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重点概念术语和简答

管理经济学重点概念术语和简答
管理经济学重点概念术语和简答

概念术语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界都把它当做企业决策的长期目标。在这里,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

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用途中最好用途是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或者说,资源利用某一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必须放弃的次好方案的价值。这一概念是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有效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都必须从这一角度去看成本。

外显成本和内涵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故也就等于会计成本。内涵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在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它所以未能在账上表现是因为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具体来说,内涵成本等于机会成本与外显成本之差。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差。经济利润是企业决策的依据。

正常利润和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家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和资本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是企业为了防止这些资源向其他企业转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支付。它是企业全部机会成本的组成部分。会计利润等与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差。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函数是指某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多因素(如产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爱好、居民收入和广告等)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产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即QD=f(P)。 D为脚标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如居民收入、消费者的爱好、其他产品的价格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移。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因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沿需求曲线所发生的变动。

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供给函数就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如产品的价格、生产中可替代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本等)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供给曲线是指,假定的在除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均不变的条件下,价格与供求两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可记为QS=f(P)S为脚标

供给的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供给曲线的位移。供给量的变动是指所有非价格因素不变(因而供给曲线不变),因价格变化而引起的供给量沿着原供给曲线所发生的变动。

平均收益等于总收入除以销售量,也就是产品的价格。

边际收益(入)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额外增肌一个单位产量能使总收入增加多少。

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某种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用公式表示为:E=Q变动%∕X变动%;式中,E为需求弹性,Q为需求量,X为影响需求量的某因素。

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用公式表示为: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价格变动%=△Q?P∕△P?Q;式中,Q为需求量,△Q为需求量变动的绝对数量,P为价格,△P 为价格变动的绝对数量。

收入弹性反应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反应程度。一般计算公式为: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消费者收入变动%=△Q?I∕△I?Q

交叉弹性反映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相关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一般公式为:交叉弹性=y产品需求量变动%∕x产品价格变动%=△Qy?Px∕△Px?Qy

点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计算公式为:εp=dQ?P∕dP?Q,εp为点价格弹性。

弧弹性是指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计算公式为:Ep=(Q2-Q1)∕(P2-P1)?(P1+P2)∕(Q1+Q2),Ep为弧价格弹性。

替代品是指对消费者来说,效用相似可以互相替代的产品。它们的交叉弹性为正值。

互补品是指两种必须合并使用,才能对消费者产生更大效用的产品。它们的交叉弹性为负值。

生产函数是投入与产出之间在技术上的相互关系的数学表示式,它说明用给定的一组投入要素最大限度能生长出多少产量。

边际产量一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是指该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表述为: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等产量线是所有能生产一定产量的资本-劳动力组合的集合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如减少1个单位,另一投入要素需要增加多少才能使产量保持不变。在等产量曲线的某一点上劳动力和资本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产量曲线上该点斜率的绝对值,也等于在该点上两种投入要素边际产量之比。

生产扩大路线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投入要素最优组合发生变化的轨迹。如各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这一轨迹成为长期生产扩大路线。如果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固定,这一轨迹被称为短期生产扩大路线。

规模收益是指因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长而引起的产量的增长。

C-D生产函数形式为:Q=aKbLc b,c为上标式中,Q为产量,K为资本,L为劳动力;a,b,c为常数。这种生产函数形式有很多优点,因而是一种常用的生产函数形式。

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使劳动力节约大于资本节约),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使资本节约大于劳动力节约),中立型技术进步(节约劳动和节约资本的比例相等)。

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一种资源用于次佳使用方案时的价值。它代表应决定把某种资源用于某个方案而必须放弃的(实行次佳方案本来可以得到的)收益或补偿。会计成本是会计师在账簿上记录下来的成本。它只是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没有反映为此而付出的总代价。

增量成本和沉没成本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全部成本的变化,属于相关成本。沉没成本是指决策前已经支出,或承诺要支出,因而是不受将来决策影响的成本,属于非相关成本。

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产量增加一个单位,会给总成本带来多大变化。它等于在总成本曲线上,相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变是指企业在可变投入要素上的支出,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固是指企业在固定投入要素上的支出,是不受产量变化影响的成本。

规模经济性是指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的总成本低于这些产品中每种产品分别由一家企业来生产所需成本的总和。

范围经济性是指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的总成本低于这些产品中每种产品分别由一家企业来生产的所需成本的总和。

贡献分析法是指通过贡献的计算和比较来判断一个方案是否可以被接受的方法。计算公式为:贡献(增量利润)=增量收入—增量成本。贡献分析法主要用于短期决策。

盈亏分界点分析法也称量-本-利分析法。它研究产量、成本和价格等因素对利润的影响,并把重点放在寻找盈亏分界点产量上,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

企业短期供给曲线反映从短期看,企业的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它是在AVC曲线以上的

MC曲线部分。

垄断利润在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由于存在市场进入障碍,企业的经济利润在长期条件下仍能保持下来,这就是垄断利润。

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有三个主要特征:(1)在行业中企业数量很多;(2)企业进出这个行业是自由的;(3)各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是有差别的。垄断竞争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均衡要求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P=AC(短期和长期),此时经济利润为0;(2)MR=MC(短期和长期),此时企业利润最大。

广告竞争是产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补充。做广告具有提供产品信息、显示和强化产品差异化的功能。通过广告等促销手段,产品之间的差异往往能更好地为购买者所认识。

非价格竞争是指企业利用非价格手段进行竞争,包括产品差异化竞争和促销竞争。

卡特尔模式是指几家寡头垄断企业联合制定统一的价格,以谋求整个行业总利润最大。

阻吓进入策略是指现有企业采取策略措施,人为地设置市场进入障碍,来阻吓新企业的进入。价格领导模式假设由一家领袖企业首先定价,然后其他企业跟上。领袖企业根据自己的企业需求曲线作出价格、产量决策。在不同价格水平上,领袖企业的需求量,等于市场总需求量与其他企业的全部供给量之差。

销售收入最大化的企业行为模式假定企业的目标是在保证获得一定利润的条件下,谋求销售收入的最大化。对这种企业来说,如果企业的目标利润低于最大化利润,它的价格就要比利润最大化价格定的低,产量比利润最大化产量定的高。

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指在全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加单位固定成本)基础加上目标利润的定价方法,故也称全部成本定价法。

增量分析定价法是指根据企业接受新任务后增量利润的大小来评价定价方案的一种方法。如果增量利润为正值,说明新任务的价格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增量利润等于接受新任务引起的增量收入减增量成本。

差别定价法是指同一种产品对于不同的顾客、不同的市场制定不同的价格的方法。差别价格的存在需要三个条件:(1)企业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能力;(2)产品有两个以上被分割的市场;(3)不同市场的价格弹性不同。差别定价比同一定价能谋求更大利润。

高峰负荷定价法是指当用同一设施为不同时段的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对高峰时段的顾客定高价,对非高峰时段的顾客定低价。

简答题

1.管理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它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管理经济学研究如何实践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企业的决策。因而它与微观经济学存在密切的关系。前者要从后者借用一些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要根据对企业目标的假设,结合企业内外的环境,研究企业的行为。不同点是: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目标是谋求利润的最大化,假定企业的环境信息是已知而且确定的,据此研究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管理经济学则认为企业的短期目标总是多样化的,它的长期目标则是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即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它认为企业内外的环境信息是不确定的,据此研究企业如何决策。所依,微观经济学以抽象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理论科学;而管理经济学则以现实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是一门应用科学。

2.请阐述管理经济学的决策过程。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企业的经济决策,即企业应当如何配置资源,才能最有效率的实现企业的目标。这里决策就是选择,即在诸多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这个选择(决策)过程可以规范为七个步骤:①确定目标②界定问题③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在这一步骤,管理经济学通常使用经济模型,这就有可能找出关键变量之间

的因果关系,使决策方法简化、科学化和定量化。④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⑤收集和估计数据

⑥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评估,从中选出最优方案⑦实施和监控。

3.什么是边际分析法在管理决策中使用边际分析法有什么意义这里,“边际”有“边缘部分”、“新增部分”之意。在决策时使用边际分析法,就是要把因决策引起的新增的效益(边际收入)与新增的成本(边际成本)相比较,看看利润(净效益)是增加还是减少了。这种分析方法的精髓在于判断一个方案是否可行取决于采用方案前后效益的变化,而不管采用方案后成本或效益会是多少。它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是一种正确和科学的决策方法。它能很容易的与微分学现结合,成为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方便工具。

4.什么是经济利润是么是机会成本为什么说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机会成本(经济成本),机会成本则是指资源如用于其他用途中最好的用途时所可能获得的价值(净收入)。所以,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较优。经济利润小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低于其他用途,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所以,经济利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指示器,它指引人们把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地方。正因为如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管理经济学所涉及的利润,都应当是经济利润。

5.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各有哪些产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相关产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广告费用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期望等。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价格、生产中可互相替代的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本等。

6.请解释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需求、供给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需求和供给决定价格。如果从图上看,也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该产品的价格,这时的价格在经济学上就称为均衡价格。在均衡价格上,市场需求量等于市场供给量。如果市场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就会出现供过于求,供给者之间的竞争就会促使价格下降;如果市场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就会出现供不应求,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又会推动价格上升。所以,在竞争性的市场里,实际价格会自动向均衡价格靠拢。

7.对产品征收消费税对产品的价格和产量会有什影响为什么对产品征收消费税,会使产品的行业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导致产品价格上升,产量减少。

8.政府对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规定最高价格,对该产品的供求关系会产生什么影响政府应相应采取什么措施政府对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规定最高价格,会导致市场上产品短缺(供不应求),从而可能一起排队、走后门、黑市交易等反常现象。这时,政府为了保持公平分配,通常要采取行政措施,如凭票供应等。

9.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一关系对于企业的价格决策有什么意义举例说明之。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如果需求是弹性的(︳εp︳﹥1),那么提高(降低)价格会使销售收入下降(增加),即两者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如果需求是党员谈心的(︳εp︳﹤1),那么提高(降低)价格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减少),即两者的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因此,为谋求销售收入最大,企业在价格决策时,必须考虑产品的价格弹性。如打长途电话,一般是白天定价高,晚上定价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白天的电话主要供商务或公务使用,价格弹性小;晚上的电话主要是个人和家庭使用,价格弹性大。这种因价格弹性不同而定不同价格的做法能使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达到最大。

10.请解释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并各举一例说明之。在决定企业经营什么产品时,要考虑产品的收入弹性。如果预计国民经济本地区的经济将呈繁荣趋势,就应该经营收入弹性大的产品,因为随着经济的增长,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就会以更大幅度增长。但如预计国民经济或本地区的经济呈衰退趋势,就应经营收入弹性小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的需求量可不受或少受经济衰退的影响。例如,在我国当前经济迅速高涨的大环境中,旅游和高档家电都是收入弹性较高的产品。因此,可以预期它们的市场将会以比经济增

长更快的速度扩张。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投资者都竞相在这两个行业投资。研究产品之间的交叉弹性是为了寻找产品之间在需求上的相互联系:哪些产品是互补的哪些产品是可以互相替代的这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是至关重要的。超市经营者常常会对某些商品定超低的价格,目的就是为了招揽顾客。只要有许多顾客光临商店,他们就会不仅购买低价商品,也会购买商店内其他各种所需要的商品,从而提高商店的营业额。这种定价政策就是以商品之间存在需求上的互补性为根据的。如果产品之间替代性强,就说明它们之间互为竞争对手,在做经营决策时就必须考虑到对方的长处和短处以及可能做得出的反应。

11.哪些因素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在四种产品[a.棉布 b.香烟 c.电视机 d.某企业生产的电视机(不是名牌)]中,你认为哪种产品价格弹性最大那种最小为什么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四个:⑴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弹性小,奢侈品的价格弹性大;⑵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弹性就越大;⑶购买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重大的商品,其价格弹性就大;⑷时间因素,同样的商品,从长期看,其弹性就打;从短期看,弹性就小。在四种产品中,某些企业生产的电视机价格弹性最大,因为它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比重达,而且有别的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可以替代。香烟的弹性最小,因为吸烟者有烟瘾,提高价格,不会立即导致销售量大幅度下降。

12.在这些产品(a.优质大米 b.棉布 c.高级工艺品 d.盐)中,哪种产品收入弹性最大哪种产品收入弹性最小为什么高级工艺品收入弹性最大,因为它不是生活必需品,演的收入弹性最小,因为它对人们生活绝对必需,又不能超量消费。

13.请解释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⑴工人人数取某值时的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因此,在总产量曲线上的拐点,边际产量最大。在这之前,边际产量呈上升趋势,在这之后,边际产量呈下降趋势。当总产量最大时,边际产量下降到零。再以后,总产量呈下降趋势,边际产量为负值。⑵工人人数取某值时的平均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的连接线的斜率。因此,当总产量曲线上某点的切线和该点与原点的连接线重合时,平均产量就等于边际产量。这时,平均产量最大。⑶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当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时,平均产量最为大。

1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规模收益递增原理是否矛盾为什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假定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的,只有一种投入要素是可变的。因此,它是个短期规律。而规模收益递增原理则假定各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且都按同一比例增加,因此是一个长期的规律。可见,这两个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同,它们之间不存在矛盾。

15.边际产量、边际收入和边际产量收入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边际收入是产量的函数,它指产量增加1各单位引起的总销售的变化。边际产量和边际产量收入则都是可变投入要素投入量的函数,即前者是指可变要素增投1个单位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后者是指可变要素增投1个单位而引起的总销售收入的变化。前者用实物形态衡量,后者则是前者的价值形态;边际产量收入=边际产量×边际收入

16.什么是多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问题怎样确定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比例由于投入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就有一个最优组合的问题。即在成本一定的条件下,投入要素怎样组合,才能使产量最大;或在产量一定的条件下,怎样组合,才能使成本最低。这类问题就是多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问题。如果产量给定,成本最低的投入要素组合可以由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的切点来确定。在这一点上,两条曲线的斜率相等,也就是两种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它们的价格比。换一种表达方式,实现成本最低化的投入要素组合必须满足,在一定产量条件下,为使成本最低,所有投入要素每1元投入的边际产量都必须相等。

17.什么是利润最大化的投入要素组合怎样确定利润最大化的投入要素组合比例需要说明的是,上题中提到的投入要素最优组合,是指成本最低的组合,不是利润最大化的组合。因

为企业可以安排不同的产量,每种产量都可有自己的成本最低的投入要素组合。能使企业利润最大的组合只是其中的一种。加入企业只有两种可变投入要素K和L,利润最大化的投入要素组合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MRPk=Pk MRPl=Pl

18.请解释为什么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都成U形。这是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决定的。由于有这一规律在起作用,随着可变要素的增加,边际产量就会起初递增,然后递减,因此边际成本就会起初递减,然后递减,从而是平均成本起初递减,然后递增,因而也是U形的。两条曲线的关系是:当AC曲线向下倾斜时,MC曲线在AC曲线的下方;当AC 曲线向上倾斜时,MC曲线一定位于AC曲线的上方;两者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

19.利润与贡献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在管理决策中应如何正确使用利润是指全部销售收入和全部成本之差,而贡献则是增量收入和增量成本之差,故利润是个全职概念,而贡献则是个增量概念(即利润的变化量)。贡献概念主要用于短期决策(在这里,固定成本是沉没成本);利润概念则主要用于长期决策(在这里,固定成本也可以变动,因而不是沉没成本)。

20.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寡头垄断和上述两种市场结构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是完全垄断请从现实生活中举出一些企业,说明它们分别属于(或接近)不同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的产品是有差异的,而后者的产品则是同质的。所以,前者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而后者的需求曲线则是水平的。这一重大区别决定了两类企业控制价格的能力不同,采取的竞争方式也不同。寡头垄断和上述两种市场结构的最主要区别是前者卖者的数目少,后者卖者的数目多。数目少就决定了寡头垄断企业之间在行为上的相互依存关系。一家企业的决策必须考虑到其他企业对此可能做出的反应。而在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市场里,因企业数目多,每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很少,它们的决策对其他企业的影响就微不足道。完全垄断是指一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而且它所生产的产品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替代。在现实生活中,农产品市场是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例子:餐饮业、理发店是垄断竞争市场的例子;钢铁业、汽车制造业是寡头垄断市场的例子;铁路和邮政则是完全垄断的例子。

21. 请解释在完全竞争行业的垄断竞争行业中,从长期看,经济利润的消失过程。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行业的共同特点是企业进出行业比较容易,故当短期有经济利润时,新的企业就会进入,现有企业的市场份额就会减少,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就会向下移动,直到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这时,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经济利润趋于消失。要说明的是,因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故它想且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垄断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则是向下倾斜的,它相切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左侧。

22.什么是可竞争市场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有些寡头垄断企业,尽管规模较大,但只要新企业进入的沉没成本较低,它进入市场的障碍就会较小。这样,这个行业就能依然保持其竞争性,价格仍有可能保持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的附近。此理论把这样的市场称为可竞争市场。在可竞争市场里,大企业所具有的控制价格的能力被大大削弱,已不再具有把价格定的远远高于成本的能力。

23. 增量分析定价法和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什么情况下适于使用增量分析定价法增量分析定价法与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共同点是都以成本为基础定价,不同的是前者以增量成本作为定价的基础;而后者则以全部成本作为定价的基础。增量分析定价法主要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1)为新任务定价,即企业原来有正常生产任务,但因生产能力有富余,为了挖掘潜力,需要决定要不要按较低的价格接受新任务;(2)市场不景气,企业吃不饱,企业主要矛盾是减少亏损,求生存;(3)企业生产多种产品,这些产品的需求之间存在着联系。

24. 什么是高峰负荷定价法是指,当用同一设施为不同时段的顾客提供同一产品或服务时,对高峰时段的顾客定高价,对非高峰时段的顾客定低价。定价的基本原则是,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具体来说,在非高峰时段,把价格定在水平变动成本上,而在高峰时段,则把价

格定在平均变动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之和上。这里,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固定成本将全部由高峰时段的顾客来负担。高峰负荷定价法能引导人们把高峰时段的需求向非高峰时段转移,使需求趋于平稳,有利于节约投资,而省下来的资金就可以用于其他目的,故这种定价方法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说法是对的。

25. 请讲述正确制定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意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应如何定价有人按中间产品的全部成本来定价,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正确确定大公司内部中间产品的目标正确地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为实现总公司的总目标而努力。在中间产品具有外部市场的条件下,转移价格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均应按其市场价格来确定,因价格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都不会被对方所接受。在中间产品没有外部市场的条件下,在理论上转移价格应当等于其边际成本,但在时间上可实行双重价格定价。即一是按变动成本定价,以使后方分公司的决策能与总公司的决策保持一致;二是在各分公司之间合理分配利润的基础上定价,以求正确处理公司内部的分配关系,加强凝聚力,为共同实现公司的总目标而奋斗。对中间产品按全部成本定价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有可能使总公司和后方分公司的决策发生矛盾,即总公司认为可以接受的方案,在后方分公司看来却是不可以接受的。

传热学基本概念知识点

传热学基本概念知识点 1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正比例于当地垂直于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 2集总参数法: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 3临界热通量:又称为临界热流密度,是大容器饱和沸腾中的热流密度的峰值 5效能:表示换热器的实际换热效果与最大可能的换热效果之比 6对流换热是怎样的过程,热量如何传递的?对流: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式。对流仅能发生在流体中,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对流两大类: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 影响换热系数因素:流体的物性,换热表面的形状与布置,流速 7何谓膜状凝结过程,不凝结气体是如何影响凝结换热过程的?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如果凝结液体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这种凝结形式称为膜状凝结。 不凝结气体对凝结换热过程的影响:在靠近液膜表面的蒸气侧,随着蒸气的凝结,蒸气分压力减小而不凝结气体的分压力增大。蒸气在抵达液膜表面进行凝结前,必须以扩散方式穿过聚集在界面附近的不凝结气体层。因此,不凝结气体层的存在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 8试以导热系数为定值,原来处于室温的无限大平壁因其一表面温度突然升高为某一定值而发生非稳态导热过程为例,说明过程中平壁内

部温度变化的情况,着重指出几个典型阶段。 首先是平壁中紧挨高温表面部分的温度很快上升,而其余部分则仍保持原来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上升所波及的范围不断扩大,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平壁的其他部分的温度也缓慢上升。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非正规状况阶段和正规状况阶段 9灰体有什么主要特征?灰体的吸收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灰体的主要特征是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灰体的吸收率恒等于同温度下的发射率,影响因素有:物体种类、表面温度和表面状况。 10气体与一般固体比较其辐射特性有什么主要差别? 气体辐射的主要特点是:(1)气体辐射对波长有选择性(2)气体辐射和吸收是在整个容积中进行的 11说明平均传热温压得意义,在纯逆流或顺流时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差别? 平均传热温压就是在利用传热传热方程式来计算整个传热面上的热流量时,需要用到的整个传热面积上的平均温差。 纯顺流和纯逆流时都可按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式计算,只是取值有所不同。 12边界层,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1)流场可划分为主流区和边界层区。只有在边界层区考虑粘性对流动的影响,在主流区可视作理想流体流动。(2)边界层厚度远小于壁面尺寸(3)边界层内流动状态分为层流与湍流,湍流边界层内紧靠壁面处仍有层流底层。

汽车专业术语讲解

汽车专业术语 功率Power P=W/t =UI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来描述汽车的动力性能。最大1马力等于0.735千瓦。(PS)或千瓦(kw)来表示,功率一般用马力扭矩Torque扭矩 是使物体发生转动的力。发动机的扭矩就是指发动机从:曲轴端输出的力矩。在功率固定的条件下它与发动机转速成反比关系,转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大,它反映了汽车在一定范围内的负载能力 最大扭矩Peak torque 扭矩是发动机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发动机运转时从曲轴端输出的平均力矩,俗称为发动机的“转劲”。扭矩越大,发动机输出的“劲”越大,曲轴转速的变化也越快, 汽车的爬坡能力、起步速度和加速性也越好。扭矩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不同,转速太高或太低,扭矩都不是最大,只在某个转速时或某个转速区间内才有最大扭矩,这个区间就是在标出最大扭矩时给出的转速或转速区间。最大扭矩一般出现在发动机的中、低转速的范围,随着转速的提高,扭矩反而会下降。扭矩的单位是牛顿·米(N·m)或 公斤·米(Kg·m) 发动机的最大扭矩与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供油系统和点火系统的设计有关,在某一转速下,这些系统的性能匹配达到最佳,就可以达到最大扭矩。另外,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和转速是相关联的,具体关系为:功率=K×扭矩×转速,其中K是转换系数。选择发 动机时也要权衡一下怎样合理使用、不浪费现有功能。比如,北京冬夏都有必要开空调,在选择发动机功率时就要考虑到不能太小;只是在城市环路上下班交通用车,就没有必要挑过大马力的发动机。尽量做到经济、合理选配发动机。 扭矩 发动机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排量Swept volume :排量(Swept volume),液压传动专用术语,是指每行程或每循环吸入或排出的流体体积。. 通常排量大,单位时间发动机所释放的能量(即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大,也就是“动力性”好,就好像一个十多岁的男孩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相比,当然是成年人干体力活效率更高咯。所以那些越野车、跑车通常排量都相对较大。 活塞从上止点移动到下止点所通过的工作容积称为气缸排量;如果发动机有若干个气缸,所有气缸工作容积之和称为发动机排量。一般用升(L)来表示。发动机排量是最重要 的结构参数之一,它比缸径和缸数更能代表发动机的大小,发动机的许多指标都同排气量密切相关。 Vst=Vsi=(VstL-排量,i-气缸数,D-气缸直径mm,S-活塞行程) 上止点下止点)的距离和。即活塞行程:活塞运行在上下两个止点间

国电集团招聘考试2-8-热能工程与动力类专业知识点--传热学知识点讲义整理解剖

传热学知识点 1.传热学: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 2.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3.热传导(导热):物体的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纯粹的导热只能发生在不透明的固体之中。) 4.热流密度: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W /m 2)。 5.热对流:由于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热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并伴随有导热现象。 6.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密度差引起的相对运功c 7.强制对流:出于机械作用或其他压差作用引起的相对运动。 8.对流换热: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由于对流和导热的联合作用,使流体与固体壁面间产生热量传递的过程。 9.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传播能量的方式。 10.热辐射:由于热的原因,物体的内能转变成电磁波的能量而进行的辐射过程。 11.辐射换热: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出于各自辐射与吸收的综合结果所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12.传热过程;热流体通过固体壁而将热量传给另一侧冷流体的过程。 13.传热系数: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数值上等于冷热流体温差1时所产生的热流密度)/(2k m W ?。 14.单位面积上的传热热阻:k R k 1= 单位面积上的导热热阻:λ δλ=R 。 单位面积上的对流换热热阻:h R 1= λ 对比串联热阻大小就可以找到强化传热的主要环节。 15.导热系数λ 是表征材料导热性能优劣的系数,是一种物性参数,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的数值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材料,其值还与温度等参数有关。对于各向异性的材料,还与方向有关。 常温下部分物质导热系数:银:427;纯铜:398;纯铝:236;普通钢:30-50;水:0.599;空气:0.0259;保温材料:<0.14;水垢:1-3;烟垢:0.1-0.3。 16.表面换热系数h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 一、五项减排污染物定义: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Oxygen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常以符号COD表示。 氨氮(NH3-N)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 二氧化硫(化学式SO2)是最常见、最简单的硫氧化物。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生成氧气。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 氮氧化物?(nitrogenoxides)包括多种化合物,如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四氧化二氮(N2O4)和五氧化二氮(N2O5)等。除二氧化氮以外,其他氮氧化物均极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二氧化氮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又变为二氧化氮。因此,职业环境中接触的是几种气体混合物常称为硝烟(气),主要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并以二氧化氮为主。氮氧化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挥发性有机物,常用VOCs表示,它是VolatileOrganicCompounds三个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总挥发性有机物有时也用TVOC来表示。按照世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对流换热是怎样的过程,热量如何传递的?如下是小编整理的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1-1 “三个W” §1-2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1-3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对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过程及热阻的概念有所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对工程实际中简单的传热问题进行分析。作为绪论,本章对全书的主要内容作了初步概括但没有深化,具体更深入的讨论在随后的章节中体现。本章重点: 1.传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物体内部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热量的传递速率增强或削弱热传递速率的方法 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1).导热: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传热学重点研究的是在宏观温差作用下所发生的热量传递。傅立叶导热公式: (2).对流换热:当流体流过物体表面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牛顿冷却公式: (3).辐射换热:任何一个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具有发射热辐射和吸收热辐射的能力,辐射换热就是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电磁波只能直线传播,所以只有两个物体相互看得见的部分才能发生辐射换热。黑体热辐射公式:实际物体热辐射: 传热过程及传热系数:热量从固壁一侧的流体通过固壁传向另一侧流体的过程。最简单的传热过程由三个环节串联组成。 传热学研究的基础 傅立叶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牛顿冷却公式 + 质量动量守恒定律四次方定律本章难点 1.对三种传热形式关系的理解各种方式热量传递的机理不同,但却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传热现象中。 2.热阻概念的理解严格讲热阻只适用于一维热量传递过程,且在传递过程中热量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损耗。 思考题: 1.冬天经太阳晒过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加明显。为什么? 2.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 3.冬天住在新建的居民楼比住旧楼房感觉更冷。试用传热学观点解释原因。 4.从教材表1-1给出的几种h数值,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5.夏天,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液氮贮存容器放在一起,一个表面已结霜,另一个则没有。请问哪个容器的隔热性能更好,为什么? §2-1 导热的基本概念和定律§2-2 导热微分方程§2-3 一维稳态导热§2-4伸展体的一维稳态导热 要求:本章应着重掌握Fourier定律及其应用,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及导热问题的数学描写——导热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在此基础上,能对几种典型几何

汽车专业术语讲解

汽车专业术语 功率:Power P=W/t =UI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来描述汽车的动力性能。最大功率一般用马力(PS)或千瓦(kw)来表示,1马力等于0.735千瓦。 扭矩:Torque扭矩是使物体发生转动的力。发动机的扭矩就是指发动机从曲轴端输出的力矩。在功率固定的条件下它与发动机转速成反比关系,转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大,它反映了汽车在一定范围内的负载能力 最大扭矩Peak torque 扭矩是发动机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发动机运转时从曲轴端输出的平均力矩,俗称为发动机的“转劲”。扭矩越大,发动机输出的“劲”越大,曲轴转速的变化也越快,汽车的爬坡能力、起步速度和加速性也越好。扭矩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不同,转速太高或太低,扭矩都不是最大,只在某个转速时或某个转速区间内才有最大扭矩,这个区间就是在标出最大扭矩时给出的转速或转速区间。最大扭矩一般出现在发动机的中、低转速的范围,随着转速的提高,扭矩反而会下降。扭矩的单位是牛顿·米(N·m)或公斤·米(Kg·m) 发动机的最大扭矩与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供油系统和点火系统的设计有关,在某一转速下,这些系统的性能匹配达到最佳,就可以达到最大扭矩。另外,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和转速是相关联的,具体关系为:功率=K×扭矩×转速,其中K是转换系数。选择发动机时也要权衡一下怎样合理使用、不浪费现有功能。比如,北京冬夏都有必要开空调,在选择发动机功率时就要考虑到不能太小;只是在城市环路上下班交通用车,就没有必要挑过大马力的发动机。尽量做到经济、合理选配发动机。 扭矩 发动机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排量:Swept volume 排量(Swept volume),液压传动专用术语,是指每行程或每循环吸入或排出的流体体积。

CT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CT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2.1体素与像素(Voxel and Pixel) 体素是体积单位。在CT扫描中,根据断层设置的厚度、矩阵的大小,能被CT扫描的最小体积单位。体素作为体积单位,它有三要素,即长、宽、高。通常CT中体素的长和宽都为1mm,高度或深度则根据层厚可分别为10、5、3、2、1mm等。像素又称像元,是构成CT图像最小的单位。它与体素相对应,体素的大小在CT图像上的表现,即为像素。 2.2.2采集矩阵与显示矩阵(Scaning and Displaying Matrix) 矩阵是像素以二维方式排列的阵列,它与重建后图像的质量有关。在相同大小的采样野中,矩阵越大像素也就越多,重建后图像质量越高。目前常用的采集矩阵大小基本为:512′512,另外还有256′256和1024′1024。CT图像重建后用于显示的矩阵称为显示矩阵,通常为保证图像显示的质量,显示矩阵往往是等于或大于采集矩阵。通常采集矩阵为512′512的CT,显示矩阵常为1024′1024。 2.2.3原始数据(Raw Data) 原始数据是CT扫描后由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经模数转换后传送给计算机,其间已转换成数字信号经预处理后,尚未重建成横断面图像的这部分数据被称为原始数据。 2.2.4重建与重组(Reconstruction and Reformation)

原始扫描数据经计算机采用特定的算法处理,最后得到能用于诊断的一幅横断面图像,该处理方法或过程被称为重建或图像的重建。重组是不涉及原始数据处理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如多平面图像重组、三维图像处理等。在以往英文文献中,有关图像的重建的概念也有些混淆,三维图像处理有时也采用重建(reconstruction)一词,实际上,目前CT的三维图像处理基本都是在横断面图像的基础上,重新组合或构筑形成三维影像。由于重组是使用已形成的横断面图像,因此重组图像的质量与已形成的横断面图像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层厚的大小和数目。一般,扫描的层厚越薄、图像的数目越多,重组的效果就越好。 2.2.5算法、重建函数核与滤波函数(Algorithm, Kernel) 算法是针对特定输入和输出的一组规则。算法的主要特征是不能有任何模糊的含义,所以算法规则描述的步骤必须是简单、易操作并且概念明确,而且能够由机器实施。另外,算法只能执行限定数量的步骤。重建函数核或称重建滤波器、滤波函数。CT的扫描通常需包含一些必要的参数,有的参数可由操作人员选择,有的则不能。重建函数核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是一种算法函数,并决定和影响了图像的分辨力、噪声等等。·在CT临床检查中,可供CT图像处理选择的滤波函数一般可有高分辨力、标准和软组织三种模式,有的CT机除这三种模式外,还外加超高分辨力和精细模式等。·高分辨力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强化边缘、轮廓的函数,它能提高分辨力,但同时图像的噪声也相应增加。软组织模式是一种平滑、柔和的函数,采用软组织模式处理后,图像的对比度下降,噪声减少,密度分辨力提高。而标准模式则是没有任何强化和柔和作用的一种运算处理方法。

(整理)传热学知识点.

传热学主要知识点 1.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传导)、对流(热对流)和热辐射。

2.导热的特点。 a 必须有温差; b 物体直接接触; c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 d 在引力场下单纯的导热一般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中。

3.对流(热对流)(Convection)的概念。 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发生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4对流换热的特点。 当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它与单纯的对流不同,具有如下特点: a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 b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必须有温差 c 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 5.牛顿冷却公式的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定义。 [] W )(∞-=t t hA Φw [] 2m W )( f w t t h A Φq -==

6. 热辐射的特点。 a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0 K,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 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 d 具有强烈的方向性; e 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 f 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4次方。

7.导热系数, 表面传热系数和传热系数之间的区别。导热系数: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是一种物性参数,与材料种类和温度关。 表面传热系数: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影响h因素:流速、流体物性、壁面形状大小等。传热系数: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不是物性参数,与过程有关。 常温下部分物质导热系数:银:427;纯铜:398;纯铝:236;普通钢:30-50;水:0.599;空气:0.0259;保温材料:<0.14;水垢:1-3;烟垢:0.1-0.3。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完整版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 一、五项减排污染物定义: 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在河流污染和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常以符号COD表示。 氨氮(NH3-N)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NH4+)形式存在的氮。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 (化学式SO2)是最常见、最简单的。之一。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和通常都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生成氧气。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 (nitrogenoxides)包括多种化合物,如(N2O)、(NO)、(NO2)、(N2O3)、(N2O4)和(N2O5)等。除二氧化氮以外,其他氮氧化物均极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二氧化氮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又变为二氧化氮。因此,职业环境中接触的是几种气体混合物常称为硝烟(气),主要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并以二氧化氮为主。氮氧化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 挥发性有机物,常用VOCs表示,它是VolatileOrganicCompounds 三个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总挥发性有机物有时也用来表示。按照的定义沸点在50℃-250℃的化合物,室温下饱和蒸汽压超过133.32Pa,在常

《机械安全_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_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GB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 GB/T15706.1-2007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 Safety of machinery-Basic concepts,general principles for design-Part1:Basic terminology, methodology 目次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设计机械时需要考虑的危险 5 减小风险的策略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机器的图解表示 用于GB/T 15706的专用术语和表述的英中文对照索引 参考文献 前言 GB/T 15706《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由两部分组成: ——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 ——第2部分:技术原则。 本部分为GB/T 15706的第l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2100-1:2003《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英文版),并按照我国标准的编写规则GB/T 1.1-2000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部分与ISO12100-1:2003的不同为:将标准正文后面的英法德三种文字对照的索引改为英中两种文字对照的索引。 本部分代替GB/T 15706.1-1995《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方法学》。 本部分由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8)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长春试验机研究所、南京食品包装机械研究所、吉林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总公司、中联认证中心、广东金方圆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聂北刚、李勤、王学智、居荣华、肖建民、宁燕、王国扣、隰永才、张晓飞、富锐、程红兵、孟宪卫、赵茂程。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5706.1-1995。 引言 GB/T 15706的首要目的是为设计者提供总体框架和指南,使其能够设计出在预定使用范围内具备安全性的机器。同时亦为标准制定者提供标准制定的策略。 机械安全的概念是指在风险已经被充分减小的机器的寿命周期内,机器执行其预定功能的能力。 本部分是机械安全系列标准的基础标准。该系列标准的结构为: ——A类标准(基础安全标准),给出适用于所有机械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一般特征。 ——B类标准(通用安全标准),涉及机械的一种安全特征或使用范围较宽的一类安全防护装置:

传热学概念练习1-导热

1.传热的基本方式是( )。 (A ) 导热、对流和辐射;(B )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 (C )导热、对流和辐射换热;(D )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2.按照导热机理,水的三种状态下( )的导热系数最小。 (A )冰;(B )液态水;(C )水蒸汽;(D )不确定。 3.当外径为d 2的管道采取保温措施时,应当选用临界热绝缘直径d c ( )的材料。 (A )大于d 2;(B )d c 没有要求;(C )小于d 2;(D )不确定。 4.通过有内热源的大平壁的导热,其内的温度分布为( ),热流密度( )。 (A )直线,常量;(B )曲线,变量;(C )直线,变量;(D )曲线,变量。 5. 热力管道外用两层保温材料保温, 两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分别为 12,λλ()12λ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导热系数小的材料放在内测,则保温效果好; (B )将导热系数大的材料放在内测,则保温效果好; (C )无论保温材料怎么放置,保温效果一样; (D )无法确定。 6.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导热系数不大于( )W /m ·℃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 (A )0.2;(B )0.12;(C )0.02;(D )0.18 7.一维常物性稳态导热物体中,温度分布与导热系数无关的条件是( )。 (A )无内热源;(B )内热源为定值;(C )负内热源;(D )正内热源。 8.物性参数为常数的一圆柱导线,通过的电流均匀发热,导线与空气间的表面传热系数恒定,建立导线的导热微分方程采用( )。 (A )直角坐标下一维有内热源的稳态导热微分方程; (B )直角坐标下一维有内热源的不稳态导热微分热方程; (C )柱坐标下一维有内热源的稳态导热微分热方程; (D )柱坐标下一维有内热源的不稳态导热微分热方程。 9.冬天时节,被子经过白天晾晒,晚上人盖着感觉暖和,是因为( )。 (A )被子中蓄存了热量,晚上释放出来了; (B )被子变厚了; (C )被子的导热系数变小了; (D )被子外表面的对流换热减小了。 10. .不稳态导热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温度场,关于差分方程的那种说法是对的。

传热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1 “三个W” §1-2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1-3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对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过程及热阻的概念有所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对工程实际中简单的传热问题进行分析(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和环节)。作为绪论,本章对全书的主要内容作了初步概括但没有深化,具体更深入的讨论在随后的章节中体现。 本章重点: 1.传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物体内部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热量的传递速率 增强或削弱热传递速率的方法 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1).导热: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传热学重点研究的是在宏观温差作用下所发生的热量传递。 傅立叶导热公式: (2).对流换热:当流体流过物体表面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牛顿冷却公式: (3).辐射换热:任何一个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具有发射热辐射和吸收热辐射的能力,辐射换热就是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电磁波只能直线传播,所以只有两个物体相互看得见的部分才能发生辐射换热。 黑体热辐射公式: 实际物体热辐射: 3.传热过程及传热系数:热量从固壁一侧的流体通过固壁传向另一侧流体的过程。 最简单的传热过程由三个环节串联组成。 4.传热学研究的基础 傅立叶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牛顿冷却公式+ 质量动量守恒定律 四次方定律 本章难点 1.对三种传热形式关系的理解 各种方式热量传递的机理不同,但却可以(串联或并联)同时存在于一个传热现象中。2.热阻概念的理解 严格讲热阻只适用于一维热量传递过程,且在传递过程中热量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损耗。 思考题: 1.冬天经太阳晒过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加明显。为什么?

传热学知识整理1

绪 论 一、概念 1.传热学: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 2.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3.热传导(导热):物体的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纯粹的导热只能发生在不透明的固体之中。) 4.热流密度: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W /m 2)。 5.热对流:由于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热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并伴随有导热现象。 6.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密度差引起的相对运功c 7.强制对流:出于机械作用或其他压差作用引起的相对运动。 8.对流换热: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由于对流和导热的联合作用,使流体与固体壁面间产生热量传递的过程。 9.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传播能量的方式。 10.热辐射:由于热的原因,物体的内能转变成电磁波的能量而进行的辐射过程。 11.辐射换热: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出于各自辐射与吸收的综合结果所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12.传热过程;热流体通过固体壁而将热量传给另一侧冷流体的过程。 13.传热系数: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数值上等于冷热流体温差1时所产生的热流密度)/(2k m W ?。 14.单位面积上的传热热阻:k R k 1= 单位面积上的导热热阻:λ δλ=R 。 单位面积上的对流换热热阻:h R 1= λ 对比串联热阻大小就可以找到强化传热的主要环节。 15.导热系数λ 是表征材料导热性能优劣的系数,是一种物性参数,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的数值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材料,其值还与温度等参数有关。对于各向异性的材料,还与方向有关。 常温下部分物质导热系数:银:427;纯铜:398;纯铝:236;普通钢:30-50;水:0.599;空气:0.0259;保温材料:<0.14;水垢:1-3;烟垢:0.1-0.3。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图文稿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 一、五项减排污染物定义: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在河流污染和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常以符号COD 表示。 氨氮(NH 3-N )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 3)和(NH 4+)形式存在的氮。 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 (化学式SO 2)是最常见、最简单的。之一。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和通常都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生成氧气。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 (nitrogen oxides)包括多种化合物,如(N 2O)、(NO)、(NO 2)、 (N 2O 3)、(N 2O 4)和(N 2O 5)等。除二氧化氮以外,其他氮氧化物均极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二氧化氮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又变为二氧化氮。因此,职业环境中接触的是几种气体混合物常称为硝烟 (气),主要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并以二氧化氮为主。氮氧化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 挥发性有机物,常用VOCs 表示,它是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三个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总挥发性有机物有时也用来表示。按照的定义沸点在50℃-250℃的化合物,室温下饱和蒸汽压超过

传热学

绪论 §1-1 “三个W” §1-2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1-3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对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过程及热阻的概念有所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对工程实际中简单的传热问题进行分析(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和环节)。作为绪论,本章对全书的主要内容作了初步概括但没有深化,具体更深入的讨论在随后的章节中体现。 本章重点: 1.传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物体内部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热量的传递速率 增强或削弱热传递速率的方法 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1).导热: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传热学重点研究的是在宏观温差作用下所发生的热量传递。 傅立叶导热公式: (2).对流换热:当流体流过物体表面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牛顿冷却公式: (3).辐射换热:任何一个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具有发射热辐射和吸收热辐射的能力,辐射换热就是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电磁波只能直线传播,所以只有两个物体相互看得见的部分才能发生辐射换热。 黑体热辐射公式: 实际物体热辐射: 3.传热过程及传热系数:热量从固壁一侧的流体通过固壁传向另一侧流体的过程。 最简单的传热过程由三个环节串联组成。 4.传热学研究的基础 傅立叶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牛顿冷却公式 + 质量动量守恒定律 四次方定律 本章难点 1.对三种传热形式关系的理解 各种方式热量传递的机理不同,但却可以(串联或并联)同时存在于一个传热现象中。 2.热阻概念的理解 严格讲热阻只适用于一维热量传递过程,且在传递过程中热量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损耗。思考题: 1.冬天经太阳晒过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加明显。为什么? 2.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 3.冬天住在新建的居民楼比住旧楼房感觉更冷。试用传热学观点解释原因。 4.从教材表1-1给出的几种h数值,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音乐基本术语解释

下面是意大利术语的解释: 很弱pp pianissimo 弱p piano 稍弱mp mezzo-piano 稍强mf mezzo-forte 强f forte 很强ff fortissimo 此外还有级弱ppp pppp 极强fff ffff等 渐强cresc. crescendo 渐弱dim. diminuendo或decresc. Decrescendo 特强sf 或sfz sforzando 或fz forzando(通常用来表示重音)突强rf 或rinfrfz rinforzando(表示很急速的“渐强”) 强后即弱fp forte-piano 特强后弱sfp sforzando piano或fzp forzando piano 下面是速度,下面我所写的数字是每分钟的拍数 慢速度 缓慢庄板Grave 40 广板Largo 46 慢速慢板Lento 52 柔板Adagio 56 小广板Larghetto 60

稍慢行板Andante 66 小行板Andantino 69 中速中板Moderato 88 稍快小快板Allegretto 108 进行速度快板Allegro 132 快速急板Presto 184 急速最急板Prestissimo 208 下面是变化速度: 渐慢rall. rallentand或rit. ritard. ritardando 转慢riten. ritenuto meno mosso 稍慢poco meno mosso(这个“稍慢”的意义和基本速度中的“稍慢”不同,是比前满速度稍慢,有稍转慢的意思) 慢一倍doppia lunghezza di tempo 渐宽广或放宽allargando 渐消失manc. mancando或mor. morendo smorz. smorzando 渐快accel. accelerando 转快piu mosso 稍快poco piu mosso 快一倍doppio momimento

专业术语解释

1. 双盲法(double-blind method)是用于检验药物效果的试验方法。它将病人随机分为两 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其中一种是研制出来的药物,一种是对人体没有任何好处 或者坏处的仿制品.比如纯淀粉制造的药片。两种药物从外观上完全相同,病人不知道 自己吃的是真正的药还是仿制品,同样医生也不知道。这样做出的结果更加准确,最 大限度的排除人为因素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2.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 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 胶体金除了与蛋白质结合以外,还可以与许多其它生物大分子结合,如SPA、PHA、ConA等。根据胶体金的一些物理性状,如高电子密度、颗粒大小、形状及颜色反应,加上结合物的免疫和生物学特性,因而使胶体金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 胶体金标记,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吸附机理可能是胶体金颗粒表面负电荷,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吸附而形成牢固结合。用还原法可以方便地从氯金酸制备各种不同粒径、也就是不同颜色的胶体金颗粒。这种球形的粒子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与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糖蛋白、酶、抗生素、激素、牛血清白蛋白多肽缀合物等非共价结合,因而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中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 免疫金标记技术(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ique) 主要利用了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这一反应也可以通过银颗粒的沉积被放大,称之为免疫金银染色。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 2. 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 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 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 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胶体 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 牢固的结合,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 生物特性。 胶体金除了与蛋白质结合以外,还可以与许多其 它生物大分子结合,如SPA、PHA、ConA等。根据胶体金的一些

黑客基本术语名词解释

黑客基本术语名词解释 本文介绍一些常见的基础黑客专用术语。 1.肉鸡: 所谓“肉鸡”是一种很形象的比喻,比喻那些可以随意被我们控制的电脑(计算机(电脑)),对方可以是WINDOWS系统,也可以是UNIX/LINUX系统,可以是普通的个人电脑(计算机(电脑)),也可以是大型的服务器(server网络资源),我们可以象操作自己的电脑(计算机(电脑))那样来操作它们,而不被对方所发觉。 2.木马: 就是那些表面上伪装成了正常的程序,但是当这些被程序运行时,就会获取系统的整个控制权限。有很多黑客就是热中与使用木马程序来控制别人的电脑(计算机(电脑)),比如灰鸽子,黑洞,PcShare等等。 3.网页木马: 表面上伪装成普通的网页文件或是将而已的代码直接插入到正常的网页文件中,当有人访问时,网页木马就会利用对方系统或者浏览器的漏洞自动将配置好的木马的服务端下载到访问者的电脑(计算机(电脑))上来自动执行。 4.挂马: 就是在别人的网站文件里面放入网页木马或者是将代码潜入到对方正常的网页文件里,以使浏览者中马。 5.后门: 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入侵者在利用某些方法成功的控制了目标主机后,可以在对方的系统中植入特定的程序,或者是修改某些设置。这些改动表面上是很难被察觉的,但是入侵者却可以使用相应的程序或者方法来轻易的与这台电脑(计算机(电脑))建立连接,重新控制这台电脑(计算机(电脑)),就好象是入侵者偷偷的配了一把主人房间的要是,可以随时进出而不被主人发现一样。通常大多数的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程序都可以被入侵者用语制、作后门(BackDoor) 6.rootkit:rootkit 是攻击者用来隐藏自己的行踪和保留root(根权限,可以理解成WINDOWS下的system或者管理员权限)访问权限的工具。通常,攻击者通过远程攻击的方式获得root访问权限,或者是先使用密码猜解(破解)的方式获得对系统的普通访问权限,进入系统后,再通过,对方系统内存在的安全漏洞获得系统的root权限。

射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射频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一、基础知识 1、功率/电平(dBm):放大器的输出能力,一般单位为w、mw、dBm 注:dBm是取1mw作基准值,以分贝表示的绝对功率电平。换算公式: 电平(dBm)=10lgw 5W → 10lg5000=37dBm 10W → 10lg10000=40dBm 20W → 10lg20000=43dBm 从上不难看出,功率每增加一倍,电平值增加3dBm 2、增益(dB):即放大倍数,单位可表示为分贝(dB)。 即:dB=10lgA(A为功率放大倍数) 3、插损:当某一器件或部件接入传输电路后所增加的衰减,单位用dB表示。 4、选择性:衡量工作频带内的增益及带外辐射的抑制能力。-3dB带宽即增益下降3dB时的带宽,-40dB、-60dB同理。 5、驻波比(回波损耗):行驻波状态时,波腹电压与波节电压之比(VSWR) 附:驻波比——回波损耗对照表: SWR 1.2 1.25 1.30 1.35 1.40 1.50 回波损耗(dB)21 19 17.6 16.6 15.6 14.0 6、三阶交调:若存在两个正弦信号ω1和ω2 由于非线性作用将产生许多互调分量,其中的2ω1-ω2和2ω2-ω1两个频率分量称为三阶交调分量,其功率P3和信号ω1或ω2的功率之比称三阶交调系数M3。 即M3 =10lg P3/P1 (dBc) 7、噪声系数:一般定义为输出信噪比与输入信噪比的比值,实际使用中化为分贝来计算。单位用dB。 8、耦合度:耦合端口与输入端口的功率比, 单位用dB。 9、隔离度:本振或信号泄露到其他端口的功率与原有功率之比,单位dB。 10、天线增益(dB):指天线将发射功率往某一指定方向集中辐射的能力。一般把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上的场强E与理想各向同性天线均匀辐射场场强E0相比,以功率密度增加的倍数定义为增益。Ga=E2/ E02 11、天线方向图:是天线辐射出的电磁波在自由空间存在的范围。方向图宽度一般是指主瓣宽度即从最大值下降一半时两点所张的夹角。 E面方向图指与电场平行的平面内辐射方向图; H面方向图指与磁场平行的平面内辐射方向图。 一般是方向图越宽,增益越低;方向图越窄,增益越高。 12、天线前后比:指最大正向增益与最大反向增益之比,用分贝表示。

外汇交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通过 前面的学习,很多朋友可能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欲望,迫切的想要进入外汇市场大赚一笔, 如果仅仅如此的话,你现在就进入市场绝对输的底裤都不剩,想在外汇里赚钱除了学习这些 基本的知识以外还有更多有关行业的知识也需要学习,否则就不要轻易踏入这个行业,给你 们讲讲入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吧 首先是 主要货币对我前面的节目就有说过,相关货币兑代码在我个人相册里面就有 交易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个国家货币间的比价,一般为双向报价,即由报价方同时报出 自己的和,由客户自行决定买卖方向。买入价和卖出价的越小,对于投资者来说意味着成本 越小。作为外汇市场的主角,美元在外汇报价中常常被作为基础货币。是指在国际间进行外 汇交易时,银行间的报价通常以美元为基准来表示各国货币的价格。 当美元作为基础货币的时候,你可以把外汇报价想象成 1 美元值多少另一种货币。当美元作 为基础货币时,如果汇率上涨,则意味着美元增值,同时相对于美元的另一货币贬值。报价 上涨说明美元可以兑换比以前更多的另一种货币。 如欧元兑美元的汇率表示为:EUR/USD=1.1020,就表示1欧元=1.1020美元。在现实情况中间,汇率随时波动,具体数额需以银行公布的最新汇率为准。 随着每个国家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变化,某国的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会出现相对贬值或增值, 外汇汇率也随之变化,我们做外汇交易就是根据外汇汇率的变化而赢取差额利润 外汇的报价方式有,和三种。 (1)直接标价法,是以外国货币为基准的表示方式,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外国货币,可以兑 换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以外币作为。即的“前者”如美元兑人民币USD/CNH中的美元。世 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2)间接标价法,是以本国货币为基准的,即是说一定单位本国货币能兑换若干单位的外 国货币。 (3)美元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都是针对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之间而言的,相 对于其他两个国家或者个外汇市场而言,,本币以外的货币或者外汇则无法用直接或间接标 价法来表示。此时则以一种国际上的主要货币或者为汇价标准作为标价方法,即美元标价法。

CT的常用基本概念和术语

CT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计算机断层成像(CT)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2.1体素与像素(Voxel and Pixel) 体素是体积单位。在CT扫描中,根据断层设置的厚度、矩阵的大小,能被CT扫描的最小 体积单位。体素作为体积单位,它有三要素,即长、宽、高。通常CT中体素的长和宽都为 1mm,高度或深度则根据层厚可分别为10、5、3、2、1mm等。像素又称像元,是构成 CT图像最小的单位。它与体素相对应,体素的大小在CT图像上的表现,即为像素。 2.2.2采集矩阵与显示矩阵(Scaning and Displaying Matrix) 矩阵是像素以二维方式排列的阵列,它与重建后图像的质量有关。在相同大小的采样野中, 矩阵越大像素也就越多,重建后图像质量越高。目前常用的采集矩阵大小基本为:512′512, 另外还有256′256和1024′1024。 CT图像重建后用于显示的矩阵称为显示矩阵,通常为保 证图像显示的质量,显示矩阵往往是等于或大于采集矩阵。通常采集矩阵为512′512的CT, 显示矩阵常为1024′1024。 2.2.3原始数据(Raw Data) 原始数据是CT扫描后由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经模数转换后传送给计算机,其间已转换成 数字信号经预处理后,尚未重建成横断面图像的这部分数据被称为原始数据。 2.2.4重建与重组(Reconstruction and Reformation) 原始扫描数据经计算机采用特定的算法处理,最后得到能用于诊断的一幅横断面图像,该处 理方法或过程被称为重建或图像的重建。重组是不涉及原始数据处理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

如多平面图像重组、三维图像处理等。在以往英文文献中,有关图像的重建的概念也有些混 淆,三维图像处理有时也采用重建(reconstruction)一词,实际上,目前CT的三维图像处理 基本都是在横断面图像的基础上,重新组合或构筑形成三维影像。由于重组是使用已形成 的横断面图像,因此重组图像的质量与已形成的横断面图像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层厚的大 小和数目。一般,扫描的层厚越薄、图像的数目越多,重组的效果就越好。 2.2.5算法、重建函数核与滤波函数(Algorithm, Kernel) 算法是针对特定输入和输出的一组规则。算法的主要特征是不能有任何模糊的含义,所以算 法规则描述的步骤必须是简单、易操作并且概念明确,而且能够由机器实施。另外,算法只 能执行限定数量的步骤。重建函数核或称重建滤波器、滤波函数。CT的扫描通常需包含一 些必要的参数,有的参数可由操作人员选择,有的则不能。重建函数核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它是一种算法函数,并决定和影响了图像的分辨力、噪声等 等。 ·在CT临床检查中,可供 CT图像处理选择的滤波函数一般可有高分辨力、标准和软组织三种模式,有的CT机除这 三种模式外,还外加超高分辨力和精细模式等。 ·高分辨力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强化边缘、轮 廓的函数,它能提高分辨力,但同时图像的噪声也相应增加。软组织模式是一种平滑、柔和 的函数,采用软组织模式处理后,图像的对比度下降,噪声减少,密度分辨力提高。而标准 模式则是没有任何强化和柔和作用的一种运算处理方法。 CT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