线片区经济的发展与规划格局的变更。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一般都会聚集大量的人流、商流,使地铁沿线片区发展成为城市副中心,促成城市空间新格局。为了协调城市的远期发展规划,地铁站点的选址应与近远期的城市土地开发和道路网建设相结合,在满足现有条件的同时为后续城市发展留有余地,满足城市未来交通出行、环境发展、城市规划布局的长远发展要求。

2、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①满足乘客乘车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主要是城市客流,它具有明显的潮汐式特点。客流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期迅速集聚,这就要求城市地铁能在很短时间内实现疏散客流。因此,要真正达到迅速疏散客流的目的,城市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在客流量和时间上都要充分协调好。可将地铁站位选择在公交车站密集区,或者是通过先进的设施和空间立体化衔接,合理组织人车分离,满足城市局面便捷乘车要求,提高居民出行质量。而站点的设置,应选择在人流集散强度大的区域,并能满足乘客便捷进出站的要求。对于偏远处乘客可以与地面公交配合,安排一些接运公交

线路将乘客从低密度地区运到地铁线路站点,尽可能方便乘客出行。

②方便乘客换乘

城市地铁站位应保证各交通方式客运设备的运输能力相互适应和匹配,充分考虑地铁站位的乘客流量、换乘时间和与站位其他交通方式顺畅衔接和配套的策略,使乘客尽可能均匀分布在换乘过程的每一环节上,实现便捷换乘,不要在任意环节滞留、集聚,使旅客在完成各交通方式间的搭乘转换时形成一个完整而连续的过程。同时,城市地铁线路站点的设置要充分与现有铁路、公交、航空以及其他轨道交通线路等交通方式的密切配合,集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于一体,形成地铁枢纽,如东京站、巴黎北站等,减少乘客换乘步行距离,节省出行时间,保证乘客换乘的便捷性。

3、保证施工建设的顺利实施

地铁车站的建设,尤其地下车站的建设往往由于周围地质条件和既有建(构)物的影响而增加施工难度。在城市中心区,地下污水管、电缆等管线布设较多,车站建设之前需先对探测地下管线情况并根据方案做管线迁移。在管线布设较多的地方管线迁移工作量大、工程复杂。另一方面,地铁线路站点的出入口应结合车站主体位置合理设置,其出入口红线内以及地下车站主体上方的地面建构物需进行拆迁,因城市中心征地拆迁成本较高,征地难度大,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给线路站点的选址带来难度。因此,为减小车站结构建设难度,城市地铁线路站位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实地管线以及周边征地拆迁情况。

4、节约车站建设投资

不同站点位置的地质条件、施工方式以及车站设计方案都有所不同。而地铁车站建设的工程造价远远大于区间隧道的建设,其建设费用在地铁建设中所占比例很大,在满足乘客出行需求、保证施工技术条件的状况下,为提高地铁建设的经济意义,站点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投资浪费,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5、符合线路规划对车站间距的要求

站点选址是继线路规划之后的“点”阶段,是站位方案确定后对站址优化修正的细化阶段。在选址过程中,备选方案的站址要在相邻站点最小站间距与最大站间距要求之间的合理范围内,即按照城市地铁的建设程序,站点选址要充分符合线路规划中站位规划对车站间距的要求。

7、其他原则

①站点的站址需兼顾整条线路运营组织的便利性,通过站点设置尽量构筑起最优的市区轨道交通线路骨架。站址确定时注重发挥网络整体运营效率,为今后线路的合理运营创造条件;

②站点选址需要考虑地铁线路的路由走向与客运交通走廊应相吻合,同时要降低工程投资这两大因素。地铁站点应尽量设置于道路之上,有利于地铁线路尽可能的沿城市道路敷设,减小工程建设难度和风险,并有利于减少工程投资;

③站点的选址方案要考虑站点甚至区间线路的工程可实施性,尽量减小工程建设的实施难度;

④站点的选址要充分考虑列车的运行条件以及列车性能的发挥,线路上的站点应尽量均衡分布。在符合站点间距要求及道路安全规定等各项指标条件的基础上,站点选址应尽量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便利性。

总而言之,地铁站点的选址要以“协调发展,按需设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为根本原则,并结合地铁建设的根本原则以及建设实施中的实际要求和作业特点,最终确定了城市地铁线路站点建设的原则为:以城市发展相协调,满足乘

客出行需求,保证施工建设的顺利实施和节约车站建设投资。该原则对城市地铁站点选址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五、城际轨道交通车站规模确定

城际轨道交通车站规模的确定对很多技术参数有重要影响,如对客流预测、运输组织、站台宽度、车站广场、市政配套规模等都有重要参考作用。

传统概念的铁路旅客车站的建筑规模,是根据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或日发送量确定的,城际轨道交通车站与普速铁路车站因站间距设置有一定差异,客流吸引的范围和人数则不尽相同。根据文献可知,广珠城际轨道交通车站规模参照《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按高峰小时客流量分类为:<2500 人为小型站,2500~5000 人为中型站,5000人以上为大型站,大于10000人为特大型站。实际上,线路开通运营后客流远远超过原设计调查值。建议结合城际客流的出行特点,专门制定城际轨道交通车站规模设计规范,综合各种因素合理预测高峰小时客流量。

六、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的设计

1、出入口类型

①敞口式:口部不设顶盖及维护墙体的出入。为人员安全考虑,周围应设围栏,并应考虑风沙、雨雪等天气影响,考虑排水措施及踏步冰冻防滑等措施。

②半封闭式:部设有顶盖、周围无封闭维护墙体的出入口。

③全封闭式:部设有顶盖及封闭维护墙体的出入口。此类出入口有利于车站内部环境的清洁,便于运营管理。

2、车站出入口位置

地铁设计规范中规定:地铁车站出入口的位置通常按照吸引客流和疏散客流的要求设置,通常与主客流的方向相一致,宜与过街天桥、过街地道、地下街、临近公共建筑物相结合或连通,统一规划,同步或分期实施。实际设计中,出入口的位置与地铁车站站位有关。由于多数车站采用跨路口设置且“十”字交叉路口为人流密集流线较为复杂的地带,若车站在城市中心区域,周边商业圈较成熟,在设计中还要注意与周边商业的结合。近几年地铁车站设计出入口时,均考虑了兼做过街通道使用。这种设计要求出入口通道宽度及站厅相应部位应考虑过街客流。

3、地铁车站出入口数量

根据《地铁设计规范》( GB 50157-2003)中规定: 车站出入口数量应根据吸引与疏散客流的要求设置,但不得少于两个。原则上,根据客流计算出入口数量时,应选择站点远景年高峰小时双向客流中较大的客流量Q max作为最大客流量。由于现实中要考虑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要合理增设一个或数个通道长度短并且能够直通地面的敞开式应急出入口,以满足救援与疏散的需要。

4、车站出入口的宽度

地铁车站出入口宽度按照车站远期预测超高峰小时客流量经过计算确定,但是由于客流存在突发性和不均匀性,为避免事故发生,通道设计宽度要有一定的富余量。《规范》中对出入口宽度有明确的规定:每个出入口宽度应按远期分向设计客流乘以1.1~1.25不均匀系数计算确定。出入口的最小宽度一般不小于2.5 m。考虑到紧急情况下,乘客不可能有序的进行逃生,所以,对某些站点出入口在设计宽度上再适当加宽。实际出入口宽度还应根据平面布置等实际情况确定。

5、车站出入口地面建筑景观设计

随着地铁线网的不断扩展,地铁建筑已经作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对城市景

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出入口设计不仅要满足吸引、疏散客流的需要外,还应满足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要求。

比较有特色的是北京地铁雍和宫站,它是地铁二号线与地铁五号线的换乘车站,毗邻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雍和宫,周边不乏现存唯一的古代学堂,国子监,孔庙等游览胜地。雍和宫站装修设计采用了代表文化气息的中国红为主色调,楼梯配合汉白玉雕花围栏设计,使乘坐地铁游览雍和宫的游客在下车后即可感受到古文化气息。此处地面为雍和宫,周边建筑均以古建筑为基础,因此现代化出入口地面亭已不适合在此。此站出入口采用与雍和宫相匹配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红色墙面和琉璃瓦的设计风格,巧妙的是出入口与雍和宫围墙成为一体,使整个车站完美的融入了地面建筑中。

七、车站平面布置原则

(1)站厅层布置应分区明确,依据出入口的位置和数量、楼梯与扶梯的位置和数量、售检票系统的位置和数量以及换乘要求对客流进行合理的组织,避免和减少进出站客流的交叉,合理布置管理、设备用房,应满足各系统的工艺要求。

(2)站台层布置需以车站上下行远期超高峰小时设计客流量来计算站台宽度,根据线路走向及换乘要求确定站台型式。根据车站需要布置设备或管理用房区。

(3)车站出入口应设置于道路两边红线以外或城市广场周边,需具有标志性或可识别性,以利于吸引客流、方便乘客。有条件的出入口考虑地面人行过街的功能。出入口规模应满足远期预测客流量的通过能力,并考虑与其他交通的换乘和接驳大型公共建筑所引起的客流量。

(4)车站主要服务设施应包括自动扶梯、电梯、售票机、检票机、空调通风设施等。

八、车站内部环境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设的巨大投入,在公众眼里看到和切身感受到的就是地铁车站公共区的环境设计。地铁车站环境设计应与车站设计一致,首先是保证其安全性、适用、通达、快捷,并在此基础上考虑造型及装饰材料的应用。

地铁车站内部空间形体比较单一,在通长的空间里,柱子形成一定的节奏感。因此在空间上往往以顶面处理达到形体的变化。或者通过装修材料的不同组合显示空间的变化。

总之,车站内部环境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功能技术、造型艺术和建筑装饰材料的设计过程。以人为本也是最后在装修设计中体现出来。

九、附属设施的设计

1、通风亭

由于安全、经济、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要求,通风亭的进、排风口必须要距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还有设备本身所产生的影响,例如震动、噪音等,也对施工材料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大多数使用的是混凝土结构。要是立面没有经过特别的处理,和周边的环境相协调的话,就能对于周围的景观产生不良的影响。由于通风亭作为交通建筑,一般都出现在建筑密集的城区,可利用的空间都受到限制,如何跟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而且还要体现地铁建筑的形象,是在设计期间需要密切注意的问题。

2、电缆槽和排水管网的布置

电缆槽、给排水路径要结合市政配套的管网敷设,与市政配套衔接的位置在规划阶段明确。雨水、污水分流体系也应在规划阶段明确,以利于工程建设和使

用、维修。消防管网和消防栓位置布置要结合站区规划,既不影响建筑立面,又方便使用。在站区范围内尚未规划时,电缆槽(强电、弱电)、给排水(生产生活用水、消防用水、雨水、污水)管网的建设宜遵循就近原则,平行或垂直线路方向布设,为未来的站区规划提供有利条件。

九、轨道交通车站地下空间的利用

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是轨道车站物业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城市的大部分地下共用空间都会集中到轨道交通车站地域。据有关资料显示,日本的地下商业空间开发项目中,有47% 集中在轨道交通车站地域。我国在轨道交通车站建设中也越来越重视与地下共用空间开发的结合。如在深圳市地铁一期工程各站点的设计中,针对线路所经过的成熟建设地段地下空间利用欠缺的状况,采用了添加周围建筑与车站的地下联系通道、在车站与临街建筑之间的人行道下增设地下商业中介空间、变原有建筑地下空间用途为公共用途等方法来拓展地下空间的集中使用。

以上便是这节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其中大部分均是得自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老师的授课内容,但其中仍有不少错误,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孟祥雷.浅析地铁车站设计[J].甘肃科技, 2009, 25(13): 139- 42.

[2] 蒋永康.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探讨[J].规划与方案

[3] 庄荣.城市地铁车站设计[J].时代建筑, 2000, 04:18-21

[4] 李昊.浅析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J].山西建筑, 2008, 34(34):300-301

[5] 王柏松.天津地铁站规划设计探析

[6] 窦瑶.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设计[J].地铁建筑, 2013,03: 20- 21

[7] 石山, 陈学峰.香港与内地地铁设计方法、方式浅析[J]铁道标准设计, 2009,10: 10- 14

[8] 杨丽媛.城市地铁站点选址方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 2010

[9] 门坤玲.城铁车站建筑与环境设计初探[D].江南大学, 2009.

[10] 李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布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 2008.

[11] 王敏洁.地铁站综合开发与城市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 2006.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地铁篇

目录 第一章综述 (3)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3)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3) 2.2 线网空间形态与构架问题研究 (5) 2.3 关于地铁线网与城市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 (8) 第三章地铁站站址规划 (9) 3.1车站开挖对地标建筑物的影响 (9) 3.2车站开挖对地下建筑物的影响 (10) 3.3车站开挖对地下管线的影响 (11) 3.4车站开挖对地面交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12) 3.5地铁车站开挖方法受多因素影响时的选择 (13) 3.6小结 (13) 第四章发展与展望 (13)

第一章综述 近年来, 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勃发之机,不仅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加速地铁建设, 一些百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大城市如西安等也在积极筹划和兴建地铁, 无疑,这是我国城市交通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好兆头。 地铁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在组成结构及外部运行环境都是决定系统整体效能的关键因素。地铁网络总体布局规划的任务一方面是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另一方面是要研究它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其它子系统(如道路及地面常规公共客运等)的协调关系,乃至与城市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的协调关系。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地铁线网的总体布局规划作为线路建设的依据,将来形成的地铁系统很难保证有较理想的运行效能。在地铁线网规划中如何确定线网合理规模、线网空间构架形态以及与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是线网规划理论中尚待探讨的问题, 同时也是涉及规划方法的问题。 第二章地铁线路网规划 2.1 线网合理规模论证问题研究 线网规模(线网营运总里程)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换言之,一个城市地铁线网的总体规模无疑应当与上述客观条件相匹配,否则无法保证线网运营的整体社会经济效益。编制线网总体布局规划时,往往只注意线网覆盖面及线网的具体构架,而不作合理规模的论证,这是当前我国城市地铁网规划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从国外的情况看,伦敦、巴黎、东京以及莫斯科等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200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

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2000-2010):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2010-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201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9.06亿元、1549.4亿元、1248.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2.5%和12.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常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常识周心培 2004.12 前言 轨道交通和隧道工程是城建院的两大支柱专业。近年来,宜万、甬温、温福铁路和武广客运专线隧道设计任务繁重,北京、苏州、广州地铁设计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大批新生力量投入到隧道和地铁的设计工作中来,形势大好。为使新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们对隧道和地铁有所了解,特把平时所见所闻的资料罗列出来给大家作个参考。 隧道专业方面以“铁路隧道史”为蓝本,回顾我国铁路隧道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大瑶山隧道和秦岭隧道为例,介绍我国当代铁路隧道技术的最高水平;最后简要地展望一下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的前景。文中内容只是个人阅读的笔录,有兴趣者可进一步找原文研究。 轨道交通工程确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个人的学识有限,简单介绍不能解决如何设计的问题,只希望使大家建立个基本概念。介绍包括基础篇、车站区间篇、设备篇和工程实例篇,目的是为使读者知道什么是轨道交通,其设计包括哪些内容,曾经有过哪些经验教训。实例篇只列了个提纲,有的已有专文可作参考,如果有兴趣可另作专题交流。 今借院网城建院网页一角,把“我国铁路隧道技术的发展与展望”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论”发表出来,希望能省却读者一些翻阅资料的时间。许多专业性的问题远非、四、五万字能解决的,具体问题可以另作专题讨论。因本人水平有限,文中谬误之处在所难免,真诚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论 基础篇 1、轨道交通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顾名思义就是车辆在轨道上行驶的公共交通系统。火车,有轨电车等等都属于轨道交通,前者属于较长距离的城际间的交通,后者是低速行驶于街市的公共交通,但两者都不属于通常所说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粗略地可以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分为地铁和轻轨两大类,其中轻轨又可分为普通轮轨式、独轨跨座式和独轨悬挂式三种。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即属普通轮轨式的轨道交道。广州地铁4号线的车辆采用线性电动机和特殊的轨道,但本质上仍属轮轨式的交通方式。台北捷运的木栅线,采用的是胶轮车,在特别的砼轨槽内行驶,也属于轮轨式交道。上海龙东路至浦东机场的磁悬浮线,没有通常意义上的车轮和钢轨,不属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之例。目前重庆正在修建的就是独轨跨座式轨道交通工程。独轨悬挂式类似于悬挂的索道缆车,只是车辆不是挂在缆索上,而是挂在专门的钢梁上,跨距可以做得比较大,用在一些公园和旅游区比较合适。在我国独轨悬挂式作为正规的城市轨道交通还没有建设实例。 地铁普通轮轨式 轻轨普通轮轨式 独轨跨座式 独轨悬挂式 2、地铁与轻轨 有人认为在地下跑的叫地铁,在地面上、在高架桥上跑的叫轻轨,这样区分对不对呢?最早的地铁确实是在地下跑的,要不怎么会叫地铁呢,而轻轨也确实大多数是在地面上跑,特别是在高架桥上跑,但严格讲这样区分是偏面的。国际上对地铁和轻轨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服务 任务1 客运岗位服务工作基本内容 【知识点】 ●城市交通的基本情况; ●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技能点】 ●能正确了解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客流情况; ●掌握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了解城市未来客流基本情况。 【任务的提出】 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对象是城市的所有群体,但是那些是重点客流,城市的基本情况怎么样,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与服务工作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为了能正确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基本情况,需要了解城市的基本情况,并能熟练掌握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方向,进一步的分析未来城市的客流情况。 员工岗位服务准 一、服务理念:乘客至上、服务至微 (一)服务意识:要摆正员工与乘客之间的两个关系:首先是客观依赖的关系;其次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二)窗口意识:地铁作为城市文明窗口,站务员、乘务员是这个窗口的重要代表。站务 员、乘务员要以“窗口无小事”的意识规范自己的岗位行为,展示地铁文明风范。 (三)乘客意识:一切从维护乘客的利益出发,时刻尊重乘客,认识到乘客就是地铁的衣 食父母;以乘客需求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为乘客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二、岗位服务规范 (一)仪表规范 1. 总体规范统一着装,仪容整洁,面带微笑,端庄大方。 2. 着制服规范 (1)严格按照规定着装。 (2)员工在工作时间应当身着员工制服。着装时,应当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精神饱满,姿态良 好

(3)按照规定配套穿着制服。制服与便服不得混穿。不同季节的制服不得混穿。不同类别人员的制服不得混穿。制服内着非制式服装时,不得外露。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 (4)员工着装值岗时,除在车站室内办公区、宿舍、列车驾驶室或其他不宜戴的情形外,应当戴制式帽子,不得歪戴。 (5)换装时间:由于全国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换装时间一般由各轨道交通公司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时间统一换装。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 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物。它是供旅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场所,应保证旅客使 用方便、安全、迅速地进出站,并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设备等,给旅客提供舒适、清洁的环 境。车站应容纳主要的技术设备和运营管理系统,从而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 车站又是城市建筑艺术整体的一个有机部分,一条线上各车站在结构和建筑艺术上,应既要有共性, 又要有各自的个性。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车站位置的选择、设计得合理 与否及设备的配置。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时,首先是确定车站在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的确切位置,这涉 及到城市规划和线路总体方案设计;车站位置确定后,根据客流量及其站位特点确定车站规模、平面布 置、合理的站内客流流线、地面客流吸应、交通方式间的换乘便捷等综合考虑。 5-1 车站的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网中车站根据其所处位置、埋深、运营性质、结构横断面型式、站台型式、换乘方式等 进行分类。 5-1-1 按车站与地面相对位置分类 按车站与地面相对位置可分为,如图5-1。 ①轨道交通车站—车站结构位于地面以下; ②地上车站一车站位于地面以上,它包括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 第5章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 建筑工程申请认证! 财富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 5-1-2 地下车站按车站埋深、高架车站按车站与高架桥的结构是否合一而造分类 按车站埋深可分为:

①浅埋车站——采用明挖法或盖挖法施工,轨顶至地表距离在20m以内,如图5-2中1、2所示; ②深埋车站——采用暗挖法施工,轨顶至地表距离在20m以上;如图5-2中3、4所示。 高架车站可以分为: 站桥合一结构车站——高架车站的结构和站内轨道结构是做在一起的。 站桥分离结构车站——站内轨道结构和线路高架桥的结构是连通的。 5-1-3 按车站运营性质分类 按车站运营性质主要有,如图5-3。 ①中间站(即一般站)——中间站仅供乘客上、下车之用,功能单一,是地铁路网中数量最多的车站; ②区域站(即折返站)——区域站是设在两种不同行车密度交界处的车站,设有折返线和设备。区域站 兼有中间站的功能; ③换乘站——换乘站是位于两条及两条以上线路交叉点上的车站。它除了具有中间站的功能外,更主 要的是它还可以从一条线上的车站通过换乘设施转换到另一条线路上的车站; ④枢纽站——枢纽站是由此站分出另一条线路的车站,该站可接、送两条线路上的乘客; ⑤联运站——联运站是指车站内设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列车线路进行联运及客流换乘。联运站具有中间 站及换乘站的双重功能; ⑥终点站——终点站是设在线路两端的车站,就列车上、下行而言,终点站也是起点站(或称始发 站),终点站设有可供列车全部析返的折返线和设备,也可供列车临时停留检修。如线路远期延长后,则 此终点站即变为中间站。 5-1-4 按车站结构型式分类 高架车站的结构基本上是以框架结构为主。地下车站结构横断面型式主要根据车站埋深、工程水文地质条 件、施工方法、建筑艺术效果等因素确定。在选定结构横断面型式时,应考虑到结构的合理性,经济性、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运输类专业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在固定导轨上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 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1.高城市交通供给水平,缓解大城市日益拥挤的道路交通;2.导城市格局按规划意图发展,支持大型新区建设;3.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巨大投入,从源头为城市经济链注入活力,并通过巨大的社会效益提高整个城市的综合价值 轨道交通的优势(特点):1.列车化编组运行,运量大,单向最高断面可以达到5万人/小时2.运行系统封闭独立,列车运行稳定、干扰小、速度高,旅行速度达到35km/h以上3.可采用高架和地下敷设方式,占地空间小4.采用电能,清洁环保5.线路固定,易设置明确标志,形成交通习惯6.技术水平高,发展余地大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车体、转向架、牵引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内部设施、车辆电气系统7大部分 限界是指列车沿固定的轨道运行时所需要的空间尺寸。限界越大,安全度越高,但工程量及工程投资也随之增加。限界可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接触轨或接触网限界。接触网分为架空式接触网和接触轨式接触网。架空接触网安全性较好,但运行维护作业量大,运行费用高,适应于电压较高的制式。接触轨是沿牵引线路敷设的与走行轨道平行的附加轨,又称第三轨,是敷设在铁路旁的具有高导电率的特殊软钢制成的钢轨。电动车组伸出的受流器与之接触取得电流。接触轨使用寿命长,维修量小,简单,运行费低,能充分利用隧道空间,在地面或高架运行时对城市景观没有影响,但在隧道内保养,检修或在车库内检修作业时应注意安全,适应于净空受限的路线和电压较低的制式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的目标:1.协调好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2.实现城市土地规划发展目标3.实现交通战略目标 我国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1.与城市总体规划联系不够紧密2.对客流预测中的不确定性考虑不够3.规划方案没有充分重视用地控制规划,使规划方案缺乏可操作性4.网络规划缺乏层次性,难以体现发展重点5.车站交通功能定位模糊,对交通枢纽认识较浅。 概念规划是把以时间期限为主导的规划模式转为以规模为主导,淡化规划期限。即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在可预见的将来,对城市远景发展进行战略性的分析研究,提出城市发展战略的方针政策并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总体规划的支撑和依据 概念规划的主要内容:1.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战略的目标对策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布局3.主城区在内的市域重点城镇的规模和布局形态,城市化促成区域和城市化控制区范围以及远景发展框架4.研究城市能源,交通,供水,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地,水域系统开发的重大原则问题 概念规划的战略特点是在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找准每个城市发展的定位 轨道交通线网中的线路按照功能可分为两个类型:1.客流追随型(SOD):解决目前交通紧迫问题,符合现状最大客流2规划引导型(TOD):目前客流不大,但可以引导土地发展导向,支持新区建设 系统分析:通过对系统的分析,认识各种替代方案的目的,比较各种替代方案的费用,效益,功能,可靠性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得出决策者进行决策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为最优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有:目标,可行方案,费用,模型,效果,准则和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本思路:1.在城市规划方案基础上拟定多个可行路网方案2基于四阶段法进行客流预测3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近期与远期分阶段实施方案四阶段法:就是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个步骤 线网长度、线网密度规划指标的确定:1服务水平法2交通需求分析法3吸引范围几何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第一章 1.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概念、构成及基本形式(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服务于城市的市内和郊区,在固定轨道上运行,通常以电力为动力的客运交通系统。 构成:车站建筑、结构工程、线路、车辆、车辆段、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环控系统、给排水系统等。 基本形式:地铁、轻轨、单轨系统、市郊铁路、有轨电车、自动导向系统、线性地铁、磁悬浮系统。 (1)地铁: ①单方向输送能力在3万人次/h以上。 ②了解其优缺点; ③掌握地铁系统的技术经济参数。 (2)轻轨(LRT): ①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单方向输送能力在1.5万~3万人次/h。 ②掌握轻轨系统(LRT)的技术经济参数。 (3)单轨系统(独轨系统): ①由电气牵引、具有特殊导向和转折装置、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轨道梁上的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②分为悬挂式、跨坐式。 ③掌握单轨系统的技术经济参数。 (4)市郊铁路: ①由电气或内燃机车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城市中心与市郊、市郊与市郊、市郊与新建城镇间,以地面专用铁路为主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②所有权归属铁路部门。 (5)有轨电车: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单车或两辆编组运行在城市路面线路上的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6)自动导向系统(AGT系统): ①掌握AGT的技术经济指标; (7)线性地铁(又称小断面地铁): ①掌握线性地铁的技术经济指标; (8)磁悬浮系统(了解) 1.2 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位与作用(次重点) 1、掌握其优势; 2、了解其地位; 3、了解其作用。 1.3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 2、了解国外发展概况; 3、了解国内发展概况; 4、当前世界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

快捷、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线路是线状构筑物,载运乘客的轨道交通车辆必须停靠在线路的一定节点上让乘客下车,这个节点就是轨道交通的车站。车站是供使用轨道交通的乘客上下、候车和换乘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和公共汽车站、铁路客运站的功能是一样的。 轨道交通车辆的容量一般远大于公共汽车,且多节车辆编组,以保证大运量。这就要求车站站台有一定的长度,站台长度按远期规划采用列车编组和采用的车辆长度来确定,8节A型 车辆编组的地铁车站长度要求大于180m,4节编组的轻轨车站长度也要求80m以上。轨道交通车辆一般采用高地板设计,相应要求车站也采用高站台形式,以保证乘客水平进入车厢。这些都是有别于公共汽车站可以“任意”设置在人行道上,而要将车站设置在地铁、轻轨线路的一定位置。进行专门的设计。 不同于用在城际交通上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是服务于城市的,列车停靠时间短、列车进出站频率高,乘客候车、滞留车站内的时间也较铁路火车站的短,乘坐地铁、轻轨的乘客心里都希望进了车站就能很快上车。有别于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不设有专门的候车区,巴黎、纽约很多地铁车站站台直接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连接人行道。 根据轨道交通线路铺设在高架、地面或地下,车站也区分为高架车站、地面车站和地下车站。作为建筑物设计,除了交通功能需要以外,高架车站、地面车站设计考虑的问题和普通地面建筑物相仿。高架车站和地面站的建筑物融合在城市建筑群中,其建筑品位直接影响城市的美观,而作为车站建筑自身的特点,长宽高的比例往往很难做出优秀的作品,这就要求设计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成特殊比例的建筑物设计得美观一些。 地下车站设置在城市地面以下,空气湿度相对较大,特别像上海、广州等城市地下水位较高,车站结构可能就浸泡在饱和水的土体内;地下建筑空间封闭、车站建筑固有的狭长和结构雷同,往往给乘客带来压抑、单调的感觉。因此需要考虑地下车站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设备等,给乘客提供舒适、清洁的环境,适当地做一些建筑小品、艺术装修往往能让乘车人感到亲切和温馨。 城市轨道交通快捷、大运量的特点,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短时间(特别是交通高峰时刻)会聚集大量人流,出于安全考虑,特别是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如何最快地疏散乘客到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专业资料

第一章概述 1.1 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1.1.1 城市交通发展概况 1.早期的城市交通 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公共交通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那时建立了一个地区性的车辆出租系统。 2.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大容量公共交通 1819年巴黎出现第一条公交运行线路。美国的第一条公交线路是1827年纽约城产生的可载12人的改良马车。 由于城市人口的集聚,单纯依靠道路交通实际上将很难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因为道路交通方式本身所固有的交叉、冲突环节在拥挤、土地有限的市区难以得到很好地解决。 1.1.2 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1.铁路 蒸气铁路是19世纪发明的。第一条城市间铁路服务开始于1830年英国的利物蒲至曼彻斯特。它使得铁路主导着城市间运输达一个世纪。从那以后人们每天乘火车上班。由于需求良好,铁路开始经营通勤运输。伦敦1838年开放了第一条严格的市郊运输线路,大量市郊线网的建设则是在1840到1875年之间,有些现在仍在使用。 美国最早的通勤列车是1843年在Worcester至Boston开通的。纽约、费城、芝加哥等均建设了较大规模的市郊运输线网。 2.地铁的产生 地铁的产生源于将蒸汽列车引入市中心的构想。世界上最早的地铁是1863年元月10日在伦敦开通的6km长的一段线路。列车由蒸汽机车驱动,火需要专门的力量来煽动,通风也成问题。不过它运营几年后就电气化了。 更好的想法是将蒸汽列车放在高架的街道上行驶。地下铁路主要是二十世纪的发展产物,尽管伦敦地铁始于1863年,第一条深挖电气化隧道则是在1890年。 3.轨道交通系统的产生 美国第一条地下铁路是在1870年由Alfred Ely Beach(科学美国的创始者)在纽约城建设开放的线路。 世界上第一条由(第三轨)电力驱动的地铁是伦敦1890年开通的。 世界上第一条电力高架线是芝加哥的都市西部高架线,1895年5月6日运营,它用一台带有电机的机车,可牵引一到二台无动力的拖车。 4.电动车组的出现 1897年,芝加哥南部高架铁路决定电化,并设计发明了多单元动车系统,它可使每辆车均有电机,但全部由第一辆车的驾驶员操纵。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复习要点详解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复习要点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1)特定城市社会与经济环境下轨道交通系统的功能定位。 (2)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线网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和建设的基础。 (3)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预测。是确定轨道交通网络及线路建设规模、能力水平的依据。 (4)轨道交通工程可实施规划。 (5)轨道交通系统的线路和车站设计。 (6)轨道交通的枢纽设计与规划。 (7)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设计。 (8)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防护设计。 (9)运营规划。 2、站场股道编号原则 为作业和维修管理上的方便,站内线路和道岔应有统一的编号。 站内正线规定用罗马数字编号(Ⅰ、Ⅱ……) 站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1、2、3……) 单线铁路:应当从站舍一侧开始顺序编号;位于站舍左、右或后方的线路,在站舍前的线路编完后,再由正线方向起,向远离正线顺序编号。 复线铁路:下行正线一侧用单数,上行正线一侧用双数,从正线向外顺序编号。 双线横列式区段站按单线铁路车站内线路编号办法,由靠站房的线路起向站房对侧递次顺序编号。 (3)尽头式车站: 站舍位于线路一侧时,从靠近站舍的线路起,向远离站舍方向顺序编号。 站舍位于线路终端时,面向终点方向由左侧线路起顺序向右编号。大站上股道较多,应分别按车场各自编号。 3、道岔(组)的编号原则 (1)用阿拉伯数字从车站两端由外而内,由主而次依次编号,上行列车到达端用双数,下行列车到达端用单数。 (2)如车站一端衔接两个方向以上(有上行、也有下行),道岔应按主要方向编号。

(3)每一道岔均应编以单独的号码,渡线道岔、交叉渡线道岔及交分道岔等处的联动道岔,应编为连续的单数或双数。 (4)站内道岔,一般以信号楼中心线或车站中心线作为划分单数号与双数号的分界线。 (5)当车站有几个车场时,每一车场的道岔必须单独编号,此时道岔号码应使用三位数字,百位数字表示车场号码,个位和十位数字表示道岔号码。应当避免在同一车站内有相同的道岔号码。 4、确定相邻两道岔中心间的距离 相邻道岔对向布置: 1)异侧对向: L=a1+f+a2+Δ 2)同侧对向 L=a1+f+a2+Δ Δ一个轨缝的长度,按0.008米计。f 为两道岔基本轨起点间插入的直线段长。 相邻道岔的岔心间距: 相邻道岔顺向布置: 1)异侧顺向 L=a2+f+b1+Δ 2)支线异侧顺向 L=a2+f+b1+Δ 3)同侧顺向 L=S/Sina1 f =L-(b1+a2+Δ) 4)异侧辙叉尾部相对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

7.1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特点 快捷、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线路是线状构筑物,载运乘客的轨道交通车辆必须停靠在线路的一定节点上让乘客下车,这个节点就是轨道交通的车站。车站是供使用轨道交通的乘客上下、候车和换乘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和公共汽车站、铁路客运站的功能是一样的。 轨道交通车辆的容量一般远大于公共汽车,且多节车辆编组,以保证大运量。这就要求车站站台有一定的长度,站台长度按远期规划采用列车编组和采用的车辆长度来确定,8节A型车辆编组的地铁车站长度要求大于180m,4节编组的轻轨车站长度也要求80m以上。轨道交通车辆一般采用高地板设计,相应要求车站也采用高站台形式,以保证乘客水平进入车厢。这些都是有别于公共汽车站可以“任意”设置在人行道上,而要将车站设置在地铁、轻轨线路的一定位置。进行专门的设计。 不同于用在城际交通上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是服务于城市的,列车停靠时间短、列车进出站频率高,乘客候车、滞留车站内的时间也较铁路火车站的短,乘坐地铁、轻轨的乘客心里都希望进了车站就能很快上车。有别于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不设有专门的候车区,巴黎、纽约很多地铁车站站台直接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连接人行道。 根据轨道交通线路铺设在高架、地面或地下,车站也区分为高架车站、地面车站和地下车站。作为建筑物设计,除了交通功能需要以外,高架车站、地面车站设计考虑的问题和普通地面建筑物相仿。高架车站和地面站的建筑物融合在城市建筑群中,其建筑品位直接影响城市的美观,而作为车站建筑自身的特点,长宽高的比例往往很难做出优秀的作品,这就要求设计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成特殊比例的建筑物设计得美观一些。 地下车站设置在城市地面以下,空气湿度相对较大,特别像上海、广州等城市地下水位较高,车站结构可能就浸泡在饱和水的土体内;地下建筑空间封闭、车站建筑固有的狭长和结构雷同,往往给乘客带来压抑、单调的感觉。因此需要考虑地下车站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设备等,给乘客提供舒适、清洁的环境,适当地做一些建筑小品、艺术装修往往能让乘车人感到亲切和温馨。 城市轨道交通快捷、大运量的特点,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短时间(特别是交通高峰时刻)会聚集大量人流,出于安全考虑,特别是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如何最快地疏散乘客到安全的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造价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33787726.html,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造价分析 作者:宋健男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9期 摘要:通过对京、沪、穗、宁等城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近百个车站造价的剖析,找到了高架车站和地下车站各自不同的造价控制因素。从而为地铁车站优化设计方案、选择施工工法,采用合理出入口方式,确定装修标准等提供参考,进而达到确定和控制地铁车站投资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造价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猛,不仅各种施工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而且造价逐步趋于合理。笔者对近年参与设计的京、沪、穗、宁等城市数十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近百个车站的造价资料分析后发现,车站费用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土建费用的50%以上,是土建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本文重点对各种类型的车站进行造价剖析。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可分为高架车站和地下车站。两者在结构形式和造价方面均有很大差异。 一.高架车站 造价组成 高架车站的造价主要包括4部分:1、高架站房造价2、地面辅助办公用房造价3、出入口通道及人行天桥造价4、车站装修造价。 高架站房是高架车站的主要部分,单方造价最高。地面辅助办公用房造价基本与项目所处城市一般房屋类似。出入口通道及人行天桥为独立结构,与市政桥梁相类似。车站装修根据业主要求的装修档次而定。此外,高架车站造价还包含地面广场,自行车棚,绿化等费用。 造价分析 高架车站的土建综合造价目前一般为0.35~0.4万元/m2。标准高架车站土建总造价一般在1200-1500万元/站。从已建成的武汉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全高架项目,以及上海、广州既有地下又有高架的项目分析,近几年高架车站指标随着建材的涨价和技术新规范的出台有所提高。 地下车站 地下车站的费用组成比高架车站复杂。地下车站根据车站的建筑特点可分为地下一层站,地下二层站,地下三层站,根据布置可分为岛式站和侧式站,根据功能可分为一般站和换乘站,根据施工方法可分为明挖法,浅埋暗挖法和盖挖法施工车站。因此,影响地下车站造价的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题3

一、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路____年建成,线路长____km.(1825,21)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从运行功能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系统:____、客运服务系统、____。(列车运行系统,检测保障系统) 3.影响轨道交通设计能力的要素主要有两个:____和____。(线 路能力,列车能力) 4.常见的组织机构类型有:_____、_____、事业部制等。(直线制,直线职能制) 5.移动闭塞系统列车速度限制主要取决于两列车间的_____和 _____。(距离,速度)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_的进步是轨道交通发展的原动力。(C) A.轨道技术 B.车辆技术 C.通信信号技术 D.运行调度技术 2.最初涉及到路权问题的城市轨道交通形式是____。(B) A.有轨电车 B.地铁 C.独轨 D.缆车 3.高峰时段每小时运输旅客_的交通系统称为轻轨,且客流量最 大的城市交通形式是____(D) A.3-7万,地铁 B.3-8万,轻轨 C.3-7万,轻轨 D.3-8万,地 铁 4.列车交路的变化应该主要考虑____。(A) A.对线路各路段的客流分布情况 B.列车的行车组织 C.列车运营图 D.列车运行状态 5.下面哪个系统具有运行间隔这一重要指标?(ATP系统)ATO ATS ATCATP 6.闭塞是为了保障列车在区间内运行安全,当列车向区间运行时,需要满足验证区间空闲,确认对方站没有办理向该区间发车的 进路以及____(B)

A.自动回复闭塞 B.本站发车信号开放 C.自动确认列车到达 D.邻 站接车信号开放 7.信号机布置最重要的目标是_。(D)A.信息 B C..美观 D.安全 8.下面不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指标中数量指标的是____? (B) A.客运量 B.运用车辆数 C.客运密度 D.运营里程 9.在采用_____,其能量之间的转换或变化是有别于其他三种的。(再生制动) A闸瓦制动 B电阻制动 C电磁制动 D再生制动 10、单线铁路:应当从站舍一侧开始____编号;位于站舍左、右或 后方的线路,在站舍前的线路编完后,再由正线方向起,向_____正 线顺序编号。(C)A、倒序、远离B、顺序、靠近C、顺序、远离D、倒序、靠近 三、简答题 1.试述进行车站客运组织应考虑的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工作的特点决定客运组织应以保证客流运送 的安全,保持客流运送过程的畅通,尽量减少乘客出行的时间,避 免拥挤,便于大客流发生时的及时疏散为目的。为此,在进行客运 组织时应特别考虑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则。(1)合理安排售检票位置、出入口、楼梯、行人流动线简单、明确,尽量减少客流交叉、对流。(2)乘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之间顺利连接。人流与车流的行驶路线 严格分开,以保证行人的安全和车辆行驶不受干扰。3)完善诱导系统,快速分流,减少客流集聚和过分拥挤现象。4)满足换乘客流的 方便性、安全性、舒适性等一些基本要求。如:适宜的换乘步行距离、恶虐天气下的保护、气候调节,对残疾人专门设计无障碍通道;又如照明、开阔的视野以及突发事件应急系统等。这些客运设计的 基本要求也是评价客流交通组织合理性的重要方面。 2.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的功能。答:ATP系统具有以下功能,停车点防护,速度监督与超速防护;列车间隔控制;测速与测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