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41071897.html,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

作者:贺先国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5年第09期

【摘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一是维护公共利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改善了公共服务的提供;二是保障公众的基本权利,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产生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公民权利的保障;三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将政府与社会治理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民众。

【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公共利益;公民权利;合作治理

中国各级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实践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也大多集中如下主题:概念的内涵与本质属性、相关理论依据、政府购买实践与经验教训。还属于概念引进、理论分析和经验提炼的阶段。借鉴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尝试从理论上剖析政府为什么要购买公共服务。

一、维护公共利益

维护公共利益是政府的重要职责。首先,从理论上来说,政府的角色是公共管理的主体,在现代社会,公共管理的本质体现为服务性,公权力的代表(即政府)的基本职能为公众提供基本服务。政府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体现为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方式,就打破了垄断,从外部引进了竞争机制。这样可以改善对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激励和约束机制,约束政府官员的行为,使得相关机构和政府官员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与社会公共利益目标相一致,在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倾向于节省开支,提高效率。从而实现社会个体与集体物品等稀缺性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财政资源正当合理配置。其次,在实践中,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体现为向社会组织,包括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并且越来越倾向于后者。因为非营利组织属于“第三部门”:一方面可以分担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另一方面接受了政府和公众的监督。著名的政治学家帕特南在《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中指出,在拥有大量社会组织的意大利北部地区,社会组织创建了富有创造性的医疗计划和工作培训中心,推动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的环保标准,建立发展了家庭护理。这些社会组织提供了公共服务,满足了本地居民的基本要求。通过参与到社会组织中,公民的不同利益可以被整合进对内发展成本地的公共利益,对外形成组织利益的集合,通过各种的社会网络和沟通渠道进行社区居民需求和利益的表达,获取政府的关注。总之,社会组织,特别是非营利组织成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可以更好地表达和促进公共利益。

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现代政治的根本理念是主张权利本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核心理论也是权利理论。自近代以来,许多学者都论述过这样的问题。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是洛克。简而言之,在当时的学者看来,政府的公共权力来自于民众。是民众为了共同利益而出让出来的权力。这一过程是

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05 公共管理学 论文题目: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 学生姓名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年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要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 评价项目 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选题正确 15 论点、论据 40 材料、数据 20 写作规范性 15 字数要求 10 论文编号:

服务型政府相关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且著书很多,我国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服务性政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论述。通过对这些文献著作的综合论述,来充任的认识和学习服务性政府相关研究的成果和最新进展。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将有一个提升。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国内研究

目录 前言 (1) 1 在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起源和发展方面 (1) 2 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方面 (2) 3 在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改革经验借鉴方面 (2) 4 在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背景动力和具体操作步骤方面 (3) 参考文献 (4)

前言 随着政府的不断改革、发展,国外的研究视野日益由“政府干预”转移到“政府失灵”、“政府能力与政府职能”等问题上来,兴起了“重塑政府”运动,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公共服务型政府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的分析。 服务型政府的研究是与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出现密不可分的,它有力地推动了“重塑政府运动”,弗雷德里克森(2003,P.12),认为,新公共行政学将社会公平注入传统的经济与效率目标。社会公平强调政府服务的公平、对市民需要的负责而不是对公共机构的负责以及公共项目经理应当对决策和项目执行负责任。新公共行政理论的主题是市民参与政策制定、邻居控制、分权与民主的工作环境,关键是授权、促进与适应。劳伦斯·琼斯和弗雷德·汤普森(1999,P.32)在《面向世纪的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一书中讨论了新公共管理改革战略的“五’,即公共部门管理改革的五个阶段或五个战略重构、血重建、重塑、重组、刊吐重思。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提出“重塑政府”运动,其目标是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并坚持顾客导向、结果控制、简化程序的原则。改革的基本内容是精简政府机构、裁减政府雇员、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以及推行绩效管理。拉塞尔·M·林登(2001, P. 58)在《无缝隙政府》一书中详述了再造的步骤,揭示了无缝隙政府不是全盘推翻现有的行政运作程序,不是以部门、职能为导向或以数量、规模为导向,而是以顾客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最新发展的是登哈特和珍妮特夫妇合著的《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提倡公共利益、公民权利、民主程序、公平和民主、回应性等理念,强调“公民优先”,在此基础上明确区分了“顾客满意”原则与“公民满意”原则,表达了一种对民主价值的全新关注。 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学者们分别从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起源和发展、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西方国家公共行政改革经验借鉴、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背景动力和具体操作步骤等各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 1 在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起源和发展方面

案例分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案例分析: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广州市政府目前在20个街道办进行购买社会服务试点,政府购买服务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社会福利与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社区矫正、劳动就业、医疗卫生、青少年教育、残障康复、婚姻家庭等领域。 第一家进社区的社工机构是广州阳光社会事务中心,设在越秀区建设街。它是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的5个教师发起成立的,理事成员全都是老师,理事长朱静君是系主任、副教授。 2009年年初,建设街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在市、区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大胆创新,以居民自治为切入点,向广州市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购买服务,建立了“建设街阳光社会工作站”,率先引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开展专业的社会服务。建设街阳光社会工作站成立后,在街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接收、发展了多名社工党员,并于2010年6月正式成立了“建设街阳光社会工作站党支部”,深入开展了“自律诚信比贡献,服务社会当先锋”行动。阳光社工站党组织和党员以低保低收入家庭、边缘困难家庭、失业人员、残疾人员和独居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以促进社区和谐与发展为服务目标,通过采取“四种方式”,推进“四个培育”,实现“三个转变”,并取得了可喜成效: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畅通了,社区的服务品质提升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增强了,自治意识和能力也提高了。 2009年阳光社会事务中心刚成立时,越秀区政府尝试性付给它28万元,用于购买建设街的社区自治服务。随后两年,中心获得了市、区两级财政超过500万元购买项目,专业社工由5人发展到40多人。2009年在30多个社工机构评估中获得第一名。 广州市民政局一位处长说,在购买服务之前,政府社会服务的具体事务,基本上都是交给社区居委会做,如果不将这些社会服务"外包"出去,居委会实际上是做不好的。一是居委会承担着社会治安、社会救助、就业再就业、计生等130多项管理和服务工作,居委会工作人员根本无暇开展有效服务;二是社区的专职社工缺乏专业的处理问题的手段和能力,有"专职",而无"专业";三是居委会被群众认为是"衙门",专职社工被认为是政府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无论好坏都经常受指责。而社工都是社会问题处理专家,同样的问题,他们的处理手法截然不同。 日前,湖南省邵东县综治办与邵东县保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夜间治安巡逻协议书》,将县城城区夜间治安防控承包给了保安公司。这在当地引起争议,并引发了关于把治安外包是否妥当的讨论。 如今,公共服务购买模式已是大势所趋,政府也由公共

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上) 课程的考试 (80分)

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上)课程的考试(8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中有关放权的内容不包括()。A.向个人放权 B.向地方放权 C.向社会放权 D.向市场放权 2. 在广东省培育社会组织的案例中,重点培育、优先发展的四类社会组织不包括()。 A.工商经济类社会组织 B.文化产业类社会组织 C.公益慈善类和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 D.城乡基层群众生活类社会组织 3. 本讲的案例中,加拿大哥伦比亚公共服务的提供形式不包括()。 A.联合生产 B.公司合作伙伴 C.宗教组织生产 D.赋予特许经营权 4. 根据本讲,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不包括()。 A.政府组织 B.国际组织 C.事业单位 D.非政府组织 二、多选( 共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公共服务委托的范围包括()。 A.教育 B.就业促进 C.社会保障 D.医疗卫生 2. 根据本讲,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概念是: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等承担 。A.社会组织

B.机构 C.事业单位 D.企业 三、判断( 共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落实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的要求。正确 错误 2. 在北京的案例中,北京市首先规定凡社会组织能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原则上不再设立新事业单位和新增事业编制。 正确 错误 3. 根据本讲,政府在志愿生产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资金支持。 正确 错误 4. 根据本讲,政府发放代金券也是加拿大哥伦比亚公共服务的提供形式之一。 正确 错误

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综述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传扬政府的“公共性”、“服务性”的本质,而非“掌舵”与效率,主张对“新公共管理”所倚的“政府再造”进行再造,从而回归政府的“公共服务”本质。新公共服务浪潮的兴起,对我国政府职能定位有深刻启示,建构现代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 1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这艘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它一经提出,便迅速兴起并大有替代新公共管理理论之势,推动掀起了新一轮公共管理改革浪潮。 2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提出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目的是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的途径,探索新的情况下政府改革的新路。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既全面涉及各级政府公务员的观念转变,更直接触及了政府政府部门的利益调整,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因此这是一次深刻的“政府革命”。我们应当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发生,自觉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质地推进政府转型。 3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几点原则性构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掀起了一股行政改革的浪潮,其重要价值导向之一就是实现由过去“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消极行政向“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积极性征转变,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理念。在我国,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了我国行政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目标。 虽然“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登哈特基于西方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典型美国式的民主价值理念和宪政体制的制度背景下提出来的,东西方在许多方面均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但如果我们摒弃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审视“新公共服务”理论。应该承认,“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价值观念和原则对于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极为现实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构建服务型政府对策分析

构建服务型政府对策分析 摘要 我国在近代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我国政府也因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进行了相应的变革。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把建设服务型政府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经人大批准而变成国家意志。这表明,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改革目标。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形势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首先,从构建的重要性方面阐述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其次,全方面总结归纳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主要内容,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再次,科学地提炼出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遵循的原则;最后从实践层面上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对策,从而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实践帮助。 文章分为五大部分:首先是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的意义、研究内容、论文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正文,正文包括四章。第一章介绍了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及其必要性;第二章是构建服务型政府主要内容。包括理论依托、工作宗旨、转换职能、改变观念、改进机制,全面、具体地归纳出其主要内容;第三章是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探索。包括问题思考、经验总结,以及遵循的基本原则三个方面;第四章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和谐社会机构改革

一、绪论 1.1研究由来 “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学者在21世纪前后提出的概念,也是中国学者面对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的急剧变化对新的政府管理模式进行的一次大胆探索。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同时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在2010年3月5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建设服务型政府单独作为一个章节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经人大批准而变成国家意志。这表明,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对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研究是近年来提出来的学术论题。但对于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国内众说不一。学界对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探讨主要是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一是从政府与公民关系转变角度进行研究;二是从政府职能历史演进角度进行研究;三是从政府职能结构调整角度进行研究;四是从政府工作方式转变角度进行研究。第一种研究角度从人本方面重新认识服务型政府,提出以人为本的社会形势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策略,具有丰富的而深刻的内涵。 近年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改革的共同目标。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因其特殊性,成为了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难点和瓶颈。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如何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政府权威,改善社会关系,保持党的领导的生命力,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前途和命运的一大主题。课题的研究旨在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可以参考和借鉴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帮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3研究综述 1.3.1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滞涨”现象,人们发现政府与市场一样,也可能出现失灵,而且政府失灵将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灾难,造成更大资源浪费。这就促使人们探讨国家干预失败的原因。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公共选择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James McGin Buchananjr.)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进行宪制改革,使政策方案在一个合理、科学的规则和程序中有效运行,避免决策失误;第二,在政府部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政府提供物品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第三,严格界定政府作用范围,实行有限政府;第四,以经济学为基础,主张在政府机构内部建立激励机制,使政府官员树立利润观念,并允许政府部门对节省成本的财政剩余具有某种处置权。 1.3.2国内研究 “服务型政府”的渊源虽然来自于西方理论,但是这一理念的明确提出和理论发展是与我国国情紧密联系的,并且根植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之中。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国家建设经验要求我们必须落脚于我国的政府建设的实践之中来探索我国政府体制转型的独特模式。2000年张康之在《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这篇文章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并很快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和研究。 在如何在现实层面构建服务型政府这一问题上,学者们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思路: 魏芙蓉和于新恒从政府的改革、创新作为突破口,分析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

政府购买服务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购买服务对政府职能转变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因是(A) A.政府购买服务转变了传统的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 B.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就是明确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职能应该是“划桨” C.政府需要组织公共服务的生产并亲自“划桨” D.政府不需要自己生产公共服务,应当将所有公共服务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承担 2.关于推进和规范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的主要政策依据是(D) A.十七届四中全会 B.十八届四中全会 C.十九届二中全会 D.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 3.以下对于政府购买服务与政府(对服务机构的)补助区别的错误表述是(C) A.政府补助通常附有一定的条件要求 B.服务机构经法定程序申请取得 C.政府补助所附条件要求必须与服务产出数量直接挂钩 D.政府补助所附条件要求未必与服务产出数量直接挂钩 4.政府购买服务与政府采购的关系是(A) A.政府购买服务适用于政府采购法律框架 B.政府采购适用于政府购买服务法律框架

C.政府采购与政府购买服务之间没有从属关系 D.政府采购从属于政府购买服务 5.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与政府采购主体的区别是(B) A.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比政府采购的主体范围更大 B.政府采购的主体比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范围更大 C.政府购买服务强调购买主体要承担服务职能 D.政府购买服务主体包括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6.政府购买服务与PPP在项目性质方面的区别是(B) A.PPP项目主要涉及无形的服务,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主要涉及有形的服务 B.PPP项目主要涉及公共工程建设及(或)运营,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主要涉及无形的服务 C.政府向养老院购买养老服务属于PPP项目 D.公共工程建设及(或)运营属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7.政府购买服务与PPP在政府支出责任方面的区别是(A) A.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遵循先有预算、后购买服务的原则 B.政府对政府购买服务支出占年度财政支出的比例作出限制 C.PPP项目遵循“先预算后采购”的原则 D.按照现行规定,本级政府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 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5% 8.关于政府购买服务与PPP在主体间关系和合同期限方面的错误表述是(D) A.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中,政府与服务机构单次合作期限较短,需要与年度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相匹配,通常为1年,按现行规定最长不超过3年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_政府创新

收稿日期:2004-12-01 作者简介:谢庆奎(1943—  ),男,安徽省全椒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重大项目“当代中国政府管理与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2001Z DX M810003。 重点研究基地论坛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政府创新 谢庆奎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北京100871) 摘 要:服务型政府是针对中国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而提出的新概念。服务型政府是民主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绩效政府。这是服务型政府的形态,也是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实现服务型政府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政府创新。政府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也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标语口号。政府创新是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只有通过政府创新,才能实现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才能最终建成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政府创新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919(2005)0120126207 一、服务型政府与政府创新 何谓服务型政府?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服务型政府首先是民主政府,即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予,政府的施政目标必须征得人民的同意,人民有权参与政府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政府为人民服务是天职,而且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以符合“人民政府”的神圣称号,并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其次,服务型政府是有限政府,即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是管制型政府,其权力是无限的,无孔不入,无限膨胀;而市场经济时代的政府应该就是服务型政府,为市场服务,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政府服务的内容是提供维护性的公共服务与完成为数不多的管制任务,并提供社会性的公共服务与必 要的公共设施。提供维护性公共服务和完成为数 不多的管制任务,是服务型政府的基石;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与必要的公共设施,是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体现。第三,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即政府 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所提供的服务负责,对人民的利益负责。对于政府的失职行为,人民有权对政府提出质询,追究责任,直至罢免政府官员。这与管制性政府的责任不清和责任心不强,以及人民的利益即使受到损害也无权并无法追究政府的责任形成鲜明的对照。第四,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即依法行政的政府。第五,服务型政府是绩效政府,即有效率和效益的政府。[1] 服务型政府是民主政府、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绩效政府。这是服务型政府的形态,也是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更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建设服务型政府被提上了日程。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观念更新、政府职能转变、民主与法制建设、 第42卷第1期2005年1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V ol.42,N o.1 Jan.2005

学习心得: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思考

学习心得: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思考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公共服务市场化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已在世界许多国家被确立为重要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我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起步时间较晚,相关的探索与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政府对购买服务工作十分重视,各地政府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加大购买服务的力度,拓展购买服务的范围,取得了较大突破和积极进展,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当前,政府购买服务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新理念,正被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日益广泛地实践于社会公共服务的多个领域,逐渐成为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总体看来仍处于起步和粗放式扩张阶段,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很多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是政府购买服务认识不够深入。尽管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但有些部门对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方式仍然缺乏充分认识。一是习惯于政府直接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思维定式,对社会力量的作用存在疑虑,认为有些工作政府自己能做,或者能组织志愿者去做,为什么还要花钱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因此对哪些工作应该推向市场交给社会力量,哪些应该留给政府自己,政府与社会力量的职能应该如何界定等问题没有深刻认识。二是认为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是

改革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一项创新,需要涉及局部和全局的各种关系,因此存在求稳怕乱、等待观望的思想,即使上级部门已经出台相关文件,也不敢积极推行、大胆尝试。三是担心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会造成权力资源减少,因此购买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二是实际操作制度规定不尽完善。现行政府采购品目中服务类项目范围过窄、政府购买服务与财政预算管理的衔接等问题,影响着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推进。《政府采购法》对政府购买服务无限制性规定,政府购买服务可在《政府采购法》制度框架下进行。但与货物采购相比,服务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大多具有无形、成本不确定、周期长、专业性较强等特点,特别是公共服务项目,不仅要考虑服务项目本身的管理和操作特点,还要涉及社会评价、社会效益,复杂程度较高,需要专门配套政策制度及时跟进,才能保证政府购买服务工作顺利进行。目前,中央和地方大多为原则性、指导性意见,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具体实施的制度规定亟待补充和完善。 三是购买服务的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目前政府部门在购买服务方面做得较多的是将部分职能转移给相关的行业协会,向行业协会支付一部分经费;其次是向社工组织购买社区服务;而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扶贫济困、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领域的购买服务尚不多见。受益对象以工商企业、城镇居民为主,而农民工、流动人员、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受益较少。 四是社会组织承接服务能力还不够强。一是专业化水平较低。目前,大多数社会组织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有些社会组织成员是下岗、失业和困难人员,缺乏现代服务理念和专业经验,也缺少学习培训渠道和机会。二是社会资源筹集能力较弱。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希望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将行政资源和社会

服务型政府概述

题目:服务型政府概述一、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梳理 (一)来源 ⒈政府存在的必要性 ⒉当代人的心理 ⒊笔者寻找的出路 (二)中西方现行服务型政府概述二、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要件 ⒈指导原则 ⒉自上而下的权威分配 ⒊开放的系统 (二)需求造就政府 ⒈服务型政府的含义 ⒉服务型政府的操作流程 (1)假设操作 ①输入输出机制 ②权利义务机制 (2)服务型政府操作可能解决的问题 ①腐败、集权、专制 ②时效性 ③政府不作为

服务型政府概述 [摘要] 怎样建设一个政府,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府,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或争论于政治家之中的话题,本文试图从理性思考的角度出发,探求一种最具合理性的政府模式。即“服务型政府”,故而选题的目的不是使文章为标题服务,而是为自己的话题找一个最为贴切的题目。为了说明该文章的独特性,笔者将在该文的主体之外简略介绍当代中西方各主流学派对服务型政府的认识以供读者参考和比较。[关键词] 权威; 需求; 服务型政府; 二次三层 一、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梳理 (一)来源 ⒈政府存在的必要性 由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民都处于一定的政府管理之下,没有一个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政府我们会处于怎样的境况,更好或者更糟?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没有政府的世界,那么有一个政府会是怎样?更好或者更糟?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政府的存在不是“规律、必然”,那么我们就有权利通过以上的比较来选择需不需要政府! 历史上各个国家都有“君权神授”或“上帝的选民”等之类为“权威”的来源,以此做为当时人民所信服的解释。随着人“自我”的发现,正如尼采所言“从中世纪的丧钟敲响以来,西方人的精神上似乎经历了两次重大发现,第一次是人的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将人的灵魂从神的虚幻光茫中拯救出来),第二次是‘自我’的发现

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意义

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既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应有之义,又是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必有环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即“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别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正确认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提供方式,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1)结合材料,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应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作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相关决议的依据。 答案(1)①市场和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②政府将适合市场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承担,遵循价值规律,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供求、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注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综合运用了经济手段、法律等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④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2)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②党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坚持

多源流理论与建设服务型政府

·· 作者简介:柳发根(1973—),男,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贵州师范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院讲师。陈秀珍(1974—),女,管理学硕士,怀化学院公共管理系讲师。摘要: 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困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因于政策议程设置的缺陷:政策制定者带着有色眼镜筛选政策问题,导致了部分政策不能落地生根,损害了服务型政府宗旨。多源流理论肯定了政策过程中的各方参与者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政策企业家在冲开政策之窗和推动问题被提上了政策议程的贡献。多源流理论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高度的理论契合性。为了使多源流理论成为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锐器,仍需重视公众利益的表达渠道和发挥智库的作用。 关键词:多源流理论,服务型政府,政策议程设立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4)02-0020-06 多源流理论与建设服务型政府 柳发根1,2, 陈秀珍3(1.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3.怀化学院公共管理系,湖南怀化418000) 一、政策议程设立维度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困境作为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理念,服务型政府完全不同于传统政府,它不是控制导向而是服务导向,不是效率导向而是公正导向,把工具效用与价值观照有机结合,包含着合作和信任整合机制,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行政程序的灵活性与合理性相统一,行政自由裁量权受道德制约,前瞻性地提供公共服务。[1](p11-13) 具体到政策制定的前阶段———议程设立领域,服务型政府要求其回归公共权力本质,充分考虑公民需求,尊重公民权利,以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为根本目标,及时、有效、高质量地回应公众需求,让反应公民权益的社会问题不断进入政策制定者的视野。然而,当前我国的政策制定模式,还受我国传统政治体制和思维模式的羁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诸多困境。 王绍光将我国政治决策过程中的议程设立概 括为以下模式: [2](p140-143) (1)关门模式。在这种模式里没有公众设置议程的位置,议程的提出者是决策自身,他们在决定议事日程时没有、或者认为没有必要争取大众的支持。(2)动员模式。在这一模式里,决策者提出议程,然后争取公众的支持。也就是说,先有政策议程,后有公众议程。(3)内参模式。在这一模式里,议程不是由决策者提出,而是由接近权力核心的智囊提出的。(4)借力模式。社会精英提出议程,公布于众并借助于公众舆论的压力使决策者接受其政策建议。(5)上书模式。通过给决策者写信,提出政策建议并通过决策者进行政策议程的方式。(6)外压模式。这是一种通过公众议程进入政府议程的模式。政策建议一般由政府系统以外的人提出,然后通过公众舆论的力量,使决策者改变旧议程,接受新议程。王绍光指出,关门模式和动员模式逐渐式微,内参模式成为常态,上书模式和借力模式时有所闻,外压模式频繁出现。这表明政策议程 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20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随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施行越来越近,同时也冒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会带来的后果,政府购买服务,其实是要改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要在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逐步落实公共服务政策由“直接干预、直接调控”变为“购买服务,有效监督”,使政府把公共服务工作的关键点放在可以有效的增强实施效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方面上,制定各方面的标准以及加大执法力度和了解人民群众的需要上面。为了使政府的职能移交得更加顺利以及真正做到提高切实有效的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运用现有资金与资源,增强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优化社会综合,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公共服务市场主体比公共部门具有更强的成本意识、更严格的管理和更灵活的反应能力,也就更能够促进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并降低成本。就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来管理,约束,使之更好地运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关键词公共服务;监管评估机制;资金;高效率;组织 ABSTRACT As the government purchase of public services to more and more closer to, and at the same time also emitted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a relevant legal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government purchasing service, is to reform the public service supply mechanism. To be on the basis of fully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actual step by step to carry out the policy of public service from \"direct intervention, direct control\" into \"buy services, effective supervision, the government put the public service work the key point in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n the aspect of making all aspects of the standard and intensify law enforcement and understand people's needs. In order to make the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over go more smoothly, and truly improve effective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more scientific, reasonable use of existing funds and resources,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public service supply, and optimize the society comprehensive,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The public service market main body was stronger than the public sector has the consciousness of cost, more strict management and flexible response ability, are more likely to promote competition,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and reduce costs. Will need to formulate relevant legal system to manage, constraints, and make it run better,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out norms or standards. KEY WORDS Public services; Supervision evaluation mechanism; Money; High efficiency; organization

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_唐晓阳

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 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 唐晓阳1王巍2 (1、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主任、教授;2、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摘要]新公共服务理论提出的公共管理策略是在批判官僚制行政和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规范意义的治理模型展现了当今学术界对效率、经济、效益等工具价值之外的社会价值的再次深度思考。最值得称道的是,新公共服务理论将公民置于公共管理活动的核心地位。鉴于此,新公共服务理论应该而且可以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理论;发展背景;主要观点;创新;启示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62(2009)01-0092-04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前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要解决如何建设的问题。我们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是多元的,可供借鉴的理论知识也不少。但从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发展脉络来看,以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学派的理论成果可以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发展背景 首先,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的超越。如何降低政治决策实现过程中的代理成本,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公共事务、维护统治秩序,如何通过技术方法的变革实现管理成本的压缩等等一直是行政学不孜不倦思考的核心问题。换言之,效率是公共行政学永恒的一个价值探索主题。与其说,传统公共行政的目标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经由环视民主模式和高层政治精英所厘定的体现公共利益的政治决策,还不如认为,它是执政的统治集团为了防止立法波动从而捍卫自己长期利益,稳定集团政策旨意的一套执行制度。而且,官僚制确立了公共行政过程中唯一的权力核心和稳定的行为规则,这从根本上保证了高层决策稳定而且是持续性地贯彻和落实。体现价值中立精神的行政管理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执政利益集团的长久利益,不至于因为政权的轮换而遭致后续的否决和替换。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从规则和独立合法权威的角度来看待政府和公共行政过程。所以,威尔逊“把行政过程与大众利益分离开,进而防止公众参与治理。人民不是作为民主过程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他们只不过就是政策目标,是可以通过激励或者惩罚而被操纵着去实现政策目标。” [1]87科学管理原则实现了对公共行政的控制意义。“开发最可预见、最有规律并且最正确的程序和规则,然后再利用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来保证组织内部成员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1]107所以说,官僚制理论指导下的传统行政发展很难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础。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实现对传统公共行政的超越,新公共服务理论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被提出。 其次,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新公共行政的更新。新公共行政和黑堡学派贡献的知识可以间接地折射出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无法包容的新现象。传统行政学致力于解释和发现,如何才能高效、经济地提供公共服务。新公共行政思潮对传统观点 92··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1期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 吴燕霞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内,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构建服务型政府对于我国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及其内涵,分析了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并提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政府转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88(2009)01-0092-05 服务型政府就是以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要为导向的政府。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南京、北京、重庆等地方政府率先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全国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开始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探索和实践。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使服务型政府建设由地方政府的探索性改革上升为国家意志。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责权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1]因此,我们要增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快我国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特征 所谓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内,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主体是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服务对象是公民、组织和社会,服务内容由民意决定,服务工作的最终评判在于民意。[2]服务型政府并不等同于“只要服务不要其他”,“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府需要而且必须全面履行其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公共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企业市场入位,协助社会自我管理归位,从而可以促进我国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基于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服务型政府有其自身显著的特征。 1、服务型政府是“以民为本”的政府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3月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期间指出:“管理就是服务,我们 收稿日期:2008-11-05 作者简介:吴燕霞,女,中共福建省委党校讲师。 ·92·

《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102号)

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 文号:财政部令第102号 发布日期:2020-01-22 《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已经2019年11月19日第一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刘昆 2020年1月3日 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行为,促进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供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购买服务,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将属于自身职责范围且适合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事项,按照政府采购方式和程序,交由符合条件的服务供应商承担,并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向其支付费用的行为。 第三条政府购买服务应当遵循预算约束、以事定费、公开择优、诚实信用、讲求绩效原则。 第四条财政部负责制定全国性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指导和监督各地区、各部门政府购买服务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政府购买服务管理。 第二章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 第五条各级国家机关是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 第六条依法成立的企业、社会组织(不含由财政拨款保障的群团组织),公益二类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具备条件的个人可以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 第七条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应当符合政府采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

购买主体可以结合购买服务项目的特点规定承接主体的具体条件,但不得违反政府采购法律、行政法规,以不合理的条件对承接主体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第八条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且由财政拨款保障的群团组织,不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 第三章购买内容和目录 第九条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包括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及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服务。 第十条以下各项不得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一)不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服务事项; (二)应当由政府直接履职的事项; (三)政府采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货物和工程,以及将工程和服务打包的项目; (四)融资行为; (五)购买主体的人员招、聘用,以劳务派遣方式用工,以及设置公益性岗位等事项; (六)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得作为政府购买服务内容的事项。 第十一条政府购买服务的具体范围和内容实行指导性目录管理,指导性目录依法予以公开。 第十二条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在中央和省两级实行分级管理,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分别制定本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各部门在本级指导性目录范围内编制本部门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省级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区情况确定省以下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的编制方式和程序。 第十三条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政府职能转变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的要求,编制、调整指导性目录。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发展过程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发展过程 20世纪80年代,在新管理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西方大部分发达国家均出现了大规模的“政府再造’,运动,在此过程中,西方社会政府规制理念的变化为服务型政府的培育提供了沃土。有的学者认为“在两方的行政话语中,他们谈论的是公共服务,不是服务型政府”③。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认西方的某些政治学理论和公共行政理论是服务型政府的源头活水。这些理论包括主张以企业家精神重塑政府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以公民服务为核心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和主张加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的“治理理论”,还有后来出现的以主张还政于民的“善治理论”和“后工业社会理论”等成为当今社会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然而,新公共管理存在理论上经济人的缺陷,新公共服务理论虽然巧妙地避开了这个问题,但是对公共服务推定的本身仍显不足。治理理论和善治理论重新强调政府职能的有限性,力图构建起政府与民众、社会及其他组织共同治理国家的模式,但这种治理理论或者说是全球治理理论削弱了国家主权和主权政府在国内和国际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客观上有可能为强国和跨国公司干涉别国内政提供理论上的支持。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商所提倡的后工业社会理论认为即将到来的后工业社会的中心是服务、职业和技术的服务④。后工业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成为最霞要的资源,而知识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政府只有提供充足优质的服务,才能调动个体的创造性,这一点对管理型或日管制型政府模式提出了挑战。服务型政府在本质上是后工业社会的治理模式,目前除部分西方国家外,大多数国家还处于或即将处于现代化进程中,还不能完全建成服务型政府。但是,服务型政府也不是如柏拉图所说的理想困,遥不可及,而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政府目标。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服务型政府终究成为人类社会普遍的政府模式。 在我国张康之于2000年《行政论坛》第4期上刊发了的《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一文,首次使用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与统治型、管理型相对的一种行政模式。显然,这是从政府治理模式的角度定位的。国家行政学院的刘熙瑞教授提出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里,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①,这是从政府职能和角色定位维度界定的。此外,北京大学谢庆奎教授从目标导向角度将服务型政府界定为民主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绩效政府②。 随着我国加入了WTO以后,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它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向,又是我国加入WTO,融入全球化进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