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律动课件:《铃儿响叮当》

幼儿园音乐律动课件:《铃儿响叮当》
幼儿园音乐律动课件:《铃儿响叮当》

幼儿园音乐律动课件:《铃儿响叮当》

幼儿园音乐律动课件篇一:《铃儿响叮当》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活泼欢快的特点,愿意用肢体动作表现滑雪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幼儿欣赏过歌曲《摇篮曲》、观看过滑雪橇的画面和录;课件、音乐、串铃、自制滑雪板和雪橇

活动过程:

一、比较欣赏,初步感受

1.欣赏、回忆歌曲《摇篮曲》

小结:《摇篮曲》是慢慢的、轻轻的、柔柔的,是(妈妈哄)宝宝睡觉时听的歌。

2.欣赏、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

提问:我们再来听听另一首歌曲,它和《摇篮曲》有什么不一样?提问:这首歌曲和《摇篮曲》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听上去快快的、很开心很快乐的,我们可以叫它"欢快"。

提问:听到很欢快的歌曲,你会做哪些开心快乐的动作呢?(跟着歌曲的节奏开心地做动作)教师介绍:这首很活泼、很欢快的歌曲,名字叫《铃儿响叮当》,是美国的一位名叫皮尔彭特叔叔创作的。

二、理解欣赏,模仿表现

1.理解、模仿

提问:我们来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铃儿响叮当》,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教师清唱)提问:再来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看看歌曲里的朋

友们是怎样开心地滑雪的?提问:小朋友是怎样开心地滑雪的呀?谁来做做这个动作?

(个别示范--动作要求--全体模仿)小结:

滑雪--身体往下蹲,双手朝下一下一下地用力撑滑雪杆。

滑雪橇--坐在雪橇上,腿伸直,身体左一下右一下地摇着。

2.模仿、表现

师:--你们真棒!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串铃、雪橇、滑雪板,你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让我们一起来滑雪。(音乐轻)--宝贝们(幼:哎),准备好了吗?(幼:好了)让我们唱着《铃儿响叮当》一起去滑雪喽。可以和别人做不一样的动作哦!

幼儿园音乐律动课件篇二:《铃儿响叮当》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小铃、串铃、响板、铃鼓四种打击乐器进行演奏,表现歌

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会看节奏谱演奏,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铃儿响叮当》音乐、节奏谱教学挂图、小铃、串铃、响板、铃鼓。

幼儿园音乐优质课教案

幼儿园音乐优质课教案 【篇一:《小班音乐律动《虫虫飞》公开课教案》】 小班音乐律动《虫虫飞》公开课教案 ◆动作建议: 第3-10小节:做伸懒腰、揉眼睛、洗脸、两手食指相对准备动作。 第11-12小节:两手在胸前,两食指随节奏做对对碰动作(虫虫飞 手指游戏)。 第13-14小节:两手食指伸出,随乐做小虫虫拍动翅膀的动作,在 最后一拍藏于背后。第15-16小节同第11-12小节;第17-18小节同第13-14小节 第19-20小节:两手在身体两边做翅膀飞动的动作。 第21-22小节:做两手环抱拍拍自己的动作。 第23-24小节同第19-20小节;第25-26小节同第21-22小节最后,打雷下雨音效:做静止做躲雨动作。 ◆游戏玩法建议: 此活动建议在单圈中进行,幼儿坐在面向圆心的椅子上。鉴于小班 幼儿年龄小,已有经验少。a段在故事情境小虫虫们起床,做伸懒腰、 揉眼睛、洗洗脸的准备动作后,和教师一起随音乐节奏边轻轻念“虫虫飞、虫虫飞,喝完露水往回飞”,边玩“虫虫飞”的手指游戏(两手 食指对对碰,说到“喝完露水往回飞”时,幼儿将手藏起来,老师象 征性的去抓)。b段幼儿两手在身体两边做小虫虫翅膀随乐节奏飞一 飞,再自己开心的抱抱自己。c段打雷下雨幼儿静止做躲雨动作。 (a:从坐侄一b:散点斗c:原地蹲下)。此活动设计在动作和位 移方面,都以“动静交替”为原则。

环节上,幼儿从“坐”着随乐做上肢动作,到“站”在位前做动作,到自由空间状态下“散点”做动作。通过不断丰富幼儿动作经验和游戏 经验,层层递进,让幼儿在一定故事情境中,学习律动,感受音乐 的节拍,并在学习律动的过程中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abc结构,在三段音乐中做出不同的动作和反应。 2、通过教师的语言提示和互动,在音乐中感受从坐位一散点_原地蹲下的空间变换。 3、锻炼克制能力一一知道在c段音乐中要保掎“躲雨”的造型不动。 【活动准备】 剪辑过的《虫虫飞》音乐【活动过程】 1、故事加动作导入。 2、整体感知音乐,故事、动作和音乐匹配,选取躲雨动作。 3、幼儿和教师一起随乐做动作,c段下雨时,使用提取的躲雨动作。 4、探索虫虫飞的游戏情节和规则。 5、增加虫妈妈抓虫虫游戏规则,坐在座位上完整游戏。 6、提取新的躲雨动作,师幼随乐在座位前完整游戏。 (ps:a段坐在位子上,b段站在位子前,c段位子前原地站或蹲下 躲雨。) 7、增加空间变化,b段中间散点游戏。 (p:在c段音乐结束后增加“虫妈妈”找宝宝情节,巩固躲雨不能动 的规则。) 8、幼儿尝试自主选择空位,完整游戏。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课件大全【三篇】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课件大全【三篇】 【篇一】 歌唱《郊游》 目标: 1、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 2、能感知AB两段音乐的不同,并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 段优美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入室律动 (二)、复习歌曲《好妈妈》 (三)、歌唱:《郊游》 (1)教师与幼儿一齐回忆郊游的快乐,引导幼儿说唱歌词。 (2)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3)学唱歌曲,教师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4)教师与幼儿一齐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三)、音游:《小花猫和小老鼠》 (四)、出室律动:《小白船》 环境材料: 录音机、录音带、猫和老鼠的头饰。

【篇二】 夏天到 设计意图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问答式的歌词描绘了一幅极富童趣的夏天场景。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非常适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 2.进一步感知夏天的有关特征,懂得夏季卫生的重要。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开展《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了解夏天的主要特征。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图片、歌曲磁带。 教学方法: 1.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

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森林狂想曲

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森林狂想曲 活动目标1.在感受音乐和感知队形图示的基础上,用动作和队形表现音乐形象。 2.创编舞蹈动作,并选择合适的动作变换队形。 3.学习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表演任务。 活动准备1.音乐、音响设备2.队形示意图、磁性底板活动过程一、理解队形示意图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张图,这是跳舞用的队形示意图,你知道图中的标记表示什么吗?黑的表示什么?白的表示什么? 师:你们看出来,这表示什么队形吗?这两横排是怎么排出来的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排队的时候,横排要对齐,竖排要对齐,每个小朋友之间还要空开一定的距离,这样跳舞的时候才好看。 师:有没有哪组小演员愿意来试一试,排成这样的两横排呢? 师:排好了吗?观众们觉得他们排的怎么样? 师:其他两组想试试吗?这次我可要提高难度啦!我数到10,就要站得像这组这么好,可以吗? 师:刚刚,我们的两横排已经排的非常好了。那会不

会排其他队形呢?看,这是什么队形?哪些小演员先来试试?注意间距哦。 二、创编动作: 师:今天,老师收到一个通知,森林里面要开舞会了,请仔细听,会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呢?--听音乐! 师: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啊?他们跳舞时会做什么动作呢?现在,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一学各种小动物吧!(自由模仿)师:小朋友,这么好玩的舞会你也想去参加吗?那我们也要排练个节目,要不我们也来跳个舞,怎么样?就刚刚听到的音乐,你最喜欢做什么动作呢?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跳吧! 三、变换队形: 师:现在我们要来站队形跳舞了。看,这张队形示意图表示什么意思呢?先是一横排,再变成圆形,那刚刚做的2个动作哪个更适合换队形呢?好,我们来试试看,哪组演员先来挑战? 师:小朋友,你们还会做什么动作呢?那我们是在什么时候换动作呢? 出示新的队形变换图,边换动作边换队形。 师:好,再请一组小演员上来,记住,要换动作变队形哦! 师:你们还想换什么动作呢?(再请一组)师:小演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铃儿响叮当”

节奏乐:铃儿响叮当 周村长安幼儿园罗超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表演,让幼儿了解音乐的性质(活泼、欢快)和曲式结构。 2.让幼儿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学会用四分音符节奏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表现三段体的曲式结构,初步感知渐强、渐弱。 3.在感受乐曲的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型:|X X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并尝试演奏节奏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有关圣诞、圣诞老人的知识。 2、教具准备:图片、图示谱、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小作家》: 教师出示节奏型卡片XX XX| XX X ||,并给幼儿一个主题,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节奏型和主题,编出相应的语言,如:白雪白雪|多美丽|;冬天冬天|下大雪|…. 二、发声练习《新年真快乐》: 师生对唱,启发幼儿用跳跃、连贯的声音唱出。 | 1 3 | 5 5 5 | 5 4 3 4 | 5 - | 5 5 | 5 5 5 | 5 4 3 2 | 1 -||

新年来到了,大家多快乐。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三、新授: 1、感受音乐的性质: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老师提问:音乐听上去什么感觉?(活泼欢快的) (2)、感受三段体的曲式结构,边听音乐边拍手(两遍)“听听音乐的前面、中间、后面都一样吗?” 2、听音乐观看老师配语言节奏朗诵的表演:“想想音乐好象说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讨论后老师小结:“新年到了,圣诞老人赶着马车去给小朋友发新年礼物…. 3、启发幼儿边探索边拍出节奏型并配器 (1)、老师在A段音乐的伴奏下跳《赶马车》舞蹈.启发幼儿拍出第一乐段“赶马车”的节奏型( X X | XX XX| ) 并讨论用什么乐器配器。 (2)、拍出B段“马跳舞和圣诞老人发礼物”的节奏型。 老师出示节奏型|XX XX |XX XX| 配上音乐,语言节奏,幼儿练习。 (3)、在A段音乐的伴奏下老师跳舞,启发幼儿拍出第三段“圣诞老人赶着马车走远了”的节奏型。幼儿看着老师跳舞,用乐器敲出动作的节奏|X X| X X X X |并敲出渐弱的声响。 4、幼儿完整练习 (1)、幼儿分组拿不同的乐器合乐。 (2)、出示渐强渐弱的图谱和图片一一对应,幼儿根据图示谱敲出渐强渐弱的音响效果。

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迷路的小花鸭》 一、设计意图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歌曲《迷路的小花鸭》旋律优美、内容生动,在简短的的几句歌词中包含了一个极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三段歌词描绘了几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鸭迷路后伤心的情绪,第二、第三段则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小花鸭回到妈妈怀抱的过程,情绪转为活泼欢快。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使这首动听的歌曲成为孩子们学习有感情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本次活动我将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运用多媒体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情感、态度、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让幼儿体验音乐的情绪变化,能随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2、激发幼儿同情、关心他人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3、激发幼儿能表现自己地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的难点是:能根据歌曲的变化随意做出伤心及快乐的动作及表情,积极参加音乐剧的表演。 总之,我将积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举行过有关于迷路的谈话,使幼儿对迷路及自救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多媒体课件、歌曲磁带、鸭妈妈及小花鸭的头饰。 3、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一、设计意图 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唱歌技能是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单纯的技能技巧。我们进行唱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享受美的机会,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源泉,掌握表达感情的工具,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使幼儿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以下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能享受唱歌的乐趣,并初步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的内容。 2、学习用歌声表达歌曲的幽默、风趣。 3、教唱歌曲《颠倒歌》,并能跟唱整首歌曲。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创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语言创造、思维创造等,在幼儿阶段更多的是动作和体态的创造。因此,我们教师要及时发现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动作,然后根据孩子的需求来设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公开课

快乐的小木匠 一.活动目标: 1.能理解图谱,并听着音乐有节奏地表演木匠锯、刨、锤的动作。2.乐于用肢体动作表现木匠劳动时的情景,感受劳动和表演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相关经验准备(观看动画片《小熊猫学木匠》,对木匠做工有初步的了解) 2.视频 3、ppt 三、活动过程: (一)学做小木工 1、观看一段木工叔叔劳动,配上“小木工”音乐的ppt。 2、观察众多劳动工具,找出木工叔叔的劳动工具,木匠叔叔用 了哪些工具呢?在工作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3、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木匠好吗?你会用什么工具来做工呢? 请你听着音乐用动作告诉我。幼儿听音乐学小木匠 4、师:小木匠你在干吗?认可同伴创编的各种动作,学一学其 中的一些精彩的动作。 (二)理解图谱,尝试表演律动: 1、师:有的用锯子锯木头,有的用锤子锤木头,有的用刨子刨 木头。小木匠们你们累不累啊?(我看出来了,小木匠

们工作时可快乐的,真是一个个快乐的小木匠。木匠叔 叔看见了,很想跟你们说几句话,我们来听听他说了什 么: 2、再次看视频 (1)木匠叔叔:“小朋友,做小木匠可不是很容易的哦,你们听,我在锯木头、刨木花、敲钉子时可有秘密的哦。你们可 要仔细地听,认真地看哦” (2)什么秘密? (3)幼儿说出来就出示节奏谱,配上相应的工具图 (4)这些工具做工的速度一样吗?哪个慢,哪个快? (5)它们做工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我也来做回木匠,看完了你就知道了。 (三)完整欣赏音乐,感知音乐、音乐节奏与图谱的匹配。 1、教师完整演绎 2、幼儿来调整工具顺序。 3、幼儿尝试跟着音乐看着图谱完整表演律动 (四)游戏“团团转” 游戏玩法:场地中间分别放置锯子、刨子、榔头的图片,幼儿分成三组,分别站在三张图片的后面;音乐开始,按木匠工作的顺序轮流表演相应动作,间奏时,幼儿按箭头方向换工具,游戏继续进行。

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活动——神奇的魔法

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活动——神奇的魔法 中班律动活动:神奇的魔法设计意图:孔雀是一种美丽又温柔的象征,它漂亮的外形在许多的幼儿故事、动画片等文学作品中出现,幼儿对它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我抓住了这一点,对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与音乐、感受力进行训练而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能跟着音乐的律动,模仿孔雀喝水、梳理羽毛、抖动羽毛等动作。 2.体验游戏、音乐带来的快乐,并在游戏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模仿孔雀喝水、梳理羽毛。抖动羽毛等动作,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难点:能合着音乐的节奏,做孔雀一系列动作 活动形式:集体形式 活动方法:游戏法、口授法、直观法、电教法 活动时间:25分钟 活动准备:孔雀羽毛的头饰、一段音乐、(鲨鱼、蝙蝠怪)头饰、女巫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①吸引幼儿的注意,做无声的动作 ②播放音乐,合着音乐做动作 二、基本部分,故事导入: 1.听老师讲故事提问“小朋友们,老巫婆吧孔雀公主变成了乌鸦,现在我们一起使用魔法去救它好不好?” 2.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 ①跟着老师先坐着练习“魔法的动作” ②加强法力站起来,大家一起把脚也动起来 3.游戏环节,巩固练习舞蹈动作 ①到巫婆的城堡去救孔雀公主,途中遇到了蝙蝠怪,用魔法打败它。胜利了,又前进。 ②来到海边休息一下,突然,遇见了大鲨鱼,大鲨鱼好可怕、好 厉害。我们要多打几次,打倒它 ③终于打败了大鲨鱼,老巫婆比大鲨鱼还要厉害,我们要合作一 起打倒它。教幼儿两人一起击败合作的舞蹈动作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真棒,大家一起把孔雀公主救出来啦。孔雀公主非 常高兴,它想感谢大家,请大家去魔法森林玩,小朋友们想去 嘛?”(幼儿一边跳着舞一边走出活动室) 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再家长的带领下去动物园参观、了解孔雀

幼儿园教案铃儿响叮当

精品文档 幼儿园教案铃儿响叮当 主题名称:冬天的故事 次主题名称:冬景 活动名称:铃儿响叮当 主要教学领域:艺术领域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让小朋友们了解圣诞老人、圣诞树的由来,感受圣诞节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圣诞节。了解圣诞节的吉祥物,知道圣诞节是外国人的节日,与中国的节日“春节”进行对比,感受中西节日的不同。通过欣赏歌曲《圣诞快乐》感受“四三拍”欢快的节奏,尝试进行打击乐配器。通过尝试制作装饰圣诞树、圣诞老人,画心中的圣诞,折圣诞帽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喜悦。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圣诞节日的向往,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 2、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感受愉悦的节日气 ,、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重难点分析: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Flash动画、 活动过程: 1 / 8 精品文档 一、导入部分: 1、欣赏Flash动画,听音乐,让幼儿感受浓重的节日氛围。

2、欣赏后,提问: A:这是一首关于什么节日的歌曲,听到歌曲有什么感受, B:圣诞节里圣诞老人是怎样送礼物的, 二:熟悉歌曲旋律 1、感受歌曲的节奏。播放音乐,请幼儿边拍手边听歌曲。 听完后,提问: A: 这首歌是几拍子的, B:/4是什么特点, C: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教师弹唱歌曲,请幼儿欣赏。 ,、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师:这首歌这么好听,如果我们再给它加上好看的动作就更好了,是不是, 播放乐曲请幼儿听音乐表演动作。“小朋友,你的动作要跟歌曲里唱的一样。” 4、进行歌曲表演二、结束部分教育幼儿关心他人,知道圣诞节送圣诞礼物是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师:过圣诞节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很快乐,因为他们收到了圣诞老人 2 / 8 精品文档 和自己好朋友的圣诞礼物。 活动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要为孩子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环境,让孩子之间进行互动,本活动中我创设了游戏的环节,让孩子们找一个朋友玩,一个朋友模仿某一物体动作,嘴里说嘀铃铃,另一个朋友听到嘀铃铃就赶快做听到铃声以后该做的事,如:一个孩子模仿打电话嘴里说嘀铃铃,另一个孩子模仿起床的动作。一个孩子做骑车的动作,嘴里嘀铃铃,另一个孩子就让路。孩子们之间的互

幼儿园音乐公开课教案例(附视频)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幼儿园音乐公开课教案100例(附视频) 01、大班律动《小丑当大厨》 02、小班音乐游戏《小猴与鳄鱼》 03、大班歌唱游戏《酸酸葡萄》 04、大班音乐游戏《拾豆豆》 05、大班律动游戏《百叶龙》 06、大班音乐游戏《救回蛋宝宝》 07、大班音乐欣赏《魔术师圆舞曲》 08、小班歌音乐活动《停下来》 09、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 010、大班律动活动《魔仙的指法》 011、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012、“玩中学”生命教育背景下的原创韵律活动三部曲013、小班律动游戏《剪剪纸》 014、大班音乐欣赏《天鹅》 015、大班律动游戏《澡缸里的国王》 016、中班音乐活动《我不上你当》 017、让动机穿行于活动之中 018、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 019、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

020、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 021、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 022、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023、大班歌曲游戏《烫火锅》 024、大班音乐游戏《斗舞》 025、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 026、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 027、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 028、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029、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030、大班领域综合活动《金老爷买钟》031、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 032、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033、大班韵律游戏《香草咪咪》 034、大班音乐游戏《跳舞的乒乓球》035、《金老爷买钟》说课 036、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 037、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038、大班歌曲学习超市《小红花》039、大班歌唱活动《数子歌》 040、大班音乐欣赏《小老鼠与胖厨师》041、大班音乐游戏《山魈》

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公开课教案 我真的很不错

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公开课:我真的很不错 教师:屈老师 设计思路: 针对我园开展的"争做好孩子"评比活动,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德,我挑选了这首歌作为对孩子的一个鼓励和带动,以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和争当好孩子的愿望。 活动目标: 1、能听辨出音乐的风格,愿意大胆讲述自己对音乐的感觉。 2、通过肢体动作,尝试不同的节奏,加强身体协调能力。 3、学会律动基本动作,体验集体律动的快乐和大胆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进场音乐准备:我是勇敢小兵兵; 歌曲准备:我真的很不错; 活动过程: 1、进场:听音乐"我是勇敢小兵兵",随老师律动进场。 2、谈话导入: (1)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交流受到表扬时的心情,以及提问幼儿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表扬?表扬方式有哪些? (2)引出音乐听赏:用老师在歌曲里表扬自己的方式吸引孩子; 3、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 (1)让幼儿听听歌曲所表达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听了这首歌曲感觉怎么样?(自信、快乐的),引出歌名:我真的很不错; (2)再次听赏,教师通过拍掌或其它肢体动作来带动幼儿表现音乐的节奏; 提问:"小朋友,刚刚的歌曲里除了说我真的很不错,还说了什么呢?"(幼儿答)教师帮助引导幼儿整理好歌词的顺序。 4、律动学习: (1)教师随音乐示范表演律动一次; (2)通过鼓励激发孩子学习律动的兴趣; (3)老师放慢速度边分句示范,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表达歌词部分内容的同时注意语言节奏和基本动作的顺序。 (4)边哼边唱边配语言节奏,跟老师一起学会律动的每个动作。(注意:扩指、旁按手、摆臂、小碎步、旁出腿勾脚……) (5)幼儿初步跟跳,鼓励幼儿主动参与; 5、游戏:我真的很不错(巩固) (1)将幼儿分成两队面对面,请两个小队长,老师放一小节音乐,幼儿听音乐回忆动作,队长看看哪队幼儿反应最快,请先举手的小队表演,另一队观察他们的动作是否正确。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铃儿响叮当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铃儿响叮当

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表演,让幼儿了解音乐的性质(活泼、欢快)和曲式结构。 2. 让幼儿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学会用四分音符节奏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表现三段体的曲式结构,初步感知渐强、渐弱。 3. 在感受乐曲的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型:|X X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并尝试演奏节奏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有关圣诞、圣诞老人的知识。 2、教具准备:图片、图示谱、音乐磁带。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小作家》:教师出示节奏型卡片XX XX| XX X || ,并给幼儿一个主题,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节奏型和主题,编出相应的语言,如:白雪白雪| 多美丽|; 冬天冬天 |下大雪I…. 二、发声练习《新年真快乐》:师生对唱,启发幼儿用跳跃、连贯 的声音唱出。 I 1 3 I 5 5 5 I 5 4 3 4 I 5 - I 5 5 I 5 5 5 I 5 4 3 2 I 1 -II 新年来到了,大家多快乐。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三、新授: 1、感受音乐的性质: (1) 、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老师提问:音乐听上去什么感觉?(活泼欢快的)

(2) 、感受三段体的曲式结构,边听音乐边拍手( 两遍) “听听音乐的前面、中间、后面都一样吗?” 2、听音乐观看老师配语言节奏朗诵的表演:“想想音乐好象说了一件什么事?”幼儿讨论后老师小结:“新年到了,圣诞老人赶着马车去给小朋友发新年礼物…. 3、启发幼儿边探索边拍出节奏型并配器 (1) 、老师在A段音乐的伴奏下跳《赶马车》舞蹈.启发幼儿拍出第一乐段“赶马车”的节奏型( X X | XX XX| ) 并讨论用什么乐器配器。 (2) 、拍出B段“马跳舞和圣诞老人发礼物”的节奏型。 老师出示节奏型|XX XX |XX XX| 配上音乐,语言节奏,幼儿练习。 X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并尝试演奏节奏乐。 (3) 、在A段音乐的伴奏下老师跳舞,启发幼儿拍出第三段“圣诞老人赶着马车走远了”的节奏型。幼儿看着老师跳舞,用乐器敲出动作的节奏|X X| X X X X | 并敲出渐弱的声响。 4、幼儿完整练习 (1) 、幼儿分组拿不同的乐器合乐。 (2) 、出示渐强渐弱的图谱和图片一一对应,幼儿根据图示谱敲出渐强渐弱的音响效果。 5、完整合乐的练习 (1) 、老师完整地表演,幼儿配乐。 (2) 、幼儿随意跟跳舞蹈。

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活动)——问候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活动)—— 问候舞 活动目标: 1.通过律动感受音乐AB曲式结构。 2.学习问候舞并会交换舞伴与同伴打招呼, 3.对律动活动感兴趣,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稳定节拍已有一定基础 教具准备:问候舞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乐曲 师: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你可以跟着音乐拍拍腿。 师:听了这个音乐,我觉得真开心,你感觉怎么样啊? (幼儿自由讲述) 二、教师随音乐做动作,幼儿模仿 1.教师随音乐做动作,幼儿观察、学习。(幼儿围成圈坐在地上) 师:我要做动作了,如果你看明白了,跟着一起做。(左右手分别指方——双手食指往前走三拍,最后一拍弯一下手指——拍手——拍腿) 2.幼儿学习动作。 师:刚才我做了哪些动作?

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带幼儿一起做做动作,提醒幼儿右手先指方向,并通过语言提示帮助幼儿把握节奏。 3.完整做动作 (1)师哼音乐带幼儿一起完整做动作。 (2)听音乐一起做动作。 提醒幼儿注意手指的方向,先右边,再左边。 (3)再次听音乐做动作。 三、学习将上肢动作变换成行进动作。 1.学习行进动作(幼儿起立围成圈) 师:手指方向的动作换成走路,先王哪边走?(右边) 师带幼儿逆时针、顺时针走。 将双手食指往前的动作,换成往中间走三步,点一下头,再往后退。 站立进行拍手、拍腿动作。 2.完整做动作,师哼音乐。 重点指导幼儿做一做往中间走的动作,师提醒幼儿注意节奏。 3.听音乐做动作。 4.在点头时加入语言问好。 师: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鞠躬?和别人问好会说什么?(你好) ——请幼儿在第二组动作点头时说“你好”。 用苏州话、韩国话问好。 四、完整听音乐表演,加入问好。 五、邀请老师跳舞,变换问候语。 专家点评:

幼儿园大班打击乐活动说课稿:铃儿响叮当

xx大班打击乐活动说课稿:xx响叮当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通、情绪欢乐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高昂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心爱美好生活的真诚情感。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 ×× × | ××× | ×× ×.× | ×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乐的音乐形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 × | ×× ×× | × -|“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1“,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填塞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以《铃儿响叮当》开展打击乐演奏活动,易给幼儿享受到奏乐活动带来的喜悦,以及能促进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教学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学习创造性的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来表现乐曲形象。 (2)体验合作、交流的欢乐 3、教材的重难点音乐是门整体艺术,只有整体的感知,形成整体音响表象形象条件下,音乐的学习才具有情趣和效果,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活动,是幼儿不断深入欣赏过程的一部分,因此,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知。重点是创造性的运用身体动作和打击乐器来表现乐曲形象。 二、说教法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性特点,幼儿园音乐教育常常通过刺激幼儿的感知觉,去理解音乐中生动的艺术形象,情感与思想,为此,在教法的运用中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具法,引导创造法,整体感知法,为什么采用以上的方法呢?因为,音乐具有形象性的特点,直观教具法可以使幼儿通过

幼儿园音乐律动公开课:我真的很不错

山庄幼儿园 大班音乐律动: 我真的很不错 执教老师:何汨 设计思路:针对我园开展的“争做好孩子”评比活动,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德,我挑选了这首歌作为对孩子的一个鼓励和带动,以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和争当好孩子的愿望。 活动目标: 1.能听辨出音乐的风格,愿意大胆讲述自己对音乐的感觉。 2、通过肢体动作,尝试不同的节奏,加强身体协调能力。 3、学会律动基本动作,体验集体律动的快乐和大胆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进场音乐准备:我是勇敢小兵兵; 歌曲准备:我真的很不错; 活动过程: 1、进场:听音乐“我是勇敢小兵兵”,随老师律动进场。 2、谈话导入: (1)、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交流受到表扬时的心情,以及提问幼儿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表扬?表扬方式有哪些?(2)、引出音乐听赏:用老师在歌曲里表扬自己的方式吸引孩子; 3、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 (1)、让幼儿听听歌曲所表达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听了这首歌曲感觉怎么样?(自信、快乐的),引出歌名:我真的很不错;

(2)、再次听赏,教师通过拍掌或其它肢体动作来带动幼儿表现音乐的节奏; 提问:“小朋友,刚刚的歌曲里除了说我真的很不错,还说了 什么呢?”(幼儿答)教师帮助引导幼儿整理好歌词的顺序。 4、律动学习: (1)、教师随音乐示范表演律动一次; (2)、通过鼓励激发孩子学习律动的兴趣; (3)、老师放慢速度边分句示范,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表达歌词部分内容的同时注意语言节奏和基本动作的顺序。 (4)、边哼边唱边配语言节奏,跟老师一起学会律动的每个动作。(注意:扩指、旁按手、摆臂、小碎步、旁出腿勾脚……)(5)、幼儿初步跟跳,鼓励幼儿主动参与; 5、游戏:我真的很不错(巩固) (1)、将幼儿分成两队面对面,请两个小队长,老师放一小节音乐,幼儿听音乐回忆动作,队长看看哪队幼儿反应最快,请先举手的小队表演,另一队观察他们的动作是否正确。 (2)、游戏结束,幼儿随音乐再集体表演一次; (3)、引导幼儿创编不一样的表扬自己的动作(即歌曲第一小节动作创编),并表演给小伙伴看,大家相互学习; 6、活动结束:围成小圆圈,鼓励幼儿邀请我们的听课老师参与圈内互动,将创编出的新的表扬自己的方式换入歌曲第一小节,随音乐边唱边跳,音乐第三段时随老师离场,活动结束。

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课件

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课件 【导语】课件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吃透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教学的方案用于课件。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课件篇一 幼儿老师必须有非常的才艺,才会与孩子们真正完全打成一片。 音乐选择: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节奏很好,而且配合拍手与点头,非常适合小班的孩子们进行音乐教学。 工具选择: 会乐器的老师可以选择自己会的乐器,不会乐器的老师,也可以选择用伴奏带。 授课过程: 事先让孩子按一定的间距站好位。 让同时授课的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做动作,也是起到了带头引导的作用。 会弹乐器的老师开始弹奏音乐,当音乐起来,带头的老师听歌词的引导,然后做出相应的东西。包括拍拍手,跺跺脚。 孩子们也开始跟着老师做同样的动作。 等孩子们的动作做得差不多了,熟悉得差不多了,引导的老师,就停止动作,让孩子们自己听歌词,听音乐,自己来做动作。 创新过程: 对于这个歌曲来讲,主要的动作就是让孩子们来拍手,动作过于简单,而且重复,不利于锻炼孩子的音乐节奏和肢体动作。因此,可以更好地丰富一下游戏的过程。 老师弹奏音乐,然后自己唱歌词,告诉孩子们,要按照老师唱的歌词里的动作来做动作。例如,老师要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点点头,这样孩子们就需要点头,而不是拍手了。 因为老师歌唱的时候,其歌词是可变的,可以让孩子不断地去做不同样的动作,对于孩子的音乐节奏,听力锻炼,以及肢体语言的培养来讲,有极好的效果。 课程验收: 最后,老师可以问一下小朋友,有谁已经学会唱这首歌了,看看到底有没有小朋友已经学会了如此朗朗上口的节奏,如果孩子学会了,老师则可以让孩子演唱一下,也可以让会唱的小朋友唱,并带动其他的小朋友继续做动作。 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课件篇二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动作表现节奏:╳╳│╳╳│,学说乐曲中的魔法咒语“库、库、库企企”练习节奏:╳╳│╳╳╳│。 2、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用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 3、能大胆、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体验旋律的欢快、活泼。 二、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音乐《库企企》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动物进场。 师:小动物们,今天森林里要举行大舞会,你们要参加吗?那我们出发吧(放音乐进场)

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有趣的按摩》

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有趣的按摩》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旋律,及感知音乐速度的变化。 2、听辨乐曲,能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体验与同伴合作表 演的快乐。 3、乐于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活动难点:感受乐曲速度快慢的变换。 活动准备:《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乐曲,卓别林表演视频,勃拉 姆斯像,卓别林像。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 1、请幼儿初步欣赏音乐,讨论并谈谈对音乐的感受 2、教师小结:这首乐曲听起来活泼欢快,(教案出自:教案网)有的时候快, 有的时候慢,听了让人想跟着音乐动起来。

二、欣赏视频表演,激发幼儿用动作表现乐曲的欲望。 1、请幼儿欣赏视频,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2、向幼儿简单介绍卓别林及乐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和其作者。教师总结:视频中,卓别林在刮胡子时,是根据音乐的快慢来改 变动作的快慢的。 3、引导幼儿说出用按摩的方式也可以将音乐表达出来 三、听辨乐曲,大胆想象创编按摩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按摩动作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按摩动作,感受B段乐曲时快时慢 的节奏。 (1)请幼儿再次欣赏乐曲B段。 (2)引导幼儿根据乐曲节奏做按摩动作,可换动作进行按摩。 小结:乐曲中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我们做动作的时候要跟着 乐曲的节奏。

四、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节奏的快慢,感受乐曲热情奔放 的旋律。 1.欣赏教师的配乐按摩表演,观察按摩动作,感受乐曲旋律。 2.幼儿初步尝试合作表演,一位扮演按摩师,一位扮演顾客,通 过动作来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教案出自:教案网)幼儿按摩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节奏和旋律。 3.幼儿自主创编按摩动作,体验有趣的按摩。 五、活动结束,带幼儿离场。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可根据音乐来为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 姥爷进行一次有趣的按摩,和家人共同分享本首乐曲带来的欢乐。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铃儿响叮当》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铃儿响叮当》 小班音乐教案《铃儿响叮当》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学习三人集团舞,体会舞蹈的快乐,能听懂教师的英语指令,根据铃儿响叮当音乐做相关的舞蹈动作,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音乐《铃儿响叮当》教案吧。 活动目标 幼儿能听懂教师的英语指令,根据铃儿响叮当音乐做相关的舞蹈动作。 幼儿初步学习三人集团舞,体会舞蹈的快乐。 感受不断交换舞伴的快乐情绪。 在铃儿响叮当活动听、说英语。 活动准备 铃儿响叮当音乐;1、2、3标志;事物:铃铛;5片雪花; 幼儿比较熟悉该音乐 已会跳基本舞步 三步一踏,跑跳步。 活动过程 一、通过雪花游戏引出活动主题 1、雪花加法游戏 2、雪花的颜色 雪花想和大家一起跳舞了。 二、分步初步学习集体舞 1、感受音乐节奏 (1)第一遍听音乐。 (2)三人一组自由跳舞。 2、激发幼儿主动学习集体舞中的动作 (1)幼儿观看大屏幕三位幼儿表演的集体舞。 (2)讨论他们是怎样跳的。

(3)再次观看,注意观看钻过门洞的部分。 (4)教师通过唱英文歌和分解的PPT总结舞蹈跳法。 1-4小节;左脚起步,向左三步一踏,向右三步一踏,反复两次。 5 小节;拉着的手高举。3号幼儿小跑步合拍地钻过1、2号举起的门洞。在一小节音乐内完成钻门洞动作,并逐渐回原位。 6 小节;2号幼儿随着3号幼儿也钻这个&l门洞&r。 7 小节:1号幼儿仍高举右手,同时向右后自转一周。 8 小节;三人拉成圆形。 9-10小节:三人同时逆时针方向做跑跳步。 11-12小节;幼儿双手左侧拍手同时跺左脚各八次。 13-16小节:动作同9-10小节,方向相反。 3、学习集体舞中的难点部分 钻门洞 小猫想知道是怎样钻过门洞的。 (1)两个孩子和老师一起戴上标志1、2、3示范,老师的标志是2. (2)三个小朋友示范。 (3)幼儿分成两组戴上数字标志练习钻门洞。一半练习,一半唱英语歌曲。 (4)选择跳得好得好的幼儿再次示范,强调钻门洞和自转。 (5)幼儿集体跳一次,教师扮作圣诞老人帮助还没有会的幼儿。 (6)交换数字标志再次练习。 4、跟着较慢的音乐完整地跳舞 (1)集体跟老师完整地跟着较慢的音乐跳舞。 (2)交换舞伴完整地跳舞。 5、合着正常速度的音乐跳舞 三、游戏结束 铃儿在那里 幼儿闭上眼睛,听铃声在哪里。(前、后、左、右) 出去和铃儿一起玩吧。 小百科:《铃儿响叮当》是詹姆斯·罗德·皮尔彭特作词作曲的一首儿

幼儿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三篇

幼儿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三篇 1、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探索在歌表演中使用眼神、动作、表情与他人交往。 3、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录音机、音乐磁带《拉拉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情绪经验,为歌曲学习做好准备。 1、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事情发生后心情是怎样的 2、当你和好朋友不吵不闹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解决 : 二、幼儿学唱歌 1、教师范唱歌曲《拉拉勾》,引导幼儿重点注重歌词内容。 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老师的歌里唱了些什么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引导幼儿重点注重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教师:你们感觉这首歌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注意在唱到切分音符和休止符处,教师要有较明显的动作暗 示。

4、教师引导探索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用断顿的唱法演唱前半部分,轻快的唱 法演唱后半部分。) 三、幼儿按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学习与同伴合作表演。 [ 1、幼儿根据每一句歌词内容,分乐句创编响应的动作和表情。 2、教师引导幼儿不但注意动作还能够使用表情来表现歌曲内容,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 翘嘴巴。 活动延伸 当幼儿熟悉歌曲后,在歌曲的最后两句,教师还能够启发幼儿做出各种表示友好的动作,以突出歌 曲中同伴友好相处的积极情感。唱歌曲前半部分时,用较弱的力度表示害羞;唱后半部分时,用欢 快的情绪表示同伴间成功和好的自豪感! 篇二:颠倒歌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颠倒歌》,感受滑稽、可笑的意蕴。 … 2、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尝试使用绘画的方式记忆歌词。 3、激发幼儿与同伴积极配合、互相合作,共享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引导幼儿大胆想象颠倒、滑稽的事情。

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教案详案《草团游戏》

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教案详案《草团游戏》【活动设计】 善良好客的苗族人们欢迎贵客有各种仪式,请客人 坐草团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将收割稻谷后的稻草搓成草 团当家里的凳子坐。在客人坐草团时,常常幽默地趁客 人不注意抽走草团,让客人轻摔地下,引起哄堂大笑, 由此赶走陌生,拉近宾客距离,活跃气氛。我园地处苗 家聚居地,挖掘和继承本民族的优良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从民间游戏中寻找坐草团的素材,设计音乐活动《草团游戏》。但是如何把民间的、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引进幼儿园来,带到孩子中来?如何让幼儿感受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目标又怎样定位及落实?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 希望借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关注本民族的东西,了解、 喜欢、体验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在游戏活动中使孩子们 感受民族音乐的美,体验草团的制作过程,以及玩草团 带来的快乐情绪,从小培养孩子开朗、幽默、机智的民 族品质。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用搓、卷、坐等动作体现音乐变化。 2、体验苗族民间音乐,感受苗族人们生活情趣。 3、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及游戏表演,并从 中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苗族民间音乐。 2、幼儿每人一个草团,一根搓好的草绳。 【活动过程】 一、幼儿坐草团,引出活动内容。 1、以到苗家做客的语气引导幼儿观察草团。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让我带你们到苗家去做客吧~!来,来,请进(幼儿进场) 2、简单讲解示范草团的制作过程。 师:看,苗家为我们准备坐的,可不是小椅子,这是苗家人亲手做的草团,(.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可以用来当凳子坐,来,小客人们请坐。欢迎你们到苗家来做客。请你们看看,这个草团是用什么草做的?猜一猜它是怎么做的? (分析;通过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自由观察,讨论:草团是如何做的?) 师:对了,它是用稻草做的,先把稻草搓成一根长长的草绳,再把草绳一圈一圈卷起来,就做成了这个圆圆的草团。 (分析: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平乏,教师在此用实物示范搓、卷,帮助幼儿了解、体会、简单想象,有助于为后面环节做好铺垫)

幼儿园音乐律动课件:《铃儿响叮当》

幼儿园音乐律动课件:《铃儿响叮当》 幼儿园音乐律动课件篇一:《铃儿响叮当》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活泼欢快的特点,愿意用肢体动作表现滑雪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幼儿欣赏过歌曲《摇篮曲》、观看过滑雪橇的画面和录;课件、音乐、串铃、自制滑雪板和雪橇 活动过程: 一、比较欣赏,初步感受 1.欣赏、回忆歌曲《摇篮曲》 小结:《摇篮曲》是慢慢的、轻轻的、柔柔的,是(妈妈哄)宝宝睡觉时听的歌。 2.欣赏、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 提问:我们再来听听另一首歌曲,它和《摇篮曲》有什么不一样?提问:这首歌曲和《摇篮曲》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听上去快快的、很开心很快乐的,我们可以叫它"欢快"。 提问:听到很欢快的歌曲,你会做哪些开心快乐的动作呢?(跟着歌曲的节奏开心地做动作)教师介绍:这首很活泼、很欢快的歌曲,名字叫《铃儿响叮当》,是美国的一位名叫皮尔彭特叔叔创作的。 二、理解欣赏,模仿表现

1.理解、模仿 提问:我们来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铃儿响叮当》,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教师清唱)提问:再来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看看歌曲里的朋 友们是怎样开心地滑雪的?提问:小朋友是怎样开心地滑雪的呀?谁来做做这个动作? (个别示范--动作要求--全体模仿)小结: 滑雪--身体往下蹲,双手朝下一下一下地用力撑滑雪杆。 滑雪橇--坐在雪橇上,腿伸直,身体左一下右一下地摇着。 2.模仿、表现 师:--你们真棒!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串铃、雪橇、滑雪板,你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让我们一起来滑雪。(音乐轻)--宝贝们(幼:哎),准备好了吗?(幼:好了)让我们唱着《铃儿响叮当》一起去滑雪喽。可以和别人做不一样的动作哦! 幼儿园音乐律动课件篇二:《铃儿响叮当》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小铃、串铃、响板、铃鼓四种打击乐器进行演奏,表现歌 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会看节奏谱演奏,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铃儿响叮当》音乐、节奏谱教学挂图、小铃、串铃、响板、铃鼓。

幼儿大班音乐游戏教案《节奏和律动》

幼儿大班音乐游戏教案《节奏和律动》 活动目标: 1、过幼儿对教师的模仿,引导幼儿认识环境,认识空间。 2、启发幼儿的肢体意识和肢体动作 3、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将个故事好不好,我来告诉你们啊,这个故事啊,发生在一个大森林里,你们先告诉我,你们知道森林里面什么特别多吗?" 儿:"树多……" 模仿训练 师"哪个小朋友想来装扮一下森林里特别多的东西??"谁愿意来试一下" 儿"老虎" 师"老虎什么样子,我们来看看**做的像不像 师:"可以来做一下树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做动作 故事: 森林里住了两个巫婆,一个是跳跳巫婆,一个是奇奇巫婆,

跳跳巫婆啊,整天都喜欢跳来跳去的,他高兴的时候跳,不高兴的时候也在跳,那奇奇巫婆呢,整天都喜欢问为什么,有一天呢,奇奇巫婆和跳跳巫婆他们一起在森林里面去玩,他们就发现前面的树上张了好多好多红色的果子,他们就过去你一口我一口的吃了起来吃着吃着啊,你们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他这个果子的名字就叫爱睡果,他们吃完以后就睡着了,睡了好久好久,睡了好几年,后来啊,有一天,突然他们听到了一阵特别吵的声音,把他们从睡梦中吵醒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声音吗?特别特别乱,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特别特别乱的声音启发幼儿想象自己的身体都能发出什么声音,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么乱吗?因为啊,森林里面要开音乐会了好多的小朋友还有小动物都来参加音乐会,小朋友们正在做蛋糕呢,我们一起去做蛋糕好不好? 来,我们一起来做蛋糕 音乐律动"做面包"音乐 师生一起先摘果子,比一比谁摘的果子多 挤牛奶,切蛋糕,刷果酱,搅拌牛奶,搅面,跺面,跳一跳 学拍"强弱弱弱 小朋友们看,着黑板上画了好多好多的格子是不是?谁能告诉我第一排,最高的这一排一共有几个格子? "4个格子"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那我们能不能用拍手来告诉老师这一共有几个格子好不好?预备起"强强强强"那你们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