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与风险慢慢增多。因此,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就必须实施好护理风险管理。1引发护理风险的原因1.1护士服务观念滞后和服务质量存在缺陷护士的服务意识与患者期望之间存在着矛盾,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患者希望了解和参与医护过程等。如果护士思想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服务态度欠佳,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则会对患者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1.2告知行为中的风险因素护士告知不得当,未告知或告知过度均可造成不良后果,侵入性操作未履行告知义务,高新技术的使用和护士对知识缺乏,使护理工作难度和风险增加,患者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化验结果等等。但保护性医疗制度又要求一些难治或不治之症在与患者交谈中要慎重或保密,护士应正确处理。

1.3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对象不断增多,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随之增多,护理人员普遍存在法律意识不强,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认为在工作中,护理行为与法律无关,而实际上自病人入院起就与医院建立了合同关系,享有知情同意权,安全治疗权,自由选择权等,护士在工作中往往忽视了病人合法权益,自我保护意识差。1.4护士承受家庭、社会、工作等多重压力长期处于疲劳的工作状态,在工作中不能集中精力,致使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差错等。1.5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入院评估不准确,护理评估直接影响护理措施是否符合病情。同时评估资料的记载为举证提供依据,如病人入院时即存在压疮,在入院评估中未发现前后矛盾或护理记录和其它记录不一致、不完整,一旦处理护理纠纷,护士很难举证,给护理埋下隐患,增加败诉的风险。1.6当前医疗水平同患者的期望值有差异患者及家属怀着焦急和期盼的心情来到医院,就是希望治好病,解除痛苦,希望医生护士技术高超,药到病除等。但是由于医疗水平的局限,一些疾病当前还无法治愈,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从而诱发纠纷,对诊断治疗不满意。当某些疾病诊断不清楚,切口愈合不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及家属往往存在不满情绪,当护士话语不当或操作失败就有可能成为患者或家属发泄情绪的对象。1.7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自律性差,医院规章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是规范护理行为的准则。临床护理工作有多种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三级护理制度等,若管理者管理力度不够,缺乏指导,监督机制,就会造成护理人员玩忽职守,护理行为有章不循,导致纠纷发生。2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护理措施是保证护理安全制度落实的有效手段,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措施不应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考核上,重要的是做好环节质量管理,建立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才能保证护理安全管理。2.1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护士或护理部管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能力,让她们自己判断护理风险,分析产生的原因,确定高风险发生的环节,对护理进行了护理风险教育。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其在护理活动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地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风险的预见性,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1.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护理缺陷安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认真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需履行告知程序。对新技术、新业务、自费项目、创伤性操作等,需履行签字手续。 4.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加强医、护、患沟通。 5.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规范准确的书写护理记录,抢救病人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6.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制度。 7.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 8.加强病房药品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严格执行药疗原则,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9.抢救药品、物品、设备要做到“四定”,定期检查,保证处于良好备用状态。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0.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对危重患者、新人院、年老体弱、小儿、手术、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的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11.按医院规定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损、潮湿、污染等现象发 页脚内容1

生。 12.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 13.住院期间要保证患者安全,防止一切意外发生。 14.对专科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及时制定护理常规,并使护理人员能够遵照执行。 15.当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时,要按规定及时上报,不得隐瞒,并及时封存好病历。 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①当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对患者做出评估评估有无医学上相关因素。如有医学上相关的危险因素时应进行有关预防跌倒的评估。②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a、一览表与床头挂“预防跌倒”与“预防坠床”的警示标识。b 、病历上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性。 c、每班评估患者的认知、感觉及活动能力。d 、向患者交代如需要协助可使用呼叫仪求助确保患者可以随手触到呼叫器。e 、病床高度要适中床、椅的轮子要固定床两边要加床栏。r、增添必要的设备使用坐式马桶在楼梯、浴室等处装置扶手并将扶手调整至适当的高度。g、将环境中的危险源移除室内家具的摆设定位放置尽量设置无障碍空间需要用的物品尽量放置在手能拿及位置。h 、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鞋子购买合脚的鞋子或拖鞋鞋底要粗糙、防滑且鞋内不要垫太厚的鞋垫以免影响脚底感觉。i 、给予跌倒高危患者安全的辅助器材如拐杖、助步器及轮椅等并将其放置于靠床边。j、楼梯的收边处须有止滑条处理浴室、洗手间地面应保持干燥地板应有止滑设备如防滑砖、具吸水及底面有防滑功能的垫子。k 、指导老年人如何在跌倒后爬起老年人跌倒勿用手撑避免手腕骨折一旦查觉疼痛就应该找医师做详细检查。l、协助生活护理及移动协助。m、让家属陪护患者并交代有关注意事项。 预防压疮防范措施 页脚内容2

医疗风险差错-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

医疗风险差错、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 一,目的 1. 为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特制定《医疗风险差错,事故防范及应急预案》. 2.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各医疗医技及相关科室. 二,防范预案 1. 各临床,医技及相关科室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 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根据资源共享, 特殊急救设备共用的原则,医务处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 3. 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患者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4. 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 5. 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 (1) 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 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 (3) 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 (4) 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

(5) 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 (6) 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 (7) 有感染征兆或已发生院内感染者; (8) 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 (9) 住院预交金不足者; (10) 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11) 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 (12) 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诿责任者; (13) 患者选医师诊疗者; (14) 特殊身份的患者. 6. 对于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室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决定下一步诊治措施.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7. 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 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其结果要认真分析,妥善保管. 8. 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别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的用药安全,禁止将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于18岁以下人群.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严禁滥用抗生素,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一般不得预防性使用. 9. 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院,科感染监控人员的作

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

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 发表时间:2015-12-09T14:56:25.1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作者:叶昕鑫努尔加马力.白先阿里阿依沙拉克.买买提肉孜[导读]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医院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场所,就诊对象疾病的复发性、多发性、突发性等特点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 84535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开始,在各科室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即在风险管理知识的指导下,识别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和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静脉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率等。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风险管理实施前,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实施前1.20%(6/500),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或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安全;风险因素;管理措施 医院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场所,就诊对象疾病的复发性、多发性、突发性等特点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1]。我院为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特引入了风险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编制床位共有200张,实际开放床位290张。共有9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53岁,平均(33.8±4.9)岁。职称:护士58名,护师16名,主管护师24例。我院自2013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别选取风险管理实施前(2010年1月~2012年1月)和实施后(2013年1月~2015年1月)各科室收治的患者500名进行调查研究。 1.2 方法 1.2.1 护理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查阅护理风险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我院历年来发生的护理安全事故,查阅病历资料,并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内容,分析出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事故。组织护理部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既往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潜在风险因素。最后总结出我院护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护理风险有:护理意外(坠床、跌倒、误伤、烫伤等);技术操作风险(药物外渗、静脉穿刺失败、标本遗失等);医院感染;非技术操作风险(发错药、输错血/液、漏发药等)。进一步分析上述护理风险事件,得出护理风险发生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业务技能不过硬、专业知识不牢靠、临床经验不丰富;医院管理机制不完善;患者就医行为三方面。 1.2.2 风险管理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组织各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集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邀请法律专家进行讲座,主要对医疗法律法规知识进行讲解,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2)完善风险预防机制。针对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医院感染、跌倒、药物外渗、自杀、坠床等),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事故预防及处理方案。制定护理给药差错评分表、护理安全隐患评估表、护理安全警示等,分发到各科室,并组织讨论学习。(3)加强业务培训。护理部每月组织1次全员性的操作培训和业务讲座,每3个月开展1次技术操作和理论考核。在考核内容方面,要纳入风险预案、护理工作流程、相关护理制度等内容。对于考核不及格者,需补考直至合格,同时将考核成绩与绩效考核分、薪资挂钩。(4)加强护患沟通。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要纳入风险防范内容,以提高患者的风险意识。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为患者提供帮助和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 效果评价 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评分、护理缺陷发生率、静脉穿刺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进行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风险管理实施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风险管理实施前,500例患者中共出现2项护理缺陷、3例护理纠纷、1起护理投诉,风险管理实施后,500例患者未发生一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或护理纠纷事件。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实施前1.20%(6/500),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风险管理[2],指的是家庭、个人、企业等经济单位通过识别、衡量风险程度,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经济手段来对风险进行处理,最终实现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我院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了风险管理模式,分析了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事件主要有护理意外、技术操作风险、医院感染、非技术操作风险几类,并进一步分析出这些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主要与护理人员、医院管理机制、患者就医行为三方面因素有关[3]。

护理风险预案与应急程序

病人紧急状态时的风险预案与应急程序 一、病人发生猝死的风险预案与应急预案 1、风险预案: (1 )值班护士必须坚守岗位,定时巡视病人,尤其对新病人、危重病人、特殊病人,应按要求巡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2 )急救物品做到“四定”,班班清点,完好率达100% (3)医生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常用抢救仪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 )发现病人在病房内猝死,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病人, 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共同抢救。 (5)按应急程序处理。 2、应急程序:

防范措施到位 猝死后立即抢救通知医生 配合医生继续抢救 通知家属 记录抢救过程 二、病人有自杀倾向或自杀后的风险预案与应急程序 1、风险预案: (1 )发现病人有自杀倾向时,立即报告护士长、值班医生、护理部、医务处。 专业资料 ( 2 )检查病人病室内环境,若发现私藏药品、锐利器械等危险物品给予没收;锁好门窗防止意外。 (3 )告知家属24h 监护,不得离开。 (4)详细交接班,密切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准确掌握心理状态。(5)查找病人自杀原因,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对病人的影响。

(6)发现病人自杀,通知医生立即赴现场立即抢救。 )保护现场,包括病室及自杀处。(7 )通知护士长、值班医生、护理部、医务处。(8 )做好家属的安慰工作。(9、 理部、医务处通知没收危险物品保护现场医生家属24小时监护采取防范措施查找自杀原因科通知护士长、详细交接班主任、护理部、密切观察患 者医务处心理变化 做好家属的安做好心理护理慰工作 跌倒的风险预案与应急程序/三、病人坠床专业资料 1、风险预案: (1 )告知病人及家属预防坠床/跌倒的相关知识,提高病人 的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坠床/跌倒。

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流程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和病人的告知制度,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和整改。 (二)将安全管理纳进三级质量管理中,加强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管理,确保病人安全。 (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杜尽差错事故。 (四)对危重、昏迷、瘫痪、精神异常及小儿等特殊病人应加强护理,技术规范标准预防坠床、跌伤发生。 (五)制定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完善防护设施,督促落实,定期总结。 (六)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七)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方式。 (八)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企管MBA剧毒、企业管理品加锁专人保管,每班交接,做好登记。 (九)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 (十)落实“四防”措施,定期检查非医疗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

(十一)采用多种形式对病人和家属实施安全知识宣教。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紧急风险预案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

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具有风险,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因此,要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要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1全面培训护士,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认真培训,并组织相关内容考试,医院专门聘请医疗律师进行专题讲座,及时通报其他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使其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常规就是在履行法律职责。 2制定全院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首先识别护理风险,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配套文件,查询文献等相关知识,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相关信息,查找安全隐患,分析出现过的问题和教训,识别并确定目前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如给药问题、抽血问题和压疮问题等;定时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等,对进行全院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护士长负责及时收集本科室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罗列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对策。 3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制订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在程序中突出病区值班护士首要工作是观测记录重病人的病情及准确救治;加强节假日安全管理,重点强调节假日期间要注意人员配备、急救药品储备等问题,规范节假日期间须严格管理的护理薄弱环节;制定病区各种风险预案,如输血风险管理、患者跌倒的防范对策、化学药物渗出的预防和处理等,规范突然停电时呼吸机等危重病人处理的方法及程序;建立护理告知、签字制,对特殊病人、特殊情况实施家属告知签字制。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 药物过敏性休克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该药物(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行脱敏注射除外)。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3)过敏试验阳性者,报告医师,并在床头卡、医嘱单、三测单、治疗卡及病历夹封面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床头挂醒目的过敏试验阳性药物标志,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4)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反应,警惕过敏反应的延迟发生。 处理措施 (1)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和护士长。 (2)将患者立即平卧,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工作,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3)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抗组胺类药等。 (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等变化,注意保暖。患者未脱离危险时,不宜搬动。

(5)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时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6)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 (7)6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 应急处理程序 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平卧、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护士长→开放呼吸道、吸氧、维持有效通气,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注射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遵医嘱给药,解除支气管痉挛、维持有效循环→心搏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安抚患者及家属→告知患者今后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输液反应防范及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质量检查严格检查药物及输液器具的质量。 (2)合理用药一瓶液体中尽量避免多钟药物联合使用,特殊用药,两瓶之间连续静脉输液时,使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药物相互配伍或避免其他原因造成的药物沉淀或结晶。 (3)减少微粒计划用药,选择大小合适的注射器抽吸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反复穿刺胶塞,减少药液中微粒的产生,现配现用。

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陈琼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强化管理 的理念,以人为本;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 执行操作流程时更加科学、规范。结论加强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有利于保障病人安全,有利于医 疗护理服务安全,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护理风险护理安全护理质量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 RM)是指“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为目的[1],期望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目标的管理过程[2]。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所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因此,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3]。近两年来,我院护理部将风险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用于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不断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1引发护理风险的原因 1. 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对象不断增多,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多。护理人员普遍存在法律意识不强,特别是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认为在工作中只要不打错针、不发错药,护理行为与法律无关。而实际上自病人入院起,就与医院建立了合同关系,就享有知情同意权、安全治疗权、自由选择权等。护士在工作中往往忽视了病人的合法权益,自我保护意识差。 1. 2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入院评估不准确,护理评估直接影响护理措施是否符合病情,同时评估资料的记载为举证提供依据。如病人入院时即存在压疮,在入院评估中未发现、前后矛盾,或护理记录和其它记录不一致、不完整。 1. 3告知义务不规范落实告知义务不到位,如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便秘,排便 用力可导致猝死等。落实知情同意签字不到位,知情同意权不单单是“被告知”和“同意”的权利,而且也有选择“不同意”的权利。因此在护理行为中,要尊重病人的选择权。 1.4侵入性护理技术操作行为不规范 医学是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的高科技、高难度、高风险的科学,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同样有着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如为严重有机磷中毒病人洗胃,可能发生黏膜出血或胃穿孔等并发症,如护理人员未向病人和家属讲解清楚,则会引发纠纷。 1. 5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自律性差医院规章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是规范护理行为的准则。临床护理工作有多种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三级护理制度等。若管理者管理力度不够,缺乏指导、监督机制,就会造成护理人员玩忽职守,护理行为有章不循,导致纠纷发生。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背景:病人维权意识的提高,病人和家属提出“专业化”问题,多渠道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护理安全高要求与护理风险低意识的反差,管理者的困惑与无奈。 目的:明确护理风险所在,掌握风险发生的规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的护理。 概念:护理安全定义: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成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式死亡。护理风险是指可能会发生的护理危险。所在医疗过程都是风险与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任何一个不良的护理行为都有可能发生)。 风险管理:是指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发现教育和干预的过程)。 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按风险管理流程和实施管理。 1、识别护理风险(分析) 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3、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4、实施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识别护理风险:①反思历年的问题和差错(经验)②收集外院护理纠纷的事理;③收集病人与家属不满意的信息与建议;④临床巡查、工作流程;⑤与护士沟通、询问的病人和家属;⑥考核护理人员能力,确定护理风险事件易发生部位、环节和过程,明确病人安全上存在的和潜在的危害。 密切关注护理风险“三重点”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时间段的管理。 护理风险评估---病人确定重点病人范围:五类 A类:危重、疑难、疗效不佳,预计会发生或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医疗缺陷造成不良后果的医疗纠纷的病人。 B类:应用新技术新疗法,存在医疗纠纷陷患、反复沟通告知仍不理解不配合的、费用过高的; C类:涉及司法案件、交通事故,工伤等易产生纠纷隐患的; D类:离退休人员、劳模、外宾、知名人士等; E类:传染病人(SARS、禽流感)。 护理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 1.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2.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3.专科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

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及防范措施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与风险慢慢增多。因此,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就必须实施好护理风险管理。1引发护理风险的原因1.1护士服务观念滞后和服务质量存在缺陷护士的服务意识与患者期望之间存在着矛盾,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患者希望了解和参与医护过程等。如果护士思想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服务态度欠佳,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则会对患者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1.2告知行为中的风险因素护士告知不得当,未告知或告知过度均可造成不良后果,侵入性操作未履行告知义务,高新技术的使用和护士对知识缺乏,使护理工作难度和风险增加,患者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化验结果等等。但保护性医疗制度又要求一些难治或不治之症在与患者交谈中要慎重或保密,护士应正确处理。 1.3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对象不断增多,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也随之增多,护理人员普遍存在法律意识不强,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认为在工作中,护理行为与法律无关,而实际上自病人入院起就与医院建立了合同关系,享有知情同意权,安全治疗权,自由选择权等,护士在工作中往往忽视了病人合法权益,自我保护意识差。1.4护士承受家庭、社会、工作等多重压力长期处于疲劳的工作状态,在工作中不能集中精力,致使判断失误而出现护理差错等。1.5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入院评估不准确,护理评估直接影响护理措施是否符合病情。同时评估资料的记载为举证提供依据,如病人入院时即存在压疮,在入院评估中未发现前后矛盾或护理记录和其它记录不一致、不完整,一旦处理护理纠纷,护士很难举证,给护理埋下隐患,增加败诉的风险。1.6当前医疗水平同患者的期望值有差异患者及家属怀着焦急和期盼的心情来到医院,就是希望治好病,解除痛苦,希望医生护士技术高超,药到病除等。但是由于医疗水平的局限,一些疾病当前还无法治愈,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从而诱发纠纷,对诊断治疗不满意。当某些疾病诊断不清楚,切口愈合不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及家属往往存在不满情绪,当护士话语不当或操作失败就有可能成为患者或家属发泄情绪的对象。1.7护士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自律性差,医院规章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是规范护理行为的准则。临床护理工作有多种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三级护理制度等,若管理者管理力度不够,缺乏指导,监督机制,就会造成护理人员玩忽职守,护理行为有章不循,导致纠纷发生。2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护理措施是保证护理安全制度落实的有效手段,在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措施不应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考核上,重要的是做好环节质量管理,建立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才能保证护理安全管理。2.1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护士或护理部管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能力,让她们自己判断护理风险,分析产生的原因,确定高风险发生的环节,对护理进行了护理风险教育。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其在护理活动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地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风险的预见性,

护理风险管理

第六章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护理人员、探陪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决策,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中,因此,应不断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护理风险处置预案,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强化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识别和处理风险的能力。本章归纳了临床较常见的护理风险,如药物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用药错误、导管脱落、跌倒、压疮、烫伤、窒息、患者自杀、患者走失、针刺伤等的防范与应急处理。 一、药物过敏性休克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该药物(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行脱敏注射除外)。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3)过敏试验阳性者,报告医师,并在床头卡、医嘱单、三测单、治疗卡及病历夹封面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床头挂醒目的过敏试验阳性药物标志,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4)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反应,警惕过敏反应的延迟发生。 【处理措施】 (1)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和护士长。 (2)将患者立即平卧,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

的准备工作,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3)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抗组胺类药等。 (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等变化,注意保暖。患者未脱离危险时,不宜搬动。 (5)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时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6)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 (7)6小时内完善抢救记录。 【应急处理程序】 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平卧、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护士长→开放呼吸道、吸氧、维持有效通气,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注射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遵医嘱给药,解除支气管痉挛、维持有效循环→心搏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安抚患者及家属→告知患者今后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二、输液反应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质量检查严格检查药物及输液器具的质量。 (2)合理用药一瓶液体中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特殊用药,两瓶之间连续静脉输液时,使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药物相互配伍或避免其他原因造成的药物沉淀或结晶。 (3)减少微粒计划配药,选择大小合适的注射器抽吸药物,尽可能避免反复穿刺胶塞,减少药液中微粒的产生,现配现用。 (4)环境适宜配药应在治疗室进行,减少人员流动。 (5)操作规范输液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输液操作规程。

(完整版)护理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护理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2018.5.23 阜蒙县人民医院柴艳华 瑞士奶酪理论 1990年,曼彻斯特大学教授詹姆斯端森在其著名的心理学专著《Human error》中提出了瑞土奶酪理论( Swiss Cheese model)。它的内在逻辑是:组织互动可以分为不同层面,每个层面都有漏洞,不安全因素就像一个不间断的光源,刚好能透过所有这些漏洞时,事故就会发生。这些层面叠在一起,就像有孔的奶酪叠在一起,所以又称为瑞士奶酪模型。此理论被经常用于职业安全教育。 医疗错误的发生来源于一连串失误,如同James Reason提出的瑞士奶酪模型,一片片奶酪上的空洞代表医疗照护过程中所建立的防御机制的弱点,日常工作中发生的错误,必须突破所有的防御机制,才会发生一件不良事件。所以说,不良事件的发生代表我们所设计的防御机制的缺陷,这些不足都可以进行改善,设法找出系统性的原因,建立多层防御体系,如优化流程、加强职业培训、改善工作环境等,对缺陷或漏洞互相拦截,预防再次发生类似的医疗错误。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

目标六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 目标八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目标九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 目标十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相关概念 安全: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 护理安全: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采取有效措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防范意外发生,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护理环境,确保病人生命安全。 护理安全是高质量护理的基础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管理因素: 1.1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医院及护理部下发的文件及各项要求不能及时落实或不能及时传达到每个人;对制度落实缺乏有效监督指导,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在护理工作中,未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护理核心制度,不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不认真落实疾病护理常规,导致护士按习惯、凭印象草率行事,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 1.2监控力度不够: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专题安全讨论会,对护理过程质量缺乏有效的分析、总结;如:对急危重症抢救流程、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工作环节、应急预案、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执行不力等,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有章不循,缺乏有效督导,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1.3对护士教育培训不足: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情况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对护士的业务培训、法律法规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等。当前护理科学的快速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在逐步提高,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改善,找不到有效提高护士素质的途径,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会越来越显著。 1.4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而埋下安全隐患。护理工作量大,护士超负荷工作,未做到弹性排班,会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而产生厌烦心理,不能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如:休假制度的执行,必须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在保障科室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才能安排人员休假。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护理人员、探陪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决策,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中,因此,应不断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护理风险处置预案,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强化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识别和处理风险的能力。本章归纳了临床较常见的护理风险,如药物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用药错误、导管脱落、跌倒、压疮、烫伤、窒息、患者自杀、患者走失、针刺伤等的防范与应急处理。 一、药物过敏性休克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 该药物(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行脱敏注射除外)。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3)过敏试验阳性者,报告医师,并在床头卡、医嘱单、三测单、治疗卡及病历夹封面注明 过敏药物名称,床头挂醒目的过敏试验阳性药物标志,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4)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反应,警惕过敏反应的延迟发生。【处理措施】 (1)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和护士长。 (2)将患者立即平卧,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工作,迅速建立静 脉通路。 (3)遵医嘱使用肾上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抗组胺类药等。 (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等变化,注意保暖。患者未脱离危险 是,不宜搬动。 (5)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时立即行心脏复苏术。 (6)做好患者家属的安抚工作。 (7)6小时内完善抢救记录。 【应急处理程序】 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平卧、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护士长→开放呼吸道、吸氧、维持有效通气,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注射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遵医嘱给药,解除支气管痉挛、维持有效循环→心搏骤停进行心脏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安抚患者及家属→告知患者今后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护理风险预案

护理风险预案 护理风险预案是指为避免或减少在医院、院区内发生意外情况,或在发生意外情况时,护理人员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护理突发事件时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是护理风险的的载体。护理突发事件应一预防为主,防御与应急措施相结合。平日工作中应做好突发事件的防备工作,尽量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是之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抢救程序,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安全,将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护理风险预案是由医院管理部门根据本院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所制定的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防范和应急处理措施。 护理风险预案制定后,要组织全院护士进行认真学习和演练,以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培养护士对护理突发事件的正确识别和应用处理能力。因为护士时护理突发事件的最先发现者,也可能是事件的责任者,护士又是应急预案的启动者和直接操作者。因此,应强化护士的应急意识,要求护士理解每个应急预案的内涵,熟练掌握每个应急预案的操作程序,对于保障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降低护理风险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护理风险预案一旦启动,护士要立即进入状态,全身心的投入抢救工作中,一切行动听从医师或现场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态度严肃认真,分秒必争,紧张有序,密切配合医师工作,执行口头医嘱时,一定要复诵1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中的用药、安瓿、液体瓶、抢救措施,病

人的反应、病情变化等,均应详细记录。时间具体到分钟。妥善保管抢救用物,包括用过的安瓿、针管、输液空瓶、输血袋等,要集中保管。以便抢救结束后核对和统计。抢救结束后6小时,要请医生补上抢救医嘱及补开用药处方。准确、完整的记录抢救经过。以便于查证。 一、风险预案示例 1.火灾风险预案 (1)加强护理人员的火灾风险教育,增强火灾风险意识。 (2)制定火灾管理制度及应急处理预案。 (3)对全体护士进行火灾管理制度的学习和应急处理预案的培训。 (4)定期检查消防栓的应急功能,使之处于常备应急状态。 (5)定期检查安全通道是否畅通,安全指示灯是否完好。 (6)定期检查、维修供电线路及供氧装置,及时消除危险隐患。 (7)对仪器、设备要定期检修、保养,使用安全期已到应立即更换。 (8)每周召开家属座谈会,向其宣传安全知识,如病区禁止吸烟、不要在病区内使用自带家用电器等。 (9)护士应随时相探视者或陪护人员宣传安全常识,及时制止在病区内吸烟或不安全行为。 (10)一旦发现起火,应立即进入应急处理流程。 (11)火灾应急处理流程如下:

提高护理风险防范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

提高护理风险防范强化护理风险管理 发表时间:2010-09-29T17:13:47.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6期供稿作者:杨柳[导读] 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的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护理的业务培训未能及时跟上。杨柳(湖北省仙桃市中医院湖北仙桃 433000)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6-0252-02 【摘要】要确保医院安全,最重要的是立足防范,而做好防范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风险管理。护理质量是医疗安全的保证,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因此,应该加大风险监控,制定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和预案,以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提高护理安全系数。 【关键词】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风险防范 护理安全是指实施护理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或法律规章制度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风险管理是指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因此,强化风险管理是护理安全的保证。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的风险评估 1.1 护理人员因素因为护理人员是护理措施的实施者,因此,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与否的首要因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全面、业务素质较差、技能操作不熟练给病人造成痛苦,对病人病情变化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不能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延误抢救的时机而引发护理缺陷、护理纠纷、不能先行评估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不能防范风险。 1.2 物质因素设备、物品的管理不善,物质的缺陷,尤其是急救物品不能保证完好备用状态是导致病人对护理工作不满、发生纠纷的重要原因。 1.3 环境因素医院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当存在潜在不安全因素。环境污染所致的不安全因素、危险品管理不当及使用不当等潜在不安全因素,病区治安问题。 1.4 管理因素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的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护理的业务培训未能及时跟上。 1.5 病人因素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协作的活动,有赖于病人的密切配合及支持,沟通不良会导致病人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理解和不信任。 2 风险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防风险的能力 2.1.1 风险意识及法律知识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风险管理培训班,接受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与目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消除护理不安全性,组织反复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组织差错讨论分析会、书写心得体会,从中吸取教训,强化意识,使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常规。 2.1.2 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分层次对每位护士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和达标考核,并利用层会交班、业务查房等形式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及讲评,对已发生的缺陷进行分析讨论,让护理人员掌握护理常见风险事件的高危因素、基本特征和处理程序,提高护理风险的评估及防范能力。 2.1.3 沟通技巧及服务礼仪的培训,以文明、得体的护理行为、语言赢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 2.2 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2.2.1 健全护理规章制度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处理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和依据,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各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整体护理为依据,制定适合本科的规章制度,各班工作程序,分解目标,责任到人,将工作内容具体化、明确化、目标化,重要的安全管理制上墙警示,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及早采取防范差错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2.2.2 加强质量监控加强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质控,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细化质量检查内容、深化质量检查范围、强化质量检查力度,保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唬 Π鸦だ矸缦湛刂圃谧钚》段А?2.2.3 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写好护理记录,不仅是护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提高护理水平、防范医疗纠纷的保障,护理记录书写要认真、规范、及时、准确,做到“做我所写,写我所做”,增强法律意识,避免在医疗纠纷中承担护理记录的缺陷的法律责任。 2.2.4 重视物品、设备的管理,保证物品的供应、设备的维修,固定专人管理,加强物品、设备交接班管理,尤其是急救物品设备,确保物品的质量,设备功能完好状态。 3 经验总结 3.1 加强检查检查是发现问题促进落实的必要措施,做到重点工作要常查,重要节日及特定时间要重点查,针对个人特点及时查,全面工作要定期查。 3.2 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只有健全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风险防范预案,护理人员才有章可循,使护理工作井然有序。 3.3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风险监控,确保护理安全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对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进行严格质控,把护理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病人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参考文献 [1]刘仁娟.护理安全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1]:73-74. [2]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疼痛风险防范处置预案

YWC-GZZD-076:疼痛诊疗管理制度 制定日期:年月日修订日期:年月日 一、术后镇痛管理制度 1、依据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术后镇痛指南及医院术后镇痛管理规范与程序,结合手术室、麻醉科医疗护理管理现实情况,制定本制度。 2、手术室、麻醉科质控小组设立术后镇痛管理小组,负责科室日常术后镇痛管理的监督、评价、考核工作。 3、麻醉医师应当视术后镇痛为临床麻醉的核心与围手术期患者基础性治疗措施,加大相关理论与技术学习力度,提高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合理地术后镇痛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术后镇痛管理质量。 4、手术室护士应当配合麻醉医师共同做好术后镇痛的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患方对术后疼痛诊疗的正确认识与不良事件的预测与防控能力。依据麻醉医师医嘱高质量地配制术后镇痛泵及使用背景药物。配合病区护士做好术后镇痛监护与管理。 5、明确麻醉科值班医师术后镇痛泵使用登记与巡视管理制度。麻醉医师使用术后镇痛泵应当按要求进行规范登记,值班麻醉医师依据登记每班至少巡视一次各病区PCA使用患者的效果,适时调控镇痛药物剂量并处置突发事件,指导病区护士做好术后镇痛的管理。 6、做好术后镇痛质控管理。应用PDCA方法适时分析PCA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推广成功经验,改进存在的问题,优化PCA配方与评价措施,切实提高舒适化诊疗水平。 二、术后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程序 术后镇痛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病人的痛苦,对术后恢复起到积极地帮助作用。术后镇痛管理主要是应用多模式镇痛理念,以病人自控镇痛泵(PCA)为主,通过镇痛团队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术后镇痛质量,践行舒适化医疗,提高住院病人医疗满意度的重要措施。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相关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1、建立健全病区使用管理制度: (1)对术后镇痛采取规范化管理。实施以病区护士为主体、主管医师为基础、麻醉医师为督导的人性化管理小组。 (2)病区疼痛责任护士负责建立病区术后镇痛管理档案,包括术后镇痛麻醉药品使用登记本和PCA 使用登记本。 (3)术后应用PCA镇痛患者,责任护士在麻醉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日常管理。实施动态视觉模拟疼痛

加强临床护理风险防范与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加强临床护理风险防范与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加强临床护理风险防范管理,降低护理风险,得出结论: 加强临床护理风险防范与管理,有利于降低护理风险,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护理 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理风险防范安全管理 医疗护理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危害因素,直接或 间接导致病人死亡、损害和伤残事件的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加 强临床护理风险防范与护理质量安全管理需做到以下几点: 1 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评估 1.1未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及常规有调查显示,在形成的护理缺陷学习中 未执行护理制度及常规的居前位,如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给病人打错针、发错药、输错液;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高危人群未充分评估等。 1.2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专业知识不全面,特别是近年来招聘的合同制护士水平参差不齐,业务素质差,操作技能不熟练,给病人造成痛苦。不熟练专科 抢救流程,应急抢救配合能力差,延误抢救时间而引发护理缺陷,护理纠纷。因 专业知识不全面,不能先行评估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不能防范风险。 1.3设备、物品的管理不善由于设备、物品的缺陷,尤其是急救物品不能保 证完好备用状态是导致病人对护理工作不满,发生纠纷的重要原因。 1.4法律意识淡薄,未及时履行风险告知义务护理人员不熟知国家的法律条文,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和范围。对病人可能出现的风险 告知较少。 1.5护理记录不认真、不规范医护记录相符性差,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字迹潦草,记录不及时、准确,未做到“做我所写、写我所做”。 1.6护患沟通不良护理工作中不注意语言交流、解释工作不耐心,语言生硬,回答问题简单,缺乏技巧,导致病人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理解,不信任。 2 风险管理的措施 2.1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建立安全质量评估标准参照管理活动的标准要求, 结合医院具体实际情况,成立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安全管理规则制度,修 改制定专科急救护理流程,制定突发及意外应急预案,病人意外事故报告表,高 危皮肤告知书,高危皮肤评分表、压疮评估表,制定规范的安全操作程序,要求 人人按标准实施。 2.2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全员风险的能力 2.2.1风险意识及法律知识培训我院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参加风险管理培训班,接收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和目的,采取各种形式分层 次组织全院护士反复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及有关法律法 规知识,明确患者和医务人员各自的权利,认清工作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可能 引发的法律问题,让每个护士通过参加学习及差错讨论会的感受,书写心得体会,从中吸取教训,强化知识,组织差错讨论分析会,使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常规。 2.2.2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分层次对每位护士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及操 作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和达标考核,利用晨会交班,业务查房等形式对存在或潜在 的风险进行评估及讲评,对发生的缺陷进行分析讨论,让护理人员掌握护理常见 风险的评估及防范能力。 2.2.3加强对现场的实时督导,密切关注风险的高危环节,确定护理风险高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