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史复习大纲

中外新闻史复习大纲
中外新闻史复习大纲

1、早在唐玄宗开元年间,中国就有了报纸——“”,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到宋代,中国还出现了民间小报。

2、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传播而来宗教月刊《》。

3、1986年,康有为、梁启超在京创办《》后,清政府才批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奏请,将维新派创设的强学书局,出版《官书局报》和选译外报的《关书局译报》,这事清政府公开发行新式官报的开始。

4、1924年,北洋政府交通部颁布了《__________ __ _ _____》,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无线电广播的专门法规。

5、于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胡政之任社长,是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通讯社。

6、邵飘萍著有《》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新闻采访的专著。

7.世界上最早的杂志是1665年巴黎出版的《》。

8、《》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9、世界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报纸是1848年6月1日在德国科伦创办的大型政治日报《》。

10、《》是法国现存历时最悠久的日报,最具法兰西风格。

11、至清代,邸报变京报,内容分、和。

12、《东西洋考》1833年12月第5期所载的《》是中文进度报刊上第一篇新闻学论文。

13、1921年7月中共“一大”后,《》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

14、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开始试验广播。

15、1702年,爱德华·马利特在伦敦创办的《》是英国第一家日报。

16、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通讯社是。,是日本最大的通讯社。印度,是印度最大的通讯社。中东通讯社,是阿拉伯世界最有影响的通讯社。

17、《》从创刊到1951你那3月3日停刊,出版时间长达101年,它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外文报纸。

18、1096年7月,清政府颁布《》,这是清政府第一次制定有关报刊出版的专门法律。

19、《》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

20、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以自身的新闻改革奠定了党的机关报的优良传统。

21、1978年1月1日,《》开播了。

22、1990年,中国记协设立了新闻奖。

23、《》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24、世界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报纸是1848年6月1日在德国科伦创办的大型政治日报《》。

25、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办广播电视业的国家之一。1927年元旦根据英王颁布的“皇家约章”,该公司被改组为公共机构,总部在伦敦。

26、在美国影响最大的杂志:《时代》。美国销量最大的期刊《》。

二、名词解释

1、“大革命”:1924年至1927年间,在国共合作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

2、左翼文化运动:

3、《泰晤士报》:

4、“三社四边协定”:

5、知识税:

6、黄色新闻:

7、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8、《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9、“拒检运动”:

10.“三社四边协定”:

11.黄色新闻:

12、邮发合一”:

13、红色中华通迅社:

14、党报的三大作风:

15、知识税:

16、黄色新闻:

三、简答题

1、“五四”时期新闻事业的重要特征。

2、《文学改良刍议》所倡导的“八不主义”。

3、为什么《太阳报》是第一份世界上成功的廉价报?

4、美国廉价报纸的特点:1、简述毛泽东的《政治周报》。

5、延安《解放日报》在改革中提出并解决了哪些新闻理论问题?

6.普利策成功的办报策略在于:

7、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党报有何特点?

8、反右扩大化的教训

9、为什么《太阳报》是第一份世界上成功的廉价报?

四、论述题(18分)

1、如何评价目前的世界新闻传播秩序?

2、比较分析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新闻思想的异同。

3、如何评价报业垄断现象

填空题

1、邸报

2、查世俗每月统计传

3、中外纪闻

4、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

5、国闻通讯社

6、实际应用新闻学

7、学者杂志8、伦敦公报

9、新莱茵报10、费加罗报

一、名词解释

1、“大革命”:1924年至1927年间,在国共合作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

2、左翼文化运动:中国工程的领导了左翼文化运动,这个运动中心在上海,以报刊为重要阵地,通告各种凡是,团结新闻界,开展进步宣传活动。

3、《泰晤士报》:1785年元旦约翰·沃尔特在伦敦创办,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后来迅速成长为英国著名大报。其中几易其主,该报报道严肃,消息灵通,新闻全面。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企业界、金融界人士和上层知识分子。

4、“三社四边协定”:1870年1月17日,欧洲哈瓦斯社、沃尔夫社和路透社三大通讯社签定连环同盟协定。纽约联合新闻社也参加了该协定,但当时纽约联合新闻社还是一个国内通讯社,协定规定,纽约联合新闻社享有在美国国内采发新闻的权利,所采集美国新闻则交由三大通讯社按各自范围向外发布,由于纽约联合新闻社只是三社协定的参加者,所以该协议史称“三社四边协定”。

5、黄色新闻:源于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世界报》和赫斯特《纽约新闻报》的

竞争。《世界报》星期日版有个著名的连环漫画《霍根小巷》,主人公是个穿着肥大的黄色衣服的孩子,作者借“黄孩子”东游西逛的行踪,讽喻世俗人情,滑稽而有趣,很受读者喜爱。赫斯特将作者挖走后,普利策另请画家作画,于是两家星期日版都有“黄孩子”的连环画,一时间“黄孩子”就成了这两家报纸的象征。新闻界就称它们为黄色报纸,把其惯用煽情主义手法写作的报道称之为“黄色新闻”。

6、知识税:1712年5月,英国国会通过印花税法案,规定向所有报刊征收印花税,同时征收新闻纸张税、广告税,三者合称“知识税”,知识税限制了英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二、简答题

1、“五四”时期新闻事业的重要特征。

(1)报刊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宣传阵地,白话文逐渐成为报刊运用的主流文字;

(2)版面的编排由竖排变为横排;

(3)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迅速变化,新闻述评这种问题日益成熟,出现了《每日评论》等三大评论报刊;

(4)报纸副刊由过去不关心时政的“花前月下”内容改革成为传播新文化、新反对封建主义的重要阵地。

2、《文学改良刍议》所倡导的“八不主义”。

一曰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呻吟;五曰务去滥调陈词;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句。

3、为什么《太阳报》是第一份世界上成功的廉价报?

(1)首创街头零售的发行方式,每份售价一美分,并给报贩一定折扣来促进发行。(2)《太阳报》侧重本地新闻报道,突出社会新闻和犯罪新闻,它的宗旨是只要能娱悦读者的一切事情都刊登,于是就出现了大量人情味新闻和煽情性新闻。(3)《太阳报》以售价低廉,赢得巨大销量,又以巨大销量吸引大量广告,以大量广告保障报纸更新设备,进而大量发行。

4、美国廉价报纸的特点:

(1)政治上,它标榜超党派的独立性。(2)新闻业务上,它加强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人情新闻以及煽情性、刺激性新闻的报道力度,写作风格活泼通俗,在内容上以新闻为主,政论以言论为主。(3)在经营管理上,报纸逐步走向企业化经营,以广告收入维持自身经济上的独立自主。

如何评价目前的世界新闻传播秩序?

世界新闻传播中存在的矛盾:(1),就新闻传播力量而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力量对比悬殊,发展极不平衡。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科学技术,建立了强大的新闻传播事业,拥有大量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工具;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不发达、文化教育事业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新闻传播事业和传播设施薄弱,新闻传播工具既缺乏又落后;(2),就新闻信息的流向而言,基本上是单向流动的,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由先进的北方流向落后的南方。(3),就新闻传播内容而言,存在着严重的不客观、不公正现象。西方发达国家的新闻机构依据西方社会的政治观点、价值尺度、文化传统来采制、筛选新闻,关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新闻报道,往往是片面的、带有偏见的,有时甚至是严重歪曲的。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也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样一种公正合理的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应当是世界新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一种理想格局:(1),按照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从事国际新闻传播活动;反对国际新闻垄断,反对运用新闻传播工具为侵略扩张服务。(2),新闻传播媒介在全世界均衡分布,不仅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现代化的新闻传播体系和手段,而且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拥有门类齐全的现代化新闻传播媒介。(3),实行平等互利、公平合理的新闻交换原则,实现信息流动的双向化、均衡化。(4),强调新闻传播的积极作用,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传播维护国家独立,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新闻传播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反对主观偏见、歪曲诽谤。(5),各国共同制定并遵守国际新闻法规。

答案:

一、填空题

1、字林西报

2、大清印刷物专律

3、向导

4、解放日报

5、新闻联播

6、范长江

7、伦敦公报

8、新莱茵报

9、英国广播公司(BBC)(二者答一即算对)10、读者文摘

二、名词解释

1、邮发合一”:是1949年12月,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决定的报纸发行方针,即把报纸发行主要委托给邮政局办理,通过全国邮路扩大发行范围。(

2、红色中华通迅社:简称“红中社”,是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主办的一个新闻机构,1931年11月成立于江西瑞金。红中社的新闻广播呼号是CSR.1931年11月7日这一天,就被定为“新华通讯社”诞生的纪念日。1937年1月,“红中社”改名“新华社”后,仍旧使用这一呼号。它以出版《红色中华》报为主,出版报纸是红色中华社的主要任务。

3、党报的三大作风: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4、知识税:1712年5月,英国国会通过印花税法案,规定向所有报刊征收印花税,同时征收新闻纸张税、广告税,三者合称“知识税”,知识税限制了英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5、黄色新闻:源于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世界报》和赫斯特《纽约新闻报》的竞争。《世界报》星期日版有个著名的连环漫画《霍根小巷》,主人公是个穿着肥大的黄色衣服的孩子,作者借“黄孩子”东游西逛的行踪,讽喻世俗人情,滑稽而有趣,很受读者喜爱。赫斯特将作者挖走后,普利策另请画家作画,于是两家

星期日版都有“黄孩子”的连环画,一时间“黄孩子”就成了这两家报纸的象征。新闻界就称它们为黄色报纸,把其惯用煽情主义手法写作的报道称之为“黄色新闻”。

1、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党报有何特点?

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借鉴列宁党报刊思想和俄国党报经验创办起来的。其特点有以下几点:(1)把党的报刊作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党性原则,在党中央和多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2)继承与发扬“五四”时期报刊的革命精神,以社会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为基本任务:(3)在文风上,党的报刊也坚持了“五四”时期倡导的白话文的正确方向;(4)在以广大工人为读者对象的同时,要面向民众,面向社会,扩大影响范围。

2、反右扩大化的教训

(1)反右扩大化给建国后的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左”倾错误思想的抬头和急剧膨胀使“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观点版面地得到发展,更为日后新闻界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所犯下的错误埋下了隐患。(2)一大批有经验的新闻工作者被迫离开了自己热爱的新闻工作岗位,一些正直的新闻工作者的思想经过一番“洗礼”,不敢讲真话,人人自危,新闻事业内部的矛盾人为地进一步加剧。(3)报纸变成了群众大规模阶级斗争的舆论阵地,越来越脱离群众,其固有的其它功能日渐萎缩。

3、为什么《太阳报》是第一份世界上成功的廉价报?

(1)首创街头零售的发行方式,每份售价一美分,并给报贩一定折扣来促进发行。(2)《太阳报》侧重本地新闻报道,突出社会新闻和犯罪新闻,它的宗旨是只要能娱悦读者的一切事情都刊登,于是就出现了大量人情味新闻和煽情性新闻。(3)《太阳报》以售价低廉,赢得巨大销量,又以巨大销量吸引大量广告,以大量广告保障报纸更新设备,进而大量发行。

四、论述题

1.如何评价报业垄断现象

19世纪末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报业随之跨入垄断阶段,逐步演变为现代报业。报业垄断现象得以形成,有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是报业自身经营发展的必然。

首先,报业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需要。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不仅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还控制了国家的政治机构,垄断资本为了维护政治上的统治,必须控制近代社会最基本的舆论工具——报纸,控制了报纸,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舆论,控制了民心,稳固了统治基础,消除了有可能损害其政治经济利益的言论和思想。

其次,报业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报刊事业,自工业革命以来,已成为一种营利性的知识产业。在垄断阶段,控制报业的生产和销售,一可以制造对垄断资本有利的舆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二可以通过垄断的市场和价格,获取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垄断利润。

最后,报业垄断是报纸自身经营上的需要。报纸主要经济来源是广告,报纸销量越大,广告来源越多,广告收费越高,如此循环,报团的出现成为势所必然。

在报纸的发行、广告竞争中,资本少发行量小的报纸往往会因高成本而遭倒闭或被兼并。报纸被兼并的依据,并不是质量高低,而是资本的多寡。

(最后写下自己看待报业垄断现象的观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