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60D高密度电法仪

E60D高密度电法仪
E60D高密度电法仪

一、E60D高密度电法工作站简介

E60系列高密度电法仪是先进的设计理念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电子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体现了设计完善的硬件系统与功能强大的软件技术的完美结合。系统采用程控方式控制电极状态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以视电阻率剖面的形式实时显示在屏幕上,便于实时监控资料的质量。E60系列高密度电法工作站不仅能够完成高密度二维、三维各种常规装置形式的测试,而且系统自定义装置形式功能可方便您各种科研和生产需求。E60全系列高密度电法仪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系统采用分布式设计,利用9芯电缆,单测线可连65535个电极;

2、具有自定义装置形式功能(二维);

3、具有分档滤波功能;

4、实时监测供电电流、测量电位曲线;

5、可屏蔽任意电极不进行数据采集,或剔除与任何一个电极有关的所有数据;

6、数据采集过程中实时显示当前数据点的供电电极、测量电极位置,并且能够随时停止,从任意位置开始进行数据采集;

E60D高密度电法工作站是E60系列高密度电法工作站中,功能全、功率大的最新型设备,系统由主机、PS-2型开关电缆、电极、开关电缆电源中继站(选配)、EP3000电源站(选配)、发电机(选配)、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和用户技术服务体系组成。

●E60D高密度电法工作站功能

1、二维、三维高密度电法勘探;

2、高密度复电阻率法勘探;

3、高密度双频激电勘探;

4、时间域激电勘探;

●E60D高密度电法仪的主要特点

1、发射电流大,可配备外接电源和发电机;

2、具有自定义装置形式功能;

3、功能方法全;

4、具有整个剖面重复采集并自动存盘功能,便于在监测模式下使用;

5、不仅可以用于精细的工程勘测,同时还可以进行长、深、大剖面的电法勘探。

二、E60D配置详细说明

1、主机部分(必配)

E60D主机为WindowsXp操作系统

中文数据采集软件

密封薄膜键和鼠标触控杆

双标准USB接口

●接收部分

最大电极开关选址数: 65535

电压通道

通道数: 1

采样精度: 1.525微伏(前放增益G=40dB)

最大输入信号: 10伏(峰-峰值)(前放增益G=0dB)

输入阻抗: 20M欧姆

滤波器:50Hz / 60Hz陷波

10Hz~1000Hz低通(分档可选)

电流通道

通道数: 1

采样精度: 76微安(最大输入±2.5安培)

0.61毫安(最大输入±20安培)

A/D转换位数: 16位

●发射部分

最大输出峰值功率: 400Vpp/1App(内置电源)

768Vpp/3App(外接电源)脉冲类型: 方波

脉冲长度: 1秒、2秒、3秒和4秒程控可选

●显示及记录部分

主处理器Intel 700MHz处理器

内存 128MB

内置硬盘10GB

显示器 1024×768 10” SVGA

键盘密封薄膜键和鼠标触控杆

接口标准USB

输入电源12V DC

记录格式Geopen格式/ABEM格式/文本

●环境要求

操作温度: -30℃~+50℃

储藏温度: -40℃~+70℃

操作湿度: ≤95%

防水等级:IP54(防尘、防雨)

●体积重量

体积380mm×230mm×100mm

重量6Kg

2、PS-2开关电缆(必配)

PS-2型智能开关电缆采用先进的无址连接技

术,曾在与水利部合作的项目“堤坝隐患探测系统”

中使用,2001年3月经专家鉴定被评为国际领先水

平。该开关电缆每根设计有8个电极开关,有极距

为5米的PS-2-5型和极距为10米的PS-2-10型两

种标准型号,当然极距也可由用户选定配置。

供电功率: 800Vpp/3App

供电线电阻R AB:10?

供电线电阻R MN:24?

静态功耗:12V 30mA

电缆直径:6mm

电缆重量:5Kg / 串

开关直径:15mm

开关长度:150mm

开关电缆抗拉强度: 200N

开关抗压强度:50Kg/cm2

开关寿命:105次

防水等级:IP54(防尘、防雨)

环境要求

操作温度: -30℃~+60℃

储藏温度: -40℃~+70℃

3、PS-2P型开关电缆中继电源站(选配)

为保证开关电缆中的电子电路正常工

作,该电源站可保证其接入点左、右各四根

PS-2-10开关电缆正常工作10小时,因此,

每铺设8条PS-2-10开关电缆需要串接一个

中继电源站(或中继电源线)。

电源容量:12V 4AH

充电时间:4~6小时

体积:160mm×80mm×60mm

重量:0.7Kg

环境要求

操作温度: -30℃~+50℃

储藏温度: -40℃~+70℃

操作湿度: ≤95%

4、EP3000外接供电电源(选配)

测,配接发电机利用该电源使最大供电电压高达

800伏。

输入电压:170~264V AC 47~63Hz(660V A)

直流输出:程控8档可选、连续可调

48V、96V、144V、192V、

240V、288V、336V、384V(1.5A)体积重量:300mm×170mm×190mm

8.5Kg

环境要求

操作温度: -10℃~+50℃

储藏温度: -40℃~+70℃

操作湿度: ≤95%

操作方式:薄膜键盘

三、软件系统

E60D高密度电阻率法工作站软件系统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自定义观测系统设计软件、二维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软件、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采集软件、高密度复电阻率数据采集软件、双频激电数据采集软件、时间域激电数据采集软件等。

●高密度电阻率法自定义观测系统软件

●二维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采集软件

E60D的高密度采集软件具有

●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采集软件

●高密度双频激电数据采集软件

●时间域激电数据采集软件

三、应用范围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它是以岩土介质的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建立的地中稳定电流场的分布规律从而达到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目的。E60D可广泛应用于下述各领域:

1、工程地质勘察

E60D高密度电法具有动态范围大、测试精度和工作效率高、结果直观等特点,可应用于地质勘察的各处阶段,满足不同的勘察目的,诸如:地质分层、冻土层调查、地质软弱夹层调查、滑坡体、滑动面调查、断层与破碎带调查等。

工程名称:四川长岭县 装置形式:二极法电极间距:1米 电极数:60

日本 温纳 电极间距:2米 电极数:32

工程名称:冻土调查

地点:日本某地 仪器型号:E60B 装置形式:二极 电极间距:0.3米

电极总数:60 最大隔离系数:10

目标埋深:3米

工程名称:延吉至图门高速公路中里滑坡调查

仪器型号:E60B

装置形式:滚动二极电极间距:2米 电极总数:97 最大隔离系数:20

目标埋深:30米

2、堤坝隐患探测

黄河河堤隐患探测

仪器型号:E60C

装置形式:温纳装置

工程名称:天津市北大港水库裂缝探测

仪器型号:E60B

装置形式:温纳装置

电极间距:1米

电极总数:50

最大隔离系数:15

目标埋深:15米

工程名称:堤坝注浆质量检测地点:浙江杭州

仪器型号:E60B

装置形式:滚动二极

电极间距:2米

电极总数:34

最大隔离系数:10

目标埋深:10米

工程名称:安徽六安水库堤坝结构探测

仪器型号:E60B

装置形式:温纳(滚动) 电极间距:2米 电极总数:120 最大隔离系数:20 目标埋深:30米

工程名称:山东沂源水库粘土墙渗漏检测

仪器型号:E60B 装置形式:温纳 电极间距:2米

3、岩溶探测

地点:湖南益阳灰山港洛湛铁路线

仪器型号:E60B 装置形式:二极滚动 电极间距:5米 电极数:60

最大隔离系数:20

3、考古探测

工程名称: 杭州墓室探测地点:浙江

电极间距:米 目标埋深:米

仪器型号:E60B

装置形式:二极滚动 0.2电极总数:70

最大隔离系数:10 2

工程名称:考古探测 电极间距:1米 电极总数:30

最大隔离系数:10 目标埋深:5米

地点:浙江杭州 仪器型号:E60B 装置形式:二极

4、灌浆质量检测

工程名称:营抚公路珠宝隧道坍塌

装置形式:斯龙贝格

电极间距:2米 电极总数:40

最大隔离系数:20 注浆质量检测仪器型号:E60B

目标埋深:30米

5、采空区调查

6、隧道超前探测-

7、地质坍陷区三维高密度调查

高密度电法

废弃多氯联苯电力电容器 物探探测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本次主要对宜昌供电公司和黄龙滩水电厂共5处疑似含PCBs电力设备填埋点进行探测,准确定位含PCBs电力设备的位置和深度。 1、宜昌供电公司探测区 宜昌供电公司探测区位于宜昌市国宾花园酒店附件,距离市中心约3km,距离宜昌火车站3km。经过前期调查了解,共涉及4块区域,每块区域面积大约500平方米。填埋物为6只含PCBs的10kV电容器,型号为:YL10.5-30-1,单只电容器尺寸约为30cm。 2、黄龙滩水电厂探测区 黄龙滩水电厂位于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以西4公里的峡谷出口处,紧邻襄渝铁路和316国道。本次探测区位于黄龙滩水电厂的水电宾馆附近,填埋物为1只含PCBs的滤波电容器,填埋深度约8米。目前已确定填埋地点位于我厂度假区接待中心楼东南方向与316国道之间的空地处(地表已做硬化处理),疑似埋设区域为顶边约5.54m、底边约21.14m、两腰约为24.47m的梯形区域内,面积约200㎡;坐标为:东经110°31′11″,北维:32°40′42″。

二、作业技术依据 2.1技术依据 (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以下简称规程); (2)《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以下简称规范); (3)《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 7-2007); (4)《电力工程物探技术规程》(DL/T 5159-2012); (5)《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T73-2010)。 2.2坐标和高程基准 采用珠区平面坐标系统,投影带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14°;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2.3 成图比例尺及成图规格 成图比例尺为1:500,成图规格为50cm×50cm。 三、现场物探工作基本流程 1、外业工作之前,通过调查、实地探测等手段对测区地形、地表覆盖物、地下可能干扰探测的金属管线(地下管线探测)等作全面了解和分析并制作测区地下管线分布图。 2、在测区布设行距、排距均为1米的网格,并在地面设置标示。作业区域周边设置警示标示和围栏,禁止闲人进入。 3、根据实地调查情况以及填埋物基本情况,选用相应的物探方

风电发展趋势

一、世界风电产业发展的总趋势 世界能源消耗量的持续增加,使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形势愈发明显,缓解能源危机、开发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类别,在地球上是最古老、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全球范围内的巨大蕴藏量、可再生、分布广、无污染的特性使风能发电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1、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发展迅猛 基于美国、德国、法国、丹麦等发达国家对发展风能的高度关注,以及积极出台并实施促进风电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世界风电产业的发展。据全球风能协会(GWEC)公布的1995-2009年统计数据,比较详实地揭示了世界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长趋势。截至2006年底,世界风电装机新增装机容量为15. 197 GW(吉瓦,相当于103兆瓦),同比2005年增长31.8%, 1995年以来平均年增长27.24%:世界风电装机累积容量己达74.223 GW,同比2005年增长25.6%, 1995年以来平均年增长28.35%.最近GWEC数据显示:2007年世界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20.073 GW, 2008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27. 00 GW, 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为36. 5 GW,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已逾150. 00 GW。 2、欧洲引领世界风电产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起,欧洲制定了《风电发展计划》,确立了风电发展目标: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0 GW,并要求其成员国基于此发展目标制定本国的发展目标与计划。在德国、西班牙和丹麦等国推动下,风电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3、风电已成为世界主要替代能源之一

高密度电法(1)

实验二高密度电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采集工作方法;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二、高密度电法的勘探原理 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常规电阻率法大体相同。它是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电探方法,根据在施加电场作用下地中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推断地下具有不同电阻率的地质体的赋存情况。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系统由主机、多路电极转换器、电极系 3 部分组成。多路电极转换器通过电缆控制电极系各电极的供电与测量状态。主机通过通讯电缆、供电电缆向多路电极转换器发出工作指令、向电极供电并接收、存贮测量数据。数据采集结果自动存入主机,主机通过通讯软件把原始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机将数据转换成处理软件要求的数据格式,经相应处理模块进行畸变点剔除、地形校正等预处理后,做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在等值线图上根据视电阻率的变化特征结合钻探、地质调查资料作地质解释,并绘制出物探成果解释图。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实验内容 本实验在室外采用温纳装置做剖面观测,学习电法勘探的野外工作过程和仪器操作,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整理,编写实验报告。 (二)仪器 高密度电阻率勘探工作仪器包括测量系统和反演软件系统。测量系统包括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测控主机)和WDZJ-3多路电极转换器。该系统具有存储量大、测量准确快速、操作方便等特点,并且可方便地与国内常用高密度电法处理软件配合使用。(三)装置形式 采用的装置形式为:固定断面扫描装置α排列(温纳装置AMNB)见图1-1。测量时,AM=MN=NB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一条剖面线;接着AM、MN、NB增大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依此不断扫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由于供电电极AB和MN均按一定比例增大,所以在反映深部信息是

风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风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Wind Power Technique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wind power technique. Abstract: Key words: anemo-electric generator ; current situation ; developing trend 0 引言 风电古老而现代,但之所以到近代才得以发展,是因为在这方面存在许多实际困难。主要表现在:(1)风本身随机性大且不稳定,对其资源的准确测量与评估存在误差;(2)风速大小、风力强弱、风的方向都随时间在变化,设计制造在不同风况下都能保持稳定运行的风电系统,并使其风电输出功率效率高且理想平滑十分困难;(3)风为间歇式能源,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都将随风速的变化而变化,在与电网连接时,需要考虑输出功率的波动对地区电网的影响。此外,在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如何延长的寿命以及改善系统储能措施使其容量更大、体积更小、效率更高且寿命更长等问题上尚有待于得到更完善的解决。 1 风力发电技术发展现状 现代风力发电系统由风能资源、组、控制装置及检测显示装置等组成。组是风电系统的关键设备,通常包括风轮机、发电机、变速器及相应控制装置,用来实现能量的转换。完整的并网风力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见图1。

率曲线比较 长期以来风力发电系统主要采用恒速恒频发电方式( Constant Speed Constant Frequency 简称CSCF)和变速恒频发电方式(Variable Speed Constant Frequency 简称VSCF)两种。 恒速恒频发电方式,概念模型通常为“恒速风力机 +感应发电机”,常采用定桨距失速或主动失速调节实现功率控制。在正常运行时,风力机保持恒速运行,转速由发电机的极数和齿轮箱决定。由于风速经常变化,功率系数C p不可能保持在最佳值,不能最大限度地捕获风能,效率低。 变速恒频发电方式, 概念模型通常为“变速风力机+变速发电机(双馈异步发电机或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采用变桨距结构,启动时通过调节桨距控制发电机转速;并网后,在额定风速以下,调节发电机反转矩使转速跟随风速变化以保持最佳叶尖速比从而获得最大风能;在额定转速以上,采用变速与桨叶节距的双重调节限制风力机获取的能量以保证发电机功率输出的稳定性。 前者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但其发电效率较低,而且由于机械承受应力较大,相应的装置成本较高。后者可以实现不同风速下高效发电从而使得系统的机械应力和装置成本都大大降低。两者运行功率曲线比较如图 3所示。可以看出,采用变速恒频发电方式, 能在风速变化的情况下实时调节风力机转速,使之始终在最佳转速上运行,捕获最大风能[2]。 2 风力发电技术发展趋势

EC高密度电法仪操作说明书

E60C型电法仪仪器介绍 一、仪器简介 E60C型高密度电法仪是一种新型的电法仪,仪器采用程控方式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电极控制,采集的数据以图像或者曲线的形式实时显示在屏幕上,以便您随时可以监控资料的质量。该型仪器可以进行各种装置的高密度电阻率、双频高密度激发激化法、自然电位法、充电法等勘探方法的数据采集任务,由于仪器本身配置有高性能的计算机,故配合相应的处理软件系统,可对上述所采集的资料进行现场处理。 该型仪器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交通、能源、城建、工业与民用建筑、地质环境调查、环境灾害评价、堤防隐患探测等领域。 二、仪器的基本配置 2.1基本配置 主机 交流电源线 交流电源适配器 直流电源线 数据通讯电缆线 电极 电极开关电缆 数据采集软件包 仪器操作说明书 2.2仪器主要硬件技术指标 接收部分

通道数:最大可接65535个电极开关 采样精度:1微伏 最大输入信号:4伏(峰-峰值) 输入阻抗:20M欧姆 A/D转换位数:22位(含6位浮点) 自电补偿:±3伏 发射部分 最大输出峰值功率:400伏/安培(内置),1000伏/6安培(外接)脉冲类型:方波 脉冲长度:1秒、2秒、4秒和8秒程控可选 环境要求 温度 操作温度:-20℃—+50℃ 储藏温度:-40℃—+70℃ 湿度 操作湿度:0~95% 储藏湿度:防水 操作环境 操作方式:野外采用薄膜键盘或者鼠标,室内可使用标准键盘 软件运行环境:Windows 9x操作系统

2.3仪器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E60C型电法仪内部线路板采用抽屉式抗振结构,外壳为铸铝合金,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仪器的使用温度为-20℃—+50℃,应避免在剧烈温度变化情况下使用仪器,以免仪器内部反霜,造成电器元件短路而损坏仪器; 2.在运输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剧烈振动,以免造成内部螺丝松动脱落和内置计算机硬盘的损伤; 3.屏幕上的尘土可用干净软布轻轻擦拭,切不可用有机溶剂,以免损伤屏幕; 4.仪器在关闭系统电源之后,应该等待30秒后再打开电源,以免造成仪器内部元器件的损伤; 5.仪器长期搁置不用时,应该每隔一个月左右开机一次,以防止电子元器件的老化和防潮; 6.不要在仪器内置的计算机内使用盗版软件,以免系统感染病毒而影响您的使用; 7.电极开关电缆线应该谨慎使用并妥善安置,特别是电缆接头特别是电缆接头,一方面要注意防潮,另外就是注意在测试过程中不可热插。同时在野外 测试工作结束后,应将电缆两端的密封帽盖好,彻底清除上面的泥土,以免 锈蚀电缆。同时应该将电缆妥善保管,避免老鼠等动物咬伤电缆; 8.不要自行拆卸仪器,若有问题请尽快与厂家联系; 9.在野外进行数据采集时,应该采取遮阳设备,以避免太阳光直射屏幕; 10.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硬物接触仪器表面,以免造成仪器外壳喷塑层脱落而影响仪器的外观;同时应该特别注意屏幕的保护,以免造成

E60D高密度电法仪

一、E60D高密度电法工作站简介 E60系列高密度电法仪是先进的设计理念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电子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体现了设计完善的硬件系统与功能强大的软件技术的完美结合。系统采用程控方式控制电极状态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以视电阻率剖面的形式实时显示在屏幕上,便于实时监控资料的质量。E60系列高密度电法工作站不仅能够完成高密度二维、三维各种常规装置形式的测试,而且系统自定义装置形式功能可方便您各种科研和生产需求。E60全系列高密度电法仪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系统采用分布式设计,利用9芯电缆,单测线可连65535个电极; 2、具有自定义装置形式功能(二维); 3、具有分档滤波功能; 4、实时监测供电电流、测量电位曲线; 5、可屏蔽任意电极不进行数据采集,或剔除与任何一个电极有关的所有数据; 6、数据采集过程中实时显示当前数据点的供电电极、测量电极位置,并且能够随时停止,从任意位置开始进行数据采集; E60D高密度电法工作站是E60系列高密度电法工作站中,功能全、功率大的最新型设备,系统由主机、PS-2型开关电缆、电极、开关电缆电源中继站(选配)、EP3000电源站(选配)、发电机(选配)、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和用户技术服务体系组成。

●E60D高密度电法工作站功能 1、二维、三维高密度电法勘探; 2、高密度复电阻率法勘探; 3、高密度双频激电勘探; 4、时间域激电勘探; ●E60D高密度电法仪的主要特点 1、发射电流大,可配备外接电源和发电机; 2、具有自定义装置形式功能; 3、功能方法全; 4、具有整个剖面重复采集并自动存盘功能,便于在监测模式下使用; 5、不仅可以用于精细的工程勘测,同时还可以进行长、深、大剖面的电法勘探。 二、E60D配置详细说明 1、主机部分(必配) E60D主机为WindowsXp操作系统 中文数据采集软件 密封薄膜键和鼠标触控杆 双标准USB接口 ●接收部分 最大电极开关选址数: 65535 电压通道 通道数: 1 采样精度: 1.525微伏(前放增益G=40dB) 最大输入信号: 10伏(峰-峰值)(前放增益G=0dB) 输入阻抗: 20M欧姆 滤波器:50Hz / 60Hz陷波 10Hz~1000Hz低通(分档可选) 电流通道 通道数: 1 采样精度: 76微安(最大输入±2.5安培)

风电发展趋势

风电发展趋势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一、世界风电产业发展的总趋势 世界能源消耗量的持续增加,使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形势愈发明显,缓解能源危机、开发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类别,在地球上是最古老、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全球范围内的巨大蕴藏量、可再生、分布广、无污染的特性使风能发电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1、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发展迅猛 基于美国、德国、法国、丹麦等发达国家对发展风能的高度关注,以及积极出台并实施促进风电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世界风电产业的发展。据全球风能协会(GWEC)公布的1995-2009年统计数据,比较详实地揭示了世界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长趋势。截至2006年底,世界风电装机新增装机容量为15. 197 GW(吉瓦,相当于103兆瓦),同比2005年增长%, 1995年以来平均年增长%:世界风电装机累积容量己达 GW,同比2005年增长%, 1995年以来平均年增长%.最近GWEC数据显示:2007年世界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 GW, 2008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27. 00 GW, 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为36. 5 GW,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已逾150. 00 GW。 2、欧洲引领世界风电产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起,欧洲制定了《风电发展计划》,确立了风电发展目标: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0 GW,并要求其成员国基于此发展目标制定本国的发展目标与计划。在德国、西班牙和丹麦等国推动下,风电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3、风电已成为世界主要替代能源之一 步入21世纪,在《欧洲风能发展计划》的引领下,世界风电产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截至2009年底,在世界38个主要国家地区中,德国、美国、西班牙、印度、中国、丹麦等6个国家年度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已超过GW:在世界风电累积装机容量中,德国、

高密度电法的发展与应用_董浩斌

高密度电法的发展与应用 董浩斌, 王传雷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系,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文中从电极排列、反演处理方法、仪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发展,说明了所有电极排列方式是从对称四极、单极偶极和单极单极发展而来。在反演方法软件方面,介绍了基于圆滑约束最小二乘法及计算机反演快速计算程序。同时,提出供电时间、极化补偿和电极转换开关是高密度电法仪器发展的关键技术。文中列举了高密度电法在多个领域的应用简况,最后提出了高密度电法在今后发展的趋势为高密度激发极化法、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关键词:高密度电法;电极排列;反演软件;仪器;电阻率成像 中图分类号:P6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3)01017106 收稿日期:2003 01 10;修订日期:2003 0220 基金项目: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96-221-01-02) 作者简介:董浩斌(1964— ),男,博士,教授,地球物理及智能化仪器专业,主要从事地学、工控等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研究开发、信号处理等研究和教学工作。 1 高密度电法发展概况 这里的高密度电法指的是直流高密度电阻率法,但由于从中发展出直流激发极化法,所以统称高 密度电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际上是一种阵列勘探 方法,野外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百根)置于测点上,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集。当测量结果送入微机后,还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给出关于地电断面分布的各种物理解释的结果。显然,高密度电阻率勘探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使电法勘探的智能化程度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由于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具备的上述优势,因此相对于常规电阻率法而言,它具有以下特点:(1)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这不仅减少了因电极设置而引起的故障和干扰,而且为野外数据的快速和自动测量奠定了基础。(2)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扫描测量,因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地质信息。(3)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不仅采集速度快(大约每一测点需2~5s ),而且避免了由于手工操作所出现的错误。(4)可以对资料进 行预处理并显示剖面曲线形态,脱机处理后还可以自动绘制和打印各种成果图件。(5)与传统的电阻率法相比,成本低、效率高,信息丰富,解释方便,勘探能力显著提高。 关于阵列电探的思想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就有人开始考虑实施,英国学者所设计的电测深偏置 系统实际上就是高密度电法的最初模式,80年代中期,日本地质计测株式会社曾借助电极转换板实现了野外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数据采集,只是由于整体设计的不完善性,这套设备没有充分发挥高密度电 阻率法的优越性。80年代后期,我国原地质矿产部系统率先开展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及其应用技术研究,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并完善了方法理论及有关技术问题,也研制成了几种类型的仪器。 目前,研究高密度电法的方法技术和仪器的主要有中国地质大学等,生产仪器的还有原长春地质学院、重庆的有关仪器厂家。 近年来该方法先后在重大场地的工程地质调查、坝基及桥墩选址、采空区及地裂缝探测等众多工程勘察领域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2 高密度电法电极排列的发展 (1)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方式:高密度电法开始 时,研究的排列方式主要有3种:α,β和γ[1~8]。现 第10卷第1期2003年3月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 ing )Vol .10No .1 M ar .2003

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即是高密度电阻率法,它是以岩、土导电性的差异为基础,研究人工施加稳定电流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分布规律的一种电探方法 (一)特点:( 1 ) 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 这不仅减少了因电极设置而引起的故障和干扰, 而且为野外数据的快速和自动测量奠定了基础。( 2 ) 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扫描测量, 因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地质信息。(3) 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不仅采集速度快( 大约每一测点需2~5s) ,而且避免了由于手工操作所出现的错误。(4)可以对资料进行预处理并显示剖面曲线形态, 脱机处理后还可自动绘制和打印各种成果图件。(5)与传统的电阻率法相比, 成本低, 效率高, 信息丰富, 解释方便。 (二)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高密度电法仪日趋成熟。表现在:采用嵌入式工控机,大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采用笔记本硬盘存储数据,可以满足野外长时间施工的工作需求;系统采用视窗化、嵌入式实时控制与处理软件,便于野外操作;可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转换,计算机与电测仪一体化,携带方便。新一代高密度电法仪多采用分布式设计。所谓分布式是相对于集中式而言的,是指将电极转换功能放在电极上。分布式智能电极器串联在多芯电缆上,地址随机分配,在任何位置都可以测量;实现滚动测量和多道、长剖面的连续测量

图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 系统可以做高密度电阻率测量,又可以同时做高密度极化率测量,应用范围宽。 常用装置:高密度电阻率法在一条剖面上布置一系列电极时可组合出十多种装置。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电极排列原则上可采用二极方式,即当依次对某一电极供电时,同时利用其余全部电极依次进行电位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按需要转换成相应的电极方式。但对于目前单通道电测仪来讲,这样测量所费时间较长。其次,当测量电极逐渐远离供电电极时,电位测量幅值变化较大,需要不断改变电源,不利于自

直流电法、高密度和瞬变电磁法的简介

矿井直流电法勘探涵盖了巷道顶底板电测深法和矿井高密度电阻率法这两种方法,两者属于频率域,而矿井瞬变电磁法则为时间域的方法。 1直流电法技术的基本原理 直流电法勘探是测定岩石电阻率的传统方法。它通过一对接地电极把电流供入大地中,而通过另一对接地电极观测用于计算岩石电阻率所必需的电位或电位差信息(见图1)。 图1 电法勘探工作原理示意图 一个点电源O 在均匀介质中的电场形态为球形(见图2) ,每个球壳为一个等电位面,不同等电位面上A、B 两点会产生电位差,电位差的大小与其通过的介质的导电性(电阻率)有关。 此时通过直流电法仪测得A、B 两点的电位差,即可计算出介质的视电阻率。 A' j电流线 图2点电源在均匀介质中的电场形态 矿井直流电法勘探在井下巷道内安放物理场源和接收装置,因测点位置靠近勘探对象,缩短了目标体的探测距离,许多在地表无法探测到的较小规模地电异常体,在井下可获得较强异常响应,为提高电法勘探应用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巷道顶底板直流电测深法装置形式 固定MN法(施伦贝尔装置)

工作布置方式为A---M-O-N---B ,即以 O 点为中心,两边对称布置A 、M 、N 、B 四个电极四个电极按比例由近及远同步移动。 三极装置(常用于井下迎头超前探测) 工作布置方式为A---M — O —N----B (*)。即以 O 点为中心,两边对称布置M 、N 两个电极,A 、M 、N 三极由近及远逐步移动,B 极位于无穷远处。 图2 三极测深法示意图 上述两种装置中A 、B 、均为供电电极,用于向岩层供电;M 、N 均为测量电极,用于探测地电场电压,根据测出的电流、电压值结合装置系数就可以换算出地层视电阻率值。通过对不同深度地层的视电阻率值进行全方位探测和综合分析,就可以达到探测岩性或构造的目的。 矿井高密度电法 巷道顶底板电测深法由于受其观测方式的制约,不仅测点稀,工作效率低信息量小,而且更难从多种电极排列去研究地电断面的特征、结构与分布。因此,所提供的关于地电断面的地质信息贫乏,资料解释存在相当困难。为了克服上述困难与不足,更好的发挥物探在工程勘察中的优势,便发展出了高密度电阻率这项新的勘探技术。 其在原理上属于电法勘探中电阻率法的范畴,它是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为基础,以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变化分布规律,它是在常规电法勘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勘探方法。高密度电法集中了常规剖面法和电测深法两者的特点,不仅可以观测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横向电性变化情况,同时还可以观测垂向电性的变化特征,总体而言具

风电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简化

风电行业现状概要及发展前景 一、风电产业总体发展现状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全球风力资源的储约53万亿千瓦时/年,理论上只要能开发出50%的风力资源就可满足全球的电力能源需求。2010年底,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达1.99亿千瓦,发电量超过4099亿千瓦时,占世界电力总发电量的1.92%。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开始发展风电,欧盟、美国和中国风电市场现阶段左右着世界风电发展的大局。目前风电累计装机位于前10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德国,西班牙,印度,意大利,法国,英国,葡萄牙,丹麦。2010年新增装机位于前10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西班牙,德国,印度,意大利,法国,英国,加拿大,葡萄牙。 中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与目前风电五大国相比较,我国的风电资源与美国接近,远远高于印度、德国、西班牙,属于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国家。“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并网风电得到迅速发展。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风电总装机连续5年实现翻番。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颁布实施。此后,国家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为风电产业的电网接入、电量收购、电价分摊和结算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保障。特别是2009年出台的《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规定按照四大风能资源区统一执行标杆上网电价,消除了招标电价和审批电价的不确定性,增强了发电企业投资风电的信心。截至2010年底,中国全年风力发电新增装机达16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2020年3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目标也在2010年提前实现)。 未来风电发展趋势中国政府把大力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

高密度电法工作报告全解

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 物探报告 二0一六年六月

报告名称: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报告单位:物探院 项目负责:嵇星华 编写人:嵇星华 物探院 二0一六年六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4) 1.1、探测区地质概况 (5) 1.2、探测区地质概况 (5) 2、探测对象地球物理前提分析 (5) 3、探测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6) 4、仪器设备 (6) 5、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统计 (6) 6、探测原理及数据处理解释 (7) 6.1、探测原理 (7) 6.2、质量评价 (7) 6.3、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 (8) 7、剖面解释 (8) 7.1、雷河物探横剖面图 (9) 7.2、致富路物探横剖面图 (10) 7.3、琪嘉物探横剖面图 (11) 8、结论及建议 (14)

前言 1、工程概况 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位于烈区,本次工作分别为雷河、致富路、琪嘉路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内,地势较平坦,交通便利,见物探工作示意图(图1)。我院受委托开展该项目的工程物探工作。2016年6月9号设备、仪器进场开始野外工作,2015年6月11日结束野外转入室内数据处理,综合分析报告编写工作,2016年6月13提交物探成果报告。 (图1)

1.1、探测区地质概况 本区地下水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蒸发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丰水期多现于6~9月份,枯水期多出现于12月至第二年2月。年水位变幅2.0m左右。本次勘查期水位埋深大约为4.0~4.3m。 根据以往地质资料,场地内埋深10.0m以浅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分为四个地层,主要特性分析如下: ①层杂填土(Q4ml):灰黄、黄褐色,松散,潮湿,主要由混泥土路面、石块及煤矸石结 构组成。本层厚度1.0~2.1m。 ②层黏土(Q4al):黄褐色,可塑,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夹薄层粉土, 本层层底埋深3.5.0~4.4m。本层厚度1.3~3.4m。 ③层粉质黏土(亚黏土)(Q4al):黄褐~青黄杂,可~硬塑状态,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含砂礓,本层层底埋深3.5~4.4m,厚度4.2~5.0m。 ④层粉砂(Q3al):浅黄色,饱和,中密状态,土质均匀。本层层底埋深4.4m以下(未揭 穿),最大揭露厚度1.9米。 1.2、探测区地质概况 本次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勘察的目的主要是查明污水管道铺设路线地下隐伏的管线等地质情况,为该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管道的铺设路径及施工方法提供指导性科学依据。 2、探测对象地球物理前提分析 城市地下管道主要包括煤气、自来水、污水、雨水、通讯、暖气管线等等。地下管线在地面以下层层交错,错综复杂,形成了网状的地下管网。从制作材质上来说,地下管道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管道,其中非金属管道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施工过程中,为避免损坏地下管线,需要查阅施工区域的地下管线资料,但实际中,往往查阅不到精确、详细的资料,因此,地下管道的探测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一般说来,在淮北平原地区,无论是金属材质的管道还是混凝土管道,在视电阻率或反演模型电阻率剖面上都呈现高阻反映。因为在埋设金属管道时,要在其表面包裹防锈防腐塑料布或涂复具有同样效果的涂层,管道沟内及管道周围大量投放碎石和砂土,完全覆盖后还要进行夯实碾压。反映在实际探测中,与管道周围的土层相比,应当呈现出相对高阻的闭合圈。此外,如钢质供水管道和钢质煤气管道的外面都包裹有塑料防腐材料,供热的钢质管道更包裹有一定厚度的泡沫海绵及橡胶保护层,地下集束型通讯电缆、光缆的塑料外皮毫无疑问属于高绝缘材质,其铺设需要事先埋置塑料材质的外保护管,这些外管也都是高绝缘物质,与周围相对低阻土层有明显的电性差异。因此,通过这种地电性质,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利用电阻率方法来找到管线的分界面。这一特性构成

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 地质14-1班姓名:杨栋学号:142009020117 高密度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以及要求 在实际地质勘察的工作中,物探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其具有使用方便、快捷、成本小的优点,可以迅速的获取工程区域的相关地层地质情况。高密度电阻率法又是其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物探方法,是工程地质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所以我们有必要熟练的掌插高密度电阻率法的试验方法和数据解释。本实验要求达到以下几点: 1.学会高密度电法装置的布设方法以及测线的连接方式; 2.掌插高密度电法温纳四极、偶极法两种装置的数据采集; 3.学会数据的接收及转换; 4.学会电法的数据处理及计算机作图方法; 5.需要掌插的软件有: a、BTRC2004数据接收不格式转换软件; b、RES2DINV高密度电法处理软件。 二、基本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新兴阵列勘探方法,将多个电极,可达上百根,置于测线上,通过电极转换开关和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自动采集并能够进行现场数据处理、分析和成图。它是结合电剖面和电测深的直流勘探方法,它是在常规电阻率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仌然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的为基础,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变化规律。但它相对传统电阻率法而言,具有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一次布极可以完成纵、横

向二维勘探过程,既能反应地下某一深度沿水平方向岩土体的电性变化,同时又能提供地层岩性纵向的电性变化 地质14-1班姓名:杨栋学号:142009020117 的情况,具备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综合探测能力。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探测深度随着供电电极距的增大而增大,当隔离系数n主次增大时电极距也逐次增大,对地下深部介质的反应能力亦逐步增加。由于岩土剖面的测点总数是固定的,因此,当极距扩大时,反映不同勘探深度的测点将依次减少。通常把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观测电极的中点、深度为na的点位上,整条剖面的测量结果就表示成为一种倒三角梯形的电性分布及工作剖面。此次试验高密度电法用到两种装置: α排列,温纳装置AMNB,:Kα=2πa β排列,偶极装置AMBN,:Kβ=6πa 图1 高密度电发勘探的简单原理图 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且探测深度较深,野外采集的数据较大,仍 地质14-1班姓名:杨栋学号:142009020117 一定意义上讲提高了探测精度,相对于常规电阻率法而言,它具有以下优点: ,1,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这不仅

海上风电现状与发展

全球海上风电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全球海上风电现状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风能发电仅次于水力发电占到全球可再生资源发电量的16%。在全球高度关注发展低碳经济的语境下,海上风电有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潜质。在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可以快速地建立起吉瓦级的海上风电场,这也使得海上风电可以成为通过经济有效的方式来减少能源生产环节碳排放的重要技术之一。海上风电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凭借海风资源的稳定性和大发电功率的特点,海上风电近年来正在世界各地飞速发展。在陆上风电已经在成本上能够与传统电源技术展开竞争的情况下,目前海上风电也正在引发广泛关注,它具有高度依赖技术驱动的特质,已经具备了作为核心电源来推动未来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条件。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统)计,2016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2,219MW,主要发生在七个市场。尽管装机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但未来前景看好,全球14个市场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累计为14,384MW。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装机容量占全球的近36%,其次是德国占29%。2016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量占全球装机量的11%,取代了丹麦,跃居第三。其次,丹麦占8.8%,荷兰7.8%,比利时5%,瑞典1.4%。除此之外还包括芬兰、爱尔兰、西班牙、日本、韩国、美国和挪威等市场,共同促进了整个海上风电的发展。

1.欧洲海上风电现状 欧洲风能协会(WindEurope)日前发布的《欧洲海上风电产业统计报告2016》中指出,2016年欧洲海上风电投资达到182亿欧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9%。全年新增并网338 台风力发电机,新增装机容量1558MW,较2015年减少了48%;累计共有3589台风力发电机并网,装机总量达12.6GW,分布在10个国家的81个风电场。2016年,比利时、德国、荷兰和英国还有11个风电项目正在建设当中,完成后将增加4.8GW装机,使得累计装机量可达17.4GW。 2.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展望 虽然2016年欧洲海上风电的并网容量远低于2015年,但大量项目的开工建设意味着,在未来两年,并网容量将会显著增加。 由于第三轮拍卖被延期,在2016年增长出现放缓后,英国海上风电发展速度将明显加快。德国市场将持续增长。比利时也将有新增装机,这主要来自于Nobelwind风电场和两个于2016年8月被核准的项目。未来两年,丹麦和荷兰于2015年和2016年获得特许权的项目也将开始动工。 到2019年,欧洲开工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数量将减少,因为彼时欧盟各个成员国此前依据可再生能源指令(RenewableEnergyDirective)制定的国家可再生能源行动计划(NationalRenewableEnergyActionPlans,NREAP)s将到期。与2016年相似,到2020

国内风电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国内风电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01010202143 摘要 风电古老而现代,但之所以到近代才得以发展,是因为这方面存在许多实际困难,主要表现在:(1)风本身随机性大且不稳定,对其资源的准确测量与评估存在误差(2)风速大小、风力强弱、风的方向都随时间在变化,设计制造在不同的风况下都能保持稳定运行的风电系统,并使其风电输出功率高且理想平滑十分困难(3)风是间歇式能源,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都将随风速的变化而变化,在与电网连接时需要考虑输出功率的波动对地区电网的影响。 此外,在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如何延长风力发电机的寿命以及改善系统储能措施使其容量更大、体积更小、效率更高且寿命更长等问题上尚有待于得到更完善的解决。 关键字:风力发电国际海上风能现状趋势 Abstract wind power is ancient and modern, in the modern time is to development, because there are many practical difficulties,mainly embodied in:(1)wind itself randomness and not stable,there is error in its resources accurate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2) Size of wind speed, wind strength, the direction of the wind,all of them Changes with the time,design and manufacture under different wind conditions can keep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wind power system,and make them ideal smooth wind power output is high and difficult (3)The wind is intermittent energy sources, power will change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wind speed, need to consider when connected to the power grid output power fluctuation's influence on the regional power grid. In addition, to reduce the manufacturing cost and operation maintenance cost under the premise of how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system operation, how to prolong the life of wind turbines, as well as measures to boost the energy storage system to make its capacity is bigger, smaller volume, higher efficiency and longer life on such issues is still waiting to get more perfect solution. Keywords: wind power, international, offshore wind power, status, trends 1 前言

高密度电法勘探的装置选择和资料解释

高密度电法勘探的装置选择和资料解释 祁增云,任海翔,乔佃岳 (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本文就高密度电法勘探做了一些综合性论述,重点就装置的选择、资料解释、限制因素以及高密度电法勘探后期展望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装置;解释 1 概况 高密度电法勘探的出现使得电法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质的提高和飞跃,同时使得资料的可利用信息大为丰富,使电法勘探智能化程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高密度电法其核心只是实现了野外测量数据的快速、自动和智能化采集,它的工作实质依然是常规电法勘探原理,所以说它只是一种基于老原理的采集手段的提高,它并未脱离直流电法的框架,并算不得是一门全新的勘探方法。但是,由于其采集密度的增大、排列装置的增多,为传统电法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技术处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高密度电法勘探的装置选择、资料解释是两个关键环节。排列装置选择得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测试出探测目的所反映出的异常。资料解释则是探测目的最终反映和探测效果最直接表达。 2 装置的选择 选择哪种装置取决于场地大小、地形起伏、探测任务以及探测精度等因素。 2.1 场地因素 如果场地开阔,一般都使用四极装置(α、α2),因为该方法会获得最大的测量电位。这对于节省外接电源,减少供电电压,特别是压制干扰,增强有效信号,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场地不允许,那么最好使用三极装置(AMN、MNB),三极装置比四极装置将节省一半的场地。 2.2 地形因素 高密度电法勘探应尽力避免地形的起伏,然而事实常难随人意,这时候就得考虑哪种装置受地形的影响最小。在众多装置中,偶极装置受地形影响最为剧烈,它本身的电测曲线就已经复杂,如果加上地形的因素,其电测剖面形态会变得很难辨别。其次是三极装置,该装置遇到山谷或山脊时电测曲线会出现多个峰值,并且AMN和MNB两个装置的反映程度不均衡,故而判别起来困难较大。相对而言,四级装置受地形的影响较小,电测剖面形态比较好判断。 2.3探测精度因素 掌握探测精度(灵敏度)与装置的关系,是高密度电法中很重要的环节,也是众说纷纭,很难形成一个定论的问题。根据《高密度电法探测岩溶试验》结果,β装置灵敏度最高,γ次之,α最次,而据中国地质大学罗延钟教授研究,不等距偶极最灵敏,β次之,α再次之,γ最次,许多生产单位只单纯使用α一种装置。 Dr.M.H.Loke 认为: (1)α装置对于电性的垂向变化比水平向变化反映灵敏些。一般来说,此装置解决垂向变化(例如水平层状结构)问题比较有利,而去探测水平变化(例如狭窄垂向结构)就相对差一些。 (2)不等间距偶极装置对于电阻率变化有着最大的灵敏度,它对垂向电性变化十分灵敏而对水平变化相对不灵敏。

全球风能产业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

全球风能产业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来源:中国报告大厅2017/9/5 8:48:36 我要投稿 关键词: 风电产业海上风电风能 ?9月售电公司经营与交易实务研讨会第二期+电力交易员仿真训练第三期 ?【最后10个电厂免费名额】北极星第二届燃气轮机中国论坛下周召开!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从全球市场来看,风能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地球上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年来自外层空间的辐射能为1.5×1018kWh,其中的2.5%即3.8×1016kWh的能量被大气吸收,产生大约4.3×l0l2kWh的风能。全球风能产业从探索阶段逐渐走向成熟,无论是制造商、开发商还是运营商,都有明显的国际化、大型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以下对全球风能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外发展现状 因为其丰富的风力资源,在丹麦、荷兰等一些欧洲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发展比较早,风能产业也受到国家大力支持。在国际上风力发电技术和设备制造业的发展逐步领先。目前,我国也开始大力发展大型风力发电技术,并在相关政策上推进风电产业发展。发展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需要风电技术的支持,其对于环境条件的要求,大型风电机组是非常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的。其一般都只能在风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建立风场,而且由于发电机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需要适应复杂的工作条件,所以对于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我国大型风电技术还不够成熟,特别是一些重要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制造还主要依靠国外,但我国的风电产业正在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快速的发展。虽然当前风电项目逐步崛起,但多为非核心部件,而现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还很少。2008年世界排名前十的制造商及其国际市场累计占有量分别是:丹麦Vestas(31.4%)、德国Enercon(14.6%)、西班牙Gamesa(14.2%)、美国GE Wind(13.8%)、德国Siemens(7.4%)、印度Suzlon(5.0%)、德国Nordex(4.1%)、西班牙Acciona(1.8%)、中国金风(1.5%)、中国华锐(0.8%)。可以看出中国的风电技术还比较落后,还需要不断的自主研发拥有科技含量的新产品。 根据全球风能协会的统计显示,2010年一年内新增加的设备总容量为3827万千瓦。虽然与去年新增加的3879万千瓦比,新增速度有所下降,但是在过去的10年中新设设备增加的了10倍左右。2016-2021年风能开发利用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表明,和世界各国比较,我国新设设备达到了1893万千瓦,把其他国家远远甩在了后面。就中国一个国家就占到了世界全部的49.5%。而美国在中国之后排在第二位,新增设备为512万千瓦。紧接着是印度、西班牙、德国和法国。与10年前相比容量总量增加了11倍之多。中国在总容量上任然是第一,已经安装了4473万千瓦的设备,占到了全球总量的2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