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从经济外交看中国发展

形势政策:从经济外交看中国发展
形势政策:从经济外交看中国发展

从经济外交看中国发展

【摘要】经济外交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中国从“以经济促外交”到“以外交促经济”的发展表明,政治对国家间的经贸关系格局起绝对作用。“弱国无外交”,唯有自身实力的强大才有平等的话语权。中国想要有效地驾驭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推动经济发展,就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作为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周边经济外交,深层思考经济外交的重要性和发展经济外交的基础,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性。

【关键词】经济外交实力维护主权当代大学生的选择

一、经济外交的含义

经济外交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今天。经济外交是主权国家围绕国际经济问题开展的访问、谈判、签订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经济组织等多边和双边的活动。它有两种含义:一、经济是某一国家外交所使用的特殊手段;

二、经济是某一国家外交特别强调的侧重面。同样,它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以经济为手段,为国家谋求对外关系上的利益。如: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技术援助,以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扩大在国际问题上的发言权;其二是以外交为手段,为国家谋求经济上的利益。如:通过加入国际组织和对外交往,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外国技术与资金,或限制来自外国的进口、消除外国对本国商品的歧视。

二、以经济促外交,以外交促经济

中国的经济外交是从援助亚非拉国家起步的,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展开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中国进行了一系列以经济为杠杆撬动外交关系的动作,如:对非洲进行援助,为他们修建了包括举世闻名的坦赞铁路在内的一大批基础设施。中国因这些援助赢得了非洲国家的广泛支持。可以说,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完全得益于中国的经济外交。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外交的侧重点是“以经济促外交”。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1972年中共领导人同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取消了对中国的全面贸易禁运,而中美关系的好转,也带动了周边外交发展和中国外交格局的转向。1978年10月20日,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中日友好条约》。不久,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了日本并参观了神奈川县的日产汽车公司、千叶县的君津钢铁厂、大阪的松下电器公司。从这时候起,中国经济外交里外交为经济服务的特点已经开始显现。从1953—1971年中美交易为零到尼克松访华后,中国连续几年对外贸易出现了50%以上年增长率。这事实表明:政治对国家间的经贸关系格局起绝对性作用。

经济外交是随着国内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以及外交政策调整而逐步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方面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国内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随后在内政与外交的关系上改变了原来的内政为外交服务的思路,经济外交的重要性愈发突出。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已经同亚洲经济体中的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先进者建立了密切联系。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在反霸以及配合美国外交战略的大前提下,非常愿意同中国发展关系,同时这也为中国拓展对外贸易奠定了基础。2001年,中国加入WTO,实现了从“以经济促外交”到“以外交促经济”的转变。

三、经济外交发展的后盾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曾经,它是天朝上国,万邦来朝,无论是经济还是技术都走在时代的前沿。然而,便是这么一个国家,遭遇了列强的入侵,开始了一百多年的民族屈辱史。没有哪一个国家,在经历了一百多次的割地赔款后,在扎根的土地满目疮痍后,还能发展得起来。然而,当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抗战奋力站起之时,中国的实力不断增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起步,中国逐渐打破了中外壁垒。

2011年,《时代周报》就中国加入WTO十周年的成就作出报道。历时十年,中国从全球第九大经济体跃升为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增长4倍达40万亿元,贸易规模已从2001年的5000亿美元跃升至如今的3万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工厂,“Made in China”行销全球。与此同时,中国外汇储备也从2122亿美元增至3万亿美元。从细微处看,入世十年对于个体生活的影响亦是巨大的:家电、手机、电脑、汽车、通信资费等价格大幅下调,下调幅度巨大者高达80%以上,昔日的奢侈品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种种事实表明:要想发展,一是实力,二是交流。“弱国无外交”,所谓的经济外交是依赖于实力之上的,只有自身实力的强大,才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而经济外交这个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的策略,是在一定实力上通过交流而促进共赢的手段。

四、机遇与挑战并存

以外交促经济使中国取得了一个能够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演变施加影响的平台。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博士认为:中国是入世最大赢家。从进出口的增长率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来看,入世10年这两项指标都达到历史最好最高水平。就横向相比,中国出口平均增长率、平均增长率、进口平均增长率,都是全世界平均增长率的两倍多。纵向数据显示,近几年对外贸易年增长率达到了30%多。入世后,中国出现30%几的年增长率,中国经济已经跃居世界贸易大国前10位。

然而,在凯歌中中国危机四伏:菲律宾挑事黄岩岛,日本“购买”钓鱼岛,越南立法将中国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包含在所谓越南“主权”和“管辖”范围内……2012年,“岛争”考验着中国周边外交。我们已不是那饱受欺凌的东亚病夫,我们的祖国不再满目疮痍,然而,这还不够,中国还不够强大,我们甚至还不能对我们的领土有绝对的话语权。当领土主权遭受觊觎,经济外交无疑陷入风雨飘摇。

中国遭遇的“岛争”考验,看似突然,实非偶然。2012年4月,菲律宾军舰袭扰在黄岩岛打渔的中国渔船渔民; 2012年6月,越南国会通过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越南海洋法》;2012年9月,日本政府基于国内政治利益考量,上演“购岛”闹剧,钓鱼岛问题“引爆”。不难看出,“岛争”的背后,至少存在两个共同因素,一是当事国都单方面违背了与中方的共识,采取了扩大事态、促使争端升温的单方面行动;二是战略重心东移的美国都在其中扮演了活跃角色。一年来,美国利用“岛争”为抓手,快速推进其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些国家则借机“挟洋自重”,一再企图使争议扩大化、复杂化和国际化,以达到浑水摸鱼的目的。[1]

这种种动荡,对中国经济外交有着极为严峻的考验。中国能否有效地驾驭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推动规则演化,从单纯与国际管理接轨转向推动规则演化,推动整个国际经济体系向更合理、更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意愿方向发展成了中国如今最重视的问题之一。

五、应对挑战,寻找机遇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不畏,迎难而上,只为了维护领土主权,向国际表明:中国人绝不是病猫,我们谦敬礼让,君子之风,却绝非唯唯诺诺,软弱可欺!中国从不屈服于外来压力,东海和南海的风浪越高,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的意志越坚定。维护领土主权的坚定意志,不仅是中国面对国际的态度,还是稳定中国经济外交的定心剂。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展开了有力、有理、有节的斗争,展现了高超的外交智慧。在钓鱼岛海域,中国展开维权巡航活动,并且发布白皮书,公布领海基线声明,向联合国提交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案,摆事实,讲法理,有力地争取了国际社会和国际舆论的支持。在南海,中国设立三沙市,建立警备区,有力地回应了某些国家的挑衅行为。

中国在坚决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同时,一直致力于与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合作,使自身发展更多更好地惠及地区各国,增强“软实力”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影响。“周边是首要”与“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已经成为中国外交格局的四大支柱,构成了周边外交政策的战略定位。去年前10个月,中国和东盟进出口总额3239亿美元,同比增长9.4%。这是经济外交对2012年中国坚定维护领土主权毫不动摇的最高肯定,也再次表明了经济外交与政治密不可分的联系。[3]

六、当代大学生的选择

面对忧患,当代大学生应挺身而出。即使在力所不及的情况下,也应关注国际形势,思考中国该如何应对。尽管目前中国周边环境依然复杂,太平洋难免风起浪涌,但中国维护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决心不会动摇;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的和平外交政策同样不会动摇。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句话依然适用。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仅是学习科学知识,更应关注当前国际形势,深入学习国策,以便顺利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其中,经济外交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中国发展,更是学习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1、《新华日报》(记者吴黎明丁宜)

2、《形势与政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国经济网、新浪网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崔宝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三个年头之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抱有足够的信心和满心的期待。 下面浅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的个人见解。 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主要是依靠投资带动。而这种集中于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和厂房等方面的资本投入,不仅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同时也得到了市场认可。在参与全球贸易分工过程中,随着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劳动力和劳动技能的持续提高,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是资本投入与GDP产出同步增加的现状,而没有出现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因此我们不需过于担心世界经济放缓和外贸出口的下降会对中国GDP增长产生太大影响。 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约6万亿美元,美国约为15万亿,但人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十一分之一。主要因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延续“黄金发展期”态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的凸显、各种挑战日趋严峻的态势,社会、经济的整体转轨正在经受历史性的考验的缘故。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并没有改变。目前正处于调整和改革期,虽然增速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但也只是经济增速的短期回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衰退阶段。而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

经表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 首先,挤出了“泡沫”,缓解了通胀压力。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显示,上游产品价格涨势明显减缓。从目前来看,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回落到较低水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效益,对此企业要引起自身发展的关注点,不可以盲目扩张的方式获取利益。 其次,结构向优化改善方向发展。从PMI来看,当前第三产业发展好于第二产业。今年以来,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发展较为稳健。在第二产业当中,制造业发展势头好于采掘业。而在制造业领域,装备制造业又好于基础原材料加工业。1-5月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PMI平均为55.7%,明显高于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PMI平均为48.9%-52%之间。这些方面反映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优化,不断改善。 第三,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3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5月份为50.5%;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年初以来稳定地保持在50%以上。两组数据均显示出就业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提高公民收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使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动力。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由于经济增速回落、结构调整,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基础尚需巩固。另一个方面是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加。小企业受政策利好带动,年初曾出现短暂回升,最近三月持续回落,反映小企业在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据数据显示,到2014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寻求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国家联手中国举行G20国峰会,讨论如何合作发展。实践已证明,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领跑者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在200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突破8%的目标,2010年中国政府又投入40000亿,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借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新一任领导人的上台,提倡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加大反腐力度,增加一些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与政治环境。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即科学发展。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节约型增长方式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当前是市场经济。 “三农”问题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为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提高养老金的发放金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房地产市场”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热点,改革开放特别是1998年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明显转变,住房消费有效启动,房地产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发展,改善居民住房条件,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矛盾,普通居民没有能力购买高档房,而且部分商家从中在此“炒作”,使房地产市场秩序不太规范,为此中央政府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明显,人民币汇率逐渐上升,对此有利有弊。西方国家都强烈呼吁中国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此来促动其自身的外贸出口,因为中国劳动力比较丰富、廉价,是以加工业为主要出口的,一旦汇率有较大波动,中国出口将会减少。所以对此问题,自2007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平稳的汇改政策,以此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来源:宣讲家网站报告发布时间:2011-03-15 03:12 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重新洗牌,中国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发展好,把社会建设好,进一步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 现在我们到美国或欧洲去考察,会发现和30年前大不一样,和10年前都大不一样。我们到法国凡尔赛宫都有中文说明书, 10年前就没有,这说明中国到国外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的各种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也在加强,中国到国外去的人越来越多。外国人也要为中国服务,重要的旅游景点、场所都要补上中文说明书,他们欢迎我们去学习、考察,说明中国的力量越来越大。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际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在调整,中国应该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抓住机会,有所作为。一是2010年我们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虽然人均GDP还很少,撵上美国还要好多年的历史。但是总的GDP能在全世界由过去的几十位上升到世界第二,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大的事件。中国的地位也在上升,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都在上升,给我们提供了大的机会。二是西方强势国家现在面临大的挑战,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三是亚非拉国家、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非常希望跟中国建立友好的关系,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稳定,包括我们和这些国家进行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为我们争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战略空间。四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深远,整个全球经济出现大调整,围绕着市场、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

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面对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等待处理的问题: 1、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 过去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靠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再加上在发展过程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时至今日,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也接踵而来。很多地方都因为环境问题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当我们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格局没有根本性转变。 3、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改革开放后, 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不断加剧的局面。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调查显示中国农业从业者的收入增幅一直在下降,粮食产品价格下降,即使收成增产了,但收入却不见增加,地方政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农业的关注。另外,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贫富差距问题的深化,造成的社会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剧增,也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有所增加。除此之外,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距也较大。 4、就业和失业问题 中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个人口大国。虽然我国GDP水平已达世界前列,但人均GDP 水平在世界上始终居于落后位置。就业问题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受人民币升值,取消出口退税与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影响,沿海地区大量出口企业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情势进一步恶化。企业用工需求急剧下滑、现有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失业数量骤增。再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生数目激增,求职者供过于求的现象,致使我国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除此之外,我国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以及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这都加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这些都是中国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我国经济才可以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同样存在着不少隐患: 1、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偏大 目前,中国CPI涨幅虽有所回落但仍在上涨,而工业品出厂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价格上涨的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同时,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

当前中国经济现状及未来形势 多数中国的经济学家认为,无论是从GDP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还是工业生产的增长来看,中国经济基本上已经呈现比较明显的回落趋势,宏观调控效果明显。但是,根据谢国忠等人的分析,官方公布的GDP数据似乎与经济的总体表现不一致:三季度固定资产比上季度增长了%;商品贸易余额比上季度增加了104亿美元;M2供应量再次回升;人民币新增贷款加速增长;工业生产减速也很有限.过度投资、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不良反应开始出现,主要是企业拖欠贷款、产成品积压等问题。鉴于此,要说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软着陆还为时过早。 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新一轮的经济过热,宏观调控的力度不能放松。 中国经济减速有限 GDP数据似乎表明今年中国经济会实现软着陆。2004年三季度GDP增长率为%,比预期的略高,但比2004年二季度和2004年一季度的%和%已有所下降。截止到目前,中国GDP年增长率为%,但仍远远高于过去五年平均8%的水平。鉴于上两个季度经济增长减速不明显,在我们看来,紧缩政策的效果有限,明年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增加。由于官方对去年GDP数据进行了向上修正,从%修正为%,我们调低了2004年GDP增长率的预期,从%下调至%。但对2005年的预测保持不变,GDP增长率仍为7%。 从名义值来看,2004年三季度GDP总计为万亿人民币,年增长率达到%,比二季度放慢了个百分点。然而,官方公布的名义增长率似乎与三季度的经济总体表现不一致:1)2004年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季度增长了个百分点,零售业仅下降了个百分点;2)三季度商品贸易余额达到了115亿美元,而二季度时仅为11亿美元,因此,四季度企业收入应会大幅增长。 再来看看三季度的工业情况,第一产业实际增长率为%,大概是自1990年以来增长最强劲的一个季度,主要原因是中央政府实行了农业改革政策。同时,三季度服务业增长率从二季度的%加速至%。但是,三季度制造业和建筑业总体增长率从二季度的%下降到%。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紧缩政策效果有限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__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背景: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将呈现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再平衡,经济格局重构和治理机制改革等新特征。2013年的中国经济形势仍可以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来概括,将会呈现经济增长适度下降和同伙膨胀加剧并存的局面。在“十二五”规划刚刚起步的这个时期,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据数据显示,到2010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寻求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国家联手中国举行G20国峰会,讨论如何合作发展。实践已证明,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领跑者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在200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突破8%的目标,2010年中国政府又投入40000亿,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借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即科学发展。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节约型增长方式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当前是市场经济。 “三农”问题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为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内容提要: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不仅面临着世界的巨大问题与挑战也面临着国内和国内各区域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我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幸好我国有着良好的经济前景,因此我国对相应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以保证我国的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发展问题/对策 虽然中国经济改革和制度转型是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农村到城市、由体制外到体制内的改革方式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效率的改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过去20年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近几年来,随着种种原因,已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通货紧缩现象。导致经济低迷既有经济周期和盲目投资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消费。心理倾向发生变化所引起的需求疲软、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导致的出口下降这些原因,也有经济体制软件落后及经济体制硬件结构的不合理使得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的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民众预期收入信心不足的措施相互配套、刺激广大民众的消费需求的同时,采用各种刺激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的投资热情及扩大外贸出口等措施尽量给予人们经济自主权,尽量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解决经济低迷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经济持续性长久发展。 经济发展是一个综合问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时间下,起基本作用的因素是不同的。当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的挑战也是有目共睹的。 第一个挑战就是资源的挑战。我们的各类矿产资源、能源、包括水资源,都是非常紧缺的。我们现在铁矿石基本上进口一半;我们原油进口接近1亿吨,已经超过了日本,居全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要应对资源的挑战,包括水资源的挑战、矿产资源的挑战、能源的挑战,中国将来一定要发展节约型的经济。我们曾经说了很多建立节约型经济的思路,比如我说过中国应该提倡住比较小的公寓,比如三口之家,住100平方米就可以了,因为你的公寓冬天要烧暖气,夏天要用空调,要排放,但现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建筑趋势和老百姓的住房需求是远远超过这个标准的,这是令人担心的。要看看日本人是怎么生活的,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是怎么样的,要舒适,但要比较小。可以建设停车场、电梯,但公寓本身都是比较小的 第二个挑战,中国目前有很多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贫富差距过大,比如中国基尼系数已经非常高了,达到0.45了。我认为对这个问题要重视。但是我觉得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主要是在城乡的差别,而城乡的差别主要在于城市的各个要素已经货币化了,而农村没有。如果你按购买力平价,按照农村生活质量来算,中国实际上的贫富差距没有这么大,实际上我们的基尼系数没有那么高。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已经有的人在大声疾呼,发表一些耸人听闻的言论。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它,但一方面要看到中国基尼系数计算出来比较高,主要是

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希望对你有帮助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浅谈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浅谈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认识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连续放缓,引发国内外观察家的种种关注,其中不乏有人担忧其潜在的长远影响。而沉寂一段时间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危机论、硬着陆论、滞胀论等种种说法,也开始浮出水面。 这些担忧有没有道理?如何正确看待增速放缓?为何会出现增 速放缓?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怎样? 一、中国经济放缓缘由何故 中国经济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增长速度迅速回落,连续六个季度的GDP增长速度持续下行,已经从9.7%掉到7.6%。中国经济现在出现增速持续下行,大的原因是两个。 一个是我们出口受阻,整个实业经济衰退。我们没有认识到世界金融危机的长期性,忧患意识不足。中国的出口依存度为25%多一点,也就是说,这么庞大的经济,有四分之一和出口紧密相关。现在整个世界经济萎缩,我们不可能不受影响。今年我们的出口增长目标是10%,但是7月份是1%,我觉得今年的目标确实难以实现。中国这么庞大的经济体,其增长的根本点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到外部需求里,所以我们要扩大内需。过去的增长方式是依赖低成本打天下。我们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有问题,这些才是我们应该下大力气去解决的。只有解决了增长方式问题,中国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增长。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现在看来,这三驾马车全都遇到了新情况。除了出口这驾马车指望不上了外,消费长期不振,而现在投资这驾马车也出现了新问题。 那么怎么来看经济增速下行?应该把握三点。第一,一定要看到经济增速的适度下行不是坏事。“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时候,讲了这么一句:“中国经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主要问题不是数量问题,还是质量问题、效益问题。”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还是偏快、偏热。

中国经济发展的八大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八大趋势 山西省统计局窦志达 改革开放以来的26年,开创了中国经济发展史的新纪元。期间GDP总量由1980年的4546亿元增加到 2005年的18308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9.6%(按可比价格计算),创造了大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回顾过去26年中国经济发展走过的路程,我们不 仅能够看到经济总量的高速成长,通过数据的简单对比,还可以发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动趋势,对这些趋势的准确认识和把握,有助于确保国民经济健康、 稳定的发展方向和动力。 趋势一:经济增长潜力逐级抬高。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而言,总是希望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较短的时期内赶上发达国家,但经济增长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 所能达到的合理速度是有限的,这个限度就是经济增长潜力,在这个速度下,国民经济的增长既快又好,如果持续高于这个速度,将引发由于经济资源普遍不足而导 致的通货膨胀;持续低于这个速度,将造成经济资源的大量闲置,引发经济萧条和市场疲软。在现实中经济增长潜力常

用一个时期的平均增长速度来表述。从改革开 放以来的历史看,由于经济基础逐步完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水平逐渐成熟,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有逐级抬高的趋向。如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 6.2%,八十年代GDP年均增长率为9.35%,九十年代提高到10.45%,由于进入新世纪只有5年的资料,还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时期,所以我们 与九十年代以来情况作合并研究,1991-2005年GDP的潜在增长率为10.1%,我们预计在未来10-15年内这种趋势不会改变,国民经济将继续围 绕10%左右的速度增长。 趋势二、经济增长波幅逐步平稳。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都是不平衡的,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增长率总是有些年份高,有些年份低,但是,当经济增 长的高点与低点差距过大时,对长期经济发展将造成大的损害。所以,现实中常常把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高点与低点的绝对落差作为衡量经济运行机制及结果是否 成熟健康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内,我国经济增长波幅呈显了逐步缩小的趋势,如1980年以来 的25年,从中国经济增长曲线看,可以划分为三个较长的经济周期,即:1981-1990为第一个周期,期间经济增长率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出于稳定经济发展大局的考虑,今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在速度上有所回落。而从具体的发展成就来看,我国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同时民生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以下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浅要分析。 第一,经济结构得到持续的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初步核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三产结构比例为9.2:42.6:48.2。高新技术革命潮流和经济全球化是实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两个重要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逐渐向高科技产业转移,同时一些新的行业也不断涌现出来,并在短时期内获得快速的发展。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 2.75,比上年缩小0.06。 第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生问题的解决。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受人口数量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就业难和居民人均收入低成为改善民生的两大难点,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

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而2015年,我国加大经济发展成果向民生建设倾斜的力度,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建设均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提高了国民收入,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各项消费热点继续保持热度。我国的消费结构中,网络零售下的通讯器材如手机、电脑等是其中的消费热点,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得益于产品的高速更新,这个消费热点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就使网络零售成为占据全国零售总额较重比例的经济体。除此之外,绿色食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的保护等绿色消费也在现阶段获得显著的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而下个发展阶段一方面要继续保持稳妥的经济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要对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产业结构问题、人口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等作出相应的改革。在推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动态调整相关政策,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

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

经济形势 如今,每每谈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时都离不开互联网。而过去对于中国的经济形势的话题都是根据国家政策泛泛而谈,没有从根本上谈及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今天中国经济需要站在互联网角度论经济形势,互联网发展之快影响之广已毋庸置疑。最近两年我听得最多关于经济资讯的就是:新的经济格局就要来了;现在经济必然遭遇重新洗牌,少则3年。多则7年。今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的改革方案无不与互联网直接或间接挂钩。同学你准备好了吗?新的一轮的经济格局中,我们也许成不了经济运作的制定者,但我们至少可以成为跟风者。 当今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以阿里、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三大互联网龙头企业,逐渐形成中国互联网的三鼎足立。目前,作为互联网基本骨干之一——数据显示,腾讯以7亿多的用户确保其互联网的霸主地位;搜索引擎老大百度更是占据了70%以上的用户搜索量;而刚过去一个月的双11,阿里更是以其不断刷新的记录明示着互联网巨大的威力。一些嗅觉敏锐的传统企业似乎已经嗅到互联网的甜头也都纷纷向互联网进军,围着几位互联网老大转、争分着互联网的一杯羹。的确,大树底下好乘凉!殊不知,当树足够大时便会遮挡更多的阳光,生长于大树下的各个企业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命资源,更谈不上发展壮大了。最明显的信号就是:最近非常瞩目的3Q大战,更加证明了这一点。对比中国与美国的数据,从十年来上市公司的现市值来看,中国企业十几年来都是三大互联网在领跑,而2007年以后更是荒漠到没有一家新生的互联网大企业,或许这就是互联网垄断带给小企业的冲击;而美国的上市企业,无论是老牌企业还是新生企业都能得到很好很快速的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google的反垄断诉讼,就没有后来的facebook;没有欧盟对微软的反垄断诉讼,就没有现在的youtube。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是对互联网发展的认识不全面导致的,互联网发展之快速是不容置疑的,而发展互联网并不是越快越好,互联网发展需要稳妥渐进推进,要统筹兼顾,形成一个健康平衡态势;否则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必然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模式。 互联网发展已成大趋势。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以往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不断拓展的内需和消费市场,将产生巨大需求和消费动力。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实施,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潜在的消费市场不可估量;而且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纷纷进军到互联网上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格局应互联网而产生;一场自创的“消费者节”双“11”,

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

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 在现今的中国就业压力巨大全球GDP大幅度下滑而中国依然稳中求进但这不意味着危机就不存在相反这正是危机四伏的时刻近几年中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即使在这样的时刻不能放松自己的思想居安思危仔细分析经济发展的趋势 一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上升。中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此在2010年中国推出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在大量的政府支出的支撑下,从国内角度出发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实现了正增长。目前国民经济总体形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向外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脆弱的市场信心更不易恢复,极易导致国际外汇、证券、大宗商品等市场持续波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可能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向内看,我国经济趋稳的基础尚不稳固,扩大有效需求面临不少制约因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实现全年农业丰收尚存在不确定因素,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国正处于由政策刺激驱动向市场内生驱动的关键时刻。 二提升意识 当前世界的经济形势我们以无力更改,我们只求在这样危机的环境中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对此,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对困难和风险高度重视,又要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坚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强调忧患意识,就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估计经济运行中已经显现以及潜在的问题、困难和风险。不能认为经济增速趋稳,就是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不能认为物价涨幅回落,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就可以高枕无忧;更不能认为一些关键领域的宏观调控和改革措施初见成效,就可以放松甚至放手。必须

2020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论述转变经济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 2、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 3、3、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 4、4、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去年以来,我国价格走低的迹象越发明显,通货紧缩的 压力有所加大。 5、金融贷款总量增速下降,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突出。 6、就业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的就业矛盾已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对下岗、失业、待业、 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大量的待就业大军,政府部门、经济学家们不仅对各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不一有不同的看法,同时对就业的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的观点也不尽一致 7、尽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上述问题,但同时也存在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目前正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去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已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投资额增幅为10.4%。另一方面我国市场需求空间大、机会多。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扩大需求的机遇,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方向、增加就业、促进出口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调整力度,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谈谈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其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进一步扩大内需。 其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其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在现今的中国就业压力巨大全球GDP大幅度下滑而中国依然稳中求进但这不意味着危机就不存在相反这正是危机四伏的时刻近几年中综合国力得到了 较大的提升即使在这样的时刻不能放松自己的思想居安思危仔细分析经济发 展的趋势 关键词 一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自1978年^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上升。中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 位得到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 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此在2010年中国推出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在大量的政府支出的支撑下,从国内角度出发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实现了正增长。目前国民经济总体形势良好,继续朝着 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向外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脆弱的市场信心更不易恢复,极易导致国际外汇、证券、大宗商品等市场持续 波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可能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向内看,我国经济趋稳的基础尚不稳 固,扩大有效需求面临不少制约因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实现全年农业丰收尚存在不确定因素,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国正处于由政策刺激驱动向市场内生驱动的关键时刻。 二提升意识 当前世界的经济形势我们以无力更改,我们只求在这样危机的环境中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对此,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对困难和风险高度重视,又要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坚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田强调忧患意识,就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估计经济运行中已经显现 以及潜在的问题、困难和风险。不能认为经济增速趋稳,就是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不能认为物价涨幅回落,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就可以高枕无忧;更不能认为一些关键领域的宏观调控和改革措施初见成效,就可以放松甚至放手。必须密切跟踪监测经济运行变化,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对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带来的新冲击,既做好应对短期突发影响的准备,也做好长期打算,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牢牢把握主动权。 强调坚定信心和决心,就是要抓住有利时机和有利条件,在正视风险的同时也看到机遇、看到光明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总体上处于预期之内,企业抗风险能力正在逐步增强,宏观调控政策还有较大回旋余地,符合稳中求进的总要求。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巨大、潜力巨大,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 三稳中求进 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目标,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这是统一认识、明 确任务、做好当前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基础。在当今的经济氛围下任务艰巨,时不我待。各 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的分析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 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拓宽增长空间,更加注重提高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

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趋势

对于中国来说新世纪以来经济最困难的年已经成为历史。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年既是夯实复苏基础的调整之年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中国与世界发展进一步融合的一年。经济增长将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年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基调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年的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专家认为今年的经济工作将会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下更大功夫。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改善民生将成为最重要、最迫切的一项任务不久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以医疗卫生领域为例新医改方案规划今后三年内各级财政将新增投入亿元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重点着力推进包括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在内的五项改革。此外年社会保障制度将更加完善就业政策会更加积极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将加快建设教育文化事业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新的一年将见证落实改革举措的实际效果人民有理由充满乐观的期待。多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将助推结构调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进一步凸显。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高新技术产业则被赋予更高期望。年月总理向首都科技界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对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作出详细解释。“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都会带来一场科技的革命或者说大的变革而决定应对经济危机取得胜利的关键还是在于人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温总理日前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如是说。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将带动产业格局变化年底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中国政府作出郑重承诺中国到年将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年下降至。减排目标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是大势所趋中国已着手在新的一年里为代表未来方向的低碳经济发展谋划布局。据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