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每日一题每周一测1含解析9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每周一测1含解析9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每周一测1含解析9

每周一测

一、选择题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突触小泡会释放传递信息的物质,该物质是A.神经递质

B.CO2

C.Na+

D.O2

2.如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A、B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结构。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①为A神经元的树突

B.⑤上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C.③是突触后膜

D.②中内容物释放至④中主要借助于③的主动运输

3.已知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取三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按如图所示连接,图中②④⑥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图中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相继收缩。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进行时应将标本置于生理盐水中,若没有可用等渗的KC1溶液来代替

B.直接刺激⑤,则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左肌肉和中肌肉

C.未接受刺激时,神经纤维保持静息状态,此时没有离子进出,各种离子在细胞膜内外浓度相等

D.肌肉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外电位将由负变正

4.聋哑人要理解同伴的“手语”所表达的意思,要依靠的中枢是

①躯体运动中枢②躯体感觉中枢

③视觉中枢④听觉中枢

⑤语言中枢

A.③⑤

B.①③

C.①③⑤

D.①④

5.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AB段=BC段;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B处,可在A、C处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C处,肌肉和E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①处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依赖生物膜的流动性

6.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在膜的外表面均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其中甲图中bc=cd,乙图中ab=bc,甲图中bd的距离同乙图中ac的距离相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甲图中的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灵敏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乙图中的b点,a点先兴奋,c点后兴奋,灵敏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刺激甲图中的c点,d点先兴奋,a点后兴奋,灵敏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同时刺激甲图中的b点和乙图中的a点,灵敏电流计均发生两次偏转,两次偏转之间间隔时间乙大于甲

7.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神经递质需要血液的运输才能到达作用部位

B.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都需要经过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参与C.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需经过组织液中的扩散过程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

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分解或运走,会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8.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运动提供能量

B.②中的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C.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外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9.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可能仅由一个神经细胞来完成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C.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实现

D.特定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

10.将灵敏电位计的两极如下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图中ac=db,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则刺激后电位计指针偏转的情况及b处内表面的电位变化是

A.先左后右,再向右;负→正→负

B.先右后左,再向左;正→负→正

C.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正→负→正→负→正

D.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负→正→负→正→负

11.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受刺激部位膜两侧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电位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表明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内外无电位差

B.形成bc段时所需能量由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提供

C.图中曲线的产生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若某药物能阻碍Na+内流,给予刺激后,c点上移

12.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处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B.乙图②点时膜外Na+大量内流

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⑤点

D.丙图曲线处于④点时,甲图a处正处于静息电位

二、非选择题

13.海兔是一种海洋软体动物。实验发现,碰触海兔水管或击打海兔头部,皆会引起其鳃发生收缩反应,这种反应称为缩鳃反射。缩鳃反射反射弧如下图。

(1)组成该反射弧的b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碰触海兔水管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至突触小体,引起突触小泡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作用于突触1的后膜,导致后膜的电位变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引起b兴奋,实现缩鳃反射。

(3)图2表示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在左侧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请在图2中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的膜两侧标出电荷类型,然后再在膜内外两侧标出局部电流的方向。

(4)科学家研究发现,重复刺激海兔水管,缩鳃反射的幅度会逐渐减小,重复刺激海兔头部,缩鳃反射的幅度明显加强,检测发现在两种实验中,感觉神经元及缩鳃肌肉

对刺激的敏感性都未发生改变,推测产生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某种药物(可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把若干相同的图1所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将该药物涂在Ⅰ组材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海兔水管一适宜刺激,观察鳃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能否

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将该药物涂在Ⅱ组材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海兔水管一适宜刺激,观察

鳃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能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4.如图甲是一个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图乙是结构A的放大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代表感受器的应为(填数字序号),感受器接受剌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是。缩

手反射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由等结构组成的。

(2)图甲中的A结构是,图乙中的1表示。图乙中能识别特殊化学信号的结构是。

(3)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中。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我们感觉到痛却并未将手指缩回,这一现象说

明。

15.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的局部示意图,A处施以电刺激,B处电位计测膜电位变化,图乙为给予一次刺激,所测得的结果。据图回答

(1)图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________的形式传导,其中,ac段曲线升高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_。

(2)结构①为_________,其内的信息分子是__________。

(3)突触后膜④是一个神经元_________的细胞膜。

A.树突

B.轴突

C.细胞体

(4)⑤表示能接受信息分子的________。信息分子与其结合后,最终会导致突触后膜______________。

(5)若在A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处电位计_________(“能”或“不能”)测得膜电位变化。

(6)突触由甲图中的______________(填图中的数字序号)构成。兴奋只能由②传递到

④,不能反向传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A

A正确。

2.【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①是突触小体,②是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间隙,⑤是突触后膜,A、C错误;⑤是突触后膜,在突触后膜上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异性受体分布,B正确;②是突触小泡,其内容物是神经递质,通过③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④突触间隙中,D错误。

3.【答案】B

【解析】K+主要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Na+主要维持细胞外的渗透压,因此若没有生理盐水,不可用等渗的KCl溶液来代替,A错误;直接刺激⑤,兴奋可通过神经纤维⑥传递到左肌肉和中肌肉,因而会引起左肌肉和中肌肉收缩,但不能传递到神经纤维④,因而右肌肉不会收缩,B正确;未接受刺激时,神经纤维保持静息状态,此时K+外流,C错误;肌肉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外电位将由正变负,D错误。

4.【答案】A

【解析】聋哑人首先通过视觉中枢看到同伴的“手语”最后是将“手语”对应为一定的意义,即要想理解“手语”表达的意思,需要语言中枢的参与完成,故答案为③视觉中枢、⑤语言中枢,A正确。

5.【答案】D

【解析】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相关知识。图甲中,A表示传入神经,B表示突

式进入突触间隙,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

6.【答案】C

【解析】刺激甲图c点,由于bc=cd,b、d点同时兴奋,灵敏电流计不会发生偏转,C 错误。传导相同的距离,兴奋通过化学信号比通过电信号的传导速度慢,因此D正确。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递质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知识,要求考生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神经递质的成分及作用类型,难度中等。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的组织液扩散到突触后膜并发挥作用,A错误;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都需要经过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参与,神经递质都是小分子,其合成与释放过程不需要核糖体参与,B错误;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需经过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的扩散过程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分解或运走,会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D错误。

【点睛】易错知识点拨:

1.各种神经递质都是小分子,其合成与释放过程不需要核糖体参与,但需要经高尔基体形成突触小泡,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因此不能把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过程理解为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释放过程等同。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突触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线粒体,

②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结构①线粒体位于突触小体中,为生物体

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且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所以结构①不能为其提供能量,A错误;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B错误;当兴奋传导到③突触前膜时,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错误;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反射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一个反射弧至少有2个神经元,A错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正确;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实现,C正确;特定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D正确。10.【答案】D

【名师点睛】神经纤维上电位测定的方法

(1)静息电位的测量

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发

生一次偏转(如图甲)。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或膜内侧)相连接时,指针

不偏转(如图乙)。

(2)动作电位的测量

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

相反的偏转。下面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

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如下:

11.【答案】C

若某药物能阻碍Na+内流,给予刺激后,c点下移,D错误。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由图可知,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A正确;由图可知,乙图②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①点时更大,B正确;

由图可知,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C错误;丙图曲线处于④点时,甲图a处正处于极化状态,D正确。

13.【答案】(1)传出神经

(2)(神经)递质外负内正

(3)如图

(4)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的量在两种实验中发生了改变

(5)d a(或b或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等,意在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鳃及它所连接的神经末梢为效应器,与效应器连接的神经b为传出神经。(2)兴奋部位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3)兴奋部位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为外正内负,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4)根据题干信息,感觉神经元和肌肉对刺激的敏感性都未发生改变,

重复刺激海兔水管和头部,其缩鳃反射情况不同的最可能原因是两种实验中感觉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的量在持续刺激下发生改变,前者释放的递质的量减少,后者释放的递质的量增多,从而导致缩鳃反射的结果不同。(5)欲探究该药物能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应在突触部位d处施用药物,若用药与不用药的结果一样,证明该药物没有作用,反之证明药物有作用;同理欲探究该药物能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应在神经纤维处(a或b或c处)施用药物。

14.【答案】(1)①由负变正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2)突触突触小泡(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3)脊髓(或③)低级中枢要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相关知识。

(1)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神经中枢、④表示传出神经、⑤表示效应器;感受器接受剌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缩手反射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等结构组成。

(2)图甲中的A表示突触结构,图乙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2表示突触小体、3表示突触间隙,能识别特殊化学信号的结构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3)缩手反射属于低级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③),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感觉到痛觉时手没有缩回,说明低级中枢要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15.【答案】(1)电信号 Na+内流

(2)突触小泡神经递质

(3)A或C

(4)(特异性)受体兴奋或抑制(发生电位变化)

(5)能

(6)②③④只有突触前膜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解析】本题结合图形和曲线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明确突触的结构和类型;理解动作电位及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掌握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的特点及途径。

(1)图乙是神经纤维兴奋时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形成过程,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其中,ac段是动作电位形成过程,曲线升高的原因是Na+内流。(2)图甲中,结构①为突触小泡,其内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3)神经突触有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两种,因此图中突触后膜④是一个神经元树突部位或细胞体部位的细胞膜。(4)图甲中⑤是突触后膜上接受信息分子的(特异

【点睛】解题思路点拨:图甲中①为突触小泡,②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间隙,④是突触后膜,⑤是突触后膜上接受(特异性)神经递质的受体;由②、③和④共同构成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因此甲图中兴奋只能由A→B。

高中生物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2016-2017学年度年皖西高中质量检测高生物试卷分析 金寨县南溪中学高三生物组 一、本次的理综生物试卷结构及考核容和目标 本次理综生物试卷是按照全国课标卷模式进行命题,包含6道选择题,4道必做非选择题,2道选做非选择题,在题型与分值设置上与全国卷保持一致。考核容涵盖必修一、二和三的前两章部分和选修部分,在容上与全国卷保持一致;考核的能力目标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均有考察,与全国卷考试能力要求上保持一致。具体的试题特点如下: 1、注重基础,重视核心概念和核心知识的考查 在本次试题中,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基本能力的提高,尤其注重高考考纲要求容,突出重点,为以后的复习打下好的基础。 (1)选择题1~6题分别考查:(1)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与特性(2)细胞结构、功能与细胞自噬(3)用放射性标记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相关知识(4)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5)病毒的相关知识与免疫调节(6)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 (2)非选择题(29)题考查了以光合作用为主,结合细胞呼吸、物质交换等知识。(30)题考查了酶的相关知识。(31)题考查了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32)题考查了遗传学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37)题考查了微生物培养和利用。(38)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本次质检卷的考点覆盖都是高中生物的核心知识,表现出本次考试命题最大程度的贴近全国卷,贴近实战,不过分要求不同知识点试题的覆盖率。至于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知识容哪个更重要,我们不应该划分十分明确的

界限,而应该视知识是否适合设计出能够考查学生能力和素质水平而定,在此基础上再兼顾必修和选修模块的知识容围。 2、注重考查各种能力,特别注重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本次考试对学生的能力的要求几乎涵盖考试大纲要求的所有方面。如第2题考查了获取信息能力和细胞结构基础知识的识记辨析能力,第3题考查了放射性标记与细胞分裂,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第29、31、32题通过曲线图、调节过程示意图和表格,考查学生的获取和分析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第30题通过设计实验测定酶的最适PH,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等。 3、注重与生活实际及当下社会热点和科技前沿相联系 第2题中细胞自噬是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成就,第5题中寨卡病毒,第29题中雾霾天气,第30题中急性胰腺炎,第31题中糖尿病等无不与学生的真实的社会生活相联系。 二、学生总体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部分:第3题错选A的较多,反映出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与放射性标记的关系不清晰,没有能够综合理解和运用;第4、5两题各校学生普遍得分较低和错选率较高,特别是第4题遗传和变异,多数学生错选A项,暴露出学生不重视课本,眼高手低的现象,只想到自由组合,却忽略了交叉互换。第6题多数学生错B项,反映出学生对分泌腺概念没有掌握。(2)非选择题部分:第29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综合分析应用,基础性较强,正答率较高,平均得分5.67。个别学生在(2)○2题错误主要是饱和点、补偿点的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不知道实际变化的是什么。○3题反映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不够。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及答案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及答案 1.(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同学拟对“低温是否会使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降低”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他们选择下列材料用具设计了相关实验。假如你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请作出你的假设、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1)你的假设是:。 (2)实验方案: 材料用具:大烧杯、带刻度的长颈漏斗、玻璃纸、清水、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冰块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相同的带刻度的长颈漏斗,在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将漏斗分别倒扣在两个相同的大烧杯中,并分别 编号为A、B。 ② 。 ③对A、B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A组放在室温条件下(25℃),B组 。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 。 (3)根据你的假设和设计的实验方案,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2.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脱落后能抑制碗豆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 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①实验原理: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是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 过用细胞分裂来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来证明。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同种植物的相同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 第二步:在甲组叶片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叶片。 第三步:记录甲、乙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③实验结果预测: 。 ④实验结论:。 3.(17分)大部分普通果蝇身体呈褐色(YY),具体纯合隐性基因的个体yy呈黄色.但是,即使是纯合的YY品系,如果用含有银盐的饲料饲养,长成的成体也为黄色.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写”,是由环境造成的类似于某种基因型所产生的表现型。 (1)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哪几条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15N对果蝇精原细胞的一个染色体上的DNA分子进行标记,在正常情况下,n个这样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数为______________. (3)已知果蝇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A).现有一对亲本杂交,其子代中雄性全部为白眼,雌性全部为红眼,则这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4)从变异的类型看,“表型模写”属于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现有一只黄色果蝇,你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表型模写”? ①请写出方法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 4.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材料用具:两个相同的甲图装置、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任氏液(青蛙专用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两个装置编号1、2,并分别将装置中青蛙的“神经一腓肠肌”标本放入盛有等量任氏液的两个培养皿中。 第二步:同时用电极分别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指针都向左偏转,然后恢复。 第三步: 第四步: 实验结果:

高一生物必修2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生物周测试卷(必修2)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23个小题,每题2分) 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2.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 A与b B. Y与y C. E与E D. f与f 3.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生下一只黑色公羊。假如再生一只小羊,该羊是黑色的概率为() A、1/8 B、1/6 C、1/4 D、1/2 4.母马的体细胞有染色体64条,公驴的体细胞有染色体62条。母马与公驴杂交的后代骡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A、61 B、62 C、63 D、64 5.桃果实表面光滑对有毛为显性,在毛桃的植株上授以纯合光桃的花粉,该雌蕊发育成的果实应为() A、毛桃 B、光桃 C、1/3概率为毛桃 D、1/3概率为光桃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7.下列各项应采取的分配实验方法分别是()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是纯合体②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的品种的纯度 A.杂交、测交、自交 B.测交、杂交、自交 C.杂交、自交、测交 D.自交、测交、杂交 8.下图是某白化病家族的遗传系谱,请推测Ⅱ—2与Ⅱ—3这对夫妇生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 A.1/9 B.1/4 C.1/36 D.1/18 9.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4和9 B、4和27 C、8和27 D、32和81 10.具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的两个杂合体杂交,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11.右图为某高等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属于() A.卵原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第一极体 D.卵细胞 12.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则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多少条() A、46、23、23 B、46、46、23 C、0、46、0 D、0、46、23 13.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 B.Bbcc C.bbCc D.bb 14.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A、1/4 B、 1/6 C、 1/8 D、1/16 15.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将纯非糯性品种与糯性品种杂交得F1,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蓝色,糯性花粉呈棕红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花粉的微粒,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 A、1:1 B、1:2 C、 2:1 D、不成比例16.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向日葵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为AABBCc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1/8 B.1/6 C.1/32 D.1/64 17.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用于细菌等单细胞生物,其主要原因是:细菌等单细胞生物 A.遗传物质不是DNA B.遗传物质不在染色体上 C.一般进行无性生殖 D.无细胞核 18.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的豌豆亲本杂交,F1植株自花传粉,从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任取1粒绿色圆粒和1粒绿色皱粒的种子,这两粒种子都是纯合体的概率为() A、1/3 B、1/4 C、1/9 D、1/16 19.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2017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 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 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 (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如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对三组实验不等同、不均衡,就会产生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的真实结果。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 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 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⑶等量原则 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所用生物材料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 ②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要完全一样。 ③所用实验试剂要相同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 ④所用处理方法要相同如: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最好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

高中生物实验专项练习题

实验练习 一、选择题 1、将鉴定下列化合物的 试剂及其颜色反应用直 线连接起来。 2.使用丹III染色,能 显示细胞中脂肪的存在, 这是因为该染色剂 A、易于进入细胞 B、 亲水而疏脂C、颜色特 别鲜艳D、亲脂而疏水 3.使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 A、分别加入样液中 B、混匀后再加入样液 C、加热后再加入样液 D、同时加入样液中4.将马铃薯块茎与浸软的花生种子分别徒手切片,在载波片中央滴少许染液,再把这两种材料的切片分别浸在碘液里制成临时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切片上被碘染色的淀粉粒。结果应该是 A、马铃薯切片中有更多的蓝黑色颗粒 B、花生切片中显示更多的蓝黑色颗粒 C、两种材料的切片中均术见蓝黑色颗粒 D、难以分辨出两种切片碘染色后的差别 5.现有下列生物材料:①苹果②黄豆种子③梨④花生种子⑤蛋清⑥马铃薯块茎。 最适于用来鉴定还原性糖的有 A、①③⑥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6.青苹果汁遇到碘酒溶液变成蓝色,熟苹果汁则能还原银氨溶液(即发生银镜反应),这说明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其他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D、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7.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消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粘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分别用的试剂是: A、碘液、丹III溶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亚甲基兰溶液、丹III溶液 D、碘液、斐林试剂 8.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后,污点位置不变;转换高倍镜后污点消失,由此可以判断污点的位置在: A、目镜 B、高倍物镜 C、低倍物镜 D、装片 9.下列材料中不能用于观察叶绿体的是: A、气孔保卫细胞 B、幼嫩黄瓜果肉细胞 C、幼嫩茎皮层细胞 D、根毛细胞10.当已在低倍镜下看到某一目标后,想换高倍镜对其进一部观察,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A、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不用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即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轻轻调整焦距 C、先将目标在低倍镜下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D、先转换高倍镜,然后边搜寻目标边用粗细推焦螺旋调整焦距,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11.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叶片的下列标本,看到叶绿体数量最多的是 A、栅栏组织叶肉细胞 B、叶表皮细胞 C、海绵组织叶肉细胞 D、叶脉细胞 12、①—⑦是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⑤反光镜⑥转换器⑦遮光器。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时,则:(1)若物象不清楚,应调节(2)若光线不足应调节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分类 教 材 实 验 考 纲 要 求 显微观察类 (1)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熟练掌握显微镜 的基本操作,特别是高倍镜的使用 2.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等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了解这些实验所需材料的特点、试剂的作用 3.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对相关实验进行恰当评价并设计完善实验方案 验证鉴定类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理解实验原理,明确相关试剂的作用 2.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调查模拟类 (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 系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4)模拟尿糖的检测 (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掌握模拟实验和调查实验的实验目的,开 展实验的步骤及方案,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2.掌握调查、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和种群丰富度等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技能 探究设计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学会从实验目的中寻找相关的实验变量 2.学会依据原理来制定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类(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 生根的作用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 变化 (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的方案设计 3.学会分析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以及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4.学会分析每个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以及无关变量 5.学会预测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 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染色观察核酸死 甲基绿、 吡罗红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线粒体线粒体活健那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死 龙胆紫溶 液(或醋酸 洋红液) 洋葱根尖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死 改良苯酚 品红染液 洋葱根尖 观察叶绿体 原色观察叶绿体活 无 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 表皮)、藓类的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紫色大液 泡 活 成熟植物细胞,如紫 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生物第六周测试题

生物周周清(第六周)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题,总计40 分) 1.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下列有关生物圈、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相同的生物群体 B. 栖息地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层 D. 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2.2017年8月8日,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截至2017年8月13日20时,地震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含旅客)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倒塌76间)。这个数据的获得所采用的方法是 A. 测量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观察法 3.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b”时,视野里看到的物像是“d” B. 进行探究实验时,实验的结果有时与提出的假设并不一致 C. 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探究成功的前提 D. 在生物实验中进行测量,若因时间等因素限制,可以只测量1次,就能获得可靠的数据 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的方式不同 B. 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都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均分 C. 由于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不同,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D. 生物体逐渐长大主要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5.要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从“甲”变为“乙”,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②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③向左下方移动装片④转动细准焦螺旋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 ②①⑤ B. ③①⑤ C. ②①④ D. ③①④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选修1第1讲 1.(2017年江苏卷)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 B.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C.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 D.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腐乳的制作”实验的相关问题。在腐乳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以保证毛霉的生长以及密封后相关酶的活性,A错误。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既有抑制杂菌的作用,又能调节腐乳的风味,B正确。毛霉的主要作用是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以分解豆腐制品中的蛋白质和脂肪,C错误。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形成的,能固定腐乳的形状,D错误。 2.(2017年江苏卷)(多选)如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 B.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C.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 D.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 【答案】ABC 【解析】由图可知,若通入氧气,可研究有氧呼吸对发酵的影响,若不通入气体或通入氮气可研究无氧呼吸对发酵的影响,A正确;发酵中期装置中的氧气被消耗完,通入氮气,酵母菌无法利用,其呼吸类型由有氧呼吸转为无氧呼吸,B正确;温度通过影响相关酶的活性来影响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C正确;气体入口通入液面以下,气体出口需在液面以上,故两者不能交换使用,D错误。 3.(2016年江苏卷)下列关于中学“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 B.加料酒主要是为了灭菌,避免腐乳变质 C.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杆菌 D.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宜直接食用 【答案】D 【解析】加盐主要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豆腐腐败变质,A错误;加料酒主要是为了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B错误;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C错误;实验室制作的腐乳可能灭菌不彻底,

七年级生物上册 周清测试题十四(考查范围:第二单元 第四章 生物的分类)(新版)济南版

周清测试题十四 (第二单元第四章) 本测试时间为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成若干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界 B.门 C.属 D.种 2.下列哪项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A.根.茎.叶 B.花.叶 C.茎.叶 D.花.果实.种子 3.苹果树和松树分别属于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把它们分类的依据是: A.有无种子 B.有无茎叶 C.种子有无果皮包被 D.子叶的数目 4.猫和虎的共同分类单位是"猫属",猫和狗的共同分类单位是"食肉目",据此可以确定() A.猫和虎和共同特征较多 B.猫和狗的共同特征较多 C.虎和狗的共同特征较多 D.A.B.C都不正确 5.小麦和水稻同属于种子植物门同一科的植物,其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器官表现出相同特征。 A.根.茎 B.叶.花 C.花.果实.种子 D.根.叶 6.下列分类单位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A. 种.科.属.目.纲.门.界 B. 种.属.目.科.纲.门.界 C. 种.属.科.目.纲.门.界 D. 属.种.科.目.纲.门.界 7.植物有四大类群,如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B.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C.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D.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8.在分类学上,小麦和玉米是同科不同属,小麦与大豆是同门不同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完整版)高中生物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专题

高一生物探究性实验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每次考试都有相当比重。由于探究实验知识教材中并没有系统的整理,使同学们在做这方面题时感到无所是从。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所涉及的实验 实验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实验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实验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6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8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探究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探究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4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探究实验的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和表达和交流六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问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问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酵母菌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作出假设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也就是作出假设。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一个问题常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因此,假设是对还是错,还需要加以验证,即依据假设或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三)设计实验 A、实验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指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指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活

高一第15周生物周测试题

高一第15周生物周测 (满分:100,这个可以有。注意:答题时间有限)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1.各类生物的细胞分裂过程中都存在( ) A.染色体复制和着丝点分裂B.DNA复制和细胞质分开 C.纺锤丝出现和ATP的产生D.染色体复制和分离 2.菜豆是自花受粉的植物,其花色中有色花对白色花为显性。一株杂合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海岛上,如果海岛上没 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且菜豆为一年生植物,那么三年之后,海岛上开有色花的菜豆植株和开白色花的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 A.3∶1B.15∶7C.9∶7D.15∶9 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Ⅲ、Ⅳ两个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所以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甲、乙同学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 C.Ⅰ、Ⅱ小桶中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所以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D.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4.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实验目的无法达成的是( ) A.设置不同的酶或者不同的底物作为自变量,都可以用来探究酶的专一性 B.设置新鲜肝脏研磨液和清水作为对照,以过氧化氢为底物,可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C.将四倍体西瓜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植株 D.菠菜叶肉细胞因存在叶绿体,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的观察 5.已知某双链DNA分子共含有2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有8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则在第三次复制过程中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 A.3200个B.4800个C.5600个D.8400个 6.某双链DNA分子中,胸腺嘧啶(T)占全部碱基的30%。下列有关该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DNA分子中胞嘧啶(C)占全部碱基的40% B.该DNA分子中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该DNA分子的单链上的相邻碱基是以磷酸二酯键相连的 D.若提高该DNA分子中A+T的含量,则其稳定性将降低 7.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2分×14=28分) 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累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3.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6.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化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A.2 B.2 C.3 D.6 7.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3 B. 5 C.6D.10 8.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 A、NaCl——HCl B、NaHCO3——H2CO3 C、NaOH——HCl D、NaHCO3——NaCl 9.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 A.盐增多,糖未增多 B.糖增多,盐未增多 C.两者都增多D两者都未增多 10.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趋于酸性 11.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 ) 12.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高中生物实验试题总汇

高中生物实验试题总汇 姓名: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显微镜目镜为10X,物镜为10X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X后,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B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2.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关于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实验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实验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3.判定从植物体榨出的液体是否含有脂肪,酵母菌洒精发酵是否彻底,酪蛋白是否充分水解成氨基酸,最好依次选择的试剂(A ) ①苏丹Ⅲ②Ca(OH)2 ③斐林试剂④双缩脲试剂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 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 色剂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吡罗红能促进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的分离,有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 C.染色时间越长,观察效果越好 D.该实验的结论是DNA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分布在细胞质中 5. 下列可以作为制备纯净的细胞膜的材料的是( D ) A.神经细胞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人的成熟红细胞 6.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 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a、b表示该部位溶液的浓度,由此可以推测( D ) A.a>b,细胞渗透吸水 B.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a<b,细胞渗透失水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7.若要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在不伤害细胞内部结构的 条件 下,利用哪一组酶除去细胞壁效果最好( B ) A.果胶酶和蛋白酶 B.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高三下学期生物周测试题2020.3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5) 生物试题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命题人:赵西伟审核人:张圣芳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乳酸菌与动物肝脏细胞的结构与代谢过程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两者的细胞膜结构均符合流动镶嵌模型,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B.两者的遗传物质均可以形成DNA—蛋白复合体 C.两者均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但最终的产物不同 D.均依赖氧化有机物合成ATP,为代谢过程供能 2.下列研究课题中,实验材料与试剂选择最合理的是 选项研究课题选用材料与试剂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斐林试剂 B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3%的H2O2溶液、肝脏研磨液、0.01mol/L的盐酸和NaOH 溶液、蒸馏水、带火星卫生香 C探究Cu2+对酶活性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Cu2+溶液、蒸馏水、斐林试剂D验证酶的专一性新制3%的H2O2溶液、FeCl3溶液、土豆研磨液、蒸馏水3.某种细菌(Z)能依赖其细胞膜上的H+载体将胞内的H+排出,该过程需要消耗ATP。研究者得到该细菌H+载体结构改变的一种突变体(T),并比较了Z、T分别纯培养时细菌数量和培养液pH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至第四章周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小麦的遗传信息储存在于它的 A.DNA 分子,在细胞核中 B.DNA 分子,在细胞核和细胞质 C.DNA 或RNA 分子,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D.DNA 和RNA 分子,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2、右图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m 为胸腺嘧啶,则b 一定是构成DNA 的基本单位 B .若m 为胞嘧啶,则为a 为核糖或脱氧核糖 C .若m 为尿嘧啶,则DNA 中肯定不含b 这种化合物 D .若m 为腺嘌呤,则b 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一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 22H 34O 13N 6,其水解后共产生了下列3种氨基酸: 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1个该肽链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谷氨酸 B .合成1个该肽链分子同时将产生5个水分子 C .1个该肽链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3个游离的羧基 D .1个该肽链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1个谷氨酸 4、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越冬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 B 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C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向是高浓度溶液到低浓度溶液 D 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5、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所用实 验材料均较合理的一组是 A .韭菜叶、豆浆、大豆,洋葱鳞片叶肉表皮

B.梨、鸡蛋精、花生子叶,人口腔上皮细胞 C.苹果、花生子叶、大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D.番茄、豆浆、花生子叶,人口腔上皮细胞 6、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上均可以形成ATP B动物细胞的形状主要由细胞骨架决定 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降解所吞噬的物质 D细胞液又称细胞溶胶,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等 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B.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 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 D.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8、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 B.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类物质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C.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D有内质网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9、下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B.此细胞不可能是植物细胞,只能是动物细胞 C.结构①和④都存在碱基A和T的互补配对 D.结构①不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10.右图为某种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分析 错误的是 A.该细胞不可能取自茎尖分生区和根尖成熟区 B.具有该细胞的生物的遗传物质共有5种碱基 C.该细胞与细菌细胞的最显著区别是具有④ D.该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高中生物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和其他生物一样,也具有细胞结构 B.一种病毒一般可以同时感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C.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D.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就能培养病毒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病毒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DNA或者RNA,根据核酸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 病毒;病毒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衣壳蛋白,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最基本的生物特征增殖. 【解答】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A错误; B、病毒有感染植物的植物病毒,有感染动物的动物病毒,而且都有特异性,特种病毒只感染特定生物,B错误; C、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C正确; 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生存,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病毒的结构特点,对于病毒知识点的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下列不具有染色体结构的生物是() A.酵母菌B.根霉C.衣藻D.硝化细菌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解答】解:A、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染色体,A错误; B、根霉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染色体,B错误; C、衣藻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染色体,C错误; D、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各选项中生物的类型,其次要求考生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A.细胞直径大小不同 B.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不同 C.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细胞器的种类及复杂程度不同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解答】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直径大小不同,但这不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A错误; 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相似,B错误; 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正确; D、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细胞有多种细胞器,但这不是二者主要的区别,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下列各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一座山上的树 B.校园操场边一排长势整齐的柳树 C.一块草地上的草 D.一片森林中所有的马尾松 【考点】种群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