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面研磨工艺规范

密封面研磨工艺规范
密封面研磨工艺规范

密封面研磨工艺规范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研具材料:一般选用HT200~HT250,要求组织均匀,具有一定硬度。

研具技术要求:

a研具在粗加工后应经时效处理HB120~180。

b研具工作面的平面度和粗糙度可用磨削或研刮达到ф600、,阀座密封面研具可在精车后

研磨或研制达到要求。

c.研具使用后需定期修复,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密封面研磨方法

粗研磨

凡密封面粗糙度低或10°楔角经着色检查配合差的需粗研磨,关闭件可利用精度80目~10 0目的氧化铝

砂布在电动研磨机上进行;阀座密封面可在研具上夹压或粘贴粒度为80目~100目的氧化铝砂布,加少量柴油进行手工研磨或电动研磨。

精研磨

经磨削或精车的密封面,根据零件具体情况选择下列精研磨方法:

a用粒度120目白刚玉砂布进行干研磨,必要时再用金相砂纸进行最后干研磨。

b在研具工作面上涂上研磨剂,采用手工或研磨机进行研磨。研磨剂由W10或W14白刚玉微粉磨料加柴

油调和而成。

c封闭件密封面可在研磨平板上进行手工研磨。平板上施以b条所述研磨剂,工件表面与平板贴合后一

边旋转,一边作直线或“8”字形运动。研磨时,为防止平板磨损不均,应在平板的表面不断变换位置研磨。

编制:审核:批准:

研磨作业操作规程

阀门密封面研磨工艺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1、总则: 1.1 确保阀门密封面的表面质量满足产品性能要求; 1.2 本指导书适用于压力管道元件产品密封面的研磨作业。 2、范围: 适用于产品主要起密封作用的密封件(如产品的阀瓣、闸板、阀门密封部位等)。 3、研磨材料 3.1研磨砂纸 3.1.1 按照用途分:干磨砂纸:适合粗加工或者打磨一些比较粗糙的东西,比如铁管金属等。耐水砂布:质感比较细,适合打磨一些纹理较细腻的工件,而且适合后加工;3.1.2 按照磨料分:棕刚玉砂布;氧化铝砂纸;碳化硅砂纸;锆刚玉砂纸等。 3.1.3按照粘结剂分:普通粘结剂砂纸;树脂粘砂布;结剂砂纸。 3.2 研磨膏 常用类型:碳化硅类研磨膏,主要用于硬质合金、铸钢件等研磨; 3.3 稀释剂 常用稀释剂:一般为机油、柴油、煤油。 4、研磨工具及研磨方法 4.1阀瓣平面磨设备及操作方法 4.1.1 阀瓣平面磨设备 (1)直径φ500研磨盘,设备编号为038-003-3,该设备主要用于研磨止回阀阀瓣及闸阀闸板、截止阀阀瓣,研磨的规格范围一般为DN250/300/350/400/450/500。 (2)直径φ255及φ100研磨盘,设备编号为038-004-3,该设备主要用于研磨止回阀阀瓣、截止阀阀瓣及闸阀闸板等。φ255研磨盘的规格范围一般为DN100/125/150/200;φ100研磨盘的规格范围一般为DN40/50/65/80。

4.1.2阀瓣平面磨操作方法 4.1.2.1粗磨:研磨盘贴P60~P120之间的棕刚玉耐水砂布干磨,达到去除划痕的目的。(1)取出研磨砂布用剪刀按研磨盘的直径将贴有双面胶带砂纸剪下,粘贴于擦净的研磨盘上; (2)研磨前一定要察看工件的研磨面是否有高点。如果有高点要先行修掉,以免撞击研磨盘或改变被研磨密封面的角度; (3)接通研磨机电源; (4)开启电机,研磨机处于自行运转状态; (5)将工件放在研磨机上进行研磨,不断观察研磨面的表面粗糙度; (6)停机后一定要拔掉电机电源,以免误撞电机开关,研磨盘转动伤人或损坏机器。(7)使用后将研磨盘或磨片上的污物清洗干净。 (8)在整个操作当中,应始终注意安全生产。 4.1.2.2半细磨:研磨盘贴No240~No800氧化铝耐水砂纸研磨,达到抛光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同上。 4.1.2.3精磨:放入碳化硅研磨膏并加入稀释剂机油、柴油或煤油等。研磨膏颗粒度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来决定的。余量较大,要求加工效率高的,可选用较粗颗粒度号;余量较小,要求光洁度高的,可以选择较细颗粒度。 精磨的主要操作方法:使用研磨膏时可用颗粒度W5或更细的微份与机油、柴油等稀释后进行研磨。研磨时一般顺时针方向转一定角度后,再反方向转。轻轻地磨一会儿,必须检查一次,待磨得发亮发光,并在阀瓣或闸板上可以看到一圈很细的线,颜色达到黑亮的时候,再用机油轻轻地磨几次,用干净的纱布擦干净即可。 4.2冲击钻式研磨及操作方法 4.2.1冲击钻式研磨设备 (1)冲击钻:6161型双柄冲击钻。

模具超精密研磨抛光与焊接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制造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效率, 低消耗的为顾 客提供个性化高品质产品的能力,已成为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标志。模具品质的高低将直接 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产量、成本、新产品投资及老产品更新换代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更有 效的提高模具品质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让模具在高精度、低成本、高效率条件下,生产 出高品质的合格制件?这与模具表面处理有很大关系,也日益成为各企业关注的焦点。模具 表面处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它包括模具抛光与模具焊接等。 模具抛光 众所周知,模具钢需要一个很好的抛光技能来体现材料本质的性能,但抛光问题一直是企 业无法根本解决的一个难题。桥本工业已达到高品质顾客企业所认同的研磨技术的要求。日 益精进的技术,创造出无法仿效的镜面精加工效果,从对使用钢材的建议到微小孔的解决等 问题,及各种形状复杂的精密零件,桥本HASHIMOTO皆可对应。 抛光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抛光过度”,抛光过度是指抛光时间越长,模具表面质量越差。发生抛光过度时有两种现象,即“桔皮”和“微坑”,抛光过度多发生于机械抛光。 “桔皮” 不规则、粗糙的表面被称为“桔皮”,产生“桔皮”有许多不同的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 抛光压 力过大及抛光时间过长,以及抛光方法不当等。发现表面质量不好,许多人就会增加抛光压力,并延长抛光时间,加上抛光流程的不当,往往会使表面质量变得更差。 “微坑” “微坑”或“砂孔”的形成是由于钢种的非金属夹杂物(杂质),通常是硬而脆的氧化物;在 抛光过 程中从钢材表面被拉出,形成“微坑”或“砂孔”。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抛光压力和抛光时长; 2、钢材的纯净度,特别是硬性夹杂物(杂质)的含量; 3、抛光工具; 4、研磨材料。 抛光操作的流程 如何选择研磨和抛光的操作次序,完全取决于抛光操作者的经验及其使用的工具与设备。 材料的特性 对操作程序也有影响。 抛光流程1 考虑加工效率首先要确认加工品的粗糙程度,这个作业要谨慎进行不能有错误,根据粗糙 程度也有不 能作业的可能,确认加工品的粗糙程度然后根据形状选定油石进行抛光,抛光方法的次序是 根据油石的粒

研磨工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研磨工安全操作规程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研磨工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使用研磨机研磨外圆时,研磨套不得调节过紧,并 必须用右手调节。推动研磨套要稳,感觉过紧即调松不要 硬推。 2.研磨内圆时,研磨杆要装牢,必须用右手移动工 件。 3.手工研磨内孔时,中小件要夹紧,大件要安放平 稳,以免在操作中滑脱或翻倒。用力不可太猛,防止研磨 棒脱出工件而至跌伤。 4.手工研磨较大平面或拆换研磨机,研磨盘时,须二 人协作,动作应协调。注意勿使工具落地伤人。 5.研磨机在运转时禁止用手直接加添研磨剂。

6.使用油类清洁要注意防火。 ——摘自《机械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传统研磨加工内容及工艺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传统研磨加工内容及工艺 姓名: 编号:

摘要 三个月的收集整理最后终于毕业设计有所成效了,研磨加工是我的第一份职业,所以我的资料搜集可以简单点,在培训教材中和网络都能找到比较系统和完善的知识,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在搜集中加强了对传统研磨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和实践相结合,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技术成长送送东风,这是做这个毕业设计的目的! 在这段时间中,我结合了富士康我们模加部门领导提供的培训教材和自己在网络资料库里收集的研磨内容共同整理出这些,传统研磨尤其注重精度和简单,基本上除了斜面段差弧四大块,没有什么内容,但是在这个基础上的成型加工误差都在0.002m m,这是自动半自动磨床无法达到的一个精度,自动机的误差在0.1m m相差50倍,所以做这个简单而又困难,而其中细槽深槽连续圆弧斜面接圆弧更是比较复杂的在操作上,好在现在整理时又加深了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许会少走一些弯路吧! 整理出来的资料基本上涵盖了传统研磨的全部内容,因为它的内容的确算不上多,但是这些高精度的技术操作要求才是传统研磨的重点,我会深刻理解这些资料在以后的加工中让自己成长的更快,这是我的结论我的目的! 关键词:精度,简单,0.002m m,操作 论文类型:应用基础研究

ABSTRACT T h r e e m o n t h s t o f i n a l l y t h e c o l l e c t i o n o f g r a d u a t i o n d e s i g n,o f f s o m e w h a t g r i n d i n g i s m y f i r s t j o b,s o I c o u l d b e s i m p l e r,i n f o r m a t i o n c o l l e c t e d i n t h e t r a i n i n g m a t e r i a l s a n d n e t w o r k c a n f i n d c o m p a r i s o n s ys t e m a n d p e r f e c t k n o w l e d g e,b u t t h i s i s n o t t h e 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t h e m o s t i m p o r t a n t i s I c o l l e c t e d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g r i n d i n g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t h e c o n t e n t s,t h e r e b y b e t t e r a n d i n c o m b i n a t i o n w i t h p r a c t i c e,f o r h i s o w n c a r e e r p l a n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g r o w t h s e n d s e n d d o n g f e n g,t h i s i s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d o i n g t h i s g r a d u a t i o n d e s i g n! D u r i n g t h i s t i m e,I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d e p a r t m e n t h e a d s f o x c o n n w e d i e t r a i n i n g m a t e r i a l s a n d t h e i r p r o v i d e d i n n e t w o r k d a t a b a s e c o l l e c t g r i n d i n g c o n t e n t c o m m o n s o r t o u t t h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 g r i n d i n g n o t i c e e s p e c i a l l y p r e c i s i o n a n d s i m p l e,b a s i c a l l y b e s i d e s c a n t s e c t i o n f o u r p a r t s,n o b a d a r c w h a t c o n t e n t,b u t o n t h i s b a s i s p r o c e s s i n g e r r o r a r e0.002m m,t h i s i s a u t o m a t i c s e m i-a u t o m a t i c g r i n d e r c a n a c h i e v e a p r e c i s i o n, a u t o m a t a e r r o r i n 0.1 m m d i f f e r 50 t i m e s, s o d o t h e s i m p l e a n d d i f f i c u l t, a n d a m o n g t h e m f i n e s l o t f o r a r c c a n t p p.207-216p i c k a r c i s c o m p l i c a t e d,b u t n o w i n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d e e p e n 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f i n i s h i n g i n t h e l a t e r w o r k m a y b e l i t t l e t a k e s o m e d e t o u r! S o r t i n g o u t m a t e r i a l b a s i c a l l y c o v e r s t h e e n t i r e c o n t e n t o f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g r i n d i n g,b e c a u s e i t s c o n t e n t,b u t n o t r e a l l y h i g h t e c h n i c a l o p e r a t i o n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 f t h e s e i s t h e k e y, I'l l t r a d i t i o n a l g r i n d i n g p r o f o u n d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 s e m a t e r i a l i n t h e l a t e r p r o c e s s i n g l e t o n e s e l f g r o w f a s t e r, t h i s i s m y c o n c l u s i o n m y p u r p o s e! Keyw ords:p r e c i s i o n,s i m p l e,0.002m m,o p e r a t i o n Paper ty pes: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b a s i c r e s e a r c h

(精选)工艺文件编制控制作业指导书

文件更改记录 1.目的 工艺文件的编制是根据设计输入及设计输出文件的要求制订工艺方案和工艺装备,以满足规定要求,并使工艺文件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在生产中使用有效版本的生产图样及工艺文件。 2.范围 适用于工艺部工艺人员制定生产部各岗位作业指导书、产品补充工艺,对图纸的工艺更改、工艺装备图样,工艺验证的申请、审查、批准,过程记录表,镀锌产品制作工艺点检表,WPS的制作。. 3.引用文件 《生产过程控制》 《质量策划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 4.职责 工艺部工艺人员负责工艺文件的制订,组织工艺验证及其实施。 工艺部主管负责对工艺文件进行审核。 工艺部主管负责对补充工艺、工艺更改、过程记录表、镀锌产品制作工艺点检表、WPS进行批准。 生产部经理负责对工艺验证进行批准。 生产部经理负责对作业指导书、SOP文件进行批准。 5.规定及要求 5.1 作业指导书编制及更新 作业指导书编制更新条件:

导书。另外根据领导部门的要求进行编制。 b)作业指导书每年进行更新,根据这一年内作业指导书所涉及的内容变化进行更新,更新内容要求包含所有长期使用的补充工艺内容。 c) 更新作业指导书不受次数限制,也可以更新需求随时更新。 下发更新填写《作业指导书签收单》。 下发和更新作业指导书要求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培训上报到HR统一安排进行,并填写培训签到表。 作业指导书应根据需求发放到涉及的所有部门,可能包括的部门有生产部、质量部、仓库、采购、订单计划部等,发放的数量由相应部门管理人员提出需求数量,统一由工艺人员发放,各部门负责人需要负责保管和使用这些文件。 作业指导书在建立和更新过程中需要填写《文件更改审批单》。审批通过后建立更新。 5.2 补充工艺和工艺更改的编制控制 5.2.1 编制 对于常规产品,工艺评审确认是否需要下发补充工艺,如果作业指导书内容可以覆盖产品的制作,则不需要下发补充工艺,如果不能覆盖需要下发。 对公司非常规产品,按《质量策划程序》进行质量策划后,工艺人员根据图纸及相关技术要求,确定工艺流程,并在二天时间内编出《补充工艺表》。将补充工艺下发。 当生产图纸及工单下发后,工艺人员负责核实图纸的相关信息,负责编程的工艺人员复核零件的工单和图纸,工程师负责定位焊接工单和图纸的复核,并把主要信息记录在《工艺质量重点关注点》每天更新在晨会中心,工艺员负责车间三个区域看板上的《工艺质量重点关注点》的更新。工艺人员发现图纸技术要求超出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内容,或其它认为重点的要求,也必须编制《补充工艺表》,签字后交工艺部主管审批并下发。 《补充工艺表》首次编制版本号标识为“A”,如需作修改则则继续下发新的补充工艺表,对上一个补充工艺表进行补充说明。 一套补充工艺由工艺部存档保管。 按照生产图样和技术标准的要求,需增加工艺装备和自制测量工具,工艺部工艺人员必须根据图样结构,工艺方案要求,设计工艺装备图样、自制测量工具图样,并填写《额外用料申请单》或《采购申请单》,签字后交工艺部主管和生产经理审批。额外用料申请单签字完成后交由日计划排产,采购申请单交由采购员采购。 补充工艺根据需要注释跟随订单或者长期使用,如针对单独订单的补充工艺在文件上标明“订单结束后自动报废,与订单图纸一起回收”;长期使用的补充工艺注明“长期使用”,或根据需求定期更新到相关作业指导书中。 5.2.2 审批 工艺部主管负责对工艺人员所编写的工艺进行审批,核对工艺是否能满足生产图样、技术标准的要求。 a) 若不满足,则提出修改意见或指出不妥之处签名后交工艺人员进行修订,必要时记录不妥之处,作为工艺人员业绩考核的统计数据,并督促其总结提高改进。 b) 若满足要求,则在审批栏内签名后下发。 5.2.3 下发 补充工艺下发时要进行培训,接受培训人员须在工艺部留档的一份上进行确认签字,签字完成后的版本扫描发送给所有工艺部人员,补充工艺下发时填写《补充工艺签收单》。另外工艺人员将经审批同意的补充工艺下发至生产助理手中,并根据实际需求生产助理张贴在现场相应看板。

研磨机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研磨机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研磨机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打开压缩空气阀门,观察气压表指示在0.5+/- 0.05Mpa之间。 2、打开电源并启动液泵,观察液泵运转是否正常,然 后关闭液泵。 3、启动主机并升起上研盘,转动主机观察主机电机运 转是否正常。 4、码片时注意上研盘必须挂链必须装好。 5、电机转动时应缓慢加速。 6、停机后应清洁上下研盘,放好修正轮。 7、每班磨片前应修盘200-300转。 8、使用时如压缩空气泄漏,必须立即关闭气阀。

9、研磨机应定期校验,并粘贴合格证,超过有效期禁止使用。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晶圆的生产工艺流程汇总

晶圆的生产工艺流程: 从大的方面来讲,晶圆生产包括晶棒制造和晶片制造两大步骤,它又可细分为以下几道主要工序(其中晶棒制造只包括下面的第一道工序,其余的全部属晶片制造,所以有时又统称它们为晶柱切片后处理工序): 晶棒成长--晶棒裁切与检测--外径研磨--切片--圆边--表层研磨--蚀刻--去疵--抛光--清洗--检验--包装1、晶棒成长工序:它又可细分为: 1)、融化(MeltDown ):将块状的高纯度复晶硅置于石英坩锅内,加热到其熔点1420°C以上,使其完全融化。 2)、颈部成长(Neck Growth):待硅融浆的温度安定之后,将〈1.0.0〉方向的晶种慢慢插入其中,接着将晶种慢慢往上提升,使其直径缩小到一定尺 寸(大凡约6mm左右),维持此直径并拉长100-200mm,以消除晶种内的晶粒排列取向差异。 3)、晶冠成长(CrownGrowth):颈部成长完成后,慢慢降低提升速度和温度,使颈部直径逐渐加大到所需尺寸(如5、6、8、12 吋等)。 4)、晶体成长(Body Growth):不断调整提升速度和融炼温度,维持不变的晶棒直径,只到晶棒长度达到预定值。 5)、尾部成长(Tail Growth):当晶棒长度达到预定值后再逐渐加快提升速度并提高融炼温度,使晶棒直径逐渐变小,以避免因热应力造成排差和滑移等现象产生,最终使晶棒与液面完全分离。到此即得到一根统统的晶棒。2、晶棒裁切与检测(Cutting&Inspection ) :将长成的晶棒去掉直径偏小的头、尾部分,并对尺寸进行检测,以决定下步加工的工艺参数。 3、外径研磨(Surface Grinding & Shaping :由于在晶棒成长过程中,其外径尺寸和圆度均有一定偏差,其外园柱面也凹凸不平,所以必须对外径进行修整、研磨,使其尺寸、形状误差均小于允许偏差。 4、切片(WireSawSlicing :由于硅的硬度非常大,所以在本工序里,采用环状、其内径边缘镶嵌有钻石颗粒的薄片锯片将晶棒切割成一片片薄片。

三辊研磨机作业指导书2020020312

指导书 版 次 A/00 审 核 生效日期 批 准 1.0 目的: 主要用于各种油墨、油漆等膏状浆料的研磨分散。 2.0 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指导深圳市飞世尔实业有限公司对油墨、油漆等膏状物的研磨分散。 3.0 职责: 对油墨、油漆等膏状物的研磨分散,并对相关工艺进行管控。 4.0 概述: 为了对的油墨、油漆等膏状物质量进行监控,除了常规的粘度、固化外还需对其进行良好的分散,以保证品质的稳定。 5.0工作原理: 工作时将快、慢辊调节到适当的位置,启动机器,然后将需研磨的浆料加入中辊与慢 辊之间的铜刀处,浆料经过中慢辊表面挤扎后,由中辊带给快辊,再由紧贴表面的出料刀予以刮下,通过装有拦板的刀板,流入盛料桶,由此构成整个研磨过程。 6.0 操作步骤: 6.1 研磨机的清洗。 由于研磨机使用完成后会涂覆一层保护油墨以防止钢辊生锈,使用前需对其进行清洗工作,主要清洗部位为图1中A 、B 、C 、D 、E 、F ,其中A 、B 、C 是研磨机的三个钢辊;E 和F 是防止油墨溢出的铜质挡板,需拆卸下来清洗;D 是出料口装置,需拆卸下来完成清洗过程。 图1 研磨机中待清洗区域图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指导书 版次A/00 审核 生效日期批准 三辊机开关如下图2,绿色按钮为启动按钮。清洗过程中先不打开开关,拆卸待清洗部分E、F并清洗之。 图2 三辊机开关、挡板E和F实物图及三辊机开关 如图3是出料口装置实物图,清洗辊筒之前要检查出料口刀口是否与辊筒接触,如果中间间距较大,需夹紧之,防止后续清理辊筒的过程中划伤手臂。用无尘布对研磨机中A、B、C三个辊筒进行清洗,擦拭表面的油墨,然后打开三辊机开关,并迅速关闭,辊筒露出未擦拭干净的部分,重复清洗工作,直至辊筒完全清理干净。然后清理待清洗区域D,清洗之前要逆时针调节红色圆圈位置的旋钮,当出料口与辊筒之间完全分离之后,向上用力取下出料口整体装置,在一旁完成出料刀口的清洗,过程中要防止手被锋利的刀口划伤,刀口清洗完成后安装到原有位置,然后,调节红色圆圈位置,使刀口与辊筒完全接触,防止清理待清洗区域D时划伤手指,按此步骤对三辊研磨机进行细致清洗即可。 图3 可拆卸出料口装置实物图, 6.2 三辊研磨机的调节 1.清洗完成后,需调节(图1中)B和C两个辊筒使之紧密接触,如图4所示为三辊 研磨机的实物图,其中手轮G、H是调节辊筒B和C之间距离的,手轮I、J是调节(图1中)A和B两个辊筒之间距离的,(图1中)辊筒B是固定不动的,通过调节手轮G、 H、I、J以控制三辊之间的距离。顺时针调节手轮G、H,使辊筒B和C接触紧密。 E F

工艺安全作业指导书

篇一:工艺作业指导书 矿渣烘干作业指导书 编号:zds/wt---01 一、质量指导 1、矿渣入库水份≤2.5%,合格率≥85% 2、设备完好率≥85% 二、工艺要求 1、保证矿渣中无大块堵料; 2、矿渣堆场要有充足的矿渣,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3、喂料量根据水份大小调整。 三、开停顺序 1、开车顺序 点火生炉—引风机—入库提升机—皮带输送—烘干主机—上料提升机热火生炉—引风机—入库提升机—烘干机—皮带输送 2、停车顺序 停车顺序与开车顺序相反。 四、工作要求 1、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1开机前应检查炉内炉渣是否清除; 1.2炉常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1.3检查筒体是否有弯曲现象,开启后是否有振动; 1.4检查烘干系统的所有设备,设施及润滑部位是否正常; 1.5开车前必须通知所有人员停止检查和修理,设备现场和设备上面有无人员,工具和影响运转的杂物; 1.6必须根据化验室工艺要求来控制水份; 1.7坚持勤观察,勤测量,发现水份过高立即减少喂料量; 1.8司炉工必须认真操作,保证水份稳定到要求标准; 1.9上料工应在指定的原料场内转运,决不允许随便乱拉;1.10运行中由于设备温度过高,所以应及时有托轮和挡轮上抹油脂; 1.11运行中要注意观察设备的地脚螺栓和设备螺栓上抹油脂; 1.12司炉工必须认真操作,保证水份稳定达到标准要求; 1.13提升机运转有无异常声音,传动部分是否正常,有无链条脱转现象; 1.14带班操作工要坚守岗位,发现镏槽堵料,应立即桶开; 1.15及时清理场路面和岗位卫生; 1.16运行中要及时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抢修和排除; 1.17做好交接班工作。 2、异常作业 2.1运行中发现提升机脱轨,应立即停止上料,打开提升机门,松开丝钢,把链条摆进槽内涨紧丝钢,并闭门; 2.2炉内镏槽磨损,破裂,漏料,发现漏料增大时应补焊,特别严重时及时更换,待冷若冰霜却后割下并取出废镏槽,补焊,或更换镏槽后,检查确漏料方可重新开车; 2.3烘干机内扬料板掉时,应及时补焊和更换; 2.4在运行中发现皮带跑偏,要立即喂料,调整皮带,脱辊不灵活时,应及时更换。 3、安全生产

打磨工艺规范

打磨工艺规范及技术要求 一、打磨设备 1.角磨机 2.直磨机 3直砂轮机

4拉丝机 二操作规程 1. 打磨前准备: 1.1工作前应检查砂轮有无损坏,防护装置是否完好;试机,并进行调整,确保砂轮无抖动现 象。 1.2 戴好口罩和护目镜,穿好工作防护服。 1.3 打磨前必须确保工件表面无其他杂物,发现有表面缺陷等应先补焊后再打磨。 1.4 进行首件打磨,检查是否符合打磨要求,并经质检或主管确认无误,方可开始批量作业。 2.操作规范 2.1 安装砂轮时,必须核对砂轮允许的最高转速是否与主轴转速相适应。 2.2 需打磨的产品应放置平稳,小件需加以固定,以免在打磨过程中产品位导致加工缺陷。 2.3 正确使用打磨工具,及时检查和更换磨损严重的砂轮磨片。 2.4 打磨时应紧握打磨工具,砂轮片与工作面保持一定合理的角度循序渐进不得用力过猛而表 面凹陷。 2.5 在打磨过程中发现产品表面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现象时应及时通知金工车间进行补焊。 2.6 打磨结束后需进行自检,打磨区域应无明显的磨纹和凹陷,周边无焊接飞溅物,符合产品 设计和工艺要求。产品应归类存放,堆放整齐有序。 三打磨工艺规范及技术要求 1. 焊前打磨 1.1打磨范围:全部焊缝两侧 1.2操作方法:打磨焊缝时用安装了不锈钢刷的直柄打磨机沿焊缝方向进行打磨;多层焊接时, 每焊完一层需打磨去除不规则的焊缝飞溅、氧化层,保证焊接平滑过渡 1.3技术要求:打磨出金属光泽,保证焊接区域无氧化膜,打磨纹路与焊缝方向平行且均匀、

打磨深度不超过母材厚度的5%为标准。 2. 焊缝余高的打磨 2.1打磨范围:焊缝两侧 2.2操作方法:角磨机工作时要与被打磨面平行,使焊缝余高被去除;当焊缝有凹陷时以不伤 母材为标准,严禁用千叶片端部斜铲被打磨面、不得用力过猛而导致表面凹陷。 2.3技术要求:被打磨表面要求平滑;不伤母材,以母材的被去除量不超过5%为标准;被打 磨部分表面纹路要求一致,沿焊缝方向,严禁无规律打磨。 3去除表面划伤 3.1打磨范围:划伤区域 3.2操作方法:使用打磨工具沿一定的方向打磨 3.3技术要求:被打磨表面要求平滑;不伤母材,以母材的被去除量不超过5%为标准;被打磨 部度的5%为标准。分表面纹路要求一致,严禁无规律打磨。 4. 去除焊接飞溅 4.1打磨范围:焊缝两侧各40-50mm,超过此范围的飞溅参照表面划伤打磨方法进行打磨 4.2操作方法:使用打磨工具沿焊缝方向打磨 4.3技术要求:打磨出金属光泽、保证焊接区域没有飞溅物;打磨纹路与焊缝方向平行;打磨 深度不超过母材厚度的5%为标准。 5.焊缝接头的打磨 5.1打磨范围:对焊缝接头及段焊起弧点收弧点 5.2操作方法:使用安装了合金旋转锉的直磨机对焊缝接头及段焊起弧点、收弧点进行打磨5.3技术要求:焊缝接头的打磨要求外形与焊缝余高一致;段弧起弧点收狐点的打磨要求在去 除焊接缺陷的情况下表面没有尖锐的棱角;不伤母材,以母材的被去除量不超过母材厚度的5%为标准,打磨后整体应无毛刺、凹坑和焊接不良处。 6.焊缝磨平 6.1打磨范围:焊缝及焊缝两侧各15~25mm。 6.2操作方法:先用角磨机和百叶片沿焊缝方向进行打磨,百叶片与工作面保持5~15°夹角, 循序渐进,使焊缝磨平,母材的被去除量不超过0.2mm为标准;当焊缝有凹陷时应补焊后再打磨,不得用力过猛导致表面凹陷。 6.3技术要求:焊缝高度与母材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打磨表面要求平滑(或平滑过渡)不伤母 材,母材的被去除量不超过母材厚度5%为标准。打磨后整体应无毛刺、凹坑和焊接不良处。 7.不锈钢表面拉丝处理 7.1处理范围:产品全部表面 7.2操作方法:焊缝位置用直砂机依次用120#240#320#千叶轮进行打磨,直砂机与工件表面平 行千叶轮垂直于工件表面做往复动作。拉丝机做表面和焊缝拉丝效果处理。 7.3技术要求:打磨后部件表面无凹凸不平现象,不允许出现毛刺或者凹孔、沙眼现象;打磨 后整体表面需光滑,不锈钢产品表面或焊接部位以XX目拉丝处理,拉丝后产品表面丝向方向一致,且粗细一致。不能存在明显分层、发黑、发黄现象。拉丝后整体应无毛刺、凹坑和焊接不良处

(完整版)打磨工通用工艺规范

打磨工通用工艺规范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打磨工通用工艺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守则规定了本公司打磨工艺要求。 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下料打磨清渣,焊接件打磨工艺 2 术语 2.1打磨:通过使用手提工具操作除去工件表层材料从而使工件获得所 需要的形状或表面粗糙度 2.2 打磨修整:将焊缝局部不规则处打磨消除 2.3 全部打磨:从一侧(或两侧)打磨整个焊缝表面但不改变整个焊缝形状 2.4 磨平:从一侧(或两侧)打磨整个焊缝,使其厚度同周围表面相同 3 打磨设备 3.1 角向磨光机,直磨机 3.2 砂轮磨片 钹型砂轮型号:125X6X22.2(MM) 百叶蝶 不锈钢碗刷 4操作规程 4.1操作前准备工作 4.1.1将机台及作业场所清理干净。 4.1.2准备好待加工工件,并放置于方便作业的位置,准备好加工完成品 放置备用的托架。 4.1.3检查是否有螺丝松动、漏电,安全装置、关机按钮、事故急停装置 是否正常工作。 4.1.4检查待加工工件是否已经过品检员检验并批准放行的合格零部件。 4.1.5按照所要加工的零部件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砂轮。 4.1.6戴好口罩及护目镜,穿好工作服。 4.1.7安装并紧固砂轮,。 4.1.8试机,并进行调整。确保砂轮无抖动现象; 4.1.9进行首件打磨,检查是否符合打磨要求,并经质检或主管确认无误,

方可开始批量作业。 4.2操作规范 4.2.1工作前,应检查砂轮有无损坏,防护装置是否完好,通风除尘装置 是否有效。 4.2.2安装砂轮时,必须核对砂轮允许的最高转速是否与主轴转速相适应。 4.2.3需打磨的产品应放置平稳,小件需加以固定,以免在打磨过程中产 品位移而导致加工缺陷。 4.2.4正确使用打磨工具,及时检查和更换磨损严重的砂轮磨片。 4.2.5打磨时应紧握打磨工具,砂轮片与工作面保持15-30°,循序渐进 (A→B),不得用力过猛而导致表面凹陷。 4.2.6在打磨过程中发现产品表面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现象时应及时通 知电焊工补焊。 4.2.7打磨结束后需进行自检,打磨区域应无明显的磨纹和凹陷,周边无 焊接飞溅物,符合产品设计和工艺要求。产品应归类存放,堆放整齐有 序。 5 打磨工艺规范 5.1打磨参数 打磨电压打磨电流打磨转速砂轮直径范围

研磨作业指导书

广东施泰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研磨作业指导书 (A/1 版) 受控状态: 文件编号:STB/ J04.01-2014 发放编号: 生效日期:2014年5月10日 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

广东施泰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研磨作业指导书 STB/J04.01-2014 1.目的 利用磨料,加入研磨液、光亮剂等与工件按一定体积比例混合,在离心式光饰机中,通过工件与磨料间的滚动摩擦,去除工件表面飞边、毛刺、刀纹等缺陷,得到精密光整的零件表面质量, 以符合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植入物产品和器械表面的光饰。 3.光饰条件 3.1光饰设备:LG8-34A系列倾斜式离心光饰机,含有4个六角桶。 3.2磨料: 3.3磨液:研磨剂、光亮剂 3.4湿磨配液:自来水. 3.5磨料、磨液、装入量、混合比、水的加入量及工作时限的选择 根据研磨抛光不同要求与目的,分为粗研、半精研、精研和光饰研磨。

4.1粗研 粗研选用12X 12斜三角棕刚玉磨料,其目的主要是磨削工件表面的微裂纹、毛刺、飞边和氧化皮等。粗研后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1.6卩m 4.2半精研 半精研选用6X6或5X5斜三角棕刚玉磨料,其目的主要是细化工件表面纹理,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半精研后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0.8卩 4.3精研 精研选用3X3斜三角棕刚玉磨料,其目的主要是进一步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使其表面纹理 更加细化。精研后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0.4卩 4.4光饰 光饰选用高频瓷磨料,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工件表面的光亮度。 5.操作步骤 5.1装料: 松开六角桶盖子上三个螺母,取下盖子,根据 3.5要求工件规格向桶体内放入相应数量的工 件、磨料、水、磨液等,然后盖好盖子,拧紧螺母。 5.2六角桶安装: 确认电源开关处于“关”状态,打开机窗门,插上安全栓,把六角桶放进固定槽内,插上固定杆,用螺钉拧紧,压紧。接下来先拉出安全栓,调到安装第二个槽位置,插入安全栓,安装第二个六角桶。以此类推,直至安装完毕。安装完成后应检查安装六角桶是否牢固,拉出安全栓,关好机窗门。 5.3运转: 合上电源开关,把定时器调节在 3.5规定的预定时间上,然后按起动按钮。机器运转到预定 时间会自动停止,如需中途停机,可按停止按钮。 5.4卸下六角桶: 确认电源开关处于“关”状态,打开机窗门,插上安全栓,松开螺钉,取下固定杆,卸下六角桶,然后松开三个螺母,取下盖子。轻轻倒出工件和磨料。 5.5清洗: 用水冲洗工件和磨料,拾起工件,磨料滤干水放回原位。 6.注意事项 6.1研磨工人在工作前应仔细阅读本作业指导书,严格按指导书规范操作。

研磨机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39923 研磨机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研磨机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打开压缩空气阀门,观察气压表指示在 0.5+/-0.05MPA左右。 2、接通主电源。 3、启动液泵,观察液泵运转是否正常。关闭液泵。 4、启动主机,升起上研盘。转动主机,观察主电机运转是否正常。 5、码片时注意上研盘挂链必须装好。 6、电机转动时应缓慢加速。 7、停机后应清洁上下研盘,放好修正轮。 8、每班磨片前应修盘200~300转。

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 停电:关闭总电源,撤离现场。 压缩空气泄漏:关闭气阀并通知设备值班人员。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研磨机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41872 研磨机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研磨机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打开压缩空气阀门,观察气压表指示在 0.5+/-0.05Mpa之间。 2、打开电源并启动液泵,观察液泵运转是否正常,然后关闭液泵。 3、启动主机并升起上研盘,转动主机观察主机电机运转是否正常。 4、码片时注意上研盘必须挂链必须装好。 5、电机转动时应缓慢加速。 6、停机后应清洁上下研盘,放好修正轮。 7、每班磨片前应修盘200-300转。 8、使用时如压缩空气泄漏,必须立即关闭气

阀。 9、研磨机应定期校验,并粘贴合格证,超过有效期禁止使用。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打磨工艺规范66597

打磨工艺规范 一、打磨设备 1.角磨机 2.直磨机 二、操作规程 1. 打磨前准备: 工作前应检查砂轮有无损坏,防护装置是否完好;试机,并进行调整,确保砂轮无抖动现象。 戴好口罩和护目镜,穿好工作防护服。 打磨前必须确保工件表面无其他杂物,发现有表面缺陷等应先补焊后再打磨。 进行首件打磨,检查是否符合打磨要求,并经质检或主管确认无误,方可开始批量作业。 2.操作规范 安装砂轮时,必须核对砂轮允许的最高转速是否与主轴转速相适应。 需打磨的产品应放置平稳,小件需加以固定,以免在打磨过程中产品位移而导致加工缺陷。

正确使用打磨工具,及时检查和更换磨损严重的砂轮磨片。 打磨时应紧握打磨工具,砂轮片与工作面保持5-15°,循序渐进(A→B),不得用力过猛而导致表面凹陷。 在打磨过程中发现产品表面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现象时应及时通知电焊工补焊。 打磨结束后需进行自检,打磨区域应无明显的磨纹和凹陷,周边无焊接飞溅物,符合产品设计和工艺要求。产品应归类存放,堆放整齐有序。 三、打磨工艺规范及技术要求 1. 焊前打磨 打磨范围:全部焊缝两侧20~50mm 操作方法:打磨焊缝时用安装了不锈钢刷的直柄打磨机沿焊缝方向进行打磨;多层焊接时,每焊完一层需打磨去除不规则的焊缝、飞溅、氧化层,保证焊接平滑过渡 技术要求:打磨出金属光泽,保证焊接区域无氧化膜,打磨纹路与焊缝方向平行且均匀、打磨深度不超过母材厚度的5%为标准。 2. 焊缝余高的打磨 打磨范围:焊缝两侧各20-50mm的区域。 操作方法:角磨机工作时要与被打磨面平行,使焊缝余高被去除;当焊缝有凹陷时以不伤母材为标准,严禁用千叶片端部斜铲被打磨面、不得用力过猛而导致表面凹陷。 技术要求:被打磨表面要求平滑;不伤母材,以母材的被去除量不超过5%为标准;被打磨部分表面纹路要求一致,沿焊缝方向,严禁无规律打磨。

丝印工艺作业指导书

丝印工艺作业指导书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测压时应分5点,长和宽的约1/3处为最佳位置,5处深度高低相差不超过 2mm方可上胶。如右图: 调配感光胶:首先在暗房调配,取光敏剂倒入约1/3的水撞摇均,使光敏剂彻底溶解,然后倒入感光胶内,用玻璃棒或竹片顺时针彻底搅拌,直至均匀,约要十几分钟。配好的胶必须静置2小时以上,让胶中泡沫消失才可使用(最佳的方法是在前一个工作日下班前配好胶,第二天上班即用)。 刮感光胶:首先要把感光胶倒入已磨平的刮斗内,把网版斜放好。两人拿平上浆器,由上至下均匀涂布上去,刮到最上面时,刮刀后端向下倾斜,几分钟后使感光胶倒流入上桨器内,再猛的向上一刮,刮净感光胶没有完全干净的地方,然后反过来再涂一遍,且根据要求分为:1+2,2+2,2+3一般建议为:1+2,这种方式的RZ值(网版不平整度)较小,且印刷面为2,以增强耐印率。 厚网版,那么可采用多次涂涂胶方式,即第一次涂胶后,立即放入40℃左右烘箱中烘干,取出丝网再次涂胶,直至要求厚度。 干燥 感光胶上好后,印刷面向上放入烘箱内。烘版的温度为40℃左右为佳,烘烤时间半小时左右。 注意事项:a.网版必须清洁干净,不可有脏点、破点。 b.版房必须保持绝对的干净,无灰尘,且在暗房 c.上浆器不可有缺口,否则容易刮硬丝网。 6.3.4曝光 a)检查菲林,是否有撞网现象。 b)菲林在网版上摆放应摆好角度,防止与丝网发生碰撞、干涉,导致撞网。 c)晒版的玻璃平面应擦洗干净,特别是晒版前应仔细检查有无垃圾。 d)网版所要求曝光时间不同,一般在使用前要借助曝光计算尺来测定曝光时间,然后再固定所制网 版的曝光时间。切勿凭经验做事,盲目作业。 晒版灯和网版距离一般以网框的对角线为准,作为最佳距离(不含小网板)。 6.3.5显影 从晒版机取下丝网,去掉底片,先用温柔无压力冷水(温冷水20-30℃)湿润丝网两面,大约湿润30-60秒后,再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直至图像显出,然后用吸水布吸干四周多余水份,便可风干。 6.3.6自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