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

中医的概念

一、中医美容:

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标本兼治,运用中草药,调节肺腑,外病内治还你一个健康的美。

整体:不可分割性,人体是一个完整,不分割治,有生命力,为腑为中心,通过验格和六腑、五官、四肢、原甲、须发、以全力组织器官,发生联系,构成个有生命力,不能分割治整体,并且以充血津液为物质基础,未完成整个人治生命活动。

优点:安全,无副作用,有效持久

辨证:将回诊-收集证状-中医诊断分析-治疗本质

论治:施行,治疗方法

辨证和论治具体方法:异病同治、同病导治。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阴阳洛和五行学说治合称

阴阳概况:阴阳代表著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观点:自然界治万事万物,却是由阴阳两种气体作用下养生、发展。

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功能的、机能前的却属于阳。

凡是沉静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物质的、机能减退的却属于阴。

生活举例:

1、阴阳说的基本内容:

A、阴阳没对立牛羊:阴阳学说以为自然界一切事物却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制的,

相互斗争,最终取得动态中的平衡,即为“阴与阳秘”精神乃治。

B、阴阳相互依存,一方面却不能胶离另一方面,面单独存在。

C、阴阳相互消长:阴阳消长,是说相互对立,如:四季气候的变化,由冬至春及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

是“阴阳消阳长”的过程,由夏到秋及冬气候由热逐渐变寒,又是一个阳消阳长的过程。

D、阴阳的相互转化,事物滋阴阳两个方面,当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可以各自向着反方向转化,阳可转

化为阴,阴可转化为阳,如:热极生寒,寒极生热。

2、阴阳学说在美容学业的应用

人体也是由阴阳来构成

A、组织结构

人体:上半身皮肤、背、(阳)

下半身脏腑,胸腹部(阴)

脏:阴腑:阳

阴阳平衡,精神乃治

阴阳失调,阳虚则寒,阳虚湿的作用和推动作

用降低,血流缓慢亦可引起黄褐斑

阴虚则热,阴虚体内津液缺乏血液粘稠度高,

血流不畅,瘀血滞于路洛。可引起黄褐斑

二、五行学说:

五行:我们祖先认为自然界一切物质均由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物质,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

少的五种元素,它们之间相生相克,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

相生: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相克: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五行归类表

木性是一生发、柔和;火性是一阳热、上炎;土性是一长养、变化;金性是一清肃、坚劲;水性是一寒润、下行。

五脏六腑

1、心(功能)

A:心主藏神,心气旺盛,则思维清晰,精神充沛。如心气不足,则出现失眠,神志不宁。如火热扰心,则会出现昏迷,不醒人事等症状。

B:配属

①小肠

②其华在面:如果心血至少面色显得苍白。

③开窃于舌: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的活动柔软灵活。

④赤色

⑤在志为喜

⑥其液在汗津液通过心的阳气蒸腾气化后,以汗形式排出液体排出液体

2、肝(功能)

A:肝主疏泄:促进全力的运行作用。

情志方面,暴怒伤肝

消化方面,肝气犯胃,肝脾不和

B:肝主藏血: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如肝血不足,常见头昏眼花,月经量少,闭经,若肝气横逆,则可出现吐血,妇女血崩条,若肝气郁滞,则气血也随之而,妇女可见痛经,行经不调,白。

C:配属:

①胆、贮存排泄胆汁。

②主筋:其华在爪,肝血不足,则筋不力,爪甲软而薄,枯而色淡,甚至变形脆裂。

③开窍于目

④青色

⑤在志为怒:大怒则伤肝

⑥在液为泪

3、脾(功能)

A:主运化,升清气:消化、吸收、(营养成份)运输之全身

B:主流血:脾气有流摄血液,使其不致隘出脉外的作用。

B:病理:统血失调,使血液溢出脉外,造成血瘀导致面部紫斑。

D:配属:

①胃

②主肌肉:四肢:由于脾具有运化的功能,把水谷精微运送到全力肌肉,为之营养,使其发达丰满,健壮。

③开窍于口

④其华在唇:脾气健,则食欲旺,口唇红润光泽

⑤黄色

⑥在志为思

⑦在液为诞,脾虚

4、肺(功能)

A: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

B:宣发,升降:发布的意思,若肺气不能宣发,则见胸满,鼻塞,面色灰暗。

C:主肃降,通调水道,把水谷精华输送皮毛,肾膀胱。

D:配属:

①大肠,肺治热气传输给大肠,便秘

②其华在皮毛,开窍于鼻

③五官,是肺呼吸的通道

④白,肺宣发肃降功能失调,面部得不到营养

⑤在志为悲,情绪不好导致肺气虚

⑥在液为涕:滋润鼻腔

5、肾(功能)

A: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

①精是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由先天后天之分

②精分阴阳,肾阴是起滋养的作用,肾阳是人体的根本对各种藏府走温煦生化作用。B:主外内气:向下隐导向下藏内(吸入之气必须下及于肾由肾气为之摄纳)

C:主水:调节体内水液平衡重要作用(如失常水腹,小便不利)

D:配属:

①膀胱(开窍于耳(及二阴)

②唾,肾有毛病,隐起唾液多

③耳:听觉功能,依赖于肾气充养,肾气通于耳,肾精不足,则耳鸣,听力减退。

④惊

⑤黑,肾虚面色发黑

⑥骨:生骨髓(发盛齿坚)

⑦其华在发

6、腑

胆:贮存排泄胆汁

胃:消化、吸收、初步、消化

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

大肠:代谢废物,排泄,膀胱,贮存,排泄的功能

三焦:作用:气血津液运行的大通道

中医美容的原理

1.滋润五脏、补养气血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通过经脉、气血、津液与人体皮肤、五官、须发、四肢九窍构成一有机体,五脏六腑气血的盛衰直接关系到机体的健康和面容的容枯。五脏通过经脉、络脉、阳气阴血及津液的运动而散布体表以滋补、滋养皮肤,抗御外邪侵袭,从而保持面部色红润、肌肉丰满、皮肤毛发润泽等。所以五脏六腑强盛是体态健康美丽的保证,气血充盈是体态健康美丽润泽容貌不枯。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一,气血旺盛表现在面的物质基础。故中医疗法非常重视脏腑、气血在美容中的作用, 通过润五脏补益气血使身体健壮、容颜长驻。

2.疏通经络, 活血行瘀

经络广布于人体,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微物质都是通过经络系统运送到全身每个部位的。只有经络保持通畅,气血运行无阻,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容润的肌肤。若经络不通, 气血运行不畅,必致停而为瘀,皮肤肌肉得不到气血濡养则面色无华, 甚至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生而影响美容, 故中医疗法中均要遵循疏通经络, 活血行瘀的原则,以求得较好的美容效果。

3.祛风清热,凉血解毒

自然界中你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在正常情况下不致危害人本、但当气候异常变化或人体下气不足,抵抗力下降等情况时,六气即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而为病。此时的六气称为"六淫","六淫"是外感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对于美容而言, "六淫"中危害最甚的当责之于风邪、热邪、因为风邪常为外邪致病之先导,而颜面、须发、眼目等均暴露于外,这些部位最易受风邪的侵袭而致病,而热邪最易与风邪依附而侵袭人体经络影响人体气血运行,同时热极容易化毒入血,使血份热炽,导致许多损容疾病的发生,因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是中医美容疗法的另一个主要治则。

4.消肿散结,燥湿止痒

损容的某些疾病如痤疮、酒渣鼻等多表现为局部红肿、搔痒等,特别是那些久病缠绵的面部疾病,多与湿邪有关,因此在补助下气,祛风清热,凉血解毒的同时还应当适当配入消肿散结,燥湿止痒之药品。

5.增白悦色,驻颜减皱

皮肤白皙光润悦泽,莹洁红润,富有弹性不仅是健康的标志,更是美的魅力所在。除了通过补益脏腑气血,调阴阳、通经活络等中医美容手段达到增白的目的外,在美容制品中,还常常配以一些直接滋养肌肤增白悦颜和抗老减皱之药物。

以内养外健康美丽

俗话说:“一样米吃出百样人”。有的人“油浸也不长肉”。而有的人“喝水也会增胖”,为什么?体质使然。体质是相对稳定的个体特征,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生活环境所决定。体质虽然和美容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却是形体胖瘦、皮肤干油、毛发疏密、气质性格的温床与土壤,所谓“高大威猛”、“短小精悍”、油性皮肤、干性皮肤等都是产生在不同的体质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体质与形体容貌的关系有一定的配套性和规律性可循。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不同体质所带来的形体容貌差异,都有各自的美学意义,“环肥燕瘦”各有风采。中医美容十分强调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因势利导地进行全方位的整体保健美容。

因此人要美容,必须对自己的体质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调理自己的体质。在一般人群中,大体存在平衡、阴虚、阳虚等几种体质类型,阴虚体质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尤其是南方女性。下面就讲讲阴虚体质的整体美容。

阴虚体质的特点是体内阴精津液不足,容易阴阳失调,出现阴虚失养,虚火上炎的偏颇。主要表现是:体形多较瘦小或瘦长;肢体十自热、手足心热;皮肤较明显偏干,容易生色斑、早衰,或偏油容易生痤疮;面部常有烘热感;不耐夏热秋燥;大便偏干或秘结,小便短黄。性格多急燥易怒,情绪波动;睡眠时间短;时有熬夜。

阴虚体质应遵循补益肝肾,滋润补阴,清降虚火,镇静安神的美容原则进行以下全方位的整体美容:

饮食宜忌不宜多食温燥、辛辣、香浓等伤阴液的食物,比如辣椒、花椒、茴香、韭菜、姜、蒜、酒、烟、咖啡、羊肉、油炸、煎炒等。适宜请润滋补的食物,比如多汁清润的水果(西瓜、葡萄、梨、楷把、甘蔗)、芹菜、菠菜、百合、银耳、鸭肉、海参、银鱼、龟肉、鳖肉等。

推荐食疗方:1、兔肝菠菜汤:免肝一具, 90克左右,菠菜100克。按常法滚烫,汤成后加麻油数滴。2、冰糖五果羹:雪梨1个(不去皮),香蕉2只(去皮),红枣2枚,龙眼肉6克,构杞子10克。先将红枣、龙眼肉、枸杞子共煮开 10分钟,待温后,将雪梨、香蕉切碎,放入温开水中,加冰糖适量,即可进食。

生活起居熬夜、工作紧张、剧烈运动、酷热环境均会加重阴虚体质的偏颇,出现明显不适。起居规律,情绪平和,工作有条不紊对阴虚体质的保健美容非常重要。闲暇时间多听悠扬音乐很利于调整情绪睡眠,如摇篮曲等。

经络按摩有条件的,可以多进行足浴和脚部按摩,这样利于面部的美容和镇静安神。

简易方药适宜中药:沙参、麦冬、玉竹、山药、地黄、枸杞子、旱莲草、女贞子等。常用成药: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应在有经验的美容医师指导下服用。

皮肤护理阴虚体质较少中性皮肤,以干性、衰老性皮肤居多,也可见油性皮肤。根据皮肤性质选用相应系列的护肤品。特虽强调防晒,清意保水保湿、滋养皮肤。

悦容增颜药膳

*红颜酒

组成核桃仁、小红枣各60g,杏仁,酥油各30g 白酒1500g

用法将核桃仁,小红枣研碎,杏仁去皮尖后捣烂待用。白蜜。酥油融化,倒入酒中和匀,然

后将上三药放入酒内密封,泡浸3周即可饮用。每次15ml,每天1-2次。

功效补益气血,润肤红颜。

应用面色晃白,缺乏血色,口唇色淡,皮肤干枯,头晕心悸,记忆力下降。

*红颜乌发食方

组成羊肉250g,鸡爪5只,荔枝干6枚,栗子肉200g。

用法羊肉切片,放油中爆炒出香味,加调料和水煮15分钟,再把葱姜调料捞出,不用。另将

鸡爪、荔枝干放水中煮20分钟后,放栗子肉和羊肉共煮4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温阳益气,红颜乌发。

应用素体阳虚,畏寒怕冷,面色晃白,须眉不茂,精神不振。但阴虚火旺者不宜。

*珠玉粥

组成生山药100g,生薏米100g,龙眼肉15g,粳米100g.

用法先将生薏仁、粳米煮熟,再将去皮捣碎之生山药和龙眼肉同煮为粥。

功效补益心脾。

应用劳伤心脾,气血虚弱,面色萎黄,纳差,心悸,眠差。

*当归煨鸡

组成母鸡1只,当归15g,生姜5g,味精、胡椒各适量。葱适量。

用法将母鸡洗干净后切成小块,放入开水洗烫一遍。当归、生姜切片,葱切段。砂锅放入水适量,将鸡块放入锅内,先用大火烧开,除去汤面上泡沫,然后放入姜片、当归片、料酒、胡椒,

改用文火煨2个小时,待鸡烂骨酥时放盐,再煨数分钟,放入味精即可食用。

功效补血活血红颜。

应用妇女月经过多、贫血等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头发稀疏黄软、口唇色淡、手指发麻、头晕心悸。

*豆方

组成黑豆15g,黄豆15g 山楂15g,红糖21g

用法将黑豆、黄豆、山楂洗干净,用水煮熟烂,后放山楂,再调入红糖。每日一次,分2次服用。

功能健脾胃,益气血。

应用面色不华,体质偏于虚寒者。

中医祛除疤痕疙瘩

瘢痕疙瘩是一种不规则的肥厚性赘生物,初始呈粉红或暗红,以后逐渐形成坚硬、界限不规则;表面光滑发亮,毛细血管扩张橡皮样的斑块,隆起于皮肤表面,呈蟹足状生长,常有典型足状分支,有人称为蝴蝶状,损伤越深,瘢痕越厚,大面积地损害增生,可至运动功能障碍发生在关节部位,可使肢体活动受限,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发生在面部可毁容。

瘢痕疙瘩可分为自发性(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自发性瘢痕疙瘩:无明显的诱因,在正常皮肤上发生或未察觉轻微擦伤引起,使皮肤出现硬结逐渐长大,边缘不规则,向外周扩展,形成蟹足状或蜈蚣状、蝴蝶状、圆状,质硬,色淡红或暗红,自觉发痒,有时伴有阵发性的剧痛或刺痛。

继发性瘢痕疙瘩:一般多发生于皮肤烧烫伤、感染、外伤、创伤。如:做冷冻、激光、去痣、洗眉、打耳孔、打预防针、手术植皮补皮、剖腹产等各种手术后引起的瘢痕增生,高出皮肤色红或暗红、奇痒、有刺痛感,食用辛辣食物、酒等刺激食物,症状加重。

瘢痕疙瘩的预防:

瘢痕疙瘩、瘢痕过度增生是创伤、外伤的一种重要的并发症,造成瘢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烧烫伤、外伤、创伤、痤疮(青春痘)、打耳孔、打预防针,都可以形成不同程度的瘢痕增生及瘢痕疙瘩。它的预计措施主要在于瘢痕形成前、形成间尚未成熟阶段,主要目的是尽量去除各种造成瘢痕增生的因素,减少瘢痕的生长,预防瘢痕对机体造成的各种畸形和功能障碍。消疤软化膏、去疤消痕液是根据疤痕增生、疤痕疙瘩病理、病因形成的特点研究的一种新药:即能治疗已经增生的瘢痕、瘢痕疙瘩又能起到预防瘢痕增生的双层疗效。

中药佳方消除黄褐斑

黄褐斑是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的皮肤色素沉着,不少疾病都可出现这种斑,一般以妊娠期妇女较多见。它的产生说明人体内激素水平在变化,传统医学多认为这是由于肾功能失调,或冲任不和所致,是肾之本色上形于颜面,见于前额者为水气形侵脾。见于颧者为水气犯肝或肺;见于鼻旁之三角区附近为水气侵脾。均责于肾水邪气之泛滥,累及毗脏之故。可见,其主要诱因为肾阴阳失调。在女性,很大程度上责于冲任失调(冲为血海,任为胞胎;均赖肾气所滋)故治疗上男女亦有所别,男性的面部黄褐以调治肾中阴阳为主;如六味地黄丸,八仙长寿丸。女性则以调理冲任为主,如一贯煎、二仙汤等。再兼以无毒、无剌激、无副作用的外用药物,如玉容散、半珠散等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肤,令沉着的色素慢慢分解,吸收。

靓肤美容效果的维生素大集合

●肤色暗沉:你需要补充--维生素C、B2、 B5。

●皮肤缺乏弹性:维生素A、C、E能给你帮助。

●痘痘丛生:找找那些富含维生素A的衍生物、维生素C 、B2、 B6的产品吧。

●熊猫黑眼圈:挑选眼霜时注意选择含有维生素C 、B2、 B5、K。此外,

矿物质和维生素之间一直是合作相当密切的好朋友,常常能够共同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同时矿物质也是人体细胞中重要的辅助物质,是很好的健康催化剂。

●铜:能促进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的合成,具有很好的抗自由基的功效。

●锰:能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锌:能使皮肤柔滑细腻,同时还具有解毒的功效。对于维生素来说吃和擦,其能够达到的功效基本一样,不同的只是物料来源:人工合成还是天然成分萃取。一般来说,化妆品原料供应商的维生素纯度会比食物或药厂的规格来得低。化妆品的维生素着重在皮肤上的各项测试,如过敏、刺激值等;而一般美容药丸和维生素药丸的原料会直接处理成可以添加使用的成分。

口唇、牙齿的养护

口唇暴露于空气易受风吹、日晒的影响而出现干燥、及皱裂。因此,口唇的养护只要是防止其干裂,保持润滑状态。

常用的滋润有蜂蜜唇膏,可以自行配制使用。取蜂蜜一汤勺,家液体石蜡油一汤勺,混合后在加植物油两汤勺,拌匀后置瓶中,蒸半小时,进行消毒,冷却后可使用。晨起或睡前涂擦口唇,可保持润泽。

对于口唇干燥并且疼痛者,可于每天睡前涂蜂蜜或凡士林于口唇部。对嘴角皱裂者,除外用药物,还应补充维生素B2片或符合维生素B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角皱裂多由于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而引起。

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在面部美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牙齿的保养要从小开始,对已经发生龋变、色变或缺牙的人来说,一般保养已失去作用,应去牙科诊治。

这里介绍一些日常牙齿保养的方法。

饮食:少吃甜食,预防龋齿;少吃硬质食物,以防牙齿崩裂或缺损。餐后漱口,减少事物残渣存留。

牙齿保健用软毛牙刷刷牙,坚持睡前、晨起后刷牙。为了增强牙龈对疾病的抵抗力,每天可用精白盐按摩牙龈一二次,然后,用温开水漱口。

吃了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蒜、葱,除餐后刷牙漱口外,可干嚼茶叶或口香糖以保持口腔气味清新。

几款调理肌肤的内服中药

一)汤剂把一种或多种药物配伍成方,按煎法要求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汤服用,称汤剂。在古代名为汤液,这是一种使用得最为广泛的剂型,适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在中医保健美容中则使用得较少。其特点是吸收快,奏效迅速,作用强,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凡汤剂煎煮时忌用铜铁器,宜用瓦罐,加盖,用微火令小沸,不可太过与不及,火用木柴、芦苇为佳。其水量多少依方而定,大约600g药,用水800ml,煮取320ml,以此为准,多则加少则减。另外要注意某些药物的特殊煎法,如先煎、后下、包煎、兑磨汁、冲服、烊化、泡服。

处方举例:海藻轻身汤。

方法:取海藻、苡仁各12g,夏枯草、山植、泽泻各15g,茵陈、柴胡各9g,白芥子6g,甘草5g。清水煎取200ml,每次口服100ml,1日2次。

作用:化痰祛脂,健脾利湿,调理气机。主治女性青年肥胖症。

(二)散剂

将药物碾研成为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内服散剂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末细量少者,可直接冲服;另一种研成粉末,临用时加水煮沸十几分钟后服用。后一种又称煮散,类似于汤剂,但由于药材已研成粗末,颗粒小,有效成分容易煎出,故用量较之汤剂要小得多,且制作简便,便于携带,不易变质,适用于需较长期服用者。处方举例:隋炀帝后宫面白散。

方法:取橘皮3份,白瓜子3份,桃花4份。三物捣筛为散,食后酒服1g。

作用:祛瘀活血。令身面俱白。

处方举例:防风通圣散。

方法:取防风、荆芥、麻黄、薄荷、大黄、芒硝、栀子炒黑、连翘、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各15g,滑石90g,黄芩、石膏、桔梗各30g,甘草60g。共为粗末,每次15g,加生姜3片,水煎服,1日2次。

作用:疏风解表,清热泻下。适用于肥胖人群。

(三)丸剂

是根据配方将药物研成细末,以蜜、水,或米糊、面糊、酒、醋等作为赋形剂制成的药丸。临床上常用的丸剂有蜜丸、水丸和浓缩丸。其中又有大丸和小丸的不同。丸剂的主要特点是吸收缓慢,药效持久,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方便。丸剂是中药内服美容法的常用剂型,适用于体弱和需长期服用者。

处方举例:何首乌丸。

方法:取何首乌(用米泔水浸后与大枣同煮,枣极烂时取何首乌焙干)500g,牛膝250g。每日空心温酒或水饮送下60丸,服半月加至70-80丸,又服1月加至100丸,服百日。

作用:黑发,坚牙固齿,久取延年益寿。

(四)膏剂

内服膏剂是将饮片加热煎煮后,除去药渣,而后再用微火浓煎,最后加入砂糖、冰糖或白蜜收膏。其特点是便于服用。中药内服美容滋补品多采用膏剂,味甜营养丰富,故又称膏滋。

处方举例:金樱子膏。

方法:取金樱子500g,蜂蜜1000g。先将金樱子洗净,加水煮熬,2小时后倒出药汁再加水煮,如此4次,药渣榨汁后弃去,将4次药液混合,继续煮熬蒸发,由稀转稠后加入炼蜜拌匀,冷却后去上沫即可贮瓶备用。每晚睡前取2汤匙开水冲服。

作用:补肾益精,养血生发,聪耳固齿。

(五)酒剂

酒剂是以酒(一般用白酒或黄酒)为溶媒,浸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所得的澄明浸出液,称为酒剂。美容用酒剂多系补益之品,既具有药物的补益作用,又具有酒的通血脉、行药势的功能,特别适宜饮酒者。

处方举例:养生酒。

方法:取当归、甘菊花各30g,龙眼肉240g,枸杞120g,白酒浆3500g,烧酒1500ml。上药用绢袋盛之,悬放坛中,入酒封固,窖月余。不拘时随意饮之。

作用:补心肾,和气血,益精髓,壮筋骨,安五脏,旺精神,润肌肤,驻颜色。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 肝为经,胆为络,心为经,小肠为络,脾为经,胃为络,分泌系统是胰腺,肺为经,大肠为络,肾为经,膀胱为络,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心为经,小肠为络,食物中营养,水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肾输入膀胱,当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后的水分进入肾输入膀胱,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时,就考虑调理心脏等。 脾为经,胃为络,胃是容纳食物的,象一个发酵器,脾象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功能减退。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肾为经,膀胱为络,肾功能不全的人会出现膀胱炎,结石等。 在五行中,大家都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脏里边就是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有相生就有相克,在五行里隔位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脏里就是肝不好克脾,肝是帮助胆分泌胆汁儿的,肝功能不好时,立即对脾有一个坏影响,使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胃胀,所以肝大脾就大。 脾克肾:脾有生化气血作用,当这个功能差时,立即对肾有一个坏的影响。 肾克心:比如心脏病,治了几年,几十年,最后还是死于心脏病,也就是西医忽视了肾克心的道理。 心克肺当心有火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前胸痛,因为心克肺,是相互制约的。肺克肝:肺有火时,肝火更旺,反过来就困扰着肺。 从相克的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脏器有病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连及伤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病,并且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就会变成慢性病进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就是相克的连续,这样周而复始的相克,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 而健康就是体内成分之间的适当平衡,一个人只有身体平衡了,人才会直立地站在五行(自然界)当中。 当一项机能特别突出的不足,就破坏了和谐,失去了平衡,就形成了疾病. 我们还可以通过颜面望诊来观察周围人的健康状况。 从五窍,五体,五志,五味,五色来表现: 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 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 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 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 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闹耳底。 五体: 肝主筋和指甲:久走伤筋,,筋伤肝衰,肝好筋自然柔软,肝不好腿抽筋,指甲有竖纹,不光滑。 心主脸:心脏不好的人早晨起来脸浮肿。 脾主肌肉:脾胃不和,肌肉就不发达,四肢无力。 肺主皮毛:肺功能不强,头发干燥,汗毛孔粗,皮肤无光泽。 肾主骨:肾功能不强时,影响骨骼健康。 从五志来看:情绪会伤肝,怒则伤肝脾气暴躁,控制不了天气,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喜则伤心,注意心情,乐极生悲,不要去那种过于激动的场合。 脾:思则伤脾。现在来自个方面非压力很大,情绪紧张,思虑过度,导致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面黄肌瘦。肺:悲忧伤肺,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悲也悲,喜也悲,悲伤过度,不停咳嗽,时间久了开始咳血,形成肺结核而死。

中医藏象学之五脏六腑学说笔记

中医五脏学说 林双竹 心 (一)亚洲人正常面色: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蜡黄:1、肝功能不好2、心血需 (二)心主血脉功能 四个表象正常异常 面色红润有光泽鲜红或淡白 舌色淡红舌,薄白苔舌尖红白腻 脉象均匀和缓有力无力结代脉温脉 心胸部感觉舒畅胸闷心悸心慌胸痛 心悸是心血虚,脉细是心气虚 神1、主宰 2、道、规律 3、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外在表现 (三)形窍志液 在志为喜:喜则气缓 在液为汗:激动紧张时出汗 在体合脉:脉象主要反映的还是心的功能 其化在面:华:花,华彩 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 心主神明功能是否正常的外在表现 正常不正常 精神振奋萎靡或兴奋过度,狂躁 意识清晰模糊,昏迷 思维敏捷,灵敏迟钝健忘 睡眠安然入睡失眠多梦 肺 (一)别称肺为娇脏水上之源,相傅之官 (二)肺的特点 运动方式 气,津液代谢,向上向外布散全身经吸清呼浊 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向全身 宣发:肺气向上向外的运动方式,呼浊 肃降:肺气向下向内的运动方式,吸清 向下向内输送侄肾,膀胱全身血都会聚于肾

(饮食---胃----脾----肺---全身) (三)功能 1、主气,司呼吸 主一身之气 (1)生成后天的精气,中气的生成和肺有关 (2)气机胸闷、腹胀 2、通调水道 3、肺朝百脉 (1)朝向,汇聚 (2)潮,推动 经吸清呼浊 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向全身 4、肺主治节 (四)形窍志液 在志为悲 在液为涕(正常的涕) 百合、梨养肺阴。 在体和皮,其华在毛 开窍于鼻 细辛,辛夷花,黄芪防己汤 脾 别称: 仓禀之官,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功能: 1、脾主运化:脾将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其输送至全身的作用 (1)运化水谷 (2)运化水液 饮食物 胃脾肺汗 小肠肾膀胱尿

巧观五脏六腑:照镜子诊断身体健康状况

女人爱照镜子是天性,照镜子也能照出身体的健康状况,只要善于每天早晨在照镜子时好好观察脸上一些变化,再综合自觉症状等,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就能大致掌握,可以让你及时就医。 一、脸色:气血是否顺畅 面部的色泽是气血通过经络上注于面而表现出来的,气血的盛衰及运行情况,必定会从面色上反映出来。 脸色潮红:心脏可能有问题 脸色常常像婴儿一样经常红扑扑的人,并非是好事,尤其需要注意心脏方面的健康状况,比如患有狭心症、心肌梗塞的人,或是有这些疾病潜在病因的人,多半拥有一个红红的脸蛋。当身体的血液循环不良时,就会使得体内热气不平衡,而造成上半身热下半身冷的状况,同时腿部容易累积过多的水分而呈现浮肿的症状。心脏若无法正常运作,就会造成体内的热分布不均而使得脸色容易潮红。 脸上长斑:警惕妇科疾病 脸上长了斑,除了妊娠期和口服避孕药外,更多时候,反映出一些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疾病,诸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附件炎、不孕症等。中医将成年女性面部色斑称为“肝斑”,并认为肝郁气滞的人易出现面部色斑,也就是说,情绪异常与面部色斑的形成和加重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调畅情志才是预防和治疗面部色斑的关键。 医生提醒:

脸色发黄是脾虚的表现,如果突然出现脸色变黄,则很可能是肝胆功能不佳的迹象,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急性胆囊炎、肝硬化、肝癌等患者常会发出上述“黄色警报”; 脸色发黑是肾虚的表现,应适当多吃一些补肾的食物,如核桃、黑芝麻、枸杞等。 二、牙齿:反映肾脏骨骼 在中医里,有“肾生髓,主骨,齿乃骨之余”的说法。牙齿的状况,不仅表示着全身的骨骼健康,而且和肾脏的关系密切。如果牙齿或骨骼发育不好,通常肾脏功能也不尽如人意。 牙龈红肿:胃炎或疲劳 中医将牙龈视为胃的一部分,因此若是牙龈呈现红肿的症状,首先就应该怀疑是否有胃部发炎的情况发生。若同时牙齿变得松动,并伴随强烈的口臭等症状,则表示是牙周病。引起牙周病的原因,除了钙质摄取不足或刷牙刷得不干净外,同时也与过度疲劳造成免疫力降低有关。 牙龈出血:肠胃不好 牙龈容易出血的情形不仅会发生在牙龈炎或牙周病患者身上,肠胃不好的人也很容易在刷牙时出现出血的倾向。肠胃不好时,由于消化、吸收能力不足,使得血管变得脆弱,只要稍微遇到刺激会造成微血管破裂。强健的牙齿需要建立在良好的肠胃吸收功能上,因此要想拥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齿,首先从加强肠胃开始做起。 医生提醒:

五脏六腑的功能关系与病症

五脏六腑的功能、相互关系与病症 肝藏魂,属木。胆火寄于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本病∶诸风眩晕,僵仆强直,惊痫,两胁肿痛,胸肋满痛,呕血,小腹疝痛瘕,女人经病。 标病∶寒热疟,头痛吐涎,目赤面青,多怒,耳闭颊肿,筋挛卵缩,丈夫疝,女人少腹肿痛、阴病。 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 本病∶诸热瞀螈,惊惑谵妄烦乱,啼笑骂詈,怔忡健忘,自汗,诸痛痒疮疡。 标病∶肌热畏寒战栗,舌不能言,面赤目黄,手心烦热,胸胁满痛,引腰背、肩胛、肘臂。 脾藏意,属土,为万物之母。主营卫,主味,主肌肉,主四肢。 本病∶诸湿肿胀,痞满噫气,大小便闭,黄胆痰饮,吐泻霍乱,心腹痛,饮食不化。 标病∶身体肿,重困嗜卧,四肢不举,舌本强痛,足大趾不用,九窍不通,诸痉项强 肺藏魄,属金,总摄一身元气。主闻,主哭,主皮毛。 本病∶诸气郁,诸痿喘呕,气短,咳嗽上逆,咳唾脓血,不得卧,小便不禁。 标病∶洒淅寒热,伤风自汗,肩背痛冷,臂前廉痛。 肾藏志,属水,为天一之源。主听,主骨,主二阴。 本病∶诸寒厥逆,骨痿腰痛,腰冷如冰,足肿寒,少腹满急疝瘕,大便闭泄,吐利腥秽。

标病∶发热不恶热,头眩头痛,咽痛舌燥,脊股后廉痛。 命门(心包)为相火之原,天地之始,藏精生血,降则为漏,升则为铅,主三焦元气。 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 本病∶诸热瞀螈,暴病暴死暴喑,躁扰狂越,谵妄惊骇,诸血溢血泄,诸气逆冲上,诸疮疡痘疹瘤核。 上热则喘满,诸呕吐酸,胸痞胁痛,食饮不消,头上出汗。 中热则善饥而瘦,解中满,诸胀腹大,诸病有声,鼓之如鼓,上下关格不通,霍乱吐利。 下热则暴注下迫,水液混浊,下部肿满,小便淋沥或不通,大便闭结下痢。 上寒则吐饮食痰水,胸痹,前后引痛,食已还出。 中寒则饮食不化,寒胀,反胃吐水,湿泻不渴。 下寒则二便不禁,脐腹冷,疝痛。 标病∶恶寒战栗,如丧神守,耳鸣耳聋,嗌肿喉痹,诸病肿不用。 胆属木,为少阳相火,发生万物,为决断之官,十一脏之主(主同肝)。 本病∶口苦,呕苦汁,善太息,澹澹如人将捕状,目昏不眠。 标病∶寒热往来,疟,胸胁痛,头额痛,耳痛鸣聋,瘰结核。 胃属土,主容受,为水谷之海。(主同脾)。 本病∶噎膈反胃,中满肿胀,呕吐泻痢,霍乱腹痛,消中善饥,不消食,伤饮食,胃管当心痛,支两胁。 标病∶发热蒸蒸,身前热,身前寒,发狂谵语,咽痹,上齿痛,口眼斜,鼻

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读音 wǔ zàng liù fǔ 解释 统指人体内的各种器官。也用以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男性专属名词。现在医学最新研究表明,只有男性是五脏六腑,而女性则有六脏六腑。女性的第六个脏即为子宫。五脏六腑是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一个名词,就是指人体内的主要器官。“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统称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每坐常闭目内视,存见五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内心 示例

杨朔《海市》:“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都洗得干干净净。“ [编辑本段] 【中医学论】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五行相生论 五行相生说明脏腑之间的联系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

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脏六腑 解释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人体内的各种器官。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目前,我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脏与脏的关系,和脏与腑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

五脏六腑与五行阴阳关系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实践经验归纳的由木、火、土、金、水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深刻的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大自然的五行,它代表人体的五个脏器,和五行是什么关系呢?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有五脏就有六腑,五脏和六腑是经络关系。 肝为经,胆为络,心为经,小肠为络,脾为经,胃为络,分泌系统是胰腺,肺为经,大肠为络,肾为经,膀胱为络,肝为经,胆为络,肝胆相照,相互影响。心为经,小肠为络,食物中营养,水分经小肠吸收后进入脾脏输入肺,另一部分进入肾输入膀胱,当心有火时,会使小肠受热,受热后的水分进入肾输入膀胱,会出现尿热,尿痛,甚至尿血的现象,如果久治不愈时,就考虑调理心脏等。 脾为经,胃为络,胃是容纳食物的,象一个发酵器,脾象蒸馏器,提炼输送,二者配合,将营养输送到全身,由于经络影响,胃寒脾受湿,脾受湿困胃,所以胃功能减退。肺为经,大肠为络,肺受寒时,会出现腹泻,时间久了会出现咳嗽的现象,肺有火时,会产生便秘,便秘久了会使毒素二次吸收,加重肝的负担。肾为经,膀胱为络,肾功能不全的人会出现膀胱炎,结石等。 在五行中,大家都知道,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脏里边就是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有相生就有相克,在五行里隔位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脏里就是肝不好克脾,肝是帮助胆分泌胆汁儿的,肝功能不好时,立即对脾有一个坏影响,使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胃胀,所以肝大脾就大。 脾克肾:脾有生化气血作用,当这个功能差时,立即对肾有一个坏的影响。 肾克心:比如心脏病,治了几年,几十年,最后还是死于心脏病,也就是西医忽视了肾克心的道理。 心克肺当心有火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前胸痛,因为心克肺,是相互制约的。肺克肝:肺有火时,肝火更旺,反过来就困扰着肺。 从相克的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一个脏器有病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连及伤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病,并且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就会变成慢性病进入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就是相克的连续,这样周而复始的相克,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 而健康就是体内成分之间的适当平衡,一个人只有身体平衡了,人才会直立地站在五行(自然界)当中。 当一项机能特别突出的不足,就破坏了和谐,失去了平衡,就形成了疾病,那么有病就要有药医,下面就把我们公司最基础,具有代表性的增建口服液介绍给大家,它具有既神奇又看似平淡的功效。 我们还可以通过颜面望诊来观察周围人的健康状况。 从五窍,五体,五志,五味,五色来表现: 肝开窍于目:肝脏不好眼睛干干涩涩。 心开窍于舌:心脏不好的人影响中枢神经,吐字不清。 脾开窍于口唇:脾胃不和,口淡无味,口唇无光泽。 肺开窍于鼻:肺功能不好,会引起鼻塞,鼻炎,鼻窦炎。 肾开窍于耳:肾功能不好会引起耳鸣,耳聋,中耳炎,闹耳底。

中医上的五脏六腑是指什么

1、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令 “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2、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3、丑时(凌晨1时~3时),为肝经当令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4、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5、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6、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7、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8、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9、未时(午后1~3时),小肠经当令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10、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11、酉时(午后5~7时),肾经当令 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饭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 12、戌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令

人体五脏六腑位置图详细介绍

人体五脏六腑位置图详细介绍 人体五脏六腑中何为脏何为腑呢? 脏包括肺、肝、心、脾、肾五脏. 腑包括大肠、胆、小肠、胃、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地五个腑,但是有六腑是怎 么回事呢?因为将人体地胸腔和腹腔分为下焦、中焦、上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b5E2R。 下面是一张人体五脏六腑位置图,从图中你可以清楚地看见各个器官地位置.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其外.是人体地生命主宰. 《内经》认为,心有三大主要生理功能: 其一,主血脉.即心推动血液运行和促使脉管跳动.若心跳停止,脉跳亦停,血液不流,人体各组织器官就“断炊”而死亡.p1Ean。 其二,主神明.“神明”指人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功能正常,就表现神志清晰、对外界反应灵敏;若心有病变,则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心神不宁”地症状.中医认为,血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地物质基础.临床上接受心脏移植地人,其性格、爱好、兴趣、爱憎都有倾向于授予脏器者倾向,足以说明心脏是人地主宰.DXDiT。 其三,开窍于舌.开窍,是指心脏与体表五官九窍地特定联系.透过舌质地淡红、淡白、紫暗,可知血地亏损和血中有热,此皆与心紧密相连.《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能知五味矣.”RTCrp。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中医认为肺为国之宰相.肺有四大生理功能: 其一,主气司呼吸.全身气机(即气地升降出入运动)随着呼吸而动.肺也是人体吸入清气地场所;清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地重要物质.修炼瑜珈功法,除“调身”、“调心”外,更重要地是“调息”,只有配合腹式呼吸才能达到真正地功效.5PCzV。 其二,主宣发、肃降.“宣发”可呼出浊气,把脾胃吸收地水谷精华宣发至全身;“肃降”可吸入清气,把吸入地清气和脾转输来地水谷精华向下布散.jLBHr。 其三,通调水道.由于肺地宣肃作用,可将水津宣发至体表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并通过呼吸,化山水汽,呼出体外,同时使水液肃降下行,化为尿液,这样使水液内外上下畅通而行,故中医治疗水肿病,往往采取治肺之法.xHAQX。 其四,朝百脉.即人体地“百脉”之血都聚会于肺.经过气体交换以后.又朝向百脉,而使血液正常运行.也就是说,肺朝百脉可辅助心脏维持正常地血液循环.LDAYt。 宰相之谓贴切至极. 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肋之内.中医认为肝为刚脏,性如将军. 肝有四大生理功能: 其一,主藏血,可储藏血液,调节血量,而防止出血和保持一定地循环血量.如人在发怒时,易出现咳血或吐血.这是因为怒使肝气疏泄太过而上逆,使肝藏血功能失职,

十二正经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十二正经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1.手太阴肺经:肺经主管人的营气和呼吸系统。此经络的机能下降时会引起头晕、胸闷、口干、咳嗽、喘息、颈疲劳、手臂酸痹、手掌有热感等症状。 2.手少阴心经:心经是与心脏有直接关系的经络,即主管心脏和大脑及神志方面。这个经异常时,会出现脸发热及变红、眼发黄、咽喉干、臂内侧痛、麻痹、手掌发热、疼痛等状况。 3.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无固定作用,是主管循环系洗的经络,有保护心脏的功能。这个经络出现异常时会出现脸发红,胸痛,腕前方麻痹等症状。 4.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主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咽喉,这条经络出现异常时,会出现眼睛发黄、牙痛、鼻孔阻塞、口干、咽喉痛,由颈到肩会产生疲劳,同时皮肤变干、精神不安等症状。 5手太阳小肠经:这条经络掌管着小肠的活动,与消化系统关系密切。这个经络有异常时,会出现眼变黄、听力减弱,还可能出现臂痛、麻痹等。 6手少阳三焦经:三焦经主管淋巴循环和激素,调节着真个内脏的平衡。如三焦经不畅通,津液的调节机能便无法进行,就会出现腹胀、水肿等。 7足阳明胃经:胃经是管理消化的经络。这条经络有异常时,会引起头痛、鼻阻塞、便秘、下痢、由大腿到膝盖及下腿足会酸痛。 8足少阳胆经:胆经与脏腑功能有关,包围了眼尾及耳朵周围。由颈入缺盆部,入胸过隔,络肝属胆,下行到足的外侧,在第四足趾的趾跟处为止。这条经络有异常时,会出现脸色不好、皮肤没有光泽、肩膀疼痛、足外侧到第四趾麻痹等症状。 9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是十二正经中最长的一条经脉,它与所有的脏器作用有关系,五脏六腑的异常都可反应在此经络,这条经络有异常时,头后部会发生疼痛,颈后方、后背、腰、大腿会产生疲劳、冷症;还会出现鼻孔阻塞等症状。10足太阳脾经:脾经与骨经有表里关系,相助起消化作用,这条经络有异常时,胸部下方有重感,会出现意气、下痢、放屁,腰、足的内侧冷等症状。 11足厥阴肝经:肝是保持生命机能的重要部分。这个经络异常时,皮肤会变得粗糙,有黑斑,还会出现腹痛、腰痛。男性內股根会发生疼痛,女性发生下腹部病、足痛,还会精神不安、易发怒。 12足少阴肾经:肾经是一条关乎一个人一生的幸福的经络,肾是人体先天之本,与人的精神力有密切关系,它是主管生殖系统的。这条经络衡量健康与否的晴雨表,出现异常时,会出现脸变肿,头晕,食欲不振,全身无力,麻痹,全身精气缺乏。

周易与五脏六腑

周易与五脏六腑(一) 肺与大肠 肺,八卦中兑卦主之,金属.注:(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肺位于胸腔内,与六腑中的大肠相表里. 肺主气,包括两方面即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对人体主呼吸的作用,是体内外气体相互交接的场所,人体经过肺部,吸入自然界对自己有益的精华,排出体内无益的浊气,这样不停地循环往复,使体内外的气体不停地得到交换,来维持正常运转的功能,古人有:"天气通于肺"之说.肺有主一身之气的功能.水谷运化后的精气与肺所吸入之气相结合而成为宗气,宗气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以主呼吸,以经过心脉而传播给各器官组织,以濡养四肢百骸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肺气运化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调和,反之,则出现呼吸无力或短促,以至身倦无力,语言低微等气虚不足之病状. 肺还主生,降的作用.这里的生,降是指吸收和排出的意思.肺所吸收自然界有益的气的推动,使这种生发的气血和津液得以传播全身,体内的脏俯筋络,体外的肌肉皮毛,无处不到.若肺气得不到充分的生发,就会产生胸满,鼻塞,咳喘,甚至气逆等症状.降,就是排出的意思.所谓"降",就是肺气的不断下降即不断地排出其浊气,这样才能导致上焦浊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直至膀胱而使小便通利,通调水道是肺气有促进和推动维持水液新陈代谢的平衡作用.这一功能,是由肺气的运化来完成的,肺气吸收和排出,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为用的两个方面,正常的升,降,则肺气出入通畅,呼吸均匀.如果这种功能失去协调,就会出现咳嗽,喘息,胸闷等等.运化生发肺气通调水道的具体体现.这就充分说明通调水道是由肺气来完成的.若这种肺气的生降失调,可产生小便不利和水肿等疾病,肺又开窍于鼻,鼻是呼吸的主要器官,肺气出,升降正常,则呼吸顺利,嗅觉才灵敏,否则,会导致鼻塞,流涕打喷嚏,嗅觉不灵甚至导致鼻炎,鼻癌等不良疾病. 大肠,八卦中乾卦主之,象天,属金. 大肠位于腹腔,上接小肠,下终肛门.大肠的功能主要接受小肠向下输出的糟粕物,使之变经成为粪便,然后经肛门排出体外.为此,大肠是传导和排泄糟粕物的通道.若大肠传导和排泄的功能失调,便会产生种种病变,如大肠气血虚弱,不能传导和排泄,则会出现肠鸣,大便难泻等症,大肠突热,则产生大便秘结等症状. 肺与大肠辨证: 肺主气,具有宣通,肃降气机的作用,故其病理表现多见肺气失宣,肺失清肃,而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肺病者,喘咳逆气","诸气郁,皆属于肺".又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损伤后常见肺与大肠的辨证有 1,肺气虚 临床表现为胸胁隐痛,咳嗽气短,痰白清稀,疲倦懒言,声音低弱,怕冷自汗,面色光白,舌质淡嫩少,苔薄白,脉虚弱.多见于胸胁陈伤旧患. 2,肺阴虚 临床表现为干咳或痰少而粘,痰中带血,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午后颧红,失眠,口干咽燥,声音嘶哑,舌红苔少,脉细数.多见于脏腑内伤日久以致肺阴耗损患者. 3,肺瘀热 临床表现为发热,胸痛,咳喘,痰黄粘稠,舌红苔黄,脉滑而数等症状,多见于胸部损伤早期的患者. 4,大肠突热 临床表现为发热口喝,烦燥,腹部胀满,疼痛拒按,不思饮食,呕吐,大便秘结,小便赤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数.因气血凝滞,壅阻经络,积瘀生热所致. 肾与膀胱 肾,八卦中坎卦主之,属水.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与六腑中的膀胱相表里.肾藏精,主发育和生殖.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也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精能生化气机,它所生之气即肾气.肾的精气旺衰,直接影响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力.古人有:"肾为先天之本"的名言.肾的精气,有肾阳和肾阴两个方面.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它对人体的各脏腑的组织起着滋润养育的作用.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 从阴阳的属性来讲,精液属阴,肾属阳.肾阴与肾阳在人体内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才能维持人体生理病理的动态平衡.若这一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即产生肾的精气偏旺偏衰的病理变化.若出现五心烦燥,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头晕目眩,遗精等症状,则是阴虚阳亢之症,是肾阴虚少,不能制胜肾阳之故.又若出现精神疲惫,腰膝冷痛,疲软,感寒肢冷,小

中医学五脏六腑的作用

五脏六腑的作用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目前,我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脏与脏的关系,和脏与腑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吕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

脏腑学说

脏腑学说 脏腑学说的内容 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等全身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和与脏腑的关系 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等全身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和与脏腑的关系 中医脏腑概念的特征 中医脏腑—功能的概念;具有生理病理的意义 西医脏器—器官的概念;具有解剖结构的意义 五脏 指心、肝、脾、肺、肾等五脏 特点:形态上—实质性器官;功能上—藏精、气、血、津液 六腑 指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等六腑

特点:形态上—官腔性器官;功能上—主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 奇恒之腑 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不同于平常之腑 特点:形态上—官腔性器官(类脏);功能上—藏精气(似腑)以五脏为核心的生理、病理体系 人体内有五脏、六腑,是人体的核心脏器,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人有五官,内通五脏的外窍。肾与耳相通,肝与目相通,肺与鼻相通,心与舌相通,脾与口相通。人体的躯体有皮、肉、脉、筋、骨,也分属五脏所主管,肺主管皮毛,脾主管肌肉,心主管脉,肝主管筋,肾主管骨。五脏与六腑相配合,中医学中称为“相合”,又叫“互为表里”,脏为阴属里,腑为阳属表。以五脏为核心,配合六腑,主管五体,开窍五官,相互联系,内外沟通,形成了人的生命整体现象。 五脏六腑的功能是什么 五脏的“脏”,有“藏”的意思,就是贮藏人体的各种精气,用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例如: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脏各有职能心脏如同国家的最高领导者,主宰全身,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由心脏发生。肺脏如同国家的总理,帮助(辅佐)着君主(最高领导者),主管一身之气并调节着全身的活动。肝脏如同国家的最高军事领导者(将军),勇武能出谋划策。脾胃如同国家主管后勤粮草的最高

人体的五脏六腑及五行学

人体的五脏六腑及五行学 1、人体的五脏六腑 人体的五脏是肝、心、脾、肺、肾,也是按照东、南、中、西、北排列的。五脏所对应的是五腑,可是我们都知道是“五脏六腑”,怎么对应五腑?这里有一个相表里的关系。因为五脏之外还有心包络,实际是六脏。但因心包络是心的外围,有保护心的作用,其病理变化大致与心一致,所以习惯上仍称五脏。心包络对应的是六腑中的三焦。三焦:上焦是指心和肺、中焦指肝和脾、下焦是肾,它是把五脏分为了三块。 2、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1、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一、五行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 系。 相生 木→ 火→土→金→水

2020年整理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pdf

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 一、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木(肝、胆六字诀嘘)火(心、小肠六字诀呵) 土(脾、胃 六字诀呼)金(肺、大肠六字诀 呬) 水(肾、膀胱六字诀吹) 1、六腑:除上表中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外,还有三焦。六腑是这六个内脏的合称。 2、三焦的含义: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头部、胸、上肢和心肺叫上焦。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肝胆、脾胃叫中焦。脐以下的部位和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叫下焦。 3、三焦的生理功能:一为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 4、六字诀功法除上表中对应五行五脏的“嘘、科、呼、呬、吹”外还有

“希”字功。这个“希”就是理三焦的。二、五行的生克乘侮: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1、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反复无穷。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2、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此反复无穷。 3、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相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相克,事物就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正常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4、相乘或相侮(病态):五行相克的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比如,木过于亢盛(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而造成木的亢盛),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变虚,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

中医解析:人体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中医解析:人体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导读:以下内容摘自独立学者灵遁者手诊面诊书籍《手诊面诊色诊大观园》。文章中的图片不是书中原图。原图太多,所以就用头条自带的东方图为大家展示内容。第二课: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关系“刚翻过了几座山,又越过了几条河。崎岖坎坷怎么它就这么多!(曰:俺老孙去也!)去你个山更险来水更恶。难也遇过,苦也吃过,走出个通天大道宽又阔。” 跟俺老孙看看前面的器官关系吧!!!1.人体器官七大系统组合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2.人体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3.人体器官实在是太多了,说些主要的内脏器官吧。第一章中已经比较明确了。这里在重复回忆。心脏-负责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肺--把肺部血液中的CO2排除,吸收氧气,交给心脏循环至全身。肝脏--对身体吸收的一些有毒物质作出处理,如酒精。肝不好的人不能多饮酒就是这个原因。这个是和胆藏一起的。另外在人体少量缺血的时候肝脏就给补充了。如果大量失血就是骨髓造血了。胃和下面的肠子管消化吸收。肾很有意思,肾是统管人先天之气的,肾不好表现为性功能衰退,且肾属水,克火,火为心。肾不好可以直接的对心脏产生影响。比如心率不齐,心颤等等。脾脏。中医上说思伤脾。思念某人

太厉害早晨起来嘴里就是发干,有异味,是由于脾不好影响了胃,进而对口腔造成影响。4 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脏,淋巴结,骨髓,淋巴管。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中医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

身体五脏六腑功能

身体五脏六腑说明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

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血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