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检波器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检波器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检波器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包络检波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同步检波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峰值检波器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系统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工作原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元件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元器件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LF398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LM311.................................................................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稳压二极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峰值检波器的测试及性能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性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测量交流信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测量具有直流分量的交流信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性能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电路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系统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系统的测量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测量精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测量误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系统调试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系统设计存在的不足...........................................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验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

电子测量与虚拟仪器课程设计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统一的一个环节,是真正锻炼学生能力的一个环节。峰值检波器功能实现要求在已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硬件的连接设计和软件的模拟、仿真设计实现峰值检波的功能,这项设计对检验我们的学习成绩、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锻炼独立思考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测试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虚拟仪器得到了迅猛发展,使得测量仪器和测量技术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虚拟仪器技术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标准总线技术和软件工程的方法,代表了测量仪器与自动测试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虚拟仪器可广泛应用于电子测量、振动分析、声学分析、故障诊断、航天航空、军事工程、电力工程、机械工程、铁路交通、地质勘探、生物医疗、教学及科研等诸多方面。无论是初学乍用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程序开发人员,虚拟仪器在各种不同的工程应用和行业的测量及控制的用户中广受欢迎,这都归功于其直观化的图形编程语言。虚拟仪器的图形化数据流语言和程序框图能自然地显示您的数据流,同时地图化的用户界面直观地显示数据,使我们能够轻松地查看、修改数据或控制输入。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正是掌握测量技术与虚拟仪器的入门课程,它偏重于实际应用的课程,要求我们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一定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电子测量与虚拟仪器课程设计是对《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综合和总结。

通过该课程设计,使我们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硬/软件的工作原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接口设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锻炼和提高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第一章检波器简介

1.1检波器的作用

检波器,是检出波动信号中某种有用信息的装置。用于识别波、振荡或信号存在或变化的器件。检波器通常用来提取所携带的信息。检波器分为包络检波器和同步检波器。前者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包络成对应关系,主要用于标准调幅信号的解调。后者实际上是一个模拟相乘器,为了得到解调作用,需要另外加入一个与输入信号的载波完全一致的振荡信号(相干信号)。同步检波器主要用于单边带调幅信号的解调或残留边带调幅信号的解调。

从已调信号中检出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或检波。用以完成这个任务的电路称为检波器。最简单的检波器仅需要一个二极管就可以完成,这种二极管就被称做检波二极管。

目前,集成射频检波器现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每当要求更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时,集成射频检波器有代替传统的二极管检波器的趋向。

从调幅波中恢复调制信号的电路,也可称为幅度解调器。与调制器一样,检波器必须使用非线性元件,因而通常含有二极管或非线性放大器。

1.2 检波器的分类

检波器分为包络检波器和同步检波器。前者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包络成对应关系,主要用于标准调幅信号的解调。后者实际上是一个模拟相乘器,为了得到解调作用,需要另外加入一个与输入信号的载波完全一致的振荡信号(相干信

号)。同步检波器主要用于单边带调幅信号的解调或残留边带调幅信号的解调。

1.2.1包络检波器

图2是典型的包络检波电路。由中频或高频放大器来的标准

调幅信号ua(t)加在L1C1回路两端。经检波后在负载RLC上产生随ua(t)的包络而变化的电压u(t),其波形如图2所示。这种检波器的输出u(t)与输入信号ua(t)的峰值成正比,所以又称峰值检波器。包络检波器的工作原理可用图2的波形来说明。在t1

1.2.2同步检波器

图3为同步检波器的框图。模拟相乘器的一个输入为一单频调制的单边带调幅信号,即us(t)=Umcos(ωct+Ωmt),其中ωc为载波信号角频率,Ωm为调制信号角频率;另一输入是本机产生的相干信号,即uc(t)=Uccos ωct,则乘法器的输出电压u0(t)和uS(t)和uc(t)的乘积成正比,即

u0(t)=KuS(t)*uc(t)式中K为一比例常数。u0(t)中包括两项,一项为高频项(2ωc+Ωm),另一项为低频项(Ωm)。通过低通滤波器后将高频项滤除,即得到和调制波成对应关系的输出。uc(t) 通常可用本地振荡器或锁相环产生。同步检波器的抗干扰性能比包络检波器优越,但是它的电路比较复杂。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这种解调方法的应用日益广泛。

1.3 峰值检波器工作原理

在电子设备中,常要求对信号的峰值进行检波:如大动态范围的正弦信号经对数压缩后,为了得到反映正弦信号的有效值,就不能用一般的平均值或有效值检波器,而只能用峰值检波器。峰值检波器是一个能记忆信号峰值的电路,其输出电压的大小,一直追随输入信号的峰值,而且保持在输入信号的最大峰值。

1. 当Vi〉V o时:

信号由(+)端加入,OPA的输出Va为正电压,二级管D导通,于是输出电流经D对电容C充电一直充至与Vi相等之电压。(当D导电时此电路作用如同一电压跟随器)

2. 当Vi〈V o时:

OPA的输出Va为逆向偏压,相当于开路,于是电容C既不充电也不放电,维持于输入之最大值电压。

上述电路只能工作一次,所以我们要能够控制电容C的放电过程,使得这个电路可以重复地工作。同时在电路中加入一定的保护措施以及加入阻抗匹配的电路(比如跟随器等),以提高电路的带负载能力。

第二章系统设计方案

2.1 工作原理图

LF398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通过比较器LM311进行比较,当输入电压高于输出电压时,LF398的逻辑控制引脚被置成高电平,使LF398处于采样状态。当输入电压达到峰值而下降时,LF398的逻辑控制引脚被置成低电平,使LF398处于保持状态。从而,实现了对“峰”值的保持。

2.2 元件清单

元件名称元件

个数

功能注释

LF398N 1 采样保持

芯片

DIP 封装

LM311 1 电压比较

DIP 封装

电阻24K 1

电阻15K 1

电阻30K 1

电阻5.1K 1

可调电阻1K 1

5V稳压二极管

(2CW12)

1

钽电容0.1uf 1

DIP插座 2 双列直插

插座

面包板5*5cm 1

导线、焊锡丝若干

第三章元器件介绍

3.1 LF398

LF398是一种反馈型采样/保持放大器,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通用型采样/保持放大器。与LF398结构相同的还有LF198、LF298等,都是由场效应管构成,具有采样速率高、保持电压下降慢和精度高等特点。

模拟信号进行A/D转换时,从启动转换到转换结束输出数字量,需要一定的转换时间。在这个转换时间内,模拟信号要基本保持不变。否则转换精度没有保证,特别当输入信号频率较高时,会造成很大的转换误差。要防止这种误差的产生,必须在A/D转换开始时将输入信号的电平保持住,而在A/D转换结束后又能跟踪输入信号的变化。能完成这种功能的器件叫采样/保持器。采样/保持器在保持阶段相当于一个“模拟信号存储器”。

当作为单一放大器时,其直流增益精度为0.002%,采样时间小于6us时精度可达0.01%;输入偏置电压的调整只需在偏置端(2脚)调整即可,并且在不降低偏置电流的情况下,带宽允许1MHz,其主要技术指标有:

1、工作电压:+5--+18V

2、采样时间:<10us

3、可与TTL、PMOS、CMOS兼容

4、当保持电容为0.01uF时,典型保持步长为0.5mV

5、低输入漂移,保持状态下输入特性不变

6、在采样或保持状态时高电源抑制

采样保持放大器LF398的直流和交流调零电路:调节1kΩ电位器可使DC失调电压V os为零。在保持设置模式下,调节10kΩ电位器可使AC失调电压V os 为零。

LF398具有采样和保持功能,它是一种模拟信号存储器,在逻辑指令控制下,对输入的模拟量进行采样和寄存。下图是该器件的引脚图。

各引脚的功能如下:

①和④分别为VCC和VEE电源电压输入引脚。电源电压范围为±5V~±15V。

②为偏置调零引脚。当输入Vi=0,且在逻辑输入为1采样时,可调节②使V o=0。

③为模拟量输入引脚。

⑤为输出引脚。

⑥为接采样保持电容的引脚。

⑦为参考电压输入引脚(接地)。

⑧为逻辑输入控制引脚。该引脚电平为“1”时采样,为“0”时保持。

LF398内部电路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当8端为“1”时,使LF398内部开关闭合,此时A1和A2构成1:1的电压跟随器,所以,V o = Vi,并使迅速充电到Vi,电压跟随器A2输出的电压等于CH上的电压。

3.2 LM311

LM311电压比较器设计运行在更宽的电源电压:从标准的±15V运算放大器到单5V电源用于逻辑集成电路。其输出兼容RTL,DTL和TTL以MOS电路。此外,他们可以驱动继电器,开关电压高达50V,电流高达50mA。

LM311是一种高灵活性的电压比较器,能工作于5到30V单个电源或±15V 分离电源。该设备的输入可以是与系统地隔离的,而输出则可以驱动以地为参考或以VCC为参考,或以VEE电源为参考的负载。LM311为集电极开路输出,使用时应在输出端与正电源之间连接负载电阻。下图是该器件的引脚图。

LM311,采用SOIC 封装方式。比较器类型:通用响应时间:200ns 电源电流:5.1mA 针脚数:8 工作维度范围:0°C to +70°C 封装类型:SOIC 比较器数目:1 电源电压最大:36V 电源电

最大:7.5mV

压最小:5V 表面安装器件:表面安装输入偏移电压

GROUND/GND 接地

INPUT + 正向输入端

INPUT - 反向输入端

OUTPUT 输出端

BALANCE 平衡

BALANCE/STRO

平衡/选通

BE

V+ 电源正

V- 电源负

3.3 稳压二极管

稳压二极管是一个特

殊的面接触型的半导体硅

二极管,其V-A特性曲线

与普通二极管相似,但反向

击穿曲线比较陡。稳压二极

管工作于反向击穿区,由于

它在电路中与适当电阻配

合后能起到稳定电压的作

用,故称为稳压管。

稳压管反向电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反向电流很小,当反向电压增高到击穿电压时,反向电流突然猛增,稳压管从而反向击穿,此后,电流虽然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但稳压管两端的电压的变化却相当小。这样,当把稳压管接入电路以后,若由于电源电压发生波动,或其它原因造成电路中各点电压变动时,负载两端的电压将基本保持不变。

而且,稳压管与其它普通二极管不同的是反向击穿是可逆性的,当去掉反向电压稳压管又恢复正常,但如果反向电流超过允许范围,二极管将会发热击穿,所以,与其配合的电阻往往起到限流的作用。

稳压管是利用反向击多区的稳压特性进行工作的,因此、稳压管在电路中要反向连接。稳压管的反向击穿电压称为稳定电压、不同类型稳压管的稳定电压也不一样,某一型号的稳压管的稳压值固定在口定范围。例如:2CW11的稳压值是3.2伏到4.5伏,其中某一只管子的稳压值可能是3.5伏,另一只管子则可能是4,2伏。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选择不到稳压值符合需要的稳压管,可以选用稳压值较低的稳压管,然后串联一办或几只硅二极管“枕垫”,把稳定电压提高到所需数值。这是利用硅二极管的正向压降为0.6~0.7伏的特点来进行稳压的。因此,二极管在电路中必须正向连接,这是与稳压管不同的。

稳压管的动态电阻是随工作电流变化的,工作电流越大。动态电阻越小。因此,为使稳压效果好,工作电流要选得合。工作电流选得大些,可以减小动态

电阻,但不能超过管子的最大允许电流(或最大耗散功率)。各种型号管子的工作电流和最大允许电流,可以从手册中查到。

稳压管的稳定性能受温度影响,当温度变化时,它的稳定电压也要发生变化,常用稳定电压的温度系数来表示这种性能例如2CW19型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w= 12伏,温度系数为0.095%℃,说明温度每升高1℃,其稳定电压升高11.4毫伏。为提高电路的稳定性能,往往采用适当的温度补偿措施。

第四章峰值检波器的测试及性能指标

4.1 性能测试

4.1.1 测量交流信号:

分别输入80KHz最大值为1V,1.5V,2V,3V,5V的正弦波,测量输出电压,并计算误差。

表1 交流信号测量表

输入

信号直流分量

输入信号峰值

1p

u

检测信号峰值

2

p

u

相对误差

%

100

*

1

1

2

p

p

p

u

u

u-

1V 1.30V 1.20V -7.6%

1.5V

2.00V 1.90V -5.0%

2V 2.65VV 2.50V -9.4%

3V 3.90V 3.70V -5.1%

5V 6.50V 6.30V -3.1%

4.1.2 测量具有直流分量的交流信号:

输入80KHz最大值为2V的正弦波,调节直流分量0.5V、1V、1.5 V、2V,-1V,测量输出电压,并计算误差。

表2 交直流信号测量表

输入信号直流分量

输入信号峰

1p

u

检测信号峰

2

p

u

相对误差

%

100

*

1

1

2

p

p

p

u

u

u-

0.5V 2.5V 2.3V -8% 1V 3.0V 2.75V -8.3% 1.5V 3.5V 3.3V -5.7%

2.0V 4.0V

3.8V -5.0%

-1.0V 1.0V 0.9V -10%

4.2 性能指标

1)电压传输Kd系数说明检波器对高频信号的解调能力

输入为高频等幅波

Kd=Uo/Uim输入为高频调幅波

Kd=UΩm/maUim注:Kd总是小于1,Kd越接近1越好

2) 输入电阻说明检波器对前级电路的影响程度

Ri=Uim/Iim此外检波器还有反映其失真系数的指标THD等。

4.3 电路分析

当输入信号为正半周时二极管导通对电容充电,一直充电到峰值即最大值,当输入电压负半周时二极管截止,电容不放电,保持电压(峰值电压),这样电容两端电压一直处于峰值,可以检测出信号的峰值。

第五章系统分析

5.1 系统的测量范围

直流信号:12.4V

交流信号:80KHZ峰值为0.5V,1V,1.5V,2V,5V的正弦波

具有直流分量的交流信号:80KHZ峰值为2V的正弦波,直流分量为-1V,0.5V,1V,1.5V

5.2 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的精确细密程度,在测量中,任何一种测量的精确细密程度都只能是相对的,都不能达到绝对精确,都会存在多种那个原因导致的误差。

在这次测量中,也存在一定误差,但总体精确度较高,测量精确度较好。

5.3 测量误差

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会造成些许误差,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主要来源有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系统误差主要包括:视差,误读,刻度误差和磨损误差等。系统误差在测量过程中是基本不变的,可以通过计算等方法求得,并且可以通过修正或调整使其减小。粗大误差即粗差,是由于操作不当,测量失误等原因造成的测量结果偏离实际值的误差。此次测量结果也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和实际值偏离不大。

5.4 系统调试注意事项

测试前检测电路是否存在短路,虚焊,漏焊,与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相连时,注意不要短路。

接通电源后检测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是否正确,各电源电压是否稳定等。

在每次改变参数时,需将整流稳压源断电,然后再打开。

5.5 系统设计存在的不足

电路插入跳线较多,影响电路板美观,同时,较多的跳线也不便于检查和修改。在拿到元器件时我们都急于焊接没有考虑到盲目的焊接给我们带来的麻烦,焊接前我们应该仔细考虑下电路的布局。

第六章实验总结

经过为期五天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峰值检波器的设计,通过这次电子测量课程设计,我们懂得了许多关于检波器的实现原理。总的设计大致分为以下几点谈谈。

经过五天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本次的课程设计,峰值检波电路的设计。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们懂得了许多的道理,现就以下几点谈一下我们的感受。

首先,首先,就是在焊接时必需要仔细有耐心,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经常

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电路应该怎样设计,不能实现功能时应该怎样去调试等等。这个过程是最难的,也是最耗费时间的,所以当设计不出来或者调试不出来时,一定要有耐心,可以去查阅相关的书籍,可以和同学一起商量,实在不懂的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千万不能因为做不出来而放弃,要坚持到底。

其次,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我们的课程设计是一个团队的工作,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必须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某个人的离群都可能导致整个设计的失败,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知道明白,否则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设计的失败。团结协作是我们课程设计成功的一项重要保证,在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到这一点是非常宝贵的。

再者,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让我们知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许多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的知识理解的不够深刻,掌握的不够牢固。

最后,我们能够完成这次的课程设计真的很高兴,因为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过程很曲折,期间我们也曾一度失落过,也曾热情高涨,从开始时的满腹激情到到最后汗水的复杂心情,期间的点点滴滴无不令我们回味无长。同时也感谢徐老师的耐心指导,也感谢其他同学的无私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乃国.电子测量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2] 杨吉祥.数据域测量技术及仪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3] 徐培安.电子测量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 康光华.陈大钦.张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

[6] 电子测量仪器与应用(第二版)编辑:李明生

[7]电子测量原理及应用编辑:王松武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 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机电专业学生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实用电子产品,巩固加深并运用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2.经过查资料、选方案、设计电路、撰写设计报告、答辩等,加强在电子技术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常用模拟电子线路的一般设计方法、设计步骤和设计工具,提高模拟电子线路的设计、制作、调试和测试能力; 3.课程设计是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和培养创新能力,通过熟悉并学会选用电子元器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毕业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收获: 1.学习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书本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过渡; 3.学会设计报告的撰写方法。 三、课程设计教学方式: 以学生独立设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四、课程设计一般方法 1. 淡化分立电路设计,强调集成电路的应用 一个实用的电子系统通常是由多个单元电路组成的,在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时,既要考虑总体电路的设计,同时还要考虑各个单元电路的选择、设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连接。由于各种通用、专用的模拟、数字集成电路的出现,所以实现一个电子系统时,根据电子系统框图,多数情况下只有少量的电子电路的参数计算,更多的是系统框图中各部分电子电路要正确采用集成电路芯片来实现。 2. 电子系统内容步骤: 总体方案框图---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电子元件选择---单元电路之间连接---电路搭接调试---电路修改---绘制总体电路---撰写设计报告(课程设计说明书) (1)总体方案框图: 反映设计电路要求,按一定信息流向,由单元电路组成的合理框图。 比如一个函数发生器电路的框图: (2)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电子元件选择: 基本模拟单元电路有:稳压电源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信号处理 电路(电压比较器,积分电路,微分电路,滤波电路等),集成功放电路等。 基本数字单元电路有:脉冲波形产生与整形电路(包括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比较器,计数器,寄存器,存储器等。 为了保证单元电路达到设计要求,必须对某些单元电路进行参数计算和电子元件 选择,比如:放大电路中各个电阻值、放大倍数计算;振荡电路中的电阻、电容、振荡频率、振荡幅值的计算;单稳态触发器中的电阻、电容、输出脉冲宽度的计 算等;单元电路中电子元件的工作电压、电流等容量选择。

双脉冲发生器电子测量课程设计报告讲解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双脉冲发生器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双脉冲发生器,要求信号输出短路电流大于20mA,输出波形如下所示: 2、设计要求: ①周期要求如上图所示。 ②脉冲峰值大于10V。 二、设计思路和原理 1、基本设计思路 为得到课程设计要求的双脉冲波形图,可以经过下面步骤得到: (1)得到周期10ms的方波1; (2)得到周期40ms的方波2; (3)方波1与方波2“与”得到基本二脉冲波形; (4)设计一个放大电路,对基本二脉冲波形进行放大,使它的峰峰值达到10V 以上。 2、方案设计 (1)方波1发生电路设计: 要得到周期10ms占空比50%的方波,可以选择利用两个与非门和RC构成多谐振荡器,它只能产生占空比为50%周期T约为2.2RC(R1=R2=R,C1=C2=C)如下图所示,通过设置RC参数产生满足条件的方波。 该电路有两种过程。其一是正反馈过程。非门G1和非门G2均处于非高电平或低电平,而A点电压u A上升时,G1输出电压u~Q下降,通过C1的耦合使B点电压u B下降,使G2输出电压u Q上升,又通过C2的耦合使u A再上升,最

终使~Q降到低电平,Q升到高电平。这个过程时间很短,是瞬间完成的。其二是暂稳态过程。正反馈过程完成后,两个电容开始按指数规律充放电,当其中之一达到阈值电压时,电路又进入正反馈,结果是达到另一个暂稳态,如此往复循环,形成振荡。若电路对称,即R1=R2=R,C1=C2=C,则输出方波,其重复周期为T=2t=2.2RC。 (2)方波2发生电路设计: 将方波1经过二分频电路得到周期为40ms的方波2。 (3)放大电路设计: 综合考虑,选择了共射极放大电路,其放大效果最佳,但产生相位相反的输出电压,因此进行逻辑“与”的时候选择了逻辑“与非”。 3、方案设计原理图 三、仿真的波形: 1、周期10ms占空比50%的方波1: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编号:SJ000350 2016年6 月3 日至2016 年6 月10 日 课程性质:必修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 --建筑场地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及建筑物放样方案设计 学 院: _____________ 矿业工程学院 _______________ 专 业: _______________ 测绘工程 _________________ 地 点: 太原理工大学虎峪校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 ______________ 测绘1301班 __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概况 (1) 1.1 工程任务 (1) 1.2 工程的地理位置 (1) 1.3 工程简介 (1) 1.4 已有的测绘成果 (1) 二、............................................................. 体育馆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2 2.1 概述 (2) 2.1.1 建筑施工控制网的特点 (2) 2.1.2 施工控制网的精度 (2) 2.2 平面控制方案 (4) 2.2.1 点位布置方案 (4) 2.2.2 控制网网形简介、网形选择,控制网布设方案及示意图 (4) 2.3高程控制方案 (5) 2.3.1 点位布置方案 (6) 2.3.2 控制网布设方案及示意图 (6) 三、体育馆施工放样方案 7 3.1施工放样方法 (7) 3.2体育馆施工放样方案设计 (7) 3.3实施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 (9) 3.4方案评价 (10) 四、............................................................................... 总结 10

09电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题目 (模电、数电部分) 一、锯齿波发生器 二、语音放大电路 三、可编程放大器 四、数字频率计 五、可调电源 六、汽车尾灯控制电路 2011.09

一、设计一高线性度的锯齿波发生器 要求: (1)利用555定时器和结型场效应管构成的恒流源设计一高线性度的锯齿波发生器;参考电路如图所示; (2)在EWB中对该电路进行仿真; (3)焊接电路并进行调试;调试过程中思考: a、电路中两个三极管的作用是什么?其工作状态是怎么样的? b、R3阻值的大小会对锯齿波的线性度产生什么影响? c、输出锯齿波的幅值范围多大? d、调节电路中的可调电阻对波形有什么影响? e、LM324的作用是什么? (4)参考电路图中采用的是结型场效应管设计的,若采用N沟道增强型VMOS管和555定时器来设计一高线性度的锯齿波发生器,该如何设计? LM324 图2 高线性度锯齿波发生器的设计

二、语音放大电路的设计 通常语音信号非常微弱,需要经过放大、滤波、功率放大后驱动扬声器。 要求: (1)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LM324和集成功放LM386N-4设计一个语音放大电路;假设语音信号的为一正弦波信号,峰峰值为5mV,频率范围为100Hz~1KHz,电路总体原理图如下所示; 图4 语音放大电路 (2)仔细分析以上电路,弄清电路构成,指出前置放大器的增益为多少dB?通带滤波器的增益为多少dB? (3)参照以上电路,焊接电路并进行调试。 a、将输入信号的峰峰值固定在5mV,分别在频率为100Hz和1KHz的条件下测试前 置放大的输出和通带滤波器的输出电压值,计算其增益,将计算结果同上面分析 的理论值进行比较。 b、能过改变10K殴的可调电阻,得到不同的输出,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测试集 成功放LM386在如图接法时的增益; c、将与LM386的工作电源引脚即6引脚相连的10uF电容断开,观察对波形的影响, 其作用是什么? d、扬声器前面1000uF电容的作用是什么?

长安大学电子课程设计温度测量与控制

长安大学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 专业电气工程与其自动化 班级32040901 姓名李朝 指导教师田莉娟 日期2011年6月30日

前言 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工业生产中,温度自动控制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技术。本次课程设计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一是查阅资料将自己所学的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以与传感器的相关知识综合运用,二是系统了解温度监测特别是工业上的温度控制的详细过程,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增长知识,积累经验。 在确定课设题目,经仔细分析问题后,实现温度的测量与控制方法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以单片机为主的软硬件结合方式,另一种是用简单芯片构成实现电路。由于单片机知识的匮乏,我们决定用后者实现。共同确定了总的电路结构,将设计分为三部分,李朝负责温度传感部分,谌新力负责温度显示和温度范围控制部分,肖阳负责温度控制执行电路和声光报警部分。温度传感部分由热电偶构成的温度传感器,数字显示和设定控制部分由模数转换器AD574A、281024 CMOS EEPROM、锁存器74LS175等组成,声光报警和温控加热降温执行电路主要用时基芯片555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和单稳态电路组成。在确定了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案后,我们在总结出总体方案框图的基础上,应用Multisim11.0仿真软件画出了各单元模块电路图,最后汇总电路图。 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并且知识有限,所以本次设计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李朝 2010年6月20日

目录 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 (4) 摘要 (4) 一、系统综述和总体方案论证与选择 (5) 二、单元电路设计 (6) (一)温度传感模块 (6) (2)冷接点温度补偿方法的选择 (11) (3)滤波方法的讨论 (16) (4)电路的改进 (17) (5)仿真模拟 (18) (二)声光报警 (20) (三)温度控制执行 (21) 三、结束语 (21) 四、参考文献 (22) 五、元器件明细 (23) 六、收获体会 (31) 七、鸣谢 (32) 八、【附录】 (32) 评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学院名称: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测绘11-3班 学生姓名:邹云龙 学号: 20110242 指导教师:周秋生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制 2013年6月

注:1、在此页后附实习报告、总结。其内容应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及实习结果等项目。 2、此页为封皮,用A4幅面纸正反面打印。 3、实习总结使用A4幅面纸张书写或打印,并附此页后在左侧一同装订。 4、实习成绩以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五 个等级评定。

目录 一、水准网观测精度设计 (4) 二、水准网、测角网、边角网平差计算 (6) 1、水准网平差计算 (6) 2、测角网平差计算 (8) 3、边角网平差计算 (12)

一、设计目的 在学完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在掌握了测量数据处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任务,熟悉自动平差软件的应用,通过实例计算,提高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相关测量数据处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测量程序设计提高用高级语言进行简单测量程序设计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 (1)水准网观测精度设计 根据所给控制网的形状和高程平差值的点位中误差要求,推求水准高差观测的精度要求。 (2)利用已有平差软件完成下述平差计算任务 1)熟悉前方交会与后方交会计算 分别自选1至2个前后方交会计算实例进行平差计算,熟悉程序使用方法。 2)水准网平差计算 3)导线网平差计算 4)测角网平差计算 分别自选1个水准网、测角网和边角网计算实例进行平差计算,要求每个学生的计算题目不能重复。 建议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测量控制网自动平差系统,黑龙江工程学院,2002年版;平差易,南方测绘,2002年或2005年版。使用指导书见相应电子版文件。 (3)编制测量计算程序 仿照已有测量程序的设计界面和程序计算管理功能,在测角(测边)前方交会与后方交会计算程序、单一符合、闭合水准网平差计算程序、单一符合、闭合导线平差计算程序设计选题中选择一至两项内容进行程序设计,设计使用的语言可采用VB、C、C#等。参考书可选测绘出版社出版,葛永会编《测量程序设计》,和黑志坚等编著的《测量平差》教材,以及针对所使用语言的相关程序设计书籍。 三、设计内容 (一)、水准网观测精度设计 4、水准网如下图所示,各观测高差的路线长度相同。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和题目

1.目的与任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综合性训练,这种训练是通过学生独立进行某一个或两个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来完成的。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一个选题或自定选题的设计任务。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要求学生: 根据给定的技术指标,从稳定可靠、使用方便、高性能价格比出发来选择方案,运用所学过的各种电子器件和电子线路知识,设计出相应的功能电路。 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学会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技能,掌握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及了解印刷线路板的设计,制作方法。 进一步熟悉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进度安排及方式: 第一单元:集中讲课,主要内容如下: (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2)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3)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 (4)课设题目介绍 (5)学生自由组合,选择题目。 第二单元:确定题目,教师就题目的基本要求答疑。学生讨论、查资料。 第三、四、五单元:查资料、设计、EDA仿真、写报告。 学生根据课题要求,独立完成课题的设计方案,并可以运用MULTISIM软件在微机上完成对所设计电路的仿真。 最后考试:笔试或分组口试。 3.考核内容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 (1)设计能力 (2)组装或焊接调试情况 (3)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报告情况 (5)出勤情况、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2、成绩评定: 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和EDA仿真情况40分,总结报告40分,考试或口试20分。 3、电子课程设计完成时间: 布置任务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参考题目(或自定题目)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提出方案和进行学习,本学期结束对设计有一个初稿和基本认识,暑假继续完善和补充,在下一学期开学第一周周末交设计报告和电子文档。开学第二周进行有关设计介绍和答辩,每人5分钟左右时间,介绍有关设计思路、电路分析、仿真、收获与体会等,要求做出介绍的ppt 幻灯片。 4.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方法及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 课程设计类型 课程设计可分成三种类型或模式:一种是纯理论性的课程设计模式,在设计完成后画出设计图纸,写成设计报告,但不作实验验证;第二种是理论设计与虚拟实验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模式,在设计完成后,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实验,以便检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第三种是理论设计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模式,设计完成后,要搭建实验电路进行实验验证,并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对电路进行修改,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第三种课程设计模式最接近于实际情况,设计和调试难度最大,它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们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解决和克服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种课程设计模式各有优点:第一种课程设计模式偏重于理论设计,学生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对课程设计中遇到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第三种课程设计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由于实验过程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在课程设计时间较短时不要选择难度太大的设计题目,否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难以完成;第二种课程设计模式是第一种和第三种设计模式的折中,能较好地解决理论设计与实验验证的问题。 有些专业在课程设计之前,还没有进行电子工艺实习,学生们还不会识别和测量电子元器件,不会识别印刷板电路图,也没有掌握焊接技术、电路的测量和调试方法等实践技能,这些学生在做课程设计之前,要先自学有关的实践知识,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计顺利进行。 2)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不同类型的电子电路有不同的设计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千差万别,但基本上可归纳为明确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论证、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元器件选择、画出设计图纸、实验验证与调试、写成设计报告等,如下图所示。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数字电子秤 专业班级:应用电子130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闫栋梁 设计时间:2014.12,29-2014,1,2

数字电子秤 设计者吕淑洁谭柏杨马飘飘 指导教师闫栋梁 摘要 随着计量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传统纯机械结构的杆秤、台秤、磅秤等称量装置逐步被淘汰,电子称量装置电子秤、电子天平等以其准确、快速、方便、显示直观等诸多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电子秤采用现代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一体化的电子称量装置,才能满足并解决现实生活中提出的“快速、准确、连续、自动”称量要求,同时有效地消除人为误差,使之更符合法制计量管理和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的应用要求。 本课程设计的电子秤是利用全桥测量原理,通过对电路输出电压和标准重量的线性关系,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将电压量纲V改为重量纲g即成为一台原始电子秤。其中测量电路中最主要的元器件就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传感器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本设计采用全桥测量电路,使系统产生的误差更小,输出的数据更精确。而由INA126构成的放大电路的作用就是把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的模拟信号进行一定倍数的放大,以满足A/D转换器对输入信号电平的要求。放大后的模拟电压信号经过A/D转换电路变成数字量,A/D转换电路采用A/D转换芯片ICL7107实现。然后把数字信号输送到显示电路中去,最后由显示电路显示出测量结果,显示电路采用四块分立的七段LED显示电路进行显示。本设计中通过改变放大电路的增益,从而达到转换量程的目的。由于被测物体的重量相差较大,根据不同的侧重范围要求,需对量程进行切换。 将设计好的电路利用Altium Designer软件进行电路图绘制,并进行仿真,最后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精度,从而证明了该电子称设计方案可行。 关键词 全桥测量 INA126 ICL7107 A/D转换 LED 引言 随着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微电子学和计算机等现代电子技术的成就给传统的电子测量与仪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革命性的影响。常规的测试仪器仪表和控制装置被更先进的智能仪器所取代,使得传统的电子测量仪器在远离、功能、精度及自动化水平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并相应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智能仪器控制系统,使得科学实验和应用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得以显著提高。 做为重量测量仪器,智能电子秤在各行各业开始显现其测量准确,测量速度快,易于实时测量和监控的巨大优点,并开始逐渐取代传统型的机械杠杆测量称,成为测量领域的主流产品。 1 设计目的与要求

控制测量学_课程设计报告

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周显平 班级:测矿11-2 姓名:石磊 学号:1179204105

一、概述 1目的要求 依据精度要求和通视性良好的原则,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和已知控制点,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所布设的控制网能能够辐射到整个测区,并满足精度要求。 2任务范围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乡 3 设计任务及作业内容 将四张1:10000的地形图用VPstudio进行矫正,然后利用南方Cass进行拼接并加上图幅,再在拼接好的图上进行设计选点,网型布设完毕后,用科傻软件对所布的控制网进行平差,最后上交一张控制网的地图及技术设计说明书。 二、测区概况 1测量区行政隶属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 2地形情况 哈林格尔乡地处包头市区西南部,总面积83.3平方公里,总人口15847人,乡政府座落于昆区友谊大街南桥东侧。哈林格尔乡地理位置优越,紧靠城区,临近包钢,面对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消费市场十分广阔,交通条件也很便利,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粮食、蔬菜稳步前进,年提供商品粮5832万吨,商品菜35812万公斤,肉、蛋、奶商品量达1105吨、562吨、363吨,大大丰富了包头地区的蔬菜市场。乡镇企业初具规模,形成了轧钢、冶炼、建筑、造纸等15个行业,年产值103800万元,利税11418万元。. 3气候条件 于洪区属高原地区,气候属温和型湿润气候,日照时数为1140—1200小时,年平均气温7.0~7.4℃,大于等于10℃,积温为330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为-33℃,无霜期为155天,年降雨量为700毫米左右,土质为黄土。 4水资源条件 经地质和环保部门检验分析,地下矿泉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完全能满足生活与生产用水。 5通讯条件 近年来于洪区陆续开通了无线、光缆和数字程控交换机,实现了国际、国内电话直拔。现有程控电话装机容量4000门,已装机2976门,手机2000余部,还拥有固网信息电话近百部,通讯条件非常便利 三、已有成果及资料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

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一设计要求 (1) 二设计方案与论证 (1) 2.1主控系统 (1) 2.2信息采集模块 (1) 2.3显示模块的选择 (2) 2.4计算机串口 (2) 三总体设计及电路图 (3) 3.1主板总体设计框图 (3) 3.2信号检测模块 (3) 3.3显示模块 (6) 四元器件清单 (8) 五元器件识别与检测 (8) 5.1 电阻的识别与检测 (8) 5.2 二极管三极管识别与检测 (10) 5.3 电容的识别与检测 (11) 5.4 单片机的识别与检测 (11) 六硬件制作与调试 (11) 6.1检查元件 (11) 6.2焊接元件 (12) 6.3电路的调试 (12) 6.4 结果显示 (12) 七设计心得 (13) 八参考文献 (14) 附录一整机电路图 (15) 附录二程序 (16)

一设计要求 1.实现距离信号的采集和数字转换。 2.实现LCD1602液晶的数据显示。 3.成和计算机的简单数据传送。 二设计方案与论证 根据课设题目要求,确定如下方案,依靠HC-SR04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来获取距离信息。通过液晶LCD1602显示屏显示出来,同时通过计算机串口接收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实现实时同步传输。 2.1主控系统 根据设计要求,该设计属于多输入量的复杂程序控制问题。综合各方面问题考虑,51单片机显现了巨大的优越性—控制简单,方便,快捷。 STC89C52RC是采用8051核的ISP(In System Programming)在系统可编程芯片,最高工作时钟频率为80MHz,片内含8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芯片内集成了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ISP Flash存储单元,具有在系统可编程(ISP)特性,配合PC端的控制程序即可将用户的程序代码下载进单片机内部,省去了购买通用编程器,而且速度更快。STC89C52RC系列单片机是单时钟/ 机器周期(1T)的兼容8051 内核单片机,是高速/ 低功耗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拥有全新的流水线/ 精简指令集结构,内部集成MAX810 ,有较为强大的控制功能及可位寻址操作功能,价格低廉等优点。而且体积小,程序空间大。综合考虑,最终决定采用STC89C52单片机。 2.2信息采集模块 采用激光测距距离远,精度高,但是成本夜相应太高。故放弃该方案。 采用HC-SR04超声波传感器,将传感器置于前侧发射超声波信号,接受超声波信号来感知障碍物,探测距离。由单片对距离进行判断,然后对采集的数据加以处理。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1、1 课程设计目的针对“应用技术主导型”普通工科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工程创新的理念出发,以工程思维模式为主,旨在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系统锻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1、2课题介绍本课设题目以多功能动态实验装置为对象,要求综合以前所学知识,完成此实验装置所需参数的检测。设计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仪表种类选用以及需要注意事项,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等等。 1、3 实验背景知识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1、4 实验原理 1、4、1 检测方法按对沉积物的监测手段分有:热学法和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热学法中又可分为热阻表示法和温差表示法两种;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又有直接称重法、厚度测量法、压降测量法、放射技术、时间推移电影法、显微照相法、电解法

和化学法。这些监测方法中,对换热设备而言,最直接而且与换热设备性能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热学法。这里选择热学法中的污垢热阻法。 1、4、2 热阻法原理简介表示换热面上污垢沉积量的特征参数有:单位面积上的污垢沉积质量mf,污垢层平均厚度δf和污垢热阻Rf。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由式表示: (1-1)图1-1 清洁和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及热阻通常测量污垢热阻的原理如下:设传热过程是在热流密度q为常数情况下进行的,图1a为换热面两侧处于清洁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其总的传热热阻为: (1-2)图1b为两侧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其总传热热阻为: (1-3)忽略换热面上污垢的积聚对壁面与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影响,则可认为(1-4)于是两式相减得: (1-5)该式表明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清洁状态和受污染状态下总传热系数的测量而间接测量出来。实验研究或实际生产则常常要求测量局部污垢热阻,这可通过测量所要求部位的壁温表示。为明晰起见,假定换热面只有一侧有污垢存在,则有:(1-6)(1-7)若在结垢过程中,q、Tb均得持不变,且同样假定(1-8)则两式相减有: (1-9)这样,换热面有垢一侧的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测量清洁状态和污染状态下的壁温和热流而被间接测量出来。

2017年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

信息学院 2017年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 1 音频小信号功率放大电路设计(A) 设计并制作音频小信号功率放大电路。具体要求如下: (1)放大倍数A V≥1000;(20分) (2)通频带100Hz~10KHz;(20分) (3)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 I≥1MΩ; (5分) (4)在负载电阻为8Ω的情况下,输出功率≥2W;(30分) (5)功率放大电路效率大于50%;(5分) (6)输出信号无明显失真。(20分) 说明:设计方案和器件根据题目要求自行选择,但要求在通用器件范围内。不能选用集成音频功放。 测试条件:技术指标在输入正弦波信号峰值Vp=10mV的条件进行测试(输入电阻通过设计方案预以保证),设计报告中应有含有详细的测试数据说明设计结果。 评分标准: (1)提供1000倍的电压增益,得满分;电压增益小于800倍,扣5分;电压增益小于500倍,不得分; (2)上限频率大于10kHz,得10分;上限频率5~10kHz,得5分;上限频率<5kHz,不得分;下限频率满足要求,得10分;下限频率100~500Hz,扣5分,下限频率>500Hz,不得分;(3)输出功率≥2W,得满分;1W≤输出功率≤2W,得20分;500mW≤输出功率≤1W, 得10分; 输出功率≤500mw,不得分。 (4) 设计效率大于50%,得满分,小于50%不得分。 (5) 输出信号无明显失真, 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参考元器件: NE5532/TL082, LM324/TL084,,S8050/S8550,2N3904/2N3906,1N4148/1N4001~7,TIP41/42中功率三极管或2N3055/MJ2955大功率三极管等。 主要测试设备:直流电源,信号源,示波器和8Ω功率电阻。 2 数控直流电源的设计(B) 设计一线性输出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电源有电压增(UP)和电压减(DOWN)两个键,按UP键时电压步进增加,按DOWN键时电压步进减小。具体要求如下:(1)输出电压5~12V,步进为1V;(40分) (2)输出电压误差最大±0.1V;(40分) (3)输出电流不小于1A;(5分) 测试条件:分别测试输出为5V、6V、7V、。。。、12V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通过设计预以保证。 评分标准:[注:满分为95分] (1)输出电压5~12V,步进1V,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2) 输出电压误差≤±0.1V,得满分;±0.1V≤输出电压误差≤±0.2V,扣10分;±0.2V≤输出电压误差≤±0.3V,扣20分;输出电压误差≥±0.5V,不得分。 发挥部分:用LED或数码管显示电压设定值; 参考元器件:74LS193,74HC138,三极管S8050/S8550/CD406/CD4051/AD7501/AD7503,LM317,CD4511等。 3 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设计(A)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3

同检波特性的电压表都是以正弦电压的有效值来定度的,但是,除有效值电压表外,电压表的示值本身并不直接代表任意波形被测电压的有效值。因此,如何利用不同检波特性的电压表的示值(即读数)来正确求出被测电压的均值,峰值,有效值U ,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 根据理论分析,不同波形的电压加至不同检波特性的电压表时,要由电压表读数确定被测电压的∧ U 、U 、_ U ,可根据表1的关系计算。 从表1可知,用具有有效值响应的电压表和平均值响应的电压表分别对各种波形的电压测量时,若读数相同,只分别表示不同波形的被测电压有效值U 相同和平均值相同,而其余的并不一定相同。 表1 1) 实验设备 (1)DA-16晶体管毫伏表(均值检波)1台; (2)TD1914A 数字毫伏表(有效值检波)1台; (3)函数信号发生器,型号YB1634,指标:0.2Hz-2MHz ,数量1台; (4)双踪示波器,型号YB4320A ,指标:20MHz ,数量1台。 2) 实验步骤 (1)将均值电压测量的实验仪器准备就绪,如下图所示。 U U ? U

均值电压测量的实验平台 (2)将DA-16晶体管毫伏表置于1V/0db档位,如下图所示。 调节电压表档位 (3)将DA-16晶体管毫伏表的输入线短接,如下图所示。

输入线短接 (4)将DA-16晶体管毫伏表接通电源,待表针稳定,进行调零,如下图所示。 (5)打开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电源,选择产生1KHz左右的正弦波信号,如下图所示。

产生正弦波信号 (6)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信号线与DA-16晶体管毫伏表的输入端相接,如下图所示。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与电压表相接 (7)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幅度输出,使DA-16的指示为0.7V,如下图所示。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n 目录 一、目录 ----------------------------1 二、序言 ---------------------------- 2 三、设计思路------------------------ 3 四、程序流程图---------------------- 4 五、程序及说明---------------------- 5 六、计算结果-----------------------12 七、总结 --------------------------- 15 第二部分序言 1、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其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 要的实践环节,它是在我们学习了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其 目的是增强我们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2、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这次课程设计中所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是我们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所使用的 C 程序语言使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学知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测量平差和计算机程 序设计等课程的综合实践与应用,同时也为我们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一定基础。 3、课程设计重点及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重点是培养我们正确应用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编程能力。 另外它要求我们完成1-2 个综合性的结合生产实践的题目。如目前生产实践中经常用到的水准网严密平差 及精度评定,边角网(导线)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等。此次我所选的课程设计课题是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 评定,其具体内容如下: 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应用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程和法方程;解算法方程,得出平差后 的平差值及各待定点的高程平差值;评定各平差值的精度和各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具体算例为: 如图所示水准网,有 2 个已知点, 3 个未知点,(1)已知点高程H1=5.016m , H2=6.016m 7 个测段。各已知数据及观测值见下表( 2)高差观测值 (m)

课程设计-- 电压测量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 电压测量程序设计

广西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电压测量程序设计 学院电气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 102 学号 2010003040 63/69 姓名游献山覃源渊 指导教师潘绍明、麦雪凤、罗功坤 2013年 11 月 28 日

摘要 本课程设计是电压测量程序设计,利用实验台上的电压源,经过放大后送到a/d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后在LCD上显示其电压值。主要解决A/D转换,放大电路,数据处理和显示模块。A/D转换用ADC0809,系统用AT单片机,放大电路用OP07同相放大,显示用1602液晶屏显示。 关键字:A/D0809,OP07,LCD1602,AT89C52 Abstract;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voltage programming, using voltage source test bench, after amplified and sent to the a/d converted into digital signals, calculated on the LCD display the voltage value. Mainly to solve the A/D conversion, amplification circuit, data processing and display module. A/D conversion with ADC0809, the system uses AT microcontroller, amplifying circuit with OP07 in-phase amplifier,With 1602 LCD screen display. Keyword:A/D0809,OP07,LCD1602,AT89C52 目录 引言 (3) 1.系统设计方案的选择 (4) 1.1基于单片机系统及A/D转换芯片的电压表。 (4) 1.2.本设计使用的单片机的简介 (4) 1.3.本设计使用的1602的简介 (4) 1.4.选用的A/D0809简介 (4) 1.5. 选用的OP07简介 (5) 2. 总体设计方案 (5) 3.硬件电路系统模块的设计 (5)

测量学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设计名称:地形图测量 实验地点: 起止日期: 班级: 组别: 姓名:

一、前言 1、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根据测区情况,确定导线形式及选择数量合理的图根点,掌握图根控制测量的外业和内业工作。 (2)掌握坐标格网的绘制和图根点的展会及地形测量方法,学会地形图的整饰和清绘。 2、实验设计任务及要求 每组完成指导教师指定测区范围的1:500比例尺地形图,包括图根控制测量的外业和内业、坐标格网的绘制、图根点的展绘、碎部测量、地形图的整饰和清绘等。 3、实验仪器及工具 经纬仪一台,水准仪一台,百米绳,水准尺一根,标杆一根,测钎一组,油漆适量、木桩若干,记录表若干、记录板一块《城市测量规范》一本。 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橡皮、毛笔、大头针、小钉、小夹子若干个、绘图纸、水笔等。 二、实验内容、精度要求及步骤 1、项目:地形图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①踏勘选点在测区实地踏勘,布设一条闭合导线,经过观测、计算获得控制点平面坐标。选定7个控制点(即导线点),选点时注意:相邻点间应该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点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导线点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步测量;导线边长大致相等,其平均变长应符合技术要求;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平均,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②建设标志导线点选定后,在水泥地面上用红漆划一圆圈,圈内点一小点,作为临时性标志。 ③水平角测量用经纬仪,采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一个测回,要求上、下两半测回角值之差不超过+-40秒,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不超过+-60”根号n。 ④导线变长测量用百米绳往返丈量导线各边边长,其相对误差不超过1/3000,特殊困难地区限差可放宽为1/1000. ⑤确定起始边的方位角为了使控制点的坐标纳入本校和本地区的统一坐标系统,尽量和测区内外已知高级控制点进行连侧。对于独立测区,可用罗盘仪测定起始边的磁方位角 ⑥平面坐标计算根据起始数据和观测数据,计算各平面控制点的坐标。

电子测量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测量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名称:通过霍尔效应测量磁场姓名:陈屹 班级:电信051 学号: 200532285126 指导老师:刘向东 完成日期: 2008-7-16

设计题目:通过霍尔效应测量磁场 设计目的:通过用霍尔元件测量磁场,判断霍尔元件载流子类型,计算载流子的浓度和迁移速度,以及了解霍尔效应测试中的各种副效应及消除方法。 设计仪器:QS-H霍尔效应组合仪,小磁针,测试仪。 设计原理: 一、通过霍尔效应测量磁场 霍尔效应装置如图2.3.1-1和图2.3.1-2所示。将一个半导体薄片放在垂直于它的磁场中(B的方向沿z轴方向),当沿y方向的电极A、A’上施加电流I 时,薄片内定向移动的载流子(设平均速率为u)受到洛伦兹力FB的作用, F B = q u B (1) 无论载流子是负电荷还是正电荷,FB的方向均沿着x方向,在磁力的作用下,载流子发生偏移,产生电荷积累,从而在薄片B、B’两侧产生一个电位差VBB’,形成一个电场E。电场使载流子又受到一个与FB方向相反的电场力FE, F E =q E = q V BB’ / b (2) 其中b为薄片宽度,FE随着电荷累积而增大,当达到稳定状态时FE=FB,即 q uB = q V BB’ / b (3) 这时在B、B’两侧建立的电场称为霍尔电场,相应的电压称为霍尔电压,电极B、B’称为霍尔电极。 另一方面,射载流子浓度为n,薄片厚度为d,则电流强度I与u的关系为: bdnqu I (4) 由(3)和(4)可得到

d IB nq V B B 1= ' (5) 令nq R 1 = ,则 d IB R V B B =' (6) R 称为霍尔系数,它体现了材料的霍尔效应大小。根据霍尔效应制作的元件称为霍尔元件。 在应用中,(6)常以如下形式出现: IB K V H B B =' (7) 式中nqd d R K H 1== 称为霍尔元件灵敏度,I 称为控制电流。 由式(7)可见,若I 、K H 已知,只要测出霍尔电压V BB’,即可算出磁场B 的大小;并且若知载流子类型(n 型半导体多数载流子为电子,P 型半导体多数载流子为空穴),则由V BB’的正负可测出磁场方向,反之,若已知磁场方向,则可判断载流子类型。 由于霍尔效应建立所需时间很短(10-12~10-14s),因此霍尔元件使用交流电或者直流电都可。指示交流电时,得到的霍尔电压也是交变的,(7)中的I 和V BB’应理解为有效值。 二、 霍尔效应设计中的副效应 在实际应用中,伴随霍尔效应经常存在其他效应。例如实际中载流子迁移速率u 服从统计分布规律,速度小的载流子受到的洛伦兹力小于霍尔电场作用力,向霍尔电场作用力方向偏转,速度大的载流子受到磁场作用力大于霍尔电场作用力,向洛伦兹力方向偏转。这样使得一侧告诉载流子较多,相当于温度较高,而另一侧低速载流子较多,相当于温度较低。这种横向温差就是温差电动势V E ,这种现象称为爱延豪森效应。这种效应建立需要一定时间,如果采用直流电测量时会因此而给霍尔电压测量带来误差,如果采用交流电,则由于交流变化快使得爱延豪森效应来不及建立,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此外,在使用霍尔元件时还存在不等位电动势引起的误差,这是因为霍尔电极B 、B’不可能绝对对称焊在霍尔片两侧产生的。由于目前生产工艺水平较高,不等位电动势很小,故一般可以忽略,也可以用一个电位器加以平衡(图2.3.1-1中电位器R 1)。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I S 和磁场B 的方向消除大多数付效应。具体说在规定电流和磁场正反方向后,分别测量下列四组不同方向的I S 和B 组合的V BB’,即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资料

目录 一、目录 ----------------------------1 二、序言 ---------------------------- 2 三、设计思路 ------------------------ 3 四、程序流程图 ---------------------- 4 五、程序及说明 ---------------------- 5 六、计算结果 -----------------------12 七、总结 --------------------------- 15

第二部分序言 1、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其课程设计是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是在我们学习了专业基础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门实践课程。其目的是增强我们对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理论的理解,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熟悉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方法,灵活准确地应用于解决各类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编制简单的计算程序。 2、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这次课程设计中所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是我们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所使用的C程序语言使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学知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是测量平差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的综合实践与应用,同时也为我们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一定基础。 3、课程设计重点及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重点是培养我们正确应用公式、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编程能力。另外它要求我们完成1-2个综合性的结合生产实践的题目。如目前生产实践中经常用到的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边角网(导线)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等。此次我所选的课程设计课题是水准网严密平差及精度评定,其具体内容如下: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应用平差模型列出观测值条件方程、误差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