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常见九种寄生虫病防治

牛的常见九种寄生虫病防治
牛的常见九种寄生虫病防治

牛的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

一、毛滴虫病

毛滴虫病是由寄生在公牛和母牛生殖器官内的牛胎毛滴虫引起的生殖道疾病,通过配种而传染,可导致母牛早期流产和不孕,给生产带来一定危害。

牛胎毛滴虫主要寄生在母牛的阴道和子宫内,公牛的包皮、阴茎黏膜及输精管内。母牛怀孕后,在胎儿体内、胎盘和胎液中都有大量的虫体。人工授精器械消毒不严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症状】公牛常为带虫者,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严重时公牛包皮有肿胀,流出脓性分泌物,阴茎黏膜上出现虫性结节,不愿交配。母牛阴道红肿,黏膜上有红色结节,发生子宫内膜炎时,屡配不孕,从阴道流出脓性分泌物。怀孕母牛可发生早期流产或死胎,泌乳量下降。

【治疗】

(1)0.2 %~ 0.3 %碘溶液(碘2 ~ 3 克、碘化钾4 ~ 6 克、蒸馏水 1 000 毫升),冲洗子宫或公牛包皮腔,也可用0 . 1 %利凡诺或0 . 1 %黄色素冲洗。隔日 1 次。

(2)灭滴灵每千克体重60 毫克,每日 1 次口服,连服3 次。或按每千克体重10 毫克配成5 %的溶液静脉注射,每日1 次,连用3 次。

【预防】①对引进牛要进行毛滴虫病检查。②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是有效的防制措施,但要严格消毒授精器械。③定期进行毛滴虫检查。

【检查方法】

(1)用生理盐水冲洗牛阴道或包皮囊内,收集冲洗液,离心沉淀,沉淀物用显微镜检查。

(2)将阴道或包皮内分泌物、流产胎儿液或胎液滴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见到活动的虫体。

(3)毛滴虫体为梨形、圆形或纺锤形等多种形状,有 4 根鞭毛,其中 3 根在虫体前部,另1 根与体侧波动膜相连,叫后鞭毛,身体中央有一纵轴,纵轴末端伸出体外

二、新陈代谢疾病幼畜白肌病

新陈代谢是动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机能。机体的新陈代谢是在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下,和在内分泌腺的调节下进行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

微量元素等的代谢都存在相互制约的转换过程。新陈代谢全过程可分为:

①消化吸收过程,就是将外界的各种营养物质经过消化被机体吸收。②中间代谢过程,是机体自身组成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实际上是在酶类、激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参与下的一系列生化反应过程。③废物排出过程,将各种代谢产物以粪、尿、汗和呼出气体等形式排出体外。代谢病不像其他病一样使家畜迅速死亡,但长期代谢失调会造成动物生长缓慢、发育不全、瘦弱、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代谢病主要是由不合理的饲养管理造成的,品种不同在发病率上也会有差异。

幼畜白肌病

幼畜白肌病也叫肌肉营养不良症,或叫缺硒症。主要发生在各类幼畜中,以犊牛突然死亡、骨骼肌和心肌变性坏死为特征。犊牛以4 月龄以内发病较多,舍饲母牛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 E 缺乏是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但硒和维生素 E 的作用较难区分,两者都能防治犊牛的肌营养不良,但只用硒可预防幼畜的肌营养不良,而单用维生素 E 就不能预防。一般是地方性发病,由于土壤中缺硒引起的,近几年在舍饲牛中发病的报道增多。

【症状】放牧或运动时犊牛突然死亡。有的白天精神良好或稍有沉郁,但在夜间死亡。犊牛精神沉郁,心跳快达每分钟ll0 ~ 120 次,心音混浊甚至只能听到一个心音。步态不灵活,关节不能伸直,不愿行走。触摸时,四肢和腰背部肌肉僵硬,并有痛感。喜卧,食欲不好,严重腹泻(水泻),消瘦。严重时,体温升高并有继发性肺炎。眼结膜及全身皮肤发白。

【治疗】

(1)0.1 %亚硒酸钠8 ~ 10 毫升,并配合维生素E 50 ~ 100 毫克,肌肉注射,每日l 次,连用5 ~ 7 天。病重时,20 天后再注射1 次。

(2)樟脑磺酸钠10 ~ 20 毫升,每日 1 次,肌肉注射,连用3 次。

(3)补饲鱼肝油,注射维生素A 、D ,辅助治疗。

(4)四肢僵硬、有疼痛时:安乃近 5 ~ 10 毫升(或用安痛定、复方氨基比林),肌肉注射。

(5)病重者用5 %~ l0 %葡萄糖300 毫升、维生素C 5 ~ 10 毫升,静脉注射。有腹泻、结膜炎、肺炎等并发症时,对症治疗。

【预防】

(1)土壤缺硒或发生过白肌病的地区,饲料中要添加硒(或自由舔食加硒盐砖) .

(2)在缺硒地区,母牛怀孕后,用0.1 %亚硒酸钠10 ~ 20 毫升,隔20 ~ 30 天注射1 次,共注射2 次。

(3)犊牛出生后 3 天内皮下注射0.1 %亚硒酸钠10 毫升。

(4)缺硒地区土壤施用含硒肥料,用硒浸种或用含硒水喷雾作物。

注意:硒过量容易引起中毒而死亡,治疗时要严格按剂量使用。

三、血孢子虫病

在自然界有一些昆虫不能独立生活,而要靠寄生于其他生物体才能生长繁殖,这类昆虫叫寄生虫。而被它们寄生的动物叫宿主。根据所寄生的部位,分为体内寄生虫或体外寄生虫。

寄生虫的危害

寄生虫的种类繁多,很多种类可引起人畜共患疾病。寄生虫可通过土壤、牧草、饲料、饮水、昆虫及中间宿主传播给健康动物和人。传染途径一般是经口、皮肤、血液、胎盘和接触传播。它可寄生于动物的皮肤、血液、肺、肠、肝、胆、脑等器官。寄生虫侵袭危害动物的健康,严重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育肥和畜产品的利用,可可造成动物的大批死亡,对畜牧业危害极大。

防制措施

药物驱虫这是畜牧场必不可少的防治措施,一方面可治疗寄生虫,另一方面也可消灭传播源,起到控制寄生虫病扩散的作用。驱虫方式有:①治疗性驱虫、即在牛发生寄生虫病时对个体进行驱虫治疗。②预防性驱虫,每年有计划地定期驱虫,即在春秋季节,对畜群喂服1 ~ 2 次驱虫药以防治体内寄生虫。用药物喷洒动物体表,防治体外寄生虫。③对新购入的牛,在隔离期间除做传染病的预防注射外,还要进行体内外寄生虫的杀灭。④犊牛在转群之前应进行体内外寄生虫的驱除。

粪便管理粪便中除成虫外,还有大量幼虫和虫卵,可发生再次感染,堆肥发酵是较卫生的方法之一。

消灭传播媒介老鼠可传染多种疾病,消灭老鼠,管理好猫、狗及其他野生动物和钉螺、蜱、吸血蝇、蚊子,是切断传播源的重要措施。

保证饲料、饮水清洁保持牛舍干燥、清洁。

血孢子虫病

血孢子虫病是寄生在红细胞内的多种寄生原虫引起的疾病总称。主要包括双芽焦虫病、巴贝斯焦虫病、泰勒焦虫病和边虫病。蜱是血孢子虫病的传播媒介,其本身也是一种体表寄生虫。

牛因品种不同对血孢子虫病的感染程度也不同。血孢子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0 ~ 25 天,边虫病的潜伏期可达 3 个月。这几种焦虫病可单独发生,也可混合感染。

双芽焦虫病是由双芽焦虫引起的急性病。黄牛、水牛等放牧牛容易感染。多发生在夏、秋季,1 岁以下牛发病率高,但表现症状较轻,死亡率低;7 成年牛感染率低,但死亡率高。良种牛、引进牛很容易感染,发病也重。

巴贝斯焦虫病是由巴贝斯焦虫引起的急性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成年牛表现症状较轻,l 岁以内的牛发病多、病情重、死亡率高,耐过或治疗过的牛成为带虫者。

边虫病一般在6 月份发病,至8 ~ 9 月份达高潮,高产奶牛、纯种牛、杂种牛易感性很高,本地牛多为带虫者。

【症状】体温40 ~ 41 . 5 ° C ,贫血,黄疸症状明显,血尿,体表淋巴结肿大。病死牛的皮下组织黄染,血液稀薄,脾脏肿大。

双芽焦虫病和巴贝斯焦虫病有血尿,剖检时尿液红色。泰勒焦虫病无血尿症状。

【治疗】

(1)黄色素,每100 千克体重0 . 3 ~ 0.4 克,最大剂量不超过 2 克,配成l %的溶液或加入 5 %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 2 天以后再注射l 次(主治巴贝斯焦虫病) .

(2)抗焦虫素,也叫阿卡普林,每千克体重1 毫克,配成2 %溶液,分多点皮下注射。

(3)血虫净(贝尼尔)每千克体重7 毫克,临用时配成5 %溶液,深部肌肉注射,每日1 次,连用 3 天。

(4)台盼蓝(锥蓝素)每千克体重5 毫克,临用时用生理盐水配成0 . 5 %溶液静脉注射(中毒时可用阿托品解毒) .

(5)据报道,用新鲜青蒿叶及嫩枝2 ~ 5 千克切碎,冷水浸泡0 . 5 ~ 1 小时,分 2 次连渣一天灌服,对几种焦虫病效果均好。

(6)输液及对症治疗可加速痊愈。

四、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是由一种袭地弓形虫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国,我

国在牛、羊、猪等多种动物中有发病报道。猫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据报道,可能与猫吃老鼠有关。猫粪便中的卵囊排出体外后,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育成感染性卵囊,牛和易感动物吞食感染性卵囊后发病。此病主要侵害犊牛。

【症状】发病突然,体温40 ~ 41°C 以上,呼吸困难,流泪,结膜充血,鼻内流出分泌物,不能站立,严重者后肢瘫痪。犊牛死亡率可达50 %以上。急性致死性表现神经症状并有虚脱。大多数母牛症状不明显,但发生流产, 初乳和组织中可发现虫体。

【治疗】

(1)磺胺一6 一甲氧嘧啶每千克体重25 ~ 35 毫克,肌肉注射,每日l 次,连用5 天,首次剂量加倍。或用同剂量药物内服,每日 2 次,连用2 ~ 3 天。

(2)磺胺二甲氧嘧啶150 ~ 200 毫升(大牛),静脉注射,每日l 次,连用5 天。

(3)氯苯胍:每千克体重15 ~ 20 毫克,内服。

注意:在连续使用磺胺类药物时,要同时服用碳酸氢钠以防对肾功能的损坏。

【预防】①有计划淘汰病牛,尸体要严格处理。②捕鼠灭鼠,防止猫科动物的粪便污染饲草、饲料、饮水等。③发生过此病的牛场要定期检查,患牛要隔离饲养。

五、肠胃线虫病

寄生于牛消化道的线虫种类很多,是影响牛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给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成虫寄生在成年牛体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一定条件下发育成幼虫。犊牛很容易被感染,经约2 个月在体内发育成熟。不同的线虫其感染方式不同,牛的消化道线虫一般为混合感染。

【症状】患牛食欲较好,但日益消瘦,精神不振,口渴,贫血,便秘、下痢交替发生,有时便中带血,表现腹痛。下颌、颈下、前胸、腹下水肿。粪便内可见到成虫,最后因发育不良而死亡。

【治疗】

(1)盐酸左旋咪唑:口服,每千克体重7 ~ 8 毫克;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 4 ~ 5 毫克。(2)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 . 2 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

(3)阿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 . 2 毫克,皮下注射。

(4)配合灌服泻药,可加速虫体排出。

驱虫后1 周内要注意:①要及时清扫粪便并堆积发酵;②犊牛要与母牛分开饲养。

六、球虫病

球虫病是由寄生在直肠的艾美耳球虫引起的原虫性疾病。寄生在大肠中的球虫发育成卵囊,排出体外后发育成侵袭性卵囊,牛食入此种卵囊被感染。一般在春、夏、秋和多雨季节发病。低洼和潮湿的畜舍或放牧区更容易引起感染。潜伏期为2 ~ 4 周,各种年龄的牛都能发生,但主要危害6 ~ 12 月龄的犊牛。2 岁以上牛多为带虫者,但有时也会发病。

【症状】一般为急性过程,以出血性肠炎为主要特征。牛病初喜卧,腹痛,食欲下降,发病5 天左右体温升至40 ~ 41°C ,症状加重,粪便黑色恶臭。开始稀便内混有血液,几天后几乎全是血便并混有黏膜碎片。有的犊牛长期下痢、贫血,消瘦死亡,病程约半个月。

【治疗】

(1)磺胺二甲氧嘧啶每千克体重0 . 1 克,每日l 次口服,连用l 周。

(2)氯丙啉每千克体重20 ~ 25 毫克,每日 1 次口服,连用 5 ~ 7 天,用0 . 005 %~ 0 . Ol %的比例加入饲料或饮水中,可起预防作用。

(3)鱼石脂20 克、乳酸2 毫升,加水80 毫升混匀。每日2 次,每次l0 毫升口服,或鱼石脂20 克,溶于l00 毫升米汤中,每日口服l 次。

(4)磺胺呱(每千克体重0 . 1 克)、次硝酸铋、夕炭银按l : 1 : 5 的比例混合,每千克体重0 . 1 克,喂服7 天。

【预防】①在发病地区,成年牛为带虫者,应与犊牛分开饲养。②挤奶或哺乳前,洗擦干净母牛乳房。③发现病牛要立即隔离治疗。④随时清理舍内粪便和垫草,保持地面干燥,并用3 %热碱水消毒地面和料槽,粪便堆积发酵。

七、牛皮蝇蚴病

牛皮蝇蚴病分布很广,是由于牛皮蝇和蚊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皮下组织而引起的慢性疾病。雌蝇在牛体表产卵后就死去。所产的卵孵出幼虫从毛根钻入皮肤,并向牛的背部移行,在下一年的春季到达背部皮下,形成局部隆起,并将皮肤咬一个小孔作为呼吸孔,大大降低了皮革的利用价值,而且影响牛的生长。

【症状】雌蝇在牛体产卵时,引起牛的瘙痒、疼痛和不安,幼虫移行到背部皮下咬孔后,引起流血、化脓、贫血,使牛消瘦。在脊椎两侧可看到或摸到硬肿块,切开可挤出幼虫。

【治疗】

(1)倍硫磷每千克体重6 ~ 7 毫克,深部肌肉注射。

(2)敌百虫每千克体重0 . 1 克(总量9 ~ 15 克)灌服,或配成l %~ 2 %溶液擦洗或喷洒体表。

(3)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 . 2 毫克,皮下注射。

(4)双甲脒按说明书的使用方法稀释,刷洗皮肤。

(5)蝇毒磷配成0 . 5 %~ 0 . 7% 溶液喷洒背部。

注意:如出现中毒现象,可用解磷定或硫酸阿托品解毒。

八、绦虫幼虫病

绦虫幼虫病也叫囊虫病。是由牛囊尾蚴、细颈囊尾蚴、多头蚴和棘球蚴分别寄生于牛体不同组织内所引起的疾病,为人畜共患疾病,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1、牛囊尾蚴牛囊尾蚴为黄豆大小的半透明囊泡,主要寄生在牛的肌肉组织,如舌肌、咬肌、心肌、肋间肌等处。严重时全身肌肉都有。人吃了未煮熟的病牛肉而感染。成虫为带状绦虫,寿命达20 ~ 30 年。

2、细颈囊尾蚴幼虫寄生于牛的肝脏、肠系膜等处。狗吃了牛的内脏后,虫体附在小肠壁上,

发育成泡状带绦虫。成虫的孕卵节片随狗的粪便排出。牛采食污染虫卵的饲草、饲料和饮水后感染。

3、多头蚴多头蚴的成虫寄生在狗、狐狸、狼体内。成虫的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出,牛、羊采食被污染的饲草、饮水后,虫卵随血流到达脑部。2 ~ 3 个月后长成多头蚴(又叫脑包虫).牛被屠宰后,含多头蚴的废弃物被狗食入,多头蚴吸附在狗的肠壁上,约40 ~ 70 天后发育成成虫。

【症状】牛囊虫病中,多头蚴引起的牛脑包虫病,病症明显,表现为行动笨拙、头部歪斜、转圈、昂首前冲、步态不稳等。其他绦虫寄生引起的症状不明显但对畜牧业及人畜的危害很大。

【预防】

(1)牛场内尽量不养狗、猫等动物,必须饲养时,远离牛舍固定饲养。

(2)给狗定期驱虫(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0 毫克,或氢溴酸槟榔碱每千克体重 2 ~ 4 毫克,加入肉包子中喂服,或肌肉注射,每日 1 次,连用3 天).

(3)禁止用病牛的内脏喂狗,内脏用消毒及灭虫药处理后深埋。、

(4)严禁销售有囊虫的牛肉,一经发现,必须销毁。

九、肺丝虫病

牛肺丝虫病是网尾线虫寄生于牛气管和支气管内引起的疾病,又叫牛网尾线虫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雌成虫在牛气管和支气管内产卵,当牛咳嗽时,虫卵随痰液咽人消化道并在消化道内孵出幼虫。幼虫随粪便排出体外,发育成为感染性幼虫,然后随饲草、饲料和水进入牛体,再沿淋巴管和血管进入肺,最后通过毛细支气管进入支气管并发育成成虫。整个过程需l 个月左右。此病多侵害犊牛和羔羊。

【症状】患牛阵发性或痉挛性咳嗽是此病的主要症状,早晚加重并流鼻涕。气喘,呼吸粗重,消瘦。随病情加重,头、颈部、胸下部及四肢出现水肿,最终死亡。犊牛轻度感染时,每10 克粪便中含幼虫10 ~ 15 条,此时表现症状不明显,一般会自行康复。10 克粪便中含幼虫400 ~ 700 条时,表现咳嗽、呼吸困难、消瘦,听诊肺部有啰音。

【诊断】从新鲜粪中可找到成虫或剖检尸体时在支气管内可找到成虫。

【治疗】

(1)盐酸左旋咪唑,内服,每千克体重8 毫克;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 5 毫克。

(2)海群生,每千克体重50 毫克内服,隔3 ~ 4 天服l 次,服 3 ~ 4 次。

(3)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 . 2 毫克,肌肉注射。

【预防】①犊牛要与母牛隔离饲养,犊牛舍应干燥、清洁卫生。②驱虫后,清除的粪便要严格堆积处理。③清除粪便后,要冲洗地面。④驱虫 1 周内,用驱虫药喷洒舍内地面、料槽及用具。⑤每年定期驱虫。

河南正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合资高科技制药企业,主要采用纯中药制

剂,畜禽,水产,针剂,粉剂;欢迎广大经销商、代理商、养殖户的加盟与订购。

牛的常见九种寄生虫病防治

牛的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 一、毛滴虫病 毛滴虫病是由寄生在公牛和母牛生殖器官内的牛胎毛滴虫引起的生殖道疾病,通过配种而传染,可导致母牛早期流产和不孕,给生产带来一定危害。 牛胎毛滴虫主要寄生在母牛的阴道和子宫内,公牛的包皮、阴茎黏膜及输精管内。母牛怀孕后,在胎儿体内、胎盘和胎液中都有大量的虫体。人工授精器械消毒不严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症状】公牛常为带虫者,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严重时公牛包皮有肿胀,流出脓性分泌物,阴茎黏膜上出现虫性结节,不愿交配。母牛阴道红肿,黏膜上有红色结节,发生子宫内膜炎时,屡配不孕,从阴道流出脓性分泌物。怀孕母牛可发生早期流产或死胎,泌乳量下降。 【治疗】 (1)0.2 %~ 0.3 %碘溶液(碘2 ~ 3 克、碘化钾4 ~ 6 克、蒸馏水1 000 毫升),冲洗子宫或公牛包皮腔,也可用0 . 1 %利凡诺或0 . 1 %黄色素冲洗。隔日1 次。 (2)灭滴灵每千克体重60 毫克,每日1 次口服,连服3 次。或按每千克体重10 毫克配成5 %的溶液静脉注射,每日1 次,连用3 次。 【预防】①对引进牛要进行毛滴虫病检查。②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是有效的防制措施,但要严格消毒授精器械。③定期进行毛滴虫检查。 【检查方法】 (1)用生理盐水冲洗牛阴道或包皮囊内,收集冲洗液,离心沉淀,沉淀物用显微镜检查。 (2)将阴道或包皮内分泌物、流产胎儿液或胎液滴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见到活动的虫体。 (3)毛滴虫体为梨形、圆形或纺锤形等多种形状,有 4 根鞭毛,其中3 根在虫体前部,另1 根与体侧波动膜相连,叫后鞭毛,身体中央有一纵轴,纵轴末端伸出体外 二、新陈代谢疾病幼畜白肌病

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思唐镇小太阳幼儿园肠道寄生虫 防治措施 在我国寄生虫患者中,儿童占绝大多数。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蛔虫、绦虫、钩虫和蛲虫等。它们均寄生于人体的肠道中,不仅与人体竞争食物中的养料,还可能引起肠梗阻、肠穿孔、肠套叠等。蛔虫还可以侵入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病,可导致儿童严重缺锌,使患儿智力发育迟缓。钩虫会引起失血性贫血。肠道寄生虫由于影响幼儿消化道的正常发育而损伤其正常功能,长期或经常发病会因营养不良而影响儿童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 为何会感染寄生虫病? 蛔虫病和蛲虫病主要是患儿吃了带有其虫卵的食物而引起。绦虫有猪肉绦虫病和牛肉绦虫病两种。前者是由于吃了未烧熟的“米猪肉”而被感染;后者是由于吃了生的或半生的含囊尾蚴的牛肉而被感染。钩虫病是因为人体的皮肤直接接触钩虫的幼虫而感染,通常是由于儿童赤脚行走于被粪便污染的土地上而感染 如何发现宝宝感染寄生虫病? 通常感染了寄生虫病的宝宝消瘦,挑食,经常肚子痛(痛得不严重,以脐周为主),脸上有圆形白斑点,有的白眼球

上有紫蓝色小斑点,因肛门瘙痒经常挠屁股。对于老师来说,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性别特点,观察有无感染寄生虫症状。幼儿寄生虫病的防与治 1、注意幼儿的个人和饮食卫生,每日按要求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卫生,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肠道线虫感染。 2、对于明确有蛔虫感染的幼儿还需要予以驱虫治疗,以预防并发症。体内蛔虫较多者,可以每半年驱虫一次。蛔虫等寄生虫有“遇温则安”之习性,且幼儿在秋天接受驱虫治疗时对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易耐受和适应,容易恢复健康。 3、驱虫药物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寄生虫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也可以选择广谱驱虫药,但具体剂量,要向医生咨询,一般多根据公斤体重计算。驱虫后2-4周要复查大便,如果仍能找虫卵,可重复驱虫治疗。 4、对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好避免药物驱虫治疗,因为它们的肝肾代谢功能均不完善,药物可能会对幼儿的肝肾产生毒副作用。另外,从肠道寄生虫的特点来看,虫卵大都附着于污染的手或蔬菜、瓜果表面,而寄生虫的感染途径是口。

常见羊寄生虫病的防治

常见羊寄生虫病的防治 羊常见的体内外寄生虫主要有肠道绦虫、肝片吸虫、捻转胃虫、肠结节虫、钩虫、鞭虫、肺丝虫、疥癣、羊鼻蝇、羊虱、蜱及脑包虫等。 一、绦虫病 最常见的为莫尼茨绦虫。虫体长1—5米,白色,细长。主要寄生在小肠,严重者虫体堵塞肠管。感染绦虫病的山羊很快 消瘦,皮毛粗乱无光,食欲减退而饮欲增加,并出现腹泻、贫血和水肿,少数还会出现神经症状。 治疗:可用别丁(硫酸二氯酚),按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加水溶解灌服,效果很好。也可用1%硫酸铜溶液按每千克体重2毫升灌服。驱绦灵每千克体重50—75毫克口服。预防常用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15毫克灌服,效果良好。 二、肝片吸虫病 又称肝蛭虫,虫体扁平,很像树叶,比南瓜子略大,般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感染率20%—30%。患肝片吸虫病的山羊消瘦、贫血、颌下水肿,到后期出现泻,最后导致肝中毒而衰竭死亡。 治疗:可用硝氯酚驱虫,每千克体重口服4—5毫。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各一次;也可用5%肝蛭净悬,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口服;或选用驱虫效果良好别丁,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常用的还有广谱抗虫丙硫咪唑、肠虫清等。 三、消化道线虫病

常见的有捻转胃虫、肠结节虫、钩虫、鞭虫等,感染率可达100%。症状表现为:机体消瘦,食欲下降,贫血,有时腹泻,多发生在春、夏、秋三季。 捻转胃虫主要寄生在真胃。虫体长10—30厘米,主要危害真胃粘膜和腺体并分泌毒素。病羊精神不振,瘦弱贫血,生长发育停止,腹泻,常和前胃疾病并发死亡。 肠结节虫主要寄生在大肠。虫体长10—20厘米,在肠壁上形成米粒到蚕豆粒大小不等的无数结节。结节大量增生后,使肠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受损,病羊的明显症状为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腹泻时粪稀带血,严重时可引起后肢瘫痪。 钩虫主要寄生在小肠内,以羊血为其营养,造成肠粘膜溃疡。发病羊极度贫血,消瘦,颌下水肿,长期腹泻,可引起羊只大量死亡。 鞭虫主要寄生于大肠和盲肠内。虫体长35—70毫米,羊体感染后,一般症状不明显,严重时引起腹泻,因吸收毒素而引起贫血和食欲下降等中毒症状。 治疗:可用左旋眯唑每千克体重8毫克内服;或用丙硫咪唑或甲苯咪唑按每千克体重15毫克配成混悬液内服。另外,也可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广谱抗虫药,进行皮下注射或口服;或者选用四氯乙烯按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口服,效果良好。 四、肺丝虫病

牛病防治大全

牛病防治大全 奶牛酮血症病状及防治奶牛酮血症多因饲养不当,饲料内蛋白、脂肪过剩,醣类和维生素不足,致使血糖降低,肝脏生糖作用增强,产生大量酮体而发病。高产奶牛运动不足以及患有肝脏疾病或胰岛素产生不足,也往往引起该病。症状 1、消化不良型:病初奶牛会出现食欲不振,继而反刍减少,瘤胃蠕动音减弱,粪便干硬或腹泻,量少而恶臭。多数奶牛产乳量下降,乳房无明显变化,乳汁易形成泡沫,状如初乳,有特异的醋酮气味。后期肝脏浊音区扩大,体温正常或偏低。呼吸数减少呈腹式呼吸。 2、神经型:初期兴奋不安,听觉过敏,眼神狞恶或眼球震颤,咬肌痉挛,有时未吃食而不断虚嚼和流涎。有的横冲直撞狂暴不安。其症状维持一两天后,即转为抑制状态,头低沉,反射迟钝,精神萎顿,步态蹒跚。有的后期颇似产后瘫痪,常发生昏迷状态。 3、临床症:仅见血酮升高,轻度食欲缺乏,产乳少或乳脂低下,其余无明显症状,最易被忽视。防治 1、改善饲养,调整口粮。停喂或少喂豆科精料,给予易消化的糖类饲料,适当减少青贮饲料的饲喂量,多给青干草并驱使奶牛加强运动。 2、补充血糖,提高血糖含量。静脉注射25%-50%葡萄糖溶液500-1000毫升,也可腹腔注射20%葡萄糖溶液。 3、中和血液酸度。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苏打溶液)300-500毫升,20%安那加注射液10-20毫升,混合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内服碳酸氢钠20-30克,每日2-3次。 4、患病牛处于昏迷时可皮下注射胰岛素80-100单位,并静脉滴注大剂量5%葡萄糖溶液(大约在2000毫升以上)。 5、神经型的可静脉滴注8%水合氯酚硫酸镁溶液100-200毫升。 6、取红糖、白糖各200克,生姜50克,大枣10枚,煎汤灌服,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10日即可。 肉牛育肥期3种常见病的防治 又称瘤胃阻塞,主要是指粗饲料在瘤胃中过多聚积,超过了正常容积,致使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食糜滞留在瘤胃引起严重消化不良的疾病。

牛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及诊治

牛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及诊治 张 虎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兽医局,内蒙古 二连浩特 011100) 摘要:总结了牛焦虫病、牛消化道圆线虫病及牛皮蝇蛆病3种常见牛寄生虫的病原、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及发病症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以期为临床有效防控牛常见寄生虫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牛焦虫病;牛消化道圆线虫病;牛皮蝇蛆病;病原;诊断;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23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4)03-0095-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产品消费日趋增多,牛的规模养殖也在不断扩大。在牛养殖过程中,寄生虫病时常出现,多为慢性、消耗性的疾病,不仅影响牛的生长、发育,降低产品质量,甚至造成大批死亡,严重困扰着牛养殖业的发展,对于该病应及时发现,予以治疗。 有效防治牛寄生虫病,是保证现代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应以预防保健为原则,根据牛寄生虫病的发生及流行特点,应用抗寄生虫类药物,进行程序化综合防治,从而在最大限度控制牛寄生虫病的发生,提高和促进牛的生产效益。笔者总结了牛焦虫病、牛消化道圆线虫病及牛皮蝇蛆病3种牛常见寄生虫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以期为肉牛养殖场兽医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1牛焦虫病 牛焦虫病必须通过适宜的蜱来传播,一种焦虫多由一定种属的蜱来传播。也就是说,某一地区存在某种蜱,就预示着可能会有某种焦虫存在。蜱的种类和分布是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的,所以焦虫病的存在和发生也有地区性和季节性。 1.1病原及流行特点 牛焦虫病是由双芽焦虫、巴贝斯焦虫和泰勒焦虫引起的,病原体为多种无色素的血孢子虫,通常寄生于红细胞内。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和蜱类活跃地区。由双芽焦虫导致发病的1岁龄小牛发病率较高,症状轻微,死亡率低;成年牛与其相反,死亡率较高。由巴贝斯焦虫导致发病的3月龄至1岁内的小牛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成年牛死亡率较低。良种肉牛易发该病。 1.2临床症状病程较短,发病后病情迅速恶化。病 牛心跳加快,精神沉郁,体温增高,呼吸困难,反刍停止,有的病牛尿中带血。 1.3剖检变化皮下结缔组织血凝不全,且水肿、发 黄;黏膜黄染;膀胱内积有带血尿液;体表淋巴结肿 大;剖检可见心、肝肿大。 1.4诊断根据病牛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疫病 流行特点、蜱类特征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采取病牛耳尖血涂片,经姬氏染色镜检,在红细胞内寻找特征性虫体。 1.5防治 焦虫病疫苗尚处于研制阶段,仍以药物治 疗为主: 1.5.1 三氮脒:是治疗焦虫病的高效物,又称血虫净 或贝尼尔。临床应用时,用注射用水配制成5%溶液,作分点皮下注射或深层肌肉注射,一般病例剂量为3.5~3.8mg/(kg ·BW );对顽固的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等重症病例,剂量可用到7mg/(kg ·BW )。按治疗量给药后,个别牛只可能出现轻微的副反应,如肌肉震颤、起卧不安等,但很快消失。 1.5.2灭焦敏:灭焦敏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伯氨喹啉和 磷酸氯喹。作为目前国内外治疗焦虫病最好的药物之一,该药对多种焦虫病有效,尤其对牛泰勒焦虫病的疗效显著,治愈率高达90%以上。肌肉注射针剂,每次注射0.05~0.10mL/(kg ·BW ),剂量大时可分点注射, 1~2d 注射1次,共注射3~4次;服用灭焦敏片剂,每10~15kg 体重服1片,每日1次,连服3~4d 。对重病牛还应同时进行强心、解热、补液等对症疗法,以提高治愈率。 2消化道圆线虫病 在牛的消化道内寄生的圆线虫较多,主要有捻转 血矛线虫、指形长刺线虫、食道口线虫、仰口线虫、夏伯特线虫等,多呈混合感染,其中以捻转血矛线虫的致病力最强。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在牛的真胃及小肠内寄生所引起的一种反刍兽圆线虫病,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危害较大。 2.1病原病原为捻转血矛线虫,虫体为毛发状,因 吸血而呈淡红色,雌虫由于白色的线状的生殖器官环绕于红色、含血的肠道周围,形成红白相间的外观,如捻成似的,故名捻转血矛线虫,又因其在胃中寄生,故又称捻转胃虫。虫体表面有横纹和纵嵴,颈乳突显著,头端尖细,口囊小。雄虫长1.5~2.0cm ,尾端有交合伞及1对等长的交合刺,交合伞较特殊,有1对由细长 收稿日期:2014-02-18 作者简介:张虎(1965—),男,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 病防控工作。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3):95-96 DOI:10.16003/https://www.360docs.net/doc/434288927.html,ki.issn1672-5190.2014.03.034 https://www.360docs.net/doc/434288927.html,/guanjunzuqiuj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434288927.html,/1569583900/https://www.360docs.net/doc/434288927.html,/jingcaiwangzuqiu007 https://www.360docs.net/doc/434288927.html,/guanjunzuqiujingli https://www.360docs.net/doc/434288927.html,/jingcaizuq4352/ https://www.360docs.net/doc/434288927.html,/jingcaizuqiubao https://www.360docs.net/doc/434288927.html,/t360jingcaizuqiu https://www.360docs.net/doc/434288927.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34288927.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34288927.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34288927.html,/

寄生虫的防治原则

寄生虫的防治原则 大多数寄生虫患者都是儿童。寄生虫寄生在人体的肠胃中,可能引起肠梗阻、肠穿孔、肠套叠等。蛔虫还可以侵入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病,可导致儿童严重缺锌,使患儿智力发育迟缓,所以寄生虫的防治刻不容缓。接下来,妈网百科介绍寄生虫的防治原则。 寄生虫的生活史因种不同,有的比较复杂,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也多种多样,因此要达到有效的防治目的,必须在了解各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根据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和因素,采取下列几项措施,阻止寄生虫生活史的完成,以期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 在开展寄生虫病的防治过程中,必须根据各地区,以及各种寄生虫的具体情况,制订防治方案。对土源性蠕虫及经口感染的寄生虫的控制与消灭,首先是注意管好粪便、水源,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如华支睾吸虫和肺吸虫病的感染分别为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和溪蟹、蝲蛄引起的;猪、牛带绦虫病以及旋毛虫病系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牛肉所致,这些蠕虫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也称食物源性蠕虫病,其防治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教育群众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加强粪管和肉品检查、以减少传播机会。包虫病的防治则屠宰卫生管理和家犬管理及药物驱虫为主,结合我国疫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对病犬“无污染性驱虫”将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 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只有动员广大群众乃至全社会积极参与才能搞好。所以必须加强宣传,让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耳闻目睹寄生虫病对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危害、认识到“区区小虫”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及防治寄生虫病的重要意义,使各级领导将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的目标;通过对寄生虫生活史的宣传,增加群众预防寄生虫病的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和防病意识。这样才能开展群防群治,并巩固和提高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效果。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及消毒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及消毒 授课人孔德利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 第一节概述 一、寄生虫的概念 寄生虫是暂时或永久地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表或体内,夺取被寄居者(宿主)的营养物质并给被寄居者(宿主)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动物。 二、寄生虫病的危害 寄生虫侵入宿主或在宿主体内移行、寄生时,对宿主是一种“生物性刺激物”,是有害的,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但由于各种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寄生部位等不问,因而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和危害程度也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机械性损害 吸血昆虫叮咬,或寄生虫侵入宿主机体之后,在移行过程中和在特定寄生部位的机械性刺激,使宿主的器官、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创伤、发炎、出血、肿胀、 堵塞、挤压、萎缩、穿孔和破裂等。 (二)夺取宿主营养和血液 寄生虫常以经口吃人或由体表吸收的方式,把宿主的营养物质变为虫体自身的营养,有的则直接吸取宿主的血液或淋巴液作为营养,造成宿主的营养不良、消瘦、贫血、抗病力和生产性能降低等。 (三)毒素的毒害作用 寄生虫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代谢物、脱鞘液和死亡崩解产物等,可对宿主产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毒性作用,尤其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毒害作用较为严重。 (四)引入其他病原体,传播疾病寄生虫不仅本身对宿主有害,还可在侵害宿主时,将某些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原虫等直接带入宿主体内,或为其他病原体的侵入创造条件,使宿主遭受感染而发病。 第二节畜禽常见寄生虫病及防治措施 一、猪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一)猪常见寄生虫病 1、猪疥螨病 病猪患部发痒,经常在猪舍墙壁、围栏等处摩擦,经5~7d皮肤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血疹,并形成脓包,时间稍长,脓包破溃、结痂、干枯、龟裂,严重的可致死,但多数表现发育不良,生长受阻。 2、弓形体病 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废绝,尿黄便干,体温呈稽留热(40.5~42℃),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到后期病猪耳部、腹下、四肢可见发绀。 3、猪蛔虫病 成虫寄生在小肠,幼虫在肠壁、肝、肺脏中发育形成一个移动过程,可引发肺炎和肝脏损伤,有的移行到胃内,造成呕吐,剖检时可见蛔虫堵塞肠道。 4、旋毛虫病 旋毛虫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本虫常呈人猪相互循环,人旋毛虫可致人死亡,感染来源于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 (二)主要防治措施 1、加强环境卫生。 2、定期进行驱虫一般猪场每年春秋二季对种猪群驱虫,断奶仔猪在转群时驱虫 一次。 (三)常用治疗药物 1、敌百虫先将敌百虫按1%浓度制成药液,清洗患部。每天1次,连续用3~4d。内服可按每公斤体重

牛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牛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1 牛球虫病 1.1 预防经常清扫圈舍,将粪便堆积发酵;清除圈舍内的积水,保持通风、干燥,并用2%火碱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场地和用具消毒;保持饲料、饮水清洁。 1.2 治疗隔离发病牛只。成年牛用氯苯胍,lOmgx40片/头,磺胺二甲基嘧啶,lOmg /kg体重,1次/d,连用4d,犊牛减量。全群牛采用氯苯胍拌料口服,成年牛lOmgx20片/头,1次/d,连用7d犊牛按25mg/kg体重投服氨丙啉和按lOmg/kg体重投服呋喃唑酮,2~3次/d。 2 牛焦虫病 2.1 预防 2.1.1 灭蜱发现患焦虫病牛,应立即隔离单圈饲养。可用1%敌百虫水溶液喷洒或刷洗牛体,也可用0.1%辛硫磷水乳剂喷淋牛体,并用新鲜石灰乳涂刷牛舍、栏杆、饲槽等;健康牛群,每周进行2次灭蜱,用2%敌百虫溶液喷洒牛体、地面、墙壁,并用石灰乳刷拭和堵塞墙壁缝隙。 2.1.2 用贝尼尔做预防,按2mg/kg体重肌肉注射,停15d注射1次。 2.2 治疗 2.2.1 用注射用水将贝尼尔稀释为7%溶液,臀肌深注,7mg/kg体重,连用3d.以后隔1d 1次,一般15~25d即可痊愈。 2.2.2 在应用上述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结合使用下列药物:25%葡萄糖500mL,12.5%维生素C,lOmLx5支,20%安钠咖20mLxl支,混合后1次静脉滴注,每1d1次。2.2.3 对中后期的病牛,在治疗上可适当应用抗生素、维生素B1:及中药十全大补汤等。 3 牛消化道线虫病 3.1 预防平时注意饮水清洁,粪便应堆积发酵;避免在露水草地或低洼湿地放牧,以减少感染机会。 3.2 治疗用1%伊维菌素注射液按0.2~0.3mg/kg体重颈部皮下注射,驱除黄牛消化道线虫,给药后4h左右可见虫体排出,排虫高峰在12~36h之间,药效可以持续5d以上。,4 牛血吸虫病 4.1 预防定期进行预防性驱虫。寒冷地区可在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分别进行1次全群驱虫,温暖地区一年可进行3次驱虫。粪便应堆积发酵。 4.2 治疗可用6%吡喹酮注射液,按lOmg/kg体重在病牛颈部或臀部作深部肌肉注射。300kg体重以下牛按实际重量用药,超过300kg用药限量为35mL。 5 牛东毕血吸虫病 5.1 预防预防性驱虫需先用毛蚴孵化法确诊病牛。确诊牛在每年11月份膘性好时进行驱虫,以利牛只安全越冬。 5.2 治疗对已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牛,应在每年11月份和翌年2-3月份进行驱虫。驱虫时一次性用药量不可过大,以免死亡虫体不能排出体外而随血液流入肝脏,增加肝脏的负担,或因死亡的虫体在血管中栓塞,而造成虫死畜亡。可选用10%硝硫氰醚(7804)水悬剂,黄牛按15~20mg/kg体重,第三胃射。也可使用吡喹酮(8440)驱除东毕血吸虫。 6 牛皮蝇幼虫病 6.1 预防经常检查牛只。在成虫飞翔季节,用1%-2%敌百虫溶液搽洗牛体,每15d进行1次。在夏季皮蝇多的季节,可进行高山放牧或夜牧。在牛皮蝇幼虫病感染严重地区,可于6~8月份和10~12月份用倍硫磷注射液臀部肌肉注射,成年牛2mL,2~3岁牛1.5mL,当年犊牛lmL。 6.2 治疗可用10%蝇毒磷4~6mg/kg体重,臀肌注射,此药能防治各期幼虫。用25%

羊体表寄生虫病防治

畜 牧 兽 医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7期 摘要: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羊肉已成为餐桌上备受喜爱的美食之一,人们对羊肉的需求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饲养羊的时候要注意羊的健康情况,而在羊群中有一种常见的疾病务必要引起重视,即羊体表寄生虫病,这种病虽不会致死,但会影响羊的生长,影响肉的质量。本文就常见的几种羊体表寄生虫病的防治做下概述。 关键词:羊患病;体表寄生虫;寄生虫病防治 0 引言 常见的羊体表寄生虫病有羊螨虫病、羊蜱虫病、羊虱病以及羊蝇虫病,而这种寄生虫的体积很小,肉眼难以发现,它们不仅会吸收羊的营养,使其日渐消瘦,而且还会影响羊的生长性能,会导致羊生长缓慢,肉的质感下降,毛皮的质量下降。养殖户如果没有引起重视,加以防治,会使得羊的病情加重,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羊体表寄生虫病的危害 寄生虫主要是在动物的体表以吸食动物的血液、脱落的碎屑以及体表的体液为主,并长期活跃于体表中,对动物的皮毛会造成一定的损害,而羊的皮毛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会影响其效益;另外,寄生虫会对动物的皮肤造成一定的创伤,当皮肤表面出现创口后,外界的一些疾病可以趁虚而入,并进入到血液中,引发菌血症,最终导致全身受到感染,严重者可引发败血症,危害羊的生命;而寄生虫的生长发育也是需要营养的,它们会从动物的血液或者皮肤角质层进行获取,但最终都来自于饲料的转化,这会使羊的生长受到影响,造成羊的出栏周期变长,料肉比升高,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寄生虫在羊的体表进行活动,会导致羊的不适,引发局部的瘙痒,会出现啃咬皮肤或摩擦地面的行为,影响羊的采食[1]。 2 常见的羊体标寄生虫病的防治 2.1 羊螨虫病的防治 羊螨虫病也叫羊疥螨病,是因为螨虫寄生在皮肤上而引发的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会引起皮肤瘙痒,被毛脱落,患病部位皮肤增厚。如果健康的羊接触了患病的羊,那患病羊身上的螨虫会直接爬到健康的羊身上,造成健康的羊患病。特别是在冬季,因为天气寒冷,羊一般都圈养在羊舍饲养,饲养的密度大,羊与羊之间的接触也多,这种病就会传播的很快。此外,羊螨虫病也可以通过被螨虫感染过的器具进行间接传染。 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受饲养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定期对羊舍的环境定期消毒,及时做好粪便处理,保持通风干燥。另外也可以采用药浴的方式进行预防,可以在羊舍搭建一个药浴池,水面低于羊脖子为宜,池中放入杀虫药物,将羊从一头赶入,再从另一头赶出。药浴的药物可以选择辛硫磷、氯氟氰以及双甲脒等,一般药浴的周期为2~3个月进行一次即可。 当发现羊患病后,可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阿维菌素类的治疗效果是不错的。或者还可以采取外治,先将发病的羊进行隔离,采用温热的食盐水或者是5%的肥皂水,对患病部位进行清洗,然后再涂抹疥癣灵。 2.2 羊蜱虫病的防治 蜱虫是寄生在羊被毛深部,以吸血为食的一种昆虫。它会不断的进行吸血,并且体积会随着吸血量不断的在增大,大小如成年人的手指盖般,肉眼可见。羊蜱虫主要有硬蜱和软蜱两种,传染方式为接触式感染,绵羊或山羊都会发生。羊患该病后,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患病天数是正相关的,感染越多羊皮炎就会越严重,由于羊不断的被吸食血液,会出现贫血,最终影响发育。 由于蜱虫和螨虫的生活情况是相似的,并且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也相差无几,因此羊蜱虫病的防治可参考羊螨虫病的防治。 2.3 羊虱病的防治 羊虱主要寄生在头部、颈部、腹下以及四肢上部的内测。被羊虱叮咬,患羊会出现发痒难安,不断啃咬或者是揩擦的情况,严重者可造成被毛脱落,皮肤损伤、出血,食欲下降,影响采食量,体型会日渐消瘦,最终影响发育。需要定期做好对羊舍的环境清理、消毒。 当发现羊患病后,首先,对患病的羊进行隔离。然后采取外治的方式,对患羊的患病部位擦拭药水。药水可以选用120 g的苍术、250 g的植物油、60 g的雄黄与250 g的百部进行混合,要注意百部要先加入2 000 ml的水,煮沸1 h,然后将雄黄和苍术研磨成粉末,最后再加入植物油,进行混合调匀,擦拭在患羊的患病部位即可。另外,也可以用250 g的烟丝与500 g的白酒混合在一起,浸泡大概4 h左右,然后挑出烟丝,将药酒涂抹在患病处。 2.4 羊蝇虫病的防治 羊蝇虫病一般是指羊狂蝇蛆病,狂蝇的幼虫虫体通常寄生在羊的鼻道内,所以民间也称这种病为“羊鼻病”。幼虫寄生在羊的鼻道内,会对鼻黏膜产生损伤和刺激,能够引发肿胀和发炎,羊的鼻腔会流出浓性鼻液或者浆液,鼻液在鼻孔的周围会干涸结痂,导致鼻塞堵塞,然后影响呼吸。患病羊一般会表现为打喷嚏、甩鼻子、摇头等症状。在狂蝇寄生的过程中,也会有少数虫体进入鼻窦,然后在鼻窦内长大,以至于不能够再返回鼻腔,导致鼻窦发炎,甚至影响到脑膜,出现神经症状,最终致死。而成虫侵袭羊群,会造成羊群频频摇头,造成拥挤,影响羊群正常的生活和采食。 在每年5~10月份这个期间,要对羊舍喷洒敌敌畏来进行杀虫,对羊舍内的粪便要及时清理,然后将其进行堆肥发酵杀死虫卵。在10~11月份这个期间,要对羊群进行敌敌畏喷雾,与此同时驱赶羊群,使羊在运动的过程中吸入药物,从而杀死幼虫。 当发现羊患病后,可以采用伊维菌素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0.2 mg/kg。或者给患病羊口服氯氰柳胺,剂量为5 mg/kg,或者采用皮下注射方式,剂量为2.5 mg/kg。 3 结语 羊体表寄生虫是羊群中常见的疾病,且传染性强,这种病本身虽不会致死,但是却会影响羊的采食,会导致羊日渐消瘦,不利于羊的发育。严重者会感染其他疾病,而致死。因此,在对羊进行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寄生虫的防治工作,定期对羊舍进行消毒,发现羊群中羊有异样,要及时采取隔离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茂江.羊体表寄生虫病的防治[J].畜禽业,2018,29(8): 125-126. 羊体表寄生虫病防治 唐利容 (重庆市巴南区石滩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市 401312) ·240·

牛寄生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牛寄生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牛饲养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 兽药管理条例 进口兽药质量标准 兽药质量标准(第一册) 兽药质量标准(第二册) NY472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寄生虫病parasitosis 由动物性寄生物(统称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蠕虫病helminthosis 由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3.3 优势虫种superiority parasite 在一定地区,某一种动物所感染的寄生虫虫种当中,感染分布广、且危害严重的主要寄生虫虫种。 3.4 驱虫repelling-parasite 应用药物驱除、杀灭宿主动物体内外寄生虫的过程。 3.5 药淋insecticides spraying 利用喷淋装置,将配置的驱(杀)虫药液淋浴动物体表,达到治疗或预防外寄生虫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3.6 全身性蠕虫学剖检法systemic helminthology dissect inspection 是将畜禽剖杀后,对其体内各组织和脏器进行全面检查,收集体内全部蠕虫(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进行鉴定和计数。 3.7 皮屑溶解法scurf dissolution method 将病料浸入5%-10% NaOH或KOH溶液中,用自然溶解或加热溶解的方法使皮屑溶解,并使虫体沉淀的方法。

牛的常见疾病防治寄生虫病绦虫幼虫病

牛的常见疾病防治寄生虫病绦虫幼虫病 绦虫幼虫病也叫囊虫病。是由牛囊尾蚴、细颈囊尾蚴、多头蚴和棘球蚴分别寄生于牛体不同组织内所引起的疾病,为人畜共患疾病,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1、牛囊尾蚴牛囊尾蚴为黄豆大小的半透明囊泡,主要寄生在牛的肌肉组织,如舌肌、咬肌、心肌、肋间肌等处。严重时全身肌肉都有。人吃了未煮熟的病牛肉而感染。成虫是一种绦虫,寿命为20-30年。下面畜牧堂详细的介绍一下: 2、细颈囊尾蚴幼虫寄生于牛的肝脏、肠系膜等处。狗吃了牛的内脏后,虫体附在小肠壁上,发育成泡状带绦虫。成虫的孕卵节片随狗的粪便排出。牛采食污染虫卵的饲草、饲料和饮水后感染。 3、多头蚴多头蚴的成虫寄生在狗、狐狸、狼体内。成虫的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出,牛、羊采食被污染的饲草、饮水后,虫卵随血流到达脑部。2~3个月后成长为多头虫(也称脑包虫)。牛被宰杀的话,含有多头虫的废弃物被狗吃掉,多头虫吸附在狗的肠壁上,约40~70天后变成成虫。 【症状】牛囊虫病中,多头蚴引起的牛脑包虫病,病症明显,表现为行动笨拙、头部歪斜、转圈、昂首前冲、步态不稳等。其他绦虫寄生引起的症状不明显但对畜牧业及人畜的危害很大。 【预防】 (1)牛场内尽量不养狗、猫等动物,必须饲养时,远离牛舍固定饲养。 (2)给狗定期驱虫(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0毫克,或氢溴酸槟榔碱每千克体重2~4毫克,加入肉包子中喂服,或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 (3)禁止病牛内脏喂狗,内脏用消毒及驱虫药处理后深埋。然后单击, (4)严禁销售有囊虫的牛肉,一经发现,必须销毁。 想了解更多关于养殖管理的技术,请关注畜牧堂!“畜牧堂”APP,为我国广大养殖户提供“互联网+”畜牧养殖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农户勤劳致富,助力我国畜牧养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牛羊寄生虫病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34288927.html, 牛羊寄生虫病防治措施 作者:吴智年张冬玲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7年第12期 摘要根据牛羊的饲养管理特点,选择最佳的驱虫时期,并结合兽医实验室寄生虫检查结果,选择广谱或是特效驱虫药物,通过注射、空腹投药等用药方式,达到驱虫防虫的目的。 关键词牛羊驱虫;最佳时期;药物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有着较大比重。从牛羊养殖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养殖户缺乏科学养殖理念,养殖产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牛羊体内外寄生虫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分布广、种类多,尤其是消化道线虫、肺线虫、绦虫、外寄生虫的危害比较严重。不仅影响牛羊生长和肉的品质,还会造成牛羊的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大的经济损失。在目前一家一户散养生产形式下,缺乏适宜的防治技术是农牧区牛羊寄生虫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主要因素。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加大投入力度、科技先行、兽医人员主导、全体养殖户广泛参与配合,开展好驱虫防虫工作,减小寄生虫病对养殖业的危害。 1 寄生虫病的防治现状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牛、羊的养殖规模和数量在不断增加,草场载畜量增加,使得被虫卵污染的草原得不到净化,加上广大养殖户驱虫工作存在随意性、盲目性,驱虫方法不当,驱虫后的粪便没有及时发酵处理,驱虫后粪便中的虫卵和成虫体内的少数虫卵仍可污染环境,引起家畜再次感染,致使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的机会越来越多,寄生虫病年年防治年年有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变。 2 驱虫应以预防为主 养殖户一般只有在牛、羊出现生产性能下降和明显的消瘦、生长缓慢、拉稀、流产等临床症状时,才开始用药驱虫治疗。牛羊寄生虫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死亡虽然不严重, 往往造成饲养一年无利润。驱虫药物在牛羊体内代谢时间也就是两到三天,也就是说药物的保护期是3天,由于养殖环境被污染,其他时间家畜仍处在感染的状态,因此驱虫时机和方法的合理与否是驱虫效果的关键。 3 充分发挥基层兽医力量 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对广大养殖户来说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基层一线兽医人员重动物疫病防控而轻寄生虫病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寄生虫防治工作方面基层兽医力量发挥作用不明显。应加大科普力度,要让养殖户了解当地感染率高、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寄主虫病的防控工作中来,开展群防群治,改变以往一家一户有病用药的防控模式,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采取整村推进,连片防控,兽医人员主导、全体养殖户

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高级护理12-1班:李岩松 寄生虫病能在一个地区流行,该地区必须具备完成寄生虫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也就是存在寄生虫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此外,尚受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当这三方面因素有利于寄生虫病传播时,在此地区才可有相当数量的人获得感染,而引起寄生虫病的流行。 一、寄生虫病的诊断 寄生虫病的诊断主要依据: (1)流行病学史 ,例如日本血吸虫病只有在长江流域或其以南流行区居住 ,并与疫水有接触者才有可能罹患; (2)临床表现 ,各种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常因虫种和寄生部位不同而异 ,但患者大多有末梢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数的增多 ,尤其是急性期更为明显; (3)寄生虫学检查 ,在患者体液或排泄物中找到虫体、虫卵或包囊; (4)免疫学检查 ,检测抗体或抗原; (5)影像学检查。 1.寄生虫学检查 (1)虫体、虫卵或包囊检查方法①末梢血涂片检查。目前如疟疾等疾病仍以患者血涂片找到疟原虫为诊断的依据 ,并可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确定其种类为恶性疟或间日疟;感染较轻的患者则可以厚血片检查以提高其检出率。其他如巴贝虫病、丝虫病患者也可通过检查血涂片 ,找到巴贝虫或微丝蚴而确诊。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的微丝蚴在晚间出现在末梢血里 ,所以必需在深夜进行检查。②粪便检查。患者的粪便作涂片后镜检 ,可以查到肠道寄生虫的虫卵、虫体或包囊。如在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中可以找到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的滋养体 ,在带囊者的粪便中找到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包囊。肠道线虫感染如肠蛔虫症、钩虫症、鞭虫症患者的粪便标本中找到各自的虫卵而确诊。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是改良加藤法 ,不仅可提高其检出率 ,而且可以定量。因蛲虫晚间在患者肛门附近排卵 ,粪便中不易查到虫卵 ,必须采用肛门粘纸涂抹法检查较易找到其虫卵。牛、猪带绦虫病患者粪便中常可找到乳白色的绦虫节片 ,不易找到其虫卵。 ③其他体液或排泄物检查。肺吸虫病患者的痰中常可找到虫卵 ,但幼儿患者因易将痰液咽下 ,所以可在其粪便中找到虫卵;也有学者在肺吸虫病患者的胸水中找到虫卵。广州管园线虫病患者的脑脊液中可以找到其幼虫。黑热病患者的骨髓穿刺涂片染色后,查找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以往称利朵体)即可确诊该病。 (2)培养法在一些寄生虫病的早期 ,在患者血液或体液中虫体数量较少而不易查出时 ,可以将标本进行培养。例如黑热病患者的骨髓穿刺液可以接种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不仅可提高检出率 ,而且可以鉴定虫种。弓形虫病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抽出物也可进行组织培养。 (3)动物接种以上提及的骨髓或淋巴结抽出物也可接种动物而取得阳性结果 ,如将弓形虫病患者的淋巴结或骨髓穿刺抽出物接种小白鼠 ,可以分离出虫株。 2.免疫学检查 (1)皮内试验( ID)。以虫体或虫卵制备成可溶性抗原 ,注入患者的皮内 ,如有此虫的感染时可引起速发型超敏反应。15~20 min 后在注射部位出现明显的丘疹 ,有时可出现伪足 ,丘疹周围有明显的红晕 ,此为阳性反应。皮试对蠕虫病如血吸虫病、肺吸虫病 ,包虫病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初筛价值。在原虫病如弓形虫病等时 ,皮内试验仅出现迟缓型超敏反应 ,仅在疾病痊愈后才出现阳性反应 ,

1猪牛寄生虫病

第七章 猪的主要寄生虫病 一、猪囊虫病 本病又称猪囊尾蚴病,是由带科、带属的猪带绦虫的幼虫?a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横纹肌肉(亦寄生于人)中所引起的疾病。当严重感染时,全身肌肉、脂肪组织、脑、眼中均有寄生。猪带绦虫(又称链状带绦虫、有钩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猪带绦虫病很早就有记载,而人体囊虫病也远在1558年由Rumler所发现。 形态 幼虫(猪囊尾蚴):椭圆形,囊泡状,大小为6~10 mm×5mm,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上有一个粟 粒大的乳白色头节,头节上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两圈小钩。(外形很像石榴籽,乳白色,半透 明,约黄豆大小,故有的地方称为 “豆猪肉”、“米猪肉”、“米心肉” 等)。 成虫(猪带绦虫):外观呈乳白色,扁带状,长2~7m。孕节子宫内有7~12对侧枝。 虫卵 呈圆形,浅褐色,直径为31~43μm,卵壳有两层,内层较厚,有辐射的纹理,称胚膜; 外壳薄,易脱落,也叫真壳。卵内含有六钩蚴。 发育史 中间宿主——猪(人) 成虫(人小肠内)——孕节(卵)—— 被猪吞食,六钩蚴—— 肠壁血管 —— 横纹肌——猪囊尾蚴(约2个月)人误食生的或半生的含猪囊尾蚴的病猪肉而感染,在小肠内(约2~3个月)。 人感染猪囊尾蚴的途径有三条: 1.自体内重复感染 2.自体外重复感染 3.异体感染 流行病学 1.猪囊尾蚴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人的粪便管理和猪的饲养管理方式密切相关。 2.猪带绦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人的饮食、卫生习惯和烹调与食肉方法有关。 致病作用和症状 脑部: 神经症状

眼部: 失明或视力障碍 喉头: 呼吸困难,可听见呼噜声 肌肉: 运动障碍 重症病猪:两肩显著外展,臀部不正常、肥胖宽阔,呈狮 子体型 诊断 一听:有否呼噜声(嘶哑) 二看:有否狮子型 三检:舌下、眼结膜有否囊虫包囊 以猪囊尾蚴的囊液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检测。 治疗 对重度感染的猪应进行对症治疗后再用驱虫药,否则可加剧神经症状而死亡。治疗原则应小剂量长时间给药。对猪囊尾蚴病的治疗: 1.吡喹酮 口服 2.丙硫咪唑 口服 预防 1.查 在疫区,应定期普查,以发现病人、病猪。 2.驱 对病猪、病人应及时驱虫治疗。因为猪带绦虫病人是猪囊尾蚴病 感染的唯一来源,驱虫治疗是切断感染来源的重要措施。 3.管 加强人粪管理和改善猪的饲养管理方法,严防猪吃人粪。厕所与 猪圈应分开设立。 4.检 加强肉品卫生检验,严禁囊虫猪肉进入市场。不仅城镇要加强 肉检工作,而且在广大农村,特别在年节期间农民自己屠宰的猪,也应经过肉检方得食用。 二、棘球蚴病(包虫病) 本病是由带科、棘球属四种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少节棘球绦虫和福氏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猪、牛、羊、人及其它动物的肝、肺及其他器官中所引起的疾病。 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的小肠内。 棘球蚴体积大,生长力强,并可寄生于人畜体内任何部位,不仅压迫周围组织,还易造成 继发感染。如果蚴囊破裂,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死亡,是一类重要

常见人体寄生虫病及防治

常见人体寄生虫病及防治 蛲虫学名Enterobius vermicularis 是寄生于人的盲肠、小肠下段的一种小型线虫,又名蠕形住肠线虫,雌性成虫体长8—13mm,雄虫2—5mm。雌、雄头端均有角质膨大形成的翼。成虫在寄生部位交配,交配后雄虫死去,雌虫子宫内充满卵粒后向下移行。夜间寄主入睡后,雌虫到寄主肛门处产卵,产卵后雌虫多数死亡。偶有雌虫仍爬回直肠。虫卵在外界温度适宜,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经数小时后即变成具感染能力的卵。当患者由于雌虫及卵的刺激用手搔抓肛门时,虫卵可经污染的手指进行自体感染,亦可经衣被、患者用具,甚至空气进行传播,也偶有虫卵在肛门外孵化,然后幼虫再爬回直肠。具感染力的虫卵进入人体后在小肠内孵化为幼虫,幼虫沿小肠下行时脱皮两层,至结肠再脱皮一次发育为成虫。自感染到雌虫产卵约需一个半月左右,成虫寿命2—4周。蛲虫患者多为儿童,特别是在儿童集体生活的条件下易于传播流行。蛲虫也是世界性分布的寄生虫。患者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会影响睡眠、食欲不振、烦躁、消瘦等症状出现。治疗病人、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家庭及托儿机构的卫生是控制其流行的手段。 疟原虫:疟疾(malaria)又名打摆子,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

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又开始重复上述间歇性定时寒战、高热发作。 婴幼儿疟疾发热多不规则,可表现为持续高热或体温忽高忽低,在发热前可以没有寒战表现,或仅有四肢发凉、面色苍白等症状。婴幼儿疟疾高热时往往容易发生惊厥。 其中一个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执勤时使用防蚊剂及防蚊设备。灭蚊措施除大面积应用灭蚊剂外,量重要的是消除积水、根除蚊子孳生场所。 蛔虫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此外,犬弓首线虫(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意,易发生于儿童。蛔虫成虫寄生在肠道,会妨碍小孩的营养吸收,甚至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生长发育迟缓。个别情况还会引起肠梗阻、肠穿孔、蛔虫性阑尾炎等急症。当然蛔虫的蚴虫还可以移行到肺、肝、脑、眼等重要器官引起这些部

羊场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技术经验

羊场场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技术 一、羊寄生虫病的概念和特征及综合性防治技术 寄生虫的概念和特性及种类 寄生是许多种生物所采取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是生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类型。 (一)羊寄生虫病的概念及危害 羊寄生虫病是指寄生虫侵人羊体内或侵害羊体表而引起的疾病。当寄生虫寄生于羊体时,通过虫体对羊的组织、器官造成机械性损伤,掠夺营养或产生毒素,使羊消瘦、贫血、生产性能下降,影响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寄生虫病与传染病类似,也具有传染性,使多数羊发病,而且某些寄生虫病所造成的经

济损失,并不亚于传染病,对羊场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二)羊寄生虫病的种类 羊的寄生虫病种类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是蠕虫病、蜘蛛昆虫病和原虫病三大类,但 原虫病较少见。 蠕虫病主要有捻转胃虫病、钩虫病、阔口线虫病、结节虫病、鞭虫病、肺线虫病、 理想的驱虫药,应具备广谱、高效、低毒、无残留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条件。广谱是指能治疗机体各种寄生虫混合感染;高效是指用小剂量即可达到药效;低毒无残留主要指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对人体和羊体无公害;不易产生耐药性是对驱虫药物的最低要求标准。在选择驱虫药物种类的时候要注意该药的特性,用药剂量及注意 的事项。

(二)驱虫应注意的事项 对羊驱除寄生虫实质上就是防治羊的寄生虫病。兽医临床上驱虫应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一是在驱虫中严格遵实操作规程,准确的按药品说明书配制;二是根据羊的不同年龄、体质状况,掌握好每只羊的投药剂量,防止剂量过大引起羊中毒,剂量过低又达不到驱虫目的;三是为防止污染环境,驱虫后羊群在2 -4天应舍饲,避 次驱虫的方法,在春季和秋末冬初各驱虫 1次,但对羔羊必须采取2 -3个月驱虫一 次,以减少羔羊的感染机会。 2.治疗性驱虫 羊场兽医和饲养人员要经常检查羊群寄生虫感染情况,对感染寄生虫的病羊,应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