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讲透了中国的股市危机

这篇文章讲透了中国的股市危机
这篇文章讲透了中国的股市危机

这篇文章讲透了中国的股市危机

“我站在高岗上向下望,那一片绿波海茫茫……”

A股暴跌再现,似乎刹不住车了。如果熔断没暂定,那今天很可能又是一次券商工作者提前下班的日子。周一上证综指收报3016.70点,跌幅5.33%,成交额2864亿元;深证成指收报10212.5点,跌幅6.21%,成交额3778亿元;创业板指收报2106.36点,跌幅6.34%,成交额921亿元。

大家听段子已经听得够多了,今天我们严肃地选用经济学家吴晓求的一篇文章,解析一下中国股市危机的形成之路。(为节省时间,您可以直接跳到本文第三部分看中国股市危机成因)

20年的历史虽然短暂,但是也是一个代人的历史。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来说,甚至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因为20年来,要坚持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举办这个论坛,每年都要根据当年的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做一个研究报告。虽然辛苦,但是非常快乐的。

岁月如梭,中国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走过了一些弯路,尤其是近一年,股市的大起大落,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的动摇。所以今天,根据我对股市危机的研究,从其逻辑结构等方面为大家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方面的建议。

关于大国金融的设想,是我们今年主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当然这并不是在做论坛之初的想法,但是慢慢地发现,中国需要这样一个发展方向。这个想法在2005年成形,到了2006年开始明确,我们把它叫做中国的大国金融发展战略。

尽管有这样一个理想,一切还得从经济问题着手,所以我们始终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在金融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中国大国金融战略的实施。所以,今年我们认为,还是要着重研究金融危机。尤其是2016年,

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一次严重的危机,根据学界的标准,在10个交易日连续累计下跌超过20%,一般认为这个市场出

现了危机,这是一般的学术概念和标准。而我们的这次危机,以上证指数为例,有两个时间段在10个交易日连续下跌超

过20%,分别从5170点附近跌至4000点左右,和从4000点左右跌至2800点。虽然以前也有过大幅度的下跌,但是

因为以前股市的市场化不明显,并且也没有达到这么严重的程度,并不算是真正的危机,所以说,这是自1990年股市

建立以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危机。在这次危机以后,我们引入了很多制度、办法,所以说这也是第一次市场化的危机。

中国的资本市场全面开放的时间非常短,样本不是特别充分,缺乏特别典型例证。要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得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改革方案和设想,我想还是有所欠缺,得出的结

论不具有代表性。要想研究最近30年来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过程、机理,以及各国政府如何干预市场,干预之后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各国应对危机的政策、法律、制度又做了怎样的调整,还是需要回望到美国一九八七年的“黑色星期一”。只有把这些大的案例结合起来,给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改革提出的建议才可能会比较恰当。所以我们不仅仅研究中国的案例,而是以美国1987年10月19号“黑色星期一”以来的世界若干次重大的金融问题为背景进行研究,最后得出报告《股市危机与政府干预》。当然,我们重点还是放在2015年中国的股市危机上。

沿着这个思路,我的报告分为四个部分:全球若干次重大股灾及金融危机美国“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自1987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一”以来,我们对中国有价值的若干金融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股市危机发生的轨迹,它的逻辑线索,它产生的原因以及后来各国政府如何治理做为研究的重点。

我们参考了四个案例。第一个案例是1987年10月19日,美国的“黑色星期一”。这次危机发生的时间虽然不太长,但是它对后来建立现代资本市场的一系列规则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一天,美国资本市场道琼斯指数下跌了22.6%,符合学界的标准,是一次真正的危机。按照这个标准,全球至今大概出现了七到八次这样的情况,也包括中国2015年的股

市危机。从上图可以看出,股指在迅速地下跌。之所以选

择1987年这次金融危机,因为在这次事件发生以后的第二年,即1988年,“熔断机制”出现了。

自1988年熔断机制推出以后,真正触发“熔断”的只有一次。这实际上在告诉我们,熔断机制是具有巨大的能量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机制。但是熔断机制绝对不是“戴帽子”,它不

是一个单一的机制,而是要有一整套配套的措施。美国的熔断机制的实施是有效的,20多年来只触发了一次。日本泡沫经济(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引发股市危机)

第二个案例是日本的泡沫经济。在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

引发了日本的股市危机,出现了大幅度下跌。从1989年到12月30日最高位的日均股价38915日元的开始迅速下跌到了10000点之内,下跌的速度非常之快。虽然期间有一些反弹,但下跌是基本趋势。到1992年8月18日下跌到14309日元的低位,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可以看到,在“黑色星期一”的时候,美国还仅仅是单纯的股市危机,而日

本并不是单一的市场危机,除了股市出现危机以外,它的银行也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危机,虽然还没有达到破产的地步,但是日元和债务危机出现了。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与后来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又不同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情况?后面我们会找资料。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前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更加复杂了,亚洲金融危机先是从

整个东南亚扩大到韩国,后来又扩大到俄罗斯,俄罗斯金融危机实际上也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延续。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这些被金融危机所波及到的国家全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的金融危机是比较复杂的,各种危机交织在一起。而且他们都是资本的依赖国,主要依靠国际资本的输入发展经济,所以他们的危机是从货币大幅度贬值开始的。金融危机有四种形态:货币危机、债务违约危机、银行流动性危机和股市危机。这四种危机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所有国家几乎都同时发生了,以韩国最为严重,后来波及到俄罗斯。俄罗斯危机是亚洲危机的一个“支部”,它和前面的那些危机又有区别。美国互联网泡沫(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引发股市大震荡)

又过了两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未散尽的时候,一场由互联网泡沫引发的结构性危机又在美国悄然而至。也就是2000年前后美国出现的纳斯达克的股市

危机。这次危机也比较单一,主要是新兴市场的危机,并没有对整个美国的金融体系带来什么影响,反而通过这次危机,美国的股票市场呈现出非理性的繁荣,一些高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所以有时候股市危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造成财富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会孵化出一些伟大的企业,甚至成为一种竞争型机制。

从危机发生的逻辑线索来看,从国际资本的流动角度,这场由互联网泡沫引发的市场危机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全球股市危机的进一步延伸。危机还在向更大规模、更深层次传递和繁衍。

次贷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全球金融海啸)

时隔八年以后,更大范围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开来,这就是震撼世界的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它是1993年大萧条结束以来最严重、波及范围最广泛的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由美国的次贷危机而引发而来,虽然源自于美国,但是波及到了全世界。

这次危机的中央国是美国,但实际上它基本上也是股市危机,美元虽然出现了某种意义上的贬值,但它绝不是货币危机,也没有出现债务问题,因此对美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破坏性既远低于金融危机后续严重感染的国家,也远低于美国在这场危机中所获得的财富、机制和优势。

为什么美国在这场危机之后不但没有削弱其在全球经济、金融的地位,反而有所增强?为什么欧盟和欧元的影响力和优势反而削弱,这些都值得我们沉思。股市危机乃至金融危

机全球频发,但有逻辑可循然后,比较有意义的就是我们在2015年发生的中国股市危机,我们放到后面去谈。通过这

几次危机的形态,我们希望研究一些理论问题,来解决三个困惑:

股市危机与金融危机发生的理论逻辑

第一个困惑是股市危机乃至于金融危机发生的逻辑结构、逻

辑的过程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它涉及到对外部资本的依赖程度不同,也涉及到这个国家经济的成熟度和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规模,还涉及到这个国家货币在全球的影响力等等。这些实际上都会为这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形态带来重大影响。这张图把历次金融危机,包括2015年中国股市危机的共同因素、共同的基因叠加在一起,试图推导出危机的成因。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财经、金融的关系。

这幅图有这样几层意思,一个就是各国金融危机它是否和M2(广义货币(Broad money)是一个经济学概念。M0、M1、M2、M3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过量增长有关系;第二是否和信贷规模的扩张,和信贷的泡沫化有关系。这两个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因为不同国家对外部资本的依赖程度的差异会导致结论的差异,像发展中国家和亚洲金融危机的这些国家,他们对外部资本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所以它的形成过程也不一样。

再然后就是资产价格的上涨。几乎没有例外,多数国家都会先出现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资产中一种更具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即股票价格亦会上涨,所以说股票价格的上涨要比资产价格的上涨慢半拍。这之后会进一步刺激信贷规模的再次扩张,因为抵押物的值扩大了。资

产价格的上涨通过银行抵押贷款又会进一步创造新的更多

的流动性,流动性增量更多的大幅度增加在经过几个循环周期之后,股市的巨大泡沫必然出现。一旦资产升值的幅度不能对冲增量资金成本,市场上升的动能就会减弱,这时股市危机就悄然而至。这就是市场交易量或换手率是观察市场上涨还是下跌,是继续成长还是危机开始的重要指标的原因所在。

处在高点时下跌,是演变成股市危机,还是渐进熊市取决于市场上涨时资金的来源,准确地说,是取决于资金杠杆率。高杠杆的市场,大多会演变为市场危机,即股价快速下跌。在杠杆功能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股票的价格也会持续上涨,经过几个周期,即资产价值上涨的收益率不能对冲银行贷款的利息时,银行就开始紧缩贷款,两个市场就慢慢下跌,最终以股市危机为结果。

当然,在这股市危机之前,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重大的下跌,但逻辑的过程是这样的。这个市场告诉我们,未来要避免危机我们要做哪些事,在哪些节点上要注意,这是我们想解决的第一个问题。金融危机的形态是会相互转化、相互感染的我们想探讨这样一个问题:货币危机、债务危机、股市危机、银行危机的形态是如何相互转化、相互感染,最后引发了全面的金融危机。

四种危机实际上是相互感染的,当然对外部资本依赖程度很

高的国家,一般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几乎没有例外。而经济规模大,金融资源丰富,资本实力强大的国家和地区中,四种危机出现的概率有很多差别,诸多金融因素对危机形成的作用亦有显著不同。

通常来说,对外部资本依赖程度低的国家,发生单一危机的概率比较大,全面危机的概率比较小。包括中国在内,这一次股市危机从理论上说还没有结束,我们这几天股市的震荡,一方面和熔断机制的出现有关,但也是这一次股市危机的进一步延续。

中国的市场虽然尚未完全开放,但是其它危机事实上还是没出现,尽管人民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但是它在市场化过程中还是属于正常的表现,不能说出现了货币危机。

从现在看,中国对外部资本的依赖程度不是特别大,和日本对外部资本的依赖程度相近,但还低于日本。但我们主要是要研究未来,因为未来中国的金融会实行开放政策,那么她出现全面金融危机的概率,即四种危机交织在一起的概率会比较小,不会像亚洲其他国家,以及韩国、俄罗斯那样,爆发全面金融危机。

因为时间关系,针对这四种危机相互转化的机理,希望大家参考我们的报告:《股市危机与政府干预》。存在跨期、跨

地域的国际传递根据统计发现,大体上每八到十年,全球

都会出现一次重大的金融危机。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角度来看,

有人做过研究,认为存在某种的跨期效应,这个要经过很扎实的实证分析,进行大量的数据统计。资本从这里走了,它到哪里去了?从完整的周期上看,金融危机会使处在危机末端的投资者和所在国居民的财富大幅缩水。但是,在资产价格大幅度涨落的过程中,还是有人大发其财,国际资本尤是。那是什么引发了高速的上涨,又怎样触发了金融危机?我认为这是未来要研究的课题。

金德尔伯格(美国纽约人。曾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麻省理工大学经济系资深教授,国际货币问题专家,擅长从历史角度研究经济问题)认为,金融危机会在国际间传递,我们经过研究也发现,金融危机的发生还是有迹可循,因为全球的资本不是静止不动的,它是逐利的。资本的天性是生命不息、逐利不止,永远处于流动之中,所以金融危机是可以跨期的。这是关于金融危机逻辑的研究。2015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警示与反思)2015年,中国爆发了自1990年股市建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对此,我们做了非常多的研究。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对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只有通过研究,我们才能知道,未来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这样大规模的股市危机。

中国股市危机的过程

与全球历次市场危机一样,中国这场股市危机也经历了快速上涨、断崖式下跌、政府救市、市场趋稳四个阶段。从时间

跨度、波动幅度和后续影响看,它与1987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一”有一定的相似性。

2014年7月份以后,特别是10月份以后,市场出现了三次大幅度上涨,从2014年11月到2015年6月中旬,不到七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从2450点上涨到了5166点,累计上涨超过一倍,达到了110.9%。无论从上涨速度、幅度还是交易量、换手率、市盈率上看,市场显然出现了极其严重的泡沫,危机已在眼前,崩盘随时出现。

到了2015年6月15日,上证指数从开盘时的5174点一路狂泻,到8月26日达到最低2850点,下跌了45%,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下跌44.6%和51.8%。包括这次触发了熔断机制的下跌,已经是第三次。在累计经过了三次大幅度上涨和三次大幅度下跌之后,股指最终回到起点。

那么,按照学术界对市场危机下跌幅度的定义,一方面它在十个交易日的跌幅大大超过20%,而且是连续两次,这两个下跌超过20%的易日相距非常近,可以断定为爆发了市场危机。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

既然是危机就要分析它的成因,概括来讲有:

1、市场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增长模式转型的短期预期过高,长期预期不足,从而造成急功近利、短期炒作、快速推高价格、迅速套利离场的市场状态

虽然我们中国的经济改革转型具备很大的勇气,包括一带一

路、互联网+、新兴产业崛起、经济发展新多极圈等很多新

的战略、新的理念都非常正确。经济改革和转型启动,经济增长模式处于调整之中,但是这是我们国家长期的战略。而市场却对这些改革红利和“新因素”的作用过度解读,夸大并

突出了短期效应,忽视了长期的战略价值,把经济转型的一些长期因素偷换成短期的炒作概念,从而使缓慢上涨的市场快步变成泡沫化的市场,具有长期成长基础的市场被快速透支。2、严重误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本意,扭曲理解资本市场的战略价值,功利化地认为发展资本市场就是推高股价

事实上从“十八大”以来,中国前所未有地重视资本市场的发展,发展资本市场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是中国金融市场化、国际化的重点突破口,对进一步调整金融结构、完善金融功能、提升金融效率和提高金融防范风险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较长一个时期,中国金融结构过度“银行化”,银行类金

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规模和占比越来越大。证券化金融资产比重趋于下降,金融体系存量资产所沉淀的潜在风险越来越大。为了有效地化解中国金融体系越来越严重的金融风险,推动资产证券化,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正是基于这样的宏观判断,这些年我们着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资本市场领域多方面的改革,并取得积极成效。

我们认为,发展资本市场,符合金融结构变革的基本趋势。但是,市场对这个长期的基本趋势做了过于短期的理解,把发展资本市场这样一个国家战略误读为“国家牛”,以为资本

市场就是国家立场。“国家牛”的概念容易麻痹投资者的风险

意识。没有风险意识的“国家牛”认知,在现实中很容易演变

成“快牛”甚至“疯牛”。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中,不缺乏此类案例。3、高杠杆配置是这次股市危机的直接推手

高杠杆配置可以说是这次股市危机的一个直接推手。在股票市场上,配资交易是一种信用交易,也是一种杠杆交易。它视配资类型、资金性质和渠道、工具特点、平仓机制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市场杠杆效应。随着证券公司融资业务和融资工具的创新,中国股票市场中的配资渠道和配资类型日渐丰富而多元。在股市长期向好,上涨预期一致时,配资规模特别是场外配资规模会有爆发式增长,在监管不足或者监管滞后时,这种爆发式增长的配资交易为未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可以说,我们的资本市场,很多事情都做“反”了。市场融资

规模的快速膨胀与杠杆率有密切关系,在市场上涨阶段,特别是在峰值时期,在证券公司和资金提供方利益的驱使下,融资主体为追求股票投机收益最大化,不断提高杠杆率,场内融资有时会达到限值的2倍,场外配资多在3-5倍,最高杠杆率甚至达到10倍。市场配资规模的迅速膨胀和高杠杆

推动着股市快速上涨,风险大幅增加,市场价格泡沫化,市

场结构极其脆弱,危机一触即发,一发而必呈雪崩式下跌。

4、交易机制的结构性缺陷对市场危机起到了助推作用

我们的交易机制有结构性缺陷,这里面主要包括:1.“T+1”交易制度的适当性;2.市场停牌机制的选择,即个股涨跌停板和整体市场的熔断机制;3.程序化交易的市场效应,含量化投资和高频交易;4.现货市场买多与套空的动能结构;5.衍生品交易对现货市场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危机形成的重要原因。5、监管的滞后和监管独立性的缺失是股市危机爆发不可漠视的因素监管滞后和监管的不对称。近年来,为健全证券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活跃股票市场,给投资者以更大的资产组合空间,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的步伐明显加快,多种新型金融产品、融资工具、避险机制、交易技术和交易制度等都有较快发展或完善。但无论是金融工具的创新还是交易技术的升级,一方面提升了市场效率,拓展了市场交易资源,改善了市场流动性,另一方面也由于改变了原来的交易结构,使其进一步游离于传统的监管视野之外,既往监管标准难以覆盖,新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

整体上看,市场监管理念没有及时跟上创新的步伐,传统监管手段难以监测到新的风险源。监管的敏感度远远不及风险变化的速度,对市场创新的速度以及这种创新可能带来的新的风险缺乏深度理解,这样的监管一定是滞后的监管。虽然我们不能把这次股市危机的主要责任归咎于监管低效,但监

管滞后和对风险的低敏感,无疑是一个不可漠视的因素。

所以我们要清楚,监管主体应该干什么?监管部门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它显然不应该是指数的上涨。指数的上涨和市值的扩大都不是监管的成就,监管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市场的良性运转,依照法律查处违规违法行为,保持市场足够的风险预警。这才应该是监管的天职,它不应以市场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把查出违规违法的行为作为市场调节的一个工具。监管也应该高度关注市场的风险结构、风险的变化,同时调整相应的规则。

监管的滞后与低效,既与监管者的市场化和专业化能力有关,更与监管者的独立性不够有密切关系。在市场上涨过程中,和市场开始出现严重的泡沫化趋势之前,监管部门对上涨的关心大大超过对风险的关注,有时甚至会误认为股票价格的上涨是监管者的重要目标,以至于对一些可能对市场带来重大潜在风险的工具创新和违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

在2015年3-6月期间,一度令人恐惧的交易规模已比同期

全球所有的市场交易量还要大,这种明显的不可持续的巨大交易量对后市意味着崩盘式的危机。面对这样巨大的成交量,需要反思很多规则的设计,要进行新的思考,随着指数的上升,要不断降低市场杠杆率。但是那时,社会,也包括监管部门却市场发展简单理解为股票价格的上涨、市值的增加,以至于忽略了高杠杆给市场带来的灾难。

除了没有警惕配资越来越大、杠杆越来越高的巨大风险外,这期间各种以提高股价为目的的可疑信息披露也在市场弥漫。事后表明,这里有许多虚假信息。从基本常识和起码的专业能力看,对如此多的所谓“利好”信息,是必须纳入监管视野的,但是很遗憾,在当时,这些可疑信息被市场的欢呼声淹没了,监管的独立性被严重削弱。一个缺乏独立性监管的市场一定是一个秩序混乱的市场,其结果一定是一个泡沫化的市场,股灾和危机只是时间问题。

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是透明度,资本市场秩序的维系靠独立监管。监管的天职是维护市场秩序和“三公”原则,至于市场的涨跌趋势,显然不在监管的职责范围之内。6、一些重要媒体对市场乐观情绪的过度渲染,对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单向误导,构成了市场危机爆发的舆情因素

在中国股市25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的股票市场从来没有2015年这样受到众多主流媒体如此高的关注度。媒体作为信息发布的平台和传播渠道,首先必须尽可能做到客观、真实、完整,对那些具有明显倾向性的预测、评论、建议等,亦要在技术上做到不为其背书,这一点对于官方主流媒体尤为重要。但是,在这次股市危机形成过程中,一些媒体,特别是一些官媒,频繁发表针对市场趋势的评论、预测。在中国社会,有不少人认为官方主流媒体的观点表达的是“国家意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预期,加固了人们的“牛

市”思维。

另外,一些市场化媒体更倾向于传播市场的“牛市情结”,很少提示风险。如果说某些主流官媒的“牛市”观点具有权威性、引导性,那么市场化财经媒体则将这种“牛市”思维普及化、大众化。在这种舆情渲染下,全社会风险意识荡然无存,市场进入了非理性状态。四个政策建议(做好了!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基本方向不能变

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构建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大国金融。中国大国金融的核心标志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资本市场的

国际中心地位。发达、透明、具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资本市场是中国大国金融的基石。中国现行的金融结构离大国金融的目标相去尚远,中国金融结构最根本的缺陷在于不断累积风险,分散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差、财富管理的功能弱,表现于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比重高、证券化金融资产比重低,这样的金融结构潜伏着巨大风险,既不可能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大国金融,也不可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改革现行的金融结构唯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发展资本市场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要充分尊重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要缜密设计、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过度、过快透支金融结构性改革红利。不能因为出现了危机我们的改革就停止,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方向不容质疑。在基本制度方面,要继续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

彻底改革现行的,实质上是行政配置资源的股票发行核准制,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的、以强化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

从核准制到注册制,不是简单的行政放权,而是资源配置机制的变革,是资本市场平衡责权结构的变革。注册制改革的核心是强化信息披露,建立基于成长性而不是重要性,立足于未来而不是关注过去的企业上市标准,目标是建设一个信息透明、自主投资、预期有序、基于成长的股票市场。在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推进注册制的脚步不能停。

注册制的推进一定不能像熔断机制那样朝令夕改,一定要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实行注册制,注册制需要的条件是什么。注册制最重要的,第一是要有透明度,没有足够的透明度就不可能有注册制;第二是它要建立一个匹配的权责机制;第三是要制定一整套非常清晰的流程与标准,绝不可以是模糊的。像现在这样,规则都是在核准之下的,是不符合注册制的基础条件的,所以我们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绝对不能做成一个朝令夕改的“帽子”政策。规范融资渠道,形成动态的杠杆调整机制

在市场融资方面,一是大幅度调低杠杆率,建立一种逆周期的动态杠杆调整机制。资本市场是不可能没有杠杆的,但是杠杆要有周期;二是在清理的基础上,规范市场融资渠道,注意平衡金融工具创新和管控风险,建立一种可监测、可调

节的杠杆融资机制。总之,要收缩甚至清理场外配资渠道和规模,规范并发展场内“两融”,为平衡市场多空动能结构,要特别注意发展包括融券在内的市场卖空工具。

建立更加市场化的交易机制

要建立更加市场化的交易机制,一是取消现行的个股涨跌停板制,建立整体市场异常波动的“熔断机制”。“熔断机制”的触发标准,可参照发达市场的做法和中国市场的实情。目前,中国股票市场推出的“熔断机制”具有双向功能,与现行的个股涨跌停板并存。而个股涨跌停板事实上已经是微观上的熔断,所以这两套机制是无法对接的。

要谈整体熔断,个股熔断就要取消,二者只能取其一。应该把整体熔断的阈值扩大,微观部分去掉,与股市、期货的交易结构相匹配。但是我们的市场监管部门只是增加了整体熔断,没有去掉微观熔断。

熔断是什么?是冷静期。冷静期也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上市公司冷静,出现这个情况不要慌,要冷静思考。第二是政府冷静,监管部门冷静,要观察这个期间有什么重大信息发布,没有重大信息发布就是有问题的。第三是上市公司和交易所要冷静,都要发布信息。可是在中国股市熔断这两天,没有任何人在熔断期间发表任何信息,所有的信息披露都是在收市之后,这也是有问题的。虽然在没有整体熔断机制的时候,重大信息都是在收市之后发布,但是在熔断期间,如果不立

即发布信息,即会造成市场恐慌。

我们缺乏对熔断机制本意的理解。美国在“黑色星期一”的时候,美国总统会出来反复发布市场稳定的信息,向民众保证可以提供无穷的流动性,所以市场没有因此而恐慌,随后即恢复了正常。而我们在熔断期间没有任何人出来讲话。只要没有任何人讲话的熔断机制就是失效的,就成为恐慌机制。我们有一个报纸,在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熔断机制:投资者资产保护的安全阀》的通讯。我看完之后非常恐慌,这是完全的误解。熔断机制并不会消灭风险,在一定意义上它是无法控制风险的,风险仍然存在,并且如果没有信息发布的话,风险还会扩大。不要理解为只要熔断了就没有风险了,这样的理念只能导致熔断阈值发展得越来越低。所以这里要做系统的市场化改革。

然后是改革交易制度,把“T+1”变成“T+0”,以提高市场异常情况下投资者控制风险的机会,减小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因“T+x”的不同而出现制度套利。不过,这种改革是否会减弱股指期货的风险传递作用,尚难定论。平衡处理交易技术创新与风险管控的关系

在交易技术创新方面,要正确处理包括程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等在内的新交易技术的创新与市场风险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应鼓励交易技术和交易平台创新,充分体现大数据、云计算、网平台、计量化在股票交易技术进步中的推动作用,

中国股市发展分析(完整版)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以上证综指走势为例) 分上中下三篇发至经济观察木泉投资原创文章 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首次发布,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因此其对中国股票市场有非常好的代表性。下面以上证综指自发布以来的收盘价为载体,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 (1)1990-1992年10月:初步实验,股市第一次起落 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坚持改革开主、发展市场经济(含股票市场)的观点,国内开始进行股票市场试点开放,国内掀起一轮投资热,股票价格的逐渐上涨也使得上证综指从90多点涨至400多点。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最终上证指数暴涨至1300多点。 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深圳“810事件”也加速了上证综指的下跌。“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张,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的时间,抽签表全部售完,人们难以置信。秩序就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混乱,并发生冲突。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酿成“8·10事件”。上海股市受深圳“8·10”风波影响,上证指数从8月10日的964点暴跌到8月12日的781点,跌幅达19%。暴跌五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398点,几乎打回原形。 (2)1992年10月-1994年6月:股市第二次起落 从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新兴的投资基金开始得到政府支持,上市投

《我国股票市场市盈率的统计分析》行业平均市盈率

我国股票市场市盈率的统计分析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学系牛鸿 市盈率是衡量股票投资价值和管理层据以调控股市的重要参考指标。科学地界定市盈率及其变化, 是对证券市场实施有效监管的重要内容, 也是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的基础。 然而, 由于人们忽视了市盈率的适用范围,使得该指标在运用的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例如,不加考证地以发达国家股市20倍的市盈率标准来评判中国股市的市盈率是否合理或者把不同行业的公司的市盈率相互比较来确定待估公司的价值。 本文就我国股市市盈率的一些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引出市盈率指标的适用性及其发挥的作用。 一、我国股市市盈率水平的统计分析 长期以来,国外公认的合理市盈率为15 - 25倍, 即通常所说的20倍左右市盈率标准,这一指标通常用于发达国家或地区(见表-1)。如果市盈率低于15倍, 即可认为其有投资价值, 投资风险较小;如果一只股票的市盈率高于25倍, 则可认为其没有投资价值, 投资风险较大。 表-1 世界主要证券市场的市盈率比较

我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在大部分时间内都远远高于以上标准(见表-2), 因此,大部分人认为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过高。为了解释市盈率偏高的现象。 表-2 沪深证券交易所近几年平均市盈率

影响一国股市市盈率有以下几个因素: 1.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人们投资收益率的参照系, 也反映了整个社会资金成本的高低。一般来说,基准利率的倒数与股市平均市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如果基本利率低,合理的市盈率可以高一点, 如果基准利率很高, 合理的市盈率就应该低一些。 2.经济增长率。从下面两个表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率不同市盈率也大不相同。通常来说,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处于较为成熟的阶段,增长率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比较低,而市盈率水平也比较低。因此,不能说发展中国家市盈率水平较高就是不合理的。 表-3 1992年发达国家市盈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学生学院_____ 管理学院_______ 专业班级 12电子商务(1)学号02 学生姓名______ 阮健轩__ 2013年 12 月 24 日

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设计 调查目的:通过典型抽样方式,了解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的状况,包括其基本现状、投资行为状况、权益保护状况,以及他们对当前证券市场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由35个题目组成,其中投资者基本情况5题、投资者行为15题、投资者对若干热点问题看法15题。 回收样本说明:调查中实际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58份,回收率%。 二、调查结果综述 调查围绕三个专题进行:个人投资者基本状况、个人投资者行为状况、、个人投资者对当前市场若干热点问题的看法。每个专题得到的调查结果概要如下: (一)个人投资者的基本状况 调查结果勾画出当前活跃于我国股市一线的个人投资者的基本状况。从年龄情况看,25岁到50岁的适业人群构成了中国个人投资者的主体(87%),但50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士也有不容忽视的份额(12%);从入市时间看,中国股市一线投资者的平均股龄为2-4年, 教育程度方面。调查发现,为数庞大的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其中不足中等文化程度的投资者(高中及中专以下)占了总被调查者的%,而初中以下的低学历者有%,这一数字意味着有较多的投资者未能接受初中以上的文化教育。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投资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股市的投资规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投资者,其股市的投资规模也相对较大,但在较低学历者中,受教育程度与股市投资规模间的相关性并不强。 。

吴晓求:2015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警示与反思)

吴晓求:2015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警示与反思)

吴晓求:2015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警示与反思) 20年的历史虽然短暂,但是也是一个代人的历史。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来说,甚至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因为20年来,要坚持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举办这个论坛,每年都要根据当年的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做一个研究报告。虽然辛苦,但是非常快乐的。 岁月如梭,中国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走过了一些弯路,尤其是近一年,股市的大起大落,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的动摇。所以今天,根据我对股市危机的研究,从其逻辑结构等方面为大家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方面的建议。 关于大国金融的设想,是我们今年主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当然这并不是在做论坛之初的想法,但是慢慢地发现,中国需要这样一个发展方向。这个想法在2005年成形,到了2006年开始明确,我们把它叫做中国的大国金融发展战略。 尽管有这样一个理想,一切还得从经济问题着手,所以我们始终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在金融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中国大国金融战略的实施。所以,今年我们认为,还是要着重研究金融危机。尤其是2016年,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一次严重的危机,根据学界的标准,在10个交易日连续累计下跌超过20%,一般认为这个市场出现了危机,这是一般的学术概念和标准。而我们的这次危机,以上证指数为例,有两个时间段在10个交易日连续下跌超过20%,分别从5170点附近跌至4000点左右,和从4000点左右跌至2800点。虽然以前也有过大幅度的下跌,但是因为以前股市的市场化不明显,并且也

没有达到这么严重的程度,并不算是真正的危机,所以说,这是自1990年股市建立以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危机。在这次危机以后,我们引入了很多制度、办法,所以说这也是第一次市场化的危机。 中国的资本市场全面开放的时间非常短,样本不是特别充分,缺乏特别典型例证。要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得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改革方案和设想,我想还是有所欠缺,得出的结论不具有代表性。要想研究最近30年来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过程、机理,以及各国政府如何干预市场,干预之后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各国应对危机的政策、法律、制度又做了怎样的调整,还是需要回望到美国一九八七年的“黑色星期一”。只有把这些大的案例结合起来,给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改革提出的建议才可能会比较恰当。所以我们不仅仅研究中国的案例,而是以美国1987年10月19号“黑色星期一”以来的世界若干次重大的金融问题为背景进行研究,最后得出报告《股市危机与政府干预》。当然,我们重点还是放在2015年中国的股市危机上。 沿着这个思路,我的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一、全球若干次重大股灾及金融危机 美国“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 自1987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一”以来,我们对中国有价值的若干金融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股市危机发生的轨迹,它的逻辑线索,它产生的原因以及后来各国政府如何治理做为研究的重点。

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率的高频估计与特性分析_黄后川

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率的高频估计与特性分析 *黄后川 (南方基金管理公司 510200) 陈浪南(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与中山大学经济所 510275) 内容提要:本文旨在应用高频数据估计中国股市的已实现波动率。我们发现股票指 数与个股的高频交易数据中的微观摩擦影响正好相反,使用极高频的数据会大大增加个 股的波动率估计值,相反却会大大降低指数的波动率估计值。在计算各种频率的已实现 波动率的基础上,本文构造了一种较为精确的估计波动率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平衡测量误 差与微观结构误差。基于已实现波动率,本文研究了中国股市波动率不对称性和长期记 忆特性。 关键词:波动率 高频估计 特征 *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9800010、70042005)、上交所2002年联合研究计划课题、教育部社科“十五”课题(01j b790026)及2002年厦门大学校级课题成果之一。 一、引言与先前该领域研究述评 近二十年来,对波动率模型的研究已成为金融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自Engle 于1982年提出ARCH 模型以来,经济学界已经发表了数千篇关于条件异方差或波动率的论文。特别是最近十年,一些学者提出用高频分时数据估计波动率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波动率估计值,称为“已实现波动率”(Realized Volatility )。以此为基础,众多学者在波动率的特性和预测两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大大拓展了这个研究领域。 Andersen 、Bollerslev 、Diebold 、Ebens (1998,2001)等金融经济学家对这种高频估计方法以及“已实现波动率”的特性与预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他们得出了如下几个主要结论(计算的波动率都是日波动率): (1)如果价格遵循普通的扩散过程,用此方法计算的已实现波动率,是无偏的。而且,当高频数据的时间间隔趋近于0时,已实现波动率的测量误差也趋于0。因此可以把已实现波动率当作一个观测值,它没有经典算法所带来的时间滞后。 (2)通过对外汇市场和道·琼斯工业股票的实证研究,发现:①股票市场中,正收益对后续波动率的影响不如负收益明显,即波动率具有杠杆效应。②已实现波动率的对数具有明显的长期记忆特性。③虽然已实现波动率明显向右倾斜,但已实现波动率的对数呈现正态分布。④虽然原始的收益率数据有明显的高峰和大尾巴,但收益率除已实现波动率呈现正态分布。⑤股票市场的波动率与相关度呈相同方向运动,降低了资产组合分散化在高波动率时的作用。 (3)依据(2)中的结论,用体现长期记忆的分数综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uto Regression Fractional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ARFI MA )方法可以得到更好的波动率预测。使用正态—对数正态混合分布可以得到很好的概率密度和分位数估计(例如VaR )。 已实现波动率的一个重要用途是作为对以前各类模型进行评价的基准。它的另一个更重要的用途是用于检验波动率的各种特性,并对未来波动率进行预测,因为已实现波动率可以直接当作波动率的一种观测值,因此可以采用一般的时间序列方法,无须像AR CH 模型一样通过模拟收益率序2003年第2期

中国股市现状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浅析 摘要:中国股票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取得巨大的成绩。股票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或欲望,而“幸福和快乐是满足人欲望最好的药剂”(孟德斯鸠)。娱乐的特性是符合现代经济活动的目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多地关注我们自身的幸福与快乐。 近几年来,全球金融动荡,中国采取各种金融政策见效甚微。中国各种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国股票市场绵延不断的下跌,是否反映了“经济向下“的状况,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要分清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两回事。 对于中国股市的持续下跌不妨分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看。从过去十年的跨度来看,中国股市有着估值回归的内在需求,这是近年来A股不断走低的重要原因。股市的不振更多是信心缺失所致,而不是经济下降所致。根据市场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最为担心的是,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仍有可能恶化扩散,国内经济受转型和周期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行压力较大,这些基本面因素是导致市场走弱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全球金融市场充满着泡沫,大家进入了一个泡沫化生存的时代。因此,尽管最近以来中国股市,甚至全球股市出现了全面性下跌,但是这种下跌只是市场价格的波动,并非是出现全球股市周期性的变化。对于国内股市大幅下跌,既有国际周边市场的影响,更重要的应该是是国内股市本身出了问题。 中国股市现象既与生活常识相背离,也脱离基本的经济原理,因此,其股市泡沫的吹大是无疑的。既然股市的泡沫已经吹得很大,因此,中国股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价格上进行调整也就十分正常了。股市的指数上下波动是很正常的事情,股票的市场价值总是围绕其内涵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国内股市下跌了,特别是泡沫很大的股市下跌,对市场不是不好,而是股市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股市是实体经济的睛雨表来看,尽管国内存在两大资产价格巨大的泡沫,但是国内经济向好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韩国的MV风靡我国,从表象上看,也许大家只是把它作为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股市历史详述 股市的诞生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的气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时各种新潮思想也随时要应付相应的政治风险。 笔者认为资本市场构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佩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那20个研究生。他们在1984年写的一篇“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直接引发了当时的股份制热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飞乐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飞乐抓住这一次机会,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第一张上市公司股票 就这样,“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这一阶段,涉及到两个重要人物 黄贵显(静安分公司经理,后更名为静安证券营业部)

主导“飞乐音响”股票的发行,在1986年9月静安营业部开设交易柜台批准成立,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股票交易 黄贵显在静安证券交易部 秦其斌(前飞乐音响董事长) 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果断的人,跟吴邦国关系很要好,在领导下面自然得做出点成绩来啊,1984年上半年,他便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 秦其斌在接受采访 量变到质变:由于后续股票交易的火爆,已经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开始发行股票,为了规范化,同时加深金融改革,大的背景是改革开放-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以当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有上证综合指数,俗称“沪指”。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请注意:目前所讲的深指全称为“深证成分股指数”,并不是指“深证综合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国际上证券交易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两种: ●口头竞价 ●电子计算机交易系统 尽管上交所的交易规则中规定的是口头竞价和计算机交易两种方式,其实“宝”全部押在电子计算机交易上。可以讲,这是一种极大胆的、跨越式的发展,因为当时连最简单、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脚步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十几年来,证券分析师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普及证券知识、推动理性投资和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当前,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正面临国内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同业竞争的双重挑战,这一新形势既蕴藏着发展的新机遇,又急切呼唤着新的改革。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是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以管理部门实现监管为标准,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84—1991)。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的萌芽和孕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刚刚开始,管理层、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者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全国性的有形交易市场尚未形成。在一些大城市一级半市场上,开始有人研究股市行情,传递信息,指导操作,但尚未形成稳定的证券咨询群体。 第二阶段是自发阶段(1991—1998)。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飞速发展阶段,也是管理部门监管处于真空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证券市场成立之时,为适应证券公司的需要,

证券咨询部门纷纷成立,最早是从券商的客户服务部门开始,准确地说是营业部对股民进行的“入门指导”,离严格意义上的咨询业务相距甚远。在这一阶段,证券市场刚刚成立,投资者还比较陌生,此时,证券分析师的作用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入门指导”的作用。接着,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由于证券市场投机风气弥漫,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基本上是建立在对“政策”“、庄家”、“内幕消息”等概念上,为迎合投资者投机的需要,各类“股评家“”股评人士”“、市场人士”、“证券研究员”活跃在证券交易所和各种新闻媒体之上,新闻媒体也推波助澜,而且市场缺乏政策监管。在这种大环境下,证券分析师行业出现了大量的违规行为。 第三阶段是规范发展阶段(1998—至今)。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规范发展的阶段,各类管理法规和条规相继出台,管理部门开始监管。面对证券咨询业的放任自流和大量违规行为的出现,监管层开始引起注意,1998年4月1日《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公布并实施,开始对从业机构和人员实行资格审查,加上其后颁布执行的《证券法》,中国证券咨询监管法规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香港同类法规还要严格。2000年7月16日我国颁布实行了《中国分析师职业道德守则》,并且在2002年12月13日成立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委员会,使证券分析师的管理趋于规范。但是,多年监管空缺造成行业总体素质偏低和短期的投机心态

中国股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经过近 20 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积极性不断提高,制度性建设日趋完善。但股票市场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较为明显。过度投机问题的存在,加剧和放大了市场的波动和风险,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制约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虽然我国限制内幕交易的立法措施和执法力度得到了不断完善。但是仍旧难以满足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为防止新形式的内幕交易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并影响市场效率。应借鉴国际经验,从立法、执法以及交易制度等方面入手,杜绝内幕交易孳生的土壤。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些缺陷削弱了股市的功能,阻碍了股市的进一步发展,为引发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这些包括了监管力度、人才的培养、以及一些交易的内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些现状及其原因、我国股票市场过度投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找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股市监管问题对策

ABSTRACT After nearly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China's stock market has been formed to adapt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way, scale is continually expanding,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listing Corporation, investor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is perfect. But the stock market is not perfect in many aspects still more obvious. The problem of excessive speculation exists, intensified and expanded market volatility and risk of serious damage to the investor, especially the interests of small investors, seriously restric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tock market in our country, we must make great efforts to solve, although China's restrictions on insider trading made Fatos and law enforcement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But still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In order to prevent insider trading behavior of new forms of disrupting the market order and affect the market efficiency. We should learn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starting from the legislation, law enforcement and trading system, to prevent insider trading in soil.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These defects weaken the stock market functions, hinder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the potential for caus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depth, these include supervision, personnel training, as well as som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insider trading,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asons, China's stock market excessive speculation, find out th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tock market supervis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

中国股市波动性研究

中国股市波动性研究 阎海岩 (东北财经大学数量经济系 辽宁大连 116025) 摘 要:本文运用GARCH 族模型对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收益率的波动性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股市波动性的特点。通过比较发现对于沪、深两市股指收益率的波动性,EGARCH(1,1)模型和EGARCH(1,1)-M 模型都能很好的拟合。同时还对两市股指收益率的波动性进行了预测分析。 关键词:中国股市;波动率;GARCH 族模型 The Volatility of Chinese Stock Market Yan Haiyan (Department of Quantitative Economics of Dong 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Liao ’ning Da ’lian 116025) Abstract: In the paper we establish the group of GARCH model for shangzheng index and shenzheng index. And we analy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latility of Chinese stock market .By comparing ,we conclude that EGARCH model and EGARCH-M model have almost the same efficiency in shanghai market and shenzhen market .Then we forecast the volatility of the two index ’s returns . Key words : China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GARCH model 一.引言 对金融市场波动性的研究主要是源于对资产选择和资产定价的需要。国外对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性研究已有很长一段历史, 早在20 世纪60 年代, Fama(1965) 就观察到投机性价格的变化和收益率的变化具有稳定时期和易变时期, 即价格波动呈现集群性, 方差随时间变化。此后, 国外对投机性价格波动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最成功地模拟了随时间变化的方差模型由Engle (1982)首先提出的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性模型(即ARCH 模型) 。ARCH 模型将方差和条件方差区分开来,并让条件方差作为过去误差的函数而变化,从而为解决异方差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Bollerslev (1986)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为了刻划时间序列受自身方差影响的特征,Engle,Lilien 和Robins (1987)提出了GARCH-M 模型。而当需要刻划证券市场中的非对称效应时,Nelson (1991)提出的EGARCH 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金融产品价格波动的情况。目前ARCH 族模型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的研究中, 来描述股票价格、利率、汇率、期货价格等金融时间序列的波动性特征。 本文将利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即ARCH 模型族对中国上海与深圳股票市场的日收益率的波动进行实证分析,为政府部门监管股市及投资者预测并规避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二.ARCH 模型族概述 ARCH 模型的主要贡献在于发现了经济时间序列中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可以预测的, 并且说明了这种变化是来自某一特定类型的非线性依赖性, 而不是方差的外生结构变化。GARCH 模型是ARCH 模型族中的一种带异方差的时间序列建模的方法。一般的GARCH 模型可以表示为: t t t x y εβ+' = (1) t t t v h ?= ε (2) p t p t q t q t t h h h ----++++++=θθεαεαα 1122110

中国股票市场的T

中国股票市场的T+1制度浅议 文章来源3 e d u教育网 摘要:已实施15年的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T+1制度仍发挥着促进股票市场发展的作用,但“T+l”交易制度并不能更好地保护下跌行情中从事股票交易的投资者的利益。甚至在上海股票市场上“T+1”交易制度下的交易令投资者不能及时更正交易错误,导致投资者的交易风险 有扩大趁势。利用EGARCH模型说明我国股票市场长期以来的大熊市和小牛市的基本特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综合考虑我国股票市场的未来发展以及两种交易制度带给投资者的交易风险,实施“T+0”交易制度是可行的。 关键词:交易制度;T+0;T+l;收益率 一、引言 T+1与T+0之争属于中国特色,所以在国外的理论文献中并不多见。 徐英、竺亚等人(2001)在对上海股票市场稳定性机制的实证研究中认为T+1制度对股票市场的起到了稳定性的作用。宋军、张光毅、曾鹭坚(2003)在对深圳交易所的T+0课题研究中得出结论:(1)T+0可增加市场交易量。这对交易所和券商有益,但对投资者不一定有利,进一步增加交易量不一定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2)T+0取消了T+1回转交易制度的人为时滞限制,释放目前被T+1压抑的交易需求,有利于提高整个市场的效率,这对投资者有利。 (3)T+0较T+1更容易诱发异常交易行为,这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方便,而对中小投资者不利,也不利于监管部门的监管。(4)T+0对市场波动没有显着影响,不会增加市场风险。陈雯、屈文洲(2004)对深圳股票市场的稳定性进行测度,得出实施T+0可能性的结论,认为T+0会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陈有禄(2008)从我国股票市场的IPO与高换手角度入手进行分析,认为我国有必要实施T+0的结算制度。 交易制度是一个市场的基本规则,其不仅对市场的活跃度、安全度有很大影响,也关系到监管部门是否能有效监管市场的交易。 T+0清算体系,是指投资者在交易日当天买卖的股票得到成交确认后,可进行反向交易操作, 即买进委托成交确认后,清算交割前可将当天委托买入的股票再委托卖出;卖出委托成交确 认后,清算交割前可将当天卖出股票的资金用于再委托买进。 T+1清算体系,是指投资者在交易日当天买卖的股票成交后,不允许在当天进行反向操作,必 须于次日清算交割后,才允许进行反向交易操作。这种清算体系使得股票交易速度减慢,投机性减弱。T+0交易制度,就是当天买入的股票当天可以卖,甚至一天可做多次交易,晚上再由登记结算公司根据交投轧差(对冲买卖差价)。这种交易制度的好处在于增加了市场的交易量,为市场提供了投机空间,但缺点在于市场过度投机会引起价格的过大波动,不利于稳定市场。

中国A股行业龙头上市公司汇总

中国A股行业龙头上市公司汇总(2017-2018) 1.茅台:白酒第一品牌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五年没有其它白酒企业可以撼动它的老位。 2.恒瑞医药:国化学制药实力第一这二年进军国际市场未来有机会挑战国际医药巨头的中国制药公司非恒 瑞药业莫属了。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3.伊利股份:国乳企第一品牌旗下产品吩咐伊利旗下的冰淇淋行业市占率第一。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4.海天味业:调味料细分领域酱油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利润第一巩固酱油市场地位的同时也在向耗油料酒、 醋等细分领域进军。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 5.中国平安:国金融全牌照的保险公司金融布局最好的金融公司。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6.绝味食品:鸭脖行业市占率第一营业额第一多家门店。市值亿年净利润亿 7.长江电力:中国综合实力最优质的电力企业。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8.万科A:中国最佳地产开发商最响亮的品牌。市值亿年净利润亿元。 9.比亚迪: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实力第一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10.格力电器:中国空调行业第一品牌利润和市占率第一的空调企业。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11.美的集团:中国家电综合实力排名第一品牌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12.福耀玻璃:全球汽车玻璃行业市占率第一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13.白云山:国产伟哥第一品牌金戈中国第一饮料王老吉老字号第一多得药企。市值亿年净利润亿元。 14.科大讯飞:智能语音、中文语音等产业语音市场绝对老大。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15.宋城演艺:国以演艺及观光园为主营的上市龙头。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16.白药:中药第一民族品牌国产牙膏第一品牌。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17.片仔癀:国家绝密配方被誉为国宝名药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18.马应龙:痔疮第一药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19.海螺水泥:水泥行业第一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0.宁云商:连锁家电行业第一国上市公司电商龙头。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1.海康威视:防龙头企业。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2.鱼跃医疗:医疗器械龙头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3.万达电影:国电影院第一品牌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4.恒顺醋业:四大名醋之一唯一A股上市老字号醋业公司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5.双汇发展):国肉制品行业第一品牌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6.爱尔眼科:眼科医疗龙头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7.顺丰控股:国快递行业龙头企业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8.家化:国上市公司日化护理第一品牌市值亿元年净利润亿元。 29.新和成:国最大维生素A和维生素E生产商 30.伟星股份:世界最大的纽扣生产企业之一 31.华邦制药:国皮肤病领域龙头企业 32.华兰生物:国血液制品行业龙头企业 33.大族激光:亚洲最大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商 34.传化股份:国纺织印染助剂龙头企业 35.科华生物:国体外临床诊断行业龙头企业 36.思源电气:国最大电力保护设备消弧线圈生产商 37.达安基因:国核酸诊断试剂领域领先者 38.巨轮股份:国汽车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龙头企业 39.宜科科技:国最大中高档服装用衬生产商 40.登海种业:国玉米种子繁育推广一体化龙头企业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姓名:王向红 班级:会计三班

学号:111102031332 2015-01-06 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摘要: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股票市场,所谓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 晴雨表,可见它对经济的重要性。中国股票市场是一潜力较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市场,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对股市未来发展趋势 的判断,是其投融资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国股票市场成长之快和成绩之卓著是令人瞩目的。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 制度不健全等原因, 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的分析, 总结了股票市场当前存在的问题, 探索了产生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股票市场;现状分析;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引言我国股票市场现状分析 从1990 年上海交易所成立以来,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我国股票市场短短的几十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改善企业融资结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规模。截至2007 年12 月21 日, 沪、深两地上市已达1527家, 上市股票数量1613 只, 总股本达到16848. 86 亿元, 股票市价总值达到310448. 39 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达到859 家, 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 44 家公司同时发行A、B 股; 19 家公司以A 股和H 股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6 家公司以B 股和ADR 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1 家公司以B 股和GDR 的形式同时在上证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深圳证券交易所865 只证券中包括A 股655 只, B 股55 只, 其余为基金、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国债、权证等 ( 二) 股权分置改革现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目前已经顺利进入收尾阶段了, 这场史无前例的制度性变革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实现了中国股市从漫漫熊市向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性转折。自2006 年4 月29 日

中国股票市场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股票市场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 见证了“牛市”的6000点,现在又经历着跌破1200的“熊市”,广大股民的心理素质想必有了很大的提高,毕竟这可是从天堂一下子掉到了地狱。 现在问及大众怎么看待现在的中国股市,想必大多的答案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毕竟现在的股市,真的已经让广大人民群众伤心透了。从6000点下跌,人们观望着,期待不会跌破4000点,可是它就这样轻易的破了这个界限,毫不顾忌人们的感受。然后人们又相信不会跌破3000点,可是它坚持了好久周,最终还是没能坚持到底,又跌破了3000点。现在人们已经不在抱幻想,可是依然保持着最好的期待,可惜,事与愿违,该来的总要来,2000点也破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到底什么时候会结束?是什么让中国股市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学期选了“证券投资与分析”这门课,虽然只是选修,但是老师全面的分析股市,还是让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现在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上网查了相关的资料,也有自己的想法。 现在专家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五个观点。主要观点一:股权分置。很多人将股市走弱的原因归结为股权分置问题,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股权分置问题的存在,不利于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结构,不利于形成外部治理机制,不利于市场形成稳

定预期,不利于投资者评估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股权分置问题并不是中国股市问题的唯一症结,解决了股权分置问题也并不意味着中国股市从此向好。中国股市也有全流通的公司,中国股市也有民营企业,但是这些公司给投资者的回报也并未高人一等。即使股份全流通了,仍然会有上市公司作假,仍然会有上市公司损害投资者权益,即使在美国这样成熟的市场也出了安然事件。对于那些素质差的上市公司,迟早要退市的公司,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只能给大股东再增加一次圈钱的机会,只能再让投资者付出更高的代价。 主要观点二:上市制度。这么多的上市公司出问题,已不能简单地当个案来处理了,我们必须反思发行上市制度。当前上市公司的风险实在太大了,这必然要带来投资者投资策略和选股思路上的调整。仅仅凭借财务数据和业绩预期选股已不够,即使我们能够甄别出财务报表的真假虚实,即使我们能够准确预测出未来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但如果我们不能察觉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如果我们不能识别公司治理机制中的潜在缺陷,我们仍然无法规避投资风险。 主要观点三:新股发行的心态。 新股发行也是影响近期市场走势的一个因素。面对新股发行,投资者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新股发行要带来现有股价结构的调整,要分流市场的资金。另一方面投资

【股市崩盘,将引起一次大规模社会危机】

【股市崩盘,将引起一次大规模社会危机】作者:陈志武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来源:南都周刊 据统计,最近四个月美国股市下跌7%左右,美国国内议论纷纷,次级贷危机之论连出租车司机都在讨论。经济衰退仅仅是大洋彼岸的事情吗?东莞企业倒闭;韩国企业逃跑;工厂裁员;物价上涨;投资过热、中小企业却得不到贷款;沪指最近四个月已经重挫35%……所有这些,是不是预示着中国经济也将出现衰退?当然只要你一口咬定,你完全可以说拍着胸脯说中国经济没有爆发危机的可能,就像一些中国经济学家说的那样。而在春节之后,中国股市历史罕见的暴跌,大概能显示某种更加真实的心理。好在温家宝总理早已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给大家吹风“08年是中国经济比较困难的一年”。让我们拿出勇气面对这些“困难”吧。 中国经济问题爆发出来会很严重 南都周刊:你觉得中国未来假如要出现经济衰退,会从什么地方爆发? 陈志武:我曾经参加一次讨论,世界各方面的学者,讨论中国的发展什么时候会出现终端甚至倒退,我预言中国如果出现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危机,可能从股市崩盘引发。

南都周刊:我记得从小受教育,说美国社会有经济危机的特征就是,资本家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穷人想买又买不起,结果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倒进阴沟里,也不给劳苦大众,这大概是美国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特征吧。 陈志武:中国房地产方面的情况和这个简直就太相似了,一边是房子卖不出去,银行银根又收紧,开发商硬抗着,另一方面老百姓又买不起房子。而更主要的问题是,美国20年代和中国现在的情况非常相似,一片乐观情绪中却尚没有建立社会福利安全网络。那时候的美国被称作“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Twenties),一战以后和平繁荣的时代,技术革命,无线电、飞机、汽车,工业化深度发展。当时美国社会信心空前,觉得没有任何理由,经济会衰退。那时候从1921年到1929年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从60点涨到400点。那时候随着高速公路网络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美国在二十年流动劳动人口非常突出,这带来原有依靠亲族的传统社会保障体系的瓦解,而同时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建立,这点上和中国现在的状况非常相似。这种社会一旦证券市场出现崩盘,造成人民资产损失,那会是非常可怕的,会让人民陷入绝望。后来美国70年代,1987年、2000年都出现过重要的金融转折点,但并没有造成重大的社会动荡,有危机也较容易度过,更很少听过那种跳楼的情况了。我觉得关键原因就是美国政府和商业所提供的较为成熟的基本保障网络发挥了作用。而中国现在的公共保障体系和美国二三十年代的状况更

中国股市最优投资组合构造及风险分析.教学文案

2010年第9卷第1期(总第140期) 吴 丹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100083) 中国股市最优投资组合构造及风险分析 摘 要: 投资组合可以分散风险,但其只能分散组合中的非系统风险,却无法降低组合中的系统风险。所以,投资者们常常会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非系统风险,而对于系统风险,则可以在选股时,人为地选择系统风险较合理的股票加入投资组合。本文利用马柯维茨“均值/方差”理论和CAPM 模型,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试图构造一支中国A 股市场的最优投资组合,并进一步分析组合的投资风险结构。以期为投资者提供一种较为科学的投资组合构建方法,即在一定风险下获得最大收益,并提供相关投资建议。 关键词: 投资组合;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Abstract :Portfolio risk will be spread. But it can distract the non-systematic risk and can not reduce the systemic risk in the portfolio. Therefore, investors often invest through diversification to reduce non-systematic risk. And for systematic risk, you can select low -risk stock to join the portfolio artificially. In this paper, I would use Markowitz "Mean /Variance" theory and the CAPM model,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to construct an optimal portfolio in Chinese A-share market. Furthermore, I would analyze the risk structure in this portfoli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