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美术世界——什么是美术

第一单元走进美术世界——什么是美术
第一单元走进美术世界——什么是美术

王沂东《蒲公英》李剑晨《繁忙的小港》

晁楣版画《麦收序曲》

中外美术经典作品赏析作业

不管是富于意向性的中国山水画,还是善用明快色彩的西方油画都给我们提供了一扇通往美的世界的大门。在欣赏完中国与外国的美术作品后我不经问自己我得到了什麽?粗看之下中外美术绘画作品只是在给我们展示一幅幅山水和人物,并没有向我们展示任何其他的东西,但细想之下我们就会发现那些超越作品单纯表现之外的含义。那不仅仅在是一幅幅的山水和人物,而是整个世界甚至是无所不包的宇宙了。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我发现了以往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那些东西,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感受。 众所周知,美术的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我之所以选了中外美术经典作品赏析这门课其实原因很简单,我自小非常喜欢美术方面的东西,对这些看似神秘的艺术形态十分好奇,很想从这课程当中得到一些艺术的知识与熏陶。记得曾经看过一幅油画,画面上描述了优美的风景,当时只是觉得那很美,想要表达些什麽但却又不知如何说起。后来在上完这门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看过的那幅作品竟是西方最著名的风景画的代表,作者就是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而这幅作品就是他的《孟特芳丹的回忆》。我尝试着用我在这门课上的心得来再次欣赏这幅作品时,从整幅作品的构图、基调、色彩和透视技巧等方面来再次欣赏,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感受,整幅作品是那样的动人和生动,柔和的颜色充斥于整个画面,渐渐的我仿佛融到了画面之中许久不能自拔,我想这就是美术的魅力之所在吧。当然我懂的还不是很多,但我能稍微懂得作者的心情与这幅画所要表达的感情,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了。 在我看来美术作品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我们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我们的身心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犹如一首淡淡的歌一般,美术已经渐渐的融进了我的身体之中了,它给我的身体带来了养料,在欣赏时我可以完全的投入其中暂时不去思考现实之中的种种不快,美术就是拥有这种令人痴迷的魅力。最后感谢胡老师您了,是你带着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并用语言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发现美的事物。谢谢!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一、情景引入 电闪雷鸣是常见的现象,是传说中“雷公”在发怒吗?是“电母”在施法吗?长大后听哥哥姐姐说,这是物理现象,并没有“雷公”“电母”。那什么是物理学?它研究雷电等现象吗? 是的,今天我们开始跨进物理世界大门,到奇妙的物理世界中去探究一番,感受她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教材研究 问题1——光为什么会偏折? 阅读课本P2图1—1中的“蓬莱海面奇特日出”,用激光棒或手电筒斜射入水槽,完成活动1后填空。 ○1当光由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外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因此阳光在大气层中传播时,由于大气层的密度并不均匀,光会发生,就会形成如图中的海面奇特现象。 问题2——闪电是怎样产生的? 查阅资料或在因特网上查阅有关雷电知识。课堂上观察老师演示“模拟闪电”,搜集气体打火机中的打火装置,观察按压按钮时,能否看到轻微的火花,并听到“啪啪”的响声。○2想想看,在生活当中,你有没有观察到过类似这种闪电的现象? 。 问题3——为什么说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阅读课本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部分,然后给同学们讲述为什么说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有兴趣查阅资料了解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对现代社会有什么促进作用? 问题4——我们学习科学家的什么精神? 阅读课本内容,并上网查阅有关三位物理巨人对物理学的贡献及个人的成就,向同学们讲述他们的趣闻趣事。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三、典例分析 例:你还能举出类似“蓬莱海面奇特日出”生活中的现象? 答案:类似于这种现象的有: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感觉会向上偏折;走到河边向河水看去,感觉到河水变浅了;鱼夫叉鱼时,铁叉要往看到的“鱼”再往下点叉。…… 四、达标训练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试题(A卷与B卷)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试题(A 卷) (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分) 1、已知等式a ab +=2002,b ab +=2001 ,如果a 和b 分别代表一个整数,那么a -b 的值是 ( ) A .2 B .1 C .2000 D .0 2、今年金鸡百花奖有a 部作品参赛,比上届参赛作品增加了40%还多2部,上届参赛作品有( ) A . % 4012++a B .(1+40%)a +2 C . % 4012+-a D .(1+40%)a -2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3、观察已有的数的规律,在( )内填入恰当的数. 1+3=4=2×2 , 1+3+5=9=3×3, 1+3+5+7=16=4×4 1+3+5+7+9=( )=( ), 1+3+5+7+9+11=( )=( ) 4、按规律填数2,3,7,16,32,( ) 5、从1999年11月1日起,全国储蓄存款需征收利息税,利息税的税率是20%,王老师于 1999年5月1日在银行存入人民币20000元,定期一年,年利率为3.78%,那么存款到期日,王老师一共可得本金和利息 元. 6、已知绿豆发成绿豆芽,重量可增加6.5倍,用a 千克绿豆,可得到 千克绿豆芽. 7、某品牌电脑进价为5000元,按物价局定价的9折销售时,获利760元,则此电脑的定 价为 元. 8、如图,在圆内填上六个不相等的数,使得每个数都是它相邻两数的积. 如A=B ×F ,B=A ×C ,C=B ×D …… 则:A= ,B= ,C= , D= ,E= ,F= . 9、观察下列两组算式:(1)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 (2)84=(23)4=23×4=212 由(1)、(2)两组算式所揭示的规律,可知:83的个位数字是 ,41001的个位数 A B D C E F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知识点)

物理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物理学推动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 ①远古人类,刀耕火种,简单机械的发明和应用;②17—18世纪,蒸汽时代;③19—20世纪,电与磁的发展(法拉第和麦克斯韦),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④20世纪,信息时代,太空技术的发展。 3、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4、比较分为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两种,测量是一种定量比较。 5、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6、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单位换算关系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1km=1000m=103m 1km2=1000000m2=106m21cm3=1mL=10-6m3 1dm=0.1m=10-1m 1dm2=0.01 m2 =10-2m2L=1dm3 1cm=0.01m=10-2m 1m2=100 m2 =102m21dm3=1L=10-3m3 1mm=0.001m=10-3m 1cm2= 0.0001 m2 =10-4m21m3=1000L=103dm3 1m=1000mm=103mm 1m2=10000cm2=104cm21m3=1000000mL=106cm3 1μm=10-6m;1m=106μm 1nm=10-9m;1m=109nm 7、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和纳秒 (ns) 时间单位换算 1h=3600s=3.6×103s 1min=60s 1ms=0.001s=10-3s;1s=103ms 1μs=10-6s 1s=106μs1ns=10-9s; 1s=109ns 8、秒表 (停表)的 读数: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走进数学世界 一、选择题 1、从A 地到B 地有两条路,第一条从A 地直接到B 地,第二条从A 地经过C ,D 到B 地,两条路相比( ) A.第一条比第二条短 B.第一条比第二条长 C.同样长 2.某学生在暑假期间观察了x 5天下午是晴天;③共下了8次雨;④下午下雨的那天,上午是晴天.则x=( ). A .8 B .9 C .10 D .11 3.把14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在地面上堆叠如图所示的立体,?然后将露出的表面部分涂成红色,那么红色部分的面积为( ). A .21 B .24 C .33 D .37 4.春节晚会上,电工师傅在礼堂四周挂了一圈只有绿、黄、蓝、红四种颜色的彩灯,其排列规律是:绿黄黄红蓝红红绿黄黄红蓝红红绿黄黄红蓝红红绿黄黄红蓝红红……那么,第2006个彩电的颜色是( ). A .绿色 B .黄色 C .红色 D .蓝色 5.根据图中骰子的三种不同状态显示的数字,推出?处的数字是( ). A .1 B .2 C .3 D .6 6.给出两列数:1,3,5,7,9,…,2001和6,11,16,…,2001,?同时出现在这两列数中的数的个数为( ). A .199 B .200 C .201 D .202 7.n 个连续自然数按规律排列如下: 0 3 → 4 7 → 8 11 … ↓ ↑ ↓ ↑ ↓ ↑

1 → 2 5 → 6 9 → 10 根据规律,从2004到2006,箭头方向依次应为(). A.↑→ B.→↑ C.↓→ D.→↓ 8.现有A,B,C,D,E五名同学,他们分别是来自一中、二中、三中的学生.已知:?①每所学校至少有他们中的一名学生;②在二中的晚会上,A,B,E?作为被邀请的客人演奏了小提琴;③B过去曾在三中学习,后来转学了,现在与D在同一个班学习;④D,?E 是同一所学校的三好学生.根据以上叙述,可以断定A所在的学校为(). A.一中 B.二中 C.三中 D.不确定 9.在A,B,C三个盒子中分别装有红、黄、蓝颜色的小球中的一种,将它们分别给甲、乙、丙三个人.已知甲没有得到A盒;乙没有得到B盒,也没有得到黄球;A盒中没有装红球,B盒中装着蓝球.则丙得到的盒子编号小球的颜色分别是(). 10.找出一列数2,3,5,8,13,□,34的规律,在□里填上(). A.20 B.21 C.22 D.24 1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B,C内填入适当的数,使它们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则填入正方形A,B,C?的三个数依次为(). A.1 2 , 1 3 ,1 B. 1 3 ,1, 1 2 C.1, 1 2 , 1 3 D.1, 1 3 , 1 2 12.图1给出的各组数学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数字依次是() 5 321 15 9 5 220 12 9 8 224 16 4 10 88 4 5 A.7,8,12,18 B.7,13,12,17 C.13,8,12,15 D.7,13,14,17 13.一个数加上7,减去5,然后除以2得2,则这个数是() A.1 B.3 C.2 D.3 14.观察图1中三个正方体,第四个正方体应为图2中的() (1)

第一章走近物理世界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粤版)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八年级(上册) 执教人:周志 黄麓镇中心学校 二○一三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走近物理世界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4 尝试科学探究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第三章光和眼睛 3.1 光世界巡行 3.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3.4 探究光的折射定律 3.5 奇妙的透镜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7眼睛与光学仪器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4.4 升华和凝华 4.5水循环与水资源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 5.1 物体的质量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 5.4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5.5 点击新材料 教学进度表 八年级物理制定人:周志

沪粤版物理《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教材分析 一、《课标》的要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4、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5、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6、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7、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二、本章编写思路与特点 1、编写思路 本章教材安排了三节内容。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喜爱物理。首先通过一些有趣的力、热、声、光、电等自然现象,向学生展示物理学特别是经典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物理学的多姿多彩,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是非常有趣的;接着,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几个典型时期,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知道物理学十分有用。 第二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要做些什么事情。教材安排了几个学生人人动手的小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奇妙、有趣的物理现象就在身边,并从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的一些基本方法。这样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就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动手实验和进行测量。 第三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进行物理问题的科学探究。教材设计了一个科学探究的案例,让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要素,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本章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合理选择测量方法、初步体验科学探究。 本章教学的难点: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测量方法的合理选择、体验科学探究。 2、本章特点 本章为教材的“入门篇”,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全章篇幅不多,但内容丰富,立意颇高。从诱发学生喜爱物理开始,让他们尝试动手做实验,到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无不体现着《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本章利用一些散文诗、小实验、物理学史等,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并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中对物理进行体验,从而使学生在一开始学习物理时,就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 全章密切联系自然界的一些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从而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生机盎然的物理画面;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体现“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也体现本书“做物理”的教材理念;学生自主探究“摆的奥秘”,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从一开始学习物理就认识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及其过程,体现教材把“科学探究作为学习内容和目标”的编写意图。让学生认识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是要学会科学探究。 本章是学生踏入物理世界的第一步,教材采用了大量的与物理有关的图片,其目的是通过观察生动有趣的插图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图中挖掘物理问题。图片既能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图景。 3、课时安排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1 分) 1、下列各物体的长度接近10 厘米的是() A. 篮球的直径 B.乒乓球的直径 C.手掌的宽度 D.物理课本的长度 2、下面几个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 A、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 B、1988 年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 C、下雨时,天上先出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D、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 3、小轩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图1-1所示),方法正确的是〔〕 4、一次课堂计 算比赛中,四 位同学的计算 过程中正确的 是 〔〕 A.7.27.2 mm10 3 = 7.2 10 3 m B.15m=1510 67 mm==1.5 × 10 μ m C.2.5 2.5 km10 4 cm=2.5 10 4 cm D.3.010 6 cm=3.010 6 10 2 m=3.0 10 4 m km= 5、小玲用分度值为 1mm的刻度尺测物体,记录中正确的是:() A、184cm B、18.4cm C、 1.84cm D、 184.0cm 6、某刻度尺的刻度大于标准刻度,用它测量长度时,测量值和真实值相比较: 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7、小新三次测量课桌的宽度,结果分别为48.17cm,48.15cm,48.15cm, 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48.14cm B.48.17cm C. 48.15 cm D.48.16cm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二个或三个选项是正确的,全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得 2 分,选错 或不选得0 分,共 9 分) 8、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误差可以减少,但不能避免。 C.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D.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9、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A、20cm=0.2m B、 50m=0.005km C、357mm=3.57m D、 1h=3600S 10、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A、一页纸的厚度大约90μm B、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14dm C、正常人的脉搏跳动70 次所需时间大约1min D、 初中学生步行 1km的路程经历的时间大约 50s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40 分) 1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时间的主单位是,实验中,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第1课时走进数学世界 命题:魏宏飞校核:王年超 基础过关 1、若今天是星期二,从明天起第2009天是星期() A、二 B、三 C、四 D、五 2、五个人互通一次电话,那么他通电话的总次数为() A、5 B、10 C、15 D、20 3、时钟从0点到24点,时钟的时针和分针一共会重合() A、23次 B、24次 C、25次 D、26次 4、某个体老板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商品,两件商吕的售价都是135元,若按成本计算,其中一件商品赢利25%,另一种商品亏本25%,则这次买卖中他() A、不赚不赔 B、赚9元 C、赔18元 D、赚18元 5、“175/80A”是一条裤子的型号,其中“175”和“80”分别是() A、裤长175厘米,腰围80厘米 B、身高175厘米,腰围80厘米 C、腰围175厘米,臀围80厘米 D、身高175厘米,臀围80厘米 升级演练 6、下列选项能用成语“事半功倍”表示的是() A、2×事=功÷2 B、事÷2=功×2 C、事×2=2÷功 D、2÷事=功×2 7、如图所示,甲、乙两小虫同时从A点出发以相同的速度爬行,甲沿大半圆从点A到点B,乙沿小半圆从点A到点B,则甲、乙两虫到达B点的情况是() A、甲先到 B、乙先到 C、同时到 D、不能确定 A B 初一(上)数学课时练第 1 页(共110页)

拓展与探究 8、按规律填数字:1,1,2,3,5,8,,第11个数是多少 9、观察下列式子,由数字规律填空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那么111111×111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11= 10、有三只表面完全相同的袋子一只放着糖,另外两只放着石子,袋的外边分别写着字,甲袋上“这只袋子放着石子”,乙袋上“这只袋子放着糖”,丙袋上“石子放在乙袋中”,且只有一只袋子上写的是正确的,问:哪只袋子里放着糖? 初一(上)数学课时练第 2 页(共11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沪粤版《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各物体的长度接近10厘米的是( ) A.篮球的直径 B.乒乓球的直径 C.手掌的宽度 D.物理课本的长度 2、 下面几个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 A 、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 B 、1988年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一次奇特的日出景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 C 、下雨时,天上先出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D 、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 3、小轩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图1-1所示),方法正确的是 〔 〕 4、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 A .2.7mm=2.7mm 310-?=3102.7-?m B .15m=61015?=1.5×107μm C .5.2km=5.2km 410?cm=4105.2?cm D .6100.3?cm=2610100.3-??m=4100.3?m 5、小玲用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测物体,记录中正确的是: ( ) A 、184cm B 、18.4cm C 、1.84cm D 、184.0cm 6、某刻度尺的刻度大于标准刻度,用它测量长度时,测量值和真实值相比较: A 、偏大 B 、偏小 C 、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7、小新三次测量课桌的宽度,结果分别为48.17cm ,48.15cm,48.1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 .48.14cm B .48.17cm C .48.15 cm D .48.16cm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二个或三个选项是正确的,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 全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共9分) 8、下面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 .误差可以减少,但不能避免。 C .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D .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9、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 A 、20cm=0.2m B 、50m=0.005km C 、357mm=3.57m D 、1h=3600S 10、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A 、一页纸的厚度大约90μm B 、一支钢笔的长度大约14dm C 、正常人的脉搏跳动70次所需时间大约1min D 、初中学生步行1km 的路程经历的时间大约50s

南溪四中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本单元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3.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以及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5.给学生提供合作、讨论与自我展示的机会。本章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学习形式。例如对第12页的云图中提出的“如果一家四人,结果是否一样呢?”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按“3个大人和1个小孩”、“2个大人和2个小孩”等不同情况得出结论。 6.本章得练习、习题中,有一些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如第10页的练习第1题,由于考虑得方式不一样,会发现前面的数具有各种不同的规律,这样答案自然就不同了。 7.评价时,请考虑以下几点: (1)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利用适量的开放题,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 (3)安排调查活动,评价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写读后感,评价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5)开展小组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6)提供成果展示机会,评价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课时分配 本章的教学时间为6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 1.1 与数学交朋友…………………………………………………………………………………………3课时 § 1.2 让我们来做数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学习物理学,既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离不开_______________。 3、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_,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_____。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_,测量时间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_____。 4、测量值和___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做__________。错误可以__________,而误差不可以__________。为减小误差,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5、四个人用同一把毫米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0.2300m、2.3dm、23.00cm、230.0mm,则以上记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 6、填写单位: 一枚壹元硬币的直径是2.50______ 一名同学的高度是16.4______ 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66______ 一张课桌的宽约为0.342______ 北京至上海的铁路线长为1486______ 某本书长267.2______ 7、如图所示,甲图中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乙图中圆的直径为__________。 8、某同学测得物体的长度的正确结果为5.6789m,该学生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若用厘米作单位,结果应写成______cm。如果用厘米刻度尺来测量该物体的长度,结果应为______cm。 9、某同学测得一本练习册的厚度是0.60cm,经统计共计80张纸,则每张纸的厚度是______cm,合______μm。 10、小明同学从教室的前墙走到后墙,共走了12步。从教室的前门走到学校大门口,共走了254步。测得教室的长度是9m,则教室到校门口的距离大约为______m。

七上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全章回顾与测试(含解答)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全章回顾与测试 一、体系自主构建 答案: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圆(填其他平面图形也可以)④长方体 ?⑤圆锥⑥球(填其他立体图形也可以)⑦角形⑧正方形⑨正六边形⑩1+2+?…+n 二、思维方法点拨 1.本章采用观察、实验等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的魅力,比如观察建筑物、地板砖等物体的形状,再如用正多边形拼地板,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类讨论法 分类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即研究有关一个数的问题时,通常把这个数分为正、零、负三种情况.研究有关两个数的问题时,通常把这两个数分为同号、异号和其中至少有一个为零三种情况;研究有关图形问题时,通常应考虑图形不同的位置关系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初中数学中把代数式“化繁为简”、“化大为小”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如果适当地运用“换元法”,可使解题过程简捷,提高解题速度. 三、经典例题剖析 1.观察、归纳、寻找规律 例1(05年济南市中考·课改卷)把数字按如图所示排列起来,从上开始,?依次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中间用虚线围的一列,从上至下依次为1、5?、?13、25…则第10个数为_______.

分析:先确定第10个数所在行数.由图可知中间的数依次在第1、3、5、7…行,?即第1个数在(2×1-1)行,第2个数在(2×2-1)行,第3、4个数分别在(2×3-1),(2?×4-1)…行.由此可推断第10个数在(2×10-1)行,即19行;再确定每行数字个数,?各行从上到下数字的个数为1,2,3,4,5,6,7…因此第19行有19个数;最后确定每行中的最大数.由图观察可知,每行最大数为到该行总共用数字的个数,因此第19? 行最大数字为:1+2+3+…+19=19(191) 2 + =190,最中间的数为181. 答案:181 评注:观察、归纳法是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解题关键是先找出不变的量,?再找出变化的量与不变量(或两变化量)之间的关系,这是近几年中考的常见题.例2 数一数图中有多少条线段,如图. 分析:可采用分类讨论法解,也可先找出过一个字母的所有线段,然后求和. 解法一:设每一段长为1个单位,则图中长为1个单位的线段有5条;长为2个单位的线段有4条;长为3个单位的线段有3条;长为4个单位的线段有2条;长为5?个单位的线段有1条.故共有15条线段. 解法二:以A为其中一个端点的线段有5条;同理,以B,C,D,E,F为其中一个端点的线段各有5条,即共有30条,但在这30条线段中,图中的每一条线段都被重复计算了一次,如AB在以A为端点的线段时算了一次,在以B为端点的线段时又算了一次,?故图中共有15条线段. 方法提炼:由本例解法二不难得出,当一条线段上有n个点(包括两端点)时,图形 中共有线段1+2+3+…+(n-1)= (1) 2 n n- 条. 2.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例3(05年黄冈市中考·课改卷)阅读下列材料,解答问题. 饮水问题是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生活环节.东坡中学共有教学班24个,平均每班有学生50人.经估算,学生一年在校时间约为240天(除去各种节假日),春、夏、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测试题(20200705085058)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 ) A.猜想与假设 B.交流合作 C.提出问题 D.分析论证 2.下列过程中,经历时间约为 1 s的是( ) 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 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 C.人打一次哈欠的时间 D.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物理现象的是( ) A.骑自行车遇到障碍物时,刹一下车,自行车就慢下来了 B.发生日全食时,太阳不见了 C.在寒冷的冬天,使用电热毯睡觉更暖和 D.建筑工地上的钢筋淋到雨水会生锈 4.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 ) 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线,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 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 5.下列关于长度测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测量,读数时读到分度值即可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的数字要多保留几位 C.实验时选用的仪器越精密越好 D.测量中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6.为了能够准确地测量一元硬币的厚度,小华用刻度尺一次测量出10枚硬币的总厚度,然后通过计算得出结果.在这个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选择分度值为 1 cm的刻度尺比较合适 B.小华的方法也适用于测一张纸的厚度 C.一元硬币的厚度应该在 1.5~2 mm之间 D.这种方法适用于微小长度的测量 7.下面的一组数据中,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 ) ①1.5 m ②23.0 mm ③4.8 cm ④0.72 dm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① 8.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先后五次测得的数据分别为L1=1.46 cm、L2=1.46

美术作品赏析

美术作品赏析——马拉之死 一、缘由 《马拉之死》是大卫的一幅名画,它因马拉的特殊身份和简洁有力的形式而为人们所熟知。马拉(Marat,1743-1793年)是雅各宾派的核心领导人之一。雅各宾派当政以后,他因为卓越的号召能力而成为该派的主席,但同时也是一位残忍嗜血的活动家,往往不经审判便将政敌送上断头台。他患有严重的皮肤病,每天只有泡在洒过药水的浴缸中才能缓解痛苦,于是,浴室就成了他最经常呆着的办公场所。1793年7月11日,一位反对暴政的女士借口商谈事宜,进入马拉的浴室,并在他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行刺,结束了这位暴戾政客的生命。 二、背景 马拉(Jean-Paul Marat, 1743–1793),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法国大革命期间,他撰写过很多抨击封建专制的文章,在当时人们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马拉为躲避反动分子的迫害,长期在地窖里工作,因此,染上了严重的湿病和皮肤病。为了减轻病痛,同时,不影响工作,他每天不得不泡在带有药液的浴缸里坚持工作。 1793年7月13曰,被当时的右翼吉伦特党派遣的保皇分子谋害,终年50岁。马拉被害时正在浴缸里边洗浴、边工作。这里,达维德满怀悲愤,描绘了马拉被刺的情景。凶手逃遁,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胸口流出,左手紧握着凶手给他的留言便笺,右手无力地垂落下来……一年后,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达维德将此画转移。直到1893年,比利时皇家博物馆将此画正式收藏,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三、作品赏析 画家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的情形:马拉倒在浴缸里,鲜血正在从伤口中流出;带血的匕首滑落在地,而凶手已经逃离现场。画家将画中的主角设计在一个情节和场景之中,丰富了肖像画的表现内容,增强了它的感染力。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的单纯、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即莫大的悲痛之感。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测试卷

第一章达标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00 μm =__________ m; (2)0.072 cm=__________ nm; (3)180 s =__________ h; 2.(1)如图甲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测得木块的长度是______ cm。 (2)如图乙所示,圆环的直径为________ cm。 (3)如图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 s。 甲乙丙 (第2题) 3.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1)课桌的高度为78______; (2)运动会上小强的百米赛跑成绩为15.2______。 4.某同学发现湿衣服在夏天更容易晾干,于是提出“衣服晾干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针对“衣服晾干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它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填科学探究的步骤)。 5.某同学用量程为10 mL的量筒量取某液体,读数时视线偏高如图所示,该同学所得读数是________,正确读数是________。 6.如图所示是网上截图,动车行驶的总时间为______h。通过查找资料,六安到上海虹桥的距离是557 km,那么该动车平均每小时行驶____________km(保留一位小数)。

(第5题) (第6题) 7.现有以下几种刻度尺:(1)总长0.6 m的毫米刻度尺;(2)总长1.5 m长的厘米刻度软尺;(3)总长20 cm的毫米刻度直尺;(4)总长30 m的厘米刻度卷尺。 配窗户上的玻璃时,应选用第________种尺子;进行跳远比赛测量成绩时,应选用第________种尺子;缝纫工裁剪衣服时,应选用第________种尺子。8.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在图中________(填字母)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________。

七年级数学走进数学世界测试题1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一个数加7,再乘以3,然后减去12,再除以6,最后得到8,则这个数是 . 2.联欢会上,小明按4个红气球,3个黄气球,2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装饰会场,则第100个气球的颜色是 . 3.有两根木料,第一根长270cm ,第二根长360cm ,把它们锯成长度相等的小段,每段木料最长可能是 cm. 4.某课外活动小组测得自己学校的篮球场长A 米,宽B 米,它的长比宽多C 米,周长是D 米,面积是E 米,篮球架高F 米.提供信息:(86,13,420,15,28,3)由于记录疏忽把数据弄乱了,你能帮他们整理一下吗? A= ,B= ,C= ,D= ,E= . 5. 6.对A ,B 2→A →4,5→A →7,7→B →4,10→B →7,1→C →4, 3→C →12,请在横线上填上数或相应的字母: (1)14→B →A →C → ;(2)5→C →B → →19;(3)40→ →A →B →36; (4) →C →B →45. 7. 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再对折,然后在其一个三等分处剪断,这样变成了________根绳子,其中最长的是最短的长度的________倍. 8. 如果a ,b 是任意两个不等于零的数,定义运算○+如下(其余符号意义如常): a ○+b=2 a b ,那么[(1○+2) ○+3]-[1○+(2○+3)]的值是_____________. 9. 右图是一个数值转换机的示意图, 若输入x 的值为3,y 的值为-2时, 则输出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 10. 把两个长3cm 、宽2cm 、高1cm 的小长方体先粘合成一个大长方体,再把它切分成两个大小相同的小长方体,末了一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多可比起初一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大________cm 2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1. 某学生在暑假期间观察了x 天的天气情况,其结果是(1)共有7天上午是晴天;(2)共有5天下午是晴天;(3)共下了8次雨;(4)下午下雨的那天,上午是晴天,则x = ( ). A.8 B.9 C.10 D.11 12.把14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在地面上堆叠成 如图所示的立体,然后将露出的表面部分染成红 色,那么红色部分的面积为( ) A .21 B .24 C .33 D .37 13. 绿黄黄红蓝红红绿黄黄红蓝红红绿黄黄红蓝红红绿黄黄红蓝红红…,那么,第2006个彩灯的颜色是( ) A.绿色 B.黄色 C.红色 D.蓝色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典型例题与习题(无标准答案)

沪粤版《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典型例题与习题 【例1】完成下列长度单位换算: (1)万里长城全长6.7×103km,合多少m? (2)人头发的直径约70μm,合多少m? 【分析】在长度单位换算中,不论是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还是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都要用乘式,并且要采用等量代换 的方式。 【解答】 ∵1km=103m ∴6.7×103km=6.7×103×1km=6.7×103×103m=6.7×106m ∵1μm=10-6m ∴70μm=70×1μm=70×10-6m=7.0×10-5m 【例2】小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宽度,四次测量记录如下,其中错误的一次记录是 ( ) A.161.5mm B.16.19cm C.0.1638m D.1.617dm 【分析】本题要求找出“错误的一次记录”,可用比较法,但是四次记录单位都不一致,不便比较,所以应该先统一单位。 【解答】LA=161.5mm=0.1615m,LB=16.19cm=0.1619m,LC=0.1638m,LD=1.617dm=0.1617m 根据有效数字的规定,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各次记录可能不同;而其余各位都是准确数字,各次记录 应该相同,观察发现LC与众不同,是错误记录。 故本题应选(C)。 【例3】某同学测得一物体的长度的正确结果为5.4231m,该学生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如果用厘米作单位, 结果应写成________厘米。如果用厘米刻度尺来测量该物体的长度,结果应为_____厘米. 【分析】长度测量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所以在记录数据时,最后一位"1"是估计的,倒数第二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所以分度值是毫米,如果用厘米作单位,应保持原来的准确程度,结果是542.31cm,如果是用厘米度尺来测量,则毫米 位为估计值,结果为542.3cm. 【解答】毫米;542.31cm;542.3cm. 【例4】.几位同学用一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以下是他们的

新沪粤版《第一章_走进物理世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空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不选或错选得0分) 1. 章天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A.18.77cm B.18.76cm C.18.74cm D.18.89cm 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3. 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是()A.采用正确测量方法 B.只要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 C.只要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D.既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又多次求其平均值 4. 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先后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三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3.46cm、13.44cm、13.44cm,测得的结果应表示为()A.13.447cm B.13.44cm C.13.45cm D.13.46cm 5. 用同一根刻度尺按正确方法测量一物体长度,共测了四次,其结果不同,这说明:()A.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不定的 B.这四次测量结果都是不可靠的 C.测量不可避免地有误差 D.测量次数多了反而得不到正确结果 6. 甲、乙两位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的记录是 23.06cm,乙的记录是23.063cm。你认为符合测量要求的是()A.甲 B.乙 C.都符合 D.都不符合

7. 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钢球,要较正确地测出它的直径,应使用的测量工具是()A.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符号为___,常用单位及其符号分别为_________。长度的常用单位与主单位的换算关系分别_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