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舨)《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要求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

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二、说教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和气氛高涨的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教师给学生提供资料,包括图片、文字等,让他们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分析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节课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来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乐于探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带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六个环节: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景导入本课

4分钟

创设“地球还是水球?”的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锚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

1、观察地球仪和动画演示

2、学习小组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

3、学生发言交流不同的观点

地球动画和图片

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

动手观察

探究新知

7分钟

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

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吧。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1、随机地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

2、观看展示

3、观察不同的地图

d、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1、展示著名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

2、世界海陆分布图

3、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4、水、陆半球图

5、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

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抖、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让学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

(三)观察思考深入自学

5分钟

1、师: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

2、师:看完海洋,找们一

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引导学生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学生看图巩固:

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回答问题。

l、“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

2、世界地形图

让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

(四)

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20分钟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

找七大洲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l、请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和四大洋相对位置(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1、大洲、大洋的分布图

2、各大洲大小比较示意图

3、亚洲与欧洲、非洲分界图

4、各大洋大小比较示意图

5、“一笔画世界”

组织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一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

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

竞赛话动巩固练习

6分钟

1、设置抢答题:

(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2)亚洲和欧洲的界线是什么?

(3)七大洲的轮廓大致有什么特点?

(4)赤道横穿哪几个洲?

(5)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

_2、对各组的表现作点评

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活动,以抢答形式为主(各组每一成员都可抢答,答对的为本组得分)。

1、所提的问题和答案

2、世界地形图竞赛版

中学生好胜心强,用竞赛的方式,引发竞争意识,这样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六)

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3分钟

1、师:“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形式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2-13

1、总结并记录重点难点

2、记录作业内容并做作业

板书和作业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书面作业对所

学知识加以巩固。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怍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我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二、世界海陆分布不均

三、七大洲和四大洋

l、四大洋

(1)洋、海和海峡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七大洲:

(1)大陆、半岛、岛屿

(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l和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③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④亚、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我的说课分五个环节: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实际,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3、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我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本节课采取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

先讲解大洲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大洲,并知道陆地分七大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出各大洲的轮廓特征。同学们大胆想象(如:亚洲大象头,南极洲孔雀开屏,大洋洲马鞍加乌龟等等),答案可以五花八门。这一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

习地理的兴趣。

我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并按缩字法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认知七大洲的分布,并找出两两对称分布的大洲,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生动,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大家都看过世界地图,有没有想过亲自画一幅世界地图呢?我们今天要一笔画出一幅世界地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竞赛式的“一笔画”的活动,整体感知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通过刚才的画图过程,大家可以知道各个大洲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下面大家利用课下准备的漂亮的各色纸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临摹并剪出各大洲轮廓图,标上名称。这一活动使学生对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认知更加形象和生动,为后面的拼图活动准备材料。

世界大洲兄弟七个,每一位的左邻右舍都是谁呢?让学生用剪图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体会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摆图的活动,不仅深化了对地理定位方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参照“世界地形图”,以“非洲”为例探讨确定大洲位置的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确定非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来确定其它大洲的位置。小组合作,教师点评,探究各大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竞赛活动,巩固练习

参照各小组共同完成的七大洲剪图,进行小组竞赛。分必答、抢答、男女对抗、小组长抢答等形式。本环节的设计是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以图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定时拼图:要求学生在经纬网底图上,准确粘贴各大洲位置并填出四大洋的名称及各大洲之间的界限.评出优胜小组并展出。

教师明确拼图规则,使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并以板书形式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布置作业:地理填充图册p12-13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首先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都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是以活动带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次这节课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与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课堂组织教学不能收放自如,学生讨论学习的自由度不

够宽松,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学生们显得意犹未尽。

板书设计如下:

谢谢大家!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3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大洲和大洋之各大洲分界线》。下面我对本节课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大洲和大洋之各大洲分界线》是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各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情况,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七大洲的分界线;

能力目标:通过对七大洲的位置及相对位置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图的观察、分析、理解、归纳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与理论。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以及爱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七大洲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对大洲的分界线的理解与掌握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培养人的读图分析、理解能力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讲授、讨论、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讨论与自学中得到认识。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讲授法:利用地图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提出本节课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有以下个环节:

1.复习导入: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的作用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进一步的拓展与巩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各大洲的分界线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5.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各大洲的分界线

东半球:西半球:

亚欧分界线:亚、北美分界线:

亚非分界线:欧、北美分界线:

欧非分界线:南北美洲分界线:

南美、南极洲分界线:

七、综述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讲授教学讨论和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4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六、说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七、说教学过程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世界第一大洲说课案教案

《世界第一大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雄踞东方的大洲》。通过对《世界第一大洲》的解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课堂评价等几个方面向大家展示我设计本堂课的思路。 一、立足文本,细析教材准确定位: 1、细析说教材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商务星球版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区域特征,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后面的地区和国家等区域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分为“雄踞东方的大洲”“面积最大的大洲”“人口最多的大洲”三个子目,这三个小节的内容看似相互独立的,实际均围绕“世界第一大洲”这一主题展开。 2.探究明目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要求是:“运用地图等资料阐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位置特点。 (2)、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3)、了解某区域的位置对气候类型的影响。 (4)、了解亚洲的面积、人口、经济差异等特点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等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凸显重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点、难点。 重点:以亚洲为例,初步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 难点:初步学会分析说明大洲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二、立足学生,巧用教法指导学法 《世界第一大洲》是七年级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教法: 1、自学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 2、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描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实践能力。 3.、迁移运用:通过赌徒分析的方法,以及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提升学习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在学法指导上,我本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原则,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小组合作为辅的学习方法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达到学习的要求。 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 (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活动探索式教学 活动一:

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小结并提出问题:

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 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活动三: 1、出示各大洲轮廓图片,在黑板上挂出相应的世界海陆分布图。 2、请每小组同学选派代表逐一介绍其名称、由来,面积排序,并用磁钉钉在底图相应的位置上,同时说出相应位置的四大洋名称及面积排序。 通过观察地球仪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相连的大洲及其分界线(亚-非)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测试题

新人教地理七年级上第2单元:达标训练(海陆的变迁) 达标训练 基础·巩固·达标 1图2.3为四大洋面积对比饼状图,按照A、B、C、D的顺序,分别是 洋、洋、洋、洋。 图2.3 解析:四大洋的面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太平、大西、印度、北冰。 答案:太平大西北冰印度 2读图2.4,完成下列各题。 图2.4 (1)大洋:①,②,③。 (2)大洲:A ,B ,C ,D 。 解析:此题从南极洲上空观察,考查对海陆分布的掌握情况。本题可以从大洲的基本轮廓判断大洲的名称,也可以通过各大洲之间的相互位置来判断大洲的名称。而大洋则可以参考它们两侧的大洲来记忆。南美洲和非洲之间是大西洋;非洲和大洋洲之间是印度洋;面积最为辽阔的是太平洋。 南极洲像一只开屏的孔雀,飞向南美洲。 答案:(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2)南极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 3读图2.5,完成下列各题。

图2.5 (1)按照面积大小给各大洲序号排序:。 (2)以巴拿马运河为界的大洲是和。 (3)赤道横穿中部的是,跨经度最广的是。 解析:此题考查对大洲轮廓的识记、面积大小的排序以及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大洲独特的位置特征。按照序号排列,以上各洲分别是非洲、大洋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南极洲、南美洲。因为南极点位于南极洲,位置独特,所有经线汇聚于此,所以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答案:(1)④①⑤⑦⑥③② (2)⑤⑦(3)①⑥ 4把下列地理分界线与其相关的大洲用直线连接起来 亚洲和非洲乌拉尔山脉 北美洲和南美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欧洲巴拿马运河 解析: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有些是自然的山脉、河流或海峡,如亚欧之间,亚洲和北美洲之间。也有些是人工的运河,如南北美洲、亚非之间。 答案: 综合·应用·创新 5没被赤道穿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解析:北冰洋因为地处北极地区,所以没有被赤道穿过。其他三个大洲都被赤道穿过,横跨南北半球。 答案:D 6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

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3.7“澳大利亚”说课稿4.

“澳大利亚”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七节的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了条件。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较感兴趣于有“挑战性”的任务等心理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地图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及重要城市; (2)运用图片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的生存原因; (3)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他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 ①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②发达的养羊业和工矿业; ③人口、经济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①自流井的成因;

②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课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在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目标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与课题有关的探讨情景,即“不协调——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二、说教法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地理素养为目的,采用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讲授法、发现法、交流合作学习法、多媒体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法。注重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启发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习,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乐学”。 三、说学法 探究式学习法和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本课尝试将两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力图转变学生以往只是认真听讲、单独记忆、练习巩固的被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新知和发展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原则,我设计了五个主要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二)新课学习; (三)反馈练习; (四)归纳小结,反馈提高; (五)课后作业和探究。 教学过程: 学生活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

初一地理(上)《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 南充一中王青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粤教版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2、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

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要求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二、说教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析图、填图、拼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享受探索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读图比较法、抢答法、小组讨论法、游戏竞赛法、探究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小地球仪人手一个 教师: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小黑板、七大洲轮廓简图、四大洋注记图。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感性导入: 课件展示加加林、费俊龙聂海胜初登太空的电脑画面。(提问:画面中的人物是谁?是什么让他如此惊讶?他为什么说看到的地球更像水球,到底应叫水球还是应叫地球呢?) 活动:学生观看画面回答,他是原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和中国的费俊龙聂海胜,加

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他们惊讶于地球上会有那么多的水,在太空中会是如此的蔚蓝美丽。 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这节课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大洲和大洋。 (二)、探究新知: 课件: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演示:课件展示“世界海陆的分布图” 学生:观察地图,思考海陆面积哪个较大?比例大概是多少? 演示:课件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学生:观看地图准确回答“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教师强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活动:同桌之间就海陆分布比例进行问答练习,达到识记的目的。 演示:课件展示从人造地球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讨论:分小组讨论,针对导入图中加加林的感想及海陆的分布比例,你对地球名称有什么看法?古人在给地球取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 活动: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讨论,有的说叫“地球”,有的说叫“水球”,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提问: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否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两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两个半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演示:课件展示“东西半球图、南北半球图、水陆半球图”。 学生:观察地图和地球仪,自由发言,描述出海陆分布特征。教师强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承转:对地球海陆面貌的探索,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那么,人类是如何了

2.1大洲和大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2)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学习目标 ?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地球”,而应改叫“水球”。这是为什么呢? [讲授新课] 一、地球?水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地球?水球? 1.海陆的面积比例 海洋占71% 陆地占29% 2.海陆的分布特点 海洋大多在南半球陆地主要在北半球 分布不均匀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是() A.4∶6 B.3∶7 C.2∶8 D.1∶1 2.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B.南半球陆地多于北半球 C.西半球陆地多于东半球D.陆半球陆地多于海洋 3.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 ) 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南极洲 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 A.乌拉尔河B.马拿马运河C.苏伊士运河D.基尔运河 5.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 A.非洲B.南极洲C.亚洲D.北美洲 6.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 ) A.北美洲南美洲B.欧洲北美洲 C.北美洲非洲D.亚洲南极洲 7.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有( ) A.亚洲B.欧洲C.非洲D.南极洲 8.下列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是( ) A.南极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 9.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10.下列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且没有赤道穿过的是( ) A.南极洲 B.非洲 C.欧洲 D.亚洲 二、填空 1.地球表面,海洋面积约占_______%,陆地面积约占________% 2.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陆地叫_________面积较小的陆地叫__________ 3.我们把________和它附近的_________和起来叫做大洲,地球上有七大洲,按面积从小到大分别是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洲. 4.欧、亚两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山脉._________河和________山脉一线,北美洲和南美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说课稿人教版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人教七上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1.地球?水球?2.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

初一上册地理大洲和大洋练习题

.精品文档. 初一上册地理大洲和大洋练习题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 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北美洲D、南极洲 2. 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的大洋是 A、大西洋 B、太平洋、印度洋D、北冰洋 3. 亚非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 4. 读图1-2,在下面示意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表达,不正确的是() A.岛屿 B.海峡 .半岛D.大洋 5. 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就是大洲 B.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 .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 D.大洲比大陆面积大 6. 世界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

.精品文档. 、填空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七大洲中,面 积最大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洲,面积最小 的是______ 洲。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世界四大洋 中,面积最大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洋,面积最小的是_____ 洋。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世界七大洲中, 非洲位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球,南美洲位 于_____ 半球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陆和它附近的 岛屿合起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上的陆地共可划分为洲。 5.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全部位于南半球的 6.我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作________ ;而把面积较小 的陆地叫作______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叫_________ 。 第2课时一、选择题 1. 在宇宙中看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原因是:() A.地球表面全部是海洋; B.地球被水汽所包围; .地球上七分是海; D.地球上没有水。 2. 世界各大洲中,四周被大洋环绕的是:() A、亚洲; B、非洲;、南美洲;D、南极洲。 3. 有关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各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B、周围直接濒临

七大洲和四大洋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第二课时说课稿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中学李小琴 本节内容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与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第2课时。本章主要讲述了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况,其中七大洲和四大洋贯穿于世界地理的始终。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结合地图学习地理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和海峡。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及重要的大洲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 2.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 2、读图分析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二)学习方法 1、小组讨论 2、归纳总结 3、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提问导新 问题导入:①地球上陆地和海洋所占的比例怎么样?②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分布有何特点?③地球上有哪些陆地和海洋? 学生活动: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新课,巩固旧知识,问题导入课题:大洲和大洋。 环节二:自主学习、突出主体 学生探究:同学们阅读的教材P32内容,以及教材P32图2.5,理解几个概念。 教师:在PPT展示图2.5,提问两名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及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后面主要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三: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多媒体展示:出示“大洲分布图”示意图和“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示意图。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课文P33~P35,观看图2.6、图2.10和图2.11,观察周围的大洲和大洋,以4人小组合作方式,用5分钟选择1~2个向度写在中卡上,1~2组代表发言, ①、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③、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 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人教版地理七上《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上《大洲和大洋》教案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最新《大洲和大洋》教师招聘获奖说课稿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说课稿最新精品精编优秀优质实用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最新获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的说课的课题是《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大洲和大洋》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本节教材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总体描述,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其内容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 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说一说我的学生情况。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这个学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前几节已接触过地球卫星照片、地球仪、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学生学习这节课相对容易一些;但由于学生年龄所限,有些内容距其生活较远,需要特别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以便发挥想象,进行 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形成科学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比较示意图,知道海陆面积比例及全球海陆分布。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 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拼图、绘图等运用地图 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授课教师:何茸霞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班级:七三班 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能够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准确判别大洲、大洋、半岛、岛屿、海、洋和海峡。 3.借助地图,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找出大洲的分界线,明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大洲的分界线。 难点:七大洲的轮廓及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七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说他看到的地球更像水球,而古人在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开始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详见ppt。 2.学生阅读课本30-31页图文资料,独立完成“学生活动一”。(详见PPT)学生展示,教师结合课件讲解。 3.阅读课本31-32页图2.3和2.4,完成课件学生活动二,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

学生展示,教师总结。 4.活动三:学生阅读课本33页图文资料识别地图上的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峡、海、洋。 教师结合课件进行讲解。 5.活动四: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学生阅读课本33-35页及世界地图,小组合作找出,教师结合课件引导、讲解,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6.小结: 7.巩固检测:见ppt。 8.作业:配练第二章第一节。 2、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实际,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3、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我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本节课采取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 先讲解大洲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大洲,并知道陆地分七大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出各大洲的轮廓特征。同学们大胆想象(如:亚洲大象头,南极洲孔雀开屏,大洋洲马鞍加乌龟等等),答案可以五花八门。这一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并按缩字法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认知七大洲的分布,并找出两两对称分布的大洲,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生动,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大家都看过世界地图,有没有想过亲自画一幅世界地图呢?我们今天要一笔画出一幅世界地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竞赛式的“一笔画”的活动,整体感知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通过刚才的画图过程,大家可以知道各个大洲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下面大家利用课下准备的漂亮的各色纸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临摹并剪出各大洲轮廓图,标上名称。这一活动使学生对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认知更加形象和生动,为后面的拼图活动准备材料。 世界大洲兄弟七个,每一位的左邻右舍都是谁呢?让学生用剪图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体会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摆图的活动,

东南亚说课稿

第一节东南亚说课稿 城阳十中纪光仕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东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的区域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地理区域,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本区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 (二)课标要求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使学生能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并认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能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特征;能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经济特征及其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和其区域的独特特征——华人华侨聚居区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山河相间的地形、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东南亚的地域特色及其旅游业! 过程和方法: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材料的引入,引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认识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分析地形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 教学重点:1、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东南亚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 3、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东南亚的地域特色。 教学难点: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本节课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而后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地形图和政区图,让学生直接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并在学生获取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总结,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 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的自然环境》,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灵活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地势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亚洲气候类型及特点。 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检测试题 最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学案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是() A.4∶6 B.3∶7 C.2∶8 D.1∶1 2.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B.南半球陆地多于北半球 C.西半球陆地多于东半球D.陆半球陆地多于海洋 3.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 ) 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南极洲 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 A.乌拉尔河B.马拿马运河C.苏伊士运河D.基尔运河 5.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 A.非洲B.南极洲C.亚洲D.北美洲 6.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 ) A.北美洲南美洲B.欧洲北美洲 C.北美洲非洲D.亚洲南极洲 7.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有( ) A.亚洲B.欧洲C.非洲D.南极洲 8.下列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是( ) A.南极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 9.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10.下列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且没有赤道穿过的是( ) A.南极洲 B.非洲 C.欧洲 D.亚洲 二、填空 1.地球表面,海洋面积约占_______%,陆地面积约占________% 2.地球表面,面积广大的陆地叫_________面积较小的陆地叫__________ 3.我们把________和它附近的_________和起来叫做大洲,地球上有七大洲,按面积从小到大分别是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洲. 4.欧、亚两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山脉._________河和________山脉一线,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运河.

大洲和大洋

第二章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 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别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教学建议 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因为有了地球知识的和图知识,教材配备了14张各种类型图,设计了多个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的环节。 本节主要讲述二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议 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部分,以读图为主: 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 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材分析 “世界海陆分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内容:1、海陆面积的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或陆地占29%,海洋占71%);2、海陆分布的大势,即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这里应补充说明一点,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法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