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笔记整理

四年级数学下册笔记整理
四年级数学下册笔记整理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0不能作除数。

(5)任何数乘以1都得原数。

(6)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找到起点,把起点的四个方位找到。

(2)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相对的方位(角度相等)

西偏北-----东偏南北偏西-----南偏东北偏东------南偏西东偏北-----西偏南(4)看清题目中1厘米代表多少米、千米。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

(3)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b=b×a

(4)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再乘第一个数,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 b×c)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

(6)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减,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

(7)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a-b-c=a-(b+c)

(8)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这个数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a ÷

b ÷c=a ÷(b ×c)

(9)25×4=100 125×8=1000 25×8=200 125×4=500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读作:是把数学文字表示的小数改写成汉字表示的小数。注意: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末尾的

“0”一般不读出来,整数部分中间连续几个“0”读成一个零,而小数部分中间的连续几个“0”都要读出来。

(5)写作:是把汉字表示的小数写成数学文字的小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表。

(7)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的大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首先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就大;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的就大;百分位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10)生活中的小数

小单位的数化成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大单位的数化成小单位的数: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

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1000000克 1公顷=10000平方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元=10角=100分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00平方毫米

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大数求近似数时,先化单位,再按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进行。

第五单元三角形

(1)概念: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为了表达方便,一般的三角形都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a+b>c a+c>b b+c>a

(6)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7)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列竖式的对齐方式: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注意:得数末尾的“0”要去掉。(2)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a-b-c=a-(b+c)

(3)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4)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

第七单元统计

(1)怎么样画折线统计图:先描点,再连线(把相邻两个点连起来)。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以一眼从图中观察到最高和最低;坡度越陡,说明变化趋势越大。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1)栽树情况

两端栽树

间隔数=栽树的棵树-1

一端栽树一端不栽树(多边形花盆的摆放)

间隔数=栽树的棵树

两端都不栽树(锯木头)间隔数=栽树的棵树+1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笔记

人教版 数学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 班级 姓名 2018年9月3日--2019年1月25日

第一单元 小数的乘法 3.5元 × 3 10.5元 0.72 × 5 3.60 72 × 5 360 ÷100 方法2 方法1 0.72 0.72 0.72 0.72 + 0.72 3.60 ×100 最后的0可以去掉 35角 × 3 105角

2.4×0.8=1.92 0.56×0.04=0.0224 2.4 × 0.8 1.9 2 ×10 ÷100 ×10 2 4 × 8 1 9 2 0.5 6 ……两位小数 0.5 6 ×0.0 4 ……两位小数→×0.0 4 0.02 24

第4节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是多少及验算 1.小数倍的意义: 56×1.3表示56的1.3倍是多少。 67的4.5倍是多少?列算式为:67×4.5 2.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3.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56×1.3=72.8(千米/时) 5 6 × 1. 3 1 6 8 5 6 7 2. 8 答: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时. 第5节 积的近似数 一、取近似值的三种方法: 1、四舍五入法。 2、进一法。 3、去尾法。 二、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步骤: 1、先求出准确的积, 2、审清要保留到哪一位,就看它的下一位; 3、如果小于5,就将后面的数舍去,如果大于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进1。 4、计算结果要用“≈”表示。 三、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0.049×45≈2.2(亿个)。 0 .0 4 9 方法:先求出准确的积,再用“四舍五入”法求 × 4 5 出结果。 2 4 5 1 9 6 注意:计算结果要用“≈”表示。 56千米/时 是非洲野狗的1.3倍 ?千米/时 非洲野狗 鸵鸟

简单的教数学读后感

读《简单教数学》有感 侯菲 目前,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各地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新课改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减负的根本是提高教学效率,当前常态的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教师乐此不疲,学生索然无味,课堂低效。课堂效率的低效,浪费的时间多,学生就无法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就只好靠课后来弥补,学生的学习负担自然就加重了。我认真读了戴曙光老师写的《简单教数学》这本书,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数学老师,读过这本书后真的让我感悟很深。 特别对作业的批改深有同感。在日常工作的真实环境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浪费了很多时间?教师付出的劳动到底有多少价值?课堂上是否要承载得满满当当?学生做的、教师改的作业发挥了多大作用。感觉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批改作业,每天厚厚的作业改完后,还得追着学生改错,一天下来精疲力尽,收效甚微。多少年来一贯制,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那么该如何优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呢。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戴老师提倡当堂批改的作业当堂订正,当堂订正的作业当堂返改,学生更正后的作业给批改的学生检查,如果还不对,就帮助他,直到

理解为止。甚至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盟批改作业。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通过阅读《简单教数学》这本书,我认为: 一、首先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 1、布置课前预习作业。预习作业的方式改变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尝试,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和习惯的重要方法。布置课前作业时,教师不再指导学生先怎样想、再怎样做,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预习例题、理解例题,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寻找数学规律的实践活动和创新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性、独立性、个性化的体验过程。 2、布置弹性作业。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与能力水平,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个等级,而课后作业针对三个等级也相应设计出弹性作业,分别是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要求后进生只完成必做题,适当考虑选做题;中等生完成必做题、选做题;优等生完成选做题,考虑拓展延伸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完成不同的作业。 3、布置开放性作业。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条件完备、答案固定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带有一定的局

小学四年级数学 《学习用画图和列表方法整理信息》教学设计

《学习用画图和列表方法整理信息》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画图和列表的价值,并初步学会运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运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一、复习 ⒈ 解决下列应用题 (1) 一本书6元,买3本用了多少元? (2) 一本书元,18元可以买几本? ⒉学生列式解答,老师板书. 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要求买3本书用多少钱,要知道有什么条件?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第(2)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第1个问: (1) 出示例图.

指名学生说图意 提问:图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图中的哪些信息是有用的? (2) 小组讨论:如何将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 (3) 全班交流,老师板书并进一步讲解。 a) 小明: b) 小华: 讲解:每一小格表示的是什么?说明什么? 请同学看图口述题意. 提出:这样的图,也可以用线段的形式表示: 小明: 小华: 列表整理.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4) 请同学们列式解答,并说说解题思路 提:要求小华用去多少本,是先求什么?这也就说明小华和小明买同一种笔记本. 提问:那么我拉求出小华用去多少钱后,如何检查我们算的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根椐结果看看它们的单价是不是相同的.

学生检验. 说明:此问题才算解决完。 2. 教学例题第2个问: (1)出示第2个问题“小军买了多少本?”提: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 (2)同学们整理所需的条件,并说说你打算怎样解答。 (3)学生解答 (4)将两次求出的结果填写在书第65页上,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四年级数学下册学生笔记

四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小数。也就是说,小数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把单名数化成小数,先把单名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写成小数。 3、把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先把高级单位的数写在小数的整数部分,然后把低级单位的数化成小数写在小数部分。 4、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也可以表示为(0.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也可以表示为(0.01);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也可以表示(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基本性质。 6、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依此类推。 7、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注意最后结果要化简。 8、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1、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 2、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易变形的特性。 3、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三角形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五年级上册数学笔记(北师大版)

一、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做题注意事项: 1、列竖式时,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面,除数写在除号外面。 2、除数是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可以在余数后面添零继续除。 3、除数是小数,先将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用零补足,在个位的右下角加上小数点。 4、看除数是几位数,看被除数的前几位,是否够除,如果够除,把除数看成整十或整百的数,试商。如果不够,把被除数多看一位。试商时,默背相应的乘法口决。把商上在前几位的最右边一位上。 5、所试的商与除数相乘所得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个位与所看被除数前几位的最右边一位对齐,不可随意移动。若所得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上的商太大了,减少一点再试。 6、看被除数与积相减的差,若小于除数,把被除数的后一位移下来,按前面的方法继续除。若被除数与积相减的差大于除数,就说明上的商太小的,增加一点再试。 7、被除数除不尽的,后面添零继续除。 8、商的小数点与扩大后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重复出现的无限小数叫循环小数。其中依次循环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循环节。循环小数可以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首位和末位上各点一个圆点。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三、倍数与因数 1、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个位上是0、 2、4、6、8的数) 2、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个位上是1、 3、5、7、9的数) 3、0也是偶数。 4、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 5、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不确定)【6÷2=3,8 ÷2=4】 6、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7、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8、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9、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同时是2和5 倍数。 10、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 倍数,这个数就同时是2和3的倍数。 11、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 个数就同时是3和5的倍数。 12、同时是2、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 数就同时是2、3、5的倍数。

数学课外书读后感

数学课外书读后感范文一 这个暑假爸爸给我买了一《数学荒岛历险记》。 这书一共有十小本,我看了很长时间才看完,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里面的人物,里面有依依、罗克、LIBIQ、花花公主、国王等主要人物,就是这些人出了很多有趣的题目。 有一个怪兽了数字王国,它看见了数字5、24、44却只吃了24和44;14、35、100去攻击怪兽,怪兽只吞了100下去,35却安然无恙,为什么怪兽不是所有的数字都吃呢? 我想了很久很久也没有想出来,看到最后,才明白原来怪兽只吃4倍数,24、44、100是因为他们都是4的倍数,而其他的都不是4的倍数,所以怪兽不吃它们,很有趣的题目,呵,所以更让我知道数字没有一定很死板的答案,要多动脑筋多思考一定有很多答案,开学欢迎同学们一起来看〈〈数学荒岛历险记〉〉。 数学课外书读后感范文二 寒假,我读了一本有关数学的课外书《马小跳玩数学》,让我更深一步地了解数学,受益匪浅。书里的许多数学故事形象生动,虽然大多数的数学理论我都懂,但俗话说得好嘛!“温故而知新”,就算会了也要多多巩固巩固。这本书不仅有数学理论,还有一些大数学家的故事。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 “有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名叫欧拉,13岁的欧拉靠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巴塞尔大学。在他年仅28岁时,为了计算一个彗星的轨道,他奋战了三天三夜,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过度的工作使欧拉得了眼病,就在那一年他右眼失明了,可他更加勤奋地工作,仅剩的一只左眼视力衰退,最后双目失明。但工作就是他的生命,他决心用加倍的努力,来迎接命运对他的挑战。眼睛看不见,他就口述,由他的儿子记录,继续写作。欧拉凭着他惊人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在黑暗中整整工作了17年。”一个愿意为数学而付出生命的人,想想数学的魅力有多么大。他让我真正明白了:“当你喜欢干一件事情,它让你快乐,你为他付出生命都值得,因为你喜欢。” 数学这门学科,不需要你去死记硬背,它只要你去悟,就能懂得其中的理论。当你遇到一条非常难的题目,你费尽心思,不断思考,最终揭开谜底时,你会发现,心底里会有一种成就感,很自豪。数学就是这样,他让你不断思考,不断超越,不断创新……

【数学】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

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7.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 8.射线: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如下图所示: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运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假如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连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运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运算。 3、在小数除法中的发觉: ①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3.5÷5=0.7 ②当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 4、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5、商的近似数:依照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依照“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6、循环小数问题: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 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显现,如此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 5.333…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那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那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 作5.3。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 7.4 3。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732732…写作·· 10.732。 7、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

四年级的数学书心得体会三篇

四年级的数学书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四年级小学数学新课标新教材心得体会 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XXXX 年X月XX日,我们全校十几名数学老师准时聚集在中心校多媒体教室内参加了这次网络培训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一个新的认识,获得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真观看了北京小学于萍(中学高级教师)执教的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例:《数据收集整理》;重庆市人民小学杨莉老师执教的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介绍及重难点解析;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刘丽主讲的一年级教学视频《用XXX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视频课例;江西省南昌市广南学校张燕《XXX以内数的读写》视频课例;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董艳《分类与整理》视频课例;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梁凝各种点评:《用XXX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课例点评;江西省南昌市广南学校吕英《用XXX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课例点评;江西省南昌市广南学校吕英主讲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卢江王永春刘加霞周川老师的主讲的一年级下册教材答疑等材料。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

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教师要把自己打造成活水源,不断地进行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

小学四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优秀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优秀教学教案三篇 通过师生交流和讨论,明确数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明确怎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明确数学学习的各项要求。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优秀教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回顾上学期的数学成绩,明确取得成功(或造成失败)的原因。 2.了解本册数学书的内容。 3.了解有趣的数学小知识。 过程与方法: 1. 说说自己在寒假中的收获。 2. 说说自己对数学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自己本学期应有的学习态度,认真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2.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说说自己在寒假中的收获。 大家在寒假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在春节里的小插曲,也可以说说自己在自学中取得的收获。 二、明确取得好成绩或考试失利的原因。 1.回顾上学期的数学成绩。

2.由成绩优异的学生谈一谈自己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 3. 以不点名的形式向平时懒于学习的同学提个醒:不能将过多的心思花在学习以外的地方。 三、了解本册数学书的内容,认识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明确本学期的打算。 学生看书,师和学生一起说。 四、对学生的常规数学课堂进行要求: 1.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2)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 2.上课的要求: (1)认真听讲,积极思考;(2)大胆发言、质疑。 3.课后的要求: (1)课后复习;(2)独立完成作业; 五、观看课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件内容有数字的由来,生活中的趣味数学,养成好习惯的作用,及粗心的危害。 六、课堂小结: 通过开学的第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预习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全册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出一定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度过了一个开心的寒假之后,又迎来了新的一个学期。在这个学期,小精灵聪聪和明明也回到了课堂,准备和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畅游数学王国,你们瞧,他们来了。

四年级数学笔记上

一、大数的认识 【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数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数位。 【数级】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亿级万级个级 …万千百十个十亿千百十亿位位位位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 【读数】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其它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比较大小】(1) 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 (2) 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如果同数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整万数:4个0可换成一个“万”字;如:90000 = 9万 整千数:3个0可换成一个“千”字;如:6000 = 6千 【四舍五入法】

关键是找准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即省略到哪一位,就看那一位的下一位)。 比如:要求省略到万位,那么要看万的下一位:千位。千位是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 万千位上的数字9≥5,所以要“五入”,659230,要省略到位,就要判断659230 ≈660000 千百位上的数字4<5,所以要“43482,要省略到四舍位,就要判断”, 43482 ≈43000 【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都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一般情况下,进率是几,就叫几进制。 【计算工具】. 算盘: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传统计算工具。1颗上珠表示5, 1颗下珠表示1。 二、公顷和平方米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cm 100m 1cm 1cm x 1cm = 1cm2 100m 100m x 100m = 10000m2 = 1公顷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分类)梳理汇总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负数的初步认识 负数的初步认识(一) 正负数及零的意义:像+20,+8848,+3260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写),像-20,-155,-422 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的初步认识(二)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像零℃以上与零℃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2.初步认识数轴:(1)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0左边的数都是负数。 (2)-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二)多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公式推导:沿着平行四边形任意一条边上的高,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部分,再经过平移或者旋转,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通过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是原平行四边形的高。

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如果用S表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可以得到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为:S=a×h。 2.平行四边形拉伸和平移问题: (1)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小,面积也变小;同理,把平行四边形框拉成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面积也变大。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 3.两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等底等高的两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相等,但面积相 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三角形的面积: 1.公式推导: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 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观察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三角形的底 相同,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相同。 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果S表示三角形 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a×h÷2。 2.两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等底等高的两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但面积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3.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1)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昆虫记的读书笔记四年级笔记10篇

昆虫记的读书笔记四年级笔记10篇 《昆虫记》蕴含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是培养小学生思想的好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昆虫记的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昆虫记的读书笔记四年级笔记10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