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策略

浅析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策略
浅析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策略

浅析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策略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方法。方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离断食管下端胃底部内、外的反常血流静脉血管,阻断门静脉系统胃脾区的反常血流,并保持了肠系膜区的门静脉的向肝血流,既可有效防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又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并且手术操作简便,已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及治疗曲张静脉出血的首选术式。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药物手术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最为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外科治疗重点是治疗和预防出血。近年资料表明,每年约有5%的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2/3患者迟早会发生出血;第一次大出血时其死亡率可达50%以上,生存者常在6周内再次出血,使死亡率增加30%。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6例中,其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8.6岁,均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获得诊断时其病史为3个

月~2年。现将临床治疗策略报告如下。

2治疗方法

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一种有生命危险的并发症,死亡率很高。在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的同时,使用胶体和新鲜全血恢复丢失的血容量和指导液体复苏,一般监测右心房压力,使之维持在0~5mmHg,复苏时注意补充新鲜血浆和血小板,纠正凝血机制。

2.1药物治疗:研究结果表明,门静脉压力降到12mmHg以下或下降幅度达到20%以上时可预防出血。常用药物有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利尿药和凝血药。

2.1.1β受体阻滞剂:通过提高α受体活性,使肠系膜动脉收缩,减少门静脉血流,并通过减少心排缸量来减少门静脉血流,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

普萘洛尔可抵消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的夜间高峰、防止肝硬化患者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时所伴随的门静脉压力增高,还可防止餐后发生的门静脉血流和压力的增加。

2.1.2硝酸盐:通过扩张动脉血管反射性引起内脏血管收缩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同时通过扩血管作用降低肝窦后阻力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

硝酸甘油:短效药物,目前已较少单独使用,多与血管收缩药物联用,可在输注血管加压素后每半小时含硝酸甘油0.4~0.6mg,或静脉滴注200mg/min。

2.1.3生长抑素及类似物:通过收缩内脏血管及对抗胰高血糖素作用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奇静脉血流,降低曲张静脉内压力,从而控制急性出血。

天然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滴注或泵人,先缓慢注射负荷剂量250μg,后以250μg/h静脉滴注或泵入,止血后再持续给药48~72小时,止血率达80%~94.7%。

2.1.4垂体后叶素:脑垂体产生的9肽氨基酸,可使内脏血管收缩,降低门静脉压力达30%~60%,血流量降低50%。垂体后叶素可使半数病人出血减少或停止,止血率约70%,复发率为60%;且其对血管收缩无选择性,可使冠状动脉及肠系膜动脉收缩及皮肤坏死和脑血管意外。使用方法静脉推注20U,隔4小时重复1次,以后持续静脉滴注0.4~0.6U/min,持续24~48小时。为防止不良反应,可在用药的同时口含硝酸甘油0.2~0.4mg,或同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0.002mg/ml,每小时50ml,或静脉滴注硝普钠1U/(kg·min)。

2.1.5三甘氨酰赖氨酸加压素:人工合成的血管加压素衍生物,不良反应较少。每6小时给药2mg,止血率可达70%,可与硝酸甘油联合应用,增强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并减少不良反应。

2.2内镜治疗:主要用于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的治疗,一般应在活动性出血基本停止、休克基本稳定后进行,包括内镜下扎套(EVL)和内镜下注射硬化剂(EVS)。

2.3气囊填塞:食管胃气囊填塞有效率在40%~90%,但早期

再出血率高达50%以上,目前已不再作为首选止血方法,仅在EVL 和EVS无效、不能耐受手术时才考虑使用。

2.4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肝功能分级Child-PughB、C级患者反复发生胃食管静脉出血、经内镜和药物治疗无效,为抢救生命可行TIPS,为行肝移植做术前准备,也可降低门静脉压力以治疗顽固性腹腔积液,已施行过门体分流术、断流术或内镜治疗后又复发出血者也可行TIPS。

术后并发症有腹腔内和胆道出血、感染、肝功能失常、肝性脑病、分流通道阻塞等。

2.5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离断食管下端胃底部内、外的反常血流静脉血管,阻断门静脉系统胃脾区的反常血流,并保持了肠系膜区的门静脉的向肝血流,既可有效防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又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并且手术操作简便,已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及治疗曲张静脉出血的首选术式。

2.5.1脾切除:脾切除后可减少门静脉血源的20%~30%,又可离断胃短静脉的反常血流。

2.5.2胃上部去血管术:胃小弯反常血流源于胃冠状静脉,以胃支、食管支、高位食管支汇入奇静脉系统;高位食管支的流量大、位置高、走行隐蔽,手术应避免遗漏。

2.5.3食管下段去血管术:用纱布或橡皮尿管绕食管下端一周后向下牵拉,切开腹段食管周围的腹膜反折,逐渐将食管下段完全游离,离断食管下段6~8cm的血管。

预防再出血的第一线治疗是内镜和药物,效果欠佳时可考虑减压治疗:TIPS、手术分流、肝移植等。治疗方法的选择根据患者肝功能状况,如肝功能较差可使用TIPS作为肝移植的准备;肝功能较好可考虑分流或断流手术。

预防性手术:对于病人有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食管静脉明显曲张者可进行预防性断流术,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能预防出血,一般不会引起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预防性分流术有加重肝功能损害的危险,且不能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慎施行。

3预防

第一次静脉曲张出血预防门静脉高压症第一次出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进行胃镜筛选了解有无静脉曲张。如无静脉曲张,可根据肝硬化严重程度每l~2年行内镜检查一次;如有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的危险,应开始预防性治疗,如危险性较低时可进行经常性内镜检查。

预防第一次出血的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对前述高危人群预防首次出血的方法首先推荐用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证者可用ISMN。

4病因治疗

单纯的脾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术,终末期肝硬化、Budd-Chiari综合征可通过肝移植治愈。

参考文献

[1]黄莚庭.门静脉高压症外科学2002.

[2]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策略和手术适应证--《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09期.

[3]谭毓铨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策略《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0年05期.

[4]季德刚,刘秉义,宋昌龙,邢华.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50年回顾[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年05期.

门静脉高压病人护理习题

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 一、选择题 (一)以下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在括号内 1、门静脉高压症最常见的病因 为 A、肝肿瘤 B、慢性肝炎 C、肝硬 化D、门静脉主干先天畸形E、阻塞性黄疸 2、门静脉血流受阻时,首先出 现

A、腹水 B、脾大 C、呕血 D、交通支扩张 E、便血 3、门静脉高压症最凶险的并发症 是 A、腹水 B、呕血和黑便 C、黄疸 D、脾大、脾功能亢进 E、腹壁静脉曲张 4、使用三腔管压迫止血,管端悬挂的重物约为 A、0.3Kg B、0.5Kg C、1.0Kg D、 1.5Kg E、 2.5Kg (二)以下提供若干个病例,每个病例下设若干个考题,根据病例所提供的信息,在

每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在括号 内 (1~3题共用题干) 男性,38岁,突然呕血300ml,暗红色,并解黑便3次;查体:T37.20C,P90次/分,Bp14/9kPa,R20次/分,肝肋下1.5cm,质硬,脾肋下3.2cm,少量腹水。 1、为进一步确诊,首选的检查方法 是 A、血象检查 B、肝功能检查 C、食管吞钡X线检查 D、B超检查 E、CT检查

2.最可能的诊断为 A、痔 B、胃溃疡出血 C、肝硬化 D、脾肿大 E、门静脉高压 3、首选的治疗方法 是 A、静脉给维生素K1 B、口服甲硝唑 C、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 D、口服冰盐水 (三)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在括号内 (1~3题共用备选答案)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门脉高压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症(ICD-10:K76.6伴(K70-K71↑,K74↑,I98.3*)) 行分流或断流术(ICD-9-CM-3: 39.1,42.91,44.9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和体征:脾肿大,呕血或黑便,腹水。 2.实验室检查:可有脾功能亢进性外周血细胞计数下降、血胆红素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等肝功能受损表现。 3.特殊检查:结合超声、CT、上消化道造影、内镜检查、肝血流量测定、核素心肝比值测定、肝活检(必要时可做骨髓穿刺)结果明确。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止血治疗:三腔两囊管压迫,内镜套扎或硬化剂注射。

2.手术治疗: (1)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2)门体分流术:脾肾分流术;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侧侧吻合术;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 (3)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4)脾切除术:脾切除作为上述各种相应手术的附加步骤可以采用,慎用于单纯为改善脾功能亢进患者。 (5)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之一,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四)标准住院日为14-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76.6伴(K70-K71↑,K74↑, I98.3*)上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症疾病编码。 2.需行门脉高压症分流或断流术者,无手术治疗禁忌症。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5-7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门静脉高压治疗指南2015 年

精心整理 2015年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上,发布了最新一版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内镜分会联合出台,时隔7年,本指南有不少更新,本文将该指南的变化点及要点进行了总结,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本指南的更新点 1.?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 )?的诊断:旧版指南建议48小时内进行胃镜检查,而新版指南更新为12-24小时之内行胃镜检查;旧版认为胃镜是诊断EVB 的唯一可靠方法,而新版明确了B 超、CT 、MRI 、肝弹性检测等在EVB 诊断方面辅助价值。 2.化患者 3.(1 (2(3 4.(1)(2)(3(4) 5.(11周(2 6.7.概述 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EVB??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病死率高,近7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硬化门脉高压EVB 均有一定进展,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VB 的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 证据等级分为A 、B 、C 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2两个级别(表1、2)。 表 1.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 ?

表 2.推荐意见的推荐等级? 基本概念? 推荐意见:?EVB的治疗目的为预防首次EVB(一级预防);控制急性EVB;预防再次EVB(二级预防);改善肝脏功能储备(A,1)。 1.?EVB的诊断:出血12-24小时之内行胃镜检查是诊断EVB的可靠方法,内镜下可见曲张静脉活动性出血(渗血、喷血)、在未发现其他部位有出血病灶但有明显静脉曲张的基础上,发现有血栓头。 2.?GOV 表示 G2)为 (G3) 。 MRI、GOV 化患者 1)。 受体阻 B,2)。 的预防药物,但其有效性和长期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证实。 推荐意见:?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较大者(Child-PughB、C级或红色征阳性),推荐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或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VL)预防首次静脉曲张出血(A,1)。出血风险不大者,首选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症、不耐受或依从性差者可选EVL(B,2)。 推荐意见:?普萘洛尔推荐剂量为10mg2/日,可渐增至最大耐受剂量;卡维地洛起始剂量为6.25mg1/日,如耐受,可于1周后增至12.5mg1/日;纳多洛尔起始剂量20mg1/日,渐增至最大耐受剂量,应长期使用。应答达标的标准:HVPG≤12mmHg以下或较基线水平下降≥10%。应用普萘洛尔或纳多洛尔的患者,若不能检测HVPG,则应使静息心率下降到基础心率的75%或静息心率达50-60次/分(A,1)。 推荐意见:?不推荐单独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或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联用进行一级预防(A,2)。

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治疗

窗体顶端 门静脉高压症-静脉曲张出血的介入治疗-TIPS及相关技术参考指南 肝硬变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害群体健康、致死率较高、消耗社会资源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手段有内科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1,2]。 介入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及其并发症-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方法有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经TIPSS途径做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途径做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经胃-肾自发分流道逆行闭塞胃底静脉曲张(balloon-occluded retrograde transvenous obliteration, BORTO)、脾动脉栓塞术、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开通术等[3-6],从治疗原理方面可分:介入性分流术(如TIPSS)、介入性断流术(如栓塞胃冠状静脉曲张)、分流+断流术、减少门静脉血流量(如腹腔-肠系膜动脉灌注加压素、脾动脉栓塞等)、开通肝静脉-门静脉阻塞等。以下介绍几种常用介入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临床应用评价。 一、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肝静脉支架分流术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 TIPSS)是在经颈静脉途径肝活检、胆管造影及门脉造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入治疗技术。美籍捷克斯洛伐克学者Josef Rosch最早提出这一技术的构思并于1969年报告了TIPSS的初步实验结果,但这一报告在当时未引起重视。1979年Gutierrez,Burgerner进行了犬门脉高压模型的TIPSS, 作者再次证明了穿刺技术的可行性,但未能解决如何维持肝静脉-门静脉之间分流道通畅这一棘手问题。1982年加拿大学者Colapinto 等首次报告将TIPSS技术用于人类,作者用单纯球囊导管扩张法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建立分流,即刻降压效果满意,但分流道多数在短期内(24h-1周)发生闭塞。真正使TIPS由梦想变为现实的是血管内支架的发展,继Palmaz(1985)、Rosch(1987) 等证实内支架可以维持实验动物分流道开放之后, 1990年德国学者Richter等报告了TIPSS 的临床应用9病例, 在此之后, 美国、日本等陆续报道了临床应用成功的经验[3-5,7-9]。 经过近20余年的相关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技术改良,人们对TIPS的技术原理、缺陷和临床应用价值已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与外科门-体分流术相比,TIPS具有创伤性小、技术成功率高、降低门静脉压力可靠、可控制分流道的直径、能同时做断流术(栓塞静脉曲张)、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13-15 (一)适应证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经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 等)效果不佳者,应考虑做急诊TIPSS。 2.经内镜治疗后仍然反复出血者。 3.对来自边远地区,或交通不便、急救措施有限的患者,下列情况应考虑做预防性TIPSS:无内镜治疗条件的重度静脉曲张,无论既往有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者;破裂出血风险较高的中-重度胃底静脉曲张。 4.外科手术后再发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门静脉高压症诊疗指南

门静脉高压症诊疗指南 一、定义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是指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血液淤滞,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水压升高(即>25cmH2O),并出现脾脏肿大或伴有脾功能亢进、门腔侧枝循环形成及腹水等临床表现。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1)病史:常有肝炎病史,尤以乙型肝炎最常见。 2)症状: (1)脾肿大。 (2)上消化道出血,约占25%,以呕血最为常见,可为喷射状。 (3)腹水。 3)体征: (1)肝硬化所表现的体征(肝掌、痴蛛痣、黄疸)。 (2)腹壁静脉曲张。 (3)脾肿大。 (4)肝脏缩小。 (5)腹水。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 (2)粪常规:上消化道出血时出现柏油样便或隐血阳性。 (3)肝功检查:肝功有不同程度受损。血浆白蛋白降低而球蛋白增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 (4)肝炎后肝硬化者HBV或HCV常为阳性。 (5)凝血功能检查:肝功不良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影像学检查 (1)B超和多普勒超声:提示肝脏萎缩,弥漫性点状强回声,脾大,门静脉主干或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增宽,有时可探及腹水,门静脉内血栓及逆肝血流。 (2)CT扫描提示肝体积缩小,脾大,腹水形成,门静脉、脾静脉增宽。 (3)食管钡餐检查:食管粘膜呈虫蚀样改变,食管排空后曲张静脉为蚯蚓样或串珠样负影。 (4)门脉造影检查亦对诊断有帮助,但属非常规检查。在有需要及条件许可时进行此类检查。 3)其他检查 (1)胃镜检查:可见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有时可见胃粘膜糜烂或溃疡。 (2)骨髓穿刺检查:排除其他血液性疾病。

门静脉高压治疗指南

2015 年10 月24 日在北京召开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上,发布了最新一版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得防治指南」,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内镜分会联合出台,时隔7 年,本指南有不少更新,本文将该指南得变化点及要点进行了总结,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本指南得更新点 1.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得诊断:旧版指南建议48小时内进行胃镜检查,而新版指南更新为12-24 小时之内行胃镜检查;旧版认为胃镜就是诊断EVB得唯一可靠方法,而新版明确了B超、CT、MRI、肝弹性检测等在EVB 诊断方面辅助价值。 2、胃镜检查:旧版建议无静脉曲张得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2—3 年检查1次胃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年检查1次。新版更新为无静脉曲张得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 2 年检查1次胃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0。5-1年检查1次胃镜。 3.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得治疗 (1)药物治疗新旧指南均推荐短期应用抗菌药物,旧版推荐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喹诺酮类耐药者可用头孢类抗菌药物,而新版则相反,首选头孢三代,若过敏,则选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2)旧版推荐H2RA 及PPI用于辅助治疗,新版则仅推荐PPI。 (3)新增内容:麻醉插管或ICU 可提高急诊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得效果与安全性。4。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一级预防 (1)旧版主要推荐药物治疗应用非选择性β 受体阻滞剂,而新版肯定了卡维地洛在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一级预防方面得作用。 (2)旧版对ACEI/ARB及螺内酯等可降低门脉压力得药物,因缺乏证据未作明确推荐,新版明确指出不推荐ACEI/ARB及螺内酯用于一级预防。 (3)新增如何根据LDRf分型选择治疗时机得内容。 (4)明确规定:不推荐内镜下硬化剂治疗用于一级预防;不推荐各种外科手术与TIPS 用于一级预防;不推荐EVL联合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同时用于一级预防。 5.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得二级预防 (1)关于二级预防得时机,旧版推荐既往有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史或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1 周后开始,而新版则将时间改为5天后、 (2)明确规定: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者,无论一级或二级预防均禁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6。新增特殊类型静脉曲张得处理章节,详见下文。 7、待解决得问题方面,新增了对微生态制剂与新得靶点如血管生成抑制剂、抗氧化剂、环氧化酶抑制剂、她汀类药物等进行了展望。 下面为大家奉上本指南得要点、 概述 门静脉高压症引起得EVB就是最常见得消化系统急症之一,病死率高,近7 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硬化门脉高压EVB均有一定进展,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VB得诊疗与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 证据等级分为A、B、C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2 两个级别(表1、2)。 表1。推荐意见得证据等级

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原则

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主要是针对门静脉高压症的并发症进行治疗。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肝硬化患者中仅有40%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而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中约有50%-60%可并发大出血。这说明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不一定都发生大出血。鉴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多较严重,任何一种手术对患者来说都是负担,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因此,对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还没有出血的患者,不宜作预防性手术,重点是内科的保肝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紧急制止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所致的大出血。在抢救中应该分别对待: 1.对于有黄疸、大量腹水、肝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发生的大出血,如果进行外科手术,病死率很高。对这类患者应尽量采用非手术疗法,重点是输血、注射垂体加压素以及应用三腔管压迫止血。具体措施如下:(1)卧床,禁食、给氧。(2)快速输入液体,迅速补充血容量。最好是输新鲜血(内含凝血因子较多,有利于止血)。如果收缩压低于l0.7kPa(80mmHg),估计失血量已达800ml以上,应快速输血。(3)全身止血药:包括垂体加压素,维生素Kl,6-氨基己酸,止血敏,止血芳酸,云南白药等。其中垂体加压素效果较好。其用法是:一般剂量为20u,溶于5%葡萄糖溶液200ml内,在20~30分钟内静脉滴注,必要时4小时后可重复应用。垂体加压素可使内脏小动脉收缩,门静脉血流量减少。但它有加重肝脏缺氧和加重肝功能损害的缺点,而且对高血压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不适用。近年来有行选择性腹腔动脉插管,再注入垂体加压素,疗效较显著。(4)三腔管压迫止血:原理是利用充气的气囊分别压迫胃底和食管下段的曲张静脉,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该管有三腔,一腔通圆形气囊,充气牵引后压迫胃底;一腔通椭圆形气囊,充气后压迫食管下段;一腔通胃内,通胃腔管可行吸引、冲洗和注入止血药物等。(5)局部注入硬化剂:应用纤维内镜将硬化剂(多采用5%鱼肝油酸钠)直接注射到曲张静脉内。近期疗效较好,但再出血率较高。 2.对没有黄疸、没有明显腹水的患者发生的大出血,应争取及时手术。因为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一旦破裂出血,就会反复出血,而每次出血必将给肝脏带来损害。应积极采取手术止血,不但可以防止再出血,而且是预防发生肝昏迷的有效措施。手术治疗可分两类:一类是分流术,降低门静脉压力;另一类是断流术,阻断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1)分流手术:选择肝门静脉系和腔静脉系的主要血管吻合,使压力较高的门静脉系血液直接分流到腔静脉中去,降低门静脉压力。应用较广泛的有四种:即脾肾静脉分流术,门腔静脉分流术,脾腔静脉分流术,肠系膜上、下腔静脉分流术。分流术优点:效果好,能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再出血率低。分流术缺点:首先阻断了门静脉血直接入肝,加重了肝的缺氧,又使门静脉血中所含的肝营养因子不能入肝,从而加重了肝损害。其次,来自肠道的蛋白质代谢产物不经肝脏直接入腔静脉,进入周身循环,影响大脑的能量代谢,从而可引起肝性脑病,可诱发肝昏迷。并且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再出血率也较高,因此,分流术要慎重选择。(2)断流术:方式很多,目前以“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最为有效。责门周围血管可分成四组:冠状静脉,包括胃支、食管支以及高位食管支;胃短静脉;胃后静脉;左膈下静脉。门静脉高压时,上述静脉都显著扩张,只有彻底切断上述静脉,才能彻底阻断门奇静脉之间的反常血流。近年来,通过门静脉高压时血流动力学的观察,认识到肝硬化时门静脉压力升高可看作是机体的一种代偿功能的表现,是维持门静脉血液向肝灌注的重要保证。各种分流手术,分流了门静脉的血流量,也就降低了门静脉的压力,从而减少了肝脏的灌注量,影响了肝的营养,同时来自肠道的蛋白质代谢产物不能经肝脏直接入周身血液循环;断流手术,彻底离断了贲门周围血管,门静脉压力则更高,从而保证了入肝门静脉血流的增加,有利于肝细胞功能的改善。因此,既要确切地控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又要保证肝脏的血液供应,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比较合理的手术。另外,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操作损伤较小,手术较简便,对患者的负担较小。二、严重的脾肿大合并有明显的脾功能亢进治疗多见于晚期血吸虫病,也见于脾静脉栓塞引起的左侧门静脉高压症,应作单纯性脾切除术,以矫

门静脉高压治疗指南

2015年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上,发布了最新一版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内镜分会联合出台,时隔7年,本指南有不少更新,本文将该指南的变化点及要点进行了总结,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本指南的更新点 1.?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诊断:旧版指南建议48小时内进行胃镜检查,而新版指南更新为12-24小时之内行胃镜检查;旧版认为胃镜是诊断EVB的唯一可靠方法,而新版明确了B超、CT、MRI、肝弹性检测等在EVB诊断方面辅助价值。 2.胃镜检查:旧版建议无静脉曲张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2-3年检查1次胃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年检查1次。新版更新为无静脉曲张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2年检查1次胃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0.5-1年检查1次胃镜。 3.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1)药物治疗新旧指南均推荐短期应用抗菌药物,旧版推荐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喹诺酮类耐药者可用头孢类抗菌药物,而新版则相反,首选头孢三代,若过敏,则选择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2)旧版推荐H2RA及PPI用于辅助治疗,新版则仅推荐PPI。 (3)新增内容:麻醉插管或ICU可提高急诊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 4.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一级预防 (1)旧版主要推荐药物治疗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而新版肯定了卡维地洛在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一级预防方面的作用。 (2)旧版对ACEI/ARB及螺内酯等可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因缺乏证据未作明确推荐,新版明确指出不推荐ACEI/ARB及螺内酯用于一级预防。 (3)新增如何根据LDRf分型选择?治疗时机?的?内容。 (4)明确规定:不推荐内镜下硬化剂治疗用于一级预防;不推荐各种外科手术和TIPS用于一级预防;不推荐EVL联合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同时用于一级预防。 5.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二级预防 (1)关于二级预防的时机,旧版推荐既往有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史或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1周后开始,而新版则将时间改为5天后。 (2)明确规定: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者,无论一级或二级预防均禁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6.新增特殊类型静脉曲张的处理章节,详见下文。 7.待解决的问题方面,新增了对微生态制剂和新的靶点如血管生成抑制剂、抗氧化剂、环氧化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等进行了展望。 下面为大家奉上本指南的要点。 概述 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EVB??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病死率高,近7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硬化门脉高压EVB均有一定进展,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VB的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 证据等级分为A、B、C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2两个级别(表1、2)。 表 1.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

浅析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策略

浅析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策略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方法。方法药物治 疗和手术治疗。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离断食管下端胃底部内、外的反常血流静脉血管,阻断门静脉系统胃脾区的反常血流,并保持了肠系膜区的门静脉的向肝血流,既可有效防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又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并且手术操作简便,已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及治疗曲张静脉出血的首选术式。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药物手术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最为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外科治疗重点是治疗和预防出血。近年资料表明,每年约有5% 的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2/3患者迟早会发生出血;第一次大出血时其死亡率可达50%以上,生存者常在6周内再次出血,使死亡率增加30%。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6例中,其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8.6岁,均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获得诊断时其病史为3个

月?2年。现将临床治疗策略报告如下。 2治疗方法 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一种有生命危险的并发症,死亡率很高。在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的同时,使用胶体和新鲜全血恢复丢失的血容量和指导液体复苏,一般监测右心房压力,使之维持在0?5mmHg,复苏时注意补充新鲜血浆和血小板,纠正凝血机制。 2.1药物治疗:研究结果表明,门静脉压力降到12mmHg以下或下降幅度达到20 %以上时可预防出血。常用药物有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利尿药和凝血药。 2.1.1 B受体阻滞剂:通过提高a受体活性,使肠系膜动脉收缩,减少门静脉血流,并通过减少心排缸量来减少门静脉血流,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 普萘洛尔可抵消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的夜间高峰、防止肝硬化患者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时所伴随的门静脉压力增高,还可防止餐后发生的门静脉血流和压力的增加。 2.1.2硝酸盐:通过扩张动脉血管反射性引起内脏血管收缩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同时通过扩血管作用降低肝窦后阻力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 硝酸甘油:短效药物,目前已较少单独使用,多与血管收缩药物联用,可在输注血管加压素后每半小时含硝酸甘油0. 4?0. 6mg,或静脉滴注200mg/min。

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高压的症状,门静脉高压治疗【专业知识】

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高压的症状,门静脉高压治疗【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ion)是一组由门静脉压力持久增高引起的症候群。绝大多数病人由肝硬化引起,少数病人继发于门静脉主干或肝静脉梗阻以及一些原因不明的因素。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门静脉高压病因各异,其发病原因迄今为止也仍未完全阐明,但门静脉血流受阻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但并非惟一原因。过去本症的病因学分类众多,诸如Whipple、Leevy、Sherlock、Dolle、Friedel等。现根据本症近年来发病机制 的研究进展,结合其病因和解剖部位,又考虑到简单实用,引用Bass & Sombry分类法进行介绍。 1.原发性血流量增加型 (1)动脉-门静脉瘘(包括肝内、脾内及其他内脏)。 (2)脾毛细血管瘤。 (3)门静脉海绵状血管瘤。 (4)非肝病性脾大(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淋巴瘤等)。 2.原发性血流阻力增加型 (1)肝前型:发病率小于5%。 ①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脾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海绵样变。 ②门静脉或脾静脉受外来肿瘤或假性胰腺囊肿压迫或浸润,或门静脉癌栓。 (2)肝内型:发病率占90%。 ①窦前型:早期血吸虫病、先天性肝纤维化、特发性门静脉高压、早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管炎、肝豆状核变性、砷中毒、硫唑嘌呤肝毒性、骨髓纤维化(早期)、结节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等。

②窦型/混合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脂肪肝、不完全间隔性纤维化、肝细胞结节再生性增生、维生素A中毒、氨甲喋呤中毒、晚期血吸虫病及胆管炎等。 ③窦后型:肝静脉血栓形成或栓塞、布-卡氏综合征等。 (3)肝后型:占1%。下腔静脉闭塞性疾病、缩窄性心包炎、慢性右心衰、三尖瓣功能不全(先天性、风湿性)等。 二、发病机制 门静脉高压发病机制 较复杂,不同的原因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引起门静脉高压。理论上讲,门静脉压力增高是由于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和血流量增加所致,下腔静脉压力也可影响门静脉血流阻力。但在正常人体,门静脉-肝静脉循环有高度的顺应性,它能耐受巨大的血流变化而使门静脉压力变化很小,故门静脉高压首先是由血流阻力增加引起的,一旦门静脉高压出现,门静脉血流量增加是维持或加剧慢性门静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因素。血流阻力增加可发生于门静脉和肝静脉系统的任何部位,由于门静脉及其属支均缺乏瓣膜,无论肝内、肝外门静脉阻力增加均可使门静脉系统压力普遍升高,从而引起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表现。血流阻力与血液黏稠度和血管的长度呈正比,与血管半径的四次方呈反比。 根据上述病理生理学变化可见门静脉高压的形成有原发因素,即门静脉系统的梗阻,是机械性的,使门静脉阻力增加,血流量减少(后向血流学说);也有继发因素即高血流动力状态,是功能性的,使内脏动脉血流增加,阻力减少(前向血流学说)。另外很多因素如神经体液、血管活性物质、药物、组织结构及功能变化等均影响门静脉血流及其阻力。现分别简述如下: 1.门静脉高压形成的结构学基础 (1)门静脉阻力增加-后向血流学说(backward flow theory):1945年Whipple首先提出该学说,认为门静脉高压是门静脉阻力增加和门静脉血流输出道阻塞引起门静脉系统被动充血,是本病形成的基本机制。这是由于门静脉系统解剖结构所决定的,腹腔内脏小静脉与心脏之间任何部位血流阻力升高,均可导致阻塞部位以下的肠侧静脉压力升高。阻力增加的因素可以是固定的不可逆的,也可以是功能性的,可逆转的。其影响因素,根据其发生的解剖部位分为肝内、肝外静脉阻力增加,

外科护理学图文讲义-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

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 1.解剖生理概要门静脉的解剖 2.门静脉高压症 (1)病因病理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 门静脉的重要解剖——234(TANG) 2:介于2个毛细血管网之间; 3:3支静脉汇集而成; 4:4个侧支循环。 门静脉系统位于2个毛细血管网之间: 一端:胃、肠、脾、胰的毛细血管网;

另一端:肝小叶内的肝窦。 肝脏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全肝血流量中: ①门静脉:占60%~80%, ②肝动脉:占20%~40%。

门静脉侧支循环“4”(TANG) ①胃底-食道下段交通支 ②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 ③前腹壁交通支 ④腹膜后交通支 记忆技巧TANG 一上一下, 一前一后。

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最具有外科意义。 门静脉高压——胃底食道静脉曲张——上消化大出血TANG 门静脉高压——前腹壁交通支曲张——海蛇头TANG 第二节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症是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临床上有脾大及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破裂出血、腹水等表现。门静脉正常压力为13~24cmH2O,门静脉高压症时,压力大都增至30~50cmH2O。 (一)病因、病理——TANG总结 分型常见病因 肝前型肝外门静脉血栓形成、先天性畸形、肝门区肿瘤压迫 肝内型(95%)窦前型血吸虫病 窦后型 我国常见:肝炎后肝硬化。窦型 肝后型布加综合征、缩窄性心包炎

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常见):假小叶 【补充TANG】关于布加综合征 肝静脉和其开口以上段的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肝后门脉高压。 病理生理——三个典型改变: ①脾淤血、肿大,脾功能亢进; ②静脉交通支扩张,突出改变是4处交通支扩张,以食管下段及胃底交通支最为重要; ③腹水。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相信大家对肝硬化这个词并不是很陌生,这种疾病在全世界有几十万人正在受着疾病痛苦的折磨,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就是肝硬化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了这种疾病,一定不能忽视,一些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走出疾病的困扰,下面来讲解关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手术治疗: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常用的手术方法有断流术和分流术,能比较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门静脉高压所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手术主要针对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而不是其本身肝硬化的早期和中期,即便是存在门静脉高压症,由于很少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大伴功能亢进、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应以内科治疗为主,包括保护肝细胞、抗病毒、防治肝纤维化等。 2、药物疗法:心得安(又叫普蒂洛尔),需要终身服药。并且有很大副作用:可引起头晕、心跳过慢、气短、甚至哮喘发作等。不能用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和糖尿病患者。

治疗优势: 一、效果明显:2-4周,食欲不振、乏力、腹水等症状显著减轻甚至消失;8-12周,干细胞开始分化,八项关键性生化指标可望恢复:3-6月,随着新的肝细胞不断增加,受损肝组织得到修复,肝功能逐渐恢复,患者体征可获全面改善,步入康复阶段。 二、费用低廉:一般国内实施本手术的费用平均水平约在3-5万之间,有医疗保险者费用更低。和活体肝移植相比,仅相当于其费用的1/10左右,而实质性改善状况尤其是远期效果并无特别差异,所以被人形象地喻为:“平民化的肝移植”。 三、技术风险小:手术安全无副作用,治疗过程本身并不太复杂,加上采用的是介入微创手段,身体条件好些的,做完后观察数日即可出院,具有成功率高而风险小的优点。 上面所述都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方法,长期门静脉高压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但是治疗也不能盲目,要根据病情针对性治疗,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

浅析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策略

浅析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策略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方法。方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离断食管下端胃底部内、外的反常血流静脉血管,阻断门静脉系统胃脾区的反常血流,并保持了肠系膜区的门静脉的向肝血流,既可有效防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又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并且手术操作简便,已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及治疗曲张静脉出血的首选术式。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药物手术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最为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外科治疗重点是治疗和预防出血。近年资料表明,每年约有5%的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2/3患者迟早会发生出血;第一次大出血时其死亡率可达50%以上,生存者常在6周内再次出血,使死亡率增加30%。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6例中,其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8.6岁,均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获得诊断时其病史为3个

月~2年。现将临床治疗策略报告如下。 2治疗方法 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一种有生命危险的并发症,死亡率很高。在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的同时,使用胶体和新鲜全血恢复丢失的血容量和指导液体复苏,一般监测右心房压力,使之维持在0~5mmHg,复苏时注意补充新鲜血浆和血小板,纠正凝血机制。 2.1药物治疗:研究结果表明,门静脉压力降到12mmHg以下或下降幅度达到20%以上时可预防出血。常用药物有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利尿药和凝血药。 2.1.1β受体阻滞剂:通过提高α受体活性,使肠系膜动脉收缩,减少门静脉血流,并通过减少心排缸量来减少门静脉血流,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 普萘洛尔可抵消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的夜间高峰、防止肝硬化患者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时所伴随的门静脉压力增高,还可防止餐后发生的门静脉血流和压力的增加。 2.1.2硝酸盐:通过扩张动脉血管反射性引起内脏血管收缩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同时通过扩血管作用降低肝窦后阻力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 硝酸甘油:短效药物,目前已较少单独使用,多与血管收缩药物联用,可在输注血管加压素后每半小时含硝酸甘油0.4~0.6mg,或静脉滴注200mg/min。

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

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护理 正常门静脉压力约为1.27~2.35kPa(13~24cmH2O),当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压力>24cmH2O时,称为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解剖概要】 肝脏是体内唯一享受双重(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液供应的器官,以门静脉血供为主,约占肝总血流量的70%~75%。门静脉主干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在肝门处分为左、右二支分别入左右半肝,其小分支和肝动脉小分支的血流汇合于肝小叶内的肝窦,然后流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再经肝静脉流入下腔静脉。所以,门静脉系位于两个毛细血管网之间:一端是胃、肠、脾、胰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是肝小叶内的肝窦(肝的毛细血管网)。 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之间存在四个交通支 1.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通过食管胃底静脉与奇静脉、半奇静脉的分支吻合,流入上腔静脉。 2.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吻合,流入下腔静脉。 3.前腹壁交通支门静脉(左支)的血流经脐旁静脉与腹上、腹下深静脉吻合,分别流入上、下腔静脉。 4.腹膜后交通支在腹膜后有许多肠系膜上、下静脉的分支与下腔静脉的分支相互吻合。 四个交通支中,最主要的是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这些交通支在正常情况下都很细小,血流量很少。 【病因】 约90%以上的门静脉高压症由肝硬变引起。南方地区,主要是血吸虫病性肝硬变,其他地区主要是肝炎后肝硬变。 【病理生理】 门静脉系统无瓣膜,通过流入的血量和流出的阻力形成并维持正常压力。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常是门静脉高压症的始动因素。按阻力增加的部位,可将门静脉高压症分为肝前、肝内和肝后三型。肝内型又可分为窦前、窦后和窦型。 门静脉高压症形成后,可以发生下列病理变化: 1.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门静脉血流受阻后,首先出现脾充血、肿大。脾窦长期充血使脾内纤维组织增生、脾髓细胞再生、单核-吞噬细胞增生和脾脏破坏血细胞的功能亢进。 2.交通支扩张肝内门静脉通路受阻时,由于门静脉无瓣膜,上述四个交通支开放并扩张,形成静脉曲张。其中,以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距离门静脉主干和腔静脉最近、承受压力差最大、静脉曲张改变最严重。该静脉曲张后,可使覆盖的粘膜变薄而易受返流胃酸的侵蚀和坚硬粗糙食物的机械性损伤;当病人咳嗽、呕吐、用力排便、负重等使腹腔

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静脉曲张出血的介入治疗-T IPS及相关技术参考指南 肝硬变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危害群体健康、致死率较高、消耗社会资源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手段有内科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1,2]。 介入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及其并发症—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方法有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经TIP SS途径做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途径做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经胃-肾自发分流道逆行闭塞胃底静脉曲张(balloon-occluded retrograde transve nous obliteration, BORTO)、脾动脉栓塞术、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开通术等[3-6],从治疗原理方面可分:介入性分流术(如TIPSS)、介入性断流术(如栓塞胃冠状静脉曲张)、分流+断流术、减少门静脉血流量(如腹腔-肠系膜动脉灌注加压素、脾动脉栓塞等)、开通肝静脉-门静脉阻塞等。以下介绍几种常用介入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临床应用评价。 一、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肝静脉支架分流术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 TIPSS)是在经颈静脉途径肝活检、胆管造影及门脉造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入治疗技术。美籍捷克斯洛伐克学者Josef Rosch最早提出这一技术的构思并于1969年报告了TIPSS的初步实验结果,但这一报告在当时未引起重视。1979年Gutierrez,Burgerner进行了犬门脉高压模型的TIPSS, 作者再次证明了穿刺技术的可行性,但未能解决如何维持肝静脉-门静脉之间分流道通畅这一棘手问题。1982年加拿大学者Colapinto 等首次报告将TIPSS技术用于人类,作者用单纯球囊导管扩张法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建立分流,即刻降压效果满意,但分流道多数在短期内(24h—1周)发生闭塞。真正使TIPS由梦想变为现实的是血管内支架的发展,继Palmaz(1985)、Rosch(1987) 等证实内支架可以维持实验动物分流道开放之后, 1990年德国学者Richter等报告了TIPSS 的临床应用9病例, 在此之后, 美国、日本等陆续报道了临床应用成功的经验[3-5,7-9]。 经过近20余年的相关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技术改良,人们对TIPS的技术原理、缺陷和临床应用价值已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与外科门-体分流术相比,TIPS具有创伤性小、技术成功率高、降低门静脉压力可靠、可控制分流道的直径、能同时做断流术(栓塞静脉曲张)、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13-15 (一)适应证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经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 等)效果不佳者,应考虑做急诊TIPSS。 2.经内镜治疗后仍然反复出血者。

内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内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发表时间:2011-07-26T09:09:01.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7期供稿作者:黄明[导读]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血流受阻,使门静脉压力持续增高而引起的综合征。 黄明 (黑龙江省饶河农场医院 155741)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7-0244-02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血流受阻,使门静脉压力持续增高而引起的综合征。门静脉压力多高达2.94~4.9 kPa,当门静脉压力高于3.43 kPa时,常可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若不予处理,死亡率高达25%~70%。 [病因及发病机制] 门静脉高压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及血管畸形、代谢病所致,分为肝前、肝内和肝后三型。 1.肝前型发病率<5%,肝功能损害轻。常见病因有门静脉血栓、先天性门静脉畸形、栓塞、血栓形成、肝动一静脉瘘及由胶原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高凝状态所致。 2.肝内型占绝大多数,其中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是主要原因。 3.肝后型少见。如缩窄性心包炎、右心衰竭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肝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或栓塞等。 本病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门静脉主干梗阻后引起门静脉血流回流障碍或门静脉系统高动力状态,以及某些递质筹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有关。 [诊断] 1.症状和体征 (1)脾大及脾功能亢进:充血性脾大是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首发症状和体征,生后可存在,多在婴幼儿期发现。多数儿可出现脾功能亢进。 (2)侧支循环形成:最主要形成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常因破裂而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呕血),是门静脉高压最常见、最危险的临床表现。此外,还可见腹部浅静脉怒张及内痔,破裂可引起便血,但儿童罕见。 (3)患儿还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腹水表现,部分儿童还可有胸水和下肢水肿。 (4)可合并门脉高压性胃肠血管病:包括门脉高压性胃病(PHG)、门脉高压性小肠病(PHI)、门脉高压性结肠病(PHC)。 2.辅助检查 (1)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 (2)血液检查:有一项以上血液有形成分减少(骨髓象可见幼稚细胞增多)。 (3)X线吞钡或胃镜检查:可见食管一胃底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性胃肠血管病。 (4)腹部B超:脾大、脾静脉增宽;肝实质无异常;多普勒超声见门静脉主干增宽,有血流量增多趋势,且门静脉主干显现不清,可见侧支血管建立。 (5)腹部CT和肝放射性核素扫描:脾大,肝脏无明显异常。 [鉴别诊断] 1.应与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胃炎等鉴别这些疾病多有反复上腹痛或腹胀病史,查体多见明确的上腹部压痛,呕血多为咖啡样物,而非单纯鲜血,无明显肝病的表现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无肝酶及凝血功能异常等可与之鉴别。 2.应从门静脉高压病因分型上给予鉴别。 [治疗] 防治消化道出血,针对原发病治疗。 1.内科治疗 (1)补充血容量:输新鲜血(全血或红细胞悬液)或血浆。 (2)抑酸: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每日10~15mg/kg,分2~3次静点。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每日0.3~0.8mg/kg,静点,每日1次。 (3)止血 1)局部止血:可用冰盐水100ml+去甲肾上腺素8mg经胃管注入。 2)止血药:垂体后叶素0.3U/kg(最大量≤20U)+5%GS 2ml/kg稀释,在15~2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射,药物作用可持续45~60分钟,必要时1小时后可重复或采用持续静脉滴注,速度为每分钟 0.2~0.4U/m2,一般应用12~24小时。可与扩血管药联合使用,减少心、脑血管缺血和因肠道蠕动过快引起的腹痛等。 奥曲肽(善宁)每次2p.g/kg+10%GS 20ml缓慢静注,维持量为每小时0.5,ug/kg(最大量≤0.6mg/d),可持续使用24~72小时,无效可停药。 生长抑素(施他宁)每次5μg/kg静注,维持量为每小时5Fg/kg(最大量≤6mg/d)至出血停止,或出血停止后巩固24~48小时。 云南白药0.1~0.5g,每日2次,口服。 (4)血管活性药物:可选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扩张剂,如普萘洛尔、硝酸甘油、可乐定。 (5)补充凝血因子(维生素K1或输凝血因子)。 (6)防治DIC。 (7)内镜治疗:可经胃镜下行食管一胃底曲张静脉硬化疗法。 2.外科疗法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姑息手术:食管-胃底静脉缝扎术、食管下段横断术及脾切除术、脾-肾静脉分流术等。但如患儿肝功能差、出血量大则预后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