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参考答案

第二章参考答案
第二章参考答案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P17【活动】

图2.3反映了荒漠化的两个恶性循环,说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P20【活动】

1、萨赫勒地区位于撤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答: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 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 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 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根据图 2.8,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答: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3、略

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请你解释下图(图2.10),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答:该图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P23【思考】

1、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答: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这是由于干旱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一旦植被破坏,荒漠化的速度将非常快,这首先是由干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的;其次是由植被的生长习性决定的,植被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而干旱区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土壤贫瘠,缺少植物生长的优越条件,植物生长困难;再次是植被砍伐后,荒漠化效应会导致生态环境更加恶劣,水分更加缺乏,气候更加干燥,植被恢复更加困难。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P26【活动】

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

答:有道理。

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砍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小→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沿海国家心系木材公司

2、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两极冰川融化森林面积减少 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大气CO2 含量增加

答: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3、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森林减少,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首先保护好现存的森林,其次是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

P27【思考】

1、雨林对水循环的影响,简单的说就是加快水循环的过程,增加水循环的水量(雨林为当地降水提供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除海陆间循环活跃外,内陆循环也很活跃。

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会引起气候变得干旱,甚至出现旱涝无度的局面;还会造成气温升高,酿成全球变暖的恶果。

气候变得干旱的原因:雨林被毁,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减弱,空气干燥,从而降水变少,气候变得干旱,甚至出现旱涝无度的局面。

气温升高的原因:雨林被毁,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P29【思考】

1、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为什么?

答:(1)在茂密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相同的贫瘠的土壤。

(2)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恢复相当困难。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

答:雨林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热带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被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入崩溃。

原因:热带雨林作为生产力很高的生物群落,由于其生物循环旺盛,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中的养分却很少(有机质的迅速分解和强烈的淋洗使雨林下的土壤很贫瘠),所以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P29【活动】

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分析说明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1、读图2.17,说说迁移农业的过程。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需要多少年? 答:垦荒者首先选择适于耕作的小块土地,然后砍倒树木,烧毁开荒。连续耕作1-3年后,因为作物生长的消耗和雨林地区的淋洗,土壤中的养分尽失,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垦荒者只好弃耕土地,迁移到新的林地上,再砍树开垦。被弃耕的土地,经过15-20年的时间慢慢恢复植被,但可能仍逃脱不了再次被焚烧的噩运。从迁移农业的过程看,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连续耕作时间加上森林再生时间)。

2、①从A-B,土壤肥力在不断提高。原因是随着雨林植被的日渐繁茂,枯枝落叶不断增加,分解后补充到土壤中的养分不断增多。

②从B-C,土壤肥力在不断降低。原因是雨林被砍伐焚烧开荒以后,土壤中的养分被作物逐渐消耗,加上土壤失去植被保护后,养分淋洗、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③从C-D,土壤肥力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上,变化不大。这主要是因为弃耕的土地正在植被的恢复之中,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小。

④D以后,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的肥力有所回升,但恢复不到原先的水平。

3、结合图2.19,评价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的不同影响。如果人口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迁移捉业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又会对热带雨林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通过两组图表的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以15 年为界限),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了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衰退。当休耕期<15年时,森林再生是不完全的,若长此以往必然会引起土地性状的彻底改变,出现森林越来越少甚至完全丧失的局面。若休耕期>15年,森林能够完全再生形成次级森林,但与原始森林有相当大的差异,要想使次级森林成为原始森林的状况,还需要80-100年的时间。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迁移农业的频率越来越大,必然会出现休耕期越来越短的现象,森林植被的恢复变得非常困难,热带雨林将走向毁灭。

P32【思考】

评价修建雨林公路的利与弊。你认为雨林公路该不该修?

答:从“利”的方面看,雨林公路的修建,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有利于所经过的地区资源的开发、物资的流通,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甚至是整个巴西经济的发展。

从“弊”的方面看,公路的修建给脆弱的雨林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创伤。这种创伤不仅仅是修建公路对雨林的毁坏,而是公路的辐射作用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大规模的农场和牧牛场的出现必然伴随着毁林垦耕的现象发生,新建城镇居民点,必然要向周围的环境要耕地;造纸厂、炼铝厂的建立,必然会造成大面积雨林的毁坏;运输方便后,伐木公司采伐森林的速度也将加快;从而加速雨林的毁灭,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

那么这条雨林公路该不该修呢?该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也认为发展是第一位的,为了发展经济修公路没有错,但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P33【活动】

本“活动”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题目,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应在讨论交流中达成一致,在此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角色一:原住民

放弃传统的生活方式到城市去不可取。一方面,城市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不适合;另一方面,如果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必然会造成人满为患,随之出现的是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那么将继续生活在贫困之中。应该继续留在自己的家园,保护和建设好自己的家园。接受森林外的文明,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发展经济、享受富裕生活的同时,创造空气清新、绿树环绕的生活环境,达到发展与环保的“双赢”。

角色二:政府官员

破坏森林会成为环境的罪人,保护森林会成为世界的功臣,依靠毁坏雨林发展经济不是可持续的发展,因此保护森林是第一位的。在保护森林的同时,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获取资金、偿还债务、解决贫困:一是采取以保护为主的开发方式,利用雨林的整体优势发展雨林旅游业、雨林养殖业等;二是积极争取国际援助,既然亚马孙雨林属于全人类,保护也是全世界共同的义务和责任。

角色三:商业伐木公司老板作为商业伐木公司的老板不应唯利是图,应当注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在采伐森林的同时,要及时在热带雨林种植树木,促进雨林的更新,这是对全人类极为有意义的一件事。

P35【思考】

和大多数人一样,对雨林的前途持保护的态度。因为热带雨林具有全球环境效应。

雨林的前途会受到国际社会的态度、当地政府及国家的政策和当地民众的观念的影响,

因为是开发还是保护完全受人的操纵。

消除分歧的方法:

对于国际社会而言,除了要通过“宣言”“议定书”之类的东西对当地政府及国家施压之外,还要伸出援助之手,切实帮助解决当地政府及国家的困难,例如贫困问题、债务问题等。作为当地政府及国家,要切实认识到雨林保护的重要性,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大保护力度。作为当地的公民,要形成保护意识,凡是不利于雨林保护的事不做。

这样三方形成合力,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的财富——亚马孙雨林,雨林的前景是光明的。反之,在哪个环节上出现问题,都会给雨林造成不可挽回原损失,雨林的前景将是不容乐观的。

P36【活动】

1、保护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

(1)发达国家早期利用地球上的资源发展了经济、积累了财富,当环境出现问题时,不能把责任推卸给发展中国家,增加它们发展的压力;

(2)发达国家的高消费正在消耗着世界上大部分的资源,目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与它们的高消费有重大关联;

(3)发达国家比较富裕,有能力帮助发展中国家解除贫困,维护全球的生态平衡。

2、建立全球环境补偿机制是必要的。只要解决了巴西等国的贫困和债务问题,雨林也就得到了保护。而发达国家有义务、有能力帮助巴西等国解决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3、设立国际基金,使亚马孙地区政府和民众能从管理和保护中获利,不必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而去毁坏雨林,这对保护亚马孙雨林是完全可靠的。

综上三个议题,保护雨林的核心问题是消除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贫困,他们开发雨林、毁坏雨林,全是由发展的需求决定的。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资料1

那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答: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是:

(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夏雨集中,且多暴雨;

(4)土质黏重,且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资料2

1、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区相比,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条件?

答: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具有的优势是:

①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

②耕地面积广大;

③土壤肥沃;

④耕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答: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的是水分条件。

因为三江平原沼泽广布,过多的水分影响土壤的肥力,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资料3

1、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答: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1)湿地的蓄水和补水功能。湿地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

(2)调节径流和蓄洪抗旱

(3)湿地具有颗粒物沉降、污染物降解、营养物转化等过滤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

(4)湿地是全球巨大的碳库,具有排放及固定温室气体的功能,因此湿地是物质的“源”、“汇”、“转换器”。湿地能够调节气候,是全球尺度上的气候“稳定器”。

(5)由于湿地具有的巨大食物链及其支撑的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众多的野生动植物提供独特的生存环境,具有丰富的遗传物质,湿地被称为“生物超市”。

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后,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1)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随着荒地的开垦,东北三江平原的湿地遭到了惊人的破坏,湿地被大量垦殖后,水体污染严重。

(2)土壤沙化、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

(3)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4)河流径流减少。

(5)地下水位下降。

因此,我国停止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并且加以保护。

2、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随着荒地的开垦,东北三江平原的湿地遭到惊人的破坏。湿地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它像湖泊、森林一样,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东北的湿地还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的栖息地,湿地植物又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湿地被大量垦殖后,水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沙化、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资源急剧减少;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因此,我国已经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

3、湖泊也是湿地之一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围湖造田”后使湖泊不断淤积,湖面缩小,削峰补枯的作用大为减弱,使长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度增加。因此,洞庭湖地区实行“退田还湖”,恢复千顷洞庭的局面,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减少洪水发生。同时,避免因湿地的丧失而造成气候的变化。

《管理会计》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财务会计中,应当将销售费用归属于下列各项中的( A.制造费用 B.主要成本 C. 加工成本 D. 非生产成本 2、 按照管理会计的解释,成本的相关性是指( ) A. 与决策方案有关的成本特性 B. 与控制标准有关的成本特性 C. 与资产价值有关的成本特性 D. 与归集对象有关的成本特性 3、 阶梯式混合成本又可称为( ) A. 半固定成本 B. 半变动成本 C.延期变动成本 D.曲线式成本 4、 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所采用的分类标志是 A. 成本的目标 B. 成本的可辨认性 C.成本的经济用途 D.成本的性态 5、 在历史资料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中,计算结果最为精确的方法是( A. 高低点法 B. 散布图法 C.回归直线法 D.直接分析法 6、 当相关系数 r 等于 +1时,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 A. 基本正相关 B. 完全正相关 C. 完全无关 D. 基本无关 7、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固定成本总额的措施通常是 指降低( )。 A. 约束性固定成本 B. 酌量性固定成本 C. 半固定成本 D. 单位固定成本 8、 单耗相对稳定的外购零部件成本属于( )。 A. 约束性固定成本 B. 酌量性固定成本 C. 技术性变动成本 D. 约束性变动成本 9、 下列项目中,只能在发生当期予以补偿,不可能递延到下期的成本是( )。 A. 直接成本 B. 间接成本 C. 产品成本 D. 期间成本 10、 为排除业务量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会计中,反映变动成本水平的指标一般是指( )。 A. 变动成本总额 B. 单位变动成本 C.变动成本的总额与单位额 D.变动成本率 11、 在管理会计中,狭义相关范围是指( ) A.成本的变动范围 B.业务量的变动范围 C.时间的变动范围 D.市场容量的变动范围 12、 在应用历史资料分析法进行成本形态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 a ,然后 才能计算出b 的 方法时( ) A. 直接分析法 B. 高低点法 C.散布图法 D.回归直线法 13、 某企业在进行成本形态分析时,需要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据此可以断 定:该企业应 用的是( ) A.高低点法 B.回归直线法 C.多步分析程序 D.同步分析程序 14、在应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选择高点坐标的依据是( )。 )。 )。

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1. 在用水测定离心泵性能的实验中,当流量为26m 3/h 时,离心泵出口处压强表和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分别为152kPa 和24.7kPa ,轴功率为 2.45kW ,转速为2900r/min 。若真空表和压强表两测压口间的垂直距离为0.4m ,泵的进、出口管径相同,两测压口间管路流动阻力可忽略不计。试计算该泵的效率,并列出该效率下泵的性能。 [答:泵的效率为53.1%,其它性能略] 解:分别以真空表和压强表所在截面为1-1和2-2截面,在两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有: 8 .91000247001520004.01 2?++ =++ ?=g p p z H ρ(真空度)(表压)=18.4 m ()=???=ρ= η2450 4 18360026891000g ./.N QH 53.2% 4 . 用例2-2附图所示的管路系统测定离心泵的气蚀性能参数,则需在泵的吸入管路中安装调节阀门。适当调节泵的吸入和排出管路上两阀门的开度,可使吸入管阻力增大而流量保持不变。若离心泵的吸入管直径为100mm ,排出管直径为50mm ,孔板流量计孔口直径为35mm ,测的流量计压差计读数为0.85mHg ,吸入口真空表读数为550mmHg 时,离心泵恰发生气蚀现象。试求该流量下泵的允许气蚀余量和吸上真空度。已知水温为20℃,当地大气压为760mmHg 。 已知: mmHg 760p C 20t ,mmHg 550(m 85.0R ,035.0,05.0,1.001021=?======,真),p m d m d m d 求:NPSH 和' s H 解: 1)NPSH 可由下式得到: g p g u g p NPSH v ρρ-+=2211

第二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 何时选用顺序表,何时选用链表作为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合适? 各自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和性质来选择顺序表或链表作为线性表的存储结构,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 基于空间的考虑。当要求存储的线性表长度变化不大,易于事先确定其大小时,为了节约存储空间,宜采用顺序表;反之,当线性表长度变化大,难以估计其存储规模时,采用动态链表作为存储结构为好。 2. 基于时间的考虑。若线性表的操作主要是进行查找,很少做插入和删除操作时,采用顺序表做存储结构为宜;反之,若需要对线性表进行频繁地插入或删除等的操作时,宜采用链表做存储结构。并且,若链表的插入和删除主要发生在表的首尾两端,则采用尾指针表示的单循环链表为宜。 顺序表的主要优点: 没使用指针,不用花费附加开销; 线性表元素的读写访问非常简洁便利 链表的主要优点:无需事先了解线性表的长度; 能够适应经常插入删除内部元素的情况; 允许线性表的长度有很大变化 3 在顺序表中插入和删除一个结点平均需要移动多少个结点? 具体的移动次数取决于哪两个因素? 在等概率情况下,顺序表中插入一个结点需平均移动n/2 个结点。删除一个结点需平均移动(n-1)/2个结点。具体的移动次数取决于顺序表的长度n以及需插入或删除的位置i °i 越接近n 则所需移动的结点数越少。 4 链表所表示的元素是否有序? 如有序,则有序性体现于何处? 链表所表示的元素是否一定要在物理上是相邻的? 顺序表的有序性又如何理解? 有序。有序性体现在通过指针数据元素有序的相连。物理上不一定要相邻。顺序表的有序不仅体现在逻辑结构上有序,而且在物理结构(储存结构)也有序。 5 设顺序表L是递增有序表,试写一算法,将x插入到L中并使L仍是递增有序表。因已知顺 序表L是递增有序表,所以只要从顺序表终端结点(设为i位置元素)开始向前 寻找到第一个小于或等于x的元素位置i后插入该位置即可。 在寻找过程中,由于大于x 的元素都应放在x 之后,所以可边寻找,边后移元素,当找到

锅炉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锅炉原理》习题库参考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锅炉容量:指锅炉的最大长期连续蒸发量,常以每小时所能供应蒸汽的吨数示。 2. 层燃炉:指具有炉箅(或称炉排),煤块或其它固体燃料主要在炉箅上的燃料层内燃烧。 3. 室燃炉:指燃料在炉膛空间悬浮燃烧的锅炉。 4. 旋风炉:指在一个以圆柱形旋风筒作为主要燃烧室的炉子,气流在筒内高速旋转,煤粉气流沿圆筒切向送入或由筒的一端旋转送入。较细的煤粉在旋风筒内悬浮燃烧,而较粗的煤粒则贴在筒壁上燃烧。筒内的高温和高速旋转气流使燃烧加速,并使灰渣熔化形成液态排渣。 5. 火炬―层燃炉:指用空气或机械播撒把煤块和煤粒抛入炉膛空间,然后落到炉箅上的燃烧方式的炉子。 6. 自然循环炉:指依靠工质自身密度差造成的重位压差作为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7. 多次强制循环炉:指在循环回路中加装循环水泵作为主要的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8. 直流锅炉:指工质一次通过蒸发受热面,即循环倍率等于一的锅炉。 9. 复合制循环炉:指在一台锅炉上既有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锅炉循环方式,又有直流锅炉循环方式的锅炉。 10. 连续运行小时数:指两次检修之间运行的小时数。 11. 事故率=%100?+事故停用小时数 总运行小时数事故停用小时数; 12. 可用率= %100?+统计期间总时数备用总时数运行总时数; 13. 钢材使用率: 指锅炉每小时产生一吨蒸汽所用钢材的吨数。

一、基本概念 1. 元素分析:指全面测定煤中所含全部化学成分的分析。 2. 工业分析: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的煤样,通过分析得出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 灰分这四种成分的质量百分数的过程。 3. 发热量: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 4. 结渣:指燃料在炉内燃烧时,在高温的火焰中心,灰分一般处于熔化或软化状态, 具有粘性,这种粘性的熔化灰粒,如果接触到受热面管子或炉墙,就会粘结于其上,这就称为结渣。 5. 变形温度:指灰锥顶变圆或开始倾斜; 6. 软化温度:指灰锥弯至锥底或萎缩成球形; 7. 熔化温度:指锥体呈液体状态能沿平面流动。 二、问答题 1. 煤的元素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碳、氢、氧、氮、硫、灰分和水分。 2. 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 3. 挥发性物质包括一些什麽物质? 答:挥发性物质主包括:各种碳氢化合物、氢、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可燃气体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氧、二氧化碳、氮等不可燃气体。

第二章习题答案与解答

第二章习题及解答 1. 简述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1)分散性分布; (2)共享性与开放性; (3)数字化存储; (4)网络化传输。 2. 试比较全文搜索引擎、分类检索、元搜索引擎三种搜索引擎的不同之处。 全文搜索引擎是目前主流的搜索引擎,有计算机索引程序在互联网上自动检索网站网页,建立起数据库,收录网页较多,用户按搜索词进行检索,返回排序的结果。以谷歌、百度、必应等为代表。 分类检索,将人工搜集或用户提交的网站网页内容,将其网址分配到相关分类主题目录,形成分类树形结构索引。用户不需用关键词检索,只要根据网站提供的主题分类目录,层层点击进入,便可查到所需的网络信息资源。典型代表有Yahoo、新浪分类目录搜索、淘宝网的类目等。分类检索用于目标模糊、主题较宽泛、某专业网站或网页的查找,要求查准时选用; 元搜索引擎不是一种独立的搜索引擎,没有自己的计算机索引程序和索引数据库,是架构在许多其他搜索引擎之上的搜索引擎。在接受用户查询请求时,可以同时在其他多个搜索引擎中进行搜索,并将其他搜索引擎的检索结果经过处理后返回给用户。 3. 简述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搜索引擎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如下三个过程:首先,抓取,在互联网中发现、搜集网页信息;第二,建立索引,对信息进行提取和组织建立索引库;第三,搜索词处理和排序,由检索器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关键字,在索引库中快速检出文档,进行文档与查询的相关度评价,对将要输出的结果进行排序,并将查询结果返回给用户。 4.简述常用的关键词高级检索功能。 常用的关键词高级检索功能应用包括:使用检索表达式搜索、使用高级搜索页、元词搜索。 使用检索表达式搜索分别有空格、双引号、使用加号、通配符、使用布尔检索等。 有时我们为了限制搜索范围、搜索时间、过滤关键字等,需要用到高级搜索页。 大多数搜索引擎都支持“元词”(metawords)功能。依据这类功能,用户把元词放在

第二章习题及解答

第二章 集成门电路 一、填空 1、由TTL 门组成的电路如图7.1-2所示,已知它们的输入短路电流为I is =1.6mA ,高电平输入漏电流I iH =40μA 。试问:当A=B=1时,G 1的 电流(拉,灌)为 ;A=0时,G 1的 电流(拉,灌)为 。 3 G A B 图1 2、TTL 门电路输入端悬空时,应视为 ;(高电平,低电平,不定)此时如用万用表测量其电压,读数约为 (3.5V ,0V ,1.4V )。 3、集电极开路门(OC 门)在使用时须在 之间接一电阻(输出与地,输出与输入,输出与电源)。 4、CMOS 门电路的特点:静态功耗 (很大,极低);而动态功耗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而 (增加,减小,不变);输入电阻 (很大,很小);噪声容限 (高,低,等)于TTL 门。 二、 图 2各电路中凡是能实现非功能的要打对号,否则打×。图2-1为TTL 门电路,图 2-2为CMOS 门电路。 A 图2-1 A A V 图2-2 三、 要实现图3中各TTL 门电路输出端所示的逻辑关系各门电路的接法是否正确?如不 正确,请予更正。

C B A C B A F ??= A B AB =A B CD AB F +=X X B X A F += 图3 四、图4中G 1为TTL 三态门,G 2为TTL 与非门,万用表的内阻20k Ω/V ,量程5V 。当 C=1或C=0以及S 通或断等不同情况下,U 01和U 02的电位各是多少? 图4 五、由CMOS 传输门和反相器构成的电路如图5(a )所示,试画出在图5(b )波形作用下的输出u o 的波形(u i1=10V u i2=5V ) t t 图5(a ) (b) C S 通S 断11U O1=U O2=U O1=U O2= 00 U O1=U O2= U O1=U O2= U O2

锅炉专业考试题库答案

锅炉专业考试题库 理论部分: —、填空题: 安全部分: 1.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4.生产现场禁火区内进行动火作业,应同时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 5.工作延期手续只能办理一次。如需再延期,应重新签发(工作票),并注明(原因)。 8.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伏、(36)伏、(24)伏、(12)伏、(6)伏 10.工作票不准任意涂改。涂改后上面应由(签发人或工作许可人)签名或盖章,否则此工作票应无效。 11.许可进行工作前,应将一张工作票发给(工作负责人),另一张保存在(工作许可人处)。 12.全部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退出工作地点,工作负责人和运 行班长或值长应在工作票上(签字注销)。注销的工作票应送交 所属单位的领导。工作票注销后应保存(三个月)。 13.工作如不能按计划期限完成,必须由工作负责人办理工作(延期手续)。 14.在没有脚手架或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高度超过(1.5)

米时,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 。较大的工具应用绳栓在牢固的构件高处作业应一律使用(工具袋)15. 上,不准随便乱放,以防止从高空坠落发生事故。 16.在进行高处工作时,除有关人员外,不准他人在工作地点的下面(通行或逗留),工作地点下面应有(围栏或装设其他保护装置),防止落物伤人。 钳工部分: 1、内径千分尺测量范围很有限,为扩大范围可采用(加接长杆)的方法。 2、水平仪的读数方法有(相对)读数法和(绝对)读数法。 3、工艺基准按其作用可分为(装配)基准、(测量)基准、(定位)基准、(工序)基准。 4、测量方法的总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5、划线作业可分两种即(平面划线);(立体划线)。 6、锉刀的齿纹有(单齿纹)和(双齿纹)两种。 7、锉刀分(普通锉);(特种锉);(什锦锉) 三类。 8、通过锉削,使一个零件能放入另一个零件的孔或槽内,且松紧合乎要求,这项操作叫(锉配)。 9、钻孔时,工件固定不动,钻头要同时完成两个运动、。 11、麻花钻头主要由几部分构成(柄部);(颈部);(工作部分)。 12、用丝锥加工内螺纹称为(攻丝)用板牙套制外螺纹称为(套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练习题 五.计算题 1. 密度为1200kg.m的盐水,以25m3.h-1的流量流过内径为75mm的无缝钢管。两液面间的垂直距离为25m,钢管总长为120m,管件、阀门等的局部阻力为钢管阻力的25%。试求泵的轴功率。假设:(1)摩擦系数λ=0.03;(2)泵的效率η=0.6 1.答案***** Z1+u2/2g+P1/ρg+He=Z2+u2/2g+P2/ρg+∑H f Z=0,Z=25m,u≈0,u≈0,P =P ∴H=Z+∑H=25+∑H ∑H=(λ×l/d×u/2g)×1.25 u=V/A=25/(3600×0.785×(0.07 5)) =1.573m.s ∑H=(0.03×120/0.075×1.573/(2×9.81)×1.25 =7.567m盐水柱 H=25+7.567=32.567m N=Q Hρ/102=25×32.567×120 0/

(3600×102) =2.66kw N轴=N/η=2.66/0.6=4.43kw 2.(16分) 如图的输水系统。已知管内径为d=50mm, 在阀门全开时输送系统的Σ(l+le ) =50m,摩擦系数可取λ=0.03,泵的性能曲线,在流量为6 m3.h-1至15 m3.h-1范围内可用下式描述: H=18.92-0.82Q2.,此处H为泵的扬程m,Q为 泵的流量m3.h-1,问: (1)如要求流量为10 m3.h-1,单位质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 单位重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此泵能否完成任务? (2)如要求输送量减至8 m3.h-1 (通过关小阀门来达到),泵的轴功率减少百分之多少?(设泵的效率变化忽略不计) 答案***** ⑴u=10/(3600×0.785×0.05)=1.415[m.s-1] Σhf =λ[Σ(l+le )/d](u2/2)

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将大小为100N的力 F沿x、y方向分解,若F在x 轴上的投影为86.6N,而沿x方向的分力的大小为115.47N, 则F在y轴上的投影为 1 。 ① 0;② 50N;③ 70.7N;④ 86.6N;⑤ 100N。 2.已知力F的大小为F=100N,若将F沿图示x、y 方向分解,则x向分力的大小为 3 N,y向分力的大 小为 2 N。 ① 86.6;② 70.0;③ 136.6;④ 25.9;⑤ 96.6; 3.已知杆AB长2m,C是其中点。分别受图示四个力系 作用,则 3 和 4 是等效力系。 ①图(a)所示的力系;②图(b)所示的力系; ③图(c)所示的力系;④图(d)所示的力系。 4.某平面任意力系向O点简化,得到如图所示的一个力 R 和一个力偶矩为Mo的力偶,则该力系的最后合成结果为 3 。 ①作用在O点的一个合力; ②合力偶; ③作用在O点左边某点的一个合力; ④作用在O点右边某点的一个合力。 5.图示三铰刚架受力F作用,则A支座反力的大小 为 2 ,B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2 。 ① F/2;② F/2;③ F; ④2F;⑤ 2F。 6.图示结构受力P作用,杆重不计,则A支座约束力的大 小为 2 。 ① P/2;②3/ 3P;③ P;④ O。

7.曲杆重不计,其上作用一力偶矩为M 的力偶,则图(a )中B 点的反力比图(b )中的反力 2 。 ① 大;② 小 ;③ 相同。 8.平面系统受力偶矩为M=10KN.m 的力偶作用。当力偶M 作用于AC 杆时,A 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4 ,B 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4 ;当 力偶M 作用于BC 杆时,A 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2 ,B 支座反力的大小为 2 。 ① 4KN ;② 5KN ; ③ 8KN ;④ 10KN 。 9.汇交于O 点的平面汇交力系,其平衡方程式可表示为二 力矩形式。即0)(,0)(=∑=∑i B i A m m F F ,但必须 2 。 ① A 、B 两点中有一点与O 点重合; ② 点O 不在A 、B 两点的连线上; ③ 点O 应在A 、B 两点的连线上; ④ 不存在二力矩形式,∑X=0,∑Y=0是唯一的。 10.图示两个作用在三角板上的平面汇交力系(图(a )汇交于三角形板中心,图(b )汇交于三角形板底边中点)。如果各力大小均不等于零,则 图(a )所示力系 1 , 图(b )所示力系 2 。 ① 可能平衡;② 一定不平衡; ③ 一定平衡;④不能确定。

第二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Java语言与WWW技术》课程 第二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2编写一个Java Application的例子,能在屏幕上输出“Welcome to Java World!”。 解答:参考源程序:MyJavaExcercise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MyJavaExcercise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Welcome to Java World!"); } end of main method } end of class 2-3编写一个Java Applet程序的例子,使之能够在浏览器中显示“Welcome to Java Applet World!”的字符串信息。 解答:源程序:MyJavaExcerciseApplet.java import java.awt.Graphics; import java.applet.Applet; public class MyJavaExcerciseApplet extends Applet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g.drawString("Welcome to Java Applet World!", 10 , 20); }//end of paint method }//end of class 2-4如何编写一个HTML文件,将2-3题中生成的Applet字节码嵌入其中,并用WWW浏览器观看这个HTML文件规定的页面。 解答:源程序:MyAppletInclude.html < /APPLET > 2-5参考教材中的例2-5,编写一个Applet,其中包括一个标签对象myLabel,利用这个标签对象输出信息“Java是面向对象的语言”。 import java.applet.*;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 public class AppletLabelOutput extends Applet { Label myLabel;

2019锅炉考试题及答案

锅炉专业考试题 一、填空题 1.过热蒸汽温度超出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的(度数)称为过热度。 2.水冷壁的传热过程是:烟气对管外壁(辐射换热),管外壁向管内壁(导热),管内壁 与汽水之间进行(对流放热)。 3.锅炉受热面外表面积灰或结渣,会使管内介质与烟气热交换时的热量(减弱),因为灰渣的 (导热系数)小。 4.锅炉吹灰前应适当提高燃烧室(负压),并保持(燃烧)稳定。 5.冲洗水位计时应站在水位计的(侧面),打开阀门时应(缓慢小心)。 6.“虚假水位”现象是由于(负荷突变)造成(压力变化)引起锅水状态发生改变而引起 的。 7.强化锅炉燃烧时,应先增加(风)量,然后增加(燃料)量。 8.锅炉汽包水位三冲量自动调节系统,把(蒸汽流量)作为前馈信号,(给水流量)作为 反馈信号进行粗调,然后把(汽包水位)作为主信号进行校正。 9.循环倍率是指进入到水冷壁管的(循环水量)和在水冷壁中产生的(蒸气量)之比值。 10.锅炉排污分为(定期)排污和(连续)排污两种。 二、选择题 1.锅炉吹灰前,应将燃烧室负压()并保持燃烧稳定。 (A)降低;(B)适当提高;(C)维持;(D)必须减小。答案:B 2.()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门。 (A)停炉前;(B)熄火后;(C)锅炉停止上水后;(D)锅炉正常运行时。答案:C 3.锅炉正常停炉一般是指()。 (A)计划检修停炉;(B)非计划检修停炉;(C)因事故停炉;(D)节日检修。答 案:A 4.当机组突然甩负荷时,汽包水位变化趋势是()。 (A)下降;(B)先下降后上升;(C)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答案:B 5.在锅炉三冲量给水自动调节系统中,()是主信号。 (A)汽包水位;(B)给水流量;(C)蒸汽流量;(D)给水压力。答案:A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A B B D B C B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A A B A C C D 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B C A D D D C B 二、非选择题 1、GUC; UUC; 4;a;;4:1;(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交叉 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未分离;用该突变体与缺失 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 的比为1:1;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为=2:1;宽叶红花 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为2:1 2、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极体和卵细 胞;一;一 3、细胞核;能.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21三体综合症患者的细胞 中染色体数目异常,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形 4、AA;AABB;CC;AABBCC

5、初级精母细胞;20;10;第二次分裂后;次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分离;精细胞 6、2;8;8;8;20 7、乙;雌性;a;有丝分裂后期;丙;2;DNA分子复制和有关RNA合成;乙;丙;第二极体或卵细胞;Ⅲ与Ⅳ 8、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16;c、g;g;次级卵母细胞;2、4; 细胞分化;原癌基因、抑癌基因;25% 9、①→③→②;卵细胞和极体;①含有同源染色体,③无同源染色体;①;Ⅱ;1;Ⅰ;间期所处的时间较长;0 10、4;6;极体或卵细胞;1~4和9~13;受精作用;一定的流动性;细胞间信息交流;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11、次级精母细胞;减Ⅱ后期;AbD、abd或Abd、abD; AABB、AaBB、AABb、AaBb;A、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1/4; 9/16; 8

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2章程序控制结构 2.1 选择题 1.已知int i=0, x=1, y=0;,在下列选项中,使i的值变成1的语句是( C )。 (A)if( x&&y ) i++; (B)if( x==y ) i++; (C)if( x||y ) i++; (D)if( !x ) i++; 2.设有函数关系为y= 10 00 10 x x x -< ? ? = ? ?> ?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关系的是( C )。 (A)y = 1; (B)y = -1; if( x >= 0 ) if( x != 0 ) if( x == 0 ) y = 0; if( x > 0 ) y = 1; else y = -1; else y = 0 (C)if( x <= 0 ) (D)y = -1; if( x < 0 ) y = -1; if( x <= 0 ) else y = 0; if( x < 0 ) y = -1; else y = 1; else y = 0; 3.假设i=2,执行下列语句后i的值为(B )。 switch( i ) { case 1 : i ++; case 2 : i --; case 3 : ++ i; break; case 4 : -- i; default : i ++; } (A)1 (B)2 (C)3 (D)4 4.已知int i=0,x=0;,在下面while语句执行时循环次数为(D )。 while( !x && i< 3 ) { x++; i++; } (A)4 (B)3 (C)2 (D)1 5.已知int i=3;,在下面do_while 语句执行时的循环次数为(B )。 do{ i--; cout<=0 ); (C)int a=5; while( a ) { a--; };

锅炉第二章题库答案

第二章燃料与燃烧计算 一、名词解释 1、发热量:单位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2、高位发热量:1kg燃料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包括燃料燃烧时所生成的水蒸气的汽化潜热。 3、低位发热量:高位发热量中扣除全部水蒸气的汽化潜热后的发热量。 4、标准煤:规定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 =29308kJ/kg的煤。 6、煤的挥发分:失去水分的干燥煤样置于隔绝空气的环境下加热至一定温度时,煤中的有机物分 解而析出的气态物质的百分数含量。 7、油的闪点: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与明火接触发生短暂的闪光时对应的油温。 、不完全燃烧:指燃料的燃烧产物中还含有某些可燃物质的燃烧。 10、理论空气量:1kg收到基燃料完全燃烧,而又无过剩氧存在时所需的空气量。 11、过量空气系数: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 12、理论烟气量:供给燃料以理论空气量,燃料达到完全燃烧,烟气中只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 硫、水蒸气及氮气四中气体时烟气所具有的体积 13、烟气焓:1kg固体、液体燃料或标准状态下1m3气体燃料燃烧生成的烟气在等压下从0℃加热 到某一温度所需的热量。 二、填空 1、煤的元素分析法测定煤的组成成分有碳、氢、氧、氮、硫、灰分、水分,其中碳、氢、硫是可燃成分,硫是有害成分。 2、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 3、表征灰的熔融特性的四个特征温度为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 4、煤的炭化程度越深,其挥发分含量越少,着火温度越高,点火与燃烧就越困难。

5、煤的成分分析基准常用的有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 6、理论水蒸气体积,包括燃料中氢完全燃烧生成的水蒸气、燃料中水分受热蒸发形成的 水蒸气、理论空气量带入的水蒸气三部分。 7、随同理论空气量V k 0带进烟气中的水蒸气体积为V k0 m3/kg。 8、烟气成分一般用烟气中某种气体的所占干烟气总体积的体积百分数含量来表示。 9、完全燃烧方程式为(1+β)RO2+O2=21 ,它表明当燃料完全燃烧时,烟气中含氧量与三原子气体量之间的关系,当α=1时,其式变为(1+β)RO2max=21 。 14、算α的两个近似公式分别为、。两式的使用条件是CO=0 、干烟气含有的氮气接近79%(N2=79%/N ar可忽略) 、β很小。 三、选择 1、在下列煤的成分中,能用干燥无灰基表示的成分有。(1)(2)(3)(5) (1)碳(2)氧(3)挥发分(4)灰分(5)固定碳 2、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大小与煤中下列成分有关。(1)(2)(4)(5)(6) (1)C ar (2)O ar (3)N ar (4)H ar (5)S ar (6)M ar 3、煤被一场大雨淋湿后,煤的高位发热量。(2) (1)升高(2)降低(3)不变 4、煤被一场大雨淋湿后,煤的干燥基碳的百分含量。(3) (1)升高(2)降低(3)不变 5、下列各煤种中,对锅炉的安全工作危害最大的是。 (3) A、Q net,ar =31320kJ/kg,S ar=% B、Q net,ar =29310kJ/kg,S ar=% C、Q net,ar =25435kJ/kg,S ar=% 6、煤的元素分析成分中收到基碳是。(4) (1)固定碳(2)焦碳(3)碳化物中的碳 (4)由固定碳和碳化物中的碳组成 7、理论空气量的大小是由元素所决定的。(1)(5)(4)(6)(1)C(2)M(3)A(4)O(5)H(6)S(7)N

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应收账款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不通过“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是(B )。 A. 存出投资款 B. 商业承兑汇票 C. 信用卡存款 D.银行本票存款 2.采购人员预借差旅费,以现金支付,应借记(C )科目核算。 A. 库存现金 B. 管理费用 C. 其他应收款 D.其他应付款 3.预付货款不多的企业,可以将预付的货款直接计入(c )的借方,而不单独设置“预付账款”账户。 A. “应收账款”账户 B.“其他应收款”账户 C.“应付账款”账户 D.“应收票据”账户4.企业的存出投资款,应借记(A )账户。 A. 其他货币资金 B. 应收票据 C. 其他应付款 D. 预付账款 5.甲公司2008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200万元(没有其他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为5万元;2009年发生坏账8万元,已核销的坏账又收回2万元。2009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1 20万元(其中未到期应收账款为40万元,估计损失1%;过期1个月应收账款为30万元,估计损失2%;过期2个月的应收账款为20万元,估计损失4%;过期3个月的应收账款为20万元,估计损失6%;过期3个月以上应收账款为10万元,估计损失10%)。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1题至第3题。 <1>、甲公司2009年12月31日计提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科目的余额是(B )。 A.5万元 B.-1万元(借方) C.-3万元(借方) D.3万元 <2>、甲公司2009年应提取的坏账准备是(A)。 A.5万元 B.4万元 C.3万元 D.-5万元 6.某公司赊销商品一批,按价目表的价格计算,货款金额500000元,给买方的商业折扣为5%,规定的付款条件为2/10、N/30,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代垫运杂费10000元(假设不作为计税基础)。则该公司按总价法核算时,应收账款账户的入账金额为( D )元。 A.595000 B. 585000 C. 554635 D. 565750 7.M公司2011年2月1日销售产品一批给N公司,价税合计为1 170 000元,取得N公司不带息商业承兑汇票一张,票据期限为6个月。M公司2011年4月1日将该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且银行附有追索权。M公司实际收到950 000元,款项已收入银行。下列有关M公司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D)。 A.M公司贴现时应按照实际收到的950 000元结转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 B.M公司贴现时应按照账面价值1 170 000元结转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其与收到的950 000元之间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C.M公司贴现时应按照账面价值1 170 000元结转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其与收到的950 000元之间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 D.M公司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附有追索权,所以不应结转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应作为短期借款核算8.总价法下,销货方给予客户的现金折扣,会计上应该作为(C )处理。 A. 营业外支出 B.冲减销售收入 C. 财务费用 D. 产品销售费用

锅炉原理试题库

《锅炉原理》习题库参考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锅炉容量:指锅炉的最大长期连续蒸发量,常以每小时所能供应蒸汽的吨数示。 2. 层燃炉:指具有炉箅(或称炉排),煤块或其它固体燃料主要在炉箅上的燃料层内燃烧。 3. 室燃炉:指燃料在炉膛空间悬浮燃烧的锅炉。 4. 旋风炉:指在一个以圆柱形旋风筒作为主要燃烧室的炉子,气流在筒内高速旋转,煤粉气流沿圆筒切向送入或由筒的一端旋转送入。较细的煤粉在旋风筒内悬浮燃烧,而较粗的煤粒则贴在筒壁上燃烧。筒内的高温和高速旋转气流使燃烧加速,并使灰渣熔化形成液态排渣。 5. 火炬―层燃炉:指用空气或机械播撒把煤块和煤粒抛入炉膛空间,然后落到炉箅上的燃烧方式的炉子。 6. 自然循环炉:指依靠工质自身密度差造成的重位压差作为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7. 多次强制循环炉:指在循环回路中加装循环水泵作为主要的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8. 直流锅炉:指工质一次通过蒸发受热面,即循环倍率等于一的锅炉。 9. 复合制循环炉:指在一台锅炉上既有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锅炉循环方式,又有直流锅炉循环方式的锅炉。 10. 连续运行小时数:指两次检修之间运行的小时数。 11. 事故率= %100?+事故停用小时数总运行小时数事故停用小时数; 12. 可用率=%100?+统计期间总时数 备用总时数运行总时数; 13. 钢材使用率: 指锅炉每小时产生一吨蒸汽所用钢材的吨数。 第二章 一、基本概念 1. 元素分析:指全面测定煤中所含全部化学成分的分析。 2. 工业分析: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的煤样,通过分析得出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这四种成分的质量百分数的过程。

3. 发热量: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 4. 结渣:指燃料在炉内燃烧时,在高温的火焰中心,灰分一般处于熔化或软化状 态,具有粘性,这种粘性的熔化灰粒,如果接触到受热面管子或炉墙,就会粘结于其上,这就称为结渣。 5. 变形温度:指灰锥顶变圆或开始倾斜; 6. 软化温度:指灰锥弯至锥底或萎缩成球形; 7. 流动温度:指锥体呈液体状态能沿平面流动。 二、问答题 1. 煤的元素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碳、氢、氧、氮、硫、灰分和水分。 2. 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 3. 挥发性物质包括一些什麽物质? 答:挥发性物质主包括:各种碳氢化合物、氢、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可燃气体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氧、二氧化碳、氮等不可燃气体。 第三章 一、基本概念 1. 理论空气量:1kg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 2. 过量空气系数:实际空气量和理论空气量之比。 3. 理论烟气量:当实际参加燃烧的湿空气中的干空气量等于理论空气量,且1kg 的燃料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量称为理论烟气量。 4. 实际烟气量:供给的空气量大于理论空气量,且使1kg燃料完全燃烧时产生的 烟气量。 5. 理论空气、烟气焓:在定压条件下,将1kg 燃料所需的空气量或所产生的烟气 量从0加热到t℃时所需要的热量。 6. 锅炉有效利用热:指水和蒸汽流经各受热面时吸收的热量。 7. 正平衡法:直接确定输入锅炉的热量和锅炉的有效利用热,然后利用锅炉热效 率定义式计算锅炉热效率的方法。 8. 反平衡法:通过确定锅炉的各项热损失,计算锅炉热效率的方法。

会计基础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完美

会计基础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的编号,用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 1.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称为( )。 A.资产 B.利得 C.收入 D.利润 2.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称为( )。 A.费用 B.损失 C.负债 D.所有者权益 3.广义的权益一般包括( )。A.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B.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 C.所有者权益 D.资产和债权人权益 4.下列属于资产项目的是( )。 A.原材料 B.预收账款 C.实收资本 D.资本公积 5.( )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A.会计科目 B.会计原则 C.会计要素 D。会计方法 6.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变现、出售或耗用期限在( )的资产。 A.一年以内 B.—个正常营业周期以内 C.超过一年的—个营业周期以内D.超过两年的—个营业周期以内 7.下列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的是( )。 A.存货 B.厂房 C.机器设备 D.专利权 8.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 )。 A.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 B.所有者的投资 C.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之和 D.实收资本与未分配利润之和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收入要素内容的是( )。 A.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 B.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 C.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D.营业外收入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费用要素内容的是( )。 A.销售费用 B.管理费用 C.财务费用 D.预付账款 11.下列项目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是( )。 A.长期借款 B.银行存款 C.预收账款 D.实收资本 12.下列项目中,属于货币资金的是( )。 A.商业承兑汇票 D.银行承兑汇票 C.银行本票存款 D.可转换债券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收入是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经济利益的流入必然是由收入形成的 C.只有日常经营活动才会产生支出D费用就是成本 14.会计科目是指对( )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A.经济业务 B.会计要素 C.会计账户 D.会计信息 15.会计科目按其所( )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A.反映的会计对象 B.反映的经济业务 C.归属的会计要素 D.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 16.( )不是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A.重要性原则 B.合法性原则 C.相关性原则 D.实用性原则 17. ( )原则,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A.合法性 B.相关睦 C.谨慎陛 D.实用性 18.会计科目是对( )的具体内容的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2章习题 2-3 同时掷两个正常的骰子,也就是各面呈现的概率都是l/6,求: (1) “3和5同时出现”事件的自信息量; (2)“两个1同时出现”事件的自信息量; (3)两个点数的各种组合(无序对)的熵或平均信息量; (4) 两个点数之和(即 2,3,…,12构成的子集)的熵; (5)两个点数中至少有一个是1的自信息。 解:(1)P (3、5或5、3)=P (3、5)+P (5、3)=1/18 I =log2(18)= 4.1699bit 。 (2)P (1、1)=l/36。I =log2(36)=5.1699bit 。 (3)相同点出现时(11、22、33、44、55、66)有6种,概率1/36。 不同点出现时有15种,概率1/18。 H (i ,j )=6*1/36*log 2(36)+15*1/18*log 2(18)=4.3366bit/事件。 =3.2744bit/事件。 (5)P (1、1or1、j or i 、1)=1/36+5/36+5/36=11/36。 I =log2(36/11)=1.7105bit/ 2-5 居住某地区的女孩中有25%是大学生,在女大学生中有75%身高为1.6m 以 上,而女孩中身高1.6m 以上的占总数一半。假如得知“身高1.6m 以上的某女孩是大学 生”的消息,问获得多少信息量?、 解:P (女大学生)=1/4;P (身高>1.6m / 女大学生)=3/4;P (身高>1.6m )=1/2; P (女大学生 / 身高>1.6m )=P (身高>1.6m 、女大学生)/P (身高>1.6m ) =3/4*1/4*2=3/8 I =log2(8/3)=1.4150bit 。 2-7两个实验123{,,}X x x x =和123{,,}Y y y y =,联合概率()i j ij p x y p =为 1112132122 2331 32 337/241/2401/241/41/2401/247/24p p p p p p p p p ???? ????=???????????? (1)如果有人告诉你X 和Y 的实验结果,你得到的平均信息量是多少? (2)如果有人告诉你Y 的实验结果,你得到的平均信息量是多少? (3)在已知Y 的实验结果的情况下,告诉你X 的实验结果,你得到的平均信息量是多少?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物质 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 A.是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 B.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是指道德伦理行为 C.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D.是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3.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是()。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4.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5.达成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相互作用的是()。 A.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实践行为 D.实践中介 6.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是()。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指向关系 7.主体把眼睛作为自己身体器官的延长包括在主体的活动之中,属于()。 A.实践主体 B.实践客体 C.主体客体化 D.客体主体化 8.“见多识广”这一成语所包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9.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辩证法 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的哲理是()。 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B.经验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C.时间是检验是非的标准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12.牛顿说“假如我能够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了()。 A.感性认识的作用 B.理性认识的作用 C.直接经验的作用 D.间接经验的作用 13.毛泽东指出:“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D.理性认识不依赖于感性认识 14.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 A.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