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氯丁胶粘辊问题

解决氯丁胶粘辊问题
解决氯丁胶粘辊问题

解决氯丁胶(CR)混炼胶生产粘辊问题

氯丁胶是第一种被大量生产的合成橡胶化合物。氯丁胶作为胶粘剂应用范围广,具有初黏力大、黏结强度高等特点,主要用于居家及公共设施的装饰装修、木器工业、制鞋工业等产业上。

但是氯丁胶在生产混炼胶时,很多工厂都碰到粘辊问题,炼胶是难以脱辊,撕不下来,很可能导致配方中各材料难以分散,混合不均匀,另外就是对生产效率造成较大影响。

善贞实业(上海)有限公司工厂生产混炼胶已经10年有余,采用先进流水线生产。对外提供胶种有FKM,HNBR ,CR ,AEM,ACM,MVQ,FMVQ,IIR 等混炼胶,通过总结多年的生产经验和方法,争对CR混炼胶粘辊问题可通过以下办法得到有效改善。

1、选择时机,尽量选择第一或开机后排在前面生产,此时开炼机辊筒温度较低,对混炼过

程中胶料粘辊有很好的脱辊效果

2、通过配方中内脱模剂改善:可在允许的条件下,多加些石蜡、硬脂酸类的材料,可降低

粘辊风险

3、并用胶料:通过和BR的并用,可控制粘辊,不过具体的并用比例需根据各家配方体系

和胶料具体要求性能作调整

4、刷外脱模剂:在开炼机炼胶前,通过在辊筒上涂刷脱模剂,有些地方唤作隔离剂,可有

效提高混炼效率,但对隔离剂的筛选需要注意,特别是胶料有环保要求,尽量避免使用。

因为各家的生产环境和配方不同,使用方法也相对有些差异,若通过以上方法仍未解决CR 粘辊问题,可联系善贞实业沟通,公司有多名配方工程师可针对生产问题具体分析,帮您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轧辊破坏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

轧辊破坏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 蔡秀丽李伟薛春福 (承钢集团燕山带钢有限公司,河北承德 067002) 摘要:轧辊破坏乃至断裂,会给企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本文结合我厂实际描述了几种常见的轧辊破坏形式,并给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关键词:轧辊破坏现象描述解决办法 1前言 承钢热带厂1997年建成投产,生产至今已有10余年,在生产初期经常出现轧辊热裂纹、掉肉、局部破坏、外层剥落、甚至轧辊断裂等事故,轧辊发生故障后一般都需要做换辊处理,不仅增加了岗位作业人员的劳动量,而且降低日历作业率,造成废钢,影响成材率,影响轧机产量,同时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几年的摸索,对轧辊常见破坏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轧辊常见破环形式及对策 2.1轧辊断裂 2.1.1热应力断裂 2.1.1.1现象描述 此类断裂多发生在粗轧机,一般在粗轧换辊后开轧10块钢以内,寒冷的冬季出现的几率更大一些。轧辊辊身断层呈径向,起源位于或接近轧辊轴线,断裂面与轧辊轴线垂直,一般发生在辊身中部,如图1所示。 图1:热应力断裂断面形状 2.1.1.2轧辊破坏原因 这种热应力断裂与轧辊表面和轴心处的最大温差有关。过高的温差通常是由于轧辊表面温度升高过快造成的,产生的原因有,轧制过程中轧辊冷却水不足甚至中断,或者轧制钢开始时轧制节奏太快,轧制量过大造成的。有资料表明,在辊役刚开始的临界轧制状态下,辊身表面与轴心之间70℃的温差就可沿轴向产生110Mpa的附加热应力。一旦辊芯中总的轴向拉伸应力超过了材质的极限强度,就会导致突然的热应力断裂破坏。以我厂为例,生产初

期,有一次正值寒冬腊月,室外温度-20℃,厂房内温度较低,备辊正处在风口上,轧辊上线前没有预热,仅烫辊4块,在烫辊效果不好的前提下,温度较低的冷却水很快浇凉辊面,在轧制中与红钢接触,轧辊处于冷热交替中,内外表面温差大。断辊后约10分钟,用手摸断辊边缘,触觉为凉辊,带钢轧制部位的轧辊表面微温,轧辊断口内触觉发凉。同时触摸辊道,则发热或微烫手。排除轧辊铸造缺陷、轧制负荷高等因素后,基本判定为热应力断裂。 2.1.1.3对应措施 ●烫辊要充分,特别是在外界温度较低的冬季,轧辊上线前转移到环境温度较高的位置停放,或者对轧辊做小范围的升温处理,延缓烫辊速度,增加烫辊时间和烫辊材数量,减小热应力的影响。凡是返回的板坯,都要运到粗轧进行烫辊,禁止直接返回。 ●在轧制启动阶段减少轧制量。换辊后开轧30分钟内严格控制轧制节奏,给轧辊充足的内外温度均衡时间。 ●加强轧辊冷却水喷射情况的检查,发现堵塞及时处理,避免轧辊冷却不足。 2.1.2冲击载荷断裂 2.1.2.1现象描述 轧制钢温偏低、有异物轧入、或者轧错规格(导致变形量偏大)等原因出现时,轧件所产生的轧制压力瞬间超过了轧辊本身所能承受的轧辊强度极限所造成的轧辊断裂,断口一般出现在最高应力界面区域,断口颜色为灰白色。一次,我厂在4小时停轧检修后,在轧到第46块钢时发生粗轧断辊,分析原因为轧制节奏太快,在66分钟内轧制了28块钢,超出我厂加热炉的能力,板坯在炉时间短,内部没有完全烧透。另外,虽然明细表上标明为热装料,但因为上午换粗轧辊检修,加热炉尾部和滑钢道上的板坯和随后装入的板坯实际上已经晾凉,成为冷料,这部分板坯需要更长的在炉时间(高的加热温度和更长的加热时间),如果仍按照正常的节奏出钢,这部分板坯在加热段停留时间过短,钢坯内外温度不均,势必造成生芯钢,在轧制过程中给粗轧辊造成损害甚至断裂。 2.1.2.2解决方法 ●岗位操作人员加强责任心,加强日常点检,发现异物及时清除。 ●严格按照作业标准操作,严禁轧制低温钢。 ●在长时间停轧后,上料辊道上热料按冷料设置加热制度,控制出钢节奏,以避免轧制生芯钢。 2.1.3疲劳断裂 2.1. 3.1现象描述 疲劳断裂始于初始裂纹并逐渐发展,产生了一个典型的断面,该裂纹相对光滑,并出现一条临界线,一旦疲劳裂纹达到一定尺寸,便会发生其它部分的自发断裂。此类断口为深褐色,在断面能发现旧痕迹。当出现轧制低温钢、轧线废钢事故、叠轧等情况时初始裂纹可能就生成了。 2.1. 3.2解决方法 ●每次换辊后定期检测(超声波法、涡流法、着色法),及时发现危险的裂纹,并对轧辊进行适度的磨削。 ●其他措施对防止可能出现的局部过载也是必要的,这些措施有:严禁轧低温钢,按辊役周期换辊,防止断带缠绕等轧机事故。 2.2轧辊热裂纹 2.2.1大目格裂纹 2.2.1.1现象描述 这种裂纹与带钢宽度及工作辊与带钢的接触弧度有关。这种裂纹以常见的马赛克形状出现,但与常见的细小热裂纹相比目格尺寸较大,如图2 所示。

简介接枝氯丁胶

简介接枝氯丁胶胶黏剂 专业:应用化工技术学号:1119100116 姓名:郭建南摘要:本文主要简述了接枝氯丁胶胶黏剂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定义、优点;并详细介绍了制备方法及研究近展。 关键字:接枝氯丁胶胶黏剂的定义、优点、制备方法、配方、反应机理、研究近展 1、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合成材料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其中鞋用材料也是日益丰富。鞋用材料越多也就要求鞋用胶黏剂的性能越优异。就现在而言世界各国的制鞋业都是以胶粘工艺为主要制鞋工艺(70~80%的鞋用胶粘工艺将各种材料胶粘在一起),而鞋子每个地方的要求不同,因此每个地方所使用的胶是不一样的。鞋的外底用的胶黏剂主要为氯丁胶粘剂和聚氨酯胶粘剂,其中至少80%以上是氯丁胶粘剂。而胶黏剂的极性越强则对于强极性被粘物而言其粘接强度越大。低极性被粘物则要先用表面处理剂处理然后用胶黏剂进行胶接。可是由于普通氯丁橡胶胶粘剂的粘接强度不够,不适合在高分子合成材料的粘接中使用。因此对氯丁橡胶的接枝改性提高其极性已经成为了制鞋业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2、正文 2.1接枝氯丁胶胶黏剂基本信息 最普遍的接枝氯丁胶是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单体和氯丁橡胶进行接枝 聚合其目的是提高氯丁橡胶的性能。由于使用的单体不同所以接枝氯丁胶的性能有一定的差异,故在此不作介绍。 这种接枝氯丁胶的优点是 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的甲酯基团可与迁移到PVC表面的增塑剂DOP进行酯交换(前提是有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剂存在),可以生成高级聚酯,从而使增塑剂DOP相对稳定,以减少它的迁移速率。 ②由于接枝改性使其在主链上引入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支链,从而导致氯丁胶结构不对称而结构不对称又将使极性增强,对强极性的制鞋材料有较好的粘性。

铸造件问题原因及措施

铸件缺陷 铸件表面的砂孔和渣孔通常合称为“砂眼”。 翻砂过程中,气体或杂质在铸件内部或表面形成的小孔,是铸件的一种缺陷。 例:铸件外轮廓精加工后,不得有气孔等铸造缺陷。砂(渣)眼在铸件表面上出现分布不均匀的小空洞,通常呈现不规整,深浅不一且内部较不光洁,无冷口现象。它主要是由于铁水不干净,浇注时夹渣混入,滤渣片下放时铲砂。铸型中残余小砂粒随铁水冲入型腔。合模时,铸型之间或铸型与砂芯之间挤压造成砂粒脱落。铸型砂性能不良(如:水分低,强度低等)方案设计时入水太快易造成冲砂。 铸造砂眼产生的原因 主要原因:1:型腔内沙粒没清净。2:浇注前从浇道或冒口等开放处侵入了沙粒。3:砂型强度不够,受外力作用引起脱落。4:浇注不连续或浇注速度太慢导致型腔内沙粒不能顺利漂浮到冒口上,而滞留在温度较低的地方。5:温度太高、浇注速度太快冲刷浇道卷入沙粒。 砂型铸造中为什么会出现多肉或缺肉 1、当型腔中某一部位的型砂由于各种原因而脱落时,便会留下一个凹坑,当金属液充满型 腔时,凹坑就变成了一块凸出的多肉。砂眼与多肉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缺陷。当铸型掉砂时,掉砂的地方便形成多肉,掉下的砂则形成砂眼或缺肉。 2、多肉的另一种可能是涨箱;砂眼与掉下的砂没有明确关系 铸造黑皮 在钢铁铸件外表面形成的一层氧化皮,俗称黑皮。可以采用喷砂的方法去除,当然也可以用机加工手段去除,不方便的地方可以用酸洗的方法去除。有这层氧化皮后,由于这层氧化皮可能脱落,外观变得不好看,不易采取油漆电镀等防腐措施,如果浸在液体中使液体出现杂质。应该讲没有多少正面作用。 1、提高浇铸温度,采用保温冐口,铁水防氧化保护。适当增加加工余量 2、有可能是加工时刀具磨损过度导致刀具和零件产生摩擦产生的。请检查更换刀具。 3、适当增加加工余量

接枝氯丁橡胶胶粘剂研究概况

接枝氯丁橡胶胶粘剂研究概况Ξ 王利亚 (湖北省化学研究所,湖北省武汉市430074) 摘要:介绍了氯丁橡胶(CR)二元及多元接枝改性胶粘剂研究进展,并对其性能用途及合成工艺作了概述。关键词:氯丁橡胶(CR);接枝改性;胶粘剂 中图分类号:T Q43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49(2002)05-0046-04 随着鞋用材料的日趋复杂多样化,制作胶粘鞋的原料已突破了单纯天然材料的界限,各种合成材料不断被开发利用。目前,大多胶粘鞋底都混有各种填料及高分子改性材料,如仿皮底、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发泡底(E VA)、聚丁二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S BS)、聚氯乙烯(PVC)改性底等。鞋面材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各种合成革、人造革等已被广泛应用。而传统的氯丁橡胶(CR)粘合剂,已不能满足鞋材变化的需要。因此采用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及高氯聚合物(HCCP)、S BS 对CR接枝改性,以适应各种鞋材的变化。下面对CR接枝胶粘剂研究概况予以介绍。 1 CR-M MA二元接枝共聚 传统的CR胶粘剂主要缺点是无法解决PVC人造革渗移出的酯类增塑剂浸入胶粘层或在其界面上积聚形成弱界面层而导致粘合强度下降的问题。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 M A)与PVC的溶解度参数(δ)均在9.4左右,并且具有相同的表面自由能(39×10-7J/m2)即表面张力相同,因此二者的相容性好,易形成相容扩散层,致使PM M A对PVC人造革具有较好的粘附力。同时,PM M A对PVC人造革表面渗出的增塑剂有吸收作用,从而促进了胶粘剂的接触浸润。分子间产生的范德华力和氢键力,使分子作微布郎运动,提高了CR-M M A胶粘剂的粘接性能。CR-M M A二元接枝胶基本配方(份):CR(国产LD J-240或日本A-90)100;甲基丙烯酸甲酯(M M A)75-100;过氧化二苯甲酰(BPO)1-1.5;萜烯酚醛树脂70~120;防老剂D1~1.5;对苯二酚(H Q) 1;甲苯600~700份。制备工艺:CR于甲苯中溶解完全后,搅拌下加入BPO和M M A,升温至90℃,恒温反应3~5h,粘度适中时加入阻聚剂H Q,胶液冷却过程中,加入增粘剂萜烯酚醛树脂,防老剂D。所制备的CR-M M A接枝胶为棕黄色半透明粘稠液体,其粘度1~1.5Pa.s,固含量15~25%,剥离强度3.2kN?m-1(PVC人造革/PVC人造革)[1]。使用CR -M M A二元接枝胶时,可临时配用20%的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二氯乙烷溶液(JQ-1胶、俗名列克钠)作固化剂,其用量为5~10%。多异氰酸酯中的-NC O基团与CR中活泼氢反应,形成化学键,可进一步提高粘接强度[2]。 CR-M M A接枝胶粘剂的反应机理是按自由基链锁反应历程进行。M M A对CR的接枝共聚和均聚反应同时存在,而PM M A接枝率直接影响CR-M M A胶粘剂性能的优劣,而控制PM M A均聚物的生成则是关系到该粘合剂质量好坏的关键。在引发剂BPO存在下的共聚反应体系中,CR的反应活性小于M M A,因而CR?链活性中心数目小于链自由基PM2 M A?数目。在CR-M M A?链增长和链自由基PM M A?向CR链转移过程中,多数通过链自由基PM M A?间双基偶合或歧化,生成均聚物PM M A,导致CR-M M A接枝聚合率偏低。若投料前,先将CR在炼胶辊上进行塑炼。然后在惰气保护下投料溶解后,加入BPO和M M A接枝共聚反应。结果表明:CR塑炼后与未塑炼比较,M M A聚合率、接枝率、接枝效率(%)分别由28;0.66;2.34提高到35.8;22.6;63. 4[3]。这是因CR在塑炼过程中受到剪切力的作用,大分子链断裂产生一定量的链自由基CR?,在BPO 作用下,单体M M A便可直接在CR?上进行链增长反应或链自由基PM M A?同CR?偶联上生成接枝物,有利于接枝率的提高。投料方式对接枝率也有较大影响,BPO在单体M M A加入前30min一次加入,单体 Ξ收稿日期:2001-09-24 作者简介:王利亚(1954-),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有机及高分子方面的研究。

常见织疵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泡泡布 形成原因: 1.氨纶丝未经导丝辊,从侧面进入。 2.导丝轮不转或不灵活。 3.无芯纱流入下工序未卡住。 4.氨纶丝位置不当,导致包覆不良。 预防措施: 1.定期检查芯丝位置,确保芯丝在须条中间偏左位置。 2.精心挑拣已落下的纱,避免无芯纱流入下工序。 3.加强巡回,丝轮不转及时发现,将纱卡下并维修丝轮。 条干布 形成原因: 1.牵伸部件运转不良,如皮辊损伤、偏心、跳动,罗拉粘棉结、 杂物,罗拉轴承座磨损,无下皮圈纺纱,上下皮圈损伤,罗拉偏心、弯曲、上肖失效等。 2.一头缠花严重,另一头继续纺纱(失压)。 3.导纱动程跑偏。 4.罗拉加压不良(并条、粗纱等)。 5.纱条通道不光洁,造成挂花。 竹节纱 (灰竹节) 形成原因:

1.清梳工序漏底花堆积太多,带入棉层。 2.各工序通道粘、缠、挂、堵带入(三角区、龙头,并粗、细纱 牵伸通道) 3.绒板、绒套、绒辊花带入(并条、粗纱、精梳、细纱)。 4.高空清洁积花掉入半成品或正在纺纱机内。 5.各工序清洁方法不当。 6.卡疵把关不严,疵点流入下工序。 7.清洁不彻底(例如粗纱斜坡、车面清洁不及时,巡回吹吸风吹 入,打擦板时的飞花卷入纱条等)。 8.各工序揩车不良,油飞花粘附纱条,半成品棉条、粗纱掉地, 造成污染。 三丝疵布 形成原因: 1.拣花间未拣净,后工序未卡住。 2.个别员工在工作场所梳头,清洁工具破损掉毛仍在使用。 应对措施: 1.加强员工拣色杂责任心教育,后续工序严格执行卡疵把关制度。 2.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杜绝在工作场所梳头现象;同时,车间 定期对清洁工具检查,发现掉毛立即停止使用。 粗经、粗纬 形成原因: 1.粗纱断头、烂纱后未及时停车,飘入邻纱未处理干净。

溶剂对氯丁橡胶胶粘剂的影响

溶剂对氯丁橡胶胶粘剂的影响 ①溶剂对氯丁胶粘剂溶解性的影响 溶剂的首要作用是能使氯丁橡胶完全溶解,并保持胶液的粘度稳定性,这都决定于溶剂的溶解能力。溶剂溶解能力大小取决于溶解度参数和氢键指数及二者的配合。溶解度参数定义为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常用符号为δ,δ值的大小可衡量极性的强弱。一般规律是溶解度参数相近者则相溶,溶解度参数可以计算出来或从有关手册中查得。氢键指数是表示分子间氢键结合的强弱常用γ表示。这种氢键结合力对溶解影响很大,故在考虑溶解参数的同时,不可忽视氢键指数。酯类、酮类溶剂氢键指数较大;芳香族、脂肪族溶剂氢键指数较小。 根据对氯丁橡胶的溶解能力,可将溶剂分为良溶剂、不良溶剂和非溶剂。氯丁橡胶的良溶剂有苯、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二氯乙烯、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化碳等,不良溶剂有环已烷、醋酸乙酯、丁酮等,非溶剂有正已烷、丙酮、正庚烷、溶剂汽油等,虽然单种溶剂也可以配制氯丁胶粘剂,但很难满足胶粘剂的多种要求,因此,真正性能综合的氯丁胶粘剂都是采用混合剂体系,因为它能够增强溶解能力、调节干燥速度、降低胶液粘度、减少胶液毒、增加阻燃性、防止低温凝胶、降低成本等。 根据单一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和氢键指数计算出混合剂的溶解度参数和氢键参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δM = δ1φ1 +δ2φ2+δ3φ3+…..+ δnφn δM 混合溶剂的溶解参数,φ1各溶剂的体积分数 γM =γ1φ1+γ2φ2+γ3φ3+……..+γnφn φ= Va / V Va 各溶剂的体积V 混合溶剂的总体积。 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与氢键指数之和为10.7~14.0时都能很好地溶解氯丁橡胶。 在配制混合溶剂时必须保证良溶剂总的挥发速度慢于非溶剂,否则最后残留非溶剂,不溶解氯丁橡胶,使胶膜表面粗糙而失去粘接能力。 溶剂对氯丁胶粘剂的性能影响最大,通过调整溶剂的品种和配比,可以改善氯丁胶粘剂的性能。芳香族和氯化溶剂对氯丁橡胶溶解性最好,丁酮和环已酮也可溶解CR,而丙酮则不能溶解。醋酸丁酯勉强可CR,但醋酸乙酯仅能溶胀。脂肪族溶剂,如正已烷、溶剂汽油等完全不能溶解氯丁橡胶。环已烷单独也不能使CR溶解。如:环已烷/正已烷/丁酮=1:1:1。

简述氯丁橡胶胶粘剂配方设计

简述氯丁橡胶胶粘剂配方设计--青岛科标分析实验室 氯丁橡胶胶粘剂简称氯丁胶粘剂,其用量约占合成橡胶胶粘剂总量的70%以上,也是橡胶胶粘剂中最重要的一种。氯丁胶粘剂的基料为氯丁橡胶,它具有内聚力、中等极性和结晶性点。这些特性使胶粘剂具有较强的粘接力,如若配上促进剂、防老剂、增粘剂、交联剂等助剂,就可制成有特殊性能的氯丁胶粘剂。本剂中加入酚醛树脂改性后,其粘接力更强,用途更广泛。 1.特点与用途 本剂因含有极性基团,故粘接力强,胶膜韧性、弹性及挠曲性能优良。具有优良的耐油性、耐化学品、耐候、抗老化等。主要用于橡胶、皮革、织物及其与金属之间的粘接。 2.原材料 (1)氯丁橡胶一种合成橡胶,是氯丁二烯的。—聚合体。溶于苯和氯仿等有机溶剂。在矿物油和植物油中稍溶胀而不溶解。具有耐油、耐燃、耐热、耐酸碱等性能和高的拉伸强度和气密性。 (2)氧化锌见一中(二)曲酸祛斑美白霜。 (3)促进剂d又名二苯胍、促进剂dpg。分子式c13h13n3。白色粉末。无臭、味苦。密度1.13—1.16g/cm’,熔点144~146℃。溶于苯、氯仿、乙醇、丙酮、醋酸乙酯,不溶于汽油和水。用作天然胶、合成胶的中速促进剂,常与dm、tmtd并用。

(4)n—苯基—2—萘胺简称防老剂d、防老剂j。浅灰色针状结晶。密度1,18g/cm3,熔点108℃,沸点395.5℃。易溶于丙酮、醋酸乙酯、苯、二硫化碳,溶于乙醇、四氯化碳,不溶于汽油。暴露于空气中及日光下渐变为灰红色。对皮肤有刺激性,有毒。(5)叔丁酚甲醛树脂分子式(c~lhl40)。,平均分子量550~750。淡黄色至深棕色半透明无定形脆性固体。溶于苯、甲苯、汽油;醋酸乙酯,不溶于水。 (6)氧化镁白色无定形粉末。无臭、无味。溶于酸和铵盐溶液,不溶于水和乙醇。与水易化合,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与氯化镁溶液混合易胶凝硬化。 (7)促进剂tmtd又名促进剂tt、福美双、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白色结晶性粉末。无味。溶于苯、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微溶于乙醇和乙醚,不溶于水、稀碱、汽油。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 (8)硫磺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外观为黄色或淡黄色块状、粉状、粒状或片状。本剂中用作硫化剂。 (9)醋酸乙酯见五中(九)多功能脱漆剂。 (10)溶剂汽油选用120号溶剂汽油。

轧辊失效方式及其原因分析

轧辊失效方式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介绍了轧辊存在剥落、断裂、裂纹等几种失效方式,并重点分析了轧辊剥落和断裂产生的机理,为分析生产实践中轧辊失效原因和采取相应改进措施以提高轧辊使用寿命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轧辊;失效原因;剥落;断裂;裂纹 1 前言 轧机在轧制生产过程中,轧辊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热轧机轧辊的工作环境更为恶劣:轧辊与轧件接触加热、轧辊水冷引起的周期性热应力,轧制负荷引起的接触应力、剪切应力以及残余应力等。如轧辊的选材、设计、制作工艺等不合理,或轧制时卡钢等造成局部发热引起热冲击等,都易使轧辊失效。 轧辊失效主要有剥落、断裂、裂纹等形式。任何一种失效形式都会直接导致轧辊使用寿命缩短。因此有必要结合轧辊的失效形式,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找出延长轧辊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 2 轧辊的失效形式 2.1 轧辊剥落 轧辊剥落为首要的损坏形式,现场调查亦表明,剥落是轧辊损坏,甚至早期报废的主要原因。轧制中局部过载和升温,使带钢焊合在轧辊表面,产生于次表层的裂纹沿径向扩展进入硬化层并多方向分枝扩展,该裂纹在逆向轧制条件下即造成剥落。 2.1.1支撑辊辊面剥落支撑辊剥落大多位于轧辊两端,沿圆周方向扩展,在宽

度上呈块状或大块片状剥落,剥落坑表面较平整。支撑辊和工作辊接触可看作两平行圆柱体的接触,在纯滚动情况下,接触处的接触应力为三向压应力,如图1所示。在离接触表面深度(Z)为0.786b处(b为接触面宽度之半)剪切应力最大,随着表层摩擦力的增大而移向表层。 图1 滚动接触疲劳破坏应力状态 疲劳裂纹并不是发生在剪应力最大处,而是更接近于表面,即在Z为0.5b的交变剪应力层处。该处剪应力平行于轧辊表面,据剪应力互等定理,与表面垂直的方向同样存在大小相等的剪应力。此力随轧辊的转动而发生大小和方向的改变,是造成接触疲劳的根源。周期交变的剪切应力是轧辊损坏最常见的致因。在交变剪切应力作用下,反复变形使材料局部弱化,达到疲劳极限时,出现裂纹。另外,轧辊制造工艺造成的材质不均匀和微型缺陷的存在,亦有助于裂纹的产生。若表面冷硬层厚度不均,芯部强度过低,过渡区组织性能变化太大,在接触应力的作用下,疲劳裂纹就可能在硬化过渡层起源并沿表面向平行方向扩展,而形成表层压碎剥落。 支撑辊剥落只是位于辊身边部两端,而非沿辊身全长,这是由支撑辊的磨损型式决定的。由于服役周期较长,支撑辊中间磨损量大、两端磨损量小而呈U 型,使得辊身两端产生了局部的接触压力尖峰、两端交变剪应力的增大,加快了疲劳破坏。辊身中部的交变剪应力点,在轧辊磨损的推动作用下,逐渐往辊身内

氯丁橡胶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氯丁橡胶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高分子材料为基础的胶粘剂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氯丁橡胶(CR)胶粘剂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 CR价格较便宜,在制鞋业,装饰业和汽车工业上,其需求量以较高速度增长,我国粘接用 CR年均增长率高达 16.65 %(1990~1 998 年) 。就制鞋业而言,95 %的鞋厂使用CR胶粘剂,占鞋用胶的 90%以上。 1 普通氯丁橡胶胶粘剂的概况 氯丁橡胶胶粘剂适用于柔软性物体的粘合,能够缓解由于膨胀或收缩而引起的应力集中。但传统的氯丁橡胶胶粘剂不能粘接聚氯乙烯(PVC)人造革、聚氨酯(PU)合成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发泡底、丁苯橡胶(SBS)底、含 EVA及 PU的合成橡胶仿皮底、热塑性橡胶(TPR)等材料1,是因为为了增加上述材料的柔软性,需加入小分子量的增塑剂,这类增塑剂可渗入胶粘剂层或在其界面上积聚而形成弱边界层,这样氯丁橡胶良好的耐油性使得其粘接强度大大降低。 为了适应新型材料的要求,同时也为了提高胶粘剂的质量、简化使用工艺,许多学者进行了 CR 胶粘剂的改性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 氯丁橡胶胶粘剂的改性 王强等用增粘树脂对 CR胶粘剂进行改性得出如下结论1)为了改善 CR胶粘剂的初粘强度,必须使用增粘剂;(2)在 CR胶粘剂中掺入增粘剂可大大提高其应用性;(3)选用高软化点的增粘剂可提高 CR 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及胶膜的耐热性;(4)为了兼顾 CR 胶粘剂的粘合性和工艺性,采用混合增粘剂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刘金华等人选用 CR01及树脂 RE01,RE04得到了综合性能良好的胶粘剂。 王翠珠等对氯丁橡胶胶粘剂与聚氨酯胶粘剂两种不同体系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两种胶粘剂配合使用,因交联程度较高,粘附性和耐热性均有改善,适用于铝合金和棉织物的粘接。 杨仕灿发现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改善胶粘剂的工艺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可适当掺用部分通用型氯丁橡胶,如LDJ2121 氯丁橡胶或LDJ2120 氯丁橡胶等,对氯丁橡胶胶粘剂的质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在某些方面对质量有所改善,提高了胶粘剂对粘接面的湿润作用及其涂覆均匀性。 唐有根等以粘接型氯丁橡胶为主体成分,采用叔丁酚醛树脂改性,以甲苯,汽油,乙酸乙酯为混合溶剂,并辅以适当添加剂制得具有优异性能的氯丁强力胶粘剂。该产品粘接强度高,抗低温性能突出,在 - 20C时不冻结,特别适合北方地区使用1此外,该产品还克服了普通产品常见的胶液分层,低温凝胶,储存期短等缺点。 另外还有许多工作是直接针对 CR橡胶本身质量的改善。 Du Pont 公司推出一系列可直接溶解的粘接型 CR胶。这种胶的高温粘接性能优于传统品种,其喷涂性和刷涂性也比较好。由于不必预先素炼,该橡胶可使胶粘剂配制时间缩短4

细纱前胶辊机械波解决措施

细纱前胶辊机械波解决措施 郑兵陈林祥 (安徽省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细纱前胶辊在纺纱运转中会产生8 cm~10 cm的机械波,介绍了胶辊机械波的波谱图特征,分析了胶辊机械波产生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在生产管理、胶辊制作、运转操作方面采取的预防措施。 中国加入WTO后,纺织品国际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因而,对成纱质量水平的要求愈来愈高。近几年来,国内纺纱厂都加大了资金投入,提升装备水平。同时不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器材,使成纱质量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影响布面实物质量的纱线机械波问题却逐渐突出,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机械波成因 产生机械波的主要因素:一是由罗拉在牵伸过程中引起的;二是由胶辊在牵伸过程中引起的。我公司各纺部分厂,近期更换使用了大量的进口罗拉和国产同禾罗拉,使7cm~8cm 的罗拉机械波基本消除。但是,由胶辊引起的机械波却时有发生,防不胜防。所以,这一突出的技术问题是急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虽然产生胶辊机械波的原因比较复杂并属多因素,但只要认真加以分析与研究,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措施,精心管理,完全可以将胶辊机械波降到最低限度。 2 胶辊机械波的形态特征 机械波是由于机械的周期运转,机械缺陷因素在牵伸过程中表现为有规律性的周期变化,造成纱条不匀呈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但作为弹性体的胶辊,它所包含的技术因素除有直接传递的径跳因素、圆周形变的应力差异因素、胶辊轴承的不良传导因素等,同时包含着圆周表面的摩擦因素。所以,它所涉及的技术因素比较广泛。 在乌斯特条干仪的波谱图上,机械波的基本波形为许多凸起长条形的平滑曲线,当某波长是处于偶发性高耸(波幅)时为有害机械波。 对照波谱图的波长、波形及不匀率曲线形态基本可判断出产生故障的机械零部件。细纱前胶辊引起的纱条周期不匀的间隔长度为波长,一般为8cm~10cm机械波。 3 产生胶辊机械波的主要原因 3.1 套制与压圆 胶辊的套制和压圆整形工作特别重要,对降低成纱条干CV值、条干管间CV值,尤其是对胶辊机械波的产生影响较大。如单层胶辊套差过大,造成压圆不到位,圆周应力差异大,既影响条干水平,又造成管间CV值高,同时也容易产生胶辊机械波。双层胶辊虽然圆周应力集中在内层上,但由于压圆不佳,在运转过程中还是释放在外层纺纱胶管上。另外,套制双层和铝衬胶管稍有不慎,造成胶管内壁某一局部损伤或破损物残留在胶管与铁壳之间,在运转中也会造成有规律的应力不匀而产生胶辊机械波。 3.2 铁壳及胶管的验收 铁壳间隙过大或缺油、晃动等极易造成机械波或牵伸波,但波幅在0.5 cm以下。而因铁

氯丁橡胶胶粘剂制备方法

氯丁橡胶胶粘剂制备方法的探讨 前 言 氯丁橡胶胶粘剂的制备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大小小的氯丁橡胶胶粘剂生产企业有近千家,年产量近20万吨。怎样把氯丁橡胶胶粘剂的质量作得更好、成本做得更低,是每个氯丁橡胶胶粘剂生产企业在这几十年中追求的工作目标。氯丁橡胶胶粘剂制备的方法及过程对其使用性能和生产成本影响很大,是氯丁橡胶胶粘剂生产技术的关键之一。现将各方法作概要介绍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1氯丁橡胶胶粘剂制备方法 1.1 混炼法 这是现在最常用的方法。该法是在冷开炼机上将氯丁橡胶塑炼,通过剪切力将聚合物的高分子链降解。再根据氯丁橡胶的三种相态特点在弹性态时(温度>93℃),在炼胶机上将配合物混入生胶中。加料次序:先是氧化镁,然后是防老剂、最后是氧化锌。为了提高溶胶速度,混炼胶常常需切成小块状后加入溶胶釜。溶胶釜的搅拌器为框式或锚式搅拌、转速在60~80r/min时,16~20h混炼胶溶解于溶剂中,即制得胶粘剂。 根据工艺需要,也可将氧化镁与2402树脂进行螯合预反应,然后在搅拌下将混炼胶溶于其中。根据季节变化,溶胶釜可进行加热或冷却。 1.2 直接溶胶法 也是现今较多厂家采用的方法。该法是将小块氯丁橡胶原料和配合剂直接在溶胶釜(搅拌器为框式或锚式搅拌、转速为60~80r/min)中溶解和混合搅拌24~32h得产品。此法与前述方法相比无需混炼设备的投入以及无混炼设备的运行费用和人工操作等费用,较为经济。但是干的配合剂直接加到溶剂或胶液中的作法是不合适的,会导致部份填充物不被溶剂润湿而分散不好。一方面在胶粘剂中会出现小团小团的填充物颗粒;另一方面在胶粘剂贮存中,较短时间内就会出现沉淀分层现象。此时,应将干的配合剂与溶剂在一个特定的设备中(如球磨机中)进行良好分散处理,然后加入胶液中,因此该法也叫作“浆液法”。氧化镁与树脂也可进行螯合预反应,然后混合。 1.3 高剪切直接溶胶法 该法在广州等沿海局部地区被采用,但在其它地区未被人们理解、认识和推广。该法的

氯丁橡胶简介

氯丁橡胶 1概述 氯丁橡胶是一个性能优良的通用橡胶,但因其成本太高,因而只能限于专用市场。氯丁橡胶是由氯丁二烯乳液聚合生产的,后者是由丁二烯或异戊二烯氯化生产的。在氯丁橡胶的重复单元中,以1,4结构为主。由于分子中有氯存在,因而氯丁橡胶可以抗烃类溶剂溶胀,有较高的抗氧化性和抗臭氧性,并具有阻燃性和耐候性。氯丁橡胶还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老化性。主要的缺点是只有较好的介电性和一般的抗低温性,而且与竞争的弹性体相比,价格也较高。 氯丁橡胶的产品有干胶形式,也有胶乳形式。干胶形式的氯丁橡胶的主要应用是作耐油、耐热、阻燃和耐磨损的管、带、弹性片、柔性装配和垫片等。胶乳主要作水基粘合剂和手套等胶乳制品。 由于价格和性能的原因,氯丁橡胶的一些应用将不断地被其它橡胶替代,预计1997年-2002年世界对氯丁橡胶的需求量将下降。 2国内生产状况 我国有三套氯丁橡胶生产装置,总能力5万吨/年以上。这三套装置分别位于四川省长寿化工厂、山西省化工厂和青岛化工厂。 长寿化工厂最早的氯丁胶装置于1958年建成,能力2000吨/年,后生产能力扩大到1万吨/年。1994年又建成一套1.3万吨/年生产线,1987年从DuPont公司引进一套1万吨/年冷冻凝聚氯丁橡胶后处理生产线,自行设计的一套1万吨/年冷冻凝聚后处理线在1998年投入运行。目前全厂综合生产能力2.3万吨/年。 山西化工厂1965年建成2000吨/年生产线,目前生产能力已超过2万吨。 青岛化工厂1966年建成2500吨/年生产线,经多年技术改造,生产能力达到8000吨/年。1987年从DuPont公司引进了一套1万吨/年冷冻凝聚氯丁橡胶后处理线。 3 生产工艺概述 氯丁橡胶的生产由丁二烯氯化生产单体2-氯-1,2-丁二烯(氯丁二烯)开始,氯丁二烯通过游离 机引发的乳液聚合生成氯丁橡胶。通用牌号的生产是借助于松香钠皂在水中乳化氯丁二烯,并用过硫酸钾或过硫酸氨引发聚合制得的。聚合温度保持在40℃。一种系列的氯丁橡胶生产时使用硫来提高力学性能;另一系列用硫醇改性剂提高耐热性;还有的牌号用二氯丁二烯共聚单体来提高低温性能。氯丁橡胶主要由1,4加成的反式2-氯-2-亚丁烯链节构成。 1992年世界上最大的氯丁橡胶生产公司DuPont改进了丁二烯氯化工艺,被称之为过去30年以来最有成效的改进,主要是用专利的液相氯化工艺替代了气相法氯化工艺,减少了有机废液、废水达60%,也去除了饼状副产品。这项改进提高了安全性,提高了收率,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设备的维修和清理,但目前只有DuPont公司的Laplace一家装置进行了这样的改造。据报道其它的DuPont工厂也在计划作这样的改造。

氯丁橡胶胶粘剂的研究应用

氯丁橡胶胶粘剂的研究应用 摘要:介绍了近来国内氯丁橡胶胶粘剂的工业应用和研究概况,评价了各种氯丁橡胶胶粘剂的粘接性能,预测了氯丁橡胶胶粘剂的未来发展走势. 关键词:氯丁橡胶;胶粘剂 Review on Adhesives of Chloroprene Rubber Abstract : In this study , the recent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about the adhesives based on chloroprene rubber were reviewed , the adhesion performance was evaluated ,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tendency were forecasted and 33 references were involved. Keywords : chloroprene rubber ; adhesives ; review 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高分子材料为基础的胶粘剂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氯丁橡胶(CR) 胶粘剂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CR 价格较便宜,在制鞋业,装饰业和汽车工业上,其需求量以较高速度增长,我国粘接用CR 年均增长率高达16. 65 %(1990~1998 年)。就制鞋业而言,95 %的鞋厂使用CR 胶粘剂,占鞋用胶的90 %以上。 1普通氯丁橡胶胶粘剂的概况 氯丁橡胶胶粘剂适用于柔软性物体的粘合,能够缓解由于膨胀或收缩而引起的应力集中. 但传统的氯丁橡胶胶粘剂不能粘接聚氯乙烯(PVC) 人造革、聚氨酯(PU) 合成革、乙烯2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EVA) 发泡底、丁苯橡胶(SBS) 底、含EVA 及PU 的合成橡胶仿皮底、热塑性橡胶(TPR) 等材料1 这是因为为了增加上述材料的柔软性,需加入小分子量的增塑剂,这类增塑剂可渗入胶粘剂层或在其界面上积聚而形成弱边界层,这样氯丁橡胶良好的耐油性使得其粘接强度大大降低. 为了适应新型材料的要求,同时也为了提高胶粘剂的质量、简化使用工艺,许多学者进行了CR 胶粘剂的改性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氯丁橡胶胶粘剂的改性 王强等用增粘树脂对CR 胶粘剂进行改性得出如下结论: (1) 为了改善CR 胶粘剂的初粘强度,必须使用增粘剂; (2) 在CR 胶粘剂中掺入增粘剂可大大提高其应用性; (3) 选用高软化点的增粘剂可提高CR 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及胶膜的耐热性; (4) 为了兼顾CR 胶粘剂的粘合性和工艺性,采用混合增粘剂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刘金华等人选用CR01 及树脂RE01 ,RE04 得到了综合性能良好的胶粘剂。王翠珠等对氯丁橡胶胶粘剂与聚氨酯胶粘剂两种不同体系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两种胶粘剂配合使用,因交联程度较高,粘附性和耐热性均有改善,适用于铝合金和、棉织物的粘接杨仕灿发现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改善胶粘剂的工艺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可适当掺用部分通用型氯丁橡胶,如LDJ2121 氯丁橡胶或LDJ2120 氯丁橡胶等,对氯丁橡胶胶粘剂的质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在某些方面对质量有所改善,提高了胶粘剂对粘接面的湿润作用及其涂覆。唐有根等以粘接型氯丁橡胶为主体成分,采用叔丁酚醛树脂改性,以甲苯,汽油,乙酸乙酯为混合溶剂,并辅以适当添加剂制得具有优异性能的氯丁强力胶粘剂. 该产品粘接强度高,抗低温性能突出,在- 20°C 时不冻结,特别适合北方地区使用1 此外,该产品还克服了普通产品常见 的胶液分层,低温凝胶,储存期短等缺点。 Du Pont 公司推出一系列可直接溶解的粘接型CR 胶. 这种胶的高温粘接性能优于传统品种,其喷涂性和刷涂性也比较好. 由于不必预先素炼,该橡胶可使胶

熔接痕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1)缺陷特征 塑件熔接痕产生的主要表现是:在塑件表面出现的一种线状痕迹,有碍塑件的外观形象,且力学性能也受到一定影响。 (2)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其排除方法 产生熔接痕的主要原因,系由若干胶熔体在型腔中汇合在一起时,在其交汇处未完全熔合在一起,彼此不能熔合为一体而形成熔合印痕。其具体分析如下。 1)注塑模具 ① 若各浇口进入型腔的熔体速度不一致,易使交汇处产生熔接痕,对此,应采用分流少的浇口形式,合理选择浇口位置,如有可能,应尽量选用一点式浇口。 ② 若浇口数量太多,或浇口截面积过小,使得熔体在进入型腔后分成多股,且流速又不相同,很易产生熔接痕,对此,应尽量减少浇口数,并增大浇口截面积。 ③ 若模具中冷料井不够大或位置不正确,使冷料进入型腔而产生熔接痕,对此,应对冷料井的位置和大小重新进行考虑。 ④ 浇注系统的主流道进口部位或分流道的截面积太小,导致熔体流入阻力增大,而引起熔接不良,对此,应扩大主流道及分流道截面积。 ⑤ 若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欠佳,熔体在型腔中冷却太快且不均匀,导致在汇合是产生熔接痕,对此,应重新审视冷却系统的设计。 2)注塑工艺 ① 若注射压力过低,使得注射速度过慢,熔体在型腔中温度有差异,这种熔体在分流汇合时易产生熔接痕,对此,应适当提高注射压力。 ② 若熔体温度过低,低温熔体在分流汇合时容易形成熔接痕,对此,应适当提高熔体温度。 ③ 如必须采用低温成型工艺时,可适当提高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从而改善熔体的汇合性能,减少熔接痕的产生。 3)注塑设备 ① 若注塑机的塑化能力不够,塑料不能充分塑化,导致在充模时产生熔接痕,对此,应核查注塑机的塑化能力。 ② 若喷嘴孔直径过小,使得充模速度较慢,也容易产生熔接痕,对此,应换用大直径的喷嘴。

轧辊破坏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doc

CL0501-轧辊破坏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 案例简要说明: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要求,归纳提炼出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点,弱化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使之与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一致,成为一个承载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案例。该案例是轧钢设备使用与维护事故案例,体现了轧辊材质及其力学性能等知识点和轧钢工、设备点检工的岗位操作技能,与本专业轧钢机械设备课程中轧辊部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中金属材料的性能部分单元的教学目标对应。

轧辊破坏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王磊 该案例发生在承钢热带厂,该厂自1997年建成投产,生产至今已有10多年,在生产初期经常出现轧辊热裂纹、掉肉、局部破坏、外层剥落、甚至轧辊断裂等事故,轧辊发生故障后一般都需要做换辊处理,不仅增加了岗位作业人员的劳动量,而且降低日历作业率,造成废钢,影响成材率,影响轧机产量,同时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几年的摸索,对轧辊常见破坏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该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轧制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延长轧辊的寿命。 1.背景介绍 某厂自1997年建成投产,生产至今已有10多年,在生产初期经常出现轧辊热裂纹、掉肉、局部破坏、外层剥落、甚至轧辊断裂等事故,轧辊发生故障后一般都需要做换辊处理,不仅增加了岗位作业人员的劳动量,而且降低日历作业率,造成废钢,影响成材率,影响轧机产量,同时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

失。通过几年的摸索,对轧辊常见破坏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主要内容 2.1.热应力断裂 一、现象描述 此类断裂多发生在粗轧机,一般在粗轧换辊后开轧10块钢以内,寒冷的冬季出现的几率更大一些。轧辊辊身断层呈径向,起源位于或接近轧辊轴线,断裂面与轧辊轴线垂直,一般发生在辊身中部,如图1所示。 图1 热应力断裂断面形状 二、轧辊破坏原因 这种热应力断裂与轧辊表面和轴心处的最大温差有关。过高的温差通常是由于轧辊表面温度升高过快造成的,产生的原因有,轧制过程中轧辊冷却水不足甚至中断,或者轧制钢开始时轧制节奏太快,轧制量过大造成的。有资料表明,在辊役刚开始的临界轧制状态下,辊身表面与轴心之间70℃的温差就可沿轴向产生110Mpa的附加热应力。一旦辊芯中总的轴向拉伸应力超过了材质的极限强度,就会导致突然的热应力断裂破坏。以该厂为例,生产初期,有一次

接枝改性氯丁橡胶胶粘剂的研究综述

接枝改性氯丁橡胶胶粘剂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接枝改性氯丁橡胶胶粘剂的研究发展状况,,对接枝改性氯 丁橡胶胶粘剂的研究状况做了详细介绍,最后对接枝改性氯丁橡胶胶粘剂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胶粘剂;氯丁橡胶;接枝 前言: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橡胶为基体的胶粘剂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橡胶胶粘剂中,CR胶粘剂因其性能优异 (耐油、耐热、耐水、耐臭氧等)用途广泛、价格较低,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氯丁橡胶作为鞋用胶粘剂,伴随着鞋用材料的日趋复杂多样化,制作胶粘鞋的原料已突破了单纯天然材料的界限,各种合成材料不断被开发利用。目前,大多胶粘鞋底都混有各种填料及高分子改性材料,如仿皮底、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发泡底(23+)、聚丁二烯-苯乙烯嵌段聚合物(454)、聚氯乙烯(63%)改性底等。 (1).二元接枝共聚CR-MMA 传统的胶粘剂主要缺点是无法解决63%人造革渗移出的酯类增塑剂浸入胶粘层或在其界面上积聚形成弱界面层而导致粘合强度下降的问题。而氯丁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二元接枝胶(CR/MMA)是目前最通用的接枝改性CR胶粘剂.PMMA侧链与被粘材料PVC的溶解度参数8均为9.4左右,且二者的表面自由能相近,均在3.9N/m左右,因此二者间易形成相容扩散层。就酸碱配位原理而言,PMMA含酯基一O—C=O呈碱性,而PVC则因为Cl原子的存在而呈酸性,也促进了改性CR胶对PVC材料的亲和.更为重要的是,均聚的PMMA与软质PVC中的增塑剂(酯类)有良好相容性,从而解决了长久以来不能粘接增塑PVC的难题. 现阶段研究的比较成熟的工艺条件是:CR与混合物溶剂质量比为1:4-6,CR 与MMA质量比1:0.7-0.8,BPO加入量为CR量得0.2%-0.6%,接枝改性反应温度是(80+-1)度,反应时间4H左右。以此工艺之称的戒指氯丁橡胶,固含量20%,粘度2500-3000毫帕秒,对多种天然,合成材料均有较高的粘度,可满足皮鞋生产的需要。 (2).多元接枝改性氯丁橡胶胶粘剂 尽管CR/MMA二元接枝胶与普通CR胶相比粘合强度有很显著的优势,但胶膜比较硬脆,为改善其硬脆性,可用其它丙烯酸酯单体取代MMA或与MMA并用.通常PMMA侧支链中与酯基相连的烷的碳链越长,脆性温度越低,但是,烷基的碳链过长(如碳原子数大于9)时,侧链的结晶性会限制整个分子链的流动,反而使其柔软性下降和脆性温度升高.通常可用甲基丙烯酸正丁酯(nBMA)或甲基丙烯酸异丁酯(iBMA)部分取代MMA.为了满足制鞋机械化生产的需要,胶粘剂必须具有晾干时间短,持粘时间长,初粘强度高的特点,同时为了适应多种鞋材的粘接以及对颜色浅的要求,在CR/MMA二元接枝胶的基础上发展多用途的多元接枝胶是我国氯丁橡胶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对接枝CR胶粘剂研究与开发较多的是添加第三聚合乙烯基单体或第四聚合单体,或在添加第三、第四单体的同时,添加一定量的丁苯橡胶(SBS)进行多元接枝共聚. 2. 1 CR/HCCP-MMA三元接枝共聚

缠辊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缠辊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我们装置的卷绕设备使用巴马格SW46-IS900高速卷绕头,它通过气动元件实施动作顺序控制。设计较为成熟可靠。但是由于容易缠辊,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和丝质的提高。 卷绕头的运转部件分为摩擦辊(光辊),卡盘,换向轴,槽辊,横动导丝器(兔子头)。光辊是主动辊带动卡盘高速旋转,槽辊通过皮带带动换向轴旋转。根据缠辊的部位可将缠辊分为如下几种表现: 一、光辊缠丝:通常是由于生头不注意,兔子头损坏 或纺丝工处理飘单丝不规范。这种缠辊程度轻,易于 处理。但是如果发现不及时,辊上缠丝太多,会造成 光辊卡死,甚至由于接地而生产线跳停。 二、槽辊缠丝:大部分是因为槽辊上有缺口,生头时 极易缠丝,而且会反复缠丝,影响了生产正常进行。 同时如果槽辊上缠丝不处理干净,将导致丝质损坏, 出现毛丝,油污,条干不匀率高。 三、换向轴缠丝:这种缠辊对设备的危害较大,与兔 子头的损坏有较大的关系,一旦出现这种缠辊,对换 向轴的精度和皮带都有损坏,严重的会使换向轴卡

死,皮带缠烂,导轨变形,直接更换备台。生产中我 们要尽量避免这种严重缠辊。 针对不同的缠辊要查找出其内在的共同原因,研究解决方法,并且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应用。 A.兔子头损坏:造成缠辊的主要原因之一,兔子头由基 座和陶瓷导丝片组成,基座是由纵向半圆体和横向菱 形体构成,分别卡在导轨槽和换向轴槽中高速运转。 它是实现横动速度和旋转速度的载体。始终处于高速 摩擦之中,应该说它是整个卷绕设备最最辛苦的“人” 了。生产实践中观察所谓兔子头损坏实际为基座损 坏,所以降低基座的摩擦系数和提高基座的耐磨性是 关键。首先,基座材质要软硬适中,耐磨性高。太硬 磨损快,太软又容易变形。其次,要加强润滑,它是 延长兔子头寿命的必要手段,道理很简单,主要是降 低基座的摩擦系数。 B.导轨状况:导轨的状况直接影响兔子头的使用时间, 体现在⑴导轨的间距要合适,太大兔子头上下跳动的 幅度过大,极易将丝扯断而缠辊,太小兔子头磨损太 快,导轨的磨损加剧,盖板温度较高,从而造成兔子 头连接处极易断裂。⑵导轨槽磨损情况尤其是换向处 的磨损情况,导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为兔子头的高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