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从消费大国到产业强国.

(整理)从消费大国到产业强国.
(整理)从消费大国到产业强国.

从消费大国到产业强国

——论我国微电子产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王阳元

*本报告中关于建设微电子强国的论据主要引自中科院学部咨询报告《关于建设微电子强国的建议》,参与该报告研究工作的有王阳元、吴德馨、侯朝焕、李志坚、许居衍、王占国、沈绪榜院士和俞忠钰、郑敏政、毕克允、钱佩信、严晓浪、郝跃、王勃华、王永文、杨学明、郭毅然、钱鹤、张兴、王志华、盛海涛、傅敏、丁伟、张苏等24位专家。

一、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性

1、世界经济背景

18世纪初,人类社会处于农业和手工业时代。1750年(清乾隆15年),中国的GDP总量占全世界的32%,堪称世界强国;但也正是在这一时刻,蒸汽机的出现与广泛应用点燃了产业革命的火炬,人类开始步入工业时代。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1926年发表了经济发展的长波周期理论,其后许多学者又不断丰富了这一研究成果。该理论认为,自1780年至1980年,世界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长波周期,每一个周期的经济引擎分别是纺织,钢铁,电力、石化和汽车。英国、美国、日本分别利用这些引擎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1980年至2030年为第5个康氏周期,其经济引擎为信息。

2、中国经济背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2004年,中国GDP在世界184个国家中位居第六,成为经济总量大国;但在综合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排名中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而人均GDP则仅为1352美元,不足世界平均水平6444美元的四分之一,距世界强国尚有很大差距。

为保障今后中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必须正视以下三个问题:

(1)能源消耗

目前,我国生产每万元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每公斤标准煤产生的GDP为0.36美元,仅为世界平均值1.86美元的五分之一。

(2)粗放经营

由于我国多数产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以产品末端加工为主,因此利润率很低。2005年,中国电子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4%,而英特尔公司和三星公司2004年财务报表显示,其利润率分别为22%和18.6%。

(3)创新力弱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田力普局长介绍,2005年,中国每万人获得专利为10.8件,分别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的1/150,英国的1/100,韩国、印度的1/5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未申请专利的企业占99%;自主创新高技术产品在出口额中仅占2% 。

3、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地位

集成电路于1958年问世,经过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技术推动和市场牵引,无数实践已经印证了“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基石”这一无可置疑的事实。发

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集成电路产业以占领科技、经济和军事制高点正在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目前,距2030年还有25年的历程,抓住这一重要的历史机遇,通过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来为信息引擎增加动力,从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地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经过多年研究,我们认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与电子工业、GDP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1)规模关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集成电路产业初步形成,1975年,世界GDP总量与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的关系约为1000:1,其后,由于集成电路产业以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发展,其产业规模急剧扩大,该比例以平均每年递减约6%的速度下降。预计到2020年,GDP、电子工业、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的关系为100:10:1。2020年,根据SIA和Nikkei Business的预测,世界GDP 和电子工业产值分别为60万亿美元和5~6万亿美元,根据国内专家预测,2020年世界集成电路工业总产值为5000~6000亿美元。

(2)速度关系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SIA和IC Knowledge 的统计及预测,自1960年至2010年,世界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左右;电子工业为6.3%~9%;半导体工业为13.3%~15%。即世界半导体工业的发展速度约为GDP增速的5倍。

二、集成电路产业的市场性

集成电路产品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由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应用而具有亟强的市场性。

1、指数增长

据WSTS统计,1975年世界半导体市场总额为49亿美元,2005年为2371亿美元,30年间市场规模扩大了近50倍,不同年份的市场变化虽有起伏,但总趋势呈指数增长,平均增长率为13.3%。

2、周期性变化

集成电路产业近三十年呈现了10年周期性的发展规律。

(1)应用市场的10年周期

1975年~2005年,集成电路应用分别以大中型计算机、PC机、移动通讯和网络为主的四个阶段市场引擎牵动,每个引擎的主要作用时期为10年(附图1)。

(2)市场涨落的10年周期

上述每个10年周期中,集成电路市场都呈现出具有两个峰值的“M”型涨落现象(附图2)。

(3)技术发展的10年周期

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是“光刻”,每隔10年,主流光刻技术进行一次升级,产品特征尺寸、工作速度、封装形式及设计工具也均由新一代技术引领向前发展(附表1)。

(4)产品生产的10年周期

集成电路主要产品从研发到生产高峰约需10年(附图3)。

为此,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路线提前10年进行战略部署,2005年~2015年的自主技术开发应立即启动,2015年~2025年的纵深部署预研应纳入科技规划日程尽早安排。

3、市场分布

目前,亚太地区(包括日本)的集成电路市场约占世界市场总额的三分之二,中国、日本、其余亚太国家和地区、北美和欧洲的市场分别占世界市场的23%、21.7%、18.7%、18.5%和18.1%。

二十世纪,集成电路终端用户以计算机为主,1975年~1985年,大中型计算机是集成电路的主要消费者;1985年~1995年,PC机成为集成电路的最大用户。2000年,计算机、通讯、消费类电子产品、工业、汽车、军事分别占集成电路应用市场的57%、17%、12%、8%、5%和1%;而2004年,该市场分布变为32%、25%、13%、16%、8%、6%,工业、汽车、军事应用市场大幅增长,通讯市场比例急剧上升。集成电路应用向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渗透作用迅速凸显。

4、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的特点

(1)市场规模世界第一

2005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总额为3803亿元,占世界市场24%,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预计到2010年,该市场将扩大到7000亿元,占世界市场的31%。

(2)增长速度世界第一

近十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平均增长率为41%,约为世界集成电路市场增长率的3倍。

(3)外贸逆差国内第一

2005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为788.2亿美元,是进口石油各类产品的1.36倍,是进口钢材、矿产品的1.8倍,居贸易逆差榜首,差额为650.7亿美元。

因此,我国目前尚处于集成电路“消费大国”的历史阶段。

三、集成电路技术发展方向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诞生了量子论和能带论,为集成电路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五十年代的晶体管和六十年代的集成电路发明使微电子技术沿着“小型化”的道路飞速前进。二十一世纪的集成电路技术则由“纳米科学”及“纳米电子学”引领持续发展,主要方向是:低功耗、高性能和系统集成,主要标志是:纳米工艺和SOC(System on Chip)设计。

集成电路技术发展方向有两个途径:一是自上而下不断缩小加工尺寸的Scaling down,另一个是自下而上基于自组装方式的Bottom up。二者的交汇点将有可能为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集成电路器件与工艺技术

目前,集成电路的主流加工工艺已进入纳米级(<0.1微米)阶段,英特尔公司于2005年10月发布了采用65纳米工艺生产的64位双核CPU Core (中文名称“酷睿”)系列产品;本土企业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公司的大生产技术已进入90纳米,研发水平为65纳米。

根据ITRS预测,2010年集成电路生产工艺将达到45纳米,2013年为32纳米,2020年为10纳米。继续缩小加工尺寸将遇到一系列器件的物理限制和互连问题:从器件角度看,纳米尺度CMOS器件中短沟效应、强场效应、量子效应、寄生参量的影响、工艺参数涨落等问题对器件泄漏电流、亚

阈值斜率、开态电流等性能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对电路的速度和功耗也将产生很大影响。随着集成度和工作频率增加,功耗密度增大,导致芯片过热,可引起电路失效。另一方面,进入纳米尺度后,互连电阻及互连电容不仅对电路速度的影响更为明显,而且会对信号完整性产生影响,逐渐成为影响电路最终性能的重要因素。

从纳米器件物理方面而言,主要问题有:

●栅多晶硅耗尽效应和栅寄生电阻

●栅介质结构变化与厚度的减少导致漏电电流增加和可靠性降低

●迁移率退化、Band-to-band和SD遂穿效应

●SCE(短沟效应)和串联电阻及接触电阻

为解决上述器件物理限制问题,目前的研究方向有:金属栅、高K 栅介质、双栅/多栅器件、应变沟道技术、高迁移率材料、超浅结技术和新的源漏技术等。目前,我们已在上述范围内研制出多种“非经典CMOS”器件,包括:沟长32nm的新型非对称梯度掺杂漏(AGLDD)垂直双栅器件,其开关比达到2.1×106;新型MILC自对准平面双栅MOS晶体管;基于双栅器件的三维集成CMOS技术等。

从互连技术方面而言,研究方向主要有:铜互连技术、扩散阻挡层、低介电常数材料、互连结构模拟与设计、多壁碳纳米管通孔、电路级三维铜互连架构。由于在小尺寸下光互连比铜互连的时间延迟更小,有可能产生光互连、射频互连等全新信息传输方式。

相比于Scaling down途径的纳米CMOS器件,基于Bottom up途径的后CMOS时代的纳米器件研究也十分活跃。现有的器件基本都是基于电子电荷

的器件,但实际上可采用其他量来实现逻辑控制,如自旋、相位、多极取向、极性、磁量子通量、分子组态和其他量子态等等都是可以考虑的范畴,这不仅带来器件工作机制上的突破,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速度和功耗问题。主要研究方向有:基于1D结构的碳纳米管(CNT)/纳米线(NW)器件、分子器件、自旋器件、RTD器件和单电子器件(SET)等。

CNT和NW的优势是:高迁移率、集成密度高、易形成不同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可控性较差、精确定位性不好、源漏接触和与传统CMOS 工艺不兼容的问题。

分子器件的优势体现在:可以进行自组装、集成密度高和开关能量低;但存在可控性、接触性和稳定性等问题。

单电子器件的优势在于功耗低、集成密度高,缺点是抗噪声能力和扇出能力较低。

目前,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已研制成基于单壁纳米碳管管束的FET (电流开关比为1.8×106)和基于fullerene豆荚单壁纳米碳管管束的FET(开关比7×104)。IBM公司在单根长度为18 m的单壁碳纳米管上制得12个p-和n-型场效应晶体管实现的CMOS环振电路,其振荡频率为52MHz。

后CMOS时代的纳米器件要进入实用,必须满足可集成、可缩比能力强、增益大、开关比大、功耗低、容差性好、室温工作等要求。若与CMOS 工艺和电路架构兼容,则实用的前景就更好。当前均处于探索阶段,离实用还有很长的距离。

90纳米以后的工艺技术见附图4。

2、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迄今,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已由最初的版图编辑器(LE)、自动布局布线(P&R)、综合(Synthesis)逐步演变为零迭代(Zero Iteration)可制造性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e),设计效率获得了长足进展,每人年设计生产率增长达到20%;但由于集成电路加工工艺的日益成熟,集成电路产品的集成度每18个月增加一倍(摩尔定律),即芯片复杂度每年增长58%,因此产生了“集成电路设计滞后”现象。为此,系统设计、软硬件协同设计和IP核复用技术是减少这一“滞后差距”的主要研究方向。这对设计方法、工具和流程等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

芯片综合/时序分析技术;低功耗设计技术;SOC设计验证技术;可测性设计技术;考虑了互连延迟、寄生参数影响和三维互连结构的新的物理设计技术;容错设计技术和可重构的SOC平台与设计工具研究等。

3、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集成电路最初主要的封装型式为双列直插(DIP),其后,四边引线扁平封装(QFP)和焊球阵列封装(BGA)方式增加了封装密度和封装可靠性。今后封装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有:

芯片尺寸封装(CSP)、芯片直接焊封装(DCA)、单级集成模块封装(SLIM)、圆片级封装(WLP)、三维封装(3D)、系统级芯片(SOC)封装和系统级封装(SiP)。鉴于环保需求,还应研究无铅凸点封装和其它以降低污染环境为目标的环保封装。此外,由于低K介质材料进入互连领域,还要考虑适应低K介质材料的封装。其它研究课题还有:封装散热研究、MEMS及其它新型器件封装等。

综上所述,硅基CMOS 技术(经典与非经典)在二十一世纪上半叶仍

是主流技术,为解决传统CMOS在Scaling down时遇到的各种物理问题而提出的包括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非经典CMOS技术,将在<45nm节点以后逐步起作用。而采用Bottom-up研究的各种器件有望在21世纪上半叶实现重大突破,但现有的各种器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全新的信息器件。

我们应结合Scaling down和Bottom up的路径,从信息处理、存储、传输的基础问题出发,突破目前信息加工的载体,提出新的工作机制,同时结合硅基加工技术的优势,发展新的信息器件和集成系统,为10nm以后的集成电路发展奠定基础。

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目标

2005年,中国是集成电路产品的消费大国,中国已成为世界集成电路的市场;

2010年以后,中国逐步成为集成电路的生产大国,中国将成为世界集成电路的工厂;

2020~2025年,中国应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强国,世界将成为中国集成电路的市场。

根据国内专家预测(附表2),现提出两阶段战略目标如下:

1、第一阶段战略目标(2010年):

产业营销总额>2700亿元,占国内需求市场的35%,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0%;

大生产技术:12英寸、65~90纳米;

研发水平:突破45纳米大生产技术;基础预研<45纳米;

关键设备及材料:进入生产线使用,国内市场自给率10%;

国民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关键集成电路产品,自给率>50%;

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2005年申请专利1000项,以后5年每年申请专利递增500项;

建设一批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设计业、加工业、封装业销售额比例为20:38:42。

2、第二阶段战略目标(2020年):

产业营销总额占世界市场份额15%左右;

国民经济领域需求的芯片自给率提高到40%,同时将产品结构提升为中、高档产品为主;

独立自主地设计和生产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所需要的重要与关键的集成电路产品,自给率达到95%以上;

拥有大量的微电子技术专利、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标准,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集成电路研究开发体系,为本土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

以关键设备和主要材料为标志的集成电路支撑行业能够基本满足产业发展需要,集成电路产业专用设备不再受制于人;

集成电路大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实现32纳米和22纳米两大技术节点工业化大生产技术突破,并在研发和生产的某些领域引领世界潮流。

五、战略实施举措

1、优先发展设计业

到2010年,要培育出20~30家年产值>1亿美元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打造2~3个年销售10亿美元的设计企业,设计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左右,产品设计水平达到65nm。

同时要加强以SOC为平台的系统设计,积极发展与系统制造商之间紧密结合的联盟,参与各种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与Foundry共同开发软核、固核和硬核,建立相应可流通的IP库,瞄准热点领域和国防领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热点产品。

2、完善产业链,建设制造产业群

2010年,制造业销售额>1000亿元,主流大生产技术达到65纳米,为此须建设折合10条12英寸、3万片/月产能的生产线;

2015年,制造业销售额>2000亿元,主流大生产技术达到45纳米,为此要再建设折合9条12英寸、3万片/月产能的生产线;

2010年~2015年,培育出1~2家年销售额>50亿美元的IDM企业和几家年销售额>20亿美元的芯片加工服务(Foundry)企业。

要注重IDM模式和Foundry的协调发展,试点建设“多用户IDM,相对定向客户的Foundry” 。在发展以硅CMOS为主流产业的同时,注意化合物半导体,包括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及其集成电路的发展和产业化。

2010年封装业销售额>1100亿元,大力发展BGA、PGA、CSP、MCM、WLP、SiP等高密度封装技术,及符合环保要求的封装技术。

2010年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

2010年实现硅及其它配套专用材料自给率>20%,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自给率达30%,8英寸硅片全面走向市场,12英寸硅片材料实用化。

3、纵深部署,建立国家集成电路研发中心

经济学研究表明:最低端的竞争是价格竞争,最高端的竞争是“新组织类型”竞争。为减少重复研究,增大R&D技术外溢,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夯实持续发展和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强国的基础,有必要建立以国家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为核心,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密切结合的集成电路产前联盟。产前联盟由国家、地方、企业及国内外资本联合投资,采用会员制的运作方式,共担风险,共享成果。

国家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应建设4000~5000平方米的净化实验室,其中装备一条12英寸、纳米级集成电路研发先导线以及相配套的新器件、新工艺、新结构电路、新材料和IP开发研究实验室。其近期主要任务是:45nm大生产技术及成套工艺开发,关键专用设备正样的研制与相应工艺模块的开发,与Foundry结合的高端IP库和IP核开发,<45nm新器件、新结构、新工艺和新材料研究。

研发中心与设备、材料和设计企业组成联合层,进行有关课题研究;与系统、应用企业组成合同层,以合同方式进行系统级的产品开发。

4、建设“十一五”国家微电子研发体系

“十一五”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要的历史时期,建设以企业为主的研发体系是迈向产业强国的重要一步。根据提前10年部署的论述,下列工艺技术方面的专项、专题、课题应考虑启动(附图5)。

5、人才培养

机制上要能够保障人才按智力要素参与分配,同时应设立科技创新风险基金,允许探索,允许失败。对示范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和集成电路人才培

养基地要加大投入,重点支持;探索成建制地引进人才的途径和政策。每个人才培养基地的规模达到300~500人。

2010年,要培养设计人才4万人、工艺人才1万人,重点培养懂系统、熟悉微电子、擅长管理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和文理交叉、学贯中西、融汇古今,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6、完善政策

涉及企业:封装、测试、设备、仪器、材料等相关企业应列入享受优惠政策的范畴。

税收政策:在增值税、所得税、关税等方面予以适当优惠。

人才政策:鼓励成建制海归人才回国参与集成电路产业建设;可持海外公司股票;放宽技术成果在企业中的占股比例等。

投融资政策:鼓励投资,上市,兼并与重组,引入风险基金,对集成电路产品开发和企业建设贷款给予部分贴息等。

从“十一五”期间开始,我国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产业就要立足于超越世界发展的信念实施上述战略举措,到2020年之后不仅能够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同步发展,并在某些领域能够引领世界集成电路技术发展潮流,这就需要我们在指导思想、发展策略、项目选择、目标确立等方面进行不断调整,在相关领域实施开创性的探索,不断开拓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和领域,随时根据世界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需要进行自主创新、自我发展,以期到2020~2025年实现把我国建成微电子强国的宏伟目标。

致谢:

北京大学微电子发展战略研究室王永文研究员、丁伟和张苏博士,微电子学研究院张兴、黄如、蒋安平、王金延教授以及中芯国际罗复昌博士等对本报告的撰写提供了重要帮助和有益的讨论,在此一并致谢。

附图3:集成电路产品开发到产业化的10年周期

附图4:90纳米以后的主要技术

附图5:十一五国家微电子技术研发体系

附表1:集成电路“一代技术”的10年周期

附表2: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预测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化深度融合”100分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 化深度融合”100分 ?1.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是()。(单选题3 分) o A.美国 o B.德国 o C.日本 o D.中国 ?2.最早提出服务科学并将其定位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国家是()。(单选题3分)o A.日本 o B.法国 o C.中国 o D.美国 ?3.工业软件指专门为工业部门使用的软件,下列软件中属于工业软件的是()。 (单选题3分) o A.计算机操作系统 o B.照相机内的嵌入软件 o C.微软的办公软件 o D.通用数据库系统 ?4.M2M涵盖了所有实现在()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单选题3分)o A.动物、植物 o B.设备、数据 o C.工人、农民

o D.人、机器、系统 ?5.在全球制造业第一次大分工中,中国成为()。(单选题3分) o A.世界设计中心 o B.世界制造工厂 o C.世界维修中心 o D.世界服务中心 ?6.从技术带动角度分,第三次工业革命由()带动的。(单选题3分) o A.机械技术 o B.信息技术 o C.化学技术 o D.电气技术 ?7.关于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 o A.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o B.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o C.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这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o D.嵌入式系统是提高我国装备、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含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8.根据2007年对德国200家机床制造企业的统计,在围绕产品的服务所产生的利润中,利润率最大的是()。(单选题3分) o A.二手设备 o B.备品备件 o C.金融服务 o D.故障维修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华盛顿邮报所列的驱动未来经济的颠覆性技术的是()。(单选题3分)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作者姓名:徐玉刚班级:C10机械一班学号:101309131 内容摘要:“制造大国”的称呼,或许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的肯定作用,但现在的事实情况告诉我们,我们是处在一个尴尬的位子。“制造大国”已经不是什么美誉了,在数量、质量、产量、结构各个方面下,我们必须求进,我们要成为“制造强国”。欲求变,我们就必须做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字:制造业责任未来 首先我不能不承认的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比重的提升和位次的前移,是必然的结果。但是,这并不代表制造业水平的同步提高,更不代表“制造大国”就是“制造强国”。 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不仅要看产量,更要看结构。但是我国在各个方面总会有不足。 从数量上看,有资料显示: 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份额已达到15.6%,超过了日本的15.4%。即便与美国相比,也仅仅相差3.4个百分点。按照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速度,可以肯定,用不了几年,我们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美国经济咨询机构环球通视也有一份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制造业的产值为1.6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8.6%,低于美国的1.717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据该机构预测,中国制造的产值在未来几年内有望赶超美国。 但是,从质量来看,中国的制造业更多的还处于低端水平,多数企业尚处于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底部。也就是说,中国的制造业更多的还是在为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做嫁衣,中国的产业工人更多的还是在为发达国家创造利润。 而从产量来看,中国制造业虽然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尤其是钢铁、水泥等行业,早就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也接近或超过一半以上。 从结构来看,中国先进制造业,特别是服务型制造业的比重明显偏低。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服务型制造企业占所有制造企业的58%,而中国只有2.2%。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我过国的制造业正处于“大而不强”的尴尬位置。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有我国缺乏核心型技术,在中国制造的许多领域里,尤其是一些重大装备制造领域,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依赖进口。核心技术的缺乏使得中国制造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处于下游,利润也比较薄。还有一点就是我国的资源和环境负荷较高,当前,我国正处在重化工业高速增长的阶段。我国向世界提供了大宗的基础原材料,以及相对低档次的工业品,而生产这些产品的往往都是资源消耗高、环境负荷大的行业。这使得中国制造的资源、环境负载非常严重。在某些行业,由于我国加工利用技术不成熟,科研积累不足,因此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的现状一直难以改变,并由此带来了工业废弃物等一系列问题。在中国缺乏大企业集团,缺少世界品牌,缺少高附加值产品,缺少核心技术,制造生产率低下的情况下,又怎么会是“制造强国”呢? 而现在我们现在是要思索的是如何在目前的基础上,努力让我们成为“制造强国”。这一点,地方政府要做的事,放弃对虚假政绩的渴望,对制造业的要求不要满足于投资规模的大小,或对GDP能有多少拉动作用,因为那样做不仅会使占用的土地规模很大,而且消耗的资源数量也会很多、对环境的影响也会很大。 除了地方政府,领袖企业更应担任起更多的责任。经北京大学济研究所所长雎国余教授说过:“面对内忧外患,在这关系整个国家制造业向何处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领袖企业应该责无旁贷的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带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向世界证明中国制造,最终打造一个响亮的‘中国制造’。”而真实情况下,也正是那些领袖企业在“中国制造”遭遇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怎样理解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为什么说现在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怎样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领会和掌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这一指导性文件,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指导和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是这次全会的一个亮点。应该讲,现在是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了。 ■在准确把握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中深化改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决定,是因为在当前,我们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在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

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我们要准确反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天下大势,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环顾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很多挑战。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个国家各种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气候变化、生态恶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情况下,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动、各种信息已经可以通过扁平、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即时传到我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尊重世界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同时,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效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其次,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与此同时,人

傅自应:如何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傅自应:怎样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央视国际 (2006年01月04日 17:55) 人物简介: 熟悉傅自应的人都知道财经科班出身的这位商务部部长助理,从大学开始就与数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自从他1981年进入外贸系统以来,先后在原外经贸部和商务部的财务司、经济调节司、规划财务司等多个部门从事外经贸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规划和运行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并先后在香港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美国波士顿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进修,二十多年来,他经历和参与了中国外贸经营体制、外贸管理体制、出口退税体制、外汇管理体制等重大改革,经历和参与了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大经贸、科技兴贸、“走出去”等外经贸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建立了我国的外经贸促进体系和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如今,他正在组织研究制订我国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十一五”规划和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正是因为熟悉经济政策,掌握大量的外贸数据以及财务知识,谈到我国对外开放的今天,他常常如数家珍,别有一番见解。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特别节目《中国经济大讲堂》,今天光临我们大讲堂的这位主讲嘉宾,从1981年开始就已经从事外经贸工作了,有人说他不仅是一位官员,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财务专家,也是一位口才很好的谈判高手,他就是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先生,今天当我们站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起点,站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第四年的起点,傅自应先生会为我们带来哪些关于中国的独到观点呢?下面我们就掌声有请今天的主讲嘉宾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先生。 傅自应: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傅自应:我今天的题目是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下面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外贸站在发展的新起点。那么怎么来认识和看待中国的对外贸易站在一个发展的新的起点上,我们首先可以从规模上来看,二十多年前,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在1978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才206亿美元,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在我们全中国一个星期的对外贸易总量就超过200亿美元,今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要超过一万四千亿美元,所以从规模上看,中国已经站在了一万四千亿美元,这么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中国对外贸易不仅规模大了,在全世界的影响也大了,现在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在全球的排位是第三位,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进入信息化时代,大家也知道中国现在是一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化深度融合”是必然选择 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徐建业总分:100 及格线:60 考试时间:2016-09-02 11:37-2016-09-02 11:59 85分 1.()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两化”深度融合的标志。(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人脉 o B.专利数量 o C.科研资金投入量 o D.工业软件及其应用技术 2.按照德国“第四次工业革命”概念,工业是基于()。(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第四道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o B.第三次工业革命 o C.国家的巨额资金支持 o D. 物联网和务联网的智能环境 3.国家的地位首先是由它的经济实力决定的,而大国的经济实力主要由()决定。(单选题3分)得 分:3分 o A.农牧业 o B.制造业 o C.金融业 o D.建筑业

4.根据《经济学人》杂志中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点,带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机械技术 o B.电气技术 o C.信息技术 o D.交通技术 5.在全球制造业第一次大分工中,中国成为()。(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世界服务中心 o B.世界维修中心 o C.世界设计中心 o D.世界制造工厂 6.国家的地位首先是由它的经济实力决定的,而大国的经济实力主要由()决定。(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农牧业 o B.制造业 o C.金融业 o D.建筑业 7.目前,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环节。(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设计 o B.销售 o C.售后服务 o D.制造—加工—组装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时间:2011年11月07日09时41分来源:北京日报作者:李君如 怎样理解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为什么说现在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怎样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领会和掌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这一指导性文件,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指导和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是这次全会的一个亮点。应该讲,现在是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了。 在准确把握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中深化改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决定,是因为在当前,我们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在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我们要准确反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天下大势,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环顾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很多挑战。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个国家各种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气候变化、生态恶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情况下,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动、各种信息已经可以通过扁平、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即时传到我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尊重世界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同时,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有效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其次,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

中国如何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09电子商务本科1班朱文 07号 中国如何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一、遇到的问题: 1、人才资源的流失,中国高等教育在相对于西方的落后导致了中国一批人才的流失,在人才资源方面对我国的贸易发展方面不利。 2、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我国之所以是贸易大国,但不是强国。主要原因是,中国依靠的不是自身技术,而是本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低廉的劳动成本。在对外贸易中,中国的贸易就是以出卖廉价劳动力来换取贸易顺差,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使得我们永远跟着别人的后边走,被别人牵着走。 3、贸易发展中国情和体制的制约,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导致了国有性质企业对国家的依赖以及企业创新能力的缺乏。 二、解决对策: 1、全方位构建多边贸易体制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建设。我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公平、开放的多边和双边贸易体制,因此,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参与贸易规则的制定,是我国创建良好的外部贸易环境,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手段。我国要借助WTO的有利框架,树立“共赢”的理念,联合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多边体制构建,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在国际经济组织中大力维护自身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同时,我国应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我国应加快贸易谈判的进程和实施,为我国的企业创造良好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和条件。 2、推行创新战略。为推动我国创新战略的发展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完善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加政府、企业和社会其他力量的科技投入。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机制。扩大实施有利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激励机制,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和技术进出口政策等。第二,推动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构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创造有利于创新的市场、法律、政策环境。开放企业市场准入限制,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第三,推动知识产权战略。要普及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完善知识产权法规制度建设,加强执法力度,建设应用服务系统和专利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同时要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解决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阻碍我国自主创新的问题。第四,健全鼓励创新的人才激励政策。积极鼓

(整理)从消费大国到产业强国.

从消费大国到产业强国 ——论我国微电子产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王阳元 *本报告中关于建设微电子强国的论据主要引自中科院学部咨询报告《关于建设微电子强国的建议》,参与该报告研究工作的有王阳元、吴德馨、侯朝焕、李志坚、许居衍、王占国、沈绪榜院士和俞忠钰、郑敏政、毕克允、钱佩信、严晓浪、郝跃、王勃华、王永文、杨学明、郭毅然、钱鹤、张兴、王志华、盛海涛、傅敏、丁伟、张苏等24位专家。 一、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性 1、世界经济背景 18世纪初,人类社会处于农业和手工业时代。1750年(清乾隆15年),中国的GDP总量占全世界的32%,堪称世界强国;但也正是在这一时刻,蒸汽机的出现与广泛应用点燃了产业革命的火炬,人类开始步入工业时代。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1926年发表了经济发展的长波周期理论,其后许多学者又不断丰富了这一研究成果。该理论认为,自1780年至1980年,世界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长波周期,每一个周期的经济引擎分别是纺织,钢铁,电力、石化和汽车。英国、美国、日本分别利用这些引擎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1980年至2030年为第5个康氏周期,其经济引擎为信息。 2、中国经济背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2004年,中国GDP在世界184个国家中位居第六,成为经济总量大国;但在综合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排名中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而人均GDP则仅为1352美元,不足世界平均水平6444美元的四分之一,距世界强国尚有很大差距。 为保障今后中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必须正视以下三个问题: (1)能源消耗 目前,我国生产每万元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每公斤标准煤产生的GDP为0.36美元,仅为世界平均值1.86美元的五分之一。 (2)粗放经营 由于我国多数产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以产品末端加工为主,因此利润率很低。2005年,中国电子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4%,而英特尔公司和三星公司2004年财务报表显示,其利润率分别为22%和18.6%。 (3)创新力弱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田力普局长介绍,2005年,中国每万人获得专利为10.8件,分别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的1/150,英国的1/100,韩国、印度的1/5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未申请专利的企业占99%;自主创新高技术产品在出口额中仅占2% 。 3、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地位 集成电路于1958年问世,经过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技术推动和市场牵引,无数实践已经印证了“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基石”这一无可置疑的事实。发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 文化强国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从文化古国、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 时间:2011年11月07日 09时41分来源:北京日报作者:李君如怎样理解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为什么说现在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怎样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血脉中生生不息地流淌着的血液,始终是民族生存繁衍和国家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之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领会和掌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这一指导性文件,落实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我国整个现代化大局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指导和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是这次全会的一个亮点。应该讲,现在是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了。 在准确把握新要求、新趋势、新期待中深化改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所以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决定,是因为在当前,我们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

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在今天,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我们要准确反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天下大势,不失时机地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首先,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环顾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但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很多挑战。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个国家各种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气候变化、生态恶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情况下,国际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动、各种信息已经可以通过扁平、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即时传到我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满分卷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化深度融合满分卷(一) 1.我国单纯依靠大规模()获取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造成能源资源利用率偏低和环境污染。(单选题3分) A.教育投入 B.资金投入 C.要素投入 D.科技投入 【参考答案:C】 2.从技术带动角度分,第三次工业革命由()带动的。(单选题3分) A.机械技术 B.信息技术 C.化学技术 D.电气技术 【参考答案:B】 3.关于我国的产业结构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 A.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 B.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高

C.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偏少 D.部分传统行业集中度相对偏低 【参考答案:B】 4.国家的地位首先是由它的经济实力决定的,而大国的经济实力主要由()决定。(单选题3分) A.建筑业 B.制造业 C.农牧业 D.金融业 【参考答案:B】 5.下列技术中,潜在的经济影响力最大的是()。(单选题3分) A.新一代基因组技术 B.3D打印 C.知识工作自动化 D.可再生能源 【参考答案:C】 6.根据《经济学人》杂志中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点,带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

()。(单选题3分) A.电气技术 B.交通技术 C.信息技术 D.机械技术 【参考答案:C】 7.关于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 A.嵌入式系统是提高我国装备、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含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B.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C.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这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D.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参考答案:C】 8.()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单选题3分) A.材料技术 B.信息技术 C.冶金技术

“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结合我国当前形势,谈谈作为当代大学生该如何认识“文化 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中全会提出的: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 先进的文化生产力本身就是代表人类发展前进方向的文化,即无论是从生产力发展、政治制度还是思想文化上,都应该是代表人类发展的前进方向或历史演进的发展趋势。落后陈旧的文化,不可能成为人类文化发展趋势,因而也不可能形成较高水平的文化生产力和持续的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产业不是一般的生产,而是有明显价值取向的生产,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和价值理念。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政治制度,往往决定着文化的先进性质,而先进文化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往往对生产力和社会制度有强大的塑造和引导作用。人类的任何再生产都是创造性的,这尤其表现在文化领域,因此人类的社会实践往往产生突破原有文化形式的新内涵,通过逐渐的积累而成形并且突破原有文化形式的限制,从而推动文化的创新。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样我们才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也必须着力于扩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即满足人民越来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消费是一种具有能动性或生产性的消费,因为文化能够提高国民的素质,提高和激发人的创造力。满足了人的文化消费,也就是在生产着高端的生产力。在某种意义上,文化消费使消费活动与生产活动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消费文化产品同时就在激发精神生产,消费过程直接就成为精神生产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社会越发展,也就越需要具有较高文化消费能力的国民。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与经济紧密交融,文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

《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 ——透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新趋势 国家电影局2018年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同比增长9.06%,其中国产片占比超过六成。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指出,中国电影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通过行业大洗牌淘汰无效资源、无效传播的电影生产,形成稳定有质量保障的生产体系。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指出,2018年中国电影不论是现实主义的、寓言体的、艺术探索型的,还是类型化的电影,大都加强了思想内涵的深度。“有深度的电影都取得了较好的票房成绩。《我不是药神》票房超过30亿元;表现北漂青年艰辛奋斗的《后来的我们》票房超过13亿元。”张卫说。与此相反,粗浅表达的平庸类型影片反而被观众冷落。 中国电影产业在“资本洪水”涌入之后逐渐回归理性,不再唯票房、唯明星、唯流量,而是冷静下来去思考电影的艺术特质,静下心来创作和思考。国产电影票房占到62%的市场份额,体现了国产电影近年来的进步逐步得到了国内观众的认可。 不仅在电影创作中,院线发展在2018年也呈现出理性回归态势。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影院方面,由于中西部和三、四线城市影院建设持续增长,全国影院银幕数2017年超过5万块,稳坐全球第一大市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单纯靠扩大“产能”带动增长的模式将逐步降低效用,随之影院投资、荧幕数量扩张也将逐步趋于理性。未来影院新一轮的经营、竞争模式必须走向服务质量、服务模式创新等竞争性增长。 猫眼研究院2018年度电影市场观察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观影人次增速放缓,但观影年龄层更加广泛,更多30岁以上观众走进电影院,为观影人次增长贡献约3.4个百分点,看电影从年轻人时尚消费行为,变成全民娱乐消费行为。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在为未来产业发展打开新的空间。 2018年,互联网企业的深度介入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新趋势。2018年4月,阿里入股万达,在产业链上下游、制作、影院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涵盖了“电影制作+电影宣发+版权授权”的产业链以及“在线售票平台+影院售票软件”的票务产业链全部业务。而在

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文化强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410491421.html, 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文化强国 作者:谢卫国杨群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07期 摘要:建设文化强国,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要振兴中华,弘扬华夏文明,就必 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文化。结合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和谐世界的具体实际,重新认识、批判、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树立中国传统文化自觉意识和自信意识,在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和联系的桥梁,以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挑战。 关键词:文化强国;传统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224-0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命题,正是基于目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模式西方化的同时,在文化领域,在伦理道德层面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充分暴露出西方文化的局限性。因此,只有在全球化大潮中树立文化自信意识,把未来的挑战和传统的重新解释结合起来,中国文化正面的、积极的、建设性和创造性的价值才能够被当代人发挥出来,挖掘出来。最终,我们才能依托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穿越西方,回到中国”,才能最终建成文化强国。 一、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 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正变的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在西方文化的阐释下,现代化被理解为“大同”加“多元”,理解为汽车降价、看好莱坞大片或到世界各地旅游,理解为消费,甚至与个人主义等同。在此情形下,中国社会近几年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抛弃了优秀传统文化,被动西方化了。 每一种文化,在其原初的自我认识上,都是普遍性文化,是就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神、人与时间等基本生存维度所作的思考和安排。因此,全球化的出发点是承认每一种文化“内在”的普遍性,而不是将其特殊化。黑格尔认为,思考的途径不是由具体上升为抽象,而是由抽象上升为具体。未经批判的普遍性和未经批判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一样,往往就是一种黑格尔意义上的抽象,是一种天真幼稚的自我中心主义,一种想当然的空洞,一个没有生产性的“一”或自我统一性。所以,也可以说,每一种文化和文化意义在具体的历史的现实关系中,将自己作为一种普遍性的东西再一次表述出来。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在来自西方强势的文化面前处于无语状态。 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正是这种强势文化不断地刻意重新制定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新秩序、新法则。政治上,在近代,我们引进了马克思主义,以西方政治理论为蓝本,创造了具有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必过题库

单选题 1.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是(D )。(单选 题3分)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2.最早提出服务科学并将其定位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国家是( D )。 A.日本 B.法国 C.中国 D.美国 3.工业软件指专门为工业部门使用的软件,下列软件中属于工业软件的是 ( B )。(单选题3分) A.计算机操作系统 B.照相机内的嵌入软件 C.微 软的办公软件 D.通用数据库系统 4.M2M涵盖了所有实现在(D )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单选题3分) A.动物、植物 B.设备、数据 C.工人、农民 D.人、机器、系统 5.在全球制造业第一次大分工中,中国成为(B )。(单选题3分) A.世界设计中心 B.世界制造工厂 C.世界维修中心 D.世界服务中心 6.从技术带动角度分,第三次工业革命由(B )带动的。(单选题3分) A.机械技术 B.信息技术 C.化学技术 D.电气技术 7.关于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单选题3分) A.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B.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C.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这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挑 战 D.嵌入式系统是提高我国装备、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含量的重要技术 手段 8.根据2007年对德国200家机床制造企业的统计,在围绕产品的服务所产生的利润中,利润率最大的是( B)。(单选题3分) A.二手设备 B.备品备件 C.金融服务 D.故障维修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华盛顿邮报所列的驱动未来经济的颠覆性技术的(A )。 A.核动力航母 B.云计算 C.高级机器人 D.移动互联网 1.(A )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单选题3分) A.信息技术 B.材料技术 C.生物技术 D.冶金技术

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实行的贸易战略

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实行的贸易战略一、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对买经济贸易发展速度迅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逐年增长,在世界贸易之林的排名也是大幅度跃升,外商的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从这些贸易大国的指标来看,目前我国已经在世界上确立了对外经济贸易的大国地位。 (一)进口贸易总额跻身世界前列 2015年前三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8807.8亿美元,虽然同比2014年下降6.9%,但仍位居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其中,出口额为10720.1亿美元,进口额为8087.6亿美元。排名第二位的是美国,贸易总额是18705.9亿美元,第三位是德国,贸易总额是11901.5亿美元,其次,日本以6433.7亿美元的贸易总额占据第四。 (二)经济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1)改革开放后,尤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规模大且增长速度快。2003年中国进口突破400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进口国,在随后的四年时间中连续保持世界第三大进口国的地位。并于2009年首次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在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2)资本流入规模大。从1985年的19.6亿美元到2011年的1160.11亿美元,大约增长了58.2倍。2014年中国吸收外资规模达到1196亿美元(其中不包括银行、证券和保险领域),首次超过美国的外国投资总量86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对外资最具吸引力的经济体。 二、中国与世界贸易强国的差距 (一)目前世界的贸易形势 受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拖累,2014年国际贸易增速依然低位徘徊。发达经济体进口需求低迷;发展中国家贸易受到大宗商品价格疲弱、金融风险上升以及地缘政治危机的影响,贸易环境恶化。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显示,2014年国际贸易量增长率只有2.8%,连续三年增速低于3%,也低于同期世界GDP的增长

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路径分析

题目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路径分析 学生姓名成星学号 1102014064 所在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 专业班级国贸1102 指导教师冯明放 __ ____ 完成地点陕西理工学院 2015年05 月27 日

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路径分析 作者:成星 (陕理工经济与法学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102班,陕西汉中723001) 指导老师:冯明放 [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在简单介绍中国由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现状的前提下,首先分析了中国由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所面临的问题,其次具体针对中国由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剖析,再次结合具体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转变路径,最后对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路径进行了总结以及前景展望。 [关键词]中国,国际贸易,贸易大国,贸易强国,面临问题,转变路径。 引言 自从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逐渐活跃起来。国际贸易环境的巨大改善,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以及各个企业的积极参与,这些都促成了我国如今在国际贸易舞台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由商务部的相关数据可明确看出,2004年以来,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稳居前三,到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5.83万亿人民币,折合约4.16万亿美元,我国无疑已经是国际贸易市场上冉冉的红星。但是,在为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我国现阶段仍然是追求数量扩张的贸易大国而非追求综合效益的贸易强国,如果不及时加以转变,我国必将由于盲目追求贸易数量等导致我国对外贸易进入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瓶颈状态,同时对国内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的现状 对贸易国的判定由来已久,从早期重农主义、重商主义到之后各种经济理论百花齐放,近几年来,各界学者、专家均站在不同角度解释了贸易大国与贸易强国各自的定义以及两者的区别。通俗简单一点来讲,贸易大国即指生产的东西很多,主要在产品的生产量上占优势,但产品本身不一定具有竞争力;而贸易强国是指生产的产品质量好,技术含量高,且产品本身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速平稳的经济增长,整体较低的物价水平,我国的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就曾最先将我国这一经济发展现象称之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由图1.1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的进出口一直在稳定的增长,并取得了长足进步。商务部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稳居前三,到2013年我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另一方面,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对外贸易商品的结构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主要向国外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时却大量进口技术密集型产品;总体来看,我国大大小小的企业仍位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大多数企业都缺少核心技术的支持、无法创建并维护自主品牌,且产品附加值较低。结合近些年对于贸易国的判定所提出的全球竞争力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外贸依存度等指标以及关于我国对外贸易各项权威统计数据来看,现阶段我国的确仍是追求数量扩张的贸易大国而非拥有各种核心技术支持、大量自主品牌的贸易强国。 近几年来,社会各界都已开始关注我国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这一问题,并从经济理论、经济运行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及看法。商贸部等有关部门也颁布了如《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化深度融合”是必然选择

1.“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两化”是指()。(10.0分) A.城镇化和信息化 B.工业化和城镇化 C.农业化和工业化 D.工业化和信息化 2.世界上首次证明工业控制系统本身也有漏洞的事件是()。(10.0分) A.2010年,黑客袭击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 B.2007年,俄罗斯黑客成功劫持Windows Update下载器 C.2010年,黑客攻击了伊朗核电站的离心机工业控制系统 D.1999年,黑客入侵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的军用电脑 3.国家的地位首先是由它的经济实力决定的,而大国的经济实力主要由()决定。(10.0分) A.农牧业 B.制造业 C.金融业 D.建筑业 1.支持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软件有哪些种类?(10.0分)) A.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产品研发类软件 B.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经营管理类软件 C.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PCS)等生产控制类软件 D.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等集成与协同类软件 2.下列技术中,属于华盛顿邮报网站提出的驱动未来经济技术的颠覆性技术的有()。(10.0分)) A.移动互联网 B.物联网 C.云计算 D.知识性工作的自动化 3.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工业系统安全的有()。(10.0分)) A.加强工业控制系统漏洞及其挖掘技术研究 B.进行ICS安全应用行为分析与学习能力的研究 C.建立重要ICS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D.引进国外先进工业控制系统,减少对国内工业软件技术研究的投资 1.知识性工作自动化是运用电脑来进行复杂分析、精确判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10.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我国当前的资源利用很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我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限制因素之一(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错

2020-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化深度融合”是必然选择考试答案

单选 1.关于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0分) A.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B.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C.嵌入式系统是提高我国装备、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含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D.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这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我的答案:D√答对 2.关于3D打印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0分) A.它可直接将计算机中的三维图形输出为三维的塑料零件 B.它可以实现从微观组织到宏观结构的可控制造 C.它还存在着制造效率低、成本高的缺点 D.它的市场规模占全球制造市场的50%以上 我的答案:D√答对 3.根据《经济学人》杂志中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点,带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10.0分) A.机械技术 B.电气技术 C.信息技术 D.交通技术 我的答案:C√答对

4.国家的地位首先是由它的经济实力决定的,而大国的经济实力主要由 ()决定。(10.0分) A.农牧业 B.制造业 C.金融业 D.建筑业 我的答案:B√答对 多选 1.根据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全球趋势2030 ”,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信息技术方面需要重点发展的技术有()。(10.0分)) A.数据技术 B.社交网络技术 C.智慧城市技术 D.转基因技术 我的答案:ABC√答对 2.下列产品中,应用了嵌入式系统的有()(10.0分)) A.MP3/MP4等消费电子 B. 汽车电子 C.移动通信设备

D.公共交通无接触智能卡 我的答案:ABCD√答对 判断 1.工业软件及其应用技术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两化”深度融合的标志。(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围绕产品的服务所产生的利润远远低于制造产品所产生的利润(10.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错 3.在全球制造业第一次大分工中,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开发设计和市场销售环节(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4.对中国制造企业而言,国内外市场远未饱和,这使我国依靠产品产量翻番来实现GDP翻番成为可能(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