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信息化系统架构的优化方案及解决措施--以大港油田为例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第37卷第5期2013年10月JOURNAL OF NORT HE AST PET ROLEUM U NIVE RSIT Y

V o l.37No.5Oct.2013

收稿日期:20130427;编辑:张兆虹

作者简介:朱正平(1980-),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字油田方面的研究.DOI 10.3969/j.iss n.2095-4107.2013.05.016中国石油勘探开发信息化系统

架构的优化方案及解决措施

)))以大港油田为例

朱正平1,潘仁芳1,马 杰2,李功权1,么景臣3,陈 哲2

(1.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 2.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信息中心,天津大港 300280; 3.哈

里伯顿国际公司北京办事处,北京 100004)

摘 要: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应用系统是基于各专业纵向发展、相互独立开发的,在统一、规范的勘探开发信息化系统

上难以直接运行,系统应用效率低.基于勘探开发信息化系统架构中存在EPDM 数据模型覆盖面不够、综合应用层共享

程度低、针对性差、数据传输与同步工作量大等问题,分析系统架构制约因素,提出优化方案和关键技术:利用异构数据

库集成技术,以中心主数据库模型扩展为基础,搭建逻辑中心主数据库层,分析并制定应用系统集成及接口开发技术和

框图.大港油田现场应用表明:系统架构优化方案丰富了服务总线的应用组件,能够满足油田科研信息化生产需求.

关 键 词:勘探开发信息化;系统架构;数据模型;优化方案;数字油田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07(2013)05010909

0 引言

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竞争力、获得更大收益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全球石油公司的研究热点.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0概念,引发全球石油及能源服务公司的关注[1-2].国外石油公司在无线遥感、现场实时传输、随钻录井及随钻测井等领域[3-6]取得进展,对提高油田工作效率、降低油气生产成本等起重要作用[7-11].我国石油公司也推进油田信息化系统建设[3],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率先提出/数字油田0概念[4],开展数字油田信息化建设纲要设计,制定/十一五0油田信息规划纲要[5-6].勘探开发信息化系统是/数字油田0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勘探开发信息化系统架构是中国石油按照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建立覆盖全油田的规范、统一、安全、高效的勘探开发数据管理服务体系,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的一体化数据模型.该系统架构以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简称/A1系统0)和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简称/A2系统0)数据库为主数据库层,连接数据源层和综合应用层,规范工作流程,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提高业务规划与决策的科学性.基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数据模型(Ex plo ration Pro duction Data M odel,简称EPDM )构建的A1、A2系统数据库难以覆盖勘探开发应用过程中所有数据类型,需要根据各油田实际业务需求不断完善;基于EPDM 的勘探开发信息化应用系统及接口开发不够完善,影响系统应用效率,有必要调整与优化现行系统架构,以满足油田实际应用需求.

1 系统架构

自2002年,中国石油在各油田公司构建A1、A2系统数据库,为建设数字油田起到较大推动作用.在分析中国石油各油田公司现状与需求、借鉴国际石油公司信息化建设实践及行业发展趋势基础上,该系统数据库形成中国石油A1、A2系统数据库架构设计方案,成为我国现行勘探开发信息化建设的主流架构设计方案[12].该设计方案划分为数据源层、专业数据库层、主数据库层及综合应用层4个层次(见图1):#109#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