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CrMoV钢焊接工艺

12CrMoV钢焊接工艺
12CrMoV钢焊接工艺

12CrMoV钢简介及焊接工艺

一、12CrMoV钢的化学成分(%)

二、焊接性能及焊接工艺措施

A、焊接性

12CrMoV钢是在Cr-Mo合金的基础上,加入质量分数为0.15%~0.3%钒的耐热钢,这种钢具有较高的热强性,其极限工作温度为580oC,虽然其合金成分高于15CrMo钢,但因含量较低,焊接性与15CrMo钢差不多,12CrMoV 钢焊件超过10㎜时,焊前应做150oC以上的焊前预热。12CrMoV钢属于珠光体耐热钢,由于含碳量及合金元素较多,焊缝及热影响区容易出现淬硬组织,使塑性、韧性降低,焊接性变差,当焊件刚度及接头应力较大时,容易产生裂纹,焊后热处理过程中,也会产生热裂纹。预热是为了防止低合金耐热钢产生冷裂纹和消除应力裂纹的措施之一,在焊接大型焊接结构或厚壁管道时,必须保证预热区宽度大于所焊焊件壁厚的4倍,且不得少于150㎜。

B、12CrMoV钢的焊接工艺措施

(1)按焊缝与母材化学成分及性能相近的原则选用低氢型焊条。(2)焊前仔细清除焊件待焊处的油污、锈,避免焊接过程中产生气孔。

(3)焊件焊前需要预热,包括装配定位焊前的预热,避免重新生焊接时产生再热裂纹。

(4)焊接过程中,层间温度应不低于焊接前的预热温度。

(5)焊接过程中避免中断,尽量一次性连续焊完。

(6)焊后应缓慢冷却,为了消除应力,焊后需要时行高温回火。(7)焊件、焊条应严格保持低氢状态下进行焊接。

三、12CrMoV钢的焊接材料选用及焊接材料的烘干制度

鉴于12CrMoV钢属珠光体耐热钢,以焊接性及其合金化学成分考虑,12CrMoV钢焊条可选用E5515-B2-V(R317)。埋弧焊时可选用H08CrMoV焊丝配HJ350焊剂,气体保护焊时可采用H08CrMnSiMoV 焊丝和富氩混合气体(80%Ar220%C02),焊条和焊剂必须严格烘干,并保持低氢的焊接状态,焊条高温烘干后保证随用随取。

采用氩弧焊打底工艺,可以得到优质的焊接接头。氩弧焊打底焊接工艺在锅炉的水冷壁、过热器、省煤器等焊接中,接头质量优良,经射线探伤,焊缝级别均在Ⅱ级以上。

1.氩弧焊打底优点

(1)质量好

只要选择合适的焊丝、焊接工艺参数和良好的气体保护就能使根部得到良好的熔透性,而且透度均匀,表面光滑、整齐。不存在一般焊条电弧焊时容易产生的焊瘤、未焊透和凹陷等缺陷。

(2)效率高

在管道的第一层焊接中,手工氩弧焊为连弧焊。而焊条电弧焊为断弧焊,因此手工氩弧焊可提高效率2~4倍。因不需清理熔渣和修理焊道,则速度提高更快。在第二层电弧焊盖面时,平滑整齐的氩弧焊打底层非常利于电弧焊盖面,能保证层间良好地熔合,尤其在小直径管的焊接中,效率更显著。

(3)易掌握

手工电弧焊根部焊缝的焊接,必须由经验丰富且较高技术水平的焊工来担任。采用手工氩弧焊打底,一般从事焊接工作的工人经较短时间的练习,基本上均能掌握。

(4)变形小

氩弧焊打底时热影响区要小得多,故焊接接头变形量小,残余应力也小。

2.工艺简介

(1)焊接实例

省煤器、蒸发段管束、水冷壁及低温过热器用材为20号钢,高温过热器管为

12Cr1MoV。

(2)焊前准备焊接前,管口应做30°的坡口,管端内外15mm范围内应打磨出金属本色。管道对口间隙为1~3mm。实际对口间隙过大时,需先在管道坡口一侧堆焊过渡层。搭建临时避风设施,严格控制焊接作业处的风速,因风速超过一定范围,极易产生气孔。

(3)操作

使用WST315手工钨极氩弧焊机,焊机本身装有高频引弧装置,可采用高频引弧。熄弧与焊条电弧焊不同,如熄弧过快,则易产生弧坑裂纹,所以操作时要将熔池引向边缘或母材较厚处,然后逐渐缩小熔池慢慢熄弧,最后关闭保护气体。

对于壁厚3~4mm的20号钢管材,填充材料可用TIGJ50(对12Cr1 MoV,可用08CrMoV ),钨极棒直径2mm,焊接电流75~100A,电弧电压12~14V,保护气体流量8~10L/min,电源种类为直流正接。

钢筋焊接方法及质量验收标准

钢筋电阻点焊 一、概念 钢筋电阻点焊——将两钢筋安放成交叉叠接形式,压紧于两电极之间,利用电阻热熔化母材金属,加压形成焊点的一种压焊方法。 二、施工操作工艺 1、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焊接骨架和钢筋焊接网,宜采用电阻点焊制作。 2、钢筋焊接骨架和钢筋焊接网可由HPB300、HRB335、HRBF335、HRB400、HRBF400、HRB500、CRB550钢筋制成。 3、当两根钢筋直径不同时,焊接骨架较小钢筋直径小于或等于10mm时,大、小钢筋直径之比不宜大于3;当较小钢筋直径为12~16mm时,大、小钢筋直径之比不宜大于2。 4、焊接网较小钢筋直径不得小于较大钢筋直径的0.6倍。 5、电阻点焊的工艺过程中,应包括预压,通电、锻压三个阶段。 6、焊点的压入深度应为较小钢筋直径的18%~25%。 7、在点焊生产中,应经常保持电极与钢筋之间接触面的清洁平整;当电极使用变形时,应及时修整。 三、质量标准 1、每件制品的焊点脱落、漏焊数量不得超过焊点总数的4%,且相邻两焊点不得有漏焊及脱落; 2、应量测焊接骨架的长度和宽度,并应抽查纵、横方向3~5个网格的尺寸,焊接骨架长度、宽度和高度允许偏差值分别为±10㎜、±5㎜、±5㎜。骨架受力主筋间距和排距允许偏差值分别为±15㎜、±5㎜。 3、焊接网外形尺寸检查和外观质量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网间距的允许偏差取±10mm和规定间距的±5%的较大值。网片长度和宽度的允许偏差取±25mm和规定长度的±0.5%的较大值。网片两对角线之差不得大于10mm;网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 (2)接网焊点开焊数量不应超过整张网片交叉点总数的1%,并且任一根钢筋上开焊点不得超过该支钢筋上交叉点总数的一半。焊接网最外边钢筋上的交叉点不得开焊; (3)接网表面不应有影响使用的缺陷。当性能符合要求时,允许钢筋表面存在浮锈和因矫直造成的钢筋表面轻微损伤。

钢结构焊接规范

钢结构焊接规范 钢结构从下料、组对、焊接、检验等工艺 钢结构手工电弧焊焊接施工工艺标准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GB11345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 《焊接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JBJ/T3034.1 《螺栓球节点钢网架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JBJ/T3034.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钢结构制作与安装手工电弧焊焊接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电焊条:其型号按设计要求选用,必须有质量证明书。按要求施焊前经过烘焙。严禁使用药皮脱落、焊芯生锈的焊条。设计无规定时,焊接Q235

钢时宜选用E43系列碳钢结构焊条;焊接16Mn钢时宜选用E50系列低合金结构钢焊条;焊接重要结构时宜采用低氢型焊条(碱性焊条)。按说明书的要求烘焙后,放入保温桶内,随用随取。酸性焊条与碱性焊条不准混杂使用。 2.1.2引弧板:用坡口连接时需用弧板,弧板材质和坡口型式应与焊件相同。 2.1.3主要机具:电焊机(交、直流)、焊把线、焊钳、面罩、小锤、焊条烘箱、 焊条保温桶、钢丝刷、石棉条、测温计等。 2.2作业条件 2.2.1熟悉图纸,做焊接工艺技术交底。 2.2.2施焊前应检查焊工合格证有效期限,应证明焊工所能承担的焊接工作。 2.2.3现场供电应符合焊接用电要求。 2.2.4环境温度低于0℃,对预热,后热温度应根据工艺试验确定。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电弧焊接(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焊缝检查。 3.2钢结构电弧焊接 3.2.1平焊 3.2.1.1选择合格的焊接工艺,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电弧长度等,通过焊接工艺试验验证。

焊接实用工艺要求规范

1.适用范围 本工艺规范规定了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电容储能焊设备、材料、焊接准备、焊接工艺参数、焊接操作工艺流程;适用于公司各种钣金件和结构件的焊接工序。 2.材料 焊丝、技术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规定的半成品零部件和辅料。 3.设备及工具 3.1交(直)流脉冲氩弧焊机、CO2保护焊机、电容储能螺柱焊机。 3.2电焊钳、面罩。 3.3平台。 3.4钢卷尺、角尺。 3.5各种焊接夹具、手锤等。 4.焊接技术标准 4.1材料的焊接特性 4.2.1钢材的可焊性 碳钢,如A3、10#、20#、25#以及1C r18Ni9不锈钢等可焊性良好,焊接牢固、变形小、易保证焊 接后的尺寸精度;中碳钢以及1C r13不锈钢的冷裂倾向和变形大,只有在合适的工艺规范下,才 能保证焊接的进行。 4.2.2有色金属的可焊性 有色金属中的黄铜(H62)的可焊性良好,铜(T2)铝镁合金(LF2 LF5)及铝锰合金(LF12) 一般,铝铜镁合金(LY12)较差。 4.2.3异种金属的可焊性 异种金属的焊接,在产品中也有应用,例如在碳钢上焊接不锈钢和铜螺钉。一般情况下,碳钢、 黄铜和不锈钢之间可焊性良好,铜与碳钢、黄铜和不锈钢可焊性尚可,铝与碳钢、黄铜和不锈 钢不可焊,铝与铜之间可焊性尚可。 4.2.4电容储能焊螺柱的可焊性 A3、1Cr18Ni9不锈钢、黄铜材质的储能焊螺柱与以上材质的板材之间可焊性良好,在铝材质板 材上只能用铝储能焊螺柱。 4.2焊缝坡口的基本尺寸 合理的焊缝的坡口,可以保证尺寸精度、减少焊接变形,般焊缝坡口的工件厚度、坡口形式、焊缝形式、坡口尺

寸,见下面要求: 1)工件厚度为1-3mm时,两件同一平面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一面焊接,缝间距为0-1.5mm.。 2)工件厚度为3-6mm时,两件同一平面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两面焊接,缝间距为0-2.5mm.。 3)工件厚度为1-3mm时,两件L型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一面焊接,缝间距为0-2mm.。 4)工件厚度为3-6mm时,两件L型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两面焊接,缝间距为0-2mm.。 5)工件厚度为1-6mm时,两件T型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两面焊接,缝间距为0-2mm.。 4.3焊接结构 焊接时,不允许长焊缝连续焊接,应采用交替断续焊接,以免热变形剧烈,影响产品质量;焊接时,应保证焊丝能进入焊接区,一般手工电弧焊间距为20mm,气体保护焊应保证间距为35mm,并且保证焊丝能保证倾斜45°。 4.4焊接准备 1)准备好各种焊接劳动保护用品。 2)检查焊接设备、焊丝、螺柱和辅助设备、气体储量是否齐全,合乎标准。 3)清除焊件上的铁锈、油脂和水分。 5.操作工艺规范 5.1手工氩弧焊 5.1.1工艺参数选择:工艺参数主要包括:焊丝直径、焊接电流、气体流量和瓦嘴径。 1)焊丝直径的选择:焊丝直径的选择取决于焊件厚度、焊接接头和焊缝位置。焊丝直径粗,生 产效率高但是容易生成未焊透和成型不良。 2)一般情况下:焊件厚度2mm,焊丝直径为2mm,焊接电流为55-60A;焊件厚度2.5-3.5mm,焊 条直径为 3.2-4mm,焊接电流为90-120A;焊件厚度4-5mm,焊条直径为4mm,焊接电流 160-200A。 3)焊接电流的选择:根据选择的焊丝直径,参照焊机操作说明调节焊机电流。电流小,电弧不 稳定并且易形成未焊透、生产效率低;电流大,易产生烧穿。参数见下表 5.2CO2气体保护焊

钢结构焊接技术

技术交底(下料班) 一、拼接注意事项: 1、钢柱、钢梁、平台梁等翼腹板拼接:焊接H型钢的翼缘板拼接缝和腹板拼接缝的间距不应小于200mm。翼缘板拼接长度不应小于2倍板宽;腹板拼接宽度不应小于300mm,长度不应小于600mm。翼缘板、腹板下料长度方向均留余量20~30mm的余量,多余部分分条前割除; 2、吊车梁翼腹板拼接:除遵守上述原则外,还应注意:吊车梁翼板、腹板中间三分之一长度范围不允许有拼接焊缝,其他部位上翼板有拼接焊缝的,吊车梁的上翼板的上表面对接焊缝处磨平; 3、钢板对接接头应采用全熔透焊缝,采用正面焊背面清根的焊接工艺方法。如采用埋弧焊接时两端焊缝两端加引弧板和收弧板。

5、焊接结束后钢板降至室温温度时用超声波探伤仪对拼接焊缝进行无损探伤,对有缺陷的部位用气刨刨开重新焊接。 二、下料注意事项: 1、切割时留5~10mm切割边余料以防止边缘受热不均而变形,如果钢板为齐边不留切割边余料时则切割时应加热边缘以使板条受热均匀不发生弯曲。 2、钢材切割面或剪切面应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1mm的缺棱,不得有放炮及锯齿状波纹,切割局部缺口深度不得大于1.0mm,有缺陷的要及时修补打磨。 3、钢板下料后如有弯曲应进行校正,侧弯曲允许偏差L/1000且<10.0mm(L板条长度);腹板不平度当板厚δ≤14mm时,不大于3mm,当δ>14时,不大于2mm。材质为Q345B的钢板在加热矫正后应自然冷却。 三、组立注意事项: 1、腹板中心偏移允许偏差2.0mm;翼板与腹板垂直度允许偏差b/100且<5.0mm(b板宽度);截面高度允许偏差±3.0mm;翼缘板与腹板拼接缝相互错开200mm以上;被磨平的吊车梁上翼板的表面背靠腹板; 2、点焊的起弧和熄弧均在距端部15mm或大于15mm处;点焊的长度40~60mm,焊角高度一般不宜超过5mm,点焊间距400~600mm,所组构件焊缝间隙不应大于1.5mm。

不锈钢焊接工艺标准要点

焊接工艺指导书 一氩弧焊接 1.目的 为规范焊工操作,保证焊接质量,不断提高焊工的实际操作技术水平,特编制本指导书。2. 编制依据 2.1. 设计图纸 2.2.《手工钨极氩弧焊技术及其应用》 2.3.《焊工技术考核规程》 3. 焊接准备 3.1. 焊接材料 焊丝:H1Cr18Ni9Ti φ1、φ1.5、φ2.5、φ3 焊丝应有制造厂的质量合格证,领取和发放有焊材管理员统一管理。焊丝在使用前应清除油锈及其他污物,露出金属光泽。 3. 2. 氩气 氩气瓶上应贴有出厂合格标签,其纯度≥99.95%,所用流量6-9升/分钟,气瓶中的氩气不能用尽,瓶内余压不得低于0.5MPa ,以保证充氩纯度。 3.3. 焊接工具 3.3.1. 采用直流电焊机,本厂用WSE-315和TIG400两种型号焊机。 3.3.2. 选用的氩气减压流量计应开闭自如,没有漏气现象。切记不可先开流量计、后开气瓶,造成高压气流直冲低压,损坏流量计;关时先关流量计而后关氩气瓶。 3.3.3. 输送氩气的胶皮管,不得与输送其它气体的胶皮管互相串用,可用新的氧气胶皮管代用,长度不超过30米。 3.4. 其它工器具 焊工应备有:手锤、砂纸、扁铲、钢丝刷、电磨工具等,以备清渣和消缺。 4.工艺参数 不锈钢焊接工艺参数选取表 表一 壁厚mm 焊丝直 径mm 钨极 直径 mm 焊接电流 A 氩气流 量 L/min 焊接 层次 喷嘴 直径 mm 电源 极性 焊缝 余高 mm 焊缝 宽度 mm 1 1.0 2 30-50 6 1 6 正接 1 3 2 1.2 2 40-60 6 1 6 正接 1 4 3 1.6-2. 4 3 60-90 8 1-2 8 正接1-2. 5 5 4 1.6-2.4 3 80-100 8 1-2 8 正接1-2.0 6 5 1.6-2.4 3 80-130 8 2-3 8 正接1-2.5 7-8 6 1.6-2.4 3 90-140 8 2-3 8 正接1-2.0 8-9

钢筋焊接工艺要求

钢结构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标准(二) 3.2.1.10 清渣:整条焊缝焊完后清除熔渣,经焊工自检(包括外观及焊缝尺寸等)确无问题后,方可转移地点继续焊接。 3.2.2 立焊:基本操作工艺过程与平焊相同,但应注意下述问题: 3.2.2.1 在相同条件下,焊接电源比平焊电流小10%~15%。 3.2.2.2 采用短弧焊接,弧长一般为2~3mm。 3.2.2.3 焊条角度根据焊件厚度确定。两焊件厚度相等,焊条与焊条左右方向夹角均为45°;两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的夹角应大于较薄一侧的夹角。焊条应与垂直面形成60°~80°角,使电弧略向上,吹向熔池中心。 3.2.2.4 收弧:当焊到末尾,采用排弧法将弧坑填满,把电弧移至熔池中央停弧。严禁使弧坑甩在一边。为了防止咬肉,应压低电弧变换焊条角度,使焊条与焊件垂直或由弧稍向下吹。 3.2.3 横焊:基本与平焊相同,焊接电流比同条件平焊的电流小10%~15%,电弧长2~4mm。焊条的角度,横焊时焊条应向下倾斜,其角度为70°~80°,防止铁水下坠。根据两焊件的厚度不同,可适当调整焊条角度,焊条与焊接前进方向为70°~90°。 3.2.4 仰焊:基本与立焊、横焊相同,其焊条与焊件的夹角和焊件厚度有关,焊条与焊接方向成70°~80°角,宜用小电流、短弧焊接。3.3 冬期低温焊接: 3.3.1 在环境温度低于0℃条件下进行电弧焊时,除遵守常温焊接的有关规定外,应调整焊接工艺参数,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缓慢冷却。风力超过4级,应采取挡风措施;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 3.3.2 钢结构为防止焊接裂纹,应预热、预热以控制层间温度。当工作地点温度在0℃以下时,应进行工艺试验,以确定适当的预热,后热温度。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 4.1.2 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 4.1.3 Ⅰ、Ⅱ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焊缝探伤报告。 4.1.4 焊缝表面Ⅰ、Ⅱ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Ⅱ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Ⅰ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4.2 基本项目

钢筋焊接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部标准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84 主编单位: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所 批准部门:城乡建设环境保持部 试行日期:1 9 8 4 年10 月1 日 编制说明 一九六五年,原建筑工程部颁发试行《钢筋焊接操作及验收规程》(BJG18-65)以来,经过近二十年时间,在生产实践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钢筋焊接技术也有相应的进步和提高,积累了新的经验。为了适应建设的需要,根据国家建筑工程总局(80)建工科字第269号文,由陕西省建筑工程局主管,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所负责,会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低温建筑科学研究所、天津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南京市混凝土构件公司、陕西省机械施工公司等单位组成修编组,对原《钢筋焊接操作及验收规程》(BJG18-65)进行了修订。该修编组先后提出《规程》多稿,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和试验验收,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最后经全国会议审查定稿。 在修编过程中,进行了多项试验研究工作,吸取了国内科学研究的成果和各地生产实践的有益经验,对原规程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增加了钢筋低温焊接、自动电渣压力焊、预埋件钢筋埋弧压力焊等新技术内容,并且对焊工考试和对焊接接头质量的检查和验收作出相应的规定。

本规程在实施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函寄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所《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管理组,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焊接及验收。 第1.0.2条从事钢筋焊接生产的焊工必须持有考试合格证。 第1.0.3条对从事钢筋焊接生产的班组及有关人员应经常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制定和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加强焊工的劳动保护,防止发生烧伤、触电及火灾等事故。 第1.0.4条凡与本规程有关而本规程又未规定的内容,应按国家、部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材料 第2.0.1条适用于规程的热轧钢筋和冷拔低碳钢丝,其性能应分别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见附录一);普通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应符合GB701-65的规定。 第2.0.2条预埋件接头、熔槽帮条焊接头,以及坡口焊接头中的钢板或型钢,一般可采用3号钢,其性能应符合《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700-79的要求。 第2.0.3条钢筋电弧焊所采用的焊条,其性能应符合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电焊条标准的有关规定,其牌号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未作规定时,可参照表2.0.3选用。 钢筋电弧焊焊条牌号表2.0.3

焊接工艺标准

钢结构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标准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钢结构制作与安装手工电弧焊焊接工程。 2.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电焊条:其型号按设计要求选用,必须有质量证明书。按要求施焊前经过烘焙。 严禁使用药皮脱落、焊芯生锈的焊条。设计无规定时,焊接Q235钢时宜选用E43系列碳钢结构焊条;焊接16Mn钢时宜选用 E50系列低合金结构钢焊条;焊接重要结构时宜采用低氢型焊条(碱性焊条)。按说明书的要求烘焙后,放入保温桶内,随用随取。酸性焊条与碱性焊条不准混杂使用。 2.1.2 引弧板:用坡口连接时需用弧板,弧板材质和坡口型式应与焊件相同。 2.1.3 主要机具:电焊机(交、直流)、焊把线、焊钳、面罩、小锤、焊条烘箱、焊条 保温桶、钢丝刷、石棉布、测温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熟悉图纸,做焊接工艺技术交底。 2.2.2 施焊前应检查焊工合格证有效期限,应证明焊工所能承担的焊接工作。 2.2.3 现场供电应符合焊接用电要求。 2.2.4 环境温度低于0℃,对预热,后热温度应根据工艺试验确定。 3.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电弧焊接 (平焊、立焊、横焊、仰焊) →焊缝检查 3.2 钢结构电弧焊接: 3.2.1 平焊 3.2.1.1 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电弧长度等,通 过焊接工艺试验验证。 3.2.1.2 清理焊口:焊前检查坡口、组装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定位焊是否牢固,焊缝周 围不得有油污、锈物。 3.2.1.3 烘焙焊条应符合规定的温度与时间,从烘箱中取出的焊条,放在焊条保温桶内, 随用随取。 3.2.1.4 焊接电流:根据焊件厚度、焊接层次、焊条型号、直径、焊工熟练程度等因素, 选择适宜的焊接电流。

焊接工艺规范

焊接工艺规范 1.适用范围 本工艺规范规定了点焊、CO2气体保护焊、电容储能焊设备、材料、焊接准备、焊接工艺参数、焊接操作工艺流程;适用于公司各种钣金件和结构件的焊接工序。 2.材料 焊丝、技术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规定的半成品零部件和辅料。 3.设备及工具 3.1交(直)点焊机、CO2保护焊机。 3.2电焊钳、面罩。 3.3平台。 3.4钢卷尺、角尺。 3.5各种焊接夹具、手锤等。 4.焊接技术标准 4.1材料的焊接特性 4.1.1钢材的可焊性 碳钢,如A3、10#、20#、25#以及1C r18Ni9不锈钢等可焊性良好,焊接牢固、变形小、易保证焊 接后的尺寸精度;中碳钢以及1C r13不锈钢的冷裂倾向和变形大,只有在合适的工艺规范下,才 能保证焊接的进行。 4.1.2有色金属的可焊性 有色金属中的黄铜(H62)的可焊性良好,铜(T2)铝镁合金(LF2 LF5)及铝锰合金(LF12) 一般,铝铜镁合金(LY12)较差。 4.1.3异种金属的可焊性 异种金属的焊接,在产品中也有应用,例如在碳钢上焊接不锈钢和铜螺钉。一般情况下,碳钢、 黄铜和不锈钢之间可焊性良好,铜与碳钢、黄铜和不锈钢可焊性尚可,铝与碳钢、黄铜和不锈 钢不可焊,铝与铜之间可焊性尚可。 4.1.4电容储能焊螺柱的可焊性 A3、1Cr18Ni9不锈钢、黄铜材质的储能焊螺柱与以上材质的板材之间可焊性良好,在铝材质板 材上只能用铝储能焊螺柱。 4.2焊缝坡口的基本尺寸

合理的焊缝的坡口,可以保证尺寸精度、减少焊接变形,般焊缝坡口的工件厚度、坡口形式、焊缝形式、坡口尺寸,见下面要求: 1)工件厚度为1-3mm时,两件同一平面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一面焊接,缝间距为0-1.5mm.。 2)工件厚度为3-6mm时,两件同一平面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两面焊接,缝间距为0-2.5mm.。 3)工件厚度为1-3mm时,两件L型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一面焊接,缝间距为0-2mm.。 4)工件厚度为3-6mm时,两件L型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两面焊接,缝间距为0-2mm.。 5)工件厚度为1-6mm时,两件T型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两面焊接,缝间距为0-2mm.。 4.3焊接结构 焊接时,不允许长焊缝连续焊接,应采用交替断续焊接,以免热变形剧烈,影响产品质量;焊接时,应保证焊丝能进入焊接区,一般手工电弧焊间距为20mm,气体保护焊应保证间距为35mm,并且保证焊丝能保证倾斜45°。 4.4焊接准备 1)准备好各种焊接劳动保护用品。 2)检查焊接设备、焊丝、螺柱和辅助设备、气体储量是否齐全,合乎标准。 3)清除焊件上的铁锈、油脂和水分。 5.操作工艺规范 5.1手工氩弧焊 5.1.1工艺参数选择:工艺参数主要包括:焊丝直径、焊接电流、气体流量和瓦嘴径。 1)焊丝直径的选择:焊丝直径的选择取决于焊件厚度、焊接接头和焊缝位置。焊丝直径粗,生 产效率高但是容易生成未焊透和成型不良。 2)一般情况下:焊件厚度2mm,焊丝直径为2mm,焊接电流为55-60A;焊件厚度2.5-3.5mm,焊 条直径为 3.2-4mm,焊接电流为90-120A;焊件厚度4-5mm,焊条直径为4mm,焊接电流 160-200A。 3)焊接电流的选择:根据选择的焊丝直径,参照焊机操作说明调节焊机电流。电流小,电弧不 稳定并且易形成未焊透、生产效率低;电流大,易产生烧穿。参数见下表

焊接工艺规范及操作规程

焊接工艺规范及操作规程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本规范对本公司特殊过程――焊接过程进行控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铁塔结构、桁架结构、多层和高层梁柱框架结构等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工程中,钢材厚度≥4mm的碳素结构钢和低和金高强度结构钢的焊接。适用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及相应焊接方法的组合。2.本规范引用如下标准: 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3.焊接通用规范 3.1 焊接设备 3.1.1 焊接设备的性能应满足选定工艺的要求。 3.1.2 焊接设备的选用: 手工电弧焊选用ZX3-400型、BX1-500型焊机 CO2气体保护焊选用KRⅡ-500型、HKR-630型焊机 埋弧自动焊选用ZD5(L)-1000型焊机 3.2 焊接材料 3.2.1 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并应具有钢厂和焊接材料厂出具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其化学成份、力学性能和其它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3.2.2 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 3.2.3 焊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及《碳钢药芯焊丝》(GB/T10045)、《低合金钢药芯焊丝》(GB/T17493)的规定。 3.2.4 埋弧焊用焊丝和焊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5293)、《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GB/T12470)的规定。

45钢焊接工艺设计

摘要 45钢是一种优质碳素结构钢,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在工程技术领域应用特别广泛。本次实验主要通过采用不同电流值对45钢进行施焊,研究不同的电流值对45钢焊接工艺性和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 本次实验主要采用了直径为3.2mm焊条在80A、100A、120A、140A时对45钢进行施焊,并观察焊接过程中,焊接电流对45钢焊接工艺性的影响,分析焊接电流对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最终得出在焊条直径为3.2mm时最适合45钢焊接的电流值。 实验结果表明,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工艺性有很大的影响,在使用3.2mm 直径焊条对45钢进行施焊时,当选取电流值为120A时候,45钢焊接工艺性较好;当使用直径3.2mm焊条对45钢进行施焊时,随着电流值的增大,所得到焊接接头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的组织晶粒变粗大,其硬度值也逐渐增大。 综上所述:当使用直径为3.2mm的焊条进行45钢的焊接时,电流为120A 时45钢的焊接工艺最好。 关键词:焊接工艺焊接电流显微组织显微硬度

目录 1.引言.................................................................................................................. - 3 -1.1焊接工艺....................................................................................................... - 3 -1.1.1焊条直径.................................................................................................... - 3 -1.1.2焊缝的空间位置........................................................................................ - 4 -1.1.3焊接电流.................................................................................................... - 4 -1.1.4焊件坡口.................................................................................................... - 4 -1.2 碳钢焊接工艺.............................................................................................. - 5 -1.3 45钢焊接工艺.............................................................................................. - 5 - 1.4 45钢焊接工艺参数确定.............................................................................. - 6 - 2. 实验过程........................................................................................................ - 7 -2.1 实验材料...................................................................................................... - 7 -2.1.1 母材成分................................................................................................... - 7 -2.2实验设备....................................................................................................... - 7 -2.3 实验原理.................................................................................................. - 10 -2.4 实验流程.................................................................................................... - 11 -2.5 实验方案.................................................................................................... - 12 -2.6 实验步骤.................................................................................................... - 13 -2.6.1 取样......................................................................................................... - 13 -2.6.2 施焊......................................................................................................... - 13 -2.6.3 制样......................................................................................................... - 14 -2.6.4 磨样....................................................................................................... - 14 -2.6.5 抛光....................................................................................................... - 14 -2.6.6 腐蚀....................................................................................................... - 15 -2.6.7 拍照....................................................................................................... - 15 - 2.6.8 硬度测试............................................................................................... - 15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17 -3.1不同电流对焊接工艺性的影响................................................................. - 17 -3.2 焊接电流对硬度的影响............................................................................ - 18 -

钢结构焊接技术交底√

钢结构焊接技术交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技术、质量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相变科技产品研发制造一期编号 交底项目钢结构交底日期年月日 交底内容钢结构焊接 内容: 一.材料及主要机具: 1 电焊条:其型号按设计要求选用,必须有质量证明书。按要求施焊前经过烘焙。严禁使用药皮脱落、焊芯生锈的焊条。焊接时宜选用E4303系列碳钢结构焊条; 2 引弧板:用坡口连接时需用弧板,弧板材质和坡口型式应与焊件相同。 3 主要机具:电焊机(交、直流)、焊把线、焊钳、面罩、小锤、焊条烘箱、焊条保温桶、钢丝刷、石棉布、测温计等。 二.作业条件 1 熟悉图纸,按照《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焊接工艺。 2 施焊前应检查焊工合格证有效期限,应证明焊工所能承担的焊接工作。 三.操作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作业准备→电弧焊接 (平焊、立焊、横焊、仰焊) →焊缝检查 2 钢结构电弧焊接: 平焊 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电弧长度等,通过焊接工艺试验验证。 清理焊口:焊前检查坡口、组装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定位焊是否牢固,焊缝周围不得有油污、锈物。 烘焙焊条应符合规定的温度与时间,从烘箱中取出的焊条,放在焊条保温桶内,随用随取。 焊接电流:根据焊件厚度、焊接层次、焊条型号、直径、焊工熟练程度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焊接电流。 引弧:角焊缝起落弧点应在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不应随便打弧,打火引弧后

应立即将焊条从焊缝区拉开,使焊条与构件间保持2~4mm间隙产生电弧。对接焊缝及对接和角接组合焊缝,在焊缝两端设引弧板和引出板,必须在引弧板上引弧后再焊到焊缝区,中途接头则应在焊缝接头前方15~20mm处打火引弧,将焊件预热后再将焊条退回到焊缝起始处,把熔池填满到要求的厚度后,方可向前施焊。 焊接速度:要求等速焊接,保证焊缝厚度、宽度均匀一致,从面罩内看熔池中铁水与熔渣保持等距离(2~3mm)为宜。 焊接电弧长度:根据焊条型号不同而确定,一般要求电弧长度稳定不变,酸性焊条一般为3~4mm,碱性焊条一般为2~3mm为宜。 焊接角度:根据两焊件的厚度确定,焊接角度有两个万面,一是焊条与焊接前进方向的夹角为60~75°;二是焊条与焊接左右夹角有两种情况,当焊件厚度相等时,焊条与焊件夹角均为 45°;当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夹角应大于焊条与较薄焊件一侧夹角。 收弧:每条焊缝焊到末尾,应将弧坑填满后,往焊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带弧,使弧坑甩在焊道里边,以防弧坑咬肉。焊接完毕,应采用气割切除弧板,并修磨平整,不许用锤击落。 清渣:整条焊缝焊完后清除熔渣,经焊工自检(包括外观及焊缝尺寸等)确无问题后,方可转移地点继续焊接。 立焊:基本操作工艺过程与平焊相同,但应注意下述问题: 在相同条件下,焊接电源比平焊电流小10%~15%。 采用短弧焊接,弧长一般为2~3mm。 焊条角度根据焊件厚度确定。两焊件厚度相等,焊条与焊条左右方向夹角均为45°;两焊件厚度不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的夹角应大于较薄一侧的夹角。焊条应与垂直面形成60°~80°角,使电弧略向上,吹向熔池中心。 收弧:当焊到末尾,采用排弧法将弧坑填满,把电弧移至熔池中央停弧。严禁使弧坑甩在一边。为了防止咬肉,应压低电弧变换焊条角度,使焊条与焊件垂直或由弧稍向下吹。 横焊:基本与平焊相同,焊接电流比同条件平焊的电流小10%~15%,电弧长2~4mm。焊条的角度,横焊时焊条应向下倾斜,其角度为70°~80°,防止铁水下坠。根据两焊件的厚度不同,可适当调整焊条角度,焊条与焊接前进方向为70°~90°。

焊接工艺标准

焊接工艺守则 一、总则 本通用工艺适用于我公司采用手工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工艺的各类钣金件的焊接。 二、焊前准备 1、全面检查电源、焊机、焊枪、供气系统、工装等设备是否正常。 2、确认焊条、焊剂、焊丝牌号、规格及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焊件的装配质量和坡口情况。 4、焊接的坡口形式和基本尺寸以及装配公差必须符合产品图纸要求及技术工艺文件的规定,坡口应保持平整,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 5、坡口表面及两侧20mm范围内的水分、铁锈、油污等有害杂质应清理干净。 6、不锈钢及其复合钢板复层坡口两侧各100mm范围涂白垩粉或防溅剂,以防止沾附焊接飞溅。 7、按工艺文件要求对焊条实施预热,要保持预热的均匀性,确认达到预热温度后才能施焊。 三、焊接材料 1、根据产品图纸或技术要求选用相应的焊接材料。 2、焊条、焊丝、焊剂必须具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经验收或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焊条存放处必须干燥,焊条应堆放整齐,分类、分牌号存放,避免混乱。 4、焊条、焊剂使用前应按说明书规定进行烘烤,焊条领用时须用焊条筒存放,随取随用。连续使用的焊剂应过筛,除去其中的尘土和粉末。 5、焊丝表面应无铁锈、氧化皮、油污等污物。 6、焊接用保护气体的纯度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有含水量要求的要严格控制其含水量。 四、焊缝坡口形式与基本尺寸 采用手工焊的坡口形式和基本尺寸规定如下: 1、工件厚度为1-3mm时,两件同一平面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一面焊接,缝间距为0-1.5mm.。

2、工件厚度为3-6mm时,两件同一平面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两面焊接,缝间距为0-2.5mm.。 3、工件厚度为1-3mm时,两件L型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一面焊接,缝间距为0-2mm.。 4、工件厚度为3-6mm时,两件L型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两面焊接,缝间距为0-2mm.。 5、工件厚度为1-6mm时,两件T型对缝焊接,一般采用两面焊接,缝间距为0-2mm.。 6、工件厚度超过6mm时,必须破口焊接,通常采用V型对称破口,具体破口方法应根据焊件的具体要求进行。 五、焊接要求 1、焊接环境出现下列任一情况时,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否则禁止施焊。(1)风速大于10m/s; (2)相对湿度大于90%; (3)雨、雪环境; (4)焊件温度低于-20℃。 2、不锈钢、有色金属容器应有与钢制产品隔离的专用的焊接场地,地面应铺设橡胶等软垫,保持环境清洁。 3、焊接环境必须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4、焊工的工作环境应有足够的光线。 5、当焊件温度为0℃时,应在施焊处100mm 范围内预热到15℃左右。有预热要求时,应不低于预热温度。 6、应在引弧板或坡口内引弧,禁止在非焊接部位引弧。应防止地线、电缆线、焊钳与焊件打弧。 7、定位缝若存在裂纹必须清除定位焊重焊;如存在气孔、夹渣时应去除气孔、夹渣。 8、熔入永久焊缝内的定位焊两端应修磨至便于接弧。 9、受压元件的角焊缝根部应保证焊透。 10、双面焊需清理焊根,显露出正面打底的焊缝金属,接弧处应保证焊透与熔合。

焊接H型钢制作工艺设计规范流程完整

焊接H型钢制作工艺规程 1.主体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工艺规则规定了焊接H型钢产品一般制作流程和检验要求。本规程适用于焊接H型钢产品的制作、检验、涂装要求等 2.引用规范与标准 GB709-88《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GJ99-88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YB3301-02《焊接H型钢》 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GB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Q/ZJG-012-2004《焊接H型截面钢制产品质量标准》 3.人员、设备、材料的要求 3.1 人员要求 焊工须参加相应资格的焊工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相应资格的焊接作业。所有参加焊接的焊工必须按照相应的焊接工艺规程的规定进行操作。 3.2 设备的要求 设备使用前应检查设备的仪器、仪表是否正常,气路是否畅通,接地是否良好,保证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好性。 3.3 材料的要求 3.3.1 产品材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的标准要求,钢材进厂要有质量证明书。

3.3.2钢材厚度的负偏差符合GB709-88的规定。 3.3.3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有要求,按照图纸和工艺要求执行,无要求时按照下表进行选用: 焊接材料烘干温度表 3.4螺栓 普通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A和B》(GB5782)和《六角头螺栓-C级》

(GB5780)的规定。 高强螺栓应符合《钢结构高强度大六角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与技术条件》(GB/T1228~1231)和《钢结构用纽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GB/T3632~3633)的规定。 3.4.1圆柱头焊钉(栓钉) 栓钉应满足标准《电弧螺柱用圆柱头焊钉》(GB/T10433)的规定。 4.焊接H型钢工艺制作要领 4.1焊接H型钢工艺制作流程 焊接H型钢制作流程见图一。 4.2 钢板下料 4.2.1领取经检验合格的钢板,检查钢板的材质、规格、尺寸是同加工图纸和派工单资料一致。 4.2.2 钢板矫正 钢材在存放、运输、吊装等过程中不当会引起变形,影响到号料的准确性,所以号料前应将变形材料进行矫正。主要采用机械矫正的方法,如型钢调直机、压力机等设备进行矫正,矫正后的允许偏差见下表:钢材矫正后的允许偏差。 钢材矫正后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项目允许偏差局部平面度任意1m内 钢板厚度t≤14 1.5 钢板厚度t>14 1.0 4.2.3 下料

45钢焊接工艺研究

45钢焊接工艺研究 一 45钢 ●标准 GB13237-91 TQ/ANSC-1R206003 ●主要特性高强度中碳调质钢,具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 较高的强度、切削性能良好,采用调质处理,可获得很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淬透性较差,水淬易产生裂纹。中小型零件后可得到较好的韧性及较高的强度。大型零件以采用正火处理为宜。但45钢的焊接性能较低,虽可焊接但焊接前进行预热,且焊后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焊接应力。 ●用途举例适用于制造较高的运动零件,如空压机、活塞、 蒸汽机平机的叶轮、重型及通用机械中轧制轴、连杆、锅杆齿条等。 ●生产品种扁钢、热轧厚钢板、热轧宽钢带、热轧和冷轧 的薄厚钢板和钢带。 ●化学成分含碳(C)量是0.42~0.50%,Si含量为 0.17~0.37%,Mn含量0.50~0.80%,Cr含量≤0.25%,Ni 含量≤0.30%。, Cu含量≤0.25% ●主要性能拉力强度mpa=600 屈服点mpa=385 伸长 率%=16 断面收缩率ψ(%)≥40 冲击功αkv(J/cm2)≥ 39 硬度(HB)≤229 二 45钢焊前分析 45钢的碳当量含碳较高(0.42~0.50%),淬透性大,焊接性较差,焊接工艺复杂,焊接过程中易产生焊接冷裂纹,为

了提高抗裂性应采用低氢型焊丝(条),并采用焊前预热和焊后及时热处理;由于含碳量高,含合金元素,焊缝凝固结晶时,结晶温度区间大,偏析倾向也大,因而焊接时具有较大的热裂纹敏感性,为了防止产生热裂纹,要求采用低碳焊丝(条),在焊接工艺上注意填満弧坑;低合金超强钢还具有应力开裂敏感性,这种应力开裂常发生在水或高湿度空气等弱腐蚀介质中,为了降低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开裂,应用采用热量集中的焊接方法和小的焊接线能量,并注意避免焊件表面的焊接缺陷和划伤。 三 45钢焊接工艺的选择 3.1试验件的选择 根据常用材料的焊接所以用Φ45×8的45钢管进行焊接3.2焊接方法和线能量的选择 大部分焊接方法都可以用于异种钢的焊接,在选择焊接方法时既要考虑满足异种钢接的质量要求,又要尽可能考虑效率和经济效益。在一般生产条件下,手工电弧焊使用最方便,由为焊条和种类多便于选择,适应性强,可以根据不同的异种钢组合,确定适用的焊条。采用小的线能量焊接有利于减少晶粒淬火区的高温停留时间,降低奥氏体的过热长晶和稳定性,从而降低淬火区的脆化程度,采用小线能量还有利于缩小软化区,降低软化程度。在焊接的同时采用焊前预热合焊后热处理还能提高焊接接头的抗冷裂性能,改善淬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