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比热容的测定

液体比热容的测定
液体比热容的测定

课 题液体比热容的测定

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物理天平和量热器的使用方法。

2、学会用电流量热器法测定液体的比热容。

3、分析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减小误差的措施和方法。

重 难 点1、物理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2、电流量热器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提问、讨论、操作相结合。

学 时3学时。

一、前言

物质的比热容定义为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其单位为。常见测定液体比热容的方法有电流量热器法、冷却法、辐射法等,本实验将采用电流量热器法测定水的比热容。

二、实验仪器

IT-1型电流量热器、DM-T型数字温度计、WYT-20型直流稳压电源、DM-A2型数字电流表、BX7-12型滑线变阻器、TW-1型物理天平、电子式秒表、单刀开关、连接导线。

三、实验原理

如图一所示,量热器中装有质量为m、比热容为c的待测液体。通电后在t秒内电阻丝R所产生热量为:

(1)待测液体、玻璃内筒、铜电极、铜搅拌器吸收电阻R释放的热量后,温度升高。设玻璃内筒质量为,比热容为,铜电极和铜搅拌器总质量为,比热容为,系统达到热平衡时初温为,加热终了达到热平衡时末温为,则有系统吸热:

(2)因,故有:

(3)解得待测液体的比热容为:

(4)实验中只需测得(4)式右边各物理量,就可求得待测液体的比热容。

四、实验仪器简介

1、量热器

量热器结构如图一所示,1和2为铜电极,3为加热电阻丝,待测液体4盛于玻璃内筒6之中,8为泡沫绝热层,9为绝热盖板,10为搅拌器。由于内筒被绝热层8和绝热盖板9隔开,故被测液体、内筒、铜电极、搅拌器所构成的热力学系统与外界由热传导和空气对流所产生的热量交换很小,又由于量热器外壳为光滑金属表面,发射或吸收热辐射的能力较低,可以认为量热系统和外界因辐射所交换的能量也很小。因此在实验中,量热系统可以近似当作一个孤立系统。

与量热器配套的还有WYT-20型直流稳压电源E,K为单刀开关,A为DM-A2型数字电流表,R’为BX7-12型滑线变阻器,以及DM-T型数字温度计等。

2、物理天平

物理天平的结构如图二所示,在使用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确认天平的称量和最小分度值。称量是指天平容许称量的最大质量;而最小分度值是指天平能够准确称量的最小质量(有时也称为感量)。本实验所使用的T W-1型物理天平称量为1000g,感量为0.05g。

图二

2)称量前要对天平调节所谓“两平”。即首先通过调节底座水平螺丝1,使天平底板上水准器的小气泡位于水准器中心,此时底座处于水平位置。然后再校准天平空载时横梁7平衡,通过调节平衡螺母8,转动开关旋钮15,观察指针9的偏转,直到使指针处于读数标牌的正中,此时横梁平衡。(注意调节平衡螺母时,游码6应当位于最左边零刻度处。)

3)为了保护好物理天平横梁上的刀口,操作天平时必须遵守“抬起观察放下操作”的原则。即当旋转开关15抬起横梁时,只能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而不能在此时往天平托盘上增减砝码,或是拿放物体,或是调节平衡螺母等,若要进行这些操作,必须先要旋转开关15使横梁落下,平稳的落在支架上。

4)一般应按“左物右码”操作。但有时为了消除天平不等臂的系统误差,也交换物体和砝码的位置再称一次,取两次的几何平均值为作物体质量的测量值。

5)增减砝码按由大到小顺序;取砝码应用专用镊子。游码在称量1g以下的质量时很方便,但须注意游码刻度的读法,每小格表示0.05g 的质量,不到一小格的需要估读。

五、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1、按照图一连接电路。注意将开关K断开。

2、用物理天平称出量热器内筒玻璃杯的质量。

3、给玻璃杯加入约2/3玻璃杯容积的水,再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水的共同质量。

4、将盛有待测液体的玻璃杯放入量热器中,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出,盖好绝热盖子。

5、打开电源,调节电源电压到15V,合上开关,观察电流表,调节滑线变阻器,使电流在1A左右。然后断开开关,轻轻搅动搅拌器,读出温度计的初温。

6、合上开关给液体加热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

7、搅动搅拌器使整个量热器内各处温度均匀,待温度升高时,断开电源,同时停止计时,记下末温。

六、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温度传感器不要插入水里太深,插到水面以下即可。

2、测初温前要充分搅拌,使量热器内部各部分之间有相同的温度。

3、加热过程中搅拌也不需要过于频繁和剧烈,因为过于激烈搅拌会对液体做功,摩擦生热,产生实验误差。

4、断开电源后立刻停表,但不应马上读出末温,应当继续搅拌,同时观察温度计读数的变化,取温度计读数的最大值作为末温。

5、在加热过程中,如果电流表读数在微小范围内波动,观察找出波动范围,并记下电流在时间上的分布,取其时间上的加权平均值作为电流值读数。

6、实验完毕应该将玻璃杯中的水倒掉,并将电极上的水擦干,以

免腐蚀电极。

七、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

1、实验室给出数据:

电阻丝电阻:

铜电极和铜搅拌器共同质量:

铜的比热容:

玻璃的比热容:

2、测量数据

玻璃杯质量:

玻璃杯和水的共同质量:

水的质量:

电阻丝电流:

量热器初温:

量热器末温:

加热时间:

3、水的比热容

4、不确定度计算

由于本实验中所有物理量均为单次测量值,故不考虑A类不确定度,只计算B类不确定度。另外电阻、玻璃比热容以及铜的比热容的不确定度忽略不计。

对于所有质量测量值,取不确定度为:

(g)

对于电子式秒表,其最小分度值为,故其时间不确定度为:

(s)

对于数字式电流表,其最小分度值为,故其电流不确定度为:

(A)

对于数字式温度计,其最小分度值为,故温度的不确定度为:

由(4)式可以求得水比热容的不确定度为:

得水的比热容的测量结果表达式为:

5、相对误差

取时水的比热容的公认值为:,求得水的比热容测量值的相对误差为:

八、预习思考题

1、如何准确地测量量热系统的初温和末温?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2、在实验过程中量热系统的热量是否有损失?分析热量损失的途径以及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九、课后思考题

1、分析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少这些误差?

2、本实验还有那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注:此实验报告只限当时器材所编,如与你所做有所差别,也在所难免,但还是希望能帮上你的忙! 时间:2011年

测定水的汽化热

实验名称测定水的汽化热 一、前言 物质由液态向气态转化的过程称为汽化。在液体中总有一些运动速率大(即动能大)的分子飞离表面而成为气体分子,随着这些高速分子的逸出,液体的温度将要下降。若要保持温度不变,就需要外界不断的供给能量。定义单位质量的液体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转化为气体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液体的汽化热。 液体的汽化热不但和液体的种类有关,而且和汽化时的温度有关,因为温度升高,液相中分子和气相分子的能量差别将逐渐减小,因而温度升高,液体的汽化热减小。 二、教学目的 1、学习用混合量热法测定水的汽化热。 2、了解一种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抵偿法。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选择测量温度的方法和时机。 2、严格按操作要求将蒸汽导入量热器。 四、实验原理 在一定的外部压强下,液体总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沸腾,在沸腾过程中,虽然对它继续加热,但液体的温度并不升高。可见,在把液体变成汽体时,要吸收热量。为此引进汽化热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在一定温度及压强下,单位质量的液体变成同温度的 汽所需要的热量,即:L Q m 反过来,当汽体重新凝结成液体时就会放出热量。所放出的热量跟等量的液体在同一条件下汽化时所吸收的热量相同。即:汽化热=凝结热 由此,本实验通过测定出水蒸汽在常压条件下凝结热,从而根据上式,间接得到水在沸点(100℃)时的汽化热。

θ t 1 蒸汽从发生器出来,经玻璃管进入量热器内筒中凝结成水,放出热量,使量热器内筒和水的温度由初温1t 升到θ,设凝结成水的蒸汽质量为m ,蒸汽由2t ℃变到θ℃的有个中间转化过程,那就是2t ℃的水蒸气首先转化成2t ℃的水,这时要放出热量,即凝结热mL ;然后2t ℃的水再与冷水混合,最终达到热平衡,平衡温度为θ℃,这时要放出热量2()c m t θ-水, 则总的放热量就是 2()Q mL c m t θ=+-放水 设量热器和水的质量分别为1m 、M ,比热分别为1c 、c 。则量热器、水所得到的热量(不考虑系统的对外散热): 111()()Q m c Mc t θ=+-吸 式中由热平衡方程式 吸 放Q Q = 则 1112()()() m c cM t mc t L m θθ+---= (1) 【散热修正】:上述讨论是假定量热器与外界无热量交换时的结论.实际上只要有温度的差异就必然要有热交换存在,因此必须考虑如何防止散热或对散热进行修正。 本实验中热量的散失主要是蒸汽通入盛有水的量热器中,混合过程中量热器向外散失的热量,由此造成混合前水的初温与混合后水的终温不易测准.为此,根据牛顿冷却定律来修正温度。 在实验中作出水的温度-时间曲线,如图ABGCD 所示,AB 段表示混合前量热器及水的缓慢升温过程(由于其温度比室温低引起的);BC 段表示混合过程;CD 段表示混合后的冷却过程.过G 点作与时间轴垂直的一条直线交AB 、CD 的延长线于E 和F 点,使面积BEG 与面积CFG 相等,这样,E 和F 点对应的温度就是热交换进行无限快时的温度,即没有热量散失时混合前、后的初温t 1和终温θ (隔5~10s 测一个点)。 五、实验仪器 通DM-T 数字温度计、LH-1量热器、WL-1物理天平、蒸馏烧瓶、电炉、秒表、毛巾等。

常见物质比热容

常用液体、固体比重-比热表 名称相态比重15.6至21℃比热15.6时kJ/Kg℃树脂液 1.3 乙酸100% 液 1.05 2.01 乙酸10% 液 1.01 4.02 丙酮100% 液0.78 2.15 醇含乙醇95% 液0.81 2.51 醇含乙醇90% 液0.82 2.72 铝固 2.64 0.96 氨100% 液0.61 4.61 氨26% 液0.9 4.19 Aroclor 液 1.44 1.17 石棉板固0.88 0.8 沥青液 1 1.76 固体沥青固 1.1-1.5 0.92-1.67 苯液0.84 1.72 砖墙固 1.0-2.0 0.92 盐水-氯化钙25% 液 1.23 2.89 盐水-氯化钠25% 液 1.19 3.29 干粘土固 1.9-2.4 0.94 煤固 1.2-1.8 1.09-1.55(4℃)煤焦油固 1.2 1.47 固体焦固 1.0-1.4 1.11 铜固8.82 0.42 软木固0.25 2.01 棉固 1.5 1.34 棉籽油液0.95 1.97 导热姆A 液0.99 2.64 导热姆C 液 1.1 1.747-2.72 乙二酸液 1.11 2.43 脂肪酸-软脂液0.85 2.73 脂肪酸-硬脂液0.84 2.3 鲜鱼固 3.14-3.43 鲜水果固 3.35-3.68 汽油液0.73 2.22 耐热玻璃固 2.25 0.84

玻璃棉固0.072 0.66 胶,2份水1份干胶液 1.09 3.73 甘油100%(丙三醇)液 1.26 2.43 蜂蜜液 1.42 盐酸31.55%(氯化)液 1.15 2.51 盐酸10%(氯化)液 1.05 3.14 冰固0.9 2.09 冰淇淋固 2.93 猪油固0.92 2.68 铅固11.34 0.13 皮革固0.86-1.02 1.51 亚麻油液0.93 1.84 氧化镁85% 液0.208 1.13 枫树浆液/ 2.01 鲜猪肉固/ 3.27 牛奶液 1.03 3.77-3.89 镍固8.9 0.46 硝酸95% 液 1.05 2.09 硝酸60% 液 1.37 2.68 硝酸10% 液 1.05 3.77 1#燃油(煤油)液0.81 1.97 2#燃油液0.86 1.84 3#燃油液0.88 1.8 4#燃油液0.9 1.76 5#燃油液0.93 1.72 6#燃油液0.95 1.67 API中部原油液0.85 1.84 API汽油液0.88 1.76 纸固 1.7-1.15 1.88 石蜡固0.86-0.91 2.6 熔融石蜡液0.9 2.89 酚(碳酸)液 1.07 2.34 磷酸20% 液 1.11 3.56 磷酸10% 液 1.05 3.89 邻苯二酸酐液 1.53 0.97 硫化橡胶固 1.10 1.74

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报告(实验数据及其处理)

007 实验报告 评分: 课程: ******** 学期: ***** 指导老师: **** 年级专业: ***** 学号:****** 姓名:!习惯一个人007 实验3-5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 2. 观察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3. 学习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测量仪器如图4-6-1所示。1为进气活塞C 1,2 为放气活塞C 2,3为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4为气体压力传感器探头。实验时先关闭活塞C 2,将原处于环境大气压强为P 0、室温为T 0的空气经活塞C 1送入贮气瓶B 内,这时瓶内空气压强增大,温度升高。关闭活塞C 1,待瓶内空气稳定后,瓶内空气达到状态Ⅰ(101,,V T P ) ,V 1为贮气瓶容积。 然后突然打开阀门C 2,使瓶内空气与周围大气相通,到达状态Ⅱ(),,220V T P 后,迅速关闭活塞C 2。由于放气过程很短,可认为气体经历了一个绝热膨胀过程,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温度降低。绝热膨胀过程应满足下述方程 r r o r o r T p T p 1 1 11 --= (3-5-2) 在关闭活塞C 2之后,贮气瓶内气体温度将升高,当升到温度T 0时,原气体的状态为Ⅰ(101,,V T P )改变为状态Ⅲ(202,,V T P ) ,两个状态应满足如下关系: 0 21T p T p o = (3-5-3) 由(3-5-2)式和(3-5-3)式,可得 )lg /(lg )lg (lg 1210P P P P --=γ (3-5-4) 利用(3-5-4)式可以通过测量P 0、P 1和P 2值,求得空气的比热容比γ值。

金属比热容测定

热学实验论文 。混合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 物质比热容的测量属于量热学范围,由于量热实验的误差一般较大,所以要做好量热实验必须仔细分析产生各种误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设法减小误差。 测定固体或液体的比热容,在温度变化不太大时常用混合量热法、冷却法、电流量热器法。本实验用混合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热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用混合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的方法; 2. 学习一种修正系统散热的方法。 二、仪器及用具 量热器,水银温度计,物理天平,待测金属粒,停表,量筒,烧杯及电加热器等。 三、实验原理 1. 用热平衡原理侧比热容 在一个与环境没有热交换的孤立系统中,质量为m 的物体,当它的温度由最初平衡态0θ变化到新的平衡态i θ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 为 )(0θθ-=i mc Q (1) 式中mc 称为该物体的热容,c 称为物体的比热容,单位为J/(kg·K )。 用混合法测定固体比热容的原理是热平衡原理。把不同温度的物体混合在一起时,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如果与外界没有任何热交换,则他们最终达到均匀、稳定的平衡温度,这时称系统达到了热平衡。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1Q 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2Q 相等,即 1Q =2Q (2) 本实验的高温部分由量热器内筒、搅拌器、水银温度计和热水等组成,而处于室温的金属粒为系统的低温部分。设量热器内筒和搅拌器(二者为同种材料制成)的质量为1m ,比热容为1c ;热水质量为2m ,比热容为2c ;水银温度计的质量为3m ,比热容为3c ,它们的共同

温度为1θ。待测金属粒的质量为M ,比热容为c ,温度与室温0θ相同。将适量金属粒倒入量热器内筒中,经过搅拌后,系统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为2θ。假设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热交换,则根据式(2)可知,实验系统的热平衡方程为 )())((022*******θθθθ-=-++Mc c m c m c m (3) 式中33c m 为温度计的热容,其值用1.92V(J/K)表示,这里的V 表示温度计浸入水中部分的 体积,单位用3cm 。于是,式(3)可写成 )())(92.1(02212211θθθθ-=-++Mc V c m c m 则金属粒的比热容c 为 )() )(92.1(02212211θθθθ--++=M V c m c m c (4) 式中M 、1m 、2m 均可由天平称衡;V 可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测出;1c 、2c 查书后附录二或由实验室给出,0θ为室温。若能知道1θ和2θ的值,便可计算出金属粒的比热容c 。下面通过修正系统散热误差的方法求出1θ和2θ的值。 2. 系统散热误差的修正(面积补偿法) 在热学实验中,系统不可能完全绝热,必然存在着散热现象,因此,必须对系统的散热进行修正。修正散热的方法之一就是对温度进行修正,其方法是通过作图用外推法求出实验系统的高温部分(量热器内筒、热水、搅拌器、水银温度计等)混合前的温度1θ以及混合后系统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2θ。图2-25所示的是实验系统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中AB 段是未投入金属粒前系统的散热温度变化曲线; B 点对应的时刻为金属粒投入热水中的时刻。B C 段是金属粒投入量热器热水中以后,系统进行热交换过程的散热曲线;C D 段是系统内热交换达到热平衡后的散热温度变化曲线。在BC 段实际上同时进行着两个过程,一是由于系统向空气散热而导致热水温度下降,二是由于金属粒投入后的吸热效应而使热水温度下降。现在就来考虑在有热量损失的情况下,应用面积补偿法,求出由于投入金属粒而使水温降低的实际数值。其具体做法是:在曲线上过对应于室温0θ的点G 作垂直横轴的直线,然后延长AB 到 E ,延长DC 到 F ,使BE G 面积等于GFC 面积,这样在BEGFC 和BGC 这两条图线各自相应的过程中所损失的热量是相等的,因而可将原来的BGC 过程等

冰的熔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定冰的熔解热 一、前言 物质从固相转变为液相的相变过程称为熔解。一定压强下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对于晶体而言,熔解是组成物质的粒子由规则排列向不规则排列的过程,破坏晶体的点阵结构需要能量,因此,晶体在熔解过程中虽吸收能量,但其温度却保持不变。物质的某种晶体熔解成为同温度的液体所吸收的能量,叫做该晶体的熔解潜热。 二、实验目的 1、学习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2、应用有物态变化时的热交换定律来计算冰的溶解热。 3、了解一种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抵偿法。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其基本做法如下:把待测系统A和一个已知热容的系统B混合起来,并设法使它们形成一个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孤立系统C (C=A+B).这样A(或B)所放出的热量,全部为B(或A)所吸收。因为已知热容的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Q,是可以由其温度的改变△T 和热容C计算出来,即Q = C△T,因此待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也就知道了。 实验时,量热器装有热水(约高于室温10℃,占内筒容积1/2),然后放入适量冰块, 冰溶解后混合系统将达到热平衡。此过程中,原实验系统放热,设为Q 放 ,冰吸热溶成水, 继续吸热使系统达到热平衡温度,设吸收的总热量为Q 吸 。 因为是孤立系统,则有Q 放= Q 吸 (1) 设混合前实验系统的温度为T1,其中热水质量为m1(比热容为c1),内筒的质量为m2(比热容为c2),搅拌器的质量为m3(比热容为c3)。冰的质量为M(冰的温度和冰的熔点均认为是0℃,设为T0),数字温度计浸入水中的部分放出的热量忽略不计。设混合后系统达到热平衡的温度为T℃(此时应低于室温10℃左右),冰的溶解热由L表示,

液体比汽化热测定实验报告

梧州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成绩:指导教师: 专业:班别:实验时间: 实验人:学号:同组实验人: 实验名称:液体比汽化热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水的气化过程,掌握测量水的比汽化热的方法 实验仪器:比汽化热测量仪(HLD-YIQ-П型) 实验原理: 通常定义单位质量的液体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转化为气体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液体的比汽化热。如果水和量热器内杯的初始温度为℃,而质量为M的水蒸汽进入量热器的水中被凝结成水,当水和量热器内杯温度均一时,其温度值为℃,那么水的比汽化热可由下式得到: (1) 其中,C W为水的比热容;m为原先在量热器中水的质量;C A1为铝的比热容;m1和m2分别为铝量热器和铝搅 拌器的质量;θ3为水蒸汽的温度;L为水的比汽化热。 【实验内容与步骤】 ①、用物理天平或电子天平秤量热器和搅拌器的质量m1+ m2,然后在量热器内杯中加一定量的水,再秤出盛有 水的量热器和搅拌器的质量减去m1+ m2得到水的质量m。 ②、将盛有水的量热器内杯放在冰块上,预冷却到室温以下较低的温度。但被冷却水的温度需高于环境的露点, 如果低于露点,则实验过程中量热器内杯外表有可能凝结上薄水层,从而释放出热量,影响测量结果。 将预冷过的内杯放还量热器内再放在水蒸汽管下,使通汽橡皮管插入水中约1厘米深,注意汽管不宜插入太深以防止通汽管被堵塞。 ③、将盛有水的烧杯加热,开始加热时可以通过温控电位器顺时针调到底,此时瓶盖移去,使低于100℃的水 蒸汽从瓶口逸出。当烧杯内水沸腾时可以由温控器调节,保证水蒸汽输入量热器的速率符合实验要求。 这时要首先读下温度仪的数值θ1。接着把瓶盖盖好继续让水沸腾向量热器的水中通蒸汽并搅拌量热器内的水,通过时间长短,以尽可能使量热器中水的末温度θ2与室温的温差同室温与初温θ1差值相近(如室温为28℃,θ1为10℃,则Δθ=18℃,θ2应为28℃+18℃=46℃),这样可使实验过程中量热器内杯与外界热交换相抵消。 ④、停止电炉通电,并打开瓶盖不再向量热器通汽,继续搅拌量热器内杯的水,读出水和内杯的末温度θ2。 再一次秤量出量热器内杯水的总质量M总。经过计算,求得量热器中水蒸汽的质量。(M0为未通汽前,量热器内杯、搅拌器和水的总质量) ⑤、将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代入公式(1),即: 求得水在100℃时的比汽化热L。 【数据记录与处理】

液体比热容的测定

课 题液体比热容的测定 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物理天平和量热器的使用方法。 2、学会用电流量热器法测定液体的比热容。 3、分析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提出减小误差的措施和方法。 重 难 点1、物理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2、电流量热器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提问、讨论、操作相结合。 学 时3学时。 一、前言 物质的比热容定义为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K时所吸收的热量,其单位为。常见测定液体比热容的方法有电流量热器法、冷却法、辐射法等,本实验将采用电流量热器法测定水的比热容。 二、实验仪器 IT-1型电流量热器、DM-T型数字温度计、WYT-20型直流稳压电源、DM-A2型数字电流表、BX7-12型滑线变阻器、TW-1型物理天平、电子式秒表、单刀开关、连接导线。 三、实验原理 如图一所示,量热器中装有质量为m、比热容为c的待测液体。通电后在t秒内电阻丝R所产生热量为: (1)待测液体、玻璃内筒、铜电极、铜搅拌器吸收电阻R释放的热量后,温度升高。设玻璃内筒质量为,比热容为,铜电极和铜搅拌器总质量为,比热容为,系统达到热平衡时初温为,加热终了达到热平衡时末温为,则有系统吸热:

(2)因,故有: (3)解得待测液体的比热容为: (4)实验中只需测得(4)式右边各物理量,就可求得待测液体的比热容。 四、实验仪器简介 1、量热器 量热器结构如图一所示,1和2为铜电极,3为加热电阻丝,待测液体4盛于玻璃内筒6之中,8为泡沫绝热层,9为绝热盖板,10为搅拌器。由于内筒被绝热层8和绝热盖板9隔开,故被测液体、内筒、铜电极、搅拌器所构成的热力学系统与外界由热传导和空气对流所产生的热量交换很小,又由于量热器外壳为光滑金属表面,发射或吸收热辐射的能力较低,可以认为量热系统和外界因辐射所交换的能量也很小。因此在实验中,量热系统可以近似当作一个孤立系统。 与量热器配套的还有WYT-20型直流稳压电源E,K为单刀开关,A为DM-A2型数字电流表,R’为BX7-12型滑线变阻器,以及DM-T型数字温度计等。 2、物理天平

实验5电热法测量油品的比热容

实验5 电热法测量油品的比热容 ――设计性实验(一) 功和热长期被看作是互不相关的两个独立概念,直到伦福德提出“热本质上是一种运动”的观点后,才将两者联系起来。后来焦耳做了大量的工作,测量了功转化为热量的数值即热功当量,使人们对功和热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物质的比热容是量热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特别是在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散热因素多而且不易控制和测量,热学实验的精度往往较低,因此为了做好热学实验,必须学会分析产生各种误差的原因,找出改进的方法。 测量比热容有很多方法,如混合法、冷却法、电热法、比较法等。本实验根据焦耳定律采用电热法测量油品的比热容。 【预习提示】 本实验是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认真准备以下实验事项,并设计好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1.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电热法测量液体比热容时需要直接测量哪些物理量? 2.为了尽可能减少系统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实验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3.实验中怎样准确测量液体的末温度? 4.测量油品质量应在什么时间测量最佳? 5.如何确定加热功率的大小? 6.冷却油品需要多少时间为最佳? 7.系统中吸收热量的有哪几部分? 8.根据给定实验器材、实验原理提示和实验内容要求,设计出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拟定数 据记录表格。 【实验目的】 1.学会电流量热器的使用方法。 2.学习电热法测量液体比热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巩固对热功当量和焦耳定律的理解。 3.了解热学实验中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因素,掌握减小或消除线性系统误差的对称测量法。 4.学会用电热法测量油品的比热容。 【实验内容与要求】 1.必做内容 (1)选择油品合适的初温和末温。将盛油品的内筒放到冰箱内冷却至比室温低5~6℃,作为油品的初温T1。 79

空气比热容比和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

实验二 空气比热容比和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 (一)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实验简介】 空气的比热容比γ又称气体的绝热指数,是系统在热力学过程中的重要参量。测定γ值在研究气体系统的内能,气体分子的热运动以及分子内部的运动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气体系统作绝热压缩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反之绝热膨胀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制冷设备正是利用系统的绝热膨胀来获得低温的。除此以外,测定比热容比还可以研究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由上可见,测定气体的比热容比是一个重要的实验。本实验采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γ值。 【实验目的】 1、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2、观察热力学过程中系统的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3、学习使用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和福廷式气压计。 【实验仪器】 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FD —NCD 型,包括主机,10升集气瓶连橡皮塞和活塞,打气球,硅压力传感器及同轴电缆,AD590温度传感器及电缆)、低压直流电源(VD1710—3A )、电阻箱(或 5K Ω定值标准电阻)、福廷式气压计(共用)。 【实验原理】 1、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有 PV γ=恒量,P V C C γ=叫做理想气体 的比热容比或绝热指数。P C 和V C 分别是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和定体摩尔热容,二者之间的关系为 P V C C R -=(R 为普适气体恒量) 2、如图所示,关闭集气瓶上的活塞2C ,打开1C ,用打气球缓慢而稳定地将空气打入集气瓶内,瓶内空气的压强逐渐增大,温度逐渐升高。当压强增大到一定值时,关闭1C ,停止打气。待集气瓶内的温度降至室温0T 状态稳定时,这时瓶内气体处处密度均匀,压力均匀,温度均匀。 图一 1、进气活塞1 C ; 2、放气活塞2 C ; 3、AD590温度传感器; 4、气体压力传感器; 5、打气球。 A.压强测量端 B.压强信号电压调零旋钮 C.温度测量端 D.压强信号电压窗 E.温度信号电压窗 图二.(主机) 图三.(电路图) ) )

实验6液体比热容的测定

实验6 液体比热容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会用比较测量法测液体的比热容。 [实验仪器] 相同量热器具2只,相同电阻丝2只,温度计(精确到0.1℃,范围为0~50℃),物理天平,小量筒,电源,待测液体。 【实验原理】 ⒈实验装置。 在两个相同的量热器1和2中,分别盛有质量为1m 和2m 的两种液体,其比热容各为1c 和2c 。在两种液体中分别安装电阻值相等的电阻丝,如图所示。 ⒉测量方法。 电路接通后,即电流流过电阻丝R ,设通过时间t 秒所产生的热量为Q 。假设电流通过电阻丝R 所产生的热量Q 全部被液体、量热器内筒、搅拌器和温度计浸入液体中的部分所吸收,并升高温度。若量热器具1和2的热容(包括搅拌器、温度计、内筒及电阻丝)各为1s C 和2s C ,加热前的初始温度各为1T 和2T ,经加热后,终温各为'1T 和'2T ,则可求得在量热器1和2中,电阻丝R 所产生的热量分别为 ()()1'11111T T C m c Q s -+= (1) ()() 2'22222T T C m c Q s -+= (2) 由21Q Q =解得 ()?? ????---+=11'12'2222111s s C T T T T C m c m c (3) 可见,若第二种液体比热容2c 为已知,则只要测得1m 、2m 、1T 、2T 、'1T 和'2T 并代 入(3)式,便可求得待测液体1的比热容1c 。 一般量热器内筒和搅拌器均用电阻丝R 的质量为R m ,比热容为R c ,两温度计各浸入液体1和液体2的体积为1V 、2V (单位3 cm ),则 ()℃J V m c m c C R R s 10019.1++= ()℃J V m c m c C R R s 20029.1++= 【内容要求】 ⒈测出量热器内筒及搅拌器质量0m 。

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报告及数据

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报告及数据课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 1、学习测定空气比热容比的方法。题 教学目 2、熟练掌握物理天平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的 法。 3、熟练掌握直接测量值和间接测量值不确定度 重难 1、物理天平的调节和使用。的计算。 点 2、各物理量不确定度的计算。 教学方讲授、演示、提问、讨论、操作相结合。 学 3学时。法 时 一、前言 气体的定压比热容和定体比热容的比值称为比热容比。气体的值在许多热力学过程特别是绝热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由气体动理论可知,理想气体的值为: (1) 式中为气体分子的自由度,对于单原子分子 ;对于双原子刚性分子, ;对于多原子刚性分子,。实验中气体的比热容比常通过绝热膨胀法、绝热压缩法等方法来测定。本实验将采用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即通过测定小球在储气瓶玻璃管中的振动周期来计算空气的值。 二、实验仪器 FB212型气体比热容比测定仪、支撑架、小型气泵、TW-1型物理天平、0-25mm 外径千分尺等。

三、实验原理 如图1所示,钢球A位于精密细玻璃管B中,其直径仅仅比玻璃管直径小 0.01-0.02mm,使之能在玻璃管中上下移动,瓶上有一小孔C,可以通过导管将 待测气体注入到玻璃瓶中。 图1 设小球质量为m,半径为r,当瓶内气压P满足下式时,小球处于平衡位置: (2) 设小球从平衡位置出发,向上产生微小正位移x,则瓶内气体的体积有一 微小增量: (3) 与此同时瓶内气体压强将降低一微小值,此时小球所受合外力为: (4) 小球在玻璃管中运动时,瓶内气体将进行一准静态绝热过程,有绝热方程: (5) 两边微分,得 (6) 将(3)、(4)两式代入(6)式,得: (7)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小球的运动方程为: (8) 可知小球在玻璃管中作简谐振动,其振动周期为: (9) 最后得气体的值为: (10)

固体比热容的测定及误差分析

固体比热容的测定及误差分析 郭超 200802050234 08物理(2)班 摘要:比热容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物理特性,比热容的测量是热学中的一个基本测量,在新 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中,物质的比热容的测量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但由于散热因素多而且不容易控制和测量,使量热实验的准确度往往较低,因此,设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使用精确度便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实验用混合法测出来金属块的比热容,并进行了散热修正是误差减小到了最低。 关键词:固体、比热容、误差分析 Abstract: The specific heat capacity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specific heat capacity of thermal measurement is a basic measurement,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 the material specific heat capacity measurements are indispensable, but the heat factor more and not easy to control and measurement, so that calorimetry experiments are often less accurate, therefore, seek to improve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people have become issues of concern, the experiment measured by the piece of metal mixed with the specific heat capacity, and amendment to the heat reduced to a minimum error. Key words: solid, specific heat capacity, error analysis 一、实验原理: 1.1实验原理的引入: 测量固体的比热容的方法与有很多种,例如混合法、比较法、冷却法等,但是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都会引入较大的误差。 温度不同的物体混合后,热量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最后系统达到温度不同的物体混合之后,热量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最后系统将达到均匀稳定的平衡温度,如果在混合过程中和外界没有热交换,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所吸收的热量,此称为热平衡原理,本次探究就是根据热平衡原理用混合法测量铜的比热。 将质量为m 、温度为2t 的金属投入量热器的水中。设量热器(包括搅拌器和温度极差入水中部分)的比热容为C ,其中水的质量为0m ,比热容为0c ,待测物投入水中前的水的温

实验5 液体比热容测定实验仪

FD-LCD-A 液体比热容实验仪说明书 曾编 2009.9.20 一、 仪器简介 液体的比热容是一个重要的热学物理量。用冷却法测液体比热容实验在国内许多综合性大学、工科大学作为基础热学实验开设。 FD —LCD —A 液体比热容实验仪是通过冷却比较法测定液体比热容的实验装置。它具有以下优点: 1.设计了单片机控制的数字式精密温度测量仪,该温度测量仪可同时测量实验装置内筒和外筒温度,并有定时报时、自动保存数据功能,有利于实验测量准确读数或查阅实验数据。 2.对待测液体量杯及外围恒温装置进行优化设计,能更好地满足待测液体自然冷却的规律,减小实验误差。 二、 仪器用途 1) 冷却法测定液体的比热容,并了解比较法的优点和条件; 2) 最小二乘法求经验公式中直线的斜率; 3) 用实验的方法考察热学系统的冷却速率同系统与环境间温度差的关系。 三、 仪器组成 仪器主要由实验容器和实验主机组成,其示意图见图1所示。实验容器是具有内、外筒的专用量热器。外筒是一个很大的有机玻璃筒,外筒及其中水热容量比量热器热容量大得相当多,以保持恒温,并以此作为实验的“环境”。内筒是用金属铜制作的,内盛待测液体(或已知液体),内筒和液体(或已知液体)组成我们所要考虑的系统。 该装置基本上满足了实验系统需在温度恒定环境中冷却的条件。 图1 实验装置示意图 1、实验主机 2、温度显示表 3、查阅按钮 4、复位按钮 5、电源开关 6、实验外筒 7、实验内筒 8、环境水 9、传感器B T 10、被测液体 11、传感器A T 12、坚固螺丝 四、 实验原理 由牛顿冷却定律知,一个表面温度为θ的物体,在温度为0θ的环境中自然冷却(0θθ>),在单

用电热法测液体的比热容及散热修正资料

用电热法测液体的比热容及散热修正 1.实验目的 (1) 熟练使用量热器,并且加深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认识; (2) 学会用电流量热器测液体的比热容; (3) 掌握天平、温度计、量热器的试验方法; (4) 学会散热修正和研究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2.实验仪器 直流稳压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温度计、量杯、量热器、停表 3.实验原理 测定液体的比热容常用的方法有却法和电热法,这两种方法都要求对待测液体进行测量时,要具有完全相同的外界条件。测量原理图如下图:在外套筒的绝热壁中方有量热 器、搅拌器、温度计、加热电阻丝。设加热电阻丝两端电压为U ,电流为I ,通电时间t 。 则在单位时间内供给量热器的内能为:A=U*I*t 在内筒中有质量为M ,比热容为C (未知)的水。M 1为量热器内筒的质量,其比热容为C 1, 搅拌器的质量为M 2其比热容为C 2,铜电极的质量为M 3其比热容为C 3初始温度为T 1加热后温度为T 2假设玉外界无热交换,则有 UIt=(Mc+M 2c+M 3c+Vc 4)(t 2-t 1)?

C= M 1( 1 2T T UIt -)- M V M C M C M V C 3 322114+++① 加热过程中,不断有热量从量热器内向外发散,使得实际温度T 1 总要比理想绝热下温度T 低,因此要进行散热修正,加热时间T 后系统的实验过程中,从通电加热开始计时测温,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从这些数据作T ——t i 图: 设系统加热时间为t n 分钟终温为Tn 继续观察降温时间为t n -t m 1 m 与t 1m 对应的温度为T m 中间状态t 10时候对应的温度为T 1 由图知 S 1=Sdte 0d 0=[ ()() +?++++121111102 1 21T T T T () 11121m m T T +-=[() ∑-=++1 1 11 1021m i i m T T T ]t ?; S 0=MQ t ?; S 2=()() t T T T T T T t t S n n n ab ?++?++++=-]21)(2121[121100=()∑-=?++1 1 0;]21 [n i i n t T T T S ()00003t t Q t t b Sa n n -==; S=S ()t Q T T T S S m i n i n ?-++=-∑-=1 1 032]21 [; S () ;]21[111 10011 t MQ T T T S S m i i m ?-++=-=∑-= ();Q T K d d t Q --= ();Q T K d d C t T s --= ()Q T C K dt dT s --=; 令R=s C K ; 即dT=--R(T-Q)dt ();0 dt Q T R T t t ?--=?② dt Q T r T T m t t m )(1110 1?--=-=-R*S 1③ ()S R dt Q T R T n t t n *0 -=--=??④ 连理上面的式子可得:( )() ()() ∑∑-=-=-++-++-=--=?1 1 11 101 1 01 01 1 1 102121 m i i m n i i n m m n m Q T T T nQ T T T T T S S T T T ;

大学物理空气比热容的测量实验报告

大物实验报告撰写模板2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在热学中比热容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过去,由于实验测量手段的原因使得对它的测量误差较大。现在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使得测量便得简单而准确。本实验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来测量空气的比热容比。 一、实验目的 1. 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 2. 观察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3. 学习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理想气体定压摩尔热容量和定体摩尔热容量之间的关系由下式表示 R C C v p =- (4-6-1) 其中, R 为普适气体常数。气体的比热容比γ定义为 v p C C = γ (4-6-2) 气体的比热容比也称气体的绝热系数,它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其值经常出现在热力学方程中。 测量仪器如图4-6-1所示。1为进气活塞C 1,2 为放气活塞C 2,3为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4为气体压力传感器探头。实验时先关闭活塞C 2,将原处于环境大气压强为P 0、室温为T 0的空气经活塞C 1送入贮气瓶B 内,这时瓶内空气压强增大,温度升高。关闭活塞C 1,待瓶内空气稳定后,瓶内空气达到状态Ⅰ(101,,V T P ) ,V 1为贮气瓶容积。 然后突然打开阀门C 2,使瓶内空气与周围大气相通,到达状态Ⅱ(),,220V T P 后,迅速关闭活塞C 2。由于放气过程很短,可认为气体经历了一个绝热膨胀过程,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温度降低。绝热膨胀过程应满足下述方程 γ γ2011V P V P = (4-6-3) 在关闭活塞C 2之后,贮气瓶内气体温度将升高,当升到温度T 0时,原气体的状态为Ⅰ(101,,V T P )改变为状态Ⅲ(202,,V T P ) ,两个状态应满足如下关系:

固体比热容测定

固体比热容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学会用电热法测定固体的比热容; 2. 熟练掌握物理天平和量热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 HAQC-2电热法测固体比热容装置 HADM-T 数字温度计 HAYT-30直流稳压电源 HADM-A 2数字电流表 天平 实验连接线 HADM-V 8数字电压表 秒表 固体样品 【技术指标】 1. 电阻丝的阻值: R=30Ω 2. 铜电极的质量: m 4= g 【实验原理】 设在量热器中,装有质量为m 1、比热容为c 1的液体(蒸溜水),蒸溜水中安装有阻值为R 的电阻丝,将待测固体样品放入蒸溜水中。如果按照实验电路图一,闭合开关K ,则有电流通过电阻丝R ,根据焦耳—楞次定律,电阻产生的热量为 Q 放=IUt (1) 其中I 为电流强度,单位用安培;U 为加在R 上的电压,单位为伏特;R 为电阻,单位用欧姆; t 为通电时间,单位用秒,则热量Q 的单位为焦耳。 待测固体样品、蒸溜水、量热器内筒和铜电极等吸收电阻R 释放的热量Q 放后,温度升高。若量热器中固体的质量为m 、其比热容为c ;水的质量为m 1,其比热容为c 1;量热器内筒的质量m 2,其比热容为c 2;搅拌器的质量为m 3,其比热容为c 3;铜电极的质量为m 4,其比热容为c 4。初始温度(包括量热器及其附件)为T 1,加热终了的温度为T 2,则有 Q 吸=(cm +c 1m 1+c 2m 2+c 3m 3+c 4m 4)(T 2-T 1) (2) 因 Q 放= Q 吸 所以 IUt=(cm +c 1m 1+c 2m 2+c 3m 3+c 4m 4)(T 2-T 1) (3) 由上式得: ()4][14433221112c m c m c m c m T T I U t m c -----= 如果计算出Q 放= IUt ,再称出待测固体、蒸溜水、量热器内筒和搅拌器的质量m 、m 1、m 2和m 3,铜电极的质量m 4已给出,并测出温度T I 、T 2,就由(4)式可得到待测固体的比热容c ( c 1、c 2、c 3和c 4比热容由实验室给出)。 【实验仪器】 图一中1和2为铜电极(接线柱),3为加热电阻丝,4为待测固体,5为数字温度计,6为量热器的内筒(钢杯),7为蒸馏水,8为空气绝热层,9为绝热盖板,10为搅拌器,E 为加热电源,K 为单刀开关,V 为电压表,A 为电流表,IT-1为电流量热器。

混合法测量液体比热容实验的改进创新

混合法测量液体比热容实验的改进创新 摘要应用混合法进行比热容的实验依据是系统与外界没有发生热交换、系统最终达到热平衡的原则,而实际测量理想的绝热系统很难实现,实验的结果产生往往存在很大的系统误差。本文主要论述了通过改进实验装置,改进冷热水混合过程中的散热环节,通过大量改进前后实验数据的对比,误差分析等数据处理,得出我们对混合法测量液体比热容实验改进创新的设计是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混合法;比热容;实验改进;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O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6363(2017)12-0010-03 混合法测量比热容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实验,传统的混合法测量液体的比热容是将加热好的食盐水倒入烧杯中测量食盐水的温度之后,再将食盐水倒入到量热器的内筒之中,而在这一过程中热的食盐水的温度高于外界向外界散发热量,那么我们用温度计测量出来的温度来计算比热容的话就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从而整个实验的准确性降低。 我们将原装置改进成将液体加热和量热器内筒连接在一起的一个实验装置,可以在液体加热完成后直接快速的进入量热器内筒中,从而减少整个过程的散热损失。得出的结

果与传统的测量液体的比热容的结果相比更加准确。 1 混合法测量液体比热容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1.1 实验原理 将温度不同的物体混合后,如果由这些物体组成的系统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最后物体将达到均匀、稳定的平衡温度,在此过程中高温物体所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所吸收的热量,被称为热平衡原理,本实验就是根据热平衡原理将两种温度不同的液体混合通过混合法测量比热容。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的高温物体都为10%食盐水高于室 温10℃~15℃,低温物体是量热器内筒,搅拌器和室温的水。 1.3 实验过程 1)室温下将一定量的食盐溶于一定的热水中,并不断用搅拌器搅拌,并不断加入食盐使其溶解然后配置成浓度为10%的食盐水,并对配置完成后的食盐水进行加热。 2)将烧杯加入适当的常温水并将其放在电子天平进行称量,得出烧杯和水的质量为,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热器中并插入温度计每隔30s进行一次读数并记录下来记该温度为,并对烧杯进行称重得到烧杯的质量为,即可求出量热器中水的质量=。 3)测量热水的质量为,热水的温度,加入冷水的质量,水和量热器的温度为,搅拌混合后的温度,通过以上测量出来的数据带入(3)式中求出量热器的热容q。

比热容的测量实验报告

比热容的测量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在预习报告中。本次实验只做了方法二,没有做方法一。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原始数据

W c m b p C i si +==)*(对上述数据进行直线拟合处理。 得到: 相关系数r=0.998484 斜率k=2.028 11031.2--???=∴C g J c T 的计算: kC si =U 2/R(T-θ)5/4 =1/4*(i p *b)=4.1030*4 1 1.410.18)904 .1190.277.256(5 4 2 =+?=T ℃ 不确定度分析 根据)2/()1(/2--= -n r c S c c A c c S t U U ?=≈-)(τψπε 可以得到斜率的相对标准差03135.0/=c S c 06.0=?c S 又t(3)=12.7 76.0=c U 11 76.003.2--???±=∴C g J c 关于数据测量与处理 这次实验的基本原理比较简单。主要的系统误差在于系统对外散热所损失的热量,系统误差修正基本上是对这部分的修正,具体的修正原理见前“实验原理”。利用自然对流的冷却公式以后进行散热修正比较复杂,因此数据处理主要通过计算机完成。这种情况下,散热修正公式的准确性比较重要,这点上,由于热学知识的欠缺,无法做出恰当的分析。 由于测量方法对最后结果会产生影响的部分有: 1、加热丝电阻的阻值:由于加热丝电阻比较小(26欧姆左右),且处在分母位置上,因此电阻值如果有较大变化或者测量不准确,对最终结果会产生影响。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阻值变化,二是比较法测量电阻时产生的误差。其中后者,由于采用的数字电压表,可以认为内阻确为无穷大,不确定度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约为阻值的1%,比起最后结果中的不确定度(仅为A 类不确定度)基本没有影响。 2、搅拌器:搅拌过程中,搅拌器对液体做功,导致温度上升。

冷却法测金属的比热容(实验报告)

冷却法测量金属的比热容 【实验目的】 (1) 测量固体的比热容。 (2)了解固体的冷却速率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关系,以及进行测量的实验条件。 【实验仪器】 本实验装置是金属比热容测量仪;实验样品是直径5mm 、长30mm 的小圆柱,其底部深孔中安放铜—康同热电偶。 【实验原理】 单位质量的物质,其温度升高1K (或1℃)所需的热量叫该物质的比热容,其值随温度而变化, 将质量为1M 的金属样品加热后,放到较低温度的介质(例如室温的空气)中,样品将会逐渐冷却,其单位时间的热量损失(Q t ??)应与温度下降速率成正比,由此到下述关系式: 111 Q C M t t θ???? = ????? ① ? 式中1C 为该金属样品在温度1θ时的比热容,1 t θ??? ????为金属样品在温度1θ时的 温度下降速率,根据冷却定律有: 1110()m Q a S t θθ?=-? ② 式中,1a 为热交换系数,1S 为该样品外表面的面积,m 为常数,1θ为为金属样品的温度,0θ为周围介质的温度。由式①和②,可得:

1 11 1110()m C M a S t θθθ?=-? ③ 同理,对质量为2M ,比热容为2C 的另一种金属样品,有: 2 22 2220()m C M S t θαθθ?=-? ④ 由式③和式④,可得: m m s a s a t M C t M C )()(0111022211 12 22θθθθθθ--=???? m m s a t M s a t M C C ) ()(01112202221112θθθθθθ -??-??= 如果两样品的形状尺寸都相同,即12S S =;两样品的表面状况也相同(如涂 层、色泽等),而周围介质(空气)的性质当然也不变,则有12a a =。于是当周围介质温度不变(即室温0θ恒定,而样品又处于相同温度1θ=θθ=2)时,上式可以简化为: $ 2 21 11 2)()( t M t M C C ????=θθ 如果已知标准金属样品的比热容1C ,质量1M ,待测样品的质量2M 及两样品 在温度θ时冷却速率之比1??? ????t θ和2??? ????t θ,就可求得待测金属的比热容2 C 。 已知铜在100℃时的比热容为:1393().Cu C J kg C -=? 【实验内容】 1.测量铁和铝在100℃时的比热容。 步骤: (1)选取长度、直径、表面光洁度尽可能相同的三种金属样品(铜、铁、铝)用物理天平或电子天平秤出它们的质量0M 。再根据Cu M >Fe M >Al M 这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