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人文地理学试题

台湾大学人文地理学试题
台湾大学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试论当代人文地理学者如何透过(1)性别(2)阶级(3)族裔(ethnicity)(4)性倾向(sexual orientation)等概念来探讨社会分化与空间分化之关连。请择其一说明之。

二、「全球化(globalization)」与「全球环境变迁(global change)」分别是主导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环境与地球科学学术议程的重要发展脉络,试问地理学的学术研究版图(research landscapes)在研究议题、在理论与方法论上如何回应此攸关社会经济与环境之全球性的变迁趋势?

三、试论运用「模式」进行地理学研究的优势与限制。

四、请就所知说明非线性现象在自然地理方面的例子。可以从混沌、复杂现象谈起。也可以讨论实证论在自然地理研究方面的优点和限制。

五、In this department as well as in most geography departments in the U.S. And Europe,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take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Geography courses? State your reasons to either support or oppose this course requirement.

在本系以及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分地理系,GIS(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历史和地理哲学课程?试以支持或反对参加这门课程要求的态度,说明你的理由。

1、试论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与新文化地理学(new cultural geography)的发展如何让人文地理研究者重新省思当今全球化空间尺度的生产与运作?

2、何谓族群?人与社会地理学在族群的研究有哪些议题?试以其中一个族群为主题(例如老人或妇女或特定族裔…)提出你的研究概念内涵、相关理论以及地理意涵。

一、近日来国际传媒版面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是:国际粮食价格的危机(food price crisis),世界银行与联合国已尝试启动全球的机制,期望能缓和粮食价格的巨幅提升,以解除全球上百万贫穷人口所面临的飢饿危机。试从地理学近年来比较受到关注的研究课题与研究取径为讨论基础,尝试模拟与预期西方先进国家的地理学关注将以何问题意识与研究取径来探讨上述的粮食价格危机?

二、地理学兼具自然及人文的二元性,学术范畴常和相关的自然及社会学科重叠能难以凸显特色。请以你博士论文研究方向为例,说明这项研究为何要在地理学系进行、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又将对你的研究何帮助。

三、What are som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quantitative methods and of qualitative methods, and how do we recommend incorporating the two approaches into research?

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长处和弱点是什么,我们如何将这两种方法同时纳入到研究中?

1、1980 年代以来快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是理解现代生活人造环境变迁的关键。试从文化景观切入,举你最熟悉的一个例子(如时尚景观、观光节庆、文化遗产等)具体说明全球资本主义情境下文化空间之生产所牵涉的语言(rhetoric)、意象(image)、公共政策、利害关系人(stakeholders)及实质空间(physical space)改造之过程与影响。

2、David Harvey 最重要的一篇文章之一是于1989 年发表的“From Managerialism to Entrepreneurialism: the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Governance in Late capitalism”(从管理主义到企业主义:晚期资本主义城市管治的转变)。该文出版至今已近二十年,文章的时空脉落与现今社会似乎不尽相同,而社会科学对于全球化以及都市与区域议题的理论讨论也有长足进展。请以你最熟悉的一个经验个案,对这篇文章进行批判性的回顾(critical review)。

Harvey, D. (1989). ―From Managerialism to Entrepreneurialism: the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Governance in Late Capitalism.‖ Geografiska Annaler 71B (1): 3-17.

In recent years, urban governanc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eoccupied with the exploration of new ways in which to foster and encourage local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rowth. Such an entrepreneurial stance contrasts with the managerial practices of earlier decades which primarily focused on the local provision of services, facilities and benefits to urban population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text of this shift from managerialism to entrepreneurialism in urban governance and seeks to show how mechanisms of inter-urban competition shape outcomes and generate macroeconomic consequenc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urban chang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thereby brought into focus in a period characterised by considerabl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stability.

近年来,城市管治已日益关注于探索的新途径,以此来促进和鼓励地方发展和就业增长。这样一个企业家的立场,与前几十年的管理实践主要集中在当地提供的服务,设施和城市人口的利益形成对比。本文探讨了这种转变的背景下,从管理主义在城市管治的企业化,力求展现城市间竞争形状形成的机制和产生的宏观经济后果。城市变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一时期乐观的经济和政治不稳定是的特点成为关注的焦点。

城市企业主义urban entrepreneurialism,通常简称―企业主义‖(entrepreneurialism)。

Harvey认为urban entrepreneurialism是历史发展中,都市过程脚色的一个阶段,新都市政治与都市政权与都市治理并非仅是都市对的响应,而是触发竞争资本主义的新形式的开始(Ward, 2003)。而都市并非完全无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藉由开发或再开发相较于其它竞争都市的比较利益,都市仍有调节和创造其命运的能力,也因此彰显了企业主义中地方依赖利益与地方经济的重要性。近几十年来,都市企业主义(urban entrepreneurialism)在全国和国际上都变得重要。有人认为企业主义是指都市治理中的行为模式,它混合了国家权力(地方,都会,区域,国家或超国家),以及市民社会里各种组织形式(商会,教会,教育和研究机构,社区团体,非政府组织等等),以及私人利益(企业与个人),以便形成推动或管理某种形式之都市∕区域发展的联盟。这个议题现在已经有众多研究,显示这些治理体系(有各种名称如「都市政权」(urban regimes),「成长机器」或「区域成长联盟」)的形式,活动和目标,随著地方条件和运作其间的各种势力的混合,而有极大的变异。这种都市企业主义在新自由主义形式之全球化里的角色,也已经有相当仔细的探讨,最常见的是摆在地方–全球关系和所谓的「空间–地方辩证」的标题底下。大部分曾经探究这个问题的地理学者,都正确地得到结论,指出若认为全球化是影响地方发展的因果力量,便犯了个范畴错误。他们正确的主张,此处攸关利害的是跨越不同层次,相当复杂的关系,地方的创制可以向上浸透到全球层次,反之亦然,同时位居特殊界定之层次——都市间与区域间的竞争是最明显的例子——里的过程,可以重塑全球化所依存的地方∕区域形貌。因此,全球化不应该看成是没有分化的统一体,而是全球资本主义活动和关系,在地理上接合起来的模式化(geographically articulated patterning)。

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ialism)是与商业风险承担和利润导向的企业活动相联系的价值与实践。随着全球政经体制由「都市管理主义」(Urban Managementalism)转向「都市企业主义」(Urban Entrepreneurialism)1迈进的时刻,各地域形塑新型式的竞争体制,必须以独特的「地方特质」吸引全球有限的流动资金(Harvey,1989a)。―城市形象营造‖(place making)与―城市推销‖(city marketing)是近些年来城市规划与管理中非常热门的概念(叶嘉安, 2003)。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间对资金、人才和其他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以至于有人将1990 年代称为―地方战争‖(place wars)的年代(Haider,1992;Kearns & Paddison,2000)。―地方‖(place)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简单的地理概念,它在复杂多变的全球

化时代正被赋予更加动态、多元化的内涵(Madanipour,Healey & Hull,2001)。在营造城市形象的热潮中,―地方‖本身被当作一种商品(commodity)来经营和推销,其目的是通过改善城市面貌来提高竞争力、吸引投资和游客,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的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西方主要国家,原来以政府为主的城市管理模式(urban managerialism)正让位于所谓的―城市企业化‖(urban entrepreneurialism)模式(Harvey,1989),即象经营企业一样来管理城市,政府放弃了以往长期采取的福利主义原则,而把依赖、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外来投资放在首要的位置。在这样一种转变中,城市中各种利益集团,如政府、机构和民间团体等,为了城市经济增长的共同目标,趋向于结成各种各样的合作伙伴关系,亦即Logan 和Molotch(1987)所称的―增长联盟‖(growth coalition)或―增长机器‖(growthmachine),或Stone(1989)所称的―城市政体‖(urban regime),来进行―城市管治‖(urban governance)。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高流动性,使得政府必须付出种种努力,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提高区域竞争力,才能将资本留在本地并且吸引其他更多投资。这种以伙伴关系为基础、多元化的城市管治模式正在取代原来由政府主导、指挥型的传统模式,成为城市发展、建设与管理的重要趋势。

世界地理专题复习试题与答案

世界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 2.(2012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三地理摸底试卷)图5是东南亚部分区域图。关于图示 区域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河流短促,水能资源丰富 B.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C.该区域地处赤道附近,多对流雨 D.农业以热带种植园农业和水稻种植业为主,单产高机械化水平高 【答案】D 【解析】此图为马来群岛的一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多对流雨,降水丰富,但由于是岛屿且岛屿上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所以河流短促,水能资源丰富;本区域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本区域农业以热带种植园农业和水稻种植业为主,单产高机械化水平低。 3. (2012届广东省佛山三中高三第一次考试)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资源丰富⑤开发时间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答案】D 【解析】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原因有:位于东南沿海平原上,地势平坦,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适宜,加上西方殖民地首先到达这里,开发时间早,经济较发达。 4.(2012届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测试)南极洲考察站使用的能源,如果就地解决,最适宜开发利用的是

A .地热能 B.风能 ? C.煤炭 D .太阳能 【答案】B 【解析】南极洲地区极昼极夜交替时间长,发展太阳能不稳定,地热和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困难,烈风是其一大特点,有利于发展风能。 (20 12届深圳市宝安区高三9月调研测试)在旧金山留学的某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最后到达丁地。回答21题。 5.从出发地到甲地期间,某同学可能遇到的现象正确的是 A.连日高温多雨 ?? B.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地面平坦,麦浪翻滚 ? D .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答案】D 【解析】甲为落基山地区,垂直自然景观比较明显。 (2012届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读下图回答10~11题。 甲 图10

植物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试题名称:植物地理学 试卷类型:A 卷 题号 一(20分) 二(20分) 三(10分) 四(15分) 五(20分) 六(15分) 总分 得分 一.填空(1×20=20分) 1.在植物区系学上,对属内仅含一种的植物,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将异地分化的亲缘关系很近的两个种所呈现的地理隔离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种重复出现在一块完整的适宜个体生长的区域,该区域称为该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德将世界植被划分为6个植物区,吴钲镒将我国植被归属于其中的2个植物区,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区系学上,根据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的现代地理分布所划分的成分称为__________________成分。 6.北方作物易遭受“倒春寒”危害的原因是秋冬季形成的_______________已经解除。 7.北方的农作物和大部分自然植被在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光合作用强度(速率)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_____。 9.亚洲热带雨林的标志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温带草原在世界上有两个主要分布区,即___________草原和__________草原, 其中_____________草原构成世界上最宽最长的草原带。 11.温带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_____________ 及亚洲地区, 其中糖槭分布在_____________夏绿阔叶林中。 12.寒温带针叶林在_____________大陆连续分布成非常宽广的地带, 在群落外貌上表现出两种生态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苔原是以极地灌木、草本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的植物群落, 北半球最大的苔原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北部。 院系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二.比较下列概念(4×5=20分) 1.植物区系与植物分布区 得分 评分人 得分 评分人

(完整)人文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人文地理学》试题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包括社会性、和。 2、在文化的扩散过程中,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等级扩散、和 。 3、佛教根据传播方向及教义的不同可分为、南传佛教和。 4、现代农业类型有:牲畜育肥农业、、、市场园艺农业、 和谷物农业六种。 5、第一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石油时代。 6、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有和。 7、世界语言主要有、汉藏语系、、乌拉尔-阿尔泰语系、非洲语言和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8、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差别较大,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和。 9、世界上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有地中海、、东南亚和。 10、民俗的内涵有四个特点,分别是地方性、、和集团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文化(泰勒) 2、人口迁移 3、环境感知 4、旅游动机

··················密···················封·····················线·················· 第2页共4页 5、形式文化区 6、政治地理单元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相同之处 2、用图示法说明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 3、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 4、旅游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5、兰迪人口转变的“三个序列”

··················密···················封·····················线·················· 第3页共4页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人口迅速增长引发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人文地理学》试题3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区域性综合性(2分) 2、接触扩散刺激扩散(2分) 3、北传佛教藏传佛教(2分) 4、种植园农业乳品业大牧场农业(3分) 5、蒸汽时代电气时代(2分) 6、集聚力离散力(2分) 7、印欧语系闪含语系(2分) 8、限制人口增长鼓励人口增长(2分) 9、加勒比海阿尔卑斯山(2分)10、民族性约束性(2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文化 文化或者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2分),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2分)。 2、人口迁移 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2分),是以寻求新的居住地为目的的非暂时性人口移动(2分)。 3、环境感知 广义是指个体周围的环境在其头脑中形成的映像,以及这种映像被修改的过程(2分);狭义是指环境质量在个体头脑中形成的印象(2分)。 4、旅游动机 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者动力,是旅游行为形成的基础。 5、形式文化区 指某种文化现象(1分),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1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和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2分)。 6、政治地理单元 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条件下形成(1分)、由具体政治组织或者集团支配(2分)、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 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1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相同之处 (1)两者在发展过程中,既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又保持其特性的稳定性;(1分)

世界地理选择题100道(含答案,标红,应求答案人士需求)

世界地理专题(含答案,标红) 一、综合选择题(单选) 1、赤道穿过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2、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3、完全处在南半球的大洲是: A、非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4、环绕南极洲的大洋,在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 6、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热带雨林区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亚洲东部和南部 D、南极洲 7、下列哪些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 A、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B、劳动力短缺 C、国防兵源不足 D、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困难 8、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A、英语 B、汉语 C、俄语 D、法语 9、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是: A、佛教 B、印度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0、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以及非洲北部的主要人种是: A、黄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11、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绝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高纬度近海地区 B、南半球中纬度近海地区 C、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 D、北半球中纬度近海地区 12、现在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都通行的语言是: A、汉语 B、英语 C、法语 D、西班牙语 13、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主要是: A、人口多少 B、古老的文明 C、民族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领空是指本国陆地范围以上的天空 B、国界是国家实施主权的界限,它决定着国家的领土范围 C、各国地位应该是不一样的,经济发达国家应该利用经济优势统领落后国家 D、各国的领海没有明确界线,临海国可以任意划定自己的领海范围 15、朝鲜半岛的农作物主要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高梁 16、东亚最大的半岛是: A、山东半岛 B、辽东半岛 C、朝鲜半岛 D、雷州半岛

高考全国卷1文综地理试题_解析版汇编

2015年高考全国卷1文综地理试题_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1、D 2、B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通过简图可发现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让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故该雨水花园地下部分含水量变化很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土壤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可达到此目的。 2、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直到过滤作用,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的作用。B正确。 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同时因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故C正确。 考点:水循环 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4~6题. 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 位置 B. 经济 C. 地形 D. 人口 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 66.5°N B. 60°N C. 53°N D. 40°N 4、A 5、D 6、C

人文地理试卷(答案)

《人文地理学》试卷(A) 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选对得2分,不选或者选错者不得分。) 1.拉采尔的人地关系理论被称为——D A.人地相关论 B.生态论 C.适应论 D.环境决定论 2.文化的扩展扩散不包括——A A.接触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3.原产地在中国的农作物是——A A.大豆 B.马铃薯(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 C.甘蔗(新几内亚或印度) D.辣椒(墨西哥、秘鲁) 4.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麦加目前位于——A A.沙特阿拉伯 B.以色列 C.伊拉克 D.埃及 5.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是——B A.英语 B.日本语 C.西班牙语 D.印地语 6.目前,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大洲是——B 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大洋州 7.以领土规模论,巴西属于——D A.大国 B.中等国 C.袖珍国 D.特大国 8.汉语方言中语言岛现象最显著的是——B A.吴方言 B.客家方言 C.赣方言 D.闽方言 9.宗教最单一的国家是——C A.美国 B.印度 C.梵蒂冈 D.印度尼西亚 10.下列国家,民族数量最少的是—— A.日本 1 B.巴基斯坦 4 C.俄罗斯 130+ D.中国 56 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2分)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2.近代政治地理学的主要创建者是德国的地理学家(拉采尔)。 3.适度人口有(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之别。 4.在欧洲大陆,首先接受英国工业生产的是(比利时)。 5.文化景观既有(时间)变化,也有(空间)变化。 三、判断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括号内打“√”或“╳”) 1.实证主义方法论,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归纳逻辑。(×)演绎逻辑 2.形式文化区是一种文化认同现象。(√) 3.历史因素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内在性因素)(╳)P88 4.种族是自然地理概念。(╳)P92 5.语言不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 6.佛教是民族宗教。(╳)P269 道教,印度教,犹太教 7.海登(B.Hayden)提出了农业起源的人口宴享说。(√) 8.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191 9.基督教由耶稣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创立。(对)271 10.政府的质量是构成国家权力的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336 四、简述题(30分,每小题10分) 1.功能文化区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功能文化区是按照人类社会的某项功能组织起来的文化区,在空间结构上具有固定的、确切的边界和一个发挥指挥与协调作用的中心。 特征:突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自然因素:⑴气候适宜的气温、光照、湿度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⑵地形地形影响人类的适宜工作和居住场所 ⑶土壤土壤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⑷水体适宜的水源和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本条件 ⑸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有利于经济发展,矿产资源的意义具有历史性 社会经济因素:⑴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社会化生产有利于人口增长,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人口再生产。 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分布密度越大。 ⑶经济活动方式:劳动密集性活动方式促进人口密集,如精耕细作农业区人口较 密,第三产业发达地区人口较密。 ⑷交通运输条件:交通线对人口分布具有突出的“磁力”作用,交通线的建设推进 往往促进人口的聚集。 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⑴历史文化因素:历史越悠久,人口越稠密;传统越强大,人口越密集。 ⑵政治因素:政局越稳定人口增长越有规律,人口越密集。

世界地理区域地理习题精选及答案

世界地理习题精选 读印度五个城市相对位置示意图,回答1—3题。 1.甲是全国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附近地区利于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A.沿海地区降水丰富B.沿海平原地势平坦 C.是本国降水相对较少的地区 D.是本国地势最高的地区 2.乙城市的主导产业是 A.煤炭、电力 B.钢铁、机械 C.电子信息 D.麻纺、核能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戊位于全国几何中心位置,成为全国最大交通枢纽 B.因丙是全国最大重工业中心,成为全国最大交通枢纽 C.该国人口城市分布均匀合理 D.该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基数大,增长快 读某城市A及附近区域图,回答4—6题。 4.下列城市的形成区位与A相似的是 A.天津 B.石家庄C.休斯敦 D.芝加哥 5.关于城市A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B.地形崎岖,多高原山地 C.海洋性气候显著,全年温和多雨D.沙漠广布,多内流河 6.A城市所在国家 A.多优良港湾,海洋运输发达 B.钢铁工业为其主导产业,资源能源丰富 C.僧侣众多,佛教盛行 D.经济作物以黄麻生产为主,是世界上优质黄麻的主要产区 读图,回答7-9题: 7.甲图所示地区海岸线非常曲折,将会使当地 A.飓风影响范围扩大 B.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扩大 C.洋流对沿岸的影响较弱 D.围海造田难度降低 8.乙图所示地区 A.沿岸有季风洋流 B.山脉南北纵向排 列 C.有小面积的沙漠分布D.降水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9.甲、乙两图所示地区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A.有多种补给水源B.有较长的结冰期C.有比较大的含沙D.有河口三角洲平原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和三段经线。X点以西为海洋,N点以东为海洋(I处有一岛屿),YP、QM为海洋,XY、PQ、MN为陆地。回答10—12题。 10.图中,盐度最高的海域在 A.X地以西B.N地以东 C.YP之间D.QM之间 11.X地 A.临近海洋,降水丰富 B.附近有寒流经过 C.多火山、地震活动 D.农业类型与N地相似 12.有关M地所在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国的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软件开发引起世人的注目 B.位于板块的交接地带,石油储藏量大 C.由于民族、宗教和历史上的渊源,该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都很融洽 D.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垦殖,大部分土地已经出现严重的荒漠化 读图,回答13—14题。 13.有关图中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 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

王建版《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共5套)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回归线 2、分水岭 3、石环 4、山谷风 5、副热带 6、食物网 7、气旋、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 9、冻融作用10、气压梯度力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 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试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1、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为42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陆年蒸发量为7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110立方千米。如果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入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2、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生物链。假设这一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每年21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350千克肉,并且狼只以兔子为食。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 卷1套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7、气旋、反气旋: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9、冻融作用: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2020年全国卷1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及解析

2020年全国卷1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及解析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陈禄春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解析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与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由图可知:治沟造地更加关注生活宜居适度(复垦空废宅基地、易地移民搬迁、健全公共服务)。传统的打坝淤地主要关注生态、生产。所以选C。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

解析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由图可知:生产集约高效包括调整农业结构、支渠排水灌溉、沟渠覆图造地,所以使土地平整。灌溉分布,方便田间耕作,所以选B。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考查农业生产措施的形成原因。由图可知:开展治沟造地,首先是改善生态环境,而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降水强度大,地表起伏较大,土壤疏松、植被较少。所以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选C。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图2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6题。

人文地理学期末试题

咸宁学院资环学院 2009年秋季学期 2008级地理教育本科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人文地理学 2、城市化 3、综合国力 4、文化 5、国家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地理环境由无机的、有机的、社会的三个方面要素构成,分别受自然规律、生物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 2、李特尔被公认为近代人文地理学开山大师,拉采尔被视为政治地理学的开创人。() 3、白兰士的人地关系思想可概括为可能论或者或然论。() 4、文化决定论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思想。() 5、人地关系论就是人地关系各种理论、思想的汇总。() 6、按性能和作用我们可将光源划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 7、人口是一个综合概论,它包括了时间与空间、数量与质量、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 ) 8、自然资源的丰饶程度对国家安全及国家实力的影响愈显重要。() 9、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传统观念不是科学的环境观。() 10、生产力水平越高,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因素作用越强,自然因素作用弱。() 11、近60多年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基本未变。() 12、旅游地有等级之分,共分四级。() 13、政治地图有三个层面: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国内层面,其中国家层面是研究的重点。 ( ) 14、拉采尔的政治地理思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15、领土的形状和大小对一国国力和国家安全有很大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54分) 1、简述文化隔膜机制。 2、马汉的“海权论”主要观点及该理论的影响。 3、中国目前国内旅游客流间流动规律。 4、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5、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6、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 7、简述人口迁移的形成机制。 8、简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世界地理)参考答案

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6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24分) (1) 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埃及阿富汗; 水域: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黑海苏伊士运河 波斯湾里海,内陆湖泊 (2)土耳其 (3)该地地处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联系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重要的交通和战略位置;这里有世界最重要的石油产区;这里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和主要的分布区,并且教派之间互补包容。所有这些都使这一地区成为世界的热点和焦点地区。 (4) 西亚地区气候干燥,A国为沙特阿拉伯,为无流国家,淡水缺乏,需要从国外进口,或进行海水淡化,但石油资源丰富,所以说该国“淡水贵于(石)油”。(5)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该湖泊低于海平面400米,为位于地中海东岸的死海,由于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浮力大,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三.参考题 (1)简述北海与南海的海水性质差异、 资源优势与存在的环境问题。(6分) 北海的温度、盐度均低于南海。两者油气资 源丰富;北海有世界著名渔场。海洋污染、 海洋生态破坏。 (2)分析南海沿岸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2分) 南海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比利时、荷兰、挪威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口天然橡胶,请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4分) 海洋运输。都为沿海国家,海运便利;海运成本低,适合运输大宗货物;橡胶运输时间要求不高。 (4)简述北海沿岸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4分) 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降水量较多且全年分配均匀;常年受西风控制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原题附后)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C A B D B A C D C D A A B D A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C C B C D D C B A D B D C B B C A A A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B B C D B A D B C D A D D D C C B A C D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5A卷)

-3 山西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题(5A卷) 学年第学期 1.人文地理学: 2.政治地理学; 3.文化区: 4.传染扩散: 5.人口自然结构; 6.地理物象: 7.地理人种:&可持续发展;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10分。请在题后的括弧里填上正确答案的代号A或B 或C) 1、“地理学” (Geographe)这一需词是由下列哪一位古希腊学者首创的 A埃拉托色尼;B亚里士多徳:C希罗多徳() 2、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A麦金徳:B森普尔:C白兰士() 3、文化的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即: A书而文化、行为文化和心理文化; B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居住文化; C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4、我国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属于: A迁移扩散:B接触扩散:C刺激扩散 5、“挑战和应战”、“逆境美徳”和''中庸之道”文明起源三原则是下列哪一位历史学家提出来的 A汤因比:B斯宾塞:C马克斯.韦伯() 6、2934年法国人口学家兰迪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岀人口转变理论,将法国的人口转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 A原始阶段、中间过渡阶段和现代阶段; B髙位静止阶段、低位静止阶段和减退阶段; C人口高增长阶段、过渡增长阶段和低增长阶段。() 7、根据普雷徳行为矩阵的基本理论,越接近矩阵的哪个位置所选择的工业区位便越接近最佳区位 A左下角:B右上角:C右下角() 题号—* 二三四五七八总分分数 评卷人 复查人 院系:城环学院专业:考试科目:人文地理学试卷号: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20分) ¥琼a 的11

8、北美的制造业集中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该区被称为: A中大西洋工业区:B五大湖沿岸工业区:C北美工业带() 9、下列哪一组语言属于日耳曼语族 A英语、徳语、意大利语; B徳语、荷兰语、法语; C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 10、地划往往能反映该地区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历史状况,形成独特的地名景观。下列哪一组地名属于反映自然状况的地名景观 A临汾、蚌埠、三门峡:B王家坪、沁源、神池:C天津、辽宁、风陵渡() X、印度教可分为许多教派,其中视牛为圣神的属于哪个教派 A毗湿奴教派:B湿婆教派C性力教派() 12、16世纪,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影响下,岀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称新教。下列哪一组国家为信奉新教的国家 A西、窗、意、法、爱:B英、徳、美、力[]、澳:C俄、罗、保、希、塞() 23、烧出聚落属于古代聚落的一种类型,在当前的世界上仍有存在,主要分布在: A热带季风区和热带沙漠区;B温带季风区和温带草原区: C热带雨林区、热带季风区和热带草原区() 24、某一国家的首都人口为510万人,居第二位的城市人口为170万人,该国首都的城市首位度为: A3; B : C 1/5 () 15、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多少美圆时,国民将普遍产生旅游动机 A 400美圆: B 800美圆: C 1000美圆() 26、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被称为: A政治地理现象;B政治地理单元:C政治地理结构() 27、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除环境感知和最大效益原则外,还有一个因素是什么 A性别及年龄:B旅游偏好;C职业及学历() 28、国家权力又称综合国力,它由八大要素组成。除领上空间、自然资源、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和国民士气七大要素外,还有一个要素是什么 A地理位置:B政府的质疑;C社会制度() 19、“心脏地带”学说是下列哪一位政治地理学家创立的 A斯皮克曼:B柯恩:C麦金徳() 20、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著名的研究报告发表后,才在世界范用内引起可持续发展的热潮。这一报告是谁撰写的 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B挪威首相布伦特夫人;C联合国环发大会() 三、填空题(每一个填空分,共20分。在答题纸上写上填空序号及相应的答案) 近代地理学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四欧,徳国地理学家(1)和(2)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

世界区域地理试题及答案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测试题 一、选择题 图1为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区的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洋流属暖流 B.②处景观为荒漠 C.③处湿地为淡水沼泽D.④处山顶有终年积雪 2.当太阳直射图中⑤所在纬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悉尼白昼将继续变长B.雅典正值多雨季节 C.北京受亚洲低压影响D.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共航行2.27万海里(1海里=1.852千米,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收集陨石5千多块。这次考察的行程相当于绕30度纬线多少圈?南极地区陨石丰富的原因是() A.2 圈多;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多 B.1 圈多;气候寒冷,陨石容易保存C.2 圈多;磁场强、能吸引更多陨石 D.1 圈多;降落的陨石比别的地区大 图2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

4. 两国的临海分别是() A. 红海、亚丁湾 B. 安达曼海、泰国湾 C. 地中海、波斯湾 D.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5. 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A. 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 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 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 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6.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6月下旬经马尔代夫附近海域、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该油轮() A.先顺水航行,后逆水航行B.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 C.可以不经过吉隆坡西南海域D.航行期间,雨少晴多 7.起源于西亚地区的世界性宗教包括() A.基督教、佛教B.基督教、伊斯兰教 C.伊斯兰教、佛教D.印度教、伊斯兰教 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建成。据此回答8~9题。 8.从黄河站往正南方,将到达() 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B.西伯利亚 C.阿拉斯加D.大不列颠岛

自然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40 1.土壤肥力: 2.生物多样性: 3.流域:

4.气候变化: 5.垂直地带性: 6.地质循环: 7.净辐射:

8.地转流: 1.解释一般水量平衡方程I-O=±△S的含义,写出全球、全球陆地 和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并解释其含义。

2.为什么说土壤的性质是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充分开放和物质微弱开放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自然地理学试题答案11 一.名词解释40 1.土壤肥力:土壤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协调植物生理生态要求的能力。衡量的标准是土壤中水、热、气、肥周期性动态达到稳、均、足、适地满足植物需求的程度。 2.生物多样性:生物界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物生存环境的复杂性,主要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流域:每条河流和水系从一定的陆地范围内获得水量补给的集水区。 4.气候变化:指气候相对于平均状态的偏离,它具有一个非常宽的时间谱。 5.垂直地带性:自然景观及其组成要素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低变化发生有规律的垂直分化。 6.地质循环: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之间建造与破坏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循环模式,包括水循环、岩石循环和构造循环三个次级循环。 7.净辐射:在某段时间内,物体单位面积上能量收支的差值。地面净辐射指地面收入的总辐射能量和支出的总辐射能量的差额。 8.地转流:当海水沿着压力梯度力方向流动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当两种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大致垂直于洋面坡度绕涡旋流动的海流。 二.简答题60 1.解释一般水量平衡方程I-O=±△S的含义,写出全球、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并解释其含义。 水量平衡方程的含义:输入系统的水量I减去输出系统的水量O等于系统中的蓄水变化量△S。 全球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P陆+P洋=E陆+ E洋。其含义是:由于就多年平均来说,△

关于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关于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 卷试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学科特性是社会 性、、 。 2.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形式文化 区、、 。 3.最重要的人口自然构成是、 。 4.关于农业的起源 有、两种主要学说。 5.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和佛教。 6. 早在30年代我国人口地理学家就提出了一条从黑龙江瑷珲(现称黑河)到云南 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7. 按照语言谱系分类法,英语和德语都属于语系日耳曼语族;汉语属于语系。 8. 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对旅游者有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 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9. 英国政治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 “”学说。 10. 近代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创立的, 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区位论。 11.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广泛最核心的思想是既满足的需要,又不对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1.在近代,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学派是——()

A. 德国学派 B.法国学派 C.美国学派 D.英国学派 2.汤因比的“文明”发展理论,其要点不包括——() A.挑战和应战 B.逆境美德 C.中庸之道 D.命定论 3.一般来说,市场园艺农业的主要产品不包括——() A.水果 B.花卉 C.油料 D.蔬菜 4.当前,穆斯林最多的亚洲国家是—— () A.中国 B.伊拉克 C.菲律宾 D.印度尼西亚 5.当前,最多拉丁美洲国家的官方语言是—— () A.法语 B.汉语 C.西班牙语 D.葡萄牙语 6.目前,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7.以领土规模论,美国属于——() A.大国 B.中等国 C.小国 D.特大国 8.在中国,最晚形成的南 方方言是—— () A.粤方言 B.客家方言 C.湘方言 D.吴方言 9.下列国家,宗教现象最 简单的是—— () A.伊拉克 B.印度 C.俄罗斯 D.以色列 10.下列世界特大城市,不临海的是—— () A.莫斯科 B.里约热内卢 C.东京 D.上海 1、文化区(举例说明): 2、人口转变: 3、城市化: 4、国家(政治地理学角度): 5、地理物象:

世界地理试题及答案

世界地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2小题,共38.0分) 读苏伊士运河和新苏伊士运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甲、乙两海域分别是 A.黑海和地中海 B.地中海和红海 C.地中海和波斯湾 D.黑海和红海 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3.①海峡 A.是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的咽喉要道 B.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咽喉要道 C.是印度洋和红海之间的咽喉要道 D.是印度洋和波斯湾之间的咽喉要道 4.②海域及附近地区在全球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是 A.磷矿资源 B.油气资源 C.铁矿资源 D.煤炭资源 5.②海域及附近地区在全球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输往到日本,必经的通道是 A.苏伊士运河 B.曼德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土耳其海峡 读第二亚欧大陆桥图回答下列问题:

6.第二亚欧铁路大陆桥连通的大洋是 A.印度洋和太平洋 B.大西洋和太平洋 C.大西洋和印度洋 D.北冰洋和太平洋 7.该图反映出中亚 A.铁路线路密集 B.交通位置重要 C.海洋运输便利 D.客货运以铁路为主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以甲地优势农产品作为原料,适合发展 A.麻纺工业 B.棉纺工业 C.制糖工业 D.食品工业 9.甲地发展优势农产品种植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土壤 B.水源 C.光照 D.地形 斯里兰卡旧称锡兰,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三大产茶国之一。读斯里兰卡图,完成下列问题。

10.下列有关斯里兰卡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短小,流速缓慢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③造成甲、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洋流④为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影响该国茶叶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有 ①寒潮②飓风③旱涝④沙尘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某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和左图中甲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左图中阴影部分农作物最可能是 A.水稻 B.小麦 C.黄麻 D.甜菜 13.季风为甲地带来丰沛降水,与该季风的成因紧密相关的是 A.东南信风北移 B.东北信风南移 C.赤道低气压带南移 D.副热带高压带南移 天然橡胶树喜高温、高湿,根系浅,枝条较脆弱,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寒而降低产胶量,下图为马来西亚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自然地理学试卷——答案

自然地理学试卷 1.填空题15 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2)宇宙中的天体包括: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3)太阳系的共有8大行星和一个矮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矮行星冥王星。 4)南北纬23度27分称为南北回归线;太阳的视运动路线叫做黄道。 5)地球固体地表以内的构造可以分为三层,即地壳、地幔、地核。 6)沉积岩的三种接触关系分别为整合、假整合、不整合。 7)气象学把温度为0℃、纬度为45°的海平面气压作为标准大气压。 8)大气中的水汽产生凝结需要一定的条件,既要使水汽压达到饱和或过饱和,还必须有凝结核。 9)水循环的三个重要环节分别是蒸发、降水、径流。 10)地表岩石或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化成分改变,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11)一个完全的生态系统由四类成分构成,即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类群。 12)生物之间关系的基本类型为竞争、捕食、寄生和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 13)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14)土壤水分主要分为吸湿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类型。 15) 大陆边缘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个地貌类型。 2.选择题15 1)一个天文单位是(B) A 1.496?104km B 1.496?108 km C 1.496?106 km D 94 605?108 km 2)下列哪种岩石不属于岩浆岩(D) A 花岗岩 B 玄武岩 C 橄榄岩 D 石灰岩 3)下列哪项不是沉积岩的特征(D) A 层理 B 磨圆 C 流纹 D 化石 4)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A 氮约占大气的78% B 氧约占大气的21% C 臭氧约占大气的0.01% D 二氧化碳约占大气的0.03% 5) 一个标准大气压是(C) A 1013.25 Pa B 1013.25 kPa C 1013.25 hPa D 1013.25 N 6) 下列哪项不属于湖泊(C) A 里海 B 洱海 C 地中海 D 死海 7)一条河流根据地理-地质特征可分为(D) A 上游、下游; B 河源、上游、中游、下游; C 上游、中游、下游; D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 8)河流的水位是指(A) A 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上的水面高度; B 河流水面相对河底的高度; C 河流断面的平均水深; D 河堤的海拔高度。 9)下列哪项不属于描述径流的计量单位(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