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四种文体知识简介

初中语文四种文体知识简介
初中语文四种文体知识简介

初中语文四种文体知识简介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三要素

详细说明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论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论证: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

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论证方式: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2)驳论: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二、议论文结构

1.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可分两大类

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例2.“起录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双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

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说明文阅读相关知识

一、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客观事物作说明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特点、成因、功能、用途、关系等,或阐明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准确性、科学性、条理性、知识性是它的特点。

二、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内容上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因物因。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称科学小品文)。

三、如何综合阅读说明文

(一)抓准说明对象

所谓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阅读说明文,要在大体理清文章的基础上,准确抓准文章的说明对象。

(二)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1、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无论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有其特征,阅读是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的特征,弄清说明了特征,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

2、抓住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a、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b、抓中心句、关键句(能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对事物的特点进行概括。

c、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还必须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联系,也就是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四)理清说明顺序

1、常见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也就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安排顺序,这种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的文章。包括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说明某事物的构造或建筑物的构造用空间的转换顺序介绍。往往是按照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到后、以及东西南北等位置和方向。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种类、成因、功能等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先总后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个别到一般、从特点到用途、从主要到次要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等。

2、理清说明顺序的方法

首先明确是哪类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以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为主;事理说明文:以逻辑顺序为主);其次,要找出体现说明顺序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另外,还可按行文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弄清文章的脉络,说明的顺序就能理清了。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等边三角形是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如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课文举了赵州桥、卢沟桥)

?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不能有从属或交.......关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如人分为男人、女人。)

?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明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

?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8、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打比方:像、是、当作,就是比喻。

?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

?引言论:引用,标记是引号。

9、这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共同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但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如打比方:形象生动;列数字:准确;举例子、作比较:通俗、具体;引言论:印证;分类别;条理清楚。

注意: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10、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的语言运用,同义词的选择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记叙文相关知识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使用倒叙应注意交代清楚,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否则会影响表达效果。

插叙:指由于表达的需要,中断了原来的叙述而插入的另一段叙述。插叙与倒叙的区别在于:插叙只是顺叙中的一个片断,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倒叙所叙的内容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环节。

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补叙与插叙的不同在于:文字少,一般没有情节,前后不必有过渡文字;去掉补叙的文字,前后内容仍可以衔接起来。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记叙的线索有:以某个人物为线索的叫人线;以某一事物为线索的叫物线;以某一事件为线索的叫事线;以某个景物为线索的叫景线;以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叫情线。阅读一篇文章,怎样才能迅速地找出线索呢?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表现手法,再多次阅读全文,再次要注意文章的标题;最后要还应该注意文章中从头至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和某个事物。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第三人称可以写得从容自由,无所顾忌。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1、描写(是使叙述形象化的一种写作方法)

A、从方法上分:

细描:运用较多的修饰词,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写。

白描:较少的修饰词,抓住事物特点简略描写。

B、从内容上分:

(1)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地理风貌

社会环境: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家庭陈设社会风俗

环境描写的作用:

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对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衬托人物心境,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积极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可以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趋势。

C、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D、描写时应注意:

(1)明确描写的目的。不能为描写而描写,要考虑文章的立意。

(2)抓住人或事物的特点。

(3)要发挥想象,与修辞手法连用。

2、议论

记叙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对所记事物陈述自己观点的文字,就是讲述包含在所记事物中的道理的文字。它使文中记叙描写的意义更为突出鲜明,使文章内容更有深度。

(1)议论引出记叙(先写看法,然后具体说明)

(2)夹叙夹议(在叙述中同时进行议论)

(3)议论总结记叙(得出中心思想)

注意:议论不可过多,仍以记叙为主,否则会望而生厌。

3、抒情

(1)直接抒情(直接用文字表明自己的感触和动情之处)

(2)在叙述描写中抒情

(3)在议论中抒情

注意:不矫柔造作,要有真情。全文感情基调应该一致。

九、记叙文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①比喻: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赋予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使表达生动活泼。③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④夸张:突出所描绘事物或情境的特点,加深读者印象。⑤对比:通过对比以突出事物间的差异,以显示事物的特点。⑥对偶: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节奏明快。⑦反问和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加强语气。⑧反复:强调,加深读者印象。⑨引用:增强语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⑩反语:表达讽刺意味。

修辞手法

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 识记基本文体常识 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五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记叙文 一、记叙文体常识 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二、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理解概念 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文体知识一览表

诗歌知识点一览表诗歌与小说、戏剧、散文合称四大文学体裁 分类 以表达方式 为分类标准 抒情诗――《沁园春·雪》、《有的人》、《周总理、你在哪里》 叙事诗――《木兰诗》《卖炭翁》 以 诗 歌 体 裁 为 分 类 标 准 古 代 诗 歌 近 体 诗 绝句 特点――每首四句,一般双句押韵,有的首句入韵. 分类五言绝句.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绝句.特点,每句七字. 律诗 特点――每首八句,两句一联,中间两句必须对仗,押韵同句。 分 类 五言律诗。特点,每句五字。 七言律诗。特点,每句七字。 词又称长短句。特点略,如《忆江南》 古诗(古体诗、古风)字句较自由,如:《敕勒歌》、《木兰诗》、《卖炭翁》。 新诗 自由诗,如《有的人》。自由诗有的押韵(不一定一韵到底,可中途换韵。 散文诗:形式是散文,但有诗的意境,如《海燕》 押韵押韵: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有些古诗现在读来不押韵的,是因为古今语音不同。 节拍 即节奏:格律诗一般以音节为单位。五言诗为二、三顿,后“三”又可根据意义分为二、 一顿或一、二顿。例“白发――三千――丈”、“润物――细――无声”;七言诗为二五 顿,后“五”亦可如上分,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鸭――先知”。(现代诗的节拍一般不固定) 记叙文知识点一览表 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它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时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顺序顺叙:1、以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2、以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倒叙:先写结局,再追述顺序叙述事情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作用:对缘由做补充,对人物做介绍。 方法叙述:对事情原委、始末作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待,基本表达方式 描写:对人、事、物、景作 具体、形象的刻画 人物描写肖象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交待环境烘托气氛表现心理抒发感情 细节描写具体生动 夹叙夹议:叙述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直接抒情,直接抒发歌人或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说明文知识点一览 特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分类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 按写作方法分 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建筑、用品等)事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述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如《看云识天气》。 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明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缩微图书》 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沙漠进军》。 按功用范围分 一般说明文:说明一般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科技说明文:说明文科技产品或高新科技知识的说明文,如《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应用说明文:以说明书、简介、规则、为主要样式的说明文,如《从宜宾到重庆》。

各类文体知识一览

各类文体知识一览 一、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的记叙文。 3.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表达方式: (1)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2)正确辨别: 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 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季节、时令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 B.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C.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 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E.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用来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3)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叙述是为了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前因后果 描写是为了生动表现人物或交代背景和衬托人物心情 抒情是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5.线索: 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6.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古代文体知识

中国古代文体常识 文体,文章的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对文体的研究: 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是研究问题的发轫之作。 曹丕—— 将当时流行的文体分为四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并概括其特征分别为:“雅”、“理”、“实”、“丽”。曹丕的论述,开创了对文体进行分类研究的先河,在文体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机—— 把文体扩大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对各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作了较为细致的探索,如:“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可以说,魏晋时期,已经开始对文体的类型和特点进行研究。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地系统地论述文体的著作。书中作为篇名标示的文体有三十三类: 诗、乐府、赋、颂、赞、祝、盟、诔、碑、哀、弔、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啟、议、对、书、记。 《文心雕龙》,形成了周详的体例,为后世的文体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具体地探讨了各种文体的源流,解释了名称的含义,阐述了个体的特点,是研究文体的重要文献。 清代姚鼐: 编纂《古文辞类纂》选取从战国到清代文章,同时把历史上流传的诸多文体合并为十三类: 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这样的分类比较符合古代文体的实际,因而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直到今天,仍以其分类法为主要依据。 按照语言形式标准分类,可以把古代文体分为三大类: (一)散文: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叫做散文。其语言形式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随意写作。经、传、史书,都属于散文。 (二)韵文:押韵的文体叫做韵文,诗、词、曲、辞、赋、以及颂、赞、箴铭等,都属于韵文。因文体不同,其用韵的严、宽也不相同。 (三)骈体文:讲究骈偶的文章,是在辞赋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它像散文,却讲究平仄和对仗;像诗歌,却不押韵。自成一类。 古代的散文 按照内容和功用标准分类,可以把散文分成四大类:论说文(说理文)、传状文、杂记文、应用文。 论说文: 或称“说理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辨明是非正误为主要目的的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钻坚求通,沟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刘勰《文心雕龙》) 一、论说文的发展: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精编版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 识记基本文体常识 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五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记叙文 一、记叙文体常识 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二、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理解概念 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一.文体知识 1.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 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 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 ①顺序记叙: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 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d.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 (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 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文体常识知识点汇总 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常见的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常见的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寄情于事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它们的作用:1. 比喻将喻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 的特点 2.拟人将拟人化,赋予事物以人的 (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事物的特点。 3. 夸张将夸张来写,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 者予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使用排比增强文章语势和气势,增加感染力和说 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弦,语句整齐,互相映衬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富有感染力,强化什么内容 7. 设问引人注意引发思考 8. 反问加强语势强烈抒情 记叙文知识点 概念: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它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时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记叙文常见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她它及人或物名)记叙的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人物的常用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或肖像 记叙文的分类:1.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2.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 3.写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4.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必要时外加补叙) 顺叙:1、以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 2、以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 顺叙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倒叙:先写结局,再追述顺序叙述事情经过。 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 作用:对缘由做补充,对人物做介绍。 记叙文中人物的描写作用:对人、事、物、景作具体的形象刻画作用。 记叙文中景物或环境描写的作用:交待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抒发人物的感情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 一.文体知识 1.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4)方法 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

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 ①顺序记叙: a.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b.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 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 (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 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 ②结构上的条序性

文学文体常识

一、诗歌发展的历程 1、古歌谣 2、诗经:305篇,5篇有目无辞,亦称“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六艺”:风 (15国风160篇)、雅(朝廷官吏作品105篇)、颂(庙堂祭祀乐歌40篇)、赋(直陈其事)、比(打比方)、兴(先言他物,然后引出所歌咏之事)。 3、楚词:以屈原为代表继承“诗经”传统,创浪漫主义新诗体。 4、汉乐府:“乐府”是负责采风的音乐机关名称。“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5、唐诗: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三大诗人 6、宋词:豪放派(苏辛派)婉约派(姜夔、刘永、李清照) 7、元曲:含散曲和杂剧 8、自由诗(新诗):五四运动后的诗歌 二、诗歌简介 一、什么叫诗歌“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1、对诗歌的定义:〈1〉《辞海》: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2〉现代汉语词典: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2、对诗歌定义的诠释(依《现代汉语词典》说) (1)有节奏、韵律的语言。旧体诗在节奏、韵律方面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体诗和宋代的词,在字数、平仄、对仗、用典、韵脚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①节奏(或称节拍):指声音的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主要表现在语气的间歇停顿上。△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歌可以没有严格的韵律,但必须有鲜明的节奏。郭沫若说:“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②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辞海》: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平仄:汉语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现入声字已在普通话中消失)。按现代汉语的四声(除轻生)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字在京剧念白中还有:街。平仄声的特点:平声:平缓悠长;仄声:短促急收。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诗歌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唱歌时的拖腔都要落平声上才能延长,例:歌词“十五的月亮” 中的“亮”,落在liang声上。△押韵:指诗歌中某些句子末韵母相同或相近,使音调和谐优美。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新诗有几句押一次韵或不押韵的。例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凉洲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反映生活①反映劳动生活:△古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产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②反映社会石壕吏新婚别△杜甫的《三史》潼关吏《三别》垂老别新安吏无家别△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兵东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诗经·硕鼠》③反映边塞生活△王昌龄《从军行》:(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白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哭,古人征战几人回。④

2019年初中语文知识点整理记叙文文体知识素材新人教版

记叙文文体知识 1.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2. 记叙文的分类 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4. 记叙的顺序 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 5. 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的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6. 记叙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而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7.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

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 1. 2. 三分法依据文学作品选取题材、构思方式和情感体验方式 以及塑造形象的表现手法将各种文学划分为叙事类、抒情 类、戏剧类的一种分法。叙事类包括叙事诗,小说和 寓言等;抒情类包括抒情诗,抒情散文等;喜剧类通常包括悲剧,戏剧,正剧等。 我国现在多用四分法。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是诗歌和散文, 小说和戏曲则出现较晚。 诗歌:语言精练有节奏,分行分节,讲究韵律。 戏剧:文学上指剧本。由布景,角色介绍,人物台词等组 成,在形式上也是好区分的。 小说:人物都是塑造的,不是真实的。小说源于生活而高 于生活。 散文: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一切文学体裁。特点:形 散神聚。

我国最早的诗歌集为《诗经》,发展轨迹为四言体-五 言体-七言体-(隋唐)绝句和律诗。绝句和律诗大多对偶 整齐,音韵和谐。 我国最早的小说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源于上古神话和 传说(志怪小说)。 小说和散文比较容易弄混,可从以下两方面区分: 1、小说是虚构的;散文选材一般是真实的。 2、小说重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散文重线索和作者 感情的抒发。 剧小说属于交叉文学的产物。 交叉文体: (1).剧小说:又称小说剧,融和了小说的自由叙述和 剧本的排布严谨,两者的结合,长短互补,使得该文学体 裁的内容,既自由度高,又剧情严谨简便明了,具有庞大 的世界观,可推广出一系列的作品,作正传(时间逻辑的 正向),也可作别传(时间逻辑的反向、个别角色传记、 几集剧情的衍生等等),都可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动漫、游戏等,正体现了21世纪之后,文学市场的IP价值。 简单来说剧小说融合了小说和剧本的特点,使其像剧本、又像小说。它是由市场的需求而产生的文学体裁,是 21世纪之后的五大文学体裁之一,诞生这一文学样式的是 剧小说《灵仙》。

说明文文体知识系统归纳

说明文文体知识系统归纳 设计教师:林广岩 一、概念 说明 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 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 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 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 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 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二、分类 1 2、况的不同 三、1、抓住文体,弄清说明对象 (1) 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 鼠》。《北京的立交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 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2) ,往往是说明事物的发展过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程、操作过程或事理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向沙漠进军》等。 (3) 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故宫博物院》)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大自然的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之记叙文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之记叙文 本文是关于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之记叙文,感谢您的阅读!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 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3.注意语气或语调。 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新闻文体常识

新闻文体常识《新闻两则》 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二、新闻的结构: 1.标题 2.导语(副标题):是一句话或一段话,是新闻当中最有价值最核心的事实概括 3.主体:是对导语的展开补充 4.背景:是新闻的历史情况和坏境条件 5.结语:是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具有启发与激励性的语言 三、需要注意事项: ①精心拟定标题。标题要能准确地反映消息报道的主要事实和中心意思,给人以启示。标题要力求简洁、概括、凝炼,以精炼的文字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使人一目了然。 ②导语明确。要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出消息的主要事实,一般告诉读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单位)、什么事以及事情的经过或结果。 ③主体部分要具体充实,用事实说话,不能虚构或夸张。消息的记叙不要求详尽地展开事件的情节或细节,只是简明扼要、精炼概括地记叙事实的轮廓和梗概。主体部分还必须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内容充实、生动形象。 ④有时可根据情况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 新闻消息简介 (1)基本构成1) 标题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2) 导语,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3) 主体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4) 背景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5) 结语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2)新闻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简明性”。 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是其基本特征。其种类分为: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消息,述评消息。 1. 消息: 消息属于新闻范畴,他要求及时、准确的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事实。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我们课本所学的这两篇属于狭义的 新闻。 2. 消息的特点:①及时性,报道必须迅速及时。 ②真实性,所报道的事件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任何虚构和夸大。③简明性,语言要简明、扼要的报道出事实。 3. 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一篇消息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背景和结语有的是隐含在主体里,有的则是省略。 4. 消息的要素:它和记叙的六要素相同,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通讯简介(1)概念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汇总

文体:文章的体裁。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文章:篇幅不很长的作品。 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 可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汇总 第一部分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 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3.注意语气或语调。 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为下文××埋下伏笔 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6、点题 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气氛 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 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十、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 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 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 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 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一、概括段意 (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何种情况下+做××+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例如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景物+××特征。 例如3:(议论文)运用××论证方法(或论据)+从××角度(方面)+论证了××观点。例如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3)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短语合组合成句。

初中语文四种文体知识简介

初中语文四种文体知识简介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三要素 详细说明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论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论证: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 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论证方式:

文体知识完整版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指文章表情达意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它主要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它们常常相互交织和渗透。 叙述 叙述,是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空间转换所作的叙说和 交代。主要用于叙述时间中的事物发展和空间中的事物状态。写人、叙事、写景、状物,都可以包括在记叙的范畴中。记叙常常离不开 描写,两者相互渗透,可以说叙述一中粗略的描写,描写是一种精 细的叙述。 一.叙述的方法: 顺叙,对人物和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它能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符合人们 的传统接受心理。 倒叙,先写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后写事件经过的叙述 方法。所谓“倒”,是指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 断面提到文章的前面,写完结局和断面,行文仍按照时间顺序写。 这种笔法能够产生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增加了文章的可读 性和感染力。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过程中暂时中断线索,插入另一件事的 叙述方法。它可以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情节发展,或对主要 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情节,从而造成叙述时 空的某种纵深感。 二.叙述的一般要求 1.交代明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对象有具体、全面的了解。 2.线索清楚。脉络分明、井然有序地把客观对象叙述清楚。 3.详略得当。适当剪裁叙述材料,浓墨重彩呈现与主题表达关系密切的材料;惜墨如金地运用起陪衬作用的次要材料。

4.生动曲折。着重展现人物事件变化的内在节奏,处理好表现对象的动静、张弛、起伏、明暗、快慢等关系,“文喜看山不喜平”,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描写(描绘摹写) 描写,是把某一对象的状貌、情态,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给读者。描写运用的好,文章就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一.描写的对象: 1.人物描写。 ①肖像描写。对人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笔法。它具体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神态、姿势、衣着等的描写。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肖像描写可以让读者由表及里地想象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揭示人物身份境遇,突出作品主题思想等等。外貌描写重点:通过外貌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②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身份等,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整和立体。 ③语言描写。具体包括对话、独白、旁白以及语气声态等。人物语言要个性化,语言可以鲜明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表现人物的思想。每个人物的语言要跟他的身份经历、文化教养、习惯爱好、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导读:本文是关于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初中语文知识点(一) 春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朗润.yùn 水涨.zhǎng 嫩.nan 宛.wǎn转应和.ha 撑.chēng伞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 niàng) 酝酿鸟(cháo) 巢披(suō) 蓑戴(lì) 笠抖(sǒu) 擞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卖弄:炫耀。 (2)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烘托:衬托。 点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贬的。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春》最后三段。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体裁)。 2.《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第12课济南的冬天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暖和.huo 着.zhu?落一髻.jì白花镶.xiāng 宽敞.chǎng 贮.zhù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清秀文雅,这里指小山秀美小巧。 (2)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响晴:晴朗无云。 (3) 设若.. 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设若:假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第13课山中访友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栀zhī子湛zhàn蓝犬吠fai 津jīn津乐道禅chán心 2.解释下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