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商管理规范

承包商管理规范
承包商管理规范

承包商管理规范

1. 目的:

为加强外来承包商及外劳务用工、设备租赁及工程项目发包管理,有效控制和规避安全风险,维护生产经营秩序,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2.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承包商安全生产的相关管理活动。

3 . 职责:

3.1 定义

3.1.1 发包方:指本公司。

3.1.2 承包商:指与本公司发生劳务用工、设备租赁、工程项目等协作活动的单位或经营实体。

3.2 发包方应履行的安全职责

3.2.1 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设施工程等项目发包或者出租给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承包商;

3.2.2 与承包商签订安健环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

3.2.3 按属地管理原则,在依法履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同时,对承包商实行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

3.3 承包商应履行的安全职责

3.3.1 有合法的经营资质,健全的管理制度;

3.3.2 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与员工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

3.3.3 全面负责本单位生产活动中从业人员和管辖设备的管理,依法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3.3.4 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集团公司有关安全生产制度和规定,主动接受发包方的安全监督管理。

3.3.5 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与公司安健环监督部签订安健环协议,承担主体管理责任。

3.3.6 所有人员应积极主动的接受发包、属地管理单位的安全教育活动,并按要求缴纳安全管理风险抵押金。

3.3.7 严格按国家、行业、发包、属地管理等单位的要求做好员工的安全

教育培训、作业现场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危险源点监控等工作,配备专、兼职安全员。

3.4 承包商合同控制管理

3.4.1 承包商的资质

3.4.1.1 承包商应为独立的法人或独立民事行为人(经营实体),应当具备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安全生产等条件,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具备所承担工程项目、服务项目业务范围内的等级资质条件;

3.4.1.2 承包商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或承包服务;

3.4.1.3 承包商应具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或行业标准规定的保障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设施、设备、管理制度以及人员等方面的条件;

3.4.1.4 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的承包商不得在集团公司从事作业活动。

3.4.2 承包商作业人员及设备设施的资质管理

3.4.2.1 承包商负责人应当取得相应执业资格,对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或服务项目的安全及从业人员的安全负责;

3.4.2.2 承包商派遣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培训,取得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

3.4.2.3 承包商应为从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工伤等保险,并提供有效单证;

3.4.2.4 承包商进港作业的施工、修理器具应当检验的,必须经市级以上相关管理部门检验合格方可进港从事施工、修理或服务;

3.4.2.5 机械设备、设施、电器等的使用、维修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按规定操作。

3.5 承包商进港控制管理

3.5.1 承包商进港前应按发包方要求,提供本单位的下列经营资质相关资料(盖章):

3.5.1.1 企业或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

3.5.1.2 企业或个体资质证书;

3.5.1.3 企业或法人登记证(或法人委托书);

3.5.1.4 企业或个体经营单位地址、邮编、联系方式;

3.5.1.5 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资格证书;

3.5.1.6 安全管理机构、管理网络的资料;

3.5.1.7 从业人员的身份证明(暂住证、身份证);

3.5.1.8 特种作业人员有效操作证原件、复印件;

3.5.1.9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应急管理文件;

3.5.1.10 为从业人员办理的社会保险及工伤保险凭证;

3.5.1.11 对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资料;

3.5.1.12 单位与从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

3.5.1.13 带入港内的设备、设施、工属具、个体防护器具等物品的目录和有效检验证书;

3.5.1.14 施工、修理资质证书;

3.5.1.15 其它需要提供的相关资料。

3.5.2 承包商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3.5.3 承包商应及时建立进港从业人员职工名册备查,并报送发包方安监部门备案。

3.5.4 承包商应将需要进入港区的设备、设施、车辆等物品的清单报送发包方的安监部门备案。

3.5.5 承包商应依据《安全生产法》规定,建立安全管理保障体系,组建安全管理网络,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管理台帐,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

3.5.6 承包商应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3.5.7 承包商应与公司建立定期的协调沟通机制,每半年向公司安健环监督部汇报一次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自觉接公司安健环监督部的安全监管。

3.5.8 公司安健环监督部与承包商签订《外来协作单位、施工单位安健环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管理职责。承包商应按安健环监督部的要求,缴纳一定数额的安全风险抵押金。

3.5.9 公司安健环监督部对承包商相关人员进行进港前的港区安全教育,对港口行业的工作条件、职业危害、易受伤害的危险场所、安全生产状况以及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等方面履行告知义务,未经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不得进港从事相关业务活动。

3.5.10 公司应将承包商纳入本单位安全管理系统,实行统一管理。

3.5.11 公司应严格控制承包、租赁单位,不得擅自将项目转包、分包给其

他第三方单位。

3.8 承包商在港控制管理

3.8.1 承包商的从业人员和设备设施、车辆等物品,未经公司允许不得进入港口生产作业区域;进入港口生产作业区域的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3.8.2 承包商在从事非常规作业、高危作业、大型施工或修理项目工作前,必须签发取得承包商作业许可证(见附录A),方能开始作业。注:临时承包商或新进港承包商初次作业必须取得作业许可证方能作业;长期驻港承包商从事单一的高风险作业(开展频率每星期超过3次的)可申领长期承包商作业许可证,但期限最多不得超过3个月。

3.8.3 承包单位应督促从业人员在港口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遵守本单位和大港分公司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3.8.4 承包商的安全管理人员应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处理,及时整改和消除管理缺陷和事故隐患;不能处理的应及时报告本单位的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

3.8.5 承包商要落实专职业安全管理人员,积极推行安全技术交底和确认制度、作业线点的安全监护制度和危险源点监控制度,加强生产现场的动态管理。

3.8.6 公司安健环监督部每月至少对承包单位进行1次安健环综合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通报承包商;承包商必须主动接受安全监督管理,及时处理、答复发包方发出整改要求。

3.9 退出机制

3.9.1 承包商在合同期满或约定的承包项目结束后,应主动向发包方提出退场(自然终止)。发包方有权对承包期内由于不履行义务、不服从管理或因管理混乱发生事故的承包单位劝其退场(提前终止)。

3.9.2 承包商退场前(自然终止和提前终止)应对项目的施工现场环境进行清理或恢复,不留任何安全隐患。

3.9.3 承包商退场前,应将退场设备设施等物品清单送公司安健环监督部进行核对,核实无误后,方可退场。

3.9.4 公司安健环监督部负责承包商退场前的现场检查工作。凡因检查不合格或因有潜在隐患的,应及时责令承包方予以改进,直至达到安全要求后,方

可同意其退场。

3.9.5 承包商退场时,必须经公司安健环监督部签字同意后,方能结算安全管理风险抵押金。

4. 相关文件:

——《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安全生产法》

——《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

——《公司承包商管理规范》

——《公司工作许可管理规范》

技术研发中心管理制度样本

技术中心管理制度 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 更好地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充分发挥大家的潜能, 科学、合理、高效地完成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工作。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包括组织机构建设、总则、日常管理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技术秘密管理制度。 一、组织机构的划分及职责 1.1产品市场开发研究室: 具体职能如下 1) 国内外相关产品市场调研与分析 2) 综合产品信息分析与研究 3) 课题( 项目) 可行性研究和咨询论证 4) 行业( 产品应用) 发展水平与趋势调研与分析, 对产品市场应用情况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5) 经过市场调查、分析, 挖掘潜在的产品应用领域 6) 收集来自产品应用单位的信息, 提出新产品开发意见和建议 7) 负责编制新产品的研发方案 8) 负责新产品开发的标准化制定 1.2 产品研发行政事务研究室: 1) 负责研发人事管理制度

2) 对新产品试验进度安排及组织协调 3) 协助包装、标签、编码、送样等具体事项 4) 负责日常办公、试验物资的采购管理工作 5) 负责新产品的注册报批相关事项, 应用研究工作的组织联络、督促协调、质量监督、进度追踪等 1.3专利信息研究室: 负责本公司的专利工作。包括专利信息、专利说明书起草、申报等事项。 1) 产品行业政策法规咨询 2) 新产品咨询与评估 3) 文献收集、检索与资料翻译 4) 研发中心局域网的各种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等 5) 提出专利工作思路、专利文书的撰写及专利申报工作 6) 专利商标申报 7) 专利、商标权的维持和转让事务 8) 专利战略制定与组织实施 9) 专利、商标侵权监视与诉讼 10) 专利数据资料的管理与维护 11) 图书资料和期刊管理与维护

现代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管理的指导意见(doc 10页)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运用 现代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管理的 指导意见 日前,国土资源部发文,专门就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提出指导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强调了全国国土资源“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和网络互联互通在构筑以科技信息手段为支撑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中的基础作用。现将全文发布如下: 国土资发〔2010〕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科技与信息化正在引领发展转型,带动经济社会变革,加速形成现代化行政管理理念,重塑政府管理的结构和形态。国土资源管理的对象复杂,范围广泛,任务繁重,社会公众的需求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形势,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建部以来,科技信息手段不断得到应用,提高了国土资源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但是在运用科技信息手段规范管理、创新监管、提高参与宏观调控水平、加强廉政建设构筑惩防体系等方面,在思想上、组织

上、工作上的准备依然不足。 为适应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新要求,加快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根本转变,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现就进一步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管理,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运用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以全国国土资源“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和网络互联互通为基础,通过科技信息手段在管理各领域、各环节的广泛深入运用,构筑以科技信息手段为支撑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转变管理职能,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管理效能,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实现国土资源的全程监管和高效配置。 (二)运用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的总体要求是: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革思想的命、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深入研究现行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从规范创新管理、破解发展难题的高度来认识科技信息手段的重要作用,加强业务研究,设计工作抓手,转变管理职能,适应新的管理方式。 ——行政主导,技术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推进科技信息手段的广泛深入运用,加快制度设计和创新,根据管理改革和发展需要,系统提出业务工作对科技信息手段的需求。技术部门要积极跟进,捕捉和发掘需求,加强技术研发,全力协助行政管理部门

技术服务规范

技术服务规范 为了协调公司各部门工作,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我们根据弱电安防行业标准制定了以下作业程序,使之成为公司规范化管理的标准。 一、工程承接 公司业务部人员在接到用户委托后,协同系统工程部,根据用户要求、风险等级标准进行实地测试,查看现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等有关规定,制订科学可行的工程方案设计书、绘制施工图、编制概(预)算。 设计方案经行业主管部门、用户单位论证确定后,依法签定包括售后服务内容在内的工程承包合同。 二、工程施工 合同签定后,工程管理部将严格按照合同确定的施工日期,派出由项目经理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部。项目部根据施工图纸,确定施工方案,及时向工程土建单位出具施工联系单。参与现场施工的所有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行业的施工规定与要求安全施工。工程人员应严格遵守企业保密制度,着工作服,带好有关证件,保质保量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施工过程中若方案有新的变动,需经用户方同意,并填报“工程联系单”书面确认;交工前要予以验收。 三、工程验收

整个工程按合同书内容操作完成后,项目部应及时填报工程试运行报告、竣工报告,绘制工程竣工图。试运行结束前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用户单位进行工程验收,并根据验收情况开展需求的整改工作。工程复验后多余器材和辅料及时退库,按复验结果出具工程决算清单和绘制竣工图。并按系统使用要求对用户单位人员提供免费技术培训。 四、工程资料移交和存档 工程复验竣工后,项目部应将有关工程资料严格按照行业规定设定密级并统一交公司办公室存档。存档内容:(1)工程设计方案(包括初案);(2)合同;(3)器材清单(预、决算书);(4)平面布置图;(5)竣工图;(6)工程验收单;(7)工程联系单。 工程竣工后,工程管理部需将有关工程方案、合同、图纸整套移交给售后服务部并办理移交手续,填写"工程资料移交单"。所有移交手续资料报公司办公室备案。 五、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部在工程交接后,应严格遵守工程合同的保修、维修约定条款,以及本公司的售后服务承诺:对竣工工程保修期内每月一次巡访,维修响应时间为30分钟以内,维修工程师于市内2小时、市外4小时内赶赴现场。维修完毕后将"维修单"交用户签字,一式二份,一份交用户,另一份交回公司办公室决算和存档。

工程技术部管理制度范本

工程技术部管理制度 工程技术部是公司的技术管理部门,其主要工作是施工技术的学习、应用、推广和各项目施工技术方面配合和监督。作用是保证施工技术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地开展,从而完成技术管理的任务。 一、工程技术部岗位职责 (一)工程技术部岗位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有效指导、监管项目工程技术管理状况,提升工程质量,切实支持好、服务好工程项目建设。 2、组织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并对公司技术工作进行具体组织、指导。 3、负责有关技术规程、规范、标准及法律、法规的购买、学习、管理和发放,并确保项目部所使用的规程、规范和标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定期组织规程、规范和标准的学习。 4、负责审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需要论证的专项方案; 5、负责项目施工技术指导、监督工作,组织解决工程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对项目工程关键工程、特殊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并对技术实施进行跟踪及实施结果进行总结。 6、负责本部门使用文件和资料(含记录)的收发、登记编目、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7、配合质检部、安检部做好工程质量、安全控制及事故处理工作,对工程进度监督; 8、配合计划部完成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 9、参与分部分项工程的评定及竣工验收等工作; 10、推广和应用工程建设“四新”工艺,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二)工程技术部部长岗位职责

1、负责工程技术部全面工作,落实部门岗位职责。 2、负责对本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安排、检查和督促,确保本部门工作如期、顺利完成。 3、负责监督检查各项目技术管理和推广等工作。 4、参与有关重大质量事故的处理和工程质量的重大决策等工作。 5、组织对各项目施工技术推广、应用及落实的检查、复查等工作,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并落实。 6、负责向本科室工作人员传达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等工作。 7、负责与上级管理部门、市质监部门等相关科室沟通、协调工作,保证工程技术管理顺利进行。 (三)工程技术部科员岗位职责 1、在科长领导下,做好具体工作。 2、日常工作要积极、主动,及时、准确。 3、负责监督检查各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和推广等工作。 4、随时掌握各项目工程进展和施工技术情况,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类技术问题,对关键性的重大事件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5、做好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的日程安排和资料整理工作,并根据有关制度、办法对各项目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形成书面材料向有关领导汇报。 6、做好现场的技术服务工作,指导解决施工现场技术问题,跟踪技术方案、措施的实施并验证,实现持续改进;负责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与监理、设计的联系 二、图纸审查和管理制度: (一)施工图纸会审是施工前的一项重要技术准备工作。会审前要认真熟悉图纸,对图中的疑难问题和差错,要分别作好记录,准备好会审意见,对于较复杂的大型工程,会审前由工程技术部组织各专业进行预审,将问题

技术服务级别及响应规范

1.服务级别及响应方式 在系统建设中我部门将提供优良的服务和技术支持。一旦系统出现硬件、软件、网络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本部门提供以小时和工作日为单位的响应服务。 2.服务范围 硬件设备:包括把系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 软件维护:包括把软件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所需要的所有软件应用 网络:诊断与排查网络故障与优化网络 3.服务方式 员工碰到任何问题,可先通过电话与专人联系,寻求技术支持。 电话——员工可在星期一至星期五,8:00-17:00期间获得电话支持; 远程拨入——网络工程师可以通过远程网络拨入,远程检查你的系统,以便更快捷的解决问题。 现场——如果有些问题不能通过电话或远程拨入解决,我部门将派遣经验丰富的网络工程师,到现场为您服务。 4.紧急程度 A级——严重,系统无法使用 B级——紧急,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C级——一般,有问题但不太严重 5.服务级别 服务级别分为:一级、二级 6.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是根据我部门所提供的不同服务级别来确定,具体见下: 一级服务:响应紧急程度A,B级 电话支持:7*24,指的是员工每周7天,从周一至周日,8小时工作时间内外(0点至24点),每天24小时可要求我部门提供服务。 现场支持:我部门接到服务请求经过确诊后,工程师2小时之内到达现场进行维 修;直至原主机恢复到正常状态。 非工作时间远程支持:网络工程师可以通过远程网络拨入,远程检查你的系统,以便更快捷的解决问题。非工作时间(如:深夜,周末与节假日等)如遇本地主机系统崩溃或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我部门将立即通知供应商实施现场支持。 二级服务:响应紧急程度C级 电话支持:5*8,指的是员工每周5天,从周一至周五,8小时工作时间以内(早8点至下午5点),每天8小时可要求我部门提供服务。 远程拨入——网络工程师可以通过远程网络拨入,远程检查你的系统,以便更快捷的解决问题。 现场支持:我部门接到服务请求经过确诊后,工程师4小时之内到达员工现场进行维 修;直至原主机恢复到正常状态。 7.每年度一次的技术支持总结 通过对员工请求和相应服务跟踪报告的分析,总结技术支持的工作效率和问题提高技术支持的水平和质量,总结员工在使用设备与系统时发现的问题和需求,返回给技术部门;使我们提供给员工的设备更能符合员工的要求。 8. 技术顾问服务

技术文件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使公司的技术文件得到有效控制,确保生产现场所用的技术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技术文件的管理。 3.技术文件内容及编码原则 技术文件是指用于产品实现的相应技术文件;文件类别及编码原则详见《技术文件类别清单》。 4.职责 4.1技术质量部负责技术文件的归口管理。负责内部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批、发放、归档和借阅的管理;负责外来技术文件的识别、转换、发放和归档。 4.2各部门负责对技术文件的接收、使用、保管。 4.3操作人员应掌握工艺文件及有关标准要求,严格按工艺文件进行操作,发现问题及时向班组长汇报,有责任保管好自己所用的技术文件。 4.4车间班组长负责保管本班组所用的技术文件,生产作业时将技术文件放置在生产现场指定位置。保证技术件不丢失、不损坏、干净整洁。 5.技术文件管理内容 5.1编制技术文件的基本要求 5.1.1凡用于指导生产作业的技术文件均应履行审批、签署手续,外来文件的审批不是对文件内容的审批,而是对文件的适用性的确认。责任签署手续完备的正式技术文件是指导生产及其管理活动的有效文件。 5.1.2 收到顾客提供的产品图纸、产品规范/标准、技术协议、变更文件等与质量 有关的技术文件后,技术部要在两周内或按照顾客要求的进度进行组织评审,确定以上文件的详细的实施方法、实施日期及实施要求,由技术部长批准,及时将

顾客的相应标准转换为公司内部要求并保存相应记录。顾客提供的质量协议由质量部按上述要求评审,由质量部长批准,并保存记录。 5.1.3 FMEA的编制应参考FMEA库进行编制,每个项目应对其涉及到的所有工序的FMEA组织评审后定版; 5.1.4 CP的编制应将定版后的FMEA中的要求有效的传递至CP中且前后保持一致;CP的编制应参考CP的编制模板。 5.1.5 WI的编制应将CP中的要求关联到WI中(excel公式),防止产生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5.1.6 技术文件编制质量问题纳入技术部人员的绩效考核,具体按《技术部人员绩效考核表》进行考核。 5.2 技术文件的签署人及其职责 5.2.1 设计/编制——由授权职能部门的设计人或编制人签署,并对技术文件的完整性、正确性、统一性、先进性、良好的工艺性和经济性负责。 5.2.2审核——由设计/编制单位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对技术文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顾客要求、相关标准和使用要求进行综合审查后签署,对其完整性、正确性、统一性负责。 5.2.3会签——由相关部门委托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对技术文件是否满足相应专业要求的可行性予以审查并签署。 5.2.4 批准——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过程的技术文件以及厂内有关部门需共同遵照执行的技术文件由技术部长(或被授权人)签署,并对技术文件负总的责任。文件发布后,使用部门在执行中或相关人员在检查,发现有问题需更改时应及时反馈,技术部接到反馈后应及时更改相应技术文件并再次批准。 5.3受控标识

研发管理制度

研发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确保公司研发项目的管理有章可循,实施准确有效,保证相关文件的合法性、规范性、准确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立项的技术研发项目。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三条研发任务一方面来源公司下达的研发任务,一方面来源公司出于竞争需要而自行确定的研发任务。 第四条公司的研发是在平衡内部资源条件和外部市场状况的前提下寻求最佳的研发内容和方式,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五条公司的研发定位于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一方面,通过产品平台战略支持公司现有业务在传统市场的扩张,形成绝对优势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通过新产品研发,推进公司在战略市场的争夺和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的研发,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第六条公司的研发遵循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广泛开放合作的原则。 第七条第七条公司重视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团队精神的研发工程师与研发管理者队伍,重视发现和培养战略研发管理人才和国际研发人才。 在技术研发方面,培养一批基础技术尖子和学术带头人;在产品研发方面,培养一批跨领域的集大成者。 公司以长远目标来建设研发队伍,以共同的事业、责任、荣誉来激励和驱动。 第八条研发阶段 产品研发过程分为5个阶段:立项、计划和规范、研发、测试和评估和产业化阶段。 根据项目的特性或规模,可以针对具体情况有所简化。 第九条相关职责 (一) 经理办公会负责研发立项的决策和审批; (二) 公司技术委员会负责新研发立项的技术审查; (三) 研究开发中心、生产技术部等部门负责实际的研发工作; (四) 营销部负责新产品市场需求的调研、试销和市场反应信息收集; (五) 研究开发中心协助技术委员会进行项目建议书收集以及研发过程中的日常事务性工作。 (六) 人力资源部负责立项登记以及知识产权的登记、申报和管理。 第三章研发组织管理 第十条研发组织 公司的研发组织包括公司技术委员会、研究开发中心、评估小组、研发小组,经理办公会是产品研发和技术研究的最高决策机构。 第十一条经理办公会 (一) 经理办公会是公司负责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决策的最高领导小组,具有资源分配权,以推进新产品的研发。 (二) 公司新产品决策过程通过阶段评审过程体现,这种阶段评审需要在研发过程中一些具体定义点上做出决策,一个产品研发项目必须在预定时间内达到明确定义的目标,才能获准进入下一阶段。经理办公会委托技术委员会对立项、计划和规范、测试和评估、产业化等阶段进行评审,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资源进行是否立项和产业化等决策。

公司创新管理制度

创新管理制度 为调动广大员工开展创新工作的积极性,营造创新环境,建立公司内部创新机制,规范公司创新项目管理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范围及定义 1、本办法适用于东莞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全体员工。 2、创新主要指公司各部门全体员工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提高效益,所开展的一切有价值的、能够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改进方案和创造活动,包括经营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⑴经营创新,指公司所属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开展的经营方法、程序、措施、渠道、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新产品的开发、营销、市场拓展,以及通过积极扩展业务范围,创造新的业务市场模式。 ⑵技术创新,指各种有利于公司提高产品质量、产量,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各种消耗和费用,改善工作环境、促进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等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运用; ②对现有设备、工艺、操作、工具的改进与优化; ③技术引进与引进设备、技术的改造、技术发明; ④原材料、工艺配方、产品的改进与优化; ⑤操作方法、控制技术的改进与优化; ⑥具有推广、运用价值的操作、设备检修、维护、保养的实践经验; ⑦工艺过程、检验过程、机器配置的改善; ⑧三废利用、修旧利废及其他降低成本的改善方法; ⑨生产现场安全、员工劳动保护方法的改善;

⑩其他技术创新工作 ⑶管理创新,指运用各种有利于公司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公司管理和运营费用,提升员工素质与提升企业形象的、符合公司发展的、先进的组织管理模式、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包括但不限于: ①管理模式、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的建议和改进; ②现代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改进和提升的提案; ③业务流程重组、组织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提案; ④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成果运用; ⑤企业文化实施方面的改进; ⑥其他与公司管理有关的合理化建议。 第二章创新管理考评的原则 1、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2、动态管理原则。实行动态考评,一年一申报,一年一考评、奖励。 3、分级评审的原则。个人或团体申报的创新项目先由所在单位参照公司组织机构及评审程序完成初评,初评结束后由各单位根据评审结果和申报要求统一向公司提出申报。 第三章创新管理的组织机构 1、公司成立创新管理项目评审小组,评审小组成员由7-9名评委组成,评委由公司高管、中层干部、相关部室成员以及从所属单位临时抽调的专家组成。 2、评审小组成员的选定须经总经理批准,由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日常工作。 3、评审小组的工作职责: ⑴创新制度的研究改进事项; ⑵创新项目评审标准的研究改进事项; ⑶对申报的创新项目进行审议、评分和监督和最终确认; ⑷总结、评估公司的创新管理工作。 ⑸对采纳的合理化建议组织实施。

技术服务管理制度

技术服务管理制度 技术服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发行室(以下简称发行室)。 第二条目的 主要经过技术服务来扩大标准所的市场知名度,塑造品牌形象以及增强国标的权威性。 第三条原则 原则上,发行室不能把技术服务作为年度创收的渠道或盈利来源,而应作为走向市场,实现年度销售目标的一种营销策略。 第二章技术服务的组织管理 第四条技术服务方案制定 技术服务方案制定由营销主管负责组织制定,经主任审批和主任办公会讨论经过后,上报标准所主管领导审核,审核经过后,由有关部门负责执行 第五条技术服务方案执行 营销主管负责技术服务方案的组织实施 第六条技术服务方案实施过程监督 营销主管领导负责对技术服务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技术服务实施效果考核 主任负责对技术服务方案执行效果进行考核

第三章技术服务形式 第八条技术服务形式或内容 (一)技术培训会 (二)标准化技术研讨会 (三)技术推广会 第四章技术培训 第九条培训主题 培训主题根据客户需求和现有技术专家资源情况而决定。 第十条培训对象 设计院、建筑工程、房地产开发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 第十一条培训时间 一般确定为春季、秋季各一次。 第十二条参会人数 由营销管理根据客户培训需求调查统计分析而制定。每次会议不得低于办会成本标准为原则。 第十三条收费标准 首先由营销管理根据培训内容、培训专家资质水平、参会人数、办会环境等因素而拟订会议收费标准,报主管领导审核,主任和主管所长审批后执行。 第十四条会议运作管理 (一)会前准备

负责联系培训专家、课程安排,确定培训地点、时间、住宿标准、相关培训材料的准备及其它相关服务工作等。 (二)会议组织 1.会前签到 营销主管组织相关人员给与会人员办理签到手续、住宿登记、日程安排、有关资料发放等 2.会中组织 (1)为授课老师作好服务; (2)为与会人员作好服务。 参会、就餐、娱乐、休息、预定火车票或飞机票等 3.会后服务 (1)培训效果调查:当培训会结束的后,营销主管将事先设计好的技术培训效果调查表发放给与会人员,并在问卷发放后的1个小时内进行回收,调查问卷回收率不得低于参会人员的98%。 (2)疏散参会人员离开宾馆。 (3)营销主管协助有关人员(主任/财务)与宾馆进行结算。 第十五条会后总结 会议结束之后,营销主管负责写技术培训分析报告,总结本次会议成功的的经验和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因素分析以及本次办会的宗旨和目的是否达到,现存的主要问题、未来改进的措施和方法等。

研发管理制度 模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技术研发管理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加强研发项目立项管理是保证。为加速公司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开发及推广应用,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旨在加强公司科技研发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立项管理程序,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第二条研发项目立项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管理、规范权限、明确职责、管理公开、精简高效。

第三条为保证研发项目立项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建立项目管理公开制度、报告制度、回避制度、监督检查和审计评价制度。 1、公开制度。在执行有关技术保密规定的原则下,由公司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委员会对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阶段性成果和验收鉴定结果等通过一定程序公开发布。 2、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组)、项目责任人应定期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并根据要求按期如实填报有关报表。 3、监督检查与审计评价制度。项目承担单位(组)和项目责任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履行项目合同书,在项目合同书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同时,项目承担单位(组)和项目责任人有义务主动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委员会的监督检查、绩效审计等跟踪管理。 第二章项目调研 第四条项目调研工作由研发中心完成。 第五条项目调研的主要任务: 1、论证该领域技术(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2、论证该领域技术(产品)的市场动态及发展该领域技术(产品)的技术优势。 3、论证发展该领域技术(产品)的资源条件的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及外购外协件配套等)。 第六条项目调研结束提供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应包括: 1、项目概况,国内外同类研究情况(包括技术水平);

技术质量创新委员会工作准则及管理办法

北京泰华集团技术质量创新委员会工作准则 (试行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质量创新管理体系,准确描述各级技术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提高技术质量创新管理水平,将技术质量创新成果在实践中推广应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特制定此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技术质量创新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委员会)是依照本准则在泰华房地产开发集团内设立的委员会。 第三条委员会向总经理负责。执行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的相关决议。以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为基础工作,促进企业向创新型发展。 第四条委员会需按公司阶段性发展需求在不同层面、有针对性、不定期地研究相关工作并组织实施。对于工作计划需提请公司总经理研究批准。 第五条委员会在从事各种相关技术质量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与相关规范,并保证公司的合法权益受相关标准的保护,保证公司所属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达到规范要求,并持续改进的进行创新管理。 第六条委员会的设立必须经过集团公司总经理的签署同意,设立委员会必须依法制定委员会准则(即本准则)。委员会准则对集团、股东、高级管理人员、从事与技术质量和创新管理的相关人员具有约束力。 第七条委员会的活动范围由委员会准则规定,并依照集团相关管理制度登记。委员会可以修改其准则,改变活动范围,但是应当与集团相关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并进行传达。 第八条委员会主任由集团总工办主任担任,如果委员会主任有所变更,应按集团相关制度进行。 第九条委员会成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集团制度与委员会准则,不得滥用委员会成员权利损害公司的利益。 第十条委员会成员滥用其权利给集团或者其他人员造成损失的,应当依照本准则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一条委员会的决议内容应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行业标准与相关规范和集团制度。否则无效。

原创技术服务费管理办法

1总则 1.1为规范公司技术服务费和评审费的管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所称技术服务费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支付有关单位或个人为公司提供与工艺、技术有关的指导、服务而发生的费用。 本办法所称评审费是指为设计联络会、产品验收会、管理项目验收会(认证会)等聘请专家发生的评审费用等。 1.3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子公司参照执行。 2 费用涵盖范围 2.1技术服务费涵盖范围 2.1.1有关单位或个人为公司的工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技术引进项目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和服务发生的费用。 2.1.2有关单位或个人为公司产品工艺和生产流程提供的指导和服务发生的费用。 2.1.3有关单位或个人为公司研发项目提供的指导和服务发生的费用。 2.2评审费涵盖范围 2.2.1有关单位或个人为公司项目设计联络会、产品验收会、管理项目验收会(认证会)等聘请专家发生的费用。包括为项目进行符合性鉴定(如:加计扣除)而聘请有权的专家等发生的费用。 3操作流程 3.1技术服务应当签订纸质协议,协议应包括需要技术服务的原因、服务内容和

支付标准,原则上一个项目一签。 3.2技术服务应当对每次提供服务做出书面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服务内容。 3.3技术服务应当在每次提供服务后出具小结,对服务的内容和产生的效果做出文字描述。 3.4技术服务应当在一个合同周期(一般为一年)结束时对服务提供方做出总结性的书面评价(应包括服务效果的验证和续不续签合同的原因的描述)。 3.5效果是指本办法第2条所述项目接受技术指导和服务产生的效益和成果,可以是项目因接受技术服务而产生的时间效益、资金效益等利益,或者是最终形成专利、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成果。 3.6评审费应有评审原因(有文件规定的提供文件,无文件规定的提供书面报告)、评审过程记录(比如:会议通知,签到记录;鉴定费也如此)、载有评审(或鉴定)结果的文件。 4支付 4.1技术服务协议的签订部门应根据合同进度支付技术服务费,审批流程按照公司《资金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支付时应提供协议、服务记录、小结(或总结)、发票(如是个人,提供签领记录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或其他完税凭证。 4.2评审费(或鉴定费)的支付审批流程按照公司《资金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发生部门应在费用报销时提供第3条3.6款所述资料和发票(如是个人,提供签领记录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或其他完税凭证。

技术部质量管理制度

技术质量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加强咨询设计及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保证交付运行的项目能够符合顾客的要求,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设计能力及产品的专业品质,特制定此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此制度将保障项目设计标准、质量控制标准及流程的管理严格按照GB/T 50380-2006(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等标准管理体系的要求有效运行。最终达到设计产品和施工服务符合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二、质量方针 质量第一,诚信服务,遵法环保,人本管理,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质量第一――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终身负责”的管理理念,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程设计、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加强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控制管理,认真做好质量安全控制工作; 诚信服务――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信守承诺严格履行合同,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做到沟通及时、以诚相待、服务周到。为工程项目设计建造的全过程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服务,努力提高顾客满意度; 遵法环保――坚持“依法治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严格遵循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降耗等政策,使设计产品和施工过程满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人本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保持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持续改进――坚持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在过程管理中发现薄弱环节并严格执行纠正预防措施,使设计产品质量和设计施工全过程处于可控在控状态,保持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 追求卓越――逐年提高技术质量管理目标,坚持开展行业对标管理,以行业标杆为学习榜样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保持设计团队的技术和管理不断创新、工程项目力争创优、企业绩效持续改善。

运维技术研发管理规范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技术研发经费管理 (1) 第三章技术研发环境管理 (2) 第四章技术研发团队管理 (3) 第五章技术研发人员的绩效管理 (4) 第六章技术研发规划管理 (4) I

技术研发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运维技术和工具的预研和开发管理,有效提升公司运维服务能力,不断改进服务过程,为客户提供稳定、安全、高效运行的运维产品和工具,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在研发中心立项自研的运维系统项目和运维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管理。第三方的运维系统项目和运维产品的集成技术管理,由事业部负责。 第三条本规范由研发中心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章技术研发经费管理 第四条技术研发经费管理原则 技术研发实行重视研发成本、促进研发进度、关注研发效益的经费管理原则,由集团财务部统一归口管理。 第五条技术研发经费管理职责 集团财务部负责建立研发经费管理制度,根据研发计划和费用预算,提前准备资金确保研发资金需求,同时有效监督研发经费的合理使用。研发中心负责按照研发计划制定并执行各项开发项目的研发预算,有效利用研发经费。 第六条技术研发预算管理 6.1为规范集团的经营预算管理流程,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保证集团经营目标的实现,根据《公司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章程》,公司财务部制定了《经营预算管理制度》。 6.2研发体系作为集团预算单位之一,对技术研发预算目标的实现承担经济责任,并享有相应的资源使用权,通过预算编制管理、预算执行管理和预算调整管理三个方面实施预算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编制和上报研发的经营预算草案,提供预算编制的各项基础资料;严格执行下达的正式经营预算方案,在预算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分解和落实研发预算指标,监督和保证研发预算得到执行;分析和报告研发预算执行情况;当发生特定情形时,提出经营预算调整申请;配合财务部做好各项预算管理工作;研发负责人对研发预算执行结果负责。

创新改善管理规定

创新、改善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调动广大员工献计献策的积极性,不断推动公司的发展与创新,减少浪费,节约成本,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二、范围:公司所有员工。 三、权责: 1、行政中心负责制度的制定、修正,以及小发明、小改善、小点子征集、验证、实施与奖励; 2、各单位、部门负责组织人员,积极提交小发明、小改善、小点子并进行协助实施、验证; 3、与提案相关的分厂厂长及部门主管负责对提案进行专项跟踪、落实和执行; 4、总经理负责对制度的核准及奖励的审批。 四、具体内容: 1、公司所有员工,都有义务和权利参与公司的小发明、小改善、小创新、小改革、小点子的管理活动,并积极响应。内容不限,例如管理和流程的规范、操作方法和工艺流程的改进、设备改造、新技术和新产品引进、产品的创新设计和改善等等,凡认为有改善空间的,能推动公司发展的都可以提出。 2、提案可以通过短信、OA、邮箱、书面等方式上报。提报时应注明本人姓名、部门、联系方式,提报事项,要内容明确、表述清晰。对于改善、创新型事项要指出问题点,有解决方案及预期效果等。 3、小发明、小改善、小点子,若属于本部门的创新事项,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行政中心,若属于跨部门或其他部门的创新事项,可以直接交到行政中心,无需逐级审批。提交时行政中心做好登记,以便回复。(涉及薪酬待遇、工作关系、食宿等个人利益的意见或建议,不在本制度范围之内,可另案处理。) 4、行政中心接到小发明、小改善、小点子后,根据内容进行整理归类,并召集相关人员对接,评估提案情况(已经实施或重复的提案以最先提出者为申报人),并在3个工作日内给以明确回复。 5、对于采纳的小发明、小改善、小点子,根据实施的难易程度及经费投入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立项:(1)内容单一,涉及单个部门,无需经费投入,一周内可以完成的,不需立项,只需将提案提交行政中心进行备案,行政中心对改善前后的状况进行评估确认即可。 (2)内容相对复杂,需要经费投入,时间周期在一周以上,需多个部门配合的事项,行政中心接到提案后需立项,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评估后将评估意见提交总经理审批,经审批通过后才能实施。6、小发明、小改善、小点子一经采纳,根据实施效果,给予相应奖励,具体奖励标准见《改善创新收益与激励标准》 7、实施效果的评定,由实施单位/部门进行填写,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确认后,行政中心负责复核及实施奖励。 8、每月20日,行政中心汇总当月小发明、小改善、小点子的采纳数量及奖励金额,统一做表,报公司审批,批准后的名单及事例通过OA进行发布,奖金随月度工资进行发放。 9、行政中心每月对提出小发明、小改善、小点子的员工进行宣传报道,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热情。 10、年终行政中心对全年的小发明、小改善进行汇总,根据提案数量和收益,评选出个人一、二、三等奖和团队一、二等奖,并分别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本规定自批准之日开始执行。 六、附件: 1、《创新改善申报表》; 2、《改善创新收益与激励标准》 xxxxxxxxx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拟制:审核:批准: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 管理规范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1.为了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行为,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 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要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规范管理目标是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水平,保障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4.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技术人员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必须保障服务对象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权益,保障服务对象获得国家规定的免费技术服务,满足服务对象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及相关方面的需求。 5.本规范是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和技术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 第二章质量管理基本要求 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规范管理包括机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器械仪器设备管理、药品和避孕药具管理、技术服务过程管理、技术服务文书档案管理、环境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等。 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设立技术服务质量管理组织,配备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人员,制定技术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机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逐步引入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创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理念。 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是技术服务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机构技术服务质量管理组织的建立和质量管理标准、规范的组织实施。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是本机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成员,是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者。

技术部日常管理制度

企业的生产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员工管理制度。以下的为某企业技术部管理制度,仅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强化生产管理,建立最佳的生产秩序,使生产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达到产品质量佳、消耗低、效益好的目的,确保公司的生产活动持续、稳定、可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公司生产管理,即从计划安排、原料进厂、生产过程到成品出库的生产全过程。 第三条制造管理部是负责全公司生产管理的职能机构。公司生产管理分两级:一级生产管理为制造管理部,二级生产管理为生产厂。二级生产管理必须服从一级生产管理指令,并建立二级生产管理办法。 第四条生产管理的各环节、各工序必须遵循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总目标,做好各项平衡,使其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组成一个完整有效的生产管理体系。

第二章管理职能 第五条管理职能 1、制造管理部负责公司原燃料采购、物流运输、生产、成品销售和技术质量、能源管理工作,负责公司总体生产组织、调度、指挥和协调工作,负责牵头公司年度、月度生产作业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负责日常停产检修计划审批。 2、工程部负责公司生产设备与备品配件的计划、采购和管理,负责公司检修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负责公司安全和计量管理。 3、运输部负责码头生产经营管理和公司运输计划的实施,以及本区域的设备和安环管理等。 4、生产厂负责生产区域的生产、技术质量、设备和安环管理等。 第三章生产、能源计划管理 第六条协调公司日常生产,负责公司总体生产、能源计划管理与跟踪实施、牵头制订与实施公司年度和月度生产经营计划、

生产厂日常生产配比审批下发以及日常检修计划审核,负责原燃料和能源介质总体平衡工作,负责生产和能源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归档管理工作。 年度生产经营计划是公司生产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公司本年度生产的宏观安排,由制造管理部牵头,运输部、生产厂、财务部等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制订,经公司领导批准后下发给全公司各部门实施。 第八条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包括三个月的滚动计划)是公司日常生产管理的依据,是公司生产任务的统筹安排和考核依据。月度生产经营计划以公司的年度计划大纲为依据,结合年度大中修安排,由制造管理部负责制订,经公司领导批准后下发给全公司各部门实施。 第九条工程部每月20日前将下月“公司大中修计划”(包括三个月的滚动计划)报制造管理部,作为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安排的依据;每年11月15日前将下年“公司大中修计划”报制造管理部,作为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安排的依据。 第十条公司各部门收到公司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后,要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并制订出本单位的具体运作计划。

研发系统文件管理规范

研发系统文件管理规范 1目的 建立并执行研发系统文件要求和管理的规定,确保研发系统文件管理工作规范、统一、有效,符合公司文件管理程序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研发系统开发文档、技术文件、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指南文件的管理。 3术语和定义 无。 4职责与权限 研发管理部负责产品开发文档、技术文档、管理工作文件、指南文件及其它文件的归口管理,研发系统相关部门配合。 5内容及流程 研发系统文件包括产品开发文档、技术文档、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指南文件及其它文件等。结构如下图:

研发系统文件编号及版本参考《研发系统文件编号及版本规定》。 5.1研发系统管理文件 5.1.1管理工作文件及指南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 5.1.1.1研发系统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指南文件由技术委员会依据质量体系要求,规划研 发系统程序文件及各级工作文件,研发管理组织相关部门编写,文件编号由编写者向质管QA助理申请。编写需使用公司统一的文件模板。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经研发系统内部预审后,提交质管部按组织公司涉及部门评审、会签,文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在OA上发布生效。 5.1.1.2研发系统级指南文件由研发管理部组织评审,各产品线及部门级指南文件由编写人所在 部门技术秘书负责组织评审。指南文件提交文件编写者主管部门经理审核,部门所属产品线负责人批准,研发管理部发布生效。生效后的文件电子档抄送质管部及相关部门备案。 5.1.2管理工作文件及指南文件的更改、升版 5.1.2.1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的更改及升版按《管理工作文件的控制办法》执行。 5.1.2.2研发指南文件的更改升版,由编写人提前知会研发管理部后进行,升版后文件按首版评 审方式审核、批准发布。 5.1.3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及指南文件的发布生效方式及文件共享路径 5.1.3.1管理工作文件的生效发布由质管部在公司OA-办公系统的通知栏内进行发布;工作指南 文件由研发管理部通过QQ信息发布,同时在研发系统信息平台http://vss2/default.aspx 发布备查。 5.1.3.2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及工作指南文件在以下路径电子文件共享:\\VSS2\研发管理\工 作文件。 5.2技术文件 产品技术文件分设计文件及工艺文件以及支持产品生产、检验的工装夹具、设备仪器文件。根据项目研发现状,我们对技术文件分别进行研发过程的受控管理及样机文件(开发样机、工程样机)质管受控管理。 5.2.1研发过程技术文件管理控制 5.2.1.1分类 研发过程技术文件分机械类过程技术文件和硬件板卡过程技术文件,其中: 机械类过程技术文件:机械零件图(C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