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对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对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对点练习(含答案)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一、浪漫主义文学

1.时间

18世纪末至________________。

2.背景

(1)欧洲各国革命和________频仍,动乱不已。

(2)人们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____________”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3.特点

(1)政治上反对____________。

(2)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____________。

(3)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________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4.代表

(1)法国:雨果的《______________》。

(2)英国:________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3)德意志:海涅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实主义文学

1.时间

19世纪30年代以后。

2.背景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____________日趋尖锐。

3.特点

它关注____________,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____________的本质,揭露和批判______________。

4.代表

(1)法国:巴尔扎克的《____________》,堪称资本主义的“________________”。

(2)英国:__________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

(3)俄国

①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4)北欧

①丹麦__________的作品同情弱者,嘲弄权贵。

②挪威易卜生的“______________”。

(5)美国____________的作品,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西方文学

(1)现实主义

①英国:萧伯纳的《__________》。

②法国:罗曼·罗兰的《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主义

①背景:两次____________、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____________和严重的____________。

②特点

a.强调集中____________。

b.手法比较________,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

c.故事________模糊不清,____________不明,__________悖离传统。

③代表

a.美国:海明威的《____________》。

b.法国:__________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__________的典型。

2.苏联文学

(1)状况:________________,苏联文学高度繁荣。

(2)代表

①高尔基的小说《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亚非拉文学

(1)特征:反映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精神。

(2)代表:印度的__________、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____________、尼日利亚的__________等。

知识点一浪漫主义文学

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原因是( )

A.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社会意识的影响

B.工业革命后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人类行为冲突形势加剧

D.人类对理性主义的失望和对资本主义秩序的不满

2.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在浪漫主义文学领域,各国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英法两国成就最高。这主要是因为( )

A.英法资本主义发达,资产阶级革命较早

B.两国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浓厚

C.拜伦、雪莱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旗帜

D.其他国家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流

3.1885年法国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举行国葬。他的作品以情节的离奇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这位文学家的代表作品是( )

A B C D

知识点二现实主义文学

4.以下名言或描述哪项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内容( )

①“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②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③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效果④“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如要了解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状况,可以阅读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 )

6.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欧洲的良心”,他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顶峰,他的代表作是( )

A.《人间喜剧》 B.《安娜·卡列尼娜》

C.《叶甫盖尼·奥涅金》 D.《巴黎圣母院》

知识点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7.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经典台词:“很多年之后,我有个绰号叫做西毒。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做嫉妒。我不会介意其他人怎么看我,我只不过不想别人比我更开心”,从其中流露的情绪来看,它属于哪个派别(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古典主义

8.下列关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都有反传统的特点

B.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现实主义侧重揭示社会矛盾

C.都体现出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D.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产生都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9.

荒诞派戏剧不用合乎逻辑的结构和明智的理性去阐明人的生存处境的不合理性、荒诞性,而是直接用形象表现对理性的怀疑和否定。说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属于现代荒诞戏剧,其主要依据是( )

A.作品体现了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B.内容纯属虚构

C.内容多与鬼神有关

D.反映了人们失望、迷惘、痛苦的精神危机

10.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作品中激励了千千万万中国青年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是( )

A.《母亲》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戈拉》 D.《死魂灵》

11.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请回答:

(1)上述四部作品各代表了哪一文学流派?

(2)图一作品所代表的文学流派有何写作特点?产生这种特点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3)图二作品因其展现了________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社会的______。

(4)图三作品的作者是______,他是________国人。

(5)图四作品属于________地区的作品。20世纪这一地区作品反映了________。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材料二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主要原因。

(3)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知识清单

一、1.19世纪30年代 2.(1)战争(2)理性王国

3.(1)封建制度(2)感情世界(3)构思 4.(1)巴黎圣母院(2)雪莱(3)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二、2.社会矛盾 3.社会问题社会生活社会的罪恶 4.(1)人间喜剧社会百科全书(2)狄更斯(3)①叶甫盖尼·奥涅金②列夫·托尔斯泰(4)①安徒生②社会问题剧(5)马克·吐温

三、1.(1)①苹果车②约翰·克里斯朵夫(2)①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社会问题②a.表现自我b.怪诞

c.背景因果关系语言风格③a.老人与海b.贝克特荒诞派 2.(1)20世纪上

半期(2)①母亲②奥斯特洛夫斯基 3.(1)反帝反殖爱国主义(2)泰戈尔马尔克斯索卡因

对点训练

1.D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当时的社会现象与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相比差距很大。资本家对工人的奴役以及私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普遍感到失望。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2.A [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18世纪到19世纪英法两国文学的繁荣,与这两国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有着密切的联系。]

3.A [材料是对法国作家雨果作品的描述,雨果的作品是《巴黎圣母院》。]

4.B [四个选项均是对社会或人生的感悟体验,但通过教材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可知,②是对巴尔扎克作品的评价,①④是雪莱的名言,属于浪漫主义风格。③深刻地概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特点。]

5.D [《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苹果车》和《大卫·科波菲尔》虽然属于现实主义作品,但都是英国的作品。]

6.B [本题考查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A项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C项是俄国作家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D项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

7.C [材料反映了西毒以自我为中心,反对束缚,重视自我的感受和体验,应该属于现代主义。]

8.A [现实主义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现代主义文学有反传统的特点。]

9.D [《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荒诞派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品充分反映了人们失望、迷惘、痛苦的精神危机。]

10.B [题干中“社会主义事业”可以判断是20世纪上半期,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综合运用

11.(1)图一:浪漫主义。图二:现实主义。图三:现代主义(或现代主义荒诞派)。图四:魔幻现实主义。

(2)特点: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背景:①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②政治上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③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3)19;百科全书。

(4)贝克特;法国。

(5)亚非拉(或拉丁美洲);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本题以图片资料的形式切入,考查对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相关史实的掌握。解第(1)问时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明确各个作品所代表的文学流派;解第(2)问时要注意结合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期欧洲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其时代背景,从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创作风格等方面总结其写作特点;解第(3)问时要注意《人间喜剧》反映的是19世纪上半期的社会生活状况;解第(5)问要结合20世纪亚非拉社会政治状况总结其答案。

12.(1)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2)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

(3)第二种说法更为合理。看法:资本主义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被侵略国家要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交流中充实和发展自己。

解析本题以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为切入点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文学家,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文学受英国的影响较多。第(1)问从诺贝尔奖的地位及泰戈尔的贡献去理解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特点;第(2)问抓住“19世纪中叶起”和“20世纪50年代以后”这两个时间分析,从经济方面去概括历史原因;第(3)问是开放性题目,结合史实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材习题解答

【学思之窗】

思考:(1)这段名言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2)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要点(1)人生态度:保尔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他不畏困难,勇敢坚强,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2)启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保尔的那种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崇高理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仍然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强有力的武器。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领域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各举一位作家及其代表作。

答案要点(1)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领域的主要流派有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

(2)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创造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想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代表作品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代表作品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代表作品是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二、学习延伸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你了解的历史事实,分析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

答案要点(1)浪漫主义文学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欧洲局势的混乱和社会的不平等使社会中很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并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的社会情绪。

(2)现实主义文学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的时代背景。

(3)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席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对文学发展的深刻影响。

(4)20世纪的苏联文学:20世纪上半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该时期的作品反映了苏联社会的巨大变革,展示了社会主义文学的风采;苏联的“解冻文学”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出现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的思潮并随之出现了一批触及社会尖锐问题的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

完整版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诗体小说《唐璜》均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 范。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主要反映了人们对() A. 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 B. 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C. 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D. 人性解放的渴望 2. (2018 ?天津高二检测)拜伦、雪莱、海涅等都被称为浪漫主义者,主要是因为他们() A. 具有前人所无法比拟的艺术成就 B. 热衷于社会事务和社会改造 C. 歌颂人的欲望和自然人性 D. 强调个性、想象和情感 3. (2018 ?西拟)近代以来,西方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同的流派。_________ 主张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 生活,浪漫主义则主张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横线上的文字应该是() A. 现实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现代主义 4. (2018 ?梅州质检)现实主义文学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取代浪漫主义而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占主流地 位。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的社会情绪是() A. 拜金主义泛滥 B. 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失望 C. 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D. 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给人们造成心灵创伤 5. (2018 ?石家拟)巴尔扎克创作了《人间喜剧》,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誓愿:“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可见() A. 文学作品起到了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B. 巴尔扎克和拿破仑都崇尚民主共和 C. 巴尔扎克完成了拿破仑未竟的事业 D. 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6. (2018 ?太拟)“……我说不出话,眼睛看不见,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我什么都不知道,望着光亮的中心看时,是一片寂静。荒凉而空虚是那大海。”(艾略特《荒原》)据所引诗句判断,《荒原》是一部( ) A.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B.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C.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D. 民族主义文学作品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1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教学要求: ①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亚非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②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③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学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 ②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问题探究:; ②情景再现:; ③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②树立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2)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世界近现代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第一,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成就,介绍和评价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英国诗人雪莱和德意志诗人海涅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二,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历史背景、特点,介绍和评价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狄更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刷新了国民的观念,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作用及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自我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材料引导学生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揭示其本质,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 (3)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1、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北京大学的校徽(引导学生分析北大校徽及其含义,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北大是我们每位同学梦寐以求的中国最高学府。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人文,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发源地,民主的堡垒。她引领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学术潮流,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变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而北大作为中国学术与思想文化的领头羊,就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导入新课,板书“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优质教案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教学要求: 1、了解新中国十七年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等史实; 2、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国等重要史实; 3、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认识到“课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4、树立“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的信念,树立勤奋学习、成人成才、报效祖国的理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基本史实,包括建国后创建人民教育事业的措施和方针;“文革”对教育的破坏;恢复高考及“科教兴国”战略。 ②理解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育蓬勃发展的关系;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下,必须发展教育,提高素质培养人才,迎接挑战。 ③探究新旧教育的过渡改变及教育的初步成就;总结挑战措施,献计献策,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2)过程与方法: ①分析图表: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明确其原因; ②资料回放:新中国教育的初步成效相关图片;“文革”教育相关图片;“希望工程”相关图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教育发展的轨迹;

③问题探究:对比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探究其间的变化实质,让学生明确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建国后新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历史责任; ②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③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迎接挑战的措施。 难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探索中成败的原因;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3课《美术的辉煌》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3(人教版) 第23课美术的辉煌 基础达标 1.(2014·浙江会考)下图所示纸币上印有法国艺术家德拉克洛瓦的头像及其浪漫主义绘画艺术代表作,该代表作是() A.《日出·印象》B.《格尔尼卡》 C.《自由引导人民》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答案:C 2.《向日葵》是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作,其作者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该画家是() A.莫奈B.凡高 C.塞尚D.毕加索 答案:B 3.(2013·贵州学业水平测试)19世纪70年代,一批法国画家以创新姿态登上画坛。他们的作品强调捕捉“光”、“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出微妙的色彩变化。由此产生() A.现实主义画派B.浪漫主义画派 C.现代主义画派D.印象主义画派 答案:D

4.在艺术创作中将物象扭曲失真,甚至将物象肢解为各个不同的部分,且不按照其天然形态组合。这一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代主义 C.古典主义D.现实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信息“扭曲失真”可知此作品具有现代主义扭曲、变形等特点,故选B项。 答案:B 5.(201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当每个人都能够用照相机创造出写实的风景或者肖像后,对于艺术家来说,用颜料和画笔吃力地做这些事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因此画家开始考虑绘画不是复制实体。绘画的目的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现实。”据此可知因摄影技术的发展而开始被冷落的绘画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D.人文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解读和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摄影技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因摄影技术的发展而开始被冷落的绘画应早于19世纪末,排除C项,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被冷落的绘画主张写实,故选B项。 答案:B 6.(2014·梅州第一次质检)下面绘画作品的主要特征是() A.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B.寻求日常生活中光和色的美 C.讴歌理性主义和英雄主义 D.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4本题考查图片解读能力。该作品在表现手法上采取夸张、扭曲、变形及抽象的形式,属于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结合所学可知现代主义美术表达作者强烈的内心感受,故D项正确;A项属于现实主义特征,B项属于印象派特征,C项属于浪漫主义特征。 答案:D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2)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了解“文革”中“教育革命”的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巨大破坏,造成“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的严重损失。了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了解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文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运用历史图片、影视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认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归纳整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比较“文革”时期教育的破坏,新时期教育的繁荣,明确认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有稳定的政治局势作保障,而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又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及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伟大意义;新时期“依法治教”;新时期教育发展成就。 难点: 科教兴国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材料: 美国依据1948—1984经济实际增长数据,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

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和教育)。 日本1952—1961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100%)=3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6%(科学技术)。 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左右。 提问:对比以上几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探究其间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指导学生审题,指出材料所示增长模式按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来分其实只有两种,随着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加大,反映出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展示材料,导入新课。 江泽民同志曾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教育为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讲授新课: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出示知识结构表格。从“知道时代背景”、“了解具体措施”和“认识影响”掌握。教师简要概括奠基时期的时代背景,师生共同了解该时期重要的教育方针和具体措施及其影响。 时代背景具体措施影响 教育事业回到人民的手中。 新中国成立①接管改造旧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新教 育。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共24课时)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3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原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主要流派: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主张和教育思想。儒家的经典是“六经”;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有教无类”教育理论。 (3)孟子的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 (4)荀子的思想 荀子“仁义”和“王道”的思想。“君舟民水”的观点。“人之性恶”。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基础。 最后,利用课后《本课要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所在。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文昌侨中历史组傅佑清 2011-2-5 1、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2、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百家争鸣”,引入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3)措施:①减轻田租;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①汉朝经济实力的增强;②社会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 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9世纪以来各类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流派的基本特点以及各流派之间的关系。 通过欣赏各流派名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教学方法】 ①问题探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类美术流派形成的原因; ②情景再现:分组讨论并请学生介绍各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③历史比较:对比各类美术流派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19世纪以来的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及代表作品。 难点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两幅图片导入(课件1、2) 【讲述新课】 一、新古典主义美术(课件5—9) 1.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产生了新古典主义美术。 2.特点: (1)思想内容上,提倡重大庄严的题材,主张表现纯洁静穆的内容。 (2)艺术表现上,强调艺术形式的完整严谨,强调法则与理念,而不太强调感情与表现。 (3)美术技巧上,强调素描的严格,注重以线造型,对色彩的作用及其气氛的创造不甚重视 【名画欣赏】 大卫《拿破仑加冕》:《拿破仑加冕式》是大卫的另一幅代表作,画家用了两年时间(1805~1807年)才完成这幅画,它忠实记录了拿破仑加冕这一历史场景。该画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它高610厘米,长约931厘米,全幅画中有一百五十多个人物。 这幅画描绘的是1804 年12 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为自己举行皇帝加冕式的宏大场面。为了巩固帝位,也是为了使自己的地位显得“合法”,他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来到巴黎为他加冕。在仪式进行过程中,发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场面:当教皇举起皇冠要给拿破仑戴上的时候,拿破仑突然从教皇手中夺过来自己戴上,然后拿起小一点的王冠戴在皇后约瑟芬的头上。他的举动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拿破仑的举动是想说明他的皇位不是上帝授予的,而是他自己挣来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3(人教版)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基础达标 1.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伴随着对启蒙运动和欧洲革命的反思,欧洲文学中出现了() A.古典主义流派B.浪漫主义流派 C.现实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 答案:B 2.(2013·福建会考)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社会生活,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的作品是() A.《老人与海》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 答案:C 3.下列作品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一主题是()

A.爱国主义和民族斗争精神B.反封建残余 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三幅作品分别是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中国的鲁迅、印度的泰戈尔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故选A项。 答案:A 4.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他的作品《等待戈多》“描绘了人类面对永远的、不可料知的等待”。“他”是() A.雪莱B.雨果 C.海明威D.贝克特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答案:D 5.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时间信息“18世纪末19世纪初”和关键信息“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可以判断是浪漫主义文学,故选A项。注意B项应为19世纪中期。 答案:A 6.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在评论某文学流派时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据此可知,此文学流派()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课时安排】1 【教学方法】讲述法、列表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请同学看这张幻灯片,讲得是中国那一发明?学生:火药,老师讲述:火药是中国的炼丹家在炼丹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除了火药还有那三大发明?它们发明的过程及影响如何?我们共同通过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来学习一下。 【讲述新课】

一、四大发明:(课件1—14) 1、概念:四大发明是指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发明与外传: (1)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在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不断得到提高,唐代时传入阿拉伯帝国,后来,随着阿拉伯帝国对北非和欧洲的战争,造纸术传入北非和欧洲。发明:①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教师讲述:造纸术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有些书是用丝绸做的,代价昂贵,得不到普及。在西方,纸未引进以前的大多数书是用牛皮纸和羊皮纸制成的,这两种纸就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羊皮和小牛皮。牛羊皮纸和纸莎草纸都是稀罕之物,而且造价昂贵,不便于普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有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前141年)之时。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时的麻纸。另外,在陕西、甘肃其他地方所出土的西汉麻纸,可用于包装和书写,确是简牍、缣帛的理想代用品。但这些纸质地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这种纸张还夹带着较多未松散开的纤维束,表面不平滑,不适宜于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同步强化训练第八单元: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1.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封建复辟王朝对这场革命的否定,人们在重新认识启蒙运动及大革命的意义和精神时,激发出极大地反对专制暴政,要求个性解放,渴望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政治热情。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 ) A.侧重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B.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C.注重如实地描写社会底层的心声 D.主张恢复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 答案:B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茫和痛苦,侧重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与材料中“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反对专制暴政,要求个性解放”不符,故A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故B项正确 2.德国哲学家费希特(1762~1814年)曾说:“从你周围的一切掉转目光,朝向你的内心王国吧,这是哲学向它的信徒们道出的第一个要求。你身外之物没有什么重要的,你本身是唯一的问题。”符合这种创作思想的是( ) A.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印象派绘画 D.民族主义音乐 答案:B。材料“朝向你的内心王国”表明该创作思想体现主观感受,浪漫主义文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故B项正确。3.19世纪上半叶,英国某位著名诗人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他的作品应该属于(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答案:B。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与材料时间“19 世纪上半叶”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19 世纪上半叶”“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等信息可知,他的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故B项正确 4.席勒曾这样评论一种艺术流派:“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下列文学作品属于这一流派的是( ) A.《巴黎圣母院》B.《百年孤独》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学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分析与思考】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18C末至19C以来文学艺术特别是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轨迹,点明其中的内在发展逻辑。⑴18C末19C初,受启蒙运动影响,理性主义盛行欧洲,崇尚理性的新古典主义艺术流派出现。但是,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失败,人们开始不再盲目相信理想,开始追求人类的内心感情,于是,所谓的浪漫主义流派在文学艺术领域盛行。⑵19C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此期间,很多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纷纷批判和揭露社会丑陋现象,在文学艺术领域,以批判社会现实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流行。⑶20C以后,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是,社会也更加动荡,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使世界更加不安,人们心灵越来越空虚和迷茫,反对传统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流派开始出现于文学艺术领域。在此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印象画派、电影电视艺术等。 1、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2、文学成就:⑴西方文学:18C末到19C30年代,文学艺术家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19C中叶后,现实主义开始风行;20C,现代主义文学兴盛起来。 ⑵社会主义文学:20C,以苏联为代表,曾经繁荣一时。⑶亚非拉文学:产生了一些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作品。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课前导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把握三点 1、背景: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 2、特点: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②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3、代表:①雨果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②雪莱《西风颂》和《致云雀》、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③海涅《诗集》《旅行记》等,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二、“现实主义文学”把握三点 1、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 2、特点:①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②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3、代表:①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以《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最著名。②英国狄更斯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③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果戈理是俄国文学从模仿走向独创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死魂灵》。列夫·托尔斯泰将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成就”把握五点 1、背景:20世纪—-战争的幽灵、革命的暴力、科技的双刃剑、价值的迷失、未来的冲击。 2、20世纪西方文学:英国肖伯纳《苹果车》是一部抨击英国议会制的政治讽刺剧;法国罗曼·罗兰反对战争、支持苏联、参加反法西斯的群众运动,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 3、现代主义文学:①社会背景: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两次世界大战的烟云,无情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②主要特征: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在艺术手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第22、23课学案.doc

必修三第22、23课学案一高考大纲及考点分布 高考大纲考点分布 文学的主要成就①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特征和成就②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特征和成就③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特征和成就④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和亚非拉文学的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①19世纪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各流派产生的背景 ②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复习指导 1、从时间(19世纪以来)、空间(欧美、苏联、亚非拉)、重要流派、代表作家等方面梳理世界近现代文学的发展 脉络。要重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征,结合主要代表作品的内容认识其文学价值和影响。 2、围绕流派——画家——作品这一主要线索,梳理基础知识,并结合各美术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各流派 的特点,并注意与同时期的文学流派加以比较。关注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艺术价值:注意对比各种流派的不同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艺术价值和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等。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图表法等方法,对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四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美术、音乐出现的历史背景、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进行概括和归纳,从整体上把握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的发展历程。 三重难点解析 1、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美术、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经济上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 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统治阶级,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 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欧洲文学艺术流行的是 古典主义潮流,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②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时期的结束。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 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③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2、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表现方式有什么重要差异? 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产生了新古典主义美 术;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思想宣传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 映在美术创作的领域,就是浪漫主义美术的出现。 ②新古典主义美术主张绘画要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在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中寻找创作题材;在表现形式上,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浪漫主义画家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注重感情表现;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 和统一,却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使画面丰富多彩,辉煌瑰丽。 四典题解析 例1、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时间信息“18世纪末19世纪”和关键信息“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可以判断是浪漫主义文学,故选A项。注意B项应为19世纪中期。 例2、“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下列与这一美术风格相近的文学作品是( ) A.《老人与海》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D.《大卫·科波菲尔》 解析:根据“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的描述分析,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 B项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属于浪漫主义作品,它将美与丑融为一体,抨击阴险与邪恶,歌颂美好心灵。 五课堂检测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

(完整版)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诗体小说《唐璜》均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范。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主要反映了人们对( ) A.新社会制度的高度颂扬 B.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唤 C.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D.人性解放的渴望 2.(2018·天津高二检测)拜伦、雪莱、海涅等都被称为浪漫主义者,主要是因为他们( ) A.具有前人所无法比拟的艺术成就 B.热衷于社会事务和社会改造 C.歌颂人的欲望和自然人性 D.强调个性、想象和情感 3.(2018·西拟)近代以来,西方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主张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则主张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横线上的文字应该是( ) A.现实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现代主义 4.(2018·梅州质检)现实主义文学在19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取代浪漫主义而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占主流地位。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的社会情绪是( ) A.拜金主义泛滥 B.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失望 C.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D.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给人们造成心灵创伤 5.(2018·石家拟)巴尔扎克创作了《人间喜剧》,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誓愿:“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可见( ) A.文学作品起到了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B.巴尔扎克和拿破仑都崇尚民主共和 C.巴尔扎克完成了拿破仑未竟的事业 D.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6.(2018·太拟)“……我说不出话,眼睛看不见,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我什么都不知道,望着光亮的中心看时,是一片寂静。荒凉而空虚是那大海。”(艾略特《荒原》)据所引诗句判断,《荒原》是一部( ) A.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B.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C.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D.民族主义文学作品 7.荒诞派文学是西方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是指戏剧创作。荒诞派戏剧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七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教案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和教育的复兴,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教育的三个阶段。通过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使学生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过必修Ⅰ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必修Ⅱ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史实基本掌握,同时作为在校学生,对教育发展史实和教育的意义会格外关注。 【任务分析】 根据课标要求,本课主要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新中国教育的三个阶段,二是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要组织学生问题探究,努力将史实运用、历史比较、现实感悟、交流对话等目标贯穿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从而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树立“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的信念,成人成才、报效祖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基本史实,包括建国后创建人民教育事业的措施和方针;“文革”对教育的破坏;恢复高考及“科教兴国”战略。 2.理解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育蓬勃发展的关系;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下,必须发展教育,提高素质培养人才,迎接挑战。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表: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明确其原因。 2.资料回放:新中国教育的初步成效相关图片;“文革”教育相关图片;“希望工程”相关图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教育发展的轨迹。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曹宝红赵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3课《美术的辉煌》详细教案

美术的辉煌 [导入新课] 这位向我们招手的帅哥是谁?你们认识他吗?刚刚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他是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你们认识这幅画吗?不认识。这幅19世纪时期的美术作品曾经让奥巴马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幅画改变了他的生活,也是这幅画让他立志竞选美国总统。实际上19世纪以来,还有许多许多曾经甚至至今仍感动着我们的作品。今天,就让我们举行一场色彩交响的巡礼,走进艺术的殿堂,共同去追寻19世纪以来美术的辉煌历史。 [新课探究] 第一篇色彩交响的巡礼—欣赏19世纪以来的美术作品巡礼前的准备 当然,巡礼前咱们得准备准备,做到心中有数,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现在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谈一谈,说一说19世纪以来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在这些美术大师中,哪一个国家的最多?法国。好,那么我们巡礼的第一站就在法国。 英雄和女神 这是法国画家大卫画的《马拉之死》,马拉是谁?他是怎样死的?请大家看教材的导言框。马拉是法国大革命的领导人,他的革命活动遭反动势力的痛恨,被反动派暗杀,作为他的好友,大卫在他被暗杀后2个小时赶到现场,画了这幅画。请大家看一下马拉的表情,他的表情是怎样的?(生答:非常宁静淡定),这说明画家并没有过分地去渲染他对好友马拉之死的悲伤的情感,保持更多的理性,注重理性。那么透过马拉安详的表情,画家想向人们传达什么呢?他想向人们传达的是马拉作为法国革命的活动家,他为自己所追求的革命事业而献身,他

死得其所,象这样的一个人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生答:英雄),对,英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强调理性,选择重大严肃题材,追求英雄主义,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 好,我们来观察《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从画中人物的表情、神态,我们看出这是一个群情激昂的斗争场面。你们看,画中的焦点人物是谁?(生答:自由女神)在德拉克洛瓦笔下她是自由女神,在硝烟中,自由女神一手高举法国三色旗,一手提枪,头向后,仿佛在呼喊着什么。冲啊!自由女神带领着人民群众朝着什么目标奋勇前进?自由。从这幅画我们可以感受到画家对自由渴求的强烈情感以及对巴黎人民追求自由精神的歌颂、赞美。 同时,从书上介绍来看这幅画取自与当时法国的一个真实的革命事件。但是画家却把革命的领导人这个具体的人物想象为自由女神,用夸张的手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高大圣洁的革命者形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和《马拉之死》比较,这幅画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在表现方式上采用夸张、想象的手法,这正式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 一个温柔的海港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一个温柔的海港,去领略莫奈的《日出·印象》。 仔细观察这幅画,这幅画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很美。淡紫色的雾,冉冉升起的红日,朦胧的景色。…… 你觉得莫奈的《日出·印象》从直观感觉上与前面两幅画有什么不同?(生答:风景画) 我们大家一起来仔细观察这幅画,在这个温柔的海港,平静的海水的颜色是单一的吗?不是,我们可以发现海水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有淡紫色、白色、黑色、暗红色……等等。为什么同一地方的海水会出现不同的颜色,是莫奈自己的想象吗?那是光起到的作用。(如果学生答不出,进行引导:你们看,画面上一一轮初升的太阳照在海面上,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光照在海面上的角度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阳光照射到海面上反射出的光线的颜色是不同的。莫奈正是利用光学领域的新成就捕捉了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了微妙的色彩变化。这就是印象画派的特点。 莫奈的《日出·印象》给了很多人美的享受,让人们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其中有一位叫“暮雨精神”的博主看了莫奈的《日出·印象》后,她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深切感受。 我想一位学生来读一读,你们班谁朗诵得最好呀,大家向我推荐一个。 (难道大家没有被他感动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 教学过程 知识与技能 (1)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李大钊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所述文化名人的经典著作及其相关内容,得出自己的独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解读、判断、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本节历史人物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那些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为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挺身而出的人物所拥有的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热情洋溢的爱国情操。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养成关怀民族、国家、社会的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发扬的精神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族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难点 归纳近代思想的演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北京大学,戊戌变法唯一留下来的见证;蔡元培,将北大推向中国现代化前沿的大教育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至今影响着教育界;北大红楼,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根据地,汇集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向旧文化提出了最坚决的批判。 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 新课学习 一、陈独秀与《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条件 (1)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人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3)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2)《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01917年,陈独秀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从上海迁到北京,攻人旧文化的中心堡垒。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等人相继参与《新青年》的编辑或撰稿工作,形成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3)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锐意改革,以“兼容并包”为办学宗旨,提倡“学术思想自由”,聘请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等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北京大学从“官僚养成所”一变而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学术重镇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3.《新青年》的带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