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学期周练试题(11_4,承智班)

高二地理上学期周练试题(11_4,承智班)
高二地理上学期周练试题(11_4,承智班)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承智班周练试题(7)一、选择题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下图为洞庭湖面积变化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引起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上游退耕还林

B.人口激增围湖造田

C.湖泊沼泽化加快

D.长江干流水量较少

2.洞庭湖面积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B.旱涝灾害频次减少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气候由暖湿变为冷干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4.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5.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调蓄黄河洪水

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D.汇集灌溉余水

6.为防止河套区土壤盐流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A.推广耐盐作物

B.完善排水系统

C.增加灌溉水量

D.增施有机肥料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4处国际重要湿地。上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8.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围湖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10.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减少生物多样性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形成原因是

地下冻土层,影响下渗②气温低,蒸发量小

③降水丰富,年降水量800mm以上④河流密度小,河道平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读世界著名山脉、高原的雪线平均海拔高度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2.有关图中山脉、高原雪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越高,雪线越高

B.纬度越高,雪线越高

C.海拔是横断山与帕米尔高原雪线差异的主因

D.降水是帕米尔高原与内华达山雪线差异的主因

13.帕米尔高原上的布伦库勒湖冰山环绕,水草丰美,该湖泊湿地主要的生态功能是A.发展航运 B.旅游观光

C.调蓄洪水 D.维持生物多样性

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同一地区湿地变化对比图,阴影部分为湿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4.图示地区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①.湿地沿岸的企业大规模排放污水②.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③.大规模的围湖造田④.长江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图中湿地面积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

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 B.地下水质恶化,海水入侵

C.气温年较差变大,旱涝灾害频发 D.灌溉水源增多,农业增产

读甲、乙两景观示意图,完成问题。

16.甲地在草原内部形成斑块状沙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B.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C.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D.水井周围农牧业活动频繁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17.乙地草原萎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4处重要的国际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8.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长江洪水泛滥,易导致积水

19.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的状况()

A.改变了云南省的干湿状况

B.破坏了当地农业生态,使粮食总产量减少

C.影响了其对长江径流的调蓄功能

D.改变植被垂直分布,破坏环境的整体性

20.图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图中中①⑤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荒漠化、水土流失 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发源于土耳其东部山区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叙利亚进入伊拉克境内,在下游形成了著名的美索不达米亚湿地(如图),该湿地曾孕育了两河流域的灿烂文明。但过去30年间,由于流域内水利设施的修建及湿地人为排干等,湿地面积大量减少,原有的2万平方千米湿地现已不足原来的7%。

(1) 据材料信息,分析近30年来,美索不达米亚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原因。

(2) 美索不达米亚湿地的恢复迫在眉睫,有人提出直接引人海水,来扩大湿地面积,此建议遭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反对,请阐释反对理由。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处为世界上最大的湿地—潘塔纳尔沼泽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生物资源丰富,鸟类众多。每到雨季,那里就像一片一望无际的海洋,此时,人们可以一边乘船在植物稀少的水面上自由行走,一边欣赏在树枝上嬉戏的各种飞鸟和无数只聚集在高地上的珍奇动物,乙处河段洪水期为5月~6月。左图示意R河流流域分布,右图示意甲地气候资料图。

(1)分析乙处河段洪水期形成5月-6月的原因。

(2)阐述甲处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

(3)说明甲处湿地发展野生动物观光旅游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D

6.B

7.D

8.A

9.C

10.B

11.A

12.D

13.D

14.B

15.C

16.D

17.C

18.D

19.C

20.A

21.

(1)上游及支流大量修建水库,导致两河流量减少;两河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人为排干;全球变暖,蒸发旺盛等。

(2)引入海水(咸水),破坏陆地原有淡水生态系统;改变地下水水质;加剧土地盐碱化。

22.

(1)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虽然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半年(夏季,11月~次年4月),但由于上游地势低平,沼泽面积大,雨季时蓄洪能力强,干季时(5月~6月)对河流补给量大,乙处河段汛期滞后明显,洪水期为5月~6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