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一、旱育壮苗模式化管理

要严格温、湿调控,强化通风炼苗,提高旱育壮苗标准。机插中苗标准:叶龄3.1—3.5叶,秧龄30-35天,地上部分为“3、3、1、1、8”,即:中茎长3毫米,1叶鞘高3厘米以内,1—2叶叶耳间距1厘米,2—3叶叶耳间距1厘米,3叶长8厘米,苗高13厘米。地下部分为“1、5、8、9”,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一叶节根9条待发。钵育摆栽育大苗的标准为:叶龄4.1—4.5叶,秧龄35—40天,地上部分为“3、3、1、1、1、8、11”:地中茎3毫米,1叶鞘高2.5厘米,1—2叶叶耳间距1厘米,2—3叶叶耳间距1厘米,3—4叶叶耳间距1厘米,1叶长2厘米,2叶长5厘米,3叶长8厘米,4叶长11厘米,苗高17厘米。带蘖1—2个。地下部是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一叶节根9条,第二叶节根11条分化突破叶鞘待发。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1、扣棚:3月5完成扣棚。

大棚规格统一为6.5米-7.5米*60米,采用燕尾槽开闭式肩部通风。扣棚质量标准:“一空一绳一锚”,棚内支6-10个立柱。

2、品种选择与处理针对寒地稻作生产,主要表现出“三低”(即气温低、水温低、地温低)的特点。主要选用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耐冷性、抗病性等)强的空育131、龙粳20、龙粳26、垦

鉴稻6号等做为高产攻关品种,实行统一供种制度。严把种子处理关,做好晒种、盐水选种(盐水比重为1.13-1.17),提高芽率和芽势,保证出苗整齐一致。在盐水选种前5~7天选择晴好天气晒种2~3天,然后进行盐水选种。盐水比重1.13,方法是50公斤水加入12

—12.5公斤大粒盐,核心区高产栽培要求比重为1.15,方法是50公斤水加入13.5—14公斤大粒盐,用比重计测定好后进行选种(或新鲜鸡蛋测试,鸡蛋横浮水面露出5分硬币大小即可),将种子放入盐水内,边放边搅拌,清除漂浮水面质量差的种子,捞出下部成熟饱满的种子。盐水选后的种子用清水洗种2—3遍,以洗净种子表面附着的盐份,避免盐份过多影响种子芽率,经常测试调整盐水的比重,保证苗齐、苗壮、苗匀。

用25%施保克乳油25毫升+0.15%皇嘉天然芸苔素20毫升+水100公斤混配成浸种液,浸种100公斤,温度控制在11-12℃,浸种消毒6—7天,浸种液高于种子面20厘米。种子必须浸透后采取集中浸种催芽,保证有氧浸种和恒温催芽,确保芽齐、芽壮。在30—32℃条件下高温破胸,在25℃条件下催芽,根、芽露出1毫米左右(2毫米以内)呈“双山”形为准,在阴凉处晾芽待播。种子要散放,不能堆放,防止温度升高根长。

如采用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量的2%,即100公斤种子用种衣剂2公斤,加水1—1.4公斤稀释后进行拌种。种子包衣应注意:一是拌种均匀,每一粒种子表面都均匀地附着一层药膜;二是拌后的种子要放于室内(0

℃以上温度,防冻)2—3天,待药膜固化后进行浸种;三是清水、静水浸种,保温大棚集中浸种时防循环水的冲刷,种子表面加盖一层苫盖物(浸种和催芽方法同上)。

3、置床、摆盘

床边整齐一致(百米弯曲小于5厘米),床面平整(10平方米小于0.5厘米高低差),土壤细碎,床面高于地面15厘米;高产创建示范户使用水稻液施壮秧剂。基施用法:播种前将基肥袋内所有包装物全部倒入容器,按每小袋(6公斤)不少于250公斤水稀释溶解(用水量按每平方米3公斤计算);充分搅拌溶解后,均匀浇入80~85平方米苗床。如果床土酸度不到PH4.5—5.5,可将适量硫酸冲入肥水,一并浇入。然后播种、压种、覆土、覆膜。追施用法:在秧苗达到1.5叶期追施。将追施袋内所有包装物全部倒入容器内,注入清水按每袋(5.5公斤)不少于250公斤水稀释溶解,充分搅拌溶解后,均匀浇入80~85平方米苗床。如果床土酸度不到PH4.5-5.5,可将适量硫酸冲入肥水,一并浇入。

防治地下害虫:在摆盘前每100平方米置床用2.5%敌杀死2毫升,兑水6公斤喷洒,或5%锐劲特悬浮剂10~20 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或5%锐劲特10~20毫升+水150毫升+稻糠4公斤制成毒饵播种前均匀撒施在苗床上。

摆盘:高产创建示范区采用毯式钵育盘育苗。摆盘时钵育盘相互靠紧,整齐摆好,边摆边装土,装土时盘土要细,摆好后盘面要压实压平,

盘土2.8-3.2公斤/盘,保证盘土厚度2.0厘米左右。

如床土PH值达不到4.5-5.5,摆盘前一天,用1%硫酸水调酸(1公斤浓硫酸加水99公斤),浇酸水300公斤/100平方米,使土壤PH值达到4.5-5.5。

4、播种

核心攻关区播芽种80—100克/盘,每盘播种2600—3240粒,平均每个钵穴播芽种4—5粒;规模展示区:机插中苗播芽种100—125克/盘,每盘播种2900—3700粒。

播种方法:全部采用电动播种机播种,覆土厚度0.7—1.0厘米。4月15日完成播种工作,核心区在4月10日前。

5、严把秧田管理关

秧田管理重点抓好“调温、控水、防病、灭草、防冻”十字方针。根据“器官同伸规律”做好调温、控水、防病工作,培育壮苗。育秧大棚内应摆放二支温度计测量床温变化,温度计分别摆放在距两侧棚头20米距中间步道30厘米处,用8#铁线做成支架,播种后放于床面上,秧苗出土后温度计始终放置于秧苗下1厘米处。秧田温度计必须与标准气象温度计校正后方可使用。温度计要根据秧苗生长高度随时调整,保证温度计感温部位与秧苗生长点保持同等高度。严格做到按照棚内温度情况,进行棚温管理。

①种子根发育期

播种后到第一完全叶露尖,时间一般约为7-9天,管理的重点是促进种子根伸长、长粗,须根多、根毛多。此期管理以密封保温为主,

最适温度25-28

℃,如遇32℃以上高温,应开棚肩部或背侧通风降温;秧田水分不宜过多,在浇足底水的前提下,种子根发育期一般不浇水。出苗80%时撤出地膜,撤膜不可过晚,避免出现“烤苗”。

②第一完全叶伸长期

管理的重点是控制第1叶鞘高度不超过3厘米,以保证第2叶片(中苗的功能叶)的长度在标准范围内;地下促发鞘叶节5条根系。水分管理要注意“三看”,一看早、晚叶尖有无水珠,二看午间高温时新叶是否卷曲,三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状况,如早晚吐水珠小(或少),午间新叶卷曲,床土发白,要在早晨浇水,1次浇足。种子根发育期以培育种子根为主,做好控温工作。晴好天气自早8时到下午3时,要适当通风炼苗控制生长;如遇冻害,早晨提早通风,缓解冻叶枯萎。

此期最适温度22-25℃,最高不超过28℃,当床面温度高于28℃时肩部通风,风大时背侧通风。

③离乳期管理

管理重点是地上部控制好第一叶与第二叶、第二叶与第三叶的叶耳间距各1厘米,控制好叶耳间距,防止茎叶徒长,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8条根系健壮生长。重点是控制温度和水分。2叶期最适温度22-24℃,最高不超过25℃,特别在2.5叶期温度不超过25℃,以免出现早穗现象。超过25℃时肩部增加通风口,风大时背侧通风;3叶期最适温度20-22℃,最高不超过25℃,逐渐加大通风量,减少棚内外温差预防突发霜冻。

此期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发现中心病株及时防治。用30%壮苗安2-3 毫升/平方米或用20%移栽灵2-4 毫升/平方米兑水茎叶喷雾,然后浇水。叶面追施天达2116、生物硅肥、天然芸苔素、酿造米醋、地福来生物菌剂、爱丰腐殖酸等微肥。

在秧苗1.5叶期,稗草2—3叶期前,用10%千金6-9毫升/100平方米兑水4-5公斤茎叶处理,如秧田阔叶杂草较多时,选用48%排草丹0.15-0.22 毫升/平方米防除阔叶杂草,喷药后床温不能高于30℃,以免出现药害。

如果秧苗出现缺肥现象,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秧苗1.5叶期、2.5叶期各追肥一次,每次追纯氮1克/盘,即硫酸铵5克/盘(尿素2克/盘),将硫酸铵与适量过筛细土混拌均匀后撒施在秧田上,施肥后要立即喷一遍清水洗苗,以防化肥烧苗,追肥前不能浇水,以免床土含水太多,肥水渗不进去。

④第四个时期—第4叶伸长期(4.1—4.5):旱育大苗要经过这一关键时期,从4叶露尖到展开,约经6—8天,此期苗以离乳长大,进入炼苗后期,棚温不宜超过20℃,白天揭开,夜间覆盖。秧苗需水量增加,按照“三看”要求及时浇水,并注意防治立枯病,苗高控制在17厘米左右。

⑤移栽前准备期

管理重点是控水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棚布昼揭夜盖,通风炼苗。移栽前一天做好插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