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持续改进

14.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持续改进
14.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持续改进

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持续改进

一、存在问题和缺陷

1、部分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不到位,对优质护理的内容不了解,或不认同,工作缺乏主动性。

2、护士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需要提高,不能主动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

3、护理技术操作水平需加强培训,各种护理操作均有待提高。

4、护士与病人的沟通较为机械,不能针对病人的不同特点、学识、生活背景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询问和指导。

5、个别基础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如翻身、鼻饲等更多的是病人家属在做,新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操作不熟练,甚至有的比较抵触。

6、基础护理的一些常用工具需要完善,如剃须刀、洗头用具等。

7、健康教育: 部分护士健康教育内容比较肤浅,健康宣教不到位,影响病人的依从性。

|

8、一人值夜班,难以保证晨晚间护理的工作。

9、巡视病房不及时,仍有病人家属按铃呼叫等现象。

二、改进措施:

1、组织全体护士继续深入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内容,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让大家转变观念,加强认识。

2、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是优质护理的核心内容,所以我们要组织大家进行专科知识的系统化学习,每月进行一次相关知识的笔试考

核,并利用交班及查房等时机进行口头提问,以提高全体护士的专业水平。

3、继续加强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和检查,推动和促进护理人员苦练基本功,建立学习型的护理团队,全面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护理水平。

4、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实行绩效考核,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实现按劳分配,从根本上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5、指导年轻护士如何根据病人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和交流,增进护患关系。

6、要搞好优质护理首先必须端正服务思想,不能只重视治疗,而忽视基础护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反复组织大家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制定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工作流程,督促指导每一位护士协助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7、目前护理队伍中由于年轻护士较多,常因自身知识不够充足影响健康教育,所以要提高健康教育水平,首先要提高护士自身理论水平,丰富专业知识,这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

#

8、管床护士要加强责任心,真正树立“我的病人”的观念,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主动巡视病房,主动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成效评价:

1、护理人员理念改变: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需求。

2、工作模式改变:所有工作落实到人,增加了责任意识。

3、护理内容改变:治疗和生活护理逐渐等同化。

4.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称呼改变:由原来的床号改为现在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老师等。

5.护士的配备改变:依据工作量弹性排班。

6.护理班次改变:满足病人需求,护士比较满意。

7.护患关系改变:提高了患者的安全,和谐了医护关系。

8.病房环境改变:家属少了,环境变得整洁有序。

优质护理服务亮点

重症医学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亮点 自2010年卫生部组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我院积极响应,全面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强化护理内涵建设,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在健全护理制度,改革护理模式,改进护理流程,完善护理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科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计划,完善各项制度,制定了严密计划,并落实责任到人。在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又完善了“重症医学科分班制度”、“重症医学科生活护理、基础护理计划”等各项制度,细化了“重症医学科病人出入院流程”等,全体护理人员扎实工作,不断夯实基础护理,打造了一个让病人舒心、家属放心、社会安心的重症监护病房。 优质护理服务亮点: 1、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满足患者需求。 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需求,改变以往“自己实施什么护理,患者就接受什么护理”,变为“患者需要什么,我就护理什么”。了解患者心理,掌握患者动态需求。对患者实施感动服务,满足患者隐含需求。提供个性服务,让病人及家属感到方方面面被关心、时时刻刻被重视。 重症监护病房作为全院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集中监护点,医护人员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考验。记得一位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转入时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生命危在旦夕。重症医学科的护士们成立了抢救小组,对患者的气道管理、器械通气、用药反应和监护仪器细致地观察和护理,以减少并发症及植入性器械导致的感染。经过无数个昼夜的奋战,病人病情终于有了起色,生命体征趋于稳定,转入普通病房后,抢救小组依然实行专人

24小时陪护制度,直到患者康复出院。重生的喜悦令病人和家属对重症医学科护士充满信任和感激。 下图为护理抢救小组在护理查房 2、改变工作模式,实行责任分组护理工作落实到人。 科室对护士进行分层管理,体现能级对应。护理组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组成金字塔结构,依据护士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能力等对护士进行分级,安排分管不同轻重病情的患者。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改进护理工作模式,实行护理组长负责制整体护理模式,责任护士管理固定的病人,责任护士全面落实护理职责,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水平,为所负责的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病区以落实基础护理为基本要求,要求护理人员重视服务细节。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简化护理文书书写,推行护理表格记录单,将护士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还给护士,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病人提供更加细致贴心的护理。责任护士严格按分级护理制度实施护理措施,实施床边工作制,及时与患者沟通。因护士在床边,使病情观察更细致、全面,更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病人安全。 3、改变护理排班模式,避开高风险时段,减少交接班次数,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的开展加强了临床基础护理,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素质。开展此项活动以来,重症医学科积极探索改革途径,创新机制,一边强调临床基础护理的落实,一边同步改革护理管理和落实激励措施。在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科室实行连续性排班与弹性排班相结合,实行了十二小时排班,减少交班次数,保证病人

优质护理整改措施

优质护理整改措施 篇一:优质护理小结及整改措施09 20XX年4月优质护理服务小结及整改措施 检查人员: 检查时间: 检查科室: 查房内容: 亮点: 1、健康宣教及安全宣教已逐步落实。 2、继续病区内挂留言本、投诉本。 3、责任制护理在逐步落实过程中。 4、液体呼叫减少。 5、基础护理已逐步落实。 不足: 1、低年资护士对专科护理知识掌握不够,护理措施实施不到位。 2、与病人沟通欠佳。 3、病人“八知道”体现不足。 4、“八声、三前”服务未认真落实。 5、病人不知晓主管护士 整改措施: 1、继续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培训,提高认识。

2、继续加强低年资护士专科护理知识培训。 3、继续加强学习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4、认真落实病人“八知道”,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 5、继续加强开展“八声、三前、四轻”服务。 6、继续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篇二: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我院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按照贺州市医疗卫生系统“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活动要求”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护患沟通、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工作目标 自20XX-20XX年,利用3年的时间,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分工、协调更完善、护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便

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持续改进精选版

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 题和持续改进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持续改进 一、存在问题和缺陷 1.部分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不到位,对优质护理的内容不了解,或不认同,工作缺乏主动性。 2.护士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需要提高,不能主动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 3、护理技术操作水平需加强培训,因我科新护士较多,各种护理操作均有待提高。 4、护士与病人的沟通较为机械,不能针对病人的不同特点、学识、生活背景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询问和指导。 5、个别基础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如翻身、鼻饲等更多的是病人家属在做,新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操作不熟练,甚至有的比较抵触。 6、基础护理的一些常用工具需要完善,如剃须刀、洗头用具等。 7、健康教育:部分护士健康教育内容比较肤浅,健康宣教不到位,影响病人的从性。 8、一人值夜班,难以保证晨晚间护理的工作。 9、巡视病房不及时,仍有病人家属按铃呼叫等现象。 二、改进措施: 1、组织全体护士继续深入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内容,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让大家转变观念,加强认识。

2、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是优质护理的核心内容,所以我们要组织大家进行专科知识的系统化学习,每月进行一次相关知识的笔试考核,并利用交班及查房等时机进行口头提问,以提高全体护士的专业水平。 3、继续加强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和检查,推动和促进护理人员苦练基本功,建立学习型的护理团队,全面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护理水平。 4、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实行绩效考核,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实现按劳分配,从根本上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5、指导年轻护士如何根据病人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和交流,增进护患关系。 6、要搞好优质护理首先必须端正服务思想,不能只重视治疗,而忽视基础护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反复组织大家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制定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工作流程,督促指导每一位护士协助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7、目前护理队伍中由于新进护士较多,常因自身知识不够充足影响健康教育,所以要提高健康教育水平,首先要提高护士自身理论水平,丰富专业知识,这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 8、管床护士要加强责任心,真正树立“我的病人”的观念,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主动巡视病房,主动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成效评价: 1.护理人员理念改变: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需求。 2.工作模式改变:所有工作落实到人,增加了责任意识。

优质护理工作亮点资料

优质护理工作亮点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我院的护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护理人员形象在患者心目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高。现就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推行“APN弹性排班”,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使护理人员将工作重心由护士站转移到病房,责任护士与病人零距离接触,在充分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的同时,增加对住院病人治疗、饮食、心理、疾病知识、功能锻炼等的健康宣教,做到“全程、无缝隙、优质连续护理服务”,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护理质量及护理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实行“临床一线式”服务,即“主动服务—感动服务—亲情服务—人文服务”的理念,以履行护士职责为落脚点,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倡导“乐于奉献、尊重护士、善待病人”的管理者理念,以“夯实基础护理,发展专科护理”为抓手,以“打造护理品牌,提供满意服务”为目标,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对患者进行合适的称谓,拉近护患距离,增进护患关系。制作新病房楼各种病房设施图示及说明,帮助病人更快的熟悉病区环境和设施。积极开展延伸服务项目20余项,并且利用微信、QQ 等信息平台为患者提供健康相关知识,把人文关怀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如:免费为患者上门更换胃管、尿管;为外出检查、散步的糖尿病患者免费准备糖果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服用等;为住院产妇的宝宝给予出生、满月及一百天免费拍照,开通母乳喂养热线;“六一”

儿童节,护理人员为每一位患者赠送节日礼物;为高龄老人送鲜花、为病人送生日蛋糕等。 把“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满意为前提”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充分利用医院文化底蕴,坚持用“管理信息化,培训层次化,服务专科化,考核立体化,满意最大化”的“五化”理念强化科学管理。把制度承诺从墙上“请”下来,让优质服务从文件中“走”出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深化优质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品质,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于2013年开展实施住院患者疼痛评估,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进行常规监测。制订疼痛评估规范及制度,并进行全员培训考核,在实行过程中及时修订完善。受到省内专家的好评,为实现无痛化医院迈出了重要一步。 率先实行护理垂直管理,护理人员的招聘、调动、晋升、外出进修学习均由护理部统一负责,人事科备案。尤其在护理绩效方面,为充分调动临床一线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绩效由护理部统一统筹分配、调控,护理部按照绩效向临床一线护理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的科室倾斜的原则,在充分征求临床病房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及运营管理部测算的基础上,制定各护理单元绩效分配、科室护理人员绩效分配指导方案及考核细则,使临床一线护士的绩效较改革前提高了十三个百分点(占医院总奖金),护士幸福指数有了明显提高。

2020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0001

2020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 我科紧紧围绕护理部及科室工作计划,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目标,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线。随着优质服务的顺利开展,我们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优质服务的重要意义,把优质服务作为护士的天职和本分,用一种感恩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病人。把制度承诺从墙上“请”下来,让优质服务从文件中“走”出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深入到病房中,了解病人的心理,了解病人的需求,改善护患关系。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更是加强了护士对待患者的责任心。只要在深入病房时,发现患者的生活上或是护理中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会第一时间为患者及时处理,解决到位。 现将我科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落实 1、科室领导高度重视,反复强调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决心和重要性,组织制订实施方案。 2、在全科范围积极动员,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二、理清思路、切实落实各项工作 1、建立健全护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岗位职责。确保了护理基础质量和安全。 2、认真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让病人及家属了解基础护理工作的内容,以便接受病人及社会的监督。 3、制定了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成立了由护士长→责任组长→ 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的分层管理结构,按护士能力、患者病情、护理工作量的大小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人员组织结构和护理分工制度每组护理人员按病人分工, 责任到人。使护理工作真正做到为病人提供整体的、连续的、满足病人需求的护理服务。 4、改革护理排班模式:对排班模式改为APN排班,减少护士交班次数,同时实行弹性排班,确保基础护理工作落到实处,保证护理

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 5、严格基础护理的落实:如为病人剪指甲、喂食、协助排便等,在做基础护理的同时融入了健康教育,既加强了基础护理,也增进了护患关系。 6、为落实专项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加强临床护理,保证医疗安全,护理部制订了一些安全标识,如防跌倒标识、药物过敏标识等,减少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7、责任组长每班对本班基础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护士长每天检查,找出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三、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和责任制整体护理 (1)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能够把时间还给病人,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感到非常满意。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后,责任护士能够了解本病区病人的病情、用药及辅助检查,能及时发现医疗组工作的不足,并及时纠正,避免了差错的发生; 基础护理做到位,晨晚间护理比以前好。 (2)临床护士工作模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小组负责制或责任护士负责制,包床到护,每个护士分管病人数平均不超过8 人。逐步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逐步实现护士常态情况下在病房或病人身边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定时巡视病人,认真执行床边交接班、治疗、护理,建立护士“床边记录制”等临床护理工作方式。逐步解决护士流动护理工作站( 车) 、流动治疗车的配置执行床边交接班、治疗、护理,建立护士“床边记录制”等临床护理工作方式。逐步解决护士流动护理工作站( 车) 、流动治疗车的配置。 (3)病人满意度较前有所提高,责任护士经常受到病人及家属的好评,得到病人的认可。 四、建立监督机制,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1、每月开展一次公休座谈会,及时听取病人意见,设立住院病人联系本,及时进行出院病人电话回访。 2、在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中,病员满意度能够达到92%

优质护理服务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及体会

摘要目的: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方法:通过对护理人员规范管理、培训、服务评价及奖惩制度,使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结果:规范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行为,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目标。结论: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基层医院开展护理优质服务,更好地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层综合素质护理部 方法 科学统筹人力资源,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护理工作中做到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履行到位,执行有力,遵循以人为本、能级对应、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护士长竞争上岗,护理单元组长竞聘上岗,高年资护士负责业务指导,科室业务骨干集中授课。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护理先行”,以“只要是患者需要的,就是自己要做的,只要去做就要使患者满意”为导向。①大力开展外树“形象”活动:举办全院护士礼仪培训,倡导礼仪服务。②开展“全过程无缝隙优质服务”,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从入院程序、行为仪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重视细节服务、文明服务,增进护患之间的信任与理解。③以人为本:关爱护士,认真倾听她们的心声,以诚相待,做她们的知心人,帮助她们解决一些生活中棘手的问题。团结了同志,凝聚了力量。完美始于细节,2008年心内科创建了“首批市级护理服务示范病房”;2010年神经外科创建了“第三批市级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护理队伍内涵建设,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⑴打造学习型团队:护理部制订年学习计划并认真落实。①每季度三基理论考核1次,人人达标过关;②加强护理操作技术训练;③院内制订培训计划,由护理部及各科护士长对全员进行培训;④科内制订每个月学习计划,固定时间,护理部不定期参加;⑤对临床疑难、危重、特殊疾病及较大手术,实行科内、院内病历讨论或术前讨论,实行护理查房;⑥鼓励护理人员撰写护理论文、发明护理专利及护理科研,采取奖励政策,以资鼓励。⑵派出去、引进来:①外派护士长、业务骨干进修学习,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参加市、县护理学会举办的业务讲座及函授学习,于上级医院接轨。②聘请院外专家来院讲课,传授护理工作的先进经验。 强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确保护理安全,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约束是为了飞的更高,为保证护理工作安全,采取了以下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⑴强化教育、制订并严格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建立了护理质量监管小组,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和管理制度;开展护理质量控制及动态分析评价。护理部开展了多种形式、分层次因时因岗教育,落实护士岗前培训,强化年轻护士执业教育,强化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学习。⑵培养护士安全意识:针对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护理部每个月召开护士长会议,每季度召开护士长及主管护师会议,半年召开全院护理人员会议,对护理安全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通报,护士长结合科内安全管理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进行经验体会交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为强化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抗风险意识,组织学习《护理纠纷防范措施》、《护理风险管理》等专题讲座,从而提高了依法行护的意识和水平。⑶加强护理质量控制,确保安全服务:①注重环节质量控制,积极落实护理“三级查房”制度。各科室成立质量考核小组每天对护理工作自检,并把科室的急、危重患者作为检查的内容之一。护士长坚持每周1次夜查房。②注重危险信息反馈。③抓好重点环节的控制。强调合理、科学、弹性排班。 丰富业余生活,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激情:“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尊重和理解护士。每年“3·8”妇女节、“5·12”护士节,组织全体职工举办丰富多彩的演讲、文艺演出、游戏比赛,既弘扬了南丁格尔精神,激发护理人员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又展示了新时代护士的风采,丰富了业余生活,同时调动了她们奋发向上的激情。

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2016年修订)

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 为了加强医院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要求,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顺利通过二甲评审特制订本方案。 一、质量管理的目的 通过开展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使护理人员在业务行为活动、思想、职业道德等方面符合客观的要求,促进内涵建设,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发现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 二、质量管理宗旨 提高服务质量,保障病人安全,增加病人安全可信度及满意度。 三、质量管理方针 (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在护理实践中,持续地改进护理服务过程和效果,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四、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1、护理核心制度落实率100%(合格分90分) 2、急救物品和药品管理完好率100%(98分合格) 3、分级护理合格率≥90%(90分合格) 4、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5%(90分合格) 5、护理安全管理合格率100%(90分合格) 6、危重患者风险评估率100% 7、输血操作合格率100%(98分合格) 8、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100分合格) 9、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95分合格) 10、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85分合格)

11、护理理论考核合格率≥95%(80分合格) 12、病区管理及消毒隔离合格率≥95%(90分合格) 13、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率≥95% 14、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风险评估率≥95% 15、年压疮发生率(难免、带入除外) 0 16、健康教育合格率90%(90分合格) 17、满意度≥90%(优质护理满意度≥95%) 五、护理质量控制组织结构 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实行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即护理部质控组、科护士长质控组、病区质控组组成三级质量控制体系。 (一)成立了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组织结构: 主任:章志 副主任: 邹国英 委员:胡其红许财凤封小莲熊国凤吴卫英姜小英解秀梅 (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理单元三级控制和管理,并设大外科、大内科、特殊科室3个质量管理小组。 (三)各级质控组人员 1、护理部质控:胡其红邹国英许财凤封小莲熊国凤 2、大科质控: 大内科:熊国凤张国花曾淑华胡月华刘欢欢吴卫英 大外科:封小莲章晓华江虹解秀梅姜小英邱仙红 特殊科室:许财凤李琴胡莉莉黄芳付敏 3、病区质控 内一科:熊国凤江文英张海燕 内二科:曾淑华付艳霞吴小凤 内三科:胡月华严玉兰朱双双 感染科:刘欢欢姚秀华 外一科:江虹黄红英严才英 外二三科:章晓华刘小婷黄晓兰 妇产科(产房):封小莲姜小英游琪华曾珍刘延

优质护理亮点

优质护理亮点 我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以来,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医院广泛动员宣传,并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创建指导思想及活动目标,认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转变工作模式,丰富服务内涵,夯实基础护理,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让患者满意。如病区整洁、安静、温馨的病房环境,热情真诚的微笑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已深深植入医护人员的心,并使其进一步的融入到患者的护理服务中。这种人文关怀服务从医生护士工作的每一件小事中让患者有温暖如家的感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一、护理服务亲情化 责任制护理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对患者身心健康给予全面、系统、整体的护理,使护士工作由管“事”到管“人”。责任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及时获取患者病情及心理等相关信息,有目标的为患者提供高效、全面、全程的医疗服务。 在患者入院时,护士会送上温度适宜的开水,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术前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更好的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当天,护士会为其进行床上擦浴,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患者床上小便难以排出,护士会为她按摩腹部,会阴冲洗,促进排尿;术后患者卧床,护士会主动为她们热好饭菜,端到床边,协助进食;化疗患者呕吐、无力,护士会为患者擦净污物,递上一杯温开水为其漱口,安慰患者;患者在住院期间过生日

时,全体上班的医护人员会到病床旁送上生日贺卡及祝福;出院时送患者至电梯口;出院后,责任护士会给患者定期电话随访康复指导。 患者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舒展眉头,用一种全新的姿态去看待自己的病情,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你不会看到患者痛苦的面容,只会看到对生活的渴望,对生命的尊重。 二、真诚关怀行动化 在护理的过程中,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安慰、行为上的指导。将“关爱、尊敬”的服务理念融入到对患者的服务中,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想患者之所想,做患者之所需。用关爱的眼神、真诚的微笑、温柔的动作使患者感受到她们真诚的服务。每个护士都用自己的承诺服务患者,同时也在学习他人的优点,相互交流提高。对手术患者,交清患者的引流及切口敷料情况,化疗患者当天治疗及夜间睡眠情况等,使患者感受到关怀和放心。

优质护理持续改进实施记录

优质护理持续发展实施记录 为了进一步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让病人真正受益,根据河北省卫生厅《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继续改进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开展优质护理的必要性优质护理模式是以疾病为中心向病人为中心转变的过程,护理观念转变是一个全员参与且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进一步转变护理人员思想观念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关键,在我们这个护理人员编制相对不足的医院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做到: 1、以病人为中心实施生活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及给药护理。 2、是树立病人是整体的观念; 3、是要树立全程观念; 4、是增强护理程序意识; 5、是增强环境意识、安全意识。 二、组织管理落实为了保证优质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在原来优质护理小组的基础上,增加小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制定持续改进优质护理实施方案,指导和督促科室的工作,协调解决在优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继续搞好培训,普及知识为了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护理部采取讲课与辅导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中医基础培训,学习辨证施护有关理论,中医技能操作,使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护理思想 四、行政、后勤支持系统的保障加强与各科室护理之间的工作协调,加强与临床护理协调配合,进一步取得后勤、器械、物质供应的支持,维修及时到位,提供后勤保障;取得药剂科、检验科的支持,为病区护理提供方便,节约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多的临床护理服务。 五、合理的人员配备,是确保优质护理开展的基本要求, 一是增加全院护理人员数,二是护理部经常深入临床一线,根据治疗、护理工作量,随时调配护士,同时要求各科室实行弹性排班,星期天、节假日应有较充足的护理人员数,以保障系统的护理程序为病员服务。实行病房护士分组管理,将病房护士分成2-3个小组,由学历高的或有经验的

2017年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 (2)

2017年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并影响医院的总体医疗质量。为了加强医院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护理服务,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根据《陕西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细则》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质量管理的目的 通过开展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使护理人员在业务行为、活动、思想、等方面符合客观的要求,促进内涵建设,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发现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 二、质量管理宗旨 提高服务质量,保障病人安全,增加病人安全可信度及满意度。 三、质量管理方针 1、病人是护理的中心,我们要象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每位病人,让病人满意;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技能、全面的专科知识,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在护理实践中,持续地改进护理服务过程和效果。 四、质量管理目标 1、护理工作满意度≥95% 2、基础护理合格率≥90% 3、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90%

4、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90% 5、急救物品合格率100%(100分合格) 6、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7、护理人员培训达100% 8、腕带佩戴率100% 9、年压疮(可避免的)发生率0 10 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的执行率100%(100分合格) 11、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85分合格) 12、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90分合格) 13、护理人员参加考试考核人数达100% 五、护理质量控制组织结构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实行二级质控管理模式,即护理部质量监控小组和科室护理质量监控小组。 (一)护理部质量监控小组 组长:刘宝侠 成员:郭君陈栓棋侯丽莉刘艳红王云王亚妮周海霞 (二)护理部质量监控小组成员分工: 一组:特护、一级护理、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优质护理服务及健康教育检查质控组 组长:刘宝侠 成员:王亚妮王云刘艳红 二组:手术室工作质量、供应室工作质量及护理安全质量组长:侯丽莉 成员:刘艳红

优质护理服务亮点

优质护理服务亮点 (不忘初心改善医患) “医患关系”说起这四个字,相信大家想到的必是“医闹、医生的不负责任、枉死的生命”等等让人窒息的字眼。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作为医护人员的我都感到愕然和痛惜,愕然于不良事件的高发,痛惜于生命的无可挽回,医患关系的紧张。它就像一根细细的琴弦,时时刻刻都紧紧的绷在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心头,让我们不能懈怠工作,懈怠病人,懈怠家属。难道医患关系的难以缓和就仅仅只是因为医护人员的原因吗?难道就没有那些故意纠缠的家属,借此要挟以获得可观赔偿的不良人吗?我,在深深的思考…… 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了旨在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和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有幸成为示范点之一,在全国首次执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活动。神经内科ICU在此次活动中当仁不让的成为示范科室。我身处ICU,与普通科室的护士进行交流得知,自从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以来,她们所做的都是亲自给患者洗脚、剪指甲、刮胡须等原本陪护家属做的工作。有时大家还会互相调侃说:现在的护士都是高级保姆,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上大学出来就是给人洗脚等等负面的语言。反观ICU的工作,每天不都是这样的吗?别说给患者洗脚、剪指甲、刮胡须等等这些最基础的工作了,甚至给患

者清理大小便,刷洗大便污染严重的床单、被罩等都是常有的事,更别说给那些浑身煤灰,或者常年不洗澡的患者擦洗身子、祛除脚底老茧的事儿啦。这些都不值一提。ICU的工作量大,很累,累的不舒心。有时会想“优质护理”这些基础工作平时我们都已经做到了,还要怎样做才能更“优质”? 工作六年,ICU的家属看到我们的付出,为患者积极治疗,创造舒心环境,做好患者清洁工作得到认可,但因为他们亲眼看不到,所以最多的就是对我们工作的不信任、对病情的担忧以及焦虑情绪。因此,“心理护理”成为我科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改善服务亮点”。通过对工作经验的总结,我们专门成立了“心理疏导小组”,由年资高、沟通能力强的护士带领,组员两名,负责对家属护理方面的指导工作。对长期卧床昏迷患者给予亲情护理,指导家属录下亲人的呼唤、鼓励的语言以及患者喜欢的音乐等放在患者枕旁循环播放,对于特殊病人开通绿色通道,请家属到床旁探视,对清醒患者的心理起到辅助支持作用的同时减少了家属的担忧、不信任和焦虑心理,便于工作的顺利进行,明显的降低了因负面情绪引起的不良纠纷,使患者家属满意度由原来的54%提升到了89%。我们的付出和努力初步见到了成效,现在我们的心理疏导小组仍在继续开展,为了进一步提升满意度,我科室为减少家属送饭等待时间,配置了一辆接饭车;为路途较远不方便的家属提供了休息区,同时还开展“电话回访指导”“上门服务,专业操作”等措施方便患者和家属,为其服务贯穿始终,

14.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持续改进

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持续改进 一、存在问题和缺陷 1.部分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不到位,对优质护理的内容不了解,或不认同,工作缺乏主动性。 2.护士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需要提高,不能主动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 3、护理技术操作水平需加强培训,因我科新护士较多,各种护理操作均有待提高。 4、护士与病人的沟通较为机械,不能针对病人的不同特点、学识、生活背景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询问和指导。 5、个别基础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如翻身、鼻饲等更多的是病人家属在做,新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操作不熟练,甚至有的比较抵触。 6、基础护理的一些常用工具需要完善,如剃须刀、洗头用具等。 7、健康教育: 部分护士健康教育内容比较肤浅,健康宣教不到位,影响病人的从性。 8、一人值夜班,难以保证晨晚间护理的工作。 9、巡视病房不及时,仍有病人家属按铃呼叫等现象。 二、改进措施: 1、组织全体护士继续深入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内容,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让大家转变观念,加强认识。 2、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是优质护理的核心内容,所以我们要组织大家进行专科知识的系统化学 页脚内容1

习,每月进行一次相关知识的笔试考核,并利用交班及查房等时机进行口头提问,以提高全体护士的专业水平。 3、继续加强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和检查,推动和促进护理人员苦练基本功,建立学习型的护理团队,全面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护理水平。 4、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实行绩效考核,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实现按劳分配,从根本上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5、指导年轻护士如何根据病人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和交流,增进护患关系。 6、要搞好优质护理首先必须端正服务思想,不能只重视治疗,而忽视基础护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反复组织大家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制定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工作流程,督促指导每一位护士协助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7、目前护理队伍中由于新进护士较多,常因自身知识不够充足影响健康教育,所以要提高健康教育水平,首先要提高护士自身理论水平,丰富专业知识,这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 8、管床护士要加强责任心,真正树立“我的病人”的观念,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主动巡视病房,主动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成效评价: 1.护理人员理念改变: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需求。 2.工作模式改变:所有工作落实到人,增加了责任意识。 3.护理内容改变:治疗和生活护理逐渐等同化。 4.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称呼改变:由原来的床号改为现在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老师、教授等。 页脚内容2

优质护理_服务亮点

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亮点 自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外科作为手术科室,紧紧围绕院及护理部部署要求,全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护理为重点,多项措施并举,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水平,同时针对基层医院外科病种杂,治疗任务重,基础护理多,宣教内容多的特点认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让患者满意。热情真诚的微笑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已深深植入医护人员的心,并使其进一步的融入到患者的护理服务中。患者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一、护理服务亲情化 因为专科特点,科室三分之一的患者术后卧床,同时老年患者较多,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科室首先对护士进行岗位管理,明确了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护士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使陪护率明显下降。

在患者入院时,护士会送上温度适宜的开水,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术前及术后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使其更好的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卧床,护士会主动为她们热好饭菜,端到床边,协助进食;住院期间,定期召开护患沟通会等方式征询病人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服务出院后,责任护士会给患者定期电话随访康复指导。。 科室制定每周基础护理日,力争达到病室床单位整洁、病人三短六洁的效果。加强晨、晚间护理工作。要求护士送开水到床旁,协助患者洗漱,对生活不能自理及危重病人进行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整洁。 患者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舒展眉头,用一种全新的姿态去看待自己的病情,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在外科病房,你不会看到患者痛苦的面容,只会看到对生活的渴望,对生命的尊重。

二、真诚关怀行动化 在护理的过程中,外科护士心有所感的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安慰、行为上的指导。将“关爱、尊敬”的服务理念融入到对患者的服务中,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想患者之所想,做患者之所需。用关爱的眼神、真诚的微笑、温柔的动作使患者感受到她们真诚的服务。每个护士都用自己的承诺服务患者,同时也在学习他人的优点,相互交流提高。对手术患者,交清患者的引流及切口敷料情况,患者当天治疗及夜间睡眠情况等,使患者感受到关怀和放心。每天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拍痰、协助功能锻炼及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等等……,并且采用在各病房建立意见本,以及定期召开护患沟通会等方式征询病人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服务,同时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满意度满意度调查及回访以了解患 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不 断改进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更 好地为患者服务,另外在护士 站备爱心便民箱备针线,水 水杯及报纸等,方便患者,为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汇总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汇总

————————————————————————————————作者:————————————————————————————————日期:

2014年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总结及持续改进计划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为适应护理工作发展的需要,今年成立了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护理质量进行督查管理,使护理质量在科学管理体制上有了明显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工作 1.完善了质量控制体系。制定护理管理网络,建立护理部、科护士长及科室护理质控小组护理管理组织网络,修订并完善各种质控工作职责,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了护理质量。 2.增强质量控制意识。护士长作为医院护理系统中最基层的管理者,其质量控制意识、领导艺术、管理能力及水平等直接影响质量控制环节。通过派一些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同时增派护理管理者及骨干参加院外组织的护理管理培训班,以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护士长充分发挥了以人为本的管理职能,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依照标准和制度,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实现了全员参与护理质量控制,增强了质量控制意识。 3.改进和完善了护理质量质量控制评价标准

为使优质护理更深入人心、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我院护理质量,通过结合质控中存在的问题,对护理质控标准进行进一步修改,特别是将护理质量控制与护理绩效考核充分挂钩,强调绩效考核的落实,以充分调动全院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细化了质控标准,及时发现一些潜在危险,减少安全隐患。 4.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强化法制意识 严格按照卫生厅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制定了医院不同病区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及标准,采取统一全员培训,使护理人员更加明确护理文件书写的意义,规范了护士的行为,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完整、客观、规范的护理记录,为举证提供了法律依据,保护了护患的合法权益。各级护理人员也明确了如何才能书写好护理文件,以达标准要求。 5.开展“优质护理”和“三好一满意”,提高护理满意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以及“优质护理服务”在全院的全面铺开,“三好一满意”的深入开展,做好患者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健康宣教,提供优质的服务显得极为重要,护理部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了总动员,说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和群众满意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鼓励护士长经常督促护理人员深入病房为患者服务,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质控科也进行相应质量督促及检查,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6.加强环节质量控制量管理

优质护理_工作亮点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我院的护理工作逐步走向规,护理人员形象在患者心目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高。现就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推行“APN弹性排班”,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使护理人员将工作重心由护士站转移到病房,责任护士与病人零距离接触,在充分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的同时,增加对住院病人治疗、饮食、心理、疾病知识、功能锻炼等的健康宣教,做到“全程、无缝隙、优质连续护理服务”,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护理质量及护理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实行“临床一线式”服务,即“主动服务—感动服务—亲情服务—人文服务”的理念,以履行护士职责为落脚点,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倡导“乐于奉献、尊重护士、善待病人”的管理者理念,以“夯实基础护理,发展专科护理”为抓手,以“打造护理品牌,提供满意服务”为目标,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对患者进行合适的称谓,拉近护患距离,增进护患关系。制作新病房楼各种病房设施图示及说明,帮助病人更快的熟悉病区环境和设施。积极开展延伸服务项目20余项,并且利用微信、QQ等信息平台为患者提供健康相关知识,把人文关怀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如:免费为患者上门更换胃管、尿管;为外出检查、散步的糖尿病患者免费准备糖果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服用等;为住院产妇的宝宝给予出生、满月及一百天免费拍照,开通母乳喂养热线;“六一”儿童节,护理

人员为每一位患者赠送节日礼物;为高龄老人送鲜花、为病人送生日蛋糕等。 把“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满意为前提”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充分利用医院文化底蕴,坚持用“管理信息化,培训层次化,服务专科化,考核立体化,满意最大化”的“五化”理念强化科学管理。把制度承诺从墙上“请”下来,让优质服务从文件中“走”出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深化优质服务涵,提升服务品质,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于2013年开展实施住院患者疼痛评估,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进行常规监测。制订疼痛评估规及制度,并进行全员培训考核,在实行过程中及时修订完善。受到省专家的好评,为实现无痛化医院迈出了重要一步。 率先实行护理垂直管理,护理人员的招聘、调动、晋升、外出进修学习均由护理部统一负责,人事科备案。尤其在护理绩效方面,为充分调动临床一线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绩效由护理部统一统筹分配、调控,护理部按照绩效向临床一线护理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的科室倾斜的原则,在充分征求临床病房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及运营管理部测算的基础上,制定各护理单元绩效分配、科室护理人员绩效分配指导方案及考核细则,使临床一线护士的绩效较改革前提高了十三个百分点(占医院总奖金),护士幸福指数有了明显提高。 采用“彻底的”责任包干形式——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病人实施整体的连续的护理服务,真正实现护士能级与病人护理级别的对应,保

优质护理工作亮点[精选.]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我院的护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护理人员形象在患者心目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高。现就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推行“APN弹性排班”,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使护理人员将工作重心由护士站转移到病房,责任护士与病人零距离接触,在充分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的同时,增加对住院病人治疗、饮食、心理、疾病知识、功能锻炼等的健康宣教,做到“全程、无缝隙、优质连续护理服务”,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护理质量及护理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实行“临床一线式”服务,即“主动服务—感动服务—亲情服务—人文服务”的理念,以履行护士职责为落脚点,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倡导“乐于奉献、尊重护士、善待病人”的管理者理念,以“夯实基础护理,发展专科护理”为抓手,以“打造护理品牌,提供满意服务”为目标,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对患者进行合适的称谓,拉近护患距离,增进护患关系。制作新病房楼各种病房设施图示及说明,帮助病人更快的熟悉病区环境和设施。积极开展延伸服务项目20余项,并且利用微信、QQ等信息平台为患者提供健康相关知识,把人文关怀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如:免费为患者上门更换胃管、尿管;为外出检查、散步的糖尿病患者免费准备糖果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服用等;为住院产妇的宝宝给予出生、满月及一百天免费拍照,开通母乳喂养热线;“六一”儿童节,护理

人员为每一位患者赠送节日礼物;为高龄老人送鲜花、为病人送生日蛋糕等。 把“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满意为前提”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充分利用医院文化底蕴,坚持用“管理信息化,培训层次化,服务专科化,考核立体化,满意最大化”的“五化”理念强化科学管理。把制度承诺从墙上“请”下来,让优质服务从文件中“走”出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深化优质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品质,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于2013年开展实施住院患者疼痛评估,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进行常规监测。制订疼痛评估规范及制度,并进行全员培训考核,在实行过程中及时修订完善。受到省内专家的好评,为实现无痛化医院迈出了重要一步。 率先实行护理垂直管理,护理人员的招聘、调动、晋升、外出进修学习均由护理部统一负责,人事科备案。尤其在护理绩效方面,为充分调动临床一线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绩效由护理部统一统筹分配、调控,护理部按照绩效向临床一线护理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的科室倾斜的原则,在充分征求临床病房护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及运营管理部测算的基础上,制定各护理单元绩效分配、科室护理人员绩效分配指导方案及考核细则,使临床一线护士的绩效较改革前提高了十三个百分点(占医院总奖金),护士幸福指数有了明显提高。 采用“彻底的”责任包干形式——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病人实施整体的连续的护理服务,真正实现护士能级与病人护理级别的对应,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