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态

电动汽车动态
电动汽车动态

电动汽车最新动态

————————————————————————————————作者:————————————————————————————————日期:

2

四项电动车国标出台新能源车迎标准时代

2010年05月17日09:47南方都市报朱中齐

记者上周从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悉,在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于4月底举行的重庆会议上,《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和《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4项标准,顺利通过审查成为电动车“国家标准”。

新能源汽车迎来“标准”时代

截至目前,我国已制定并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计42项,其中22项已列为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的专项检验标准。

据悉,在《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等四项标准成为国家标准之后,还将有《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口》、《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和《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氢消耗量测量方法》等新能源汽车标准陆续出台。

充电设施的建设离不开相关标准的规范和引导,在电动汽车推广初期,国家的鼓励政策会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该专家表示,4月底作为国家标准而出台的《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和《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是和电动车充电密切相关的重要标准。而《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则为科学评价该类型混合动力汽车的能耗,奠定基础。

据悉,针对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站还没有形成确定统一经营模式,整车充电模式和分箱充电模式都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的实际情况,此次出台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涵盖不同充电模式中的共同部分,包括充电、供电、监控、计量等方面的要求。而对于特定模式下的特殊要求(如分箱充电模式下可能包括电池更换场地和设备的要求)及充电站的一些扩展功能(如电池检测等),将另行做出规定。

将成国际标准重要参考

专家表示,关于电动车的充电站、充电接口和通讯协议,国际标准也在制定当中,但进程比中国国标速度慢,中国国标将成为相关国际标准的重要参考。

有关专家也表示,上述国家标准的推行,也是众所关注的新能源汽车能否获得补贴的重要依据之一。

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专家表示,“上述标准将用于电动汽车行业管理及配合相关的补贴政策。”(记者朱中齐)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补贴细则

2010年06月02日21:25腾讯汽车

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网站消息为加快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

《通知》明确指出受惠车型分为三类,具体补贴细则如下:

第一类补贴针对“节能车”

排量在1.6升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车(含混合动力和双燃料汽车)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中央财政对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按每辆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直接兑付给消费者。

第二类针对为“插电式电动车”

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

第三类针对“纯电动车”

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

新能源汽车成未来趋势自主品牌电动先行

2010年05月11日17:58北京晚报

为了应对能源问题和环境保护,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发展,不久前的北京国际车展更是上演了一场电动车之战。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国内政策的日趋明朗,新能源汽车势必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力量。电动未来,已经到来。

NISSAN LEAF聆风零排放时代的到来

投放时间:2011年

驱动模式:层叠式紧凑型锂离子电池

续航里程:160公里以上

致力于成为“零排放汽车领军者”的日产汽车计划于2011年对中国市场投放第一款电动汽车NISSAN LEAF。LEAF中文名“聆风”的揭晓进一步拉近了日产汽车全球首款量产电动车型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聆风为五门五座掀背轿车,车身及内饰均采用了环保的“蓝色地球”颜色主题。日产聆风采用200伏家用交流电,大约需要8小时可以将电池充满。

双环电动小贵族(图库论坛) 已在国外上市

上市时间:

只要国内补贴政策出台,可随时上市

最高时速:80km/h

续航里程:150公里

双环汽车在节能环保方面可谓下足了力气,它旗下零污染、零排放的纯电动小贵族正常充电时间仅为4小时,快速充电15分钟即可完成70%以上的电能。小贵族电动车早已在国外上市,而只要国内有关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出台、充电站方便充电等条件成熟,小贵族电动车随时可在国内上市。

比亚迪e6 全球首款纯电动crossover

上市时间:2010年上半年

驱动模式:ET-POWER铁电池

续航里程:300公里预售价:30万元左右

e6是比亚迪为用户度身打造的一款四驱纯电动轿车,也是全球首款纯电动crossover,兼具SUV的超强通过性和MPV的超大空间。e6的百公里能耗18度电以内,相当于燃油车1/3至1/4的消费价格。e6最大的亮点是“纯电力驱动”,其动力电池和启动电池均采用比亚迪自主研发生产的ET-POWER铁电池,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危害,是绿色环保的电池。首批e6将在深圳作为出租车交付使用。

奥迪e-tron 全球第一款纯电动超级跑车

量产时间:2012年底最高时速:200km/h

续航里程:250公里

在2009年的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奥迪首次推出了完全采用电驱动技术的e-tron跑车,并计划将于2012年底进行小规模量产。“e-tron”将会如同奥迪的“quattro”一样成为奥迪品牌的技术名片。全球第一款纯电动超级跑车四驱版e-tron可以达到200公里的最高时速,将纯电动汽车的性能提高到新境界。本版文/韩旭许爱琴

奇瑞瑞麒M1纯电动汽车性价比优势明显

上市时间:2010年上半年

驱动模式:高速锂电池

百公里耗电:10度左右

预售价:7万元左右

瑞麒M1纯电动汽车是奇瑞集其传统整车技术优势、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技术于一体的高速锂电池电动汽车。该车2009年8月通过国家权威碰撞测试,具有卓越的安全表现。M1也已上榜工信部《推荐目录》,有望获得较高购车补贴。M1电动车百公里耗电10

度左右,是备受期待的热门车型。

MINI(图库论坛) E 即将在中国开展实路测试

路测时间:2010年秋季

驱动模式:锂离子电池

续航里程:180公里预售价:未知

2008年11月开始,宝马集团从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投放600多辆MINI E汽车进行实路测试,超过600名的客户已经在日常状况下试用MINI E近12个月的时间。宝马将于今年底前在中国引入50辆MINI E电动车进行实路测试项目。MINI E装备了一台输出功率高达150千瓦的电动马达。MINI E可在8.5秒内从0加速到100公里/小时,最高时速被电子限定在152公里/小时。

力帆620纯电动车百公里耗电15度

量产时间:2010年底

最高时速:120km/h以上

续航里程:200公里以上

随着中科力帆的挂牌成立,力帆汽车正在考虑引入中科院材料研究所的碳素纤维技术,实现纯电动车的轻量化。目前,力帆620电动车正积极在重庆、上海启动出租车市场,实现示范运行目标。其中,今年年底将实现量产的力帆620电动车,在技术层面为电动车的产业化铺平了道路,其最高车速在120km以上,0至50km/h的加速时间在6秒以内;百公里耗电15度。

海马纯电动普力马(图库论坛)EV

量产时间:2011年

驱动模式:磷酸锂铁电池

续航里程:160公里以上

海马汽车纯电动普力马EV即将实现量产。纯电动普力马EV已于2009年11月一次性通过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查,进入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更重要的是,海马多款电动车已在海口、郑州、新乡、杭州等地试运行,且运行情况良好。

北京将建120处充电桩新能源汽车股现新机

2010年05月10日07:39重庆晚报

通胀预期刺激农业股

对于农业股来说,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较为强烈。不仅仅是因为近期极端性气候频发,而且还因为城市化进程使得农田面积有所减少,供求关系渐发生变化,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也渐渐显现出来。更为重要的是,通胀的预期也推动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一季度我国主产区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的平均收购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12.6%。建议关注农业股顺鑫农业、大湖股份等品种。

跟踪阳光私募进出情况

近年来不少具有独特目光的公募基金经理辞职后转投阳光私募,他们独到的市场眼光,也使得他们关注的相关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值得重视。这也得到市场一系列数据的佐证,近期的强势股东方钽业、川润股份、兰生股份、华纺股份等品种均有阳光私募资金关注的特征。建议投资者可以从一季度股东名单中关注着阳光私募的进出情况,可重点跟踪该类个股动向。

新能源汽车股现新机会

技术上的突破使得新能源动力汽车的产业化不再是遥远的梦。北京市电力公司日前表示,为配合北京市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今年将建设至少120处服务于电动小轿车的交流充电桩。超级电容的应用也使得新能源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前景更趋乐观。因此,相关产业链中或将出现新的投资机会,可关注当升科技、江苏国泰,稀土永磁、中科三环等品种。

上海证券报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文献综述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王利军(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0) 刘小龙(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0) 端木沛强(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0) 景池(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0) 【摘要】介绍了无线充电技术的分类、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情况,对比分析电动汽车传统能源供给方式及无线充电方式的优缺点。分析电动汽车用无线充电技术的特点,并介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现状。然后以行驶中的充电技术为重点,对将来电动汽车用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Abstract:The categories, operat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analyzed by comparing traditional energy supply mode and wireless charging mode. The characteristic of 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for EV is analyzed. And then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of 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Finally,the future of 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for EV is described with focus on charging of a moving vehicle on road. 【关键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无线电力输送电磁感应 Key words:electric vehicle; 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和普及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呼声日趋高涨,国内外纯电动汽车( EV) 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PHEV) 的量产和销售也已开始。然而当前电动汽车的普及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充电技术方面,现在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全部是接触式充电(无论是充电模式还是换电模式) ,非接触式的无线充电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然而,从便利性来看,非接触式无线充电技术更适用。由于电动汽车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远不及汽油,必须经常进行充电作业,且每次充满电都需要数小时。而利用无线充电技术可以省却繁琐的充电作业,甚至可以在汽车行驶中自动进行充电,实现智能化和人性化,同时解决了接触式充电在安全和维护方面的问题。 1 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引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无线电力传输也称无线能量传输或无线功率传输,主要通过电磁感应、电磁共振、射频、微波、激光等方式实现非接触式的电力传输。根据在空间实现无线电力传输供电距离的不同,可以把无线电力传输形式分为短程、中程和远程传输三大类。 1.1 短程传输 通过电磁感应电力传输(ICPT)技术来实现,一般适用于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供电。ICPT 主要以磁场为媒介,利用变压器耦合,通过初级和次级线圈感应产生电流,电磁场可以穿透一切非金属的物体,电能可以隔着很多非金属材料进行传输,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实现无电气连接的电能传输。电磁感应传输功率大,能达几百千瓦,但电磁感应原理的应用受制于过短的供电端和受电端距离,传输距离上限是10 cm 左右。 1.2 中程传输 通过电磁耦合共振电力传输(ERPT)技术或射频电力传输(RFPT)技术实现,中程传输可为手机、MP3 等仪器提供无线电力传输。ERPT 技术主要是利用接收天线固有频率与发射场电磁频率相一致时引起电磁共振,发生强电磁耦合的工作原理,通过非辐射磁场实现电能的高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任务书题目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设计 二级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新能源汽车应用技术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李兵 年月

设计题目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设计 课题简介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和普及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呼声日趋高涨,国内外纯电动汽车(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量产和销售也已开始。然而当前电动汽车的普及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充电技术方面,现在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全部是接触式充电(无论是充电模式还是换电模式) ,非接触式的无线充电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然而,从便利性来看,非接触式无线充电技术更适用。由于电动汽车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远不及汽油,必须经常进行充电作业,且每次充满电都需要数小时。而利用无线充电技术可以省却繁琐的充电作业,甚至可以在汽车行驶中自动进行充电,实现智能化和人性化,同时解决了接触式充电在安全和维护方面的问题。 课题目标与任务 任务:1、能够满足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实际需求。2、设计高效合理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设计的无线充电系统应能够监控电压,电流以及温度等数据。3、设计有效、低成本的电动汽车电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具有相应的故障报警系统,能够准确迅速对故障进行处理或警报等功能。 目标:通过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设计,促进学生掌握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电路设计方法,学会调查研究各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电路的工作原理,完成毕业设计方案撰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在校所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技能与方法等,研究和探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电路中的相关问题,对实际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电路设计工作做出具体计划,并在撰写实践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和专业综合素质,提升语言能力与文字能力。同时,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电路的能力;自我评价、控制等能力。 实施步骤和方法 1.确定选题:收集资料,了解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需求,进行分析,了解所需知识与元器件使用要点,选定设计题目; 2.现场调查:制作调研表格,现场调查了解项目背景,对项目进行初步分析并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3.统计分析与论证:统计分析项目各项数据,进行数据变量分析,撰写调研报告,提出设计的主要思路。 4.毕业设计方案设计:根据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要求,运用所学电子电路知识,设计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电路。 5.撰写设计文档:按照学校要求与教育厅要求,对策划方案整理成相应格式的文档(包括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设计方案、毕业设计作品、毕业设计成果报告) 6.设计文档答辩:经过指导后进行修改,并参加答辩。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快速充电要求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快速充电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能传输要求、接口要求、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输入标称电压最大值为1000 V,直流标称电压最大值为1500 V的静态磁耦合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快速充电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 标准电压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4943.1 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7251.7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7部分:特定应用的成套设备--如码头、露营地、市集广场、电动车辆充电站 GB 16895.3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接地配置、保护导体和保护联结导体 GB 16895.21 低压电气装置 第4-41部分: 安全防护 电击防护 GB-T 27930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ICNIRP 2010 限制时变电场和磁场曝露的导则(1Hz—100kHz)(For limiting exposure to time-varying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1Hz—100kHz)) T/CSAE XXXX-XXXX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慢速充电技术规范 3术语、定义 3.1术语和定义 3.1.1 原边设备 primary device 能量的发射端,产生交变磁场与副边设备耦合的设备,包括封装和保护材料。 3.1.2 副边设备 secondary device 能量的接收端,安装在电动汽车上与原边设备发生耦合的设备,包括封装和保护材料。 3.1.3 无线电能传输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 调整具有标准电压和频率的交流电源的电流,将电能以交变磁场的方式从原边设备传输至副边设备。 3.1.4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Electric Vehicl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

电动汽车电池管理及无线充电技术课程报告

2017 年春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阅读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电动汽车电池管理及无线充电技术 学生所在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系程表工仪学生所在学科:器仪生姓赵航宇学:名70109S学 161号:应学生类别:用型阅卷果人结考核

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调研学习报告 赵航宇 院(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专业:仪器仪表工程 学号:16S101097 指导教师:朱春波魏国 2017年3月 概述第一章 电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电池的装置有很多,手机、pad等电子设备快速发展,这些都是需要时常充电的设备,无线充电技术对电池设备的方便使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把握相关关键技术,促进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做贡献是当前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要任务。 无线充电技术指的是,电池设备在充电过程中不借助电能传送导线,利用电磁波感应原理或者其他相关的交流感应技术,在电能的发送和接收处安装相应的设备,通过设备发送和接收产生的交流信号给设备进行充电的一种新型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实现了不用电源线给设备进行充电,极大地增加了充电的便利性,当前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应当积极了解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关键技术。 1831年,迈克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电磁通量的 变化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一定的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对无线充电技术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9世纪90年代,尼古拉特斯拉提出了无线电力传输的构想,这也是人类第一次

的无线电力传输思想,所以人们称之为无线电能传输之父。特斯拉在构想中将地球作为内导体,外导体是地球外的地球电离层,在内导体和外导体之间建立低频共振的径向电磁波振荡模式,从而实现表面电磁波传输能量。特斯拉的大胆构想虽然因为财力等各种原因没有实现,但其无线电力传输的思想对之后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便携类电子产品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线充电技术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无线充电产品的出现满足了人们日常设备的充电需要,例如各研究机构和公司研发的无线充电手机、便携式电脑等。无线充电相关关键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无线充电技术解决电动汽车发展难题第二章 受动力电池容量的限制,目前 EV 的续驶里程较短,电池充电站的建设成为制约EV 应用和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此,各国均大力进行充电站建设来推动EV的应用,如美国计划建设800万个充电站;日本计划于 2012在东京建成1 000个充电站。无线充电技术将是未来电动车充电的主要方式。当前电动汽车主要的充电方式有3种,分别是普通充电的充电桩快速充电的充电站以及可更换电池的换电站。但是这 3 种方式都有一定的弊端。普通方式充电多为交流充电,电压 220 V 或380 V,一次需要 8~10 h才能充满,一个有 10个位置的电站一天充 30 辆汽车,10 万辆汽车需要大量充电站,将占用大量用地。快速充电方式多为直流充电,一次充电需要 10~20 min。数据显示,把 35 kWh的电池充电完毕大约需要 250 k W 的充电功率,一次快速充电消耗的电能是一栋办公大楼用电负荷的 5倍。一个充电站开 4个充电机,功率就达到“兆瓦”级,快速充电对城市电网的冲击非常大。 动力电池的电气充电方法包括接触式充电和无线充电。接触式充电采用插头与插座的金属接触来导电;无线充电或称无线供电(WPT)是以耦合的电磁场为媒介实现电能传递。对于 EV 用WPT,即将变压器原、副边绕组分置于车外和车内通过高频磁场的耦合传输电能。与接触式充电相比,WPT 使用方便、安全,无火花及触电危险,无积尘和接触损耗,无机械磨损和相应的维护问题,可适应多种恶劣环境和天气。由于动力电池组输出电压较高,带来的安全隐患较多,高安全性、方便性是人们早期关注汽车 WPT 的主要原因。随着研发的深入, 人们认识到WPT 便于实现无人自动充电和移动式充电,在保证所需行驶里程的前提下,可通过频繁充电来大幅减少 EV 配备的动力电池容量,减轻车体质量,提高能量的有效利用率;并有助于降低 EV 初始购置成本,解决其受制于大容量电池的高成本问题,推进EV 的市场化。 一般来说,实现无线充电主要通过 3 种方式,即电磁感应、电磁共振和无线电波。 电磁感应原理的应用受制于过短的供电端和受电端距离,而另外 2 种方式则可能突破这一制约。国外对 EV 用 WPT 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相比于接触式充电器,两者的 PFC(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动力电池充电控制及单体电池电压均衡技术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非接触变压器的设计、变换器拓扑

1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第1部分 通用要求》 编制说明

广东省地方标准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 要求 Electric vehicl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Part1:General requirements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2015年10月

一、任务来源 本标准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5年7月14日批准立项(粤质监标函〔2015〕402号),立项名称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由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佳华利道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广东省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华南理工大学、普天新能源(北京)联合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电动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二、编制背景、目的和意义 我国处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应用推广3个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但标准化落后,有必要尽快实现“有标准可依”。我国已经进行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和换电的标准化工作,无线充电作为向电动汽车提供能量的第三种方式,其标准化工作在还没有开展,这与我国的技术和产业领先地位不匹配。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应用具有特殊优势,标准化是其推广发展的前提条件。无线充电系统可用于电动汽车在车库、停车场、充电站等场所的无人值守自动充电,大幅提升土地使用效率,构建电动汽车充电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新模式,加速实施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对于已经投身于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开发和应用的车企、设备商、电力企业、运营企业、用户来说,无标准可依的状态阻碍了无线充电技术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推广。 本标准的编写有助于创新型城市在标准创新层面有所成就。助力相关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集群协同进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总体要求,并规定了标准体系架构。 三、编制思路和原则 (一)编制思路

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任建云

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任建云 发表时间:2018-04-17T16:56:43.7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作者:任建云1 李亚丽2 [导读]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动汽车也在不断发展。 (1.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2.国网山西省信通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动汽车也在不断发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上主要是接触式充电,同时无线充电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现今无线充电技术以静态为主,而其动态的充电方式作为对静态的一种完善及补充符合未来电动汽车对无线充电的要求,并且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使其充电更加便捷。我国对于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相关结构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研究,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此种充电形式在发展中还有许多限制及阻碍,这些瓶颈需要相关人员针对其特点进行解决,从而使动态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及高效的应用,进而为电动汽车绿色出行提供发展空间。 关键词: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现状;发展 引言 节能减排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是当今低碳经济的核心。将电动汽车代替传统汽油机动车,以此使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这也是我国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电动汽车要想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首先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充电设施。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电动汽车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对于电动汽车充电方式的多样性和方便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线充电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现阶段,普遍运用在手机、MP3等小功率设备上,在电动汽车的领域并没用被实际运用,只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不断完善的无线充电技术,其市场潜力也逐渐凸显了出来。 1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的特点及种类 1.1无线充电技术在电动汽车充电中应用的特点 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是利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来进行无接触式充电,并且此种技术在应用中可以突破接触式充电中需要面对的接口限制,并解决传统充电模式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在应用中较传统的充电方式更加成熟,这种非接触的电能传递方式可以提高充电效率并简化充电流程。 1.2无线充电技术的分类 1.2.1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 其利用松耦合变压器原理,发送端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初级线圈上通一定频率的交流电,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电流,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由于无磁芯,耦合系数一般低于0.5,空气磁阻远大于磁芯,很大一部分磁动势将分布在空气磁路上,故效率低。工作原理:发射端从电网获取工频交流电经过整流和逆变被转化成高频交流电,通过补偿电路到发射线圈,并产生高频交变磁场,二次绕组感应空气气隙内的交变磁通产生感应电动势,同时经过整流滤波以及功率调节,实现电池充电。反馈电路对输出量采样,把采样信号反馈给控制单元,去控制频率或驱动信号等。这种充电方式工作频率相对较低,可实现千瓦级功率传输,近距离传输效率在90%以上,所以应用前景广泛。 1.2.2磁共振充电技术 在应用磁共振上需要具有以下几个部分,电源、输出、接收及整流器等,根据其技术特点可以得知此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与电磁感应基本相同,也是在充电过程中将电源电流转换为交变磁束进行传输接收,而与电磁感应式充电不同的是其在实际中为了达到共振频率的可控性会采用可控电路及高频驱动电源对其进行调整,同时采用兼备线圈及电容器来提高电力传输及接收的单元性能。 1.2.3微波充电 这种充电方式主要是应用电波发生装置进行电力的输送,此装置的频率为2.45GHz的微波频率,与磁控管的原理大致相同,在微波传送中,其应用的主要为交流电源,但是可以在传输的过程中应用整流电路来对电流进行转换,使其转换为直流电来进行充电,但是在此种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中需要注意屏蔽装置的设置,以免在充电的过程中出现微波泄露的情况,可利用金属屏蔽装置来改善这一问题。 2动态无线充电技术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2.1高性能耦合机构设计问题 与单极性长线圈型导轨相比,双极供电导轨具有功率密度高、尺寸紧凑、侧移适应性强、对轨道两侧磁场暴露水平低等特点,且地面施工难度小、磁极磁芯用量少、施工成本低,适合大规模工程应用,但是双极性导轨磁场分布不均匀,存在耦合零点问题,造成能量传输不连续,不仅影响系统稳定性,还会降低能量传输功率与效率,还需要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提升动态无线供电平均传输效率与平均传输功率。 2.2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电磁兼容效果不佳 电磁兼容作为动态无线充电技术中重要的环节,关系着无线充电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电磁兼容问题影响着电能传输,并且在实际中其兼容效果不佳可能会造成电能系统整体受到干扰,出现电能传输不稳定的情况,同时电磁兼容问题也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一定的关系。为此,在实际中必须要解决其存有的兼容问题才能使动态无线充电系统装置高效、稳定地运行,保证在动态无线充电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目前对于其电磁兼容效果不佳的问题主要研究方向为如何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来使电磁兼容所产生的影响在最小的范围内,进而保证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2.3能量传输鲁棒控制问题 双极型供电导轨动态无线供电系统中,由于耦合机构相对位置变化、分段导轨间磁场的不均匀分布、路基介质不同等多参数扰动的影响,能量传输处于快速非线性变化过程,如何提高系统稳定性,提升系统响应速度成为动态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目标。 3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 3.1磁耦合机构设计与优化 现有的动态无线供电导轨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分立形式的连续单线圈结构、矩形长线圈型与双磁极型。双磁极型供电导轨将磁通路径从以往与车辆行进方向垂直改变为沿车辆行进方向,以其功率密度高、尺寸紧凑、施工难度小、对轨道两侧磁场暴露水平低、侧移适应性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产业竞争现状与发展战略评估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产业竞争现状与发展战略 评估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产业竞争现状与发展战略评估 观研天下-中国报告网 观潮向·研精深·怀天下

【目录名称】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产业竞争现状与发展战略评估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目前全球新能源车发展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未来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插电式的新能源销量达128.1万辆,渗透率1.34%,基于预测,到2030年新能车的渗透率可达30%。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国地位稳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市场,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插电式新能车销量达60.6万辆,同比增长73%,全球占比49.5%。到2018年一季度我国插电式新能车销量达13.2万辆,同比增长113%,全球占比42.3%。 2017年我国占比全球49.5%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 但未来随着补贴渐退,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速将会放缓,预计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300万辆。 2017-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单位:万辆)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协会(ww)中国报告网是观研天下集团旗下打造的业内资深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报告提供商与综合行业信息门户。《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产业竞争现状与发展战略评估》涵盖行业最新数据,市场热点,政策规划,竞争情报,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等内容。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市场商机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调研分析。 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观研天下是国内知名的行业信息咨询机构,拥有资深的专家团队,多年来已经为上万家企业单位、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个人投资者等提供了专业的行业分析报告,客户涵盖了华为、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建筑、惠普、迪士尼等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本研究报告采用的行

无线充电技术简介

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无线充电,又称作感应充电、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是利用近场感应,也就是电感耦合,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1] 概述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2007年6月7日美国《科学》杂志的网站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研究小组把共振运用到电磁波的传输上而成功“抓住”了电磁波。他们利用铜制线圈作为电磁共振器,一团线圈附在传送电力方,另一团在接受电力方。当传送方送出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后,经过电磁场扩散到接受方,电力就实现了无线传导。这项被他们称为“无线电力”的技术经过多次试验,已经能成功为一个两米外的60瓦灯泡供电。这项技术的最远输电距离还只能达到2.7米,

但研究者相信,电源已经可以在这范围内为电池充电。而且只需要安装一个电源,就可以为整个屋里的电器供电。 共振原理 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组不是第一个提出无线能量转换的组织。科学家早在19世纪就发现了电磁转换现象,从理论上说,电力可转化为通过无形的介质传播的电磁波,实现电力的无线输送。但是电磁波向四面八方辐射,能量大量散失,因此“无线输电”的研究始终进展不大,19世纪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进行了远程无线能量转换系统实验,但是当他的财力用尽后,这项最有野心的尝试(29米高的瓦登克莱弗塔)宣告失败。其他尝试包括激光等定向能量转换机制。然而,它们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工作不同,这些都需要连续的可视线路,这对住宅周围的电力设施不好。 无线充电技术给两个手机无线充电[2] 研究组成员,助理教授马林·索亚克教授和他的科研组正在改进这个设备。“这是一项还未得到发展的系统,它证明能量转换行得通。但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案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 方案 北京中诺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年月日

目录 一、背景概述 (3) 1、研发背景 (3) 2、产品定位 (3) 二、产品方案功能介绍 (3) 1、设计理念 (3) 2、系统拓扑图 (4) 3、系统构架描述 (4) 4、系统功能介绍 (4) 5、产品方案规格 (5) 三、产品方案应用介绍 (5) 1、应用模式 (5) 2、应用流程 (5) 3、应用环境 (6) 四、产品方案特性介绍 (6) 1、技术特性 (6) 2、应用特性 (6) 3、系统特性 (6) 五、产品方案技术介绍 (7) 1、相关技术 (7) 2、技术指标 (7) 六、实施运维方式说明 (7)

一、背景概述 1、研发背景 随着地球环境越来越恶劣,资源越来越匮乏,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大规模投资着,节能环保问题就这样被世界所提倡,使用清洁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是节能环保主题下的主要方式,针对目前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资源短缺问题,各大汽车公司厂商都在积极推动新的技术变革,电动汽车就应运而生了。再给人民提供生活出行方便的同时,倡导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那么給电动汽车的供电产品就必不可少,大力发展汽车充电桩普及充电桩网络和新技术的运用就成为发展和推广电动汽车非常重要的环节。 2、产品定位 产品的主要供电方式为太阳能及并网市电,通过无线发射线圈給电动汽车供电,能够快速的给电动汽车充电,首次采用低压高功率动态充电技术,在提高电压快速充电安全上提供了绝对的安全保障,同时汽车的磁感应接收端植入了一颗通信芯片,利用手机接收信号app 可以连接汽车,以此来追踪汽车的安全和防盗 二、产品方案功能介绍 1、设计理念 针对国内已有的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不足和安全考虑,还有节能环保问题,综合来看:目前电动汽车迫切需要一个高效安全节能又环保使用更方便的充电桩,无线充电正好具备以上多个功能要求,在多个技术问题解决后,整体工程在能效上将达到预期效果。

2018年电动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电动汽车行业 分析报告 2018年2月

目录 一、内生驱动换挡,平价时代来临 (5) 1、回顾2017年:增速喜人拐点落地,政策立体指向明确 (9) (1)双积分政策要求支撑产销,2019年执行延长窗口 (9) (2)降本增效砥砺前行,产业链协同推动平价 (10) (3)乘用车接力成为市场主力,拐点落地市场自驱前行 (11) (4)中外合资布局加速,互联网车企成为市场第三极 (11) (5)物流车加速放量,多面优势筑基发展 (12) 2、展望2018年:自驱启动结构放量,重要窗口承前启后 (13) 3、2019-2020:双积分接力迎平价,全面竞争市场化主导 (16) 二、百舸争流渐不在,龙头突围真成长 (16) 1、电芯:高镍三元路线坚定,2018启动渗透 (20) (1)能量密度需求坚定三元路线,乘用车主导动力电池需求 (21) (2)结构性产能过剩明显,CATL突围一家独大 (25) (3)龙头加速深度绑定下游,互利共赢聚拢市场份额 (28) (4)锂电价格持续下降,加速推动新能源车经济性 (29) 2、正极:高镍三元定方向,产能资本上游供应定格局 (31) (1)市场换档乘用车,三元正极需求加速提升 (31) (2)政策市场双驱动,高镍三元加速发展 (32) (3)产能一超多强,龙头集团高镍布局加速,拓展上游稳定未来产能输出 (34) (4)三元价格取决于上游壁垒,铁锂价格稳定下降 (37) 3、负极:马太效应加剧,硅碳布局加速 (38) (1)新能源车爆发拉动负极需求持续高景气 (38) (2)马太效应持续加剧,龙头产能市场份额双提升 (38) (3)价格短期受环保限产影响,全年涨跌互现,长期稳定下降 (40) (4)硅碳负极发展布局加速 (41) 4、隔膜:湿法隔膜产能落地,优质龙头加速突围 (42) (1)三元路线坚定,铁锂湿法渗透率提升,湿法隔膜市场广阔 (43)

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研究

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7-08-17T16:51:54.157Z 来源:《电力设备管理》2017年第8期作者:刘幸幸谭凤[导读] 传统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存在续航里程较短的问题。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八采油厂电力维修大队技术队黑龙江大庆 163300)摘要:传统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存在续航里程较短的问题。为避免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首先,通过对比分析,得到较适用于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的无线传输方式。其次,通过仿真分析获取系统互感与轴偏移距离的关系以及不同结构松耦合变压器的磁屏蔽效果。结果表明发射端摆放条形磁芯且接收端摆放圆盘型磁芯的ICPT系统能够满足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的电源需求和电磁屏蔽要求。 关键词:无线电能传输;无线充电;电动汽车;动态供电 1引言 由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电动汽车受到世界各国的大力推广。但是,充电却成为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最大问题。传统的插拔充电方式由于受到接口的限制只能同一时间为一台电动车充电且存在安全问题。采用无线充电技术为电动汽车充电,用户只需将车开到指定充电区域,便可自动进行充电。然而,传统无线充电还存在充电频繁、续航里程短、电池组笨重且成本高昂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应运而生,它以非接触的方式为行驶中的电动车实时地提供能量供给。电动车续航里程得到延长,同时电能补给更加安全、便捷。 2无线充电技术理论分析 无线电能传输区别于传统的有线传输,通过磁场为负载供电。目前,无线电能传输的主要方式有微波式、耦合式和谐振式。微波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传输距离能达到千米级且可实现准确定向,但受传输介质影响,很难穿透障碍物,一般适合在真空或空旷地方进行。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最为成熟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基于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短距离内可实现kW级的传输功率。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基于感应耦合原理,传输效率高,但工作频率要求达到MHz级别,且目前传输功率较低。 综上所述,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要求传输功率较高,且发射侧和接收侧传输距离在15cm-25cm之间属近场传输,因此采用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较为适合。 3不同结构的松耦合变压器实用性研究 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须具备效率高、侧移性能好、磁屏蔽能力强的特点。松耦合变压器占系统80%的重量和空间,通过磁场将能量从发射端传输到接收端。由于松耦合变压器工作气隙较大使得系统漏感较大,磁化通量较少,并且发射端与接收端发生轴偏移也将导致系统传输效率降低。当松耦合变压器传输能量时,发散式磁场对车体四周进行电磁辐射,将对汽车控制系统将产生影响。在耦合距离一定的情况下,参数不同的松耦合变压器传输效率、侧移性能、磁屏蔽效果也将不同。所以,对比分析不同结构松耦合变压器的传输效率、侧移性能、磁屏蔽效果是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设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根据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的实际情况,设定结构1中松耦合变压器仅由线圈构成。结构2中发射端摆放条形磁芯,接收端摆放圆盘形磁芯。结构3中接收端摆放条形磁芯,发射端摆放条形磁芯。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1)结构1 (2)结构2 (3)结构3 图1 三种松耦合变压器结构模型 3.1轴偏移距离对互感的影响 对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时,因驾驶员对电动汽车的人为手动操纵将导致松耦合变压器的接收端与发射端发生轴偏移,进而影响系统互感。不对称现象的出现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因此研究轴偏移距离对互感的影响程度及趋势具有实际意义。设定发射端与接收端轴偏移距离变化范围为(0-200)mm。磁芯结构、轴偏移距离k与互感Mij的关系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当结构1中发射端与接收端轴偏移距离超过100mm时,互感接近于0mH。结构2中互感变化趋势与结构1中互感变化趋势类似,但大小是结构1中的3倍。结构3中互感为结构1中互感的两倍,相比于结构2,互感下降35%。当轴偏移距离在0mm至100mm之间,随着侧移量的增大,三种耦合结构中互感下降明显,这是由于耦合能力的下降,导致系统线圈内阻损耗增加所致。当轴偏移距离大于100mm时,三种耦合结构中互感都接近于0mH。通过对比可知,当轴偏移距离在0mm至100mm之间时,在发射端摆放条形磁芯,接收端摆放圆盘形磁芯的松耦合变压器中,轴偏移距离对互感的影响最小。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电动汽车进展现状分析 一、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分类 按照我国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治理规则》,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纳特不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纳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操纵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 电动汽车是全部或部分由电能驱动电机作为动力系统的汽车,按照目前技术的进展方向或者车辆驱动原理,可划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三种类型。 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分类关系见下图:

1、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完全由可充电电池(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纯电动汽车由底盘、车身、蓄电池组、电动机、操纵器和辅助设施六部分组成。由于电动机具有良好的牵引特性,因此纯电动汽车的传动系统不需要离合器和变速器。车速操纵由操纵器通过调速系统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即可实现。现在纯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差不多相当成熟,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都有部分车型投入量产和商业化运营。 纯电动汽车的优点:(1)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靠,实现能源利用的多元化。由于电力能够从多种一次能源获得,如煤、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解除人们对石油资源日见枯竭的担心。 (2)减少环境污染。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由于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都市,对人类损害较少,而且电厂是固定不动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种有害排放物

电动汽车产业分析报告

电动汽车产业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章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 一、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即将来临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锂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中的地位 四、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 五、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推进 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价值 七、技术优势将决定企业未来 第二章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概况 一、国外企业产业化概况 二、国内企业产业化概况 第三章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及地区概况 一、历史变革 二、地区发展 第四章纯电动汽车面临的瓶颈问题 一、技术争议 二、运行经济性 三、基础设施装备 四、政府政策支持 第五章国内主要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材料厂家概况一、国内主要锂离子动力电池厂家

二、国内主要锂电池材料供应商 第六章锂电池材料的制备及生产工艺概述 一、当前国内锂电池材料现状 二、锂电池材料的制备设备 三、锂电池材料制备工艺的优化及性能 第七章动力锂电池生产工艺概述 一、动力锂电池主要生产设备 二、动力锂电池生产工艺概述 第八章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引言 二、驱动电机系统的特点及分类 三、驱动电机系统的研究现状 四、发展趋势 第九章国内外电动汽车技术现状分析 一、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动态 二、电动汽车用锂电池技术的国内外进展简析 三、国内外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关键技术及最新动态 四、锂电动力电池组的均衡管理 五、电池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六、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设计 第十章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

第一章概况 一、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即将来临 1.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能源与环境的必然要求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国际能源展望,世界能源市场消耗量2005年到2030年预计增加50%。 随着能源消耗的逐年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将增加,目前二氧化碳排放中,25%来自于汽车。至2030年,将由2005年的281亿吨增至423亿吨。在我国,汽车排放的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目

GBTXXXX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通用要求编制说明

GB/T XXXX《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通用要求》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主要工作过程、主要参加单位和 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1任务来源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充电基础设施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补给的各类充换电设施,是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我国处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应用推广3个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但标准化落后,有必要尽快实现“有标准可依”。我国已经进行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和换电的标准化工作,无线充电作为向电动汽车提供能量的第三种方式,其标准化工作在我国还没有开展,这与我国的技术和产业领先地位不匹配。 2015年7月国家标准委下达“《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通用要求》等14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通用要求》正式立项,计划编号20150675-T-339,本标准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归口单位为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工作过程 (1)标准启动会 2015年12月16日,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标准化联合工作组第一次工作会议暨项目组启动会在成都新华国际酒店举行,来自中汽研、中电联、中兴通讯、中兴新能源、比亚迪、北汽、上汽、国家电网、许继集团、戴姆勒奔驰、宝马中国、东南大学等约50余家单位的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中汽研与中电联介绍了联合工作组成立情况和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及应用情况,以及当前国际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标准化IEC、SAE、ISO进展情况。与会专家对《GBT XXXX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通用要求(草案)》进行了研讨。从标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互操作性、系统总体要求、通讯、电击防护、无线充电系统特定要求、电力电缆组件要求、结构要求、材料和部件强度、服务和测试条件、电磁兼容性、标记和说明等层面对标准架构进行了分析讨论,基本肯定了标准结构,同时对标准草案中的技术内容进行了初步审查,提出了不同类型的意见60余条。

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赛题A题_电动小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

参赛注意事项 (1)8月7日8:00竞赛正式开始。本科组参赛队只能在【本科组】题目中任选一题;高职高专组参赛队在【高职高专组】题目中任选一题,也可以选择【本科组】题目。 (2)参赛队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交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 (3)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随时备查。 (4)每队严格限制3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 (5)竞赛期间,可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但不得在学校指定竞赛场地外进行设计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迴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 (6)8月10日20:00竞赛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专人封存。 电动小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A题) 【本科组】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无线充电电动小车及无线充电系统,电动小车可采用成品车改制,全车重量不小于250 g,外形尺寸不大于30cm×26cm,圆形无线充电装置发射线圈外径不大于20cm。无线充电装置的接收线圈安装在小车底盘上,仅采用超级电容(法拉电容)作为小车储能、充电元件。如图1所示,在平板上布置直径为70cm的黑色圆形行驶引导线(线宽≤2cm),均匀分布在圆形引导线上的A、B、C、D点(直径为4cm的黑色圆点)上分别安装无线充电装置的发射线 圈。无线充电系统由1台5V的直流稳压电源供电,输出电流不大于1A。 图1 电动小车行驶区域示意图

二、要求 1. 基本要求 (1)小车能通过声或光显示是否处在充电状态。 (2)小车放置在A点,接通电源充电,60秒时断开电源,小车检测到发射线圈停止工作自行起动,沿引导线行驶至B点并自动停车。 (3)小车放置在A点,接通电源充电,60秒时断开电源,小车检测到发射线圈停止工作自行起动,沿引导线行驶直至停车(行驶期间,4个发射线 圈均不工作),测量小车行驶距离L1,L1越大越好。 2. 发挥部分 (1)小车放置在A点,接通电源充电并开始计时;60秒时,小车自行起动(小车超过60秒起动按超时时间扣分),沿引导线单向不停顿行驶直至 停车(沿途由4个发射线圈轮流动态充电);180秒时,如小车仍在行驶, 则断开电源,直至停车。测量小车行驶距离L2,计算L=L2-L1,L越大越 好。 (2)在发挥部分(1)测试中,测量直流稳压电源在小车开始充电到停驶时间段内输出的电能W,计算K= L2/W,K越大越好。 (3)其他。 三、说明 (1)本题所有控制器必须使用TI公司处理器。 (2)小车行驶区域可采用表面平整的三夹板等自行搭建,4 个发射线圈可放置在板背面,发射线圈的圆心应分别与A、B、C、D圆点的圆心同心。 (3)作品采用的处理器、小车全车重量、外形尺寸、发射线圈最大外形尺寸及安装位置不满足题目要求的作品不予测试。 (4)每次测试前,要求对小车的储能元件进行完全放电,从而确保测试时小车无预先额外储能。 (5)题中距离L的单位为cm,电能W的单位为Wh。 (6)测试小车行驶距离时,统一以与引导线相交的小车最后端为测量点。 (7)基本要求(2)测试中,小车停车后,其投影任一点与B点相交即认为到达B点。 (8)在测试小车行驶距离时,如小车偏离引导线(即小车投影不与引导线相交),则以该驶离点为该行驶距离的结束测试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