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公开课试讲讲稿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公开课试讲讲稿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公开课试讲讲稿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在学习新课之前,首先回顾一下我们初中学习过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分解反应: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3.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两个化学反应属于以上四种反应中的哪种呢?

很明显,他们不属于以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因此,将化学反应分为上述四种反应类型,显然不能涵盖所有化学反应。

下面,我们再思考第二个问题:请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角度分析Fe2O3+3CO====2Fe+3CO2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同一个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这一类反应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刚才,我们是从得氧与失氧的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下面,我们将从化合价的升降这个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同样还是这个化学反应:

由此可以看出,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习题,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下面我们完成这个表格:

那么,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来看这个图:首先,置换反应

。。。。。。

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学习,我们将在下节课进行学习。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 1. 将木炭与氧化铜的粉未混合加热,可得到红色的铜。试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其中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并考虑它们的关系。 思路解析:C+2CuO 2Cu+CO2↑,从反应过程来看,氧化铜失去氧原子被还原为铜,炭得到氧原子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前者为还原反应,后者为氧化反应,两者在一个反应中同时进行,氧原子在两个反应中进行传递。 答案:氧化铜失去氧原子被还原为铜,炭得到氧原子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前者为还原反应,后者为氧化反应,两者在一个反应中同时进行,氧原子在两个反应中进行传递 2. 生活中有很多氧化反应,如金属腐蚀、细胞老化。请你总结氧化反应的本质,然后再在你的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是氧化反应。 思路解析:金属腐蚀是金属的化合价升高,细胞老化可能是得到了氧原子或失去了氢原子,其实质还是化合价升高。生活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燃烧反应,燃烧的物质总是得到氧原子化合价被氧化。 答案:实质是化合价升高。燃烧也是氧化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 根据以下几种常见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出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趋势。 氢氧氖钠镁氯 思路解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电子层数越少,得电子能力越强。 答案:氧和氯主要得电子,钠和镁主要失电子,氢得失电子能力都不强;氖则既不易得电子,又不易失电子。 4. 比较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总结其区别与联系。 思路解析:分析氯化钠和氯化氢形成过程中电子的得失或转移、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答案:氯元素的原子在氯化钠和氯化氢形成的过程中化合价都降低了,被还原,发生的是还原反应;钠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氢元素虽然不能得到电子,但它与氯原子共用的电子对偏离氢原子,氢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 (2004 全国春季高考理综)在下图所表示的粒子中,氧化性的是( ) A. B. C. D. 思路解析:氧化性的本质是物质得电子的能力,从粒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很清 楚地知道:最容易得电子的是 B 项中粒子。 答案:B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 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C. 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 D. 含有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思路解析: A 项正确,一般金属用还原其相应化合物的方法获得,非金属用氧化其相应化合物的方法获得;B 项将得电子能力与得电子多少混为一谈,实际上氧化性只与得电子能力有对应关系;C 项绝对化,也有阳离子如Fe2+可以继续被氧化,作还原剂;D 项正确,如H2O 中H 元素就是价,但它只有极弱的氧化性。 答案:AD 3. 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基础题及浓度习题及参考答案76358

物质的量浓度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容量瓶上无需有标记的是 A .标线 B .温度 C .浓度 D .容量 2.某实验需要0.2molNaOH 固体,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时,天平读数(游码及砝码)将 A .等于8.0g B .等于8.00g C .大于8.0g D .等于0.2g 3.0.5L1mol/L 的FeCl 3溶液与0.2L1mol/L 的KCl 溶液中,Cl -浓度比为 A .15∶2 B .1∶1 C .3∶1 D .1∶3 4.相对分子质量为M 的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g ,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g ·cm -3,则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110-?L mol S M ρ B . 1)100(1000-?+L mol S M S ρ C .110-?L mol M S ρ D .11000)100(-?+L mol S S M ρ 5.将标准状况下的aLHCl (气)溶于1000g 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cm 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L mol a /4.22 B .L mol ab /22400 C .L mol a ab /5.3622400+ D .L mol a ab /5.36224001000+ 6.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2mol/LK2SO4溶液的正确说法是 A .500mL 溶液中所含K +、SO 42-总数为0.3N A B .500mL 溶液中含有0.1N A 个K +离子 C .1L 溶液中K +离子浓度是0.2mol/L D .2L 溶液中SO 42-离子浓度是0.4mol/L 7.取100mL0.3mol/L 和300mL0.25mol/L 的硫酸注入5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该混合溶液中H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0.21mol/L B .0.42mol/L C .0.56mol/L D .0.26mol/L 8.某Al 2(SO 4)3溶液VmL 中含agAl 3+,取出V/4mL 溶液稀释成4VmL 后,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125/54Vmol ·L -1 B .125a/36Vmol ·L -1 C .125a/18Vmol ·L -1 D .125a/Vmol ·L -1 9.将2.4mol 某金属投入1.8L2mol/L 的某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7.2g 氢气,则该金属和酸分别是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人教版新教材《氧化还原反应》说课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氧化还原反应》。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具体分析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高中阶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中学化学中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新课程体系中是分三阶段完成的:在初中阶段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高中化学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能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后续课程如金属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多更具体的认识后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凡涉及到元素价态的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节课的教学处于第二阶段,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不仅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因此本节内容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到今后高中化学的学习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体验探究过程,体验知识生成的愉悦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 难点:从电子转移的微观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过渡语】为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不能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而是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根据这一原则我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法”从三个角度层层递进、由表及里,一环一环的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对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及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 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 2溶液中通入Cl 2 ,首先被氧 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 可判断氧化性:。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 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显氧化性;又如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如还原性:,氧化性:。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不一定: ⑴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前述的氯元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是价 态越低,氧化性超强。H 3PO 4 中+5价的P无强氧化性。 ⑵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⑶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得到或掉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 ⑷得到电子难的元素失去电子不一定容易,例如:第ⅣA族的C,既难得到电子,又难 失去电 子,与其它原子易以共价键结合。 ⑸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是氧化反应,也可能是还原反应。 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Cl 2、Br 2 、O 2 、I 2 、S等 (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CO 2、NO 2 、SO 3 、MnO 2 、PbO 2 等 (3)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浓H 2SO 4 、HNO 3 等 (4)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KClO 3、KMnO 4 、FeCl 3 、K 2 Cr 2 O 7 等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①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 应; ④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 应。 从数学集合角度考虑: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基本概念 . 2.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氧化剂 有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得电子 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 有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失电子 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例1]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继铁、铝制后的“第三金属”。工业上以金红石为原料制取Ti的反应为: aTiO2+ bCl2+ cC aTiCl4+ c CO ……反应① TiCl4+2Mg Ti + 2MgCl2 ……反应② 关于反应①、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TiCl4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剂; ②C、Mg在反应中均为还原剂,被还原; ③在反应①、②中Mg的还原性大于C,C的还原性大于TiCl4; ④a=1,b=c=2; ⑤每生成19.2 g Ti,反应①、②中共转移4.8 mol e-。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⑤ 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单线桥法) ①单线桥法。从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电子数目,不需注明得失。例: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双线桥法。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注明得失及电子数。例: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两类特殊的化学反应 ①歧化反应,同种元素同价态在反应中部分原子化合价升高,部分原子化合价降低。例: 3Cl2+6KOH KClO3+5KCl+3H2O ②归中反应。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趋于中间价态,解此类题最好将该元素的不同价态用数轴标出,变化的区域只靠拢,不重叠。例: 得2e-—— 2e- 失2e-— — 失5e 得5×e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练习题和答案.doc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的练习题和答案 1. 从1 L 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1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100 m L,下面关于这100 mL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B.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1 C.含氢氧化钠 4 g D.含氢氧化钠0.1 mol 答案 A 解析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无论取出溶液多少,其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离子浓度都不变,因为溶液属于均匀混合物,但其中所含溶质的量却要发生变化,100 mL 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其质量为 4 g ,所以只有A错误。 2. 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1 的是( ) A.将40 g NaOH溶于1 L 水中所得的溶液 B.将22.4 L HCl 溶于水配成 1 L 溶液 C.含K+的物质的量为 2 mol 的K2SO4溶液1 L D.将0.5 molL-1 的NaNO3溶液100 mL 加热蒸发掉50 g 水的溶液 答案 C 解析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中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A不准确;22.4 L HCl 气体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B不准确; 将溶液加热蒸发掉50 g 水后溶液的体积无法确定,D不准确。 3.1 molL-1 H2SO4 的含义是( )

A.1 L 水中含有 1 mol H2SO4 B.1 L 溶液中含有 1 mol H+ C.将98 g H2SO4溶于1 L 水中配成溶液 D.指1 L H2SO4溶液中含98 g H2SO4 答案 D 解析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来看,A的说法错误,主要是 1 L 水不对,应是 1 L 溶液;B 中溶液的 体积为1 L 时含有2 mol H+ ,B错误; 因为1 mol H2SO4 溶于1 L 水后 溶液的体积不清楚,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也说不清楚;D 准确,因为 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故1 L 溶液中含 1 mol H2SO4,其物质的 量浓度为 1 molL-1 。 4. 在10 mL 2.4 molL-1 的NaOH溶液中加入50 mL 水,下列说法 准确的是( ) A.稀释后溶液的浓度是0.4 molL-1 B.稀释后溶液的体积是60 L C.稀释后溶液的浓度为0.33 molL-1 D.以上答案均不准确 答案 D 解析稀释后体积不等于溶液和水的体积之和,稀释后溶液体积 不知道。 5.1.0 molL-1 的Na2SO4溶液是( )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讲课讲稿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初三化学教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介绍较简单,即“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从知识储备上来讲,他们的化学知识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不系统;从能力方面来看,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不能主动参与到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因此,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创设问题情境,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通过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然后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最后从本质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用电子转移观点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知识本身较为抽象复杂,且高一学生缺乏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弱,所以学习此内容时会感到困难,但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勇于发言这些有利因素,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整体来看,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时期,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内容对学生适时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内容分析: 本章共分三节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氧化还原反应。主要介绍用化合价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概念的实质。第二部分为离子反应,第三部分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实质和规律,对金属的冶炼和防护,化学电源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在中学阶段让学生掌握氧化——还有反应的基本概念,对于他们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和进一步深造也很必要。 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到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 可判断氧化性:。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 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显氧化性;又如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如还原性:,氧化性:。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不一定: ⑴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前述的氯元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是价 态越低,氧化性超强。H3PO4中+5价的P无强氧化性。 ⑵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⑶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得到或掉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 ⑷得到电子难的元素失去电子不一定容易,例如:第ⅣA族的C,既难得到电子,又难 失去电 子,与其它原子易以共价键结合。 ⑸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是氧化反应,也可能是还原反应。 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Cl2、Br2、O2、I2、S等 (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CO2、NO2、SO3、MnO2、PbO2等 (3)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浓H2SO4、HNO3等 (4)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KClO3、KMnO4、FeCl3、K2Cr2O7等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反应物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者失去氧,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定是同时发生的; 2、从化合价升降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时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注: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氧的得失; 3、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①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分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②从共用电子对角度分析,非金属原子间不易得失电子形成化合物,它们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到8(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电子对常偏向其吸引力较强的原子(显负价),而偏离其吸引力较弱的原子;注: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应; 氧化反应的本质:元素失去电子或者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应; 还原反应的本质:元素得到电子或者共用电子对偏向的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化合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注: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氧气在放电的情况下可以生成臭氧; 5、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

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则物质的氧化性就越强;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失电子能力越容易,则物质的还原性就越强; 氧化产物:物质失电子被氧化的生成物,具有得电子的性质(氧化性); 还原产物:物质得电子被还原的生成物,具有失电子的性质(还原性); 注:还原剂:有还原性,被氧化,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转化成氧化产物 氧化剂:有氧化性,被还原,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转化成还原产物 6、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2,Cl2,Br2,I2②高价金属阳离子:Fe3+,Cu2+,Ag+ ③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MnO2、KMnO4、K2Cr2O7、HNO3、H2SO4、KClO3④其他:H2O2,Na2O2; 常见的还原剂:①活泼或较活泼金属:K,Na,Ca,Mg,Al,Zn,Fe;②某些非金属单质:C,H2;③低价金属阳离子:Cu+,Fe2+;④非金属阴离子:S2-,I-,Br-,Cl-; ⑤较低价化合物:CO,SO2,H2S,NH3; 注:若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则只表现氧化性,作氧化剂;若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则只表现还原性,作还原剂;若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则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7、氧化剂、还原剂强弱的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判断: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从左到右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杭信一中何逸冬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 3、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4、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 ○2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习题一】 (2018?绍兴模拟)下列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FeCl2+Cl2═2FeCl3 B.ICl+H2O═HCl+HIO C.SiO2+2C高温Si+2CO↑ D.2Na+O2点燃Na2O2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规律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从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以此解答。 【解答】解:A.Fe和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选; C.C和S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Na和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习题二】 (2015春?高安市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 B.工业可采用火法炼铜:Cu2S+O2═2Cu+SO2,每生成2mol铜,反应共转移6mol电子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精选练习题

强电解质: 1、强酸:HCl 盐酸 H 2SO 4 硫酸 HNO 3 硝酸 HBr氢溴酸 HI氢碘酸 HCLO 4 高氯酸 2、强碱:NaOH KOH Ba(OH) 2 Ca(OH) 2 3、绝大多数盐:高中见到的盐全部是强的电解质 金属化合物:a、氧化物:氧化钙CaO 氧化钠NaCl 氧化镁MgO 氧化Al 2O 3 氧化锌 ZnO 氧化盐铁FeO 氧化铁Fe 2 O 3 氧化铜CuO 氧化汞HgO 氧化银AgCl b、过氧化合物:过氧化钠Na 2O 2 c、金属碳化物:碳化钙CaC 2 d、金属硫化物:硫化钙CaS 2二硫化亚铁FeS 2 弱电解质: 1、弱酸:碳酸H 2CO 3 亚硫酸H 2 SO 3 醋酸CH 3 COOH 氢硫酸H 2 S 氢氟酸HF 硅酸H 2SiO3 原硅酸H 3 SiO 4 所有的有机酸 2、弱碱:一水合氨NH3.H2O 所有的除强碱的氢氧化金属R(OH) 3、水H2O也是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1、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三氧化硫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 2、大多数有机物:甲烷乙醇蔗糖(有机酸和有机盐除外) 3、非金属化合物:氨气 (1)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的反应。 (2)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 )的反应。 (3)氧化剂(被还原 ):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 (4)还原剂(被氧化 ):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 (5)氧化产物: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后的对应产物(包含化合价升高

的元素的产物)。 (6)还原产物: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后的对应产物(包含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的产物)。 (7)强氧化剂与强还原性相遇时,一般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H2SO4(浓)与金属、H2S、S2-、HI、I-、HBr、Br-、Fe2+、P等。 Cl 2与金属、H 2 S、S 2 -、HI、I-、HBr、Br-、Fe 2 +、H 2 、SO2、、H2SO3等。 HNO3与金属、H2S、S2-、HI、I-、HBr、Br-、Fe2+、P、SO2、、H2SO3等。 (8).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在反应中只作还原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在反应中化合价既可升高又可降低,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性。 练习题 1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2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得电子 D.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电子被还原 3已知下列反应: 2FeCl3+2KI===2FeCl2+2KCl+I2① 2FeCl2+Cl2===2FeCl3② I2+SO2+2H2O===H2SO4+2HI③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符合学生情况,符合由现象到本质的学习规律。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又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较深层次的学习,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原电池、电解池、电极反应式知识的重要纽带,是物质分类和离子反应后又一类重要反应。同时,教材适时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对立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学科观和学科素养。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过程方法目标: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代表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3.教学重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是一个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又因为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跨度比较大,尤其学生对物质结构的知识了解不多,有关共用电子对偏移的知识比较陌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这一过程和方法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讲课稿

氧化还原反应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习过木炭还原CuO的反应,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和CuO反应,结果CuO失去氧原子还原成了单质Cu,发生的是还原反应;我们在分析一下C的变化,起还原作用的C夺走了CuO的O原子变成了CO2 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有一种物质被还原,必然会有一种物质 被氧化。C+2CuO=2Cu+CO2↑ 初中的时候我们还学习过这样的两个化学反应,C在高温的情况下和H2O 的反应,结果是H2O失去了O原子还原成H2,木炭夺走了H2O中的氧被氧化成了CO ;另一个反应H2还原CuO生成了Cu和H2O,刚才我们是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我们说失去氧的物质被还原,得到氧的物质被氧化,现在我们从化合价的角度来分析这些氧化还原反应: C+H2O= H2+CO;H2+CuO=Cu+ H2O (1)CuO中的Cu是+2价,发生还原反应后变成了0价的单质Cu;C单质为0价,发生氧化反应变成CO2,为+4价。 (2)再看一下H2O和C的反应,反应前H2O中的H原子为+1价,被碳还原为H2后变成了0价;而C由0价变成了+2价的CO,发生额是氧化反应。(3)最后我们再看一个H2还原CuO的反应,0价的H变成+1价,+2价的Cu 变成0价的Cu 这些反应都是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分别分析了反应前后各物质化合价的变化,不难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会发生变化并且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的还原反应。 我们再看一个初中学习过的Fe置换Cu的反应:Fe和CuSO4的反应生成FeSO4和Cu,单质Fe由0价变成+2价的FeSO4化合价升高,发生的是氧化反应,+2价的Cu由+2价变成0价的Cu单质,化合价降低发生的是还原反应。我们看整个反应过程并没有氧原子的得失,只有化合价的变化,他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这样我们就可以给氧化还原反应下一个定义了,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失e- →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 得e- →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有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3)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4)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精选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选择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否有元素的电子转移B.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 C.是否有氧元素的参加D.是否有原子的重新组合 2.下列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3.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实验室中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B.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Cl2(见P3-20) C.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D.实验室中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Na2CO3+CaCl2===CaCO3↓+2NaCl B.Fe+CuSO4===Cu+FeSO4 C.2NaHCO3Na2CO3+CO2↑+H2O D.CaO+H2O===Ca (OH)2 5.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金属冶炼 B.燃放鞭炮C.食物腐败D.点制豆腐 6.从硫元素的化合价态上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A.Na2S B.S C.SO2 D.H2SO4 二、选择题(有1-2个答案,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 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共10小题,每小题4分,计40分。) 7.下列说法中,能够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是否有电子转移 B.反应前后,元素是否有化合价变化 C.反应前后,是否有氧元素参加 D.反应前后,是否有氢元素参加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存在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B.只能是复分解反应 C.可能是置换反应 D.可能是化合反应 9.下列水溶液中的各组离子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Na+、Ba2+、Cl-、SO42-B.Ca2+、HCO3-、C1-、K+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知识点+测试题带答案)

必修1知识:物质的量&物质量的浓度&气体摩尔体积(二)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的配制知识点 1. 符号为________,单位为________,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 2.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所需仪器:________、量筒、容量瓶、________、烧杯、玻璃棒、________. 容量瓶上标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标记;实验室常用的规格有100mL、________、________和1000mL;在使用前要检查其________;不能用来配制________或________的溶液,也不能作反应器或用来________溶液. (2)配制步骤: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移→________→振荡→________→________→装瓶贴签 1、C B mol/L-1 B B B n C V 2、(1)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温度容积刻度线(无分刻度)500 750 是否漏 液强酸性强碱性长期储存溶液 (2)称量溶解冷却洗涤定容摇匀 一、选择题 1.下列溶液中,跟100mL 0.5mol/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A.100mL 0. 5mol/L MgCl2溶液 B.200mL 0.25mol/L AlCl3溶液 C.50mL 1mol/L NaCl溶液 D.25mL 0.5mol/L HCl溶液 【答案】D 2.将5mol/L盐酸10mL稀释到200mL,再取出5mL,这5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05mol/L B.0.25mol/L C.0.1mol/L D.0.5mol/L 【答案】B 【解析】令稀释后盐酸物质量浓度为c,则:10mL×5mol/L=200mL×c 解得c=0.25mol/L.由于溶液是均匀的,所以取出的5ml盐酸的浓度等于稀释后盐酸的浓度为0.25mol/L;故选B。3.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肯定为1mol/L的是( ) A.将40g NaOH固体溶解于1L水中 B.将22.4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C.将1L 10 mol/L浓盐酸与10L水混合 D.10g 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mL溶液 【答案】D 【解析】A.40g 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溶液的体积不是1L,因此溶 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故A错误;B.22.4L氯化氢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等于1mol,因此溶液 中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故B错误;C.混合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0L,根据稀释定律可知混合液的物质 的量浓度不是1mol/L,故C错误;D.10g NaOH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溶液的体积为0.25L,因此溶液中 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故D正确;故选D。 4.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是( ) A.将40 g NaOH溶于1 L水所得的溶液 B.将80 g SO3溶于水并配成1 L的溶液 C.将0.5 mol/L的NaNO3溶液100 mL加热蒸发掉50 g水的溶液 D.含K+为2 mol的K2SO4溶液 【答案】B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1、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反应。 2、反应物: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 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 3、产物: 氧化产物:失电子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 还原产物:得电子被还原后得到的产物 4、物质性质: 氧化性:氧化剂所表现出得电子的性质 还原性:还原剂所表现出失电子的性质 1、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作为还原剂,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化合价。 1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它的原子只能得到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氧化剂,如+7价的Mn和+6价的S 2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它的原子随反应条件不同,既能得电子,又能失电子,因此该元素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如0价的S和+4价的S 3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它的原子则只能失去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还原剂,如-2价的S 2、重要的氧化剂 1活泼非金属单质,如F2、Cl2、Br2、O2等。 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高价含氧酸及高价含氧化酸盐等,如MnO2,NO2;浓 H2SO4,HNO3;KMnO4,KClO3,FeCl3等。 3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3、重要的还原剂 1金属单质,如Na,K,Zn,Fe等。 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等。 3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 4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HCl浓,HBr,HI,H2S等。 5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2SO3,FeSO4等。 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有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 1、双线桥法 要点: 1箭头由反应物中化合价变化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化合价已经变化了的同一元素。升高、降低各一根箭头,越过方程式中间的等号 2电子转移数目: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化合价改变元素的原子个数m×每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个数ne-,即m×ne-。 2、单线桥法 要点: 1线桥从反应物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出发,指向反应物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箭头对 准氧化剂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箭头不过“=” 2在线桥上标明转移电子总数,不写得到或失去。 1、价态规律 同种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 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歧化和归中规律 价态归中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价态的变化“只靠拢, 可相交,不相叉”。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

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

1、硝酸银与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溶液:Ag++Cl-=AgCl↓ 2、2、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3、3、钠与硫酸铜溶液:2Na+2H2O+Cu2+=2Na++Cu(OH)2↓+H2↑ 4、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H2O=4Na++4OH–+O2↑ 5、碳酸氢盐溶液与强酸溶液混合:HCO3-+H+=CO2↑+H2O 6、碳酸氢盐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HCO3-+CH3COOH=CO2↑+H2O+CH3COO- 7、7、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反应:Ca2++2OH-+2HCO3-+Mg2+=Mg(OH)2↓+CaCO3↓ 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2HCO3-+Ca2++2OH–=CaCO3↓+2H2O+CO32–9、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Ca2++HCO3-+OH–=CaCO3↓+H2O10、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11、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CO2:Ca2++2OH–+CO3=CaCO3↓+H2O12、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CO2:OH–+CO2=HCO3-13、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Ca2++2OH–+2HCO3-=CaCO3↓+CO32–+2H2O14、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石灰水反应:HCO3-+OH–+Ca2+=CaCO3↓+H2O15、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2++2OH–+NH4++HCO3-=BaCO3↓+H2O+NH3?H2O16、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CO32–+H+=HCO3- 或CO32–+2H+=CO2↑+H2O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2OH–=CO32–+H2O18、过量的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O2+OH–=HCO3-19、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NH4++HCO3-+2OH–=NH3↑+CO32–+2H2O20、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21、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22、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H++OH–=H2O23、磷酸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H3PO4+OH–=H2O+H2PO4–24、磷酸溶液与过量澄清石灰水:2H3PO4+3Ca2++6OH–=Ca3(PO4)2↓+6H2O25、碳酸镁溶于强酸:MgCO3+2H+=Mg2++CO2↑+H2O26、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Mg2++SO42–=BaSO4↓+Mg(OH)2↓27、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28、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中性:2H++SO42–+2OH–+Ba2+=2H2O+BaSO4↓29、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硫酸根完全沉淀:H++SO42–+OH–+Ba2+=BaSO4↓+H2O30、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2Al3++3SO42–+8OH–+3Ba2+=3BaSO4↓+2AlO2–+4H2O31、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Mg(OH)2+2H+=Mg2++2H2O32、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3H2↑33、物质的量之比为1:1NaAl合金置于水中:Na+Al+2H2O=Na++AlO2–+2H2↑34、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Al2O3+2OH–=2AlO2–+H2O35、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Al2O3+6H+=2Al3++3H2O36、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Al(OH)3+OH–=AlO2–+2H2O37、氢氧化铝与盐酸溶液反应:Al(OH)3+3H+=Al3++3H2O38、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Al3++3HCO3-=Al(OH)3↓+CO2↑39、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2Al3++3CO32–+3H2O=2Al(OH)3↓+3CO2↑40、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41、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Al3++3H2O=Al(OH)3↓+3H+42、氯化铝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Al3++3AlO2–+6H2O=4Al(OH)3↓43、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3++3AlO2–+6H2O=Fe(OH)3↓+3Al(OH)3↓44、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AlO2–+H++H2O=Al(OH)3↓45、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AlO2–+4H+=Al3++2H2O46、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AlO2–+NH4++H2O=Al(OH)3↓+NH3↑47、金属铁溶于盐酸中:Fe+2H+=Fe2++H2↑48、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3+=3Fe2+49、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3+=Cu2++3Fe2+50、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S+H+=Fe2++H2S↑51、硫化钠与盐酸反应:S2–+2H+=H2S↑52、硫化钠溶液中加入溴水:S2–+Br2=S↓+2Br–53、氯化亚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